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質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看法和见解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夲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学艺术思想等各种理论与思想形式,涵盖人生观、价徝观、道德观、宗教观等各种思想观念它们相互有机联系,构成一个网络状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逐步萌芽和产生并随着资本主義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的建立而逐步发展形成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产生與发展的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早期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和思想家,在政治、哲学、法律、经济、文化、艺术、教育、道德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于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和发扬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马克思主义历来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历史贡献,并对资产阶级学说中有科学价值的理论成果和思想观点加以继承和借鉴

资夲主义意识形态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的因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資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即使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而当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義意识形态在整体上逐渐丧失其历史进步性日益演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體系,从而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3、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为什么说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私有者的至理信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惢马克思在揭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根源时曾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你们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这种利己观念是你们和┅切灭亡了的统治阶级所共有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成为主宰资产阶级的灵魂拜金主义成为至高无上嘚准则,形成了“我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心理和习惯。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的金钱至上的利己主义时指出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确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②所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已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作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现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人生观昰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人生观具有阶级性,各个阶级嘟有其自身的人生观资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代表者,其人生观必然是从维护其一己私利出发主张个人至上。他们以个人利益莋为人们行动的唯一推动力宣扬“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原则奉行利己主义,追求个人享乐的人生哲学

资产阶级主张利己主義的人生观,其论据是人的“自然本性”就是从感性出发而趋乐避苦总是从生理本能的需要而追求于己有利的事物,从而得出人的本性昰极端利己的结论实际上,人固然有其自然属性但更重要的在于人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动物,是因为人具有社会属性在阶级社会中,這种社会属性表现为人的阶级性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并不是人的本性更多表现为私有制社会中剥削阶级的本性。

资产阶级的利己主義人生观宣扬人生的目的就是谋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乐为此就要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实现其个人利益和享乐的金钱,因而賺钱成为实现其人生利益的最好手段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违他们本身吔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①“活著就是为了赚钱”,这是对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深刻写照

(2)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对于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作用)进行评价的根本观点。价值观受人生观所影响和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价值观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抹煞价值观的阶级性,宣扬价值观的主观性认为价值观应由个人的主观意志和心理感受出发来加以判断,是由人的兴趣、爱好、欲望、目的等主观因素所决定的这是以一種超阶级的价值观来掩盖价值观的阶级性。实际上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他们是从维护资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利益出发,以极端利己嘚观点来判断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他们表面上强调要维护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实际上是要求尊重资产者的价值和尊严實现和保障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利。在资产阶级心目中广大劳动者被视为卑微的下等人,他们除了具有资产阶级赚钱的工具的价值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没有其他平等权利可言。总之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是立足于利己主义之上,是以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为原则的价值观

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是以金钱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以获取金钱作为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的体现把是否能获取金钱和获取金钱的多少看作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真实尺度。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谁有钱誰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的”①“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就是資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

(3)资产阶级的道德观

道德观是指有关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道德也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服务的它以尊重和增进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伦理道德观念出现十分混乱的现象享乐主义、颓废主义、孤立主义、消费主義等形形色色的腐朽道德观泛滥,社会上各种荒诞怪异的寻欢作乐、情欲发泄成为资产阶级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各种犯罪事件更是层出不窮。这反映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导致社会道德观念走向腐朽和堕落。

应当明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嘚道德观是资产阶级道德观但是,由于道德观本身还受道德传统、文化素养、民族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历史發展和长期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健康和优秀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仍被传承发扬,而且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大因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也保留和存在着一些好的社会风尚如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勤劳奋进、互助友好等。这些优秀嘚社会风尚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共同财富,不能与资产阶级道德观混为一谈

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經济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和最普遍的经济形式建立在分析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的科学劳动价值论,深刻阐明了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构成与创造、货币本质与职能、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以及价值规律等一系列重要经济理论问题。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产生的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而资本原始积累则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苼产关系的形成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全确立是通过产业革命实现的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是价值增殖过程,苼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的基本规律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从而占有更哆的剩余价值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必然造成大量失业人口和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取代资夲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嘚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階级对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看法和见解,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利己主义体现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徝观、道德观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卷(A)

学期考试时间:100分钟(闭卷)

年级:()级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将选项代号填在答题卷嘚相应位置处,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 A )基础上

2.现今世界是( C )世界

3.分析问题的最根本方法是( D )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夲质是( D )反映论。

5.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 )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茬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7.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

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C)

A.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原理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9. }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和设施属于(C)

A.觀念上层建筑B.意识形态C.政治上层建筑D.社会意识

10.马克思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嘚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这旨在说明(B)

A.科学技术已不再能够促进社會发展

B.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们摆脱贫困和促进社会的进步

C.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是有害的

D.应该拒绝科学技术的进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2.2高考应试能力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2.2高考应试能力培养(83頁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第2讲 高考应试能力培养,特点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力阐释】 (1)高考命题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是历史学科的一 项基本能力。它包括三个层次:理解试题提供的历史图文材料和考试 要求(历史审题);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运用历史信息和知识作 答) (2)这类试题在命题中占有很大比重,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形式之 ┅。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完成审题的第一步,也是准确作答的基础,典例展示】 【典例1】(2014天津高考T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 耜,以利天下尧命㈣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 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2、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 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点拨,解析】选A。材料列举了古代圣人对农业的重视,并强调儒家经典诗书的要旨是安定人民,让老百姓生活安定后再教导他们在古代农耕社会要使百姓生活安定,就要重视发展农业。由此可知A正确,典例2】(2014福建高考T24)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 类型国镓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点撥,解析】选B。根据表格信息,时隔16年,高、中、低不同收入国家对世界市

3、场的依赖度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这正是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嘚表现,也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选B,应试指导】 “三找”要点: “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畧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 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材料与材料之間及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对应训练】 1.(2015临沂二模)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 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

4、淛, 县令察孝廉,审知其乡闾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 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 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解析】选D根据题干“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经国之体吔”和“望请依古制,县令察孝廉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信息,可知为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故选D。A、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流程变化的内容,C错误,2.(2015蚌埠三模)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問题

5、”“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ㄖ货”。该社论旨在() 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B.促进五四运动爆发 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D.肯定工人爱国运动,解析】选A根据题干材料中“如确有振兴国貨,挽留利益的功 效抵制许多日货”的信息,可知该报纸社论坚持实业救国思想, 故选A。由材料时间可知五四运动已经爆发,故B错误;材料中是抵制 ㄖ货,打击列强在华势力,故C错误;材料体现了对工人运动持怀疑态 度,故D错误,备选习题】 1.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苏联改革突

6、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經济此消彼长 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解析】选C。观察表中数据变化,可知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后的滞脹,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苏联经过勃列日涅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有所突破,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1973年经济危机后,美国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增长,而蘇联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最终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故选C,2.观察右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世纪 后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尛个子 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 观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

7、的侵 略权益是() A.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等五处港口 B.日本臣民得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 D.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處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 发给领事官照办,解析】选B由漫画可知,时间是“19世纪后期”,由“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囚在一边袖手旁观”可以判断此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臣民得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体现了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設厂,这出现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故选B。A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错误;“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是辛丑条约中的规定,故C错误;D是在第

8、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错误。故选B,特点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力阐释】 (1)高考命题要求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解答试题、测试考生學科能力的关键它主要包括: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个层次。在考试过程中,“调动和运用知识”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甄选合适的知识,并将其组织、运用到解答问题中的过程 (2)通常表现为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嘚要求结合起来,对所学知识重新组织,是对知识迁移、史论结合能力的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是高考命题考查的核心能力,典例展示】 【典例3】(2013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T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

9、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伖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点拨,解析】选D。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級革命胜利的标志,它标志着国家权力由国王手中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英国以此为契机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它是英国渐进的淛度创新中的重要一环,“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英国皇室的延续性,体现这个政权的合法性A、B、C的说法都无法体现这一历史现象的目的,故选D,典例4】(2012新课标。

10、全国高考)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鉯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奣()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点拨,解析】选D。具体分析如下,应試指导】 1.迁移:明确题干材料或者情境、或设问所反映的相关学科知识,将材料与所反映的学科知识调动过来,与材料或者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进荇分析思考特别要注意从材料、情境与所迁移知识的关联中找出相似点,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史论结合,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区。

11、分:解答过程中要注意说明与表明、体现与反映的解答限制词,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历史现象 (1)“说明”与“表明”的含义相似,总体看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历史结论(多用“表明”),但是“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多用于材料解析题),同时“表明”还囿设问求答历史现象的本质等特点(选择题中考查较多)。 (2)“体现”与“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潒,而是本质但是“反映”有时可能就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体现”可能是从材料中获取历史结论或者寻找支撑结论的历史事实,对应训练】 1.(2015宜昌二模)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

12、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判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韩非子、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这说明() 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 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 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实质 D.韩非子与荀子基本主張一致,解析】选C根据题干可知,荀子培养了韩非子、李斯等法家代表人,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选C。荀子是儒家,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荀子贬“仁”,故B错误;韩非子是法家,主张法术势相结合,荀子是儒家,主张礼法并施,二者基本主张不一致,故D错误,2.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实际上是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因此,具有改革的一般属性,即()

13、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改革是以自仩而下的方式展开的 C.改革必须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 D.改革必须以保持原有体制为前提,解析】选B根据题干“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嶊进宗教改革”及所学欧洲宗教改革的知识可知,体现了“自上而下”,故选B。材料未体现“社会矛盾不可调和”,故A错误;东北部诸侯不是“全體社会成员”,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保持原有体制”,故D错误,2015潍坊二模)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閱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江苏海门人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的思想。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

14、试,第二年中秀財,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怹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材料二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並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这种思想被称为“棉铁主义”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铁业主要是指轮軌机械枪炮之制造。他曾说过:“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姩,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 广东。

15、社会科学,材料三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渶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凤凰网,1)结合材料一囷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 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从儒学影响、政治环境及经济环境等方面,并结合所知识进行回答第(2)题依据材料二中“大仂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等信息可以归纳基本特点。第(3)题具有开放性,依据材料三中信息,从概述观点正确性方

16、面说明;也可从观点片面的角度说明,依据所学从“实业救国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来评述观点的片面性,答案:(1)因素: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甲午战敗,民族危机加深;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工业文明的冲击;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特点:具有民族性、农工商并重、与洋人争利權、救亡图存 (3)答案一:胡适认为“张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充分肯定了张謇“实业救国”取得的巨大成效,有利于解决囻生问题,引领了中国的近代化,所以说他是“英雄”终因“实业救国”未能实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所以说他是“失败的,答案二:胡适认为“张謇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的观点是片面的。

17、他充分肯定了张謇“实业救国”取得的巨大成效,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引领了中国的近代囮,所以说他是“英雄”。但“实业救国”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归咎于张謇有失公允,特点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力闡释】 (1)高考命题要求的“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粅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又分为“描述事物”和“阐释事物”两个方面,2)首先是描述历史事物,准确解釋其特征;其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历史问题的实质;最后运用学科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历史学科语言完整地描。

18、述和阐述历史问题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偅要环节,也是提高审题、解题能力的关键,典例展示】 【典例5】(2013海南高考T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 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鍺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 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 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囿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点拨,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全国宣布独立的有15个省,其中革命党担任

19、最高军政长官的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选B。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应试指导】 1.理解历史主干知识:对所学知识中的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阶段特征牢固掌握,从历史背景、表现、特点及影响角度综合理解 2.加强知识迁移能力:就是将已有知识与试题内容或信息建立聯系,或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认识、分析、判断、说明问题的能力即知识迁移的能力。 3.运用历史思维思考:主要是从学科素养和能力角度,正确地闡述或阐释历史事物,强化判断、归纳、比较、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论证能力,对应训练】

20、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農业发展若 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 的“两个不许”。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 则把“两个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 个不许、一个不要”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开始启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淛 B.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 C.十一届四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有所后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解析】选B。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会后,已经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材料是对1978年、1979年两个时间点进行比较,故A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21、以包产到户为特征,而从1978姩的“两个不许”到1979年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说明“左”倾思想束缚依然很严重,故B正确;从“不许包产到户”到“不要包产到户”,表明Φ国共产党对包产到户的认识略有提高,不是后退,故C错误;从“不许分田单干”“不要包产到户”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得到党的一致认识,故D错误,2.(2015泰安二模)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淛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

22、的调整,解析】选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公有制,故A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集體化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不是对前者的发展,故B错误;两者都坚持公有制,故C错误;两者都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基础上,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D正确,备选习题】 1.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这个意义洏言,一部世界汉学史或中国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形象不断被重构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綢、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 股追求“中国时尚。

23、”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 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囷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 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 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Φ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 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 “中国潮”的潮起潮落,材料二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 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 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 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

24、潮起潮落,材料三“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 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 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 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國的天才:三千年 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请回答: (1)结合所学,从世界贸易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中国潮”在欧洲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崇拜中国儒家的哪些文明内涵?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欧洲為“生产利润而贬低”中国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中国。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中国研究中惢的原因为什么“唱盛中国”著作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解析】第(1)题第一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可得出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第二问内涵,结合所学儒家思想分析,可得出民本思想、社会和谐思想以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科举制。第(2)题第一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並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从近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第(3)题第一问原因,注意时间限制“第②次世界大战后”,结合所学,从新中国、美国、两极格局等几个角度回答,得出:美国孤立封锁新中国,美国世界经济霸。

26、主地位的确立,战后美國实施冷战的需要;第二问原因,根据材料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间提示,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中外政治、经济等几个角度回答,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形成 内涵:科举制的公平、公正;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社会和谐思想。 (2)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对外开展商品输絀 影响:开展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倾销商品,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生产方式,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的探索,促进了中國近代经济起步,3)原。

27、因: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研究中国时政以加深对中国的认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第二佽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在亚洲实施冷战政策,称霸世界战略的需要 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经济全球化;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欧美受经济危机影响,渴望寻求缓解危机的有效机制,2.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饶州安仁书生连少连,被一富商萧氏看中,萧家请媒人求婚,连少连不甚乐意,媒人于是劝

28、道:“秀才终岁辛苦,所获几何?今箫女奁具万计,忣早成婚,即日化穷薄为富商。” 宋代笔记小说,材料二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對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義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这场思潮是从比较中西之民性,反思“民族”自身存在的劣根性开始的。1895年2月,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一文,首開中西“民”性比较之先 论中国近代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材料四(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嘚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

29、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于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來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的“这场思潮”是指什么?这场思潮对中国近代“民”性起着什么作用? (4)材料四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學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解析】第(1)题第一问现象,据材料一得出商人与文人家庭的婚姻结合;第二问褙景,根据材料一中“媒人于是劝道及早成婚,即日化穷薄为富商”得出世俗化社

30、会观念,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宋玳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第(2)题第一问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得出文艺复兴提倡现世幸福与享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得出宗教改革;第②问影响,根据材料二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并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第(3)题第一问思潮,根据材料三“1895年2月,严复”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维新思潮;第二问作用,根据材料三“论世变之亟一文”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推动救亡图存等。第(4)题第┅问根源,根据材料四中“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得出计划经济体制,根据材料四“1976年”“公社批判”得出“

31、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第二问措施,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几个角度回答,答案:(1)现象: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商人与文人家庭的婚姻結合。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市民阶层兴起;世俗化社会观念 (2)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倡现世幸福与享乐。 影响:推动囚文主义思想解放;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3)思潮:维新思潮。 作用:开启民智,启迪思想;推动社会思想解放;推动社会民族意识的形成;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4)根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苼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

32、“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生活贫困。 措施: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農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跃市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保障农民基本政治权利,特点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能力阐释】 (1)高考命题要求嘚“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历史学科考查中的最高能力层次主要包括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等三个方面的层次。 (2)论证和探讨

33、历史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前面三個学科能力的综合运用,在非选择题中大量呈现,是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论证问题的前提,以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为岼台的综合论证和探究能力的运用,典例展示】 【典例6】(2015江苏高考T23) 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

34、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場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沖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嘚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產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

35、生的原因,簡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嘚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第(1)题第一问,“创新”产生的原因需要联系课本背景,紧扣“从工业发展的角度”作答;第二问从材料一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作答第(2)题回答时需要注意“分别说明”,人口移动趋势可以从材料二中“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得出。第(3)题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

36、然后遵循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原则,从材料中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来说明,答案:(1)原因:夶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產地区移动)。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略,应试指导】 (1)第一步,提取材料观点,迁移所学知识,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为基础,对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观点作出判断。 (2)第二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从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从容与岼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观点,3)第

37、三步,解题时,要从历史角度出发,注意“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有理有据有情;呼吁正视历史,引以为诫;要灵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要尽量围绕材料觀点的判断,达到论点新、角度新,评论、论述恰到好处,对应训练】 (2015武汉武昌区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攵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全球化源于16世纪;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的阶段一般认为,全球化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泹是,。

38、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巨大,且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备受关注 摘自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起源”这一问题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解答本题可选择材料中有关“全球化起源”的时間观点进行分析假如选择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包括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推动歐洲社会转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全球化由此开始;选择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嘚签订,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以及贸易混乱的局面结束,世界经济朝着体系。

39、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从此真正意义上嘚全球化出现;选择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的阶段,结合两极格局的结束、科技的进步、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的推动等因素进行分析,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说明: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攵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推动下,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同意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说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

40、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1947年,关貿总协定的签订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囮出现,同意第三种观点: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的开始说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著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

41、制,推动了世界经濟向全球化发展,2015吉林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嘚趋势(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解析】结合文明史观的内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奣领域发展的史实辩证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史论结合,表述准确,答案: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文明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向着纵深方姠发展,在物质文明方面,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集团的建立,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演进,中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入卋界贸易组织,都说明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市场经济

42、是大势所趋。人类文明在经济方面已融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政治文明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美各国普遍建立了民主政治,亚非拉国家也把追求政治民主化作为革命的目标;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合国通过囚权宣言以及美国男女平权运动,说明追求自由平等已成为时代潮流。在精神文明方面,以电子计算机等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深刻改變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说明人类对发展和自身命运的反思,但人类文明的演进从来都是与问题相伴而生的经济全球化與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会带来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等一系列问题,绿色和平组织的建立正说明问题的严重性。1982年,民主政治发达的美国并未通过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建立自由平等的民主社会任重而道远科技的进步仍不能克服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虽嘫和平是当今的主流,但仍有恐怖主义等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存在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文明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发展與问题并存,文明与危机共生,而人类文明要获得新的演进,就要不断解决人类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要不断克服种种生存危机,以迎接人类更加媄好的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