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英雄卢鑫玉浩》:从精英回归大众

    电视这个行当,被政府和文化精英们统治的局面一经打破,就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荧屏上,竞相催开了形态各异的民间之花。

    湖南卫视明确全台“锁定娱乐,锁定年轻,锁定全国”,湖南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曾说:“老百姓认为快乐的事情,对这个国家对这个社会没有危害的东西,我觉得就是可以提倡的东西,就是可以承认的东西。要认可大众文化、草根文化。我不是说精英文化不好,但我觉得它只能代表一个方面,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精神文化享受,不能代表所有的人。我们是一个地方媒体,不可能做精英文化,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来朝拜我们。我们只能做大众文化、新娱乐。”于是,2004年5月22日,全新推出的《谁是英雄》栏目,以其打造平民英雄的擂台赛,在全国的平民百姓中刮起了不小的旋风,可称荧屏娱乐的一枝奇葩。

    《谁是英雄》的前身,是湖南卫视文化精英栏目《新青年》。时任《新青年》编导、现任《谁是英雄》栏目制片人的罗强良,在一次采访中回忆《新青年》栏目时说:“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成长得特别快。因为是做精英文化,自己收获特别大,因为你是在和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精英人士打交道。你会被他的精神、被他的经历所感动。”应该承认,《新青年》节目做的是好,然而,电视节目是做给谁看的呢?要受谁检验的呢?尤其是在今天,在娱乐大潮铺天盖地的今天,在以收视率论成败的残酷事实的今天,如何面对?《新青年》和罗强良从高端一下子跌下了地面。这一跌,回到了老百姓中间。

    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不容易转这个弯的。按罗强良的话说,洗脑洗得特别快。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是随客观实际的变化而来的。罗强良说:“中国的老百姓并不富裕,但是,再穷的人家,也会有台电视机,在中国看电视是不要钱的。在中国,有70%的人没有离开过自己生存的那片土地,他不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吗?想。怎么办?电视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数字。还有一个数字,中国人有80%不是高级知识分子,这就注定了电视是大众的,是老百姓的,是俗文化。”《新青年》在较短的时间里,重新定位,寻求生路。从职场类,到精英人士,到行业状元秀,到大众娱乐擂台秀,几个回合,几番摔打,成就了今天的《谁是英雄》。

    旧年代里,走江湖的艺人们,临街围个场子,表演绝技绝活,终归是满场喝彩,名扬十里。而今天,走江湖打场子卖艺为生的不多了,可老百姓里就没有能人啦?身怀绝技、艺高胆大的依然不少!擂台一开,那真是各路英雄汇聚,八方豪杰云集。搞电视的,还愁节目没有资源?给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奇人怪招、绝活绝技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上电视!将这种比拼表演,录制成电视节目,使更多的观众从中得到娱乐,这不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么。制片人罗强良带着他的同事,踏上一条与英雄结缘之路。为今世英雄,特别是那些平民百姓,拉开场子,摆下擂台。这就是今天的《谁是英雄》栏目。俗话说,开场不易,演下去就更难。因为,《谁是英雄》是平民的栏目,是大众娱乐的栏目,要让老百姓爱看,你就得有招儿。

    在全国撒网捕鱼,挑大个的,要鲜活的,奇形怪状的也不放过。

    栏目开播不到一年,《谁是英雄》的旗帜亮在全国各地,擂台摆在了长沙、武汉、南京、成都、沈阳几大城市。于是,各路英雄汇集旗下,一显身手。

    罗强良扶了扶眼镜,说:“你在大街上走,从你身边过去的人,你会看他么?迎面走来的人,你会在意么?这都是很正常的呀。突然,有个人倒着走,你必然看,必然会有疑问:他怎么这样走路?而且不是你一个人在看,你周边的人都会注视这个倒着走的人。这就是我要找的新、奇、特。而且,我肯定,这也是观众想看的新、奇、特。”

    民间蕴含着金矿。你要去找。找到了,还要打磨成艺术品,这才招人喜欢。

    对这些英雄们,不仅要有表演的标准,还要套上电视的光环,使之适用于电视的表现。因此,每选用一个选手,都要找出最佳的切入角度,放大他的个性,挖掘他的潜力,让他的绝技绝招发挥到极致。

    有一选手,卖鱼的。他随手抓一条鱼,便知其斤两,一说一个准。“你抓个女人,要不,抓大兵,看看他有多重?”把卖鱼的激火了:“我称的是鱼,不称人!”这期节目收视率挺高,就因为把卖鱼的小市民的性格凸现了出来,不断地予以挑战,加大难度和表演高度,使得成功和失败都各有味道。

    为了符合大众口味,导演们在常规节目中分析选手,解剖绝活,寻找能挑动观众的兴奋点。栏目导演陈征宇说:“英雄的比拼看过程,有味道的是过程。我们在过程里做文章。让它起伏跌宕,错落有致,注意发挥主持人和评委的作用,让节目活跃起来。同时,控制节奏,挑起情绪,引发互动,真正把节目做到好看,好玩。”每期节目都将素材搭配得当,既照顾到本期里的软硬、高低,动静,又考虑到前一期后一期是否类似雷同。导演手中的“新、奇、特”有如配菜,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冷热辣各异。导演罗勇辉概括为三化:表演体验化、人物性格化、主持人品牌化。其中,尤以在人物性格化上下功夫最大。在节目录制前,要了解选手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在访谈以及短片中,把人的魅力表现出来,放大,让观众记住这个人。

    这是该栏目不可或缺的一味。换掉大兵,你试试,就英雄不起来了!当然,节目可以照做,味却变了。大兵不是专业主持人,而是一名相声演员,本土笑星,在电视舞台上,他是个边缘人物。与其他相声演员客串主持人相比,大兵的发挥,自有其特色:其一,置主持人地位于观众之中。大兵的话语以及他的挤眉眨眼,举手投足,表[现着平民的身份,使观众不因距离而感到隔阂。其二,带色彩的调侃,能使男女同乐,雅俗共欢。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子,就点中了观众的欢乐脉,在观看惊险奇特之外,又得到了话语间的愉悦。其三,随机应变,临场发挥。节目的进行,英雄比拼的过程及结果,甚至一些突发事件,都因大兵的机敏和灵活而得以展现、解决和升华,这可不是演出录制脚本上能写出来的。其四,语言的灵活、幽默、风趣,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极为丰富多彩。其五,动作滑稽多变,时而端庄严肃,时而调皮幼稚,打情骂俏就更是不在话下了。用大兵的话说,“我是游戏中的一分子,是在和大家一起玩”。

    在《谁是英雄》的前后左右,很多电视台都有类似的比拼节目,各出花招,各显神通。但是,用外国人做评委,不止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这恐怕是湖南卫视独有的。细细想来,在娱乐节目中,这是绝妙的一招,也是极具特色的一味。当我们把娱乐节目定位在“玩”上,那比拼各方的胜负就无关紧要了,做评委的,打分是否公正,裁判是否公平,也就在其次了。那么,什么是首位的呢?玩,玩得开心,这是首位的。这么几个老外,用不咸不淡的中国话对表演者评头品足,你做观众的看了,那是啥感觉?一旦把话说扭了,那会出啥效果?你看老外似懂非懂,他可是自认为懂,还要争个不休,这就产生了戏剧效果。这些做评委的老外,在中国生活的时间三五年不等,在文化背景和思维理念上,当然和另一拨专家评审团不一样,这就形成了矛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即时就有了好看的卖点,还牵出了悬念。更有甚者,老外看了奇招绝活的表演,并不老实地坐在评审席上,他要参与表演或游戏其间,老外上场,还不洋相百出?这就使节目节外生枝了。所以,老外的上场,无论是出丑或是出胜,都能赢来观众的喝彩。以此看来,老外评审团的设置,不仅增添了节目的情趣,还表明了娱乐节目的一个重要理念:权威不重要,玩得开心才重要。

    在吉列威锋英雄会半决赛的录制现场,我采访了老外评审团的核心人物毛吕克,西非贝宁人,在中国生活5年半,不仅普通话,长沙话也说得很溜。他说:“评选的标准有4个,不是导演提供的,是我们自己定的:第一看他怎么出场,服装与表演是否合适;第二看他是否带动了观众;第三看他的技术和表演;第四看他的资料是否齐备。”“有一次,一个选手引起了争议,他老婆死了两个月,他的表演还是那样快乐,我的伙伴说,绝对男人!这句话,我们没办法了,要选他。”在谈到对这节目的感受时,毛吕克说:“这个节目好有意思,文化高文化低的人都有意思,所有的人在里面有收获,不同的人,在节目里按他的要求,有不同的收获。否则,不会那么多人喜欢。”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好,人好我转”。做电视的罗强良,也有这样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特”。这句话是他做节目的整体思路。在这样的思路下,《谁是英雄》一直保持着它收视率排名前列的位置。

    擂台赛刚铺开的时候,各路选手,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左选拔右淘汰的,可就没剩多少人了。入围赛,晋级赛,半决赛,总决赛,选手每每表演的都是那一套,不乏味么?

    也许,高招就在这里。让你看得不乏味,有新体验,有新刺激。例如,在吉列威锋英雄会的总决赛上,3位出胜者已不再与对手较量了,而是和自己较量。正所谓“气不可使尽,劲不可用竭”。在和自己较量的时候,看你的气是否使尽,劲是否用竭。顿时,挑战极限,把观众的心又提了起来。

    挑战,不光是选手们。导演们在接受挑战,罗强良在接受挑战,《谁是英雄》也在接受挑战:

    ――系列化,和“一统天下”、“王者风范”等企业联合运作,与“吉列威锋”形成系列;

    ――成立“中国奇兵团”,进行全国、全球的巡回演出;

    罗强良有了另一句话:“将来,我的职业定位是,从职业电视人到电视经理人。”――这个“战略转移”,可谓谋略棋高、意义深远。

    如果说,对《谁是英雄》有什么可做思考的,我以为有这三点:

    干事业,不拘泥于一事一人,一时一地,逢二则变,要做,就做全国的乃至世界的。这是动力。

    办栏目,既是比赛,也是表演,更重要的是――玩。这是活力。

    求发展,保持平民所爱,才得到最广阔的平台。这是亲和力。

1997年1月1日,湖南电视台一套节目通过亚洲2号,呼号。

上星不久,湖南卫视率先在省级卫视实施周末,大型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和情感节目《玫瑰之约》,一时间风靡大江南北,“快乐旋风”、“玫瑰花香”一度成为湖南卫视的代言词。《快乐大本营》更被认为“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革命先行者”和“综艺娱乐节目的第一品牌”,改变了国内电视从业者与电视观众的思维。随后,《新青年》、《晚间新闻》、《有话好说》《真情》、《》、《金鹰之星》、《背后的故事》、《谁是英雄》、《越策越开心》、《天下女人》等名牌栏目应运而生,与《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汇成合力,频道收视一路看涨,并确定了湖南卫视强势品牌的地位。

2004年,湖南卫视正式确定以“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为目标,秉持“快乐中国”这一核心理念运营。在国内所有电视媒体中,湖南卫视是第一家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与形象区隔的频道。在这个定位下,湖南卫视采取栏目、大型活动、电视剧三架齐驱的战术,有力提升频道品牌。

2004年,湖南卫视创造性地推出“快乐中国超级女声”,首开无门槛大众娱乐之先河。截止2006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已成功举办三季,有媒体与业内人士认为,该节目是又一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节目形态,是湖南卫视继《快乐大本营》之后对中国电视界的又一重大贡献。国家广电总局《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评价说,“《超级女声》的成功带动了真人秀节目的大量推出”,对超级女声给予了高度评价。

,“”、“闪亮新主播”、“吉列威锋英雄会”、“阳光伙伴”、“谁是冠军”等大型活动与此前的又一国字号电视界盛事金鹰节一起,不断点燃频道热点,将湖南卫视?快乐中国这一理念有效提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了增强湖南卫视频道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了避免频道同质化现象,湖南卫视精心制订独家剧策略,重视大片生产、加大自身制作量、巨资独家引进经典剧目,驰骋于电视剧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

实力决定竞争力。2004年1月,湖南卫视独家播出自制传奇大戏《还珠格格Ⅲ》。该剧播出后,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资料显示,同时段湖南卫视全国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位列全国第二。

一石激起千层浪。2005年后,湖南卫视独家引进并播出经典剧目《大长今》、《金枝欲孽》、《阿信》。这些剧目的播出,创下了的。《大长今》项目运作被评为“2005年年度商业标杆”。

2006年度,湖南卫视将斥巨资开拍年度情感大戏《一帘幽梦》,经典剧本、完美组合,势必将再起风云。

浩瀚宇宙,天行有常。湖南卫视从1997起步,不到10年时间,成功跨越到品牌发展的黄金时代。会同旗下的金鹰卡通卫视、湖南广播电视报、《天下情》、《粉红》杂志、金鹰网,构建成一个跨媒体、多平台、大架构的传媒新旗舰,书写了电视史上的新篇章。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是英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