用中小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炮的船真的能干掉战列/无畏舰吗

【前无畏舰时代】英国篇(上)
我是最喜欢战列舰的,这是人类工业文明的高度结晶,尤其是在1890——1907年,正是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军事领域密集呈现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各种类型、风格各异的战列舰开始向一个正确的目标共同迈进,原始的火控系统开始出现,各国的战列舰在保持自己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设计日益趋同。作为1889年海军法案的核心部分,君权级象征着英国战列舰设计稳定期的到来,而这个时期被称为海军史上的前无畏舰时代,而君权级则是这个时代的第一级主力舰。在这个时代里,飞速发展的火炮以及装甲技术使得战列舰的发展缤纷绚烂,最后在对马爆发了无比灿烂的光辉。虽然在璀璨后迅速没落,被横空出世的无畏舰全面取代,但一个个光辉的、代表国力的钢铁身躯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一个个伟大的名字仍在传承,威严、复仇、反击等仍然炫耀着属于他们的荣光。在领略了这120年前的战舰后,有没有觉得人类的伟大。得益于网络,才能这么真实的让我们穿梭于100多年前的那个伟大时代……。
1890——1907
君权级(HMS Royal Sovereign Class)&&&&&&
1891年&& 8艘
百人队长级(HMS Centurian Class)&&&&&&&&
1892年&& 2艘
威严级(HMS Majestic Class)&&&&&&&&&&&&&
1895年&& 9艘
声望号(HMS Renown Class)&&&&&&&&&&&&&&&
1897年&& 1艘
老人星级(HMS Canopus Class)&&&&&&&&&&&&
1897年&& 6艘
可畏级(HMS Formidable Class)&&&&&&&&&&&
1898年&& 8艘
邓肯级(HMS
Class)&&&&&&&&&&&&&
&&1900年&&
快速级(HMS
Swiftsure Class)&&&&&&&&&&&&
爱德华七世级(HMS King
Edward VII Class)&&
纳尔逊爵士级(HMS
Nelson Class)&&&
本文中的这些照片都是非常非常珍贵的,搜寻起来很是费了一番手脚,那位有更详细的资料和图像欢迎递交本菜,欢迎一切指正,欢迎提供资料或者链接。
前无畏舰时代,从火力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年,这一时期的战列舰火力通常为2-6门主炮,10-20门左右的副炮,最常见的配置是4门主炮,12-16门副炮,主炮范围在234-413之间,通常是305口径,但是更大和更小口径的主炮也有。副炮范围在102-203之间,通常是152。这其中:
英国的主炮口径通常是,一级战列舰305口径,二级战列舰254口径,另外也有343和413口径;
法国则为274、305、320、370口径;
俄国通常是254和305口径;
意大利为305口径;
美国为305和330口径;
德国为240、260、280口径;
奥匈则为240口径。
以前无畏舰时代标志性战舰“君权”级来讲:装备4门343毫米主炮,10门152毫米副炮,12-16门47毫米或者57毫米速射炮,布局是前后各一双联主炮塔,副炮集中在舷侧炮廓内,这基本成为前无畏舰的标准配置。
第二个阶段,年,战列舰同时配备二级主炮和一级主炮的时期。这一个时期,战列舰的主炮不变,和之前的配置基本相同,但是出现了二级主炮,配置数量为4-12门,口径通常在203-274之间,小于主炮口径,大于副炮口径。
出现二级主炮,主要是考虑到战列舰在对抗巡洋舰和装甲巡洋舰时主炮射速偏低、副炮火力不足的情况。这一时期,以英国爱德华七世级为代表的战列舰,开始采用了二级主炮,爱德华七世级采用了4门305主炮和4门234主炮,以及标准配置的152副炮。其他如:英国纳尔逊级,4门305主炮和10门234二级主炮;法国丹东级,4门305主炮和12门240二级主炮;俄国的安德烈_佩沃兹万尼,4门305主炮和14门203二级主炮;日本的萨摩级,4门305主炮和12门254主炮;意大利艾琳娜女王级,2门305主炮和12门203主炮;奥匈拉德茨基级,4门305主炮和8门240主炮;美国的弗吉尼亚、康涅狄格和密西西比,4门305主炮和8门203主炮。德国没有装备二级主炮的战列舰,而是采用的是加大副炮口径的方式做文章,布伦瑞克级和德意志级的副炮采用了170口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二级主炮的翻版。这些登峰造极的产品一定程度上
1891君权级(Royal Sovereign)& 8艘
君权号是世界上第一艘全钢质战列舰,其优雅的外观、全钢质的结构、威力巨大而又性能均衡的火力设置、全面的防护、为提高航海性能而加高的干舷都令人耳目一新,使之成为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样板。
1888年的英国海军舰队大演习暴露了一些舰只设计上的缺陷,低干舷的炮塔型战列舰和海军上将级露炮塔型战列舰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无法有效使用火炮。为此,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的影响下,提出了新的战列舰设计要求:新型舰必须吸收早期舰型的优点,如在大浪中有更好性能表现的高干舷;同时要应用最新的技术,如配备152.4毫米速射炮,采用镍铬钢装甲以及对副炮采用舷内炮廓防护。威廉.怀特原设想使用倾斜装甲甲板,但海军部却没有采用,直到几年后,即1895年建造的“声望”号(HMS Renown)二级战列舰上才决定采用。
为检验高干舷舰只的性能,海军造舰总监分别拿出露炮塔型和炮塔型两种最终设计方案,并将预算中的一艘舰按照低干舷炮塔型战列舰来建造,因此建成的就是7艘君权级和“胡德”号(HMS Hood)战列舰,而“胡德”号因此成为皇家海军最后一艘低干舷的战列舰。
君权级选择了高干舷以及出于降低重心的考虑而采用的露炮塔型方案,从设计上讲,该级舰是露炮塔型海军上将级的改进与延伸设计,其整体布局与火炮配置被认为是当时的最佳方案,改动的部分包括:1、将干舷提高至5.48米,也就是增加了一层完整的甲板;2、露炮塔的垂直装甲围壁向下一直延伸至"盾堡"下方,这样就可以避免炮弹打进露炮塔的底部;3、舷装甲带向上延伸,这样就能对速射炮提供一定的防护。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当时的技术进步,使新设计拥有了更高的航速与更重型的副炮。当然为此付出了重量的代价,与海军上将级相比,君权级的排水量增加了约4000吨。
在设计工作完成时,根据1889年的海军防卫法案,君权级战列舰的建造预算也获得通过,4艘交由海军船厂建造,其余则交给私营船厂。
 君权级是威廉.怀特战舰设计生涯中最杰出的作品,他清楚地看到现有战列舰的弱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反对声中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贯穿进去。君权级打破了英国战列舰长时间以来的尺寸限制,成为当时英国建造的最大型战舰,而且也是世界海军进入钢铁蒸汽时代30年来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主力舰,这样就为皇家海军组建一支战斗性能相对统一的战列舰编队成为可能。
当君权级仍在船台上建造时,部分设计的修改就开始实施。这些包括:提高烟囱高度,增加13吨重量;扩大了海军桅的战斗桅盘,增加了4吨重量;加大了锅炉水管,增加了20吨重量;舰员人数的增多也增加了10吨重量:另外还增设了木匠贮藏室,加装了3门47毫米速射炮以及增加了几艘舰载汽艇。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额外的重量,达137.5吨,不过这仍在海军部的允许范围之内。
君权级的装甲防护也为同时代战列舰制定了新的标准。舷侧主装甲带长约77米,高2.64米,其中水线以下延伸1.52米,舷侧中部主装甲带最厚处达457毫米,然后分别以406毫米和356毫米向前和向后递减,内里是102-203毫米厚的柚木支撑层。舷侧上部装甲厚102毫米(长45米X高约2米),舷侧装甲的总高度约4.5米(水线以下1.6米,水线以上2.9米)。首尾两端的防水隔舱壁分别厚406毫米和356毫米。在这个主装甲带区域的上方是厚76毫米的中部甲板装甲,主装甲带前部和后部的下甲板装甲厚为63毫米。主甲板和中部甲板之间的舷侧上部装甲是102毫米厚的镍-钢装甲,两头则是76毫米厚的防水隔舱壁。这是首次采用这种防护体系的英国战列舰。
主炮的防护炮座、动作与装填机械部分俯视的外形为梨形,顶部装甲厚432毫米,向下递减至406毫米,至上部水线装甲带以下侧面为280毫米。指挥塔装甲厚305-356毫米,后部指挥塔76毫米。在主装甲甲板与上部舷侧装甲带之间的区域为煤舱,为舰体提供额外的防护能力。
君权级在刚完工进行试航时,发现在恶劣海况下的舰身横摇非常厉害,而这将严重影响其作为远洋战舰的作战效能。为解决这个问题,怀特设计加装了长61米、宽0.91米,用于减摇的舭龙骨,效果非常明显,并且,英国海军还发现加装舭龙骨的另一个好处——改善了该舰的机动能力,双车前进时的转向半径从621米减至457米,一车向前、一车向后时的转向半径从411米减至274米。当时还是海军中校的约翰.杰里科在1895年随拉米利斯号航行后称:“从未见到过这么好的战舰”。
君权级于1892~1894年间完工,服役后很快就显示出其优异的设计,按当时的标准,可以说几乎找不到具有相同战斗力的同类舰。君权级是第一批航速超过17节的英国战列舰,外观优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识别起来也并不难:中部有两个横过船身并列在一起的烟囱,高干舷,主炮暴露在外。英国著名的海军史学家奥斯卡.帕克斯博士在其《英国战列舰》(British Battleships)一书中这么评价道:“怀特…为海军提供了一支最好的战列舰编队,这是一支在海上既雄伟又强大的力量。自蹂躏号(HMS Devastation)制定了新的难看标准之后,君权级为英国海军战列舰展现了一个自豪、可爱、匀称的形象,其战斗力更是现有的其他战舰所不能匹敌的,战列舰在经过20年沉闷、阴郁、曲折的发展后,她开启了一个像火山爆发似的美丽新纪元”。
主要数据:
排水量:标准14150吨、14050吨(印度女皇号)、14420吨(拉米利斯号) /
满载15220吨(胡德15590吨)。
主尺度:全长125米(水线长115.8米),舰宽22.86米;平均吃水8.38米,最大吃水8.84-9.1米。
动& 力:两台3汽缸立式三胀式蒸汽机,8座单头圆筒锅炉,正常通风时的功率为9000指示马力,强压通风时为11000指示马力以上,双轴双舵。【注1】
航速:君权 18节,胡德号16.7节,拉米利斯号达到17.25节(11571指示马力),反击号17.8节,皇家橡树号达18.27节(11608指示马力)。【注2】
续航力:2780海里/14节,3086海里/13节,4720海里/10节;设计燃煤贮备量为900吨,正常1100吨,最大装载量为1490吨。 
舰员:670-712人。"胡德"号为690人,1903年作为旗舰的"印度女皇"号为692人,1906年作为炮术训练舰的"复仇"号为466人。
武备:4门343毫米MkⅡBL型主炮;10门MkⅣ型152毫米速射炮;12-16门57毫米和47毫米速射炮;7具406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水下舷侧发射管、4具水上舷侧发射管和1具水上舰尾发射管)。
装甲:舰侧复合装甲带厚457-356毫米,长76.2米,水线上高1.52米,水线下延伸至1.07米;隔舱舱壁厚406-356毫米;上装甲带厚127毫米;炮座装甲厚432-279毫米;甲板厚76-63毫米;指挥塔装甲356毫米。
【注1】君权号在斯多克斯湾进行的海试中,以满功率正常通风的条件下,功率为9661指示马力,在8小时和4小时的试航中分别达到16.43节和16.77节;在英吉利海峡进行的海试中,以满功率强压通风的条件下,功率为13360指示马力,在3小时的试航中达到18节;在随后一次的试航中,部分锅炉水管破裂,出现泄漏,因此海军规定君权级强压通风条件下的最高功率不得超过11000指示马力,以保证锅炉能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不出现这样的问题。
【注2】大部分的试航都是在设计排水量14050吨的条件下进行的,最大航速为强压通风时取得。
君权号(HMS Royal
Sovereign):由朴次茅斯海军船厂建造,1889年9月30日动工,1891年2月26日下水,1892年5月完工后派往海峡舰队,并在1892-1895年间担任旗舰。1897年后在地中海舰队服役至1902年。经过1903年的改装后,在本土舰队作为后备舰使用至1907年。1913年解体。
印度女皇号(HMS Empress Of
lndia):由彭布罗克海军船厂建造,原舰名为声望号(HMS
Renown),1889年7月9日动工,1891年5月7日下水,1893年9月11日完工后留在海峡舰队。1901年派往地中海,1902年改装后作为后备舰留在本土舰队,直至1911年。1913年在波特兰作为靶舰被击沉。
胡德号(HMS Hood):由查塔姆海军船厂建造,1889年8月12日动工,1891年7月30日下水,1893年5月完工。有的海军史学家将胡德号另列为一级,实际上该舰是1889年海军法案8艘一级战列舰中的最后一艘,除降低了一层甲板、采用炮塔设计外,其余与君权级的布置一样。胡德号是皇家海军中最后一艘低干舷的战列舰,也是最后一艘采用传统意义上炮塔的战列舰。现代意义上的炮塔实际上是在露炮塔上加装顶部装甲板,形成全封闭结构的装甲炮室,而这两种不同炮塔的相同术语往往令人容易混淆。胡德号服役后,其性能明显不如高干舷的姊妹舰,航海性能差,无法在海况恶劣时保持高航速。因此,该舰建成后于1893-1900年间一直在海面相对平静的地中海服役,之后回到本土作为警戒舰使用至1902年。1903年在拆除4具鱼雷发射管和其他改装后继续留在本土,1910年在昆士顿作为接待舰使用,152.4毫米副炮全部拆除;1911-1914年作为水下防护试验的靶舰,并成为第一艘装有水下防御突出部的军舰。1914年作为阻塞船沉于波特兰,其舰体残骸一直留到现在。
反击号(HMS
Repulse):由彭布罗克海军船厂建造,1890年1月1日动工,1892年2月27日下水,1894年4月完工后留在海峡舰队,服役至1902年。1903年改装后作为后备舰使用,1911年解体。
决心号(HMS Resolution):由泰恩河畔的帕尔默船厂建造,1890年6月14日动工,1892年5月28日下水,1893年12月5日完工后派往海峡舰队,直至1901年。1902年改装后留在本土舰队作为警戒舰或后备舰使用至1909年,2年后报废,1914年解体。
&皇家橡树号(HMS royal
Oak):由伯肯海德的莱尔德船厂建造,1890年5月29日动工,1892年11月5日下水,1894年6月12日完工。1896年前一直作为后备舰使用,此后派往地中海,直至1902年。经过改装后转到本土舰队,一直到1905年,此后即进入后备舰队。1914年解体。
拉米利斯号(HMS Ramillies):由克莱德班克的汤普森船厂建造,1890年8月11日动工,1892年3月1日下水,1893年10月17日完工后一直在地中海舰队服役。1903年在查塔姆改装后在本土舰队作为后备舰使用至1911年,1913年售出解体。
复仇号(HMS
Revenge):由泰恩河畔的帕尔默船厂建造,1891年2月12动工,1892年11月3日下水,1894年3月22日完工后在本土舰队服役至1896年,之后在地中海舰队服役至1900年。经过1902-1905年的改装后,作为炮术训练舰使用至1912年,此后即进入后备舰队。复仇号是本级舰中生命最辉煌的一艘,由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该舰重新服役,换装了305毫米主炮。1914-1915年间配属给海峡巡逻舰队,作为炮击比利时海岸的火力支援舰使用。此时,该舰加装了防鱼雷水下防御突出部,这样就可以在任何一舷注水,形成横倾角,从而增大主炮的射击角度(最大可达12°)。1915年改名为"可畏"号,这样原来的舰名就可用于新建的超无畏战列舰。1917年退出现役,此后作为"胜利"号的供应船一直使用到1919年,之后即送入船厂解体。
细节图(舰首、舰尾、舰桥)
主炮图片3张
1892百人队长级(HMS Centurian Class)&&
百人队长号及其姊妹舰巴尔勒号是采用254mm火炮的二级战列舰,是1889年开始的皇家海军大扩军计划的一部分,建造这级舰是为了与太平洋俄罗斯海军强大的装甲巡洋舰相对抗,以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利益。百人队长级战列舰是君权级的缩小版,是第一种有覆盖式炮塔的战列舰,并且能够360度进行主炮装填。该舰相对较小的吃水可使其便于在中国江河中航行。百人队长号和巴尔勒号在1902年到1904年进行了改装,两舰均于1912年退役并解体。
百人队长号(Centurian)&&&1892年下水,服役,1912退役解体
巴尔勒号(Barfleur)&&&&
&1892年下水,服役,1912退役解体
主尺度:长109.7m&宽21.33m&吃水:7.7m;
航& 速:18.5节;续航力:——
力:三膨胀发动机,13000马力,2轴2桨
武& 备:254mm双联&2,120mm&10,152mm&10(1902替换);鱼雷457mm&7
装& 甲:舷侧带305mm;甲板63mm
人& 员:620人
百人队长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钢铁的咆哮——舰炮篇(9月4日更新)-海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227|回复: 127
钢铁的咆哮——舰炮篇(9月4日更新)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写在前面的话:
& && &前几天小菜曾发过关于制作BB专题的求助贴,得到大家的广泛支持,激动之余,将范围限定到一战和二战的BB舰炮上;经过几天来的资料整理,发现没有“金刚钻”的自己揽了“瓷器活”,牛,吹大了。如此长的时间跨度涉及的内容十分庞大,难以在一个帖子内完成,现在看来,专题真不是菜鸟能发的,硬着头皮上吧, 本贴当然不能说是专题,引用了很多大侠的东西,只是讨论一下,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全当抛砖引玉,以轰出学霸为目的。
& && &本贴计划分为三部分:1.主炮篇2.副炮篇3.实战讨论篇。& && &
& && &特别感谢雪姐、蒸气装甲舰和各位朋友的鼓励支持:lol
在一个不曾有过条约的时代的1940年......
15W吨,7烟囱巨舰灰暗的身影并肩航行在太平洋上......大西洋首劈波斩浪,21英寸巨炮指向远方......在水天交接处,林立着高耸雄伟的三角桅......21英寸巨炮高歌着,将CV淹没在众神的唾沫中!——31节伯克
1.发展时期
& && &二十世纪初期,大炮成为海军舰艇主要武器,装甲舰艇亦成为了舰队主要骨干。海军战术家对舰队发展形成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证明了炮弹具有贯穿钢板的可能性。但是,两国海军很少能够击中移动中的目标。史考特(Perry Scott)与西姆斯(William S. Sims)等优秀海军军官,曾领导小组对火炮射控进行改良工作,期能有效提高火炮的准确性。( 原注:海军助理部长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曾视察一次炮火试射,主力舰在2,800码距离对一艘征用的轻型船舶射击了200发炮弹,结果仅有2发命中目标。 )
下表系一位战术家在1910年时,采用距离做为函数所评估的武器效能: 极远距离 10,000-8,000公尺 重型大炮射程 远距离 8,000-5,000公尺 重型及中型大炮射程;中型大炮主要用以对付人员与无装甲的舰艇 中距离 5,000-3,000公尺 中型大炮相当有效 短距离 3,000-2,000公尺 依据相对船位,鱼雷是危险的 近区域 2,000公尺之内 可能相撞(但未提及冲撞作战)   赞同在所有舰艇配备大型火炮的人(无畏舰[Dreadnought]构想),并未完成他们所持构想,小型及中型口径火炮却已具备了相当的准确度与较高的发射率。费斯克(Bradley Fiske)指出了下列三项一般性法则: (1)6寸炮的射速是12吋炮的八倍。 (2)12寸炮发射的炮弹的能量是六寸炮炮弹的八倍。(3) 12寸炮重量系6寸炮重量的八倍。& &&&在铁甲舰和前无畏舰时期,中小口径舰炮由于具有较高的射速,在中距离内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用于远距离攻击的大口径舰炮由于缺乏有效的火控系统,精度不足,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 &&&1911年,英国人首次在军舰上装备了间接观瞄测距系统(详见后文),使得远距离炮战成为可能,大口径舰炮迎来了黄金时期。
2.黄金时期
本来打算列出一战二战的各国火炮数据,可是这种东西好像大家都有,感觉没有必要,不知应不应该贴?大家给意见:$
(1)火控系统
观瞄火控系统:
& && &早在1891年,法国海军就研制了集中控制装备的中小口径的速射炮研制指挥中心,直到1899年才初次装备于战列舰,法国首次装备测距仪是1906年,基线仅有2.3米。当时法国海军认为交战距离不会超过5公里,所以并不重视远距离射击。
& && &英国人是在1905年7月竣工的爱德华7世级前无畏舰的2号舰主权号上在前桅和后桅上第一次安装有测距仪的射击指挥中心。在年,前无畏舰的观察哨也都改为射击指挥中心。不过由于前无畏的先天不足(2级主炮)导致这时射击指挥中心就是一个测距台,只能提供距离,而无法管制和指挥各炮塔射击,各炮塔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战,直瞄射击。要集中控制间瞄射击要到1911年1月竣工的海王星号无畏舰上第一次装备了方位盘式射击装置才实现。测距仪的基线越长,测量精度就越高。一般来说,战列舰主炮炮塔都有独立的测距仪,但也有例外,例如日本扶桑号1、2号炮塔共用一个,5、6号炮塔共用一个。另外,舰桥上也会有独立的测距仪
图为阿拉斯加级夏威夷号,主炮基线测距仪清晰可见。
图为大改装后榛名的舰桥构造
& && &英国合像式测距仪原理如下:
1 测距仪正对目标,测距基线垂直于目标瞄准线。
2 测距仪左、右端透镜组均为固定安装,透镜组主光轴垂直于测距基线。
3 测距仪左侧的透镜组通过一组类似横置的潜望镜的反射镜系统使目标在测距仪中间的目镜中成像,目镜中通过特殊光学系统使该像的下半部分能被测距人员观察到。
4 测距仪另一侧的透镜组也通过一组类似横置的潜望镜的反射镜系统使目标在测距仪中间的目镜中成像,所不同的是在光路中插入一组旋转偏光透镜,该组透镜的作用是可以将通过它的光线偏转很小的但是非常精确的角度。目镜中通过特殊光学系统使该像的上半部分能被测距人员观察到。
5 由于测距基线的存在,右侧的像相对左侧的像有向左的偏角,该角度即为测距基线对目标的视线张角,以测距基线的长度除以该角度的弧度值,即可得到目标距离。合像过程就是测量该角度的过程: 测距人员操纵测距旋轮使旋转偏光透镜转过一定角度,从而使目镜中来自右侧的像(上半部分)相对向右移动,直到与来自左侧的像(下半部分)拼合为一个完整的、没有错位的像,此时旋转偏光透镜转过的角度即为测距基线对目标的视线张角,在与测距旋轮连动的刻度盘上可以直接读出已经换算出的距离数值。
& && &&&德国体视式测距仪原理如下:
1 测距仪正对目标,测距基线垂直于目标瞄准线。
2 测距仪左、右端透镜组均为固定安装,透镜组主光轴垂直于测距基线。
3 测距仪左侧的透镜组通过一组类似横置的潜望镜的反射镜系统使目标在测距仪中间的左目镜中成像,同样的,测距仪右侧的透镜组也在测距仪中间的右目镜中成像,测距人员用双眼分别通过左、右目镜同时观察。
4 所有拥有“双目视觉”的动物(包括人类)都有利用天赋的测距仪--双眼、以瞳孔距为测距基线确定目标距离的能力,我们的大脑能通过感觉眼球周围的肌肉紧张度来感觉出视线夹角,准确测出目标距离,在一定距离内精度很高。立体电影、立体眼睛都是利用这种能力,通过对双眼输入略有不同的图象,欺骗大脑使它感觉到距离,达到立体的效果。
5 测距人员的双眼此时看到的图象是测距仪两端对同一目标所成的像,同样存在视线夹角,测距人员可以感觉到该像的距离。
6 测距人员操纵测距旋轮使目镜中的菱形光标前后移动,直到测距人员感觉到菱形光标与目标的像重合(“压住目标”),此时在与测距旋轮连动的刻度盘上可以直接读出已经换算出的距离数值。
目标距离=基线/2*cot(焦点夹角/2)
大和号15M测距仪
基线长(长) 15.720M
(短) 15.280M
视界 1度30分
测距距离 M
误差(40000M)700M
火控雷达:
& && &&&雷达在那个年代还是新兴产物,各国都加紧研制用于实战的雷达,在海战中,拥有高水平雷达的一方毫无疑问占有了主动权。在苏里高海峡的夜战中,日本低劣的22型对海雷达根本无法发现美舰,而装备MK8火控雷达的美国“西弗吉尼亚”、&田纳西&、“加利福尼亚号”却能准确的击中日舰,日军引以为傲的夜战水平在先进科技的冲击下不堪一击。
日本21型对空搜索雷达,外形是框架式天线,发射接受部分都是由10mm铜线构成。
工作频率:199.861 MHz
工作频段:VHF
波长:1.5m
脉冲重复频率:1 kHz
脉冲持续时间:1us
最大作用距离:80.886海里
最小作用距离:2997米
水平波束宽度:17度
垂直波束宽度:30度
峰值功率:5KW
22型对海搜索雷达
工作频率:2.997 GHz
工作频段:S
波长:100mm
脉冲重复频率:2.5 kHz
脉冲持续时间:1us
最大作用距离:32.354海里
最小作用距离:2997米
水平波束宽度:19度
垂直波束宽度:19度
峰值功率:2 kW
美国MK-4海军火力控制雷达
& && &&&700MHz,40KW的磁控管为海军新一代火炮控制(火力控制)雷达带来重大影响。不单在磁控管的研究与制造方面,BTL/Western Electric与NRL在舰载火控雷达上有非常紧密的合作。
& && &&&准确地测距是计划中的首要改进部分。1941年7月,FA型(MK-1)测距雷达投入使用。它沿用老式的真空管发射机,功率只有勉强能用的2KW。FB型(MK-2)没有投入生产,因为磁控管的出现立即使它落伍了。接下来是FC型(MK-3),水平扫描天线使它获得较高的方位精度。由于使用了磁控管,实现了远于火力控制的雷达有效距离。技术上最激动人心的是FD型(MK-4)雷达。由于增加了垂直方向扫描,它能提供仰角数据。直此,防空雷达在测距,方位角和仰角方面都足以对抗日渐增加的空中威胁。
& && &&&1941年9月FD在U.S.S. Roe号上进行了成功的试验。1941年起共生产了375套,在整个二战期间战斗表现十分优异。 FD发射机输出功率40KW频率700MHz脉冲宽度非常短(2usec.)。最大作用距离100000码,但通常在敌机接近到10000码时才开火。FD能自动将数据传送到甲板下的防空火炮指挥计算机。常用的5英寸口径16英尺长炮身的防空炮能发射配有近炸引信的炮弹。当炮弹距离目标约100英尺的时候就爆炸。FD加上近炸引信是高杀伤率的有效保证。
& && &&&在夜晚和恶劣天气下,光学火控无法操作时FD的优势便显现出来了。然而FD的测距精度远远高于光学测距仪,所以就算是白天也会使用。它的测距精度为10000码处误差23码。
火控操纵:
& && &&&在日德兰海战中,英德双方都采取的是对敌方同顺序舰一比一对射(领头舰对射,2号舰对射,等等。如果舰数多于对方,则没有对应敌舰的战舰集中攻击最后一艘敌舰)击沉或重伤敌舰后可以转移火力攻击新的对应敌舰(敌2号被击沉,我2,3号舰集中攻击敌3号舰)攻击时,每门炮塔以单管交替射击,在炮火指挥官的指挥下修正,直到STRADDLE(近失)或命中为止,然后转入RAPID SHOT,则是每27秒便有一发主炮炮弹出膛。在条件允许下,炮火指挥官传入RAPID FIRE,则是每7秒便有一发主或副炮炮弹出膛,最后再进入BROADSIDE,则是主炮(条件允许下包括副炮)齐射,如果在BROADSIDE,RAPID FIRE或RAPID SHOT过程中开始发生偏差的话,则回到炮塔单管交替射击直到STRADDLE为止。&&在有集中射击指挥装置的战列舰上各门主炮的发射是由枪炮官完成的(司令塔内,或专用的枪炮控制室),按电钮,电击发,但炮塔内部有后备瞄准、计算和发射装置。一般的炮塔内的官兵就是完成炮弹和发射药包的装卸工作。
  在平行队列交战中,每一艘舰受制于位置的影响,其主炮组的射界只能覆盖对方队列中相同或相近的位置,所以以捉对撕杀常见。集中火力射击的优点,就是可以提高单次射击弹丸覆盖的命中数量,从尔对目标造成更大的伤害。一般情况下一条舰上的主炮是不会攻击一个以上的目标,除非有特别的命令或紧急情况下(如目标非常近)。
& && & 首次应用的炮火集中指挥系统无需瞄准,只需根据炮火指挥官和机械计算器给予的数据调节火炮的升仰和炮塔的方向进行射击,在射击前先在机械计算器内输入本舰速度,敌舰速度和测距仪提供的距离后给予简单的三角计算后以此来计算前提量。但是英舰测距仪测距偏差竟有2000码之多,造成射击中的极大问题,因为英舰使用的是合象式测距仪,中近距离精度高,远距离精度低,并且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人员训练也很困难,除了技术上的原因,这也和英国海军传统有关。
& && & 到了二战时期,远距离射击一般都有校射飞机报告弹着点,每艘舰都会有不同颜色彩弹用来辨别区分,同时舰上的测距机进行测距炮术长和参谋们会进行图上作业,通过指挥仪进行攻击。这有点象陆军炮兵的方块式分划攻击,把目标海域划分成小方块,然后加坐标,就可以很方便的攻击了;近距离用的是直描射击,每座主跑塔都有一个指挥系统,进行指挥射击,副炮也有随主炮联动,当然也有单列的。
& && & 光学测定来指挥舰炮射击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由本舰队内一艘基准舰(拥有较好观测视野、舰位和便于指挥的,所以一般是旗舰)对目标或目标区内一艘显著的目标(一般也是对方的旗舰或先导舰,擒贼勤王)试射几发(这个数据是事先估算的)以测定射击诸元,再将本舰的位置、航速和航向和目标的诸元通知全舰队(旗语或无线电),接着舰队司令就下达开火命令(这个间隔很短,否则目标的变化较大,而且有的舰队司令会严格规定目标是哪个,东乡在对马就是这么干的,如果不明确规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多数舰长也会选对方的旗舰,还是上面的原因),憋了很久的各舰舰长也会向同样憋了很久的本舰官兵下达开火令(传达的次序俺就省略了),这时候就会出现在一瞬间万炮齐鸣的壮观景象(也是俺梦寐以求的)。当然在开炮前各舰自己也会估算对方各舰的诸元,但在舰队司令下令前是严格禁止自行开火的,除非是事前有命令允许这样(在萨沃海战时美国舰只间也有这样请求开火的“公文来往”),在接到基准舰的数据后会重新解算并继续跟踪。而且对马海战时东乡已决心一开始就摘除俄舰队的指挥中枢,所以万炮齐轰“苏沃洛夫”的场面也可以理解,在解决它后射击次序就自由一些了,也集中在几条俄战列舰上,原因很明显。另外时间长了总回有间隔,不可能在“同一时刻”所有舰队的全部主炮同时开火打一个目标,但会遵循集中火力于一点的原则,如果舰只较多,出现2艘以上战舰的炮弹几乎同时落在同一艘舰上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的,对单艘舰不会严格规定射击的次序(你打完到我)。目标选择的最高权利的下达者是舰队司令,在完成初始任务(击毁旗舰)后目标的选择权基本上下达给各舰舰长和炮长,而且在交战前也对各舰的大致目标有所规定(不是混战),但不排除关键时刻舰队司令命令目标又集中在某舰上。当然这种集火射击也有不利,就是射击时产生的烟雾影响射击和观测,对马海战打到下午4点左右(炮战约1个半小时)因为硝烟浓厚和俄舰队转向曾使日主力舰队失去光学接触,但俺以为花这样的代价如能达到目的很值得。单舰间的捉对撕杀也不罕见,这和双方舰队间的位置和单舰在舰列中的位置有关系,俺就不多嘴了。从技术上来说战列舰的大口径主炮开火时后坐力很大,要是三四或七八门同时开火对舰体的冲击也很厉害,而且开火瞬间舰体摆动厉害,数门炮也不可能真在同一时刻发火,对射击准确度影响较大,一般各门炮都有延时机构。另外“依次”俺理解为“自由”的意思,当然是相对的,就象以上表述的将权利下达给舰长,在旗语中也有“自由射击”的信号,时机就是由司令掌握。
& && &&&虽然二战时期火控系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战列舰的最大交战距离仍在24000码左右,这是因为测距仪的精度提高并不能提高测远距离。要提高测远距离必须增加镜头口径,但因受限于整体重量,镜头口径不可能过大,相应的稳定视野及放大倍数也都不能大幅提高;再者能见度对大小口径近乎一视同仁,又是光学难以超越的障碍,所以一二战光学测远能力在技术上差距其实有限。但测距只是交火的第一步,观测弹着是下一步的困难,光学望远设备放大倍数愈大其视角愈小,立体感也愈差,在40米桅顶观测超过1万5千米以上只维持一两秒的水柱,除非水柱位于观目线上,也就是位于目标正前或正后,水柱挡住一段目标或目标挡住一段水柱,否则位于目标两侧的水柱,在这个失去立体感的距离上是很难分辨出远近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各种试射法的原因,所以即使火控有精准的射向预测,火炮有较小的射弹散布差,但还是无法单独凭借提高测距仪性能来完成延伸海战交战距离。例如二战时期沙舰曾经在26400码的距离上击中光荣,英国“厌战”号在同样距离命中“朱里奥·凯撒”一炮,使其退出战斗。这已经是最远的命中距离了。
(2)火炮布局
& && && &战列舰的火炮布局一直是让各国海军十分苦恼的事,战列舰虽然庞大,但要使火力、防护和适航性、速度达到最佳平衡是十分困难的事,一味的罗列火炮会使战列舰的稳定性大大下降(甚至难以保证正常射击),而且防护也很难保证,各国在经过不断的尝试积累后发展出了各不相同的火炮布局模式。(本贴将选取各国有特点的布局BB加以说明,舰种并不齐全。)
& && && &英国人非常追求战列舰的火力,费舍尔曾衷情于“全装重型火炮”——“在主力舰上,大口径火炮不论在射程还是威力上均远大于中、小型火炮,故混装两种口径火炮,是对战舰上宝贵排水量和空间的严重浪费”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无敌级战列巡洋舰采用了4座双联装12寸火炮,以兼顾前/侧向火力为目的的中部炮塔布局为阶梯状分布,在实战中侧向火力只有6门,可以说十分失败。
& && &&&著名的无畏级战列舰装备了5座双联装12寸火炮,单侧火力可以达到8门,图中可见火炮射界范围,实际上由于烟囱排烟的影响以及开火时的爆轰波会危及舰桥,射界达不到理想范围。
& && &&&德国人为了抗衡无畏舰,制造了拿骚级战列舰,装备有6座双联装11寸火炮,其中四座不布置于中部两侧,,由于重量过大,导致开炮时舰体横摆,稳定性不佳,在试航中就差点因风浪导致的横摇加剧而倾覆。另外这种布置方式只能保证在每侧船舷方向同时有8门主炮射击,与无畏号没区别,但是主炮却比无畏多出2门,在追击和撤退时,前后也只有6门主炮同时开火,与无畏号相比依然无任何优势。所以这种主炮的布置方式遭到多方逅病,被讥笑为“无用的蛇足”
& && & 在超无畏舰时期,各国都认识到了中部布置主炮的缺陷,纷纷采用中轴线纵列布局方式。为了对抗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德国推出了拜仁级(也有译作拜恩的,还是拜仁顺口,这与卡恩有关:D ),首次装备了4座双联装15寸火炮。
拜仁的对手,伊丽莎白女王,创造了超无畏舰的标准布局--- 背负式炮塔(1906年,俄国军舰设计师古列夫提出了背负式炮塔方案,即把沿中轴布置的两个串列炮塔中的一个升高,这样能使火炮发挥前/后两侧的射击能力。南卡罗来那首次采用了背负式炮塔。感谢各位朋友的提醒,我弄错了国王的时间,第一艘确实为南卡罗来那,感谢蒸汽装甲舰的指正,)
& && &&&这一时期战列舰的主炮炮塔数量都较多,例如英国为巴西建造的里约热内卢号装有7座双连装45倍径12寸炮,是非常典型的薄皮战列舰。另外,这个时期的主炮大都是双联装炮塔,这是由于转向轴承和装弹问题难以解决,意大利人最早提出了3联装炮塔的设计,1912年奥匈帝国的Viribus Unitis级是第一种装备首尾背负式三联炮塔3联装火炮的战列舰,但是只有两套装弹机.....& && &&&
美国田纳西级战列舰,装备4座3联装14寸火炮,三联装炮塔可以大大节约战列舰的排水量三,缩短舰体和装甲带的长度。
依阿华级战列舰装备3座3联装16寸火炮,采用非常完美的前2后1的布局方式,由于依阿华长宽比达到7.9,舰体较窄,所以开发了重量较轻的MK7舰炮,该炮性能非常优秀。图为密苏里号
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只装备了3座双联装15寸炮,一战思想的产物,专门用来对付巡洋舰,对付战列舰时火力明显不足,英国曾计划为其换装16寸炮以增强火力。该舰运气不错,安全度过了二战。
胡德号,二战最著名也是最背运的战列巡洋舰,4座双联装15寸炮是同时期英国最好的火炮,曾在米尔斯克比尔港痛击法舰,而对战真正的敌人俾斯麦时却被一发OVER:L 。
KGV级战列舰,是英国“绅士般”遵守条约的产物,装备2座4联装、1座双联装14寸炮,火力虽不强大但是却拥有非常优秀的防护。为了减少重量,采用了罕见的4联装炮塔,英国最初计划安装3座共12门火炮,但由于重量限制削减到10门。
图中第一艘为KGV
纳尔逊战列舰是条约时代的产物,采用3座三联装16寸火炮,A、C炮塔安装于甲板上,B炮塔高出甲板的炮座上,3座炮塔呈金字塔排列,其优点是可以缩短装甲带,减轻排水量。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A、B炮塔的射界只有200度,C炮塔只有两舷各50度,存在很大的死角,撤退时没有后射火力;而且向斜后方开炮时会对舰桥产生恐怖的爆轰波;在安全方面则很容易出现被一发炮弹击中而废掉3座炮塔的危险;由于稳定性的要求,纳尔逊水下部分比较肥大,增加了阻力。纳尔逊的速度慢,使用轻弹的MKI火炮欠佳,加上精度也有问题使得它成为一种并不优秀的战列舰。
俾斯麦号已无需介绍,4座双联装15寸炮是德国最恐怖的火力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迫于国际压力只安装了3座三联装11寸火炮。330KG的弹重使得威力明显不足,面对英国约克公爵的14寸炮只能受辱,德国曾计划为其换装3座双联装15寸火炮,但实际上沙舰的适航性很差,换装15寸炮后重量过大,在大西洋上很可能变成重炮潜水艇:D ,而且6门15寸炮的火力仍然不足。
图为换装15寸炮的沙舰设想图
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也是个奇怪的舰种,史学家无法将其归为任何一种军舰,于是冠以“袖珍”的称号。该舰以破交为目的,火力强于巡洋舰,航速高于战列舰,也就是“跑不过的打的过,打不过的跑的过”,装备2座3联装C/28型11寸火炮(沙舰装备的是C/34型火炮),其不足是炮塔数量太少,难以将火力分散到多个目标(普拉塔河之战单条3艘英舰时就遇到这个问题)。
法国人好像十分钟情于四联装主炮,一战中就开工建造了三座四联装340mm炮的的诺曼底级,虽说没有完工,但痴心不改
黎塞留级战列舰充分体现了香水国浪漫的特点,全部8门主炮位于前甲板,即使不能抢T字头也能发挥全部火力,采用2座4联装(需要说明的是,黎塞留并非是真正的4联装炮塔,而是2座双联装2*2并排布局,内部是独立的)的布局,其优缺点可以参考英国的纳尔逊级。
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以德意志级为假想敌,炮塔布置与黎塞留相同(此舰建造先于黎塞留),口径为330毫米,此级的2艘战舰下场均十分悲惨。
二战的意大利的海军有三级战列舰
三座三联装15寸炮的维内托级
改装后的加富尔(图2)和杜伊里奥(图3)级均装备2座三联装和2座双联装320毫米火炮,用于对抗法国的敦刻尔克级。
[ 本帖最后由 不动如山 于
21:15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金刚级装有4座双联装14寸火炮,英国维克斯研制。刚刚服役时火力强劲,傲视列强。
扶桑级装有6座双联装14寸火炮,主炮炮塔过于密集,齐射时会影响上层建筑和测距仪。
长门级装备8座双联装410毫米主炮,在长达20年内一直是日本最强大的战列舰。图为陆奥号
大和级采用3座三联装460毫米火炮,日本企图依靠扩大口径来弥补火炮技术上的不足,布局和衣阿华相同,但是由于舰体较宽,射击时稳定性较好,不过精度就不敢恭维了。
伊势级航空战列舰原本装有6座双联装14寸火炮,改装后仅剩4座炮塔,倭人为了弥补航母的不足妄图改装出这种既装备舰炮又能起降飞机的战列舰,并且给予厚望,结果是“样样通,样样松”,不但战列舰的火力受到很大限制,主炮射击会对航空甲板的飞机和设备造成严重影响,飞机根本无法正常起降。而且由于没有可用的飞机,完全成了废物。
最近很忙,刚刚更新,抱歉。
& && &战列舰的副炮经历了很多变革,一战的战列舰副炮多为炮廊式,BB在高速行驶或者海况较差的条件下,海水很容易从副炮炮位涌进舰体,增加重量,而且副炮也无发射击,后续BB都取消了这种设计,有“最湿战舰”之称的HOOD,采取了旋转炮塔的副炮,炮位置于甲板上,虽然舰尾上浪严重,但是并未对副炮使用造成影响。
& && &BB装备副炮的根本目的是进行防御,可以分为中口径和小口径两种,一战之后随着飞机的大量使用,战列舰不得不尴尬的面对空中打击,被迫增设大量的小口径对空炮,而原先对舰的中口径副炮也被要求具有高射功能。本篇不会列数据比较各国副炮(太恶心),只是谈谈副炮的基本特点,纯属闲聊。
& && &对于中口径副炮来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水面舰艇,战列舰是舰队中的老大,免不了有人要下黑手,面对DD或者鱼雷艇的高速突袭,BB的主炮反应慢,射速慢,火力密度差,根本不能有效拦截,中口径副炮就是干这个的,中口径副炮通常为5~8英寸,而且以5,6英寸为多,原因有四:
1.打击高速突进的小型舰艇必须有足够的射速形成密集的火力,5,6寸炮的射速非常快,短时射速可以达到10发/分,对付在海面上“闪转腾挪”的小东西十分有效。(8寸炮虽然威力很大但3,4发/分的射速太慢,火力密度不够,所以极少使用。不算德梅因的MK16/55那种老BT)
2.对付DD这种东西必须保证足够的威力和射程,5寸炮以下的火力实在太差(其实5寸炮火力已经不足,但是因为良好的高射性能,成为美军的“万金油”,防御小东西的任务很大程度交给护航的巡洋舰。),无法保证摧毁DD,而且射程也不够,(从一战到二战BB副炮口径有增大趋势,敌人的偷袭舰的火力、鱼雷射程增大是主要原因),6寸炮是最佳的方案,火力射程能得到很好平衡,不会造成火力过剩,(本人十分喜欢布鲁克林的Mark 16/47和三年式155炮)。
3.既然是偷袭,BB很可能处于毫无准备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副炮必须要能够手动操作(防止停电情况),火炮过重,根本无法完成旋转、装填工作(8寸被毙的主要原因),需要说明的是,鬼子因为体能不行,曾经制造过弹重低于40KG的三年式140炮,四一式152炮射速只有5发:D 三年式155炮的射速仍然低于美军(装弹机也不行)
4.BB的除了反舰,还有对岸火力支援的任务,6寸或8寸炮能够有效的压制滩头(很多方面甚至强于主炮,这在第三篇会详细叙述。)
& && &二战中,中口径副炮还承担了防空的任务,但是这实在是强人所难,127炮还好些,所谓的6寸高平两用炮根本就是鸡肋,防空能力很差,很难快速调度,反应太慢。美军的中口径高炮性能很好,率先使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其原理是根据无线电波的多普勒效应,这种引信主要由振荡器、无线电收发机、选择放大器、电子开关、电雷管、电池、传爆药、自炸装置和保险机构等部件组成。当炮弹飞出炮口一定距离后。引信保险装置动作,使引信处于工作状态,振荡器产生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振荡信号,由无线电收发机向外发出,发出的无线电波碰到空中目标(如飞机、导弹等)被反射回来。由于炮弹和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反射波与发射波之间产生一个频率差,称差拍音频。差拍音频信号经选择放大器选择并放大,当信号强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就可接通电子开关,引爆电雷管,从而使炮弹在离目标较近的距离爆炸,靠弹丸形成的破片和冲击波毁伤目标。因此美国舰队的防空能力非常强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美舰大量装备127炮而放弃了6寸副炮。
& && &小口径火炮的主要作用是防空(当然也可用来打击鱼雷艇甚至火力支援),虽然很难靠射程和爆炸来防御,但是反应和射速却非常快,为了形成密集的弹幕,小口径火炮多采用联装方式(倭人的技术不行,单装实属无奈),比较著名的像是40毫米博福斯高炮,欧美主要国家都引进或仿制了这种火炮。可以提供80-90发/分的射速,射高1500米左右,是舰队防空的中坚力量。顺便提一下,同时期也出现了3,4寸的中口径高炮,虽然有些性能不错(如日本的九八式100高炮),但由于没有安装VT引信,性能受到很大限制。美国的3寸高炮历史久远,加装VT引信后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却难以定位,在5寸炮和40MM炮之间设置这种口径意义不大(此处所指的是MK22之前的型号,并非二战末期的MK33型),所以并未推广。
关于副炮暂时说到这里,关于舰炮作战和防空作战的问题在作战篇中会详细阐述。谢谢支持
[ 本帖最后由 不动如山 于
13:14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先占位子,慢慢做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期待这个专题的开展,BB的大炮齐射是多么的壮观啊!!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那就看看开火先!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想起了史蒂芬-西格 + 汤米-李-琼斯的《潜龙轰天》!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開火是那麽的壯觀啊.:b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热烈期待下文中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beck4587 于
22:07 发表
想起了史蒂芬-西格 + 汤米-李-琼斯的《潜龙轰天》!
  一门16英寸炮开火就把汤米震飞那么远……:$
  不过在那么近距离用16英寸炮击中水面的潜艇,有点假哦……:P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猛啊,我们要顶起啊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好贴哇&&终于等到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继续,继续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好贴啊& &:D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这个帖子真的好.图更美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好一个科普贴~~赞一个:victory: :D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好帖留名:D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beck4587 于
21:58 发表
那就看看开火先!
此景不再来。。。。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要多贴一些图哦。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继续 继续&&加深&&加宽 。。。。。。
lz加油&&学霸出手。。。。。。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没看完,先顶下,继续看!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楼主别忘了常回来填坑阿^^
激动阿,战列舰那才是男人的军舰&_&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期待,期待,楼主快点哦!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和BB比起来,潜艇好像有点偷偷摸摸的意思,航母则有点兄弟多打群架的意思~
当然,我也挺喜欢潜艇的,孤胆英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凑字凑字:victory:
首次在无畏舰上安装背负式炮塔的是美国的南卡罗莱纳级,而第一个在军舰上安装背负式炮塔的是法国的岸防装甲舰亨利四世号,她的139毫米炮炮塔布置在274毫米的尾部主炮后上方。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恩.帮LZ上个直观点的图.
(116 KB, 下载次数: 132)
02:21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蒸汽装甲舰 于
00:56 发表
凑字凑字:victory:
首次在无畏舰上安装背负式炮塔的是美国的南卡罗莱纳级,而第一个在军舰上安装背负式炮塔的是法国的岸防装甲舰亨利四世号,她的139毫米炮炮塔布置在274毫米的尾部主炮后上方。
谢谢,有图就好了,我说的背负式指主炮布局,确实不好考证,请见谅
[ 本帖最后由 不动如山 于
08:46 编辑 ]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fanelwin 于
22:20 发表
和BB比起来,潜艇好像有点偷偷摸摸的意思,航母则有点兄弟多打群架的意思~
当然,我也挺喜欢潜艇的,孤胆英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可怜的老巴,虽有重重保护,可还是被U艇阴险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至于主炮的背负式布局,美国人在1904年年底就已经开始实际的试验,试验是在一艘前无畏舰上进行的,新战列舰的设计师本人亲自呆在前下方的主炮塔里面进行了体会,好像说刚开始下巴都快震掉了。;funk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来这么多人都是大舰巨炮主义者,有枪有炮结构雄壮威武的才够格叫军舰。
可惜现代战争都是靠飞机围殴、导弹远程杀敌、自动化电子系统、数据传输,舰长只是个驾驶员,把船开到定点按个按钮,完成国家领导者所需的火力投射任务.....的确有些郁闷....:Q :Q :Q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战列舰齐射的时候好震撼的,即使是躲在500MM装甲后面的人:L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beck4587 于
21:58 发表
那就看看开火先!
舰船知识的图!呵呵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beck4587 于
21:58 发表
那就看看开火先!
舰船知识的图!呵呵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回复 #33 红旗十九 的帖子
只能说舰船只是也是从XX抠来的图,类似的图还有好多!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看看那个水面的波纹就知道这个大炮的厉害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不动如山 于
20:17 发表
德国1908年建造的“国王级”的舰艉首次采用了背负式炮
时间不对,1908年德国正在建造Helgoland(赫尔戈兰)级战列舰,国王级(K&nig)是在1911年开工建造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多来点资料哇&&学霸出手啊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热烈期待下文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金属艺术、火力之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原帖由 BMCC20033 于
14:45 发表
时间不对,1908年德国正在建造Helgoland(赫尔戈兰)级战列舰,国王级(K&nig)是在1911年开工建造的。
谢谢提醒,自己有些乱,大家多帮忙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寸40倍口径速射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