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询问关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019地区待遇县”高考

  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是每年高考各位考生和家长比较关注的地方,那么今年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有哪些呢?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2018高考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2018高考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

  由于2018高考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还没有公布,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2017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如果2018高考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公布,小编一定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的

  值得注意的是, 今后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将有所“收紧”。从2017年起, 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该部分群体须在高考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照顾类型由相关部门提供名单,不在高考报名时采集。

  高考哪些少数民族不享受加分政策

  从目前情况来看,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的高考加分政策有所“瘦身”。

  譬如,北京市规定,从2017年起,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而在此前,北京市“少数民族考生”皆可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山东省则从2017年起正式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各省市今年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是对本地区招生改革方案的贯彻和落实。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各地依据文件精神,先后出台本地区招考改革方案。

  因此,今年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也符合公众的政策预期。如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在2015年颁布的《关于调整我省高考加分项目的通知》中,便明确提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执行至2016年,2017年取消。”

  各省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区别

  1.八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第二类省区,只有一个山西省。山西省对少数民族考生不加分,仅执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也不区分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后我们看到第三大类的省区,这些省区根据教育部文件的规定,在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时采取了根据聚居地点区别对待的规定。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22个省区。由于各省少数民族情况很不相同,因此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省份基本上采纳了教育部规定,本省“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到加分照顾。

  3.河北、山东和陕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根据聚居区区别对待

  其中河北、山东和陕西的规定最简单。河北省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5分。山东省规定山区、湖区、海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

  4.更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省份的民族加分由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确定

  而更多的省份由于少数民族种类以及居住区域的复杂性,其少是民族加分政策也非常复杂。以广西为例,不得不用大篇幅的文字做出规定:

  在全区范围内(除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等5市的城区外),对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回族、彝族、京族、水族、仡佬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考生,总分降低20分。

  9月25日,国家民委教科司司长俸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谈少数民族教育。在访谈中,俸兰表示,建国六十年少数民族教育有三点不足。其中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缺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1%,而高等院校当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只占6.23%。

  俸兰表示,建国六十年少数民族教育有三点不足为:

  第一、“普九”及其巩固的任务还很艰巨,全国还没有实现“普九”的24个县当中,有21个在民族地区,而且民族地方很多“普九”还是低水平的,巩固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

  第二、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需求。

  第三、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缺乏。比如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1%,而高等院校当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只占6.23%,研究生的比例就更低了。

  俸兰分析称,造成少数民族教育呈现以上不足的原因为:建国以前,整个少数民族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比较低。所以,尽管经过60年的发展,民族教育本身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因为起点比起全国的发展水平来说,还相对低,所以在发展方面也还有诸多的问题。“比如,民族地区的合格师资的数量还不够,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比较分散,上学比较困难。本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就比较低,家庭困难,所以孩子上学也有相当大的困难。”还有相当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是讲民族语言的,所以他们上学的时候,如果直接用汉语进行授课的话,他们听不懂,在一些民族地区还需要进行双语教学。另外,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地方政府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经费也相对不足,所以办学方面不光有硬件方面的困难,也还有来自软件方面的困难。(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订阅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2019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