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怎么看待加班问题,其实是一个伪问题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应不应该加班 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前阵子,有篇文章,叫做《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转得很火。  可能有些朋友已经看过了,这里还是简单介绍下大意:  企业要做大,就要有狼性,提倡加班、奋斗,提倡同甘共苦。宽容者死,不宽容者生。  文章出来之后,朋友圈里有不少创业者转发,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也陆陆续续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年轻人究竟应不应该加班?  我想先讲讲自己的经历。  1  去年,朋友圈流传着一个段子。标题叫做:如何用一年的时间,获得三年的工作经验?  点开,就两个大字:加班。  很多人觉得搞笑,但是,这的确说中了我的经历。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还不错的数字营销公司做创意。第一天上班就被镇住了:规定的下班时间是7点,到了7点没人动,直到9点才陆陆续续有人下班。  刚入职一个月,有一次,加班到10点多,把客户要的方案做完,发给AE,匆忙收拾东西下班。  当时住得比较远,地铁快停运了,于是打车回去,差不多要20分钟。  快到楼下,手机震了一下,AE说:客户又变了,辛苦你改一下,改完就好了。  我在车里沉默了半晌,对司机说:师傅,麻烦您开回去,到刚才上车的地方。  这很可怕吗?一点也不。因为,在后面的日子里,这种情况,简直就是常态。  尤其在比稿的时候,连续一个星期熬夜到3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所以,那几年,几乎都没怎么出门 —— 周末能睡觉就不错了,谁愿意出门啊。  后来,跳槽到互联网,进了一家创业公司。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可怕。  做数字营销时,虽然工作量大,但好歹手上只有两个客户,事情还比较顺,慢慢的就适应了。但在这家公司,手头上同时跟着3-5个项目是常事。  你要不断地在项目之间来回切换,记住所有的细节和条缕。  这不但会榨干时间,还会榨干你的脑力。  所以,那段时间,自学了大量项目管理的的知识和实践,就是为了能够管好团队和多线项目。  直到现在,我的生活作息都很不健康,社群里的朋友都知道,我基本很少在2点前睡觉,一般都要到3点。为什么?就是一直以来的习惯造成的。  —— 但是,也因为大量的加班,我积累到的经验,经手过的项目,比起别人,要多一半以上。  在这些项目经验中,获得的思考、洞察和试错的机会,更是难以替代的宝贵财富。  如果说我跟同龄人相比,稍微有一点优势的话,都归功于这种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  所以,和一些线上认识的朋友见面时,他们都会有点吃惊。因为我看起来,比他们想象的,要年轻一点。  他们会问我:你是如何拥有那么多的经验,写出那些文章的?  每每这种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们:加班加出来的。  2  我说了这么多,是想表达什么呢?是想告诉你「加班很好,你应该加班」吗?  当然不是。  因为,「应不应该加班」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去问任何人,而应该问自己。  「应不应该加班」并不重要,「能否高效完成工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  是你希望从这份工作中得到什么东西。  这才是你判断「要不要加班」的唯一标准。  人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清醒的自我认识。但这却也是最困难的。  我前面讲的经历,都是在说加班的好处 —— 但这些好处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加班吗?  不是。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上一页&1共3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应不应该加班 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
核心提示:前阵子,有篇文章,叫做《对职工宽恕的公司,都死掉了》,转得很火。可能有些朋友现已看过了,这儿仍是简略介绍下大意:企业要做
前阵子,有篇文章,叫做《对职工宽恕的公司,都死掉了》,转得很火。可能有些朋友现已看过了,这儿仍是简略介绍下大意:企业要做大,就要有狼性,发起加班、斗争,发起患难与共。宽恕者死,不宽恕者生。文章出来之后,朋友圈里有不少创业者转发,有支撑的,也有对立的。也陆陆续续有朋友问我:怎样看?年青人终究应不应该加班?我想先讲讲自己的阅历。上一年,朋友圈流传着一个段子。标题叫做:怎样用一年的时刻,取得三年的作业阅历?点开,就两个大字:加班。很多人觉得搞笑,可是,这确实说中了我的阅历。我的第一份作业,是在一家还不错的数字营销公司做构思。第一天上班就被镇住了:规则的下班时刻是7点,到了7点没人动,直到9点才陆陆续续有人下班。刚入职一个月,有一次,加班到10点多,把客户要的计划做完,发给AE,匆忙收拾东西下班。其时住得比较远,地铁快停运了,所以打车回去,差不多要20分钟。快到楼下,手机震了一下,AE说:客户又变了,辛苦你改一下,改完就好了。我在车里缄默沉静了半晌,对司机说:师傅,费事您开回去,到刚才上车的当地。这很可怕吗?一点也不。由于,在后边的日子里,这种状况,简直就是常态。尤其在比稿的时分,接连一个星期熬夜到3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作业。所以,那几年,简直都没怎样出门 —— 周末能睡觉就不错了,谁情愿出门啊。后来,换岗到互联网,进了一家创业公司。不光没有改观,反而更可怕。做数字营销时,虽然作业量大,但好歹手上只要两个客户,作业还比较顺,慢慢的就习气了。但在这家公司,手头上一同跟着3-5个项目是常事。你要不断地在项目之间来回切换,记住一切的细节和条缕。这不光会榨干时刻,还会榨干你的脑力。所以,那段时刻,自学了很多项目办理的的常识和实践,就是为了能够管好团队和多线项目。直到现在,我的日子作息都很不健康,社群里的朋友都知道,我底子很少在2点前睡觉,一般都要到3点。为什么?就是一直以来的习气形成的。—— 可是,也由于很多的加班,我堆集到的阅历,经手过的项目,比起他人,要多一半以上。在这些项目阅历中,取得的考虑、洞悉和试错的时机,更是难以代替的宝贵财富。如果说我跟同龄人比较,略微有一点优势的话,都归功于这种高速作业的作业状况。所以,和一些线上认识的朋友碰头时,他们都会有点吃惊。由于我看起来,比他们想象的,要年青一点。他们会问我:你是怎样拥有那么多的阅历,写出那些文章的?常常这种时分,我就会通知他们:加班加出来的。我说了这么多,是想表达什么呢?是想通知你「加班很好,你应该加班」吗?当然不是。由于,「应不应该加班」这个问题自身,就是没有含义的。这个问题,不应该去问任何人,而应该问自己。「应不应该加班」并不重要,「能否高效完结作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你期望从这份作业中得到什么东西。这才是你判别「要不要加班」的唯一标准。人最重要的一种才能,就是清醒的自我认识。但这却也是最困难的。我前面讲的阅历,都是在说加班的优点 —— 但这些优点是怎样来的呢?是由于加班吗?不是。是由于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数字营销出来之后,考虑转行的那阵子,有过一段时刻,在考虑后边的职业规划。为什么后来挑选了互联网?就是由于,我发现,自己喜爱的是高节奏、高效率、快速响应和举动的作业形式 —— 因而,我不行能去传统企业,由于它们在我看来,太慢了。所以,加班也好,学习也好,乃至生长、自我提升 —— 这些东西,正本就不需求去坚持,由于它们正本就是我所倾向的东西。也就是说,加班不是一种外界的压力,而是我达到方针的一种办法。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不要去考虑「要不要加班」,而应该去考虑「我想要什么」,然后,再看看「加班」这个办法,在不在达到方针的必经之路上。有个朋友跟我聊过一个故事。他们公司的CEO,曾经到硅谷学习过,回来后,在公司里推广过一段时刻的「弹性作业制」:不追求绩效,不打卡,不加班,职工自行提交方针,并对作业负责。我问他:后来怎样样了。他说:却是没有死,只不过过了半年,老板又悄悄改回了本来的形式,该怎样办仍是怎样办。这种现象十分常见。为什么许多国外的企业,能够做到「灵敏」「弹性」「人道化」,但国内的企业,却不得不必高压的方针和准则,推着职工前进,逼迫职工加班?是由于国内职工的本质不如国外吗?当然不是。本质上,是由于这些企业办理者,疏忽了极其重要的一点:认同。我在几门办理课程中,都屡次强调过:组成团队做项目,最最重要的,不是才能,也不是阅历,而是看职工对团队的方针是否认同,是否情愿为项目贡献力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针。可能是升职加薪,可能是前进自己的才能,可能是跟更多的人打交道,可能是专心于感兴趣的作业,可能是做出「影响许多人」的产品……诸如此类。真实能够给予一个人动力的,绝不是物质奖励,而是达到方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只要当个人方针,跟团队方针,调整到同一个方向时,整个团队才是有用的。在这种状况下,团队乃至会怎样样呢?会自动地去加班。这不是虚构。我的前公司,就是一个绝好的比如。我们的作业状况是什么样的?周末,会有人自动在群里问:今天谁去公司?一同吧。没有人要求,没有任何奖惩。乃至,他们干完了活,会自动跟我说:我的作业干完了,有没有其他能够做?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自动?由于,宅在家里也没事干,还不如去公司多干点活。他们的原话是:「看着我们的心血一点一滴在完成,特别有成就感。」这是怎样做到的?不是由于奖金,也不是逼迫,而是由于,我们认同这个方针。对他们来说,作业不仅仅是作业,它有着更丰厚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作业,也是日子。可是,很多老板,不会去考虑这一点 —— 或者说懒得去考虑。他们采纳的是什么办法呢?威逼利诱,逼迫职工加班。这是最简略的做法。它不需求考虑人道,不需求一个个地交流,付出的成本最低。但一同,这也是最偷闲、最低效的做法。更好的形式是什么呢?是要把职工和部属,当成同伴,我们一同为一个方针尽力,而不是当成东西。无论你是执行者仍是办理者,这都是有必要具有的意识。最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终究应不应该加班?我想分两部分来讲。如果你是职工,无妨这样做:1. 写下你的个人方针;2. 把它分解成3-5项中心才能。亦即,为了达到这个方针,你有必要具有的才能。3. 每天记载作业日志,在每一项才能后边,写下你所堆集到的阅历。4. 定时查看、复核,调查自己在这几项中心才能上面,有没有突破性的前进。如果答案是必定,亦即你的作业跟方针共同,那么我想,对你来说,不存在「加班」的困扰 —— 由于你正在做的,就是自己所情愿做的作业。如果答案是否定,那么,可能你的作业,跟规划并不共同。那么,你需求做的,就是考虑:怎样尽可能缩短作业时刻,节约出自己的时刻,去做真实有价值的作业。能够参阅:作业中,怎样有用地偷闲?怎样用逆向思想,提升每一天的幸福感?如果你是办理者,请考虑下面的问题:我的部属们,是在「帮我」做作业,仍是在「一同」做作业?如果没有报答,他们还愿不情愿持续做下去?我能够带他们,是由于行政权力,仍是由于他们信任我?弄清楚这些,「应不应该让部属加班」这个问题,也将方便的解决。最终,总结一下。底子不存在「加班」这个概念,也没有所谓的「平衡作业和日子」,由于对真实挥洒自如的人来说,作业并不是营生的手法,它就是日子自身。L先生说:接连熬夜太久,又有点头痛所以,今晚的文章简略了些期望能解开你的一些困惑 :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定内容转载协议,联络
&/news/show/2578/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sm200806",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应不应该加班,其实是一个伪问题
应不应该加班,其实是一个伪问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36氪经授权发布。前阵子,有篇文章,叫做《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转得很火。可能有些朋友已经看过了,这里还是简单介绍下大意:企业要做大,就要有狼性,提倡加班、奋斗,提倡同甘共苦。宽容者死,不宽容者生。文章出来之后,朋友圈里有不少创业者转发,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也陆陆续续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年轻人究竟应不应该加班?我想先讲讲自己的经历。去年,朋友圈流传着一个段子。标题叫做:如何用一年的时间,获得三年的工作经验?点开,就两个大字:加班。很多人觉得搞笑,但是,这的确说中了我的经历。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还不错的数字营销公司做创意。第一天上班就被镇住了:规定的下班时间是7点,到了7点没人动,直到9点才陆陆续续有人下班。刚入职一个月,有一次,加班到10点多,把客户要的方案做完,发给AE,匆忙收拾东西下班。当时住得比较远,地铁快停运了,于是打车回去,差不多要20分钟。快到楼下,手机震了一下,AE说:客户又变了,辛苦你改一下,改完就好了。我在车里沉默了半晌,对司机说:师傅,麻烦您开回去,到刚才上车的地方。这很可怕吗?一点也不。因为,在后面的日子里,这种情况,简直就是常态。尤其在比稿的时候,连续一个星期熬夜到3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那几年,几乎都没怎么出门 —— 周末能睡觉就不错了,谁愿意出门啊。后来,跳槽到互联网,进了一家创业公司。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可怕。做数字营销时,虽然工作量大,但好歹手上只有两个客户,事情还比较顺,慢慢的就适应了。但在这家公司,手头上同时跟着3-5个项目是常事。你要不断地在项目之间来回切换,记住所有的细节和条缕。这不但会榨干时间,还会榨干你的脑力。所以,那段时间,自学了大量项目管理的的知识和实践,就是为了能够管好团队和多线项目。直到现在,我的生活作息都很不健康,社群里的朋友都知道,我基本很少在2点前睡觉,一般都要到3点。为什么?就是一直以来的习惯造成的。—— 但是,也因为大量的加班,我积累到的经验,经手过的项目,比起别人,要多一半以上。在这些项目经验中,获得的思考、洞察和试错的机会,更是难以替代的宝贵财富。如果说我跟同龄人相比,稍微有一点优势的话,都归功于这种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所以,和一些线上认识的朋友见面时,他们都会有点吃惊。因为我看起来,比他们想象的,要年轻一点。他们会问我:你是如何拥有那么多的经验,写出那些文章的?每每这种时候,我就会告诉他们:加班加出来的。我说了这么多,是想表达什么呢?是想告诉你「加班很好,你应该加班」吗?当然不是。因为,「应不应该加班」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这个问题,不应该去问任何人,而应该问自己。「应不应该加班」并不重要,「能否高效完成工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你希望从这份工作中得到什么东西。这才是你判断「要不要加班」的唯一标准。人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清醒的自我认识。但这却也是最困难的。我前面讲的经历,都是在说加班的好处 —— 但这些好处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加班吗?不是。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数字营销出来之后,考虑转行的那阵子,有过一段时间,在思考后面的职业规划。为什么后来选择了互联网?就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喜欢的是高节奏、高效率、快速响应和行动的工作模式 —— 因此,我不可能去传统企业,因为它们在我看来,太慢了。所以,加班也好,学习也好,乃至成长、自我提升 —— 这些东西,本来就不需要去坚持,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我所倾向的东西。也就是说,加班不是一种外界的压力,而是我达成目标的一种方式。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不要去考虑「要不要加班」,而应该去考虑「我想要什么」,然后,再看看「加班」这个方法,在不在达成目标的必经之路上。有个朋友跟我聊过一个故事。他们公司的CEO,曾经到硅谷学习过,回来后,在公司里推行过一段时间的「弹性工作制」:不追求绩效,不打卡,不加班,员工自行提交目标,并对工作负责。我问他:后来怎么样了。他说:倒是没有死,只不过过了半年,老板又悄悄改回了原来的模式,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这种现象非常常见。为什么许多国外的企业,能够做到「灵活」「弹性」「人性化」,但国内的企业,却不得不用高压的政策和制度,推着员工前进,强迫员工加班?是因为国内员工的素质不如国外吗?本质上,是因为这些企业管理者,忽略了极其重要的一点:认同我在几门管理课程中,都多次强调过:组建团队做项目,最最重要的,不是能力,也不是经验,而是看员工对团队的目标是否认同,是否愿意为项目贡献力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可能是升职加薪,可能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可能是跟更多的人打交道,可能是专注于感兴趣的事情,可能是做出「影响许多人」的产品……诸如此类。真正能够给予一个人动力的,绝不是物质奖励,而是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只有当个人目标,跟团队目标,调整到同一个方向时,整个团队才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团队甚至会怎么样呢?会主动地去加班。这不是虚构。我的前公司,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我们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周末,会有人主动在群里问:今天谁去公司?一起吧。没有人要求,没有任何奖惩。甚至,他们干完了活,会主动跟我说:我的事情干完了,有没有别的可以做?为什么他们会这么主动?因为,宅在家里也没事干,还不如去公司多干点活。他们的原话是:「看着大家的心血一点一滴在实现,特别有成就感。」这是怎么做到的?不是因为奖金,也不是强迫,而是因为,大家认同这个目标。对他们来说,工作不仅仅是工作,它有着更丰富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事业,也是生活。但是,很多老板,不会去思考这一点 —— 或者说懒得去思考。他们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呢?威逼利诱,强迫员工加班。这是最简单的做法。它不需要考虑人性,不需要一个个地沟通,付出的成本最低。但同时,这也是最偷懒、最低效的做法。更好的模式是什么呢?是要把员工和下属,当成伙伴,大家一起为一个目标努力,而不是当成工具。无论你是执行者还是管理者,这都是必须具备的意识。最后,回到一开始的问题:究竟应不应该加班?我想分两部分来讲。如果你是员工,不妨这样做:写下你的个人目标;把它分解成3-5项核心能力。亦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必须具备的能力。每天记录工作日志,在每一项能力后面,写下你所积累到的经验。定期检查、复核,观察自己在这几项核心能力上面,有没有突破性的进步。如果答案是肯定,亦即你的工作跟目标一致,那么我想,对你来说,不存在「加班」的困扰 —— 因为你正在做的,就是自己所愿意做的事情。如果答案是否定,那么,可能你的工作,跟规划并不一致。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节省出自己的时间,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参考: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偷懒?如何用逆向思维,提升每一天的幸福感?如果你是管理者,请思考下面的问题:我的下属们,是在「帮我」做事情,还是在「一起」做事情?如果没有回报,他们还愿不愿意继续做下去?我能够带他们,是因为行政权力,还是因为他们信任我?弄清楚这些,「应不应该让下属加班」这个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最后,总结一下。根本不存在「加班」这个概念,也没有所谓的「平衡工作和生活」,因为对真正游刃有余的人来说,工作并不是谋生的手段,它就是生活本身。参考阅读:《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36氪官方账号。每一条新闻都有价值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看待加班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