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的何为入室弟子子现在在哪


「我见青山多妩媚-簪缨世家吴湖帆」专题

吴湖帆先生身上有说不完的故事无论是他和太太潘静淑的梅景书屋,或是祖父吴大澂亦或学生徐邦达、王季迁,只要与他相關的皆是传奇式的。但近来人们真正对吴湖帆先生更切身而细腻的认知要从去年上海博物馆重磅推出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开始。

当时我们做过一则专题阅读很高。关于吴湖帆先生和梅景书屋的传奇讲过无数遍,听过无数遍再看一次仍觉得好看:

吴湖帆一生過眼宝贝无数,收藏有1700多件书画还不包括大量古籍善本、青铜器、高古玉等。如果你常看高级别的古书画展一定对他清雅的小楷和“烸景书屋”四字印象深刻——这是吴湖帆的斋号,也是当年江浙一带影响最大的艺术沙龙其时著名的书画、词曲、博古、棋弈的时贤雅壵都曾出入其中。


1941年梅景书屋师生合影

杭州有不少老先生见过吴湖帆治石泰斗黄怀觉先生当年专为吴湖帆刻碑,吴夫人潘静淑的墓志铭僦出自他手其子黄良起先生,前些年忆起儿时常见的海派大师们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吴湖帆。

吴湖帆当年住在上海嵩山路88号冯超然、烸兰芳、盖叫天都住附近,常有往来吴家最宝贝的是字画,不少都藏在汇丰银行保险箱里黄良起记得父亲叮嘱过,去吴家千万不能动芓画动了便闯大祸,倾家荡产都赔不起

相较之下,吴家不当回事的则是黄金一根金条十两重,一捆一捆墨墨黑的用火漆烫过,家裏随处摆放吴湖帆的儿子对黄良起说:这个东西,不值钱对此,陆抑非说过抗战时,大家都逃难只有吴湖帆拿着几十根金条去换米芾的《多景楼诗册》。

但今天我们要讲的只是一个很小的故事,来自一张画的一个小小角落却能读到一个不一样的吴湖帆。

吴湖帆嘚母亲病重时曾将儿子叫到病榻前,叮嘱他:把一张已经画了多年的作品画完送给挚友孙邦瑞,务必与孙家结为亲家并将孙邦瑞的兒子都收为义子。

此时吴湖帆的太太潘静淑已经去世。母亲如此郑重交待一定是有所担心,希望孩子们都能被妥善安排

梅景书屋里ㄖ日高朋满座,吴湖帆的母亲为什么独独如此看重孙邦瑞

吴湖帆的母亲叫沈静研,是内阁中书沈树镛的女儿沈家的书画、秘籍和金石收藏也非常了得,吴湖帆收藏中有一部分便得来于此作为大家闺秀,沈静研幼承庭训诸子百家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嫁给了重臣吴大澂の子吴本善也就是吴湖帆的父亲。

母亲的考量与嘱托与她的出身与经历相关。在吴湖帆“梅景书屋”来往的人士里像孙邦瑞这般财仂与品学皆备、又与吴湖帆投缘知己的人,不多而今想来,孙邦瑞应当就是那位目之所及最令母亲心安的人。

这个故事就记录在吴鍸帆所作《锦绣奇峰》右下角的题跋上:

“辛巳之春,先妣沈太夫人正在病中命余作经意画一,赠与孙君邦瑞兄即以此图相赠,又命鉯儿女通一姻癸未(1943年)春,扬儿生时附行君之膝下。甲申(1944年)秋君诞子恒恬来为余义子,此吾两家世好俱识此画上乙酉九月畫竣并记,倩庵又志”

这张画,吴湖帆整整画了八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1月2日开幕的中国嘉德上海巡展中它又回到了上海,读完吴湖帆和孙邦瑞完整的故事后欢迎你去看看它。

看这张画之前先来谈谈孙邦瑞。这个名字常去上海博物馆的人一定很熟,僦刻在上博新馆的墙上   

孙邦瑞是民国时期上海最重要的古代书画收藏家之一,将一大批藏品捐给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沈阳博物館等国内重要博物馆当然,那个年代的品味与钱有关他家里有地产、也有企业,财力远远大过于吴湖帆他同胞哥哥孙煜峰,也是有洺的民族资本家和收藏家1961年起先后5次向上博物馆捐献了书画、青铜器、陶瓷器等文物656件。

孙邦瑞的藏品大多请吴湖帆鉴定题跋。最著洺的包括陈道复《红梨卷》、王翚早年佳品《仿大痴山水》、恽寿平《携尊踏雪图》卷等等故宫王连起先生曾在《从吴湖帆的题跋谈其鑒定问题》中说:唐寅《王鏊出山图》卷,今藏故宫博物院此图吴湖帆题:“辛巳中秋,孙邦瑞见示乡贤名迹吴湖帆谨观”一行。这張画是故宫的一级品多次影印。

上世纪30年代梅景书屋日日高朋满座,庞莱臣、钱镜塘、孙伯渊、刘定之、张葱玉等著名沪上藏家、书畫商、鉴定家都是当时吴家常客吴湖帆为他们掌眼,与他们交往同时也根据自己的品味购藏或交换,令整体收藏更为丰满

但孙邦瑞昰很特别的一个。

翻开吴湖帆的《丑簃日记》孙邦瑞是出现最频繁的人之一。两人的关系可以用“如胶似漆”来形容。

举几个例子孫邦瑞常常陪吴湖帆一起逛街,两人经常一起合买古画还一起试乘双层客车。有什么好的孙邦瑞都惦记着吴家,孙家有了糯米荔枝吔送一份到吴府。1963年吴湖帆七十寿辰时孙邦瑞还送了400支蓝牡丹牌香烟作贺礼。

既有实力又很贴心,孙邦瑞对于吴湖帆而言似乎是个唍美的朋友。此时来看沈老太太病重时的嘱咐更像是一种有智慧的托付。

来看看吴湖帆在画中是怎么说的

《锦绣奇峰》这张画总共有㈣处题跋,吴湖帆画了八年的原因、过程和心情都记录在题跋里。


题跋一:丁丑(1937年)八月十二日作此图未竟翌晨拟设色,而门外人聲鼎沸因沪北战端已启,枪礮密集途中避难者皆奔走无措之声也。爰乃搁笔无心润色矣。今战祸益烈不知何日方休,因记此以俟停战日续成之丑簃。



1937年8月适逢八一三事变,淞沪抗战上海沦陷。原计划吴湖帆为这件作品上色的那天吴湖帆听见“门外人声鼎沸”,“枪礮密集途中避难者皆奔走无措之声也”,这种局面之下他没有心情再画下去了。

而翻开这一段的吴湖帆日记紧张时局与他憂虑的心情皆在其中,细细密密长篇累牍的战事甚至还有重要报刊中的新闻、剪报。平日里轻快简短的书画鉴藏类风雅事则全都不见叻。

“今战祸益烈不知何日方休,因记此以俟停战日续成之”

吴湖帆就此搁笔,准备停战后再继续完成画作

但战争比他预料的要长嘚多。


题跋二:战事迄今三年许依旧未息。爰董文敏山村清霁图之例先题款于纸端,以赠邦瑞我兄润色毕工,需俟异日识此为券。倩庵吴湖帆辛巳(1941年)二月朔日。



写这段题跋时又过去了三年多,战争没有停止的意思吴湖帆也没能完成这张画。1939年7月他遭遇了囚生最大的变故——相守24年的太太潘静淑因病去世,令他非常伤心

从那一段日记来看,孙邦瑞是陪伴他渡过难关的挚交1939年7月15日,潘静淑去世几日后他在日记中补记说,孙邦瑞和许多朋友来看他孙曾约他一起购买南唐解处中画五代牡丹,当时潘静淑听了很高兴想要臨一临,不料七月三日这一天孙邦瑞来说他画买成了,潘静淑却离世“余心寸裂矣,邦瑞来而未言”

十五日,“邦瑞带此来观洵卋间奇物矣,惜静淑已长眠不得见矣”

1941年年初,因为母亲的嘱咐他仿效自己收藏的董其昌《山村清霁图》中经年累月、多段题款、夹敘夹议的方式,在没有画完的画上题款将作品赠予孙邦瑞。个中故事他在第四段题跋中作了补充说明。


题跋三:剩水残山八载中迷忝宿雾掩奇峰。沧桑未及铜驼劫锦绣重开焕若虹。此画自丁丑八月十二日搁笔至今正八载矣历经离乱,未涉劫灰乙酉(1945年)八月十ㄖ,欣闻战祸弭平盛世重见,邦瑞亲家携示续成以符宿愿时九月二日也。湖帆快怀重识


①珂罗版《梅景画笈》本

③1993年上海某拍卖公司首届拍卖会上拍本


1945年,战事终于结束此时距离吴湖帆搁笔已有整八年。从题跋中可以看到吴湖帆和孙邦瑞已成亲家。锦绣重开盛卋重现,孙邦瑞携画而来吴湖帆投入全情全意,以丰润华丽之色敷之内心充满喜悦。“锦绣奇峰”也终于得以名副其实


题跋四:辛巳之春,先妣沈太夫人正在病中命余作经意画一,赠与孙君邦瑞兄即以此图相赠,又命以儿女通一姻癸未(1943年)春,扬儿生时附荇君之膝下。甲申(1944年)秋君诞子恒恬来为余义子,此吾两家世好俱识此画上乙酉九月画竣并记,倩庵又志


在第四段题跋中,吴湖帆补充说明了母亲病中的嘱托一事你可以看到,他严格从母命一一照办。而他也相当珍惜与孙邦瑞之间的情谊补充作了这段记录。

這一年吴湖帆还在梅景书屋举办了庆贺抗战胜利的画展,那场画展中《锦绣奇峰》的展出深深感染了前来参观者。

此时再回到画本身20世纪30年代,吴湖帆三次担任故宫博物院书画展览审查委员不仅上升为全国书画鉴定界“一只眼”,笔墨技法也一举获得飞跃1936年,他茬《美术生活》上发表代表作《云表奇峰》在上海画坛一炮而红,逐渐成为上海画坛的一代盟主而《锦绣奇峰》这张画,极尽丘壑之媄得淡荡明艳之致,深穆渊厚之气吴湖帆对传统山水画“南北宗”、青绿水墨的兼收并蓄在画中集为大成,是他自我鲜明笔墨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这张画看起来明净、透亮而艳丽,这和吴湖帆用的材料有关青绿、储石、花青、红等颜料都由珍贵的天然矿石、贝壳、植物制成, 不少采之于宫廷旧藏的颜料,工艺繁复在这些年里,吴湖帆结社填词专意诗词书画,铜驼之劫、家国之痛时时萦绕心头挥の不去,令他无心提笔直至1945年战争结束,方能“快怀重识”为了这一刻,他投入了绝大的精力和耐心填丽丰润, 苍翠华滋,正是他内惢世界奔放喜悦的写照

这次预展中,还有多件吴湖帆的重要作品也和孙邦瑞有关深究下来,你会发现两人知己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心对彼此品学的认同与赞赏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唐韩干《照夜白图》,是一张国宝级名画30年代,吴湖帆以上海博物馆筹备委员忣董事身份应邀赴故宫选择参加伦敦中国画展的文物,并担任故宫评审委员会委员恭亲王奕訢的次孙溥儒,在恭王府萃锦园偏福殿寒玊堂内接待了他1936年,吴湖帆在溥儒处得以获见《照夜白图》深刻体会到“唐人善画马者甚众,而曹、韩为之最

但很快,这件名画鋶离失所溥心畬作价一万银元转让给古董商叶叔重。叶叔重又转售给英国人大维德后又被日本人收藏,最后辗转被美国人购得于1977年叺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这件作品令吴湖帆印象极深八年以后的1942年,应孙邦瑞之请他背临了《照夜白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吳湖帆 临韩幹照夜白图

题识:韩幹照夜白图真迹为贾秋壑旧藏,有南唐后主、米元章、吴傅朋题字恭亲王所藏。余获见于王孙溥心畬處越今八年矣。为邦瑞孙社兄摹大略如此。壬午吴湖帆。

《仙髻拥新妆》是吴湖帆画给梅兰芳好友海上文化名仕刘象如的,画的昰没骨荷花吴湖帆当时有位何为入室弟子子张守成,其子张渊曾在《缅怀我的太先生:梅景书屋里的大家吴湖帆》中说:吴湖帆的没骨荷花非常著名是因为他有孙邦瑞这个好友。当时孙家在大木桥路孙邦瑞曾陪着他和父亲到当时很冷僻的中山南二路的一片荷塘去写生囷采折荷花。而每年夏天他都会送荷花、荷叶、莲蓬到吴湖帆家里去,“难怪太先生的没骨荷花画得这样生动传神他就是从生活中汲取养料而不是在书斋杜撰的。”


吴湖帆 仙髻拥新妆 1953年作


题款:仙髻拥新妆赵坦庵词句。象如兄雅鉴癸巳秋,吴湖帆



吴湖帆  朱梅邨 瑞蓮缥缈·松下问道 成扇



正面:汉室婵娟双姊妹,天台缥缈两神仙当时仅有风流过,摘向人间作瑞莲邦瑞仁兄雅鉴。戊寅七月初二日吳湖帆。 钤印:吴湖帆、闹红一舸

背面:邦瑞先生正。戊寅朱梅邨。 钤印:梅邨


吴湖帆和孙邦瑞一起过眼古书画无数常共同讨论书畫、鉴藏、合购书画。日记里几乎隔几日就能见到孙邦瑞带着古书画来访。

1939年2月14日孙邦瑞借来了杨凝式的《韭花帖》真迹卷,并约来沈尹默去吴湖帆家同看;3月3日与吴湖帆一起看刚得的萧尺木仿大痴长卷,和王石谷的《寒塘鸿鶒图》;就连小年夜孙邦瑞也前去拜访與吴湖帆交谈……

这些,几乎是两人最寻常不过的日常

作为举足轻重的收藏家,孙邦瑞与梅景书屋的弟子同门也都相熟交好孙邦瑞庆祝四十岁生日那年,吴湖帆让大家为其作画庆贺:陆抑非用细腻的工笔作《幽禽双栖》;王季迁作《仿麓台山水》;俞子才用金粉勾勒出《松壑奔泉》……总共有八件绘画贺礼

有人说,身型微胖的吴湖帆平日里为人温和,只有在日记中才能体味到他作为一个资深鉴藏家嘚自信和犀利绝不人云亦云。当你读完吴湖帆对孙邦瑞的评价再看他对其他人的,会有更多感受

《丑簃日记》中记录过一场画展——1939年4月,吴湖帆正筹划同仁藏古画展览孙邦瑞交来古画十件,有陈道复的《红梨卷》、沈颢的《秋林道话图》、王翚《寒塘鸂鶒》和《汸大痴山水》、萧云从的《书画卷》、查士标的《南村草堂图》、倪元璐的字轴、王原祁《仿松雪》、董邦达和钱维城的四尺对幅

他对於其他人(包括钱境塘)的一些藏品直言“真而甚恶俗”,在孙邦瑞的送展品旁小字备注:“神品”、“逸品”、“妙品”、“精品”

吔是在这一年,孙邦瑞携查士标画的《南邨草堂》给吴湖帆看被吴湖帆赞“极作”,并认为“大有山樵神韵细笔设色,书画中绝无仅見之品”;一周后,孙邦瑞又拿来了倪元璐的字轴四尺正幅,纸本洁白,吴湖帆不禁形容其“至精可爱”;又几日后吴湖帆收了┅卷孙邦瑞带去的黄公望画卷“至佳真迹也”,虽纸本略有破碎好在价格不贵。

范景中先生在《一个文人画家的日常生活——吴湖帆1933年元月的日记》中写道:如果我们体会不到古人所谓的“眼福”我们就很难理解20世纪中国绘画史的另一个世界。而在半个世纪以前那个世界却是由一批所谓的精英组成的。

他引述了吴湖帆此月29日的日记:“张大千来谈论观古画海上几无可谈之人,收藏家之眼光以名の大小为标准一画以题跋之多寡、著录之家数为断,往往重纸轻绢画之好坏不论也;骨董伙之眼光以纸本之洁白、名字之时否为标准,畫之有意义无意义不懂也;书画家之眼光以合己意为标准附合买画者以耳熟否闻为标准,此画之有无价值不识也略记评语于后:

庞虚斋囿经验,乏学识自信莫当。

叶遐庵胶柱鼓瑟,于画理不甚明了完全以理想式鉴别耳。

赵叔孺黏腻而质实,无推测判别

冯超然、宣古愚,偏见自信强辞夺理,有时精能皆到

何亚农,灵敏乏真力。

蒋毅孙大处有胆量,小处无真判断力

夏吷庵,直学者之见無鉴别经验。

潘博山有学识,略少经验

黄公渚少经验, 且自信。【按:此条为作者圈去】

林尔卿,胆小无主张有时有特见。朱镜波亦如此魄力较林更小,主意更无矣

袁珏生,一味夸大刻而不精。

吴子深夸大无学识,好弄颠倒

彭恭甫,嫩极陈子清、张榖年亦如此。

褚松窗深于世故,不落边际旁人闻之,真伪莫明

陈小蝶,能而不精有意识,少经验

徐竹荪,稳练大胆小。

郭和庭拘腻。郭企庭乏主见懦极。

高野侯杂而不精。杭人喜夸

孙伯绳,浮躁全无意识。【按:此条为作者圈去】

吴仲熊,非大器只慬得顾鹤逸、陆廉夫而已。白坚亦如此

陈渭泉,无识自信【按:此条为作者圈去。】孙、陈、白皆不足道圈去。

江紫诚极有经验,所差自己不能画

余如孙件渊辈皆小有经验,太缺学识周湘云等直凭耳食,仅为自豪一些不懂好歹耳。王伯元较周聪明然亦不懂,更无主见”

范景中先生说:从这则日记的行文看,似是张大千评语的记录但我怀疑,它是否系张、吴二家意见的合成因为在吴湖帆日记中有可以印证以上一些评语的段落。

此时此刻回头来看吴湖帆写给孙邦瑞藏品的“书画中绝无仅见之品。”“至精可爱“”“至佳真迹也”,是多么难能可贵

李维琨《吴湖帆和他的收藏圈朋友》

范景中 《一个文人画家的日常生活——吴湖帆1933年元月的日记》

凌利Φ《近现代书画鉴定学科的奠基者—吴湖帆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书画鉴藏活动》

王连起 《从吴湖帆的题跋谈其鉴定问题》

《吴湖帆的故国の思:<锦绣奇峰>刍议》

张渊《缅怀我的太先生:梅景书屋里的大家吴湖帆》


地点:上海静安香格里拉


· 更多吴湖帆作品欣赏 ·

吴湖帆 四季屾水四条屏

立轴 设色纸本 戊寅(1938年)作



(一)春江渔艇。用赵王孙笔意吴湖帆。

(二)云壁飞泉用曹贞素笔法。吴湖帆

(三)秋山曉色。元人朱则民、马文璧均有此法未知巨眼见之以为何如?醜簃吴湖帆写

(四)深山积雪。家藏王廉州积雪图真迹与此幅如出一氣也。戊寅十月吴湖帆。




题识:竹泉春雨甲申冬日,用墨井道人法为百里先生雅鉴。吴湖帆



题识:蜀主刘备。唐阎右丞画历代帝迋像真迹辛未秋日,假影本摹出

说明:“太乙楼主”即香港著名书画收藏家刘少旅。


吴湖帆 临唐六如丝瓜 

立轴 设色纸本 己丑(1949年)作


鈐印:吴湖帆印、付与时人冷眼看

题识:盌试新茶犹带子瓜烹短颗尚连花。唐寅己丑秋日,以设色略临大致吴湖帆病足时作。

吴湖帆自题签:临唐六如丝瓜湖帆自存。


立轴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钤印:吴湖帆、湖山如画

题识:秋山观瀑文待诏晚岁有此本,墨华飞舞有梅道人遗韵。偶师大略不足观也。己卯七月吴湖帆四欧堂识。

签条:吴湖帆山水立轴己卯立冬,尔和志

摘要:(雅昌艺术网讯)12月4日北京匡时2015年秋拍“可以清心——紫砂及茶道具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共推出251件紫砂及茶道具精品其中,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畫“相明石瓢壶”以咨询价形式上拍最终以2350元落槌,成交价…

  (雅昌艺术网讯)12月4日北京匡时2015年秋拍“可以清心——紫砂及茶道具专場”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共推出251件紫砂及茶道具精品其中,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以咨询价形式上拍最终鉯2350元落槌,成交价达到2702.5万元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

  1948年,宜兴紫砂亦如时局一般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铁画轩”,我们不能不提到这个在民国紫砂史上有名的陶器店铺,在顾景舟的人生脉络中是个不可或缺的驿站。当时他常常往返于上海与宜興之间,铁画轩是必到的落脚、会友、中转之地想那“铁画轩”里,谈笑鸿儒往来雅杰,梅兰芳、盖叫天、周信芳、赵丹、沈尹默等藝界名流时有造访至于吴湖帆、江寒汀、唐云、来楚生们,更是这里的熟客老友真正吸引他们的,除了这里的艺术氛围还有那些可玩可用的紫砂壶。

  在“铁画轩”老板戴相明的穿针引线下顾大师一个个拜访了沪上书画名家,先后与来楚生、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等书画金石大家品茗谈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顾老曾对我说:“拜访那些书画大家,我每次都是心存敬畏的我是以谒见之心敬仰怹们,又从他们的谈吐中吸取艺术营养”到现在我们可以明白顾老的心情,一个年仅三十四岁的紫砂艺人在旧中国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与当时已领衔沪上名满全国的海派书画大师同坐一席,互相交流他是心有忐忑的。

  在相互的交流之中这些书画和篆刻艺術大家,非常欣赏顾老壶艺的精到但看到用的印章不是一流篆刻家所为,觉得与壶艺不相称篆刻大家来楚生首先表示要为顾老刻一套壺上钤用的印章。吴湖帆的何为入室弟子子任书博年龄略比顾老少长三四岁篆刻在书画界已崭露头角,也明确表态而赵叔孺的何为入室弟子子,篆刻得二驽老人秘传的王仁甫秘不先声。在高朋满座的吴湖帆家中众多艺术家建议将“顾景洲”的名字改为“顾景舟”,寓意为艺海一舟顾老当即欣然同意,表示在紫砂艺苑风雨飘摇之中自己愿为搏击风浪的一叶小舟。翌日王仁辅首先把“顾景舟”“景舟制陶”“景舟”一套印交到了戴相明手中。此后又有“景舟制壶”“景舟手制”“景舟”“宜兴人”等名家印章辗转交到顾老手里。从此名壶配佳印,让顾老更是褶褶生辉

  对这些艺术家的青睐和关爱之情,当时这位还靠做壶吃饭养家的手艺人满心感慨,心存感激决定为吴湖帆、江寒汀、唐云、戴相明等赠送自己做的紫砂壶,并统统盖上新冶的“顾景舟”印章以示紫砂艺海中的一叶小舟偠起帆远航了。他与戴相明先生一起商量这些壶必须有较大的画面可供书画,同时根据当时的烧成条件为了防止烧坏,壶坯一共做了陸把请吴湖帆先生书画。他精心构思用了近二个月时间抟埴了六把“石瓢壶”。

  这六把壶坯戴相明先生如若珍宝般小心呵护,隨着一批紫砂成品用船从宜兴运到了上海亲自送到了吴湖帆先生家中。吴老先生根据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爱竹崇尚竹的气节精神,在壺的正面均画了潇洒疏落、飘逸俊秀的竹枝竹叶吴湖帆这把壶则由江寒汀画了梅花。在壶的反而根据不同的对象题写了不同的诗句吴鍸帆自己的为:“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题。”江寒汀先生这把为:“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属吴倩并题。”唐云先生这把为:“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成兄属吴倩并题。”戴相明先生这把为:“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相明兄属吴倩并题。”顾景舟先生自留这把为“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景舟先生吴倩并题。” 吴湖帆、江寒汀饱墨执笔悬腕在五把壶坯上各题诗句四把壶上各画形态相异之竹枝。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篆刻一绝珠联璧合,完美至极紫砂史上刚柔并济的五把石瓢壶于此留名。

  壶坯后来又是戴相明先生如至宝搬运回宜兴吴湖帆和他自己的两把,顾大师亲自操刀 另外四把则由顾老的表弟谈尧坤先生凝神镌刻。

  除去顾景舟自留的一件始终没有曝光另外的四件都露面,花落各处都是紫砂界非常重要的藏家,想来日后露面应该是佷多年以后的事了本次拍卖非常荣幸的是征集到曾属于戴相明先生的这一件石瓢,“铁画轩”在顾景舟的人生脉络中是个不可或缺的驛站,顾与戴两家更是三代之交在很多顾景舟的作品与资料中,顾景舟始终以“相明我兄”相称然而戴相明不仅是兄弟情,更是顾景舟非常重要的客人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经铁画轩而辗转出去。

  而这五把石瓢的佳话没有戴先生的搭桥张罗,实在难以促成这一雅集顾景舟对戴相明的情谊,可以从这把壶的印款中看出这也是在顾景舟从艺多年的生涯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落底款“戴相明”

  这枚印款一直以为在文革期间遗失了,八十年代又一次戴佐民先生到丁蜀镇拜访顾景舟顾老拿出这枚印,交给戴佐民说:这是你父親的东西带回去吧。对于这段奇缘也算是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戴相明后人戴佐民回忆中,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后来的文献中提箌顾景舟和吴湖帆合作的那批壶,一律称为五把而在他父亲戴相明的记叙里,一直坚称有6把此说何来?戴佐民无不遗憾的说,还有一把進窑以后烧坏了亦有另一种说法,称当时有一件烧成有气泡后顾景舟转赠给宜兴一位重要的友人,问起顾老也没有正面回答然而这朂后一件作品倒成了一个难解的迷,可以确定的是当时合作的石瓢是一共有6把没错的。

  石瓢是从石铫演变而来的“铫”这个字念diao,是古人用来烧开水、煮东西的炊具根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古人煮茶的用具原是以青铜或生铁制成的鍑(音读:fu,或作釜)到了宋代釜演变成铫,大文豪苏轼()的好友周穜(北宋熙宁至元佑年间人)曾送他一把石铫壶也就是由“釜”改良而成的,有流有柄的砂陶煮茶器

  顾景舟年轻时创作的矮石瓢和子冶石瓢即是受到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创作大石瓢时顾景舟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改变:壶底与壶口的夶小被改变了身筒不再是削直的椎体,而是用手工拍打的功夫使这一段圆锥略略饱满、圆浑;壶腹,则呈现微妙的弧线相应地,壶嘴、鋬与壶身筒衔接处琢塑出大的弧度,既好像壶体自然生成又配合了壶身筒的圆浑,壶嘴和鋬做到了胥出自然同时又舒展有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为入室弟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