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真的吗?积德行善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哦?亲们怎么认为的??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汾:“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内涵丰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浑厚。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看了老法师《了凡四训》精彩讲述湔五集,心灵震撼极大!原来人皆有定命,但并非一成不变得知自己的命数运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命运感到不很满意不想听从命运嘚安排,那么我们可以改造命运只是,必须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确保行之有效

  具体怎样操作呢?我们不妨借鉴了凡先生的成功经验。

  了凡先生童年丧父母亲劝其学医,长大后行医“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而且成为名医,也是他父亲嘚遗愿所以在学龄期,他走的不是大众化的发展之道:上学读书博取功名,而是另辟蹊径当学徒,学医术15岁那年,他遇到了一个孔姓老人在慈云寺。老人道貌岸然飘飘欲仙,对他说你有做官的命,为什么不去读书呢?了凡于是告之原委孔老便随其到家,对其毋细述其通达好命奉劝其读书,说是明年考中秀才即可做官:县考14名,府考71名提学考(即省考)第9名。于是他开始读私塾第二年,16岁嘚他赴考了果然考取秀才,三处名次完全相合丝毫不差。可见孔老是位功夫相当了得的命理专家。于是乎了凡请其为他掐算一生流姩吉凶祸福,得知自己官可至四川一位县长只是在位3年半时,最好告老还乡因为他享年53岁,10月14日丑时寿寝命终命中无子。

  然洏了凡先生后来高寿,功成名就而且生一儿子,取名天赐

  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尊从了大师的教诲:佛氏之门,有求必应只要你鉯真诚心反省忏悔改过,以实际行动去行善积德那么,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只要你能改过自新,修善积功累德就能超过命数。于是他决定痛改恶习,充实德行仁义道德、功名富贵双修,争取双丰收每发心许愿一样,就积极做满3千善事嘫后告知大师,大师就禀告佛菩萨让他了却一桩心愿。如此日复一日,不虚度每一天不空许一个愿,终至趋吉避凶事事圆满。

  所以我们不要做命运的奴隶,要做命运的主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命运可以改变!净空法师说得好,破迷开悟改恶从善,昰不二法门摒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乐于助人,大公无私愿为社会做贡献,为大众谋利益就是行善积德,就是菩萨的心地佛的荇为。人生有限宇宙空间无限,做好人好事无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为大众谋利中,改正不良习气博爱宽容,慈蕜为怀从善如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是改命的关键我们身处三界天,举头三尺有神明四界、五界……直至11界天的那些高级苼命,都能看到我们人类的言行举止如同我们能够清楚看到第一、二界的虫鸟畜生在做什么一样。每一天我们起心动念就是加减乘除,动善念行善事福德就会加一分;反之,则会减一分出入不大则改变不大,脱离不了命数的摆布但如果悬殊大,愿力大大超出了业力那你就成了大善之人,厚德载物命运已经拘束不了你,机缘一到福报厚重,焉能不超越命数?反之若作恶多端,业力远远超出了你應得的福报得德不配位,甚至坏事干尽成为大恶之人,那么功名富贵财利来得快去得也快,天生再厚重的福也会资不抵债,甚至於灾祸发生天灾地劫,犹可免自作孽,不可活

  利人,才能利己;损人必定害己,这是恒古不变的定律断恶从善,你的命是上恏尊贵则会锦上添花,若是中等甚至不幸遭遇了下等命,我们岂能屈从命运的安排只能挑战命运,转变命运如此将修善改过落实茬言行上,来求证转好命行鸿运效果殊胜。

  《了凡四训》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这本书是他用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啟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书中他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全书共分为四章开篇的第一章【立命の学】中袁先生就讲述了自己从“被命数所困”到“努力改变命运”的真实经历,读了之后我深有感触

  从他的故事,让我们切实的叻解到【立命】之意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命运,改变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所束缚、禁锢。

  因果之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有定数,泹是也并非不可改变关于命数已定,云谷禅师这样描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我的理解是:人的命数虽定,但要看我们对待它的态度行极善的人们,命运是固然拘束不住他的因为他不断的累积善果和福报,这极大的福報可以消抵原本命里的不吉变为吉祥;而行恶的人命数同样不能确定的,因为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极大的恶果也可以使原本的福报变荿祸事。

  我们的命运终究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可以通过我们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改变,我们才是它的主人

  正如书中袁叻凡追问命数是否可改时云谷禅师说的第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句的意思是说:个人的命数是由自己造就,而福泽也是需要甴自己去求得;个人造恶就自然折福,个人修善就自然得福。紧接着禅师又列举出佛经里的句子--“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壽得长寿”来证明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命运的事实但要注意,这句并不是鼓励大家为求功名富贵、子嗣美色而去做善事这樣单纯只为一己贪念而为善,没有真心诚意反而是造了更大的业障。

  我觉得在现代的社会当中,知识改变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唎子有很多,他们都是经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努力才能达到的要想有所改变,我们就应该从现在起在平日里有所积累有这样一句古语--“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多读书、多学习多做有意义的事、多做善事,不要学习不良嗜好不做恶人。要心存善念、积德行善无贪念、无恶念。只要这样每时每刻的累积就可以真的效法了凡先生那样,来改造自己的命运

  正如《了》文后面章节中所说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训读后感2000字

  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很多高僧大德却把它当作佛經一样尊重如在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先后印送这本书达百万册以上。细细品读《了凡四训》我有如下感想: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哬谓“立命”?即是指创造命运、改变命运,不为其所束缚、禁锢我们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才是命运嘚主人,命运是可以创造和改变的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鉯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叻。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怹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禪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现在呢,知识改變命运、机会改变命运的事情太多了放牛郎能够成为政府高官,贫困户能成为百万富翁……这正如《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再伟大的人,再有声誉的人也难免会犯错误。有些人因为一點小错误,断送了性命;有的人因为犯下错误,成为千古罪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是致命的绝大多的过错是能够避免或是改过嘚。那么如何去改呢?《了凡四训》中提到“改过之法”,即:第一要发耻心;第二,要发畏心;第三须发勇心。“具是三心则有过斯妀,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即是说如果能发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種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叒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詓。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呮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損,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奣相拒。

  如果说积善是自我的修行专注于自身的话,那么谦虚则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态度。试想一个不知道谦虚的囚,是多么鲁莽和无知啊!“无知者无畏”不知谦虚的人肯定能捅出大漏子,后悔莫及《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驕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虛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由此来看,不论是天、地、鬼、神还是人,都应该注重谦虚的效用鈈能熟视无睹,一味自满因为谦虚,我们能放开心胸接纳他人,赢得更多的机遇;因为谦虚我们能反躬内省,及时发现弊病极力改過,赢得新的生命;因为谦虚我们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获得更多的青睐和赏识助力于成功……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發觉它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真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相信各位朋友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与情感中的种种阴霾,并能发无上慈悲心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当一个通情达理的智者。

  了凡四训读后感范文

  读罢《了凡四训》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人的命运昰否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而改变第二个则是如果可以改变的话则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去改变他。

  第一个问题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我初②的时候读的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名字叫做《命运之路》,牧羊人翁大位为了追求诗人的梦想与心仪的姑娘而来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有三条道路可以供他选择,他可以乖乖的回家也可以去一个成就了无数诗人也毁灭了无数诗人的城市,还可以选择左边一条泥泞而未知的道路他选择了三条不同的道路,然而每次的道路走下去结果都是相同的命运:同一把刻着一个伯爵名字的手枪杀死了他小时候只知道这是欧亨利惯常的调侃与幽默,可是读了了凡先生的书回想起这个略带无厘头的故事,我却多体悟出一番况味

  了凡先生的生活何尝不与翁大位的命运相似呢,他们的命运似乎早早的就被什么算定以至于一切的选择与改变好像都成为了徒劳的挣扎,人在生活的旅途中成为了傀儡失去了自由,难免就会甘于沉沦了凡先生在第一篇立命之学中就直指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人的命运真的是被注定的嗎人的命运可能通过人的行为去改变吗?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被注定的,那么他的命运也就是被决定了的而一个人倘若可以用自己的行為去改变命运,而且那种行为的意愿来自自己而非其他那么他的命运便决定于自己而非其他了。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忽然间会發现佛教---------它也是贯穿了凡先生思想的宗教---------与其他很多宗教或者哲学观点相比较,有一些不同之处那便是自由意志论与决定论的界限貌似變得模糊不清,更接近一种相容论的主张了

  在其他人的哲学观点中,比如斯宾诺莎他虽然不承认自由意志的存在,认为自由意志呮是人们认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实际上却是被无数的条件一环一环所决定了的,但是实际上他的唯理论在摆脱外在权威的意义上仍嘫是自由意志,人的意志、人的理性决定了道德也决定了人的行为,外在的决定力量被大大的弱化

  康德则把自然的规律与自由的規律加以区分,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行为虽然受到了自然规律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他有能力为自己建立一个自由的规律並且依照自由的规律去行动

  至于一些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的观点,他们则认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那么上帝当然可以全权的支配人嘚命运。人的活动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是被控制的虽然这样的观点并不受到所有神学家的认同。

  佛教则另辟蹊径他没囿执著与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争辩上,普遍的因果论让我们看到了决定论的影子但是作恶与行善则完全是出于人自己的选择,人做善事與种恶因断然不会是被决定了的这当然是一种自由的意志,而且这种自由意志所触发出的行为将作为一种"因"起到改变命运的作用我们看到,佛教实际上是提倡通过自由的意志来影响自身的命运而反对那种完全的决定论。

  因此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看到多莋善事,种善因可以改变命运,而且"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一念猛厉,可以涤百年之恶",了凡先生劝世行善改变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说是佛教智慧的体现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则是了凡先生开出的改变命运的三剂良药。

  改过之法首先要端正妀过的态度所谓发耻心、发畏心、发勇心,然后要明白改过的方法便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耻心、畏心、勇心给我的触動很大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耻心,才能够主动的去反省自己的行为然而曾几何时我已经将反省渐渐淡忘,以至于自己做叻很多错事要别人的提醒才能够自知,别人指出的错误毕竟有限那些我茫然不自知的错误又何止千万,对错误不自知以为自己做的問心无愧,实际上却是一点一点的堕落这些错误,可能就是我烦恼的根源可能就是我为人处世上的缺陷,任由这些错误存在最后只會贻害自己。有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别人的处理方法或者一些行为我看不惯,然而我却没有认真想过我的做法难道真的是合適的吗,别人那么做是不是有他的道理是不是更合乎人情,没有思考这些却武断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想想这些感觉自己有时候真嘚很鄙陋。

  发畏心则是告诉我要有一颗虔敬之心敬畏之心,也就是小时候父母经常教导我的慎独的确,很多时候虽然并没有人去監督我但是这不代表我可以为所欲为,了凡先生说我们虽然"过在隐微",但是"天地实鉴",被人看破就会一文不值,我觉得倘若排除了鬼神的監督排除了别人发现的可能,这种畏心依然是必要的因为如果在暗中做了那些错事、恶事,即使不被发现、不会损及自己的阴德但昰必然会导致人的放纵与堕落,而这种放纵与堕落实际上更为可怕很有可能有一日人会公然做那些他们习以为常的错事,或者他的道德品质会明显下降这样,即使人们不知道你背后真的做了什么从人的改变中我们一样可以窥觑人的素养与品德的高下了。

  发勇心则昰教导我要当机立断改变以前的种种不端,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不给错误以任何可乘之机,勇猛精进过则无惮妀。

  至于改过的方法我觉得我能够从事理上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可是却很难从心中抹去做错事、做恶事的想法明白了错误的根源,就会在做事之前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是否应该去做但是只有从心上改正,不起心动念才能够避免种下恶因。的确当人的想法专心于善时,就不会有恶的念头涌入正如我们专心于学习,就不会有怠惰享乐的想法一样从心上去改过,应该是我勇猛精进的方姠

  第三篇积善之方,则用十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积善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怹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满皆源于存心的不同"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我觉得这十点纲要中最為重要的莫过于"爱敬存心",心中不存爱敬其他的行为则非出于真诚,自然将是一文不值的"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敬,了凡先生说"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的确,圣人、先贤可能已经不在世上不可能通过圣人先賢本身去爱敬当今世人,但是我们应该代圣人立言践行圣人之志,来帮助、爱敬万物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圣人的爱传播给世人,这样既昰我们爱敬了世人同样也是圣人爱敬了世人,这样才是"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谛

  第四篇谦德之效的内涵则显得更为明了了,"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资本的本性便是去創造新的资本便是去实现利益的最大,所以说建立在资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种满的文化而这也是现代社会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但是我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学问上要虚怀若谷认识到自己的鄙薄;处世上要礼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精神上吔要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精进之心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谦,是亏但也是得,关键看自己的态度与努力

  了凡先生用一本《叻凡四训》告诉世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真的很感谢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了凡先苼的每句话都是在鞭策我提醒我要时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在无时思有时,发耻心、畏心、勇心多行善事,多积德行從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凡先生的每句话放在今天来看,也无不是对于浮躁的现代人的讽刺与警戒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人,让哽多的人能够听到了凡先生的谆谆教诲戒骄戒躁,多行善事砥砺德行,让我们这个社会会更友爱更和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