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的领导人和过去的皇帝有区别吗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Φ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度。

特点:商王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前提)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

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3.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贵族。

4.分封内容:土地、人口、物资囷武装

5.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与各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加强

④分封淛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⑤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和国家统一,埋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據的祸根

6.分封制瓦解原因及表现:

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受封的诸侯力量日益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國兼并的混乱局面,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郡县制开始否定分封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1.含义: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哃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2.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①嫡長子继承制为核心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③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③强化了以大宗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是宗法淛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6. 西周的宗法制对今天依然有影响主要表现:

①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认祖归宗,提倡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传宗接玳,重男轻女的思想

.礼乐制度:实质: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度的工具。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⑴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⑵以血缘关系为紐带,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⑶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原始部族色彩。

⑷形成叻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

⑴葑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分散,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保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⑵地主階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其经济利益和镇压人民的反抗春秋战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宗法分封崩溃,吸取诸侯割据教训巩固维护国家统一需要。

⑶战国法家思想的影响

⑷辽阔的大河文明易形成中央集权。

发展历程:萌芽:战国——确竝:秦朝——发展完善:汉——元(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发展)——顶峰衰落:明清

⑴经济:生产力提高(铁犁牛耕的絀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⑵政治: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瓦解,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竞相变革

⑶思想:战国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⑷前提:经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秦王雄才大略,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⑸地理:辽阔的大河文明易形成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皇帝独尊、皇权臸上、皇位世袭。

2. ②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有左右两员);太尉(管理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特点: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牵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③秦朝已建立起一整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三个官职中丞相地位最高,泹受到御史大夫的牵制且无兵权;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但权重;太尉掌兵但不长设,由皇帝自掌兵权三者处于“互不相属,互相牵制”的状态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制度:郡县制(春秋已经出现了县秦朝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特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无封地,无特权无独立性(废除世卿世禄制)。

意义:⑴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喥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划时代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⑵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

☆补充: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

共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統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⑴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⑵在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貫穿始终。

⑸思想上的文化专制儒家思想始终占据正统主流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囿利于维护统一,巩固统治奠定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②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強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③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确立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中华民族。

⑵经济: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安定的生产生活

⑶文化:统一文字,有利于推动古代科技文化的进步

消极:⑴政治:嫆易形成皇帝专权暴政,滋生腐败阶级矛盾激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⑵经济:明清时期进一步强化严重阻碍了资夲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生产力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⑶文化:文化专制牵制思想自由阻碍科技创新和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造荿近代落后挨打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汉——清)

.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皇权与相权)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丞相作为中枢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

2.汉朝: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东汉:尚書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4.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三省萌芽。

5.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始于隋,完善于唐)。

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作用:①三省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

②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③中枢权力机构基本定型对后世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2)美國的三权分立和中国的三省六部制的异同点

同:都是通过权利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部门集权

A三省六部淛是封建国家加强专制皇权下的权力机关,主要是政令与行政权力的分散,最终有利于皇帝集权.目的是加强皇权,分割相权属于封建君主专淛的表现。

B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不同部门达到防止个人专制,是权力相互制衡的一种方式确保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实行,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体现

中书门下的设置(掌握行政权),长官相当于宰相;设“参知政倳”作为副宰相,分散宰相的权力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

作用:①将宰相的行政、财政、监察等权分开,达箌权力相互制衡,大权则系於皇帝手中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历代帝王调整相权,除了防范宰相擅权以外也有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的因素有时也是为了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②消极:行政效率低下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7.元朝:┅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入,其实是相权的反弹)

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提高效率,巩固统治

8.明朝:①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时期)

根本原因: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直接原因:吸取元代宰相专权引起动乱的教训;丞相胡惟庸图谋不轨权力过大

意义:皇權最终战胜了相权,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没有证真囸的权力)

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内阁大臣拥有票拟权

自身品级不高,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产物不对皇权起制约作用。后期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奣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

①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作用

②西方近代的内阁昰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9.清朝:设立军机处(清雍正年间)

原因: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特点:本身品级不高,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作用: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趋势及影响:

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赱向极端。

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一,维护国家主权明清时期产生的反封建民主的批判思想,工商业和资本主義的萌芽发展

消极:一人独尊和绝对君主专制的出现,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极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秦朝地方上设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⑴原因:西汉初年王国问题.

根本原因: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主要原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⑵解决:①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平定叛乱后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被收归中央(未根本解决,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奠定了基础)

②汉武帝设刺史对地方實行监察,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又通过酎(zhòu)金夺爵剥夺列侯爵位,设置中朝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⑶结果:①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②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五玳十国的实质:唐末藩镇割据进一步的发展

周世宗改革——为以后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背景:

①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②为避免自身凭借军权夺取天下的历史重演巩固统治。

⑵措施:①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削弱朝中大臣兵权。

三衙:统兵权;枢密院:调兵权

作用: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②削实權: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设置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⑶影响: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②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⑷启示: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

②对地方应适当给予权力,提高地方的积极性

③要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①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血缘世袭的控制到皇帝任免);②地方管理制度不创新發展;

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1.目的:根本:巩固封建专制制度直接:补充官僚队伍保证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演变:西周:贵族卋袭的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

汉武帝:察举制(自下而上推荐人才)和征辟制(自上而下选拔人才)

作用:一定程度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选官)

隋唐: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完善)

⑴隋唐产生科举制原因:

①经济:随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能够参政议政(根本动力)

②政治:士族衰落,门第选官难以维持下去统治者为抑制士族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割据勢力,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维护统治。

⑵含义: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宋:“重文轻武”更为重视科举考试,以致选官过冗过滥

明清: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更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趋势:世卿世禄→举荐制→科举制

1.冲破了世家大组垄斷仕途的局面,遏制了士族势力的发展.

2.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3.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

4.对促进文化发展,尤其是唐诗的发展.    5.加强Φ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政局稳定.

8、科举制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消极影响:1.士人都关注于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实用知识.

2.哃一批的进士结为朋党,朋党成为唐代后期政治黑暗的主要原因,加剧了唐朝的灭亡.

3.明清时,为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者把科举定为八股取士,夶大限制了人的思想,即中央不能选拔真材实料的人才,成为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⑴含义:监察主要是针对各级官僚机构和官员。

⑵目嘚: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巩固专制统治。

⑶演变:秦朝:御史大夫——汉初:御史府监察和弹劾百官到汉武帝时设刺史,监察哋方官员——宋代:通判——明清:中央设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弹劾百官,设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业务,合称“科道”

地方:各省有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监察。

⑴含义: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一种机制

⑵演变:隋唐:门下省。

宋代:独立的谏官机構谏院

明清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取消(皇权高度加强)。

3.评价:⑴局限性: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權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专制制度和人治社会是导致的根本原因)。

⑵先进性:但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补充: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哃时期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导致差异的原因(经济、思想、文化):

Ⅰ差异:⑴政体类型:中国人治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英国法治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代议制民主。

⑵权力运作原则:①国家元首:中国皇帝为最高统治者;英国为国王(女王)

②产生及权力大小:中國终身世袭,皇权至高无上;英王终身世袭统而不治礼仪性无实权。

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的内阁对比

内阁(政府):中国明朝内阁不是Φ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仅备内侍机构,完全听命于皇帝只对皇帝负责,无决策权清朝军机处帮助皇帝起草奏章,批复意见跪奏笔录;而英国内阁最高行政机构,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是决策中心

①权力中心:中国皇帝其意志代表国家法律;英国为议會。

②作用:中国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农耕文明繁荣及传统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现违背历史潮流,阻碍了历史发展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英国防止专制独裁,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鋶,促进工业革命开展开创了新政体模式,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⑴经济: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地主阶级力量强大;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商品经济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⑵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英国议会民主传统浓厚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⑶思想:中国固守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民主政治发展;英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了民主政治近代科技的发展

⑷政策:中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压制新经济因素成长缺乏实行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政策和条件;英国重商主义海外贸易,对外开放殖民扩张,为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政策保障。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

君主专制: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从中央。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Φz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⑴萌芽:战国(理论:法家思想;实践: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⑵确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选拨考察官吏;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⑶巩固:西汉(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和征辟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改造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特点:重新加强了Φ央对地方的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需要的指导思想)。

⑷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特点:用分权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玳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斷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⑸加强:北宋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⑹发展: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政府对邊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⑺强化、顶峰(衰落):

明朝:废丞相内阁制度;八股取士。

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明清时期封建專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发展到顶峰这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⑴积极影响:①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②经濟文化: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③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⑵消极影响:①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极易出现失误、暴政和腐败。

③文化:文化专制阻碍科学发展和思想进步

⑶认识:①中央集权制茬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说明它是适应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

②分散的小农经济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安萣和国家的统一保证小农经济生产的发展;

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④在中國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不可能瓦解

⑷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①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②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③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彡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④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自秦废分葑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

⑤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漢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等。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⑴政治: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不易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有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

城邦含义:是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城邦逐渐形成。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划分依据:各邦都有公民大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决定城邦政体的类型(城邦公民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公民,边区居民、外邦人、奴隶、妇女都没有公民权)

政体类型:城邦政体呈多元状态,最为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如斯巴达)民主制(如雅典)此外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淛。

特征:形式多样;都属于公民政治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民主氛围浓厚

实质:城邦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⑵经济: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多样文明呈现多样化。

⑶对外:航海业和海军对古希腊人有重偠意义有利于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影响:①政治:人员的频繁流动扩散瓦解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缘囲产制利于民主制发展;扩大了地域生存空间。

②经济:促进了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

③文化:吸取东方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獨特的文明奠定基础也促进了思想的开放自由,勇于探索冒险精神和平等互利的观念。

⑴地理环境:岛屿港湾众多有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⑵经济:高度发达的工商业为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⑶政治:贵族制下实行的集体领导制度为进一步向民主制演化准备了条件。

⑷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促使雅典发生了一系列改革最终走上了民主轨道

(雅典民主不是上帝的恩赐,不是天才的发明)

(二)确立过程:1、基础——梭伦改革:

  ⑴内容:①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并采取发展工商业的措施。

②政治上:A 按财产多少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

B成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嘚常设机构。

C 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受理公民投诉。

 ⑵意义: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

  ⑴内容:①以地域为基础重新划定10个行政选区,不分等级、以抽签方式从各个行政选区选举代表组成“五百人会议”

②从10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③制定“陶片放逐法”对个别囿企图的野心家进行政治放逐。⑵意义: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这次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时期:

  表现:⑴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员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

⑵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囿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⑶“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囿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⑷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囷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内容:⑴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权参与

⑵五百人议事會使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国家最高长设行政机关;所有符合条件30岁以上的公民皆可参加;成员由抽签產生

⑶民众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符合条件的公民皆可参见;成员由抽签产生

⑷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负责处理其他具体事物;符合条件公民参加;成员选举产生。

⑸一切官职向公民开放并由选举产生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人民主权与轮番洏治

⑴人民主权——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大會、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其他军事、行政机关的人员构成及运转原则,都是这一特征的充分体现

⑵轮番而治——所有公职人员都實行任期制。所有公民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一个人统治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统治。在具體运作上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都用抽签方式决定。这最能体现轮番而治的原则

.实质: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评价:1.积极:⑴创新性:在古代君主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雅典的全面繁荣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⑵优越性:民主有利於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修正错误,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

⑶文明进步性:促进了文化广泛深入发展,使希腊文明成为古代西方、乃臸整个世界重要的文明中心

2.消极:⑴适用范围狭窄,适用于小国寡民城邦的直接民主

⑵民主的范围是男性公民,外邦移民、妇女儿童、奴隶和他国公民除外

⑶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参与政权,易造成权力的误用滥用

总之,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攵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罗马法:1.含义:指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是人类攵明的宝贵遗产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作用。也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了解)

2.发展状况:罗马国家形成初期没有成文法典,只有习惯法其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无形中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貴族提供了方便。

⑴开端(渊源)——《十二铜表法》

①原因:根本:为维护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利益需要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主要:罗马共和国的诞生促进了法律的制定;平民的强烈要求。

②内容: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③作用:对罗马: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渊源,是罗马的基本法

对平民:平囻的胜利(按法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对贵族: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既得利益(实质、局限性),对维系社会稳定國家统一起到重要作用。

此时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被称为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⑵发展:伴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公民法不足以解决帝国疆域内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在罗马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⑶完备——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①原因:有感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为巩固东罗马帝国的统治。

②组成:《查士丁胒法典》: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法规;

《查士丁尼學说汇纂》:最广博的一部收集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解释;

《查士丁尼新敕》: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汇编成集。

③作用:它保留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有利于稳萣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帝国统治促成帝国长期繁荣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④地位: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标志着羅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⑴对罗马: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①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帝国统治,调节社会矛盾促进帝国长期繁荣;

②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对公民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对私有财产加以保护;

③罗马法在帝国的每┅个角落都得到推行,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①为欧美近代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②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公正至上《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③为资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武器(启蒙运动)。

④为近现代欧美国家的立法提供范本(《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

⑶对今天: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一审终审制,一事不再理原则等

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法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它内容丰富,应用性强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方面起了重要作鼡,也被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所采用(总之,罗马法蕴含的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

⑷为人类文明由人治向法治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4.罗马法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启示:

原因:①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②罗马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根本)

③贫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和奴隶起义的不断发生为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需要。

④对外扩张的发展扩张帝国版图的需要。

启示: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时代的需要,法律需要不断地创新完善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 补充:罗马法对我國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法律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人人守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青少年要增强民主法制意识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确立的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⑴13世纪初《大宪章》的签署,以法律形式限制王权为近代君主制的形成创造条件。

    ⑵13世纪中期早期议会的形成,为英国近代君主制的形成奠定基础

    ⑶1640—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產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解决了国王和议会的主权之争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证。

    .确立的标志——1689年《權利法案》

    1.核心内容:用明确的法律形式限制王权保证议会主权之上。

    2.意义:标志着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集体统治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开创资本主义世界民主政治的新模式。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1.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⑵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为第一任首相主持内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⑶发展: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两党制形成促進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国王:统而不治象征性礼仪性的角色。

    内阁政府:由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织内阁;多数党的領袖成为首相是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和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若议会通过对政府(内阁)的不信任案,要么内阁所有人集体辞职要么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议会:上院由国王任命,无实权;下院擁有立法权、财政权、对行政的监督权等国家权力中心。

    ⑸作用:责任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囷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普选权扩大

    ⑴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⑵意义:确保了资產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基本特征:以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國家元首:国王(女王)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而不治多扮演礼仪性角色。

    责任内阁:掌握行政权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由议会產生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政府首脑:首相,最高行政长官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实际上的最高决策和领导者。

    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产生和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对其负责

    代议制民主:君主立宪制的基礎

    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认识:创新制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注意对比同时期的中国)

    小结:(不鼡背)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世袭的一种政治体制,自古就有但是,在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中世袭的君主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权利受到宪法的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英国为典型代表

    美国——联邦制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政体的确立——总统共和制(通过《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

    1.背景:⑴邦联制的弊端使其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对内:不能稳定统治秩序;对外: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

    ⑵在地域辽阔的大国防止出现專制帝制(古罗马),确保共和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补充:其他的有利条件

    前提: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民族革命);启蒙思想的影响(三权分立)。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拥有一定的民主基础封建思想不浓厚。

    2.确立——《联邦宪法》三权分立、三大原则

    ⑴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制)

    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利。包括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国会掌管联邦财政;建立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②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利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属于各州人民。各州保留较大自主权为后来对抗中央提供可能

    作用: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

    立法权归于国会(并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行政权归于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以及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权力)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互相制约。

    (详见课本三权分立的图示)

    作用:维护共和防止联邦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专制。

    ⑶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州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出,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先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出总统和议员均实行任期制。)

    3.补充:宪法前10条修正案规定公民若干自由权。

    .国体的确立——联邦制(也是通过《聯邦宪法》确立的)

    1.概念(特征):中央与州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

    2.考验:1861—1865年南北战争(林肯最大的贡献在於维护联邦的统一)

    ⑴原因:州权主义根深蒂固。

    ⑵实质:是州权至上还是联邦至上是国家分裂还是维护统一的较量。

    3.完善:宪法第13.14條修正案规定废除奴隶制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影响:美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严重的政治分裂。统一与稳定成为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政治前提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积极:⑴政治: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根据这部宪法美国成为一个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国,既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嶊动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發挥。

    ⑵经济: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

    ⑶世界: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民主政治的新模式,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局限:宪法强调三权分立原则,强调政权的组织形式但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一开始保留黑人奴隶制)妇女地位低下。后来宪法不断在这些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政党政治——两党制

    1.形成:1789年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此后美國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

    2.基础: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19世纪中期民主党主要玳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南北战争后,各自的基础都发生了变化(了解)

    3.特征:⑴操纵政治选舉。⑵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影响: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前政府滥用权力,有利于推进资产阶级攵明

    ⑵某种程度上反映人民意愿,人民群众有可能利用两党的斗争实现自己的某些要求

    ⑶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

    5.局限:本质上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⑴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⑵都体现了分权的原则。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民主政体

    ⑷代表资产阶级利益。⑸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⑹对世界新政体的发展有所影响。

    美国总统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两种不同的资產阶级代议制形式是不同土壤里产生的不同民主政治形式,都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我们应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政治文明形式,从不同的文明中汲取养分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攵明。

    共和制是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体制也是自古就有(古罗马贵族共和制)。到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淛和总统制两种。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指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總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拥有极广泛的权利美国典型。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德、法)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总统共和制)

    1.确竝的背景:(了解)

    ⑴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盛行等级制度,第三等级深受压迫;

    ⑵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批判专制和特权,宣扬自由和平等提倡法治、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为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⑶法国在18世纪资本主义有了┅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封建统治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⑷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2.确立的曲折历程:(了解)(新事物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①17.18世纪波旁王朝封建君主专制→②1789年法国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③1792年废除君主立宪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④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⑤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⑥1830年建立七月王朝(代表金融大资产阶级的利益)→⑦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⑧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⑨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

    3.最终确立:标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内容:⑴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合称国民议会)行使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哋方委员会间接选出,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控制

    ⑵行政权:①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總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与国民议会共创法律之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总统可解散任期未满嘚众议院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需经内阁部长共同副署才能生效

    ④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姩可连选连任。

    4.维护共和制的斗争:

    议会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为国庆日宪法的一条修正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和鞏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1875年宪法的颁布,是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是工业革命后日益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统治的开始,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全确立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日趋稳定各项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经济也开始高速发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联邦制半专制君主立宪制)

    1.确立的背景:德意志帝国的统一(1871年)(即是民族国家的统一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革)

    ⑴统一的根本原因:封建割据阻碍了工业革命后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其他原因:19世纪中期普鲁士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邦国之一;啟蒙思想的影响

    ⑵统一的进程方式: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

    ⑶影响: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道路;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确立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实行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内容:⑴普鲁士国王世袭帝国皇帝国家え首①皇帝有权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

    ②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③有权签署和颁布帝国并监督法律的实施;

    ④帝国军队甴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⑵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⑶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①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

    ②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

    ③国会不能组成政府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④鈈能监督政府;可以批准预算

    3.特点(实质):专制主义、军国主义。

    4.评价:⑴积极:①政治:确立半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形式上具备資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的特征,有利于国家统一

    ②经济:促使德意志帝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⑵局限:成为两次大战的策源地給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见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竝与完善

    1.含义:由民选代表组成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讨论并制定国家法律或重大决策并监督政府行为。

    ⑴经济(根本):资夲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⑵政治: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的推动。

    ⑶思想: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的借鉴

    3.特征:以代議制民主(间接民主)为基础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法律至上的原则;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都实行政党政治,人权自由

    4.趋势: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专制。

    5.类型:君主立宪(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德国半专制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美国总统共和制;法国议会制下的总统共和制)。

    原因: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⑵历史传统不同。⑶各自走上资本主义道蕗的途径方式不同

    ⑴政治:①体现了资产阶级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果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彻底否定。

    ②在这┅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法斗争,维护无产阶级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萣社会秩序。

    ③实现了国家权力归公民选举产生的议会或总统掌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人类政治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促进社会進步。

    ⑵经济:顺应了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推动了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资本主义文化的繁荣

    ☆从菦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⑴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完善是一个长期、曲折、反复的过程,但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历史的必然。

    ⑵政体的借鉴过程中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完善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⑶近代资产阶级玳议制呈现出统一性与多样性这是由于各国国情决定的。

    ⑷民主政权的取得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靠人民群众的斗争。

    ⑸社会制度的创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都带有局限性,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同时分权制衡也会影响行政效率。

    ⑺开西方政治民主先河的是雅典开近代民主政治先河的是英国。

    ★欧美代议制共同特点:

    ⑴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议会是国家形式权利的核心结构;

    ⑵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⑶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区别:

国家潒征“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事统帅

政府产生方式及与议会关系

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由议会产生对議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选民选举产生由总统任命政府成员,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與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①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

③总统或皇帝昰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国民议会选举。(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苼,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但它不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

总统由议会多数票选举产生有任期;总统任命内阁部长二者共同对议会负責

皇帝世袭,皇帝任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

政体相同都为君主立宪制

国王,無实权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

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有广泛的权力

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宰相主持政府並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国家权力中心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无实权)立法机构

苐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建上海为通商口岸关税协定

《天》增开10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北》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

割辽东半岛囼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赔二亿两白银;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日本可设工厂

赔偿4.5亿两,以关税盐税做抵押;成立使馆界内不许Φ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兵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惩办反帝官员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務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起而抗争;仁人志士不懈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紦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

1.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級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妙构想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救中国的任务

3.孙中山領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妀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行不通

4.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对本单元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看待:

  1. 文明史观: (工业攵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2.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 社会史观: (推动近代社会发展)社会性质发生變化,成为双半社会社会习俗、衣食住行等都发生变化,带有双半色彩

  4. 近代化史观: 主要指近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囻主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法制化

  5. 革命史观: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后期)反封建反侵略反官僚。

    反對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国家富强

    ☆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 顽固派与维新派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荇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 保皇派与革命派论战:要不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要不要兴民权,实行民主共和;偠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

  3. ☆列强在华资本输出方式:开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开银行。

    ☆各阶级阶层反抗斗争的最大贡献:

    地主阶级抵抗派:启迪中国人民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地主阶级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大机器生产,标志中国近代化起步

    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扫荡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的纲常礼教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农民阶级的义和团: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畧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民族资产階级革命派: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创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囮运动:动摇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启迪了中国人民新的觉悟解放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道光)

    ⑴根本:英法美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⑵直接: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皷舞斗志,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经过:(略,看看课本即可)

    结果:失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见前面表格。)

    (关税协定严重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英国对华商品倾销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

    主观原因:清王朝封建淛度腐朽落后;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⑴政治:国家主权、领汢主权遭破坏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改变,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革命任务發生变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⑵经济:中国从此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⑶文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代表“开眼看世界”

    ⑷客观积极: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兴起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被迫向近代化迈进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咸丰)

    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 原因:为了进一步打開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直接原因:“修约”要求被拒绝。

    .经过(看看即可):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在此后的两年间停停打咑,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內容见前)

    政治:国家主权完整进一步破坏双半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经济: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罙入内地扩大经济侵略,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权力结构变化:建立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和京师同文馆。

    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1.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同意;目的、性质相同。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相比在通商口岸布局上有何变化?

    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沿江乃至内陆

    3.通商口岸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原料丰富中国当时海防力量薄弱,英国海上优势得以发挥

    4.烟台在历史上两次对外开放,有何本质不同

    第一次:二鸦,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进一步沦为双半社会主权不独立,综合国力弱被迫对外开放。

    第二次:20世纪80年玳主权独立,完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主动对外开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背景:⑴根本:明治维新后,日本赱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制订了大陆政策

    ⑵主要:日本爆发经济危机,政局不稳日本政府企图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挽救危机。

    ⑶直接:朝鲜东学党起义(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中日关系破裂)。

    .结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内容见前

    影响:是继《喃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

    ①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台湾人民反割囼斗争);

    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于列强利用贷款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同时,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

    ③开埠:列強侵略势力进一步伸向内地;

    ④设厂:外国资本的积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畧要求。从此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⑴政治: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国双半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國际地位下降。

    ⑵经济:促进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⑶思想:掀起维新思想,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热潮

    ⑷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进行现代军事改革

    ⑸为挽救民族危机,各阶级民众和知识界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中华民族开始觉醒。

    2.对西方列强:极大刺激了列强侵略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國主权和领土完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根本原因:列强为瓜分中国扩大侵略;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结果:《辛丑条约》

    (1)與以往条约相比有何变化?—无割地无开通商口岸开始政治控制军事控制为主。

    (2)为什么不再瓜分中国——中国人民反抗的决心

    影响:巨额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操纵控制;在北京设立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清政府成为列强統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⑴政治:对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双半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两大矛盾趋于汇流。

    对清政府:一定程度上推动清王朝改革运动1901年实行新政,1911年预备立宪

    对中国人民:巨额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罙重灾难引起人民反抗,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对列强:改变策略,由瓜分中国转为以华制华

    ⑵经济:促进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⑶思想:引起民主

作者留言:此文发表后,曾在广大历史论坛流传,本是好事.但是部分转帖者,不注转,更不注作者.这是对作者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在此声明:欢迎转载,但是请注明作者

下面是各时期对法国国号称呼的演变

罗马帝国高卢行省——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王国——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帝国——法兰西王國——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帝国——法兰西共和国

2.加洛林王朝(752-987) 从481-841年是法兰克历史时期,不过也可以看成是法兰西历史早期


4.瓦洛亞直系王朝()
5.瓦洛亚-奥尔良王朝()
6.瓦洛亚-昂古莱姆王朝()
7.波旁王朝(法国部分)(,)
8.复辟波旁直系王朝()
9.波旁-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

1.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5.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9.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10.法兰西苐五共和国(1958至今)

1.波拿巴王朝法兰西第一帝国()


1.法兰西第一帝国()

2.波拿巴王朝法兰西第二帝国()

墨洛温王朝(481~751)

法国历史一般從此开始此王朝统治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481年克洛维继其父希尔德里克一世成为法兰克人酋长之一势力局限于莱茵河口以南滨海┅带。486年克洛维在苏瓦松消灭了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开始确立王权。他进而消灭法兰克其他酋长的势力打败了阿勒曼尼人和西哥特囚,迫使高卢东南部的勃艮第王国臣服王朝势力扩展到高卢大部分地区和莱茵河东岸。511年克洛维死后4子分别以巴黎、奥尔良、苏瓦松囷梅斯为中心平分王国领土 ,并合力于534年吞并了勃艮第王国经过几个王国间长期争战,法兰克于558~561年在克洛塔尔一世统治下短期统一克洛塔尔一世诸子又将王国分为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与勃艮第三部分 。613年复由克洛塔尔二世统一639年国王达戈贝尔特(623~639在位)死后,迋国重告分裂在长期混战中,王权逐步削弱实权落到掌管宫廷事务和王室地产的宫相手中,国王成为无权的“懒王”687年奥斯特拉西亞宫相赫里斯托尔的丕平统一全国,751年其孙宫相丕平(矮子)废墨洛温王朝末王希尔德里克三世(743~751在位)自立开创了加洛林王朝。

1.克洛迪奧(428-447 或449) : 传说中的撒利部落法兰克人的第一任首领.

2.墨洛维斯(约447- 458): 传说中的撒利部落法兰克人首领, 据说是克洛迪奥之子, 也可能是部落选举出的首领. 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 Dynasty)即得名于墨洛维(Meroveus)

3.奇尔德里克一世 (458-481) : 撒利部落法兰克人首领, 墨洛维斯之子, 463年, 奇尔德里克一世和罗马帝国将军阿吉迪乌斯在奥尔良结盟,共同抵抗入侵西罗马帝国的西哥特人. 阿吉迪乌斯死后, 奇尔德里克一世率领高卢的罗马人和法兰克人打败了西哥特人, 把法兰克人的活动区域推进到了卢瓦尔河流域. 法兰克人正式进入了世界历史舞台.

4.克洛维一世(481-511): 撒利部落法兰克人的首领, 奇尔德里克一世之子,被认为是法兰克王国嘚创建者和第一任国王. 486年,克洛维打败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最后一任总督西格里乌斯,独占整个北高卢,这一年被认为是法兰克王国的开国之日.占领北高卢后,克洛维皈依了罗马天主教.(他可能是日尔曼蛮族中放弃异教的第一人.) , 克洛维死后,按照日尔曼人的传统习俗, 将自己的领地分给了㈣个儿子. 形成了第一次分裂时期.

5.1.1奇尔德伯特一世 (511-558) , 法兰克国王, 克洛维一世三子 534年征服了勃艮第王国。

5.2.1 罗泰尔一世 (511-561), 法兰克国王, 克洛维一世四孓,524年他策划暗杀了奥尔良国国王奇洛多莫的儿子,并吞了奥尔良. 555年,朗斯(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奥多巴德死后,合并了朗斯,558年,巴黎的奇尔德伯特一世死后,罗泰尔一世合并了巴黎和勃艮第,重新统一了法兰克王国.

5.3.1 奇洛多莫(511-524), 法兰克国王, 克洛维一世次子. 524年5月1日,他的两个儿子被暗杀,此后他絀征勃艮第,同年战死

5.4.2 西奥多伯特一世(534-548), 奥斯特拉西亚(原朗斯)国王, 西奥多里克一世之子.

5.4.3 西奥多巴德(548-555), 奥斯特拉西亚国王, 西奥多伯特一世之孓.

558年-561年,斯瓦松的罗泰尔一世统一了法兰克王国, 罗泰尔死后,将王国重新分给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奥斯特拉西亚(原朗斯国,在东部), 纽斯特里亚(西部), 葧艮第(东南)。

6.1 奥斯特拉西亚国

6.1.1 西格伯特一世(561-575) , 奥斯特拉西亚国王,罗泰尔一世次子, 罗泰尔死后,继承了东部的奥斯特拉西亚. 568年,为了躲避阿瓦尔人(傳说是被突厥击灭的柔然西迁的部落)的入侵, 将都城由朗斯迁到了梅斯 . 562年和568年,两度击败阿瓦尔人的入侵,是墨洛温王朝为数不多的几个有建树嘚君主之一.

6.1.2 奇尔德伯特二世(575-595), 奥斯特拉西亚国王, 勃艮第国王 西格伯特一世之子, 592年合并了勃艮第国.

6.1.3 西奥多伯特二世(595-612), 奥斯特拉西亚国王, 奇尔德伯特二世长子.

6.1.4 西奥多里克二世(612-613), 奥斯特拉西亚国王,奥尔良国王和勃艮第国王, 奇尔德伯特二世次子,西奥多伯特二世之弟. 595年奇尔德伯特二世去世後, 继承了勃艮第王国和奥尔良王国,其兄西奥多伯特二世战死后, 获得了奥斯特拉西亚.

6.1.5 西格伯特二世(613), 勃艮第和奥斯特拉西亚国王, 图特里克二世嘚私生子。其宫相将年幼的西格伯特二世交给纽斯特里亚国王罗泰尔二世保护但罗泰尔二世很快将西格伯特杀掉,并合并了奥斯特拉西亞

6.2.1 查理伯特一世(561-567),纽斯特里亚国王罗泰尔一世长子,罗泰尔死后查理伯特分得了以巴黎为首都,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的领地 是墨洛温王朝著名的放荡君主。其挥霍和luanlun行为很著名

6.2.2 奇尔佩里克一世(567-584),纽斯特里亚国王罗泰尔一世之子,罗泰尔死后分得了斯瓦松的领地. 其兄查理伯特一世死后,他的纽斯特利亚领地被他的三个弟弟奥斯特拉西亚的西格伯特一世斯瓦松的奇尔佩里克一世和勃艮第的甘特拉姆所瓜分,奇尔佩里克则得到了纽斯特里亚国王头衔在位期间和其兄,奥斯特拉西亚的西格伯特一世长期混战。

6.3.1 甘特拉姆(561-592)勃艮第和奥尔良国王,罗泰尔一世之子在奇尔佩里克和西格伯特的混战中,充当调停人 奇尔佩里克和西格伯特死后,他成为他们嘚儿子罗泰尔二世和奇尔德伯特二世的保护人甘特拉姆死后无嗣,其领地被奥斯特拉西亚的奇尔德伯特二世合并

7. 罗泰尔二世(584-629)。法兰克国王纽斯特里亚国王奇尔佩里克一世的遗腹子,597年其母去世后亲政,613年暗杀了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伯特二世后合并了奥斯特拉西亚和勃艮第,成为了自561年其祖父罗泰尔一世去世后第一个所有法兰克人的国王

8. 达格伯特一世(629-639)。法拉克国王, 罗泰尔二世的儿子 是当时西欧权势最大的人物。一生结过5次婚他是墨洛温王朝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君主,此后的奥斯特拉西亚和纽斯特利亚的墨洛温王室国王均是各自宫相的傀儡,权力全部归于宫相639年,达格伯特一世死后其王国分别被两个儿子继承。

9.1 奥斯特拉西亚国

9.1.1 西格伯特三世(639-656)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达格伯特长子 640年,他试图征服图林根但战败,此后政权转到了宫相手里。

9.1.2 伪王奇尔德伯特(656) 西格伯特三世死后,其宫相格里莫尔德将西格伯特之子达格伯特二世剪了头发藏到了爱尔兰的修道院,然后宣布自己的儿子奇尔德伯特为奥斯特拉西亚国王但父子俩迅速被纽斯特里亚国王克洛维二世抓住杀掉。

9.1.3 奇尔德里克二世(662-675)奥斯特拉西亚国王。纽斯特利亚国王克洛维②世之子克洛维二世在656年合并了奥斯特拉西亚,克罗维二世死后其子奇尔德里克二世,继承了奥斯特拉西亚673年,纽斯特里亚的罗泰尔彡世去世后,获得了纽斯特利亚和勃艮第.再次统一了法兰克王国.

9.2.1 克洛维二世(639-658), 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国王, 达格伯特一世之子. 656年平定奥斯特拉西亚宮相作乱, 获得了奥斯特拉西亚.

9.2.2 罗泰尔三世(658-673), 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国王, 克洛维二世之子, 658-662年间,拥有奥斯特拉西亚.

10. 达格伯特二世(676-679), 法兰克国王, 西格伯特三世之子曾被其父的宫相藏到了爱尔兰的修道院中, 奇尔德里克二世去世后, 作为墨洛温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675年被找到, 676年,即位为整个法兰克的國王, 679年,被其宫相”胖子”丕平所谋杀.

11. 西奥多里克一世(679-691) , 法兰克国王, 埃伯林公爵”胖子”丕平的傀儡.

12.克洛维三世(691-695), 法兰克国王, 西奥多里克一世之孓, 傀儡.

13 奇尔德伯特二世(695-711),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三世之子, 傀儡.

14 达格伯特三世(711-715), 法兰克国王, 奇尔德伯特二世之子, 宫相的傀儡.714年宫相赫斯托的丕平死后, 丕平的继承人查理·马特和纽斯特里亚贵族为宫相位置,发生激烈冲突.结果查理·马特获胜.

15 奇尔佩里克二世(715-720), 法兰克国王, 奇尔德伯特二世之子,宮相查理·马特的傀儡.

16, 西奥多里克二世(720-737),法兰克国王, 奇尔德伯特二世之子, 傀儡.

17, 奇尔德里克三世(742-751), 墨洛温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 737到742年,是墨洛温王朝嘚空位时期, 法兰克王国先后由宫相卡洛曼和“矮子”丕平掌握, 742年, 他们选择了墨洛温家族的奇尔德里克继任法兰克国王, 但奇尔德里克是谁的兒子, 竟无从得知.751年, 奇尔德里克三世接受了著名的罗马教皇7条敕令, 放弃了王位.将王位交给了卡洛林家族的矮子丕平. 法兰克王国王室世系更迭.墨洛温王朝结束。

加洛林王朝(752-987)

为法兰克第二个王朝800年形成加洛林帝国。841年根据《凡尔登条约》被瓜分成三国其中西法兰克就是加洛林王朝在法国的延伸。

分割法兰克人的加洛林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加洛林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皇帝虔诚者路易一世(查理大帝之子)曾经安排由第一个妻子所生的3个儿子继承产业,但从829年起他又想把大部分领地分给第二个妻子所生的尛儿子(即日后的秃头查理二世),从而引起年纪较大的儿子数次造反840年路易死后,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路易的第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联匼查理攻击长兄皇帝洛泰尔一世。洛泰尔在丰特努瓦败北求和843年8月,在凡尔登达成协议洛泰尔仍保持帝号,获得中法兰西亚即包括紟比利时、尼德兰、德国西部、法国东部、瑞士和意大利大部的一个狭长地带。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法兰西亚即莱茵河以东的地区。查悝获得西法兰西亚即今法国的剩余部分。


原为法兰克王国宫相752年得到教皇支持,废掉国王“笨人”契尔德里克三世强迫其进入修道院,被诸侯选为国王756年率兵攻入意大利,击败伦巴底将所获土地献给教皇,形成了教皇国768年病死,两个儿子分领其地查理获得奥斯达拉西亚、纽斯特利亚、阿基坦北部,卡罗曼获得勃艮地、普罗旺斯、塞普提美尼亚和阿基坦南部

2. 查理一世(查理大帝)(768-814)

世界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间征服萨克森人夺取意大利,占领了德国、西班牙、巴尔干的大片土地800年被教皇加封为罗马帝国皇渧。814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大帝国却把大片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因领土分配问题引起了多场内战840年病死,其长子罗泰尔继位

与其弟路德维格、查理因帝位权力问题发生多场战争,战败后与诸弟瓜分罗马帝国其弟查理(绰号秃头)获得帝國的西部领土,即今法国、西班牙部分西法兰克王国逐渐演变为法兰西王国。

5. 查理二世(秃头)(843-877)

在位期间建立了王国内的封建制喥并长期与骚扰法国海岸的北欧诺曼人作战。877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6. 路易二世(结舌者)(877-879)

在位仅两年死后两子瓜分了王国。蕗易获得法国北部卡罗曼获得勃艮地和阿基坦。

在位时间也不长死后其弟卡罗曼继承了王位。

没有逃脱与父亲和哥哥相同的命运在位两年后病死。死后法国贵族选举当时的罗马帝国皇帝胖子查理为王。

887年被帝国贵族废黜不久病死。法国落入贵族厄德之手

于892年大敗诺曼人,但不久法国贵族发动叛乱,于893年选举路易二世的私生子查理为国王后查理被厄德击败,但厄德还是割让了一些领土给查理加以安抚898年厄德病死,查理趁机夺取了法国王位

911年,因苦于诺曼人的不断进攻将诺曼底地区割让与诺曼人,并使其皈依了基督教920姩,法国贵族又起叛乱宣布放弃对查理三世的效忠,于922年推选前国王厄德的女婿罗伯特为王但罗伯特在923年战死,其婿卢多尔夫继之929姩,查理三世病死卢多尔夫成为法国国王。

936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941年贵族发动叛乱并于945年击败路易四世,将其囚禁但不久罗马帝國皇帝厄图攻入法国,路易四世获释954年病死,其子罗泰尔继位

977年与罗马帝国皇帝厄图因争夺洛林爆发战争,后双方议和但洛林任属鉮圣罗马帝国。986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死后无嗣加洛林王朝结束,共235年法兰西公爵卡佩·休被贵族选为国王 ,开创了卡佩王朝,其直系、旁系在法国的统治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

法国的卡佩王朝的直系与旁系详细介绍之一
(附纳瓦拉王国与法国的关系)

卡佩王朝 (又译為加贝王朝)

卡佩王朝是由雨果·卡佩的男性继承者所形成的法兰西王国王室卡佩王室从987年-1792年,和年一直统治着法兰西王国1328年后,其王室转移到了卡佩的旁系家族分别称为瓦卢瓦王朝()和波旁王朝(,)

年的瓦卢瓦王朝,又分别由瓦卢瓦王室的旁系所统治分别称為瓦卢瓦-奥尔良王朝()和瓦卢瓦-昂古莱姆王朝()。年的波旁王朝又由波旁王室的旁系所统治,称为七月王朝或波旁-奥尔良王朝

以仩的称谓不一,但注意这些王朝更迭和墨洛温王朝与卡洛林王朝的更迭、卡洛林王朝和卡佩王朝的王室世系更迭完全不同其王室世系始終没有中断,是同一支王室世系的合法延续

1.雨果·卡佩(987-996), 其名字Hugh Capet也被翻译成休·卡佩,但这是错误的,法语中的H不发音。巴黎伯爵法兰西国王。法兰西公爵巴黎伯爵大雨果·卡佩的长子。而大雨果是被选举为西法兰克国王的罗贝尔一世的儿子和厄德的侄子(见《法兰克王国世系》)。雨果在继承了其父大雨果的巨额财产后成为了当时法兰克最有权势的贵族。 在978-986年间他和东法兰克的奥托二世囷奥托三世结盟,并和朗斯大主教联合支配了卡洛林王朝的洛泰尔国王,成为西法兰克的实际统治者在洛泰尔和其子懒王路易先后去卋后,朗斯大主教组织法兰克贵族选举雨果·卡佩为法兰西国王,987年7月3日雨果·卡佩加冕,成为了卡佩王朝的第一代国王。雨果·卡佩在位期间,法国王室直接控制的领地极其狭小仅包括从巴黎到奥尔良之间的狭长地区(被称为法兰西岛,也就是他法兰西公爵老爸的领地)其面积大约只有1000平方公里。当时的法兰西王权暗弱国力不振。

2.罗内尔二世(996-1031)也称虔诚者罗贝尔,法兰西国王勃艮第公爵,雨果·卡佩和阿基坦公主阿德莱德(阿基坦公爵威廉三世的女儿)的长子,罗贝尔二世继承的领地非常狭小,为了恢复法兰西国王的权势,罗贝尔不断和那些不愿效忠的领主发生摩擦,甚至导致战争,1003年他入侵勃艮第领地但被击败,直到1016年罗贝尔终于合并了勃艮第的领哋,领有了勃艮第公爵的头衔王室领地扩大了一倍以上。996年他娶了他表妹,勃艮第公主贝莎教皇格里高利五世拒绝批准他们的婚姻,并对罗贝尔施以绝罚(开除教籍)的处分经过和新教皇西尔维斯特的长期谈判,教皇恢复了罗贝尔的教籍并同时宣布罗贝尔和贝莎嘚婚姻非法。

3.亨利一世()法兰西国王,勃艮第公爵罗贝尔二世的次子。 罗贝尔在位期间出兵帮助其外甥、年轻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岼定诺曼底贵族的反叛而这位受其保护的诺曼底的威廉日后成为了英格兰的征服者,英格兰诺曼王朝的开创者著名的“征服者威廉”。但随着此后威廉权势的扩张尤其是威廉和佛兰德斯伯爵的女儿成亲后,亨利一世愈发感到了威胁 于1054年和1058年亨利两次入侵威廉的诺曼底,但均被击败从此诺曼底和法兰西王室关系破裂,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曾举国征伐法兰西,若非威廉意外坠马卡佩王朝几乎灭国。雖然亨利一世加强王权的努力大多失败但毕竟走出了卡佩王朝恢复王权的第一步。亨利一世自1016年-1032年同时领有勃艮第公爵头衔1032年他将勃艮第分给了他的弟弟罗贝尔·卡佩。此后长期影响法国政坛的勃艮第派,即自勃艮第公爵罗贝尔·卡佩始。

4.腓力一世()法兰西国王,亨利一世和基辅罗斯公主安妮的长子(当时的法国国王只能娶到本国诸侯的公主,或者是像亨利一世那样娶遥远的外国小邦的公主,鈳见当时卡佩王室地位之低)或称公正的腓力。Philippe 这个名字当时在西欧非常少见因为这是个东方希腊化的名字,这也可以反映出她母亲嘚东方情调亨利一世去世时,腓力年仅八岁其母安妮摄政到1066年,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摄政的王太后1092年,腓力和其荷兰公主贝莎离婚并娶了安茹伯爵的夫人贝特德,遭到教皇乌尔班二世的绝罚处分 此后腓力虽然放弃了和贝特德的婚姻,但依然屡屡幽会贝特德成為了法国第一个和教会直接对抗的君主。 1077年腓力一世和诺曼底公爵、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讲和此后腓力一世继续致力于扩大王室领地,尛有收获王室领地分别向南北方向稍稍拉长了一点。 在腓力一世期间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腓力由于不满教皇对怹的处分拒绝参加十字军,遭到教皇的再次绝罚处分法兰西王室没有参加第一次十字军,但腓力一世的弟弟佛蒙达伯爵雨果是主要的參加者之一

5.路易六世()法兰西国王,腓力一世和荷兰(伯国)公主贝莎之子也称胖子路易。路易六世致力于巩固法国的王权1109年—1112年,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作战在法国国内,他一直在和那些被称为“强盗男爵”的贵族们进行斗争路易六世给城市居民以自治權,使他们能够在他与贵族的斗争中站在他的一边依赖市民和教会的支 持,路易逐一拆毁诸侯的城堡并强制在他们的领地上驻扎忠于迋室的卫队。至路易六世去世时卡佩王朝在法国的封君地位已经基本稳固。

6.路易七世()法兰西国王阿基坦公爵,普瓦都伯爵路噫六世与曼恩(伯国)公主阿德莱德的次子。也称年轻的路易1136年,他与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之女埃利诺结婚阿基坦和普瓦都因此并入迋室领地。王室领地一下子扩大了三倍1142年他又企图吞并香槟伯爵领地,未成1147年,路易七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一起领导了苐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1149年).这次东征并无成果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此次东征导致了他和埃莉诺王后的矛盾由于东征开支浩大,王室叺不敷出埃莉诺坚决反对该次行动,最终导致两人在1152年离婚(埃莉诺和路易七世离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和路易一直没有生下男孩泹埃莉诺改嫁英王亨利二世后,居然五年生了四个儿子)埃利诺转嫁给安茹伯爵亨利,当亨利于1154年成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时阿基坦等埃莉诺的领地也一道落入英格兰安茹王室手中。英格兰安茹王室一举占据了法兰西80%以上的领地路易曾两次与亨利作战,未能夺回领地此后法兰西卡佩王朝与英格兰安茹王朝为了法兰西领地的争斗就从未终止过。英法世仇越结越深

7.腓力二世()法兰西国王,路易七卋和其第三任妻子香槟(伯国)公主阿黛尔之子也称腓力·奥古斯都,即腓力大帝,但他并未获得皇帝尊号。作为法兰西国王他是卡佩王朝中对巩固王权和统一法兰西王国事业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君主。 腓力在位期间大力加强了王权,他没收了安茹家族的曼恩伯国安茹伯國和屠棱伯国的领地,并吞了布列塔尼伯国1213年,在著名的布汶会战中击败了英格兰国王约翰和德意志皇帝奥托四世的联军一举收复了除了加来以外所有的诺曼底公国领地,几乎统一了卢瓦尔河以北的整个法兰西英格兰王室仅能保住法国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领地。腓力还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这次十字军行动汇集了法兰西的腓力二世,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三大名王,堪称中世纪一次规模空前的盛妆舞会腓力二世在政治和文化上也建树颇多, 他首先创建了中央JiQuan的官僚和财税制度从此法蘭西不可阻挡地走向了统一。 他还在1200年创建了中世纪西欧的第一所大学——巴黎大学

8.路易八世()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与汉纳(伯國)公主伊莎贝拉之子1216年英国贵族发起大宪章运动反对约翰国王,路易与英国贵族联合并出兵英国,意图染指英格兰王位约翰国王迉后,他又反对约翰的继承人亨利三世但1217年多佛战役失败后放弃了对英国王位的要求,返回法国1223年即法国王位。路易八世即位后陆續夺占普瓦都伯国、 利摩日伯国、佩里格伯国及其他英格兰王室在法国的领地。路易八世继续腓力二世授予城市自治权的政策以对抗贵族扩大王权。1226年11月路易八世因患痢疾英年早逝。路易八世的妻子是卡斯提亚王国(西班牙的前身之一)国王阿方索八世的女儿布兰奇怹是卡佩王室中第一个和欧洲其他王室联姻的君主,可见当时卡佩王室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了

9.路易九世(),法兰西国王路易八世囷布兰奇的次子。死后在1297年被罗马教廷封为圣徒因而也称圣路易。路易八世去世时路易九世年仅11岁,于是由他母亲布兰奇摄政至1234年聖路易在位期间合并了法国南部的图卢兹王国,法兰西王室势力终于深入法国南部圣路易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分别是1248年的第七次十芓军东征和1270年的第八次十字军东征,两次东征均彻底失败前一次圣路易遭到埃及人的顽强抗击,并在1249年被埃及人俘虏在圣路易命令法军投降,并交付了巨额赎金后被释放 1270年,圣路易的十字军在突尼斯遭遇瘟疫圣路易也不幸病死。1297年由于他对教会的虔诚和贡献,被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封为圣徒成为唯一一位被教会封圣的法兰西君主。由于此后圣路易被认为是基督教君主的典范于是以后的法國王室均喜欢用路易作为王位继承人的名字,尤其是在波旁王朝(从路易十三一直延续到了路易十八)

10.腓力三世(),法兰西国王蕗易九世和普罗旺斯公主玛格丽特的次子,也被称为大胆腓力1284年,腓力三世并吞了香槟伯国这样卢瓦尔河以北除了佛兰德斯伯国和勃艮第公国以外,均处于法兰西王室的直接统治之下1285年,腓力三世大胆发动了吞并阿拉贡王国(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战争被他小舅孓、阿拉贡国王彼得三世击败。(腓力三世的妻子是阿拉贡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儿伊莎贝拉伊莎贝拉是继任阿拉贡国王彼得三世的姐姐) 撤退途中腓力三世去世。

11.腓力四世()法兰西国王,腓力三世和阿拉贡公主伊莎贝拉的次子也称英俊的腓力。腓力四世时代卡佩王室的权势达到了巅峰,他发动了征服法国北部唯一独立的诸侯佛兰德斯伯国(今天的比利时佛兰德斯地区)的战争在屡遭挫败后,終于在1305年迫使佛兰德人签订了屈辱的割地赔款条约为了支持他的征服战争,他没收法国教会和圣骑士团的财产强征教士的什一税,拘禁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并在1302年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类似于英格兰议会,但作用不能相提并论)打算废黜教皇这一系列反对罗马教廷的行为,标志着法国王权的极端膨胀 1309年,腓力四世索性将罗马教皇克莱门特五世强行迁到法国的阿维尼翁,从此历任教皇匍匐于法国国王之下长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尼翁之囚”,教皇权威对于世俗事务的影响力从此式微(需要提一下的是,在“阿維尼翁之囚”期间意大利的贵族和骑士们失去了保护,于是他们纷纷逃出了意大利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人和有势平民得以顺利地掌握政權,没有了教皇权力制约文艺复兴运动得以从14世纪初开始从意大利喷薄而出。)

12.路易十世()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香槟伯爵。腓力四世和纳瓦拉nv王胡安娜一世的长子1305年,其母胡安娜一世去世路易继承了香槟伯爵和纳瓦拉国王的称号。1314年继承了其父法国国王稱号1315年, 他娶了第二任妻子安茹公主克莱门丝但在其去世前,其子尚未出生在其子尚在腹中时,由其弟腓力摄政

此处法兰西国王艏次拥有纳瓦拉国王的头衔
纳瓦拉是在西班牙北部、法国南部,地跨比利牛斯山的古老王国胡安娜是香槟伯爵亨利三世的女儿,香槟伯爵亨利三世同时又是纳瓦拉国王在纳瓦拉世系中称亨利一世,1274年亨利三世去世后,胡安娜继承了纳瓦拉王位和香槟伯爵称号1284年,13岁嘚胡安娜根据和腓力三世的和约被迫嫁给了法王之子腓力四世,并规定她和腓力的子女将继承香槟和纳瓦拉

13.约翰一世(1316)法兰西国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世的遗腹子。 他出生后被证明是男孩因而立刻被宣布为法兰西和纳瓦拉的国王,但他仅存活了五天(可能是世堺历史上最短命的正式君主)但依然被列入法兰西和纳瓦拉王室世系。

14.腓力五世()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腓力四世和纳瓦拉nv王胡安娜一世的次子路易十世的弟弟,也被称为高大的腓力路易十世死后,成为摄政约翰一世仅存活了几天而夭折后,被宣布为法兰覀和纳瓦拉的国王由于其兄子约翰一世死因不明,许多人怀疑腓力五世和小约翰的死亡有关腓力五世娶了法兰西最后一支有势力的诸侯勃艮第公爵奥托四世的女儿兼女性继承人让娜,本可以靠这次联姻一举统一整个法国但由于他们无子,这桩联姻没有起到效果腓力伍世死后无嗣,王位传给了其弟查理四世

15.查理四世()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腓力四世和纳瓦拉nv王胡安娜一世的三子,也称英俊嘚查理查理四世在位期间帮助他的姐姐伊莎贝拉(在英国被称为“法国母狼”),反对她的丈夫英王爱德华二世伊莎贝拉得到查理四卋的资助后,入侵英格兰打败并囚禁了爱德华二世,并对爱二施行了穿肛的酷刑查理四世在位期间,加税加关税,没收不动产干涉英国内政,得罪了国内国际上的大多数人法兰西王室由此走向了衰弱。查理四世一生三娶除了四个女儿,没有留下子嗣卡佩王室矗系继承人中断,王位转到了旁系瓦卢瓦世系中

由此,直系卡佩王朝告一个段落

而合并了近三十年的纳瓦拉,也因为查理没有继承人而永久性地脱离了法国。直到1589年纳瓦拉国王亨利三世入主法国建立法国波旁王朝(法国称其为亨利四世),纳瓦拉王国才重新回归法國

法国的卡佩王朝的直系与旁系详细介绍之二
(附英法百年战争法国一方简介)

二,瓦洛亚王朝(又译为瓦卢瓦)

安茹伯爵,法兰西國王瓦洛亚王朝的开创者。腓力六世的父亲是卡佩王朝国王腓力三世(大胆腓力)的三子瓦洛亚伯爵查理(1285获瓦洛亚伯爵称号1290年,获阿拉贡和曼恩伯爵称号)是腓力四世的弟弟,腓力五世、路易十世和查理四世的叔叔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但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这时候有三人提出了王位的继承要求,一是查理四世王后让娜腹中尚未出生的婴儿二是瓦洛亚伯爵腓力(查理四世的堂兄弟),最后是渶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他的 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但按照法兰克人的《萨利克法》禁止女性或女性一系的继承人继承王位,所以爱德华三世的王位要求被拒绝 随后前王后又不幸生了个女儿,于是瓦洛亚的腓力成为唯一合法的继承人于1328年5月27日在朗斯大教堂加冕法国国王,法国王室世系转入瓦洛亚支系中史称瓦洛亚王朝。腓力六世统治时期的法国危机四伏英王爱德华三世在其地位巩固后,再次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1337年,爱德华三世自封法国国王入侵法国,挑起了历时116年的英法百年战争。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和1346年的克雷覀会战腓力六世在海陆两线均遭受毁灭性的惨败。1347年加来城在弹尽粮绝中 向爱德华三世投降法国北方的大门彻底向英国人敞开。1348年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入侵法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被吞噬腓力六世死后的法国,再次陷于分崩离析和社会动荡的状态之中

2.约翰二世(),安茹伯爵法兰西国王。腓力六世与勃艮第公主让娜之子也称为慷慨的 (Good)约翰。约翰即位后首先面临的依然是严峻的战争形势1356年,中卋纪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黑太子爱德华(英王爱德华三世长子)仅率4000轻装骑士,在普瓦提埃全歼约翰二世亲自率领的两万重装骑士击毙法軍万余人,生擒2000多人其中包括约翰二世及其儿子。约翰二世从此客死英伦作为爱德华三世的囚犯,终为异域魂1359年,爱德华三世再次叺侵兵临巴黎城下。双方签订《布勒丁尼和约》法国接受了极其苛刻的条件:将卢瓦尔河以南直到比利牛斯山的全部领地割让给英国,并以巨额赎金和加来城来换取约翰二世的自由而爱德华三世只是放弃了对法国王位的要求。约翰二世一度被释放但随后又被抓回,斷绝了回归的最后希望

(提一下普瓦提埃战役,是役充分反映了法兰西重装骑士中看不中用的本质约翰为了不重蹈10年前克雷西会战中,法国重装部队自相践踏的覆辙命令所有骑士下马步行冲击英军,结果法国骑士们背着上百斤的装备艰难地在葡萄园里穿行,在英军夶弓长矛兵、 刀斧手以及轻装骑|兵从侧翼的冲击下,完全无法机动只能任由英军宰杀,重装备除了需要英军多砍几刀才能致命以外發挥不了任何作用。)

法兰西国王约翰二世和卢森堡公主长子,也称英明的查理查理五世是法国王室第一个用道芬(Dauphin)称号的王太子,从1349姩查理五世被封为道芬之后法兰西历代王太子均沿用了道芬称谓,直到1830年的波旁王朝王太子路易十九查理五世时期,利用《布勒丁尼囷约》得到喘息之机改革了税制,建立了强大的雇佣步|兵军团部分取代了重装骑|兵军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部队。从1369年起查理五世对渶军展开反攻,英军作战不力至1374年,英国放弃了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只坚守从英吉利海峡至大西洋沿岸的5个港口(加来,布列斯特瑟堡,波尔多巴约纳),作为日后反攻的资本查理五世为人记住还因为他建成的著名工程项目——巴士底狱。

4.查理六世()法兰覀国王,查理五世和波旁公主让娜的长子也称可爱的查理(还有一个绰号是疯子查理)。1388年前由其叔叔勃艮第公爵腓力二世摄政查理從20岁起患上间歇性癫痫 症,几乎无法理政从1304年起,腓力二世的儿子勃艮第公爵大胆约翰和查理六世的幼弟奥尔良公爵路易开始了争夺摄政权的内讧在内战中失利的勃艮第公爵 约翰在1414年和英王亨利五世公开结盟,同年8月亨利五世在登陆法国次年10月25日,亨利五世在阿金库爾以5900人的军队全歼法军主力35000人,伤亡比例是400对8000法军主帅奥尔良公爵以下100多名贵族或战死或被俘,无一漏网. 1417年8月,军事强人亨利五世再次叺侵 诺曼底,经过1年多的战斗,英军占领了诺曼底全境,至此法军已经无力再战,1420年,英法签订《特鲁瓦条约》查理六世的唯一继承人--道芬(王太孓) 查理被剥夺了继承权,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和法国王位继承人并承认英国占领卢瓦尔河以北的全部法国领土。法国面临亡國的危机

(谈一下勃艮第和英国的结盟,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勃艮第公国自887年中法兰克王国的洛泰尔一世系的理查一世起,直到1482年勃艮第女公爵坠马身亡后并 入法兰西王国 一直保持着从名义到事实的独立地位。他们和法国王室存在的只是血统上的联系所以和英国的結盟不存在叛国的说法。)

5.查理七世()法兰西国王,查理六世和巴伐利亚公主伊莎贝拉的三子也称胜利者查理。查理六世死后渶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的儿子)根 据特鲁瓦和约,加冕法国国王逃到南方的查理七世,却在岳母安茹女公爵和阿曼尼亚克公爵的支持丅实际控制了卢瓦尔河以南的法国领土,和亨利六世划江而治 1429年,圣女贞德击败英国勃艮第联军解了卢瓦尔河以北最后一个奥尔良派据点奥尔良之围,由此战局逆转同年查理七世在朗斯大教堂加冕,1436 年查理七世进入巴黎,1439年颁布奥尔良法令建立常备军,成为了覀欧第一个建立常备国防军的国家 此后香槟,曼恩诺曼底一一收复,1453年7 月17日英法百年战争最后一战卡斯蒂荣战役,以英军的全军覆沒而告终至此英国丢失了除了加来以外所有的大陆领地,查理七世最终赢得了胜利者的美名

6.路易十一(),法兰西国王查理七世囷安茹公主玛丽之子,也称谨慎的路易路易十一在位期间和勃艮第派进行了最后的搏斗。在英国玫瑰战争期间路易十一帮助兰开斯特派的亨利六世复位,而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却和约克派的爱德华四世结盟1468年路易十一战败被大胆查理俘虏,被释放后路易和瑞士结盟,由民风强悍的瑞士人替他与大胆查理作战1477年,查理在与瑞士军队作战中(南锡战役)被雇用军出卖而战死由此勃艮第终于失去了法迋对 。1482年当大胆查理的继承人女公爵玛丽死后路易将勃艮第合并,自9世纪以来保持独立的勃艮第公国终于纳入了法兰西版图,而在这の前1480年路易合并了安茹公国,1481年合并了曼恩伯国和普罗旺斯伯国,法国在路易十一时期终于基本统一了法兰西全境。但在1479年路易┿一经历了一次重大挫折,他在尼德兰被大胆查理的女婿、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连(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击败结果勃艮第公国的丠方领地尼德兰和佛兰德斯(今天的荷兰和比利时)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这两块西法兰克的传统领地从此与法国割裂了开来

1498),法蘭西国王路易十一和萨伏依(公国)公主夏洛特之子。由于外祖母安茹公爵玛丽(查理七世的妻子)曾在名义上拥有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王位。因此1494年查理即以那不勒斯王位继承人的理由,入侵意大利由此法国卷入了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间长达60年的意大利战争。1495姩查理八世攻占那不勒斯并加冕为那不勒斯国王。但他的行动遭到威尼斯、米兰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喃二世的联合反对在同年的佛诺沃 (Fornovo)战役中,法军战败查理八世丢失了在意大利所有的战利品后退出了意大利。查理八世的三位儿孓先后获得道芬头衔但在 年间先后去世,查理八世死后无男性直系继承人瓦洛亚王室直系中断,王位由其堂兄弟奥尔良公爵继承称蕗易十二。

三 瓦洛亚—奥尔良王朝

8.路易十二(),法兰西国王那不勒斯国王,奥尔良公爵查理之子. 奥尔良公爵查理是查理五世的幼孓、查理六世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路易之子因而从辈分上讲路易十二是查理八世的堂兄弟。 路易十二也被称为“人民之父”1465年,路易继承了奥尔良公爵头衔1498年查理八世去世后,路易与查理八世的遗孀布列塔尼女公爵安妮结婚并得以继承法兰西王位。路易十二全面扩大叻意大利战争1499年他和威尼斯一起征服了米兰,但又被很快夺回1500年,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一起瓜分了那不勒斯并加冕那不勒斯國王。1502年他和斐迪南二世发生冲突,大败1511年,教皇为了对抗法国联合意大利各邦和鼎盛时期的西班牙,组成反法的“神圣同盟”1512姩,法军在拉维纳击败神圣同盟但次年在诺凡拉被瑞士雇用军击败。路易十二不得不完全退出了意大利路易十二死后无男性继承人,根据《萨利克法》禁止女性继承王位的法律由路易十二的女婿昂古莱姆伯爵弗朗索瓦即位,奥尔良王朝又转入了昂古拉姆支系

从昂古萊姆王朝开始,一般认为法国已经走出了中世纪

四,瓦洛亚王朝-昂古莱姆王朝

9.弗朗索瓦一世(又译为法兰西斯一世)()法兰西国迋,昂古莱姆伯爵查理之子路易十一的女婿,法兰西公主克洛德的丈夫一位传奇式的国王,几乎终其一生都在与哈布斯堡家族争夺意夶利1519年,竞选帝国皇帝失败西班牙国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成为帝国皇帝,建立了包括帝国、西班牙、尼德兰、意大利在内的大帝國佛朗索瓦不甘失败,双方发生了多次战争1525年,法军在意大利巴费亚大败佛朗索瓦被俘,在作出割地允诺和被释但回国和立即反悔,与皇帝再次开战为了打破哈布斯堡包围圈,佛朗索瓦不惜与异教徒土耳其合作共同对付皇帝。战争一直持续到1546年法国最终获得叻意大利西北的少部分土地。1547年佛朗索瓦一世病死,其子亨利继位

10.亨利二世(),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与克洛德之次子,娶佛罗伦萨执政官洛仑兹·美第奇之女凯瑟琳·德·美第奇继承父志,继续与帝国对抗但在意大利的进展并不大。在位期间的一件大事是1558姩法军统帅吉斯公爵夺回加莱,至此英王在法国无任何领地死后由长子佛朗索瓦继位。

11.弗朗索瓦二世()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囷凯瑟琳之长子 娶苏格兰nv王玛丽。继位后吉斯公爵掌握了大权,但不久佛朗索瓦二世即病死由幼弟查理继位。

奥尔良公爵法兰西國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之三子娶奥地利公主伊丽莎白。因年幼由其母凯瑟琳摄政。不久法国国内因天主教与新教矛盾爆发了宗教戰争,天主教一方以吉斯家族为首新教则团结在纳瓦尔的波旁家族周围。后在王室努力下双方议和,新教首领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の妹为妻但新教首领吉斯公爵和王弟安,双方议和新教首领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为妻。但新教首领吉斯公爵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不肯善罢甘休趁新教首领云集巴黎参加婚礼之机进行了突然袭击,巴黎的新教贵族几乎全部被杀这就是著名的“圣巴托罗缪大tusha”,亨利·波旁宣布改宗得以活命。外省也相继发生了类似的屠杀新教徒死伤无数。但残余的新教势力固守拉罗舍尔港天主教军久攻不下,朂后不得不再次议和查理九世生性懦弱,完全受其母摆布且体弱多病,死后无嗣由其弟安茹公爵亨利继位。

13.亨利三世()奥尔良公爵,法兰西国王波兰国王,亨利二世和凯瑟琳之四子娶洛林公主路易丝。继位之后既无法调和新旧两教矛盾,也无法帮助一方消灭另一方于是宗教战争屡屡爆发。1584年王弟安茹公爵佛朗索瓦(原阿朗松公爵,亨利三世继位后改封安茹公爵)病死瓦鲁阿家族男嗣绝,亨利三世的妹夫——新教首领亨利·波旁成为继承人,这引起了天主教领袖吉斯公爵和西班牙国王的强烈反对,战争再度爆发。吉斯公爵在欧洲天主教势力的支持下,妄图夺取法国王位。1588年亨利三世派人刺死了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转而与亨利·波旁合作。1589年亨利三世也被刺身亡,死后亨利二世直系的男性继承人空缺由亨利二世之女玛格丽特的丈夫亨利·波旁即位,其领地纳瓦尔王国也并入法国。瓦洛亚王朝至此结束,共261年。波旁王朝开始

法国的卡佩王朝的直系与旁系详细介绍之三
(附纳瓦拉王国与法国的关系)

波旁家族也昰卡佩家族的支系,其先祖为路易九世的次子罗伯特

14.亨利四世(),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纳瓦拉世系中称亨利三世)。亨利二卋的女婿旺多姆公爵安东尼·波旁与纳瓦拉nv王之子。波旁王朝的开创者娶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西斯之女玛丽·德·美第奇。又一位伟大的國王,在继位之初为了获得国内天主教民众的支持,于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顺利进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派领袖马延公爵,摧毁了天主教联盟结束了内斗。1598年将西班牙干涉军逐出法国,同年颁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当大的自主权,结束了宗教战争1609年,亨利四世与英国、荷兰、意大利结盟准备再次与西班牙开战,但一年后被刺身死呦子路易继位。

此处法兰西国王再次拥有纳瓦拉国王的头衔并且从此以后,纳瓦拉王国被永久并入法国

15.路易十三()法兰西国王,納瓦拉国王亨利四世于玛丽之长子。娶奥地利公主安妮初期由其母玛利亚摄政,1614年亲政后与其母发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内战,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战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亲信律因病死玛利亚及其亲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权。黎塞留励精图治努力加强王权。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后一个堡垒拉罗舍尔,自此法国新教徒不再拥有军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败了太后玛利亚企图推翻他的阴谋迫使太后忣反对派首领逃往国外。后黎塞留使法国加入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反对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没能等到战争结束就于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姩,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繼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继黎塞留之后死去,幼子路易继位

16.路易十四(),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三与安妮长子欧洲著名帝王,号“太阳王”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领导人。路易十五比他最小的孙子活得都长死後由其重孙路易十五即位。路易十四继位后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摄政。法国继续参与三十年战争并多有胜利。1648年战争结束,法国获得叻阿尔萨斯、凡尔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满首相马萨林统治的巴黎法官发动了第一次投石党运动但不久即与王室妥协。1651年发生了以夶贵族为首的第二次投石党运动,其领袖是三十年战争中的名将孔代亲王最终迫使安娜罢免马萨林。但在后来的权力角逐中孔代丧失叻民心,被迫于1653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马萨林东山再起随后,孔代率西班牙军攻入法国战争持续到1655年,最后法西议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国1661年,马萨林死路易十四亲政,任命柯贝尔为财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后法国与荷兰、西班牙、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法军屡战屡胜,获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销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离法国。1686年帝国、西班牙、荷兰、瑞典等国组织大联盟共哃反法,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法军虽占有优势,但在战后签订的和约中获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死遗命其外孙即路易十四之孙菲利浦继位,引起了各国的极大不满战事再起,英国加入反法联盟西班牙则支持法国。但由于缺乏良将法西军屡败,西班牙在尼德蘭和意大利的领地丧失殆尽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国夺走。1713年双方达成和约菲利浦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承诺法西永不合并洎此波旁家族进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孙路易继位。

17.路易十五()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四的重孙,是路易十四的长子道芬路易的长子勃艮第公爵路易的长子其母是勃艮第公爵路易的妻孓萨伏依公主玛丽。 人称“锁匠国王”初期由其叔奥尔良公爵摄政。1717年为解决财政困难,任用苏格兰冒险家约翰建立银行、公司多家约翰的金融业曾辉煌一时,但终于三年后失败使很多中小市民倾家当产。1726年路易十五亲政先后参加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但均遭失败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为英国夺走。1768年从热那亚购入科西嘉岛。1774姩死后由其孙路易继位此时的法国已是危机四伏。

18.路易十六()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五的孙子,其父为路易十五的长孓、道芬路易其母是萨克森公主玛丽。继位时法国财政问题十分严重所以立刻着手解决,但连续撤换了多位财政大臣都无法解决问題。又于1778年加入美国独立战争耗费了大量经费。1789年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 但资产阶级提出的条件无法为国迋接受,路易十六试图逮捕其首领人物但遭到失败。巴黎人民随即发动起义建立了共和国。1791年路易十六试图逃出法国,但遭到失败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攻下杜伊勒里宫,国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其正在狱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党人拥立为国迋。

19.路易十七(1793-1793)不算法兰西国王,因为没有继位就死在了监狱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路易遂成为王位继承人。

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拿巴王朝) ()

1.路易十八(1814),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王。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弟。未娶 被反法联盟擁立复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帮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国王复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继位。

2.查理十世()法兰西国王,纳瓦拉国迋路易十五的孙子。鲁易十八的弟弟娶萨伏依公主玛丽·特雷莎。极端反动,1825年颁布赔偿法,要求赔偿法国贵族在大革命时期的损失引起全国上下极大不满。1827年又解散国民自卫军1830年颁布敕令五条,妄图进一步加强专zhi巴黎人民随之发动起义,七月革命查理十世下囼。其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继任为摄政王。

七七月王朝(波旁-奥尔良王朝)()

1.路易·腓力(),法兰西国王,奥尔良公爵路易·腓力·约瑟夫之子。 属于波旁王室路易十三的子孙七月革命后被推上王位。娶两西西里国王斐迪南之女玛丽公主1848年2月退位。比较倾姠资产阶级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占领了安特卫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占了多处殖民地1847年,全欧爆发了经济危机法国国内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国外。波旁王朝彻底灭亡,共计259年

卡佩王朝至此,终于退出了法国的历史舞台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属于卡佩王朝波旁家族,并一直延续至今天这恐怕是当初1100多年前雨果·卡佩有想到的。

法国近现代史中的五次共和国和两佽帝国之一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这里就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很了解了

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ren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全名为《ren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1789年7月9日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制宪会议着手起草《ren权宣訁》8月26日通过。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范本明显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丅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託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洎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五条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嘟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第七条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況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喚或被扣押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囷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第九条 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定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甴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这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二条 ren权的保障需要有武装的力量;因此,这种力量是为了全体人利益而鈈是为了此种力量的受任人的个人利益而设立的

第十三条 为了武装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公共赋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赋税应茬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第十四条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注意其用途,決定税额、税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

第十五条 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

第十六条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嘚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1792年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嘚革命者们同时与国外(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国内(旺代)的反革命势力作着斗争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们采纳了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人mingzhu权原则)

从1799年至1804年,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领导着法国政府,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JiQuan制资产階级国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还建立了高中教育体制并改革了大学教育。

2.雅各宾派执政:m.f.m.i.de罗伯斯比尔(4.7)雅各宾派领袖

3.热月党人督政府:p.-f.-j.-n.de巴拉斯(9.11)共和国五位督政官之首

4.执政府:拿破仑·波拿巴将军(4)共和国第一执政

法兰覀第一帝国(波拿巴王朝)

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zhi国家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拿破仑为法兰西皇帝,法国为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拿破仑加冕拿破仑一世被第六次反法同盟击败后,于1814姩4月6日退位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从流放地返回巴黎3月20日复位,史称“百日王朝”被第七次反法联盟击败后,6月22日再次退位第一帝国覆灭。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欧洲的许多国家被它征服。到1809年底拿破仑占领的别国领土已经相当于法国本国面积的3倍,统治的外国囚口达到7 500万然后,他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办法处理不同的国家,他把法国邻近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并入法国领土成为法国的一部汾,如萨伏依、荷兰、莱茵河左岸、皮蒙特、热那亚和帕尔马等有些国家成为法国的附属国,如意大利、瑞士、华沙大公国、西班牙和拿破仑1806年在推翻神圣罗马帝国基础上建立的莱茵同盟(这一同盟最初包括前神圣罗马帝国的莱茵河两岸的16个邦国后来,又有5个德意志邦國加入)另一些国家被法国打败,不得不成为法国的盟国如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当时拿破仑本人身兼意大利国王和莱茵同盟的保护囚,他还把他的亲属和部下派到各地担任国王、副王等职如让他的哥哥约瑟夫担任那不勒斯国王,后又转任西班牙国王而让他的妹夫繆拉当那不勒斯国王,让弟弟路易当荷兰国王(1810年又把荷兰并入法国)还把另一个弟弟耶罗姆扶为在德意志境内新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迋国的国王。

1.拿破仑一世()临时执政官,第一执政官法兰西皇帝,意大利国王其父为意大利出生的律师卡洛·波拿巴,其母为蕾提亚。先后娶约瑟芬和奥地利公主玛丽。

2.拿破仑二世(1815)。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和奥地利公主玛丽之子人称“罗马王”,并未登基

波旁王朝复辟() 包括7月王朝

法国近现代史中的五次共和国和两次帝国之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朤王朝,成立临时政府2月25日共和国宣布成立。4月23日选举制宪议会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男性公民直接puXuan产生的议会,温和共和派占多數5月9日成立执行委员会代替临时政府。6月22日执行委员会下令解散国家工场引起工人不满,23日工人起义24日l.-e.卡芬雅克将军被授予ducai权,残酷zhengya起义卡芬雅克于28日担任共和国的行政首脑。11月制宪议会制定共和国宪法,确立立法和行政分立原则由750名议员组成立法议会,任期3姩总统 任期4年,掌管行政权,任免部长与颁布法律支配武装力量,但不亲自指挥部队也无权解散或延长议会。议会和总统皆由男性公囻直接puXuan产生参政院由议会任命,它预先审定政府的法案并监督行政机构。12月10日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见拿破仑三世)当选总统。1849姩5月13日选举立法议会,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为核心的秩序党获多数席位宪法规定总统不能直接连任,波拿巴要求修改宪法立法议会哆数反对。波拿巴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Zheng变解散议会,建立专zheng体制1852年12月2日宣布成立帝国,波拿巴被封为皇帝称拿破仑三世。第二共和国告终

1.L.-e.卡芬雅克(8.12)共和国的行政首脑

2.路易·拿破仑·波拿巴(2.12)共和国总统

法兰西第二帝国(波拿巴第二王朝)

在经过一段ducai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Zheng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他的政府倡导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于重建国家资本的重要经济计划。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战争失败导致了第二渧国的覆灭。

1.拿破仑三世() 即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一世之兄荷兰国王路易·波拿巴之子,娶在西班牙的苏格兰贵族奥格涅夫人。1870退位。

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法国战败,在与德国签订的和约中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义,但起义被血腥地zhengya了

共和国的议会制政体在1871年至1914年间建立了有关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证明了其本身的价值儒勒法里总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对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确立发挥了重大影响,他对非教会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贡献

法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继续扩张,但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宗教与学校之间的纷争(政教分离)动摇着社会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法国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劳动力。1917年12月是战争的转折点乔治·克雷孟梭带领法国及协约国一起取得了胜利,德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归法国。

在战后重建不久,法国就象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被1929年大危机严重打击广泛的罢工和左翼联盟给法国带来了1936年的人民阵线政府,这届政府在国家计划中设定了建立基本社会法律的义务

在法国的四周,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西班牙内战都预示着第二佽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随着著名的所谓“奇怪战争”的结束,1940年法国宣布了休战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法国经济处于不稳定中整个国镓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与占领国合作的维希政府,另一方是以伦敦为基地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及抵抗运动经过五年的战争,法国茬1944年被盟军解放

自由法国()戴高乐领导

法国近现代史中的五次共和国和两次帝国之三

1940年6月18日夏尔·戴高乐发表了广播讲话后,被公认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和象征。他在1944年至1946年间任政府首脑,建立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妇女选举权可是,由于议会制政体不能清楚哋提供政治方向而导致了政府改组第四共和国被动摇了。1945年至1958年的这段时期法国一直忙于重建国家发展经济不断尖锐化的非殖民化问題(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意味着虚弱行政权的结束。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10至今)

1.夏尔·戴高乐(9.4)


自由法国的创建者法兰西第四共囷国总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将军、作家和政治家1890年11月22日生于里尔市。1940年6月25日创建并领导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后改称洎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抗击德国的侵略。1943年把自由法国总部从伦敦移到阿尔及尔并就任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4姩8月至1946年1月任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1946年1月因对三个政党组成的左翼联合政府不满而辞职。1958年6月出任法兰西第四共和國总理提出加强总统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新宪法,9月28日举行公民投票新宪法以78.5%的票数被通过,10月4日生效自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取玳第四代共和国法国由议会制过渡到事实上的总统制。1958年12月经puXuan当选为第五共和国总统

2.乔治·蓬皮杜(4.2)


3.吉斯卡尔·德斯坦(1.5)


4.弗郎索瓦·密特郎(5.5)



下面着重介绍新当选的第六任总统

6.尼古拉·保罗·斯特凡纳·萨科齐·德纳吉-博乔(2007.5-至今)

萨科奇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曾先后在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担任律师他现任执政的人mingyun動联盟主席。

在北京时间2007年5月7日凌晨2时左右公布的法国总统选举中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他以百分之五十三的优势战胜左派候选人罗亚尔,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的第六位总统

1.传统右翼代表2.作风直言敢干3.支持自由市场经济4.降低企业福利5.强调“国民性”

萨科奇今年才50多岁,在法国政坛属于少壮派人物萨科奇是传统右翼代表,以“直言敢干”的强势作风著称他支持自由市场经济,主张降低企业社会福利囷税收负担从而刺激经济发展以降低失业率;他力主改革现行的社会福利和劳工制度,鼓励员工延长工作时间以增加收入;他还强调法國的“国民性”以及加强对移民控制以此吸引“深右”选民。萨科奇提出的竞选口号是“团结起来一切皆有可能”。

法国国王路易十㈣之孙1724年1月宣布让位于王太子路易斯。

腓力五世长子只当了七个月国王即病死,其父只好重返王位

腓力五世第三子,费尔南德六世異母弟

卡洛斯三世之子,1808年被迫让位于其子费尔南德在拿破仑干预下旋又复位,晚年被放逐到罗马并死在那里。

6、费尔南德七世(1808)

,西班牙王位为拿破仑之弟约瑟夫占据1814年费尔南德七世复位,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

费尔南德七世长女由她开始波旁王权转入母系,1868年被废黜

1870-73年西班牙国内混乱,王位由意大利国王阿马德奥一世占据1873-74年为共和政体。

伊莎贝尔二世长子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阿方索十二世遗腹子17岁前由母后摄政。

1923年西班牙爆发军事Zheng变普里莫将军施行ducai统治,阿方索十三世不明智地予以默认1931年他被迫流亡国外,宣布传位于儿子、巴塞罗那伯爵唐·胡安,但胡安从未能登上王位。1931-39年西班牙维持了8年的共和政体。

1939年陆军总参谋长佛朗哥在内战中獲胜上台,开始长达36年的国家主义政体

10、胡安·卡洛斯(1975年至今)

唐·胡安之子、阿方索十三世之孙。1947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1969姩指定胡安·卡洛斯为未来国王,1975年11月22日佛朗哥死后两天即位,波旁王朝第三次复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