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凤雏”为什么没得到天下

不是吹牛逼,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么?为什么蜀国得了两个,却没拿到天下呢?
不是吹牛逼,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么?为什么蜀国得了两个,却没拿到天下呢?凤雏死得早不假,但很大原因是他自己作死,怪不了别人,非不可抗拒原因
这些回帖亮了
就是因为得了俩,负负得正啊大哥
不吹不黑,要不是刘备装bi一个孔明就够了,两个都可以日天了
欧文伤病影响大行了吧
黝黑詹姆斯?
发自手机虎扑
因为黄书太渣,因为兄弟手足儿女私情耽搁大事坑死全队,一生仁义为本却优柔寡断,GG
就是因为得了俩,负负得正啊大哥
不吹不黑,要不是刘备装bi一个孔明就够了,两个都可以日天了
得“一”,不能俩
黝黑詹姆斯?
发自手机虎扑
第一反应黑谁
第一反应黑谁
这是吹牛逼吹的
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流氓知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欧文伤病影响大行了吧
诸葛亮好牌被刘备玩成大烂牌,庞统死的太早啊
这明显是凤雏推销自己的广告文
夷陵之战,蜀元气大伤加上后期无能人就姜维死撑
引用1楼 @ 发表的:就是因为得了俩,负负得正啊大哥
没听过正正得负的
因为黄书太渣,因为兄弟手足儿女私情耽搁大事坑死全队,一生仁义为本却优柔寡断,GG
凤雏貌似进来没多久就挂柴了。。
引用1楼 @ 发表的:
就是因为得了俩,负负得正啊大哥
负负得正没错,可特么卧龙凤雏是 正正 好么
水镜先生忘了给刘备使用说明:你得听他们话!(其实曹操这么爱才的人都没过挖诸葛,证明当时诸葛名气未必有徐庶大,个人观点)
扯淡的话,还是拼国力,小说喜欢夸大智囊的威力
发自手机虎扑
水镜先生夸大的说法而已。。。又不是全天下人都这么认为 全天下都这么认为他俩早被N请了
自己窝囊废,给你十个卧龙凤雏又怎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355人参加团购438.00元&790.00元
344人参加团购369.00元&599.00元
965人参加团购549.00元&849.00元
158人参加团购558.00元&850.00元
472人参加团购408.00元&1699.00元
342人参加团购299.00元&899.00元
108人参加团购579.00元&899.00元
420人参加团购128.00元&369.00元
351人参加团购221.00元&369.00元
216人参加团购568.00元&1499.00元
268人参加团购249.00元&399.00元
890人参加团购219.00元&899.00元卧龙,凤雏得一变得天下,为什么刘备得了二还没得到天下【宜黄一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54贴子:
卧龙,凤雏得一变得天下,为什么刘备得了二还没得到天下收藏
答案微信公众号:edu-xiaozhang
临川一中课外辅导首选掌门1对1,20000清北名师在线1对1辅导快速提分!临川一中初高中辅导上掌门1对1,初高中高端在线1对1辅导品牌,50W家庭共同选择.
“广告文案,一定要有煽动性”——三国著名营销专家水镜先生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
楼主字都打不来就水贴?
因为他吗辣个憋的咳咳子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卧龙凤雏齐名天下!为何庞统却轻易死于落凤坡?他是否徒有虚名?
卧龙凤雏齐名天下!为何庞统却轻易死于落凤坡?他是否徒有虚名?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于天下。时人称“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由此可知在当时的天下人心目中,庞统的能力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可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后世广泛传颂的时候,人们甚至已经忘记了早早死在落凤坡(史实是死在雒县)的庞统?为什么齐名的两个人会有这样差别?为什么身负盛名庞统会这么轻易死在攻取西川的道路上?有人说庞统运气不好中了埋伏!可楠哥不仅要问,作为比肩诸葛亮的蜀汉顶级谋士,为何这点危机都看不出来?为何如此轻易的就中了敌人的埋伏?而且一败就丢掉了性命,他是否只是徒有虚名?
关于庞统的能力其实不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有记载
第一,献连环计,使曹操战船用铁索连环,促使周郎火烧赤壁。
第二,耒阳县理事。用半天时间内处理耒阳县百余天的公务,民皆叩首拜伏。令前来问罪的张飞惊叹不已
第三,议取西蜀。早早看出荆州的潜在危险和益州的战略重要性,劝说刘备图谋西川,使固执的刘备“恍然大悟”,最终迈出具有决定性的一步。
第四,献上中下三计。在西川攻略战的危急关头,能分析形势想出三条计策,让君主来决断。既迎合了刘备的想法,又发挥了自己的谋略。
可以说庞统在如此短暂的一生能有这么多的闪光点这足以证明他有着过人的谋略和战术才能,陈寿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司马徽大赞庞统为南州士之冠冕。鲁肃则言庞统非百里之才。那为什么评价如此之高的顶级谋士会轻易中计而亡呢?仅仅是因为运气不好?不!在楠哥看来并非如此。庞统之死有着更深刻的原因:
1.对手实力不弱。
西川的刘璋虽然没有曹操强大,但据险而守,手下也有张任黄权等一批文臣武将。刘备进取西川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这张任更是智勇双全,屡次劝说刘璋要小心提防刘备。更设计欲在宴会上除掉刘备以绝后患。演义中张任更是将庞统射死在落凤坡。使刘备集团遭受巨大损失。
2.性格与长相
庞统由于长相丑陋曾处处遭人轻视,刘备孙权都曾因为他的长相而冷落他。外界的不公让他形成较强的自尊心和自傲的性格,渴望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点从耒阳县事件就能看出来,后来刘备在知道他的能力后对他委以重任。庞统感恩之余或许认为自己寸功未立难以服众。所以在攻取西川这个大好机会面前他急于表现自己。盲目分兵。
3.太过大意
庞统胸怀天下志向远大,他想做的是刘备的张良,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小小西川他未必放在眼里。所以在整个西川攻略战中无法避免会显得有些大意。因此低估了张任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西蜀将领,以至于最后落得惨死的下场。
4.与诸葛亮的明争暗斗
庞统的死其实和诸葛亮不无关系。卧龙凤雏齐名天下。他跟随刘备后又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可以说两人自始至终都伴随着竞争关系,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被请出山,他早已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庞统则是碰了一鼻子灰才得到刘备重用,这样的对比无形中给刚进入蜀汉集团的庞统很大的压力。在庞统进攻雒县前夕,诸葛亮曾修书一封劝诫庞统谨慎进军。庞统以为诸葛亮妒其独占功劳而不予理会。正是因为这样的斗争心理才让庞统无法冷静客观的分析战局。
庞统的死可以说是蜀汉的巨大损失,它让本就人才匮乏的蜀汉雪上加霜。诸葛亮因此不得不入川驰援刘备,关羽没有了诸葛亮的帮助和制衡变得更加自大,为日后荆州的丢失留下祸根。可以说庞统的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已经注定了蜀汉政权日后的败亡。
本文由楠哥趣史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9被浏览2394分享邀请回答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2 个回答被折叠()卧龙~凤雏得一者而得天下,刘备两者兼而有之,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卧龙~凤雏得一者而得天下,刘备两者兼而有之,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一、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  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但我们很快会发现,程昱、诸葛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徐庶、庞统。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们还存在第三方面的差异——阴阳差。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专注阳谋者往往忠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民族”这一生命体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阴阳顺逆,即新陈代谢。只分合理不合理。再者,兵不厌诈,孙子甚至说自己的阳谋也皆为诡计,所以阴阳与忠逆一样,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均衡掌握,合理运用。准确地说阴谋属于攻心术的范畴。不过,在阳尊阴卑的封建社会,阴谋是从老师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靠自我参悟、自主研发。可一旦拥有就能出奇制胜,改变自己的命运。程昱、诸葛亮就是因为谋略全面而从排行榜中脱颖而出了。  庞统起初是完全忠于刘备的,他先去东吴寄寓就是为了与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应,决胜赤壁,曲线救刘。所以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直接来投刘备了。为了不让刘备为难,他是情愿从最底层做起,并不急于出示鲁肃和孔明的推荐信。果然,他在耒阳以真才实学征服了刘备,孔明也不得不承认庞统高自己十倍。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庞统若真想进入谁的班子,是总能想出办法的。连进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敢号称“凤雏”吗?想当初曹操的水寨都能任意出入呢。他在东吴“面试”时冲撞孙权,只不过是要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开溜。  二、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  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孔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此后,两人就一个守荆州,一个攻西川,同时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庞统的确是比孔明有才,他意识到刘备在取荆州时必须装仁义,因为还要图将来刘璋的好感,但到刘璋这里就可以彻底撕破脸“逼宫”了。理论上,他只用“逆取顺守”四个字就将刘备轻松说服。武功上,他只用黄忠、魏延两位孔明不要的“末将”就实现了西川突围。  然而就在西川势在必得、大功告成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折,孔明向庞统发出了一封死亡恐吓信。此举与前面程昱骗徐庶大同小异,程昱是利用徐庶的至孝,先劫持徐母,再招降徐庶。诸葛亮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刘备对庞统的至爱,先动摇刘备之心,再灭掉庞统。两位阴谋家就像是排球运动员,将球扣到对方两个人的中间,迫使他们在互让时出现失误。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有个广汉人彭羕向刘备密告说敌方有人要决涪江之水淹魏延、黄忠的前寨。还说:“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这一情报不但救了刘备数万人性命,还斩了敌方主谋泠苞,化凶为吉。  那么是谁制造了这命悬一线的险情呢?是刘备。川将泠苞先前本已被魏延活捉,但刘备偏要将他释放。魏延说:“此人不可放回。若脱身一去,不复来矣。”玄德说:“吾以仁义待人,人不负我。”在你死我活的前沿阵地,在优势尚未确立的攻坚时刻,竟能这样不结合实际情况而滥施仁义,真是可笑至极。既然仁义都可以换仁义,还用得着逆取吗?既然仁义可以换仁义,曹操怎么没给过你一寸土地呢?可见刘备已经从儒仁颓堕成了愚仁了,刘家的遗传病发作了,不再是以前对付曹操时那个明辨真仁假义的玄德了。这次若不是彭羕帮忙,庞统必会功亏一篑。  刚刚化险为夷,诸葛亮却派马良送信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已,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同一种星象,诸葛亮提出了第二种解释。而庞统对诸葛亮的“善意”嗤之以鼻,又进一步提出第三种解释:“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真正是一象三说。  三、庞统看透刘备,决意以死让贤  龙、凤的意见分歧让刘备狐疑不定,一方面他十分珍爱庞统这位能力超强的谋臣,另一方面又十分信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备决定退守荆州。第二天他还以自己的梦劝庞统说:“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向来果敢不信邪的庞统哪里受得了这种患得患失、软弱无能的言行,只见他回答说:“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又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说得多好啊,一勇二忠三唯物,四不跟贪功小人一般见识。不过就在庞统作这番慷慨陈词之时,他的忠心急转直下——不想再为刘备卖力。刘备现已愚仁愚义又愚信,全无可取之处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屡屡出现的占星术,涪江当时有险情,彭羕是先分析了涪江的地理之后,怕刘备不信,才结合星象说话的。庞统则是将星象当成了提升必胜信念的心理暗示。如果占星真能卜知未来,诸葛亮和庞统为什么就没能预测到涪江的险情?他俩还不及彭羕了?  一般谋士是很少起誓提到“死”或相关字眼的,一旦提到就可能有赴死的动机。比如郭嘉北伐时就对曹操说:“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这里的庞统与郭嘉一样,也是内心意欲反主而表面故作忠义。而且他们都是在个人生死和国家前途之间选择了后者。尽管郭嘉不知道刘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但至少可以确定他的新儒家要领先于曹操的新法家。庞统亦然,尽管他也不太清楚诸葛亮今后的具体举措,但至少可以肯定他的“儒法混”要高于刘备的新儒家,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大。  由于庞统秉承忠义之德,从未作过篡夺天下的打算,所以他想让位于孔明。只见庞统像一个自由体操运动员一样,在前冲惯性太大而不能急停时,临时来了个绝妙的“回笼”。  一、维护自己男儿和战士的尊严,宁可马革裹尸也不当逃兵。按说此时的庞统可以选择引退,以保全性命,但他没有这样做。这也是他与刘备性格的最大区别。  二、为了不影响诸葛亮而将自己的死因略略推给刘备。为什么他的马“久乘,不曾如此”却突然前失蹄呢?难道他也开始起疑、怕死,情绪影响到马了?非也!他是看到刘备迷信这些,所以也玩了个自己将自己掀下来的戏法,以促使刘备为关心他而与他换马。骑上刘备的白马之后不但死得快,还可以将过失归于刘备。这样刘备也就不会迁怒孔明了,他梦见神人击臂即表明潜意识有点怀疑孔明,只有孔明才是他心中的神人啊。  三、他选择死在“落凤坡”则又是反过来安慰宿命的刘备:我是命里该死,你也不必过分自责哟。四、庞统为什么要反复揭露诸葛亮的来信是出自妒忌呢?为什么在树木丛杂的小路上行军,却将魏延远远地安排在前队呢?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守在更危险的后队有什么作用?贴着魏延走不行吗?  原来,庞统是要用这一显著的行阵破绽向同行诸葛亮表明:我是心甘情愿让功、让位与你,并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识你的险恶居心。  由此可见,孔明的确不是庞统之死的直接责任人,如果真要说其中有什么关联,那就是孔明先发射了一枚远程攻心导弹,但庞统随即作出了精准拦截。  导弹真正的作用在于让庞统发觉了刘备愚仁愚义之外的怯懦和愚信,进而坚定了他反主的决心——庞统便应着弹声假摔了。  事实上,像庞统这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超级谋士如果不是想自杀,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谋士也难。即便不能取胜,也能自保性命,还何况是个无名川将张任。例如诸葛亮在比他高两档的司马懿面前也总能逃逸。 谁能想到,乱箭穿胸、肝脑涂地的窝囊死相竟然是一代凤雏精心策划的自杀方式,世间还有比这更能彰显大智若愚、舍生取义的行为语言吗?  毫无疑问,庞统是当时唯一有才华打通蜀道的人,但他却在黎明到来之前毅然将接力棒传给了才识低一等,志向高一筹的孔明。  四、孔明以同样的姿态修复自己,成全司马天下 英雄所见略同,孔明又何尝不能重新认识同窗好友庞统的宽阔胸怀,只见他刚刚擦干眼泪就开足马力进川,同时也迈出了反刘的实质性步伐:调走张飞和赵云,只留关羽一人守荆州,以从关羽开始打断刘备的兄弟链。  诸葛亮最终不但没有辜负庞统的期望,先后灭掉了刘璋、刘备,还在西川实施了较刘汉“仁”政先进的“儒法混”新政。  而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后来在碰到同样进退两难的困境时,也仿效庞统选择了理智让贤:明忠蜀汉,暗降司马懿。又果断交出了校友团队中的最后一棒。(孔明究竟如何修复自己的人格,诸多谋士,从郭嘉到程昱,从徐庶到诸葛亮,到庞统,特长和价值观或许各有差别,但都是清一色的好男儿——不退缩、不逞强,只求生命无怨无悔、纵情燃烧!  长期以来,人们都在疑惑,刘备得了一龙一凤怎么仍旧没安天下?原来他只摸到了凤毛龙角,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过他们。惟有司马昭具备乘龙驾凤的能力,还记得邓艾结结巴巴说的“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吗?还记得钟会在定军山感应诸葛亮显圣吗?此即指明邓艾是庞统式的凤,钟会是孔明式的龙,也同样是一忠一逆。诚所谓:龙凤常有,而安天下的主公不常有!
采纳率:72%
蜀国那伙人的能力没那么厉害,那是小说家夸得,误导了不少国人。真是的刘备和孔明等人都是独断专横的人,自己认为对的不顾其他人的提议,所以嗫,结局早就注定,更何况历史就是历史。
“卧龙~凤雏得一者而得天下” 此话有夸大嫌疑个人觉得凤雏 卧龙不在一个级别局势的变动时存在很多偶然性的不是说你哪里强了就一定怎么怎么样的历史没有必然
人家又没有得二可得天下
谁都知道刘备生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还有就是凤雏太早死。
凤雏最先被人算计了卧龙最后病故了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凤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卧龙凤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