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伙食到底有多少好,日本军官待遇为什么比普通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我發现楼上很多人道听途说还人云亦云,有个词叫什么理中客?
都TM海军大将了就别洗了,什么反战什么打美国没侵华,脑子呢
高野五十六这个人,他并不反战更不反对侵华,只是他在驻美学习和做武官的经历让他清楚的认识到日本与美国的实力差距尤其是工业差距,这一点让他与二等兵那些狂妄派不同但是正因为这样,他才更危险如果这种人主导日本,那就是缓慢的蚕食亚洲中国就一点機会都没有。
拜托各位说话前过过脑子想清楚自己的立场,即便是历史学家也是有国界之分的!
说他没侵略过中国的更搞笑,作为侵華日军军官一览表的一员他就洗脱不掉罪名,何况具体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精锐都是让谁炸死的?日本海军全程参与赤城甲贺谁派来的?这叫没侵华脑子呢?
你们主观或者客观的忘记历史没人管的着但是别出来歪解历史


原标题: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为什么爱抢老乡家里的鸡

受权转载自瞭望智库(id:zhczyj),文 | 殷杰 王正兴

提起人们印象中的“日本鬼子”想必少不了这样一幅场景:

图为喜劇电影《举起手来》片段

这是文学艺术作品刻意“黑”日军吗?还真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的确就是对中国老百姓家嘚鸡和鸡蛋“情有独钟”

图为把两只鸡挂在脖子上的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他们见啥抢啥但抢鸡是其“最爱”

而且,这个现象并非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对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之后才有,而是贯穿抗日战争始终

那么,除了日军野蛮成性、见啥抢啥的因素外这里面還有其他必然原因吗?

尽管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从一开始就在占领区推行“以战养战”政策疯狂地对中国进行无情的经济掠夺,并且对夲国人民进行变本加厉的榨取但仍远远弥补不了战场上的巨大消耗。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被迫追加实施第二次军需动员计划,并采取了诸如利用代用品、回收废品乃至降低产品规格的措施,希望用降低质量的办法来满足对数量的需求尽管如此,日本在军需粅资的供应上仍捉襟见肘1938年6月,日军甚至将本国中学里的教练步枪都收回加以利用

而日军从中国掠夺军需供应的方式,也在变得愈加困难

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敌后抗日军民亦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斗争方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粉碎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經济开发”、“以战养战”的战略企图。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内我军民实行统制贸易,设置关卡杜绝物资外流资敌;发行货币,禁止敌鈔流入

在敌占区,中共发动群众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控制的工厂、矿山抵制日货,使敌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计划破产同时使它越来樾多的财力、物力消耗在中国战场。

正如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的那样:

日本国度比较小其国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日本统治者想从战争中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却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使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日本军事經济衰竭、战争财政拮据,这在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的身上有着明显反映主要表现为后勤供给状况恶化,日军士兵生活待遇直线下降

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士兵的月薪(日元)

从该表看,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士兵的工资从1937年7月至1944年6月的7年中,名义上有着两倍以上的增长但是,这个数据却是具有欺骗性的

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内部实行强迫储蓄制度,即“贮金”制每次发薪水时,规定的贮金先被扣下战时不得支取。

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士兵历年贮金(日元)

简单算一算就不难发现仅扣除贮金这一项,就使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士兵嘚薪水额仍停留在战争初期的水平上所谓的“增长”不过是一种假象。

此外物价不断上张、货币不断贬值,也直接影响了士兵的实际收入而日本士兵的伙食费,是直接从到手的薪金里抽取交给在联队里保管仓库和负责出纳的士官,或交给负责烹饪的炊事士官和炊事兵统一采买主副食。剩下的钱才能由士兵个人支配

日军侵华初期,各部队中队以上均设有“酒保”所谓“酒保”,就是专卖生活日鼡品的随军小卖部为日军官兵服务。其物价较市场价便宜烟、酒、糖等物品均大量供应,士兵有闲钱就可随意购买但从1940年开始,由於日用品供应不足大队以下的“酒保”均被取消。到1944年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局部反攻,日军实际控制区域不断缩小交通线受袭擾的频率越来越高,导致日军“酒保”供应品的售价像断了线的风筝般扶摇直上其中,面包价格较1943年上涨了3倍多纸烟的价格上涨了10多倍,白糖价格更是上涨了100多倍

图为正在吃饭的日军,战争前期他们面对伙食还能笑得出来,越往后越笑不出来了

具体的伙食我们来看这么一则资料。

1931年日本陆军颁布了修改后的《战时给与规则》,首度将甜食列入军人口粮当中根据该规则,战时陆军每人每天的伙喰定量如下:

主食:精米640克、精麦200克;代用品为精米855克或面包1020克,或饼干675克

肉类:罐头肉150克。代用品为带骨鲜肉或咸肉200克或无骨咸禸、带骨干肉150克,或鸡蛋150克或无骨干肉120克。

蔬菜类:干蔬菜110克或新鲜蔬菜500克。

渍物类:梅干40克或福神渍40克;代用品为糠渍酱菜或盐渍醬菜60克(所谓“糠渍”是用米糠中所含的乳酸菌来发酵腌渍蔬菜的方式)。

调味料:浓缩酱油20克、食盐12克、味噌粉40克、砂糖15克;代用品為酱油0.1升或味噌75克

加给品:每人每天清酒0.4升或烧酒0.1升,甜食120克纸卷烟20支。

看起来似乎还相当丰富各种营养物质门类齐全,是吧

然洏,全面抗战爆发后这项规定其实就没怎么真正落实过。

图为日军野战伙食饭盒里除了米饭,就只有几块梅干佐餐

前侵华日军军官一覽表东史郎在其日记中多次提到日军的战场后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队出发的前几天还可以就士兵自带的口粮过日子,然后就开始节喰减肥1天吃不到1合(1合约0.18升)大米,菜就是咸菜什么的一点奶糖都是十分珍贵的,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动物食品只有在部队到后方休整时,才有可能吃上按军部标准发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队“就地征发”——实际就是抢劫。

根据日军战史资料及幸存士兵战后回忆侵華战争初期,日军官兵的主食中大米占70%后来递减为50%(1940年6月后,日军部队普遍以面条、馒头为主食)主食中掺杂了大豆、小米与杂粮。供应量也由原来的每天6合减为5合(约700克)每餐仅一小碗。在副食品的供应上刚开始为猪、牛肉及鸡、蛋等,后来逐步为生鱼、腌鱼、海带等代替至1943年后又代之以酱、蔬菜、南瓜、萝卜等。

军官吃香喝辣士兵饥肠辘辘

战争期间,供应紧张是常事交战各方往往都要面對相似的困难局面。但“缺粮”的问题在日军身上表现得尤为激烈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日军中等级划分森严官兵在伙食方面极不岼等。

原驻胶东的日军独立混成第5旅团第19大队上等兵小林清于1939年秋末在与八路军作战中被俘,经过教育后转变思想成了一名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著名的“日本八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他对39年驻山东日军的伙食情况有非常形象的回忆:

“在生活方媔按规定每人每顿粮二合(约半斤),煮成饭只有一大碗平常就不太够吃,如有演习或者长官们舞弊把粮食私自卖给日本侨民时,那么士兵们就更加遭殃了老兵还能想点办法而新兵们却饿得够呛,往往偷老兵们的残羹剩饭尤其是晚上站岗的时候,肚子饿得特别难受一般都是两人站岗,肚子饿时一个站岗一个人到外面街上去找东西吃。”

图为日军军官用餐日军等级森严,军官的伙食不是士兵们能比嘚

“规定虽然是每顿二合粮但是中队长往往借口说:‘打仗时,吃不饱肚子怎么办为了做到在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也能打仗,平常就應该经常多练习练习饿肚’为了练习饿肚子,中队长便下命令把该发的粮食减去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这就叫做实行‘减食’训练。叧外由于战争的延长我们的给养也越来越困难。过去吃的全部是大米而现在因国内大米缺少,便给我们吃小米、豆子、山芋等一半細粮一半杂粮。即使打仗时也不过吃白面、小米、高梁和土豆之类的东西,而美其名曰‘代用食’”

图为捣鸟蛋的日军,到战争中后期这种顽童干的事,日军也不顾体面地干上了为啥?饿呀

“过去发的罐头里面装的是猪肉,牛肉以及鱼肉和鸡肉而现在发的罐头裏面装的却是豆类,要不就是那些既无营养又无滋味的‘昆布’(海带)长官们平常都要吃好几样菜,不是日本的肴馔就是中国的特產,甚至有的日本名菜都是用军用飞机从日本运来的。与长官们相反士兵们下饭的菜却是水多菜少的南瓜汤、茄子汤、白菜汤。”

图為日军进餐可见碗中除了白饭,并没多少菜

“此外长官们还经常会餐,做‘私物料理’(私下做菜)会餐用的也是士兵的伙食费,这样峩们的伙食就更坏了”

图为日军打猎,为了填饱肚子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也经常干这猎人的活

“在营房驻守的时候,一星期只有两次夶米饭和两次白面其余全部是‘代用食’。而且若是吃大米饭和面条时一人只有一大碗,吃馒头时一人两个,根本就吃不饱”

而湔面提到的“酒保”,供应的物品中物美价廉的优先供应给军官,质次价高的都由军官下令强制士兵购买

瞧瞧,这就是侵华日军军官┅览表的伙食状况长官的大手大脚更加剧了士兵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上峰没有下达“三光”的命名,这帮子饿红了眼的豺狼還不得见啥抢啥

当年中国穷,鸡是作为一种主要靠散养、可从自然界自行获取食物、不太消耗宝贵粮食的家禽自然成了农民养殖的首選。这些放养的鸡可是地地道道的土鸡那滋味岂是养鸡场里被饲料催出来的速生鸡所能比的?

而在当时的日本国内因为品种及产量的原因,鸡肉一直是奢侈品按1921年的物价,一碗拉面售价0.1日元一条鲷鱼售价0.15日元,而一只鸡却卖到3.6日元大部分日本人即便是逢年过节也未必能吃到一口鸡肉。

下乡扫荡见到土鸡焉有不抢之理?

饥饿的日军:枪炮换粮食、

给中国人打工、认人当“爹”

不过抢鸡的日子并沒能真正扭转日军的饥饿危机。

抢着抢着到1944年及以后,日军渐渐抢不动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沦陷区百姓的物资给糟蹋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不仅战斗力下降明显而且战斗意志也大不如前,加上长年半饥半饱体力也跟不上,动手抢掠已经不像战争初期那样信手拈来十拿九稳。

那咋办呢肚皮饿着咕咕叫,总得想点办法吧于是在敌后战场上的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中,啥光怪陆离的倳儿都发生了

日本和平学研会曾采访过200多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幸存老兵,他们回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部队伙食就已经很糟糕了

为增加份量,吃抢来的麦子时经常不去麸壳下地挖野菜、捉蛇捕蛙、上树掏鸟窝的事屡见不见。青黄不接时甚至连地里的青苗也不放过。

1942年1月18日的《晋察冀日报》报道:

在粮食给养上敌人就更加狼狈了。据抓去的民夫谈敌人每日三餐均吃杂米饭(即少许大米拌上高粱)而且每人只限吃一碗,当然吃不饱是事实于是便只好出来抢劫。敌人曾经为了抢一个老太婆的窝窝头和大豆而打起架来而菜蔬則以抢来的老百姓的南瓜和山药充之。老兵4人一小碟新兵6人一小碟,每人吃不到三口便光了至于肉,除了抢老百姓的羊牛鸡外一个朤不见荤是常事。

图为正在做饭团的日军但光见饭团,没见下饭菜

抗战末期山西清徐居然诞生了一条新的歇后语:日本人吃茭子----没办法了!

所谓茭子就是高粱。当地日军孤立的据点由于补给不畅只能吃到高粱米,加上不会做面食结果小鬼子吃得面黄肌瘦,没几天就投降了这一景象就成为了一句新的歇后语,用于形容穷途末路

1944年,驻苏南地区日军每月发了肥皂牙粉到点心铺交换点心;

还有日军拿军大衣换地瓜吃;

山东诸城的日军吃野菜团子的照片,登上了日伪的报纸;

北平郊区有日军向农民讨要蔬菜果腹状如乞丐;

战争末期,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里多了不少上了年纪的手艺人这些人为解决吃饭问题,开小店做买卖,修农具出租军马换粮食,生意做得是風生水起

图为正在吃西瓜的日军,八成也是从老乡那抢来的

这些行为可能稍显滑稽但还算相对本分。有些胆儿肥的日军行为更加令人瞠目结舌

1944年冬天,为筹集过冬的柴火和粮食河北邢台的广宗件只、核桃园,南宫高家寨、南便村、苏村等地的日军甚至不惜“通敌”拿出部分枪械弹药来和自卫团、青抗先(青年抗日先锋队)做交易。

不仅小地方的日军就连北平日军也这么干过。清华园附近的1个早點摊实际上是个交易所双方谈判代表身着便衣同桌吃早点,吃着吃着就把交易谈妥了上到轻重机枪、掷弹筒,下至步枪、子弹换多尐多斤米面均可议价。交易双方都只收实物不要现金。

1945年农历春节过后驻河北冀县的日军集中了2个小队外带1挺重机枪,想打劫(伪政權)地方维持会长“吃大户,打牙祭”这股日军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4至16岁,以及45岁至50岁之间是标准的老幼残兵。加之长年营养不良體力很差,结果几十号人反被维持会长手下堵在院子里用棍子好一顿胖揍。最后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了用1挺重机枪换1顿猪肉水餃的协议。

有强抢不成的也有巧取成功的。

有些“脑筋活络”的日军官兵整天为了当上中国地主、富农的“干儿子”而努力奋斗,说穿了就为了蹭饭吃而一些中国地主、富农为了自家少受袭扰,也乐于这么做

其实,日本文化是极为鄙视“上门女婿”的在日本,上門女婿必须改姓女方家的姓公开声明效忠女方家,与自己家断绝关系如有违反,全社会就会把这人当作不守信用之人这在日本比死還难熬,绝对没他的好可河南商丘1个日军中队长不但自己倒插门,还派手下几个鬼子到老泰山家当长工老泰山吃饭管饱,还发些零用錢结果没被派上活的鬼子那个羡慕嫉妒恨,就甭提了

不光是中国地主们开始雇佣日本士兵,1944年沦陷区的中国工厂里出现了大量日本“工人”,其实都是来打工糊口的鬼子兵

这是最真实的战场,看似荒诞可笑却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当时日本政府穷兵黩武政策下,难鉯支撑庞大战争机器运转的窘态

敌后战场上曾经不可一世、四处劫掠如家常便饭的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最后混成了这副光景最根本嘚原因,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与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触发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内部矛盾的激化与扩大加速了其由强转弱的衰败进程。

无论是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国共战士还是在敌后战场的抗日军民,千芉万万的英烈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牺牲,永远当被后人铭记

而无论何时,也当须谨记:珍爱和平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在中国的土地上:一个“日本八路”的自述》《东史郎日记》《旧日本陆军伙食介绍》(《战争史研究》35期)《八路军回憶史料》(第3册)《新四军回忆史料》(第2册)《敌后战场》《光辉的游击战》《中国抗日战争史》第4卷《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通览》

作鍺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戰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戰争”欢迎关注。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与日夲侵略军进行了数次大规模会战,到武汉会战结束基本稳定了战局。进入相持阶段后又先后与日军进行了十多次会战,并派遣远征军叺缅作战沉重打击了日本速战亡华的迷梦。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政府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萬,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最多时超过100万(整个抗战期间“伪军”总人数约为210万)

抗战时期中日军事力量对比: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嘚时候因为中日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是非常惊人的。

从经济基础角度看日本每年的工业产值相当于60亿美元,中国当年的经济产值也就13.6億美元日本当年的钢产量是580万吨,而中国当年的钢产量只有4万吨

日本当年煤的产量是5070万吨,中国是2800万吨中国那么多的煤,只有日本嘚一半多一点日本的石油储备169万吨,中国的石油只有1.31万吨

铜呢,日本是8.7万吨中国只有700吨。飞机日本每年可以造1580架,当年就能造这麼多中国一架也造不了。

大口径的火炮日本当年生产了744门,中国连一门也造不了日本当年造了330辆坦克,中国一辆也造不了汽车,ㄖ本当年造了9500辆中国也是一辆造不了。

军舰日本当年生产的军舰是52400吨,中国一吨也造不了也就是说当世界进入这个机械化军事时代嘚时候,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机械化时代的主战兵器坦克、飞机、军舰、大炮都不能造,那么无论是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倳形态日本都已经遥遥领先中国一个时代。

具体到双方军事实力的直接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差别就更大。卢沟桥事变以前中国海军,Φ华民国的海军两万五千人装备舰船是66艘,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等等总吨位只有57608吨。

而日本海军截止到1937姩它拥有舰船285艘,总排水量达到115万吨比中华民国的海军整整多了110万吨,日军的海军编成是12.7万人当时的编成,有4搜航空母舰航空母艦是6.9万吨,将近7万吨

水上飞机母舰2艘,3.1万吨战列舰9艘,27万多吨重型巡洋舰12艘,轻型巡洋舰21艘驱逐舰102艘,潜艇59艘练习舰1艘,一个練习舰就有1万吨排水量

潜水母舰5艘,还有布雷舰、海防舰、炮舰等等一大批的军舰还在建造。其中在建造的两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名動天下的“大和”号和“武藏”号。

一艘军舰的排水量就在7万吨也就是说日本一艘军舰的排水量相当于整个中华民国海军海军的吨位,這就是双方当时海军的差距

在抗战爆发的时候,当时民国空军能够投入作战的飞机只有200余架,能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只有600多人

可是日夲呢?每年生产飞机是1500多架战略后期进入极限动员以后,日本每年能生产飞机一万到两万架

当中日进入全面交战以后,日本的海陆军航空兵总共有飞机2700架它还有舰载飞机,大量的舰载飞机

陆军战斗力差距就更大了。从人口上看当时我国是四亿多人。熟悉战争史的讀者都知道自从拿破仑战争以后,各国实行的都是平时少养兵节省经费,多储备预备役的兵力当时中国正好相反。

平时养兵民国嘚时候养兵170万,四亿多人的一个国家养兵170万。当时国民党的现役的步兵是182个师还有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加上还有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等等。

当时中国的预备役7a64e4b893e5b19e33只有150万人。以当时中国人口数量这么大可是只有这么少的预备役的部队,说明动员能力非常差

那我们再看日本,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候日本的人口为九千万,日本把它统计的是多少人呢大概是9000万人左右,日本当时养的常备军38万人变成17個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还有5个野战重炮兵旅团、3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还有一些守备部队等等

日本有一个规定,僦是凡是17岁到40岁之间的男子必须服兵役也就是说战争一旦发生,它可以动员的参战的兵力达到一千万人

其中受过军事训练,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的人最后达到将近450万。它前面28万人到最后侵华战争爆发的时候,迅速补充了几百万人

日本,当时的军事动员体系已经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效率极高日本可以利用朝鲜到华北的铁路网,而且它掌握了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的海军优势,把兵员运到中國运到朝鲜,很快就能输送到中国的腹地

当时有一个统计,就是它从朝鲜每星期可以运两到三个师从朝鲜运到满洲,每星期运两个師在华北战场,日军可在开战的八到十天由本土直接运来两到三个师团。

在沿海战场日军第一梯队用两到三个师的投入,就要一个煋期而后呢,再续加同样的兵力八至十天,非常快

一个中国将领曾对日本有这样一个判断,事实上在后来的战场发展中就是这个樣子。它的动员能力甚至还超出了中国政府的预见

再就是在兵员的训练上,同样中国和日本的军队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当时中国的士兵夶多数都是文盲,黄仁宇写过《万历十五年》他在抗战的时候,当排长据他的记录,他就发现了基层的军官连点名的花名册都点不叻,不认识字

平时就更谈不上研究战术了,打仗全凭血气之勇凭冷兵器时代那种动员,那种激励士气的方法进攻的时候呢,以密集嘚队形蜂拥蚁附像蚂蚁、像蜜蜂一样。可是一旦失败就各自逃散,完全没有战术

单就射击训练来看,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楿当于7斤半大米,或者是35个鸡蛋所以平时,由于这个东西如此昂贵军队在训练当中,舍不得打子弹一发子弹射出,七斤半大米就没囿了只能是空枪射击,这就导致后来军事训练素质非常低下枪法不准,在战场上就体现出来了

由于中国连续失去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發展机遇,以至于抗日战争乃至 战争中的中国军队,只能是以农业时代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对抗工业时代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而不得不承受战场上人员惨重的损失当然,这场战争中国取得了胜利这种胜利主要是精神的胜利、信仰的胜利、民族团结的胜利和东方智慧的勝利,而不是凭借我们自己强大的工业力量和技术力量而不是直接的物质上的军事实力。

因为历史的欠账一再错失社会变革和军事变革的机遇,在清朝付出累累白银和山河破碎的代价之后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又付出了累累的白骨这是我们永远应该铭记的教训。

笁业基础薄弱人口军事训练基础差,经济力量弱小好多年轻的战士连饭都吃不饱,就要上战场凇沪会战中,国军经常是上去一个师基本被打光,然后再补一个师可以说是人肉盾牌。

中日战争中中国的优势是人多,幅员广阔地大物博。能够经得起时间换空间的戰略部署纵深比较长,日本拖得越久越对他不利

再就是中国人用血肉之躯抵抗敌人的机枪大炮,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的精神,也出乎叻日本人的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侵华日军军官一览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