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快递能到大梁江江老顺客栈好玩吗

石家庄井陉县大梁江村旅游攻略
118581 116577
时间: 15:11:06 &&阅读: &&
  大梁江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部,因其隐藏在群山环抱之中,古风古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这里有一处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房屋建筑以石头作为主要材料,木质门窗,碧瓦青砖,斗拱飞檐,气势宏伟。
  大梁江四面环山,犹如山间盆地。因地处晋冀交界、太行山腹地,大梁江自古就远离兵连祸结,梁氏祖先依靠经商的原始积累,为后代留下了一座世外桃源式的“石头城”。
  迄今,大梁江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院落就有162座之多,房屋3000多间。村子共有3条街道、5条巷子,总长3700多米,全部用青石和卵石铺成。走在大梁江的街巷间,眼界所及,尽是二层或者三层的石楼,脚下触及,皆是久历踩踏而光滑圆润的青石。村庄依山坡而建,所以街道高低错落,纵横交织。两侧的房屋更是依坡就势,参差错落,古色古香。
  【交通路线】
  公交路线:在石家庄西王客运站坐到井陉的大巴车,车费10元,到井陉县城之后在汽车站乘坐到大梁江的公交车终点站下车即到。县城的汽车都是有时间点的,到点出发,如果想要在当天返回县城或市区的话,最好早点问问售票员车子出发的时间,以免误车。
  自驾路线:
  1、在石家庄上京昆高速,在娘子关出口下,顺307国道向南行驶约2公里,再向东约10公里就到了井陉县大梁江村。
  2、在石家庄上京昆高速,在秀林出口下,沿平涉路到南障城镇向右转,经过吕家村、小梁江村到达大梁江村。
  建议前往是走第一条线路,返回时走第二条线路,顺便可以游览一下吕家村、小梁江村,在返回途中还可以途径,井陉隐凤山等,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到于家石头村参观一番。
  【客栈住宿】
  在大梁江村西,是大众经济型的庭院,是半农家院性质的客栈。住宿由主人给您安排。 让您初至此处就可以置身其中领略大梁江自然与人文的精髓。 老顺客栈提供wifi,古村导游。远离繁华,寻求心灵的一方净土。
走出都市,让疲惫的身体得到短暂的休整。
  【特色饮食】
  井陉饭食有其独特之处,其中井陉咸饭是粮菜混吃的传统方法,在百姓家里做法多样,在蒸煮过程中加入玉米面饼、萝卜、南瓜、杂面条、红薯等,味道香甜可口,除此之外,还粗粮细做,主要:菜饼、柿子饼、咸食、煎饼、菜团子、黄米年糕等,在炉具方面最具特色的就是井陉农村使用的蛤蟆炉,用粘土和稻草盘做(现在基本上也只有比较年长的老人们使用了)。
当地有许多水井。
&  当你走近大梁江村,村前一株饱经沧桑的千年古槐格外引人注目。这株树心早已干枯,仅有树皮处存活的唐槐,像守望古村的历史老人,竟以心干皮不死的倔强性格,依托乡人特制的护树支架,顽强地活着而且,还在树背部神奇地挣扎出条条新枝。春夏秋三季,古槐绿叶婆娑,亭亭如盖,成为古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村口的古槐树。
  据村里的人说,这棵古槐树值于唐代,距今已经1000多年的历史。老槐树的树心已经中空,部分已经枯朽,树身整个是向东南倾倒的,村民用一个拱形的小牌楼支撑着,树枝屈曲虬结,到夏天依然是绿叶成荫,亭亭如盖,村里的老人会坐在树下乘凉。这棵古槐,见证了一代代人的成长,一代代人从它身边走过,树身的沟壑伤痂和外露的年轮,仿佛凝结着村庄数百年来的荣辱兴衰。
&  古槐旁,一座形如古堡的明代石阁巍然耸秀。此阁坐北面南,分上下两层,上面供神,下面行人,南奉关帝,北供观音。上层为砖瓦石结构古庙,小巧玲珑,别具一格。下层石门洞青石拱券,石料凿制精细,严丝合缝,是村坊通路大门。阁门上首,南北向镶有“襟山带河”“接脉通全”的石匾,诠释了大梁江先人颇重山水形胜与生态保护的心愿及建阁于斯,一为村坊安然,二为添峰接脉的初衷。
&这个是秀女楼。未出阁的女子在常年在这里居住,这种三层楼在富有的山西也很少见。
  影壁中间的这个古神兽好像叫做“犭贪” ,它因非常贪婪想吃掉太阳而亡,古代富贵之家长以它来警示后人,切莫贪财贪色,贪脏枉法。
村里的戏台。&
  1959年,大梁江连同附近的4个村一并由山西平定县划归河北井陉县。在此之前,大梁江隶属于山西太原府平定州管辖,所以至今还保留了不少山西民风民俗。这座戏台两旁的两幅古对联为:可删可存格外文章圈内点,不真不幻水中明月镜中花;虎节龙旌喜看蜃楼景色,莺歌凤管欣听月窟音声。透过字迹斑驳的楹联,依稀可见当年村人摩肩接踵,观看晋剧表演的热闹场面。
&五道庙。掌管生死道路的神仙。
&路边开满了野生的小黄花。
&石碾,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石碾磨面了。
&这个是石磨。
&亟待修缮。
&铺满石头的街道。
&古屋正堂的窗户上的木雕。
  一路在石村石巷穿行,一座座屋脊耸峙,精巧别致的四合楼院建筑,构成山乡古民居的精美画图,让人不舍离去。
(我叫冰糖cc)&&
大梁江,我外婆家在这里,但是因为太远了,我根本很少去那边,就是小时候去过,真的这么好?看看去
(青春脚步匆匆,年轻的心永不变!朋友们!经常出…)&&
你们那边都是石头啊
“ :你们那边都是石头啊 ”
太行山脉,本来能用来建房子的就只有石头和树木了,树木成材不易,当然是只能石头房子居多。 现在好多地方还是已采石致富的,把生态环境就破坏。
(光着脚丫,在简单的生活中穿梭~~~因为旅行,…)&&
现在这里估计都 没有人居住了吧
(在路上……)&&
就喜欢这种古村古镇的,有时间一定要去~
(什么都不想,认真做自己!)&&
石头房。。
这棵树真的是让人惊叹~
(走走停停,用心看路上不同的风景。)&&
这个地方我去过
戏台下面的洞是干啥啊?
(走走停停,用心看路上不同的风景。)&&
“ :戏台下面的洞是干啥啊? ”
我猜是走水的,或者人也能从这走?或者动物肯定可以~
(简简单单的小幸福)&&
喜欢这张照片~
很古老的村落~
(像风一样来去无踪)&&
好,今年一定去看看!
“ :戏台下面的洞是干啥啊? ”
一般戏台对面都是神庙,这个门洞外低内高上坡路,人自然而然的要低头弯腰,以示对神明的敬畏。
这是我们村,多么古朴的村落。现在村里依旧没有城市里的喧嚣还是古朴自然。是夏天避暑休闲的好地方!后期主打依旧是农家乐、孩子们的也在拓展、旅游!如有需要可联系郭先生:
“ 老熊在旅途:一般戏台对面都是神庙,这个门洞外低内高上坡路,人自然而然的要低头弯腰,以示对神明的敬畏。 ”
可以流水,可以扩音,走人等
我也说两句
更多的游记
&天空之城的其他游记
喜欢这篇游记的人
有 17 人喜欢这篇游记
/userphoto
分享您的推荐理由!共能输入140字。
分享到说说
请复制粘贴视频源文件地址(视频格式必须是.swf):一宅九院百间屋
大梁江的豪宅
2002人关注
越来越多的古村落变得商业化,太行深处的大梁江村是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村落也不例外,时隔几年再次探访,已经在大力开发,新修的柏油路从秀林一直通到了大梁江村前,村口正在修建停车场等设施,村中的老房子有的也在修缮,不知道这个古朴典雅的古村落会变成什么样子。
大梁江古村落位于省井陉县西南部太行山区冀晋交界处,总面积8.8平方公里。据考证,唐代即有人居住于此,明初渐成村落,清末以姓氏冠村名,成为大梁江村。大梁江村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院落有162处,房屋3000余间,这些民居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多以四合院形式兴建,结构严谨,功能齐全,精巧典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兼有冀晋民居特色。据文物专家介绍,大梁江是太行山区保存完好,特色鲜明的明清古村落建筑群。
村口的大槐树。据考证植于唐代,距今有1000多年。老槐树的树心已经枯朽,仅有部分树皮活着,整个树身向东南侧倾倒,被村民们用一个拱形的小牌楼支撑起来,它又顺势向上生长,依然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老槐树表皮苍劲皱黑,枝干屈曲虬结。
梁氏家族靠着外出经商(皮货等)为主业,足迹踏遍、北京等地,以山里人特有的质朴、勤劳与智慧,积攒下一笔笔丰厚的财富后,回到老家置地盖房。他们效仿北京民居四合院模式,就地取材,劈山采石,伐木为梁,经过十八代人的营建,硬是在这个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的大山深处建造起拥有六百多座石头四合院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武举人院”,占地两亩,房屋百间,有九个相通相连又各自独立的院落,俗称“一宅九院”。
古槐的后边就是甘桃沟口。
山口上建有一座“灵慈阁”(gao),分上下两层:上层房屋为关帝庙,下层门洞是通往村子的石板道,门洞青石拱券正面上方写有“接脉通全”四个字,反面上方写有“襟山带河”四个字。在河北、山西的山区这种“阁”(gao)颇为多见。
据“阁”前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所立《重修灵慈阁记》碑记载:甘桃村“为陉山之接壤,山色嵯峨,佳木蔚秀,居民淳朴,仁谦成风,美俗良风著称,村首尚缺宝阁一座,非惟无以妥,神明无以观瞻也,乡人之久欲……。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适有购买柏树者,本村龙王庙后原有柏树二株,……卖此树以为修阁,得宝银六十一两。社首善士梁……创设‘灵慈阁’三楹,塑关圣帝君子像于其前。……雍正三年巳酉季秋吉竣”。阁楼既是烧香朝拜之地,又有抵御防护功能。阁楼上的内照壁以浮雕镶嵌而成,几何图案的中心是一只龙首、狮尾、驴蹄、麒麟形体的“四不象”浮雕,威风凛凛,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名叫“犭贪”上的魔兽。门下石块铺路,因年代久远坚硬的花岗石已经被车轮碾压得凹凸不平。
进入“灵慈阁”,就进入了古村落。古村落现有三条街道,按照处于山坡的高低位置依次分为下街、中街和上街,两米多宽的街道用青石或卵石铺路,蜿蜒曲折,纵横交织,经过几百年的踩踏,有的乌黑发亮,见证了大梁江的悠久历史。
通往上街的路。
曲径通幽处。
走向中街。
不经意间,一簇盛开鲜花出现在眼前。
鲜花出墙来。
鲜花有意秋色浓。
宅院秋意。
现在村内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162座落、3000多间,全部由石头建成,石材均选自当地,有的原石未动,有的凿迹斑斑;砌筑方法有干砌和浆砌两种;有特点的是房屋多为两层及以上楼房,屋顶为灰瓦布顶。
岁月留痕。
一叶知秋。
年年相似岁不同。
迎客当宾至如归。
登上楼阁远看大梁江新村,老村绝大部分人家已迁出,营建了新的家园。
房屋依山就势,错落有致。
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年代感很强。
和新村遥相呼应。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井陉大梁江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