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说因果故事:因果不空是对什么说的

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10-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断恶修善)
第三方登录:净土法门法语: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善光的空间、学佛网个人空间
※ 与我交友
※ 法宝流通
我的友情链接
11:48:00 阅读:&&
  1 在我们这个世间,财富、智慧、健康长寿,哪个人不想求?都想求得这个果报,可是佛告诉我们,果是从因来的,你不修因,哪来的果?你要懂得修因,后面才有果报。  2 我们这一生所享受的,是前生修来的――修财布施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3 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是果报,我们要问,因果是不是也在诸法里面?没错,因果也是在诸法里头。  4 既在诸法,为什么说诸法皆空,因果不空?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事实,因是能变,果是所变,善因就变善的果报境界,恶因就变现恶的果报境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果。  5 用佛家平常讲的话来说,因果的变迁,这是属于法。因果是转变不空,相续不空,转变跟相续都是法。  6 大经上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也是万法之一,哪有不空的道理?因果有三个现象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果相续不空、因果循环不空。  7 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这是讲转变不空;佛跟我们讲,我们见到的是幻相,是相续相,这个画面一个接一个,从电影底片里面你就完全能看明白了,相续不空;你一念善心有善果,一念恶心有恶报,这个因跟果永远在循环,循环不空。  8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这一个念头是因,阿赖耶识里结业习种子是果,业习种子,果又变成因,遇到缘起现行,就又变成果。  9 种子起现行,现行落种子,永远在循环不断,这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是佛给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  10 佛又说“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个话意思极深极广,法界是果海,说明我们起心动念,这个念周遍法界。  11 我们做一桩事情,不要以为做得很隐密,没有人知道,那你全错了。你的隐密,只能够蒙蔽愚痴之人,愚痴的凡夫不知道,诸佛菩萨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12 我们起心动念,在佛法讲心波,一般科学家讲思想波,思想波的速度非常之大,没有办法想象,这里念头才动就周遍法界。  13 物质的波动,我们讲光的波动、电的波动,声波、音声的波动,速度都非常缓慢。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银河系,科学家告诉我们,银河系的两端,从这端到那端,用光的速度要二十万年。  14 二十万年那个光才能够走得到,你才晓得,在太空当中,光的速度很慢。但是思想波不一样,才动就周遍法界,所以能够与诸佛菩萨立刻感应道交。  15 我们起一个善念,跟佛菩萨、善神感应道交;起个恶念,跟魔王、妖魔鬼怪起感应,他来助长你的恶,帮助你赶快堕三途,赶快下地狱。所以起什么念头,用什么心,这比什么都重要。  16 果彻因源,是从因上讲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果报。果彻因源,诸佛如来在果地,十法界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都知道。《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不但阿弥陀佛、诸大菩萨,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都“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  17 所以这些经文念了之后,真的寒毛直竖,我们怎么敢起一个恶念头?怎么敢做一桩坏事?有什么能力能够瞒人?你所谓瞒人,无非是自欺欺人而已,不可能的事情,这些都是给你讲真话。  18 因此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慎重,要想一想,我这个造作的因,将来会得什么样的果报?如果想到这个果报是不善的,那我们不可以起这个念头、不可以说这个话、不可以做这个事情,这里头有大道理,不可以不明了。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一切供养,法布施最为殊胜,欢迎赞助学佛网:。
评论人:忏悔的小星光&[]&& 时间: 21:37:00&&&&&&&&&&
随喜赞叹,阿赖耶识就像一傍大的电脑,但以前没接触到这些善知识,所以造了许多恶业,望通过多行善,放生,献血,回向过往恶业,望佛力加持,积德改命,阿弥陀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号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报应问答-学佛答问
首页 - 学佛答问 - 因果报应问答 - 正文    │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无始黑业(妙辩)
  今生虽不偷盗,但所求不如意,即是盗业未尽。今生虽不邪淫,但值不随意眷属,即是淫业未尽。今生虽不谤法妄语,但言出人或疑信相半,即是谤法及妄语业未尽。于一切果中,察一切因。当知前生无恶不造,一一当忏悔。(出自《西方合论》)
  问:“为什么说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请老法师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
  答:这个已经说了很多次,但是佛法的教学不怕重复,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佛法跟中国古代教学不一样。为什么要不断的重复、多次的重复、不厌其烦的重复?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没有开悟;没有开悟,就得要重复。这个“重复”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谓“苦口叮咛”,这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明白之后,才真正知道要感恩。如果不是一再的重复,我们非常健忘,一转眼就丢掉了,哪里会成就?千叮咛、万叮咛,我们都回不了头,从这个地方才晓得,自己业障这么重。“业障深重”这句话我们听了很多,但是并不理解,对于这一句话不能体会。真正能体会到一些,感恩的心就生起来了,回头这个念头也会生起来了,真正想着去依教奉行。
  “万法皆空”,这是真的,没有一法是实在的。《般若经》里面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佛讲得太多了。玄奘大师翻译的这部经典《大般若经》六百卷,是佛经里面最大的一部大经。《华严》才八十卷,《大般若》差不多有十倍《华严》这么大。讲什么东西?实在讲,就是讲“万法皆空”。
  中国古人不喜欢繁复,这跟印度人不一样。中国人的言语文字都讲求简要详明,愈简单愈好;简单扼要,也要详细明白,好文章、好言语没有重复的句子。正因为如此,中国人开悟的不多,比不上印度人。印度人开悟的,比我们中国人多得太多了,为什么?印度人是不断在重复、不断在反复。我们现在想一想,那个有道理。中国人这个根性,上根利智用这个方法行,点到为止,中、下根性不得力。而佛在印度讲经这套方法,真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们这才真正体会到。
  六百卷《般若》,我们中国学佛的人有几个人去认真读过?没有。在《般若经》里头,六百卷取一卷,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六百卷里头的一卷,这一卷就可以了,那个五百九十九卷都可以不要去看了,专看这一卷,这一卷是般若纲要。念《金刚经》的人很多,念《金刚经》开悟的人不多。为什么原因?你要把那一部分五百九十九卷多多念几遍,再念《金刚经》就会开悟。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利智。上根利智听《金刚经》开悟,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惠能。几千年来只有这么一个人,惠能以前没有,惠能以后也没有,所以不断重复有它的必要。
  《金刚般若》里面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什么意思?能得,能得的不可得,空的。所得的,所得的是外面的东西,我们今天讲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得的。所得的这些东西是缘生之法,没有自性,也就是没有自体,因缘所生,这个佛在经论里说得很多。佛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生法就是:缘聚,这个相就现前;缘散,这个相就灭了。你不要等到缘散才晓得这是空的,正在聚合的时候,你就能看出这是假的、假相,不是真的。所以佛才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是把这些现相当真,你错了。相叫妄相、叫幻相,佛家还有一个名词说得很好听,叫妙相。“妙相”是什么?妙相是空的,妙相是假的,不是真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叫妙相。这是说明,所得的也不可得。能得不可得,所得不可得,所以说万法皆空。
  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今天这个身相可不可得?不可得。这个身体是缘聚,佛跟我们讲,这是归纳、大类,色、受、想、行、识,这个身是五蕴集合的,现这个身相。缘聚,就有这相;缘散了之后,这相就没有了、就灭了。缘聚的时候,它也有一个时候,有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它能存在,这个存在佛就讲,“如露亦如电”。“露”是什么?露水。说“露水”,就是说他存在的时间长一点。像我们平常一个人,大概能够活个六、七十岁,古人讲的“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就是如露。还有短命的,有几岁就过世了,十几岁、二十岁过世的,那就像电、闪电一样。这是说,这现相存在有短暂不同,它是有限的。
  这个短暂何以不同?我们今天知道,业力。每个人的寿命,说实在话,绝大多数的人寿命都是有一定的。你们看《了凡四训》,孔先生算袁了凡的寿命五十三岁,很准确。每个人的寿命,如果你没有大善、大恶,你没有办法逃过这个数。人有一定的寿命,寿命不长,几个人能够逃过数?我们自己的寿命多长,自己不知道,但是自己总要警觉到佛在经上讲的大原则,“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是讲的大原则。我们人的生命更是脆弱,一口气不来,就又是一世了。只有真的是一个聪明人,他才有这么高度的警觉,抓住现前宝贵的时间,好好的修行。为什么要好好修行?因为底下讲的“因果不空”。
  我们要修善因,不要去搞恶因。你要去造恶因,你的果报是往下坠落,一世不如一世,那真的叫可怜,没有人能救你,佛菩萨虽然慈悲,也没有办法救你。能救自己的,除了自己之外,没有别人。佛菩萨对我们的慈悲,是把我们自己救自己的理论、方法教给我们,这是佛菩萨能做得到的,他能帮得上忙的。我们要接受,我们要理解,我们要如法修行,这才真正能够救自己。如果我们不信,解得不够透彻,又不肯认真去做,我们还是要堕落,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
  因果为什么不空?因,实在说,也是剎那之间就变成果;因变成果,因空了。果,又是下一个果的因,所以果又变成因;果变成因,果也空了。由此可知,因果也是空的。因果怎么会不空?因果不空,前面这一句话就讲不通。“万法皆空”,因果是不是属于万法里面的?还是万法以外的?当然属于万法里面的。万法皆空,因果也空。何以说“因果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说它的转变不空,是说这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因果“相续不空”,永远是相续的。我们一个人,造业是因,受报是果,受报的时候,他又造业,永远在相续,永远在循环。所以“因果不空”是讲它三个特性,转变、相续、循环,这三个不空。
  佛菩萨是看到这个事实真相,劝勉我们断恶修善,劝勉我们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样才真正是离苦得乐。果然离苦得乐,还要发大慈悲心,再回到六道轮回里面去教化一切众生。我们要问:再回到六道轮回里面去,他受不受苦?给诸位说,他不受苦了。为什么?他苦乐这个结解开了。迷的时候有苦,有苦乐忧喜舍的受,悟的时候没有了。
  真正觉悟,这《金刚经》上举的例子,忍辱仙人在修忍辱波罗蜜,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割截身体,现代的话叫“凌迟处死”,这个刑法里头的名词,恐怕诸位还是不懂。这个等于说是这个人犯了罪,判了死刑。怎么执行法?不是用枪决,不是用杀头,那很痛快,受的罪少。“凌迟”是什么?用刀子在身上一片一片的割,把他割死,这个多苦!多残忍!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他苦不苦?他一点也不苦。你要说:他为什么不苦?他知道身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不执着这个身是我,随他怎么割,他都不苦,一点痛苦都没有。我们为什么割一点点就觉得痛得不得了?是因为把这个身体看作自己的,严重的执着;愈执着得重,痛苦就愈多,是这么来的。觉悟的人知道这是假相,所以他没有苦乐忧喜舍的受。但是歌利王造作的重业,他没有开悟,他要受果报。所以仙人发愿,将来成佛先度他。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跟佛也算结下很深的缘,佛菩萨慈悲,决定没有瞋恚心,也是做一个好榜样给我们看,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这是“因果不空”,记住,它三个特性:转变、相续、循环。(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32)
  问:常闻定业不可解,然则杀人者人定杀之,佛法所讲念佛,可以消灾免难,亦可离苦得乐,甚至解脱证果,那么杀人的罪业,消到什么地方呢?(詹金枝)
  答: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此是原则,如会佛法,则多善巧。在对方能使其超升解怨,受逼迫之环境消去矣。在自方能作到断诸惑妄,业尽情空,结果之种子消去矣。然尚有两条例外,亦应当知:一在大修行人视身如幻,神通游戏,故不辞果报相。如安世高大师,两度到洛阳偿命,禅宗六祖,夜遇刺客,置金案上曰,只欠汝财是也。二是修净土者,带业往生,乘愿再来,度脱怨亲,皆成法侣,不离安养,一生补处是也。(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问:人生为何得健康体,得病体?为何得富贵,得贫贱?(慧亮)
  答:前有戒杀功德者,得健康报;有杀生恶业者,得多病报。前有布施功德者,今获得富贵报;有贪盗恶业者,获得贫贱报。(出处同上)
  问:四十二章经说:‘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何以安世高来中国还二次命债,他有神通有修行,何以不自消灭?(池慧霖)
  答:改往修来,罪自消灭,经语不虚,但有时间性耳,偈曰:‘假使千百劫,所造业不亡,因缘遇合时,果报还自受’。此偈明言业不亡则受报,反言之,业亡则不受报矣。安世高者,虽知夙命,似尚未得漏尽,或是业尚未亡,急求了债,自动寻求偿还,期早解脱,并非如我辈业因成熟,无法避免者耳。(出处同上)
  问:设有某甲因故将某乙杀害,又某甲受国法制裁而处死刑,请问某甲来世仍否须还某乙一命?(幻愚)
  答:某甲受国法处死,如因为杀乙故,按阳律论,则是偿之矣。若分析其心念程式,则当另论,盖闻有多因一果者,有一因多果者,此关众生自己之心力,非可笼统说之。某甲处死,若不因杀乙故,甲乙因果,依然存在。(出处同上)
  诵经念佛确信有无量功德,可消灾解厄,可是大阿罗汉目犍连,何以不能避其不测之灾?
  众生的定业不可转,乃至证得圣果的佛菩萨,祖师大德亦难逃避定业(梵语viniscita-karman),纵然能逃得一生百生,一劫万劫,但定业总是无法避免。
  目犍连被被道的乱石所击毙,佛陀头痛三天,这些实例,就是一面镜子,表征因果不昧的果证!
  佛陀曾云:“我有三不能,何者为三?一者不能转众生定业。二者不能度无缘众生。三者不能空众生界。”(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其他相关文章
地藏孝亲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讲因果报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