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砥平里战役志愿军惨状中国惨败

帖子主题:[原创]战史地位:上甘岭根本无法和长津湖之战相比
共&17845&个阅读者&
军号:738696 工分:4363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战史地位:上甘岭根本无法和长津湖之战相比
本文原是网友
在主帖第3楼的回复,因发言内容真实精彩,
由设为独立主帖。
实际上,无论在国际军事战史地位还是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上来讲,上甘岭之战都无法和相比。上甘岭之战在美军战史中的地位甚至不如与北朝鲜的“”之战,与“伤心岭”战役一样,只是双方为了谈判桌上的有利地位而展开的,规模和范围都受到严格控制的几个山头阵地的争夺战,美军虽然付出了代价夺下了北朝鲜的“伤心岭”,但“伤心岭”背后还有“伤心岭”,上甘岭也一样,即使美军能够占领,但背后还有五圣山主阵地呢。上甘岭之战有名更多的是因为那部同名的电影。而左右进程的清长战役之中的长津湖战役则是规模和范围无比巨大的战略性决战,作战范围涵盖几乎近半的北朝鲜国土以及海洋,双方参战总兵力二十多万,美军投入的、大炮、飞机和军舰等兵力兵器更是上甘岭之战所无法比较的。诚然,志愿军上下对战场和作战对手有着不熟悉、不了解的主观原因,而美军同样如此,要不然也不会栽这么大一个跟斗。此战实际上对双方来说都更接近于一场遭遇战,这就要看双方临战状态下的战略决策、战术指挥和军队素质来决定胜负了。而美军除了装备、火力占优外,其他几项基本上不能和志愿相提并论。首先他们的战略决策一塌糊涂,战前搞不清中国军队的实力和意图,开战不久就自乱阵角,并未受多大损失就全军开溜;战术指挥也乏善可陈,基本上是挤在公路上被动挨打,他们的乌龟壳——所谓的环形阵地,如果志愿军的卡丘莎上来了,后果不堪设想;而基层军官和士兵素质,美军尚可,但杂在其中为数不少的韩国军人却往往拉美国人后腿,同时也造成联合国军士气的严重动摇。而反观志愿军方面,以彭德怀、宋时伦为首的东线战略指挥决策基本上无重大失误,战前虽然对美军并不太了解,但他们都能根据战场形势作出及时调整,这不能拿国内战争相比,要知道国军上下对共军来说几乎是全透明的,这种情况在朝鲜战场上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在战术层面,志愿军方面很快适应了美军的战法,为避免美军优势火力打击,主要以连排级兵力进行“近战、夜战、白刃战”,在尽可能消灭敌方兵力的同时,以这种残酷的战法打击敌军的士气。而说到志愿军基层军官和士兵的素质,可以说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轻步兵,完全可以与二战中最优秀的军队相媲美,连美军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中国军队的装备能达到美军的水平,那绝对会是一场屠杀。长津湖战役实际上在国外军事历史界得到相当大的关注,甚至超过西线的清川江战役,因为这是在双方兵力基本对等、美军装备完全占优,且又是在极端地形和极端天气下进行的,而战役后果又严重影响到战争进程的大规模作战。而这场战役也能真实反应出中美两军的实力和作战水平,具有极大的军事史学价值。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战史地位:上甘岭根本无法和长津湖之战相比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40227 工分:1710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有道理。但长津湖是抗美援朝进攻战的出色典范,上甘岭则是抗美援朝防御作战的完美典范,各有其意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83280 工分:486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2楼&连美军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中国军队的装备能达到美军的水平,那绝对会是一场屠杀。 ——经常引用美国布莱德利上将的一句话: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给人一种感觉,好像美国政府后悔介入朝鲜战争。但是对这句话的引用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导致布莱德利将军的本意被颠倒了。布莱德利当时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美国最高军职),他出席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在会上说了一段话。稍微转述一下大意:如果美国把朝鲜战争扩大化,演变为对中国的全面战争,那将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争。请注意:他这句话并不是指当时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而是指麦克阿瑟企图要挑起的"全面对华战争"。美国不想把朝鲜战争升级为对华战争,并不是因为担心中国,而是因为担心苏联。布莱德利在他的讲话中也指出了:美国真正应该防范的敌人是苏联,而不是中国。 美国真正的敌人是苏联,就布莱德利懂政治,本来,我国刚建国,没能力打,朝鲜一战,让美驴技穷了,武装到牙齿就是这个水平呀,从此美军走下神坛,从神变成人了,我军也打出了威名,更重要是,从此老蒋不在说反攻大陆了,国内各种不安定分子也安定了。从此,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83512
/ 排名:59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94855 工分:9044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不能这么比较。两个都有非凡的意义!长津湖,让战线南方无后顾之忧。另外,获得了巨大的战场空间,让北方成为一整片红色。上甘岭,让美国人失去在战场上战胜中国的念头!鸭绿江从此成为遥远的梦境。另外,如果,美国打通上甘岭的通道!朝鲜战局一定会彻底改变。美国装甲兵的优势就能够发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58014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此贴必火![来自-社区悦读]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58014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此贴必火![来自-社区悦读]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58014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朝鲜东线的联合国军包括美国第十军和南朝鲜第一军团总兵力为十万多人,再加上海空军,志愿军的兵力优势不是很大,火力双方更是没法比。[来自-社区悦读]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39640 工分:481893
/ 排名:1192
左箭头-小图标
100楼& 外界称:长津之战是改历史之战。西线部队38、42、39、40、55、60军等27万步兵,3个炮兵师等达32万人,面对6.25万美军,由于保守,未能在战术上对敌构成分割包围,形成平推;兵力分散,未能歼灭敌人大的整建制美军,敌美军逃脱多,错过了歼敌机会,敌人撒走也没有有效追打敌人!对敌美军打击有限,2次战役中,39军已经对美25师一个团实施了合围。但由于军领导缺乏歼灭美军的决心,命令部队撤下来,虽然前方部队一再请求出击,但军领导坚持错误。结果导致美25师全师而退。只是在后来的追击中迫降了美军一个连。真正是捉了泥鳅、放了大鱼。结果是39军在扭转朝鲜战局的2次战役中几乎毫无作为。2次战役中,42军在完成宁远战斗后,在向肃川穿插的战斗中,遇到美骑1师骑5团阻击,在先期已经歼灭其一个营的情况下,由于先头师的个别领导犹豫不前,没有利用有利战局果断穿插分割歼灭骑5团,反而停滞于大同江畔,遭到敌人空中火力打击。没有完成穿插肃川的任务。眼看着美国佬逃跑。如果当时军、师领导歼敌态度坚决,军长跟随先头师实施指挥,则可能战局会有很大不同,不但能够歼灭美军一个团,而且能穿插到肃川切断美军南逃的路线,对美军造成双重包围,迫使美国佬遭受更大损失。西线只是赶走美军。40、42、55、60军也没什么表现,38军应是较好的,比20、27军还是有不小差距。东、西线部队战斗力的反差大。更有趣是38军113师进至三所里、龙源里,截断了部分美军为主的联合军的退路,38军在阻击战斗中打掉了联合军的很多辎重装备,部队以前没见过这么多洋捞,在发往志司的电报中对战斗作了过于乐观的汇报,彭德怀以为很有可能歼灭这一路美军主力,在鼓励38军“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后加了“38军万岁!”,事实证明给“万岁军”的赞誉给得过早了,结果并没有消灭多少敌人,38军5万多人没围住一万多人美二师,这是美军三流师,这路联合军敌人经安州、肃川成功撤退。彭德怀事后有后悔否!文、革中“万岁军”美名被宣传得林离尽至。西线32万人歼美军一万人。参加这次战役的我志愿军九兵团来自南方20、27军7个师参战,另一师因后勤短缺无法参战,且战争准备时间短促,没能及时换上冬装。在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朝鲜长津湖地区,面对的不仅是美国二战时期的王牌部队等6.3万美军和2个师韩军10万人之多,还有恶劣的天气和食品极短缺,饥饿,,连重炮都未能带到战场。26军作为第二战役东、西两线总予备队,离战场过远,进朝也晚,没赶上这次激战,(志司把东线兵力配备这么少,实际20、27军参战8万多人,对6.3万美军大胆分割包围还歼了一个整团建制,东线兵力太少,西线 兵力配备这么多?是何道理?)。美陆战一师被围10余天,狼狈不堪、伤亡惨重,在美三师接应下逃出包围圈。美七师一整团被歼。按照美军自己统计美陆战1师的冻、伤数字为7千余人来计算,那么,仅以东线(长津湖地区)美军3个师兵力来计算,美军冻、伤和逃跑失踪人员,就应该高达2.1万人以上!加上东线(长津湖地区)被志愿军20、27军歼灭的约有1.4万人,那么,东线(长津湖地区)美军损失(包括被歼灭的战斗减员和冻死冻伤、逃跑失踪、自残等的非战斗减员),保守计算,至少应该为:3.5万人以上!美军之所以造成冻、伤减员量大,原因就在于:是因为被我志愿军打败,导致全线崩溃、自12月3日起施行总退却,匆忙连续竞相逃跑溃退,乱成一锅粥!根本来不及补给!而遭致的大量‘冻、伤减员’!!!美陆一师伤亡重没能参加第三战役,进行长期休整后退出朝战主战场。美七师伤亡重没能参加第三战役。外界称:长津之战是改历史之战。显示中国共产党军队不可战胜!西线美军几个师伤亡不大都参加第三战役。可能文革中林当付统帅原因,就加大对某些部队的大宣传,造势林付统帅光辉形象有关,一些美军代言人、痞子、美汉奸散布谎言;9兵团15万人围着美一师一万多人,敌人撤走了,自己打残了。不知真象之人也跟着‘呀呀’学语!101楼&38军入朝只有4万人,何来5万人参加二次战役?104楼&去查入朝兵力统计。按运动战问题研究,38军入朝人数4946。有问题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080 工分:29693
左箭头-小图标
100楼& 外界称:长津之战是改历史之战。西线部队38、42、39、40、55、60军等27万步兵,3个炮兵师等达32万人,面对6.25万美军,由于保守,未能在战术上对敌构成分割包围,形成平推;兵力分散,未能歼灭敌人大的整建制美军,敌美军逃脱多,错过了歼敌机会,敌人撒走也没有有效追打敌人!对敌美军打击有限,2次战役中,39军已经对美25师一个团实施了合围。但由于军领导缺乏歼灭美军的决心,命令部队撤下来,虽然前方部队一再请求出击,但军领导坚持错误。结果导致美25师全师而退。只是在后来的追击中迫降了美军一个连。真正是捉了泥鳅、放了大鱼。结果是39军在扭转朝鲜战局的2次战役中几乎毫无作为。2次战役中,42军在完成宁远战斗后,在向肃川穿插的战斗中,遇到美骑1师骑5团阻击,在先期已经歼灭其一个营的情况下,由于先头师的个别领导犹豫不前,没有利用有利战局果断穿插分割歼灭骑5团,反而停滞于大同江畔,遭到敌人空中火力打击。没有完成穿插肃川的任务。眼看着美国佬逃跑。如果当时军、师领导歼敌态度坚决,军长跟随先头师实施指挥,则可能战局会有很大不同,不但能够歼灭美军一个团,而且能穿插到肃川切断美军南逃的路线,对美军造成双重包围,迫使美国佬遭受更大损失。西线只是赶走美军。40、42、55、60军也没什么表现,38军应是较好的,比20、27军还是有不小差距。东、西线部队战斗力的反差大。更有趣是38军113师进至三所里、龙源里,截断了部分美军为主的联合军的退路,38军在阻击战斗中打掉了联合军的很多辎重装备,部队以前没见过这么多洋捞,在发往志司的电报中对战斗作了过于乐观的汇报,彭德怀以为很有可能歼灭这一路美军主力,在鼓励38军“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后加了“38军万岁!”,事实证明给“万岁军”的赞誉给得过早了,结果并没有消灭多少敌人,38军5万多人没围住一万多人美二师,这是美军三流师,这路联合军敌人经安州、肃川成功撤退。彭德怀事后有后悔否!文、革中“万岁军”美名被宣传得林离尽至。西线32万人歼美军一万人。参加这次战役的我志愿军九兵团来自南方20、27军7个师参战,另一师因后勤短缺无法参战,且战争准备时间短促,没能及时换上冬装。在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朝鲜长津湖地区,面对的不仅是美国二战时期的王牌部队等6.3万美军和2个师韩军10万人之多,还有恶劣的天气和食品极短缺,饥饿,,连重炮都未能带到战场。26军作为第二战役东、西两线总予备队,离战场过远,进朝也晚,没赶上这次激战,(志司把东线兵力配备这么少,实际20、27军参战8万多人,对6.3万美军大胆分割包围还歼了一个整团建制,东线兵力太少,西线 兵力配备这么多?是何道理?)。美陆战一师被围10余天,狼狈不堪、伤亡惨重,在美三师接应下逃出包围圈。美七师一整团被歼。按照美军自己统计美陆战1师的冻、伤数字为7千余人来计算,那么,仅以东线(长津湖地区)美军3个师兵力来计算,美军冻、伤和逃跑失踪人员,就应该高达2.1万人以上!加上东线(长津湖地区)被志愿军20、27军歼灭的约有1.4万人,那么,东线(长津湖地区)美军损失(包括被歼灭的战斗减员和冻死冻伤、逃跑失踪、自残等的非战斗减员),保守计算,至少应该为:3.5万人以上!美军之所以造成冻、伤减员量大,原因就在于:是因为被我志愿军打败,导致全线崩溃、自12月3日起施行总退却,匆忙连续竞相逃跑溃退,乱成一锅粥!根本来不及补给!而遭致的大量‘冻、伤减员’!!!美陆一师伤亡重没能参加第三战役,进行长期休整后退出朝战主战场。美七师伤亡重没能参加第三战役。外界称:长津之战是改历史之战。显示中国共产党军队不可战胜!西线美军几个师伤亡不大都参加第三战役。可能文革中林当付统帅原因,就加大对某些部队的大宣传,造势林付统帅光辉形象有关,一些美军代言人、痞子、美汉奸散布谎言;9兵团15万人围着美一师一万多人,敌人撤走了,自己打残了。不知真象之人也跟着‘呀呀’学语!101楼&38军入朝只有4万人,何来5万人参加二次战役?去查入朝兵力统计。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199 工分:31376
左箭头-小图标
4楼&有道理。但长津湖是抗美援朝进攻战的出色典范,上甘岭则是抗美援朝防御作战的完美典范,各有其意义。上甘岭的意义在于,一美军现有的作战手段,不可能攻破志愿军防线。这不,美军谈判就积极多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199 工分:31376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 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志愿军冻伤很好理解。美国人为什么还会大量冻伤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39640 工分:481893
/ 排名:1192
左箭头-小图标
100楼& 外界称:长津之战是改历史之战。西线部队38、42、39、40、55、60军等27万步兵,3个炮兵师等达32万人,面对6.25万美军,由于保守,未能在战术上对敌构成分割包围,形成平推;兵力分散,未能歼灭敌人大的整建制美军,敌美军逃脱多,错过了歼敌机会,敌人撒走也没有有效追打敌人!对敌美军打击有限,2次战役中,39军已经对美25师一个团实施了合围。但由于军领导缺乏歼灭美军的决心,命令部队撤下来,虽然前方部队一再请求出击,但军领导坚持错误。结果导致美25师全师而退。只是在后来的追击中迫降了美军一个连。真正是捉了泥鳅、放了大鱼。结果是39军在扭转朝鲜战局的2次战役中几乎毫无作为。2次战役中,42军在完成宁远战斗后,在向肃川穿插的战斗中,遇到美骑1师骑5团阻击,在先期已经歼灭其一个营的情况下,由于先头师的个别领导犹豫不前,没有利用有利战局果断穿插分割歼灭骑5团,反而停滞于大同江畔,遭到敌人空中火力打击。没有完成穿插肃川的任务。眼看着美国佬逃跑。如果当时军、师领导歼敌态度坚决,军长跟随先头师实施指挥,则可能战局会有很大不同,不但能够歼灭美军一个团,而且能穿插到肃川切断美军南逃的路线,对美军造成双重包围,迫使美国佬遭受更大损失。西线只是赶走美军。40、42、55、60军也没什么表现,38军应是较好的,比20、27军还是有不小差距。东、西线部队战斗力的反差大。更有趣是38军113师进至三所里、龙源里,截断了部分美军为主的联合军的退路,38军在阻击战斗中打掉了联合军的很多辎重装备,部队以前没见过这么多洋捞,在发往志司的电报中对战斗作了过于乐观的汇报,彭德怀以为很有可能歼灭这一路美军主力,在鼓励38军“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后加了“38军万岁!”,事实证明给“万岁军”的赞誉给得过早了,结果并没有消灭多少敌人,38军5万多人没围住一万多人美二师,这是美军三流师,这路联合军敌人经安州、肃川成功撤退。彭德怀事后有后悔否!文、革中“万岁军”美名被宣传得林离尽至。西线32万人歼美军一万人。参加这次战役的我志愿军九兵团来自南方20、27军7个师参战,另一师因后勤短缺无法参战,且战争准备时间短促,没能及时换上冬装。在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朝鲜长津湖地区,面对的不仅是美国二战时期的王牌部队等6.3万美军和2个师韩军10万人之多,还有恶劣的天气和食品极短缺,饥饿,,连重炮都未能带到战场。26军作为第二战役东、西两线总予备队,离战场过远,进朝也晚,没赶上这次激战,(志司把东线兵力配备这么少,实际20、27军参战8万多人,对6.3万美军大胆分割包围还歼了一个整团建制,东线兵力太少,西线 兵力配备这么多?是何道理?)。美陆战一师被围10余天,狼狈不堪、伤亡惨重,在美三师接应下逃出包围圈。美七师一整团被歼。按照美军自己统计美陆战1师的冻、伤数字为7千余人来计算,那么,仅以东线(长津湖地区)美军3个师兵力来计算,美军冻、伤和逃跑失踪人员,就应该高达2.1万人以上!加上东线(长津湖地区)被志愿军20、27军歼灭的约有1.4万人,那么,东线(长津湖地区)美军损失(包括被歼灭的战斗减员和冻死冻伤、逃跑失踪、自残等的非战斗减员),保守计算,至少应该为:3.5万人以上!美军之所以造成冻、伤减员量大,原因就在于:是因为被我志愿军打败,导致全线崩溃、自12月3日起施行总退却,匆忙连续竞相逃跑溃退,乱成一锅粥!根本来不及补给!而遭致的大量‘冻、伤减员’!!!美陆一师伤亡重没能参加第三战役,进行长期休整后退出朝战主战场。美七师伤亡重没能参加第三战役。外界称:长津之战是改历史之战。显示中国共产党军队不可战胜!西线美军几个师伤亡不大都参加第三战役。可能文革中林当付统帅原因,就加大对某些部队的大宣传,造势林付统帅光辉形象有关,一些美军代言人、痞子、美汉奸散布谎言;9兵团15万人围着美一师一万多人,敌人撤走了,自己打残了。不知真象之人也跟着‘呀呀’学语!38军入朝只有4万人,何来5万人参加二次战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080 工分:296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外界称:长津之战是改历史之战。西线部队38、42、39、40、55、60军等27万步兵,3个炮兵师等达32万人,面对6.25万美军,由于保守,未能在战术上对敌构成分割包围,形成平推;兵力分散,未能歼灭敌人大的整建制美军,敌美军逃脱多,错过了歼敌机会,敌人撒走也没有有效追打敌人!对敌美军打击有限,2次战役中,39军已经对美25师一个团实施了合围。但由于军领导缺乏歼灭美军的决心,命令部队撤下来,虽然前方部队一再请求出击,但军领导坚持错误。结果导致美25师全师而退。只是在后来的追击中迫降了美军一个连。真正是捉了泥鳅、放了大鱼。结果是39军在扭转朝鲜战局的2次战役中几乎毫无作为。2次战役中,42军在完成宁远战斗后,在向肃川穿插的战斗中,遇到美骑1师骑5团阻击,在先期已经歼灭其一个营的情况下,由于先头师的个别领导犹豫不前,没有利用有利战局果断穿插分割歼灭骑5团,反而停滞于大同江畔,遭到敌人空中火力打击。没有完成穿插肃川的任务。眼看着美国佬逃跑。如果当时军、师领导歼敌态度坚决,军长跟随先头师实施指挥,则可能战局会有很大不同,不但能够歼灭美军一个团,而且能穿插到肃川切断美军南逃的路线,对美军造成双重包围,迫使美国佬遭受更大损失。西线只是赶走美军。40、42、55、60军也没什么表现,38军应是较好的,比20、27军还是有不小差距。东、西线部队战斗力的反差大。更有趣是38军113师进至三所里、龙源里,截断了部分美军为主的联合军的退路,38军在阻击战斗中打掉了联合军的很多辎重装备,部队以前没见过这么多洋捞,在发往志司的电报中对战斗作了过于乐观的汇报,彭德怀以为很有可能歼灭这一路美军主力,在鼓励38军“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后加了“38军万岁!”,事实证明给“万岁军”的赞誉给得过早了,结果并没有消灭多少敌人,38军5万多人没围住一万多人美二师,这是美军三流师,这路联合军敌人经安州、肃川成功撤退。彭德怀事后有后悔否!文、革中“万岁军”美名被宣传得林离尽至。西线32万人歼美军一万人。参加这次战役的我志愿军九兵团来自南方20、27军7个师参战,另一师因后勤短缺无法参战,且战争准备时间短促,没能及时换上冬装。在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朝鲜长津湖地区,面对的不仅是美国二战时期的王牌部队等6.3万美军和2个师韩军10万人之多,还有恶劣的天气和食品极短缺,饥饿,,连重炮都未能带到战场。26军作为第二战役东、西两线总予备队,离战场过远,进朝也晚,没赶上这次激战,(志司把东线兵力配备这么少,实际20、27军参战8万多人,对6.3万美军大胆分割包围还歼了一个整团建制,东线兵力太少,西线 兵力配备这么多?是何道理?)。美陆战一师被围10余天,狼狈不堪、伤亡惨重,在美三师接应下逃出包围圈。美七师一整团被歼。按照美军自己统计美陆战1师的冻、伤数字为7千余人来计算,那么,仅以东线(长津湖地区)美军3个师兵力来计算,美军冻、伤和逃跑失踪人员,就应该高达2.1万人以上!加上东线(长津湖地区)被志愿军20、27军歼灭的约有1.4万人,那么,东线(长津湖地区)美军损失(包括被歼灭的战斗减员和冻死冻伤、逃跑失踪、自残等的非战斗减员),保守计算,至少应该为:3.5万人以上!美军之所以造成冻、伤减员量大,原因就在于:是因为被我志愿军打败,导致全线崩溃、自12月3日起施行总退却,匆忙连续竞相逃跑溃退,乱成一锅粥!根本来不及补给!而遭致的大量‘冻、伤减员’!!!美陆一师伤亡重没能参加第三战役,进行长期休整后退出朝战主战场。美七师伤亡重没能参加第三战役。外界称:长津之战是改历史之战。显示中国共产党军队不可战胜!西线美军几个师伤亡不大都参加第三战役。可能文革中林当付统帅原因,就加大对某些部队的大宣传,造势林付统帅光辉形象有关,一些美军代言人、痞子、美汉奸散布谎言;9兵团15万人围着美一师一万多人,敌人撤走了,自己打残了。不知真象之人也跟着‘呀呀’学语!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080 工分:29693
左箭头-小图标
54军是几个合并的,根本没什么突出战功,在朝战中更没什么表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080 工分:29693
左箭头-小图标
上甘岭12、24军作用都比15军大,15军打得那么差,伤亡(百分之七十以上)那么大,十来天无法支撑,到最后一道防线,危险境地,五、六个军的一条防线上,敌人也是捡最软柿子吃,吃15军,吃过正着,(26军在上甘岭时,敌军屁都不敢放)15军果然支撑不住攻击,无法之下王近山急调予备队12军换上去!12、15军(15军大部分到后方休整)坚守一月,移交给24军,24军果然不凡,以后一年左在时间内,几乎全部收复15军丢失的90多个阵地。现在群众中印象15军多英雄,从三类军一跃成为自称的所谓‘千岁军’,别人(24、12军)的大红袍都被15军披在身上了。24、12军那个不比12、54军强多了。15军打了3天不知敌主攻方向在那,成营、团上去死拼,被敌军炮杀伤很大。一个军守那一段10天都没支住,连12军换上去共守了43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83512
/ 排名:59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87楼&实际上,无论在国际军事战史地位还是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上来讲,上甘岭之战都无法和长津湖战役相比。”。上甘岭之战是5、6个军一条防线上,15军局部防线上问题,5、6个军一条防线上,实际15军最弱,敌人想从此弱处突破,捞谈判资本和最后面积上实恵。实际15军战斗水平确实不高,打的不好,对敌意图判断不明,战法不当,10天左右,15军大多部队伤亡很大,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失去战斗力,15军丢失90多个阵地,退无可退,12军接收15军阵地,15军大部撤出休整,对外宣称还是15军在上甘岭,秦基伟退出前指总指挥,也换上12军的李徳生为前指总指挥,名义上还是挂着15军前指总指挥部,12军坚守43天战事才平稳。以后24军接手12军、15军阵地,并逐步收回15军丢失的90多个阵地。我们看到的大多宣传,都是一个劲地夸15军,15军也自称为“千岁军”。15军打得算相当不错了,当时志司判断敌军不会从15军这里突破,15军仅仅是个乙类军,总部所属的炮兵也完全没有加强给它,它基本上就靠自己的兵力和火力硬抗了10来天。这十来天里志司一直在犹豫美军在这里是不是佯攻,始终不敢抽调兵力火力过来增援,如果不是15军顶得顽强,志司是没有这么多时间来判断美军战役企图的。为什么上甘岭在军史里的地位高?因为15军用自己的顽强作战弥补了志司在战役判断上的失误,为全军战略防御重心调整争取了大量时间。美军自己不好意思提上甘岭,因为美军确实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了志愿军一个措手不及,而且集中了绝对优势的火力,可以说战役准备是非常充分的,然而就是没打下来!连借口都不好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43463 工分:2359
左箭头-小图标
长津湖虽然惨烈,但没让美国人的到任何教训,头脑依旧不清醒,而上甘岭的意义更加重大,使美国人明白了志愿军,不但能攻而且善守,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国经过计算:如果全力投入进攻,打到鸭绿江至少需要20年,所以只能认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39640 工分:481893
/ 排名:119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这个看来不是大陆生活过的,长津湖战斗的参战部队15万是9兵团全部人数,这些部队不要留从集安到战线的防守部队,不要留防守在外线预防美七师和美三师及伪军的防御部队,能集中6-8万进攻陆战一师已经是极限了,何况26军本来在后方,到前线时陆战一师已经逃亡了。排除26军,实际参加作战的部队不会超过4万人。9兵团的战斗和非战斗伤亡是由确切数据的,3个军整个抗美援朝伤亡数据也有公布,例如27军牺牲烈士5千人多几十个,注意这是27军全部抗美援朝牺牲烈士,包括了所有战斗和非战斗牺牲烈士的综合,而27军此后还是5次战役的主力和最主要的突击部队之一。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的伤亡总数约4万人,因为马上要投入四次和5次战役,所以直接补充4万兵员,恢复其15万编制。所谓撤销3个师番号本身是由于在济南整训期间,为增加9兵团战斗力,从其它军调了3个师预备和20,26,27各军部队合编,但因为战机提前调用9兵团,这个整编没完成,就用个4个师赶往前线在,战后休整自然只恢复各军原部队番号,顺势完成整编。造谣长津湖作战伤亡柒万,冻伤官兵大部死亡的居心何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98321 工分:35951
左箭头-小图标
89楼& 15军在上甘岭荣誉水分很大,在上甘岭只打了10天左右,伤亡百分之七十以上,丢失很多阵地,以后12、24军功绩比15军大,被某 些人盗用给15军。 没有15军45师前期不顾伤亡的一次次夺回阵地,后期12军那来的坑道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98321 工分:35951
左箭头-小图标
32楼&长津湖之战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上甘岭之战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守则坚若磐石牢不可破。这就是各有亮点,难分仲伯。 就如毛泽东所言,五次战役前,是我们敢不敢打,五次战役后,是我们守不守得住。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74896 工分:195
左箭头-小图标
86楼& 在朝第二战役中9兵团功勋伟大,超越当时的13兵团,但当时舆论、一直打压9兵团!实在不公。&p class="bbsp"&相对于西线,东线则惨烈得多,宋兵团兵力无优势,且无重装备,而以美军为主的东线联合国军战斗力非常强,也没有如西线那样造成战线崩溃的韩国军队大溃败为破口,也没有西线13兵团那样兵力优势炮火支援,13兵团也没那么大冻伤,更利于我军13兵团攻击。东线离海岸过近,美海军和空军几乎能提供不间断的战场支援和掩护。宋兵团在如此情况下能击败美军,世上很难找出第二支军队能如此,实当为PLA经典之战,有人借口伤亡大打压9兵团,当时志司干部对如何讲?。外史中对此战不惜笔墨赞赏9兵团功勋!美国宣扬联合国军的英勇顽强,艰苦奋战,不正说明迫使他们落到这个境地的宋兵团的强悍吗?( 众多记载均把长津湖战役等同于第九兵团与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之间的较量。)但实际情况是:东线的“联合国军”包括: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美步3师、美步7师,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计约9万余人),另有英国皇家陆战队、韩军第三师及韩军陆战队、随军南韩警察部队(准备接收攻占地区的)(共计约2万余人)沿黄草岭推进。韩首都一师(约1万5千人)据守明川掩护侧翼,还有少量日本军人(或称为特战人员)。&p class="bbsp"&美方很长时间里一直以一线美军不过人,其中陆战1师“阵亡718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7313名非战斗减员”来描述长津湖战役(还把陆战1师的战斗拍成了电影,企图误导成长津湖战役仅仅是陆战1师的一个战斗)。战后40年,美方自己悄悄修正了一个数据:(长津湖战役中)“步7师伤亡2670人,配属步7师的KATUSA(临时招募的韩国人补充美军)伤亡1602人”。实际上,配属陆战1师的KATUSA同样伤亡严重,配属美步3师的KATUSA伤亡也同样大,土耳其旅损失约1/3,英国陆战队损失小些,但韩国陆战队可是被全歼的,韩国警察部队几乎没有人逃回南方,韩首都1师伤亡小些(守护侧翼),可韩国第3师自此战后即重新在南方重新募兵组建。李承晚为每一个美军师级单位配属的KATUSA,早期(51年中期以前)不少于2000人,后期(52年以后)不少于8000人。前期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后期参加一线战斗。他们服装、头盔与美军一样,武器不一样罢了。所以,许多战役,志愿军统计的阵地前战果,都是包含KATUSA(用眼睛和望远镜是分辨不清楚的) ,但在美军的战报中,是不包括KATUSA伤亡的。&p class="bbsp"&美军中伤亡最大的军事单位是步兵第7师,而不是陆战第1师,美军刻意回避了这个环节;韩军的损失也一直被刻意回避。由于美军救护能力高于志愿军,所以,非战斗减员远远低于志愿军。战争中,志愿军是不能让对手得知这个情报的,所以也刻意回避损失情况。)就是,现在有些人故意将双方的伤亡数比拉大,记着在八十年代的杂志中就说在美军部队中配有大量南朝鲜军人,而在伤亡统计中却从不计入美军伤亡。另外,二十七军歼灭北极熊团的事,仅管对歼敌数字上有些人有异议,但在东线美军中除了陆战一师,美七师也在其中是不争事实。还有一部南朝鲜军。现在动不动就说,志愿军三个军十五万人消灭不了陆战一师一万多人,对手的其他部队似乎不存在一样。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931767 工分:1248
左箭头-小图标
一个几百年帝国跟一个五千年霸主较量?无异于拿几百个鸡蛋砸一块巨石也。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64260 工分:217
左箭头-小图标
长津湖战役后,美陆战一师直到第五次战役才出现他的番号,而且以后均只是出现在次要战场上,因为陆战一师也去休整去了,休整的时间比9兵团还要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080 工分:29693
左箭头-小图标
15军在上甘岭荣誉水分很大,在上甘岭只打了10天左右,伤亡百分之七十以上,丢失很多阵地,以后12、24军功绩比15军大,被某 些人盗用给15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83280 工分:486
左箭头-小图标
不时确时没有能力,但现在越来越向着有利我们的方向发展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54665 工分:335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实际上,无论在国际军事战史地位还是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上来讲,上甘岭之战都无法和长津湖战役相比。”。上甘岭之战是5、6个军一条防线上,15军局部防线上问题,5、6个军一条防线上,实际15军最弱,敌人想从此弱处突破,捞谈判资本和最后面积上实恵。实际15军战斗水平确实不高,打的不好,对敌意图判断不明,战法不当,10天左右,15军大多部队伤亡很大,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失去战斗力,15军丢失90多个阵地,退无可退,12军接收15军阵地,15军大部撤出休整,对外宣称还是15军在上甘岭,秦基伟退出前指总指挥,也换上12军的李徳生为前指总指挥,名义上还是挂着15军前指总指挥部,12军坚守43天战事才平稳。以后24军接手12军、15军阵地,并逐步收回15军丢失的90多个阵地。我们看到的大多宣传,都是一个劲地夸15军,15军也自称为“千岁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54665 工分:335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在朝第二战役中9兵团功勋伟大,超越当时的13兵团,但当时舆论、一直打压9兵团!实在不公。&p class="bbsp"&相对于西线,东线则惨烈得多,宋兵团兵力无优势,且无重装备,而以美军为主的东线联合国军战斗力非常强,也没有如西线那样造成战线崩溃的韩国军队大溃败为破口,也没有西线13兵团那样兵力优势炮火支援,13兵团也没那么大冻伤,更利于我军13兵团攻击。东线离海岸过近,美海军和空军几乎能提供不间断的战场支援和掩护。宋兵团在如此情况下能击败美军,世上很难找出第二支军队能如此,实当为PLA经典之战,有人借口伤亡大打压9兵团,当时志司干部对如何讲?。外史中对此战不惜笔墨赞赏9兵团功勋!美国宣扬联合国军的英勇顽强,艰苦奋战,不正说明迫使他们落到这个境地的宋兵团的强悍吗?( 众多记载均把长津湖战役等同于第九兵团与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之间的较量。)但实际情况是:东线的“联合国军”包括: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美步3师、美步7师,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计约9万余人),另有英国皇家陆战队、韩军第三师及韩军陆战队、随军南韩警察部队(准备接收攻占地区的)(共计约2万余人)沿黄草岭推进。韩首都一师(约1万5千人)据守明川掩护侧翼,还有少量日本军人(或称为特战人员)。&p class="bbsp"&美方很长时间里一直以一线美军不过人,其中陆战1师“阵亡718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7313名非战斗减员”来描述长津湖战役(还把陆战1师的战斗拍成了电影,企图误导成长津湖战役仅仅是陆战1师的一个战斗)。战后40年,美方自己悄悄修正了一个数据:(长津湖战役中)“步7师伤亡2670人,配属步7师的KATUSA(临时招募的韩国人补充美军)伤亡1602人”。实际上,配属陆战1师的KATUSA同样伤亡严重,配属美步3师的KATUSA伤亡也同样大,土耳其旅损失约1/3,英国陆战队损失小些,但韩国陆战队可是被全歼的,韩国警察部队几乎没有人逃回南方,韩首都1师伤亡小些(守护侧翼),可韩国第3师自此战后即重新在南方重新募兵组建。李承晚为每一个美军师级单位配属的KATUSA,早期(51年中期以前)不少于2000人,后期(52年以后)不少于8000人。前期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后期参加一线战斗。他们服装、头盔与美军一样,武器不一样罢了。所以,许多战役,志愿军统计的阵地前战果,都是包含KATUSA(用眼睛和望远镜是分辨不清楚的) ,但在美军的战报中,是不包括KATUSA伤亡的。&p class="bbsp"&美军中伤亡最大的军事单位是步兵第7师,而不是陆战第1师,美军刻意回避了这个环节;韩军的损失也一直被刻意回避。由于美军救护能力高于志愿军,所以,非战斗减员远远低于志愿军。战争中,志愿军是不能让对手得知这个情报的,所以也刻意回避损失情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54665 工分:3353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 在朝第二战役中9兵团功勋伟大,超越当时的13兵团,但当时舆论、一直打压9兵团!实在不公。相对于西线,东线则惨烈得多,宋兵团兵力无优势,且无重装备,而以美军为主的东线联合国军战斗力非常强,也没有如西线那样造成战线崩溃的韩国军队大溃败为破口,也没有西线13兵团那样兵力优势炮火支援,13兵团也没那么大冻伤,更利于我军13兵团攻击。东线离海岸过近,美海军和空军几乎能提供不间断的战场支援和掩护。宋兵团在如此情况下能击败美军,世上很难找出第二支军队能如此,实当为PLA经典之战,有人借口伤亡大打压9兵团,当时志司干部对如何讲?。外史中对此战不惜笔墨赞赏9兵团功勋!美国宣扬联合国军的英勇顽强,艰苦奋战,不正说明迫使他们落到这个境地的宋兵团的强悍吗?( 众多记载均把长津湖战役等同于第九兵团与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之间的较量。)但实际情况是:东线的“联合国军”包括: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美步3师、美步7师,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计约9万余人),另有英国皇家陆战队、韩军第三师及韩军陆战队、随军南韩警察部队(准备接收攻占地区的)(共计约2万余人)沿黄草岭推进。韩首都一师(约1万5千人)据守明川掩护侧翼,还有少量日本军人(或称为特战人员)。美方很长时间里一直以一线美军不过人,其中陆战1师“阵亡718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7313名非战斗减员”来描述长津湖战役(还把陆战1师的战斗拍成了电影,企图误导成长津湖战役仅仅是陆战1师的一个战斗)。战后40年,美方自己悄悄修正了一个数据:(长津湖战役中)“步7师伤亡2670人,配属步7师的KATUSA(临时招募的韩国人补充美军)伤亡1602人”。实际上,配属陆战1师的KATUSA同样伤亡严重,配属美步3师的KATUSA伤亡也同样大,土耳其旅损失约1/3,英国陆战队损失小些,但韩国陆战队可是被全歼的,韩国警察部队几乎没有人逃回南方,韩首都1师伤亡小些(守护侧翼),可韩国第3师自此战后即重新在南方重新募兵组建。李承晚为每一个美军师级单位配属的KATUSA,早期(51年中期以前)不少于2000人,后期(52年以后)不少于8000人。前期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后期参加一线战斗。他们服装、头盔与美军一样,武器不一样罢了。所以,许多战役,志愿军统计的阵地前战果,都是包含KATUSA(用眼睛和望远镜是分辨不清楚的) ,但在美军的战报中,是不包括KATUSA伤亡的。美军中伤亡最大的军事单位是步兵第7师,而不是陆战第1师,美军刻意回避了这个环节;韩军的损失也一直被刻意回避。由于美军救护能力高于志愿军,所以,非战斗减员远远低于志愿军。战争中,志愿军是不能让对手得知这个情报的,所以也刻意回避损失情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83512
/ 排名:5949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82楼&你懂不懂什么是历史,清长之战是中国人的骄傲,美联军10.5万人被我2000饿着肚孑,武器装备差了不知几个等级和制空权完全沒有志愿军战士追着一路逃跑到兴南港下了海,是什么原因呢?是被我英雄的志愿军打怕了,我英雄的杨根思连长硬是用血肉之躯炸掉了美军的坦克,哪是我小时候就知道崇拜的人,27军这一战也成名了,我们国家从1840年到1950年什么时候有这样的辉煌,就跟抗战时的中条山之战,也是二三千鬼孑一路追着十几万国军跑,你说这还不值得骄傲的吗?为什么要相信美国人的伤亡报告,陆战一师只被歼灭600人,那为什么此战后陆战一师退出了朝战的正面战场,那陆一师减员7.8千人是怎么减员的,而且还退出了正面战场,因此战后陆一师被志愿军打怕了,歼灭美7师,美3师,全歼韩陆战队,歼灭韩军人数,歼灭土耳其旅,英军旅,英皇家队的人员都不是人,是猪,所以说你们这些人完全的是只听别人的,不相信自已人的战果,可以说这一战是中国人的骄傲。你怕不是傻的吧?你歼灭美军2个师,外加打残一个陆战一师,你算过这是多少人不?历史不是嘴炮!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82699 工分:9497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80楼&抛开长津湖战役的双方战损比例,这一战给美军和联合国军最大的震撼是精神上的!用美军士兵的话说:他们(志愿军)像幽灵一样在黑暗中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在零下20℃的严寒中只穿着单衣,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冲,仿佛无穷无尽,他们对死亡是如此漠视,不仅对敌人,也对他们自己。从内心中你会升起一种无法战胜他们的无力感。我再也不要跟这样的军队打仗了。81楼&这是网络传言,因为确实很提气,所以很多人就愿意相信这种事情。但是请你自己想想,如果真的是震撼到了美军,那么美军在长津湖后应该见到志愿军就跑路!而不是还敢反攻!什么叫做震撼了敌军?那就是打到对手不敢打,不愿打了!长津湖没做到这点,但是上甘岭做到了!美国人是不肯老老实实谈判,叫嚣要用机枪和大炮来辩论,结果打完以后发现还是在桌子上用嘴辩论比较合算,虽然有点丢脸,好歹强过丢命。如果说精神上的震撼,那么不怕死的部队美国人不是没见过!二战太平洋上的日军也是真心不怕死的!但是美国人震撼归震撼,可没手软,也没说不敢打下去了。不怕死不等于不会死,不等于不可战胜。日本二战太平洋上战死100多万,若论伤亡,比志愿军大多了,各种自杀攻击层出不穷,真的震撼到美军过?其实没有!因为美军作战过程中并不觉得日军是不可战胜的,而是可以战胜的。好吧,那就算是上甘岭做到了震撼美军!就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无论在武器装备、制空权、后勤等等都完败于美军的情况下,最后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着实让世界震惊了一把!我比较倾向于长津湖战役中双方的兵力差距没那么大,志愿军的伤亡也没有美军说的那么多。美军在各方面都占优势的情况下,没有摸清楚志愿军的兵力情况、战略意图,被解放军打了个懵,转身后撤这是事实!美军指挥部对这次战役非常不满,刻意的夸大了志愿军的兵力数量和伤亡,不过是为美军的失败撤退找的遮羞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57786 工分:31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你懂不懂什么是历史,清长之战是中国人的骄傲,美联军10.5万人被我2000饿着肚孑,武器装备差了不知几个等级和制空权完全沒有志愿军战士追着一路逃跑到兴南港下了海,是什么原因呢?是被我英雄的志愿军打怕了,我英雄的杨根思连长硬是用血肉之躯炸掉了美军的坦克,哪是我小时候就知道崇拜的人,27军这一战也成名了,我们国家从1840年到1950年什么时候有这样的辉煌,就跟抗战时的中条山之战,也是二三千鬼孑一路追着十几万国军跑,你说这还不值得骄傲的吗?为什么要相信美国人的伤亡报告,陆战一师只被歼灭600人,那为什么此战后陆战一师退出了朝战的正面战场,那陆一师减员7.8千人是怎么减员的,而且还退出了正面战场,因此战后陆一师被志愿军打怕了,歼灭美7师,美3师,全歼韩陆战队,歼灭韩军人数,歼灭土耳其旅,英军旅,英皇家队的人员都不是人,是猪,所以说你们这些人完全的是只听别人的,不相信自已人的战果,可以说这一战是中国人的骄傲。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4564 工分:183512
/ 排名:59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80楼&抛开长津湖战役的双方战损比例,这一战给美军和联合国军最大的震撼是精神上的!用美军士兵的话说:他们(志愿军)像幽灵一样在黑暗中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在零下20℃的严寒中只穿着单衣,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冲,仿佛无穷无尽,他们对死亡是如此漠视,不仅对敌人,也对他们自己。从内心中你会升起一种无法战胜他们的无力感。我再也不要跟这样的军队打仗了。这是网络传言,因为确实很提气,所以很多人就愿意相信这种事情。但是请你自己想想,如果真的是震撼到了美军,那么美军在长津湖后应该见到志愿军就跑路!而不是还敢反攻!什么叫做震撼了敌军?那就是打到对手不敢打,不愿打了!长津湖没做到这点,但是上甘岭做到了!美国人是不肯老老实实谈判,叫嚣要用机枪和大炮来辩论,结果打完以后发现还是在桌子上用嘴辩论比较合算,虽然有点丢脸,好歹强过丢命。如果说精神上的震撼,那么不怕死的部队美国人不是没见过!二战太平洋上的日军也是真心不怕死的!但是美国人震撼归震撼,可没手软,也没说不敢打下去了。不怕死不等于不会死,不等于不可战胜。日本二战太平洋上战死100多万,若论伤亡,比志愿军大多了,各种自杀攻击层出不穷,真的震撼到美军过?其实没有!因为美军作战过程中并不觉得日军是不可战胜的,而是可以战胜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82699 工分:9497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抛开长津湖战役的双方战损比例,这一战给美军和联合国军最大的震撼是精神上的!用美军士兵的话说:他们(志愿军)像幽灵一样在黑暗中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在零下20℃的严寒中只穿着单衣,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冲,仿佛无穷无尽,他们对死亡是如此漠视,不仅对敌人,也对他们自己。从内心中你会升起一种无法战胜他们的无力感。我再也不要跟这样的军队打仗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080 工分:29693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胡说八道!众多记载均把长津湖战役等同于第九兵团与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之间的较量。(注: 我军九兵团12个师,15万人,当时能实际参战是8个师,不足9万人。)实际九兵团不足9万人不仅面对被围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美步7师,还要面对其它联合国军队,有个别人尽心去美化美军,低毁我军,居心何在?睁一只眼看看事实,不要弄来一些道听途说假传言!要讲伤亡,15军在上甘岭,面对美七师、韩军一个师,10天里伤亡百分之七十,失去战斗力,丢失90多个阵地,不得不退下战场,比九兵团在笫二战役中大得多,12军、15军进行43天战斗,要不12军顶上去稳住防务,什么后果?实际前期是15、12军,2个军和美七师、韩伪一个师(共2个师)打,后期24军接替15军、12军上甘岭防务,24军收复15军丢失的90多个阵地,15军尽被被誊为英雄部队,其他军是真无名英雄。东线那多美军损亡惨重,陆上无可逃,不得不在海空军帮助下从海上逃离。而对一些人对20、27军如此低毁。志司中这些四野兵团级干部能力有限,对战绩评价真是一碗水端平了吗?但实际情况是:东线的“联合国军”包括: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美步3师、美步7师,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计约9万余人),另有英国皇家陆战队、韩军第三师及韩军陆战队、随军南韩警察部队(准备接收攻占地区的)(共计约2万余人)沿黄草岭推进。韩首都一师(约1万5千人)据守明川掩护侧翼,还有少量日本军人和国民党军人(或称为特战人员)。 美方很长时间里一直以一线美军不过人,其中陆战1师“阵亡718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7313名非战斗减员”来描述长津湖战役(还把陆战1师的战斗拍成了电影,企图误导成长津湖战役仅仅是陆战1师的一个战斗)。战后40年,美方自己悄悄修正了一个数据:(长津湖战役中)“步7师伤亡2670人,配属步7师的KATUSA(临时招募的韩国人补充美军)伤亡1602人”。实际上,配属陆战1师的KATUSA同样伤亡严重,配属美步3师的KATUSA伤亡也同样大,土耳其旅损失约1/3,英国陆战队损失小些,但韩国陆战队可是被全歼的,韩国警察部队几乎没有人逃回南方,韩首都1师伤亡小些(守护侧翼),可韩国第3师自此战后即重新在南方重新募兵组建。李承晚为每一个美军师级单位配属的KATUSA,早期(51年中期以前)不少于2000人,后期(52年以后)不少于8000人。前期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后期参加一线战斗。他们服装、头盔与美军一样,武器不一样罢了。所以,许多战役,志愿军统计的阵地前战果,都是包含KATUSA(用眼睛和望远镜是分辨不清楚的) ,但在美军的战报中,是不包括KATUSA伤亡的。美军中伤亡最大的军事单位是步兵第7师,而不是陆战第1师,美军刻意回避了这个环节;韩军的损失也一直被刻意回避。由于美军救护能力高于志愿军,所以,非战斗减员远远低于志愿军。战争中,志愿军是不能让对手得知这个情报的,所以也刻意回避损失情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080 工分:296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日,范佛里特指挥的联合国军向上甘岭地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了突然进攻,这就是着名的上甘岭战役。守卫这两个高地的是15军。联合国军以美7师进攻597.9高地,以韩2师进攻537.7高地北山。上甘岭战役中,实际15军战斗水平确实不高,打的不好,开始军、师对敌意图判断不明,战法不当,15军坚守上甘岭时间不长,10天左右,大多部队伤亡很大,失去战斗力,达百分之七十伤亡,15军丢失90多个阵地,退无可退,15军已无力再战,只得用12军接收15军大部分阵地,15军大部撤出休整,前指总指挥秦基伟退出,前指换上12军李徳生总指挥,对外还是15军前总指,从指挥到大部分部队是12军的了,战事共持续到43天才平稳,平稳后前指总指挥又换上秦基伟,上甘岭战役前期,实际我军是2个军对敌作战。坚守43天后,24军接手12军、15军阵地,24军坚守上甘岭200多天,并逐步收回15军丢失的90多个阵地。15军部队伤亡很大,能稳住上甘岭防务的功臣主要是12军,能坚守住上甘岭防务和最终胜利 的功臣是24军,我们看到以后的大多宣传,都是一个劲地夸15军,15军集几个部队功绩、荣誉于一身,15军被宣传为“千岁军”,此时志司主要是2野干部当家,树造了15军这个典型。众多记载均把长津湖战役等同于第九兵团与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之间的较量。 。(注: 我军九兵团12个师,15万人,当时能实际参战是8个师,不足9万人。)但实际情况是:东线的“联合国军”包括:美海军陆战队第1师、美步3师、美步7师,英国、土耳其各一个旅(共计约9万余人),另有英国皇家陆战队、韩军第三师及韩军陆战队、随军南韩警察部队(准备接收攻占地区的)(共计约2万余人)沿黄草岭推进。韩首都一师(约1万5千人)据守明川掩护侧翼,还有少量日本军人和国民党军人(或称为特战人员)。美方很长时间里一直以一线美军不过人,其中陆战1师“阵亡718人,失踪192人,伤3508人,7313名非战斗减员”来描述长津湖战役(还把陆战1师的战斗拍成了电影,企图误导成长津湖战役仅仅是陆战1师的一个战斗)。战后40年,美方自己悄悄修正了一个数据:(长津湖战役中)“步7师伤亡2670人,配属步7师的KATUSA(临时招募的韩国人补充美军)伤亡1602人”。实际上,配属陆战1师的KATUSA同样伤亡严重,配属美步3师的KATUSA伤亡也同样大,土耳其旅损失约1/3,英国陆战队损失小些,但韩国陆战队可是被全歼的,韩国警察部队几乎没有人逃回南方,韩首都1师伤亡小些(守护侧翼),可韩国第3师自此战后即重新在南方重新募兵组建。李承晚为每一个美军师级单位配属的KATUSA,早期(51年中期以前)不少于2000人,后期(52年以后)不少于8000人。前期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后期参加一线战斗。他们服装、头盔与美军一样,武器不一样罢了。所以,许多战役,志愿军统计的阵地前战果,都是包含KATUSA(用眼睛和望远镜是分辨不清楚的) ,但在美军的战报中,是不包括KATUSA伤亡的。美军中伤亡最大的军事单位是步兵第7师,而不是陆战第1师,美军刻意回避了这个环节;韩军的损失也一直被刻意回避。由于美军救护能力高于志愿军,所以,非战斗减员远远低于志愿军。战争中,志愿军是不能让对手得知这个情报的,所以也刻意回避损失情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86880 工分:28611
左箭头-小图标
原帖已被删除可怜……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51116 工分:633
左箭头-小图标
宋时轮的华野部队正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战斗,根本没想到要入朝参战,接到入朝命令,部队穿着夏装入朝,朝鲜的冬天不是我国华南、华北的冬天,长津湖战役我军有整建制的部队因冻伤失去战斗力,甚至有整连的部队冻死在阵地上,这种意志品质古今罕有;当时的解放军没有王牌,但是,哪支部队拉出来都是王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57786 工分:311
左箭头-小图标
11楼& 长津湖战役的地位才是没法和上甘岭相比。楼主说长津湖战役双方投入20万人,问题在于20万人大部分都是志愿军!宋兵团总员额是12个师15万人左右,而真正被围住的美军是陆一师的部分和美七师一部,总共四个团级部队18000人。而且这一仗还没打掉美军,陆战一师是死900多,伤3000多,冻伤7000,最终永久减员3000,加上美七师还有彻底被歼灭的1500,总共减员4500,美军跑掉了。宋兵团三个军战后直接撤编了3个师,另有2万多补充兵,总减员数量7万上下,绝大部分是冻伤,但是当时条件太差,战伤和冻伤的战士绝大部分都死亡了。所以说长津湖是志愿军用8:1左右的兵力优势围攻美军,付出了10:1左右的损失比,依然未能取胜,实际算是打败了。该战在志愿军战史中的地位不高,远远不如志愿军守住阵地,且创造和美军交换比近1:1的上甘岭。上甘岭战役在美军战史地位不高,和长津湖在志愿军战史地位不高的原因是一样的,没打赢啊!美军自认在长津湖自己打得很顽强很好,顶住了十倍之敌围攻,还建制完整,带着所有辎重突围了,战后陆战一师牛B哄哄的写了好大一堆经验总结,相比之下志愿军在长津湖后写的是一大堆检讨!但是美军自己都没脸说上甘岭,创造一个范弗里特弹药量概念的弹药用量,用了几万人命,死活就拿不下两个连级阵地,可是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后却写了一大堆经验总结,15军由一个乙类非主力军昂首进入一等主力军行列,然后改编为唯一空降军,和38、54军齐名,这是何等荣耀。提起长津湖,大家只记得陆一师,除非专门喜欢看战史的,都不太记得志愿军是哪几个师参战,提起上甘岭,谁说不知道15军呢?你懂不懂历史,美在逃跑到兴南港上舰的是10.5万还不包括被歼灭和冻伤减员的,陆战一师从此退出了朝战的正面战场,因为被打吓破了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692789
/ 排名:50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不觉得长津湖战役,打的哪比上甘岭战役要好!15兵团伤亡太重,所得太少,大量的冻伤减员,恰恰暴露了志愿军高层,对冬季作战的认识不足,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才让一场围歼战,变成了七零八落的击溃战。正是长津湖战役的惨重损失,才让志司明白,打一场现代化战争,光靠精神和毅力是靠不住的,此后,越来越重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终于建成了一条“炸不烂,打不垮”的运输生命线。我的意见是,长津湖战役,给志愿军上了意味深长的一课,从此,“小米加步枪”战胜敌人的神话,在军队中消失,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被正式提上了日程和轨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86880 工分:28611
左箭头-小图标
......10楼&美国真正的敌人是苏联,就布莱德利懂政治,本来,我国刚建国,没能力打,朝鲜一战,让美驴技穷了,武装到牙齿就是这个水平呀,从此美军走下神坛,从神变成人了,我军也打出了威名,更重要是,从此老蒋不在说反攻大陆了,国内各种不安定分子也安定了。从此,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36楼&老蒋的“反攻大陆”并没有因朝鲜战争而消停,实际上他的“国光计划”一直在进行。但美国却成了他反攻大陆的最大绊脚石,不断给予掣肘、限制。事实上,美国一直在选择最具性价比的维护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地位和秩序的战略。而且,海峡两岸在这几十年里并没有爆发决定性的战争,无论是“解放台湾”还是“反攻大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68楼&在打完朝鲜战争后,谁还信台湾有能力反攻大陆。 就是现在,台湾也只是说能坚持72小时,48小时,等美国援助到来。69楼&但我们也没有能力解放台湾……70楼&怎么没有?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何须叫嚷美国协防台湾?那么说是我们怕美国?所以不敢解放台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953573 工分:475
左箭头-小图标
2楼&连美军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中国军队的装备能达到美军的水平,那绝对会是一场屠杀。 ——经常引用美国布莱德利上将的一句话: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给人一种感觉,好像美国政府后悔介入朝鲜战争。但是对这句话的引用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导致布莱德利将军的本意被颠倒了。布莱德利当时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美国最高军职),他出席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在会上说了一段话。稍微转述一下大意:如果美国把朝鲜战争扩大化,演变为对中国的全面战争,那将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争。请注意:他这句话并不是指当时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而是指麦克阿瑟企图要挑起的"全面对华战争"。美国不想把朝鲜战争升级为对华战争,并不是因为担心中国,而是因为担心苏联。布莱德利在他的讲话中也指出了:美国真正应该防范的敌人是苏联,而不是中国。10楼&美国真正的敌人是苏联,就布莱德利懂政治,本来,我国刚建国,没能力打,朝鲜一战,让美驴技穷了,武装到牙齿就是这个水平呀,从此美军走下神坛,从神变成人了,我军也打出了威名,更重要是,从此老蒋不在说反攻大陆了,国内各种不安定分子也安定了。从此,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36楼&老蒋的“反攻大陆”并没有因朝鲜战争而消停,实际上他的“国光计划”一直在进行。但美国却成了他反攻大陆的最大绊脚石,不断给予掣肘、限制。事实上,美国一直在选择最具性价比的维护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地位和秩序的战略。而且,海峡两岸在这几十年里并没有爆发决定性的战争,无论是“解放台湾”还是“反攻大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68楼&在打完朝鲜战争后,谁还信台湾有能力反攻大陆。 就是现在,台湾也只是说能坚持72小时,48小时,等美国援助到来。69楼&但我们也没有能力解放台湾…… 怎么没有?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何须叫嚷美国协防台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86880 工分:2861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连美军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中国军队的装备能达到美军的水平,那绝对会是一场屠杀。 ——经常引用美国布莱德利上将的一句话: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给人一种感觉,好像美国政府后悔介入朝鲜战争。但是对这句话的引用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导致布莱德利将军的本意被颠倒了。布莱德利当时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美国最高军职),他出席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在会上说了一段话。稍微转述一下大意:如果美国把朝鲜战争扩大化,演变为对中国的全面战争,那将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争。请注意:他这句话并不是指当时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而是指麦克阿瑟企图要挑起的"全面对华战争"。美国不想把朝鲜战争升级为对华战争,并不是因为担心中国,而是因为担心苏联。布莱德利在他的讲话中也指出了:美国真正应该防范的敌人是苏联,而不是中国。10楼&美国真正的敌人是苏联,就布莱德利懂政治,本来,我国刚建国,没能力打,朝鲜一战,让美驴技穷了,武装到牙齿就是这个水平呀,从此美军走下神坛,从神变成人了,我军也打出了威名,更重要是,从此老蒋不在说反攻大陆了,国内各种不安定分子也安定了。从此,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36楼&老蒋的“反攻大陆”并没有因朝鲜战争而消停,实际上他的“国光计划”一直在进行。但美国却成了他反攻大陆的最大绊脚石,不断给予掣肘、限制。事实上,美国一直在选择最具性价比的维护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地位和秩序的战略。而且,海峡两岸在这几十年里并没有爆发决定性的战争,无论是“解放台湾”还是“反攻大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68楼&在打完朝鲜战争后,谁还信台湾有能力反攻大陆。 就是现在,台湾也只是说能坚持72小时,48小时,等美国援助到来。但我们也没有能力解放台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83280 工分:486
左箭头-小图标
2楼&连美军都不得不承认,如果中国军队的装备能达到美军的水平,那绝对会是一场屠杀。 ——经常引用美国布莱德利上将的一句话: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给人一种感觉,好像美国政府后悔介入朝鲜战争。但是对这句话的引用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导致布莱德利将军的本意被颠倒了。布莱德利当时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美国最高军职),他出席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在会上说了一段话。稍微转述一下大意:如果美国把朝鲜战争扩大化,演变为对中国的全面战争,那将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一场错误的战争。请注意:他这句话并不是指当时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而是指麦克阿瑟企图要挑起的"全面对华战争"。美国不想把朝鲜战争升级为对华战争,并不是因为担心中国,而是因为担心苏联。布莱德利在他的讲话中也指出了:美国真正应该防范的敌人是苏联,而不是中国。10楼&美国真正的敌人是苏联,就布莱德利懂政治,本来,我国刚建国,没能力打,朝鲜一战,让美驴技穷了,武装到牙齿就是这个水平呀,从此美军走下神坛,从神变成人了,我军也打出了威名,更重要是,从此老蒋不在说反攻大陆了,国内各种不安定分子也安定了。从此,中国人民终于站了起来。36楼&老蒋的“反攻大陆”并没有因朝鲜战争而消停,实际上他的“国光计划”一直在进行。但美国却成了他反攻大陆的最大绊脚石,不断给予掣肘、限制。事实上,美国一直在选择最具性价比的维护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地位和秩序的战略。而且,海峡两岸在这几十年里并没有爆发决定性的战争,无论是“解放台湾”还是“反攻大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在打完朝鲜战争后,谁还信台湾有能力反攻大陆。 就是现在,台湾也只是说能坚持72小时,48小时,等美国援助到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8080 工分:296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志司为了消灭陆战一师,志司(彭的副手邓华等兵团级干部,突然升空军区级,能力水平明显不够,影响战场指挥水平,朝第二战役体现明显,不能为彭德怀提供有效智慧性协助工作。砥平里之战表明邓华指挥水平差。)给9兵团准备了什么条件,紧急伧促入朝,无衣、无粮、无重武器,26军还运输不到位,赶不到战场,20、27军2个军能参战不足9万人,面对6.3万美军,4万多韩军,消灭美军1.4万,重击了不可抑视的陆战一师,灭了美军的第七师一个整团建制。13兵团6个军,25万人,另有3个炮兵师,面对6.2万美军,6万韩军,有衣、有粮、武器齐备,已在朝几个月,准备充分,消灭美军1.04万,别人不说少,自己也觉得少吗?西线有的部队天黑前发现美军不敢打,要等到第二天早再打,第二天早美军不见踪影,6个军平推前进,不能大胆穿插包围敌人,虽然损伤比东线小些,特别是冻伤少,但是成绩也平平,在西线13兵团,38、39、40、42、41、66军等6个军一起25万 人,还有3个炮兵师,歼美军一万零四百人,美军西线几个师伤亡都不大,如数参加朝第三战役。还把38军宣传成全军笫一‘王牌’,很难服众,第二次战役中,38军从敌后截断一万多美敌人,报吿给彭德怀,彭德怀电文表扬38军,以为38军要抓大鱼了,在电文后加了‘38军万岁’,38军并没有全力围住敌人,美军从侧面顺利撤走,丢下一批大炮、汔车,38军使彭德怀空欢喜一场,38军如果象20、27军那样大胆勇敢穿插、分割包围敌人,战绩也许很惊人,可能是名符其实“万岁军”了,最后也并没有像20、27军那样勇敢地给敌人以重击,使敌人重大伤亡。38军这么一战‘承名’万岁军’了,志司是四野将领居多,这是领导常用的所渭树典型方法。东、西线敌军实力数量,我军东、西线部队数量相比,看出东线20、27军战斗力大大强于西线3839等各军。陆战一师在东线被重伤,伤亡、冻伤、失踪达7000多,未能参加第三战役,休整很长时间,27军在东线灭了美军的第七师一个整团建制,东线9兵团20、27军,2个军歼美军一万四千人。东线9兵团2个军不足9万参战,无重武器、严重冻伤情况下被认为是完美的战役,有别有用心之人,顾义贬低9兵团,而抬高自已。15军在上甘岭坚守一周左右,由于军领导对敌情判断不准,战术运用欠佳,伤亡很大,达百分之七十,九十多个阵地丢失,已无力坚守全部阵地,体现15军素质、战斗力还是差,美军用在上甘岭也就一个师兵力,一周后15军大部撤下休整,12军接手15军大部阵地,对外界还以15军坚守在上甘岭名义,实际12军接替15军坚守在上甘岭,改变战术,前线指挥部总指挥也由15军 军长秦基伟换成12军 副军长李德生,名称仍是15军前线指挥部,直至稳住防线,12军在上甘岭艰苦战斗共四十多天后,12军又把前线指挥部总指挥交给秦基伟,之后15军秦基伟、12军将上甘岭全部阵地交给了24军,由24军接防上甘岭,24军在上甘岭二百天里不断反击,逐步收复15军丢失的九十多个阵地,把上甘岭变成美军‘伤心岭’。15军上甘岭得到荣誉很高,实际作用一般,其它军的功绩基本都变成15军光环,这是领导常用的所渭树典型方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73272 工分:180445
/ 排名:6084
左箭头-小图标
汉江阻击战刚刚爆发时,在天寒地冻中坚守阵地的是第50军和第38军112师的官兵,在每一个点上都要进行反复争夺的过程中,由于部队伤亡过大,志愿军司令部于2月4日决定将西部的14公里防线划归人民军第1军团防守,另以38军主力进抵汉江南岸巩固防御,2月7日,联合国军在付出重大伤亡后占领了志愿军的第一线阵地,部分志愿军留在汉江南岸第二道防线继续作战,50军主力和仅仅投入三天战斗便已经伤亡惨重的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已经不得不撤回汉江北岸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6843 工分:12969
本区职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晓松长津湖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