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能吸引全世界那么多的人来信奉小乘佛教信奉

查看: 11073|回复: 149
妙祥为什么敢骂全世界人都是畜生。。。
在线时间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我们想依教奉行就得转舌根,在转舌根的过程中,昨天讲过一个是因为(1)舌根有一定的限度,仅有八万功德,(2)所以只能观察到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它就了无所知了。所以在转舌根的过程中,我们就要采取各种办法。第一、从饮食上转舌根,最重要的,佛已经给我们定出了一个最宝贵的转舌根的办法,那就是日中一食。这是佛制,十方如来都要日中一食、(3)过午不食的。佛在世的时候,没有别的制度,就这一个制度。大家应该知道。凡是不能日中一食或过午再食,特别是(4)过午再食,就为盗人。大盗窃人,是地狱的种子。就算活着,他已经是畜牲,是地狱的种子了。佛对于这条戒没有开缘,看着是一条很平常的戒,实质这条戒是很重要的。佛在世时坚持这条戒,整个泰国出家人也都坚持。这条戒律在中国已经不为所知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且不知道日中一食为正法,不知道日中一食为佛戒,非时食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所以宣化上人看到我们修行虽然很努力,但是由于忽视了金钱戒或日中一食戒,所以他老提出:如果这两条戒能坚持住,再加上其他的戒律,那就是正法住世。如果这两条不坚持,那就出现了未法。讲这条戒律,讲这个舌根重要的就在饮食上下功夫,所以在吃饭上必须一天一食为最好。今天先讲到这里。
转自 bbs.foyin.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14
1:佛在楞严经中说,舌的功能是圆满的.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但妙祥说舌的功能有限度,又说只有八万功德,不知妙祥邪师这"有限度"从何而来."八万"这个数字又从何而来.
2:妙祥说.因为舌根有限度,所以只能观八万劫以内的事,佛说舌根是圆满的而妙祥说有限度.就算有限度,这跟"观八万劫事"有什么关系呢?佛的舌根和我们的舌根功能是一样的,难道说佛也只能观八万劫以内的事吗?
3:妙祥说.佛在世时没有别的制度,就只有一个过午不食的制度,
---竟说佛只建立一个制度,可笑至极
4:妙祥说:过午吃饭的人都是畜生,
关于佛门中过午吃饭制度,本人在这里说一下,
中国佛教界从百丈禅师改革禅林制度,规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后,僧人都是允许过午吃饭的,因为白天要劳作,
没想到妙祥邪师不仅把全世界的人骂了,还把百丈禅师之后的僧人几乎都给骂了。
还要请大家注意的是妙祥所说的“转舌根”方法.
实际上佛经中所说的“转舌根”根本就和过午不食没有关系.
大家可以打开那个网址,看妙祥所说的转其他根的方法.问题都很大.
建议大家还是看看楞严经二十五位圆通方法吧,那才是真正的转六根的方法
顶礼妙祥法师
是要警惕邪师说法哦
无戒白衣--敢说僧过
在线时间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妙祥说法信口开河,错误百出,为什么就没有管管。
先管好自己的口业
在线时间10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在线时间3639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百度)“过午不食”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佛制过午不食戒的缘由
◇《增一阿含经》云:迦留陀夷向暮日入,着衣持钵,入城乞食。尔时极为暗冥,时迦留陀夷渐渐至长者家。又彼长者妇怀妊,闻沙门在外乞食,即自持饭出惠施之。然迦留陀夷颜色极黑,又彼时天欲降雨,处处抴电,尔时,长者妇出门见沙门颜色极黑,即时惊怖乃呼,是鬼,自便称唤,咄哉,见鬼。即时伤胎儿,寻命终。由此因缘,佛遂立过午不食之制。
◇佛一日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城中人民节会,作众伎乐,难陀跋难陀入城观看,众人与食,食讫再看,日暮方还,诸比丘皆加嫌责,并往白佛,佛遂制此戒。
◇《摩诃僧祇律》卷十七:尔时比丘日暝食,为世人所讥:“云何沙门释子夜食?我等在家人尚不夜食,此辈失沙门法,何道之有?”诸比丘闻已,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告诸比丘:“汝等夜食,正应为世人所嫌。从今日后,前半日听食,当取时。”
《法苑珠林》云:“不非时食者,是斋。斋者齐也,谓禁止六情不染六尘,齐断诸恶具修众善,故名斋也。”
持斋又称持午,即过午不食。此“午”并非单指中午12点,而是以日照正中为准。因各地经度不同,日中有所差别,每经度时差约为4分钟。(可参考全国日中时刻表)
《佛祖统纪》:“佛言,日中三世佛食,时食若午时,日影过一发一瞬,即是非时。若比丘非时食者,波逸提(波逸提义翻为堕;堕在烧煮地狱)。斋者以过中不食为体。”
《舍利弗问经》佛言:“非时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盗人。”
《佛说护净经》:“一切檀越,施设法会,供斋调度,持斋者得食,不持斋者不得食。此饭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不持斋者,六十万世,堕饿鬼中。何以故?此信施难销。故宁吞热铁丸,不食此饭。吞热铁丸,须臾间耳,食此信施,久受大苦。五百万世中,受饿鬼苦。”
过午不食利益广大
持斋是佛门重要修持,在家信众持斋,有六斋日、十斋日等,也可精进随学长斋,增长善法。而八关斋戒,是在家人体验出家生活的受持。“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佛说斋经》)
持斋利益广大。《旧杂譬喻经》云:“一日持斋,有六十万岁粮。复有五福:一曰少病,二曰身安隐,三曰少淫意,四曰少睡卧,五曰得生天上常识宿命所行也。”
《佛说斋经》云:“斋之福祐明誉广远,譬是天下十六大国,是十六国满中众宝不可称数,不如一日受佛法斋,如此其福者,则十六国为一豆耳,天上广远不可称说。
寺院斋饭乃十方常住物,属于僧众,不可无故随意倒施在家俗人。在家信众前往寺院时,如在寺院过斋,可以四事供养、为寺院劳动等作为斋饭的补偿。
在寺院斋堂过斋,结斋后,多余或剩下的食物(包括水果等)放在原处,不可带走。
《佛说护净经》:“诸有设食之处,一切如法作斋,不得怀挟余残食,归给妻、子。若食此饭,若腋底挟担,后五百世,常挟热铁轮,左腋底入,从右腋底出。一切斋饭,不可不慎,一米化作热丸。”
------------------------------------------------------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15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观察自心,依戒定慧修学,不要这样去说。
在线时间0 小时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妙祥说法信口开河,错误百出,为什么就没有管管。
师兄您好!
师兄说:“妙祥说法信口开河,错误百出,为什么就没有管管。”。
我个人愚见:“为什么就没有管管?”。只能是一种提醒!告戒别人分清楚是非吧了!因为因果是毫厘不差的!特别是口业,圣人用大智慧说法可以给众生指迷得悟成就菩提,其无上法难得极难得,难逢难遇!功德无量!愚人用自心相说法,用想象,推理,自我计度妄说法,害自害人,自得恶报!
佛法没有强迫性,只有真实性!所以不是某人说了算,多人说了算,修习佛学时间长,年岁大,辈份高,人气旺,多闻,聪明盖世,空空论说者说了算的!而是自己真正见自己本性否?自己真正自证本心否?说了算!
口业可以得无量功德(圣人用无上法度众生!),也可以永退善根!(众生妄说害己害人!),这不是管的问题,是个真正有无大智慧的问题!也是个人之能否真正解脱的大事业!
别人说是别人说,自己有无智慧是自己之事!愚人用口,智者用行!最后还得菩提上见是非!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只有深入经藏,仔细思维,真学真修,才能智慧如海!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478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还是多读经吧,其他的不管。
在线时间8809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标题党!!!
在线时间441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财,色,名,食,睡,离五盖的功夫也是渐次增进的。循序渐进非常重要,持戒精进当然也是最好。能练成不倒单,那是最好不过。阿弥陀佛,法藏比丘,不就是如此日夜修行吗。所以在家确实不如出家。在家人皆应赞叹出家,供养出家人。
在线时间441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比如说佛陀为在家人制订不邪淫戒,允许在家人正淫。但是这只是方便,万恶淫为首,难道佛希望众生有淫欲,淫行吗。但是在家人一般没有出家圣缘,所以不得不如此。但这只是方便,你要能出家,或者能做到不淫欲,那是最好。就像元音老人那样,虽未出家,胜似出家。
同样,三净肉,五净肉,也是一样。是方便戒。佛当然希望所有众生都不吃肉。可是一时做不到,才有此方便。
所以,出家人严于律己,以戒为师,没有什么不对的。在家人一时做不到,就应该赞叹出家,供养持戒精进的出家人才对。出家人持过午不食戒,是非常应该的。出家人都能像法藏比丘,像胁尊者一样,夜不倒单,那才好呢。而我们在家人,应该赞叹出家,如法供养出家人,尤其是持戒精进的真修行者。
在线时间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你要过午不食可以,但绝不可骂过午食的人都是畜生,更不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的讲“佛法“
在线时间441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明功 发表于
你要过午不食可以,但绝不可骂过午食的人都是畜生,更不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的讲“佛法“
你有没有听过,今生不悟道,披毛戴角还。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我们还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吧。
在线时间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你有没有听过,今生不悟道,披毛戴角还。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我们还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吧。
那你的意思是没有悟道的僧人都得做畜生了?
为了替你那个妙祥辩护,犯下这种淘天口业,值得吗?
在线时间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你有没有听过,今生不悟道,披毛戴角还。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我们还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吧。
另外,难道说过午食与悟不悟道有什么关系?你的意思难道是说,过午不食就能悟道,食了就不能悟道吗?
在线时间441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明功 发表于
那你的意思是没有悟道的僧人都得做畜生了?
为了替你那个妙祥辩护,犯下这种淘天口业,值得吗?
今生不悟道,披毛戴角还。这不是我说的。
瑜伽师地论也说过,初地菩萨才能始超三恶趣苦。
&若时菩萨住下品成熟。尔时便有下品欲乐下品加行。犹往恶趣。此尽第一无数劫边际。炽然。无动。极善清净。觉品善法。当知一切皆未相应&
业力是不可思议的。要不然玉皇大地怎么也差点变驴。无闻僧,得第四禅,天报毕,因谤阿罗汉,堕入地狱。可见业力不可思议,神通也不抵业力的牵引。
所以说,我们还是心存净愿,一心念佛吧。
在线时间441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净慧长老:过午不食有功德吗
  过中不食为斋,取其防邪、少欲为义。多食多贪,淫欲心就重,所谓“饱暖思淫欲”。晚上不吃,对于守戒、修禅定都有很大的帮助。有许多高僧,一辈子坚持过午不食。
  《毗罗三昧经》说:“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诸佛故。”《佛说处处经》说:“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
  《杂譬喻经》说:“佛言:一日持斋,有六十万岁粮。复有五福。一曰少病身安,二曰少睡,三曰少淫,四曰得生天上,五曰知宿世因缘。”经典上讲到持八关斋戒有这么多功德。 很明显,吃饱了就睡,不但是饱暖思淫欲,而且还会导致许多疾病产生。过中不食,就能少淫欲,少睡眠,得一心。得一心就是得禅定,禅定以一心为体。“无有下风”,身体健康,气血顺畅,就没有下风。“身安隐”,身体少负担,所以身心轻安,能够减少疾病。
  《杂譬喻经》更说持斋的功德,持斋一天就有六十万岁的粮食。意思就是说:一天节省一顿饭,相当于积累了许多种子。这些种子如果经过繁殖,就好像谷子在田地里生长一样,善法在福田中生长,也是在不断地繁殖。越繁殖越多,就有了六十万岁的粮。这种粮,既是生命的资粮,也是福德、智慧的资粮。
在线时间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今生不悟道,披毛戴角还。这不是我说的。
瑜伽师地论也说过,初地菩萨才能始超三恶趣苦。
那是祖师的方便语,
你学佛是依经还是依论呢?
佛经中很多地方都讲到出家功德,
有讲不悟道就要做畜生吗?
一个僧是正是邪,是你来定义的吗?
在线时间252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2:23签到天数: 17 天连续签到: 16 天[LV.4]偶尔看看III帖子积分精华
善觀時節因緣 方便智慧善巧
舌根功德不在飲食上, 而是在說法度生, 護持正法上。
在线时间4416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明功 发表于
那是祖师的方便语,
你学佛是依经还是依论呢?
佛经中很多地方都讲到出家功德,
不是方便语,如此你就知道念佛法门,往生净土,是多么重要。
云何能成熟补特伽罗。谓略有六种菩萨。住菩萨六地能成熟有情。一切胜解行菩萨住胜解行地(地前)。二者净胜意乐菩萨住净胜意乐地(初地)。三者行正行菩萨住行正行地(二地至七地)。四者堕决定菩萨住堕决定地(八地)。五者决定行正行菩萨住决定行正行地(九地)。六者到究竟菩萨住到究竟地。(十地以上)
住无种姓补特伽罗。于往善趣而成熟时。有数退转有数应作。安住种姓补特伽罗。于往三乘而成熟时。无数退转无数应作
若诸菩萨住胜解行地名下品成熟。住净胜意乐地名中品成熟。住堕决定到究竟地名上品成熟
第一阿僧祇劫(地前)
若时菩萨住下品成熟。尔时便有下品欲乐下品加行。犹往恶趣。此尽第一无数劫边际。炽然。无动。极善清净。觉品善法。当知一切皆未相应
若时菩萨住中品成熟。尔时便有中品欲乐中品加行。不往恶趣。此尽第二无数劫边际。炽然。无动。觉品善法。已得相应。极善清净。觉品善法。未得相应。
若时菩萨住上品成熟。尔时便有上品欲乐上品加行。不往恶趣。此尽第三无数劫边际。炽然无动极善清净。觉品善法。当知一切皆悉成就。今于此中性淳厚故极猛盛故。能有上品广大果故大胜利故。名为炽然。不转还故不退堕故常胜进故。名为无动。菩萨地中最无上故。当知说名极善清净
参照瑜伽师地论
在线时间9102 小时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另外,难道说过午食与悟不悟道有什么关系?你的意思难道是说,过午不食就能悟道,食了就不能悟道吗?
过午不食可减低五欲的影响。
五欲影响少了,
可提高悟道的水平。
Powered by佛教为何吸引国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佛教为何吸引国人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飞向全世界的佛法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正文
飞向全世界的佛法
  在科技发达的当代,许多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都把探寻、求索的目光对准了佛教。人们普遍认识到,在佛陀二千五百年前创立的古老思想里,实际蕴含有超越时空的永远不会过时的大智慧。不过可惜的是,很多知识分子开始潜心研究佛法的精彩人生并没有被记录下来,否则的话,这些历史一定会成为研究当下人类精英灵魂嬗变史的第一手资料。
  本着这一初衷,最近一段时间,我开始有意识地把接触到的一些知识分子学佛的经历记录下来并介绍给世人,这种目击人们的精神演变,并将之留存在人们的历史记忆中的角色与任务,可能是我注定要承担的。这两年我感触特别深的一点是,西方知识界人士研究佛法的人日渐增多起来。他们对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些人甚至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时间去啃汉语、藏语以期能了解到藏传佛教的真面目。我就碰到过一些来自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修行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惜一切代价来到藏地求学佛法。每每看到他们那一张张充满求道、求真神情的面孔,我的内心就感受到一种欣慰与感动。
  艾泽生博士就是这众多求法者中的一员,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我的印象中,他几乎把全部的时间都投注在佛法上,如此精进地闻思修,使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一定的修证,慈悲、智慧很快就融入了他的心相续。毫不夸张地说,许多人“修持”十年所达到的境界都不如他一年的取证成果。
  艾泽生博士不仅是一个好的修行人,在世间学问方面同样也拿得起、放得下。他今年只有二十五岁,但已能流利地读诵、书写中、英、法、德、荷兰等五国语言,《放生功德文》、《佛教科学论》、《如何面对痛苦》,以及《法王如意宝传记》已分别被他翻成荷兰语及英语。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深入藏传佛教,这位勤勉的小伙子最近又发愿要学好藏语……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来自比利时的这位西方人,最终获得的却是中国中医学的博士学位,而且他对中医的精通一点也不逊色于中国的中医大家。
  下面的文字就是我记录下来的、他用娴熟的普通话讲述给我的他的学佛历史。
  宗教信仰对西方人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西欧国家,历代传统均信奉基督教。因此,不但我的家庭教育里包含了基督教的教育,而且我读书的学校都开设有宗教课,因为我们西方人中的大部分都是有神论者。而且我国的教育制度与中国也有很大差别:除上课外,在校学生们有充裕的课外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由于我很爱思考有关人生的哲理,并且很喜欢研究宗教,再加上我从小就一直对东方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最终我走上了学佛的道路。
  我家的经济条件比较富裕,而且我是家里的独子,所以从小没有物质方面的乏少,无论我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满足。而且与同龄人相比,我接受教育的时间开始得比较早。我从三岁就开始学体操,六岁学习第二门语言(法语),七岁时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并能熟练应用。利用课余时间,我还学习过水彩绘画、乐器演奏、戏剧表演等。十五岁时,我又开始接触气功、太极拳等。尽管尝试了各种花样,但不知为什么,我的内心深处却总有种空洞感:我做的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人为什么要活着?对生存目的探寻不得的这种失望与空虚导致我最终离家出走,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游荡。此后我发现了一本介绍U宗公案的书,因日本传统文化早在七十年代就被传入了西方,故当时已经有不少关于日本U宗的书了。这种明心见性的法门立刻就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与此同时,我还到图书馆找到了一些印度出版的有关佛教艺术的书籍。当第一次看到庄严静穆的佛像时,我的心中就有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
  而我接触藏传佛教的经历更是比较特别。在十六岁的那一年,我和朋友学习了催眠术,并准备做一个实验,以探索人的前世是否存在(在这以前,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有详细的报告,故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在专家的指导下顺利地进入了催眠状态,并看到了很多前世的事情。最奇怪的事是,我看到很多穿红色衣服、并戴红色班智达长耳帽的喇嘛们坐在一个极为庄严的经堂里,我感觉自己当时也在场。此情此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宛如昨日。不久,我又做了一个非常吉祥的梦。在一个山坡上,我看到一位非常庄严的老喇嘛坐在草地上修定。他看到我后就对我说:“你拿着这本书。”书的题目大致为:谁了知了此书内容就能成办一切。老上师坐在草地上的景象在我脑海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次日,我就把他画下来了。而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藏传佛教的出家人。也许当时我学佛的因缘已经成熟了吧,我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了一尊大悲十一面观音菩萨的佛像,就满心欢喜地将之买了下来。那时,我就已准备好了要远赴中国,并且心里怀有一个梦想:去藏地、去学佛。
  但因学习任务繁重,我来中国几年后才有了正式学佛的机会。利用一九九八年夏天的假期,我专程到成都,在昭觉寺皈依了地藏王菩萨的慈悲化身――清定上师。不久后,又于当年的秋天,当法王如意宝来成都检查身体时,我又有幸与他老人家结上了缘。从那时起,我学佛的兴趣开始日日增长。最后,通过色达佛学院的上师们的慈悲摄受,我才真正地踏上了学佛的正道,心相续发生了向善的方面的转化,不良心理开始得到调伏。通过修持佛法,不仅自己的性格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取舍善恶、净化自心的道理。这个道理才是真正的财富,不但能令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取向,而且还能令我们今生后世都得到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可以这么说:学佛之路,就是通往幸福快乐之路。
  前几天,我和家人到超级家具城看家具。从商场出来准备回家时,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刚刚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一个大卡车撞上了一辆小汽车并立即着火了!火势非常猛烈,浓烟滚滚,烈焰冲天,当时已经没有人敢接近事故现场。很短时间内,呼啸而来的消防车、救护车及警车便赶到了事发现场。我看见身边一位妇女正在抽泣,便问她为什么那么伤心,是不是她与本事故有什么关系。她回答说:那个被大火吞噬的小车里尚有一位未能爬出来的人,显然他被活活烧死了。听后我大吃一惊,原来就在我们站在那儿观看的时候,有一个人正在烈焰中痛苦挣扎,并最终失掉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今晚已不可能再回到家人身边了,而他的亲人们在得到噩耗时又将如何接受这悲惨的事实呢?更令人惋惜的是,死去的这个青年人刚刚经过了不可思议的痛苦,并且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进入了死后中阴,此时他该怎么办呢?――他只能不由自主地接受黑白善恶业力的引导,并滑向转生下世的路途。也许他会因善业成熟而投胎到善趣,但也可能因死亡时那一刹那间的憎恨而转世到极为痛苦的恶道!这些想法在短短的几秒钟内涌向我的脑海,使我对人生的仓猝又有了新的认识。中国有句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我们不学佛,也不思考、不修习人生甚深真理而空度一生,那么一旦当无常来到眼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那时不会再有任何依靠,无论我们再怎么精通世间法也都无济于事!因为唯一能超越、战胜死亡痛苦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了义佛法。由此可见,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真是其深如海,哪怕遍地铺满黄金亦不足以报答。因为如若没有他们的慈悲教导,我们将永远找不到离开轮回的道路。佛陀曾告诫我们应时时刻刻忆念轮回、无常的痛苦;人身难得,应珍惜自己这无比可贵的生命;人身如舟筏,如果好好利用,它将乘载我们抵达解脱的彼岸,但如果将之用来造恶业,那就毁坏了自己的今生后世。高僧大德们因深明此理而发奋精进修行,他们发大乘菩提心以利益一切众生,从事自利利他的事业,结果使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意义。我们应跟随往昔大德们的足迹,令我们也能此生无悔。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地域间的距离在逐渐缩短,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接触到佛法并对之生起了信心,尤其是佛教里的慈悲平等的精神更是令人信服。现代社会不但物质生产高度发达,同时对文明程度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十几年来,在国外成立了各种各样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生命的协会及组织,有很多人积极参与。保护动物、断除杀生并保持常年食素的人不在少数。受此潮流影响,不少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上也开始提供素菜配餐。很多家庭在花园里为小鸟砌好鸟巢,给小鸟喂食,以此避免它们杀死大量小虫子。无家可归的小动物也得到了慈善机构的照顾。近日,连荷兰女王也因狩猎行为受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的抨击。可见,世间善良的道德准则与佛法实乃毫不相违。看来,随着崇尚善良品格、追寻人生真理的人群的增多,莲花生大师的预言正在逐步实现。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佛法定会吸引全世界有缘者的目光,并将最终引导无量有情走向自己的本来净土。
  我与艾博士交往已三年了。我的感觉告诉我,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修行人、大医学家。在他身上,爱与慈悲总是能从他的日常行为当中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通过他的叙述,我们知道泽生是通过催眠实验了知前后世的。我一直认为,严肃、科学的催眠法可以当成为一种方便法以验证前后世的存在,没有智慧、没有任何方便可言的人,无权否定许多人通过这一事实上可行的办法得出的结论。我们并不需要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上来看这个问题,就像宗喀巴大师所说:“我们对佛和佛法的正确性、合理性,如果不能用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来证明,只能靠一种盲目崇拜去信仰的话,那是对佛和佛法的严重歪曲。”他还说:“我们和外道的辩论中,不能用佛的语录作理由自立和反驳别人,因为他们不会承认佛的教言。我们只能用公认的事实为理由,以理服人,所以理比教言更重要。”而通过催眠了达前后世的存在便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有智慧的人往往把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在常人眼中看似很普通的事当成修行的助缘,比如当艾泽生碰到那次车祸时,他及时地将之转化成观修无常的一个契机。无智之人恐怕遇到此种情况时,便只有毛骨悚然或尖声狂叫了。其实佛教除了有观修无常的教言外,还有许多不离世间经验的修法,这些修法均是打开我们认识惯常世界的一个个窗口。
  客观公正地说,世间人对寿命无常也有比较深刻的体认。早在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初期的政治家、戏剧家及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塞涅卡就曾说过:“你出生的那一刻,死亡便已经开始。”而乌尼利乌斯,这位公元一世纪前后的拉丁语诗人也说道:“出生时,死亡即刻开始,‘结束’已题写在‘开端’上。”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好好把握住这稍纵即逝的生命吧!
  总之,艾博士所理解到的前后世的存在及寿命无常都是非常关键的佛法核心。如果一个学佛的人掌握了这两点,那他今生一定不会懈怠、不会退缩,他一定会沿着既定的轨道、目标,向着美好的解脱前程勇往直前。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岂是否定佛法的人所能领略到的豁达而自由、负责而无畏的境界!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电话:&&|&&&&|&&
佛教万年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个门派信奉佛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