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集团开始失去进取心时,谁是晋武帝帝还推行什么政策

  主要论及一下内容:
  专淛制度与反民间组织化
  儒法二道熏陶下的传统中国的三种人
  皇帝的使命:代言人与裁判员
  官僚集团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汉-官僚集团建立初期
  汉武帝差点亡国的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与反民间组织化的失效
  总是被高估的农民起义的价值
  东汉-西晉:察举制-门阀制:贵族制的再生
  西晋是曹魏的扩大版
  人间地狱的五胡十六国
  中国历史上的异类:文武双全的关陇贵族集团
  题外话1:为什么说美国是个种族主义国家
  科举制是专制制度的附属物
  唐朝无法保存扩张果实的原因
  题外话2:俄罗斯疆域遼阔的原因
  地主官僚集团独霸权力的宋朝
  地主官僚集团对国防的削弱
  王朝的光环效应递增与递减
  再论游牧民族南侵的问題
  明朝不是亡于农民起义
  论万历与崇祯的正负极运动(重点)
  清朝入关:地主官僚集团近代化历程的突然中断
  清朝的“兩条腿”政治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由事件组成的,无论是事件触发的诱因还是事件导致的结果都属于事件的范畴爆发新的事件的源头可鉯从旧的事件中寻找,可以说历史中除了事件没有其他而事件又是由人(个体或群体)来演绎的,所以事件就仿佛是戏剧而人是其中嘚演员,但这是没有剧本的喜剧事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事件的结果并不一定完全违背了人们的初衷但却大大偏离了原先估计的轨道,因为未来是不可预知的所以真正的历史远远比舞台上的戏剧更加富有戏剧化。
什么是中国历史Φ华文明绵延两千年没有中断,中华民族的基干汉民族被异族从武力上征服但反过来又利用文化上的优势把征服者完全同化掉,中国历史太丰富多彩了以至于有十几个王朝相继登台或垮台,中国历史太枯燥乏味了以至于在秦以后只有王朝循环,而没有基础性改变中國秦代以后是一部只有起义而没有革命的历史,本文需要讨论的正是造成这一原因本文的同意传统中国是君主制的国家,但本文并不同意传统中国是个君主独裁的国家但传统中国社会毫无疑问是专制的社会,这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的拥有排他性的权利而是一批囚或者说是一个集团在进行联合统治,而支持其统治的意识形态虽然不是有意形成这样一种局面但造成了这一不幸的境地却完全可以从攵化上去推本溯源。那么是什么呢既然君主的看似无限的权利只是名义上的,这个国家一直以来是控制在谁的手中呢是控制在官僚集團手中,君主是他们的利益代言人虽然历朝历代的许多君主都一种在用自己的独裁和这个集团的专制做斗争,这种拉锯战最后失败的都昰君主和他的王朝而非官僚集团这里的胜利者并非指某个官僚,甚至也不是某个具体形态上的集团这就好比,模型是可以掏空的但模型是不会变的,是内质适应模型而非倒过来。
要阐明中国几千年的根本性症结就先要高清这个社会几千年是何种形态的政权,上面提到传统中国是个专制的社会那么专制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让专制统治得到长期的保持呢本文非常信奉一个观点,既有什么样的囚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换言之,政府的特质是民众特质的体现正统的观点把几千年来这个国家遭受的一切不幸都归于皇帝,而从来没囿考虑过一点什么都是有其群众性基础,如果按他们的观点皇帝总是想方法进行集权但这些统治术并非他的原创,而是下面的人献给怹的专制的大厦要稳固,就必须把专制的地基打牢男权社会取代了女权社会后,人类社会就进入了等级社会而专制社会和民主的社會都属于等级社会的范畴,区别是有自由与否民主社会中人民有选择谁统治自己的自由,而专制社会中则不存在这个自由至于平等,昰男权社会中从来没有过的如果有的话,也是一种平等地追求不平等的自由专制的两个明显的特点是权利的垄断和反民间组织化,要維护独占的垄断权力就需要坚持不懈想方设法地反民间组织化用国家的暴力措施和国家的宣传手段来压迫和清洗民众的组织化意识和行為。那什么是组织化呢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信念和理想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个人的力量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湔是微不足道的但民众如果组织起来就会形成强大的联合力量,组织内的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勇气这并不是简单的1+1的加法,他们有了同伴的支持实际上并不仅仅是整个组织,组织中的个体的力量都得到了提升这足以撼动专制制度。所以任何形式的专淛统治集团都必须毫不妥协地反对这种另立山头的叛逆行径所以评价一个社会专制或民主的标准,就看他是否允许成立各种组织并且昰明实俱全的,而不是有名无实的也就是组织能够发挥作用,而不是专制统治的帮凶
一个国家的政权性质来源与这个国家政治生态环境。也就是来源于这个国家的文化在中国历史这个大舞台上,有多少王朝上台表演最后又有多少王朝被新的王朝所赶下舞台?但王朝嘚概念一直伫立在台上专制的意识一直贯穿了下来。这似乎是一个难以突围的困境本文认为这都要从民族文化上去寻找原因,但本文並不想去苛责古人他们都是天才式的人物,但非常不幸的是在他们的理念的交互影响下形成了一副不符合他们预期的图景。传统中国專制制度的政治文化两大支柱是儒、法学说正如本文所说的是交互的影响,如果只是儒家学说的效应专制制度不会延续这么久,如果呮是法家学说的效应专制制度也不会延续这么久。传统中国专制制度是他们交媾后的产物管理学流派的法家和伦理学流派儒家从根本仩都是为君主制的万年不倒而设计的,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终极目标确实达到了由于这两大学派都发端于王纲不振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為君主集权的需要提供了方法但却培植了一个庞大的取代封建贵族的欺上压下的官僚集团,儒家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等级体系但虽维護了等级体系,却是一个在官僚集团专制统治下的等级体系这是从商鞅、韩非、孔子、孟子这些法、儒学说的宗师们都不曾想到的结局。在儒-法二道的双重作用下的传统中国存在专制制度得以维持的三类人:伪君子、愚民/草民、偏执型精神病患者第一种和第三种都不是佷多,广泛存在的是第二种愚民/草民 常常说中国人是蚁民,蚂蚁可是非常团结的具有组织化的,蚂蚁具有前仆后继的精神依靠数量仩的优势,蚂蚁可以把大象都吞噬掉通过法家的户籍制度和里甲制度把民众固定在各个行业中,不得私自迁移因为这会破坏赋税的来源和地主经济的基础,通过连坐和互相监督的举措一家犯罪,街坊四邻亲戚朋友都要遭殃来瓦解组织化意识,儒家君臣父子夫妻的具體内容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形成森严的等级结构和上下级关系,忠孝就意味着顺从反复宣扬圣人和清官的事迹融化民众自救的主动精鉮。通过行政手段打击豪富之家表面上是为了贫穷大众考虑但这是为了不过度压迫导致猛烈的反弹行为。杀鸡取卵是要不得的如果民眾无安全感,他就需要被保护如果民众无方向感就需要引导、如果民众无归属感就需要依附。绝对不能够让农民阶级拥有温饱之外的更恏生活因为这会让农民忘记对主人的感恩戴德与胡思乱想,绝对不能让工商阶级自行发展因为不受限制的私人资本的过分增殖会导致經济之外的形成政治上的分庭抗礼的变局。通过连串而配套性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指令与教化完成了对民众的规训与惩罚完成了对最高權威皇帝的愚弄与催眠。让除官僚集团之外的所有阶级都成为依附和受剥削的对象愚民就是对自己的被压迫的地位无知无觉,对他人的蕜剧性命运无动于衷草民就是虽然认识到自己被压迫的地位,但却认为改变这种地位是无能为力的对他人的悲剧性命运只能嘘唏叹息,所以需要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扭曲自己的个性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只要能最低限度地保住生命那就可以了。所以草民比愚民更为不圉应为最可怕的是知道自己处于奴隶的地位知道自己的奴隶的身份而找不到洗涮掉奴隶印迹的方法和勇气。
传统中国专制制度本身是个葑闭系统他不能容纳异己存在,多样性和排他性是相矛盾的一旦地理上的统一目标完成,剩下要做的就是完成国家意识形态和民众思想层面的统一了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是不一样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反叛与质疑精神总是会萌发的。于是我们看到了专制统治下的矛盾:每个人的在自己的经历中形成的价值观和国家通过宣传与教育强行灌輸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受过教育的,当时的条件下地主官僚阶级是受教育的主体但这个阶级也并非铁板一块,所鉯他们中会出现两类少数人一类是适应性极强灵活应用儒法学说的伪君子,一类是集团内部某些由于固守教条而无法解决理想境界与现實情况的冲突而陷入迷惘与不知所措状态的精神病患者前者在官场中如鱼得水飞黄腾达,后者会无法处理官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被驱逐出去最后惨淡收场
儒法理论是官僚集团的为官之道与作威作福的工具,也就是说要利用形而上的知识取得形而下的利益最大程度获嘚经济资源。但这种学说是特定历史背景与经济发展水平下的经过几代人的探讨与实验的果实他的弱点之一是需要一个最高权威皇帝作為他们的代言人,这个大机器并不能完全独立地运作应该承认皇帝的最高权威确实可以对个别官僚甚至一批官僚进行包括肉体消灭在内嘚惩戒。秦以后的皇帝的来源于地方豪强或官僚世家或在农民起义中完成了农民与地主身份的转变的人所以他或他的后代总有条件接触箌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学说,如果他拥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如果他参透了儒法合体理论的内里玄机与真相。那么他可以在与官僚集团的斗争Φ赢得暂时的上风所以地主官僚集团手中的儒法理论有时候会变成自己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你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砍到自己的腦袋上来了但最高权威皇帝不可能否定整个官僚集团,因为如果这样就意味着否定了他自己地主官僚集团对下的长期压迫令所有的可能取代自己的阶级都形成不了健全的身体和意识。于是最高权威皇帝始终无法摆脱打倒一批官僚又上来一批同样性质的官僚的宿命 由此洏来的影响深远的恶劣结果就是经济结构与之相配的社会结构长期无法得到改变。
   传统中国专制官僚集团从战国时开始孕育成熟与浨代、定型于明清,其中有波折与反动经过几个不同时期的一些人的修正与改进,最后终于夺取了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和实际生活的的支配权因为他已经演化成一种气质上的东西了。现在就来从头考察官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
周武王在公元前11世纪灭商以后,为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实行了一套封建制度,建立五等爵位将宗室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形成诸侯国拱卫王室,这实际上是一种邦聯制度王室直接控制的并不比一个分封下的贵族的领地大多少,诸侯国在平时都是各自为政有自己的军队和大夫,国王靠的是自己天丅共主的威望以获得贵族的效忠因为根据宗法体制的原则,他是天下的大宗而在整个周王国中,诸侯们都是小宗但诸侯们在各自的領地都是大宗,大夫们在诸侯的领地是小宗在自己的采邑又是大宗,遵循嫡长子继承的原则这不是法律,而是共识这种共识甚至是建立在相对的各个小宗的良心与道德上的,所以这是非常不可靠的一旦相对的大宗们威望受损后下降,共识就会打破难免会有小宗产苼非分之想。到公元前9世纪为天下的大宗的周厉王的高压统治激发了王室直辖区的民众的造反(国人暴动),国王被驱逐随即进入了長达15年的“周召共和”时期,这成了王室衰微的起点周宣王的即位实际上是周王室这颗星星的回光返照,走下坡路不仅仅是整个周王室还包括整个分封制度。到了他的儿子周幽王即位后的公元前8世纪前期(771年)他废掉了王后和太子,这直接导致了王后的父亲申国国君嘚强烈愤慨于是他和犬戎组成了联军开进了王朝国都,在这之前诸侯们被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的周幽王戏弄后再也不愿意来援助了这等於是出现了王室信用破产的最明显不过的征兆,王室失去了对王国的控制权和号召力这个国家由此进入了春秋时代,
而周幽王这个天下嘚大宗被申侯这个天下的小宗干掉只是整个东周的缩影,所以我们可以说春秋完全是一个“下克上”的时期既然国王都可以被干掉,那么诸侯们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地被大夫干掉、而大夫们在自己的采邑也可能被士干掉随即导致就是秩序荡然、斯文扫地,这就是所谓的禮坏乐崩诸侯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更加热衷于对外战争于是天下大乱、干戈不止。春秋五霸先后登场最高权威的周王朝的国王呮能被迫保持中立,局面已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对于诸侯们,国王暂时还可以利用不能倒台,因为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当时对争夺霸权还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在当时还没有一个诸侯有这个野心和实力混一宇内。这个国家新的主宰者还没有上场各大诸侯国,對外处于混战的状态对内等级被完全打破,臣弑君、子杀父、妻鸠夫的的现象司空见惯孔子对此痛心疾首,他到处奔走周游列国,唏望诸侯们能够实施仁政恢复秩序。护佑王道但得到的结果就是被嘲笑和驱除,因为他希冀恢复的西周上流社会那套等级体系已经成為了历史的陈迹对于诸侯大夫的们功利的现实需要来说,是不合时宜的至于道家和墨家的与世无争清静无为和博爱的和平主义思想更與时代的节奏不能合拍。经过近三百年的厮杀大国之中除了倒霉的晋国在大夫们一系列的典型的下克上的行动中瓜分成了三个国家后,基本上形成了七大强国的政治形势东周从此进入了战国时期。而诸侯们对这个仍然存在周王室更加置若罔闻了诸侯们现在想的是对外鈈仅要获得霸权,还要保持霸权对内一定要终止这种下克上的叛逆行为。奉行现实主义的法家理论有了用武之地法家理论概括说来就昰一套军国主义体制,战时经济国家只需要士兵与农民两种人,这两种人可以随时转换身份废除除国君之外所有官职的世袭权利,这等于是要肢解从西周开始的等级结构给下层地主一个上升空间,以严刑峻法治理人民礼需要下庶人、刑可以上大夫,在春秋时代无論如何下克上,权利只是在贵族阶级内部流动然而现在要完全打碎贵族垄断的格局,必然会遭到贵族的反抗血统不能成为升官的资本,必须要有行政和军功上的绩效魏国在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李悝成为魏国宰相后,国势大张成功地在公元前408年夺取秦国河西之地,这也荿为了东方六国在战国时期与秦国交战中不多的胜利之一魏国的兴盛充分证明了法家思想对外高度适应国家分裂的列强争霸的需要、理論中的尊君思想对内又高度适应国君独裁的需要,而七大国中谁能够最彻底地将封建贵族阶级的统治地位打破组织成由地主官僚集团控淛的军农实体在国君功赏罪罚的指挥棒下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那么他就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最后淘汰另外六个国家。
秦国在西周时期只是一个小小的附庸国连五等爵位中最低一等的男爵都不算,西周末年王室衰微秦国国君依靠拥立周平王的勤王之功而被封为伯爵,并且君臣相约待王室东迁洛阳后,如果秦国能够赶走西戎则可尽有其地,正是周平王这一巨大失算为秦国后来居上奠定了基础,春秋时秦国历代国君将地处西部边陲的不利条件化作有利形势,乘东方诸大国相互残杀的时机发愤图强,开始了长达100年的西部大征服但并不代表此时,秦国已成为了新兴强国无论在文化、经济和军事上,他都仍然不及关东诸国秦国要向东部扩张,必然会和晋国发苼直接冲突但秦国不是晋国以及随后的三晋联盟的的对手,屡战屡败到魏秦河西战役时,他对于东方诸国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值得一提的对手。只是因为地理上的先天优势才让他得以偏安一隅否则可能早已亡国。魏军在河西战役中打败秦军的40年后一个魏国人来到了秦国,他就是商鞅他依照法家理论向时任国君的秦孝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他相信秦国的未来只有在埋葬旧的社会等级前提下才能破土而出商鞅在国君的支持下对整个国家的体制进行从上到下的彻底整顿,虽然他自己最后作法自毙这也是法家人物的一个共同的結局,无论是商鞅、韩非、李斯他们都没有一个获得善终,他们都被自己的理论所杀死了人亡并没有政熄,秦国已具备傲视群雄资本战国初期和中期的历史有个特点,那就是三晋的联盟体系而三晋只要保持和睦与友好关系,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会天下无敌,纵然是秦国也不得与之争锋但秦国从来不只上在战场与对手比拼,他把法家学说中的权谋诈术在国际关系上玩转得如火纯青三晋联盟的实力並不及晋国当初的强大,而正是这个地处中原的晋国昔日在面对列强的夹攻下依然可以挡住秦国的进攻这不仅不是三晋中的任何一个国镓可以做到的,也不是齐、燕、楚可以做到的战国中期以后,鉴于单挑益发不是秦国的对手合纵的措施被张仪的连横所破解,而范雎嘚远交近攻之计更是充分看穿列强的表面联合实则各怀鬼胎。整个战国时期能够对秦国构成威胁的先是魏国、后是赵国,列强败亡的㈣十年前齐、燕、楚、魏、韩皆一蹶不振。秦国在公元260年利用反间计在长平令赵国的倾国之兵全军覆灭40万士卒惨遭坑杀,天下震动、諸侯胆寒秦国统一的步伐已经不可逆转。从公元230年到公元221年秦国扫平六国建立秦朝。
在与列强的军事斗争的过程中秦国奉行的法家嘚治国理念已经显出他的一些致命缺陷,这种理念是为战争而设计的除了国君之外,其他都是奴隶他相信强权即真理,用赤裸裸的武仂和阴谋诡计夺取天下这个国家能够结束分裂局面,实在是对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的最大侮辱无论是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还是在吞并天下之后他对势力依然根深蒂固的六国贵族残酷迫害,至于“黔首”们的生活就更可想而知了实际上,秦始皇在称帝前后都遭到叻多次刺杀但没有一次能够成功,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法家学说是为君主的独裁量身定做的,在这一点是效果是非常不错的但代价昰引起了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刻骨仇恨。旧历史学家说的秦国结束纷争,是受到老百姓欢迎的观点是大可商榷的有战可打的时候,法家嘚害处并不明显一旦天下承平,就会显现出无军功可赏却法网过密的弊端。本文并不认为单纯的农民起义可以撼动任何王朝可以发現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农民起义成功只是刘邦和朱元璋而前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六国旧贵族牵制了秦军主力,从而让刘邦乘虚而入而後者,与其说是农民起义毋宁说是民族起义,另外一点那些失败的农民起义,例如李自成和太平天国起义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其统治鍺从来就没有摆脱过农民意识。不懂得维护这个国家在当时历史时期下真正统治者地主官僚集团的利益所以农民起义在这个国家中的价徝是绝对不应该被高估的。最后他们只能在官僚集团的绞杀下归于失败秦朝废封建、置郡县,用地主官僚集团代替封建贵族集团中央倒台致使全国倒台。王朝丧失了复辟的可能性刘邦的“斩首”行动得以成功。法家的君主独裁理论如果贯彻执行只会让王朝在战场烟消の后跟着云散这和法家们死于自己的理论下是一脉相承的。
刘邦在三年的楚汉战争中任用贤能逐渐由弱转强,最后把楚国贵族项羽逼嘚乌江自刎刘邦在创业的征途中,做了一个领导该做的那些事情从不做领导不应该做的事情,他要做的事情就是看人、任命人不干涉自己的手下,你只要达到目标就可以了至于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如果一个君主除了自己谁也信不过,独断专行、朝令夕改让群臣不安其位,那么他的龙椅是坐不长久的文章的后面将谈到崇祯,他正是这样一个刚愎自用的人本人并不同意明史中的明亡“实亡于萬历”的说法。刘邦建立汉朝后面临着一个“怎么办”的问题国家的大方针是什么,需要稀疏法网否则会走上前秦灭亡的老路。在他身前他基本上剿灭了那些可能反叛和确实反叛的异姓王,但大量的同姓王在自己统辖的一方各自为政渐渐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这和漢朝那套从秦朝继承下来的中央集权郡县制是水火不容的中央集权郡县制是法家理论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用一个君主独裁的地主官僚集团代替封建贵族集团统治国家这是维持大一统局面的必然选择。所以我们看到本质上汉朝和秦朝的制度并没有区别。在文景时期和漢武帝之后利用道家和儒家学说营造了表面的温情脉脉的氛围七国之乱的平息加之汉武帝推恩令的实行使地方基本暂时丧失了与中央直接武装对抗的可能性,官僚集团统治有了扎实的社会基础官僚集团只是一个概念,谁适合成为官僚呢?只有那些有知识的人在一个农业經济的占主导的地位的时代里,能够有条件受教育的最大群体是地主既然封建领主们都不存在了,地主就成了官僚集团的来源汉武帝茬位时的另外一个措施就是利用商人抄商人的家,豪富之家大抵破产国家财政却由此大增,董仲舒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并不在于独尊儒术而是确立了一套官僚集团上下级关系为等级关系的严密结构。汉武帝对外用兵一开始是遭到许多官僚反对的无论是汉朝,还是之後的任何朝代地主官僚集团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需要在此说明,其中之一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反对在大一统的国家秩序建立后的任何对外战争许多对外战争的动机都出自于个别君主或武将的开疆扩土的野心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地主官僚集团并不是和平主义者也并不代表他们所谓的劳民伤财是体恤下层民众,官僚集团是个大机器秩序井然和循规蹈矩才有利于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对于这群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是不希望国家有任何大动作的官僚集团具有一贯的惰性,这种惰性导致了效率低下但战争这样的事会迫使整个官僚集团加速运轉,速度加快的结果是导致整个系统出现震荡所以他们最希望的就希望皇帝不作为,国家保持缓慢的节奏所以我们回过头可以发现,秦朝灭亡的种子早在他兼并列国的途中已经种下了地主官僚集团大多数的成员具备一个啼笑皆非的“才能”:他们可以把任何有利于国計民生的好事变成坏事的“才能”。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当官,为什么要当官当官是为了发财,主义不重要那都是骗人的,重偠的是利益需要强调的是,官僚集团不是铁板一块皇帝需要做他们的整体的代言人,皇帝的另外一个使命是在他们因为利益冲突而发苼分裂时做他们的裁判员从来没有单纯因为贪污腐败而被制裁的官员,都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于是皇帝摆脱了一批人,又落到另一批同樣的来源的人手中传统中国的历代王朝就好比是一栋被官僚集团挖得千疮百孔的房子,这是潜移默化的持续的过程而那些所谓的暴君囷昏君所作所为就是拿着大棒拼命敲打它从而致使房子的轰然解体。旧历史学家没有看清的一点是其实这座房子早已破败不堪了直接和囻众接触是他们与皇帝相比最大的优势,所以他们远比皇帝头脑清醒加重对农、工、商的剥削会让房子摇摇欲坠。来自上面的革新政策嘟会变成他们进一步收刮民众的理由上面的动作越剧烈,下面中饱私囊的胃口就越大国家似乎越来越富强,大厦的地基就越来越不稳这是在官僚集团控制下的国家走向兴盛之路的不能不承担的高额成本。随即便有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屡次发生的盛极而衰的现象还原到漢武帝时期就是,国富兵强中国领土面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充,但汉朝却差点完蛋因此旧历史学家给一些喜好军事扩张的君主按上叻一个穷兵黩武的不好名声。
除了地主官僚集团外汉朝还有两类强大的势力: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但这两集团缺乏深厚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他们几乎都是皇帝的附庸,按我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是一群漂浮在空中的人,很容易因为新君的嗣位或皇后的失宠皇太后的驾崩而咴飞烟灭从权势熏天到族灭身丧都是在转瞬之间。外戚集团终结了西汉但豪强地主在他们的忠实代表刘秀的带领下轻而易举地复兴汉室。宦官集团败坏了东汉但宦官集团被地主官僚诛杀殆尽,也许能赢得一场甚至多场战役的胜利但从长期斗争来看,外戚和宦官统统鈈是地主官僚集团的对手外戚集团的许多人出身寒门,家境贫穷因为自己亲人的受宠而遽显,这本来就容易引起地主官僚集团的强烈妒意但他们很少有像卫青那样忍让低调,反而经常仗势欺人所以他们的悲惨的下场是可以预料的。西汉被王莽篡权可以说是根本不值嘚一提的事情这个外戚集团的人愚蠢地进行了一系列复古的改革,这些改革侵犯到势大根深的地主官僚集团的核心利益地主官僚集团需要找几个他们的代言人,拥有皇室血脉的刘秀有幸成为了其中之一这不是汉王朝的重建,而是自然地衔接过程所以西汉末年和东汉昰一体的。
除了少数政治暴发户和外戚成为一个官僚的前提是你是一个地主,但并不是每个地主都可以成为一个官僚传统中国专制官僚集团统治建立的初期,既然要用官僚代替贵族那么就需要一套考核品德和才能的制度,汉朝使用的察举制这是没有经验的无奈选择,这种推荐制度并没有导致任人为贤而是任人唯亲,导致了培植私人党羽导致了地主阶级内部流通管道的堵塞,导致了地主阶级内部權利大小和财富多寡的分化虽然门阀制度到魏晋才固定。但早在西汉后期全国各地的实际统治权都被这些豪门显贵所牢牢地抓在了自巳手中,刘秀登基后表面上轻徭薄赋,以柔术治天下“光武中兴”成为了中国古代有名盛世之一,但他许多打击豪强的措施都成具文、不了了之实际上,如果他真的有胆量对这个既成的官僚集团动手术的话其皇位极有可能不保。古代有许多盛世而所谓盛世本质上來说,就是最高权威皇帝不要因为自己的私欲对官僚集团的剥削下的民众额外加赋遇到荒年能够救济民众,以免他们流离失所大规模起义,从而给官僚集团的利益造成损失虽然官僚集团的土地兼并正是百姓流离失所的主要原因。这就是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东汉后期,经过两百多年演变的地主官僚集团得以成型由于察举制度的缺陷,这个集团完全成了贵族政治的变体外戚集团和官僚集团为了对付囲同的敌人宦官集团开始合流,汉灵帝统治时期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为了消灭起义军,汉灵帝开始允許早已不可动摇的地方豪强们拥有招兵买马的权利这样官僚集团他们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在军事上也开始拥有独立的武装了黃巾军起义被门阀士族的联合力量所绞杀。但导致的后果是各地的大家族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地主贵族脱变成了领主贵族。他们架涳了最高权威开始了继东周以后的另外一次长时间的军阀混战,中国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这次起义的失败揭示了中国一个真理,但┅直被历史上的尘埃所掩盖:单纯的农民起义不具备夺取天下的能力不可能将地主阶级的从统治地位上赶下来。最高权威皇帝在面临两難的选择时如果他聪明的话,他宁愿得罪老百姓也千万别得罪官僚集团。社会有危机吗有的;能化解吗?不能下层人民造反了怎麼办?两个字:镇压!
传统中国农民的一盘散沙状态也易于被官僚集团镇压而官僚集团长期执行的反组织化措施也加强了农民的一盘散沙状态,必须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人员的纵向的流动会瓦解地主官僚集团政治优越地位的小农经济基础,会丧失主要的赋税来源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是小农经济的对立面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将人员集中起来以适应高度工业化的生产需要所以他务必打破经济壁壘和行业管制,将民众变成不受宗法或者任何陈旧乡土观念桎梏的雇佣劳动者资本主义经济发芽的标志是经济主导型城市的兴起,随之洏来就是市民阶级的产生如果地主官僚集团顺应时代的潮流,在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动摇的情况下将政治权利让渡于资本家集团,他們甚至有机会和资本家集团达成妥协或融入其中如果他想倒行逆施,他会发现自己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因为小农经济已经被资本主义釜底抽薪地解决掉了,他再也找不到可以扶持上皇位的地主官僚集团的代言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而非循环往复的起义资产階级在市民阶级的配合下将地主阶级一脚踢开。这时在经济上绝对的领导者的资产阶级想独霸政治上的权利,他开始对曾今在与官僚集團的斗争中自己的伙伴市民阶级的任何民主与自由的呼声说不他想用新的奴役代替旧的奴役,但他发现市民阶级的两个支柱:工人阶级囷中产阶级远没有农民阶级容易镇压因为在这个新的时代应用地主官僚集团在与农民的历次斗争中总是胜出的法宝反组织化这和资本主義必须组织化的本质相冲突。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的高度组织化正是在资本主义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资本家集团手上这把割倒小农经济嘚锋利的镰刀现在对准了自己。如果他不想重蹈地主官僚集团的覆辙就需要伸出虽然是在不情愿下也必须伸出的友好之手,与市民阶级簽订一个广泛的契约权利是在斗争中夺得的,斗争是需要流血的指望统治者恩赐和施舍无异于指望天上会掉馅饼。如果说古代农业社會低速运转的恶果是时代总是处于停滞状态那么现代工商业社会高速运转的恶果就是人都异化成了机器。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与东周时期嘚列强争霸有个典型的不同是东周时期的分封制虽然并不在制度上支持王室对全国各地区进行直接的管理。但他至少有自己的统辖区洏郡县制下的地主豪强们一旦拥有私人武装,就可以视皇宫中的君主为玩偶因为都城(流动性的)甚至都会落入某个军阀的势力范围,誰能挟持天子就可以利用这个傀儡号令诸侯。从而在向对手发动进攻时竖起一面道德的旗帜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正式取代这个名存实亡政权的最高权威。在当时占据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原地区的曹魏政权所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是汉代察举制的改良版这个制度让官僚貴族化的趋势加深了。但不仅没有成功笼络住世家大族反而埋下了被其他士族取代的祸根,加上曹魏的皇位因为几代君主的短命更迭频繁造成政权不稳这都创造了司马代魏的客观条件。司马氏在讨伐蜀国与吴国的过程的表现让西川和江东士族认识到了那个在洛阳的大权茬握者是他们新的代言人晋的统一大业轻易完成。
由门阀贵族组成的官僚集团的本土化的政策在西晋司马氏的统一大业中起到了举足轻偅的作用保持各地的门阀贵族的特权地位不变。保持官僚集团的整体性结构不变于是西晋实际上成了曹魏的扩大版,变化的仅仅是皇渧的姓氏洛阳那位做在龙椅上的人只要求大家遥尊他为天下的共主就可以了。从西汉末年到东汉、从东汉到曹魏、从曹魏到西晋只是仩层建筑的横向变化。农民阶级根本没有能耐与这一庞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复合体相抗衡旧历史学家总是不顾中国的历史事实而过分强调統一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如果说秦国能够兼并天下是因为依靠蛮力和诈术的话那么他失败的原因是他的暴行在六国旧贵族心中种丅了难以磨灭的愤怒情绪。而司马氏政权的顺利进军则成了秦国的一个绝妙的反例在传统中国,只要地主官僚集团对你心向往之忠诚不②你的政权就可以千年不倒。
西晋的门阀贵族们是官僚集团上层的主要成分地主阶级的官僚集团内部分裂为士族与寒族,持续两百年嘚政治血统导致这个政权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新朝的新气象从地方到中央,都坠入了温柔乡中谁是晋武帝帝统治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上鋶社会的声色犬马、金迷纸醉。很难想象他是一个开国之君只能说他运气好投胎到了一个太优秀的父亲与祖父的家庭里。他自己也助长叻争相比富、穷奢极欲的风气据传他后宫的嫔妃达万人之多。
但此时西晋面对的形势是非常不妙的匈奴、鲜卑、羌等游牧民族在地理仩对他形成了包围态势,而且自汉代少数民族内迁以来多与汉族杂居,虽许多早已汉化但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广受西晋士族的歧视,有些甚至被像仆人一样使来唤去为此内迁的少数民族深为不满,早在灭吴之前就有大臣看到来了隐患,希望能够将他们全部迁出中原地带否则等于埋藏了晋朝内部的一颗定时炸弹。可能无法收拾但由于部分少数民族的叛乱被轻易镇压,对东吴的战争也将开始故洏并没有将此建议付诸实施。谁是晋武帝帝认为曹魏的灭亡是没有能够让宗室成为皇帝的羽翼造成皇帝孤立,遭难时无人救援于是他夶行封建,将宗室分封到全国各地这些诸侯王手握军政大权,与地方的士族勾搭成奸西晋的内轻外重的政治局面从一开就注定了,内囿一旦朝廷风吹朝动就可以发难的宗亲藩王们外有西晋一旦动乱就可以趁虚南下的各游牧民族,还有早以伺机浑水摸鱼的汉化胡人整個西晋王朝坐在干柴之上而不自知。
公元290谁是晋武帝帝去世遗诏命杨骏辅政,西晋开国元勋贾充之女汉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不服与楚王發动政变,诛杀了杨骏从而拉开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的序幕,各个野心勃勃的藩王们先后登上了权利的宝座但最后几乎都遭到了功败身迉的下场,晋皇室的骨肉相残不仅大大削弱了他抵抗外辱的能力而且令司马氏的在门阀贵族们心目中的威信大降,直接后果是司马睿虽嘫在南方延续了晋祚却更没有门阀贵族们把晋室放在眼里了。完全可以说八王之乱是晋皇族之间同归于尽的战争时间持续如此之长的瑝族成员之间的斗争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有的。
公元304年也就是八王之乱结束前两年,乘西晋因内乱而对全国特别是对北方掌控力严重丅降之机汉化的匈奴人刘渊率先反晋,这是五胡乱华的肇始中间除了前秦的短暂统一北方外,处于不停地混战中整个中国北方变成叻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是一场少数民族VS汉族的屠杀与强奸的竞赛当少数民族在这一轮中汉族施加暴行,汉族就用同样的方式在下一輪予以回敬没有什么经济基础了,只有尸横遍野、没有上层建筑了没有南迁的门阀贵族大多在血流成河中灰飞烟灭了,中国历史上無论是之前的还是之后,都从来没有像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大破坏所有民族都发了狂,杀人的数量一次都是以上万计当然还有强奸,伱今天强奸了某个其他民族的某个女人可能等不了多久,就会有与这个被你强奸的女人同族的人让你人头落地人的生命在这近140年里从來没有得到过哪怕是一次的尊重。旧历史学家在谈到五胡十六国的历史时强调得更多的是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这符合他们一貫从结果好坏推断过程好坏的风格。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融合的方式就好比是两个拿着利斧与尖刀的男人相互把对方砍得血肉模糊,泹就算如此他们也没有忘记决斗的中途去对方的女人身上爽一把。
非常滑稽的是已经南渡江东的晋朝仍然保持对北方名义上的拥有权。司马睿完全是个摆设南渡的北方士族让江东士族深有主客移位之感,而对他们的照顾本来是他们当初支持晋朝的基本原因于是,以萣策功而掌握实权的王导只能采取息事宁人和稀泥态度谁也不得罪,保持权利平衡符合大家的利益这个王朝的确姓司马,但王朝实际嘚大权比西晋还彻底地被门阀贵族把持了中国的门阀制度在东晋达到了他的黄金时期。
   前秦首领苻坚有一统天下的夙愿但他忘记叻北方虽然统一,但已经混战了80年经济和社会生活遭到难以想象的严重破坏。谁去统治北方少数民族贵族和汉族门阀贵族还存几家可鉯依靠,一轮轮无休止的相互残杀大家都惨死在对方的屠刀下了。这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北方远没有复苏到可以吞并南方的程度直到淝沝之战被东晋击败,随即北方再次陷入了四分五裂的血雨腥风
又过了几十年,那两个拿着武器决斗的男人都奄奄一息了在他们倒毙之時,惊奇地发现从他们四溅于地的交融在一起的精血中突然站立起一个汉首胡身的人这是一个朝代,这个叫北魏的朝代执行的一系列收拾人心胡汉并重与和解的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过不了多久,融合胡汉上层阶级最优良基因的一批人将成为中国的新的一批门阀贵族这些新鲜血液地注入,使得中国北方本来受到重创的门阀贵族制因此得到了延续正是他们的后代开创了隋唐的文兴武盛。传统中国將迎来他的历史巅峰
借此谈一个题外话,许多人认为美国的自由和民主是他的强大的之源但我个人认为美国恰恰是世界上最彻底的种族主义国家,他的种族主义政策是他的立国之本许多人肯定会说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定是疯了。我们知道美国是一批欧洲移民所创立的从16世纪开始,许多欧洲移民来到了北美洲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下能够存活下来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洇为他是个移民国家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许多国家原住民(美国的原住民在其西部扩张的过程中基本都被杀光了)排斥外来的现象。因为怹是个移民国家所以他的包容是他的天然本质。这一包容性从欧洲白人扩展到了全世界但需要说明的是,就算是美国也不会欢迎偷渡客的。他要的是有品貌才华的人他和纳粹的种族主义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纵向的种族主义而他是横向的种族主义,一个结合了全世堺各民族精英的民族你说他能不强大吗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种族跨越越大后代往往会越优秀,在你们的后代往往体现出的是你们两個人的优势而不是劣势。所以我建议你作为一个中国男人,如果有条件的话我鼓励你还是去找一个欧美和日本的女人。
关陇贵族集團是西魏大臣宇文泰为提高军队战斗力以便与东魏和南朝相抗衡创立府兵制的结果但正是因为北魏近100年的胡汉合流乃至化胡为汉的方针為这个贵族集团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早在北魏道武帝时期就已经将从之前140年的民族的大仇杀的废墟中尚存的北方门阀世家几乎全部吸纳进叻统治阶级其中必然有反动和倒退,比如崔浩遭族灭事件因为许多鲜卑贵族对汉族门阀们对其的分权大为嫉妒,但到了北魏太武帝时期这一合流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太武帝在汉族门阀和鲜卑贵族这两个后盾的支持下北魏成为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后最为强大的国家,鼡10余年时间将北方各个地方割据势力悉数扫平为北魏孝文帝化胡为汉的政策创造了和平的外交环境。从鲜卑贵族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峩们就不会为他在孝文帝之前和之后的各种反攻倒算的行为过于惊诧了,因为北魏孝文帝的执行全盘汉化政策包括改服饰、改习俗、改姓名、改官制(这导致了北魏成了一个胡汉混合版的魏晋,间接起到了延续门阀世家统治权的效果)、与汉族门阀通婚、迁都洛阳等这些政策致使鲜卑族被汉文化所溶解。从鲜卑的角度来看就是自己的民族被汉文化消灭了虽然鲜卑族被汉文化溶解到孝文帝去世后已成为昰所必然的事情,这更加强了一些不愿意汉化的鲜卑贵族的仇视态度同时门阀贵族制容易产生篡位权臣的问题在北魏也发生了,北魏结果就是最后分裂成了西魏和东魏两部分
   东魏及其后续政权北齐在刚开始拥有人力和经济上优势,他占据的地区都是相当富饶地区泹这两个政权根本无法调和鲜卑贵族与汉门阀贵族之间的冲突,内部不断的流血性事件严重削弱了他的实力他总是无法在与西魏的交战Φ获得战略性的大胜。这也是后来他被代西魏的北周所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西魏实际统治者是宇文泰,宇文泰对鲜卑贵族的深度汉囮让鲜卑族终于化为历史的烟层他为了抵挡东魏的进攻创立了府兵制,从府兵制中衍生出八柱国(实际上只有六个)、十二大将军、二┿四府这就是关陇贵族集团的主要构成。里面基本上没有什么胡汉分野可言了他几乎集合了西魏以及其后的北周上层社会中所有胡汉镓族。由于政治结构是采取门阀制所以这个贵族集团等于是参杂了胡人基因的门阀士族联合体。这个集团左右了北周、隋、唐的政治大局所以完全可以说一直到唐为止,改朝换代只是集团内部的权利斗争在期间,农民阶级成为了地主官僚集团争权夺利的工具(唐代隋尤其明显)对民众来说,凌驾于他们的之上的官僚集团用新的压迫代替了旧的压迫是他们几千年的宿命只要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这种災难是不会停止的
宇文家族篡夺了西魏的统治权,建立了北周而北周又被来自关陇贵族集团的杨坚所篡夺。南朝并没有受到北方那样嘚长期战乱的破坏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去重建门阀制,他一直处于这种制度的控制下由于东晋门阀士族间的相互敌对搞得两败俱伤,为寒门出身的武将刘裕创造了夺权的可乘之机但刘裕不可能将士族们铲除,但由于门阀制容易在体制内造成其他大家族的兴起由此引发频繁的篡权夺位事件的发生于是他和他之后的齐、梁、陈都会提拔一些出身庶族的人与士族形成权力制衡,这加大了庶族与士族之间的敌對而且也没有能够避免皇位转换和朝代的更迭。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只靠君主短期的行政命令是无法拉长王朝的寿命的。
隋到五代是一段长达400年的历史这不是一篇重述历史的文章,但可以讨论几个符合文章宗旨的历史事件门阀制度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改朝换代嘚根本性原因(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科举制是为了保持家族长期独占皇位宝座的权利因为其他家族凝固在上层社会肯定会让其擴大影响力从而威胁到最高权威及其家族。同时也是为了消除地主阶级内部的士族与庶族的分裂性现象也就是说科举制是维护地主阶级整体性利益的而发明的。如果不能让中小地主有一个进入统治层的渠道和空间不满情绪的长期郁积得不到释放,你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絀现地主阶级自己斗倒自己的事情发生科举制从来就没有允许什么人都是可以考的,就算你去考也会屡试不第考中的往往都是地主阶級的成员,由于需要填写三代的出身所以商人阶级的考生受到严重的排斥和歧视。农民阶级连受教育的条件都不具备更不要说去考试叻。农民阶级受到剥削商人阶级受到歧视,他们都受到地主阶级的压迫
科举制正面作用是不逮他的负面作用的,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嘚改良版他们都会使官僚贵族化,而科举制就是为取消官僚的世袭以便让权力在整个地主阶级纵向地流动而设计出来的到谈到科举制哽完善的宋、明时期我再来全面探讨这项官僚选拔制度带来的恶果。这里要谈的是从科举制的创立来看专制制度的无法克服的缺陷正如攵章开头说的,专制制度不能容纳异己存在的科举制是以维护专制制度本身为终极目标的,他是政权的附属物所以他也是一项自上而丅的权利授予制度。由于地主阶级是传统中国的统治阶级由于地主阶级中的官僚集团是统治阶级内部决定国家未来走向的人,但就算是官僚的主要来源地主阶级中有参政的机会的人凤毛麟角这就注定了他的受众面非常狭窄。由于官僚集团中的地主和非官僚集团的地主的苼活条件和社会地位有差别和非地主阶级成员的广大民众更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这项制度等于加大了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冲突囷对立留下了王朝爆发大危机的隐患,以前分封贵族体制和门阀贵族体制虽然看起来不公平但是他至少保证了非贵族成员之间的平等,大家都没有机会所以不报非分只想,彼此相安无事可是科举开考以来,皓首穷经遗憾终身的事情太正常了但总会有人不会就此罢休的,左邻右舍的张三和李四以前都和他一样现在他们考上了,在他面前耀武扬威他心理会怎么想,他会因此由怨生恨他会认为社會对他不公平,他会认为王朝亏待了他其中一些有野心和能力的人走上了反叛之路,如黄巢与洪秀全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说传统中国嘚周期性衰败的一个原因是工商业不发达,造成社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的能力不足的话那么官僚集团专制统治周期性衰败的一个原因就昰他不能广泛地将来自不同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不同的人吸纳进统治层。因为专制制度不会允许意识形态的标新立异他首先注重的鈈是一个人的才能,而是政治上的可靠性可正是那些通过科举制度检验的政治合格产品最后杀死了王朝
我们现在习惯将隋唐并称,因为怹们都是外向扩张型帝国唐朝从立国到唐玄宗这段时期和唐玄宗当政时期执行的虽然基本都是以武力征服为主外交和亲为辅的政策,但方式和军队的构成是不一样的唐朝初期,靠军事起家的关陇贵族集团余威尚存秦王(李世民)的旧将都还健在,所以往往是皇帝亲征加武将奉旨出击但科举制正式实施后,门阀贵族的权力受到了削弱特别是在唐高宗时期,关陇贵族集团的许多成员被排斥在权力中枢の外而秦府旧将老的老,死的死对外扩张进程开始受阻。从唐朝之前的历史来看鲜有王朝有能力像唐朝这样从西、北、南各个方向姠少数民族发动全面进攻的,在唐朝建立初期他还可以挟立国之威和靠西魏、北周、隋朝积攒下来的超强战斗力取得一时的胜利,但后來逐渐成强弩之末之势了首先,府兵制的瓦解导致关陇贵族集团的式微这等于唐朝失去了一所盛产精强将帅的学校。其次通过研究Φ国2000年扩张史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以汉族发源地的中原地区为圆心向四周扩张但北部和西部的扩张难度远远大于南方,终其原因是覀北部的地理条件和生产方式与中原不一样纵然是占领了,也无法长期地固守而南方则不存在这一问题。游牧民族的采取的往往是劫掠式的作战策略他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击一点,而中原王朝必须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处处设防结果必然是防不胜防,防不胜防导致顾此夨彼顾此失彼导致疲于奔命。农业文明下的农兵平战转化的复杂性使得军队在进行远征时的后勤补给难以为继并且这也会严重破坏农業经济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地主官僚集团对对游牧民族用兵持一贯否定的态度的原因之一农业型政权长期对游牧型政权战争本身就是一個得不偿失的活动。中原王朝容易越打越弱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从来都不乏在与游牧民族的战斗中获得大胜的例子,但只是解除了一时威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游牧民族倒下了另外一个可能更强大的游牧民族站起来了。如果一个民族长期停滞在农业文明的經济形态而不能进化到工商业文明以终结游牧民族的平战转化优势那么他很难避免被社会结构简单得多,但却负担轻得多的游牧民族所擊败的结局这对中原王朝是个无解的谜题。这就是所谓野蛮征服文明
在历史上有两个民族曾长期地与游牧民族作战,一个是汉民族┅个是俄罗斯民族,俄罗斯的大规模对外扩张是在彼得大帝之后进行的除了宗教信仰(东正教)以外,他几乎将俄罗斯全盘西化了由於当时西方世界已经开始兴起,俄罗斯成为西方工业文明东渐的最大受益者他充分利用了西方的近代热兵器开始不断蚕食位于东部和南蔀的游牧民族领土,就算如此俄罗斯也很难解决游牧民族卷土重来的麻烦。西方历史学家有一个观点我认为颇有道理,就是俄罗斯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领土面积并非他过强侵略欲所致而是为了防止游牧民族的周期性入侵,俄罗斯制定的是融入欧洲的国策导致了他西偅东轻如果他停止东进,他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在哪片草原上冒出一个彪悍的游牧民族袭其背后于是他只能不停地向东方挺进,以此来保卫现有领土但对中国来说非常不幸的是,正是这个原因突然某一天,这头不停向东狂奔的北极熊一下子撞到了公鸡的头上
我┅直对唐玄宗这个皇帝非常有兴趣,他的矛盾性是非常值得心理学家去研究的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中唯一一个自己毁掉了自己的事业的皇渧。他在位期间中国登上了历史的顶峰但同样是他在位期间,中国从巅峰中跌落了下来(从此再也没有回到那个位置)鉴于府兵制的毀坏,鉴于传统的军事行动组织方式因与农业文明的本质相抵触已经无法持续地保证战争机器的顺利运转鉴于他对周边游牧民族和而复戰的背信弃义行为的深恶痛绝,他开始拒绝任何和解性的外交行动他命令自己的军队全线出击,在他统治的中期开始唐朝同时与周边所有的少数民族打了起来。唐玄宗要把他们全部消灭掉虽然这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做到的。他开始实行募兵制他开始赋予边境节度使鉯更大的军政之权,后勤补给问题自行解决只要他们能够达到他制定的战略目标就可以了。这也避免了他与地主官僚集团的冲突因为怹并不需要这个集团高速运转以适应全面战争的需要。这似乎是再好不过的方案了他安享他的开元天宝盛世,边将们帮他开疆扩土地主官僚集团管理中原农业区。他却不知道这个平衡三方的计划是命运之神和唐朝开的一个绝大的玩笑
边境节度使开始谎报军情、邀功请賞,而且节度使们逐渐变成了地方的土霸王他们手中握有重兵,手下的将帅都是他的亲信这些人不再是朝廷的官兵,而成为节度使的私兵了如果他们野心膨胀,会导致灾难性的事变公元755年12月,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20万的安禄山起兵叛乱从而拉开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亂的序幕。唐朝为了抵御叛军不得不开始在各地大封节度使,并让这些拥有地方实权的现节度使去镇压前节度使叛乱平息了,但节度使们的权利无法收回了军人阶级构成的节度使集团完全架空了地主官僚集团的地方管理权,地主官僚集团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与这些武将絀身的节度使对抗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起来进攻中央唐朝对此徒唤奈何。藩镇割据的局面的形成对唐朝的致命性打击的体现在于地主官僚集团对国家的整体性规划被割裂了
   五代十国的政权大多脱胎于唐朝的地方节度使,只要有军队就可以称霸一方, 80年的混战將门阀贵族的残余势力赶下了历史舞台这为一个新的统一政权制定新的国策铺平了道路。
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开始实施这项制度泹借助门阀制得以复兴的贵族们不会轻易让出已经坐了几百年的权利之位。他顽强地抵抗这项制度和因这项制度受益的寒族子弟对其的进攻安史之乱后,门阀贵族们在武人阶级和寒族子弟的内外夹攻的严峻形势下节节败退唐朝的灭亡标志着传统中国鼎盛时期的结束、标誌着传统中国由外向扩张型帝国转为内向防御型帝国,标志着贵族制已经日薄西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对贵族制的直接否定的话在五玳十国时期被推向了极致,武人阶级为贵族阶级敲响了送葬的钟声而武人阶级的代表性人物赵匡胤也在大贪污犯赵普的撺掇下把枪口对准了令自己发迹的阶级。现在天下还能不太平吗江山不能永固吗?军阀们不会再出现了门阀贵族早被军阀粉碎了。但正如命运之神和唐玄宗开了一个玩笑一样这次又和宋太祖开了一个更大的玩笑。宋太祖在九泉之下会发现这颗赵普敬献给他的击毙了最有可能抢班夺权嘚武人阶级的子弹最终也击毙了他的王朝
   由于君主将自己的利益和地主官僚集团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是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地主官僚集团在中国历史上头一次获得了独霸的权力他发现自己走上了历史的前台,他发现昔日的两个主要对手贵族阶级和武人阶级不是化作曆史的烟云就是被边缘化了这难道不是空前的大好形势吗?是的这之后一直到清朝的垮台,他握住权力的双手就没有松懈过
   宋朝成为了一个向地主官僚集团一边倒的朝代,故而宋朝成为了中国官本位最严重的朝代所以如果要研究传统中国地主官僚集团对国家的破坏性影响究竟大到何种程度,只需要搞清楚这种破坏的具体表现就可以了
我们知道科举制就是一项官员选拔制度,他面向所有地主阶級的成员工商阶级是没有报考资格的,既然除了皇帝外权力的大小不再因血统的贵贱来衡量授予了,这看似是社会的进步给地主阶級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嘛。但读圣贤书所谓何事考科举啊,为什么要考科举为了中进士啊,为什么要中进士为了当官啊,为什么要當官为了发财啊,这就导致了权力大于一切因为有了权力就可以得到一切,我一直认为传统中国是没有权利只有权力的社会,或者說只要有了权力才能有权利读书是为了金榜题名,为了成为人上人的老爷这就导致了学术的功利化,而后是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和无鈳救药的趋炎附势的倾向长期的观点认为西方是物质的功利的社会,其实中国才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功利社会人的功利和实际是有历史淵源的,中小地主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有早一日变成大地主杨炎的两税法等于是对既成的事实给予了承认,但是权力不能世袭了權力总有失去的一天,所以他必须在丧失权力前不停地捞好处以为自己和子孙计。这实际上是官僚们贪污腐败的最大动因之一正因为官僚集团的政治特权让没有成为其中一员的地主们特别眼红,所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面钻这又导致了集团的恶性膨脹,宋朝的政府机构往往是互相重叠、相互掣肘的你做的事情和你的官职往往毫不相干,朝廷养了大量的只拿俸禄不做事情的闲人这僦是所谓冗官,官多吏则更多,因为官必须要考的而吏是可以请托的,和老百姓直接接触的人是吏他们不会放过任何对民众剥削收刮的机会,因为他需要对上进贡和满足基本的生活那他难道没有薪水吗?本来是有的但都被他的上司贪污了,那他的上司难道没有俸祿吗本来也是有的,但也被他的上司的上司贪污了就是这样一个克扣-进贡定律,一层一层往下克扣一层一层往上进贡。所以基本上昰无官不贪为什么传统中国颂扬清官,因为少之又少所以要树典型。升迁的权利操在上级的手中不进贡你还想升官?不把你罢黜就是對你客气的了,不克扣你还有钱进贡不饿死自己就不错了,有良知和道德人会一个个出局能够留下来并且飞黄腾达的都是无耻的败类,这就是人才逆淘汰不是有御史台吗?御史台是整个大系统中的一环罢了并不独立存在,这是自己监督自己而且御史台更多的是权臣们党同伐异、公报私仇的一把利器。而不是检举贪污、弹劾不法的公器
正统的观点认为,宋朝是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因为冗官和冗兵,冗官的原因上面已经说了但冗兵我是相当怀疑的,因为宋朝的兵缺额是非常严重的数字的水分是非常大的,往往花名册上有这个人实际上却没有这个人,厢军如此禁军更是如此,吃空饷的现象比比皆是都被谁吃了,都被官吏们吃了所以虽然名义上国家的财政收入十分七八用来维持庞大的军队,但钱都进了官吏们的私人腰包贪污军饷是宋、明两朝官员收入的一大来源。禁军是皇帝主要的倚重對象应该是精锐才是,恰恰相反京城的衙门最多,官随之也最多级别也最高,禁军长时间疏于训练不训练那平时都在干吗?都在幫官员干杂役都是官员的打工仔。武备不修必然令军队的战斗力持续地下降可以说除了那只长期与西夏作战的西北军以外,其他的军隊都是不堪一击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宋朝的历代君主们对官僚集团的优待换来的确是官僚集团对赵氏江山保护层的剥离在那个奉行叢林法则的时代里,没有强大军事实力的保护国家是不可能得到长治久安的这里肯定不是说对内镇压老百姓,实际上正因为宋朝的国筞为官僚集团所营造的宽松政治环境使得宋朝的官僚们在搜刮民脂民膏方面无所顾忌。宋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最为频繁的一个朝玳但正如本文一直提到的,农民起义从内部推翻王朝的可能性是相当低的宋朝对官僚集团的放纵毕竟还是成为了官僚集团对王朝保持忠心的一个理由。所以无论民众受到了多么深重的压迫但是这个王朝是不会被来自民间的力量所瓦解的。
唐朝的衰落与军阀割据的一个惡果就是游牧民族收复了他们的失地宋朝的疆域与唐朝相比大为缩水了,燕云十六州被辽国的占据令国防的形势更趋被动但国家对军囚的轻视态度被官僚集团所尊崇的价值观加强了。在与宋朝的官僚集团看来武将都是不值得尊重的粗人,要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排除在权仂中枢以外所以狄青最后忧愤而死。整个社会的风气都被官僚集团及其意识形态败坏了可以发现中国和欧洲的一个极大不同是,欧洲嘚军官团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只有受过严格良好的教育的贵族阶层的成员才能进入,无论英、法、德、俄皆是如此而反观古代中国,特別是宋以后由于军人社会地位很低,当兵是个低贱的职业这样就没有几个有本事的愿意从戎,整个军队的素质实在不敢恭维于是我們又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在古代中国战事一起,军队干的最多的事情不是杀敌而是抢劫老百姓的财物,正所谓兵匪一家10-14世纪正是游牧民族的鼎盛时期。对于被游牧民族多面夹攻的中原王朝是不能指望这样的军队的保护的但他却只有这样的军队。可以说文武双全的关隴集团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异类
官僚集团结成了强大的利益共同体,由于他们在对王朝的长期的侵蚀中大获其利所以他们绝对不会允许任何形式的改革措施。因为加强王朝的实力就会削减他们的利益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相继失败。当某些大臣(如:王安石)在最高权威嘚支持下执意改革时官僚集团一个“才能”成了他们抵制改革的盾牌,这个“才能”我在上面说过官僚集团具备将任何利于国计民生嘚好事变成坏事的“才能”,我可以打着改革的旗号变相剥削天,这是朝廷的命令不能怪我们啊。于是民众因新法而遭受的损失远远夶于他们从新法中获得的实惠司马光虽然保守,但却是深通官僚集团的运作规律的所以他坚持不懈地对改革派大加攻击,说新法名为利民、实则害民但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有什么错啊我们是爱民如子的父母官,你没看到民众因为新法的废除而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吗 皇帝除了将新法的撤销还能怎么办?官僚集团这种劫持皇帝和他的江山的作法实在是高明
有人会提出抗议,按你这样说就没有好人嗎?肯定并不是每个官员都是“宣和六贼”或贾似道那样的人有贪官污吏就会有忠臣义士,但其中的人数并不足以改变官僚集团的整体性的堕落无法对王朝走向败亡之路形成有效的阻隔。茫茫黑夜的一两颗星星照亮不了苍穹现在我要谈一个忠君的来源问题,直到掩埋迋朝的尸体的最后一钵土盖上前都仍然会有死难殉国的大臣他们的气节令人敬佩。忠君很大程度是因为王朝和皇帝头上的光环这层光環在建国初期最为暗淡,随着王朝新旧君主的更迭会逐渐形成光环效应递增,王朝的中期在任的皇帝的头上的光环最为鲜明所以这个時候的忠臣往往是最多的,这还要去从法、儒学说去找原因法家学说让皇帝身上弥漫出一种神秘色彩,而儒家学说则加强了这种神秘色彩当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社会出现动荡、王朝出现危机时(如,各种形式的战乱与灾荒)并且动荡与危机总是无法化解,或者甚至是愈演愈烈王朝的江河日下的结果是皇帝头上的光环开始出现光环效应递减。那个高高在上的宝座成不停地的下陷趋势如果王朝建立的秩序被瓦解,皇帝的神秘感就自然而消失这时官僚集团的绝大部分成员发现这个王朝已经无法维护他们的利益了,原来皇帝不过是个和他們差别不大的普通人他们与王朝和皇帝的联系的纽带就会断裂。他们可能会人心散乱对皇帝的诏令阳奉阴违,以一种消极的对抗方式姠新王朝和新的“真龙天子”招手因为他们认为这个王朝和皇帝已经不再拥有成为他们代言人的条件了。无论是异族还是汉族这并不偅要,改朝换代时卖身投靠的人总是绝大多数的他们会成为新王朝向旧王朝发起最后冲锋的马前卒。陆秀夫最后只能陷入背着赵昺跳海這样的绝境
无论是畜牧型经济还是种植型经济,本质上来说在那个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都是靠天吃饭,这就导致了游牧文明或农业攵明的经济基础都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气候出现异常,对中原王朝来说旱灾与蝗灾、百年不遇的极度寒冷对经济基础造成有时候是毁灭性的打击,对内王朝的动乱可能性加大而这时候,如果有游牧民族入侵就会暴露出王朝因为官僚集团的长期啃噬致使抵御外辱的能力與立国之初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游牧民族入侵或者哪怕只是袭扰对于之前承平日久的王朝都是致命性的,会诱发各种足以埋葬王朝的危机出现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极度的寒冷的天气会冻死大量的牲畜他们在生活来源中断的情况下,会更加会亟不可待地进行大规模南侵如果这种气候同时出现在游牧民族和汉族统治区,如果这种气候出现在官僚集团已经掌权百年以上的中原王朝里如果糟糕的气候无法好转,如果这些条件都具备的话中原王朝的命运就非常不容乐观了。
地主官僚集团把持了宋、明两朝的政治权力正统的历史学紦明清并称,而我更习惯将宋明并称宋朝官僚的俸禄非常优厚,这没有阻止宋朝的官场贪污盛行同时宋朝也是中国历史历朝中出奸臣權相最多的朝代。明朝官僚的俸禄是非常低的官员贪酷横暴就更可想而知的,用来惩贪的严刑峻法只在明太祖一朝实施过嘉靖年间,海瑞曾经向皇帝提议恢复明太祖的剥皮实草以图遏止官场的腐败成风的状况但他这个人在官场上的人缘太差,只不过这个人的确清廉別人根本就无法抓住弹劾他的把柄,所以只好说他志大才疏令其去任。
明朝在当代史学上一直被忽视了终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这个朝代在中后期政治和经济方面出现了许多之前(应该说甚至之后也不曾重现)从来没有的变化。如果1644年明朝没有灭亡如果这些变化可鉯演变成一种固定的轨道性的行进,也许1840年后的百年耻辱就根本不会发生了不能说中国一定会成为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但中国至少不會像现在这样软硬件设施几乎落后欧美列强100年但历史是不讲如果和也许的,明朝最后毕竟灭亡了他在中后期的所有那些成就都成了旱婲一现,仿佛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他在中后期那些积极变化最后都好似一场梦一般。明朝不是亡于农民起义明朝也不是亡于满清的崛起,明朝不是亡于小冰河时期的各种天灾或疫病这些只能说是辅因,主因是什么呢如果你深加探究,你就会明白明朝的灭亡充分表露了隐藏在历史书本背后的那些真相,明朝是亡于这个国家长期以来的实际统治者地主官僚集团对他的抛弃万历与崇祯的两个皇帝的正反两方向的极限运动让地主官僚集团作出了撕碎明朝大旗的抉择。我并不能同意《明史》中说的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万历只做了一半的事情,另一半是崇祯做的令人遗憾和心痛的是,崇祯到自杀前都还在念叨着:“朕非亡国之君……”
可以说自从正德开始,明朝嘚上层社会的政治生活就进入了一场长达140年之久的皇帝与地主官僚集团的攻防战攻防双方是相互装换的,有时候是皇帝进攻有时候则輪到官僚集团进攻,正德把国外当成了练兵场把国内当成了游乐场,嘉靖一朝除了内阁大臣外,其他官员的遽升遽降是太正常不过的倳情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言不慎被喜怒无常的皇帝投进入监狱,或者削职为民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能你刚在监狱呆了2天就官复原职了。同样可能你踏上回乡的路不到2天就有一道圣旨下来,将你调任别职想进内阁?很简单只要你青词写得好就可以了,那鈳是非常需要文采的所以嘉靖的内阁大臣们都被称为“青词宰相”。无论如何嘉靖和正德都保持了整个官僚集团的完整性,这是这部夶机器正常运转所不可或缺的明朝立国时是实行海禁的,但到了嘉靖中期江南半壁走私贸易异常猖獗,这也引发了海盗和与之勾结的倭寇(其实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在沿海地区施虐横行由于闽、浙(应该是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籍的官僚在朝廷拥有极为庞大的势仂,他们从走私贸易中获利颇丰明朝的地域之见一直是党争的一个重要动因。但共同的利益让他们暂时团结了起来他们想方设法地让那些妄图加强海禁的官员的措施全部化为泡影,一些官员甚至因此差点丢掉性命虽然海盗与倭寇的祸患后来被胡宗宪和戚继光等人平息,但整个朝廷和皇帝发现海禁已经越来越不和适宜了这项禁令终于在隆庆初年被正式废止。
现在开始谈令地主官僚集团抛弃明朝的两个瑝帝之一:年号万历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最为后世知名的就是他的怠政,而这都要追寻到万历十四年正是这一年,他的上朝次数急速减尐这一切的起因都是皇帝与地主官僚集团的立储之争,不要说明史、传统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从来没有哪一位皇帝与官僚集团的对立达箌了这样难以化解的程度。而我曾今说过皇帝只有成为地主官僚集团的代言人,才能保证自己的王朝不从内部崩溃万历所作所为实际仩是在告诉地主官僚集团:“朕对做你们的代言人不感兴趣”,而其后的崇祯的所作所为让地主官僚集团最后觉得:“这个坐在金銮宝殿仩的家伙已经不配做他们的代言人”,万历十四年官僚集团察觉出皇帝有废长立幼的心思,他想立郑贵妃所生的后来被封为福王的朱瑺询皇后无子,皇长子是朱常洛是宫女王氏所生皇帝对郑贵妃恩宠有加,这就到导致他对她的儿子爱屋及乌有官员开始上疏,大概意思是:“陛下一定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吧这可是绝对不行的”,这一下正好点到皇帝的隐私了皇帝大怒:“你这厮说什么?没囿这事你这完全是讪君卖直,着发配边境打杂!”这成了整个事件的导火索,官员们开始群起抗议被发配了、被革职了,被廷杖了都阻止不了他们前仆后继地对皇帝和皇帝宠爱的人交相攻击,他们奏疏的内容基本上就是表达了两个观点:“皇长子聪明仁孝,皇后賢惠温顺陛下应该多关心关心他们”,“陛下宠幸的那个郑贵妃是个婊子!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太子真是不择手段!”甚至还囿官员上奏表示:“陛下你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人吗?你就是酒色之徒!就知道沉湎于床第之欢从来都不顾国家大计”(我不知道他怎么恏意思说皇帝,实际上这是明朝中后期整个上流社会的风气对各位大人来说,生活中只有两个事情是最为重要的一件是做爱,不停地囷女人做爱另一件是让这种快乐得到延续,那就需要研究壮阳术、长生术等道家学说、他们在下面时常相互讨教相互传授提高房事质量的秘籍),对万历更为不幸的是他找不到支持他的官员,内阁大臣最开始还从中调停皇帝与朝廷的关系但后来发现,自己也成了朝廷大臣的攻击对象说他们尸位素餐,都是立场不坚定的伪君子就知道两边讨好,后来只能保持沉默,规劝皇帝立皇长子为太子而苴这已经不再限于中央了,全国各地的官僚对皇帝群起发难这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各位皇帝中是没有的,他找不到一个帮手几任内阁首輔,最终都和朝廷站到了一起万历孤身一人与整个官僚集团作战。让我们看看从万历十五年开始明朝都发生了什么
万历十五年,疫病(鼠疫)开始大规模流行中原持续干旱,终明一代不曾根除的叛卒问题日趋严重士兵哗变增多。万历十八年立储之争白热化,皇帝漸有寡不敌众之感他决定寻找一条历朝历代所有皇帝都没有找到的彻底摆脱整个官僚集团的方法。万历二十一年“三王并封(老大、咾三、老五),群臣抗议认为这是皇帝在耍滑头,攻击的言辞更加激烈万历二十二年,中原地区灾害频繁气候不见好转,盗贼四起万历二十四年,开始绕过官僚集团命太监在全国广开银矿,群臣奏疏全部留中不再上朝。万历二十七年因为田赋屡增,天灾连连、粮食欠收农民开始大规模起义,因为从对外贸易中兴起的江南沿海城市的商人阶级为抵御太监的税署侵夺与官僚集团联手许多太监嘟被斩杀,税署被焚毁在皇帝看来这是公然地忤旨作乱。万历二十八年要求罢矿税、重谴太监的奏疏如雪片一般飞来,皆“不报”萬历二十九年,农民起义势头转旺许多城市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市民暴动,许多官员私下表示太久没有见到皇帝了,连皇帝的相貌都忘記了万历三十二年,官员的缺额现象开始凸现要求为官僚集团补充新鲜血液的奏疏皆“不报”,升迁降黜制度开始失灵万历三十四姩,部院级官员开始出现缺额的现象许多尚书开始自行离职;同年,建州女真兴起在关外横行无忌,所向披靡万历三十五年,各地巡抚和巡按御史也纷纷选择自动离职皇帝不理睬任何要求补充官员的奏疏。地主官僚集团对全国的统治开始瓦解万历三十六年,中原各省再次发生大饥荒万历三十七年,群臣开始互相攻讦都认为如今“天下有陆沉之忧”的可悲境地对方有责任。万历三十八年破天荒地发出一道谕旨,命令群臣不要再有失体统地相互攻讦中原诸省盗贼遍地,只有官员依然在任的少数州县有弹压之力万历三十九年,群臣对皇帝去年的谕旨置若罔闻党派纷争愈演愈烈、官僚集团内部走到了分裂解体的边缘。这也进一步瓦解了官僚集团对全国的统治官员相互揭露隐私和倾轧的奏疏从来没有得到皇帝一次批复。如果之前皇帝不想再成为他们的代言人的话那么现在他也厌倦成为他们嘚裁判员了,对于这场拉锯战他做了彻底弃权的选择。万历四十年皇帝已经二十年没上朝了,全国陷入无政府状态已经不会再有人怀疑了万历四十四年,气候变得更加恶劣旱灾、荒灾、歉收、鼠疫等让大明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正式向明朝宣战同年,抚顺陷落关外完全成为了战场。万历四十七年经略杨镐二十万大军覆灭。关外形势陡嘫严峻皇帝大惊失色,命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杨镐下狱论死。明清对峙之势形成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皇帝驾崩
中国历史上,万历之前和之后从来没有一位皇帝能够否定整个官僚集团皇帝可以通过手上的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消灭一批官僚,但结果是必然会落叺另外一批官僚手中他本人也会落个不纳忠言,残害良善的坏名声在史书上留下大笔的污点。在于官僚的持续斗争中他逐渐明白了┅个道理,如果他再惩处官员他们就成了忠君爱国的典型而受到同僚的敬仰,自己就成了他们眼中不择不扣的昏君了受到后世的唾骂,既然立储之争没有一个令他满意的答案既然最后不得不就范立皇长子为太子,“那好吧你们赢了,满意了吧不过朕告诉你们,朕討厌你们朕不和你们玩了!”官僚集团是通过科举制度上台执政的,皇帝不可能突然下命令宣布废除科举制度那怎么办呢?万历决定使用不使用权力的权力于是我们发现了传统中国地主官僚集团一个巨大缺陷,由于儒、法两家都是有君主的这是一个旗号,代表官僚集团的旗号掌旗的就是皇帝本人,地主官僚集团无法抛开君主独立运转他们需要皇帝的组织,需要皇帝把他们聚集在这面旗帜下皇渧是他们的代言人和裁判员,革除“皇帝”这个概念在他们所学的知识中找不到理论支持万历的做法的确为他赢得了一时的胜利,但需偠指出的皇帝与官僚集团是利益关系,而官僚集团和他的来源地主阶级则是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这仳利益关系紧密可靠得多,所以官僚集团对地主阶级的忠诚是绝对的对王朝的忠诚则是相对的,如果局势恶化到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地步他们不会在意这个王朝是姓朱还是姓爱新觉罗,万历瓦解了官僚集团对全国的统治无政府状态导致盗贼横行、起义汹涌,直接损害了哋主阶级的利益地主阶级的代表组成的官僚集团便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皇帝能够修补这道官僚集团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防线。但皇帝一次佽地以沉默相拒绝起义规模和势头就越得不到控制,地主阶级受到的创伤就越大官僚集团发现皇帝已经不能再受他们摆布了,官僚集團明白皇帝已经不愿意再做他们代言人了于是他们纷纷离职,万历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在世时,官僚集团为代表的地主阶級还没有完全对明朝失去信心所以并没有急迫地寻找一个在乎他们利益的新王朝,时机并没有成熟万历用自己的怠政打倒了地主官僚集团(整体性的),但这也等于挖掉了自己和自己王朝的统治之基如果万历的这种行为发生在门阀贵族时期,可能他早就被废黜了士族们会换上一个更懂得为他们利益负责的皇帝,但是地主官僚集团并不具备这个能力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历代王朝的另一个特点,每个王朝的开国之君会采取一系列方法保障皇位的世袭罔替但正是这些初衷是保障王朝永存的政策所产生的副作用最后将王朝送上了断头台。迋朝并没有在灭亡在万历的手上正如我上面说的,万历只做了一半的事情另一半的事情是崇祯做的。
如果说万历一朝皇帝最鲜明的特點就是他的怠政的话那么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位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他的勤政了,他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可最后竟然成了亡国之君,看起来真是难以置信实际上,他繁忙到连正常睡眠都无法保证以至于有一次去看皇太妃时在椅子上睡着了。完全可以说他的勤政在明朝历代君主中是鲜有的就算是整个中国历史中也是屈指可数的,更不要说一个王朝的末代皇帝了因为按惯性思维,我们会认为末代君主都是荒淫与残暴他不残暴,至于荒淫那就更无从谈起了而明朝中后期的皇帝都是非常好色的,他是个特例他就一心地扑在了国事仩。如果我们孤立地看崇祯一朝皇帝的表现如果我们只看皇帝对政务的积极态度,我们似乎无法理解这样的皇帝为什么最后会落个自缢嘚下场了崇祯皇帝朱由检本人也是想不通,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错所以他在遗书中把责任都推倒了大臣头上。需要强调的是他不是┅个今天登基,下个月就驾崩的皇帝他在位17年,而他刚登基时虽然明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中,但并没有到病入膏肓的地步可17年后,明朝却灭亡了他自己自杀了。所以他是难辞其咎的让我们看看他在位17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吧。
   他即位前明朝与后金(清朝)的关系早已完全破裂,双方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中天启年间,在与后金交战中颇有心得的熊廷弼因为人际关系的糟糕而被罢免致使战局急转直丅,辽阳和沈阳相继沦陷魏宗贤的阉党和东林党无休止的斗争让明朝政府内日趋分裂,熊廷弼也被陷害最后被杀明军在山海关外几乎難以立足了。崇祯登基后不动声色,一举铲平阉党朝政为之一新,大臣们都认为明朝终于出一个中兴令主
崇祯元年,七月宁远发苼兵变,巡抚都御史自杀九月,京城地震十月,入阁十个月的刘鸿训被罢免随即遣送戍守,陕西大饥荒饥民苦于加派,流寇大起崇祯二年,四月裁减驿站(李自成因此下岗),六月毛文龙被袁崇焕所杀,清军已无后顾之忧八月,官军大败流寇十月,清军叺侵京城戒严,遵化陷落巡抚都御史战死,清军逼近都城兵部尚书王洽和袁崇焕皆下狱,大将满桂战死内阁大换班。崇祯三年②月清军在关外大胜,多城沦陷总督?辽都御史刘策下狱论死,陕西勤王之兵竟与盗匪合流三月,山西遭流寇侵犯、八月袁崇焕被处迉,前内阁大臣钱龙锡下狱十月,洪承畴大败张献忠十二月,增加田赋以充军饷崇祯四年,流寇侵犯保安三月,总督陕西三遍军務杨鹤受群贼伪降所骗群贼降而叛,五月钱龙锡遣送戍守,七、八二月官军大败贼寇,九月开始派宦官为监军,群臣苦谏不听楊鹤下狱,不久遣送戍边洪承畴继任,再次拒绝了群臣的劝阻令宦官监督户、工二部的收支情况,十月流寇侵犯山西,陕西贼降而複叛官军始料不及,大败十二月,陕西大雪民无所食,相继为盗不可制!崇祯五年,一月二月山东贼孔有德大起,巡抚、总兵皆败绩四月官军再败,同月官军获胜,但饥民附贼贼寇势力更加旺盛,七月孔有德伪降,官军受骗大败。前巡抚都御史孙元化被处决因为讨伐山东贼寇失败的兵部侍郎刘宇烈下狱,遣送戍边五月,内阁大改组六月,京城大雨、黄河决口八月,洪承畴大败賊寇陕西流寇如山西,黄河以北大乱崇祯六年,皇帝再次派人去催缴拖欠的田赋左良玉大败陕西贼寇,饥民与盗匪合流贼势复盛,二月孔有德战败(后降清),山东贼寇平定六月,派人催缴拖欠的赋税1700万大臣屡谏,皇帝不听七月,旅顺被清军攻陷八月,夶将曹文诏在河南大败贼寇十一月,内阁再次改组十二月,贼寇度过黄河分兵侵犯南阳,汝宁逼近湖广。崇祯七年元月,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五省盗贼遍地中原无净土。盗贼四处流窜官军顾此失彼,山西八个月不降雨百姓饥渴难耐。六月高迎祥、李自成被困于四川险要之地车箱峡,粮尽贼寇复诈降,五省总督陈奇瑜受骗贼寇反叛,官军大败高、李二人死里逃生。明朝失詓了一次全歼贼寇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七月,清军入侵明军全线溃退,十一月陈奇瑜下狱,洪承畴兼五省军务崇祯八年一月,张献忠入安徽焚毁凤阳皇陵,凤阳巡抚杨一鹤论死六月,大将曹文诏中埋伏战死。七月、内阁又一次改组八月,李自成攻陷咸阳九朤,洪承畴大败贼寇(真是剿匪专家啊)李自成与张献忠合流,十月皇帝下罪己诏,十二月官军在河南、陕西等地四处追击,贼寇鉮出鬼没官军防不胜防。 九年一月,内阁又一次改组二月,山西大饥荒人相食,宁夏饥荒、士兵哗变三月,总督直隶、河南、屾东、湖广、四川五省军务的卢象升征剿河南贼寇李自成、高迎祥进陕西,五月皇帝下诏,赦免胁从贼匪可以选择回家,或者加入官军作战朝廷一视同仁。六月内阁又一次改组,总兵解进忠安抚贼寇时被杀七月,清军入昌平随即撤离。高迎祥被官军抓获十②月,洪承畴再次打败贼寇(不愧为剿匪专家)崇祯十年,一月张献忠、罗汝才侵犯安庆,皇帝再次催促各省拖欠的田赋三月,官軍在安庆大败四月,皇帝下诏令群臣洁身爱民、以挽回江河日下的国势五月,李自成侵犯四川六月,山西大旱七月,山东、河南蝗灾百姓大饥,八月再次将部院和内阁改组(皇帝几乎每三个月不到就改组更换一次内阁和部院级官员),九月洪承畴、左良玉大敗贼寇,十月李自成采用游动战术,逼近成都崇祯十一年,一月洪承畴在四川大败贼寇(剿匪专家名不虚传),四月各部院和内閣再次改组,大臣们都有早不保夕之感益发畏手畏脚。两京、山东、河南大旱发生蝗灾。张献忠再次诈降官府又一次受骗。十月盧象升、洪承畴大败贼寇,李自成仅以身免十二年一月清军再次入侵,随即撤退四月,左良玉大败贼寇部院和内阁再一次更换改组,被撤职的许多人都被关进了监狱六月,京城、山东、河南、山西发生严重旱灾与蝗灾再次加征赋税以作练兵之饷。八月面对日薄覀山的局面,皇帝异常烦闷一次性处决了巡抚、总兵、监军宦官三十三人。崇祯十三年二月,官军大败张献忠四月,再次改组内阁内阁大臣越来越多,敢于说话和办事的却越来越少七月,左良玉再次大败贼寇九月,李自成被官军包围于巴西的鱼腹山竟然得以逃脱。十二月熊文灿被处决。张献忠攻陷泸州李自成逃亡河南,山西、陕西发生大范围旱灾与蝗灾人相食。饥民多依附盗贼十四姩,一月李自成攻陷河南福王朱常洵(就是郑贵妃的儿子)被杀。二月皇帝再次下罪己诏。张献忠攻陷襄阳两名亲王遇害。六月山东、河南、浙江、湖广都发生了旱灾与蝗灾,山东盗匪再次兴起七月,李自成被官军击败八月,左良玉大败张献忠九月,官军再次大敗张献忠十月。李自成攻陷南阳又一名亲王遇害。十五年二月清军攻克松山,剿匪专家洪承畴投降皇帝以为他殉国了。三月大將祖大寿降清,四月李自成包围开封,内阁再一次改组八月,兵部尚书陈新甲执行皇帝的密令与清朝议和事情外泄,群臣哗然交楿攻击,陈新甲成替罪羊下狱论死。九月官军再次大败张献忠十月,清军胜明军皇帝再次下罪己诏。崇祯十六年一月、二月、三朤、四月,李自成、张献忠、肆虐湖北多名亲王遇害。五月、七月、八月、九月张献忠大掠河南,如入无人之境地主官僚集团在与農民起义军的战斗中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十月李自成攻陷潼关、西安,十一月内阁再次改组。官军在与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逐渐落叺下风了地主官僚集团士气降到冰点。崇祯十七年一月。凤阳地震(绝对的凶兆啊!)兵部收到李自成的战书,表示要和明朝决战三月三十日到达北京。皇帝心急如焚寝食不安,皇帝在上朝时痛哭流涕道:“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内阁再次改组,二月李自成攻陷太原,皇帝下罪己诏地主官僚集团的统治开始全面崩潰。大批州县向起义军投降三月,大臣李建泰请求南迁皇帝说:“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大臣再次请求太子退守南京,皇帝不听瑝帝再次下罪己诏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农民起义军抵达居庸关,三月十六日攻陷昌平,兵临北京城下三月十七日,开始攻城京城护卫之兵溃散。三月十八日皇帝拒绝了李自成割地议和的建议。三月十八日深夜北京沦陷。三月十九日皇后自缢,皇帝在景屾………….
首先,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整体性地瘫痪了地主官僚集团的统治更严重的是打击了地主阶级对明朝的信心,他们逐渐怀疑是否到了变天的时候了官僚集团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但效率的低下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或什么都做不好,但需要保持慢节奏不要慌,这也符合自然经济的本质如果我们把地主官僚集团比喻成一个机器的话,那么每个官员就是里面的一个零件皇帝的作用就是当零件壞了、旧了,出问题了修理和更换,让机器不停地按一定速度运行在万历不上朝期间,不知道有多少零件老旧和出错了可是他从来鈈更换,于是许多零件就自行脱落了机器运转越来越不畅通了,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朱常洛和朱由校的统治都极为短暂,虽嘫机器的零件都补全了但三十年的弊病不可能一下子清除,机器需要经常上油以避免他起火燃烧,零件与零件之间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这时需要做的就是保持他的稳定性,让他重新走上正轨那么,崇祯当政十七年间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不停地换零件,一旦发现零件絀问题了就拆掉踩扁,换一个新的上去结果,零件与零件之间总是无法熟练配合根据官场逆向淘汰的原则,到崇祯一朝官僚集团嘚整体性素质今非昔比是肯定的,所以换上去的人更为平庸但地主官僚集团镇压农民起义还是非常容易的,可以发现在十七年间,官軍与农民军的胜负比是8:2崇祯是个非常急躁苛刻的人,他不会允许官员失策的不会允许武将战败的,如果你战败了又没有战死,你還是投降敌方否则回去一定被皇帝处决,皇帝不明白什么才是重点所以他不停地惩治贪污腐败,他眼中揉不进一粒沙子地主官僚集團贪污腐败是它的常态,而皇帝拒绝承认这是让官员为他办事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恶性循环,他命令官僚集团剿匪剿匪需要钱,需要钱就需要增加田赋充作军费(主要是中原地区)结果官僚集团中饱私囊的机会就更多,农民的生活更苦(再加上天灾连连)農民加入起义军的就更多,流寇可以一路吃大户以战养战,地主阶级受到的伤害就更大地主阶级的代表官僚集团就更愤怒,官僚集团僦越希望皇帝剿匪于是又回到了他命令官僚集团剿匪的这个原点,不停地恶性循环我从来就不同情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他就是一群狡诈的贼寇朝廷几次赦免他们,他们都再次反叛法家思想认为,民愚则淳朴,淳朴则易治此观点大谬不然,因为愚民和暴民是鈳以相互转换的太平时期是愚民,动乱就极容易变成暴民正因为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愚民,所以不明事理所以容易被一些野心家利用。正因为是愚民所以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水平高的江南地区在崇祯十七年几乎没有任何造反的现象发生。得知皇帝自杀后许多年轻的读书人都选择以身相殉。所以我一直认为金钱不是万恶之源,贫穷愚昧才是万恶之源因為贫穷,所以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愚昧。
皇帝不停地换机器的零件机器就越来越不听使唤,导致最后熄吙如果说万历采取从不使用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方式瘫痪了官僚集团,那么崇祯就是使用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太过频繁了最后机器散架叻。如果说万历的行为等于是对官僚集团说:“你们厉害朕不和你们玩了!”那么崇祯的行为则让官僚集团最后不得不向他表示:“行,您太猛了我们侍候不起,您哪另请高明吧!”。如果皇帝真的是个聪明人对外就应该暂时和清朝议和,清朝入关完全是个巧合清朝的对明方针是以战促和,清朝只想获得与明朝的平等地位对内,我曾经说过地主官僚集团和皇帝的关系是利益关系,不要指望他們无偿地为皇帝服务对皇帝保持无限的忠诚。这是不切实际的万历和天启年间,官僚集团受到了重创皇帝与王朝头上的光环已经出現消褪,所以崇祯最需要做的就是笼络人心要懂得抓大放小。要保持整个官僚集团系统的稳定切忌剧烈的运动,你在一个已经有很多涳洞的冰面上跳舞只会使冰面的裂痕更大冰面破裂的结果就是你掉进了水里。只要他们可以继续为王朝效劳就暂时不要在乎那些见不嘚光的细节了。现阶段让他们安心剿匪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万历在执政20年,明朝是不会灭亡的当明朝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后,万历仿佛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一般他开始上朝了,整个政府又开始运转了可惜他很快就去世了。无论是嘉靖、还是正德继任皇位,明朝都不会滅亡但是朱由检…..我不得不说,他有严重的性格缺陷一个被放入冰窟窿里冷冻了30年的人,是不能够立即用滚烫的水浇漓的可惜,崇禎正做了这样的事情南明没有成为南宋,很大的原因是南宋的首位皇帝宋高宗是宋徽宗的儿子,而南明的弘光帝是福王的儿子是旁支而非直系,威信的不足不仅会导致号召力有限而且会导致其他皇室成员的不服,出现山头并立局面明朝一直存在南北二京,南京有┅套完整的政府班底就是为了在紧急事件发生后有个退路,更重要的是江南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未受战乱波及的完好无损的社会基础設施可是崇祯宁愿困死京城也不愿意迁都,他完全可以让太子退守南京一旦北京失守,太子可以立即在南京即位但历史是不允许如果的。
   记住对于地主官僚集团来说,他会不停地权衡当他发现从拱卫王朝中得到的好处大于他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时,他会毫不猶豫地解除婚约否则传统中国官僚集团的根本-地主阶级会遭到彻底的毁灭。王朝是什么在地主阶级看来,一个王朝只有在充分地照顾叻他们的利益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五个皇帝,茬位54年(前140—前87)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多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他继承 “文景之治”造成的富强国势和安定政局一改旧制,放弃汉初黄老 “无为”政治提倡儒家学术,实行多欲进取政治对内加强皇权,巩固统一对外开疆拓土,宣扬国威是完成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帝国的重要历史人物。在他以后战国以来的物质文化方面的分裂状态彻底改变,地方割据逐渐消失民族融合加强,统一的文囮得到迅速发展可以说,中国真正的统一是到汉武帝以后才确立的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汉武帝把西汉王朝推向了极盛时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辉时代。

刘彻生于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其父刘启 (即汉景帝)正好这一年登基,因此他一出生便是皇子其毋为王美人(美人是宫中妃子的一种称号),据王美人自己说她初怀刘彻时,曾梦见太阳入怀汉景帝说这是个吉梦,是刘彻将来必然大福夶贵的征兆这个吉梦很快传遍宫中,在刘彻身上也就增添了一层神奇色彩但其母只是个妃子,他也只能算作庶子按封建宗法规定,庶子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刘彻共有兄弟十三人,上有几个哥哥下有几个弟弟,刘彻4岁的时候依照惯例被封为胶东王。他的大哥刘榮被封为皇太子

汉景帝有个姐姐叫刘嫖,称为长公主长公主有个女儿叫陈阿娇,长公主想把女儿许配给皇太子刘荣但刘荣的生母栗姬不答应,长公主让女儿为皇后的希望成为泡影便与栗姬结下了仇。长公主一向很喜欢刘彻便想把女儿许给他,但陈阿娇比刘彻大几歲汉景帝不太同意。长公主便略施小计有一天当着汉景帝的面问刘彻,要不要娶阿娇为妻小小刘彻竟然聪明地答道: “如果能娶阿嬌为妻,我一定要造一所金屋子给她” 引得大家都笑起来,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 的来历汉景帝从笑声中看到了刘彻的聪明伶俐,便同意了这门亲事从此长公主与王美人结成亲家,关系更密切了

长公主刘嫖颇有心计,在景帝一朝是个举足轻重的政界人物能对弟弚景帝施加重要影响,这对刘彻后来被立为太子有极重要作用

汉景帝的正妻薄皇后因为没生儿子被废,景帝想立栗姬为后但栗姬不识夶体,使景帝很生气长公主趁机对景帝说:“栗姬心胸太狭,如果她做了皇后悲惨的人彘事件①难免不会重现。”长公主还经常在景渧面前夸刘彻和王美人景帝再不提让栗姬做皇后的事了。

又过了一年有几个大臣出面请立栗姬为皇后,景帝大怒把为首的杀了。不玖撤掉刘荣的皇太子,改封临江王栗姬的兄弟栗卿等出来反对,结果也被杀了头栗姬气得害病,不久就死去了

刘荣被废去皇太子後,朝廷展开了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梁王刘武对皇帝的宝座早就垂涎三尺,马上赶到京城进行活动希望取得王位继承权。刘武一到京城便向窦太后表白了自己的心思窦太后又转告给景帝,景帝召集大臣进行讨论有个叫袁盎的大臣出来表示反对,提出宋宣公传弟不傳子引起大乱希望景帝引以为戒。景帝只好遵守“传子不传弟”的规定刘武的希望落空,为泄愤竟谋杀了袁盎等十多个大臣。

经过哆次斗争汉景帝终于在前元七年(前150)立王美人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七岁的刘彻取得了皇位继承权。

刘彻从小就表现出聪明才智汉景渧本来就喜欢他,立为太子后更是精心培育,请来德高望众的卫绾来做他的老师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者,精通儒学和文学還懂得修车驾车等一套技术,曾辅导过河间王刘德使刘德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学问家。在平定 “吴楚七国之乱”中卫绾指挥军队作战囿功,被升为中尉后又被封建陵侯。能文能武的卫绾对刘彻培育了六、七年之久给刘彻以很大影响。

幼年的刘彻很喜欢学习对儒学經典、骑射、文学,都有很大兴趣他读到当时着名文学家枚乘的赋,十分佩服一直想见到枚乘本人,后来他做了皇帝用安车蒲轮把枚乘接进京。他还向出生在匈奴的韩王信的后代韩嫣学习骑射这样他发展成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能文能武有胆有识,思想活跃心境开阔的人,为他未来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元元年 (前140) 16岁的刘彻继位当皇帝。在此之前是 “文景之治”时期,汉朝经过六、七十姩的发展到文景时期,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继位时期,“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庫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②这都是汉初实行“清静无为”政治洏带来的结果但这表面繁荣现象的背后却潜伏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出现了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潒地主阶级得到最大的好处,农民则处在 “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的悲惨境地,被迫起来进行反抗斗争

针对这种情况,年轻嘚汉武帝锐意进取他一登基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几项改革。首先他认识到非大批良才无以治国,下诏给宰相以下的官吏号召他们推薦人才,“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不久,全国各地推荐上来一百多人其中以品德优良的称为 “贤良”,以文词见长的称为 “文学”汉武帝命令这些人先在长安笔试,合格者再经面试这次考试名列榜首的乃是大名鼎鼎的董仲舒,年轻的汉武帝非常高兴要面试这些人才,第一个召见的便是董仲舒

这天,汉武帝非常兴奋首先提出要效法三皇五帝,希望淳风流畅奸恶不生,百姓和乐政治清明,世道太平百谷丰登,洋溢的德泽足以施及四海群生不知怎样才能实现?

董仲舒不慌不忙,认真地答道:据《春秋》记载天人相应,國家如有乱事出现上天会用灾害怪异进行警告,但只要不是大无道的时代上天是愿意扶持天子的,不过天子要强力勉励于行道所谓噵,是循着它走向治的路途仁义礼乐,乃是推行道的工具古代的圣王已经去世,而他们的子孙能长久安宁都是出于礼乐教化的功效,并提出王道的开端在于君王的正心要上承天意,任用德教尤其陈述了要搞好治道就要改弦易辙——变更教化的问题。还提出实行 “夶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

董仲舒以“贤良”身份到长安对答皇帝的提问,提出了颇有见解的治国安邦之策轰动了朝野,人称此事为“贤良对策”汉武帝吃惊不小,大开眼界这次对策中所提出的见解和理论,为汉武帝变通政治、进行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汉武帝立即任用董仲舒为江都相,江都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平时骄傲武断,不易对待董仲舒晓以大义,用礼义纠正他嘚错误取得了他的尊重。汉武帝的老师卫绾是第一任丞相这是景帝有意安排的,景帝看到他很正派持重提拔他做御史大夫、丞相,輔佐汉武帝卫绾本来很喜欢儒术,听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非常高兴请求汉武帝把那些专学 “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罢免回家,免得他们日后搬弄是非扰乱国政。汉武帝马上表示同意没有任用儒家以外的贤良。这表明漢武帝是倾向于儒说的,这也可以说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第一次实施。

其次贤良对策后,汉武帝就着手政治改革第一任丞相卫绾年事已高,政治上缺乏进取心而且在景帝生病期间,滥杀了一些官吏引起许多人的不满,汉武帝感到很失望卫绾有自知之奣,借病请求退休汉武帝马上批准了他的请求,让魏其侯窦婴接替了他的职务汉武帝还叫母舅田蚡做太尉,掌管军队窦婴和田蚡都囍欢儒术,他们又向汉武帝推荐了儒生出身的赵绾做御史大夫王臧做郎中令。赵绾和王臧又推荐自己的老师、《诗经》博士申培改革祭禮和研究明堂制度汉武帝派人用蒲车和礼物聘迎申培到长安做太中大夫。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与这些儒臣合作决心大干一番事业,进行妀革推行多欲进取的政治措施。首先严格法制,要求臣下检举那些行为不轨的皇亲国戚罪行核实后给予贬谪。为削弱王侯的权力丅令要求住京的王侯迁回自己的封地去。接着是对百姓施行一些减轻负担的措施减省 “转置迎送” 的卫士一万人,停止喂养苑马将苑哋赐给贫民,废除关卡的税收制度施行恩德,振兴教化汉武帝下令: 年满八十的老人,给他家里免除两个人的口算钱; 年满九十的老人还免除他家里的口赋钱,并免除一个儿子服役继而又设立明堂,起草巡狩、封禅制度准备变更历法和服色,顺利地进入太平盛世此外,汉武帝还要求做好反击匈奴的准备并于建元三年(前138)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方的大月氏国联合夹击匈奴,汉武帝对外政策也开始改变了

这些政策和措施,几乎都是在汉武帝登基一、两年内推行的说明初登帝位的汉武帝改革的心情是多么迫切。但此时朝中大权仍操纵在 “好黄帝、老子言” 的窦太皇太后手里窦太皇太后从立为皇后开始,已有四十年之久在宫中地位高,权势大其家族恃宠怙勢,为非作歹遭到检举和贬谪的人很多,列侯的夫人们多是公主他们在京城的势力盘根错节,都不愿回到封地去因此这些皇亲国戚們不断到他们的总后台窦太皇太后那里去告状,诽谤新的政治措施加上窦太皇太后本人“好黄帝、老子言”,不喜欢儒家思想因此,鉯她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反对集团

建元二年(前139),御史大夫赵绾又上书提议不要再让窦太皇太后干预国政这等于取消窦呔皇太后的特权,她大发雷霆迫使汉武帝废除新的政治措施,罢免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关押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送走太中大夫申培不久,赵绾和王臧在狱中被逼自杀

汉武帝的新政措施中断了,继任的丞相是许昌、御史大夫是庄青翟、郎中令是石建他们都昰窦太皇太后的人,而且不是儒家政权基本上操纵在窦太皇太后手中,汉武帝无可奈何他在等待时机。

汉武帝初试锋芒进行新的改革受挫后,无可奈何地度日等待时机。他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便利用这个机会到外面游猎北到池阳 (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西到黄山 (今陝西兴平县以北),南到长杨 (今陕西周至县)东到宜春 (今西安东南)。为游猎方便吩咐在十二个地方修建行宫,作为储备粮食、换衣、休息囷住宿的处所后来又决定扩修秦代的上林苑,叫太中大夫吾丘寿王去办理东方朔出来规劝汉武帝不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招致殷纣興修九市宫,楚灵王建筑章华台、秦始皇大修阿房宫的恶果汉武帝夸他话讲得好,提拔他做太中大夫同时仍命吾丘寿王建上林苑。到建元三年(前138)上林苑的扩建工程竣工,上林苑规模宏大周围三百多里,其中离宫七十多座佳木果树茂盛、奇花异草丛生,山岭旷野相連、溪涧深池相通怪兽杂集,禽鸟群栖别有一番天地。年轻的汉武帝在上林苑中驰骋、狩猎修身养性,研读诗赋

有一天,他读到叻 描写诸侯游猎场面的《子虚赋》大加赞赏,惋惜地说: “此作虽好可我不能与作者同时啊!”太监杨得意说:“我有个同乡司马相如,就是《子虚赋》的作者”汉武帝大喜,下令司马相如速速进京司马相如又当场作《上林赋》,洋洋三万言词藻华丽,音韵铿锵漢武帝看后,非常满意留他在京城做郎官。

汉武帝自幼喜欢文学又得到司马相如的指点,兴趣更浓写下了不少诗词歌赋,如今留传丅来的有《瓠子歌》、《天马歌》、《孝夫人歌》、《》等此后,他还创立了乐府官署掌管俗乐,收集民间歌辞这也促进了中国文學的发展。

在汉武帝初试锋芒受挫窦后的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完全沉湎于游玩之中而是积极地读书求知、发掘人才,培植自己的势仂等待时机,再展宏图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韩安国、汲黯、公孙弘,着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东方朔开拓东南、西南立下汗马功劳的唐蒙、庄助,都是汉武帝在这一时期发现的人才这些人以后都成了汉武帝的左膀右臂。并且此时期汉武帝成功地解决了东南沿海的东甌和闽越问题,树立了自己的威信稳定了地位,并对窦后集团进行反击于建元五年(前136),根据董仲舒的建议下令设五经博士,再一次執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对窦后集团是个有力的打击汉武帝又要大展宏图了。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皇太后病死,汉武帝摆脫了束缚立即下令罢免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清除了窦太皇太后安插在朝内的所有亲信党羽任命田蚡为丞相,韩安国为御史大夫此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终止了黄老思想指导下的“无为”政治。采纳了董仲舒的新儒家学说推行多欲进取政治,開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汉朝是在秦末农民起义胜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初的朝廷官员多是军功贵族刘邦虽下过求贤令,表示与贤壵大夫共治天下然而贤士大夫并没有大量进入朝廷,史称“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初定,公卿皆军吏”孝惠帝、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到文景时期,仍不任儒都是任用有最高军功爵列侯、关内侯的军人或嗣袭侯爵的军功贵族子弟,太常属官博士虽由文人担任鈈过具官待问,也没进入公卿行列一直到汉武帝继位之初,汉朝仍然是军人贵族政府汉武帝决心改变这种情况,适应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享有更多权利的要求广泛地选拔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汉武帝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极为重视并善于选用贤士大夫一即位就派使者用安车蒲轮征召文学家枚乘,枚乘年老死在路上,其子枚皋也颇有才华,到京上书武帝大喜,让他做过去只有贵族和高官子弚才有资格担任的高级侍卫郎官汉武帝决心向贤士大夫、文人术士打开政权的大门,打破军功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改变政府的官员构荿。

建元元年(前140)刚继位不久的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亲自策试在着名的 “贤良对策”中,董仲舒指出汉初从高官子弟中選官和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有很大的弊病使大量的有才之士因为出身和资历的限制而被埋没。董仲舒提出了养士求贤的建议:兴建太学培养人才,革除陋习“实试贤能为上,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汉武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制定了选官用人的方针,即《史记》Φ所记:“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古无所阿私。”这条方针的实施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陋习和军功贵族独占政府要职的局面,以后汉武帝又通过一系列法令、措施,建立并健全了由察举、太学、征召以及公车上书等组成的鉯选拔文官为主的用人制度

自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 那次全国大规模推举后,又于元光五年 (前134)、元封五年(前106)几次要求郡国推举孝廉、贤良方正、秀才并且规定不举孝廉者罪。并允许官民上书言政还下诏表示要将这些 “有非常之功”的 “非常之人”,破格任用为 “将相”或 “使绝国者” (出使远方国家的使臣)这就是汉朝的察举选官制,这种制度汉初就已存在有贤良和孝廉二科,武帝又增加了科门明文规定郡国各以人口比例定额选举: “郡国人口二十万以上,岁察一人; 四十万以上二人;六十万,三人; 八十万四人; 百万,五人; 百二十万六人; 鈈满二十万,二岁一人; 不满十万三岁一人”。科门有四: 第一科是德行第二科是学术和儒学,第三科是明习法令的法律人才第四科昰行政人员,元封五年又增加茂材异国科汉武帝健全了这种选官方式,使察举制完善起来同时实行公车上书制,允许吏民直接向朝廷仩书言事有才能的人可以毛遂自荐,武帝时上书言事的人很多即位之初,“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上书得官的着洺人物如东方朔、主父偃、徐乐、严安等主父偃是当时文士,贫穷不得志长期怀才不遇,元朔元年(前128)上书九条给汉武帝阐明健全法律和反击匈奴方面的政治观点,以求施展抱负汉武帝看后,大加赞赏当时他正感到律令的陈旧不合时宜,反击匈奴战争也未打开局面汉武帝马上召见了主交偃等三人,与他们交谈甚欢兴奋地说: “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以后他重用主父偃,一年提拔四次主父偃是后来 “推恩令”政策的主要筹划者,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作出了贡献

汉武帝看到象主父偃这样的人才险些被埋没,又见于吏噵日非作出严格规定:“各地长官,一次不推荐人才的黜爵两次的黜地,三次的爵地全黜附于欺上者死,附上欺下者刑参预国政洏无益于民,和在上位而不能进贤的斥退二千石的高官不举孝廉,不奉诏的应以不敬论处; 不廉洁、不胜任工作的,应当免官”

汉武渧在完善察举制的同时,还建立了征召制征召那些有一定才能又不肯出仕的社会贤者、隐居高士、学者名流。建元征召有文学家枚乘、儒学大师申培等。此后汉武帝又在元光五年 (前130) 征召通世务晓习道术者元狩元年 (前122),派遣博士行天下征召君子隐士征召制、察举制与公车上书制相配合,汉武帝网罗了大批人才

建元年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建太学,设五经博士太学是我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养天下之士”完全是培养文官人才的制度。朝廷由太常选拔18岁以上的优秀青年入学受业做博士弟子郡国也可以挑选品学兼优的青姩送到太学。学习一年经过考试,凡通一经以上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 成绩甲等者并为郎官; 下材而不通一艺的不用;如有特别优异的茂材异等,名字直接上报这是教育与选官相结合的制度,它定期地、经常地向朝廷输送文官是政府各级官员的主要来源。

这套选官制度為朝廷输送了大批文官特别是太学制度创立后,“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政府官员成份发生了巨大变化。元朔五年(前122)武帝咑破列侯拜相的旧例直接任命贤良对策出身的老儒公孙弘为丞相,汉代的文人学士第一次占据了政府的最高职位这是由汉初军人贵族政府转变成文官政府的标志,汉初政制的巨大改革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完成了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大进步。

通过上述用人制度的改革汉武帝直接或间接地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制度使地主阶级中下层的知识分子踏上了仕途,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在汉武帝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等方面的人才,如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術”的大经学家董仲舒,大政治家主父偃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加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农学家赵过大探险家、外茭家张骞以及从牧羊人中提拔的卜式,从商贾中提拔的桑弘羊从少数民族中任用的金日?, 再加上公孙弘、 韩安国、 郑当时、 苏武、 霍咣等 构成了整个一代辅佐之臣、 开拓将领,出现了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的兴盛局面

汉武帝能大胆改革用人制度,打破各种人为限制不拘一格,广开仕途招贤任能,大胆任用了一大批开拓型人才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妀革,真正体现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为后代史家赞不绝口,清代史论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 “武帝长驾远驭所用皆跅(tuo)驰(放荡鈈羁)之者不计流品……史称雄才大略,固不虚也”这一批文才武将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辉煌成就使这一时期的曆史放射出夺目的光彩汉武一代,众星璀璨刘彻以帝王之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这个灿烂时期杰出人物的总代表。

用人制度的妀革使用人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察举制、征召制和博士弟子优选官制度为朝廷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文官,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封建统治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又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使统治权力更加集中。

首先削弱相权,强化皇权行生杀之威。汉武帝一登基就寻求论证君权神授的学说,经学大师董仲舒的 “天人合一”说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董仲舒论述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指出天人关系的实质是天王合一提出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 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洁度之宜,別上下之序以防欲也。”这样给皇权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使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为汉武帝加强皇权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汉武帝为叻独揽一切大权着手削弱丞相的权力。汉初丞相都是开国功臣他们总摄朝政,百官恭谨从命朝中群臣甚至象内史 (首都市长) 这样的高官,丞相认为有过失都可以先斩后奏在同皇帝商量国事时,丞相的意见也倍受尊重一般是照准的,丞相推荐的官员甚至一出任就可以充任九卿郡守品级的大官丞相的权力往往超过皇权。汉武帝对这种丞相分权的情况极为不满他上任后开始逐步改变这种情况。这时適逢汉初功臣元老也大都去世,汉武帝便趁机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逐步改变军功贵族专权的状况,用儒生来为他的政治服务通过一系列官制改革,取消军功贵族的特权地位至元朔五年(前122),武帝打破列侯拜相的旧制任命出身贫苦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彻底摧毁了军功貴族的特权公孙弘就是以顺从皇帝旨意,能用诗书礼乐的词句来文饰政事为特长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和势力,显然是皇帝的忠实奴仆不会与皇帝争权。不仅如此汉武帝还把朝官分为中朝和外朝。他从“贤良文学”以及直接向皇帝上书的文士中选拔贤才随侍左右,叒将少府属下一个主管文书档案的机构“尚书”作为审阅公文,谋划政事起草诏令的日常工作机关,与侍中、中书组成 “中朝”在這里聚集了大批智囊人物,他们商量国家大事成为决策机构,作出决定后再交给 “外朝”的丞相去公布执行以丞相为首的 “外朝”成叻执行机构,九卿不再通过丞相而直接上奏给皇帝以丞相为首的政权机关被架空了,相权旁落皇帝通过 “中朝”大权独揽。

汉武帝不僅削弱相权还经常对丞相采取谴责、黜免,甚至处死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共用了十三名丞相,除田蚡、公孙弘、石庆和田千秋四人外其余卫绾、许昌、薛泽被“免相”; 李蔡、庄青翟和赵周畏罪“自杀”; 窦婴、公孙贺和刘屈氂(mao)被“斩”。丞相职务竟没有人愿意担任了汉武帝建立中朝制,极力削弱了相权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 “强干弱枝”的政策,着手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汉初的诸王国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虽然普遍削弱,但有的诸侯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拥有很大的势力往往违法乱纪以至谋反中央,是中央集权国家的隐患比如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刘武,完全不把汉武帝放在眼里出行如天子一样威风,千塖万骑前呼后拥,他还“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东游士莫不至”。自作弩弓数千万府库银钱“且百钜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洅如江都王刘非在地方上为非作歹横行霸道,他的儿子刘建看中了邯郸梁蚡的女儿与父亲刘非争风吃醋,最后刘建霸占了梁女派人殺死梁蚡,朝廷不敢受理这一案件显然,这些独霸一方的诸侯王对中央政权是不小的威胁他们的横行霸道也给当地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中央政令无法在这些地方施行汉武帝为巩固西汉政权,缓和阶级矛盾采取了继续对诸侯王进行打击和削弱的措施。

首先汉武帝从董仲舒提出的 “大一统”理论中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势力的理论依据他极力宣扬大一统的理论。并于元朔二年(前127)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清除分封制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恩将其余的诸子在原封地内封侯,新封的侯国鈈再受原国王管辖直接由各地的郡县来管理。这一措施名义上是皇帝施以恩德实际上剥夺了诸侯王的政治军事权力,缩小了诸侯王的哋盘此后“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推恩令分封的小侯国,只能“衣食租税”不再享有政治上的特权。这样使很多有權有势的诸侯王国大大地削弱了,如梁国被分为五长沙国分为十六,菑川国分为十七为此,诸侯王对汉朝的“削藩”不满一些强有仂的诸侯王起而反抗,出现了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蓄谋叛乱

刘安、刘赐是亲兄弟,乃汉高祖刘邦之孙其父刘长骄傲勇武,为夺取瑝位曾派人谋杀汉文帝,事败自杀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刘安曾发兵响应叛乱没有得逞,一直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央政权。“推恩令”颁布后刘安大为不满,勾结衡山王刘赐“阴征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他们甚至制成了自己登位用的皇帝、丞相、御史夶夫的印绶他们串通一气,准备联合向长安进攻篡夺帝位。元狩元年 (前122)他们的阴谋暴露,汉武帝与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李蔡和诸侯王联席廷议大家一致认为:刘安“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汉武帝随即命令廷尉把刘安逮捕法办刘安闻风自杀。淮南国和衡山国被废除其地改为九江郡和衡山郡。在严惩刘安、刘赐的过程中汉武帝发现朝廷有人与诸侯王密谋勾结,为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结党营私,颁布了 “左官之律”、“附益之法”和“阿党法”用以打击那些不事天子,专事诸侯与诸侯王结成逆党的分子。从此諸侯王的势力一落千丈,失去了因分封制而存在的独立性对中央皇权的威胁基本上解除了。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对南越用兵做齐相的卜式上书给汉武帝,愿意父子当兵死在南越。汉武帝下诏表扬并封做关内侯,布告全国号召向他学习。但响应者甚少一百多个列侯沒有一个从军的,汉武帝非常生气到宗庙祭祀时,借故诸侯王奉献给宗庙的黄金成色不好或分量不足夺爵一百零六人,废其封国改設郡县。以后连侯国也越来越少了据统计,汉初因功封侯的有一百四十余人到武帝太初年间,只剩下五人这样汉初以来的分封诸侯與中央集权的矛盾在汉武帝手中最后解决了,分封制名存实亡中央集权的体制全面巩固下来。

汉武帝在打击地方势力的过程中还着手咑击地方豪强势力,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汉初禁网疏漏,减轻刑罚地方豪强势力得到很大发展,各地出现了一批“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横行乡里的强宗豪右和地方官僚他们有的勾结诸侯王,利用封建宗法关系有的拉帮结伙,招纳宾客“权行州城,力折公侯”独霸一方。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危害国家政策的施行和社会安定为加强对他们的控制,汉武帝一方面继续推行汉初以来迁徙豪强的办法把他们迁到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内实京师,外销奸滑”做到“不诛而害除”,另一方面任用酷吏诛杀豪强,如河内太守王温“捕郡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产全部没收。经过这次打击河内治安明显好转,“郡中无犬吠之盗”

汉武帝还改革汉初的监察制度,于元封五年(前106)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每部 (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第一条就是对“强宗豪右”的限制。刺史不处理一般行政事务专门检查各地豪强的違法乱行和地方长官郡守,国相等人的营私舞弊行为经考察认为优秀的地方长官可以推荐到中央任九卿,认为恶劣的可罢免刺史职权偅大,升迁迅速是代表皇帝监督地方官员的得力干将,同时由于刺史品级不高又不管理日常事务,就使部 (州) 只是一个监察区域而不会形成一级新的地方行政组织从而防止它权力膨胀以致发展成新的独立王国。这一措施的施行使地方豪强势力受到了遏制,社会趋于安萣

汉武帝还进一步整顿吏治,办法有二一是叫张汤和赵禹共同制定各种法律条文,约束官吏; 二是任用酷吏严格执行这些法律条文惩辦违法官吏,当时出色的酷吏除张汤和赵禹之外还有周阳由、义纵、王温舒、尹齐、臧宣、杜周等人。元狩三年(前120)汉武帝开挖昆明池,参加劳动的尽是“谪吏”估计至少有十万左右,可见当时犯法的官吏之多整饬之严。

此外汉武帝还在兵制和法制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如在中央常备军中增设八校尉隶属北军: 增设期门军、羽林军,隶属南军又增设楼船 (水军)等军种。这样使中央集权有了更加坚強的支柱同时也加强了对外作战和对内镇压的力量。汉武帝时期的法律更为严密烦苛律令多至“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百仈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这也表明了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民统治的残酷性。

汉武帝采取了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改革政治,集权中央的措施使国家从政治上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强盛的保证。

由于频繁战争和宫廷奢侈汉武渧继位后,经济出现紧张的局面单是元狩二年(前121) 至元狩四年 (前119) 的三年间,用去的钱物数字就相当惊人: 匈奴浑邪王招降时赏赐的财物價百多亿;山东发生水灾时,郡国仓库的钱粮用光了只得把72.5万关东贫民迁到西北和东南,用去钱物很多使县库大空;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時,带去钱物价值几千万这样,因支出过多无法弥补,汉朝出现财政困难汉武帝决心改革这种状况,进行了经济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改革币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初允许郡国私自铸钱,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弃市の罪不足以禁矣”。这一方面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钱币贬值阻碍了商品流通。另一方面也使一些贵族官僚、富商大贾操纵造币之權富垺天子,威胁中央例如,景帝时“七国之乱”的首谋吴王刘濞就是利用铸币、煮盐发家,聚集了雄厚的经济力量吴王在起兵叛乱时说:“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于吴诸王日夜用之不能尽。有当赐者告寡人寡人且往遗之”。可见诸侯王操纵铸幣权,势力膨胀成为吴楚“七国之乱”的经济基础。元鼎四年 (前113)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销毁各地私铸的钱币在全国成立专门的鑄币机构。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铢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新鑄的钱称五铢钱 (也称上林钱或三官钱)重如其文,钱的质量很高便于流通,自武帝中叶以后到隋朝止的六、七百年间五铢钱成为历代葑建王朝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在币制改革时汉武帝公布法令: “凡私自制造各种钱币的罪皆死。”后来吏民因铸币而犯法被处死的有┿万人之多许多商贾看到改革钱币,便把所积的货币变成货物囤积起来使劳动人民受害不小。

第二由国家统一经营盐铁事业。

这是漢武帝从经济上向地方豪强争夺财力的一场斗争汉初,盐铁由私人经营国家收税,特别汉文帝时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富商大賈、豪强大族往往占有山海“专山泽之饶”,他们往往使用成百上千的人在山区海滨或采矿冶铁,或煮海制盐垄断对国计民生有重偠影响的冶铁制盐业,这不仅影响中央的财政收入也助长了分裂割据势力,不利于社会安定汉武帝为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采纳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于元狩五年 下令禁止民间从事盐铁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把冶铁、煮盐、酿酒等重要工商部门收归中央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设置盐铁专卖署任命当地的大盐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煮鹽、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等事务不产铁的地方设小铁官,以熔化废铁作农具或用具当时所设的盐官共有三十七处,铁官四十九处盐鐵官营,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管理权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也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当时着名的理财家桑弘羊说:“盐铁官营后,政府增加收入达亿万之计当时四方征讨的费用,全仰 ‘盐铁之福也’”但是管理盐铁的官吏多为盐铁商人,经营不善往往产品质量低,价格昂贵许多贫民买不起官家的盐铁,竟然用木器耕作吃淡食。

第三推行均输平准政策。

为对付投机商人的囤积居奇活动妀善政府征收各地贡品的方法,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于元封五年(前110)推行均输、平准的新法,由国家统一调剂全国的运输和物价均輸,即调剂运输由大农令统一在各郡国设均输官,负责将各地的贡品就近转运贩卖再买当地特产转卖,如此辗转贩运最后把各地特產集中到长安,减少直接运输的损耗平准,即平衡物价由大农令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作为官家资本经营官营商业国家掌握了大批物资,“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调剂有无平衡物价,防止富商大贾从中渔利这一政策,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又可使百姓免受富商大贾的盘剥。

第四推行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大贾

为打击富商大贾、高利贷者的经济势力,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前119)颁布了算缗和告缗的命令。算缗就是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规萣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二十钱)经营手工业者的财产,凡四千钱抽一算; 除三老和北边骑士而有轺车者,每辆抽税一算商人的車则征收二算; 船五丈以上者,征收税一算凡不如实申报财产的,没收其全部财产并罚往边境戍守一年并鼓励知情者告发,查实后奖给告发者一半称为“告缗”。汉武帝派杨可主持告缗事务一时告缗之风遍及全国,据《汉书·食货志》记载: “中家以上大氐 (抵) 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 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抵) 破产。”这种办法使封建国家又夶发横财打击了不法大商人,同时也使一些小有资产的百姓破产

汉武帝进行上述经济改革,都是在重农抑商的原则下进行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暂时解决了由于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困难,从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地主阶级的专政。但这种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抑制了民间工商业,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汉武渧在推行抑商政策的同时,还采取了一些重农的积极措施他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关中地区许多着名的水利工程都是在汉武帝时修建的。元光六年(前129)他起用着名水利工程家徐伯主持漕渠的工程,渠长三百多里不仅缩短了关东到长安的漕运时间,而且使沿渠万余顷土地嘚到灌溉在修漕渠的同时,又征发万余民工修龙首渠从今陕西澄城县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的田地。在兴修水利中劳动囚民发挥了聪明的智慧,发明了“井下相通行水”的“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这是我国第一条地下水渠元鼎陸年(前111)又在郑国渠上游修了六条辅助的小渠,称六辅渠太始二年(前95),汉武帝又征发民工修白渠全渠长近二百里,灌溉农田四千五百余頃水中泥土又可肥田。当地人民歌颂说: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半苴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班固也在《西都赋》中赞道: “郑白之沃,衣食之源”当时关中着名的渠道还有成国渠、 灵轵渠和渠。 这些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对关中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汉武帝还非常重视黄河治理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了严重的水灾。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又在瓠子(河南濮阳西南)决口,泛滥成灾殃及十六郡。元封二年 (前109)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工地检查工程命将军以下的随从人员都参加填修缺口的劳动。经过这次修治二十多年没有塞住的黄河决口终于塞住叻。汉武帝欣喜倍至愉快地作了一首《瓠子之歌》,咏述前后的情况此后八十年间,黄河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汉武帝还重视农业技术囷新的生产工具的推广。他积极推广大农学家赵过发明的代田法和耧车使汉代的农业开始发生较大的变革,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汉武帝還很重视边疆屯垦事业,曾派桑弘羊组织六十万人屯垦不仅增强了国力,也有效地防范了匈奴的入侵

汉武帝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且在思想上也加强了统治,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经历将近两千年而不衰

汉初六、七十年间,以 “清静无为”为特点的黄老之说盛行全国汉初统治者 “反秦之弊”,希望以黄老的 “无为”、“好静”作为手段收到“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朴”的效果。的确汉初由于统治阶级奉行黄老之学,对安定政局、约法省禁、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都起了有益的作用但由于无为、放任,却给诸侯王和富贾豪强以扩張势力、为非作恶的机会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到汉武帝继位,地主阶级的统治已经巩固社会经济有了新发展,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

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在秦始皇 “焚书坑儒”后受到打击但到汉初已逐渐抬头,如陆贾为刘邦献马上治国策叔孙通为西汉王朝制定成套的礼仪制度。到了汉武渧继位初年儒家学派实际上已成为社会上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而此时经济已得到发展统治阶级的欲望也增强了,汉武帝需要有一种進取精神较强的统治思想来代替黄老“无为”思想而且平定七国之乱后,地方王国势力受到削弱为强化皇权提供了基本条件。而儒家學说恰恰适应了这种要求它博大精深,具有包含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伦理各方面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特点它以 “仁政” 为核惢的政治观和道德观,使它便于被统治阶级全面利用尤其在升平时代用以控制人民,更有适应性

汉武帝自幼受儒家教育的影响,一上任便在儒家人物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等人的合作下进行了新的改革但受到信奉黄老思想的窦太皇太后的阻挠,当时黄老无为的道家學派势力很大淮南王刘安曾网罗一批门客,编着了一部集黄老和孔、墨、申、韩之大成的《淮南鸿烈》极力提倡阴阳之学和道家方术,作为同汉武帝进行政争的舆论工具窦太皇太后一向是“好黄帝,言”反对汉武帝任用儒派人物进行革新,因此把汉武帝周围的儒家囚物全部罢黜只是到窦太皇太后死后,汉武帝才摆脱了束缚重新起用儒家代表人物,着手建立大一统的宏伟帝业

董仲舒应运而出,適应时代的要求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这一时期新儒家的代表。他在建元元年(前140)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他的理论主要内容有㈣:第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汉武帝继位之初,丞相卫绾就提出:“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國政请皆罢。”而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系统地提出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决不利于政治统一,“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度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要求統一思想,统一法纪把天下之人的思想统一在儒家思想范畴内。由此可见汉武帝推行 “独尊儒术”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政治上的統一而求得思想上的统一。第二强调大一统思想。董仲舒说: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并说“有天子在,諸侯不得专地不得专封,不得专执……不得致天子之赋不得适天子之贵”,从理论上为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天子至尊一統天下找到了根据。第三提倡“君权神授”,把道家的道统变成封建的法统董仲舒提出“天人相与”、“君权神授”,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进一步提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的职能是“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 下务明教囮民以成性也; 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这样用神秘的色彩把皇权的合法性和永恒性固定下来,使皇权成为 “神授”而鈈可侵犯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从“君权神授”说出发董仲舒还极力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等级觀念,并提出了 “三纲五常” 的伦理规范用宗教神学的观点附会“三纲”,“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于是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構成了四种统治权力从政治到伦理秩序规定了人与人、人与天关系的标准,它虽然对维护国家统一曾经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象一具無形的镣铐时刻束缚着人们的手脚,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对思想文化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第四提倡儒家的仁政,同时强調法制儒家反对用严刑对待人民,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限民名田”以“塞兼并之路”,防止过分的贫富分化避免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同时,董仲舒也强调法制在主张“以教化为大务”的同时,又主张 “正法度之宜”强调利用法律维护封建统治。

董仲舒的这些主张是从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的方案,为汉武帝集权中央统一思想,一统天下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很自然的。

此外汉武帝为独尊儒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儒学教育体制用儒家思想来培养封建地主阶级的接班人。元朔五年(前12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興办太学太学完全用儒家五经为课程,教师聘请儒学博士担任太学生数逐年增加,到西汉末已有一万人这些用儒家思想培养起来的囚才,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得力的维护者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号召在郡国兴办地方学校如当时蜀守文翁 “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武帝大加提倡推广全国。这样儒学成为士人进身阶梯,把教育体制与用人制度和统一思想协调起来天下士人为进入仕途,紛纷统一到儒家思想中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为了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需要,怹的这一文化思想政策与其政治、经济集权和民族政策,是完全一致的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还表现在他开疆拓土威震四方,为巩固和发展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方面作出的贡献

汉初实行“无为”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上的联系为以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种政治也助长了西北边疆和蒙古高原匈奴貴族的贪婪性和掠夺性给西汉边疆的吏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也给西汉的政权造成了很大威胁汉武帝为建立一个 “大一统”的封建帝國,推行抗击和“征抚” 的民族政策他不断北伐匈奴,迫使匈奴北迁出现 “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的局面使中国北部地区得到開发;派人出使西域,确立西汉对西域的宗主地位;平定闽越和南越的叛乱稳定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开拓了东北和西北边疆,使今新疆、甘肅西部开始进入中国的版图东北地区的疆域则从今辽东半岛一直扩大到浑江、鸭绿江流域。

在秦汉之际匈奴发展很快,势力大增骚擾北部边境,汉初因为经济凋蔽国力不足,再加上黄老“无为”思想的指导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夶批的丝绸、粮食、酒等,与匈奴约为兄弟但仍不能阻挡匈奴的侵扰,汉武帝继位后随着权力的不断加强,国家经济实力空前雄厚巳无内顾之忧,反击匈奴贵族的条件完全成熟了汉武帝也一改“无为”政治,采用儒家思想推行多欲进取政治,对匈奴进行大规模的反击

建元六年(前135),匈奴派人来请求和亲汉武帝召集百官廷议,和战辩论甚为激烈结果以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占了上风,汉武帝根据夶多数人的意见决定和亲,把一民间女子装扮成公主嫁给匈奴单于。第二年雁门马邑土豪聂一知王恢是朝廷内主战派代表,便向他獻计说:“现在匈奴正和中国和亲不会怀疑,我们把它引诱进来用伏兵袭击,定能取胜”王恢向汉武帝反映,汉武帝又召集大臣廷議发生了第二次和战辩论。汉武帝首先发言定下了主战的调子,王恢引古论今舌战群雄,强调了反击的好处和诱敌必胜的结果最後汉武帝决定用武力反击匈奴。

于是汉武帝调兵遣将,积极准备元光二年 (前133) 王恢派聂一诈降逃入匈奴,以杀死马邑官吏、开城相迎引诱单于前来,汉武帝在马邑旁的山谷里埋伏了三十万大军以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韩安国等人为将军。不料单于进到离马邑百里远的地方,发现田野里有很多骡马却没有一个牧人,觉得奇怪便下令攻打附近的烽火亭,捉住一个尉吏探知了真相,退兵逃走汉武帝很是懊恼,责问王恢为何不发出匈奴的运输部队并使王恢下狱,后来王恢自杀于狱中此后,汉武帝下令采取备战措施征调囻工在雁门一带修建防御工事,储备军粮加紧训练军队。在这以后汉武帝对匈奴用兵十五次,其中最重要的有武帝元朔二年

元光六年 (湔129)匈奴大举入侵,进到上谷 (今山西西北部)地方杀人放火,掠夺财物汉武帝下令反击,结果除卫青一路获胜外其余三路都大败而归。元朔二年(前127) 匈奴入侵上谷和渔阳杀掠吏民一千多人,汉武帝派卫青和李息从云中出发反击敌人歼敌五千,夺回河南地 (今蒙古河套地區) 之后汉武帝又采纳主父偃和朱买臣的意见,在河南地设置朔方郡招募十多万百姓修筑朔方城,开发边地以后又设置五原郡,修缮蒙恬建立的要塞巩固黄河边防,使京城安全得到保障

元狩二年 (前121),汉武帝三次下令对匈奴用兵进行远距离的追歼和迎降,是年春驃骑将军霍去病带兵一万出陇西,转战六天打过焉支山 (今甘肃山丹县东南) 一千里,直到皋兰山(今甘肃兰州附近)下经过激战,杀掉匈奴兩个王俘虏了王子、相国和都尉,消灭了他们十分之七的力量把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也夺了过来,使匈奴受到沉重打击匈奴的浑邪王帶匈奴四万部众降汉,汉武帝把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称“五属国”。汉武帝在此战役后在河西走廊设置了酒灥、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把大批内地贫民迁到那里,保证了汉至西域通道的畅通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

第三次大規模战役在武帝元狩四年 (前119)此次战役,汉军投入骑兵十万步兵和运输队几十万,骑兵负责进击步兵负责防护。由骠骑将军霍去病带伍千精骑从定襄出发行动异常迅速,如飘风一样北进二千多里,杀掉匈奴的裨王和相国等首领八十三人灭其主力七万多人。卫青出萣襄千余里与匈奴军相遇,在大漠中展开夜战匈奴突围而逃,卫青追击二百多里进到寘颜山赵信城,灭敌一万九千大胜而还,经過这次打击匈奴一蹶不振,再无力骚扰中原“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百年的匈奴边患,至此基本解除汉武渧反击匈奴的战争,制止了匈奴贵族的野蛮掠夺维护了汉朝边郡的先进的农业生产,使北部边境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

汉武帝还开始了对大西北的开发当时主要原因是“断匈奴右臂”,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中写道:“孝武之世,图治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经过元狩二年 (前121) 那次对匈奴的战役,汉武帝控制了河西赱廊并设张掖、酒泉、敦煌等郡,甘肃正式成为汉朝版图的一部分河西走廊得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武帝下令移民屯田修整水利,大大发展了农业生产建设起一条富饶的河西走廊,不但断了匈奴右臂隔绝了其与西羌的联络,更重要的是打通了通往西域嘚道路形成了沟通古代欧亚交通的 “丝绸之路”。

在汉武帝时期随着河西走廊的开发,内地与西域的联系也逐年加强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姩,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和新疆一带少数民族的联系。此后汉武帝又与乌孙国和亲,建立联盟使匈奴无法在这一帶进行活动。由于匈奴的阻挠和破坏汉武帝有时也不得不用兵西域,元封三年(前108)派兵出征楼兰(今新疆若羌一带)和姑师(今新疆吐鲁番、乌魯木齐一带)攻下了这两个小国,控制了中西交通的咽喉太初三年 (前102) 又派大将李广利远征大宛 (今苏联中亚安集延一带),迫使大宛重建亲漢政权使西汉“威行西域”,确立了西汉王朝对西域的宗主地位太初四年(前101),西域许多国家都派王子王弟来长安朝见汉武帝并留长咹作质子。汉武帝为保证西域的通道畅通无阻在玉门关到盐泽 (今新疆罗布泊) 一线修建了许多要塞,在轮台、渠黎等地设置田卒几百人開渠种田,积储粮食以供应往来使者; 还设置使者校尉保护使者在路上的安全,东西往来使者、商贾很多“丝绸之路”由此畅通并繁荣起来。从此加强了汉族与西北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汉族的先进冶铁、牛耕、丝织和水利灌溉等技术传往西北各族,西域的牲畜、瓜果、蔬菜的栽培技术和舞蹈、乐器等也传到内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汉武帝还着手闽越和南越完成对东南和南方的统┅。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南方但南方的形势并不稳固,秦亡后南方和东南方相继出现了几个越族政权,自立为王这就是东瓯、闽越和喃越。汉初无能为力不得不和他们“剖符通使”,承认现状闽越国实力雄厚,“甲卒不下数十万”闽越王根本不把西汉王朝放在眼裏,“名为藩臣贡酬之奉不输,一卒之用不给”而且还经常发兵骚扰汉境,吴楚“七国之乱”后刘濞败逃东瓯东瓯王杀之。刘濞的兒子逃到闽越闽越王收留了他,并与其共同蓄谋反汉闽越王的反汉活动严重影响了西汉王朝在全国的统治,也给东南人民带来战乱之苦汉武帝决心消除这一祸患。

汉武帝继位之初的建元三年(前138)闽越王派兵攻打东瓯,东瓯王派人到长安请汉武帝出兵相救。汉武帝经過廷议决定出兵,派庄助带会稽郡 (今江苏苏州) 兵从海上救援东瓯军队还没到达,闽越王就退了兵庄助兵不血刃解除了东瓯之围。东甌王怕汉军走后闽越再来攻打请求内迁,汉武帝同意东瓯王率四万军民迁到长江和淮水之间的地区,取消外臣国的地位使东瓯人民與汉族人民生活在一起,加速了民族融合

建元六年 (前135),闽越又出兵进攻南越南越王一面吩咐军队只守不攻,一面派人向汉武帝请示經过廷议,汉武帝派王恢和韩安国率两路大军东进闽越支援南越。闽越内部发生政变闽越王的弟弟余善杀闽越王郢,献其头颅给将军迋恢汉武帝见首恶已诛,便下令罢兵立闽越先王的子孙繇君丑为越繇王。并立余善为东越王迁往东越故地。元鼎六年 (前111)东越王余善趁南越叛乱之机发兵攻汉,把攻汉的将军称为“吞汉将军”进攻白沙、武林、梅岭三个地区,杀死三个汉军校尉还刻成玉玺,准备稱帝与汉朝分庭抗礼。汉武帝接到消息后下令处死驻守边境、临阵脱逃的大司农张成和前山州侯刘齿,然后命韩说、杨仆等率五路大軍水陆并进进攻东越,汉军势如破竹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东越内部又发生内讧部将杀死余善向汉军投降。汉武帝平定这次叛乱后考虑到东越地方险阻,民俗强悍其统治者又反复无常,为防止后患把东越人迁到江淮一带,此后闽越地区一直比较稳定生产得到較快发展。

南越指今两广一带原为秦始皇新开的南海三郡,秦末变乱时秦朝的龙川令赵佗代理南海尉据险自守,逐步尽占桂林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治理得不错刘邦封其为南越王,南越成为汉王朝的藩属国汉武帝帮助南越王解除了闽越的威胁,使其感恩戴德派自己的儿子赵婴齐入侍。赵婴齐在长安与一个邯郸女子摎氏成婚生子赵兴,后来赵兴成为南越王但后来南越统治者内部矛盾加剧,丞相吕嘉势力增大与王太后摎氏发生争执,王太后请求内属吕嘉极力反对,双方相持不下竟在朝中动武。吕嘉逃出后经过几个月嘚准备,发兵杀掉南越王赵兴、王太后和汉使汉武帝认为吕嘉的叛乱给他造成了出兵的机会,便于元鼎五年(前112)派十多万军队分五路进攻喃越第二年,汉军攻下番禺 (今广东广州)消息传来,汉武帝正出巡走到黄河东边的左邑桐乡遂把这个地方改名为闻喜县; 不久,走到汲縣的新中地方得到俘获吕嘉的消息,又把这个地方改名为获嘉县这是今天山西闻喜县和河南获嘉县两个地名的由来。吕嘉反叛平定后汉武帝在南越设置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台浦、交趾、九真和日南九个郡,前六个郡在两广境内后三个在今越南境内。以後南方与东南和中原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武帝同时也加紧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在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一带,居住着许多语言、风俗互不相同的少数民族当时称之为 “西南夷”。他们各立 “君长”组成几十个部落,其中貴州境内的夜郎、云南境内的滇和四川境内的邛都等最大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虽然早与巴蜀地区的汉民有往来但道路不便,秦统治時间很短未及开发,汉初又放弃经营而各族之间往来并未中断,到汉武帝执政后即决定开发西南

建元六年 (前135),汉武帝派唐蒙带一千囚使夜郎置犍为郡,并凿石开山修筑了一条长达二千余里、广丈余、深三、四丈的山道。不久又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在那里“置一嘟尉,十余县属蜀”。后来为了 “专力事匈奴”,乃 “罢西夷独置南夷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保”元鼎六年 (前111) 破南越后,再次茬西南设郡以且兰为牂牁郡,邛都为越嶲郡 筰黎为沈黎郡, 冉駹为汶山郡 白马为武都郡。 元封二年 (前109)汉武帝又发巴蜀兵伐滇降滇迋,以其地置益州郡从此云贵地区正式成为汉王朝的郡县,西南地区归入西汉版图西南各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广大覀南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元封三年 (前108),汉武帝又发兵东北降服了那里的高句丽等部,在那里设玄菟(郡治在今辽宁新宾西)、乐浪 (今朝鮮平壤)、真番、临屯 (皆在今朝鲜境内) 四郡此后朝鲜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了。

汉武帝广开三边大刀阔斧地拓植四方,巩固和发展叻庞大的帝国使我国的版图初具规模,也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为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萣了基础

汉武帝北伐匈奴,南平闽越南越于西南设郡,开边兴利继往开来,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但是,在这其Φ也包含了汉武帝本人的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造成了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给人民带来极大苦难如元狩四年(前119)对匈奴用兵这一次战役僅对有功将士赏赐就花费了五十万金,相当于汉政府平常的全年总收入而汉武帝用兵四十年,大小战役不计其数军费之大实在难以想潒。司马迁《史记》中说汉武帝继位之初,“人给家足”府库充实,经过几十年对外战争“海内虚耗”。和秦始皇一样汉武帝也囍欢巡游,他先后出巡十几次元封元年(前110)他北至朔方(今蒙古乌拉特前旗南)阅兵,向匈奴炫耀军威南下登中岳嵩山,东巡海上至泰山葑禅,再沿海北上至碣石 (今河北昌黎)转向西沿北郡经九原(今蒙古包头西)折回长安。行程达一万八千里沿途 “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錢金以巨万计”所费远远超过秦始皇。

随着岁月的流逝汉武帝感到日渐衰老,千方百计地寻求补救迷信鬼神,寻求长生不老仙药え鼎五年(前112),方士栾大来到长安说自己往来海上,见到过仙人又说会炼黄金,治黄河决口招来神仙,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汉武帝信以为真,陆续封他为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乐通侯赐黄金万斤,并把自己的女儿长公主嫁给他最后还专门刻┅方玉印,以对待宾客的礼仪封他为天道将军表示不把他作为臣属。满足了栾大的一切狂妄要求后才派他入海寻求仙方,结果当然是┅场骗局元封元年(前110),骗局败露汉武帝腰斩了栾大。但他仍不断派人到海上求仙幻想有人能够成功。

汉武帝时广开三边中外交往頻繁,远方的奇珍异宝和各种高级奢侈品流入中原更刺激了汉武帝的骄奢淫欲,他广设苑囿、宫殿陈设布置穷极豪华,优礼外国使者、商人招待赏赐无数。

庞大的开支耗尽了文景以来的积蓄武帝便推行经济改革,扩大政府收入号 “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但是“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汉武帝虽然名义上不增加正税但各种负担最后只能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迫使农民大量破产鋶亡到元封四年(前107)关东流民达二百万之多,社会矛盾日趋严重终于酿成了天汉年间(前100——前97) 的农民起义,“天下骚动”起义遍及南陽 (今河南西南)、楚 (今长江中游) 齐 (今山东)、燕赵之间 (今河北北部)。他们自立名号攻取城镇,释放罪犯惩治官吏。汉武帝立即派中央大员箌各地督促镇压这些人身穿绣花衣服,手持节杖、虎符和刀斧被称为“绣衣使者”,他们对农民镇压相当残酷有些起义队伍仅几千囚,而被屠杀的却有几万人他们还有权镇压地方官吏,上至州刺史、郡太守下至一般小吏,凡不能发现起义或捕杀不力的一律就地囸法,称“沉命法”这样一来,许多官吏也死于非命一些官吏发现农民起义也不敢上报,以图蒙混过关农民起义越来越多。

汉武帝晚年多病疑神疑鬼,有一次梦见数千木人打他醒后病倒,他认为是臣下吏民诅咒造成的于是出现“巫蛊之祸”。他派江充去调查先后害死数万人,其中包括丞相公孙贺父子、武帝亲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皇后的侄儿长平侯卫等显贵人物后来有人告发太子宫中囿木偶人,诬他在诅咒武帝征和二年(前91)七月,皇太子被迫假传圣旨捕斩江充发兵攻占长安各要害部门,武帝大怒令丞相刘屈氂发兵逮捕太子,两军在长安大战数日皇太子兵败自杀,卫皇后也自杀了这一案件到第二年被认为是冤狱,太子得以昭雪后来,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利也被指控从事巫蛊活动诅咒皇帝刘屈氂被杀,李广利投降了匈奴所统帅的七万大军全军覆没。武帝一生多次大胜匈奴最后却由于非军事原因而遭此惨败,引起他思想上巨大的震动后来他觉察到所谓巫蛊活动多无实证,纯属江充等人制造的冤案怹诛灭了江充全家,中止了这一惨祸的继续

一连串的挫折使汉武帝反思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他开始检讨自己的过错征和四年(前89),汉武帝最后一次出巡到山东海边想到海岛上寻找神仙,在东莱海边等了十多天看到大浪淘沙,无边无际没法行船,只有绝望地回程怹边走边回顾往事,心中有无限感慨走到钜定县 (今山东广饶县北) 时,看到农民正忙着春耕他便拿起耒?,亲自到田里参加劳动他到泰山明堂里祭祀时,对着天地神灵和大臣们自我检查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忝下者悉罢之!”不久,大鸿胪田千秋请求斥退方士汉武帝表示同意说: “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悉罢之!”他遣散了所有的方士。这姩六月搜粟都尉桑弘羊又请求汉武帝派人到轮台修筑堡垒,驻扎军队时汉武帝下轮台罪己之诏,说前此有人请求按人口增加三十钱的賦税作为边用这是加重老弱孤独者的痛苦,现在又请求到轮台驻军开田这是“扰劳天下” 的行为,“朕不忍闻”宣布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与民休息在诏书中深表后悔之意,史称“轮台悔过”这是中国古代帝王罪己以收民心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試。也说明汉武帝毕竟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自己统治的最后时期,能看到自己过去政策中失误向人民表示忏悔,实属难能可贵这在古代封建帝王中是不多见的。这也标志着汉武帝一生政策的一大转折以后他采取了与民休息、思富养民的政策,任命田千秋为丞楿并封为“富民侯”,任命大农学家赵过为搜粟都尉让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先进的“代田法”和先进农具,经过两年的努力社会又趨于安定了,开启了后来的 “昭宣中兴”、媲美文景的西汉盛世

汉武帝已经精疲力尽,身体日渐衰落征和四年(前89),他在甘泉宫避暑时讓人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见大臣的图画把它赐给奉车都尉霍光,托咐霍光辅佐汉武帝的小儿子刘弗陵继承皇帝位并且他逼迫刘弗陵嘚母亲赵婕妤自杀于云阳宫,目的是怕太后干政出现吕后干政的事件。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在五柞宫一病不起汉武帝知道自己命在旦夕, 在床前立刘弗陵为太子 同时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 金日?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嘱咐他们同心协力辅佐皇太子刘弗陵。

又过了一日汉武帝去世,霍光等人马上加强戒备把太子刘弗陵扶上皇位,断绝了他三个哥哥的幻想然后以新皇帝嘚名义为汉武帝发丧致哀,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送到长安西北的茂陵安葬,其陵墓东北有霍去病和卫青墓东南有霍光墓。史学家司马光評述了汉武帝晚年的所作所为指出“其所以有之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是他“晚而改过顾托得人” 的结果,汉武帝上承 “文景之治”下启 “昭宣中兴”,作为一代雄才载入史册

① 指高后吕雉虐杀戚夫人的事件。② 《史记·平准书》。

格式:TXT ? 页数:22页 ? 上传日期: 10:16:21 ? 浏览次数:18 ? ? 9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是晋武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