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习近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_2017习近平活动视频报道集_腾讯视频习近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_新华报业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习近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下午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姜辉研究员就这个问题作了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作用。
  习近平强调,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习近平指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更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强调,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深化对资本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中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进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有分析、有鉴别,既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也不能搞全盘照搬。同时,我们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壮大我国综合国力,充分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习近平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以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标题:习近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编辑: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习近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习近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社会科学网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日 07:3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韩庆祥 陈远章
内容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履行好这一战略任务,必须充分认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定力中国共产党最富有定力,这种定力首先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把马克思主义“三化”不断推向前进。邓小平曾说:“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涵盖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条件、发展战略等一套比较系统的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共产党;文化;习近平;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
作者简介: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履行好这一战略任务,必须充分认清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优势。明确优势、用好优势,才能以更大的信心和力量推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以下简称马克思主义“三化”)。马克思主义“三化”既是我们党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又是永葆生机活力的战略任务。只有明确优势所在,才能增强底气、蓄势前行。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  一种理论、一种主义,要存在和发展下去,必须具备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的内在魅力。开启西方解构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法国学者雅克·德里达曾说:“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人——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具有魅力的科学理论。  一是富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基础上所结成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考察了决定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得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源这一科学论断,得出了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杰出人物创造历史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之谜的破解,引导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依靠力量,也改变了世界格局和走向。他还发现了资本主义致富的秘密和发展的软肋,得出“两个必然”的著名论断。萨特认为,“只要决定当今世界的那些最基本的东西不变,就没有人能够超越马克思”。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引起人们对当代世界社会制度和思想理论的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再次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  二是富有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核心和支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就是为了指导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使人民群众用科学的理论观察和改造世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何时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何时就能取得成功,相反,必然走向失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成功,都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魅力。  三是富有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是为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进行革命斗争实践而诞生的,其目标不仅要解放世界无产阶级,而且要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所描绘的人类宏伟图景,即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这在当今世界上仍代表了人类的最高境界,永远是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指向标。  四是富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摒弃过时的内容,不断吸收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永远保持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五是富有世界性。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得到了世界文明的滋养,既摆脱了各民族自身的狭隘性,又对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了科学总结和提升,为各民族提供了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般原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孙龙)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