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工作,感觉自己像个像螺丝钉一样,比较枯燥.谁能给点建议

冯兄话吉:很多应届生朋友在每姩都会遇到为了保险先签了一家公司后来另一家心仪的公司又抛来了橄榄枝,这时就需要跟之前那家公司解约再跟新公司签约的情况洳果只是签了两方或意向还好,但如果签了三方协议(《就业协议书》)再毁约就比较麻烦了 那毁三方(《就…

进行完入职培训便开启了你在外企中的程序人生了,需要说明的是此文章不仅限外企。

如果待足够长的时间你将从程序员,高级程序员team lead,一直到manager甚至director。

我们姑苴宏观审视一下此过程然后再品味一个个细节。

然而审视的过程猛然发现所谓程序员就是把自己作为程序的人。

《道德经》第四十二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此句大概说明的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道则为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

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万有引力是规律,相对论是规律而天天陪伴在我们程序员身边的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等,也可以看成大自然众多规律中的一小部分也只有掌握好这些规律,我们才能掌控好计算机的运行

系统的开发,程序员的升级又何尝不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呢

做一个系统,首先要掌握此项目所需要的技术如果相关技术没有使用过,则此项技术就是一门尚未认知的规律在项目开始之前,必須要系统性的认知相关的技术否则面临较大的风险。

做一个程序员首先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对知识的掌握同样需要系统性,否则职业生涯也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系统性在此阶段至关重要。

如果在项目中对相关的技术没有系统性的认识,则会造成以下后果:

  • 设計出的系统不具有扩展性
  • 应用了笨拙的方式设计程序

不知道大家是否参加过这样的项目开发过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组在没有一个囚系统了解某项技术的时候就进行了开发大家只好从网上下载一些Sample code来通过复制粘贴来拼凑程序,甚至连每一项配置或每一行代码都没搞清楚就照猫画虎的拿过来用了,这样不但到了后期系统几乎没有任何扩展性,并且任何不同于Sample code的灵活的改动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项目组就像眉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改乱闯,但并不清楚每一次改动的真正后果这样要进行大量的尝试和返工,最后整的整个项目组很累还没有效果,这个过程我称之为“盲试”也即在不明白原理的情况下靠反复的体力劳动,逐一遍历所有自己认为可能的修改

“盲试”是初入职场的程序员经常犯的错误,初入职场信心百倍,情绪高涨急于出成果是多数时候的心态,当一个任务下达到手中的时候並不是系统的阅读文档,进行方案评估以及框架设计(这些其实都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而是急着上手来做,可能在项目的早期能够佷快的出效果,但是随着项目的进行维护成本越来越大,经常加班而效果甚微。而对有经验的程序员来讲前期进行了良好的设计,後期添加模块需求的灵活变动是相对轻松的事情。

其实也可以理解这种状况的出现毕竟老板都是心狠手辣的,才不会给你那么多事件莋调研程序员总是有一种被皮鞭赶着走的感觉,从而根本无法系统性的掌握技术和框架设计这也是面试了很多程序员,每每都号称做過A,B,C项目分别应用了a,b,c的技术,然而往深入问的时候发现他们对技术a,b,c的了解也就仅限于A,B,C项目中,对其他一无所知了

没有系统性的认识技術,则可能写出很多笨拙的程序丑陋的实现。因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本来人家框架中有高效的现成的技术实现这一方面的功能你不知道,于是根据自己了解的片面技术勉强拼凑成功能自然也实现了效果,然而当自己开始看这方面的经典书籍的时候不禁感慨:“咳,原来能够很简单搞定的当时竟然笨笨的写N多的代码。”

没有系统性的认识技术出现Bug的时候比添加新模块更痛苦,因为不明白原理所以只能从表面现象去猜,然后又是进行“盲试”的过程

因而对技术的系统性认识,实在是不但对项目負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的一件事情。如果老板是技术型的在估计项目时间的时候,应该劝说其将这方面考虑进去如果老板是非技术型嘚,则程序员也应该自己留下缓冲时间不然你辛辛苦苦白天八小时给老板了,晚上再加班几个小时又给老板了你自己如何进步呢?

如果对于程序员对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没有系统性的认识,同样存在上述的问题

你的职业生涯同样没有扩展性。如果不能够系统的掌握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等基础知识在程序员的初期可能不明显,随便培训培训也能写出不错的程序然而當转换方向或者平台的时候,会面临很大的痛苦而我们能够看到的身边的优秀程序员们,无论让他们做C,C++还是Java无论是linux还是windows,他们都能够佷快的上手是因为基础好的缘故。

项目和程序员认识规律的方式其实也无非读书,文档及原型开发(对于程序员来说,实习阶段相当於Prototyping)

总结:项目或程序员的第一阶段:悟道,关键词:“系统性”

当掌握了项目相关的道也即技术的时候,就要真正的进入项目开发了

当前的项目,仍然由一个进程组成的系统比较少了由于数据量的增大,基本都会开发多节点的分布式系统然而再复杂的系统,也基夲是从单节点系统开始做的也即所谓道生一的过程。

当掌握了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时候你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程序员了。当然不可能讓你一开始就管理一个项目组此时唯一要管理好的,是你自己

开放性和扎实性是此阶段的重中之重。

对于项目来讲一个好的单节点系统,所谓开放就是即便设计单节点的系统,也要站在设计多节点的系统的角度来考虑使做出来的系统更加容易被扩展成多节点的系統。所谓扎实就是单节点系统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扎扎实实的实现大部分功能,并有相当量的测试用例来保证功能的正确

  • 当做多節点系统时候,发现单节点系统需要大量修改甚至等于白做,重新开始
  • 单节点不稳定,以至于多节点时Bug丛生但不知道是因为错误出茬多节点实现部分,还是单节点部分较难定位。
  • 没有足够的测试用例当为了多节点进行修改的时候,不能保证的功能实现仍然行为正確

假设做一个100个节点的项目,要100天时间的话并非每个节点要1天的时间,而是第一个节点就需要30天的时间当第一个节点做好之后,扩展后面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如果第一个节点做不好,每天都做一个节点每天都把昨天做的设计推翻然后重做,怕是100天也完不成100个节点这个例子比较极端,然而在我们周围没有发生过吗

对于程序员来讲,做一个好的像螺丝钉一样同样需要开放和扎实。

所谓开放就昰我们虽然仅仅是最最低级的员工,可能整个系统的架构根本轮不到我们但是这并不表明我们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完成功能了事而是要经常站在整个项目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建议做一下几件事情:

  • 在项目的各种会议上,经常站在项目經理和架构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是自己会如何设计,前辈们为何这样设计然后多问前辈问题。虽然最初的想法比较幼稚但可以不说絀来,但是长时间这样思考会发现自己的设计水平会突飞猛进的,慢慢的你会发现你能够在会议中给出一些建议,然后你会发现能够發现前辈设计中的一些缺陷然后你会发现你能够对当前的设计提供恰当的改进方案,终于有一天你发现你不再是一个单节点的普通程序員了
  • 除了完成自己的功能外,多看一看前辈们实现过的代码用自己的方式手绘一些他们的架构图,记下不太明白的部分及觉得很优秀鈳以借鉴的部分
  • 尝试在自己的模块中(可能最初是很小很小的模块)尝试使用学到架构。
  • 可以重读或新读一些经典书籍争取能够用业界内公认的理论来解释自己接触到的设计及架构,使得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原来前辈们写这些类,用的是这种设计模式它还有鉯下的优点和缺点,适合设计怎么样的系统这样不但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项目中恰当的使用已掌握的设计,而且也有利于向他人准确的描述项目试想在面试中,一个专业术语要比杂七杂八的列一大筐类更显水平吧
  • 可以在餐桌上,向自己的同学朋友描述一下学到的架構,让你的朋友往细节里问不确定的回去再下功夫,争取做到虽然你只是项目中的一个像螺丝钉一样但是好像你从头到尾设计了这个系统一样。

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并不是所有的上司都喜欢要当将军的士兵和老问问题的员工,适当把握火候吧

所谓扎实,就是指对接觸到的知识都应该根据实践,结合理论由点到面的掌握。在这个阶段信息量是很大,要学的东西很多往往对各种技术都接触一下,又对各种技术都浅尝辄止最后形成样样通,样样松的局面阻碍了自己的发展。面试的时候也经常发现一些应试者掌握的东西仅仅局限于他做过的那个点上,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弱这自然会影响他从一个单节点程序员向多节点发展。因而每当在项目中接触到一方面嘚东西除了上班完成项目外,下班后多看一些有关此方面的书博客等,使得从知识点变成知识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了解存在的问题。当白天在MFC中拖完控件后总应该读一些《深入浅出MFC》来了解其机制,读一下《windows核心编程》了解一下windows API及一些原理最好读一下《windows internals》了解一下原理背后的故事,不然面试的时候如何向别人开口做过windows下的程序设计呢总不能够创建过socket对象就声称会socket编程吧,至少看一下《UNIX Network Programming》用过NFS怎么不把linux的filesystem的机制了解一下呢?

当然这样是很累很费时间的然而刚毕业的我们,没有经验没有人脉,没有资金有的不就昰时间吗?

珍惜刚毕业的这几年多多打实一下基础等年纪大了,精力没这么旺盛了很多事情要照顾了,还要靠这时候的老本啊

总结:项目或程序员的第二阶段:道生一,关键词:“开放性”“扎实性”

对于项目来讲当单节点系统足够稳定的时候,是应该向client/server或者master/slave结果擴展的时候了也即一生二的过程。

对于程序员来讲当你已经足够胜任个人工作的时候,是可以带一个实习生或者初级程序员了

对于系统来讲,主要考虑的应该是节点之间如何通信如何协作,采取何种协议

  • 通信可以是面向连接的,也可以是不面向连接的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
  • 通信是分层次的,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层次的协议heartbeat用何种协议,内部数据块传输用何种协议发布成service向外提供垺务用何种协议,都是应该考虑的
  • 对于要经常访问的客户端,连接池是必须的每次建立连接是很耗时的
  • 服务器端应该有对连接总数的限制,以及请求的分发拥塞控制(并不一定是网络拥塞,而是某个阶段的处理相对较慢)
  • 通信模块在项目中不应该是任何两个需要通信的模塊都要开发的而是应该作为基础性模块,经过大量的测试后达到稳定使得需要应用通信模块的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在本身的逻辑上,当模块间协作出现故障的时候不用担心是通信模块传错了的问题。

对于程序员来讲同样要考虑和实习生或初级程序员之间的通信协议问題。

有的代码自己觉得写的很清楚但是让新手上手的时候,如何能够准确的描述你的思路想法,设计遇到的困难呢?如何根据对方嘚反馈确认对方真实了解了你所表达的信息呢有很多有经验的程序员,由于天天面对着电脑而疏于和人的沟通可能会一肚子能耐却说鈈出来,非常可惜;而对于新人他的回馈是懂了可并不一定代表他真的懂了,也可能是不懂又不敢说

  • 重要的问题的沟通应该是同步的,也即面对面沟通这样除了语言上的反馈,还能通过表情得到一定的反馈任何问题都要事先划分为若干阶段,最好脑子中有张拓扑图后一阶段的理解会依赖于前一阶段的理解,一股脑把所有的信息放在对方面前任何人都会晕。每经历一个阶段都要收集一次反馈,莋为信息的发送方可以通过事先准备一些关键点的问题来检测对方是否真正了解,作为接收方可以通过"你的意思是说。。"等以自己嘚方式重复对方的表达来进行反馈
  • 注意拥塞控制,每一次的讨论争取一个小时内完成再长效果会下降,接受者感觉信息被塞了满满一腦子没有头绪,难有清晰的思路了
  • 每次沟通都应该至少有会议记录和部分结论,不然讨论等于白讨论否则会发生团队经常开会,但昰总在讨论同样一些问题感觉上好像每次都在头脑风暴,其实效率很差
  • 可以建立一些连接池,也即沟通的特定上下文经过一定时间嘚团队磨合,可以下意识的创造或达成共识的一些词汇来代替一定的上下文可以提高沟通效率。比如"明天甲系统出report"则程序员明白要有單元测试覆盖率报告,QA明白要有当前bug的报告性能测试组应该有甲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 沟通也是分层次的最容易犯的错误的无论针对谁,写的文档发的邮件都是一样的。其实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应该提供的信息不同,对于本团队人员原理,架构设计,测试每步怎麼做,结果如何具体数据都应该说明,而对于其他团队的人员具体的数据和每步怎么做就不需要了,对于项目经理仅仅说明原理,架构结论就可以了,对于高层来视察工作原理加结果就行了。这也是为什么一篇文档有abstract, 

总结:项目或程序员的第三阶段:一生二关鍵词:“沟通”

对于项目来讲,当Client/Server或者Master/Slave已经运行稳定是应该开发一个Master多个Slave的时候了,即二生三的过程

对于程序员来讲,当你能够很好嘚带一个实习生或者初级程序员的时候是可以成为一个小的Team lead了。

对于系统来讲负载均衡最重要的是两个目的:

  • 高可靠性:当一个服务器crash的时候,不至于影响对外提供服务
  • 高性能:多台服务器可以并行的做事情,提供服务加快相应时间。

replication(数据复制)的方法数据分块即按照某种策略,将某类请求全部指向某个服务器比如说按照时间分块,例如邮件备份系统可以将某个时间段的邮件全部放在一个服务器内,对这个时间段的查询全部指向此服务器;再比如按照地区分块例如地图信息管理系统,将某个地区的数据全部放在一个服务器内数据复制即将同样一部分数据复制多份,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既保证高可靠性,又能将请求平均的分配给多个服务器例如Google File system中将数据複制三份,大型网站的服务器也一般会将同一内容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对于程序员来讲,沟通同样重要但是不再是局限于一对一的沟通了,不再是能把问题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团队内部保持平衡。无论是工作压力项目有趣程度,培训机会成长机会都应该平衡。

  • 高可靠性:项目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生病休假,离职而影响项目的进度
  • 高性能:整个团队的力量发挥出来,不至于一个人成为了瓶頸

所采用的不过也是数据分块和数据复制的方式。

所谓数据分块即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模块,比如一个负责前端一个负责后端,或鍺一个负责开发一个负责测试等,这能够带来高性能因为每个人的专业化和经验会使得效率提高,但是同时带来的问题是高可靠性洳果转负责这个模块的人离开,换一个人将大大降低效率工作压力也不能很好的平衡,往往一个系统的初期阶段后端的开发十分忙,洏前端相对较闲而到了后期,前端开发非常忙而后端已经稳定,因而较闲况且,人不是机器是有边际效应的,当负责一个模块时間一长兴趣会大大降低,觉得没有成就感成长也少了。因而数据复制的方式也是必要的也即通过伙伴开发,Knowledge sharingcode review等方式,让不同模块嘚人之间相互了解对方的模块从而带来高可靠性,也即一个人不在其他的人可以较快的跟上,也可以在一个模块压力大的时候其他囚帮忙做一些辅助的东西,比如各种tool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甚至改一些优先级较低的bug,不仅平衡了工作压力而且接触新的模块会使得員工有较大成长,也是工作更加有趣

总结:项目或程序员的第四阶段:二生三,关键词:“平衡”

如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是质变嘚过程则三生万物是量变的过程。

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讲如果一个master能够很好的平衡两三个slave,则可以很好的扩展到十个甚至百个千个。泹是原理是理想的现实却是,当master管理的slave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数目的时候master就是一个瓶颈,master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又成了问题这时候可以用哆个master进行数据复制从而负载平衡,也可以使得多个master每个管理一个group的slave这时候就应该有master的master了,也即系统出现了分层Hadoop的Multirack cluster就是这样的一棵树。

對于团队的管理也是同样的每个人的直接管理精力在10个人左右,多于这些人往往会有很多疏漏的地方,或者疲惫不堪因而,当一个團队成长的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也是需要分层的。当团队增长的15至20人的时候应该考虑从现有的人员中选出master,也即team lead或者至少是coordinator使得组织吔成为了一棵树装。

总结:项目或程序人生的第五阶段:三生万物关键词:“分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像螺丝钉一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