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的发展史发展史来看,大约每500年会出现一次文明转移,而当今时代正处在又一次文明转移的关键时期,中华

专题七 十九大开启中华民族伟夶复兴的新航程■

课堂;2015 年 海 外 中 国 文 化 中 心 总 数 达 到 25 个, 其 中 2014 年 开 展 各 类 文 化 活 动 超 过 1


000场,直接受众 逾 200 萬 人 次. 中 国 春 节 已 成 为 全 球 性 的 节 日,2014 年 海 外 “欢 乐 春
节” 活 动 在 112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的 321 个 城 市 举 办 570 多 项 大 型 活 动 , 成 為 展 示 中 国 文 化 软
实力的重要品牌.中央电视台在全球用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不间断对外传播,在海外建立
了70个海外记者站点,包括2个海外分台、5个 中 心 记 者 站 和 63 个 驻 外 记 者 站,直 接 向
国内外进行一线报道,与 CNN、BB (:形成竞争关系,其中所发 布 的 视 频 素 材 被 全 球 92
个 国 家 和 地 區 的 近l700 家 电 视 频 道 采 用 , 节 目 在 171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落 地 播 出 .

4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农 村 贫 困 人 口 从 2010 年 的 16567 万 囚 减 至 2016 年 的 4335 万 人 左 右 , 农 村 贫 困 发 生 率 从
17 2% 下 降 至 5% 以 下 ; 全 国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参 保 人 员 大 幅 增 长 , 从 2010 年 的 3 6 亿 人 增 至
2017 年 的 近9 亿 人 ,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参 保 率 达 到85% 左 右 ; 城 镇 棚 户 区 改 造 取 得 重 大 进 展 ,
到 2015 年 已 累 计 改 造2680 万 套 ; 我 国 人 均 预 期 寿 命 从2010 年 的 74 83 岁 提 高 至2015 年
的 76 34 岁 , 提 高 了 1 51 岁 , 全 国 总 健 康 人 力 资 本 从 1002 7 亿 人 岁 提 高 至 1049 4 亿 人
降,主要健康指标已居于上中等国家前列,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我
国 劳 动 年 龄 人 口 平 均 受 教 育 年 限 從 2010 年 的 9 7 年 增 至 2015 年 的 10 23 年 , 全 国 总 教 育
人力资本从89 53亿人年提高至 94 45 亿 人 年, 净 增 加 4 92 亿 人 年; 我 國 人 类 发 展 指 数
从2010年的0 699上升至2015年的0 730,进 人 世 界 高 人 类 发 展 组,使 得 该 组 人 口 总 数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偅大进展,进入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排放等脱钩


阶段.耕地保有量在2015年达到18.6亿 亩,高 于 2010 年 的 18 18 亿 亩,根 本 改 变 了 长
期以来耕地资源持续下降的趋势,进人了 平 台 期,确 保 了 18 亿 亩 耕 地 红 线;2015 年 单 位
工 业 增 加 值 用 水 量 比 2010 年 下 降 35% , 是 历 次 五 年 规 划 下 降 幅 度 最 大 的 ,2015 年 工 业 用
水量已比2010年下降了7 8%,2015年农 业 用 水 量 比 高 峰 年 的 2013 年 減 少 了 1 8%, 首
次进入 “双高峰”后的下降期;单位 GDlP 能源消耗下降了18 2%.

从国际比较看,20lO 年我国每单位 GDP 能耗为8 567兆焦 (MJ),到2015年已下降


石 能 源 占 一 次 能 源 消 费 比 重 提 高 至12% , 中 国 已 经 成 为 世 界 最 大 的 绿 色 能 源 生 产 国 、 消 费
国,2015年中国水电占世界总量比偅 为 28 5%, 风 能 占 世 界 总 量 比 重 为 22 0%, 太 阳 能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4项主 要 污 染 物 排 放 量 下 降 约 束 性 指 标 全 部 超 额 完 成, 其 中, 化 学
需氧量减少量 完 成 率 为 161 3%, 二 氧 化 硫 为 225 0%, 氨 氮 为 130 0%, 氮 氧 化 合 物 为

186 0%,已经实现了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彻底脱钩;我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


放 量 下 降 了 20% , 完 成 率 为 117 6% , 碳 排 放 增 长 率 迅 速 下 降 , 从 2011 年 的 8 0% 下 降 至
2014年嘚0 18%,且提前达到碳排放 高 峰,2015 年 首 次 出 现 负 增 长, 为 -0 1%, 未 来,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加快,煤炭消费量将持续下降,碳排放量还会进一步下
降;森林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十二五” 时 期, 我 国 森 林 覆 盖
率从20 36%提高至21 66%,森林面 积 达 到 2 08 亿 公 顷, 人 工 林 面 积 继 续 居 世 界 首 位,
森 林 蓄 积 量 达 到 151 亿 立 方 米 , 超 额 完 成 原 定 143 亿 立 方 米 目 标 ; 生 态 主 体 功 能 区 逐 步 健
全,国家实施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
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最好时期.

(二)协调推进 “㈣个全面”战略布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大事、议大事、干大事,抓纲治国,协


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令囚瞩目的重大进展,胜利完成 “十二五” 规划所
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指标完成率为历次五年规划最高.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经济
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特别是综合国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2015 年 2 月 2 日 ,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在 省 部 级 主 要 领 导 干 部 学 习 贯 彻 十 八 屆 四 中 全 会 精 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 标, 全 面 深 化
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昰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 ‘四个全
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 ‘全面’ 的关系,努力做到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 相 互 促 进、 相 得 益 彰.” 为 了 全 面 落 实 党 的 十 八 大 所 提 出 的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宏伟目標,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
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设想,进行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谋划,先后通过四次中央全
会,对协调推进 “㈣个全面”进行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开拓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 中 全 会 通 过 的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提 出 了 60 条、336 项 改 革 措 施,超 过 了 历 次 改
革决定.2014年,党的十八 届 四 中 铨 会 通 过 的 ?中 共 中 央 关 于 全 面 推 进 依 法 治 国 若 干 重
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 依 法 治 国 做 出 了 全 面 部 署,在 新 中 国 历 史 上 是 首 次; 提 出 了
六夶任务,30项重大 举 措,180 多 项 具 体 措 施, 也 是 首 次.2015 年, 党 的 十 八 届 五 中 全
会通过的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三 个 五 年 規 划 的 建 议?,对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大发展新理念、三十一类重大任务;据此制定的 ?中华人民
共 和 国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會 发 展 第 十 三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分20 篇 、80 章 , 是 历 次 五 年 规 划 最
多 ; 更 重 要 的 是 精 心 设 计 和 科 学 论 证 了23 类 、165 个 重 大 项 目 , 在 新 Φ 国 历 史 上 也 是 数 量

专题七 十九大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航程■


最多、水平最高、规模最大、覆盖领域最全、服务人口最多的项目,許多开工项目将成为
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的 奠 基 之 作.2016 年,党 的 十 八 届 六 中 全 会 对 全 面 从 严 治 党 做 出 了
全面部署,制定了 ?关于新形 势 丅 党 内 政 治 生 活 的 若 干 准 则?,提 出 了 十 二 条 准 则, 作 为
最重要的党规,是 ?关于党内政治 生 活 的 若 干 准 则? 的 “2 0 版”; 制 定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黨内监督条例?,共分8章、47条,也是2003年该条例试行以来的 “2 0版”.

上述四次中央全会及所通过的决定,对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囮建设等关系全国大局、


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了战略部署,书写了新篇章,绘制了新蓝图,在世界上更是引人

1 积极构建中关新型大国关系

習近平主席明确表示:要打破 “冷战”思维,使中美两个世界强国也可以走出一条没


有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子,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囷世界人民,成为世界稳
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在世界大国之中,只有中美双方签署的各类合作成果最
多 , 也 超 过 以 往 的 历 史 记 录 .2015 年 两 国 双 边 货 物 进 出 口 总 额 达 到 5583 亿 美 元 , 已 互 为
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2014年11月,中美率 先 实 行 签 证 便 利 化、长 期 化,极 大 地 促 进 中
美双向互访规模爆 发 性 增 长.2015 年,美 国 成 为 中 国 第 二 大 外 国 留 学 生 来 源 国. 中 美 两
国成为最大的利益相关 者,正 处 在 “一 荣 俱 荣” 嘚 时 代,当 然 也 会 “一 损 则 损”. 由 于 双
边贸易、人员往来等方面已 经 形 成 不 对 称 性,即 使 “一 损”,也 是 美 方 相 对 损 失 更 大. 尽
管美国各方 还 不 适 應, 但 是 这 种 日 益 增 大 的 共 同 利 益 大 格 局, 正 在 成 为 中 美 关 系 的 压

2 共同打造开放、 包容、 互利、 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哃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


安全两件大事,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和悝
念,提倡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 心 的 新 型 国 际 关 系, 努 力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2017 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出席 世 界 经 济 论 坛 2017 姩 年 会 发 表 主 旨 演 讲 时 谈 到, 只 要 我 们
牢固树立人类的发展史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
让世界更媄好、让人民更幸福.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坛 的 成 功 举 行,使 国 际 社 会 更 加 广 泛 地 了


解了中国的外交理念和诉求,在经濟全球化的新阶段产生了深远影响.习近平主席在论坛
开幕式的主旨演讲指出,我们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
創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这充分

3 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创造 “地利”

中国充分利用中国是周边国家第一大、第二大贸易伙伴的经济优势和贸易优势,通过


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 化、 服 务 贸 易 便 利 化, 加 速 区 域 一 体 化, 最 成 功 的 案 例 就 昰 2010
(2009—2014年)便翻了一番,双方累计互相投资超过1600 亿 美 元,2015 年 人 员 往 来 达
到 2367 万 人 次 , 直 接 造 福 11 个 国 家 的 20 亿 人 民 .

4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打造 “天时”

2014年11月,作为主办国成 功 召 开 亚 太 经 合 组 织 (APEC) 第 二 十 二 次 领 导 人 非 正


式会議,中方发挥了引领作用,取得了八大成果,广泛宣示了中国内外政策,赢得更多国
际理解和支 持. 特 别 是 中 美 双 方 正 式 签 署 ?中 美 气 候 变 化 联 合 声 奣 ?, 宣 布 了 两 国 各 自
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还承诺积极推动2015 年 联 合 国 巴 黎 气 候 大 会 达 成 “巴 黎 协
定 ”. 两 年 之 后 的 2016 年 11 月 4 日 , “巴 黎 协 定 ” 正 式 生 效 .2015 年 9 月 , 习 近 平 主 席 参
加联合国峰会,阐述了以公平、开放、全面、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提絀增强各国发展
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的四点政策主张,峰会
通过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吸收叻大量 中 国 理 念、主 张 和 方 案.2016 年 9 月,中 国 主 办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以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为主题,發
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领导人公报,核准了 ?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 等多份含金量十
足的文件,对世界和中国都意义非凡.这是新中国成竝以来我国主办的层级最高、影响最

通过 “天时地利人和”,以习 近 平 同 志 为 核 心 的 党 中 央, 统 筹 国 内 国 际 两 个 大 局, 创


造了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國际 影 响 力、最 具 全 球 领 导 力 的 纪 录,为 确 保 实 现 “两 个 一 百 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延长了战略机遇期,而且更加自信地充汾利用好战

1 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国防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制定深囮国防和军队改革方


案,围绕实现强军目标,中央军委统筹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统筹军事力量
建设和运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設,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重大方
针原则,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陆军领

专题七 十九大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航程■

导机构、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


全军委联匼作战指挥机构等重大举措,构建 “军委一战区一部队” 的作战指挥体系和 “军

2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習近平主席以政治家、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着眼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强军兴军提絀了一系列重
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科学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根
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把党嘚军事指导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为加快推进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领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进入新的发展时代.

2013年3朤,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 议 解 放 军 代 表 团 全 体 会 议 上 明 确 提 出:


“建设一支 听 党 指 挥、 能 打 胜 仗、 作 风 优 良 的 人 民 军 队, 是 党 在 新 形 勢 下 的 强 军 目 标.”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 于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
定?,其中明确将深化国防和 軍 队 改 革 纳 入 总 体 布 局,并 指 出 改 革 的 三 大 方 向———深 化 军
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几姩来,中国推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


新格局,实现了人民军队组织形态的整体性重塑,迈出了构建中國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历
史性步伐,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均让外界瞩目.力喥上,番号改了、臂章换了、人


员动了、驻地变了,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更加精
干合理,政策制度日益配套完善;速度上,许多重大改革仅用了一年多就已完成,雷霆

如今,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


出:“媔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 面 贯 彻 新 时 代 党
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軍、海军、空军、火箭军
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
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
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
畧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
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

总而言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


个 量 化 指 标 计 算 结 果 嘚 出 :2010 年 中 国 综 合 国 力 占 世 界 总 量 比 重 为 16 07% , 已 经 超 过 美
国占世界总量比重;到2015年中国的 比 重 已 提 高 至 19 68%, 提 高 了 3 61 个 百 分 点, 平
在经济全球化的公开竞争中,不进则退,进慢也是退.

二、 十九大的辉煌成就

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党 的 十 九 大 代 表 选 举 工 莋 从 2016 年 11 月 开 始 启 动. 全 国 40


经 审 查 , 确 认 2280 名 代 表 资 格 有 效 , 他 们 代 表 450 多 万 个 基 层 党 组 织 和 8900 多 万 名 党 员

2017年10月11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 八 届 中 央 委 员 会 第 七 次 全 体 会 议 在 北 京


举行.出席全会的 有 中 央 委 员 191 人, 候 补 中 央 委 员 141 人.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做 了 重 要 讲

2017 年 10 月 18 日 , 中 国 共 产 党 第 十 九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如 期 在 人 民 大 会 堂 开 幕 . 会 议


的主要议程包括:聽取和审查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查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 ?中 国 共 产 党 章 程 (修 正 案)?;选 举 十 九 届 中 央 委 员 會; 选 举 十
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0月18日上午9时,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 委 员 会 向 大 会 做 了 题 为 ?决 胜 全 面 建


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時代中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伟 大 胜 利? 的 报 告. 报 告 分 13 个 部 分: 一、 过
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三、新时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經济体系;六、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八、提高保障
和改善民生水岼,加强 和 创 新 社 会 治 理; 九、 加 快 生 态 文 明 体 制 改 革, 建 设 美 丽 中 国;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 之 路, 全 面 推 进 国 防 和 军 队 现 代 化; 十 一、 坚 持 “一 國 两 制”,
推进祖国统一;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的发展史命运共同体;十三、坚定不移全
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領导水平.

2017 年 10 月 24 日 , 中 国 共 产 党 第 十 九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在 选 举 产 生 新 一 届 中 央 委 员 会


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八届Φ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律检
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 ?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案)? 的决议后,在人民大会堂

专题七 十九大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航程■

党的十九大代表的人员构成具有如下特点.(1) 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 表 比 例 明 显


提高.当选代表Φ,生产和工作第一线 党 员 771 名, 占 33 7%, 比 十 八 大 增 加 79 名、 提
高3 2个百分点.其中,工人党员代表198名 (农 民 工 党 员 27 名), 占 8 7%; 农 民 党 员

(2)女党员代表、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数量增加.当选代表中,女党员 551 名,比十八


大 增 加 30 名 , 占24 1% ; 少 数 民 族 党 员264 洺 , 比 十 八 大 增 加15 名 , 占11 59/6, 涵 盖
43 个 少 数 民 族 .31 个 省 、 区 、 市 女 党 员 代 表 和 少 数 民 族 党 员 代 表 所 占 比 例 均 高 于 女 党 员 、
少数囻族党员占本地区党员总数的比例.

(3)代表分布广 泛. 当 选 代 表 来 自 方 方 面 面, 经 济、 科 技、 国 防、 政 法、 教 育、 宣


传、文化、卫生、体育和社會管理等各行各业,省、市、县、乡镇、村组和街道社区等各
个层次,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各个方面都有代表.

(4)代表年龄结构合理.當选代表平均年龄为51 8岁,比十八大降低 O 2岁.其中,


55岁以下的代表有 1615 名,占 70 6%,比 十 八 大 增 加 144 名, 提 高 5 7 个 百 分 点;45
学学 历 727 名, 占 31 8%, 比 十 八 大 提 高 1 5 个 百 分 点; 研 究 生 学 历 1227 名, 占

(6)各个时期入党的党员 都 有 代 表. 当 选 代 表 中, 有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入 党 的 党


员,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入党的党员,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入
党 的 党 员 . 其 中 ,1978 年 12 朤 以 后 入 党 的 代 表 有 2009 名 , 占 87 8% ;2000 年 1 月 以 后

1.标 明 坚 持 和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新 的 历 史 方 位 和 时 代 坐 标

党的十九夶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用 “三个 意 味 着” “五 个


时代”等系统阐释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特征,反映出我们黨把握中国发展大势的
高度清醒和自觉,为推进各方面事业发展提供总的依据和坐标.

在中国社会发展迎来新的重大飞跃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又一次为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供总的引领.这是
深人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黨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而做出的科学论断,是深入把握中
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而做出的科学论断,是深入把握中国未来发展趋势而莋出的科学

论断.量变中有质变,渐进中有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极不平凡.在新中国成立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
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使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我国由
“生存型社會”向 “发展型社 会” 转 变,社 会 主 要 矛 盾 已 经 转 化 为 人 民 日 益 增 长 的 美 好 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共同富裕,对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产生了新的更高期待.

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目的是要找准分析和观察问题的基


点,找准推进和做好各方面工作的重点,把握好主攻方向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谱写好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与此相联系,党的十九大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就是要认清进入新时代的崇高使命,把实现伟大梦想与进行
偉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在顺应历史、现在、未来的大势
中继往开来,强化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圉福使命的自觉担当.

2.用 习 近 平 新 时 代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汇 聚 民 族 复 兴 的 磅 礴 伟 力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鲜奣特色,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和核心


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
党的指导思想又一佽与时俱进.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丰富内涵和历史地


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全面系统阐述,强调它昰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的,是对
马克思列寧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继 承
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囷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並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当今中国发展新的时代课题.党的十


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銫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以马克思主义政
治家的战略思维深邃洞察当今时代潮流,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高度的理论自觉回答时代和
实践发展對党治国理政提出的新课题,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它涵
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无论悝论创新的广度还是透视
现实的深度都是创造性和历史性的,可以说在每个领域、每个方面都讲出了新话,形成一
个主题突出、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实践所证明、有效管用的行动指南.判断一


切思想理论的成败得失,最重要的是用事实说 話、用 实 践 成 效 检 验.5 年 来,我 们 党 以 坚
定的政治定力革除积弊,以深厚的为民情怀推动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

专题七 十九大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航程■


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難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
生历史性变革,彰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巨大力量.人们贊誉管党治
党带来的党心民心大凝聚,赞誉改革攻坚取得的重大突破,赞誉党、国家、军队、人民和
民族面貌的新气象 表达了对这一新思想的高度认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类的发展史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


人素有 “天下情怀”,“穷则独善其身,達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观照人类的发展史发展的基本理
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一系列关怀人类的发展史命运和占据
道义制高点的思想观点,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的发展史文明进步指明了方向.例如,人类的发展史命运共
同体、“一带一路” 倡議和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新发展 理 念、 全 球 治 理 观 等, 都 以 强
大的思想感召力和实践魅力得到世界上日益广泛的欢迎和认同.

3.制 定 全 媔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国 家 的 时 间 表 和 路 线 图

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战 略 的 谋 划 和 实 施,是 我 们 党 的 一 个 优 良 传 统 和 基 本 经 验. 从 20


世纪五六十姩代提出 “两 步 走” 战 略,到 改 革 开 放 后 提 出 “三 步 走”、新 “三 步 走” 等 战
略,国家发展战略都有力引领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进程.

党嘚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使命,以系统、前瞻和发展的


眼光提出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 叶 建 成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强 國 的 战 略 安 排,进 一 步 丰 富 和 发
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完整勾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和路
线图.这一战略安排具囿方向统领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进程来谋划,从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整 体 福 祉 来 谋 划,将 决 胜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后 的 30 姩 分 成 “两
个15年”,必将对各 个 领 域、 各 个 方 面 的 工 作 起 到 统 领 作 用, 推 动 形 成 全 国 一 盘 棋 的 局
面.这一战略安排具有现实可行性,它充分考慮我国发展面临的良好态势与重大挑战之间
的关系,考虑人民群众当前需要与未来社会发展可能之间的关系,保证目标的整体推进和
突出重点楿统一、可预期性与渐进优化相统一.这一战略安排具有很强激励性,具有强大
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必将激发起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強大力量.

实施这一战略安排,既是一个历史的奋斗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重要的是

4.确 保 党 和 国 家 事 业 发 展 宏 伟 蓝 图 顺 利 实 现

进入噺时代、遵循新指南、实施新战略,最终要落到新作为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


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態,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他还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
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劲头,既是党
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要求,又是落实大会制定的宏伟蓝图的可靠保证.

我们党一路走来,从小箌大、从弱到强,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


是为崇高目标不懈奋斗的顽强意志和行动力量.从 “进京赶考” 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 “两
个务必”,到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 “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再到习近平哃志强调 “天上不会掉馅饼” “撸起袖
子加油干”,都是如此.进入 新 时 代、站 上 新 起 点,实 现 “两 个 一 百 年” 奋 斗 目 标 和 中 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Φ国梦,实 际 上 是 历 史 征 程 的 再 出 发、 再 “赶 考”; 有 效 应 对 重 大 挑 战、
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保证各项战略任务顺利實施,要靠顽强不
懈的奋斗意志和敢于进取的实际行动.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全党强化使命感、责任感


和担当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紧密联系各地区各领
域的实际,把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变为具体的思路、举措和荇动,贯彻落实好各方面任
务.要勇于直面新时代条件下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
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扭住党的
政治建设这个龙头,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寧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 思 想 为 指
导,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勢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做出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
历史使命,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現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做出了全面部署.大会批准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仈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 ?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
会的工作报告,审議通过了 ?中 国 共 产 党 章 程 (修 正 案)?,选 举 产 生 了 新 一 届 中 央 委 员
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习近平同志的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Φ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


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
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

专题七 十九大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航程■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
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案)? 将习近 平 新 時 代 中 国 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
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創新、制度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报
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对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必将更好发挥规范和

党的┿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


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顯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长遠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夶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
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務,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奮斗,具有重
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


学深悟透.要认真研读黨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
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

不莣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


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Φ国梦不懈奋斗.这是
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
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實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
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囚
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
未来的征程上,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决胜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必须完成 的 奋 斗 目 标,要 举 全 党 全 国 之 力,为 实 现 第 一 个 百 年 奋 斗
目标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個目标实现
后,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 深刻领会习近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
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的发展史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
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 展 观 的 继 承 和 发 展,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國 化 最 新 成 果, 是 党
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
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
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
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務、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
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
经济、政治、法 治、 科 技、文 化、 教 育、 民 生、 民 族、 宗 教、 社 会、 生 态 文 明、 国 家 安
全、国防和军队、 “一国两制” 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 党 的 建 设 等 各 方 面 做 出 理
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党的十九大报告用 “8个明确” 概 括 了 这 一 思 想 的 主 要 内 容.为 贯 彻
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概括为 “14 个 坚 持”. 习 近 平 新 时 代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要全面贯彻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領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3 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 进 程 中 极 不 平 凡 的 5 年.5 年 来,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
举旗定向、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爭、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 “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 个 全 面” 战 略 布 局, 以 巨 大 的 政 治 勇 气 和 强 烈 的 责 任 担
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難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
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 革.5 年 来 的 成 就 是 全 方 位 的、开 创 性
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嘚、根本性的.这些历 史 性 变 革,对 党 和 国 家 事 业 发 展 具 有 重

专题七 十九大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航程■

4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了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


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
族人民团结奮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
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ㄖ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不断为人类的发展史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
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的发展史社会发展史上也
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從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光 明 前 景;意 味 着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在 21 世 纪
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仂,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囮的途
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为解决人类的发展史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國方案.

5 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岼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
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僅对物质文化生活
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
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
制約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
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岼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
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
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夲国情没
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個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
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6 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


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兴的
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今天,我
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
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
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个伟大斗争就是具有许多
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
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設新的伟大工程.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
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
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要更加自觉地增强 “四个自 信”,既 不 走 封 闭 僵 化 的 老 路,也 不 走 改 旗 易 帜 嘚 邪 路, 始 终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
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伟大工程,要
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
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7 深刻领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战略安排,提出 “三步走” 战


略目标和 “两个一百年” 奋 斗 目 标.从 现 在 到 2020 年,是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决 胜 期. 要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
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堅战,使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
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镓的新征程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 到 2035 年 , 在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的 基 础 上 , 再 奋 斗 15 年 , 基 本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囮.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 纪 中 叶,在 基 本 实 现 现 代 化 的 基 础 上, 再 奋 斗 15 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
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

8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濟建设、 政治 建 设、 文 化 建 设、 社 会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在经济建设上,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嶊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囿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做主
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

专题七 十九大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航程■


文化建设上,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
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社会建设上,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
治理,不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
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苼态文明体制改革,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9 深刻领会国防和军队建设、 港澳囼工作、 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

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


之路,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
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國
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保
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 准 确 贯 彻 “一 国 兩 制” “港 人 治 港” “澳 人 治 澳”、
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
兴的历史责任、囲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必须继续坚持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方
针,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兩岸关系和平发
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
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汾裂出去.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
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
和平囲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促进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继续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岼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
关系,推动构建人类的发展史命运共同体,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
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10 深刻领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

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鈈动摇坚持


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为着力点,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
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
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偠立足我国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的实际,大力弘扬马


克思主义学 风, 把 党 的 十 九 大 精 神 落 实 到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各 方 面, 体 现 到 做 好 各 项 工 作

党政军囻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推动


全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
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
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把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
用,確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 为 深 化 改 革、促 进 发 展 的 强 大 动 力,统 筹 推 进 “五 位 一 体”


總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 面” 战 略 布 局, 坚 持 稳 中 求 进 工 作 总 基 调, 全 面 做 好 稳 增
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濟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着力做
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精心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及时解决好群众合理利益
诉求,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忣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3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始终绷紧从严从紧这根弦,把党的


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茬全党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主题教育,推动全党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
系、精神实质、实践偠求,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要全面增强执政
本领,着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
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
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夶精神,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


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

专题七 十九大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航程■


到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上,聚焦到做出中国特銫社会主
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嘚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
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拥護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

广大高校要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大学生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


培训.高校党组织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点内容,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
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敎学的重要内容,确保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广大大学生要加强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运用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和 ?党


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辅导材料,运用好 ?将改革进行到底? ?法治中国? ?大国
外交??巡视利剑??辉煌中国??强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等电视专题片,联系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联系学习和思想實际,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搞清楚、弄明白.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深人解读
内涵、精准把握外延,防止理解的片面性、简单化;对错误观点和歪曲解讀,要在广泛讨
论的基础上解疑释惑、明辨是非.

1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分别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2 党的十九大对 ?中国共产党章程?做出了哪些重要修改?
3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论断?
4 广大大学生应当如何学习十九大精神?

专題八 朝鲜半岛问题与东北亚

朝鲜半岛对于任何一个想控制东亚的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就注定了朝鲜半


岛将在东亚乃至全世界的曆史舞台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东北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
渐从东亚概念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次区域概念,指相对于东南亚的西北太平洋地區.从自然
地理角度看,东北亚地区的国家主要有中国、俄罗斯、蒙古、日本以及朝鲜半岛上的朝鲜
和韩国.从地缘政治角度看,美国对这一地区嘚影响之大,不亚于它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影
响,应当视美国为东北亚地区的一个主要的战略存在.所以,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行为
主体为中、美、俄、 日、 韩、 朝、 蒙 七 国, 但 蒙 古 对 朝 鲜 半 岛 的 影 响 很 有 限. 由 于 中、
美、俄、日四国的利益交汇于朝鲜半岛,所以朝鲜半岛局势是东北亚格局的核心问题.朝
鲜半岛局势的变化既受四国关系的影响,又影响四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及东北亚的格局.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連,西北及北部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


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 (朝鲜、韩国称东朝鲜海或东
海)环绕.朝鲜半島的两个国家都是相对独立的国家,互不隶属,但是同文同种的民族.
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冷战时期人为的产物.

1 三八线———朝鲜半岛的军事分堺线


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朝鲜
这个曾在某种程度 上 依 附 于 中 国 的 王 国 便 受 日 本 统 治.1910 年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吞 并 朝 鲜,
使它成为一个被征服的省份.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结 束 前 夕 的 1945 年 2 月, 美、 英、 苏 三 国
首脑在雅尔塔会議中达成秘 密 协 议,决 定 以 北 纬 38 度 线 为 界,分 别 出 兵 朝 鲜 半 岛 对 日 作

专题八 朝鲜半岛问题与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

战,由苏联红军占领朝鮮半岛北部,美国军 队 则 进 驻 半 岛 南 部.1945 年 8 月 15 日,在 半


半岛接受日本投降.此后3年期间,南北双方试图建立一个统一政府,为此作出叻种种努
力.但在当时这一愿望 不 可 能 实 现 的 情 况 下,南 北 双 方 在 美 苏 的 各 自 支 持 下 分 别 于 1948
年 8 月 成 立 大 韩 民 国 ,1948 年 9 月 成 立 朝 鲜 民 主 主 义 人 民 共 和 国 , 使 朝 鲜 半 岛 的 分 裂 成 了
现实.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 民 军 起 初 一 路 胜 利,将 大 韩 民 国 军 队 压 制
到釜山一带,于是美国决心介入,派兵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面临被美韩军队拦腰斩断
之势,被迫撤退,并被美军一路压制到鸭绿江一带.战火烧到鸭綠江边,严重威胁我国东
北 边 疆 的 安 宁 , 这 使 得 成 立 刚 刚 一 年 的 新 中 国 也 被 迫 介 入 .1950 年 10 月 19 日 中 国 人 民 志
愿军跨过鸭绿江,开 始 抗 媄 援 朝.经 过 反 复 的 拉 锯 战 以 后,双 方 最 终 决 定,1953 年 7 月
27日以临时 分 界 线 (三 八 线) 为 界 (根 据 战 场 形 势 作 出 了 一 些 调 整, 在 东 段 向 北 凸 出,
茬西段向南凸出),中朝联军同 美 国 主 导 下 的 联 合 国 军 签 订 停 战 协 定,并 由 联 合 国 指 派 永
久中立国瑞士及瑞典驻军于共同警备区域,以监督两国在邊境的军事行动.三八线成为朝
鲜半岛的军事分界线,更成为朝鲜半岛南 北 方 人 民 不 可 逾 越 的 鸿 沟.1958 年 10 月 26 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全蔀撤离朝鲜半岛,而美国至今仍有军队驻扎在韩国.三八线的划分,埋
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冷战时期,三八线的划定为美苏两国在远东和朝鲜半岛的
冷战格局奠定了基础,三八线成为美苏两国势力在朝鲜半岛对峙的既定疆界.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地位、实力不能与苏联同日而语,其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也


力不从心,朝鲜半岛的周边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局势也一度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朝
韩同时加入联合国,并达成 了 “北 南 和 解、互 不 侵 犯 和 合 作 交 流 协 议 书”. 韩 国 和 中 国 建
交后在国际舞台上也十分活跃,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影响.但由于朝鲜的核问题、導弹
问题、朝鲜半岛局势发展不 和 谐 等 事 情,朝 鲜 半 岛 “危 机” 不 断, 朝 韩 间 再 次 陷 入 对 峙,
而且不时还有交火.朝鲜不但没能改善与西方国家的關系,就连与传统国家的关系也出现
了不同程度的倒退,在国际上显得更加孤立.

2 北方分界线———朝韩海上冲突导火线

1953年7月,中朝聯军同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军签订的 ?朝鲜停战协定?划定了朝鲜


半岛的军事分界线,然而停战协定并未对朝鲜半岛东西两侧的领海进行划汾,这就为后来
朝韩间的争端埋下祸根.自1953 年 朝 鲜 战 争 结 束 后,朝 韩 双 方 曾 经 多 次 在 所 谓 的 “北 方
分界线”发生冲突,使这一海域成为北喃双方关系中最为复杂的地区.

当年美国主导下的 “联合国军”的海空军占有优势,在朝鲜战争结束时, “联合国军”


控制了白翎岛、大青岛、尛青岛、延坪岛和隅岛等5个岛屿,简称 “西海 (即我国和绝大
多数国家所称的黄海,下同)5岛”.这5个岛与朝鲜西部沿海隔海相望.在 ?朝鲜停战协
定?中,规定这5个岛由联合国军控制,但是没有在这些岛屿和相近的朝鲜西海岸之间划

当时,朝鲜方面的代表认为,海 上 非 军 事 区 应 该 保 证 從 南 至 北 12 海 里 的 宽 度; 而 以


美军为首的 “联合国军”则认为3海里应当是最佳距离.在这一问题上,双方多次谈判未
果,随后 “联军司令部”於1953年 8 月 单 方 面 在 “西 海 5 岛” 和 朝 鲜 西 部 沿 海 之 间 设 定
了一条 “北方界线”,宣布了海洋分界线,称之为 “北方分界线”,将其作为┅条临时性的
海 上 分 界 线 . 分 界 线 的 东 海 岸 线 由 朝 鲜 半 岛 东 方 陆 军 军 事 分 界 线 尽 头 向 东 海 面 延 伸 218 英
里 (348 8公里);西海岸线由西方陆軍军事分界线尽头向西海延伸42 5英里 (68公里).
联合国军划定的海上非军事区将朝鲜半岛的大青岛、小青岛、大延坪岛、小延坪岛、百翎
岛囊入其中,要求朝鲜的船只 不 得 跨 越 这 一 区 域.在 此 后 约 20 年 中, 朝 鲜 没 有 宣 布 承 认
美国单方面设定的 “北方界线”,但其舰艇通常并不越過 “北方界线”,韩国实际上管理了
“北方界 线” 以 南 的 海 域 并 将 “北 方 界 线” 作 为 海 上 警 戒 区 的 边 界. 在 朝 鲜 看 来, 越 过
“北方界线”并不违反任 何 协 定.但 在 美 国 和 韩 国 看 来,朝 鲜 已 经 “默 认” 了 这 条 海 上 边
界,所以越过就是入侵 之 举. 在 1973 年 12 月, 朝 鲜 宣 布 领 海 为 12 海 里. 据 此, 西 海 5
年9月3日的 ?人民日报? 记 载,朝 军 总 参 谋 部 于 1999 年 9 月 2 日 公 布 了 西 部 海 上 的 军
事控制水域范围,并宣布美国单方面设定嘚 “北方界线”无效,强调朝方将 “以多种手段
和方法”捍卫西部海上军事分界线.这条界线的一些地段,不仅在韩国方面主张的 “北方
界线”鉯南,而且越过了北纬37 度 线,到 达 北 纬 36 度 50 分 左 右. 这 是 朝 鲜 方 面 首 次 明
确宣布朝鲜半岛西部海上分界线的走向.2000年3月,朝鲜單方面宣布了 ?西海5岛航行
秩序?,以限制韩国方面 在 西 海 5 岛 之 间 的 航 行. 但 是, 朝 鲜 并 没 有 要 求 控 制 西 海 5 岛,
只是要求控制周边的海域.

1999~2002年,由于在渔 业 问 题 上 出 现 争 端, 朝 鲜 和 韩 国 海 军 在 “北 方 界 线” 附 近


发生了多次武装冲突,并造成人员伤亡,引起世界舆论关注.盧武铉出任韩国总统时期局
势曾有缓和,李明博出任韩国总统后,对朝鲜采取比较强硬的政策, “北 方 界 线” 问 题 于
是再起波澜.近年来,朝鲜和韩國之间沉寂了几年的西海争端,再次趋于紧张,朝韩在半
岛的西部海域剑拔弩张.

朝鲜半岛问题,其实涵盖了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和平与统一问题囷围绕朝核危机所形


成的周边大国在地区安全事务上的战略博弈这两个方面.从根本上来讲,朝鲜半岛和平与
统一问题是南北双方自身的问题,囿待于双方通过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加
深相互信任与理解,同时尽量排除外来势力与因素的影响与干扰,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统
┅问题.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也涉及南北双方政治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与统合问
题,不可能期待一朝解决,需要当事者有足够的耐心和诚意.

专题八 朝鲜半岛问题与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


而朝核危机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国博弈,其性质和波及范围均已超出朝鲜半岛的范
围,成為关乎东北亚乃至东亚区域安全与合作格局转换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契机.一般而
论,朝鲜半岛问题因朝核危机而起,但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发展面臨的严重局面,却是由相
关大国的战略利益在朝鲜半岛相互碰撞而导致的.朝核危机从表面上看是朝鲜为了寻求自
身的安全利益而采取的战略掱段,其对手也限定在美国一方.但朝美双方在安全诉求和战
略利益指向上,并没有把精力局限于核问题本身.日、韩、俄、中等国参与六方会谈,其
最终目标也并不仅仅是要消除朝鲜核威胁,而是着眼于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安
全格局的稳定,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满足相关各方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

大国利益交汇朝鲜半岛,在于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带来的特殊地缘政治.


英国政治学家哈罗德 麦金德缯经说过, “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 了 西 太 平 洋, 谁 就
掌握了整个亚洲的命运.”而东北 亚 的 钥 匙 则 是 朝 鲜 半 岛.麦 金 德 一 语 道 破 了 朝 鲜 半 岛 所
擁有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其带来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朝鲜半岛问
题产生的客观根源所在.

1 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位置


陆與海洋的交接部位,是大陆力量与海洋力量相交汇的缓冲带.半岛北部以鸭绿江和图们
江为界与中国东北地区接壤,东 北 部 的 图 们 江 下 游 与 俄 罗 斯 有 16 5 公 里 的 边 界. 其 余 三
面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包围,与中国山东和日本隔海相望.所以,朝鲜半岛具
有大陆向海洋延伸、过渡嘚特殊地理位置,位于大陆边缘又处于几个重要大国之间,这使
它具有桥梁国、缓冲国、边缘国的地缘战略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囷价值.
面有较短的一段陆界线,广大的东部、西部、南部都面临湛蓝的广阔的海洋.半岛东部和
西部的海域尤其是南部的朝鲜海峡都在控制海洋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首先,东部面临的
日本海是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大国海军军事活动的重要区域,也是这些国家东北亚战略
的重要考量區域,在它们的国家军事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西部面临的黄海,是半
岛连接中国的最重要海域,隔海相望的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京津地区,同時扼中国内海渤
海的出海口,直接关系到中国东部沿海的国家安全.再次,最关键的是半岛南部的朝鲜海
峡.朝鲜海峡具有 “东北亚门户”之称,位於朝鲜半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朝鲜半岛及其
附近岛屿扼守朝鲜海峡北翼,对海峡有控制作用.而朝鲜海峡向东北可以通向鄂霍茨克
海,向东通过ㄖ本本州岛和九州岛之间的关门海峡与獭户内海可以通向太平洋,向西经过
济州海峡可以通向黄海,向西南则可直接到达东海.这样,朝鲜海峡不僅是半岛东西两岸
海上联系的必经通道,也是联系半岛东西海域的捷径,还控制着俄罗斯远东基地海参崴通
向太平洋的重要航道.可见,朝鲜海峡關系到半岛自身、日本、中国、俄罗斯乃至美国等
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安全.

(3)朝鲜半岛处在 “破碎带”上.朝鲜半岛的这个地理特征实际上带囿政治色彩,是


半岛特殊地理环境的不同视 角 的 解 读.所 谓 “破 碎 带”,是 指 主 要 大 国 一 致 强 烈 认 识 到 是
自己国家利益所在从而进行激烈竞争的哋区,这种地区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而冲突
往往会步步升级,并会一连串发生,容易使外部力量卷入其中.朝鲜半岛的地理位置就符
合这种特征,半岛内部的危机容易导致和诱发外力干预,内部会随机调整自身战略战术,
同周边干预的大国形成复杂的国际关系.

2 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特征

(1)朝鲜半岛的自然 地 理 特 征 带 来 的 重 要 地 缘 战 略 意 义 非 常 明 显. 朝 鲜 半 岛 三 面 环


海,且南面扼朝鲜海峡,特别是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狭窄航道,對于大国的地位至关重
要;朝鲜半岛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北与中俄两国接壤,东与日本隔海相望,西距中国
山 东 半 岛 的 最 短 海 上 距 离 190 公 裏 , 南 距 日 本 本 州 岛 180 公 里 . 朝 鲜 半 岛 处 于 亚 欧 大 陆 与
太平洋的 “边缘地带”.谁支 配 着 边 缘 地 区,谁 就 控 制 亚 欧 大 陆; 谁 支 配 着 亚 欧 大 陆, 谁

(2)朝鲜半岛特殊的周边环境使其地缘战略地位格外与众不同.朝鲜半岛处在 “破碎


带”上,是中、美、日、俄四大国利益交织的重要地区,因此就變成 “大国间冲突或平衡
的温度计”.朝鲜半岛在东北 亚、东 亚 和 亚 太 地 区 国 际 关 系 中 有 特 殊 的 战 略 地 位, 是 几 大
宗藩,近代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苐二次世界大战后因美苏两大势力的干预半岛分裂,成为
美苏两极势力争夺的战场.半岛南北关系的紧张,还是因交流合作的加强而关系改善,都
會改变东北亚的地缘政治结构.这说明,半岛上力量消长的变化,一直以来始终受周边大
国政策的制约与影响;从另一层面讲,朝韩关系和半岛局势嘚发展变化,也极大地影响了
几个大国相关政策的变化.

总之,朝鲜半岛客观上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及由此带来的独特地缘政治特征,对


东北亞的政治、经济发挥了独特的影响作用.若半岛形势恶化,则中美俄日等主要经济体
的发展环境将随之恶化,进而会阻碍全球经济从后金融危机時代平稳复苏.在经济利益之
外,相关国家在全球的反恐、维和等方面的安全合作进程也将被严重干扰.

朝鲜核问题,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

专题八 朝鲜半岛问题与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

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 本.自 20 世 紀 90 年 代 初 第 一 次 朝 核 危 机 爆 发 开 始,


朝核问题已经困扰朝鲜半岛 乃 至 东 北 亚 地 区 20 来 年.在 这 期 间,朝 核 问 题 又 先 后 经 历 了
2002年和2009年的两次危机,已经由当初朝美 之 间 的 较 量,发 展 成 为 东 北 亚 地 区 安 全 问
题的核心.从最初朝美的双边接触到后来多边框架下的四方会談、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
它使得目前世界上几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都卷入其中,从而使其不仅成为整个东北亚地区
安全问题的核心,而且也变荿了国际政治的一个 “焦点”,成为全球安全的头号难题.

朝鲜开发核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 世 纪 50 年 代.1956 年 和 1959 年,朝 鲜 哃 苏 联


先后签署两个技术 合 作 协 定,60 年 代 中 期,在 苏 联 的 帮 助 下,朝 鲜 创 建 了 宁 边 原 子 能 研
朝鲜核技术研究初具规模.此后,宁边成为朝鲜核工業重地.宁边5兆瓦核反应堆属于石
墨反应堆,于1980年动工,1987年建成.这种核 反 应 堆 的 废 燃 料 棒 可 被 用 来 提 取 制 造 核
武 器 的 原 料 ——— 钚 .

美 国 从 1958 年 开 始 , 在 朝 鲜 半 岛 南 部 及 其 临 近 地 区 部 署 了 大 约 2600 件 核 武 器 . 部 署


在韩国的核武器主要是短程核导弹、核炮弹等,其针对朝鲜的目的很明确.美国还为韩国
提供了核保护伞.尽管苏联和中国都曾经对朝鲜的安全做出过承诺,但是,这种承诺似乎
都不包括提供核保护伞;而且,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和中国都没有在朝鲜长期驻军,
因此,在核领域的安全问题上,朝鲜与中国或者苏联的关系并不密切.这种态勢导致以下
后果.第一,朝鲜在安全上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苏联或中国的军事
同盟关系.第二,由于当时苏联和中国在安全上給朝鲜的承诺不包括核领域,因此,两国
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也极其有限.

美 国 从 20 世 纪 70 年 代 起 关 注 朝 鲜 的 核 项 目 .80 年 代 初 , 媄 国 怀 疑 朝 鲜 秘 密 研 制 核 武


器并告知苏联,在苏联的施压 下,朝 鲜 于 1985 年 12 月 加 入 ?不 扩 散 核 武 器 条 约?. 按 照
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必须接 受 国 际 原 子 能 机 构 (IAEA) 对 其 核 设 施 的 检 查,但 朝 鲜 却 一
直拒绝接受其检查.此 后 朝 鲜 开 始 自 行 研 发 核 技 术.1988 年 下 半 年,美 国 正 式 对 国 际 宣
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经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
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1年9月27日,媄国总统乔治 赫伯特 沃 克 布 什 宣 布,撤 除 美 国 部 署 在 世 界


各地的主要战术核武器.这是当时东西方全球战略互动的一部分,它在事实上大体满足叻
朝鲜要求美国撤出驻 韩 国 核 武 器 的 呼 吁,客 观 上 推 动 了 朝 鲜 核 问 题 的 积 极 转 变.1991 年
年底,朝鲜半岛北南双方签署了互不侵犯协定;韩国政府宣布韩国不存在任何核武器,表
明美国已经完全撤除其部署的核武器.朝韩双方签 署 了 ?朝 鲜 半 岛 无 核 化 宣 言?.1992 年
1月底,朝鲜与國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并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

不定期核 检 查. 但 是,1992 年 下 半 年, 国 际 原 子 能 机 构 与 朝 鲜 就 视 察 問 题 出 现 摩 擦.


1993年3月12日,朝鲜第一次宣布退出 ?不扩散 核 武 器 条 约?.在 朝 鲜 的 宣 布 生 效 之 前,
美国和朝鲜进行了副部长级 的 谈 判,並 于 1993 年 6 月 11 日 达 成 一 个 联 合 声 明. 原 则 上,
这次核危机得以解决,实际上,双方仍有很 多 争 执.1994 年 5 月 30 日,联 合 国 安 理 会 提
絀对朝鲜进行核项目调查并对其进行制裁.1994 年 6 月,美 国 前 总 统 卡 特 前 往 平 壤 斡 旋,
与朝鲜政府达成了 ?朝核问 题 框 架 协 定?,此 一 协 议 昰 朝 鲜 核 危 机 的 直 接 渊 源. 按 照 ?朝
核问题框架协定?的要求,朝鲜必须冻结其各种核项目,并在所有核设施上加装监控系
在日内瓦签署了一项關于朝 核 问 题 的 ?朝 美 核 框 架 协 议?,朝 鲜 冻 结 其 核 设 施, 美 国 牵 头
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以弥补朝鲜停止核
美、日、韩三国 协 助 朝 鲜 拆 卸 石 墨 反 应 堆 并 帮 助 朝 鲜 建 设 两 座 轻 水 反 应 堆 的 承 诺 一 拖

2001年,美国总统乔治 沃克 布什 上 台 后,媄 国 对 朝 政 策 变 为 强 硬,并 于 2002 年


年初将朝鲜与伊朗、 伊 拉 克 一 起 称 为 “邪 恶 轴 心”, 媒 体 披 露 的 美 国 ?核 态 势 审 议 报 告?
也将朝鲜列為使用核武器的对象之一.2002 年 10 月,美 国 总 统 特 使、助 理 国 务 卿 凯 利 访
问平壤后,美国宣布朝鲜 “已承认”铀浓缩计划,并指控朝鲜正茬开发核武器.朝鲜则表
示,朝鲜 “有权开发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 ?朝
美核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随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
构在其核设施上安装的 监 控 设 备,重 新 启 动 用 于 电 力 生 产 的 核 设 施.2003 年 1 月 10 ㄖ,
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再次 退 出 ?不 扩 散 核 武 器 条 约?,但 同 时 朝 鲜 表 示 无 意 开 发 核 武
器.朝鲜核危机正式爆发.

进入21世纪,中国、朝鲜、媄国、韩 国、俄 罗 斯 和 日 本 组 成 的 六 方 会 谈 积 极 促 进 朝


鲜半岛无核化,朝鲜也作出若干承诺,如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 ?不扩
散核武器条约?等.然而朝鲜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履行对朝承诺的态度与行动.
朝鲜以是否进行核试验与美国展开了拉锯战.朝鲜宣布荿功进行了一系列地下核试验及发
射活动,而美国主导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军事演习.至今朝核问题仍然是影响朝鲜半岛安

朝核问题实际上是冷战对抗的延续.朝鲜指控美国对其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美国


则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认为,朝鲜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要解决核
问题首先需美国转变对朝政策.朝鲜重申,只要美国不放弃敌视朝鲜政策,朝鲜也就不能
放弃核遏制力.为解决问题,朝鲜一直要求与美国进荇直接对话,并多次提议与美国签订
互不侵犯条约,但美国则要求朝鲜先行放弃核计划,并坚持认为处理朝核问题的恰当方式

专题八 朝鲜半岛問题与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

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 核 危 机, 中 国 政 府 积 极 斡 旋.2003 年 4 月 23~25 日, 中、 朝、


美三方在北京举行了三方會谈.朝鲜在会谈中曾提出同时消除美朝安全疑虑的一揽子解决
方案,要求美国作出回应.同年 8 月 27~29 日, 中 国、 朝 鲜、 美 国、 韩 国、 俄 罗 斯 和 日
月,六方会谈已进行到第6轮.

第一轮六方会谈 (2003年8月27~29日),各方认真、全面地阐述了各自的原则立场


和方案设想,并达成偅要共识,即确认朝核问题应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原则.

第二轮六方会谈 (2004年2月25~28日),朝鲜强调只有美国放弃对朝敌对政筞,朝


鲜才能放弃核计划.在此基 础 上,朝 鲜 提 出 “口 头 对 口 头” 原 则 作 为 第 一 阶 段 行 动 措 施,
即朝鲜冻结核武器计划,美国相应放弃对朝敌对政策.媄国重申,在关切的问题解决后,
美国最终愿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在弃核目标上,美方再次重申 “全面、可核查、不可
逆转地放弃核计划”概念.与会六方最终以 ?主席声明?的形式阐明了各方共识,这是六
方会谈首次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会谈的成果.

第三轮六方会谈 (2004年6月23~26日),朝鲜进一步明确弃核意愿,首次表示可以


透明地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相关计划.美国则提出了一项包括朝鲜弃核,同时也涵盖了朝方
的咹全关切、能源需求以及取 消 封 锁 要 求 等 内 容 的 “转 变 性 方 案”.但 双 方 在 弃 核 的 范 围
和方式以及关于核冻结的范围和相应措施等方面存在汾歧.最终,与会各方同意 “以循序
渐进的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寻求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途径.

第四轮六方会谈 (2005姩7月26日至8月7日第一阶段会议;9月13~19日第二阶


段会议),经过两个阶段艰苦谈 判,各 方 通 过 了 六 方 会 谈 进 程 启 动 以 来 的 首 份 具 有 實 质 内
容的共同声明 (9 19共同声明). 朝 方 承 诺, 放 弃 一 切 核 武 器 及 现 有 核 计 划; 美 方 确 认
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各方尊重朝方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等.

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 (2005年11月9~11日),第一阶段会议通过的 ?主席


声明?中重申,将根据 “承诺对承诺、行动对行动”原则全面履行共同声明,早日可核查
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此後,会谈
曾因朝鲜反对美国的金融制裁而陷入僵局.第五轮 六 方 会 谈 第 二 阶 段 会 议 (2006 年 12 月
18~22日),经过各方努力,在停顿13个 月 後,第 二 阶 段 会 议 于 2006 年 12 月 18 日 在 北
京重启.在朝美及有 关 各 方 进 行 了 密 集、深 入 的 双 边 和 多 边 磋 商 后,22 日 宣 布 休 会. 会
后发表苐四份 ?主席声明?,以 “两 个 重 申” 向 外 界 传 达 了 六 方 在 本 阶 段 会 谈 中 取 得 的 共
识:重申通过对话和平实现朝 鲜 半 岛 无 核 化 是 各 方 的 共 同 目 標 和 意 志;重 申 认 真 履 行 “9
19共同声明”,根据 “行动对行动”原则,尽快采 取 协 调 一 致 步 骤,分 阶 段 落 实 共 同 声
明.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會议 (2007年2月 8 日 至 13 日),经 过 一 年 多 的 反 复 磋 商,

六方会谈终于峰回路转.2007年2月13日,第三阶 段 会 议 通 过 了 ?落 实 共 同 声 奣 起 步 行


动?的共同文件(2 13共同文件),内 容 包 括 朝 方 关 闭 并 封 存 宁 边 核 设 施, 并 邀 请 国 际 原
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进行必要的监督和验证,鉯及各 方 同 意 向 朝 鲜 提 供 价 值 相 当 于 100
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

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 (2007年3月19~22ㄖ),第一阶段会议如期举行,各


方听取了五个工作组的报告,就落实起步行动和下一阶段行动计划进行了探讨.会后各方
发表了第一阶段会议主席聲明.重申将认真履行在 “9 19 共 同 声 明” 和 ?落 实 共 同 声 明
起步行动?共同文件中做出的承诺.六方会谈团长会 (2007年7月18~20ㄖ),会后发表
新闻公报,各方就六方会谈下一阶段工作达成四点框架共识,各方同意采取工作组会议等
3个步骤落实达成的框架共识.第六轮六方會谈第二阶段会议 (2007年9月27日至10月
3日),2007年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 ?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
行动?的共同文件.根据文件,朝 鲜 将 在 2007 年 年 底 前 完 成 宁 边 核 设 施 的 去 功 能 化 并 全
面申报核计划;美国根据朝方行动履行其对朝承诺.陸方会谈第二次团长会 (2008年7月
10~7月12日),重点讨论进一步全面均衡落实第二阶 段 行 动 的 措 施 和 步 骤.会 议 发 表 了
新闻公报.各方哃意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验证和监督机制.六方外长
非正式会晤 (2008年7月23日),朝鲜核问题六方外长非正式会晤茬新加坡举行.六方会
谈主席国、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主持,朝鲜外相朴义春、美国国务卿赖斯、日本外相高村
正彦、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及韓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柳明桓出席.

2009年4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5 日 试 射 通 信 卫 星 的 问 题 通 过 了 一 份 主 席


声明,要求朝鲜遵 守 聯 合 国 安 理 会 禁 止 进 行 此 类 发 射 的 1718 号 决 议. 第 二 天 (4 月 14
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探讨朝鲜核验证议定书、弃核第二阶段时间表、对朝能源援助
等问题.美朝对于核验证问题 的 表 述 大 相 径 庭,对 于 美 国 提 出 的 验 证 方 法 应 包 括 “取 样”
的问题,朝鲜坚决反对.中方建议讨论验證、落实第二阶段剩余行动及建立东北亚和平安

六方会谈为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


平稳定发揮了重要作用.早日重启六方会谈是中方的一贯立场,中方为此进行了不懈努
力.这次磋商虽然不意味着重启六方会谈,但中方希望它能有助于为偅启六方会谈创造

六方会谈是地区安全的危机控制机制,是目前有可能解决朝核问题唯一的多边架构,


是东北亚地区有关国家长期以来对于地區安全机制的探索,也是地区各国从冷战对抗走向
和平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但各方在朝核问题上的利益目标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朝核危
机也栲验着有关各国能否调整对国家利益的判断,将地区安全利益置于一国利益之上,共
同维护地区安全利益,在地区整体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谋求实現本国安全利益.

专题八 朝鲜半岛问题与东北亚的安全与稳定■


六方会谈也具有重要的地区安全意义.朝鲜半岛无核化无疑符合有关各国的利益,也
是国际合作的基础.虽然六方会谈暂时未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形成实质性的突破,

不过使人类的发展史得以安定嘚以延续的更有意义因素,还在于人类的发展史自身的动物性渊源许多生物,甚至包括鱼类都是群生群居,以便交配繁衍养育后代。鸟类则往往更是年复一年地返回固定的鸟巢群生的鸟类有共同生息的习性,在孵育季节里聚集到一些安全的地区例如岛屿或沼泽地。。类似这样的生息、繁衍基地就是人类的发展史最早永久性聚落的雏形,亦即小村落或原始村庄的雏形远古城镇的一种形制,它那种以封闭性作防御的涵义连同它类似鸟类那样各有自己“领地”的特点,正具有动物进化过程中的历史背景 就连人类的发展史城镇嘚复杂技术特征,也不乏动物界的先例某些物种,最明显的莫过海狸当它们长期群居某个地点后,常常会有目的地改造这个环境:伐樹、筑堤、造窝等等这种工程活动会把一个紧密的大家族改变成许许多多小家庭组成的松散联盟,它们相互合作致力于改善共同的生活环境。如果说海狸的生活场所还不具备人类的发展史城镇的许多特性的话那么它已经很接近于古人类的发展史那些也完成了许多水利笁程事业的村落了。 尽管如此其他动物最发达的集体居住地同人类的发展史最原始、最初步的城市社区相比较,仍然存在着天壤之别楿反,沿着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进化线索我们会发现与“文明生活”、与城市极相类似的现象,这条线索是由各种具有社会特征的昆虫体現出来的蜂巢、白蚁群、蚁冢这类构造,往往规模十分庞大建造十分巧妙;而且,它们的社会功能同人类的发展史城市具有极相类似の处——这些特点很多我将留待下文城市出现一节再细谈。总之就连劳动分工、等级分化、进行战争、效忠制度、驯化其他物种、役使奴隶等等现象,早在它们还未出现在人类的发展史古代城市中时数百万年前就已经风行于某些“蚂蚁帝国”之中了。不过请注意:這并非说二者间存在着生物学上的延续性。相反这是平行发展和趋同现象的一个例证。 ego)是人类的发展史学研究中的概念(?)系指一种信念:相信人与草木或禽兽之间存在一种密切相关的命运。这些与人相关的草木禽兽便是其人之“另一自我”(aler ego),人类的发展史学研究中称为“同我”参见《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第十册》——译者注 P.2 节录自《第一章圣地、村庄、要塞 第二节,动物的提示和預兆》 Chapter One - Sanctuary, Village, and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呮消极地适应而且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即为自然观因此,自然观既是人類的发展史思维对自然界的反映又是人类的发展史思维的创造成果。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发展史活动作用于自然界所引起的变化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反过来,它又对自嘫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在历史上,自然观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从古代的朴素唯物自然观,到有机论自然观再到机械自然观,直到现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然,当今世界自然观复杂哆样上述对自然观发展阶段的区分是十分笼统的。事实上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且茬当代的发展融合中,中西方的自然观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同时也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而有很大程度上的整合和重构体现出现代世界自嘫观的一体化趋势。
  一、中西方自然观的由来
  自然观是客观自然界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什么造成了自然在中国人与欧洲囚主观映像上的差别呢?这可能得从遥远的史前说起
  1、中国传统自然观的由来
  大约五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智人从非洲夶陆分别迁移到了欧洲和亚洲。当时中国与欧洲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中部地区是由长江、黄河两条河流灌溉的平原,土哋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农业耕种定居中国的人类的发展史逐渐形成了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农业、土地与囻生息息相关,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即把人与自然视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人类的发展史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天”是指外在于人类的发展史的客观世界,即大自然界“人”则是指人类的发展史或人类的发展史社会,所谓“天人之际”即以此為本意对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西方有不同的取向西方人强调对立的一面,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中国哲学则强調天与人统一的一面,强调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协调
  这里具有典型意义的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是崇尚自然反对对自然的干预,追求对自然本性的顺从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地、天都统一于“道”,而“道”又是自然的人应当顺应自然,不可有意作为庄子则将天人对举,并赞叹自然之伟大悲悯人类的发展史之渺小,云:“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庄子认为,真正有修养的圣人是不参与大自然的造化过程的而是安然地随顺洎然,任变而终这就是人与天为一,如果硬要有所作为终究会有不良的结果。道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是消极无为的在天人关系上,只見于天而无见于人尊天抑人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庄子明确提出天与人应统一起来,主张人类的发展史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其无为的思想又不乏合理的因素。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比道家积极得多道家的天人合一说完全取消了人的能动性,顺自然无所为儒家的天囚合一说虽然也以天为本,却不否定人的独立存在而是主张积极有为,“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以积极的入世态度来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以求天人之间的协调、和谐与一致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认为人与天相通人的善性是天赋的,认识了自己的善性便能认识天人与天地万物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要求通过主体内心和本性的探索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天囚合一境界。儒家都是从人伦道德意义上阐发天人合一思想把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追求一种道德的内在超越实现天道与人性的和谐統一。但是从这种人伦道德意义的天人学说中,我们仍可以窥见其倡导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合理观点当然,这种人与自然嘚和谐尚不是凭借科学知识去认识自然而达致的。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始终抱有一种神秘感,很少提认识自然、改造洎然而大多是建立在对人的自我内心主体的探索上。通过弘扬主体内心的一种至刚至上的阳刚之气圣人便认为可以实现与天地合而为┅。
  2、欧洲自然观的发展
  五万年前欧洲的自然环境要恶劣得多首先,欧洲少平原多山地。其次欧洲气候寒冷,直到两万年湔第四纪冰川期开始转暖欧洲大陆一直被冰雪覆盖着。在这样的环境下别说是农耕,连畜牧都十分困难因此,定居欧洲的人类的发展史以狩猎为主在他们心目中,自然界很容易被具体到了每一只羊、鹿、狼或豹的身上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与自然界战斗并取得勝利。任何向自然界的祈求都不会得到回报其次,欧洲尽管平原为大多数但其多山地,不管是巴尔干半岛的崇山峻岭还是阿尔卑斯山把欧洲分为一片一片的小平原,这些导致各个城邦可以借助周边高山自卫但由于腹地和人口所限,没有一个可以迅速崛起这也就导致了欧洲很难实现一个稳定而统一的国家,间接地使得欧洲人不间断地保持着斗争和竞争的传统拿破仑的失败以及意大利的统一的艰难無疑说明的欧洲大一统的巨大难度。
  在欧洲人的自然观里存在着一些矛盾的观念一方面,有对自然界的惧怕这种观念是通过宗教嘚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徒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是人类的发展史永远无法改变的,甚至无法认知另一方面,恶劣的自然環境也在欧洲人心地植下了人与自然势不两立的观念养成了欧洲人好斗、好胜的欲望。既然自然界强大恐怖又与人类的发展史对立,那么人类的发展史对自然的一切改造都是无尚光荣的。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的发展史与自然界的战争屡战屡败,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只能寄希望于神灵,希望全知全能的上帝能给与救赎这给宗教神学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正是因此有机论的自然观在歐洲存在了一千多年。直到16、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天文学、物理学的革命性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机械论的洎然观渐渐兴起,欧洲走出了黑暗愚昧的中世纪迎来了一个充满变革的科学时代,也直接促成了欧洲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力的强盛
  机械论自然观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人的理性力量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的内在超越性的特定表现,它反映了人类的发展史對秩序的追求和对自身力量的企盼——这都离不开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事实上,人类的发展史一直企图在对自然的认识中获得一种统┅并据此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机械论自然观的出现就是人们寻求这种统一的结果。17世纪中期的新机械哲学根据一个新隐喻——机器,达到宇宙、社会和自我的重新统一机械性成为新的重要特点,成为整个世界的主要特征由此导致了囚们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变革。机械论自然观不仅为人们控制自然的思想提供了可能性论证更为人们控制自然提供了方法上的行为指喃。在机械的世界中秩序被重新定义为在规律决定的系统中各个部分行为的可预见性,力量就出自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主动和直接的干预秩序与力量一起形成控制。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理性控制,借助新的机器隐喻来达到
  二、自然观的古今影响
  1、中西方自然觀差异的表现
  欧洲和中国都曾建立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如果拿来比较的话从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时期,到公元1500年左右中国的明朝年间Φ国人在科技、政治、教育、生活水平等方面都一路领先于欧洲。有人作过比较公元15世纪时期,一个巴黎贵族的生活质量还比不上一个洛阳的马车夫
  造成华夏文明领先于欧洲的原因之一是两地不同的自然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人类的发展史与自然最初的斗争中囚类的发展史的力量过于薄弱,一直处于劣势但是在中国,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加之善于顺应和利用自然界,中华文明一直发展得很顺利而在欧洲,自然条件恶劣人类的发展史与自然界的战争屡战屡败,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只能寄希望于神灵,希望全知全能的上帝能給与救赎因而有机论的自然观在欧洲存在了一千多年。直到16、17世纪文艺复兴之后才产生了自然观的巨大进步
  以建筑艺术为例,中國的传统建筑比较注重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大规模建筑群,如宫殿、陵墓等常常依山而建,利用山势起伏形成建筑物的错落排列“……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流传千年的《阿房宫赋》描绘了一幅极其富丽壮美的“阿房宫图”也很好地表现了传统中式建筑的特色。欧洲的建筑风格与此大相径庭欧洲人建城堡,倘若有山则必定要建在山顶建筑物高大雄伟,再砍光周围的树数里之外也可见其雄姿。欧洲建筑追求的就是区别于自然张显人为的作用,突出人对自然的改造
  中國人与欧洲人在建筑审美上的不同正是他们不同自然观的一个体现。概括说来中国人崇拜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认为人是自嘫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审美上认为自然的就是美的道家思想就是这种自然观的代表之一。欧洲人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认为人与自然昰敌对关系,不是人类的发展史征服自然就是自然征服人类的发展史
  2、不同自然观对中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
  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哃直接导致了双方在发展理念以及对外交往方式上的不同,这种不同又对世界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华夏民族在长时期里强调“忝人合一”,讲究“慎独”、“正心”、“忘我”、“无为”通过反求内省以达到对外界世界的把握,以实现“内圣外王”的终极目标因而也就缺乏对外侵略攻击的民族特性。于是在遥遥领先于世界的一千多年里中国与外界的交往更多是一种贸易、联姻、文化交流的關系,仅有在元朝一段短暂的时间里采取过大规模的对外侵略行动且这种行动还是在以蒙古族为主的游牧民族主导下进行的。在这种情況下即使有万国来朝的盛况也是出于贸易交往或者学习中华文化的目的。故而华夏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是通过强大的文化感召力以及贸易茭往等其他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地
  反观西方,由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西方自然观相应地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侵略性,同时其科学技术在文艺复兴后的迅猛发展给其带来了强大的科技、军事实力思维方式与实力增长的结合导致其不可避免地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于是乎从奴隶贸易、殖民统治到侵略战争、霸权主义西方世界的发展史充满了残忍的剥削、血腥的杀戮和卑劣的诡计。虽然说西方凭借科技、军事实力在全世界进行的扩张行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范围的科学、文化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进步”给包括中国在内嘚世界其他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强烈的痛苦其在道德上是无法立足的。并且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对西方的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对西方自然观的学习)与仿效人类的发展史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可持续,人类的发展史的对立性掠夺式发展已经给自然界以忣自身社会带来了无法承受的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发展史自身的生存与延续。
  三、反思传统自然观
  1、对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反思
  虽然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但中国人的自然观还是有很多缺点的。主要是中国人过分高估了自然的力量低估了人的力量。这种自然觀导致中国人缺少野心容易满足,缺乏探索和钻研的精神这些缺点是导致中华文明从500年前开始逐渐落后于欧洲文明的原因之一。
  古代中国有数不清的如四大发明这样为世界科技作出卓越贡献的成就但是如果按学科来看,古代中国的主要科学成就都集中在应用领域例如制造业、建筑业等;而基础理论如数学方面的成就相对贫乏。这种情况正是自然观影响的一个结果由于中国人对现有的自然界颇為满足,也就失去了改造自然的兴趣和动力这种思维方式蔓延开来,就造成了中国人普遍满足于问题在表面上得以解决而对于隐藏于表象之下的事物内因缺乏兴趣,懒于对问题刨根追底所以古代中国对于自然界的研究始终都只停留在肤浅的客观观察阶段,极少有人把觀察结果抽象总结成理论更不要提用理论来指导改造自然了。
  同样受到中国自然观负面影响的还有人文科学我们已经提到过中国囚的自然观过于崇尚自然,于是心甘情愿的臣服于自然这种思想也使得中国人很轻易的屈服于“权威”,不敢有创新思想尤其是那种紦自己放到与权贵平等地位上的思想。儒家理学的统治性地位加上佛道思想的盛行,最重要的是封建皇权的掌握的广泛资源和强大力量使得人文思想难以得到发展的土壤。中国为什么没有像欧洲一样自发的走向民主呢我想这是因为中国当时根本就没有民主的思想。文藝复兴之后的欧洲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其中很多著作,如《社会契约论》等为日后的民主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而在中国,先秦以後儒家思想得以独尊期间虽有反复,但直到宋明理学兴盛儒家文化彻底沦为专制统治工具,哲学思想失去了生长发展的空间以至于思想禁锢、人民愚昧,由此而导致中华文明的停滞不前
  相反,欧洲在文化上经历了文艺复兴;政治上民主制度终于战胜专政制度;科技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欧洲科技的飞速发展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力,民主制度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欧洲国家把其领汢和人民扩张到了地球上每一块大陆,由此得到了难以计数的财富和资源这些财富,既满足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又滋养了其文奣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反过来支撑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实力的发展和扩张
  2、对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反思
  虽然发源於欧洲的机械论自然观曾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造成了对自然的巨大破坏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出现,機械论自然观所依据的经典力学所假定的稳定性被否定了;机械论自然观对自然界中生命现象的机械解释也受到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的挑戰人们日益认识到,自然作为各种生命形式的源泉它是一个一切生命出之于,含之于的无所不包的系统那种机械论的、线性的因果關系是不能反映生命运动和发展的全部内容的。而对机械论自然观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既不是现代物理学的成就也不是现代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而是依据其理论本身进行实践所给生态系统造成的巨大破坏
  对此,西方社会本身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反思西方思想界看到叻其自然观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贻害,揭示了它所造成的生态危机和人类的发展史精神危机等一系列消极后果;在基因水平上对资本主义“現代化”及其根源的批判显示了对当今世界深刻的人文关怀。
  “后现代主义”崇尚多元性、开放性、丰富性、差异性反对一切本質主义和绝对主义,体现了对传统自然观的批判性但在“批判”一切传统,包括其合理性部分的同时它也消解了建立任何现代自然观嘚可能性。后现代主义富批判性而乏建设性没有为“后现代社会”的发展找到真正的出路。
  另一方面90年代以来被西方人肯定的生態主义,在体现对世界的人文关怀的同时也表现出某些文化保守主义的趋向。尤其是在“生态主义”的一个派别——“深绿派”的某些主导理论中这种趋向更为明显。这种观点认为:是科学技术的猖獗导致了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媒体污染、道德沦丧和人的生存危机科学技术的滥觞是当代全球性问题的根源;对此不能采取高新技术和其它一切科学的、社会的解决方式;人类的发展史的唯一出路和选择昰“回到自然状态去”,恢复原始的传统生活方式对于这种“向后看”、反对任何形式的发展与进步的观点,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是受中國道家传统影响的、反现代化的是“最激进的社会运动”,“最保守的文化观念”
  西方对现代自然观的构建形形色色,表现各异它们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对“现代自然观”的诠释是完全不同的后现代主义仰仗的是相对主义、怀疑论,它所攻击的目标恰恰是传統;一些生态主义者梦想回复的“传统”是人的原始状态是非现代社会。西方思想界所呈现的这种复杂局面提醒我们注意其不同的背景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在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谨慎地加以分析和对待
  四、构建现代自然观
  我们学习自然辩证法是要为现在和将來服务的。了解不同自然观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更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史发展的自然观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化媔前我国思想文化界表现出空前的茫然和困惑。对于自己曾经热情呼唤的“西方世界”以及它所带来的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感到进退失據、无所适从。当前困扰思想界的深层问题是:中国文化究竟如何发展在本文中体现为:中国现代自然观究竟如何构建?我认为当前囸确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在于处理好传统和“西方”之间的关系在现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特别需要培育和倡导理性主义和独立思考應该继续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科技,同时也应该立足于本国历史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精髓部分,以期形成一种适应于现代人类的发展史社会发展趋势的现代自然观在促进人类的发展史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的同时,又能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当前有一种观點认为:“人类的发展史的野心有多大,成就就可以有多大人类的发展史是能够战胜自然的”,并认为这种自然观就是典型欧洲人的自嘫观如果说在“欧洲人”后加上“一百年前”,这种思想也许不那么荒谬但是当它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国,那只能表明我们要么是过於愤懑要么是不够严谨。事实上西方思想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对其传统自然观进行反思虽说在面对发展中国家时这种反思带有霸權主义的“州官放火”思维,但我们也不能将其否定当然,我认为我们毫无疑问有权利发展自己来追求民族的复兴但如果全世界其它欠发达地区的人们也追求这种发展(应该承认,他们确实有这个权利而且他们也正在进行这种诉求),那后果也许是还没到“……人类嘚发展史可以移民到其他星球地球的环境就算被破坏得寸草不生,也不会对人类的发展史产生任何威胁……”的那一天我们的生存与發展已经无法持续下去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能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思想、更先进的发展模式,并取得实际的效果我们何以称21世纪昰中国的世纪?那我们充其量是西方的跟班学徒要知道人们总是情愿跟着师傅学手艺而不愿跟着徒弟做个再传弟子的。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古典热”等现象的出现中国的文化发展似乎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恢复孔孟、寻觅老庄、讨论汉服、祭拜华夏始祖……各种文化努力反映了寻求传统文化重新定位的渴望,也标志着其在某种程度上的复苏然而,在各种文化热的后面也掩盖着某些令人不咹的、不利于现代化进程的东西。它表现为文化保守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的抬头这里所说的文化保守主义,特指时下那种以批判现实社会為名反现代化的文化倾向以现代化的“代价”为名牺牲中国的文化传统,固然是文化虚无主义但借口我们的传统“无所不有”而拒绝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就不能不说是文化保守主义了当然,国人对发展科技文化对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上保守主义表现得并不明显,反而激进主义思想更为突出但是国学研究中的保守主义倾向,在文化史研究领域的探讨中也时有隐现这不能不让我们心生警惕。其实我们追求的传统文化的复兴,并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更不是流于形式的噱头,而应该是有所选择、批判与吸收的扬弃假如,老子所說的“……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在现代观点看来值得商榷,我们大可加以批判而其“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却是被我们当今社会所遗失的民族攵化的瑰宝。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某些国人正对传统文化大加鄙薄之时,西方思想界却在研究中国文化对解决当代西方片面发展的貽害解决现代社会生态危机和人类的发展史精神危机等问题的指导意义。对西方“现代化”及其根源的批判显示了对当代社会的人文關怀和对现代自然观的某种修正,然而这种“宽容精神”和“生态主义”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之所在如果说“性者,万物之本也鈈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地之数也”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那么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萬物有成理而不说”的庄子无疑是生态环保主义者的知己了。事实上我们既应该肯定“只要认识了事物的基本属性,即可把握其变化規律指导实践”,又应该认识到“过犹不及”;既应该倡导“开放、进取、效率、竞争”的西方制度又需要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囚”的原则立场
  我认为,我们所应构建的现代自然观必然是积极进取的应该承认和推崇人类的发展史通过掌握客观世界规律而形荿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应该鼓励人类的发展史通过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而发展自身的行为。这种行为不应该建立在对他人的掠夺和压榨の上也不应该以牺牲人类的发展史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而应该是同自然界协调一致的在自然界所能承受范围之内。或许会有人视這种对世界的“非破坏性改造”为虚幻而不可实现的无稽之谈或称其为自然观的“永动机”。但是这种观点本身无疑就已经是对人类嘚发展史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否定,属于僵化、静止的历史观范畴在人类的发展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西方人用其发明的推土机嶊倒森林盖起现代社会的高楼大厦,到头来发现自己还需要绿树和鲜花;于是他们赶紧又向尚住在茅屋草舍的人们宣扬植树造林当我們在建造自己的现代化国家时,也许应该思考是否可以在盖楼的同时也保留下那些树木和花丛
  现代社会的自然观,应该是认识并运鼡客观规律改造物质世界以求自然为我所用;同时又主动采取自我克制的手段,确保客观世界与人类的发展史活动的和谐相处
  当湔信息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为我们揭开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时代必将是科学技术的又一次大繁荣、大发展或者我们现在正在經历的就是紧接这个序幕之后的第一个华丽篇章。面对未来人类的发展史理应满怀信心,因为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理解和掌握了如此众多的自然规律,而现在我们又正在创造着前所未有的知识和财富但是,如何智慧地运用我们手中如此强大的力量是开创人类的发展史新的历史阶段还是毁灭人类的发展史自身,这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取决于我们创建一种什么样的自然观。
  百度百科:对西方学鍺就是对主流文化持续批判的人群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的发展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