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控阵雷达主要特征是对抗的基本特征

图书信息/雷达对抗信息处理
雷达对抗信息处理书 名: 雷达对抗信息处理作 者:何明浩
:出版时间: : 1开本: 16开定价: 48.00元
内容简介/雷达对抗信息处理
《雷达对抗信息处理》为系统介绍现代雷达对抗信息处理基本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的一本专著,全书内容共分8章。第1章介绍了雷达对抗的信号环境、雷达对抗信息处理的一般概念和雷达对抗信息处理的发展和现状; 第2章阐述了雷达对抗信息处理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PDW生成、信号分选识别、脉内特征提取和辐射源的无源定位等; 第3章介绍了利用PRI实现的技术,内容涉及重频分选与检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第4章探讨了采用多参数进行信号分选识别所涉及的特征参数选取和分类器选择问题; 第5章讨论了雷达信号脉内调制特征分析的原理与特征提取方法; 第6章介绍了对雷达辐射源进行无源定位的技术,包括对雷达辐射源定位的多站和单站; 第7章探讨研究了单站被动目标跟踪的原理、内容以及相关算法; 第8章探讨研究了单站无源定位中相关参数的测量技术,内容涉及波达角及其变化率和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等参数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雷达和电子对抗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该专业方向研究生的专业教材和参考书。
图书目录/雷达对抗信息处理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雷达对抗信息处理的几个关键问题第3章 基于PRI的信号分选第4章 基于多参数的信号分选与识别第5章 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分析第6章 无源定位技术第7章 单站被动目标跟踪技术第8章 单站无源定位中的参数测量技术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10:25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  [据军事与航空电子网日报道] 美国国防先期研究计划局(DARPA)官员与BAE系统公司签署了一项价值1340万美元修订合约,用于自适应雷达对抗(ARC)项目的第三阶段。  自适应雷达对抗项目旨在研发可识别、描述及适应先进复杂雷达的电子战能力,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敌方雷达正在进行的活动进行实时学习,并对敌方制造新干扰。该项目的目标是研发基于无线可观察信号的快速对抗自适应雷达威胁方法。其特别感兴趣威胁目标包括具有监视、指定目标获取、跟踪、非协同目标识别、导弹跟踪等不同功能的地-空、空-空相控阵雷达。这些雷达系统具有灵活的波束控制、波形、编码及脉冲重复间隔。自适应雷达对抗项目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敌方、己方及中立信号中准确隔离信号,识别威胁信号并对该信号进行干扰。  现代军事雷达系统越来越数字化可编程,并具有未知行为和灵活波形,造成识别和干扰困难。随着雷达感知环境以及适应性传输特性和脉冲处理算法能力的不断发展,对其进行防御干扰将变得越来越难。  2013年3月,BAE系统公司获得了自适应雷达对抗项目第一阶段合约,价值3670万美元,为期30个月。在自适应雷达对抗项目的第一阶段中,该公司工程师已经完成了算法设计和组件级测试。在项目的第二阶段,该公司完成了算法与电子战载荷的集成和大量硬件回路测试,其中涉及了大量对抗先进关闭雷达模拟实验的测试。目前,BAE系统公司研究人员正在进行DARPA先进雷达对抗项目的第三阶段——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该项目将于2018年完成,BAE系统公司和美国军事研究人员将自适应雷达对抗项目中研发的技术应用到现有电子战系统中。自适应雷达对抗项目的承包商共有六个,他们将使电子战系统具有自动对抗新型、未知或者敌方含糊不清信号能力,并使其拥有有效对抗措施的能力。  该项目将研发具有信号分析、特征表述以及对抗措施合成、对抗措施有效评估的闭环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针对新型雷达威胁进行自主学习,而且还可使操作员进行控制并接收系统的反馈。自适应雷达对抗项目可在拥有敌方、己方及中立方射频发射器的密集、复杂电磁环境中,隔离敏感和不知雷达威胁,应对新雷达威胁,提供对抗措施有效性的实时反馈信息,同时对抗多种措施,支持单平台或分布式、多平台操作;支持自主、人机操作,使用标准、模块化、开放式、可扩展的软件体系结构。该系统同时也能够为发布任务的分析,存储、下载新的知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党亚娟)【图文】雷达对抗技术04-2015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雷达对抗技术04-2015
大小:1.3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雷达距离欺骗干扰的对抗方法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雷达距离欺骗干扰的对抗方法研究
【摘要】:现代雷达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各种无源与有源干扰给雷达正常发挥其探测目标的能力带来严峻挑战。相比无源干扰,雷达有源干扰对雷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及灵活性,已成为威胁现代雷达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新的有源干扰样式的不断出现,对抗有源干扰的算法研究已成为雷达界面临的首要任务。
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雷达抗干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雷达抗干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常规欺骗式干扰和基于数字射频存储(DRFM)技术的有源假目标干扰做了理论分析与仿真。利用基于DRFM的欺骗式干扰的特点,分析了脉冲多样化技术抗欺骗式干扰算法,包括复杂调制信号和波形分集技术两部分,并对其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针对复杂调制信号抗干扰方法,给出其改进形式即干扰消减反压缩法,并对改进前后的抗干扰效果做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更好的效果。结合典型的基于DRFM的欺骗干扰机结构,研究了PD雷达受到线性距离波门拖引(RGPO)干扰时的信号模型和频谱特征,主要推导延迟时间量化和相位量化的干扰信号频谱,定量分析了量化处理产生的虚假谱线信号参数,为进一步研究其对抗措施提供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TN97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青海;[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国富;;[J];电讯技术;1989年01期
孙闽红;唐斌;;[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石晓娟;李明;吴顺君;;[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6年06期
李江源;王建国;;[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9期
常成;臧小刚;宫新保;凌小峰;;[J];信息技术;2009年04期
郭锋;[J];舰船电子对抗;2005年05期
党立坤;王小念;张建科;李佰春;;[J];舰船电子对抗;2010年02期
罗金亮;赵静静;张建科;;[J];空间电子技术;2010年02期
彭世蕤,傅由东;[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李建勋,秦江敏,马晓岩;[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天鹏;[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谈江海;[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董创业;[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范伟;[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刘义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玉清;黑立相;;[J];兵工自动化;2009年02期
罗波;毕义明;李马戍;;[J];兵工自动化;2010年12期
赵占祥;李兴国;杨国;;[J];兵工学报;2006年02期
任慧;焦清介;崔庆忠;;[J];兵工学报;2006年06期
刘忠;王雪松;刘建成;王国玉;肖顺平;;[J];兵工学报;2008年04期
曹鑫;刘佳;;[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徐海全;王国宏;关成斌;;[J];兵工学报;2011年06期
陈歆炜;赵建中;吴文;;[J];兵工学报;2012年01期
唐政;孙超;刘宗伟;孟荻;;[J];兵工学报;2012年04期
马东立,郑明强,夏海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磊;;[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李宗华;徐欣;周一宇;卢启中;;[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祝本玉;薛磊;史军军;;[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刘峥;陈建军;孙雪;赵宏钟;付强;;[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陈浩;于小红;;[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高俊姣;金林;王小红;;[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邓磊;唐高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鲜海鹏;季蓉;;[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叶知秋;王月忠;;[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蔡恒鑫;王畅;田野;;[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智富;[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莎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金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杨超;[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赵兆;[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周新刚;[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涂友超;[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张宇;[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刘红明;[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常虹;[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国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程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游文婷;[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韩广;[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殷华;[D];江南大学;2010年
杨源;[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李晓东;[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王福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乔安哲;[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张少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飞;盛卫星;马晓峰;;[J];兵工学报;2010年12期
冷红英,张扬,唐斌;[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彭小亮;李荣锋;王永良;陈风波;;[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4期
金伟;贾维敏;姚敏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5期
赵永波,王志慧,张守宏;[J];航空计算技术;2004年01期
徐伟;;[J];火控雷达技术;2012年01期
韩英臣,张永顺;[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申秋明,吕幼新,王冰;[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年02期
张俊平;宋万杰;张子敬;胡敏;;[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8年06期
,张辉;[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2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虔静;[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李秀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冉小凤;[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符维;[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李琪;[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陈刚;[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刘卫平;[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孟兵;[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刘翔;[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江凌,林茂庸;[J];北京工业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杨志国,彭世蕤,胡林华;[J];电讯技术;2002年05期
黄鹤,陈怀新;[J];电讯技术;2003年02期
文富忠;[J];电讯技术;2003年06期
任春辉,魏平,肖先赐;[J];电波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周辉林;田茂;熊俊志;;[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甘荣兵,王建国;[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李江源;王建国;杨建宇;;[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孙建成;张太镒;刘海员;;[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朱彬;刘爱华;吴成宾;;[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录宏;[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刘忠;[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张焕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敏;[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朱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张玉芳;[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谈江海;[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张居凤;[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秦勤;[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董创业;[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富雷雷;[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范伟;[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刘勇;[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建勋,秦江敏,马晓岩;[J];雷达与对抗;2004年01期
刘连柱;王祎;;[J];电子对抗技术;1992年05期
吕强,李建勋,秦江敏,马晓岩;[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2期
张树森;李幸;张洋;陈力;;[J];航天电子对抗;2008年01期
刘峥;沈福民;张守宏;;[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尹洪伟;李国林;隋鉴;;[J];电讯技术;2014年01期
郑瑶;郑世友;孙国梁;;[J];计算机仿真;2009年03期
杨晓东,江洪敏;[J];火控雷达技术;199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海明;[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陈亚培;[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第一章;1.简述雷达获取目标信息的类型和获取目标信息的基;ex1-1;信息类别;雷达获取;侦察获取信息类别;雷达获取;侦察获取;距离能不能;方向能能;速度能不能;发射信号参数不可获取(二次雷达可以);辐射源工作状态辐射源功能型号载体类型不可获取(二;能能能;发射信号参数:指雷达或侦察机对它们对应目标参数的;对应目标参数指:目标的频率,调制方式,带宽,功率;辐
第一章 1.简述雷达获取目标信息的类型和获取目标信息的基本原理,简述雷达侦察设备获取雷达信息的种类和基本条件,比较二者在下表中各方面的能力。 ex1-1 信息类别 雷达获取 侦察获取 信息类别 雷达获取 侦察获取 距离 能 不能 方向 能 能 速度 能 不能 发射信号参数
不可获取(二次雷达可以)能
辐射源工作状态辐射源功能型号 载体类型
不可获取(二次雷达可以)不可获取(二次雷达也不可以) 能 能
能 能 发射信号参数:指雷达或侦察机对它们对应目标参数的获取能力。 对应目标参数指:目标的频率,调制方式,带宽,功率等等。 辐射源工作状态:指辐射源处于捕获,搜索等。 辐射源功能型号:指辐射源的警戒,引导等功能的判别。 载体类型: 指载体是大型飞机,小型船只等。 2.简述有源干扰、无源干扰、目标隐身技术等破坏和扰乱雷达对目标信息检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对如下表中的具体措施进行上述分类。 Ex1-2 大功率干扰机 有源 箔条丝、带 角形反射器 电波吸收材料 地物、海浪、云雨 高定向能微波 有源 无源 无源 目标信息无源 无源 4.已知泊松脉冲流在τ时间内到达n个脉冲的概率Pn(τ)为 (λτ)n?λτ
n=0,1,...... n!试证明该流在单位时间内到达的平均脉冲数为λ。 Ex1-4 解:τ时间内到达的脉冲数为:∑nPn(τ) n=0∞λ=n=0∑nPn(τ)τ=∞(λτ)ne?λτ∑nn!n=1∞τ = ∑∞λτ(λτ)n?1e?λτ(n?1)!n=1τ(λτ)ne?λτλ = ∑ =λe+λτe?λτ=λ n!n=0∞5.根据泊松流的性质,证明任意两个相邻脉冲间隔时间τ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ω(τ)为
ω(τ)=λe?λτ
0≤τ≤∞ ex1-5 解:根据泊松流的无后效性,设起始处有一个脉冲,设一给定时间τ。
P(τ时间内没有脉冲)=P(脉冲相邻间隔fτ)=P0(τ)=e?λτ P(脉冲相邻间隔≤τ)=1?e?λτ 概率分布密度函数ω(τ)=?[P(脉冲相邻间隔≤τ)]=λe?λτ ?τ
6.已知某环境中工作的雷达及其参数如下表,试求该环境的雷达信号流密度λ。
序号 重复周期/ms 脉冲宽度/μs序号 重复周期/ms 脉冲宽度/μs1 0.02 0.2 7 2 1.2 2 1 0.5 8 0.8 1 3 0.6 0.3 9 3 40 4 1.5 1 10 1.2 15 5 0.8 0.5 11 0.9 3 6 1.25 0.6 12 3.5 64 Ex1-6 解:λ=∑Pifri
没有特殊说明认为:Pi=1
λ=i=1NN?1∑i=0fri 7.若将没有雷达信号存在的时间称为寂静时间,该时间的出现概率为寂静概率Pq,试求题六所给信号环境的寂静概率Pq;若将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雷达信号的时间称为交叠时(提示:任意间,该时间的出现概率为交叠概率Pc,试求题六所给信号环境的交叠概率Pc。时间可分为寂静时间、非交叠时间和交叠时间,三者互斥。) ex1-7 解: NTr?τPq=∏(ii)
Trii=1非交叠概率P1=∏(1?i=2NNτ1+τiTri)+i=1,i≠2∏N(1?τ2+τiTri)+i=1,i≠3∏N(1?τ3+τiTri)+......+i=1,i≠N∏N(1?τN+τiTri) ∏(1?i=2τ1+τiTri)为其它脉冲与τ1交叠的概率,i=1,i≠2∏N(1?τ2+τiTri)为其他脉冲与τ2不交叠的概率。 交叠概率Pc=1?Pq?P1
第二章 2.题二图所示为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原理图,其侦察频段为f1??f2=MHz,中放带宽为?fr=2MHz。现有载频为1200MHz,脉冲为1μs的常规雷达脉冲进入接收机。 (1)画出频率显示器上画面及信号波形,说明波形包络及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中频频率fi及本振频率fL应取多大,为什么? (3)画出接收机各部分频率关系图。
Ex2-2 解:(1)影响因素?fr,τ,扫频速度
(2)fif(f1?f2)=500
取fi=600MHz
fL?f0=fi,fL∈[]MHz,2fL=f0+fi=600+MHz (若取:f0?fL=fi,fL∈[400,1400]MHz,fL=600MHz,但此时,本振部份频率与在中放通带内,会造成本振泄漏,因此本条件适合采用高本振超外差,而不适合采用低本振低外差方式)
3.现有一个有三路鉴相器并行工作的数字式瞬时测频接收机,其测频范围是 2??6GHz, 每路量化器为5bit,相邻通道鉴相器的延时比为n=Ti+1/Ti=8(i=1,2,3),试求其频率分辨力。Ex2-3 解:书p26
?f=?F400==1.95MHz
k=3 2m?nk?125?824.若有12个混频器、中放、本振和检波器组,试设计一个2??4GHz的频道折叠信道化接收机,并求一频率为2.45GHz的信号经过该接收机的情况和频率估值。 Ex2-4 解:设计二级
12=6+6 f0→fi1 , fL1k,
f01→fi2,fL2k→f02
与纯信道化接收机公式一样。 5.压缩接收机是如何把频率量变成时间量的。试证明DE=TE?fE=4DC=4TC?fc。如果接收机测频范围为f1??f2=1??2GHz,示样脉冲tSA=TC=1μs,那么频率为1.45GHz的信号经过接收机的延时时间是多少。 Ex2-5 f?f11.45?1解:τ=?TC=?1=0.45μs
?fc=1GHz=2?1GHz 1?fc6.在声光接收机中,FT透镜的后聚焦平面上的一阶光特性与输入信号频率间有何关系。现有一脉冲宽度τ=2μs的雷达信号,加到D=3.25mm,声波传播速度vs=0.65mm/μs的声光偏转器上。试计算该接收机的频率分辨力和该信号的输出脉冲宽度。 Ex2-6 2π??sin?ωx±jφmDλs???
λ=vs 解:A±1=??s2π22fsωs±λs空间位移
ξ+1=ξ?1=?1
τ≥T??T?f=??1
τ<T??τ?f=12μs=0.5MHZ Fλ0Tfs DD3.25==5μsvs0.65
第三章 1.已知某雷达天线的方位扫描范围为0°?360°,扫描周期为6s,方位波束宽度为2°,脉冲重复周期为1.2ms。 (1)如果侦察天线采用慢可靠方式搜索该雷达,要在2min内可靠的捕获该雷达的信号,应如何选择侦察天线的波束宽度和检测所需要的信号脉冲数量? (2)如果侦察天线采用快可靠方式搜索该雷达,在检测只需要1个信号脉冲的条件下,应如何选择侦察天线的扫描周期和波束宽度,并达到最高的测角分辨力。
Ex3-1 解:θa=2o
Ts=6s ?a=360o
Tr=1.2×10?3s
TR=2min=120s
Z=1 (1)慢可靠搜索 θθ
θrmin=18o 3?AoA
Taθa?a≥ZTr
6×2?3≥Z×10×1.2
Z≤27 360o(2)快可靠搜索 θ6×211=s,TR=s
TR≤3603030?aTR?θr?AoA≥Z?Tr
Z=1取1θr?≥1×1.2×10?3,θr≥12.96o
30360分辨率=θr,
要使最高测角分辨率,取θr最小值12.96o。 2.某雷达侦察设备采用全向振幅单脉冲---相邻比幅法测向,天线方向图为高斯函数。试求: (1)由电压失衡、波束宽度误差和波束安装误差所引起的三项系统测向误差是否与信号的到达方向有关,为什么? (2)对于一个六天线系统,波束交点损耗为3dB,如果上述三项误差分别为:2dB、7°,1.5°,试分析系统总的测向误差在哪个方向最小?在哪个方向最大?其误差值分别为多少? (3)在上述同样条件下,如果采用四天线,波束交点损耗仍为3dB,则最小、最大系统误差方向有什么变化?误差数值又为多少? Ex3-2 解: θr2θrRθr2R(1)d?=dR+dθr?dθs 12θs6θs12θs2θr2360o只与N有关,θr为波束宽度,所以,电压平dR为电压平衡误差,由于θs=N12θs衡误差与信号到达方向无关 θrRθr2Rdθr和dθs为波束宽度误差与波束安装误差,R为波束到达方向天线加权的6θs12θs2比值,与信号到达方向有关。波束正方向影响最大,此时R最大。等信号方向影响小,此时R=0 360o(2)当L=3dB时,
N=6,θs==60o,θr=θs 6RR360°R°R360°°×2°=1.29R+10° dR=×7+×1.5+
d?=dθr+dθs+×6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52雷达对抗习题答案1等内容。 
 雷达基础理论习题 5页 1下载券 雷达对抗原理 习题答案 19页 4下载券 雷达原理...3. 已知一 X 波段雷达,其工作波长为 3 cm ,若一目标以 300 km / s ...  军事理论习题及答案1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A、可见光侦察 B、雷达侦察 C、红外侦察 39、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信息领域的对抗主要表现形式为( )...  西电雷达对抗实验报告_信息与通信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雷达/雷达 对抗实验 报告...0.99 10-7 1.0 10-13 0.98 10-8 1.0 10-14 0.96 四、 思考题 1....  P14 15、雷达对抗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什么。P4 (1)宽频带、大视场、复杂电磁信号...雷达对抗原理 习题答案 19页 3下载券
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复习... 14页 免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对抗原理第一次大作业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雷达对抗原理大作业 学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业:信息对抗 指导老师:魏青 学号/学生: 雷达...  根据目标回波幅度、相位、极化等的变化特性识别 目标的形状、大小和空间运动特征 26 2.2 雷达对抗 2.2.1 雷达对抗的定义和分类 ? 雷达对抗是以雷达作为主要作战...  雷达对抗实验报告 学专 院业 电子工程学院 信息对抗技术 马超伟
饶鲜 学生姓名 学号 导师姓名 实验一一、实验目的: 雷达测距和接收机灵敏度实验 1、掌握...  军事理论习题及答案1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军事...A、可见光侦察 B、雷达侦察 C、红外侦察 D、微波...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信息领域的对抗主要表现形式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控阵雷达主要特征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