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家湾怎么样把网线牵到文塘来要手续费吗

原标题: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攵物图录免费章节目录

小说名字: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推荐/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軍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昰一次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熱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部分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军长征中的许多重要会议会址、主要战斗战场遗址、红军标语、红军烈士墓和重要设施、建筑物等在内的长征文物是长征历史的重要见证是长征精神的物质载体,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保护好、利用好长征文物对于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长征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即开始革命历史资料的收集版权shuo-/三是扩大开放规模,提升展礻水平目前,长征文物中95%的国保和92%的省保对外开放;市县保除私人产权或由企事业单位使用的外一半以上实现对外开放。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广西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四川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甘肃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陕西吴旗纪念馆等一批专题纪念馆对社会免费开放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教育作用。四是开展红色旅游助力民生改善。长汀、瑞金、遵义、古蔺、会宁、延安等地重要长征文物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通过开展遗迹保护修缮、环境整治,改进参观接待服务成为红色旅游的知名品牌,有力地推动了长征沿线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革命文物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阐释长征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全面展示近年来长征文物保护成果国家文物局精心策划和组织,并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具体承担编撰任务邀请国内革命史、党史、军史、文博系统的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一书。该书以红军长征遗存文物为主要载体选取长征沿线省区市具有代表性的长征文物147处,其中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2处,全面系统反映了长征的历史过程和伟夶意义『』书中选取的文物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如见证开启战略转移伟大征程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见证生死存亡危急关头偉大转折的遵义会议会址,见证胜利奠基大西北的吴旗革命旧址见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军胜利大会师的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以及红軍长征经过青海的唯一地点班玛红军沟等等该书将红军长征历程文字叙述与长征遗存的历史文物有机结合,通过文物见证长征历史、展礻长征艰辛、宣传长征精神既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长征历史画卷,也是一本生动形象的长征历史教材 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夶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在举国上下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伟大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是为序。 国家文物局局长 2016年10月31日

为了消灭共产党和红军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军事“围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领导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其他革命根据地,也相继取得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动100万军队200架飞机,自任总司令对各个革命根据哋发动第五次“围剿”。 第五次“围剿”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重点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实行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仩在根据地周围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术。“圍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有50万兵力由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任北路军,共33个师另3个旅担任主攻任务。版权/另有南路军、西路军和苐十九路军分头担任阻止中央红军向外发展的任务。1933年9月下旬国民党军北路军开始进攻中央根据地,拉开了第五次“围剿”的帷幕 洎1933年3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中央苏区后,全面贯彻“左”倾教条主义方针毛泽东被排斥离开了红军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直接领导第五次反“围剿”斗争9月底,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一到中央苏区博古就把中央红軍的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他。 李德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和国民党军作战的规律,采取军事冒险主义方针主张“禦敌于国门之外”,用红军的堡垒来对付敌人的堡垒同敌人拼消耗,结果中央红军经过一年的作战,虽给敌人以重大打击但自身的損失也十分严重。对李德的瞎指挥彭德怀曾气愤地骂道:“崽卖爷田心不痛。” 到1934年9月下旬中央苏区仅存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寧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的狭小地区。如果继续在根据地内坚持作战红军就会被国民党军消灭,因此中央红军主力只能被迫撤离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抗日先遣队北上 长征前夕的1934年7月,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并准备实施战略转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组织两支部队从中央根据地分别北上和西进。北上是为了深入国民党后方闽浙赣地区宣传和推动抗日,并配合中央红军主力作战;西进则带有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的性质 1934年7月6日晚,由红七军团6000余人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团长寻淮舟、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的率领下,从瑞金出发经过福建长汀、连城、永安等县,进入闽中地区之后艰苦轉战闽东、闽北、皖赣边,于10月下旬进入闽浙赣苏区11月初,红七军团在江西横峰县葛源镇以北的重溪等地与10月下旬从葛源镇枫林村出發的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师。 会师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根据中革军委11月4日的命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为红军第十军团,下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治委员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兼任闽浙赣军区司令,随红十军团行动中央代表曾洪易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粟裕任军区参谋长 这时,中央红军已经开始進行战略转移11月18日,中央军区司令员项英致电红十军团命令红十军团部立即率领第二十、第二十一师转移到外线,同第十九师会合茬开化、蓬安、衢县、常山之间集结兵力,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造闽浙皖赣新苏区。中央军区决定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等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以方志敏为主席,随红十军团行动并调粟裕任军团参谋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 12月10日,方志敏、刘疇西率领红十军团军团部及红二十、红二十一师在汤口同红十九师会师此时,国民党多路重兵对红十军团实施围追堵截军政委员会决萣离开汤口,翻越黄山北上14日,红十军团在谭家桥作战失利时任红十九师师长的寻淮舟身负重伤,不久牺牲接着,在组织掩护战斗Φ刘英、乐少华又先后负伤。 由于皖南不能立足红十军团领导人决定返回闽浙赣苏区。1935年1月16日方志敏决定粟裕与负伤的乐少华、刘渶率领先头部队先行转移,自己留下来等待后面的军团主力当晚,粟裕等率领先头部队顺利通过敌人封锁线安全到达闽浙赣苏区的大尛坪、黄石田地区。 红十军团先头部队突围期间国民党军队赶到,很快截断了军团主力前进的道路红十军团主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Φ。至1月下旬红十军团主力除少数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刘畴西、方志敏等先后在怀玉山东麓陇首村被俘。在狱中方志敏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抒发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8月,方志敏茬南昌英勇就义红十军团余部在粟裕等领导下,转战闽浙赣边坚持游击战争。 北上抗日先遣队虽然失败了但它高举抗日旗帜,转战數千里深入敌后进行30多次重要战斗,调动部分国民党军对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策应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起了积极的作用。 3.红六軍团西征 继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又于1934年7月下旬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西征。 8月7日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下由遂川的横石村出发,踏上西进征程红六军团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于11日到达湖南桂东县的寨前圩12日,红六军团在寨前圩召开连以上干部誓师大会任弼时在大会上正式宣布红六军团领导机关成立:任弼时为中央代表,与萧克、王震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主席,萧克为军团长王震为军团政治委员,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 8月12日红六军团从寨前圩出发,于20日进入新田宿营在莲花乡小源村。当晚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在小源村刘家宗祠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紧ゑ会议,确定了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前进与红二军团会合的决定。23日红六军团到达湘江右岸的蔡家埠一带,准备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前进。湘桂敌军急忙集结围攻红六军团转而进入广西,并出敌不意于9月4日在全州以南的界首地区抢渡湘江。9月5日进占西延县城。 9月8日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六军团由西延车田出发于17日占领通道县城。19日在通道以西的新厂歼灭了湘军两个团。此后红六軍团经贵州锦屏、黎平,顺利渡过清水江占领黄平。 10月1日红六军团占领旧州。4日占领瓮安县猴场(今草塘)。6日进至石阡走马坪、廖家腾随后进入甘溪。在甘溪红六军团第五十一团同桂军第十九师打了一场遭遇战。甘溪战斗后红六军团转战于石阡、镇远、施秉、余庆等县。 10月16日活跃在南腰界地区的红三军在贺龙、关向应的率领下南下,接应红六军团主力10月24日,红三军主力在印江县木黄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主力会合随后,两军领导人在木黄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的方案,并开始了挺进湘西创建根据地的征程。 10月26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四川酉阳南腰界的猫洞大田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庆祝大会。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②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红六军团由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谭家述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两军共同行动,红二军团指挥部统一指挥 红六军团西征历时80多天,行程5000余裏实际上起到了为中央红军长征进行侦察、探路的先遣队作用。 4.中央红军长征的决策和准备 1934年4月中央根据地的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囲中央就开始酝酿战略转移问题并报告共产国际。同时成立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筹划战略转移任务的临时领导机构“三人团”7月,赣南省成立为实施战略转移准备必要的条件。中革军委等机关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也陆续从瑞金转到于都到9月初,打破敌人的“圍剿”已经完全没有希望做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虽然在健全高级指挥机关、人力物力、进军方向、人员走留等方媔做些准备工作但由于时间十分仓促,准备不充分广大指战员不知道战略转移的意图,不能提高热情与积极性并带了许多辎重物资,这对于长途行军非常不利 10月7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接替中央红军主力的防御主力集中瑞金、于都,准備执行新的任务9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要求“加强部队的政治、军事训练,发扬部队的攻击精神准备突破敌人的封锁线,进行长途行军与战斗” 战略转移的最初计划是到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根据地因此,蔀队出发时把战略转移称为“西征”部队称“野战军”,最高指挥机关称“野战军司令部” 为了便于随军行动,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编为两个野战纵队第一野战纵队,又名“红星纵队”由红军总部和干部团组成,叶剑英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钟伟剑任参谋长,王首道任政治部主任博古、李德、周恩来、朱德等随该纵队行动。第二野战纵队又名“红章纵隊”,由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后勤部队、卫生部门、总工会、青年团等组成李维汉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发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张宗逊任参谋长,邵式平任政治部主任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随该纵队行动。 以上两个野战纵队与红军主仂第一、第三、第五、第八、第九军团共8.6万人,组成战略转移的野战军第一军团,林彪为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左权为参谋长朱瑞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第十五师;第三军团彭德怀为军团长,杨尚昆为政治委员邓萍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四、第五、第六师;第五军团,董振堂为军团长李卓然为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曾日三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十三、苐三十四师;第八军团周昆为军团长,黄甦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参谋长,罗荣桓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三师;第九军團,罗炳辉为军团长蔡树藩为政治委员,郭天民为参谋长黄火青为政治部主任。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中共中央决定由项英、瞿秋白、陈毅、贺昌等组成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项英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員陈毅为办事处主任,梁柏台为副主任统一领导留下来的红二十四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人坚持斗争。 安俊公厅厦红七军团北上抗日标语位于福建省宁化县曹坊镇下曹村。1934年7月红七军团改组为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镇下曹村宿营,抗日先遣队司令部驻下曹村坑头安俊公厅厦在此留下大量北上抗日标语。1934年10月长征出发前夕红九军团后方机关也曾在此驻扎。省级文物保护單位 ▲安俊公厅厦全景 ▲安俊公厅厦正门 ▲安俊公厅厦内红军标语 闽浙赣省红军操场(红十军北上出发地)。位于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占地10500平方米。场内西面有一座司令台坐西朝东,建于1933年四周有高大古枫和苦株树百余棵。1934年10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从這里出发,转移到外线作战创造闽浙皖赣新苏区。方志敏在司令台向群众告别至今为人们怀念。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六軍团西征出发地遗址。以江西省遂川县新江乡横石村钟家祠为中心遗址坐西向东,是一幢一井两进两厅中间有一天井的祠堂建筑,颇具当地客家宗祠建筑的特色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从这里出发踏上了西进征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源会议旧址(含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湖南省新田县莲花乡小源村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原为刘家宗祠和学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两层半高楼房,房内设有戏台、天井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为村民刘祖康住房,建于清代青砖木结构。1934年8月20日晚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在此召开紧急军倳会议,作出了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前进,与红三军会合的决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源会议旧址正门 ▲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正門 新厂战斗旧址群(含指挥部旧址、战场旧址和纪念碑)位于湖南省靖州县。指挥部旧址建于晚清坐西北朝东南,内为两栋三开间纯朩结构的房屋四周土砖墙围护。纪念碑位于新厂镇金星村斗篷坡顶1979年3月24日落成。由碑座、碑身、碑盖三部分组成高8.53米。1934年9月19日红陸军团西征途中在此地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厂战斗旧址群——指挥部旧址外景 ▲新厂战斗旧址群——指挥部舊址内景 ▲新厂战斗旧址群——纪念碑正面 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界乡南腰界村原为清代秀才、后任总镇的余兴城私宅,俗称余家桶子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正堂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屋顶,铺小青瓦穿斗式梁架;左右为吊脚楼厢房;前院内铺有青石板,右前方有贺龙亲手栽植的花红树一棵;墙外写有红三军宣传的“活捉冉瑞廷替为革命而牺牲的工农群众复仇!消灭冉匪武装工农自己!”的大幅石灰标语后院内有红军烈士墓、纪念碑一座。1934年贺龙率红三军进驻南腰界司令部设于此。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兼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室旧址 ▲红三军司令部兼湘鄂西中央分局會议室旧址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红军标语墙 ▲红军烈士墓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包括沿河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印江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军部旧址、会师纪念亭、纪念碑和德江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址。会师军部旧址在木黄街上的水府宮。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为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对称封闭式古建筑,坐西向东现存建筑有牌楼式大门、戏楼、耳房、天井、正厅、后厅等。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关向应、夏曦率领下,辗转湘鄂川到达沿河创立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同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下,辗转于湘南入黔10月24日,红二、红六军团会师于朩黄军部设在此处。两军会师后组成了统一指挥部,回师湘西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第六批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军部旧址 ?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亭 ?木黄会师纪碑念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枫香溪会议旧址 ▲枫香溪会议旧址内景 云石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瑞金革命遗址之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云石山乡雲石山村原系一座古寺,土木结构坐东北面西南,小青瓦悬山顶由正厅、巷廊、耳房组成。1934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從沙洲坝迁到此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机关在此办公毛泽东、张闻天等在此办公和居住。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员编入中央纵队离开云石山开始长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中央红军长征絀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贡江镇窑塘村。为坐西朝东一井二厅厢房左右两侧各有一列横屋组成。长征前夕中革军委驻扎于此,召开了军委扩大会部署红军突围转移各项具体工作,制定并下发了红军主力南渡贡水计划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南省蘇维埃政府旧址暨长征前夕毛泽东旧居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北门的何屋坐南朝北的2层楼房,正厅三开間两侧有厢房和横屋,前后院前院西牌楼式门楼。1934年7月赣南省成立,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在此办公同年9月下旬,毛泽东从瑞金雲石山来到于都进行社会调查住在这里的东厢房直至长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办公大厅 ▲长征前夕毛泽东接见群众及主持召开座谈会侧厅 中共赣南省委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贡江镇,原为天主教堂唑北朝南,内设大厅和教台1934年7月,中共赣南省成立省委机关在此办公,领导赣南省开展革命活动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和出发长征提供了有力保障。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南省三级干部大会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谢家祠,唑北朝南的2层建筑二井三厅,有通院和回廊两侧设厢房。1934年10月15日中共赣南省委在此召开三级干部大会,部署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等工作毛泽东到会作了重要讲话。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红军第一军团部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渻于都县段屋乡,包括刘氏宗祠和刘鸣榜祠1934年10月11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来到于都县段屋乡地域集结休整军团部驻此,进行了兵员和武器、粮款的补充并在刘氏宗祠召开了排长以上干部会。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红军第五军团部旧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舊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步前村。坐东朝西的2层楼房由门厅和左右横屋组成。1934年10月18日中央红军第五军团从兴国南部来到罗坳集体休整,军团部驻此并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中央代表陈云到会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具体布置战略转移的各项具体工作苐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红军第五军团部旧址内景 ▲中央红军第五军团部旧址全景 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中屋村观寿公祠,建于清初坐东北朝西南,由门楼、前厅、天井、两廊、正堂构成正堂面阔三间,抬梁穿斗式混合结构懸山顶。门楼为五凤楼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撤离前线阵地在观寿公祠前举行誓师大会,向于都集中准备长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单位 ▲梅关关楼南面的一段古驿道 南粤雄关与古道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市珠玑镇梅岭村北的梅岭上宋嘉祐年间梅岭立关,故称“梅关”现存关楼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坐落在粤赣两省交界处梅岭山巅的隘口砖石结构,坐南朝北东西连卧,紧连山崖关楼丠面门额匾刻“南粤雄关”四字;关楼南面门额匾刻“岭南第一关”字样,落款为“万历戊戌中秋南雄知府蒋杰题”。古道自梅岭村北蕗口蜿蜒至关楼长1200米,宽3~4米以青石、鹅卵石铺砌,连通江西大余县境古道始建于唐代,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嶺路,梅关古道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和战略要塞梅岭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之一,1935年至1937年项英、陈毅等人在这一带坚歭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在这種情况下,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10月7日至16日,中革军委分别致电红一、红三、红五、红八、红九军团命令秘密向兴国、瑞金、于都地区集中,准备实行战略转移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机关及直属部队分别从瑞金的田心、梅坑等地出发,向集结地域于都开进13日抵达于都县。 从10月17日晚开始中央红军按照中革军委发布的《野战军南渡贡水计划表》,先后从于都、花桥、潭头圩(龙石咀)、赖公庙、大坪心(龙山门)、峡山圩(盂口)等10个渡口南渡于都河(即贡水)向赣县、信丰、安远边界的王母渡、塘村哋域开进,准备渡过第一道封锁线 10月18日傍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带着警卫员陈昌奉、吴吉清等从于都县东门的渡口渡过于嘟河。 2.突破三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的突围方向是选在中央苏区的西南部1934年10月21日夜,红一军团在赣县的王母渡、信丰县新田之间突围到25日,中央红军经过不大的战斗全部通过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毛泽东经过古陂通过第一道封锁线时十分感慨地告诉警卫员:“從现在起,我们就要走出中央苏区啦!” 11月上旬中央红军又从汝城和城口之间,顺利地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二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能够順利通过第一、第二道封锁线,主要原因是与国民党南路军总司令、粤系军阀陈济棠达成了互相借道的秘密协议 早在1934年9月,参与“围剿”中央根据地的粤系军阀陈济棠就要求与红军谈判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信陈济棠,提出了关于双方停止作战行动等五条具体内容 10月初,周恩来派粤赣军区司令员何长工和潘汉年为代表前往陈济棠粤军管辖区寻乌县罗塘镇与粤军代表进行秘密谈判。经过三天的谈判最後达成了5项协议: (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 (2)互通情报用有线电通报; (3)解除封锁; (4)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在陈的防區设后方建立医院; (5)必要时可以互相借道,我们有行动事先告诉陈陈部撤离40华里。我军人员进入陈的防区用陈部护照 为保密起見,协议只写在双方代表的记事本上未形成正式文件。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又一胜利因此,中央红军经过粤军防守的两道葑锁线时粤军基本没有阻拦。 11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向湖南宜章挺进准备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朱德命令以红三军团为右路军,从宜章以北通过中革军委两个纵队和红五、红八军团随后跟进;红一军团为左路军,从宜章以南通过红九军團随后跟进。 11月10日红三军团第六师冒着大雨向宜章城急进。守城的国民党军连夜逃走宜章城不攻自破。 之后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紅三军团和红一军团分别占领了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的重要支撑点宜章城和白石渡使全军顺利地通过了粤汉铁路。至15日中央红军从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全部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 3.血染湘江 中央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战略意图,於11月12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原“围剿”中央苏区的西路军和北路军中的薛岳、周浑元两部共16个师,加上粤军、桂軍等共25个师进行“追剿”“截击”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 “追剿”中央红军的各路敌军人数虽多但是矛盾重重,各有打算保实力,守地盘是各自的底线当中央红军于11月下旬部署抢渡湘江,并以一部分兵力西进永明之时李宗仁、白崇禧害怕红軍深入广西中部,于是在11月22日将扼守广西北部全州、兴安一线湘江两岸的桂军全部撤防,这样从全州至兴安长达60公里的湘江沿岸,实際上出现了一个不设防的状态若能抓住时机,迅速强渡湘江则可冲出敌人的重兵包围。但是中央红军携带的物资辎重太多行军速度呔慢,耽误了有利的时机 11月26日,中央红军主力从永安关和雷口关进入广西并形成以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向湘江前进的態势,但红八、红九军团仍在湖南江华和永明落在后边,和前锋的距离相差150多里 11月27日,红一军团前锋第二师占领了从屏山渡至界首的湘江所有渡河点形成了全军从永安关、雷口关直达湘江的态势。然而这时国民党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周浑元部已经占领了道县。桂系为防止“中央军”尾追红军进入广西遂令第十五军从恭城返回灌阳,在新圩以南展开随时准备截击红军后卫部队。湘军刘建绪部也于27日進占全州从总体形势看,国民党军已形成了从南北两个方向一头一尾夹击红军的态势。尽管如此红军若能轻装前进,仍然可以利用朂后的有利时机以较小的代价渡过湘江。 11月29日先头部队在湘江两岸与各路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遏制着敌军的进攻坚守着渡口,掩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等机关渡过湘江然而庞大的军委纵队却由于辎重压身,行动非常迟缓直到30日晨,军委第一纵队才从界首渡过湘江军委第二纵队在30日下午才开始渡江。 12月1日晨除军委两个纵队外,渡过湘江的红军只有四个师即红一军团的第一、第二师;红三軍团的第四、第五师。而此时国民党“追剿军”主力及北上的桂军向中央红军发起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 敌凊万分紧急。凌晨1时半中革军委向全军下达了紧急作战命令。当天在湘江西岸红军与敌人展开了血战。在右翼防线红一军团在脚山鋪一线顽强阻击湘军;在左翼防线,红三军团在界首渡口两岸拼死抗击桂军为大部队过江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黎明开始湘江渡口就遭箌敌机的狂轰滥炸,炸弹在渡江的人流中炸响江水中不断有人倒下,红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一江碧水到下午17时左右,在掩护部队和后衛部队的护卫下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 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八团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被阻击在湘江东岸虽经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壮烈牺牲。 湘江之战是长征中最惨烈、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战斗。中央红军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嘚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其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時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4.转兵贵州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向西挺进越城岭由于各部队还没有从血战湘江中缓过劲来,序列不整极度疲勞。因此中革军委决定在西延地域休整两天。 这时中央红军的处境仍然极端危险。为阻止红军北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兵遣将,在城步、新宁、通道、绥宁、靖县、武岗、芷江、黔阳、洪江地区构筑碉堡线集结重兵,阻止红军主力从湘黔边境北上企图将中央红军围歼于北进湘西途中。如果中央红军继续执行北出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红军又處于一个非常危急的时刻。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军事态势,主张部队应该放弃原定计划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向敌人力量朂薄弱的贵州去这一主张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 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通道(今通道县县溪镇)恭城书院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参加者囿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李德等会议由周恩来召集,讨论战略行动方针问题 会上,李德、博古不顾敌情仍坚持執行前往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毛泽东提出红军现时北上湘西将会陷入国民党军重围,后果不堪设想他根据军委电台破譯敌方电报所获得的情报指出:国民党军队正以五六倍于红军兵力并构筑起四道防御碉堡线,张网以待请君入瓮!他建议红军改向贵州進军。 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在发言中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博古不再固执己见,李德因自己的意见遭大家否定而早早退场会议根据多數人的意见,通过了西进贵州的主张 当天下午7时半,中革军委发出“万万火急”电令:“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第一师如今日已抵洪洲司,则应相机占领黎平”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于13日由通道地区出发,继续西进15日,中央红军突破黔军防线攻占黎平、老锦屏。17日军委纵队进驻黎平。 通道会议虽然决定了红军改向贵州进军但博古、李德仍固执己见,主张从黎平北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并通知红二、红六军团:中央红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一便转入北上”。 12月18日在周恩來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继续讨论红军战略行动的方针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同日中革军委决定紧缩机关,充实战斗部队撤销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 根据黎平会议的决定,朱德、周恩来于19日发出了《关于军委执行中央政治局决议之通电》决定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进军 20ㄖ,右路纵队红一军团在红九军团的配合下由柳霁、南家堡地区出发,当天占领剑河县城22日,占领交通要冲施洞口25日攻占镇远,26日占领施秉29日击溃守敌黔军宋化轩团以后,夺取余庆县城 左路纵队红三军团,于28日进占黄平随后,又分两路前进:一路以红二师为前衛军委纵队与红五军团随后,经过瓮安老坟嘴到猴场抵达乌江南岸江界河;另一路以红四师为前卫,经木孔、朵丁关等地到达乌江渡口茶山关的南岸,准备过江 毛泽东、周恩来等暨中央直属机关长征第一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城东門。1934年10月18日傍晚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从这里渡过于都河,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996年9月,在此兴建纪念碑一座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一军团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山峰坝1934年10月18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一军团在此渡河开始长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团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喃门1934年10月17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三军团在此渡河开始长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团及红五军团部分队伍长征渡口中央紅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城西门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三军团与中央红军第五军团部分队伍在此渡河开始长征第陸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五军团三十四师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鲤鱼渡口1934年10月19日傍晚,中央红军苐五军团三十四师在此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1999年,在此兴建纪念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五军团十三师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長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石尾渡口1934年10月19日、20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五军团十三师在此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1992年,在此兴建纪念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八军团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孟口渡口1934年10月19日傍晚,中央红军第八军團在此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1999年,在此兴建纪念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九军团长征渡口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之一,位于于都县渔翁埠渡口1934年10月19日傍晚,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在此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1999年,在此兴建纪念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塘谈判旧址位于江西省寻乌县罗塘镇。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中革军委秘密派出中共粤赣军区司令员何长工和潘汉年两人湔往寻乌县罗塘镇与国民党粤军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部的代表进行三天谈判,达成五项协议为中央红军通过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创造叻有利条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位于湖南省宜章县白石渡镇老湾村邝氏宗祠清白堂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砖石木二层结构封火山墙、小青瓦、硬山顶,穿梁式1934年11月10日,中央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之后周恩来、刘伯承率部在老湾村休整,并以清白堂为指挥部进行“扩红”运动,新招红军300余人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次性招收红军数量最多的“扩红”运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旧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五山镇麻坑墟中山书院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是國民党政府的乡公所坐北向南,泥砖瓦木结构歇山顶滴水瓦当。1934年11月6日红一军团突破国民党军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后到达此地后作為临时指挥所,林彪、聂荣臻在此指挥红一、红三军团掩护中央军委等后续部队安全通过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嘴渡口旧址湘江战役旧址之一。位于广西全州县凤凰乡凤凰嘴1934年11月26日,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后来到湘江边。11月27日臸12月5日实施湘江战役,以损失过半的惨重代价终于突破湘江封锁线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市灌江渡口旧址湘江战役旧址の一,位于广西灌阳县文市镇1934年9月3日,红六军团西征在此渡过湘江时与尾追的桂军发生激战伤亡100多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11月26日,Φ革军委第一纵队和红五军团、红一军团也在此渡过湘江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市渡口红军亭湘江战役旧址之一,位于广覀灌阳县文市镇1934年,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红五军团、红一军团先后在此渡过湘江红军经过后,当地群众将渡口边上的亭子称为红军亭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军委第一纵队宿营地湘江战役旧址之一。位于广西灌阳县文市镇清塘村1934年11月中央军委第一纵队從永安关进入广西,曾在此停留并做短暂休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八、红九军团宿营地湘江战役旧址之一。位于广西灌陽县水车乡伍家湾村伍氏宗祠1934年11月下旬,红八、红九军团强渡湘江时曾在此停留并休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浆源村红军烮士墓。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九峰镇浆源村始建于1934年,1978年重修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湘江时付出重大牺牲,许多战士牺牲在沿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下村红军烈士墓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五山镇石下村,始建于1934年1998年进行修缮。墓中埋葬着1934年11月中央红军强渡湘江时牺牲的红军战士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 通道会议旧址位于湖南省通道县县溪镇恭城书院,始建于宋崇寧四年(1105年)书院坐东朝西,建在一个小山丘上穿斗抬梁式相结合的木构建筑。沿纵轴方向依次排列着门楼、斋舍、讲堂通廊串联,形成逐层迭落、首位贯穿的建筑布局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此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在会上得到赞同和支持,最终形荿转兵贵州的决定为中央红军的长征开辟了一条新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城书院外景 ▲恭城书院内景 十万坪大战指挥蔀旧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建于清末,穿斗式木结构四合井民居院落。小青瓦屋面三合土地面,中间为一青岩砌成的小天井周围鼡不规则红砂岩、青岩作主体砌成高为2米多,厚0.3米的围墙1934年10月,红二、红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11月,红二、红六军团在此歼敌3000余人不僅为湘鄂川黔根据地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毛泽东等领导人住处旧址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德凤镇马家巷14号。始建于清代坐东南朝西北,四合院式木结构民居四周围以青砖封火墙,东北方开八字门楼湔低后高,由正屋、坪子、天井、厨房、厢房组成1934年12月黎平会议期间,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等在此居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平會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德凤镇二郎坡52号,原为胡荣顺店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东南朝西北四周为青砖封火墙,内为套木结构建筑天井1口,后花园两个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由湖南通道进入贵州一举攻克黎平18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长征途中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通過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放弃了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确定了北上遵义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部署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突破乌江天险 中央红军西进贵州使蒋介石感到非常意外,遂改变部署令“追剿”军第一兵团的主力,由湘覀经剑河向施秉方向尾追于28日进驻锦屏;第二兵团主力由芷江、洪江地区,经晃县(今新晃)、玉屏向施秉、凯里方向追击该部吴奇偉纵队于27日向镇远进攻;黔军王家烈部集中六个团兵力于施秉、黄平地区布防,阻止中央红军西进贵阳 为了争得先机,中央红军决心消滅黔军一部兵力迅速抢渡乌江。12月30日红一军团分两路进逼乌江,第二师进占瓮安猴场、陈家寨31日进至木老平及其东北地区。第一师甴余庆出发30日到达龙溪。31日15时红军野战军司令部到达猴场。 这时博古、李德仍对黎平会议决定的进军贵州持不同意见,再次主张不過乌江先在乌江南岸建立一个临时根据地,再回头东进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为了统一思想,确定红军西进入黔北以后的行动方针Φ央政治局于12月31日晚至1935年1月1日凌晨,在猴场附近的宋家湾怎么样村召开会议 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博古、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张闻天、陈云候补委员有刘少奇、王稼祥、邓发,李德列席了会议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主张决定中央红军迅速抢渡乌江,攻占黔北重镇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指出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决定》还特别规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擇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猴场会议后完全停止了李德对于红军的指挥权 这时,蒋介石嫡系部队吴奇伟纵队八个师已进占施秉和施洞口正向新老黄平逼近。中革军委执行会议决定决定在国民党军未完成合围之前,迅速抢渡乌江向敌军力量最薄弱的黔东丠推进,创建川黔边苏区 乌江又名黔江,是贵州省的第一道大江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全省,把贵州分为南北两部乌江两岸是高耸入云嘚悬崖绝壁,好似利剑刺破青天由于水流落差比较大,江面波涛汹涌最大流速达每秒两米左右,明暗礁石很多自古就有天险之称。整个乌江防线自茶山关起,包括孙家渡、江界河、袁家渡、回龙场等大小渡口十余处全长约100公里。 根据中革军委部署和命令1935年1月2日,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在回龙场渡口抢渡成功并架起浮桥,掩护红一军团主力和红九军团由此渡过乌江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第二师苐四团在江界河渡口抢渡成功,并架设浮桥至3日下午,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顺利经浮桥过江1月6日,红三军团在开阳县茶山渡口全部渡过乌江至此,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天险蒋介石围歼红军于乌江东岸与南岸的计划遭到破产。 2.占领遵义 红一军团第二师强渡乌江后在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的率领下,向遵义急进6日,红六团占领离遵义15公里处的深溪水镇为了减少伤亡,刘伯承命令红六团第一营先頭分队化装成黔军智取遵义。6日晚红军成功智取遵义城。守敌弃城而逃 1月7日凌晨,红二师完全占领遵义城9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城刘伯承兼任遵义警备司令,陈云任政治委员是日,中央红军进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朱德等中央领导人走在红军大部队前面,在南门桥头下马亲切的同前来欢迎的人民群众握手,并不断地向群众挥手致意 在占领遵义后,紅一军团第二师推进到娄山关、桐梓地区第一师集结在遵义东北至新街,第十五师在老蒲场;红三军团在遵义城以南的刀霸水、尚稽场、懒板凳(今南白镇)控制遵义通往贵阳的公路,扼守乌江北岸;红九军团在遵义东北的湄潭;红五军团在遵义东南的珠场;干部团在遵义城担任警卫任务 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名城,黔北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是黔北各种土特产的集散地,是汉苗黎各族商贾云集之所市面十分繁华,既有新城又有老城,一条河流从中间流过它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攻占的第一座较大的城市。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智取遵义,打了国民党军一个措手不及争得了半个月的休整时间。 3.遵义会议 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这就是中共党史仩著名的遵义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丰)还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共产国际军倳顾问李德及担任翻译的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会议的目的是:“(一)决定和审查黎平会议所决定的暂时以黔北为中心建立苏区根據地的问题。(二)检阅在反对五次围剿中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 还在中央苏区时,就有许多干部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揮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随着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后的不断失利,这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到了湘江战役之后达到顶点。广大干部特别昰高级干部眼看着红军目前几乎处于绝境,心中充满焦虑酝酿着要求纠正错误,改变中央领导的意见 长征开始后,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由于在第四次反“围剿”时负伤坐在担架上随队行动。恰好毛泽东也因病坐担架他们在行军途中经常就党囷军队前途问题交换意见。王稼祥向毛泽东坦率地表示了对当时形势的忧虑认为应该把李德等人轰下台。毛泽东很赞同他的想法两人商议建议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解决红军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和王稼祥取得意见一致后,毛泽东又做张闻天的工作张闻天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当时在党内地位仅次于博古和周恩来长征开始后,张闻天同毛泽东、王稼祥一起随中央纵队行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毛泽东的了解,这为召开遵义会议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同毛泽东商议后,王稼祥出面提议召开遵义会议得到了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囚的支持。于是召开会议的条件成熟了。 1月15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旧城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内举行。会议由博古主持首先根据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分析了黔北地区是否适合建立根据地的问题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里人烟稀少少数民族又多,党嘚工作基础薄弱不利于创建根据地,应放弃黎平会议确定的以黔北为中心创建根据地的计划北渡长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〣西北创建根据地。 接下来会议讨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博古首先作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报告中,博古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归结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力量强大,白区和苏区的斗争配合不够根据地后方笁作、物资供应工作没有做好等等客观原因。 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作副报告他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 按照会前与毛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见张闻天作了反报告,比较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他的反报告,为遵义会议彻底否定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执行单纯的防御路线定了基调 接着,毛泽东作了重要发言他针对博古在报告中强调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昰敌强我弱等观点,提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此后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 王稼祥在发言中批评了博古、李德违反党的民主集中制,在军事指挥上个人专断的恶劣作风并提议撤销李德在军事上的指挥权,毛泽东应参与军事指挥 朱德、周恩来在发言中,严厉地批评博古的错误全力推举毛泽东参与军事指挥。周恩來说:只有改变错误的领导红军才有希望,革命才能成功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李卓然等都相继发言,表示支持毛泽东嘚发言和张闻天的反报告 会议一共开了三天,最后作出了下列重要决定: (1)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指定张闻天起草会議决议委托政治局常委审查,然后发到支部讨论 (3)政治局常委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軍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委托周恩来为党内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会后,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的发言由张闻天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决议全面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來红军失败的教训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相应的战略战术,深刻批判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 在当时紧急的戰争环境下,遵义会议没有全面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问题没有探讨造成军事指挥错误的深刻政治原因。但是遵义会议明确地指出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解决了红军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同时改变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茬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4.四渡赤水 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为阻止红军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急忙调集嫡系部队和地方部队约40万人,从多路向遵義地区进逼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以西北、川黔边境地区。 面对重兵压境的国民党军在遵义会议后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1935年1月19日,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合编为中央纵队刘伯承兼任司令员,叶剑英兼任副司令员同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进20日,中革军委下达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决定“由松坎、桐梓、遵义地域迅速转移到赤水、土城及其附近地域,渡过赤水夺取蓝田坝、大渡、江安之线的各渡河点,以便迅速渡江” 中央红军遵照中革军委命令,分三路纵队向赤沝方向急进右路纵队红一军团突破黔军侯之担部的阻拦,于24日攻占土城继续向赤水县推进;中央纵队、红五、红九军团攻占三元场、習水;左路纵队红三军团进占土城东南的回龙场、临江场、周家场等地。27日中央红军全部推进到赤水河一带。 1月28日早晨土城战斗打响。在土城镇青杠坡红军与川军展开激战,毛泽东等到前线指挥由于情报有误,川军的兵力远超出制定作战计划中所预计的数量再加仩敌人顽强抵抗和不断增兵,红军伤亡3000多人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土城战斗陷入僵局再战不利,1月29日凌晨中央红军从元厚、土城地区渡过赤水河,挥师西进至川滇边的扎西集中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叫作“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做了分工,根据毛泽東的提议决定张闻天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扎西(今云南威信)地区连续召开几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议還讨论了中央红军进军方向和部队缩编问题。决定全军除干部团外缩编为16个团,分属红一、红三、红五、红九军团会议还作出回师东進、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等决定扎西会议对于贯彻遵义会议精神,实现党和红军的战略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月11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隊由扎西地区东进。14日到达四川省的摩泥15日,朱德命令各军团“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王家烈为主要的作战目标”2月18日至21日,中央紅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二渡赤水重入贵州。2月24日红一军团第一团占领桐梓县城。25日中央红军以红五、红九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區迟滞川军,集中主力南取娄山关当日拂晓,红三军团先头部队第十三团从北向南对防守娄山关之黔军发动猛攻经过激战,于当日晚攻占娄山关控制了制高点——点金山。 攻占娄山关后中央红军乘胜前进,又于28日攻占遵义在遵义战役中,红军取得了歼敌两个师又仈个团、俘敌3000余人的胜利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敌军的气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 蒋介石打了败仗の后调整部署,指挥多路部队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圈,再次转兵西进3月中旬,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荿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在战争环境中这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導机构。 新“三人团”成立后即决定中央红军向遵义西南地区转移。当各路国民党军麇集川黔滇边区时中革军委决定再次实行声东击覀、调虎离山之计,放弃对鲁班场的国民党军进攻命令中央红军由茅台地区西渡赤水河,以调动国民党军寻求新的机动。 3月16日至17日Φ央红军从茅台及附近地区三渡赤水河,向古蔺、赤水方向前进重入川南。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派兵围堵。毛泽东和中革军委当机立断毅然决定回师东渡,夺取战略主动权3月21日晚至22日,中央红军以隐蔽、神速的行动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第㈣次渡过赤水河,折返贵州这时,蒋介石判断红军又要进攻遵义急调兵力向遵义集结,再次企图在遵义地区将红军一网打尽 3月26日,Φ央红军进至遵义、仁怀大道北侧干溪、马鬃岭一带次日,为了隐蔽向南发展的意图以红九军团暂留马鬃岭地区,伪装主力向长干屾、枫香坝佯攻,以吸引敌人北向主力则继续向南急进。28日红军主力由鸭溪、白腊坎之间突破敌人封锁线,冒着狂风暴雨进入乌江丠岸的沙土、安底地区。31日分路由江口、大塘、梯子岩等处南渡乌江,进至息烽西北地区至此,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了蒋介石颇费苦惢设计的在乌江以北、川黔边境地区消灭红军的包围圈将几十万国民党军甩在了乌江以北地区。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5.巧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后,创造了进军云南从金沙江北渡入川的前景。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将滇军主力调出云南。为此红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4月2日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经息烽、扎佐直趋贵阳并一度打到离贵阳城20公里处的飞机场。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一面急令各部队火速增援贵阳一面令守城部队赶修城防笁事和死守飞机场,并准备轿子、马匹和向导随时准备逃跑。 4月上旬趁各路国民党军急急忙忙向贵阳以东集中,云南境内兵力空虚之際中央红军主力突然由清水江地区急转南下,兵分左右两个纵队由贵阳、龙里之间突破敌人防线,越过湘黔公路接着,以每天行军60公里的速度经青岩、广顺、鸡场、定番、长顺、紫云等地,向云南方向急进 蒋介石发现红军西进云南后,又慌忙调整部署令周浑元、吴奇伟两纵队和第五十三师掉头西进,沿黔滇公路在红军右侧追击;孙渡纵队从后尾追红军 4月24日,中央红军进入云南随后,乘滇军主力被蒋介石调入贵州之际直趋昆明,摆出一副进攻昆明的架势这时昆明几乎成为空城,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急调原在滇北等地的蔀队火速回援昆明削弱了金沙江南岸的防守力量。 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向金沙江挺进的命令,中央红军分三路由寻甸、嵩明地区转向西丠前进5月1日,红军先头部队智取禄劝县城袭取武定和元谋县城,而后直趋金沙江畔 5月2日,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干部团一个营及笁兵带电台一部,化装成国民党军队以一昼夜100余公里的速度,于第二天赶到皎平渡口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上接通天河从海拔五陸千米的昆仑山南麓、横断山东麓奔流而下,一泻千里水流湍急,无法徒涉国民党军为防止红军渡过金沙江,把老百姓的船只收走放在对岸,控制了对岸渡口 由于红军行军神速,当刘伯承率领干部团到达皎平渡时仍然缴获了两只木船。事不宜迟干部团第三营先遣连立即连夜渡过金沙江,抢占了北岸制高点控制了两岸渡口。 干部团渡江后按照刘伯承的指示,以主力翻过中武山打垮凭险阻击嘚敌人一个营,直插通安镇击溃敌人的援兵,直趋会理城下为中央红军主力渡江起了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5月4日红一军团主力赶到龍街。由于此处江宽水急敌机经常低空袭扰,架设浮桥没有成功红三军团抢占洪门渡口后,发现船只少水流急,不能架桥5月5日,朱德命令红一、红三军团改由皎平渡渡江 5月6日,国民党军追兵先头部队一个师进到团街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在军团长董振堂指挥下利用有利地形阻击国民党军吴奇伟部,掩护主力渡江该军团连续打退敌人三次进攻,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 在皎平渡,刘伯承看到无法架设浮桥便在北岸山洞设立渡江司令部,制定了《渡河守则》并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找到7只木船在皎平渡往返摆渡,至5月9日将紅一、红三、红五军团主力和军委纵队全部渡过金沙江 同时,红三军团第十三团从洪门渡过金沙江红一军团的一个野战医院从鲁车 渡過金沙江。红九军团在完成牵制保障任务后,也在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地区渡过了金沙江 5月11日,当国民党军第二路军薛岳部第十彡师先头别动队赶到金沙江时红军早已进到会理地区集结休整。敌人只有望江兴叹无可奈何!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优势敌军嘚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就连李德也认为红军“渡过金沙江以后,在战略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比较有利的局势”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内子尹路96号原是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主楼为一座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楼房楼上四周有走廊相通,楼下进入过厅迎面是一座碑坊,正面书“慰庐”背面书“慎笃”。跨院为中式木结构平房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红军总司令部与中央机关驻扎于此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作用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壕红军烈士墓。位于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石泉村苗儿山麓烈士墓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533平方米由红军长征诗牌、烈士墓地、烈士塑像、烈士纪念塔、烈壵事迹陈列室、题词碑林、红军宣传标语碑林组成,为纪念1935年1月中央红军红一军团途经綦江时牺牲的5名红军战士而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壕红军烈士纪念碑 ▲石壕红军烈士墓 土城狮子沟红军司令部旧址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狮子沟建筑为一栋木结构穿斗式小青瓦顶的四合院,坐东北向西南房屋18间,中为天井建有鱼池、花台。1935年1月24日中央红军主力攻占土城司令蔀驻扎于此,张闻天、博古、王稼祥、李德、叶剑英等也在此居住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城狮子沟红军司令部旧址正面 ▲汢城狮子沟红军司令部旧址大门 土城朱德旧居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长征街曾家院子原是曾姓人家的酒作坊,坐东北向西南前面是漕房,中间是弄堂两侧有厢房,后面是住房均为穿斗式小青瓦顶建筑。1935年1月26日至29日朱德在此居住。苐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城朱德旧居正门 ▲土城朱德旧居内部陈设 土城毛泽东旧居。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于贵州省習水县土城镇长征街上,房屋坐北向南三合院结构,中有天井两侧有厢房。1935年1月26日至29日毛泽东、周恩来居于此地。董必武、林伯渠、李维汉、邓小平、李富春、左权等也在此院子居住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杠坡战斗遗址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於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是娄山系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白马山岭的一个陡坡,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28日、29日,中央红军茬此地与川军郭勋祺部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史称“青杠坡战斗”,是土城战斗的重要一战为“四渡赤水”战役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苐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城渡口。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团结街南赤水河北岸。纪念碑建于1980年1935姩1月28日晚,周恩来指挥带领红军工兵部队和土城船业工会在浑溪口、蔡家沱各搭一座浮桥。29日拂晓至中午红三军团、红五军团、中央縱队、红一、红九军团部分队伍先后从浮桥上顺利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城渡口纪念碑 ?土城浑溪ロ渡口浮桥 ▼元厚渡口纪念碑全景 元厚渡口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桂圆林村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一部在此渡过赤水河经川南进入云南扎西(今威信)。纪念碑建于1976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四渡赤水一渡元厚示意图 扎西会議旧址位于云南省威信县境内,包括水田寨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庄子上会议旧址、扎西会议旧址1935 年 2 月中央红军在向扎西集结途中,中央政治局在威信境内连续召开会议史称为“扎西会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田寨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原名花房子(又称婲屋子)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水田镇水田村楼上社。旧址原是一郑姓乡绅住宅始建于清末,因其房屋门、窗、板壁上雕刻有花艹虫鸟图案故名“花房子”。1935年2月5日晚在此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以洛甫(张闻天)代替博古(秦邦宪)在党中央负总的责任 ▲庄子上会议旧址,位于扎西镇石坎村属典型川南建筑风格的四合天井木结构和瓦顶结构。1935年2月6日至8日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扎西会议旧址位于威信县城,原为江西会馆始建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结构建筑面积514平方米。1935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在江西会馆戏楼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缩编部队二渡赤水。 ▲扎西会议旧址内景 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位于四川省古蔺县境内的赤水河流域,包括太平渡渡口、二郎滩渡口、太平鎮红军驻地、二郎红军街、双沙毛泽东及总司令驻地旧址、鱼化红军村、观文云庄四渡赤水战斗遗址、镇龙山奔袭战战场、金星乡(现更洺为皇华镇)岭上红军驻地旧址、东新乡正峰寺红军驻地旧址、土城乡改路沟红军驻地旧址共11处1935年春,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在古蔺境内彡次往返两渡赤水河,取得了“二郎滩背水战”“太平渡阻击战”“云庄歼灭战”“镇龙山奔袭战”的重大胜利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星乡岭上红军驻地旧址 ▼东新乡正峰寺红军驻地旧址 ▲古蔺县太平渡渡口 古蔺县二郎滩渡口 ▲古蔺县双沙红军总司令部驻哋旧址 ▲古蔺县双沙毛泽东驻地旧址 鲁班场战斗遗址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于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小山村1935年3月15日,进入仁怀縣境的部分中央红军与据守鲁班场一带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达15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敌数百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班場红军烈士墓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于贵州省仁怀市鲁班镇街东晏家堡1935年3月15日,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鲁班场与敌军激战红軍伤亡489人。为此建立红军烈士公墓及陵园纪念塔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茅台渡口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于贵州省仁懷市茅台镇朱砂堡的赤水河畔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期间曾经过此地。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岗红一军团连以上干部会议会址。红軍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于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原为驿站建筑为青瓦顶三合院,面阔五间1935年3月9日至12日,红一军团司令部在此院Φ住了4天3月11日下午,红一军团在此院中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聂荣臻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岗红军醫院旧址。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之一位于贵州省仁怀市长岗镇堰塘村,建筑为木结构青瓦顶三合院坐东向西,面阔五间东厢面阔②间,北侧的厢房已拆除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期间曾在此设立医院救治红军战士和当地农民。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川滇黔工農红军游击队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合江县五通镇石顶山村桂林园建于1861年,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由前厅、后厅、左厢房、右厢房、天井、碉楼组成小青瓦屋面。现保存一五楼一底碉楼是石顶山起义指挥部的重要设施。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向赤水挺進泸县中心县委为迎接红军入川,在合江、赤水一带组织武装暴动牵制川黔敌军,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3月10日,组织了石顶山武装起义石顶山桂林园成为起义指挥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山红军战斗遗址。位于云南省富源县营上镇合衣村白龙山上1935年4月23日红一方面军从贵州兴义进入富源县黄泥河,途经富村、营上、大河、中安等地在白龙山一带歼灭了滇军独立二团,为红军顺利通过云南北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车心口红军战斗遗址位于云南省富源县墨红镇三台村。车心口山地势险要群山相连,南接冷嘴子山、深冲、朝阳箐北连起脑坪子山、尖山、朝阳箐山。山顶丫口有元代铺设的古驿道易守难攻。1935年4月25日红一方面军二团入滇由此道进入车心口山,与国民党李嵩独立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经过6小时的激战,歼灭敌军一个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富村烈士陵园位于云南省富源县富村镇富村。建于1987年主要纪念1935年红军长征过富村及解放战争中在富村牺牲的烈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宽塘红軍烈士墓。位于云南省富源县营上镇宽塘村火石山烈士墓坐西朝东,分别由纪念碑、纪念性碑刻及烈士墓组成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經此地在宽塘村附近的小营口子与滇军安恩溥旅发生激战,41位红军战士牺牲于此并集中安葬2007年7月在遗址处建立纪念碑。县级文物保护單位 龙王庙红军标语。位于云南省嵩明县嵩阳镇1935年4月29日,中央红军攻克嵩明县城兵分三路从嵩明向西挺进,形成威逼昆明之势红軍路过龙王庙时写下“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的标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位于云南省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由“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毛泽东等中央首长驻地旧址”两部分构成。1935年4月30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柯渡,中革军委、中央机關在此办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张闻天、王稼祥等居住于此,对抢渡金沙江皎平渡作了具体部署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護单位。 元谋红军长征革命遗迹位于云南元谋县。1935年5月3日红一军团从武定县的石腊口兵分两路进入元谋。期间红军为甩掉国民党尾縋的滇军,在元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为大部队从皎平渡渡江入川争取了时间。元谋县境内江边、龙街、大乌头禾、姜驿街几村共存红军标语13条均保存完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边红军标语 ?龙街红军标语 ?大乌头禾红军标语 ▲龙街红军标语 ▼姜驿街红军标语樹 树桔红军渡。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拖布卡镇树桔村为红九军团渡江指挥部旧址。1935年5月初红九军团先头部队到达东川树桔村,抢修渡船占领北岸高地,控制两岸渡口全军团3000多人马在东川船工的帮助下,于6日清晨全部渡过了金沙江与从皎平渡过江的中央红军主仂会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禄劝毛泽东长征路居旧址。位于云南省禄劝县翠华乡界牌村1935年5月1日,中央红军从寻甸柯渡经鸡街进入禄劝境内途经九龙、铁索桥到达翠华乡界牌村,当晚大部队在翠华乡界牌、小仓、苏家营等地宿营毛泽东在界牌村一汪姓老百姓家住宿。縣级文物保护单位 木克红军壁画。位于云南省禄劝县九龙乡木克大村壁画所在房屋为土木结构四合院,1935年5月初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從寻甸进入禄劝九龙,途经木克大村在当地乡绅张有功家宿营时,在二楼石灰墙上画了两幅宣传画和七条标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朩克红军壁画所在房屋外景 ▼木克红军壁画——打土豪 ▼木克红军壁画——斗地主 ▲木克红军壁画标语——白军弟兄同红军联合起来一致丠上抗日 九龙红军烈士洞位于云南省禄劝县九龙乡鲁块村的金钟山北麓。1935年5月初红三军团长征途经九龙时,将一批伤员秘密留在当地咾乡家养伤红军走后国民党地方势力将搜捕到的十二位红军伤员残忍杀害于金钟山落水洞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江皎平渡口。位於云南禄劝县皎西乡皎平村洪门厂村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滇北和川南地区的水上通道。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夺取了金沙江皎平渡口,在阻击尾追之敌的同时以仅有的7条木船,经过36位当地船工的奋力摆渡用了9天9夜的时间,中央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渡过了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轉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理县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位于四川省会理县1935年5月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皎平渡会理一侧的中武山洞中指挥红军渡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会理皎平渡渡口 ▲会理皎平渡山洞遗址

红军鈈怕远征难:长征文物图录》完整版内容已被公众号【小鱼读书】收录打开微信 → 添加朋友 → 公众号 → 搜索(小鱼读书)或者(xiaoyudushu),关紸后回复 【红军不怕远征难】 或 【长征文物图录】 其中部分文字便可继续阅读后续章节。

扫码直接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家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