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适合宝妈靠谱点的工作靠谱吗?

原标题:【有余味】做销售这个职业有前途吗?

(微信搜索公众号“有余味”分分钟涨姿势)

作为一个热爱分享知识的营销人,经常会收到一些提问,最近关于销售的问题特别多。

“如何去做好一个销售?”

“做销售职业有前途吗?”

“内向性格怎么做销售?”

真是巧,今天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后台收到了一个读者同样的提问。

嗯,虽然之前策划过许多销售为导向的营销活动,也成功的教会过几个同事(比如说一个月之内让她成为了销售冠军),但好像还没正式分享过关于销售这方面的内容。

这篇文章,几乎包含了所有我关于对销售的看法和建议,分享给所有即将毕业想从事销售或者想转入销售职业的人。

ps:前方多碗鸡汤预警!

所有不靠谱,都是自己不靠谱

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身边的一些现象:

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有的人可以月入过万,有的人只有几千收入;

男多女少的不协调时代,有人一辈子光棍,有人隔三差五换着女朋友;

一个普通的街边小吃店,有的永远门庭若市,有的从来都是门前冷落。

所以,销售这个职业到底靠不靠谱?

我的回答是靠谱,这个一点没毛病。

道理也很简单:一个职业靠不靠谱,很多时候并不在于这个职业靠不靠谱,而是自己本身靠不靠谱。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觉得销售不靠谱的人,其实都是自己在这个领域并不出色。而销售精英,通常都会觉得这个职业很有前途。所以,你要了解一个职业靠不靠谱,聪明的做法并不是咨询这个行业碌碌无为的人,而是请教行业内的顶尖人士。

试想:“一个自己在行业内都做不好的人,又怎么会看好这个职业呢?”

这样的人永远都只会跟你说这个行业怎么不好干,怎么不挣钱,好像换一个行业就能多挣钱,而且也没有勇气去尝试别的行业,即使换了行业,也不见得就能够混的多好。

如果你认为这是心灵鸡汤,或者觉得我是在洗脑,那也没有必要继续看下去,因为一个人的思维真的会限制想象力。

所有的成功,往往都有迹可循

如果你想得到更好的提升,选择一个创业公司就好了;

如果你想获得系统的培训,选择一个大型企业就好了;

如果你想快速成长为专家,找到一个顶尖人物很关键。

以上所讲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里我要讲另外一个成功,虽然也比较世俗:

很多的人想从事销售这个职业,除了前面所讲的之外,更多的是想快速赚钱。毕竟,很多时候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往往是看他口袋里有多少钱。

那么,是不是所有行业的销售都很赚钱?

所以,如果你想提高赚钱的速度,选择一个好的行业也很关键。比如说“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相对来说属于赚钱比较快的行业。

而一些行业相对来说会比较低,比如说家居建材行业,这个行业的销售最高工资基本上也就是一两万左右,大多数都是停留在平均四五千的月薪,而且很多时候还要忍受“打鸡血”的亢奋状态。

我并不是高看哪个行业或者贬低哪个行业,而是在分析选择哪个行业的销售更容易获得高收入。比如说一个快消品的销售和一个牙科机构的销售,明显是牙科机构的销售更加赚钱(一颗牙齿的利润恐怕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当然,有的人会说觉得月薪四五千已经很不错,关于这个观点,我当然不能加以反驳。

毕竟,我一直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好与不好,看跟谁比。”

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定位

经常有人问,自己到底合不合适做销售?

比如说,很多的人存在着这样一个疑惑:

“内向性格的人适不适合做销售”

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惑呢?

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外向性格的人更加适合从事销售(最好能左右逢源,最好能舌战群儒)。甚至,这也是无数企业招牌销售人员时的一个重要标准。

然而,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

我认为:不论是内向性格的人还是外向性格的人都适合做销售,一个人到底适不适合销售并不完全取决于性格,更多的找到合适自己的“定位。”

听着感觉不太能理解吧?

我举个例子大概就懂了。

一般来说,一个演员在成名之前几乎都靠颜值,男演员要让女生尖叫连连,女演员要让男生想入非非(当然也有一些是靠才华出名的,但很多时候颜值带有天然的优势)。

而作为家喻户晓的成龙,在刚出道的时候长相一般、武功平平,为什么到后来成为了国际巨星呢?

因为成龙为电影市场做了大量分析并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个人标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设。”

成龙刚开始给人的印象是“功夫小子”,并且带有一些鬼马喜剧成分,可以说这是他为自己打造的第一个“定位”。然而这个定位虽然观众会很喜欢,也非常容易大红大紫,但同样也存在弊端,因为在娱乐圈这样的形象同质化非常严重,非常容易被新人替代甚至遗忘。

所以,当时的成龙在有些名气之后开始转型,打造了第二个适合自己的定位——“生活化杂耍,杂耍般打斗”。

果然,这个人设再一次获得了成功。至少,与当时正宗派的李连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也许你会认为成龙成名之路到这里已经结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像成龙自己歌曲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当时的成龙遇到了另外一个竞争对手“周星驰”,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风格的确抢占了一部分电影市场,再加上周润发枪战英雄主义也开始大行其道,这让成龙再一次感觉到了危机感。

我猜你也知道,这就有了成龙的第三个形象——“搏命

嗯,绝大多数观众都是喜欢刺激的,但是往往自己怕死又不敢冒险,所以成龙的转型再一次大获成功。

同样的道理,任何成功的销售并不是依赖于性格是否外向,更多的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个人形象。”

每个人适合的销售形象几乎都不一样,比如说有人很专业,能给客户合理的建议;有人亲和力很强,能快速取得客户的信任;有人忽悠能力很强,能够把客户骗的团团转。

而内向性格的人也有自己的特点,只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同样能把销售这份工作做好。比如说内向的人可能会比较敏感,敏感往往代表洞察能力很强,而洞察客户的心理往往是销售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再比如说内向的人因为不善言谈,反而更能获得有些客户的认同与信任。

总之,我的确见过很多内向性格的人把销售这份工作做的很出色,他们大多数也不是那么能言善辩。如果你是内向性格的人,切记不要为了“油嘴滑舌”而去学习所谓的口才,搞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有些客户对能说会道的人产生防备)。

所以,如果你想做销售就不必再纠结自己的性格。

不断的总结,才不会迷失方向

你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有的人销售能力很不错,但真让他分享一些什么,就会一脸懵逼,说不出个所以然。

这样的人,销售能力是有,但在个人发展上来说过于局限性。

因为所有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擅于总结的人。总结可以让你不至于迷失方向,也能带你进入更美好的天堂。

比如说去到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森林,如果你想尽快走出去,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在没有指南针、定位设备的情况下)?

一个最古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记号。”

如果不做记号,运气足够好的话的确也有可能走出去,但你永远没有自己的方法,自然也就不能为后人指引方向(运用到工作当中就是要习惯性的做总结)。

所以,对于销售这个职业来说,需要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形成自己的方法,才能打造自己的“个人IP”。如果你没有自己的东西,就好像银行里有一个亿,永远都不是你的,不会有新的东西也就不会有方向。

就拿我自己来说,之前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对过去的营销方法和大量案例进行总结,仅仅一套“独孤九剑”营销系统,在2016年就有人愿意花25000元请我去培训(很多培训师的费用是10000元)。

为什么要打造自己的“个人IP”呢?

这是微信公众号的一句话——“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的确,未来10年所有的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品牌,你总结的东西就是你的产品,你的产品就是你的品牌,可如果你连东西都没有,又哪来的品牌呢?

在我的家乡有10000家左右的家居工厂,绝大多数都是给广东品牌代工生产的,并没有自己的品牌,可以说少的可怜。并不是他们没机会成为品牌,而是很多人没这个意识或者说不知道怎么操作(前面我说了,未来10年所有的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品牌,也就是说,所有的品牌都值得重新尝试)。

品牌带来的价值会超出你的想象。当别人在遇到销售问题会想到你时,如果你能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法,你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销售了。

没有自己的东西,就永远是个体,而不是品牌。

我不知道我写完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没有用,是“过目就忘”的了解还是“牢记于心”的实践?毕竟,五百多年前的大明朝就有人提出的“知行合一”概念不也是很多人没有搞懂。

回到本文标题:“销售这个职业有没有前途?”

销售本身很有前途,没有前途是因为自己不靠谱。

【有余味】2017,我学会的几个道理

【有余味】3个故事,可以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原创不容易,请尊重知识产权;不要“又想学我的方法,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是余味所创”。

小朋友,你在网上还经常看到咱们国人抱怨中国这不好那不好的,是不是也得犹豫啊?检验员很累,但一个月累死累活的收入绝对要比你90%的同学收入要高。当菜鸟的时候,千万不要收红包。


布衣 采纳率:100% 回答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宝妈靠谱点的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