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到底是中国的气候家境优越的女孩气质还是美国的气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目前我国气象卫星的技术能力,只能在太空给大气「拍照」,呈现出的是平面的图像,对大气的立体探测能力尚不足。随看卫星更新换代、新科技的研发,今后可以给大气做「CT」,比如能监测出云层的厚度、温度及湿度的分布、台风的热力学结构,这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目前我国的气象卫星在规模、核心技术方面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再经过十年的发展,有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部分领域取得领先,可能从一个「气象卫星大国」变成「气象卫星强国」。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正解问答-正解网0【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目前我国气象卫星的技术能力,只能在太空给大气「拍照」,呈现出的是平面的图像,对大气的立体探测能力尚不足。随看卫星更新换代、新科技的研发,今后可以给大气做「CT」,比如能监测出云层的厚度、温度及湿度的分布、台风的热力学结构,这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目前我国的气象卫星在规模、核心技术方面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再经过十年的发展,有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部分领域取得领先,可能从一个「气象卫星大国」变成「气象卫星强国」。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现阶段欧美国家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略高于中国 B. 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气象卫星技术水平相差十年 C. 我国气象卫星未来将能够实现大气的立体探测 D. 目前我国气象卫星技术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 现阶段欧美国家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略高于中国
* B. 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气象卫星技术水平相差十年
* C. 我国气象卫星未来将能够实现大气的立体探测
* D. 目前我国气象卫星技术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者:带我装逼带我飞来源:正解网链接:投票0好问题烂问题同问已同问修改分享扫码分享复制网址OK了,粘贴即可!解答:1个同问:0人浏览:86次修改提问【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目前我国气象卫星的技术能力,只能在太空给大气「拍照」,呈现出的是平面的图像,对大气的立体探测能力尚不足。随看卫星更新换代、新科技的研发,今后可以给大气做「CT」,比如能监测出云层的厚度、温度及湿度的分布、台风的热力学结构,这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目前我国的气象卫星在规模、核心技术方面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再经过十年的发展,有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部分领域取得领先,可能从一个「气象卫星大国」变成「气象卫星强国」。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阶段欧美国家的天气预报准确率略高于中国 
* B. 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气象卫星技术水平相差十年 
* C. 我国气象卫星未来将能够实现大气的立体探测 
* D. 目前我国气象卫星技术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提交图片把图片文件拖到这里即可上传上传完,点击「插入图片」按钮插入title插入图片图片链接:图片描述:添加取消视频title插入视频视频链接:添加取消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正解网仅支持腾讯视频(支持 HTTPS)的视频播放页链接
提交0正解正确答案C. 我国气象卫星未来将能够实现大气的立体探测 详细解析文段只提到未来我国气象卫星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但不能推出现阶段欧美国家天气预报准确率高于我国,故排除A项;文段提到「再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有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十年发展」与「相差十年」是不同概念,B项偷换概念,排除;文段指出,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有望「在部分领域取得领先」,D项偷换为「目前」,排除。故选C。正确答案
* C. 我国气象卫星未来将能够实现大气的立体探测
文段只提到未来我国气象卫星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但不能推出现阶段欧美国家天气预报准确率高于我国,故排除A项;文段提到「再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有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十年发展」与「相差十年」是不同概念,B项偷换概念,排除;文段指出,经过十年的发展...作者:来源:正解网链接:收藏已收藏感谢已感谢修改分享扫码分享复制网址OK了,粘贴即可!修改解答&&&&&##正确答案
* C. 我国气象卫星未来将能够实现大气的立体探测 
##详细解析
文段只提到未来我国气象卫星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但不能推出现阶段欧美国家天气预报准确率高于我国,故排除A项;文段提到「再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有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十年发展」与「相差十年」是不同概念,B项偷换概念,排除;文段指出,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有望「在部分领域取得领先」,D项偷换为「目前」,排除。故选C。提交图片把图片文件拖到这里即可上传上传完,点击「插入图片」按钮插入title插入图片图片链接:图片描述:添加取消视频title插入视频视频链接:添加取消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正解网仅支持腾讯视频(支持 HTTPS)的视频播放页链接
提交我的解答&&&&&提交图片把图片文件拖到这里即可上传上传完,点击「插入图片」按钮插入title插入图片图片链接:图片描述:添加取消视频title插入视频视频链接:添加取消出于安全考虑,目前正解网仅支持腾讯视频(支持 HTTPS)的视频播放页链接
提交登录正解中国气象数据要注册或交钱才给,咱们就去美国下载免费数据
已有 59555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气象 数据 共享 垄断
中国气象局加入了国际条约,必须向国际组织免费提供数据,这些数据被美国免费发布在网站上,不需要注册更不要钱,咱们就去美国下载免费数据好了。看这些只知道花纳税人钱巧立名目,买设备、搞监测、上项目而不愿分享原始数据的国家机构的脸往哪里搁!包括:综合资料、降水、SST、地面覆盖资料、风场/OLR/指数资料 Noaa资料库: NCEP资料介绍:欧洲气象中心资料(grib和NC格式的):Levitus资料:Ucar资料NASA资料:ftp://podaac.jpl.nasa.gov/seasurfaceheight/以前某天全国的天气情况  /feature/hi301100.shtml1度×1度资料http://dss.ucar.edu/datasets/ds083.2/ARGO资料http://www.argo-cndc.org/web/ NCEP 系统资料:NCEP real-analyses and forecasts & & http://www.emc.ncep.noaa.gov/data/NCEP/NCAR REANALYSIS & & &http://dss.ucar.edu/pub/reanalysis/NCEP Eta & & &http://www.emc.ncep.noaa.gov/mmb/research/meso.products.htmlNCEP AVN & & &http://www.emc.ncep.noaa.gov/modelinfo/ftp://ftpprd.ncep.noaa.gov/pub/data/nccf/com/gfs/prod/netCDF formatNNRP1: 6 hourly, 2.5 degrees, from 1948 to presentftp://ftp.cdc.noaa.gov/pub/Datasets/ncep.reanalysis/NNRP2: 6 hourly, 2.5 degrees, from 1979 to 2002ftp://ftp.cdc.noaa.gov/pub/Datasets/ncep.reanalysis2/降水资料CMAP资料:http://tao.atmos.washington.edu/data_sets/cmap_precip/全球土壤资料:http://acdisx.gsfc.nasa.gov/CAMPAIGN_DOCS/FTP_SITE/INT_DIS/readmes全国160个站的降水资料http://ncc./Website/index.php?ChannelID=43&WCHID=5 风场资料:http://www.cdc.noaa.gov/cdc/data.ncep.reanalysis.derived.html#surface_gaussNCEP-QSCAT混合风场资料http://www.coaps.fsu.edu/ 海洋再分析资料:http://iridl.ldeo.columbia.edu/SOURCES/.UMD/.Carton/.goa/.beta7/海表高度: ftp://podaac.jpl.nasa.gov/seasurfaceheight/ftp://podaac.jpl.nasa.gov/pub/sea_surface_height/topex_poseidon/mgdrb/data/MGB_423/MGB423.129.Z海面风场:http://podaac-www.jpl.nasa.gov/GSST: Gridd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1990年至今的海温资料regcm3的主页上有连接的ftp://ftp.cdc.noaa.gov/pub/Datasets/noaa.oisst.v2/sst.wkmean.1990-present.ncReynolds&Smith 的重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2×2)http://www.cdc.noaa.gov/cdc/data.noaa.ersst.html南海气候态温盐年平均格点资料:http://led./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4&show=0   ncep1*1再分析资料和avn资料网址( by 小歹 )ftp://ftpprd.ncep.noaa.gov/pub/data/nccf/com/http://dss.ucar.edu/datasets/ds083.2/data/ 1998年每周的雪盖资料(by jaodan)http://www.cpc.ncep.noaa.gov/data/snow/mm5中terrain部分中的25类植被数据ftp://ftp.ucar.edu/mesouser/Data/卫星资料:http://www./ &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Aviation model 的avn data:/aviation/index.htmlTopex/Poseidon卫星资料:http://sealevel.jpl.nasa.gov/mission/topex.htmlhttp://www-ccar.colorado.edu/research/topex/html/topex.html免费的遥感卫片资料:http://poet.jpl.nasa.gov// ENSO指数/El Nino3/SOIhttp://www.cdc.noaa.gov/ClimateIndices/List/http://tao.atmos.washington.edu/pacs/additional_analyses/soi.html NDVI资料http://cybele.bu.edu/modismisr/products/avhrr/avhrrlaifpar.html地面探空资料-MICAPS数据http://www.cdc.noaa.gov/cdc/data.ncep.reanalysis.derived.html#surface_gauss一些预报网址:  http://www.opc.ncep.noaa.gov/shtml/pacsch.shtmlhttp://www./yubao//MAR/wpacm.htmlhttp://polar.ncep.noaa.gov/cofs/ 水文资料: 水文资料1: http://espejo.unesco.org.uy/index.html水文资料2: Global runoff data center(GRDC)http://www.bafg.de/grdc.htm水文资料3:US Geologic Survey(USGS)http://water.usgs.gov/ 风场/OLR/指数资料NECP-QSCAT混合风场(一天四次,空间精度0.5度)ftp://ncardata.ucar.edu user :nonymous passwd : anonymous目录/datasets/ds744.4/data混合风场 ncep的nc格式的风场:http://www.cdc.noaa.gov/cdc/reanalysis/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的资料:http://iridl.ldeo.columbia.edu/SOURCES/.UMD/.Carton/.goa/NACR-NECP WIND STRESS   风场资料http://podaac.jpl.nasa.gov/sst/全球或太平洋的风场资料http://ingrid.ldeo.columbia.edu/SOURCES/长序列南方涛动资料:http://www.jisao.washington.edu/pacs/additional_analyses/soi.html台风和飓风路径资料:/hurricane/index.html TOMS臭氧资料:http://toms.gsfc.nasa.gov/ozone/ozone.html日长变化资料:ftp://euler.jpl.nasa.gov//keof/combinations/2004 国内外地型/地图资料:全球地形资料: http://www.ngdc.noaa.gov/ngdcinfo/newdownloads.htmlhttp://www.cdc.noaa.gov/Datasets/ferret/data/etopo60.cdf中国近海的地形数据:http://www./bbs/dispbbs.asp?boardID=2&ID=51&page=1ETOPO5:全球5分*5分的地形资料。就怕是对中国近海水深等值线而言分辨率不高www.odci.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edina.ed.ac.uk/digimap/edina.ed.ac.uk/ukborders/catalog/index.htmlwww.maproom.psu.edu/dcw/www.english-nature.org.uk/pubs/gis/GIS_register.aspglcf.umiacs.umd.edu/index.shtmlwww.landmap.ac.ukhttp://www./bbs/dispbbs.asp?boardID=2&ID=51&page=1 名称: NASA's Global Change Master Directory (GCMD) 链接: 描述: 提供超过15,000个地球科学数据库的分类及搜索服务,内容涉及农业,大气,生物,气候,冰雪,人类活动,水文,地表,海洋,地质,古气候,遥感,太阳活动等多个方面。名称: the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website (NCDC) 链接: 描述: 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提供美国和全球气候数据集,但主要针对美国国内。该中心的资料广泛用于农业,空气质量,建筑,教育,能源,工程,林业,卫生,保险,园林设计,畜牧,制造业,休闲旅游,零售,运输,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关于数据产品的介绍见。 状态: 少部分数据可免费使用。名称: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Data Server 链接: 描述: 主要提供15年(ERA-15)和40年(ERA-40)两种再分析资料。ERA-15覆盖时间从1978年12月至1994年2月,模式采用 T106L31谱模式,同化方法采用优化插值。ERA-40覆盖时间从1957年9月至2002年8月,模式采用T159L60谱模式,使用三维变分同化技术。两种资料提供grib和netcdf两种数据格式。 状态: 填上使用协议后可免费下载。名称: NOAA Climate Diagnostics Center (CDC) 链接: 描述: CDC提供了大约25种气候数据集,数据集的描述见。较为常用的有NCEP/NCAR再分析资料,覆盖时间1948年至今。 状态: 可免费从ftp下载。名称: Unisys weather Hurricane/Tropical Data 链接: 描述: Unisys 是一家为商务活动提供解决方案的机构,该机构网站提供了大西洋,东太平洋,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北印度洋上的及时和历史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 状态: 可免费下载。名称: 中国科学院大气数据ftp服务器 链接: 描述: 维护ds083.2分析资料。该资料从日开始至今,每天4次,水平分辨率为1.0x1.0 度,为grib格式,可用于数值模拟初始场。 状态: 可下载名称: CISL's Research Data Archive, NCAR 链接: 描述: 维护有大气,海洋,地球物理,水文,格点分析资料以及MM5模式输入数据,所有数据的介绍见。 状态: 部分数据集可免费使用名称: IPCC Model Output 链接: 描述: 各种大气数值模式试验得到的数据 状态: 数据集可免费使用数值模式名称: Program for Climate Model Diagnosis and Intercomparison (PCMDI) 链接: 描述: PCMDI由美国国家能源部的气候变化研究机构于1989年创立。 任务: PCMDI的任务是为诊断和比较大气环流模式对气候的模拟提供方法和工具。卫星及遥感资料名称: National Evironmental Satellite, 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NESDIS) 链接: 描述: NEDIS 是美国NOAA国家卫星资料中心,拥有四套卫星系统:GOES,POES,DMSP,NPOESS。其两颗静止卫星在距地球22,450英里处,追踪灾害性天气和太阳活动。450英里处两颗极轨环绕地球,观测大气风场和温度,为运行预报模式准备,此外还观测海温用于气候研究。详细产品见状态: 提供丰富的卫星图像名称: NEDIS Operational Significant Event Imagery (OSEI) 链接: 描述: 提供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卫星图像,包括沙尘,火灾,水涝,冰盖,风暴,热带气旋,火山等。 状态: 提供全球的卫星图像名称: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链接: 描述: TRMM卫星用于监测和研究热带降水 状态: 提供卫星资料名称: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 (TOMS) 连接:任务:监测全球大气臭氧含量 状态:自2006年1月开始由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OMI)获取资料,2006年以前的资料仍可以获得名称:MODIS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连接:描述:搭载于美国EOS系列卫星之上的一个重要遥感传感器。 MODIS具有36个可见光-红外的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250-1000m。MODIS遥感数据是新一代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在生态学研究、环境监测、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农业资源调查等诸多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状态:数据资料可免费获取,http://disc.gsfc.nasa.gov/data/datapool/index.html软件及数值计算包名称: Unidata 链接: 描述: Unidata由UCAR(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管理,并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主要提供地球科学数据管理,分析以及可视化研究和软件。提供了现在通用的netCDF数据格式标准,以及多种分析软件,对于地球科学数据网上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 状态: 提供所有的应用软件名称: PCMDI Software Portal 链接: 描述: PCMDI开发和维护几种用于气候研究的软件包。最常用的基于python语言的CDAT (Climate Data Analysis Tools) 软件包,有数据分析,制图等强大功能。 状态: 提供所有的应用软件教育及研究机构名称: Meteorology Education & Training 链接: 描述: 提供气象专业方面的网上教育和培训课程 状态: 提供网上课程资料名称: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AR) 链接: 描述: 为大气和地球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工具(如飞机,雷达),技术和协助,包括超级计算机,数值模式和用户指导。 任务: 研究任务包括大气化学,气候,天气,太阳和地球相互作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和人类与天气气候的相互影响。名称: the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CAR) 链接: 描述: 成立于1960年,属于北美非盈利性的大学联盟协定团体,主要专注于大气以及相关学科。 任务: 支持和加强大学之间的国家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研究大气科学和相关领域,以及推动大气科学的普及。名称: UCAR Office of Programs (UOP) 链接: 描述: 通过大气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项目和计划,加强大气科学教育和研究水平。 任务: 帮组组织科学研究计划,支持地球和大气的卫星观测,提供实时的天气数据,管理博士后学位,联系大学和业务预报部门,培训最新气象研究领域的人员。名称: Department of atmosphere sciences college of geoscience, Texas A&M University 链接: 描述: Texas A&M 大学大气科学系开设的大气科学课程,涉及大气动力,雷达,气候,数值预报等本科以及研究生课程。 状态: 部分课程的讲稿可以下载。名称:The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Dynamics Branch连接:批量下载中国气象局的气象数据该站密码保护,登陆进去后,一个数据集可能有很多文件,比如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 v3.0有5952条文件。挨个下载十分累。借用wget可以较容易实现批量下载。1. 搜索 wget for windows,下载最新版,注意其bin和dep 都是需要下载的,否则bin不能运行。2. 登陆进去找到要下载的数据集,比如前面提到的日值地面气候资料。如图。3. 从中得到下载地址和文件名。形成一个files.txt文件。每行格式是&下载地址&&空格&&文件名&。tips,可以使用比如notepad++的replace功能,很容易把不要的内容去掉,保留需要的内容。4. 新建一个wget1.bat 文件。内容是,@echo off & .wget-1.11.4-1-binbinwget –post-data=&userid=&你的用户名&&password=&你的密码&& –save-cookies=cookie_wget –keep-session-cookies &http://cdc./login.do& & &for /F &tokens=1*& %%i in (files.txt) do ( & &.wget-1.11.4-1-binbinwget –load-cookies=cookie_wget -c %%i -O %%j & &)请注意wget的路径,和 files.txt的路径。如果路径不一致,请对应修改。第一句是保存合适的cookies,第二句是从files.txt里逐句读取,并通过 wget下载重命名。5. 在命令行下运行 wget1.bat即可。Related posts: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
and tagged
by .1.我也下载了,好像不能超过500M每次,100个站。下了也不会看。有没有高手能介绍下专门下载某个省的所有气象站气温资料的方法,从而计算出每个站每月的平均气温。。格式为txt。2 &http://www.esrl.noaa.gov/psd/data/gridded/reanalysis/网站可以下载气象数据,.nc格式,同样不会用,不会打开,网上搜到.nc查看方法(/jey_df/blog/static//),不会解读。 原帖地址/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973&extra=&page=1和大家分享一个不用任何权限就可以下载逐小时地面观测气象数据的网站http://gis.ncdc.noaa.gov/map/viewer/#app=clim&cfg=cdo&theme=hourly&layers=1&node=gis简介:这个是美国NOAA的一个专门下载全球气象站数据的网站,不需要注册,不需要项目权限就可以,唯一要求就是你能够连接互联网就行。基本上中国所有县级气象站都有,还有其他国家的。三个小时一次的观测,气温降水等。可以克服“中国气象科学共享服务网”对权限的限制。也不就不用花大把的钱去气象局水文局买数据了。还有这个资料更新快,到二十天前,例如今天是20日,上面九月底的资料都出来了,资料比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更新,更及时。台站资料也更全面,包括国际交换站、基本站等,还有民国时期的气象资料 下载方法:进入网站后直接按照里面的提示来就行,我已经成功下载兰州气象站的57年以来的数据,很简单,基本不用专门查找载方法。大概步骤为选择需要的区域,然后从台站选择框里面选择你需要的台站,进入获取数据界面后会提示如何下一步,经过简单的两步后就可以下载到。 &全球各国矢量数据:http://www.diva-gis.org/gData&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英安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2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中美气候变化合作若过密,“非常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日 07:31来源: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中国能源与气候项目主任涂建军有观点认为,中美两国在页岩气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美国页岩气革命已经改变了国际能源版图,而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则受制于国内尚未理顺的体制。
早报记者 欧昌梅 李跃群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中美两国在全球气候谈判过程中,历来争论多而合作少。在华盛顿和北京都刚刚完成领导层换届的背景下,双方在议题上突然“共同发声”——4月13日,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访华当天,中美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下称《声明》),宣布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成立气候变化工作组,工作组将由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担任组长。
4月16日,远在美国的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中国能源与气候项目主任涂建军在接受早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两国可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中美两国应该尽量消除双方在清洁能源贸易和技术研发领域的贸易壁垒。中美过去在光伏和风能领域有令双方相当不愉快的贸易摩擦,未来如果能够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对两国节能减排肯定都会大有好处。知识产权方面,双方都应做出努力使得立场更加接近。如果这样的话,未来两国在技术转让方面的空间会大很多。”
一年一度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定于7月8日至7月12日在华盛顿举行。根据《声明》,为了把气候变化挑战提升为更加优先的事项,中美两国将在2013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之前建立气候变化工作组。工作组将立即着手工作,确定双方推进技术、研究、节能,以及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合作的方式,并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向两国元首特别代表报告工作成果。
“美本土减排压力减小
有余力关注国际减排”
“我想欧盟多少肯定会有些失落感。因为欧盟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精神领袖,中美两国如果真的开始深化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尤其签署的双边协议又没有欧盟在里面,欧盟有关各方肯定会有些失落感。但另一方面,中国和欧盟在气候领域也有不少这种类型的双边合作,所以中美最近签署的《声明》也没有必要被过度解读。”
东方早报:目前,中美两国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有什么有利条件,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涂建军:克里访华谈到气候变化并不奇怪,有两个原因值得注意:第一,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个任期上台发表国情咨文讲话时,在气候变化承诺上态度还是比较坚决的。第二,在美国政界,大家普遍认为,克里是一个对气候变化议程比较关心的政治家。有这么一位美国总统和国务卿,气候变化成为中美合作的一个要点并不奇怪。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上一年度相比再次下降,并达到1994年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这个现象背后原因很多,除了美国经济持续不景气,以及美国能效标准的提高,我想特别强调的是,美国非常规油气领域(尤其是页岩气行业)的革命性变化,正在深刻改变美国乃至全球的能源版图。
页岩气革命导致美国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增长都很快,天然气在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所占比例,已从2006年的22%快速增长到2011年的26%。另外一方面,页岩气行业在水平钻井、水力压裂和微地震监测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也带动了美国页岩油行业的开发,美国能源安全因此大有改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从2005年的60%,降到现在的40%左右。
美国的这些变化给中美气候合作带来了不小的机遇,美国本土减排压力减小,就有余力和兴趣关注国际范围的减排事务。与此同时,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据评估高居全球第一。鉴于页岩气在美国的巨大成功,中美两国在页岩气开发问题上将有着极大的合作空间。另外,在石油安全、核电开发、能源贸易和新能源研发等领域,中美合作空间其实都不小。
对于中国来讲,在中美气候合作领域,现在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最近几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过快。我最近初步估算了一下,中国2012年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全国碳排放水平的一半以上;光是燃煤碳排放就超过美国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0%。这些数字是非常惊人的。从中国碳排放增长过快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还是比较有压力的。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中国煤炭在一次能源占比接近70%,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过度依赖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而无论是燃煤还是高耗能产业,如果要减排还是有很多政策和技术手段的,所以我经常说,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的诸多挑战,换个角度未尝不可以当成机遇来看待。
东方早报:其他国家对这个《声明》可能有怎样的反应,比如欧洲?
涂建军:我想欧盟多少肯定会有些失落感。因为欧盟一直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精神领袖,中美两国如果真的开始深化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尤其签署的双边协议又没有欧盟在里面,欧盟有关各方肯定会有些失落感。但另一方面,中国和欧盟在气候领域也有不少这种类型的双边合作,所以中美最近签署的《声明》也没有必要被过度解读。
中美俄欧四方机制猜想
“中美两国可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中美两国应该尽量消除双方在清洁能源贸易和技术研发领域的贸易壁垒。中美过去在光伏和风能领域有令双方相当不愉快的贸易摩擦,未来如果能够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对两国节能减排肯定都会大有好处。”
东方早报:《声明》对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程有怎样的影响?在多边谈判领域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具体行动方面,中美如何携手推进?
涂建军:我个人认为,中美两国在气候议程上进行合作,慢慢会形成一些事实上的默契与共识。这种默契具体表现为:未来中美两国越来越不太可能发生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那类激烈冲突。日后两国在国际谈判的一些具体事务上,尤其是在原则性的事务上,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包容。
但中美两国这种合作对国际气候谈判是福是祸,暂时还很难判断。中美两个大国加起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全球总量的40%。如果中美携手,将有两个可能,要么是努力推进全球气候议程,要么这两个国家出工不出力,在全球气候谈判过程中发挥消极影响。我个人觉得,中美两个国家的各种社会力量应该鼓励政府朝着积极的方向推进全球气候议程。
两国可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中美两国应该尽量消除双方在清洁能源贸易和技术研发领域的贸易壁垒。中美过去在光伏和风能领域有令双方相当不愉快的贸易摩擦,未来如果能够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对两国节能减排肯定都会大有好处。
知识产权方面,双方都应做出努力使得立场更加接近。如果这样的话,未来两国在技术转让方面的空间会大很多。
东方早报:欧盟、中国和美国三大经济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哪一方更能发挥实质性作用?
涂建军:在气候变化领域,欧盟观念比较领先,即使当前经济形势这么困难,欧盟在气候议程上还是想尽量发挥领导作用。从精神层面上,欧盟是全球气候议程当仁不让的领袖。但有一个问题,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欧盟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得比较厉害,欧盟现在的碳排放量只占到全球12%的水平。非常讽刺的是,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水平不高,也意味着在国际谈判舞台上的分量会轻不少。
中国虽然未来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最大,但换个角度看,国内有关各方在减排上可做的事也最多。排放增量最大,也意味着绝对减排量可能做到全球第一。如果国内能有好的政策、好的技术,中国为全球气候议程事实上可做的贡献将非常巨大。
我个人认为,国际气候谈判综合实力最强的还是美国。美国既有全球第一的综合国力,也有除中国外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综合各项指标来看,美国在国际气候谈判舞台的实力和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最理想的状态下,如果以上三方把俄罗斯也加进来,建立一个小多边合作机制,在气候变化领域是大有可为的。难度虽然不小,但如果有关各方不用讨论争议极大的温室气体国际减排承诺问题,而是从具体的事务性合作着手,这个小多边机制未来成长为推动全球气候议程的一个重要舞台,也不是不可能。
“合作过于紧密
将是政治负担”
“社会各界对中美合作要有一个冷静的认识,不宜对任何具体声明、协议期待过高。这首先是由两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在美国,奥巴马管理的是一个小政府,美国政府做很多事会受到国会牵制。比如,中美合作的美方资金往往是需要国会批的。如果国会不批准,合作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东方早报:在清洁能源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密切合作,“将有助于构建中美两国及未来几代人的互信,在两国促进就业并创造巨大商业机会”,两年前美国时任驻华大使洪博培的一番话,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气候变化背后蕴藏的就业与商机,是不是克里访华达成《声明》的重要动力?
涂建军:中美这么大的两个国家,在这么重要的领域进行合作,就业和商机肯定会有所触及。但我认为,中美双边气候合作更多的是基于政治性的考量。对中国政府来说,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当然是希望跟美国加强双边合作,降低在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对抗的风险。站在美国政府的角度,奥巴马在国内推动气候议程,由于缺少了来自国会的配合,效果一直不太理想,需要借助国际合作,以便有所作为。
中国政府在国内节能减排上其实是做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但因为国内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上升过快,在国际上压力还是很大。如果中国能跟世界第一强国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多点合作、少点对抗,何乐而不为?但中美两国在气候领域深化双边合作,最后对全球气候议程是不是能够形成一个多赢局面,还有待持续观察。
东方早报:中美能源和气候变化合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近30年来,中美在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签署了近40个双边合作协议,虚多实少,此次联合声明,在你看来有怎样的不同?
涂建军:社会各界对中美合作要有一个冷静的认识,不宜对任何具体声明、协议期待过高。这首先是由两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巨大差异所造成的。在美国,奥巴马管理的是一个小政府,美国政府做很多事会受到国会牵制。比如,中美合作的美方资金往往是需要国会批的。如果国会不批准,合作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还有,两国物价水平相差不少,但大国双边合作都讲对等性原则。同等的资金,分配给美国那边的机构使用和分配给中国的对应机构使用,双方能做出来的事情是很不一样的。
其次,中美合作经常在所需投入、期望值等方面难以做到完全匹配,这也是为什么两国过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经常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
最后一点,美国现在国债危机还是比较严重的,在经费短缺的大背景下,预计美国政府在中美气候变化合作领域能够提供的资源必然相对有限。
东方早报:此前双方在气候变化领域缺乏合作意愿,尤其是美国方面。根据你的观察,这种情况是否有所改变?
涂建军:从宏观层面来看,中美两国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占比过高。有鉴于此,中美两国在国际气候谈判问题上不宜大举对抗,像2009年哥本哈根那样的话,最终会是两败俱伤。
但中美两国也不能合作过于紧密,如果世界前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给国际社会营造的是紧密合作的形象,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政治负担,而且在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中将非常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不要想着任何产业
都一定要自给自足”
“当然,知识产权保护不能说得过于绝对。美国发展初期跟当年英国的关系也有这么个阶段。美国当年也有把英国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技术拿来为己所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但中国经济规模已是全球第二,总量已经上去了,这个时候不尊重知识产权,别的国家就有意见了。”
东方早报:中国与美国在光伏领域发生了贸易摩擦,这是否预示着两国在该领域是竞争大于合作,互补性不强?
涂建军:我个人认为恰恰相反,中国人工便宜,光伏电池制造应该是中国的优势所在。美国电价不高,技术先进,创造力强,多晶硅生产和光伏设备的研发、制造是该国的优势所在。理论上讲,两国在光伏产业链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但这种互补性要有个限度,不能因为一个国家在某一块很强,就不留给对方一点生存的余地。
在知识产权上,中国也到了需要加强本土创新力的阶段。国内的经济不能总是粗放性发展,提升产业价值链还是要靠本土创造力。一个国家的技术总是靠模仿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当然,知识产权保护不能说得过于绝对。美国发展初期跟当年英国的关系也有这么个阶段。美国当年也有把英国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技术拿来为己所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但中国经济规模已是全球第二,总量已经上去了,这个时候不尊重知识产权,别的国家就有意见了。很多小的发展中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做得并不好,但没有引起过多关注,那是因为它们的经济总量小。
东方早报:去年中国光伏行业可谓四面楚歌,遭到各方制裁,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涂建军:中国在光伏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为了扶持新兴产业,任何一个国家光伏产业都需要政府补贴。因为跟传统能源比,光伏行业一开始是不那么具有竞争优势的。但中国的问题在于,各级政府的补助到底有没有过度?
2012年,中国的光伏电池产能有40GW,而全球每年新增的光伏电池装机容量也没这么高。中国光伏行业这么无序发展,如果还要活得好,相当于要把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光伏工厂都关掉。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各级政府无序补贴导致的产能过剩,将一度非常具有增长前景的全球光伏行业变成了一个你死我活的市场。国内各级政府和产业界需要好好总结和反思,以避免在未来重蹈覆辙。
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不止发生在风能、光伏等新兴行业。当前在投资领域存在着一种体制性的缺陷:只要能拉抬地方GDP(国内生产总值)、能带来大量投资的项目,地方政府就会拼命往大里做。各级领导、投资决策者往往不仔细考虑项目的经济性问题,好像只要大的项目投下来并建好,有关各方总有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渔利,以上现象是极其不健康的。(编注:由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发布的最新报告援引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的数据和分析称,2011年,美国在国内产太阳能、风能和智能技术产品方面,对华贸易顺差为约5亿美元。如果将在海外运营并把产品出售给中国的美国公司计算在内,这一顺差为16.3亿美元。报告称,虽然中国总体出口超过美国,但在清洁能源领域美国却占据优势,而这一点尚未被人认识。中国是美国太阳能面板主要供应国,但美国公司在这一供应链中提供其他高价值部件,例如多晶硅、化学产品和制造设备。在风能领域,中国制造商提供支撑涡轮的钢架,而美国公司提供玻璃纤维和电子控制装置。)
东方早报:中国光伏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企业也是想往产业链上游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涂建军:这个问题要在具体项目的基础上来谈可能更好。不过,任何投资及产业链的延伸都需要循序渐进。国内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点,似乎任何行业中国人都应该从产业链的头一直做到尾,这种惯性思维有很大问题。全球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导致的国际分工。一个国家在产业链上从头做到尾,像光伏产业,从技术研发、机械设备,一直到多晶硅、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如果国内的公司都要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比较可怕的思维,这就说明中国在国际分工领域没有准备给别的国家留一口饭吃。
未来不妨尝试着改变思路。美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但离开了中国、日本,很多东西美国人自己也制造不出来,其实美国这种做法反倒是对国际自由贸易及比较分工理论的一种尊重。国内如果能够转变思路,不要想着任何产业都一定要自给自足或在国际市场一定要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不少能源、环境困境很可能会大大缓解。
“十二五”页岩气
产量目标实现难
“壳牌、雪佛龙等大型国际油气公司投资中国页岩气,未必就表明中国页岩气行业对它们真的是那么有吸引力。这些国际大型油气公司也许仅仅是希望当中国能源行业开放的那一天,它们可以领先其他同行一步,在中国已提前布局了一些油气资产。”
东方早报:美国在页岩气方面有经验,你是否看好中美两国目前已经开展的页岩气技术合作?中美两国在页岩气领域的合作能否改变国际能源版图?
涂建军:美国页岩气革命已经改变了国际能源版图。原来外界一直认为,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会持续增长,现在却在不断下降。另外,仅仅是10年前,有关各方纷纷准备在美国各地兴建液化天然气进口码头,现在有二十多个液化天然气出口码头项目在美国能源部等待批准。在不远的将来,美国预计将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并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根据美国非常规油气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美国能做到以上两点,只是个时间问题。
中美在页岩气领域的双边合作,潜力应该说是非常大的。现在主要障碍在于国内尚未理顺的体制。国内在煤层气开发的失败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中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接近全球一半,但煤层气产业为何会做成现在这种水平?这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煤层气开发有很多经验教训,国土资源部也在归纳总结,试图在页岩气领域更加开放、灵活一些。不过,国内在能源上游行业国有垄断太多年了,观念一时半会很难完全调整过来,现在做的事情都是渐进性的微调,短期内想把页岩气行业启动起来是很难的。
我估计,国内“十二五”页岩气规划中的产量目标应该是实现不了的。等“十二五”规划期过了后,有关各方需要反思总结原因。那时候,各级政府如果能在体制上做一些更加根本性的调整,未来中美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潜力很可能就可以充分释放出来。我个人认为,现在双方在页岩气行业合作的障碍主要还是在中方这一块。(编注:国家能源局去年3月发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年)》提出,到2015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将达65亿立方米,而2020年则力争实现600亿-1000亿立方米。)
东方早报:但中方的意愿很强烈,你怎么看?
涂建军:中国现在节能减排的压力这么大,天然气又是最清洁的一种化石能源,中国政府开发页岩气意愿很强并不出人意料。但中国现在市场开放程度远远不够。站在国外油气公司的角度看,如果带着先进的技术进入中国市场,陪着中国公司钻几口井后,再手把手教会国内公司如何开发这个行业,自己很可能就没有什么事了。在这样一种市场前景和政策环境下,如果看不到太多商业利益,任何国际石油公司都很难与中国公司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合作。
壳牌、雪佛龙等大型国际油气公司投资中国页岩气,未必就表明中国页岩气行业对它们真的是那么有吸引力。这些国际大型油气公司也许仅仅是希望当中国能源行业开放的那一天,它们可以领先其他同行一步,在中国已提前布局了一些油气资产。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气候学情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