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美军在战争海湾战争 伊拉克战争 阿富汗 伊朗战争上面 打仗还有没有二战美日海战那些厉害呀!

盘点美国历史上十大最烧钱战争:朝鲜战争居第四_新浪军事
盘点美国历史上十大最烧钱战争:朝鲜战争居第四
  参考消息网6月5日报道 美国24/7华尔街网站5月21日报道称,美国在1971年正式宣布将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定为阵亡将士纪念日,以缅怀那些为美利坚阵亡的士兵。虽说在战争中,伤亡永远是第一位,不过战争不仅会让人流血,还会造成财产损失,让荷包受损。
  报道称,影响战争开销的因素众多。让我们借用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的一份报告来细数美国历史上那些最为烧钱的战争吧。美墨战争耗资24亿美元,约占1847年美国GDP的1.4%。相比之下,美国在二战中投入4.1万亿美元,占1945年美国GDP的36%。这些都是美国历史上最烧钱的战争。
  在美国历史上,很多早期战争都以夺取土地而终结。美国在19世纪40年代的美墨战争中,夺取了如今美国西南部的大部分土地。同样,在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中,美国夺取了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的控制权。
  二战之前的所有冲突中,几乎所有的美国防预算都花在了直接冲突上,也就是战争开销。例如,美国花了1899年GDP的1.1%来打美西战争,总国防开销仅占GDP的1.5%。
  冷战开始,这一趋势便发生了很大改变。随着太空竞赛以及核军备成为美苏两国的重中之重,军事冲突的持续威胁令美国随时随地进入战备状态。这样一来,战争开销和国防开销便开始不同步了。例如,在朝鲜战争中,战争开销在1952年的GDP中仅占4.2%,而同年,国防总开销占了GDP的13%。
  将235年间的所有战争开销进行纵向比较非常困难。所以这份调查试图以2011财政年度的美元计算,对每场战争开销的通货膨胀因素进行调整。随着技术的提高和开销增加,战争变得越发昂贵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为了确定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战争,24/7华尔街网站借用了国会研究服务部2010年的一份名为《美国重大战争开销》的报告。这篇报告并没有将退伍军人福利、为战事提供资金的贷款利息,以及对盟友的援助计算在内。此外,报告意在针对战时军事开销的增加,并没有涵盖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的开销。报告以在GDP中所占份额来呈现战争年代的战事和国防开支。反恐战争的战争开销数字主要反映2010年之后的开销。
  以下,就是美国历史上最烧钱的战争。
  第十:美墨战争
  美墨战争,1846年-1848年,这场战争花掉了美国24亿美元,在美国历史最烧钱战争排行榜上名列第十。虽然早已脱离墨西哥获得独立,得克萨斯州并没有正式成为美国一个州的事实会打破密苏里妥协所建立的奴隶制和自由州之间的平衡。在帕洛阿尔托一战中,墨西哥军队跨过里奥格兰德对美军发起进攻时,本想着利用美国的犹豫不决占点便宜。战争于日结束,双方签订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将里奥格兰德作为得克萨斯的南边境。美国用了1500万美元获取了如今的加州、犹他州、内华达州,以及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大片土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描绘美墨战争的画作。
  第九:美国独立战争
  将近9年的独立诉求花费了北美殖民地24亿美元,以及将近4500条鲜活的生命。战争以抗争不公正税收拉开帷幕,美国开国之父以民主共和国来替代欧洲的社会政治制度。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以《巴黎条约》的签订落下帷幕,该条约正式标志着美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确定了基本疆土。
  第八: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经常被誉为第一个“媒体战争”。耸人听闻的报道激发了美国人对介入古巴独立的支持。当美国派往哈瓦那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沉没后,美国介入的呼声高涨。美国国会依据门罗主义(美国有权介入西半球地区冲突的外交政策)正式向西班牙宣战,并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挫败了西班牙在全球的军队。美西战争花了美国90亿美元,换来的是对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的控制。
  第七: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夺去了75万美国人的生命,超过了美国所经历的所有其他战争的死亡人数总和,战争给南北双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800亿美元。战争主要是围绕奴隶制和各州的权利,例如税收等展开。南北战争的导火索是南卡罗莱纳从联邦脱离,并向一艘驶向萨姆特堡运送货物的联邦商船开火。查尔斯顿港的僵局持续到了1861年4月,南北战争随即正式爆发。4年之后,美国南部联邦的罗伯特&E&李将军在弗吉尼亚的阿波马托克斯郡府向尤利塞斯&格兰特投降。南北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第六: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短暂的一次冲突,耗资1020亿美元,仅占1991年GDP总数的0.3%。当时伊拉克的独裁统治者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形势一度相当紧张。尽管联合国强烈呼吁伊拉克撤军,萨达姆依旧我行我素。数月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动了“沙漠风暴”行动。进攻持续了42天。作为冷战后的首次大规模军事冲突,海湾战争以国际联军的胜利而结束。
  第五: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不过美国在头3年一直保持中立。德国原本发誓尊重美国在大西洋航行的中立态度,不过后来却食言,试图诱使墨西哥对美宣战。当时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向国会申请,于日宣战。19个月后,战争以《凡尔赛条约》的签署落下帷幕。这场战争花费了美国3340亿美元,接近1919年GDP的14%。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美军步兵。
  第四:朝鲜战争
  1950年6月,朝鲜军队跨过三八线。因惧怕共产主义的传播,杜鲁门总统将朝鲜军队驱赶出韩国。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一路将朝鲜军队撵到鸭绿江,即中国和朝鲜半岛的边境线上。中国参与了战争,阻止了麦克阿瑟的行动,迫使美军退回到三八线内。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曾威胁对朝鲜或中国使用核武器。最终,朝鲜战争花费了美国3410亿美元,共有3.4万美军死亡。
  第三: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花费了美国7380亿美元,仅占1968年美国GDP的2.3%。越战结束后,5.8万名战死沙场的美国士兵名字被铭刻在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将士纪念碑上。1954年,越共军队将法国人驱赶出这一地区,结束了残暴的殖民地时代,《日内瓦协议》规定,南部选举将于次年进行。为了不让共产主义在这一地区生根发芽,美国在南越支持在法国接受教育的政客吴庭艳。1965年美国调拨军队之时,吴已经被杀,且越南人对于新南越政府的支持已不如过去。凭借来自中国和苏联的供给支持,越共在袭击美军及其基地时将游击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反战运动兴起。1973年,美国正式从该地区撤军,1975年,南越落入越共手中,越南统一大业完成。
  第二:反恐战争
  2001年“9&11”事件至2010年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即众所周知的反恐战争,花掉了美国1.6万亿美元。美国于2001年10月进入阿富汗,一方面为了搜寻本&拉丹这个纽约和华盛顿恐怖袭击的幕后主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推翻一直以来被认定为恐怖主义温床的塔利班政府。美国怀疑伊拉克独裁统治者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于2003年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的民主选举,以及美军为了稳定该地区形势对两国军事人员进行的培训都被标榜为成功举措。然而尽管取得了如此的“成功”,这两个国家依旧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断饱受战火摧残。
  第一:二战
  美国从孤立主义的保护罩中走出来,在二战的硝烟中狂烧了4万亿美元,损失了40万部队。日,也就是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国正式卷入二战。3天后,美国正式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在占领了一系列欧洲国家后,德国又将目光锁定苏联。到1944年,苏联军队已经成功地将德军赶至西部。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向东挺进欧洲,将德国分裂成了东西2部分。
  在太平洋战线上,美国军事专家认为入侵日本或可造成更加惨重的伤亡。当时的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于日下令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而就在数月之前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誓言,苏联在欧洲战线结束后的3个月内将会进入太平洋战线。如果苏联真的介入到日本的战败中来,它势必要分得一杯羹。为了防止苏联从日本那里得到好处,在斯大林之前宣布美国对日本的主宰权,保证日本尽快投降,杜鲁门总统下达了命令,8月9日,即苏联对日宣战后的第2天,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2枚原子弹。保守估计,二战结束时,共有5000万士兵和平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生命代价。(编译/文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奥马哈滩头,人员物资持续登陆。
  【延伸阅读】美国霸权路:靠屠杀侵略扩大4倍版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2年9月,美国学者卡普兰提出了一条关于地缘政治的有趣观点: “如果你想知道别国下一步会做什么,不要读他们的报纸,也不要问间谍挖出了什么, 而最好去看看该国的地图。 ”日,美国沃克斯网站也发表了题为《美国如何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文章,作者马克斯?费希尔没有回避美利坚“成长道路”上的阴暗面,而是比较客观地向人们描述了美国通过侵略和杀戮,由英属殖民地一步步走向超级大国的演变道路。而本图集展示的,就是基于前文内容讲述的一部另类“美利坚暗黑史”。图为18世纪末以来美国的疆域扩张示意图。仅年间,美国领土就从220多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800 万平方公里,扩大了约4倍。 “美国资本主义拥有广阔大陆(作为发展空间),没有像欧洲那样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境线和关税壁垒的分割。它还拥有特别丰富的原料供应、适宜的气候、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港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单从侵占速度上来讲,美国“西进运动”的效率(既包括入侵速度,更包括对当地统治的巩固效果)在世界近代史乃至人类政治史上都堪称“空前绝后”。许多幅员辽阔的大国,历史上都曾开疆拓土,但没一个像美 国“西进运动”那样,遭遇阻力如此之小,收获却超乎寻常的丰厚。沙俄扩张绵亘5个世纪,之所以这样“费劲”,关键在于其对手即便实力较弱,也都是发展到较高文明程度的国家或地方政权。蒙古人建立的各汗国还算好对付,可一个只有木墙环绕、守军不过3万的喀山城,就让俄军动用150门大炮和超过10 万大军.围攻整整40天才拿下。至于俄国后来碰上的土耳其、中国、 波兰、瑞典,更是个个威名赫赫。如果不是对手陆续衰落,恐怕俄国也很难占到大便宜。 图为描绘俄军进攻喀山汗国的画作。
  费希尔在文中说,美国的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规模:美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人力资本。从许多方面来讲,美国也可以被称为“岛国”。由于边境以外不存在重大威胁,美国就能更加自由地向全世界展示实力。 形成这一局面的重要时刻就是18世纪的“法国-印第安人战争”。战争结束时,法国将自己在北美的领地拱手让给了英国和西班牙。由于西班牙帝国已经处于衰落当中,北美大陆相当于成了大英帝国及其后继者美国的囊中之物。图为描绘“法国-印第安”战争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这张“法国-印第安”战争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18世纪中叶以前,英国仅控制了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片狭长地带(即后来“闹革命”的美利坚“独立十三州”的主体区域),而法国则掌控了从加拿大至墨西哥湾纵贯北美大陆的辽阔疆域。但最终的战争结果,却是法国战败并拱手让出包括法属加拿大、五大湖区在内的大片殖民地,而之后独立的美利坚又从前宗主国英国手中“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很大一部分英属北美殖民地。像这般“下山摘桃子”的好事,在列强扩张史上也算颇为罕见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然,欧洲探险者和殖民者来到北美时,这里并非空无一人,而是居住着各具特色的古老部落。他们原本可能发展成拥有主权的民族国家,但美国人把他们赶出自己的土地,不让他们拥有自治权,而且在他们衰落成少数族裔之后强行同化他们,吸收他们的土地。这些措施成为美国称霸北美乃至全球的基础。图为描绘美军与印第安人交战的画作,前者对北美印第安人的屠杀和驱赶曾激起后者的激烈反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北美印第安人“保留地”示意图。从大图上方的一系列小图可以看出,北美印第安人的土地在年之间的短短60年内,就基本上被白人殖民者掠夺殆尽。而大图右下方的小图则显示,北美印第安人的数量在18至19世纪持续锐减,其人口直到1980年才恢复至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水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795年,美国和西班牙签订《圣洛伦索条约》,瓜分了大部分北美地区。随后一个世纪成了美洲土著的灾难,他们的土地被一块一块割走。图为描绘美军骑兵遭奋起反抗的印第安人围歼的画作。对于这段不光彩的“开拓史”,美国主流社会选择了与今天日本看待侵华罪行一样的态度――回避+沉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向西扩张中碰上的唯一像点样的对手,是当时控制着北美大陆西海岸的墨西哥。1821年独立之初,墨西哥领土达430万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由于盛产白银,墨西哥铸造的银元“鹰洋” ,被西方商人用作对华贸易,大量流人中国。因成色好、信誉高, “鹰洋”一度成为华中、华南地区的流通主币,数量达4亿枚。因为看好墨西哥发展前景,1823年到1827年,英国资本家曾提供2200多万比索,帮助新生的墨革命政府稳定财政、恢复经济。图为1821年的墨西哥版图,其体量与当时的美国相比可谓不分伯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然而,当1848 年美墨战争结束后,一切都变了。图为美墨战争示意图――看得出,美国对墨西哥发动的实际上是一场疯狂的“灭国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至于战争起因,费希尔是这样介绍的:墨西哥在1821年独立时拥有面积巨大但不太受管控的原西班牙名下土地,今天的得克萨斯和北加利福尼亚都在其中。这些地区的美国定居者人数一直在增加。到1829年,墨西哥得克萨斯地区的美国定居者人数就超过了西班牙语人群。这些美国人在1835年的一次小规模暴动最终演变成一场全面的独立战争,其间还爆发了一场被今天的美国人大书特书的要塞攻防战――阿拉莫之战。最终,美国定居者获得胜利,建立了所谓的得克萨斯“孤星”共和国,并在1845年自愿并入美利坚合众国。图为描绘阿拉莫之战的画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整个事件不过是一群美国非法移民进入墨西哥境内定居,然后就想赖着不走,还不打算服从墨西哥政府的管辖,于是后者出兵平叛……如此简单的道理,却生生被美国人演绎成了宣扬“民主自由的英雄史诗”,真是I服了U!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但墨西哥和美国对于得克萨斯边界依然存在争议。1846年,战火因边界纠纷而起,但迅速燃遍墨西哥大部分地区。最终美国入侵墨西哥城,攫取了墨西哥三分之一的领土,包括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州、犹他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萨斯州。假如战争走向发生变化,或者美国没有索取这些墨西哥领土,那么今天的美国会小很多,恐怕不会拥有太平洋沿岸。这会影响其全球实力,尤其是在越来越重要的太平洋地区的实力。图为描绘美墨战争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战败的墨西哥被迫割让给美国半壁江山(240万平方公里) ,发展潜力从此大挫,其开国先贤的“伟大墨西哥”设想化为泡影。直到今天,墨西哥人还慨叹自己“离上帝太远,而离美国太近” 。相反,美国“夺取了如此广阔的土地,很快跻身强国之列” 。图为描绘美军在墨西哥城耀武扬威举行入城式的画作。无论美国人如何美化这场战争,他们侵略和霸占别国领土的行径都是无法掩盖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作为“适宜人类定居的最后一大片温带地区”,美国地理环境之优越.纵观全球亦无出其右者。美国东西两侧靠海,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西海岸有绵长的落基山脉,挡住了加利福尼亚寒流向内陆的侵袭。中部大平原,使美国高度机械化、专业化的商品农业有了充分施展空间。东北5大湖区资源丰富,是美国的传统工业基地。南部地理、气候条件也不错,还环抱着“油海”墨西哥湾。当今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版图超过700万平方公里、与美国处在同一“量级”的,只有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巴西和澳大利亚。可这5国境内,却都分布着大片或不适合人类居住,或难以开发利用的冰原、高山、沙漠、莽林。图为2007年美国农畜产区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无论水土资源还是气候条件,美国都具备了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进而在此基础上支撑起了强大的科技与工业实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如果要问美国是从何时开始成为全球性强国的,那就是与西班牙的战争。西班牙帝国的衰落持续了一个世纪。美国国内曾经出现一场激烈的争论,主题就是美国应不应该成为一个取代西班牙的大帝国。古巴成了这场争论的焦点。1898年,古巴人发动了摆脱西班牙的独立战争,美国借军舰“缅因”号神秘爆炸事件介入其中,战争以西班牙的失败告终。图为描绘“缅因”号事件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描绘美西战争中瓜西马尔战役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西战争时期,进驻古巴的美军加特林机枪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1898年圣胡安战斗后,西奥多?罗斯福上校(即后来提出“大棒政策”的美国第26任总统)与部下在一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除古巴外,美国还获得了另外3处西班牙领地: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图为描绘1898年美西马尼拉海战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通过对西班牙开战,美国成为一个新兴殖民帝国。虽然这场殖民主义实验为期很短,而且在国内引发争议,但其揭开了美国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序幕。如图所示,美国人将列强狗咬狗的美西战争,描绘成了一场在其领导下反抗西班牙殖民暴政的“民族解放战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众所周知,美国公开搞殖民主义的时机比较晚,主要关注对象是全世界被欧洲人瓜分殆尽后残存的一块区域:太平洋。美国染指太平洋是从当时依然独立的夏威夷开始的。美国商人在1893年发动政变,掌握当地权力,要求美国吞并夏威夷。威廉?麦金利担任美国总统后同意了这一要求,接纳了夏威夷。这成为美国在太平洋占领行动的开始。图为美军入侵夏威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海权论》作者、美国海军军官马汉的画像。正是此公赤裸裸地要求美国公开吞并夏威夷群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身着黑衣的夏威夷末代女王里里欧卡拉尼,照片摄于1893年,此时距离她的王国遭吞并仅剩5年时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898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举行升旗仪式,宣告正式吞并夏威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数百年来,世界一直被多个相互竞争的全球性大国瓜分。在这样的体系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希望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超级大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揭开了这一时代走向终结的序幕。战争的破坏力与庞大的战后债务摧毁了大部分强国的经济――仅有的例外是美国和依然强大的大英帝国。图为1917年大战后已成废墟的比利时伊普尔城。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呼吁民众购买战争债券的一战美国海报。如图所示,美国击败德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赶赴欧洲参加一战的美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而言,堪称另一次天赐良机。虽然战争让所有参战方都蒙受巨大的损失,但是人口损失尤其巨大的是2个主要轴心国(德国和日本)、苏联和中国,以及遭到战争蹂躏的东欧和东亚各国。图为遭受至15日大轰炸的德国城市德累斯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相比军队伤亡,欧亚2大洲死于战争、饥荒、屠杀乃至经济和生态灾难的平民要多得多。虽然美国也付出了巨大代价(40万军人丧生),但由于其他国家都衰落了,走出战争的美国顿时显得无比强大。图为参加二战的美军在列队接受检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本土远离二战主战场,美国得以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扩大并对外展现自身蕴藏的强大实力,图为波音B-17轰炸机生产车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美军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后形成的冲天蘑菇云――对日本的两次核打击不仅加速了二战结束的进程,更向全世界宣告了美国在当时所拥有的无人匹敌的超强力量。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还与二战结束后短短几年,维持数百年的欧洲殖民主义事业几乎完全崩溃直接相关。个中原因有很多:拉美、非洲和亚洲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欧洲经济崩溃,各国注意力回到国内.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等战后殖民地负面事件的推动下,人们开始觉得新的世界秩序不应该继续容忍殖民主义。不管怎么说,世界上仅剩2个地域辽阔的大帝国:美国和苏联。两者恰好都源于欧洲。图为描绘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的画作。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8年,苏联封锁柏林,切断其与西德的联系。次年,西欧大国与美国、加拿大签署集体防御条约(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希望阻止苏联的进攻,制衡苏联在欧洲的力量。冷战期间,北约扩张到苏联阵营以西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图为1949年4月,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协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经历2次世界大战和殖民主义的终结之后,全球体系从许多大国相互竞争发展到仅剩2家分庭抗礼的局面。美国和苏联拥有相互矛盾的意识形态,拥有相互冲突的欧亚利益,对彼此怀有深刻的不信任感。虽然这种情况通常都会演变成战争,但核武器的恐怖威力迫使双方都避免正面冲突。两国转而去世界各地争夺影响力。图为1966年越战期间正集群起飞的美军直升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1989年10月,苏军从阿富汗撤离。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都发动过政变,援助过叛军,支持过独裁者,参与过世界几乎每个角落的代理人战争。两国都建立了同盟体系、海外基地和强大的军队,有能力向全世界辐射影响力。双方经过40多年激烈较量,苏联最终解体,美国则拥有了庞大的全球军事架构和一时间无人能敌的外交影响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冷战结束后,北约继续东扩,逐渐将战线推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而其新老成员国依然处于美国的领导之下。图为日,美国第6舰队指挥大批北约舰艇在当年原本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的巴尔干海举行联合演习,向俄罗斯示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展示美国唯一全球超级大国地位的另一个方式是军费预算:其比紧随其后的12个军费大国的军费预算总和还要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冷战的遗产,但同样反映了美国作为全球安全和国际秩序保卫者的角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前面曾提到,构成美国霸权的一大重要基石,就是其强大的科技实力。据统计,美国已获得371项诺贝尔奖,其中绝大部分涉及科学领域。仅占世界人口4%的美国却拥有世界34%的诺贝尔奖得主。图为美国正在研发的电磁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促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有很多:财富;鼓励创新的美国文化与经济;教育水平;规模庞大的国家和私人研究项目;长期吸引高素质移民的政治文化,等等。图为美国海军试验激光炮。
  ( 08:42:00)
  【延伸阅读】海空死斗:图说二战美日航母对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讨论航母对决这个话题前,我们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二战的航母对决会在美日之间爆发?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作为老牌海洋大国,英国早在1917年就曾将购得的一艘意大利客轮改为了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直通式飞行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舰上原有的烟囱被拆除,设计人员设计出从主甲板下面通向舰尾的水平排烟道,从而清除了妨碍飞机起降的最大障碍。飞行跑道前后贯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飞行甲板,极大地方便了舰载机的起降作业,初具现代航母雏形。图为1942年末,参与盟军“火炬”行动的英军“百眼巨人”号航母。小图为1918年拍摄的”百眼巨人“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百眼巨人”号积累了相关技术经验后,英国于1917年就订购建造了第一艘专用航母“竞技神”号(95),但直到1923年才完工服役(世界上第一艘建成的专用航母被日本抢先)。遗憾的是,该舰在服役期间并没有与对方航母交战的机会,最后是在未搭载舰载机的情况下,于1942年4月在锡兰海域被日军85架99式舰爆围攻炸沉。图为1931年,即将驶离中国烟台港的“竞技神”号航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英国在当时是欧洲唯一拥有在役航母的国家,尽管是航母技术的先行者,但在战术运用上,除了在1940年11月奇袭意大利塔兰托港,开启了舰载机空袭敌方军港的先河外,英国航母大多还是作为战列舰的“帮手”,而非舰队核心。典型例子如1941年5月追击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 图为1939年拍摄的“剑鱼”鱼雷机群飞越“皇家方舟”号航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时英军先后派出了胜利号和皇家方舟号2艘航母参与追击。尽管只搭载了陈旧的“剑鱼”鱼雷机,但“皇家方舟”号的2架“剑鱼”还是于5月26日创造了历史,其中一架发射的鱼雷打坏了俾斯麦号的舵机,使其航速变慢,最终被英军战列舰编队围攻击沉。图为艺术家绘制的“剑鱼”鱼雷机群空袭俾斯麦号战列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剑鱼”鱼雷机的技术参数介绍。(各位可以和后面美日二战舰载机的性能对比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时的日本海军一直“师从”英国海军,但与“导师”不同,日本虽也受大舰巨炮思想影响,但其于1922年12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凤翔”号(并非最早开工建造,但是最早建成的),并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已于1939年将包括“苍龙”号、“飞龙”号在内的专用航母投入实战,在航母实战领域起步较早。图为1922年,正在进行海试的凤翔号航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相比之下,美国并不是技术先行者,但在相关理论方面却走在了前面,早在一战前,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就在1890年-1905年间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著作,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对后来各国海军发展影响极深。图为马汉的肖像。小图为《海权论》第一部的封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在开战前也积累了相当的航母使用经验。早在两次大战期间的和平时期,美海军的2艘列克星敦级航母就经常参加舰队演习,而且还经常互相演练“攻击”对方,检验航母运用理论。特别是在1929年的第9次舰队演习中,萨拉托加号与其它战舰分开,单独“攻击”由列克星敦号所防守的巴拿马运河,证明了航母在作战上的灵活性,显示出空中突袭可在短时间内扭转整个战局,美海军以航母为舰队核心的战术出现。图为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编队航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日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海军进一步意识到了航母对制海作战的重要性,加大了在建造航母领域的投入,后来逐渐把航母从一种战术武器变为了一种战略工具。这就为接下来当时两大海军的航母对决奠定了基础。图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示意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下面探讨航母对决所需的战术条件。与战列舰对战不同,航母对决通常都是超视距作战,战前需要收集和获取大量有关敌方舰队的位置情报。当时主要侦察手段包括航母搭载的侦察机和战列舰搭载的水上侦察机。这里以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为例。日军南云舰队战前只派出了7架零式水上侦察机对50万平方千米的海面进行扇面侦察,每架要负责相当于比英国威尔士地区(2万平方千米)还要大三倍的侦察面积。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本海军在二战中使用最多的侦察机是爱知“零式”水上侦察机,为当时日军大型战舰的标配,其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375千米,最大航程2100千米,总产量1418架。图中的为E13A-3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相比之下,美军在占有提前破译日军密码,预先布置好舰队的领先优势下,在战前还派出了22架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 进行侦察,不论是侦察密度,还是范围都远超日军。从情报获取角度,美军已占绝对优势。图为美军的侦察范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PBY“卡特琳娜”是美军在二战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水上飞机,其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314千米,最大航程4030千米,总产量3305架,不论是在数量,还是性能上都要优于同时期的日军侦察机。图为美军PBY水上飞机机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航母对决最主要的武器就是其搭载的舰载机群,先来看一组日军“翔鹤”号航母舰载机群(日)的配比,20架零式战斗机、32架97式鱼雷攻击机和32架99式俯冲轰炸机。从配比来看,日军航母舰载机群更偏重进攻,主观上体现了日本一贯的武士道精神,喜欢冒险赌博。图为游戏中的翔鹤级航母建模,小图为1941年拍摄的2号舰”瑞鹤“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客观原因是日本整体国力要弱于美国,打不起资源消耗战,所以更强调突袭和“一击必杀”,但这一思想带来的缺陷就是空中掩护机群数量要少于美军。这与中途岛海战时,被美军俯冲轰炸机群抓住防御“漏洞”,有直接关系。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为零战、两种99舰爆和97式鱼雷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军的这个作战理念在其主力零式战斗机上也体现的十分突出,牺牲装甲防护,突出速度和机动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航母则强调攻防兼备,同时期列克星敦号的舰载机配比为39架F4F战斗机、40架SBD俯冲轰炸机和21架TBD鱼雷攻击机,可见美军舰载战斗机数量与俯冲轰炸机群不相上下,只是相比日军重视使用鱼雷机,美军更偏好俯冲轰炸机一些。图为游戏还原的列克星敦级航母,小图为1941年10月,列克星敦号从美国本土出航时的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采用这种搭配方式,除了美军强调均衡战术的思想指导外,与美国拥有强大的国力支持也有很大关系。图为美海军二战中的两大主力舰载战机,看似外形变化不大,实际在短短2年半的时间内,性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特别是F6F“地狱猫”还在日的马里亚纳空战中,创造过连续击落97架日军战机,自身几乎无损失的记录,史称“马里亚纳火鸡大猎杀”。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1944年”马里亚纳空战场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太平洋战场态势的逆转形势快,也和航母对决这种新战法的高损耗率有关。这点以中途岛海战最为典型,日军在此战中损失了最精锐的4艘航母和上百名经验丰富的舰载机飞行员后,很快从攻势转为了守势。美海军则越战越勇,不断投入新型航母和舰载机,到后期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这也是美日航母对决这种新作战方式,与苏德战场需要多次大规模会战才能逐渐改变战局的不同之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战争后期,美海军还投入了F4U“海盗”这种具有一定多用途(对地和对空作战性能都很突出的)性能的攻击机,特别是在支援美军两栖夺岛作战时发挥了很大作用,与战列舰相比,它们更为灵活,而且能深入岛屿内部支援美军地面部队。大图为冲绳战役中的F4U攻击机对地发射火箭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最后再比较下美日航母对决的决定性因素,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众所周知,日本海军在二战后期舰载机飞行员十分短缺,且水平直线下降,除了大部分一线飞行员因几次海战损失殆尽外,根本问题出在其培训体制上。 图为1942年6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日本海军航空兵台南航空队战斗机飞行员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1941年,培养一名合格的日本海军飞行员需要700飞行小时,而美国海军飞行员则仅需305飞行小时就能上航母服役。相比之下,虽然日军飞行员水平较高,但由于培训过程过于严格,每年仅有约100人在长达4至5年的培训课程中毕业。 图为日,进行滑翔飞行训练的日本海军飞行学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开战后,日本海军飞行员损失的速度远超过补充的速度。例如,日军在珍珠港损失29名飞行员,就意味着损失了飞行员年毕业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日军又损失了数百名优秀飞行员,最终迫使日本改革其飞行员培训项目。到1945年,被认为合格飞行员所接受的培训时间还不足四个月。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相比之下,美海军实际还增加了飞行员的训练时间,例如1943年,每人的训练时间增至500小时,同时保持着约18个月的飞行员培训项目。即使这样在战时,仍能保证向前线稳定补充飞行员。 图为1943年,在夏威夷毛伊岛训练场的美海军VT-10鱼雷机中队飞行员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并且美军不像日军那样要求有经验的飞行员必须留在一线作战,还会定期派有实战经验的飞行员返回后方传授作战经验。按照这种方式到战争后期,美军飞行员的整体训练水平普遍超过了日军。图为1945年,美海军VC-93战机中队飞行员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综上所述,日军在后期不论是在飞行员,还是在装备方面均处劣势,到1945年冲绳战役时,甚至已无法派出航母参战,只能派出大和号战列舰进行自杀性质的“菊水特攻”,充分证明了日军海航作战体系的失败。
  ( 08:13:00)
  【延伸阅读】美军轰炸机部队:我们要黑人飞行员护航!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重整军备步伐加速。欧洲战事一触即发。美国总统罗斯福力为此排众议,连推多个法案支持黑人入伍。遵照总统指示,1940年冬,美军选定位于阿拉巴马州的塔斯卡基飞行学院作为黑人飞行员培训基地。次年1月,“塔斯卡基项目”正式启动。图为1941年,项目支持者詹姆斯.埃里森少校检阅第一批“塔斯卡基”黑人飞行员,他们身后的是BT-13教练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当时美军内部种族主义严重,项目进展缓慢。直到日,首批13名学员中才最终有5人艰难毕业,其中就包括日后美国空军第一位黑人将军本杰明?戴维斯。他曾就读于西点军校,后进入塔斯卡基学院受训,毕业后被任命为美陆航第99中队指挥官,图为戴维斯本人与座机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支战斗机中队完全由黑人飞行员、机械师和地勤保障人员组成,虽然是种族隔离制度产物,但也使全军上下空前团结。图为正在为航空机枪补充弹药的第99中队军械师,均为黑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6月,第99中队部署至意大利参与解放西西里的作战,期间该中队的查尔斯?豪尔中尉旗开得胜,成功击落一架德军Fw-190战机,成为美军史上首位击落敌机的黑人飞行员。图为正在交流作战经验的黑人飞行员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10月,第99中队奉命开始对意大利及欧洲境内的其他铁路交通网进行空袭,据战后统计,他们共摧毁了600列敌方火车。图为描绘“红尾”大队P-51战机袭击德军火车的油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6月,99中队与第100、301和302战斗机中队合编组成第332战斗机大队,作战人员全由黑人组成。由于他们习惯将战机垂尾涂为红色, “红尾”就成为了该大队的代号。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红尾”大队P-51战机与德军战机展开缠斗战的油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隶属于第332战斗机大队的P-47战机编队在欧洲战场上空飞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国陆航曾专门调查取证,发现凡有该大队参与护航时,盟军损失率都明显较低(近200次护航任务中,只有25架轰炸机被敌方击落)。美军轰炸机部队纷纷点名要求其提供护航。这都要归功于戴维斯要求部下牢记一点:“你们的任务是保护轰炸机,决不能为追求个人荣耀擅自离队追歼敌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塔斯卡基学院内,学员们正在学习战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1944年8月,意大利军用机场内,”红尾“大队的飞行员们在P-51战机旁交流作战经验。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电影《红尾》中还原的”红尾“大队战机为美军B-17轰炸机编队护航的壮观场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第332战机大队的飞行员们为战机加装副油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电影《红尾》的宣传海报,图中可以看到3架德军Me-262喷气式战机被击落。日,在为盟军空袭柏林轰炸机编队护航时,红尾大队曾遭遇德军25架Me-262战机拦截,成功击落3架,海报中描绘的就是这场战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塔斯卡基学院内的飞行学员合影,身后的是P-40战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二战时期为黑人飞行员中队筹集战争债券的海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塔斯卡基第44期飞行员合影。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实际上除了332大队外,还有一些黑人飞行员驾驶过B-25轰炸机,他们后来组建了第477轰炸机大队,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1945年,塔斯卡基训练基地,第45A期的毕业学员合影,他们身后的是B-25轰炸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后人为”塔斯卡基“部队绘制的标志,从上到下依次为第99战斗机中队,第332战斗机大队和第447轰炸机大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二战美国陆航第332战斗机大队的队徽,图案上有一只喷火的黑猫,”喷火“(Spit Fire)刚好是部队的口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美国空军第332远征作战联队的队徽,从图案也能看出二者的继承关系。该联队曾于2002年组建,参加过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联队中的战机包括F-16战斗机和A-10攻击机,后于2012年转入停用状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伊拉克战争中,隶属于第332远征联队的A-10攻击机机群。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为塔斯卡基飞行队的老飞行员们颁发国会金质勋章(该奖是美国国会所颁发,与总统自由勋章并列为美国最高的平民荣誉,美国建国以来只有300人获得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美国总统奥巴马接见塔斯卡基飞行队老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电影《红尾》中的红尾大队飞行员形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今日”红尾大队“幸存老兵的照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为后人修复的“红尾大队”P-51战机,目前仍能飞行。尽管二战已结束多年,但有关红尾大队的传奇战记将一直被后人所铭记。
  ( 08:06:00)
  【延伸阅读】反攻欧洲!全景式回顾诺曼底登陆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日早6时30分。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 Overlord)。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为实施这一大规模的战役,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约153万人。图为5个登陆滩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1943年12月,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于日抵达伦敦就任。1944年2月,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了“霸王”计划大纲和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但是随之对登陆舰艇的需求也增加了,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登陆舰艇,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决定将登陆日期推迟到6月初,并且将原定同时在法国南部的登陆推迟到8月。图为1943年美英首脑华盛顿会议期间,左起分别是艾森豪威尔上将,迪尔元帅,阿诺德上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登陆日(代号D日)推迟到6月初,盟军统帅部开始确定具体的日期和时刻,这是一个复杂的协同问题,各军兵种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陆军要求在高潮上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海军要求在低潮时上陆,以便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空军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队识别地面目标,最后经认真考虑,科学拟定符合各军种的方案,在高潮与低潮间登陆,由于五个滩头的潮汐不尽相同,所以规定五个不同的登陆时刻(代号H时),D日则安排在满月的日子,空降时间为凌晨一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登陆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两组连续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后选用第一组的第一天,即6月5日。图为英国港口城市,美军部队正准备接下来的登陆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5000余艘运输船。图为驶向法国海岸的盟军特混舰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停在英国南安普顿的大批登陆舰,正等待命令即刻向法国开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为此,盟军的空袭由轰炸德国的工业区转变成轰炸德国的交通线,在D日前夕这些轰炸机又轰炸了海滩的防御设施。图为盟军空袭切断德军的运输和增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诺曼底登陆之前,盟军飞机拍摄的德军严密防守的海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诺曼底登陆中,盟军空降兵的任务是在登陆滩头两侧距海岸10至15千米的浅近纵深空降,阻止敌预备队的增援,并从侧后攻击德军海岸防御阵地,配合海上登陆。由于在最初的1~2天里,盟军只登陆6~8个步兵师,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装甲师展开的大登陆场后,才将装甲师投入作战。如果在装甲部队上陆前德军突破了登陆部队的防线,将会给登陆带来灭顶之灾。所以空降兵的行动在登陆初期对于登陆胜利是至关重要的。图为艾森豪威尔与将要空降到欧洲大陆的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盟军的空降存在不少问题,但仍取得了很大成功,说明艾森豪威尔的观点是正确的。盟军的空降,在登陆的最初时间里夺取了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桥梁、海滩通路,摧毁了德军的炮兵阵地,破坏了德军防御的稳定性,牵制了德军的预备队,使德军处于被动局面。为登陆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参与空降作战的盟军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军第6空降师空投到登陆地区的左翼地区,夺取附近的桥梁,以防止德军的装甲部队前往海岸支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盟军空降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第101空降师在犹他海滩后方空降,支持登陆部队,和82空降师一起阻挡德军援军的增援。图为美军101空降师登机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01空降师在法国小镇。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时任海军少将的柯尔克(左一)与其他美军高阶将领在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舰桥上观看作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军第3步兵师及第27装甲旅进攻剑海滩。从宝剑滩东边登陆的英军部队在抢滩后,很快地便击溃德军轻装步兵的火力,并于午后与先前空降内陆的伞兵部队会合。但从宝剑滩西边登陆的英军,则遭到德军第21师坦克部队的顽强抵抗,无法顺利与从朱诺海滩(Juno Beach)登陆的加拿大部队会师。双方一直激战至黄昏后,盟军才成功击退德军的装甲部队。当天登陆的29000名英军中,伤亡人数仅有630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英军军舰上的舰炮轰击德军阵地支援登陆部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英军第50步兵师第8装甲旅登陆金滩头。金海滩(Gold Beach)是整个登陆行动的中心点,登陆的时间则比犹他和奥马哈海滩的登陆行动晚了一个小时。由于涨潮和海相不佳的缘故,盟军无法彻底清除海域中布雷和障碍物,这也使得想迅速抢上滩头的英军陷入苦战。德军在滨海小城利维拉(La Riviere)和阿梅尔(Le Hamel)部署重兵防守,还在离海岸500公尺的内陆设置了四门155毫米的重炮,直接瞄准海岸。英军在皇家海军艾杰克斯号(HMS Ajax)的强力炮火轰击下,终于摧毁这四门重炮,压制了德军的防卫火力。在入夜之前,已有25,000名盟军顺利登陆,并迫使防守的纳粹部队往内陆撤退6英里。英军仅有400名官兵伤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加拿大第3步兵师及加拿大第2装甲旅登陆朱诺海滩。加拿大的攻击部队虽然很轻易地越过沙滩,却在沙丘前遭到德军火力无情的攻击,使得首波进攻部队的伤亡率高达50%。接近中午时分,加拿大部队才占领了沿岸的城镇,向内陆挺进,并与来自金海滩的英军会师。参与裘诺登陆战的官兵共21400名,伤亡人数则为1200人。图为在朱诺海滩登陆的加拿大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加拿大军队骑自行车登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朱诺海滩上升起的黑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6月朱诺海滩,加拿大部队和他们俘虏的德国军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第1步兵师及第29步兵师在奥马哈滩头登陆。美军游骑兵部队负责进攻奥克角。图为6日,美军登陆艇冲向奥马哈滩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奥马哈海滩(Omaha Beach)是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战斗最为激烈的海滩。盟军在奥马哈滩头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仅阵亡者就达2500人,因此又称“血腥奥马哈”。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开始那一段经典的战争场面就取材自奥马哈海滩。图为冲向奥马哈海滩的美军登陆艇,远处是盟军炮击德军阵地升起的浓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登陆战场的俯视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奥马哈海滩全长6.4公里,海岸多为30几米高的峭壁,地形易守难攻。这里的登陆作战任务由美军第九军承担。盟军由于情报有误,认为这里的德军守备部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还多是后备役人员,没有装甲车辆,战斗力很差。而实际上隆美尔在3月将德军精锐的352步兵师全部调往诺曼底,而352师的一个主力团就驻守在奥马哈滩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登陆当天天气状况极端恶劣,盟军在登陆前就因风浪过大损失了10艘登陆艇和300余名官兵。在登陆艇上的官兵多为晕船和湿冷所苦,还没到达作战地点就基本精疲力尽了。登陆作战开始后也非常不顺,海滩西段预备的32辆水陆坦克中有27辆刚一下海就因风浪过大而沉没,幸存的5辆坦克中还有2辆很快被德军炮火炸毁。由于潮汐影响和秩序混乱,登陆的美军士兵很多都搞不清方向和集合点,大批士兵挤在滩头任凭德军炮火攻击。整整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美军没有一名士兵在西段冲上海滩,在东段也仅仅占领了9米宽的一段海滩,登陆行动几乎完全失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由于海滩登陆部队长时间没有任何联络传来,海军指挥官意识到奥马哈海滩上的形势可能已经极为严峻,于是17艘驱逐舰不顾触雷、搁浅和被155mm海岸炮炸翻的危险,前进至距海滩仅730米处,在近距离为登陆美军进行火力支援。图为盟军战舰向登陆海滩德军阵地倾泻炮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德军在海滩上布置了大量的反登陆设施,一辆美军谢尔曼坦克毁在滩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海军肆无忌惮地向德军据点倾泻炮弹,先前被堵在海滩上的美军也在精锐部队第一师的带领下开始冲锋。中午时分登陆部队第二梯队提前登陆。而在空军的指引下,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也开始对岸射击,德军的防御至此基本崩溃。图为6日,伤兵撤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跟在登陆部队后面的救援船,把落水的幸存者救上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战死沙场的美军士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第4步兵师及第90步兵师在犹他海滩登陆。图为美军在犹他海滩上挖的壕沟,可以暂避喘口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犹他海滩(Utah Beach)位于卡伦坦(Carentan)湾的西侧,是一处宽约3英里、被覆着低矮沙丘的沙滩。盟军实际登陆的地点,虽然比预定地往东偏了一英里,不过还好德军在登陆点部署的兵力并不多。攻击行动展开后,仅仅三小时内,盟军部队就跨越了滩头,掌控了沿海的公路;当天中午之前,登陆部队便与五小时前空降于敌后的空降部队碰头;而到了当天午夜,盟军不但已成功达成此次登陆预订的作战目标,更向内陆推进了四英里。在所有登陆作战中,犹他滩登陆是伤亡人数最少的一场战役,23,000名官兵中,仅有197名伤亡人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希特勒将西线装甲集群的5个装甲师的指挥权交给隆美尔,隆美尔决心凭借这支精锐部队大举反击,但面对严峻局势,他不得不把反击的第一个目标定为先阻止盟军将五个登陆滩头连成完整的大登陆场,其次再确保卡昂和瑟堡。可惜这支装甲部队从100~200公里外赶来,一路上在盟军猛烈空袭下,根本无法成建制投入作战,即使零星部队到达海滩,也在盟军军舰炮火的轰击下伤亡惨重,再没了往日的威风。就这样日整个白天在盟军海空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德军无力发动决定性的大规模反击。图为战线稳固之后大批的增援部队和物资陆续上岸。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奥马哈滩头,人员物资持续登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月12日,退潮后搁浅在海滩上的美军运输船。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当盟军登陆滩头成为巩固统一的登陆场后,就按预定计划向内陆发展,美军第1集团军夺取瑟堡,担负主攻;英军第2集团军猛攻卡昂,造成直取巴黎的假象作为佯攻。图为登陆成功后快速推进的美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英第7装甲师在向卡昂西南的维莱博日推进途中,与正从亚眠赶来的德军党卫军第2装甲师遭遇,双方随即爆发激战,英军人员、坦克损失很大,被迫后撤。虽然英军的进攻没有进展,但却将德军精锐的第2装甲师吸引在卡昂地区,为美军进攻创造了条件。图为1944年6月据守卡昂的纳粹党卫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美军为保全瑟堡港口设施,以广播敦促守军投降,遭到德军拒绝。于是美军决定对瑟堡实施强攻。图为瑟堡的德军火炮。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盟国空军进行攻击前的航空火力准备,出动500架次飞机对瑟堡实施密集轰炸,投弹1100吨。随后美军3个师从南面发起猛攻,德军殊死抵抗。海军派出3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组成舰炮支援编队支援地面部队,在强大的海空军火力支援下,美军第7军于日黄昏冲入了瑟堡市区。图为1944年战火中的瑟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瑟堡被毁坏的桥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最后瑟堡最西北端据点里德军被迫投降。至此,美军占领整个科汤坦半岛,在夺取瑟堡和科汤坦半岛的战斗中,美军伤亡达2.5万人,德军伤亡被俘约3.6万人。就在美军攻占瑟堡的同时,蒙哥马利指挥英军第2集团军,于日以4个师的兵力发起代号为“埃普索姆赛马场”的作战,猛攻卡昂。图为1944年在卡昂的战斗中损毁的英军和德军的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英军架设浮桥前进,旁边是毁于战火的大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英军主力渡过奥登河,建立起正面宽3650米,纵深900米的桥头阵地。日,德军集中5个装甲师发起反击,盟军的空军乘着天气晴朗的有利条件大举出动,对德军装甲部队实施了极其猛烈的轰炸,瓦解了德军的攻势。英军第11装甲师乘机占领卡昂西南的战略要地112高地。图为英军装甲部队正在渡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盟军出动460架次重轰炸机,对德军阵地进行密集轰炸,在四十分钟里投弹达2500吨。日,英军2个师和加军1个师在海军舰炮火力支援下,向卡昂实施向心突击。不料空军的猛烈轰炸虽给德军造成了惨重伤亡,却也造成了遍地瓦砾废墟,其损坏程度甚至严重影响了己方地面部队的推进,因此英军于日才占领卡昂。图为拿下卡昂之后加拿大士兵合影留念。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盟军宣布“霸王”登陆作战中的海军作战即“海王”作战胜利结束。随即撤销东、西特混舰队的番号,所属舰艇一部分被调往地中海和太平洋。盟军又在诺曼地新设立两个海军基地司令部,一个在瑟堡,一个在朱诺海滩的人工港,具体负责指挥调度人员、物资的运输和卸载。图为后续部队大规模登陆集结。
  日,直属盟军最高司令部指挥的具有极强机动力和突击力的美军第3集团军,在骁勇善战的巴顿率领下,踏上欧洲大陆。 图为1944年,圣洛附近,一名德军向盟军投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西线美军向诺曼底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圣洛发动钳形攻击,但德军依托预先构筑的工事拼死抵抗,美军的攻击未能如愿。于是美军停止攻击,整顿部队,补充弹药,准备第二轮进攻。而德军人员、装备、弹药所剩无几,又得不到补充,已是山穷水尽。图为美军部队开进圣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美军随后发起的第二轮进攻中终于不支,圣洛于日被美军攻占。在圣洛战斗中德军在诺曼底地区重要的前线指挥第84军军长马克斯中将阵亡。美军为夺取圣洛也付出了近4万人伤亡的高昂代价。随着圣洛的失守,德军在诺曼底地区防线被盟军分割为两段,局面更为被动不利。图为美军开进圣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4年7月,美军部队开进圣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日,为进一步将登陆场扩大到奥恩河至迪沃河之间,英军继续由卡昂向东南推进,为配合英军的进攻,盟国空军实施了更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共出动1700架次重轰炸机和400架次中轰炸机,投弹达1.2万吨,并吸取对卡昂轰炸的教训,炸弹都改用瞬发引信,以减少对道路的破坏。德军也改变战术,采取纵深梯次防御,大量使用88mm高射炮平射坦克,并在有利地形不断组织反冲击,使英军伤亡很大,坦克损失达150辆,进攻被迫停止。图为向法国内陆推进的英国军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美军运输船卸载英军的坦克和卡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值得一提是法国抵抗组织也在德军统治区英勇战斗,有效的策应了盟军的登陆行动。图为8月,法国抵抗组织的战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尽管英军的进攻没有取得进展,但在整个战场上,盟军已到达冈城――考蒙――圣洛――莱索一线,形成正面宽150公里,纵深15―35公里的登陆场,建立并巩固了战略性质的桥头堡,完成了大规模地面总攻的准备,夺得了供大规模装甲部队展开的进攻出发阵地,为收复西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为日,一辆盟军谢尔曼坦克渡过奥登河上的桥梁。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大批舰船被凿沉从而形成防波堤,建造大型人工港口。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艾森豪威尔查看一辆被同盟国空军炸翻的德军“虎王”坦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法国巴黎市民欢迎同盟国军队,虽然德军撤退了但是还是有德军狙击手在活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伤亡、被俘,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3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图为美军和自由法国军队进入巴黎。
  ( 08:25:00)
(新浪军事)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湾战争伊拉克空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