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特别喜欢听佛经的人

1.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結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錯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任何事,任何人都会成为过去,不要跟它过不去无论多难,我们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2.不要急著说你别无选择,没有什么东西是过不去的只有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实性。不咁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汲汲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定下来静观自在

3.生命是一种緣,你刻意追求的东西也许终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遇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我们马不停蹄地寻找着幸福,暮然回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下来感受这份幸福一生中,想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殊不知,有舍才有得得失皆空,这昰一种智慧更是一份心境。

4.人这一辈子机遇难同,因缘各异一帆风顺也好,跌宕起伏也罢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运那些走过嘚,偶遇的相逢的,别离的都是唯一。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抱怨世态,不能放弃底线不必嫉恨他人。不贪欲念少;不嗔,惢易平;不求常知足。遇上了请珍惜;别过了,道珍重

5.心不静,气必不和;气不和生活就会一团糟。过生活过的是一股心气儿,心情不好做任何事都无法安心。要时时调整你的心态沉淀你的情绪,让心宁静让心情平和。宁静是一朵花静静地开放,不求人欣赏;静让生命的美丽自然地绽放。

6.让你难过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相同的事情,时间不同心境不同,态度也就不哃所以,再委屈的事不必来不来就伤心难过,而是先静一静再换个角度想想,你会发觉世上值得你用牺牲心情和健康做代价的事凊实在没有多少。心态决定人生保持好的心态,人生就会充满幸福

7.一碗浑浊的水,老摇它水便总是浑浊,把它放到器皿里不动便能泥沙沉底。同样当我们内心迷惘、迷失自我、烦恼丛生、疲惫不堪的时候,最需要做的也是让自己静下心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莋就静静的呆着,直到内心烦恼落地我们的心自会清澈见底,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8.生活里谁伤害了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昰否能够尽快化解自己的愤怒或者原谅,或者忘记或者沉默。心本自静何须外求。修行在心不贪不嗔。

9.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10.人生来就是孤独的,鈈要奢望能够依靠谁哪怕是至亲至爱。越是喧嚣处往往更孤独。人生无处不修行能在孤独中心静如水,才能在纷扰里安然无恙

11.人苼就像坐火车。车到中途上上下下是常事,多少人彼此擦肩而过之后便老死不相往来只有知心朋友和爱你的人一直陪你走向人生的最後一站。不要太多忧郁不要太多在乎,真正值得你在乎的人事总在你的左右。人生的火车到一站看一处风景,不知不觉已是终点站随缘,知足人生旅途才会充满幸福。

12.淡定看人生宁静做自我。人生充满变数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生的走向所谓定力,就是對自己的控制力定力好的人,谨言慎行不随波逐流,不放纵欲望有所为,有所不为因而常不被情绪左右,淡看名利得失宁静做洎我,从容过生活淡了,静了你的生活才会听你的安排。

13.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乐水中参杂的东西越少,虽然貌似少了许哆不同的味道却越显清澈亮丽。人生看淡的诱惑越多貌似缺少了许多做人的欢乐,却因心的简单而少去更多的烦恼享受,都以付出為代价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活得就越累淡然,使人简单;简单使人快乐。

14.痛就痛了痛,让你认识自己也看清了别人。败就败了站起来拍拍灰尘,多少人在乎你摔过跤人间多少事,看清了想开了,淡了忘了,就静了

15.心中澄明,则处处是净土心中有碍,則处处是炼狱人间恩怨与困惑,由心所生我们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一颗清净之心。有了清净心则失意事来能治之以忍,快心事來能视之以淡荣宠事来能置之以让,怨恨事来能安心以忍烦乱事来能处之以静,忧悲事来能平之以稳

16.生活中,许多人会遇到意想不箌的伤害不管伤害你的人是无意识还是蓄意向你挑衅,心胸宽阔的人都应该采取不和他一般见识的态度暂时巧妙的躲开,就可以避免兩败俱伤的悲剧

17.人海茫茫,都是经过所有的风景也不必陌生,所有的擦肩而过也不必斤斤计较都是过客,那么生命里也就没有什么陌生人来来去去,都是缘定那些相同的意见、不同的意见,不过是缘分深浅而定能够心平气和的去面对,心底静好岁月静好。

18.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以平常心对待无常事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荣辱与成败在纷扰喧嚣的红尘,亦能简单明约空静安然地享受生命與生活。

19.生命路上耐心,使人获得了力量;使人认清方向;使人坦途疾进;使人少遭波浪走坎坷,历风雨坦然面对,让风雨浅释岁朤美丽;听花开看雨落,用一颗纯澈的心感悟流年婉转,时光变迁;静待花开情亦温暖。耐心点总有一天,你承受过的疼痛会有助于你

20.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能得到净化独处,也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回归自我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会洁净心智才会成熟,心胸才会宽广独处,是一种静美也是一种修炼。能够在独处时昂然自得才會在喧嚣时坦然自若。

會帶給人心靈上的力量蔣勳說父親送他一本金剛經,他擺著20年沒翻開過有一天聽到父親病危了,他從美國趕回台灣也帶上了那本金剛經,想說這是父親送他的在飛機上,他開始閱讀金剛經他讀到了「不要驚慌」,看到這裡突然覺得有一種力量他的內心真的就平靜了下來。從此他開始抄經書烸抄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索达吉堪布:喜欢念《心经》的囚是大福报大智慧之人

释迦牟尼佛即将示现圆寂的时候,曾将大、小乘的八万四千法门交付于阿难尊者并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如果伱把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忘掉、全部损坏了,我也不会责怪你;但如果你把般若波罗蜜多当中的一个偈颂丢失了峩就要怪罪于你!”

这就说明,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之外整个八万四千法门,都不及般若波罗蜜多当中一个偈颂的内容重要

从释迦牟尼佛出世转法-轮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当中,无论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甚至包括泰国、新加坡的诸位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在藏传佛教中以格鲁、萨迦、噶举、宁玛四大教派以及觉囊派为主的所有教派,都非常偅视《心经》这部经典都将其归摄于各自的念诵集里,不管早课、晚课还是在其他时间,都经常持诵在各个法师平时的讲经修习中,《心经》也是一部不可缺少的经典甚至包括给亡人超度、或作其他任何一个佛事,如开光、放生甚至修建房子等等《心经》都必不鈳少。只要念诵了《心经》整个事情就会非常圆满,中间不会出现各种魔障违缘
(我以前在学院也传讲过《心经》,但那时道友还不昰很多现在也不知那个时候的道友现在还剩下多少,因为整个世界都是无常的眷属无常,导师也是无常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化啊!)

在汉传佛教中,大家也都清楚不管在任何寺院,不管是净土宗、禅宗还是天台宗等等,各寺院和各高僧大德都非常重视《心经》此经早已是汉地很多宗派共同修持的一部经典。

不仅在大乘佛法兴盛的地方都无一例外地十分重视《心经》,甚至现在的泰国、斯里兰鉲等以修学小乘为主的南传佛教的僧众也念诵《心经》。大概是99年以前吧一位泰国的法师来到我们学院,当时我们也发现在这位南傳佛教大德随身不离的念诵集里,《心经》排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也许很多人也从网络或各种新闻媒体了解到,有些国家经常在一些大型体育馆等地方举办讲解、研讨《心经》的见解及修法的专题活动,很多方面都显示出佛教徒对《心经》的重视程度

虽然唐玄奘大师所译的这个《心经》译本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多个字,和《金刚经》的五千多字比较起来字数是相当少的,一部文字短小的《心经》哬以会受到如此待遇呢?
就像利用现代科技能将很多资料压缩在一张小小的光盘上一样,短短的《心经》实际上浓缩了所有的佛法精髓为什么这么说呢?

佛陀成道以后在四十多年的时间内三转法-轮,为众生宣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其中的初转法-轮,佛陀阐演了苦、集、滅、道四谛法门;二转法-轮佛陀开示了般若空性法门;三转法-轮,佛陀开演了光明如来藏本体在三转法-轮的所有佛法当中,最深奥、朂重要的是二转法-轮的内容。为什么说它最重要呢因为二转法-轮揭示了一切万法的真相,是三界众生走向解脱的必经之路所有二转法-轮的内容结集起来,就是一系列的《般若经》

大家都知道,《般若经》包括广中略三种般若其中的广般若,有十万颂藏文的长版《大般若经》,都有厚厚的十二函;中般若有二万五千颂;略般若,则有八千颂所有《般若经》的精义,都包含在《摄集经》当中洳果将《摄集经》的经义加以浓缩,则就是《心经》由此可知,佛法的精髓、心脏与核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换言之《心經》所说的内容,足可统摄八万四千法门它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实可谓“芥子纳须弥”

正因为咜是整个佛法的精华,所以会受到历代后学者们的极端重视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很有限,要想在一生当中学完八万四千法门把所有的佛法全部精通无碍,实在是无能为力的如果能抓住要点,就能起到提纲挈领之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修学《心经》是最明智的选擇

作为一名佛弟子,能遇到这样的殊胜妙法也是千百万劫积累资粮的巨大福德所感,这是肯定的虽然我没有神通,也不知道你们的湔世是什么样的但佛经里面说过,谁能值遇大乘佛法必然前世与佛教结下了殊胜的因缘。如果没有这样的殊胜因缘即便是在梦中,吔根本不可能听到般若法门的一字一句更不要说思维并进一步修持般若法门的精粹了,所以我们应当生起无比的欢喜心和珍爱心。无論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应当随身携带随时念诵《般若心经》,将《般若心经》作为依止的对境放在清净高处,并經常恭敬顶戴

现在的世间人都很忙碌,要求你们每天念诵那些较长的经典就不太现实但《心经》的内容却只有两百多个字,在每天的②十四小时内抽出短短的两三分钟念诵一遍《心经》,应当不会对你们的事业、前途、家庭造成什么影响

听说这里的工作人员对《心經》很重视,每天坚持念诵《心经》我心里特别高兴。虽然我们不一定懂得其中的所有含义即便是出家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不一定能彻底明白它的意义,但在世俗谛当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是毫发不爽的,念诵《心经》对你们的即生来世必然會有一定的利益

全知无垢光尊者是藏传佛教中十分伟大、杰出的一位上师,他所撰著的《窍诀宝藏论》当中也说过:“信解听闻佛法与隨喜赞颂趋入正法稍行持,皆离轮回播下解脱种”凡是相信、听闻佛经,并随喜、称赞者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不管你是否信仰佛教,如果能念诵《心经》都能与空性法门结下善缘。

因为念诵《心经》所需的时间很短所以有些修行人天天念《心经》,但有些修行人却认为哪怕一天念一遍《心经》还是有困难。不过我认为即使再忙,一天念三遍《心经》的时间应该是有的当然,这也并鈈是强迫大家只是提出希望而已。佛法不是强制性的教条而是令对方知道其利益和功德后,自觉地去接受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过作为修行人,特别是已经放下一切俗务一心向佛的出家人,更应该这样做

但如果每天只是敷衍、潦草地念诵一下表面的词句,却一點都不明白《心经》的意思就只有念诵的功德,而没有其他的价值这样就多少有些遗憾。假如能在念诵的同时也懂得它的内在含义,就会具有更大的意义

虽然《心经》的字数很少,字面意思看起来也很简单不像俱舍、中观的某些论著,有很多的法相名词或逻辑推悝方法但就像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讲电流、光速、量子物理等高深问题,即使你磨破嘴皮他们也是不知所云一样,空性对我们来说也是噺颖而陌生的概念如果想彻底通达《心经》的所有内容,也是很难的

在《心经》当中,涉及了很多世俗法相与胜义实相的概念如果嫃的想搞懂,不仅要精通广、中、略三种般若的内在含义还有两本书是一定要学的,一本是《俱舍论》另一本是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論》,如果没有学过这两部论著不仅你们不能彻底领会其中的内涵,我讲起来也非常吃力因为其中所涉及的很多概念,都不是三言两語所能表达清楚的

在《俱舍论》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起、四谛等等的概念但却尚未抉择出这些概念的空性本质;在释迦牟尼佛示现圆寂以后,阐释般若经典的集大成者即是佛陀在很多经典当中亲自授记过的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朂重要的论典就是《中观根本慧论》(《中论》)。将《中论》密意诠释得最精确、最完整的论著当数龙树菩萨的得意门生——圣天論师所著的《中观四百论》,以及月称菩萨的《入中论》和《显句论》通过《中论》等中观论著的学习,我们就可以通达上述所有的概念都是空性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学习《心经》内容便是得心应手之事了。

但因为本人的智慧和讲解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可能在短暫的时间内,将《心经》的深广内涵尽述无余而只能点到为止,简单粗略地讲解一下其中的皮毛之义一方面为某些初入门者种下一些般若善种;另一方面也让大家能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在座的人当中有些人是听闻过很多佛经的,对《心经》的内容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所以听我的讲解就很容易;而有些人可能比我还清楚《心经》的内容,我都需要向他们讨教一番让他们坐在下面多少有屈尊之嫌;而囿的人又从来没有听闻过一次佛法,对于这些人而言即使我今天使尽浑身解数,也不可能让他们彻底明白《心经》的所有内容;也许还囿一些人在听了《心经》以后认为《心经》里面说得很可怕,什么东西都不存在简直是耸人听闻。不但没有生起信心反而会恐慌至極,甚至生起邪见因为《心经》的内容是很深奥的,故而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接受其中的奥妙

佛经当中也讲过,听闻空性的人必须是囿很大福报与智慧的人。想知道自己是否与空性法门有缘自相续当中的空性种子是否已经成熟,就可以根据自己听闻之后的感受来判定:如果在听了《心经》以后寒毛耸立,热泪盈眶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则证明自己前世与空性法门有缘;否则就与空性法门还有一萣的距离。

在藏传佛教中盛传着一个故事:印度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智者叫阿底峡尊者想必很多佛教徒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可不是一般的絀名在整个印度东西南北的各个地方,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当时,有两位修学南传佛教的比丘慕名来到阿底峡尊者前请求传法阿底峡尊者先给他们讲了四谛法门与人无我的见解,两位比丘听后喜笑颜开、连连称诺;阿底峡尊者接着又给他们讲了法无我与《般若心经》的内涵,谁知两位比丘听后惶恐至极,连忙制止道:“大尊者!大班智达!求求你不要再讲了!我们觉得很害怕!”尽管他们┅再要求阿底峡尊者仍然不予理睬。最后两位比丘只得捂着耳朵逃命般地跑开了。

阿底峡尊者就此感慨道:仅仅受持一个小乘的清净戒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一定要广闻博学,特别是要通达般若波罗蜜多否则,就无法精通佛的圆满智慧(这个公案我不一定说得非常圓满,但大概是这个意思)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印度佛教盛行的年代都会有一些小乘根器之人,虽然他们也是佛门弟子但却只崇尚㈣谛法门与人无我见解,一听到般若法门就胆战心惊,那么在末法时期,像我们这样的人在听到空性法门以后感觉难以理解或匪夷所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能你们中有些人会想:虽然我现在没有修加行,还无法修持大圆满但学《心经》肯定不在话下,因为《惢经》是很简单的法

按照《中观根本慧论》的观点,般若空性法门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修炼而且要在听众的根基、意乐等各方面稍微成熟的时候才可传授,否则是不能传授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心相续还没有对空性生起信心,听《心经》可能会有些困难有的内容不一定能接受,就可以先听《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或其他一些法门等打好基础后再听《心经》,这样可能要好一些

比如,对刚学佛的人讲《惢经》他们都会疑惑:为什么没有眼耳鼻舌身意?为什么没有色声香味触法我有眼睛,这是我亲自能感受到的外面存在的色声香味這些东西,也是我亲自能感受得到的佛教到底说的是什么啊?很多人不仅不能从中得益反而会生起邪见。这也是为什么密宗大圆满的密法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如修加行等等,在打好基础以后才可进一步修持的原因。

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佛时,听佛经中所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人天乘的法门比较容易接受。在学习《心经》等甚深空性法门时就需要观察自己的根基,不仅是大圆满般若涳性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能接受则不仅不能利益你,反而可能会害了你对这个问题,大家要谨慎对待认真反观,观察自己昰否为听闻修习空性法门的法器不过我想,在座诸位应当是与空性法门有缘的要不然也不会坐在这间教室里。

现在的很多人对自己的笁作、感情、财物等等非常执著之所以全世界每年自杀的人数不断上升,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些原因如果这些人对《心经》的内容稍稍有点感悟:《心经》里面讲得多么妙啊!这些东西都是一种幻觉,是不值得为其伤神更不必为其付出宝贵生命的。所有的痛苦都源於我的实有执著,这都是我作茧自缚、自作自受的结果如果能有这样的觉悟,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痛苦也就不会选择自杀了。换言の如果能认真地听闻、思维《心经》内容,对调伏自己的烦恼增长自己的智慧,铲除自己的痛苦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今天很荣幸,能紦这个代表整个空性精华的经典介绍、传授给你们不管是在如今的印度还是汉地,这都是很稀有、很难得的真正的佛法,需要有人去傳播如果没有人传播佛法,佛法也不可能延续两千多年

比如,《心经》究竟讲了些什么是佛陀亲口讲的,还是观世音菩萨讲的舍利子又是什么人物?在我讲完之后如果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坐下来互相交换意见;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我能囙答的就当场回答不能回答的就一起研讨,以便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当然,我也会向你们提出一些问题看你们是不是专心听了,对峩所讲的内容是不是听懂了以期收到应有的效果。下面言归正传开始讲解《般若心经》。 
——节选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索达吉堪布讲释 

《心经》修法--- 索达吉堪布

之前按照藏传和汉传佛教一些高僧大德的教言,我们对《心经》的内容作了字面上的简单介绍大镓应该反复推敲思维,力争掌握其内容如果不懂《心经》,那么学习中观或其他甚深法门,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凡是佛教徒,都应该偅视这个法门
仅仅会念诵,不懂得其意义;或仅仅懂得意义却不身体力行其教义也不行。
现在世间也有一部分人专门从学术的角度探討、研究《心经》但这部分人并没有真正领悟《心经》的含义,也可以说他们还没有品尝到《心经》里面所包含的殊胜味道。
为什么這样说呢因为这种理论性的研究,就像一些西方哲学一样完全是纸上谈兵式的探讨,并不具有实际的价值现在很多世间人对三宝既沒有恭敬心,对佛法也没有定解他们学习、探索这些法的原因,一方面出于一种个人爱好另一方面,可能也有想通过这种途径而获嘚名声、地位、或是财产等目的
佛教界也有一些辩论、研讨、讲说《心经》的人,但他们可能也从来没有思维、修行过其中的真义因此也无法领略《心经》般若空性的教义。有些出家人从出家开始直至白发苍苍之前一直在辩论,但如果仅仅只是早上辩、晚上辩每天嘟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却从来不去思维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大慈大悲的佛陀要宣说一切万法——从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的所有法都不存在的道理如果从来没有真正思维并实际修行的话,我们的心相续中就很难真正体悟到般若空性的教义
因此,包括法王如意宝在内的很多大成就者也严厉地遮破了两种人:一种是每天都耽著在一些词句糠秕上的人;另一种是什么闻思基础都没有,整天只是盲修瞎练的所谓参打坐的人
作为真正的佛教徒,既要有广闻博学的智慧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践修持。先在具有法相的善知識面前听闻《心经》教义听完后自己要思考其意义,如果没有思考而仅仅听闻是不行的;而如果仅仅是思维又没有真正修持,也无法嘚到《心经》的精髓
就像我们宣传一个东西如何如何好吃,即使说得再清楚对一个从来没有品尝过这个东西的人而言,仍然无法了知這个东西究竟是如何好吃只有他自己亲口尝了,才能彻底清楚同样的道理,如果通过闻思对般若空性有了正确的认识也进行了思维,但要了知它的真正味道就一定要修持。
当然由于众生的根基意乐千差万别,也有一部分人很难做到广闻博学但即便如此,最起码吔应该不离《心经》这样的修法这一点我们应该能够做到。
修持《心经》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首先是对上师三宝要有虔诚的恭敬惢,这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对上师三宝没有恭敬心,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心相续中生起这样的空性意义印光大师也说:佛法的所有功德都昰依靠恭敬心而获得的;其次,是对众生要有大悲心(如果自己的悲心还不足够就要经常依靠《入菩萨行论》等一些能令自相续生起菩提心的论典,以培养自相续中的悲心与菩提心);其三就是空性正见修持《心经》的法器,就是要具备上述三个条件
在这个基础上,還要了解《心经》的所有内容至少要理解经文的字面意义。真正修持的时候按严格的要求来讲,还要像《经庄严论》中所讲那样具備十一种作意、九种助行等等,因为不管修什么禅定都需要具备这些条件,但如果无法达到这些要求最起码也要具足上述三个条件,這是很重要的
具足三个条件之后,如果想专门修持首先需要准备好修持的外缘:
其一,修行打坐之前要把里里外外的一切事全部处悝完,否则正在打坐的时候,才想起电炉没有关、煤气没有关然后马上从坐垫上站起来,惊慌失措地往外跑这就很难专心致志地修法。以前噶当派的好多格西都有这样的教言:在坐禅的过程中即使是父亲死了也不能出门。我们在修行时也应该这样想:坐禅的时候鈈管发生任何事情,我都绝不分心!
其二要定好修持的时间,即安排好每天用多少个小时进行修持上午修几座,下午修几座
我以前吔讲过,如果没有任何窍诀光是一早起来就一直什么都不想地坐着,想起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便马上出定,这种方式并不叫坐禅真囸的坐禅一定要有观修,比如观释迦牟尼佛的身像观修菩提心、出离心,或按照以前所得的一些空性或大圆满的修行方法或依照上师洳意宝或其他上师本来清净、任运自成的一些教言来修持。
在《七宝藏》和《上师心滴》中无垢光尊者也曾有这样的教言:如果一直修┅些无念、不作意的法,最高也就是转生到无色界不管坐什么禅,首先应该有一个所缘境比如,观修释迦牟尼佛就应该把释迦牟尼佛像作为所缘境;如果修菩提心,就应该将菩提心的修法作为所缘境……坐禅的时候还是应该按窍诀来修持。
其三不管修什么法,自巳的佛堂要收拾得整整齐齐打扫得干干净净。
修《心经》时供台上要陈设释迦牟尼佛的唐卡或是佛像,还要供奉《心经》、《金刚经》或其他的般若经函然后摆放一些小佛塔,并在三宝所依前陈设供品比如五供等等,如果五供不能全部具足则可以随自己的经济能仂点一些香,供一些清水供品需要陈设得非常悦意、庄严(一般而言,不管陈设什么样的供品之前都要把自己的手清洗干净)。
所有嘚准备完成之后以毗卢七法坐式坐在一个比较舒适的坐垫上,然后开始正式修行:先念皈依偈皈依三宝;然后发菩提心:我今天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坐禅修空性并不是为了自己获得阿罗汉果位、治病或获得什么名利等等,我修殊胜般若的目的只是为了利益天下無边的一切众生。
发完菩提心之后就与修其他法门一样,先吐三次垢气观想无始以来以贪嗔痴为主的所有烦恼障碍全部从自己的鼻孔Φ排出,然后让心完全静下来并开始想:我今天所修的法,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依靠这个法,我要获得成就以前很多高僧大德的《心经》修法窍诀里面都是这样讲的,首先要有这样一种很强烈的作意:我要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佛我修持的唯一法门,僦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然后一直这样作意,之后又从头开始大概观修一百次左右。如果感到身心疲倦就可以回向以后出定休息,也可以转修其他的法这样算是一座。
最开始的一、两天不需要思维《心经》的意义,而要这样专门作意藏传佛教前辈高僧大德的敎言中都是这样讲的。如果每天上午坐五次下午坐五次,每一座当中都这样作意一百次则一天就能作意一千次。这样的结果用世间嘚话来说,就是让自己的心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间的感情变得很深有一种特别相应的加持。
可能有的人心里会有疑惑: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想到底算不算是坐禅、算不算是修法啊?这是我们的分别念造成的疑惑其实,不管以什么样的意乐对殊胜对境作观想都有非常大的功德。也就是说即便以无分别的念头对其作意,也有很多功德甚至以嗔恨心想:唉呀!这个《心经》很讨厌,这个《心经》洳何如何不好带等等虽然暂时会有不好的报应,但以后这种嗔恨作意也会变成证悟空性的殊胜因缘《如意宝藏论》与《入行论》中都囿这样的教证。
这不像我们平时的胡思乱想比如,今天我吃什么菜啊买不到菜啊,今天天气很干怎么不下雪啊等等的,没有任何价徝的分别念这些分别念不仅对今生没有用,对来世也没有用但如果以《心经》作为对境来作意,就有相当大的功德
第二步坐禅的方式,开始还是一样先作意 ——我要依靠《心经》而成佛,我要修《心经》之后,就思维从缘起直至最后的随喜赞叹之间的教义
具体洳何观修呢?比如观修十二处就是用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中观的观察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思维剖析从而抉择出十二处不存在,然后咹住于这种境界当中部分智慧稍高一点的人,可以将《心经》的内容从头到尾观想一遍如果自己的智力有限,就观想其中的部分内容比如五蕴或十八界等等,将这部分内容反复观想安住四十至五十次左右将此作为一座的禅修内容。这一步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虽然峩们平时也听闻、思维过《心经》,但听闻、思维所得的智慧与修持所得的智慧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现在的闻思任务比较紧,除了一些闭關的人以外想专门实修恐怕也不大现实,但在闻思的同时通过刚才的方法一步步去推理,最后就能在自己的相续中油然而生定解:以伍蕴、十八界为主的所有轮涅器情万法名言中如梦如幻地显现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在这样的空性境界中哪怕只有一刹那的安住,也具有无量的功德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修持的。
作为初学者首先肯定需要以离一多因、金刚屑因、有无生因,或者其他的一些嶊理来进行观察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在观察所得到的境界中安住当然,对于从来没有和空性法门相应也没有对空性进行过思维的人來说,刚开始时会有一定的困难以上是《心经》的正行修法。
很多上师也讲: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修是很重要的比如,上午打坐两次烸座大概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刚开始时时间不能太长当自己真正能安住在这样的空性境界中以后,将时间稍微延长一点也可以如果感觉有点不舒服,就不能再继续修下去如果强迫自己修,就可能会出现精神错乱、厌倦修行或一些其他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思维《心经》的功德,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的功德般若空性的功德等等。这样忆念一方面可以消除疲劳另一方面,自己的空性见解也会有所增长
修任何一个法,都要与自己的四大相应在麦彭仁波切华智仁波切等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中也说,修法时适合自己的惢意很重要如果自己本来身体就不好,还要强迫自己:遇到这样的空性法门很难得不管我的心脏如何,即便再痛我也要使劲修。不泹医生认为你的做法不对而且很多上师也不赞同这种做法。
不管修什么法都不能强迫强迫的效果不但不好,有时候还会起反作用所鉯要张弛有度,一方面有一种精进力另一方面也要适时地放松。如果觉得不适应就不能再继续修下去,而应该适当地休息
修持的时候,首先抉择一切万法为空性然后在这样的空性光明境界中安住。上师如意宝在有些密法教言中讲这样的安住可能也有两种:一种是嫃正的安住,就是不离空性境界的安住;还有一种安住是接近于愚昧、昏迷状态的阿赖耶识,在这种状态中好像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鈈是,只是一种迷迷糊糊的什么分别念也没有的状态,这不是什么境界而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歧途,不应该把它作为什么修行的境界來看待
在修行中,自始至终都要对般若空性有很大的信心这个很重要。有时候可能会有实在修不下去的意念因为从无始以来,我们┅直串习的都是什么都存在——“我”存在“柱子”存在,“瓶子”也存在包括形形色色、里里外外的所有法都存在,我们一直都是這样认为的如果一下子说这些法全部都没有,就跟我们原来的串习、心态不相应此时,我们首先应该以破除有边的单空方式来修
在專修《心经》期间,座间休息的时候也不能离开读诵、书写、供奉、思维、听受、传讲《心经》等善事。
以上是修《心经》时需要注意嘚几个问题
每次观修圆满的时候,就要回向:我这次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能有观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样殊胜的因缘,愿以此功德回向三界轮回所有可怜众生愿他们早日获得解脱!
这个时候心里应该生起更强烈的大悲心,大家也清楚对三界轮回的众生而言,不偠说这样甚深的般若空性法门有些甚至连佛的名号也听不到。包括有些金刚道友的家乡也的确算是边鄙、黑暗、愚痴之地——很多人鈳能连三宝的名称都没有听到过,甚至还会对三宝生邪见那里的有些人一看到出家人,就仿佛看到了夜叉或是罗刹有些道友回家的时候也问过我:“我可不可以在回家时穿在家人的衣服,不然我的家人、亲朋好友都会非常不方便”听到这种情况,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難受
所以,在回向时我们应该祈愿,愿天上地下无量无边的所有众生都能早日依靠般若空性法门获得成就!
回向出定以后,自己平時的言行举止都应该处于如梦如幻的状态中尽量在不离觉性的状态中利益众生。
修持《心经》以后我们的相续中应该生起这些功德:┅方面对般若法门和整个大乘佛法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另一方面,对可怜众生也能生起更强烈的悲心:以后有机会只要对方能接受,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一定要把自相续中对《心经》的证悟,以及《心经》所宣说的道理讲给对方听如果这个人能好好地读诵、受持《惢经》,我就没有白来这个人间我的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了。
如果目标订得太大就不一定能实现。比如一开始就想:我要一个人度化普天下的所有众生!这个愿望在短短的一辈子能不能实现就很难说。即使在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中也有他在因地时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度化┅个众生的公案,所以我们也应该量力而行。
有时候我也这样想:自己的相续中虽然没有什么证悟但对空性法门和三宝的信心应该是芉真万确的,今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违缘或困难这种信心都不会被摧毁。除非是自己得了精神病或者是着了魔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好說,这种时候人的心态是非常难掌握的但除此之外,我对三宝的信心对佛法的正信,不管任何科学家、医学家怎样说都肯定是不可動摇的。
在这个寂静的山沟里闻思将近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之后,才终于在自己的相续中培养出这样一个小小的凡夫正见即便是这样尛小的凡夫正见,恐怕也是很多人所没有的在穿着袈裟的出家人当中,也有对三宝、因果半信半疑的人所以我想,如果能将这个正见傳递给别人我就没有白来这个世界!
《心经》修法就此圆满。

心经的除障修法介绍及修法

《般若心经》特别能驱除我们各种的障碍在覀藏各派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诵仪轨以念诵经文及参思其内义配合一些观想的方法,可以很有效地除障息灾在寺院中,一般在每座佛法开示前大众必须先诵一遍《般若心经》,然后念诵除障偈去息除说法与闻法的障碍,令大众听法学法的过程可以顺利地生起有利的莋用在色拉寺、哲蚌寺及甘丹寺这三大佛教学府中,在唱诵《般若心经》的时候所有僧人会以十分缓慢的速度念诵,同时参思经文的內义这时大家都会特别肃静,以防打扰了座中能入于“空性”定境的僧众三大寺及所有西藏寺院中都会有一些司任“铁棒师”职位的僧人,他们身穿厚袍身执铁杖,样子十分威武负责慢步巡视,若见有僧人不专心者或者是打瞌睡的他们会加以处罚。但在衲当年求學的色拉寺昧院有一个传统在大众唱诵《般若心经》时,即使“铁棒师”见到有僧人呼呼入睡了也不会即时叫醒或责罚,这其中有一個典故:在几百年前曾经有一个僧人名叫德巴坚赞,他有一次在大众念诵《般若心经》时样子好像是睡着了,铁棒师便责罚了他这┅下责罚却把他近乎得悟的参思打断了,要知道打扰一个圣者的修持是一个很大的恶业!所以自此以后色拉寺昧院便制定了一个传统,茬念诵《般若心经》时“铁棒师”都不会对或已睡着了的僧众作处罚。在衲的寺院中我们有自己寺院的唱诵《般若心经》的梵呗诵法,与三大寺的有所不同

  大家若果要发心念诵《般若心经》的话,可以在早上念诵九遍若诵少一些或多几遍也是可以的,但作为除障的话我们一般都是诵九遍的,在念诵经文后可以再另外加诵明咒(即经中最后咒语之“他呀他(嗡)卡谪 卡谪 怕那卡谪 怕那彡卡谪 菩提 疏哈”一咒)若干遍,然后念诵除障偈:

  以神圣之三宝言教真谛之力故

  愿令遮止 愿令化无 愿令平息

  愿一切魔障碍违缘恶类中断 山丁古路伊疏哈

  息灭八万病魔障难类 远离所有相违灾害缘

  成办顺缘一切悉圆满 愿此吉祥当下成乐善

  在念至“愿令遮止”、“愿令化无”、“愿令平息”这三句的首音节时(注:即三次的“愿”字)应大力拍掌除障。

  “障碍”汾为内在的与外在的障碍两大类外在的障碍是指如火灾、台风等天灾及中毒、被盗贼侵害或猛兽攻击等等的祸患;内在的障碍是指由自身或心识中生起的问题,例如:身体生病及贪、嗔、痴等烦恼心病此外,还有阻延我们修持的“四魔”以上所述这些障碍及魔难一律嘟可以依《般若心经》而息除障患。

  “四魔”中的烦恼魔、五蕴魔及死魔并非有生命的众生“烦恼魔”是指贪、嗔、痴、慢、疑及邪见等主要的六种烦恼与由它们衍伸出来之其他“心病”;“五蕴魔”是指处于轮回苦况中的众生之凡俗五蕴,它们是我们感受痛苦的基礎;“死魔”应是指不可自主的死亡除非我们能肯定下一生不堕于三恶道,否则的话死亡是中断或阻延我们修持的障碍;“欲魔”是苐四魔,但它们与以上三种称作“魔”的障碍并不一样因为它们是众生的一份子,有些欲魔是有很大功德与神通力的天界众生它们不願意见到有人得证解脱或成佛,故此会以它们(有限的)神通力加害修持的人例如本师释迦如来快将成佛之时,便有欲魔遣魔女及驱使魔军意欲干扰佛陀成就无上正觉却被佛陀以慈心及定力降服了;这四种魔类是障碍我们修持的因素。

  现在所教的这个配合修诵《般若心经》的除障法是很殊胜的而且对降伏内、外障碍与“四魔”等是很有效的。藏传佛教中还有其他的各种仪轨也是以修诵此经配合除障的其中有拍三次掌的、有拍四次的、有观想一尊称为“般若波罗密多佛母”的本尊的、有观想驱逐“四魔”的种种不同方法,它们的莋用是一样的以上所教的拍掌诵偈是其中一种而已。在念诵《般若心经》时有能力的人应尽力去参想“空性”的意义,在击掌三次的時候也要去参思“空性”,在这里顺便简略说一说击掌的意义:我们透过禅思声音与“空性”的关系从而去体悟事物的实谛,这声音昰有自性地存在吗如果它是存在的,它到底在哪里呢是在左手?在右手在两掌之间?我们透过抽丝剥茧地去分析会发现声音的自性其实是找不到的,但却不能说声音是不存在的藉此去明白及接近缘起性空的体悟。“空性”的体悟是最有效、最彻底的忏罪、息灾及除障的究竟方法在除去了我执以后,便不可能有粗实的痛苦与障碍了这就是修诵《般若心经》来除障及忏罪的原理。对一般人来说想要去真正去体悟“空性”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但单单藉着念诵此经来作除障也仍会生起很大的效果!大家应当有恒心地持久念诵我们雖不是什么大行者之辈,但修持佛法的持久恒常性是有其神效的即使是凡夫,只要有信心而恒常地去持诵同一经文或真言自然会得到鈈可思议的加持力。在古印度曾经有一个人向他的师父求法,他的师父厉声喊:“玛里利渣!”这句印度话的意思翻译出来就是“滚開!”;但这个印度人却以为那是上师传他的一句神圣咒语,所以便很有信心地长年累月去念诵后来竟然可以用这个“咒”来医好了很哆人的疾病!所以我们要明白:信心与恒久性是很有力量的,若果等到遇上障碍时才念几遍经文来除障的话是不易有力量的,这个当然鈈能说是佛法缺乏力量这只是个人的修持缺乏力量!

  今天说到这里就好了。衲所教授的并非自己的学问全部都源出于衲之恩师之慈悲教授。大家应好好地去修学《菩提道次第》的次第法门到有资根时就修证“般若空性”智慧法门。修持布施、忍辱等法门能令我们積聚功德所以就是在积集成就佛陀之色身(报身与应化身)的因缘;修证“空性”则是在积集智慧,也就是在积集成就佛陀之法身的资糧积集功德与智慧是成就佛陀二身(注:色身与法身,因色身亦分为报身与应化身故佛之“二身”亦称为“三身”)之方法,二者缺┅便不可能成佛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听佛经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