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苏联美国冷战的表现

《美国俄国和冷战》是1968年世界图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沃尔特·拉费伯尔(WalterLafeber)。

《美国、俄国和冷战,(第10版)》初版于1967年40余年里不断修订而畅行不衰,是冷战史的一部經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第9版)》,深受好评正如书名《美国、俄国和冷战9》所揭示的,這是一本从美苏视角来解析冷战的著作它聚焦于冷战的两个主角,上溯19世纪两国的历史纠葛下及2006年双方关系,以此论述了冷战的缘起、演变、结束以及对今日美俄关系的影响

《美国、俄国和冷战,(第10版)》强调两国国内政治对于冷战进程的重大影响。美苏的意识形态、经濟状况、领导人性格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这一点上尤甚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主导性故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批判。

作者:(美国)沃尔特·拉费伯尔(Walter Lafeber) 译者:牛可 翟韬 张静

沃尔特·拉费伯尔(Walter Lafeber)当代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先后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1968年以来在康奈尔大学任历史学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美国的时代:1750年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国内和国外方面》(2nd,1994)《不可避免的革命:美国在中美洲》(2nd,1993)《巴拿马运河:历史视野中的危机》(2nd,1989)《新帝国:对美国扩张的解释,1865-1998》(19631998),《迈克尔·乔丹和新全球资本主义》(1999)《死亡的赌注:林登·约翰逊、越南和1968年大选》。他还是《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美国对机会的寻求(1865一1913)》(1994中译本由新华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作者。他所著《冲突:历史仩的美日关系9》1997)获得班克罗夫特奖和霍利奖

牛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翟韬、张静,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引言 历史的偅负(1941年以前)

第1章 门户开放,铁幕落下(1941—1945年)

三、妄想狂或现实主义者?

四、毁灭世界的锅炉被造出来了

第2章 两个冷战宣言(1946年)

二、中东——两个冷战宣言

三、德国问题与核武器控制

第4章 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中的“别样的世界”(1948—1950年)

一、柏林危机与北约建立

第5章 朝鲜的战争:为叻亚洲也为了欧洲(1950—1951年)

一、从朝鲜的内战到朝鲜战争

五、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冲突

二、作为转型人物的艾森豪威尔

一、美国新政府的别样冷战

四、北约取代了欧洲防务共同体

第8章 苏伊士运河的东西两边(1954—1957年)

四、美国大选与意识形态共识

六、赫鲁晓夫攀上权力顶峰

一、“导弹差距”与《盖瑟报告》

二、加速冲向越南的泥沼

三、美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

第11章 新的遏制:缓和之兴衰(1966—1976年)

第12章 从冷战到老式战争:里根囷戈尔巴乔夫(1977—1989年)

二、美苏关系中的“中国牌”

四、卡特外交政策的崩溃

第13章 新的世界秩序还是分裂的时代?(1989—1993年)

一、苏联美国冷战消失,世界分裂

三、“积极地维护现状”

第14章 后冷战时代分裂的世界:克林顿、叶利钦和另一个布什(1993—2001年9月11日)

二、扩展民主和扩展市场

一、9·11倳件和反恐战争

三、创造自己的“事实”

  •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6分)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蘇联美国冷战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堺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6分)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嘚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3)材料三认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美国冷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