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壤,那么范围内的稀有资源合集小学生算哪个城市的

中国边境县市大全
我的图书馆
中国边境县市大全
中国边境县市大全
&&& 1、宽甸县位于辽宁省东部,鸭绿江中下游右岸。东南与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北与吉林省集安接壤,西接凤城,北邻桓仁,西北与本溪毗邻,西南与丹东相连。总面积6193.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16.5公里:总人口43.4万。辖22个乡镇。宽甸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6.5 ℃ ,积温3000 ℃ , 平均降雨1100毫米,空气湿度70%,无霜期140天。境内鹤(岗)---大(连)国家级公路、铁(岭)---长(甸)省级公路,凤(城)----上(河口)铁路纵贯南北穿境而过。各乡镇之间黑色路面公路连接贯通。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1443公里。鸭绿江边设有太平湾、河口2个国家二类口岸。宽甸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宽甸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产资源充裕。已探明矿产57种,储量达8亿多吨。已开发利用28种,可供开采储量5.7亿吨。主要有硼、镁、硅、铁、铅、锌、铜、金、钼、煤、石灰石、滑石、玄武岩、方解石等。其中硼矿石储量居全国40%以上,产量居全国60%以上。宽甸水草丰茂,养殖草食动物条件优越。绒山羊被评定为国家优良品种,现已发展到年存栏达6万只。以省优良畜牧品种沿江牛为主的黄牛养殖存栏达7万头。澳大利亚良种奶牛---荷斯坦已落户宽甸,预计到2010年存栏可达5万头以上,年产鲜奶10万吨。优良野蜂“中华蜂”,现已养殖1万箱,年产优良蜂蜜20万公斤。传统优势产业---柞蚕,年放养量近万把,产茧700万公斤,为发展茧丝纺织业提供了资源保证。全县有大小河流548条,水域面积41万亩。境内较大江河水量充沛、落差较大。国家和县乡先后在这里建成3座大型水电站和20多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25万千瓦,年发电50多亿度。据测量,还可修建小水电站10余座。投资42.9亿元的蒲石河蓄能电站即将开工建设。电站库区形成可养鱼水面22.5万亩。水中有机物质丰富,没有工业污染,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现有鱼类89种,其中鲤、鲫、鲢等大中型经济鱼类20多种,宽甸特产“池沼公鱼”远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网箱淡水养殖快速发展,年可提供商品鱼6万吨。药、补兼用的“中国林蛙”享誉中外,全县现已封沟养蛙2100多条,年产商品蛙2000多 万只,可加工林蛙原油1 .5万公斤。
宽甸地处边陲,山水风光以其独特、险峻、奇秀、幽艳而著称,现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旅游胜地。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沿中朝界河鸭绿江入海口而上,有明代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太平湾水库、河口断桥、水丰水库等景点,山光水色与异国风情融为一体,令人留连忘返。国家级青山沟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天桥沟森林公园、国家级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省级天华山风景名胜区、省级黄椅山火山公园等景区,景观神奇,各具特色,千姿百态,浑然天成,已引起中外游客和投资商的极大兴趣。目前,各景区规划建设初具雏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 2、振安区是丹东市的郊区,三面环绕市区,北与宽甸县接壤,西与凤城市毗连,南邻东港市,东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2000年1月丹东市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后,全区总面积669平方公里,辖五个镇、四个街道办事处,59个行政村、3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0万人。地势总趋向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和西南部属多山地带,山岭连绵,沟壑纵横,是畜、禽、渔、果、林等副业生产的主要地区。中部和近郊沿江一带系鸭绿江、瑗河、大沙河等河流的冲积平原,土质肥沃,是蔬菜的主要产区。山脉属长白山系。境内最高山峰为五龙山,海拔669.4米;大孤顶子山493米;老古城山351米;炮台山341米。振安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8.5℃,无霜期平均162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19毫米,累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544小时,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境内河网密布,水源充沛。二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9条,总长558公里。其中较大的河流有鸭绿江、艾河、大沙河等。
& &&& & 3、振兴区是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市的中心区,是丹东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商贸、旅游的中心。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安民、浪头两镇和花园、头道桥、站前、临江、永昌、六道沟、纤维、帽盔山八个街道办事处。振兴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东临鸭绿江与朝鲜隔江相望,雄伟的鸭绿江大桥飞架两岸,展示出江城独有的风姿;北靠景色旖旎的锦江山,登上锦江亭可鸟瞰江场面全貌;安民镇与朝鲜陆路接壤达7.5公里;西南经鸭绿江口与黄海相联。具有沿边、沿江、沿海、沿国际大通道的四沿优势。振兴区北靠景色旖旎的锦江山,登上锦江亭可鸟瞰江场面全貌。锦江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主峰海拔136.8米。属于南温带湿润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寒适度,阳光雨露和谐。来自太平洋的温暖湿润的东南风沿地形抬升,带来丰沛雨泽。长白山——千山山脉横卧于北部和西北部边界,对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干燥的西北风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四季分明,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春秋季节是南、北风交替的季节。春季冷空气开始衰弱北退,暖空气北进;秋季则反之。上述天气形势特点,形成我区为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主要水系有:鸭绿江,在丹东境内的流域面积为11700平方公里。流经丹东境内的河长203公里。
&&& 4、元宝区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市的中心城区,北倚秀丽多姿的元宝山,南临风光迷人的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面积17.46 平方公里,人口19.9万,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清水秀,景色秀美。元宝区商业历史悠久,工业发展迅速,科教文卫发达,城市设施齐备,陆海空交通方便,通讯手段先进,且享有沿海经济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优惠政策,有着诱人的经济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元宝区新安商业街,已建成国贸大厦、国际酒店、巨星大厦,新柳商业城、金元宝商业城等一批大规模、高档次的专业化市场和餐饮、娱乐、旅游、服务设施,是丹东市最繁华的商业区。元宝区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近几年由我区新安集团所属开发公司和新成立的元宝建筑开发总公司,先后开发建成了崇建小区、通江小区、四道桥小区、元宝新村等一批住宅小区和商贸大厦,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元宝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十分发达,区内有2所高等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中学,20所小学和59所幼儿园,有电影院、俱乐部五处,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以及数十家歌舞厅,有市级医院2所,区级医院2所,卫生院6所,红十字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元宝区还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汉、满、蒙古、朝鲜等13个民族。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丹东市的五大教派活动场所都坐落在元宝区内。
&& 5、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东端,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隔江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地理位置特殊,属沿江、沿海、沿边地区,是中国海岸线上最北端的市(县)。境内江岸线(边境线)23.85公里,海岸线93.5公里,全境东西极长83公里,南北极宽38公里,陆域面积24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东港市始称安东县,设置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安东县改为东沟县。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东沟县,设立东港市,为省辖县级市,由丹东市代管。东港市,下辖16个乡镇、3街道办事处,5个农场,2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64万。东港市资源比较丰富,拥有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106万亩,滩涂面积36万亩。海产品140多种,是中国虾、贝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拥有耕地12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70万亩。粮食年产量40万吨,以水稻为主,是中国优质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各类水果、蔬菜1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草莓生产基地:水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12条,大小水库42座。地下矿藏富饶,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黄金、大理石、高岭土、滑石等地下矿产20余种,其中高岭土储量居全国第一。地貌类型多样,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依次是:北部低山丘陵,中部低丘坡岗,南部为退海平原,沿海系潮间带滩涂。北部低山丘陵重叠,面积670平方公里,山脉呈东西走向。中部低丘坡岗起伏,面积520平方公里,低丘是南北走向,南部黄海之滨是大片的退海平源,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渠系成套,是东港市粮食、国家优质米基地。93公里长的海岸线近岸滩涂土质深厚、底栖生物丰富,现已成为东港市港湾养殖和滩涂养殖的基地。东港市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受黄海影响,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正常年景年平均气温8.4度,无霜期182天,结冻期147天,降雨量888毫米,日照时数2484.3小时。
&&&&& 1、珲春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地带,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珲春东南与俄罗斯海滨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46公里,现有珲春口岸和珲春铁路口岸与俄相通;珲春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境北道相邻,边境线长130.5公里,现有圈河口岸和沙驼子口岸与朝鲜通客过货,去中圈河口岸对面就是朝鲜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从珲春南部的防川沿图们江而下,约15公里便可进入日本海 。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东麓,长516公里,她连接中、朝、俄于一体,是中国从陆路进入日本海的唯一水上通道,依借这一通道,历史上珲春曾一度成为中原地区与日本,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友好交流的桥梁,边境贸易十分活跃。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珲春具有外向型经济的优越条件,也使其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珲春市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5.65℃,平均降水量617.9毫米,无霜期140—160天,为中温带季风性海洋气候。珲春市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珲春、春化、敬信等几个沉煤盆地,煤炭探明储量7.78亿吨,远景储量12亿吨以上,是吉林省最大的煤田。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6.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5,128万立方米。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2条,水资源总量20.5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2,770立方米。全市土特产资源1,000多种,盛产人参、鹿茸、蜂蜜、哈什蚂等名贵滋补药材和松茸、木耳等土特产品。
&&& 2、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东麓,图们江下游,与朝鲜咸境北道稳城郡隔江相望,东与国家级开放城市珲春市相邻,西与州府延吉市相连,南与龙井市相接,北与汪清县相邻,地处大小“金三角”结合部,距朝鲜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160公里,距珲春通往俄罗斯的长岭子口岸80公里,距图们江入海口150公里,素有“地理之要冲,交通之咽喉”之称。是具有沿边、沿江、沿交通线和近海特点的吉林省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全市总面积1142.3平方公里,总人口13.6万人。有朝鲜、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10多个民族,其中:朝鲜族7.8万人,占总人口的57.3%,汉族5.6万人,占总人口的41.2%,是一个以朝鲜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图们是祖国边陲的一颗明珠,是一座新型的边境口岸城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秀美,环境幽静美丽,是旅游观光、投资办厂的好去处。从图们最高峰──烟筒峰透过层层雾霭俯瞰全城,图们仿佛置身于画中。城区依山傍水静卧在盆地中,大街小巷犹如田间阡陌,交错纵横,市区建筑与绿地树木层次分明,相映成辉。图们江和嘎呀河在挺拔俊秀的山脚下汇合后,宛如一条白色的银链缓缓东流。走进市区,街道宽广整洁,两侧绿树成荫,一盆盆一架架盛开的鲜花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路旁,行人走过,朵朵艳丽的花儿让人赏心悦目,阵阵清新的花香沁人心脾。
图们境内有图乌(乌兰浩特)公路,境内总长31.5公里;图鸡(鸡西)公路,境内总长31.66公里;图汪(汪清)公路,境内总长24公里。乡道8条,总长76.75公里,贯通全市5个乡镇, 47个村屯。通过图们江国境铁路、公路桥,铁路、公路直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腹地。新建客运站与火车站相邻,建筑面积1340平方米。候车大厅765平方米,可容纳600人同时候车。客车可通往延边州内4个县市,49个乡镇。日发车43个班次,日均客流量1500人次。全市个体出租车599辆, 人力三轮出租车600辆。2001年,全市客运量700千人次,客运周转量31500千人/公里。货运量2.0万吨,货运周转量8.1万吨/公里。涉外货运车辆1万辆次, 出入境货物35万吨,其中,出口货物15万吨。图们市铁路交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业已成为联结我国东北腹地和朝鲜半岛的重要交通枢纽。国内铁路有京(北京)图线、丹(丹东)图线,沈(沈阳)图线、大(大连)图线、哈(哈尔滨)图线、长(长春)图线和图珲(珲春)线。这些铁路线跨及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和北京市,并与延边州内各市县联结。图们铁路通过图们江国境铁路桥与朝鲜铁路接轨,延伸至朝鲜腹地。同时,开通了图们至朝鲜罗津旅游列车。
&&&&&& 3、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部,与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稳城郡隔图们江相望。全市面积2591平方公里,中朝边境线长143公里,总人口27万人,其中朝鲜族占69%,是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的城市。龙井自然条件优越,特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煤炭、金属矿和非金属矿贮量丰富,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名贵药用植物有六大类124科1072种。龙井交通条件便利。铁路有五条干线穿越境内;公路有图乌、松老等干线与市内公路网相接;与龙井市区相距13.5公里的延吉机场已开通长春、沈阳、大连、北京、青岛、上海等航线。龙井是重要的商品出口基地,对外贸易源远流长。市内现有三合、开山屯二个国家一级陆路开放口岸,三合口岸距朝鲜清津港只有87公里,龙井距罗津港227公里,是经朝鲜进入日本海,走出太平洋的理想通道。龙井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现已形成机械、化工、造纸、皮革、纺织、建材、食品、医药等工业体系。全市有工业企业202户,主要产品达500余种。同时,龙井是全国苹果梨、红晒烟和细毛羊生产基地、中国苹果梨之乡、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基地。龙井旅游资源丰富,有驰名中外的龙井地名起源池、一松亭、万亩果园、汉王山遗址、大成中学旧址、抗日诗人尹东柱墓、日本间岛总领事馆旧址、龙山朝鲜族民俗村等诸多景点,并开办了赴朝鲜一日游、多日游和长白山观光等旅游活动。
&&& 4、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东北与延吉市接壤,西北与安图县交界,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图们江相望,边境线长164.5公里。南北长100公里,东西宽70公里,面积5069平方公里。人口23万,其中多数是朝鲜族,占总人数的60%。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4.8℃。境内分布着大小河流17条,总长度达662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81.5%,木材蓄积量达5023万立方米。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存完好,1996年被国家列为“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龙还是国内三大天然药材库之一。和龙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ll处。其中主要有唐代渤海国中京显德府故址的西古城、贞孝公主墓、延边朝鲜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青山里战斗遗址、东北抗日联军歼灭日本侵略者的红旗河战场等。和龙交通方便,铁路可通往全国各地,公路直通大连、图们、珲春、绥芬河等地,并与全国公路网相连;和龙距延吉机仅70余公里,通过延吉机场,可与全国多个重点城市相连。
&&&&& 5、长白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主峰南麓,鸭绿江源头右岸,南与朝鲜隔江相望。长白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吉林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森林覆盖率85.4%,林地面积23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288万立方米。野生经济植物126科、12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东北三宝,黄芪、党参、越桔、薇菜、山葡萄、大叶杜鹃等。依附森林三水郡、金贞淑郡、厚昌郡)隔江相望,西与临江市接壤,北与抚松县交界。国境生存的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其中兽类50多种,鸟类200多种,鱼类约47种。境内超过10公里的河流有27条,水利资源总理论蕴藏量为2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0.3万千瓦。发现矿点、矿化点、矿床、矿产地90余处,矿种35种。已探明的矿产有:硅藻土地质储量2000多万吨,远景规划储量2亿吨,且质量和数量均属亚洲之首;根据航空遥测,煤炭地质储量超过12亿吨;高岭石(长白玉)地质储量83万吨;明矾石地质储量500多万吨。长白地处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南麓和举世闻名的鸭绿江源头,是国家级幅员森林旅游区,素有“长白林海、人参之乡、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美誉。境内所辖的长白山南坡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塔山公园是国家2A级旅游区;望天鹅风景区是国家2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吉林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灵光塔和干沟子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个。东北三省最古老的唐渤海时期的灵光塔、春秋战国时期的干沟子古墓群等历史文化古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长白旅游具有浓郁的朝鲜族文化特征,并有抗联和金日成早年革命活动地等多处红色旅游资源。
&&&&&& 6、临江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公里,幅员3008.5平方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6个街道,人口21.6万人。临江素称“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51万千瓦,并有矿泉、温泉多处,现已建成水电站16座。矿业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可供工业开采的硅藻土、白云石、煤、金、锑矿石等矿藏资源种类达46种,其中,硅藻土和白云石储量及品位居全国第一。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得天独厚,全市有林地2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野生动物有鹿、貂、黑熊等250余种;野生植物有山参、天麻、细辛、贝母、党参、高山红景天等100余种,被誉为“中国高山红景天之乡”和“国家北药基地”。自古以来临江就是鸭绿江畔的边境重镇。夏、商、周时隶属青州和营州,秦时属辽东郡,唐初为安东都户府所辖,后为渤海国西京鸭绿江府所在地;宋辽时属东京道绿州,明时属建州卫;清时属盛京。“四保临江”战役期间,临江为辽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所在地。1985年4月设为临江区,日,临江撤区设为县;日,撤县设为临江市。临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山清水秀,风景旖旎。雄奇壮观的长白山,赤壁林立的珍珠门,天水一色的苇沙河渔场,鸭绿江对岸的异国风情等别具特色。
&&& 7、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通化市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称。全市幅员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126个行政村, 总人口230373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等9个民族,是中国东北的边陲重镇和长白山地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全市辖4个街道、9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团结街道、黎明街道、通胜街道、城东街道、青石镇、榆林镇、花甸镇、头道镇、清河镇、台上镇、财源镇、大路镇、太王镇、麻线乡、凉水朝鲜族乡。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公元前37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建立政权,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又经历了渤海、辽、金、元、明各朝。清光绪28年(1902年)建立辑安县,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5月改为集安市,1988年7月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安市属亚温带大陆性气候,长白山系的老岭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是吉林省高温多雨区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美誉。全市年平均气温6.5摄氏度,无霜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
&&&&1、漠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祖国的最北端,漠河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龙江上游右岸,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祖国的最北端。东与塔河县接壤,南与呼中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毗连,西与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右旗为邻,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沿黑龙江国境线长245公里。全县总面积18233平方公里。全县共辖7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8.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万人;满、蒙古、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县政府驻地西林吉镇。全县林地面积16281平方公里,木材总蓄积量14647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樟子松、落叶松、白桦、杨树、柳树、 云杉等;矿产资源有黄金、煤炭、石灰石、石墨、膨润土、大理石、汞、黄铁、水晶等,其中黄金、煤炭开采已形成规模,特别是黄金开采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曾被慈禧定为“胭脂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所辖北极村是我国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村内有“中国最北一家”、“北陲哨兵”碑、“神州北极”碑、望江楼等旅游景点。每年夏至,县政府都要在此举办盛大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中俄界河——黑龙江源于漠河,江水晶莹,曲折而下,两岸风光绚丽,景色秀美,境内原始森林繁茂葱郁,可探险、狩猎、篝火野宿。“胭脂沟”、“古黄金之路”充满历史的神秘,雅克萨古战场等明、清、民国时期的古迹遗址景点众多,随处可见。近年又开通了对俄过境游,为漠河旅游事业插上了飞向世界的翅膀。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马鹿、驯鹿、梅花鹿、棕熊、紫貂、飞龙、野鸡、梆鸡、野猪、獐、狍子、雪兔等珍禽异兽四百余种。黑龙江冷水鱼更是享誉海内外。这里的绿色植物天然、名贵、无污染,牙格达(红豆)、都柿、草莓、山葡萄、山丁子是酿酒和调制纯绿色饮品的最佳原料;猴头、木耳、蘑菇、蕨菜、金针菜等遍布群山峻岭,另有名贵草药三百余种。
漠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信、电力、接待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嫩林铁路直达哈尔滨,嫩—漠、黑—漠国防公路四通八达,水运沿黑龙江可转运乌苏里江、松花江,并可直通海运。改革开放以来,广播、通讯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外程控直拨电话、移动、无线寻呼网俱全,通信便捷。北极宾馆、漠河饭店、北极度假村等一批高档宾馆相继建成,接待条件十分优越。漠河与俄罗斯赤塔州、阿穆尔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242公里。漠河口岸已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口岸,拥有两个常年过货通道。近年来边境贸易十分活跃,贸易额逐年高速递增。 中俄洛古河界江大桥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漠河机场即将开工建设。
&&& 2、塔河县是我国最北部的两个县份之一,大兴安岭地区辖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23°—125°,北纬52°—53°,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73公里。居大兴安岭地区的中心地带,锁嫩漠铁路、公路之咽喉,扼南北东西来往之要冲。全县总面积14420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面积91.8°万公顷,总人口逾十万人,县辖三乡三镇,林业局辖九个林场、一个经营所,四个贮木场,是个以林业为主体经济的政企合一的县。工业的主导产业有木材加工、农机、电力、建筑等。农业主产小麦、大豆、马铃薯等,特产有木耳、都柿、猴头蘑、中药材等。有各类学校4所。
塔河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伊勒呼里山北坡,北抵黑龙江右岸。东邻呼玛县,西接漠河县,南与呼中区、新林区毗邻,北抵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71公里。是个林业县,全县总面积14247平方公里。设有塔河、十八站林业局两个森工企业。全县共辖7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10.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8万人;鄂伦春、满、蒙古、回、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县政府驻地塔河镇。塔河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地区中部,伊勒呼里山北麓,东邻十八站林业局(距塔60公里)、韩家园林业局(距塔120公里)、呼玛县(距塔210公里),南靠新林区(距塔100公里)、呼中区(距塔130公里),西接阿木尔林业局(距塔170公里)、图强林业局(距塔220公里)、漠河县(距塔240公里),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边境线长173公里,嫩林铁路、塔韩铁路、加漠公路、黑漠公路、呼塔公路、塔呼公路纵横交错,公路、铁路交通畅通,是名副其实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是大兴安岭地区辐射半径最大、运输半径最小的中心腹部城市。
&&& 3、呼玛县,地处黑龙江省北部、大兴安岭东部,南与中俄贸易重镇、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黑河市接壤,北与塔河县为邻,西连松岭区、新林区,东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呼玛县归属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全县辖7乡3镇,67个行政村,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呼玛县境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盛产黄金,自古有“黑水镶边、黄金铺路”之称。金矿遍布全县各个乡镇,金沙品位高、储量大,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占全省的45.9%,是全国重点黄金产地。呼玛县地处大兴安岭林区,地广人稀,生态自然环境优越,气候、土壤、降水等非常适应黄芪、党参、桔梗、平贝母、刺五加、北五味子,满山红等寒地野生中草药的生长,呼玛县森林茂密、遮天蔽日,素有“祖国绿色宝库”和“落叶松故乡”之称。呼玛县山川壮丽、景色秀美,清澈见底的黑龙江两岸风光旖旎,绿水青山美不胜收,在黑龙江游弋,可饱览异国风情。
呼玛县位于黑龙江北部,地外大兴安岭东麓黑龙江之滨,东部和北部为黑龙江环绕,黑龙江主航道为国境线,北与塔河县相连,西为新林区、松岭区接壤,南与黑河市、嫩江县毗邻。总面积14,335平方公里,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呼玛县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极端最代低气温-48.2℃,夏季炎热多雨且短暂,极端最高气温38℃,年平均气温-2℃。积雪覆盖期长达150余天,无霜期80至150余天。无霜期80至110天。呼玛县属于资源密集型县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植被种类繁多,野生草本、木本植物共62科215属374种,拥有建材、家用材、水土保持等各类植物。树种以兴安落叶松为主,樟子松、蒙古柞、白桦、黑桦次之,有相当数量的都柿甸、沼柳,还有少量的杨树、榆树、水曲柳、黄波罗、榛子、兴安胡枝子、兴安杜鹃等。草本植物中主要建群植物有小叶樟、五脉山黛豆、苔草、紫花和白花地榆、大叶樟、大油芒等。植物群落的分布插花交错,成规律性组合,形成不同的草场植被类型,家畜可食的草本植有310种,天然草场以林缘草地为主,沿河流沟谷呈树枝状公布。可划分为草本沼泽类,沼泽草甸和灌丛类三个类型。种类繁多的植被为发展林业、草原畜牧业和副业等提供了有种的条件。
呼玛县有储量可观的金、煤、铁、磷、钼、石墨、云母、石灰石、石英砂、花岗岩、膨润土等。呼玛素有“黄金铺地”、“金镶边”的美称,探明的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之冠,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1亿吨,埋藏浅、易开采。呼玛县交通以公路为主,境内黑(黑河)呼(呼玛)、呼(呼玛)塔(塔河)两条公路是县内货运输主干线。铁路终止于县韩家园镇,距县城呼玛镇百余公里。黑龙江在明水期客货航运便利,发展水运事业潜力很大。加上呼(呼玛)加(加格达奇)客运线的开通和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兴隆、新街基、韩家园、鸥浦的县乡公路网,初步改变了交通闭塞的状况。
&& 4、黑河市爱辉区辖4个街道、3个镇、8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花园街道、兴安街道、海兰街道、西兴街道、西岗子镇、爱辉镇、罕达汽镇、幸福乡、四嘉子满族乡、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上马厂乡、张地营子乡、西峰山乡、新生鄂伦春族乡、二站乡。境内有:宋集屯煤矿、西岗子煤矿、东方红煤矿、种畜场、第二良种场、罕达汽金矿、五道沟金矿、大平林场、七二七林场、望峰林场、卡伦山林场、胜山林场、二站林场、三站林场、大岭林场、桦皮窑林场、滨南林场、江防林场、木耳汽金矿、湖通河金矿、黑河农场、西岗子试验林场、锦河农场。爱辉区面积1443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
爱辉区与俄阿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布市是俄远东第三大城市,港口年吞吐能力300万吨,机场有50多条航线与国内外大中城市连接。作为与俄布市仅一江之隔的爱辉区,在发展对俄经贸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俄罗斯以乌拉尔山为界分成欧洲、亚洲两个部分,爱辉区和俄布市的所处区位正是东部边界的核心,与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发展经贸,距离近、交通便利。同时,俄乌拉尔山以东地区轻工业和日用工业品生产严重不足,对进口依赖程度,农产品不能自给,水果自给率30%,肉类40%,蔬菜50%,日用品不足40%,饲料严重短缺。而这些产品基本都是我国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的长线产品。在拓展俄罗斯特别是东部地区市场中,黑河新开辟了黑河至北极和贝加尔湖的跨国旅游线路,并基本建成以大黑河岛国际商贸城为依托,连接俄布市商品城,直达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中国商品城“三点一线”商品直销网。特别是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的扩大、大黑河岛的全面开发、黑河机场的扩建升级、202国道建成以及黑龙江大桥的即将动工都将为黑河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发展对俄经贸奠定坚实基础,使黑河真正成为连接国内外经贸旅游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经过近几十年的开发建设,爱辉区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农业机械化试点县、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和商品粮基地县。
&&& 5、孙吴县地处中国东北边陲,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38公里,东西长73公里。南北宽61公里, 总面积4454平方公里,现在全县人口为104717人(2005年公安统计,含农场),设孙吴、辰清2镇,8个乡和1个民族乡,县政府驻孙吴镇。孙吴县共设孙吴镇、辰清2个镇;腰屯、西兴、卧牛河、清溪、正阳、红旗、奋斗、群山8个乡;1个沿江满族达斡尔族民族乡;大河口、平山、正阳山、沿江、前进、向阳、红旗、辰清8个林场;1个良种场、1个种畜场;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94行政村。本县自西北至东南被绵延的小兴安岭所环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为主要林区,南部和西北为农业区。东北沿江平原为全县经济发达区。东南部丘陵河谷区曾发现火山群。全县现有耕地60万亩,草原面积81.9万亩,林地面积500万亩,森林覆盖面积达45%,境内有大小河流、湖泊和森林矿泉等天然水面18.6万亩。现已探明具有开发价值的石材、煤炭、黄金、澎润土等十余种矿藏。花岗岩、玄武岩储量尤为丰富,。分别为125亿和3亿立方米,材质优良,矿址近临铁路、公路,便于采集运输。石材资源已黑龙江省列为重点经济开发项目。本县地处边疆,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宜种植小麦、大豆、谷子、水稻、甜菜、油菜、向日葵等是国家确定的大豆及出口商品粮基地。
本县山多林密,树种主要有落叶松、鱼鳞松、柞、杨、椴、桦等针阔混交林,还盛产木耳、猴头蘑、都柿、蕨菜等同产品及五味子、百里香一百多种野生药材,每年都大量出口。工业主要有矿业开采、纺织、木材加工、皮革、机械修配等。自日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以来,对俄及独联体国家的边贸经济不断发展已与境外 150多个企业建立了联系。北黑铁路,黑大公路过境沿江有码头,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县农业粮豆薯总产量超过1亿斤。农民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质量效益型农业在增产增收上的比重明显提高。已经形成了多渠道、多角度特色型的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科技人员培育的优质超早熟大豆、马铃薯、玉米良种,是高纬度寒带地区特色突出的品种,在种子市场上居有相当的优势。建设了种源基地,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在提高了农业经济的质量的同时,引导了农业经济步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 6、逊克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边疆,小兴安岭中段北麓,黑龙江中游右岸,有14公里的国境线,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米哈伊洛夫区隔江相望。东与嘉荫县相邻,南与伊春市、绥棱县、北安市接壤,西与五大连池市,孙吴县相连。境内有大小河流123条,自南向北,纵横交错,丛林密草,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无霜期,沿江区125天,南部山区95天。适宜农、林、牧、渔业生产和植物生长繁育。总面积17344平方公里,全县下辖10乡、2镇、113个行政村,境内人口10万人。有16个民族,其中鄂伦春、达斡尔、俄罗斯等15个少数民族占人口的10%。逊克县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土地总面积2600万亩,其中耕地143万亩(含农场46万亩)尚有可垦荒地40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9亩。土壤丰富,土质肥沃,主要有五种类型,适宜种植小麦、大豆、玉米、谷子、水稻和薯类。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662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实现52435万元,粮豆薯总产达16.2万吨。农民人均收入实现3049元,全县地方财政一般性年收入2563万元。目前,逊克县已发现的矿产有49种,已探明的有19种。有品质优良的宝山玛瑙矿,全国四大优质矿之一的三岭珍珠岩矿,储量在6000万吨以上的翠宏山铁矿,有储量丰富的红锈沟煤矿,品质高达66.7%的宝山奋斗铁矿,还有大理石、白云石、石灰石、石英砂等20余种非金属矿,以及金、银、铜、钨、钼、铝、锌、锡等10余种金属矿。其中,品质优良的宝山玛瑙矿的制品远销国内外,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县内交通方便,已开通公路客运线路26条,可直达哈尔滨、北安、黑河、嘉荫、乌伊岭等地。黑龙江水运非常方便,年运期在125天左右,通过江海联运,抵达朝鲜、南韩和日本港口。逊克县与俄罗斯阿穆尔州"三市五区"遥相呼应,1989年国务院批准逊克口岸开通国际旅游,92年又被交通部批准为江海联运国际航运口岸。自1989年口岸正式开通以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备,立壁式码头建成后,口岸吞吐能力由10万吨提高到30万吨,进出口额累计完成1.4亿美元,口岸总过货量实现34万吨。上缴海关税3800万元,上缴财政利润1000万元;国际旅游从无到有,一年一个新台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7、嘉荫县因嘉荫河得名,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东北界河黑龙江与俄罗斯相邻,属伊春市辖县,面积6740平方公里,人口7.3万。 设朝阳、乌云、乌拉嘎3镇及常胜等6乡。省属嘉荫农场和乌拉嘎金矿在境内,县政府驻朝阳镇。 1916年境内设乌云疫治局,1927年在观音山北(保安村)建立佛山设治局,1929年分别置乌云县和佛山县,1945年后乌云县并入佛山县,成今版图。 1955年改名嘉荫县,1979年划归伊春市。本县地处小兴安岭的东北麓,地势本南高、东北低,沟壑纵横,丘陵广布,漫岗,平原相间。 主要河流除界河黑龙江外,还有嘉荫河、结烈河、乌云河、乌拉嘎河、平阳河等50余条,皆属黑龙江水系,水利资源丰富。农业开发较晚,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兼种玉米、谷子、水稻等作物。黑龙江岸村屯渔业发达,产大马哈鱼、鲟鱼、鲤鱼等。 森林面积广阔,属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繁多,有柞、桦、胡桃、水曲柳等。 山产品有黑木耳、猴头蘑、蕨菜等。金矿开采历史悠久,早在清末乌拉嘎金矿就闻名遐迩,此外,还有硫铁矿、蛇纹石、琥珀、褐煤等矿藏。 有农机修造、木材加工、制砖等工厂,特别是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嘉荫为国家一类口岸后,该县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与日俱增。有伊春至嘉荫、绥滨至嘉荫、孙吴至嘉荫三条公路,内河航运五到十月上至黑河市,下入松花江。
嘉荫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东北麓,黑龙江右岸。南与萝北县、鹤岗市为邻,西与伊春市、逊克县接壤,北、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全县总面积6739平方公里。全县共辖9个乡、镇。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1万人;满、回、朝鲜、鄂伦春、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县政府驻地朝阳镇。
&&& 8、萝北县是黑龙江省鹤岗市下辖的一个县。因位于托罗山之北而得名。面积6991平方千米,人口23万。邮政编码154200。县人民政府驻凤翔镇。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东北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46.5公里,西北与嘉荫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为界与鹤岗市、汤原县毗邻,东与绥滨县接壤。境内有金属、非金属矿产39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黄金、石墨、蛇纹岩、硅石、石英石、菱镁、腐植酸等十余种,矿体品位高、赋存好、储量大,尤其是石墨,储量在6亿吨以上,是亚洲最大的石墨矿床,极富开采价值,已被国家列入大型石墨开发重点项目计划,目前已形成20万吨的开采规模,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地面积21.8万公顷,活木蓄积量737万立方米,林木种类繁多,林质优良。有种类繁多的中草药和山野产品,有梅花鹿、马鹿、黑熊、野猪、狍子、狐狸等上百种野生动物,有人参、黄芪、玉竹、五味子、刺五加、平贝、龙胆草等上百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猴头、蕨菜、四叶菜、黄花菜、薇菜等山野菜,以及松籽、榛子、山里红、都柿等山野果。天然草场、湿地广阔,面积达5395公顷,是目前全省少有的保存较好的湿地之一,也是天鹅、丹顶鹤等各种珍贵野生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栖息乐园。萝北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碧水蓝天,生态环境优越,资源极其丰富,是全省有名的绿色食品基地、省级生态示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农作物以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绿色食品为主,全辖区粮食年产量达15亿斤,县属粮食年产量在3亿斤以上。
&&& 9、绥滨县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北部,黑龙江和松花江汇流夹角地带,东与同江市、南与富锦市、桦川县隔松花江相望,县段界江线长148公里。北与俄罗斯一水相隔,县段国界线长89公里。西与萝北县毗邻,县界线长6O公里。县界三线相接形似菱形,东西长117.4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县境内无山少岗,是全国唯一没石头的县份,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县属总土地面积为亩,其中耕地面积1010355亩,人均分别占有19.48亩和7.7亩。县境三面环水、境内沟河纵横、泡沼众多、水资源丰富,全县总水域面积为334420亩,人均1.78亩。而地下水资源更为丰富,总静储水量292.5亿立方米。地下矿藏资源有煤(储量为5.3亿吨)、砂金、天然气和石油。绥滨自古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商周至辽金先后有满族的祖先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人在这里居住。北魏时期,勿吉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同仁文化。辽代女真人在绥滨地区建立了奥里米国。辽金时代绥滨地区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有女真居民万余户,并建立了奥里米、中兴两大城池。金朝后期居民开始南移,至清朝后期历经七百余年,境内有极少数的居民,居住于沿江地带从事渔猎,几乎处于荒漠状态。清末民初,外地移民开始进入绥滨,民国3年7月1日(1914年)设立了萝北县高家屯佐治局。民国6年(1917年)佐治局升为绥东设治局。民国18年(1929年)正式建立绥滨县,隶属于黑龙江省。1932年日本侵略者占领绥滨,隶属于三江省。1945年绥滨县解放,隶属于合江省。1949年绥滨县合并于富锦县归属松江省。1954年归属于黑龙江省。1964年从富锦县析出,恢复绥滨县建制,归黑龙江省合江地区专员公署管辖。1984年12月末划归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管辖。1988年1月划归黑龙江省鹤岗市管辖。
&& 10、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两江交汇处南岸,东接抚远县,南与富锦市、 饶河县为邻,西临松花江与绥滨县相连,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边境线长1 70公里。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辖4镇6乡。境内有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管辖的洪河农场,前进农场,浓江农场,鸭绿河农场,青龙山农场,勤得利农场,总人口1 7万,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主要聚居地。同江市经济地理位置处于东北亚地区中、日、俄、韩经济核心地带,是我国沿边开放带上重要的国际口岸城市,也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对俄及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窗口和桥梁,是国际物流中转、贸易及加工中心。同江是国家一类口岸,对俄贸易有现汇贸易、旅游贸易、经济合作等多种形式。l986至2002年,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2亿美元,执行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22项,派出劳务人员6500人次,口岸累计实现进出口货运量143万吨,客运量17万人次。2003年进出口贸易额1.92亿美元,口岸货 运量23.2万吨,居黑龙江省第三位,客运量1.9万人次。2004一年全市经贸企业达l55家,进口产品主要有 木材、化工原料、废旧钢材、有色金属等,出口产品主要有果蔬、粮食、肉类、建材、建筑装饰材料、家具、服装、鞋帽、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进出口贸易额3.04亿美元,口岸货运量39.39万吨,居黑龙江省第二位,客运量3万余人次。在俄5个州、区从事 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种养殖、工程承包、餐饮服务企业32家,在俄19个城市有5100多人从事民贸,年销售额近10亿元人民币。经过全面建设和不断发展,同江口岸环境日臻完善。现有东港、西港两个作业区。西港位于市区3.5公里,距俄下列港35公里,距哈巴港272公里,距黑龙江出海口尼古拉耶夫斯克市1140公里,距日本酒田港l 900公里。港区占地面积1 7.7万平方米,有5个000吨级深水泊位和1个粮食专用码头,有仓储库、货场、装卸设备、联检查验等设施和铁路专用线,货物吞吐能力100万吨,是中外国际船舶进出松花江河运口岸的必经之路,也是江海联运的始发港。东港位于市区东北38公里哈鱼岛西北端,隔黑龙江与俄下列港相对,运距3公里,距比罗比詹市l 20公里,距哈巴港240公里。港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有联检楼、气垫船基地、轮渡码头、货场等设施和同江至东港铁路专用线。目前,东港夏季有船舶客货运输、汽车轮渡运输,冬季有冰上汽车运输、流冰期有气垫船运输。为建设大口岸,开辟国际运输大通道,发展大经贸,实现“以港兴市,外经贸牵动,南联北开,网络延伸”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同江港正在改扩建。西港新建5个千吨级泊位,改造3个原有泊位,年吞吐能力将达到1 50一200万吨。东港新建泊位11个,其中滚装码头3个泊位、江海联运码头2个泊位、散货及件杂码头6个泊位,增加散货堆场、装箱堆场及装卸作业区,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00万吨。
同江是同江至海南三亚公路的北端起止点。 “同三”公路贯穿同江镇、向阳乡和乐业镇; 同江至抚远县高等级公路从青河乡、临江镇、八岔乡、银川乡境内穿过;同江至哈鱼岛公路(白色路面)从 三村镇境内穿过;同江至街津口旅游区公路(白色路面)直达街津口赫哲民族乡,公路总里程已达到621 公里。公路运输客运有直达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的客车;货物运输四通八达,并已开通直达 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比罗比詹、哈巴罗夫斯克等地的国际运输通道。铁路运输国铁福前线向阳川至同江地方铁路于005年建成通车,同江至哈鱼岛铁路专用线正在建设中,2005年底将投入运营。为构筑东北亚 国际贸易大通道,同江市正在积极筹建哈鱼岛至俄下列港之间跨江铁路大桥,届时同江铁路将与素有欧亚 第一大路桥之称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水路运输沿松花江(内江)上行可达佳木斯、哈尔滨、吉林等城市;沿黑龙江(界江)上行可达黑河市,下行经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尼古拉耶 夫斯克(庙街)入鞑靼海峡,可抵达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及太平洋沿岸地区。江海联运至日本酒田在时间、运费和运距上比绕经大连港分别省1/2、1/3和 1/4,首航于1993年;至美国、加拿大分别比天津、上海等港口近1 500至2000公里,这条航线被称为 “黄金水道”。航空运输距佳木斯飞机场210公里,距省会哈尔滨市638公里,距地区中心城市佳木斯市 225公里。
&&& 11、抚远县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 。属佳木斯市 。是我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全县总面积6262.48平方公里。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全县边境线长275公里。县政府所在地抚远镇距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航道距离仅65公里。乌苏镇距离俄西伯力亚大铁路在远东地区最大编组站卡杂科维茨沃2.5公里。在黑龙江省及佳木斯市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990年人口6.26万 。汉族为主 ,有满、朝鲜、赫哲、蒙古、俄罗斯、回、壮等11个少数民族 。面积6262.48平方千米。抚远县辖五乡四镇,一个县属国营农场,一个县属国营渔场,境内有三个省属国营农场,102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十余万人,耕地面积70万余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30亩,是全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最多的地方。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2℃,无霜期平均为155天,年有效积温2200℃,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抚远县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农业是抚远的支柱产业,全县宜农荒地120万亩,宜牧荒原160万亩,宜林面积88万亩。以种植业为主,同时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名优特鱼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农、林、牧、副、渔多元开发的格局。抚远境内有大小河流56条,湖泊泡沼700多个,是我国名特优鱼类主产区,共有鱼类21科76种,经济鱼类11科34种。其中较著名的有“三花五罗”、鲤、鲢、鲫等,是我国鲟鳇鱼、大马哈鱼及其鱼子的主产地。抚远县域内还有多种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山林中栖息马鹿、黑熊、野猪等野生动物;白天鹅、丹顶鹤、白鹳、鸳鸯等珍禽在抚远境内的国家级三江自然保护区内自由嬉戏。地下蕴藏着花岗岩、黄金、玛瑙石、草炭、矿泉水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花岗岩资源总贮量2.6亿平方米,开发利用价值较高,是一笔巨大财富。
抚远县域旅游资源种类多样,且风格独特。其中有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的乌苏镇,神话故事中的白四爷庙,古老的金明文化遗址,神秘的沼泽景观,珍奇的塞北野荷,极具魅力的冬季冰雪,独一无二的渔业资源等。最负盛名的当数乌苏镇,因这里地理位置特殊,胡耀邦曾为哨卡题写“英雄的东方第一哨”,不仅有碑立在岛上,而且又成了乌苏镇声望高远的别名,每年慕名来此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于数万人。
&&& 12、饶河县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聚集地区。地上物产丰盛,地下矿藏富饶,是三江富庶之地,北国鱼米之乡。夏季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避暑胜地之美称;冬季千里冰封,银装素裹,有林海雪原之美誉。值此新世纪到来之际,饶河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依托生态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和口岸优势,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加速开发。饶河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饶河镇、小佳河镇、西丰镇、五林洞镇、西林子乡、四排赫哲族乡、大佳河乡、山里乡、大通河乡;奇源林场、芦源林场、五林洞林场、境内有:饶河农场、红旗岭农场(隶属于农垦红兴隆分局)。八五九农场、胜利农场、红卫农场(隶属于农垦建三江分局)。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28公里。南部与完达山脉相环抱,北部与三江平原相依托,县域总面积6765平方公里。既有秀丽的山川,又有广袤的平原,多样的地貌,形成了“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的格局。县辖4镇5乡,110个自然村,79个行政村,境内还有5个国营农场:饶河农场、红旗岭农场(隶属于农垦红兴隆分局)、胜利农场、八五九农场、红卫农场(隶属于农垦建三江分局),11个森工林场(属迎春林业局:小佳河林场、宝马山林场、威山林场、西丰林场、芦源林场,属东方红林业局:石场林场、牙克林场、奇源林场、五林洞林场、大岱林场、永幸林场)。人口15万,有汉、满、回、壮、苗、朝鲜、蒙古、鄂伦春、赫哲等19个民族。
&&& 13、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南麓,乌苏里江的左岸,全市总面积933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处于北纬45°23′至46°36′,东经132°11′至133° 56′之间。完达山脉横贯虎林北部,形成屏障,南部、东部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区。虎林的西北以完达山支脉的老龙背、将军岭为界与宝清县交界;东北以七里沁河为界与饶河县毗邻;西部以白龙山脊为界与密山市接壤;东以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为界与俄罗斯联邦隔水相望。虎林段的边境线长达256公里。虎林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三江平原温和湿润气候区。冬季温长,严寒有雪;夏季短促,温热多雨;春季多风,易干;秋季多雨降温迅速,易秋涝早霜。年平均气温3.5℃,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8.3℃,历年极端最低温度为-36.1℃;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1.6℃,极端最高温度为35.2℃,年平均蒸发量为1110.7mm,年平均降水量为566.2mm(最多降水年份为1981年,年降水量为849.1mm,最少降水年份为1986年,降水量为358.5mm)。降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3%。全年日照为2274.0小时,大于等于10度积温为2577.0℃,无霜期为14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全年主导风向NNW,受大陆季风影响,在春秋两季多为3-5级偏西风。融雪在2月下旬,结冻期约180天左右。虎林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产丰饶,生态环境优越。境内三分之二的土地为森林、草原、湿地和水域所覆盖,天蓝、地净、水清,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土地块大连片,平坦肥沃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盛产大马哈、“三花五罗”等特产鱼类。山多林密,树种繁多,盛产红松、水曲柳、黄菠萝等名贵木材,是国家重点木材生产基地。林下蕴藏着薇菜、蕨菜、黄瓜香等40多种山野菜,以及丰富的食用菌、野生浆果等。蜜源植物丰富,是国家确立的东北黑蜂保护区和黑龙江重要的蜂产品生产基地。野生中药材有山参、刺五加、五味子等200多种。境内还有东北虎、黑熊、马鹿、丹顶鹤等百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矿藏较多、储量可观,已探明储量的有黄金、铜、煤、石墨等40多种。虎林,古为肃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设政,1946年5月建立县人民政府,1996年10月撤县设市。占地面积9330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的千分之一,人口31万。虎林市地广人稀,是一个以农业、绿色食品产业、边境贸易、旅游业、制药业等产业为主的新兴口岸城市。虎林市辖7个镇、4个乡。
&&& 14、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7镇14乡,人口43.6万,境内有5个国营农场,东与虎林相连,南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265公里,其中水界235公里。西与工业重地鸡西市为邻,北与七台河市相接,既处在东北亚“金三角”之中,又位与对俄出口黄金通道上。密山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1899年清朝设立蜂蜜山招商局,1908年设密山府;1912年废府立县,1939年,日伪在密山设立东安省,1941年设东安市。1946年6月台22日英雄的359旅解放密山,成立人民政权,设立东安地委、东安市政府后改制为密山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解放后,十万转业官兵、千百热血支边青年和密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之歌,在密山这片热土既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密山地域辽阔,幅员3843平方公里,属三江平原第二区,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地貌特征为“三山二水五分田”。乌苏里江一级支流--穆棱河贯穿全市。境内有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青年水库和全国最大的国界湖--兴凯湖。秀山碧水的青年水库与博大神奇的兴凯湖一南一北相映成趣,各展神姿,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兴凯湖的大白鱼和美丽秀虾更是闻名遐迩。密山有着富饶的地下宝藏和地上生物资源。煤炭、石墨、钾长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钛铁、铀、金、铝等10多种高品位矿产资源分布全市。其中煤炭储量约为5亿吨,石墨储量约为2.5亿吨,钾长石储量约为1亿吨,钛铁储量约为8万吨,大理石储量约为5.4 亿吨。森林总蓄积量439万立方米。山产品达300多种,其中山野菜年蕴藏量1500吨,食用真菌类300吨,植物药类约2500吨。密山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肥沃。水源丰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耕地面积达20.1万公顷(其中农管局系统9.4万公顷)。湖、河、库、泡、泽星罗棋布,有3亿多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密山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烤烟、甜菜、白瓜等经济作物,是全省主要产粮基地之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列入国家产粮大县、商品粮基地。
密山交通便利,有国铁横贯8个乡镇,哈尔滨——密山、牡丹江市(鸡西)——密山的特快、直快、普快列车每日往返多次。公路四通八达,有通往邻市县干线公路8条,直通俄罗斯海参崴市国际公路一条,连续多年被省政府授予公路建设先进市(县)。密山市是一个三山二水五分田的生态之乡,湖、河、泡、泽星罗棋布,水绕良田、雀鸣蓝天,确立了“以水(兴凯湖)为魂、以山(蜂蜜山)为骨、以红(红色旅游)为线”,由点游到线游、由线游到环游的特色旅游格局。加快绿化美化、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打造精品小区、景观街道和明星小城镇。城市绿化率达到3 9.8%,荣获“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市”、“全省小城镇工程建设先进市”等称号。
&&& 15、鸡东县东与密山市相连,北与七台河市、勃利县接壤,西与林口县、穆棱市和鸡西市三个区为邻,南与俄罗斯搭界,中俄陆地边界线长111公里。 地处中纬度,属大陆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 2.8℃—3.8℃,全年平均降水量427.9-542.5毫米,年无霜期115-135天。 地貌特征为七山半水二分半田。全县总面积 3243平方公里,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其中农业人口18万。辖区内有3个国家统配煤矿1个市属煤矿,1个国营农场。 鸡西市鸡东县是目前鸡西市经济环境最好的一个县。鸡东县地理位置优越。全县有3个乡镇与俄罗斯接壤,县城距省城哈尔滨500公里,距档壁镇口岸100公里,距吉祥口岸230公里,距绥芬河口岸250公里,距鸡西市区15公里,国家铁路林密线,国家公路方虎线横贯东西。鸡西机场和鸡西新丰有机食品加工园区即将在我县修建,堪称发展经济的“金三角”。鸡东县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聚宝盆”的美誉。地下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34亿吨,是黑龙江省煤炭储量最大、产量最高的县,也是原煤炭部确定的全国1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此外还有金、铜、铁、铂、钯、镍、锌、铝、钴、石墨、莹石、水晶、石灰石、大理石、粘土等矿藏20多种,其中莹石、水晶、熔炼水晶、铂、钯的储量均占全省第一位。现有耕地120万亩,可垦荒地15万亩。在10万亩草原上,分布着3个牧场,不乏“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肥”的迷人景象。南北山区尽为森林覆盖,全县林地面积253万亩,森林覆盖率42.6%,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分布着8个林场,其中宝泉林场是全省四大林场之一。在广阔葱茏的山林中,有鹿、狍子、野猪、熊、狼、狐狸、紫貂、貉子、野鸡等野生动物,有人参,黄芪、党参,五味子、刺五加等中药材,还有木耳、蘑菇,核桃、榛子、蕨菜、松茸等山珍品。全县水面10万亩,大中型水库3座。旅游资源丰富,已开发哈达河风景区、八楞山水库、凤凰山森林公园、鸡林朝鲜族风俗区、西大坡农业生态观光区等旅游景点名闻遐迩,是风光迷人的旅游胜地。
经济不断发展。近年来,鸡东县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工业已初步形成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为主的煤化工,电气热,矿产资源精深开发、医药药材,建材,粮食产品精深加工等六大产业格局,特别是乐贤焦化有限公司、宝泰隆焦化有限公司等一批煤炭生产加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有精煤、焦炭,炭黑、平绒布、中成药、酒类等100多种产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馨禾米业集团、福顺祥粮油公司、东海富强粮油有限公司、万寿菊深加工厂等—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绿色大豆、水稻、玉米、蔬菜、万寿菊、生猪等农副产品基地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有精制大米、白酒、迪卡猪,石材等30多种产品出口到俄罗斯、 日本、韩国、利比亚等国家。 鸡东县是一块后发优势很强的希望之地。已经制定出台了鼓励外商和国内企业及个人来投资开发、引进人才等优惠政策,坚持“四个不限”和“四先四后”,即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先放开后管理、先发展后规范、先繁荣后理顺、先扶持后收益,对县外投资项目从引进、洽谈、论证、审批到管理,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如今,沐浴着十六大光辉的鸡东,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向人们昭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诚招天下客,同心展宏图。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边陲小镇.东邻俄罗斯,物产丰富,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农产品有大豆,高粱,甜菜,水稻,木材等.另外,水资源也比较丰富。四季分明,日出比全国大部分地区要早.当地人热情好客,东部与俄罗斯接壤的风景区是兴凯湖--是我国与俄罗斯共同管辖的湖泊,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通便利,主要是由牡丹江林口开往此地。
&&& 16、穆棱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幅员6673平方公里,辖6镇3乡125个行政村。穆棱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东与俄罗斯接壤,有41.8公里的边境线;南连绥芬河、东宁等国家一级口岸,西接闻名遐迩的牡丹江市、风光秀丽的镜泊湖;北靠煤城鸡西市。既处在东北亚“金三角”之中,又位于对俄出口的黄金通道上。国际经贸大通道301国道和滨绥铁路贯穿全境,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穆棱市境内山区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及山沟1,323条,穆棱河水系占全市水系的95.2%,其余4.8%属于牡丹江水系。全市水资源总量12.94亿立方米, 市域内有一座以防洪、灌溉、发电、养鱼为主的大型水库(团结水库),另有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小I型水库(清河水库)。穆棱市地方林业经营总面积为75,156.4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为73,44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1,935.2公顷,疏林地面积2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7,405.2公顷,无林地面积24,037公顷,苗圃地面积42公顷,森林总蓄积112.6万立方米。广袤的森林生长着红松、雪松、樟子松、云杉、黄菠萝、核桃楸、水曲柳、柞桦木等名贵木材,蓄积量达2.2亿立方米。穆棱市山多“宝”多,有人参、黄芪、刺五加、桔梗等数百种中药材,有木耳、元蘑、猴头、松茸、蕨菜等山珍产品,年产量达5000多吨。穆棱市资源富庶,风光秀美。素有“九山半水半平原”之称。全市共有土地面积65.3公顷,境内蕴藏着黄金、红兰宝石、煤炭、石墨、花岗岩、珍珠岩、蛇纹岩、泥质页岩、沸石、大理石等诸多矿产,其中已探明黄金储量21吨,煤炭储量2.2亿吨,石墨储量2830万吨,珍珠岩储量100万吨以上。穆棱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较多。境内有“小四方山城”、“粮台山”等国家一级保护古文化遗址,有十文字天然美景和六峰湖等一批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极具开发价值。
&&& 17、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远东最发达的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5公里,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下辖绥芬河镇、阜宁镇、互市贸易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常住人口10万。1975年国务院批准绥芬河为省辖计划单列市,1988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通贸兴边试验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1997年中俄两国外交换文批准,设立中俄绥—波互市贸易区,2005年,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67%。地方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47%。对外贸易额实现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口岸过货量达到750万吨,同比增长16%。接待进出境旅游者51.2万人次,同比增长26%。绥芬河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目前中国通往日本海的最大陆路贸易口岸。绥芬河是东北铁路主干线滨绥线和国家二级公路301国道的起点,有1条铁路、2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每天有多次列车和汽车来往于国内外。绥芬河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16公里,距俄远东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210公里,距俄远东自由经济区纳霍德卡270公里。通过绥芬河口岸,经由俄罗斯海参崴、纳霍德卡等海港,陆海联远货物可直达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绥芬河是中外陆海联运的重要结点,是中国东北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桥梁”。绥芬河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国内东北铁路干线滨绥铁路和301国家二级公路东端的起点,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国际大通道,有1条铁路和2条公路与俄罗斯相通。西距哈尔滨市460公里,东距俄罗斯对应口岸波格拉尼奇内21公里、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210公里、远东最大的自由经济区纳霍德卡270公里。通过绥芬河——俄罗斯海参崴、纳霍德卡的陆海联运,货物可直达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绥芬河初步成为了一个以国际区域物流为重点,以铁路运输为主体,以陆海联运为链接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2001年11月国家林业局、外经贸部、海关总署批准绥芬河为黑龙江省惟一的依托俄罗斯森林资源的进口原木加工锯材出口试点口岸,从日起加工锯材出口不受配额限制,进一步确定了绥芬河进口原木加工出口的大口岸地位,目前绥芬河已成为我国北方陆路最大的进口木材集散地。
&&& 18、东宁县是黑龙江省最南部的县。东与俄罗斯接壤。面积7368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39公里,南与吉林省汪清县、珲春市相邻,是东北亚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境内总面积7137平方公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辖6镇102个行政村,人口21万。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6℃,有效积温℃,无霜期150天,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年均降雨量495毫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水量充沛,加之山清水秀,物产丰饶,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誉。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自然风光神奇秀丽。有渤海国古迹和绥芬河大峡谷、鸡冠山、神仙洞、吊水湖、仙人桥、草帽顶子等。20余处迷人的边塞山水景色。10平方公里回归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婆娑多姿,是新开发的著名生态旅游景区。侵华日军东宁要塞群是日军在亚洲修筑的最大的军事要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现已开发成为警示后人的旅游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县内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88%,有红松、赤松、落叶松、白桦、水曲柳、樟子松、云杉、冷杉、紫椴等70余种木材。矿产资源丰富,储有煤炭、黄金、石墨等20多种矿藏,年产煤炭280万吨、黄金万两以上。
内蒙古& 1、额济纳旗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简称额旗。东与阿拉善右旗毗邻,西南与甘肃省酒泉市交界,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全长507.147公里。相对中心城镇达来呼布镇和东风镇。达来呼布镇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398公里,距阿拉善盟府所在地巴彦浩特640公里。地质上属于天山、阴山地槽。位于华北陆台海西褶皱带内蒙古地槽西部边缘。北接蒙古国阿尔泰地槽,西界与北山北部断块相连,东与东南为阿拉善活化台块,南与祁连山地槽北部连接。是一个介于阿拉善活化台块与北山断块带之间的呈北—北东走向的断裂凹陷盆地。地形呈扇状,总势西南高,北边低,呈中间低平状。地域大部海拔高度米之间,相对高度50~150米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最低900米,最低点西居延海,海拔820米。主要山脉、山峰为马鬃山,海拔高度1600米。
地处中亚荒漠东南部,西、西南、北三面环山,属内陆干燥气候。具有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风沙多等气候特点。年均气温8.3℃,1月平均气温-11.6℃,极端低温-36.4℃,7月平均气温26.6℃,极端高温42.5℃,年日均气温8.6℃。无霜期天数最短179天,最长227天。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期为3月中旬 ~ 10月下旬。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极端最大降水量103.0毫米,最小降水量7.0毫米。年均蒸发量3841.51 毫米,湿润度0.01毫米。常见天气现象多风。春、冬季各月发生较多,尤以春季为甚。年均≥8级以上大风日数44天。大风常伴随沙尘暴,年均沙尘暴次数14次。
&&& 2、阿拉善右旗位于阿拉善盟中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长38.76公里,东连阿拉善左旗,西邻额济纳旗,南与甘肃省接壤。面积75226平方公里。人口2.2万。蒙古族0.7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02万人。辖11个苏木、2个镇。旗人民政府驻额肯呼都格镇。1961年4月建旗。年曾划归甘肃省。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有龙首山、合黎山、北大山、雅布赖山,北部和西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与丘陵、戈壁相问分布。有大小湖泊百余个,著名的雅布赖盐池位于旗境南部。属典型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多风,水利资源贫乏。年平均气温8.3℃,年降水量115毫米,无霜期144天。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可利用草场面积3.5万平方公里。1990年未有牲畜24,6万头(只),其中羊19.7万只。1990年农业总产值2115万元。土特产有发菜和肉苁蓉、甘草、麻黄、五灵芝等药材资源。矿产主要有煤、盐、碱、芒硝、镍、铁等。已建立起采矿、电力、化工、地毯、砖瓦、皮毛制品等工业企业。1989年工业总产值3791.2万元,交通以公路为主。2006年,阿拉善右旗辖3个镇、2个苏木:额肯呼都格镇、雅布赖镇、阿拉腾敖包镇和孟根布拉格苏木、阿拉腾朝克苏木。
&&& 3、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隶属于阿拉善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相望,西与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相连,东北与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相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88.678公里。旗府驻巴彦浩特镇(又称巴音,亦是阿拉善盟驻地)。阿拉善左旗年平均日照时间在3100小时以上,仅次于青藏高原。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利用太阳能、水能发电具有广阔的前景。
阿拉善的传统产业是畜牧业,畜种以阿拉善双峰驼和白绒山羊最为著名。阿拉善的骆驼总数约占全区的3/5,全国的1/3,世界的1/4。阿拉善因此被誉为“骆驼之乡”。阿拉善的驼毛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以上,被誉为“王府驼毛”。阿拉善白绒山羊以绒质优良著称于世,被列为国家珍稀畜种,所产羊绒被外商誉为“纤维宝石”,是毛纺工业的高档原料,产量占全国的1/10。悠扬的长调,清新的短调,极富感染力的民族舞蹈,喜庆的阿拉善婚礼,华贵的蒙古族服饰,神秘的藏传佛教、喇嘛教,盛大的那达慕,隆重的祭敖包,独特的民族餐饮,丰富的体育竞技活动,展示着阿拉善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神韵,成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这里是世界蒙古民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 4、乌拉特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北部,东与乌拉特中旗交界,西与阿拉善盟的阿左旗毗邻,南与杭锦后旗、磴口县相连,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国境线全长195.25公里(界桩号261—283)。总面积25276平方公里。乌拉特后旗辖3个镇、2个苏木:巴音宝力格镇、呼和温都尔镇、潮格温都尔镇、获格琦苏木、前达门苏木。2004年乌拉特后旗实施了旗府搬迁工程,乌后旗旗府所在地由赛乌素镇改为巴音宝力格镇,乌后旗地形地貌复杂。阴山山脉横亘旗境南部,形成了河套平原与北部高原的一道分水岭。全旗地形可分为山地,占15.1%,低山丘陵,占10.3%,砂砾石戈壁高原,占52.9%;沙丘戈壁沙地,占20.4%;山前冲积平原,占1.3%。境内较大的河沟有6条,雨大则山洪泄溢,天旱则干涸见底。全旗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海拔最高点达2365米,是本旗的高寒地带。乌后旗地处中温带,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8度,平均降水量96—105.9毫米,年均无霜期130天,年均冻土深2.3米。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多,夏季干旱降雨少,日照强烈,蒸发量大。
乌后旗地域广袤,草质优良,自古以来就是理想的放牧场所。据史书记载与考古发现,乌后旗人类先祖活动的踪迹,可溯源到新石器时代。从战国时起,这里就是匈奴牧地。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将这一带广大牧地封赐给乌拉特三公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隶乌兰察布盟),自此乌拉特部始自呼伦 贝尔移居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几经演变,1970年后始演为现境。目前,全旗人口5.3万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并有回、满、达翰尔、藏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
&&& 5、乌拉特中旗位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与蒙古国交界,毗邻黄河后套平原,南部巍巍阴山如屏,山前黄河故道横贯东西,沿河遍布良田沃土;山后草原广阔,水草丰茂。全旗总面积23000平方公里,分为牧区、黄河灌区和山旱区。海流图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旗总人口14万人,是一个以汉族占多数,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旗。年均气温4-6℃,年均日照3250小时,为全国长日照区,年均无霜期125天左右,年降水量200mm。地域辽阔的乌拉特中旗,物产丰饶,资源富集,是我国北方一块开发潜力巨大的风水宝地。据地质报告统计,有矿种63种,其中大型矿藏13处,中型11处。已探明储量有煤91亿吨,主要分布在白彦花煤田、白音查干煤田、巴音霍都格煤田。以褐煤为主,发热在4000大卡以上,是内蒙古煤炭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建设大型发电厂和大型的煤化工企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2.97亿吨,目前有中国石化所属的中原油田、中国石油华北油田等四家企业在近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勘探、开采。现已形成年产5万吨开采规模,一座新型的能源城将在乌拉特草原上崛起,国家大型矿床甲胜盘铅锌硫铁矿,锌金属量206万吨,铅19.6万吨,硫铁4700万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和化工基地。铁矿总储量6400万吨,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已形成年产200万吨选矿;100万吨铁矿冶炼能力;正在进行铁矿深加工项目的招商。品种繁多的非金属矿藏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菱镁矿储量600万吨,正在建设10万吨的金属镁加工企业,石墨储量300万吨,品位高、易开采、可建设石墨深加工企业;品种齐全的花岗岩,储量7.3亿立方米,远销国内外,质地坚硬,色泽温润的铬英玉,储量 8.8万立方米,是石材中的佳品,被选为2008年奥运工程雕塑用石。久负盛名的希热矿泉日涌水量达200吨以上,属含锶偏酸、重碳酸钙型,为国内优质矿泉水;特种非金属矿产水晶,冰洲石、碧玺、玛瑙等珍贵宝玉石,以其极大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开发。据估计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亿元以上,这不仅是乌拉特中旗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阴山北麓1.9万平方公里广褒的天然牧场,牧草种类200余种,全旗现有以羊为主的各类牲畜300万(头)只,年产山羊绒30万公斤,绵羊毛150万公斤,皮张80万张,鲜肉1400万公斤,是我国鄂尔多斯、草原兴发等名牌绒毛、皮革、肉食加工企业的重要原料基地。优质二狼山白山羊绒是全国的名优产品,曾获意大利柴格纳银奖。被誉为“天下第一羊”的草原羊肉,得益于当地特有的优质牧草,以其肉质鲜美、味道纯香,而闻名全国。富饶的黄河灌区,面积1610平方公里,有耕地100多万亩,具有井灌、黄河自流灌和水库灌溉的得天独后的水利条件。全旗年产粮食2亿公斤,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籽瓜等作物。访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加之黄河故道的肥田沃土,所产农作物品质优、产量高,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优质农产品的深加工已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利用农田大量的秸秆,灌区已饲养优质德美肉羊260万只,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德美肉羊种畜繁育基地。肉质鲜嫩的德美羔羊肉行销全国。现正在建设年加工100万只的肉羊项目。1800平方公里的丘陵山旱区,年产马铃薯1.5亿公斤,荞麦、莜麦500万公斤。以绿色食品著称的荞麦,以其特有的多种医疗保健功能,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山旱区退耕还林还草33万亩,使过去的荒山秃岭披上绿装。依托口岸优势,开发蒙古国资源,对乌拉特中旗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旗北部边境线703界碑处,有国家一级陆路口岸——甘其毛道口岸,2005年新建了5000平米口岸联检大楼,36万平米的物流仓库、10万平米的煤场,每年过货量100万吨以上,贸易额达3亿元。它不仅是巴彦淖尔市重要的贸易口岸,更是蒙古国资源开发的大通道。与中旗相邻的蒙古国南戈壁省,有着丰富的煤、铜、石油、铅锌等矿产资源,目前已开发的有:距甘其毛道口岸198公里处的塔本陶勒盖煤田,储量64亿吨,其中主焦煤18亿吨;2004年5月至今,已从蒙古国运煤40万吨,预计到2006年口岸过煤将达300万吨。距甘其毛道口岸70公里处的奥云陶勒盖铜矿,铜储量3100万吨,金500吨、银7000吨,是亚洲最大的铜矿。
&&& 6、达茂旗位于包头:东北部,阴山北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国境线87.85公里,东与四子王旗接壤,西与乌拉特中旗相连南与武川县、固阳县毗邻。总面积17695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蒙古族1.48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08万人辖11个苏木、9个乡和1个镇。旗人民政府驻百灵庙镇秦汉时为匈奴游牧地。唐为振武军兼单于大都护府辖境清初置达尔罕贝勒旗(又名喀尔喀右翼旗)、茂明安旗1950年8月两旗合并。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属陵区,中、西部有低山陡坡,北部属高平原台地,间有;阔原野。主要山脉有文公山、哈拉敖包。主要河流有希穆仁河、艾不盖河等季节河。最大湖泊腾格淖尔,水面万亩。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夏季短促,冬季严寒。年平气温3.6℃,年降水量250毫米,无霜期120天。经济[畜牧业为主,草场面积1.6万平方公里。1990年末有牲194万头(只),其中羊89.4万只。农业主要分布在南部耕地118.5万亩,农作物以小麦、被麦、马铃薯为主,: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1990年粮食产量51283吨。农业产值11041.2万元。土特产有发菜、蘑菇和大黄、锁阳中草药材。野生动物有黄羊、青羊;狐狸、百灵鸟等。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铂、褐煤、石灰石、大理石和石,以铁矿和稀土矿著名的白云鄂博矿区(归包头市辖)就在该旗境内。已建立起黄金、萤石、水泥、砖;皮革、乳品、毛纺、地毯、乳品等工业企业。1989年工总产值2425.8万元。交通以百灵庙镇为中心,通往呼市包头和邻近旗县。百灵庙为北疆重镇,镇内有著名的罕贝勒庙(清康熙赐名广福寺),新建有百灵庙武装暴动纪念碑。希拉穆仁河畔的后席力图召(又名普寺),过去是呼和浩特市席力图召活佛避暑行宫,现已自治区主要游览胜地。
&&& 7、四子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总面积25513平方公里,总人口20.9万。境内居住着蒙、汉、回、满等11个民族。四子王旗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胞弟哈卜图.哈萨尔的第十五代系孙诺延泰,其有四子分牧而居,故称四子部落。四子王旗称谓由此而来。格根塔拉草原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仅128公里,呼和浩特—锡林浩特S101省道专线直达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格根塔拉”是蒙古语,意为辽阔明亮的草原。近年来已形成独具草原风情的旅游景区。举世瞩目的载人航天飞船主着陆场,仅距格根塔拉50公里。格根塔拉也是通往口岸城市二连浩特的必经之地。广袤浩瀚的杜尔伯特(蒙语意为四子王)大草原,每当夏秋之际,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蓝天碧水、白云彩虹,炊烟缕缕、牧笛声声,人欢马叫、牛羊追逐,一幅令人陶醉的草原美景。这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仅地表水资源总量就达9620万立方米,地下水储量高达52亿立方米;现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黄金、钨、铝、铅、萤石、芒硝、石油、天青石、石英等。此外,这里还是理想的避暑和旅游观光胜地,境内有远近闻名的王爷府,希拉莫日庙和格根塔拉胶色隆旅游点,还有许多召庙、古墓群、古城遗址及近期出土的犀牛化石群等供旅游者参观。该旗的扶贫开发工作始于1986年,国家为扶持四子王旗的社会经济发展,已先后投入扶贫资金2100多万元,使全旗的工牧业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1992年底,工牧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交通、通讯也大为改观。
四子王旗地形从南至北由阴山山脉北缘、乌兰察布丘陵和蒙古高原三部分组成。其中:山地占4.1%,丘陵占56.1%,高原占39.8%。统观地形趋势东南高而西北低。海拔高度为1 000~2 100米之间,相对高差1 100米。旗境东南西河子、活福滩、忽鸡图、三元井地段属阴山山脉北坡。海拔2 000米左右的山峰约100余座。这些山峰均属中等切割或轻微切割,相对高程1 000米左右。中部乌兰哈达、供济堂、白音朝克图、查干敖包、查干补力格、吉尔嘎郎图、红格尔、大井坡低山丘陵地段,海拔1 500米左右的山峰约数百座。这些山峰均属轻微切割,相对高程500米左右。
&&& 8、二连浩特市(简称二连)位于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两市区间距离9公里。辖区面积4015.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 “二连浩特”是蒙语的汉译音,“二连”原名“额仁”,沿用市郊“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二连盐池)之名。“额仁”是牧人对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楼的意思。二连市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平均海拔为932.2米。二连市地表无河流 ,地下有古河道穿境而过。受蒙古高气压影响,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干旱荒漠草原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短暂炎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年均气温3.4℃左右,年均降水量142.2毫米,无霜期90-120天,采暖期210天。二连浩特市辖3个街道、1个苏木:乌兰街道、锡林街道、东城街道、格日勒敖都苏木。二连是随着集宁-二连国际铁路的建设而建立的。1956年1月,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正式开通。1966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二连浩特市。1984年9月,胡耀邦同志视察二连并留下“南有深圳、北有二连”的赞词。1985年1月,二连升格为准地级市,1986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二连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二连为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二连地理位置优越,位于208国道起点和集二线的终点,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7623公里,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714公里,距北京720公里,距呼和浩特410公里,是中国距首都北京最近的陆路口岸。以北京为起点经二连到莫斯科比走滨洲线近1140公里,是连接欧亚大陆最捷近的大陆桥,交通十分便利。二连是我国与蒙古国接壤的唯一铁路口岸,是国家批准的首批十三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二连面对蒙古国、俄罗斯及东欧国际市场,是我国向北开放的最前沿;二连背靠我国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银经济带,有进出口两种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重要的进出口物资集散地,依托二连口岸发展边境贸易、加工贸易、旅游贸易、服务贸易条件优越。
&&& 9、苏尼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是锡盟的西大门,东邻苏尼特左旗、镶黄旗;南靠乌兰察布盟察右后旗、商都县;西接乌兰察布盟的四子王旗;东北与本盟二连浩特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8 公里。全旗辖9个苏木4个镇,总面积2.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71万,由蒙、汉、回、满等11个民族组成。赛汉塔拉镇为旗政府所在地,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006年,苏尼特右旗辖3个镇、3个苏木:赛汉塔拉镇、朱日和镇、乌日根塔拉镇和额仁淖尔苏木、桑宝拉格苏木、赛罕乌力吉苏木。苏尼特右旗属古湖盆地上升而形成剥蚀高原,平均海拔高度为米,整个地形南高北低,中北部为坦荡的高原和丘陵,南部多山、东部为巴嘎腾格里沙漠延伸部分(浑善达克沙地)。境内无长年河流,地表水贫乏,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埋藏较深。气候属干旱性大陆性气候,平均气温为摄氏4.3℃,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零下38.8℃,无霜期135天; 年降水量平均为170-190毫米,蒸发量平均为2384毫米; 全年盛行西北风,风力一般在3-5级,最大9-10级,平均风速5. 5米/称,是国内最佳的风能区;平均日照时数为3231.8小时。广袤富饶的苏尼特草原是闻名遐迩的纯天然牧场,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草原上分布着野生植物达200多种,野生动物有40多种,飞禽有30多种。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地下矿藏资源有28种,有15种矿产资源获得了不同级别的储量,主要有:石油2000万吨,铁矿石1.6亿吨、碱4000万吨、 芒硝414万吨、铜7万吨、金2吨、锰53万吨、蛇文岩521万吨、萤石60万吨。现已开采的主要有金矿、铁矿、碱矿、石油、石灰石等。
境内遗留的名胜古迹较多,主要有温都尔庙(曾为德王府)、毕鲁图、毛登等二十八处古庙遗址。近年来还发现了约100多公里长的成吉思汗边墙,从京城大都通往大库伦的两条古路遗迹,青铜器时代的德勒哈日壁画,元代阿拉坦图满古墓群以及晚中新时代的查干淖尔恐龙化石区等。畜牧业年可提供羊毛1100吨、羊绒120吨、肉11000吨、皮张60万张、乳制品300吨,闻名国内外的苏尼特羊是我旗的主要畜种。工业经济形成了石油、化工、皮毛、酿酒、肉类加工、民族用品、矿产开采、建材等20多个门类的地方工业。产品种类300余种。其中,民族用品厂生产的“双喜”牌蒙古包被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远销德国、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苏尼特羊肉、赛汉白酒行销全国各地,与此同时,内外贸易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旗内交通便利,有北京通往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联运线,集二铁路纵贯旗境,还有郭(尔奔)-查(干淖尔)铁路支线47公里。呼锡公路、赛黄公路和208国道横亘全旗,公路、铁路在我旗纵横交错,交通四通八达。旗政府所在地与各苏木也都通班车。邮政电信逐步向现代化迈进,新的设备技术正在被大量采用,市内电话总容量达1万门,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和长途传输数字化,无线寻呼、移动通讯广为普及。呼包电网覆盖全旗,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证。
&&& 10、苏尼特左旗位于锡林郭勒盟西北部,素有“驼乡”之称。沙漠泛光,驼铃阵阵,沙海之舟,剪影夕阳,幽意深情,就是指这个地方。全旗面积3.4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占90%以上,大部分为荒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型,植被多为草木科、大百合科植物为主的优良牧草,如多节植物蒿、碱葱、沙葱、冰草等。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适于骆驼的生长;这里的羊因常年吃碱葱等优质牧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优良品种—苏尼特羊。 这种羊肉质鲜美,肥瘦相间,历来是宫廷供肉。北京的“东来顺”涮羊肉创牌子选用的就是苏尼特羊肉。目前,全旗骆驼总数20000峰,其中有草原上少见的珍品—白驼。草原人珍爱白驼,把它视为吉祥物。苏尼特左旗自然资源丰富,石油、煤炭、金、水晶、石、铁、钨、石膏、芒硝、原碱、食盐、云母等三十几种矿产储量较大。甘草、麻黄、银柴胡等药用植物达百种以上。名贵藻类植物“发菜”以产量多,质量好,闻名遐迩。报春花、山丹、干厥菜等几十种野生植物,既是野生观赏花卉,又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这里野生动物颇多,珍稀动物天鹅、大鸨、羚羊常在这里出没,黄羊、狍子、羚羊、旱獭、猞猁、狐狸、狼、灰鹤、鸿雁、苍鹰、野鸭、百灵鸟、野兔、猫子等更是常见不鲜。南部沙滩有一万多亩淡水湖泊,适于发展养鱼业。哈那哈达阿日善、格根图阿日善、哈登胡少阿日善等温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洗浴或饮用均有明显的医疗效果。特别是哈那哈达阿日善,四季涌流,群丘环绕,芳草萋萋,是建立疗养院的理想之地。
苏尼特左旗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旗;全旗总人口3.2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60.8%,汉族人口占38.7%,其它少数民族占0.5%,牧业人口占56.7%,全旗辖12个苏木、1个镇、一个苏木级饲料公司,49个嘎查。旗所在地满都拉图镇(原贝子庙)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里居住着全旗1/3的人口,分新、旧两址,相距7公里。锡赛公路经过镇区、东达锡林浩特,西至集二铁路赛汗塔拉镇,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接壤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