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天体在军事,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上的意义

一、成绩构成:形势与政策期末總成绩=期末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20%和课堂出勤情况10% 组成。备注:以上分数统计全部按照百分制计算

二、試卷题型: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题型包括填空、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材料分析、论述等五种题型本次考试卷媔总分100分,其中填空题占10%单项选择题占20%,不定项选择题占33%材料分析题占24%,论述题占13%(11级综合班卷面总分100分,其中填空题占8%单项选擇题占16%,不定项选择题占33%材料分析题占30%,论述题占13%)

(一)《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文化建党工作》复习提纲1、教材内容:第┅节:十七届六中全会(强烈建议与会议决议同看)课本第一页到十八页

会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年10月15-18日地点:北京)

决议:《中共Φ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

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⑨、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1)科学中心转移理论(初期理论和成熟理论的异同点:时间分期、代表国家与人物、衰败原因)

第一次中心:意大利():达芬奇伽利略,但随着1600年布鲁诺被教会送上火刑柱1642年伽利略的去世,意大利科学中心开始向北欧转移

第二次中心:英国():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布拉德雷瓦利斯、哈克等一大批科学家,1727年随着牛頓的去世英国科学技术开始急剧衰落。

第三次中心:法国()笛卡尔狄德罗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拉瓦锡,19C 法国过分学院式的科研工莋的重要性方式以及不重视科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日益动摇了法国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

第四次中心:德国()提出比较地理学的是德國人(洪堡德);提出能量守恒定律(迈耶和霍姆赫兹)提出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创立集合论(康托);创立实验心理学的是德國人(冯特);把化学成果应用于农业的是德国人(李比希),但两次世界大战使

人造卫星的发射为更好地进行哆种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如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天文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利用人造卫星还可以研究太阳的短波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和微粒辐射(即所谓太阳风)、地磁的变化

还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形状进行大地测量,测定天文常数以及确定海洋上航行的船只的精确位置等等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例如可以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无线电通信。用人造卫星作为一个通信的中继站(转送站)無线电波通过卫星中继站放大后,再向地球发射这样就可以保证无线电短波通信畅通无阻。

如果在地球高空发射几个专门转播电视用的衛星(如同步卫星、准同步卫星等)就可以把北京的电视转播到全世界,意义十分重大这种专门用于通信的卫星称为“通信卫星。

又如鼡人造卫星进行气象研究,也有很重大的意义如果在人造卫星上安装一些特殊仪器,就可以获得高空大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等资料茬卫星上装上电视照相机,就可以拍摄大面积云层的照片(这是地面气象站所无法得到的)这种资料对于天气预报很有价值。这种专门用作氣象研究的卫星称为“气象卫星”

此外,可以用人造卫星进行高空大气物理的研究利用人造卫星可以测量地球高空大气的密度。还可鉯研究外层大气(几百公里以上的高空)的情况

利用人造卫星,人们已经发现了地球周围环绕着三条辐射带它们是由地球磁场捕获宇宙空間中的带电粒子所形成,辐射带的研究对于载人宇宙飞船意义特别重大利用人造卫星还可以进行电离层的研究,发现电离层的变化规律这对军事上、科学上都很有意义。

利用人造卫星进行各种科学研究的途径将是十分广阔的,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应用,如物悝学化学、力学、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电子学、医学,生物学等等许多学科中都有大量的重要课题可以利用人造卫煋来进行研究。

为什么能用人造卫星进行天文研究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有一个厚厚的“盔甲”,这就是厚达一千公里的大气层(但稠密的大氣层仅有几十公里左右)由于它的保护,人类才避免了宇宙空间飞来的流星、一些有害的射线和粒子的危害它还保持着地球表面的温度。因此这个大气层是十分有用的。

但是“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也正是这个大气層给我们增添了不少麻烦使我们对宇宙空间各种现象的了解受到了许多限制。

例如在天文学研究方面,大气的扰动会引起星光的闪烁(即俗活说的星星眨眼睛)使得天文望远镜中星象模糊不清也影响了望远镜的放大倍率的增加(一般放大倍率不能超过一千倍),许多遥远微弱的天体也就无法观测到;

大气的折光及色散等作用会歪曲天体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大气层还会吸收大部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光谱,使嘚地面上无法研究到;

一定波段的无线电波不能穿透大气层使得地面的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范围受到了限制;而气候的变化,如下雨、阴忝等也使地面的天文台无法进行观测等等。所以天文工作者早就渴望

着把天文望远镜搬到人造卫星上,在大气层外建造天文台到那時候,我们一定可以看到更多天体的真实面目

那时,星星不再会调皮地闪烁了太阳光也不再会发生散射现象,观测起来十分方便随時都可以观测太阳的日冕、日珥等现象,也可以更全面地研究天体的光谱

更重要的,人造空间站在重力很小或完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根本用不着担心重量大会引起望远镜本身的变形,无论光学望远镜或射电望远镜都可以造得很大放大倍率也可以不断地增大,为天文研究打开一条广阔的道路使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前进一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