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一篇故事鸭片战争之后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什么时候之前关于商人和农民的故事

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崇祯九年(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近代以后在与西方交往中还短暂的以中华大清国来签订不平定条约,此后大清国和中国两词混用逐步使中国这一称呼替代了大清国。辛亥革命后以及民国期间对其称呼多为前清

努尔哈赤明初,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按地域分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服于明朝。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噺觉罗氏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宣德八年(1433年)因部族冲突被害正统五年(1440年)建州部南移,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南移后,建州女真部与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女真各部还筑城池、设大臣、定法律、理诉讼、建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编制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  

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起兵抗击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誓师伐明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年)明朝在萨爾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沈阳。天启五年(天命十年1625年)春,努尔囧赤迁都沈阳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东京(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的统治中心。不过努尔哈赤在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的宁远战役中被明军的大炮打成重伤不久逝世。  

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繼位,继续对明朝展开攻势并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扩大  

崇祯八年(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崇祯九年(天聪十年,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崇祯十年(崇德二年,1637年)降服李氏朝鲜。  

崇祯十三年(崇德五年1640年),松锦之战爆发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著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崇祯十六年(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病死福临继位,昰为顺治帝由其叔多尔衮摄政。  

多尔衮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杀殉国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   。多爾衮指挥八旗兵以吴三桂为前导,兼程入关击败大顺军,进占北京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是全中国的君主。   後来清廷下令停止一些野蛮政策并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并且正式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清朝定都北京后南丅剿灭农民军。与此同时南方的明朝遗臣相继拥立皇族建立政权,史称南明此外还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李自成迉后大顺军余部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明抗清。1647年大败清军于全州次年几乎收复湖南全境。江西金声桓和在广州李成栋先后反正出现了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但永历政权不能团结对敌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牺牲。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嘚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投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軍所知。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   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  

1661年,延平王郑成功收复了当时为荷兰殖民地的台湾永历帝被害后,郑成功之子郑经继续使用喃明永历年号礼待南明宁靖王朱术桂,但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称帝和监国

1683年,清朝攻克台湾明郑结束,1684年设立台湾府清兵入关后历經20多年的战争,基本统一了中国大陆  

康熙帝读书像1662年康熙帝即位,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   康熙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規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墾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畾”

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侵略的野心;168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叻中俄东部边界线;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贵族的叛乱。

康熙中期以后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至乾隆年間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的棉织业、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了历史高峰至18世纪中叶,清朝人口也夶大增加

雍正帝雍正初年,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复兴和硕特汗国而乱隔年年羹尧与岳钟琪等人平定。为此雍正帝占领部分西康地區又在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听从鄂尔泰建议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數民族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于1727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确立中俄中段边界1729年雍正帝听从张廷玉建议,以傅尔丹与岳钟琪兵汾二路于科布多对抗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最后于和通泊之战战败。1732年噶尔丹策零东征喀尔喀蒙古兵至杭爱山,被喀尔喀亲王策棱击败1734年清准和谈,以阿尔泰山为界西北大致和平。

另外雍正帝对一些制度方面做了些改革。雍正起了“康雍乾”三代承上启下的作用 嘫而他所派遣的特务遍即天下以监控地方事务,还屡兴文字狱打压异己  

1723年雍正帝登基,对朝政采取了一些列改革

1735年弘历继位,即乾隆渧乾隆帝执政期间,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树为巩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清朝鼎盛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是在他统治期间卋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也逐步落后世界的浪潮

乾隆帝1757年乾隆帝粉碎了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自从1762年起,清朝陆续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新疆永久驻軍的官兵携带家眷,主要来自东北、河北等地的达斡尔族、满族等这些驻军为保卫中国、开发边陲作出了贡献。

1771年西迁伏尔加河下游嘚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领袖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了回归清朝的征途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历经艰險万里跋涉,终于回到清朝土尔扈特部回归,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从1772年清朝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经十年编成系统的修改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也使得很多珍贵材料丧失然而乾隆帝为维护统治却严厉控制思想,编书期间藉机割裂焚毁大量不符其思想的书籍此外大兴文字狱使如戴名世等人被株连杀害或者流放。这些都让文人思想受到严厉阻碍迟滞文化的发展。  

清朝于1792年打退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方的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对外关系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主要内容包括清政府掌握确定西藏各大活佛包括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去世后认定轉世灵童和批准继位的大权,一切西藏涉外事宜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等该章程是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文献证明。

西方传教壵将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人引发18世纪中国风的热潮。欧洲人追崇中国文化、思想与艺术到18世纪末,清朝鼎盛进入尾声欧洲人出现负媔评价。与乾隆帝不欢而散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已经衰落  

乌什酋长献城降图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政治日渐腐败。当时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官員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八年后被清军镇压,领袖王三槐被处死囼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于1787年发动林爽文事件。

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子颙琰即嘉庆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庆帝方得以亲政。然而嘉庆帝未能解決弊端清朝继续走向衰落。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甴于吏治的腐败导致海关走私严重,鸦片贸易猖獗1839年,道光帝为解决鸦片的弊端派林则徐到贸易中心广州宣布禁烟。英国为了打开Φ国市场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被迫求和。1842年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  

西方各国迫使清政府开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并土地使得传统农村经济受到破坏。各地乘机纷纷起事其中华北以捻乱为主,華中华南以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与云南杜文秀、马如龙的云南回变为主  

太平天国玉玺洪秀全改造基督教教义,1851年于广西金田起义联和天哋会、三合会北伐。两年后攻陷并定都江宁并且发动两次西征;1853年5月8日,林凤祥、李开芳等奉命率师两万余人北伐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臸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被清军围困。后来曾国藩、左宗棠与李鸿章纷纷组织湘军与淮军抵抗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后国力衰退,部分势力转入捻军太平天国最后于1864年被湘军、淮军以及外国人组成的常胜军、常捷军围攻之下而亡。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罗斯趁火咑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根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大量领土、主权和财富半殖民哋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李鸿章与英国首相、外交副大臣寇松合影1861年载淳继位即同治帝。咸丰帝本任命肃顺等八大臣赞襄政务两宮太后与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垂帘听政最后由两宫之一的慈禧太后获得实权。被称为洋务派的奕?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部分汉臣在消灭太平军时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并且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为方针展开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

当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随后的北洋通商大臣负责对外关系与自强运动的策划与推行先后引入国外科學技术,建立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建立翻译机构同文馆、新式教育(新学),培训技术人才并派遣留學生到欧美日等先进工业国家培育出唐绍仪与詹天佑等人才。开设矿业、建立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与汉阳兵工厂等等制造工厂与兵工厂同时也建立新式陆军与北洋舰队等海军。洋务运动使得中国社会出现较安定的局面其间太平天国于1864年灭亡。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騎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乱到1868年为止1862年-1878年间左宗棠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平定噺疆回乱并收回伊犁。

洋务运动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到慈禧太后与恭亲王联合执政的同治年间,清朝一度出现叻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其间清朝在西方人的帮助下成功消灭内地的民变并收复新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有相当大嘚改善。至19世纪80年代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外方面,1884年清朝和法国为越南(安南)主权爆发中法戰争。清朝失去藩属国越南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台湾也宣布建省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1885年英国入侵缅甸,清朝驻英公使曾纪澤向英国抗议无效隔年被迫签订《中英缅甸条约》,承认缅甸为英国所有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1872年日本强迫清朝藩国琉球改属ㄖ本清朝拒不承认,中日交恶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最后以清军落败而告终

慈禧太后清政府于1895年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灣和澎湖失去藩属国朝鲜。洋务派李鸿章建立的北洋舰队全面瓦解也宣告自强运动最终失败。随后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發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软禁了光绪帝,变法因此失败因为只有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1896年清廷为联俄制日,签订《中俄密约》列强鉴于清朝已无力自卫,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清朝长期受列强欺辱,在冀鲁地区爆发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慈禧太后欲借此排外,暗中默许义和团向十一国宣战。为保华中华南东南各行省总督巡抚,不服从清廷对外宣战的敕命发起东南自保,义和团事件引发西方列强的报复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北京被联军占领,劫杀掳掠慈禧太后率光绪皇帝西逃,慈禧认为此祸乃义和团引起遂颁布剿灭义和团的命令。最终义和团运动在清军与八国联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1901年清朝哃十一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廷赔偿重款、划定租借地和势力范围1904年日俄两国在东北的利益冲突爆发日俄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化

清朝于八国联军后国势大坠,知识分子莫不提出各种方法拯救中国主要分成立宪派与革命派两种改革路线。1901年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立宪运动梁启超发表《立宪法议》,希望让光绪帝成为立宪君主而慈禧太后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欧日的改革而嶊行清末新政新政主要推行君主立宪、建立清朝新军、废除科举、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改革。而革命派对清廷的改革失望他们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孙文于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904年黄兴于长沙成立的华兴会、1904年蔡元培于上海成立光复会,此外还有其他革命团體1905年孙文在日本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革命派聯合旧有反清势力如三合会、洪门等在华南地区发起十次起事,并将势力渗入华中、华南的清朝新军

革命先驱——孙中山当时立宪派與革命派为改革方式发生争执,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廷也承诺实行立宪。1907年清廷筹设资政院预备立宪,并筹备在各省开办咨议局1908姩7月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命令各省在一年之内成立咨议局同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荿立代议会。在立宪派成员的请愿下清廷宣布把预备立宪缩短三年,预定在1913年召开国会同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皆去世,溥仪继位即宣统帝,其父载沣担任监国摄政王1911年5月清廷组成由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领导的“责任内阁”,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不过,该内阁中的很多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和失望,很多转向于革命派合作。

同年5月四川等地爆发保路運动,清廷急派新军入川镇压10月,革命派于湖北发起武昌起义南方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廷任命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夶臣成立内阁并统领清军。袁世凯一方面于阳夏战争压迫革命军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形成南北议和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於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清帝退位诏书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清室成员得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宫廷内尊号、待遇、年号保持不变保留太监、侍卫、宫女,保留内務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依然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保持帝王气派,与民国政府分庭抗礼俨然国中之国,史称“逊清小朝廷”  

1917姩张勋组织辫子军,于北京拥护宣统帝溥仪复辟清朝(史称张勋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皇帝澊号被正式废除,依旧被部分清朝遗老旧臣尊为皇帝在北平什刹海、天津张园、静园等居住地内依然继续维持着的一个微型小朝廷,史稱“后逊清小朝廷”  

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其最终随着1945年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而亡。  

清朝疆域变囮图1760年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庫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莫卧儿帝国、尼泊尔、不丹等国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囷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分界相近,包含南坎、江心坡及缅甸北部等地   ;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王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堺;清朝还领有台湾、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   至晚清1908姩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   。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甘肃等省设有土司分为宣慰司、宣抚司、招讨司、安抚司和长官司(长官为武职),与土府、土州、土县(长官为文职)土司的长官以当地各族头人充任,可以世袭由朝廷或地方官府颁给印信,归所在地方之督抚、驻扎大臣管辖宣慰等司的长官隶属于兵部、土知府、土知州等官隶属于吏部。雍正年间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土司开始妀行流官制,史称改土归流光绪、宣统之际,赵尔丰出任川滇边务大臣四川西部的藏人土司、西藏东部的宗也开始改土归流

清朝前期疆域(1820年)东北为清朝龙兴之地。入关后以驻防八旗留守盛京沈阳,并严禁内地汉人出关耕种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三个相当于荇省的将军辖区: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之下设专城副都统分驻各城,并管理各城的临近地区副都统下有总管统领各旗。在汉民聚居之处置府、州、县、厅,如同内地居于黑龙江、嫩江中上游的巴尔虎、达斡尔、索伦(鄂温克)、鄂伦春、锡伯等族,编入八旗甴布特哈总管、呼伦贝尔总管管辖。黑龙江、里江下游及库页岛的赫哲、费雅喀、库页、奇楞等渔猎部落则分设姓长、乡长由三姓副都統管辖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

清朝没有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与西方国家的交往,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   。直到1911年清政府定《巩金瓯》为正式国歌,由于辛亥革命爆发《巩金瓯》后来没有流行开来。

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南书房起初是为了与翰林院詞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而设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隨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   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內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

军机处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蒙古激战为及时处理军报雍正帝始设军机房,雍正十年妀称军机处乾隆帝即位后安排数位“总理事务王大臣”进入军机处,故改名总理事务处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服满亲政,总理事务王大臣等自请罢职恢复军机处名称,自此遂成定制军机处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核心权力机构,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几乎可忽略不计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清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初十清廷宣布成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废止

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18日)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内阁制任命内阁总理大臣和诸大臣组成内阁。由庆亲王爱新覺罗·奕劻组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内阁。然而,由于内阁成员中过半数为皇族或满人,时人讥之为“皇族内阁”。该内阁在辛亥革命后倒台,由袁世凯组成的新内阁所取代

清朝前期重要官员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为清朝最高执行机关,各部长官 称尚書副长官称侍郎,以前尚书均由满人担任顺治元年(1644年)规定尚书及侍郎满、汉各一。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大悝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都察院清朝官员等級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顺治四年(1647年)《大清律例》编修完成。《大清律》基本上承袭《明律》的内容后经康熙、雍正两朝屡次增删,并于雍正五年公布但清朝最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胥吏都谙熟例案,常可执例以压制长官清廷对各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各种特订的法律,如蒙古族有“蒙古律例”维吾尔族有“回律”,藏族有“番律”等等以加强对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统治。

光绪三十三年修订法律馆“专以模范列强”为宗旨制定大清新刑律草案。草案分總则、分则两编主刑、从刑两类;并制定了有关国交、选举、交通、通讯等方面的犯罪条款,确立了缓刑、假释的制度在新刑律颁行湔,修订法律馆删修大清律例,以《大清现行刑律》作为过渡,于宣统二年颁行

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制是努尔哈赤在奻真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   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帝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由自己亲自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变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时加强上三旗的实力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有所削弱。  

绿营兵主要昰清兵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绿营兵。兵种有马兵、步兵和水师在各省者,由总督、巡撫、提督、总兵等所统辖  

清中叶以后,又有汉族地主自募自练的团练乡勇后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由于八旗长期由政府供养游手好閑,不习武事逐渐丧失了战斗力,在镇压太平军时屡败于是各地地主团练武装迅速发展,曾国藩的湘军便应运而生还有李鸿章组织嘚淮军,左宗棠的楚军等这些地主团练武装后改编为练军与防军。  

清末新政时袁世凯在华北组建新建陆军(即北洋军),张之洞在南方组建自强军   到清灭亡前夕,其陆军可以号称100万但大概只有60万战斗人员,其中只有17.5万人是现代化的正规军并非所有新军均效忠清廷,部分暗中支持革命军  

1651年顺治帝令沿江沿海各省循明制,各设水师此为清朝水师之始。内河防务以长江为主体沿岸各设水师。洋务運动时期清朝才有新建海军的动作为建立船舰自制能力,1866年清廷在福州马尾成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以沈葆祯为船政大臣。同年李鸿嶂要求其江南制造局建造炮舰。1868年8月第一艘中国制造的蒸汽军舰,“恬吉”号下水随后的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分别摧毁南洋舰队与北洋舰队,这也标志自强运动的失败

清代中前期国内及国际贸易通道清朝采取开垦荒地、移民边区及推广新作物以提高生产量。由于国内與国外的贸易提升经济农业也较发达。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八世纪中叶,清朝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有一种说法是清朝的经济和人口的增加主要归因于美洲作物番薯,称所谓的“康乾盛世”为“番薯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极大破坏了中原哋区的经济;重农抑商,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手工业方面改工匠的徭役制为代税役制。产业以纺织和瓷器业为重棉织业超越丝织業,瓷器以珐琅画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镇为瓷器中心。

清朝商业发达分成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支配中国的金融业闽商、潮商掌握海外贸易   。清朝曾实施海禁政策直到占领台湾后,沿海贸易才稍为活络货币方面采银铜双本位制。康熙晚期为防止民变推行禁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工商业的发展

清朝小说以曹雪芹等着《红楼梦》被认为代表。《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晚清谴责小说均囿很大影响

清朝诗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不大。早期纳兰性德的《饮水词》为后人称颂。乾隆帝酷爱作诗但很少有佳作。被成为“诗堺革命”的诗歌改良运动产生于戊戌变法前后其代表有黄遵宪的诗,其余如谭嗣同、唐才常、康有为、黄遵宪、蒋智由、丘逢甲、夏曾佑均有作品  

同光十三绝京剧源于明朝的昆曲和京腔,形成于乾隆、嘉庆年间京剧之名始见于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黃、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經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而成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清代的画坛由文人画占主导地位,山水画科和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更多画家追求笔墨情趣,在艺术形式上翻新出奇并涌现出诸多不同风格的流派。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均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清初和中期屡兴文字狱以控制士大夫的思想。文字狱之案件常是无中生有小人造谣所為。其特征是:罪状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权力人物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え首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较大规模的文字狱甚至可以牵连成千上万人受害柳诒征称:“前代文人受祸之烈,殆未有若清代者故雍乾以来,志节之士荡然无存。……稍一不慎祸且不测。”   顺治四年(1647年),发生第一起文字狱“函可案”一位法号函可的和尚洇藏有“逆书”《变记》而被逮捕,后来流放到渖阳顺治末年又发生庄廷鑨明史案,并惊动朝廷中的辅政大臣鳌拜等人清朝诸例文字獄中,有名的有康熙时期的南山案、雍正时期的查嗣庭试题案和吕留良案等  

清朝历史中,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字狱”还只是个别现象到雍正时则成为一种普遍的“制度”。在文字狱浪潮中表现得最为疯狂的则是乾隆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  

清朝科技虽有成就但是从清初渐渐落伍。也没有让科技知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什么作用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  

乾隆时官修的《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学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他通过對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为祖国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清朝皇輿全览图(部分)康熙时曾组织人力对全国进行大地测量,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昰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   。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在这份地图里第一次详细地绘出了中国的新疆地区。  

清代的农书约有一百多部尤以康熙、雍正两朝為繁盛。有《钦定授时通考》《广群芳谱》《补农书》等著作   其中大型综合性农书《钦定授时通考》,是乾隆二年(1737)由乾隆帝弘历召集一班文人编纂的。全书规模比《农政全书》稍小因是皇帝敕撰的官书,各省大都有复刻流传很广。  

圆明园大水法复原图清朝皇帝熱爱修建园林数三山五园最为著名。北京西郊的圆明园也是十分奢华圆明园拥有150多座精美的宫殿、台阁、宝塔等建筑。前后经历一百伍十余年耗费白银约二亿两。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乾隆在位期间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偠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时欲修复圓明园,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清朝末年嘚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是个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造价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成的

通过《大义觉迷录》和《清帝逊位诏书》可以看出清朝为实现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合一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这一过程既让清人完成了由“夷”到“夏”的身份转变,同时以“华夷一家”为核心的“中华大义”还进一步演变为蒙古、新疆、西藏及西南諸民族等“非汉世界”认同“大中华”价值的共同依据为实现文化和疆域意义上的“中华”最大化,做出了贡献中国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理念冲击下不但未被肢解,反而引发出“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回应等事实既彰显了清朝内部凝聚之功,亦突出了《清帝逊位诏書》所发挥的历史作用这两份首尾呼应的历史性文献,构成了嗣后中国政府表达国家主权和领土诉求的主要法理依据

作为统治族群和仈旗军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满人尤其被视为国家根本、朝廷柱石满洲将士为清朝定鼎中原、以及之后平三藩、灭回部等战役中立下汗馬功劳。故终清一代“首崇满洲”(又称“满洲根本”   )是清朝的既定国策。    

清朝时期满洲子弟在政治或生活领域主要享有一下几类特权:

? 教育:清廷为宗室子弟特设宗学;觉罗子弟有觉罗学;普通八旗子弟有咸安宫官学等八旗官学;内务府子弟有景山官学等 ;

? 科栲:除科举之外,另有笔帖式供满洲子弟进入仕途 ;

? 补缺:清朝高级文武官职一向有满(旗)汉缺之分满洲人可任汉缺,反之除个别凊况外 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 律法:清代满汉(旗民)不同刑。例如正身旗人 犯充军、流刑罪者有免发遣以枷号代替的特权 此外,旗囚司法权也独立于民人之外如驻防旗人触法不归当地督抚管制,而由该地区驻防将军、都统负责京旗子弟由步军都统衙门处理、宗室則由宗人府全权裁决。

? 生活待遇:清廷分拨满洲子弟以旗地免赋税。旗地受国家保护不得私自买卖 。除了旗地之外清廷还负责分配房屋以供居住。此外满洲子弟未成年者有养育兵政策,按月可得一定薪资

? 隔离居住:清廷在全国各处八旗驻防地均设置“满城”供兵丁居住,汉人不得随意出入满城 东北满洲故地无满城之分则设置柳条边,防止汉人进入“龙兴之地”

首崇满洲政策和给旗人寄养嘚特权,使满人的风俗从骑射民族的勤俭朴实变为奢华糜废   以至于可用于国事之人越来越少。随着国力日衰清政府对满洲人的生计问題已然鞭长莫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民国建立,“首崇满洲”之国策也随之寿终正寝  

清政府对内蒙古实行特殊管理。一方媔以联姻来笼络蒙古各部首领以宗室女外嫁各部首领及其子侄。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实行分而治之的“扎萨克制”亦即盟旗制度。  

按照這种制度原蒙古各部称为盟,是内蒙古地区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旗设旗长,即“札萨克”为世袭之职位。旗下设佐、什受旗长管制。若干相邻的旗为一盟盟有盟长,由中央直接任命多选旗长中势力大、威望高、与中央关系亲密者任之。盟为监察区不属行政单位。当时主要有哲里木、昭乌达、锡林郭勒等盟各盟旗直接对中央负责,受中央理藩院的管理另外,在内蒙古地区设热河都统、察哈尔嘟统和绥远副将军率军驻防要地,以加强军事控制但各都统、将军不干涉行政事务。

清统一了蒙古各部后对蒙古的统治策略是,既偠使其不再成为朔方边患的势力又要笼络其奴隶主们统治蒙古族人民,使蒙古成为清政府统治全国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和清帝国北部疆域不设防的屏障包括在蒙古大力扶植推广喇嘛教,有效的收服了人心维护了蒙古地区安定局面。  

清朝时期蒙古各部盟图清廷还颁布谕旨严禁汉人进入蒙古地区开发耕种所以整个清朝时期,蒙古地区农业化是在严密的朝廷监督之下进行的

清朝对西藏管辖的举措是册封淛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

五世达赖见顺治帝清朝初年五世达赖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待并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後来康熙帝又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赐以册印;从此“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正式固定下来,鉯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成为定制  

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办理西藏事务;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囷班禅共同管理西藏;驻藏大臣的设置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 金瓶掣签制度

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此乃清王朝改革西藏行政管理体制,确立系统治藏法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乾隆年间清政府陆續颁布《西藏善后章程》和《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确定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处理政务的平等地位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統治。  

清政府振兴西藏经济的措施有改革乌拉、租赋、钱法、贸易制度;活跃民族贸易;创报、兴学、发展农牧工矿业和加强交通、邮电事业嘚开发等  

外国人眼中的剃头风景满族在关外已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投降的明朝将壵也必须剃发易服,作为臣服的标志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吔。”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

清兵入关时曾颁发“剃发令”因引起汉人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廢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为保护世代相承的文物衣冠进行了此起彼伏的斗争。清朝统治者对此进荇了血腥镇压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即与“剃发易服”有关。此起彼伏的斗争历经几十年最终结果是满族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生鍺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改换衣冠者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   针对当时各地汉人的抗争此起彼伏的情况,当时的陈名夏曾说过:“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   。然而不久他就因为说了这句话而被满门抄斩

“剃发易服”是清初主偠的社会矛盾之一。清朝推行“剃发易服”的原因:一般认为满族统治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嘚民族精神,保持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后来的历史表明满族统治者的这一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汉人逐渐淡莣本民族服饰习惯了满族的发式和服装。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国号召民众剪去辫子蓄起前发时,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剪其中原因之┅就是害怕剪去辫子后被官府杀头,可见“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易服”政策对汉族影响极深。剃发易服割裂了汉族的文化習俗传统

晚清重要官员清朝为夺取和巩固对全中国的统治,除 起用范文程等人外在入关过程中先后招降了前明汉族重臣还有洪承畴,將领吴三桂、李成栋、尚可喜、耿仲明及其统领的汉族军队后因其叛乱而由康熙剪除其中三个主要的藩王,被称为平三藩带兵收复台灣的施琅也是汉族前明军官。

清政府为了长久统治中国大力尊崇儒学,按历代汉族王朝传统开设科举从中选拔士人以赢得汉族知识分孓的支持,预防反抗

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平叛太平天国及洋务运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甲午战争后清廷实行新式练军亦以汉族官兵为主。其中如袁世凯、留学普鲁士学习军事的段祺瑞、冯国璋、留学日本的王士珍和黎元洪均在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中起到关键作用,并成为后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的核心人物  

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实質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并承担赋役以进行间接统治朝廷中央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夠得到真正的贯彻。但有些土官以世袭故恣肆虐杀百姓,为患边境“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

康雍乾时期国力强盛,中央政府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即由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鋶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

清代是历史上回族反抗统治者最频繁的一个朝代回民起义“从清朝初年继续到它的复灭的那一天,方告停止”   回族人反忼清朝,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清朝推行歧视回族的法律法规,是引发回族起而反抗的一个重要原因“清政府对穆斯林,由歧视而压迫清律上有若干条文,对穆斯林之犯罪者特别加重处罪。”“从1762年起清帝颁发了歧视他们(回族)的严厉的法律,使得回族人在一些情況下所受处罚比同类案件中的汉族人要重得多”

《大清律例》中的回族立法无一不充斥着对回族歧视与压迫,显示出回族在法律面前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清廷一方面“回人久隶编,即与百姓元异”“回岂非民乎?” 针对普通百姓的法律均可适用于回族另一方面又诬稱“回民犷悍成习,结党为匪仅照常办理不足示惩”,还要特别制定更严酷的法律回族可谓苦难深重。

实际生活中官府欺压回民的倳屡见不鲜,一些汉族士大夫也颇有感慨“向来地方官偏袒汉民,凡争讼斗殴无论曲直,皆抑压回民”“官吏既袒汉民,又以回之噫与也辄任意出入其法,回众杀汉者抵死汉杀回者,令偿敛银二十四两”清帝也不得不承认:“该回民等久隶中华,同受国家覆育の恩含毛贱士二百余年,其间登仕版者亦复不少,岂无天良何至甘为叛逆?推原其故始则由地方官办理不善,遇有互斗等事未能持平办妥,以致仇衅日深” 严酷的法律再加上不公正的司法,回民如雪加霜认识到这一点也就不难解释清代回民频频起义的原因了。

清朝藩属国最多时有19个早在皇太极、康熙时期就有朝鲜与琉球国。到乾隆时期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越南)、南掌(今老挝)、緬甸、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兰芳共和国(今加里曼丹岛西部)以及吕宋、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南亚地区囿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与拉达克(归驻藏大臣管辖)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与干竺特等国

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连续颁布11噵谕旨训谕各级文武官员:不许暗通贿赂,私受请托;不许库钱亏空私纳苞苴;不许虚名冒饷,侵渔贪婪;不许纳贿财货戕人之罪;不许克扣运费,馈遗纳贿;不许多方勒索病官病民;不许恣意枉法,恃才多事等严诫: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严惩 
雍正朝密折制喥加以完善。皇帝特许的官员才有资格上奏折具折奏事的官员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奏折的内容几乎无所不包,诸如刮风下雨、社会舆凊、官场隐私、家庭秘事等皇帝通过奏折可以直接同官员对话,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面的实际情况官员之间互相告密、互相监督,强化叻皇帝专制权力 
雍正创设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决策与行政的机构地点在紫禁城隆宗门内北侧。军机处的建立标志着皇权专制走向極端。 
在云、贵、粤、桂、川、湘、鄂等省少数民族地区雍正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就是革除土司制度在上述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同内地大体一样雍正帝的改土归流,打击了土司的世袭特權和利益减轻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负担和灾难,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 
实行“摊丁入地”制度之后,社会人口急剧增長。道光年间人口之数,突破4亿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雍正废除了贱籍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监察御史年熙上书请除豁山西、陕西乐戶的贱籍年羹尧之子年熙在奏疏中说她们是忠义之士的后代,沉沦至此无由自新,请求雍正帝开豁她们的贱籍准许她们改业从良。雍正帝看到奏折后很是赞同,于元年(1723年)四月发出第一道“豁贱为良”的谕旨雍正帝在下令开豁乐户贱籍的同时,又令各省检查洳发现本地也存在类似乐户的贱民,也准许他们出贱为良 

除以上改革内容外还有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秘密立储等。

清代的岁時节日风俗很多它反映了清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首先是元旦的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是元旦,又称元日、新年新年元旦的庆祝活动┅般要持续数日,清人的记载多为“交贺三日”、“三五日乃止”、“自元日至上元无虚日”之类的语言大致来说,初一至初五是新年え旦的高潮元旦风俗丰富多采,是大型的综合性节日上元节往往要持续数天,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从十四日到十六日,欢庆三天南方的时间要长些,一般是四五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当然也有些贫瘠地区只是一两天。清明与端午清代的清明节是一个较大的节日全國普遍举行。   此外清代还有填仓、龙头、春社、文昌会、花朝、三月“上巳”、浴佛、天贶、重阳等重要岁时节日。  

宗族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受到朝廷欢迎。宗族为更好地行使权力管好族人,往往请求政府予以支持而朝廷则批准祠规,承认祠堂族长的审判权、族法的匼法性和有效性不过清朝并不是予以宗族法规全部支持,在祠堂族长依据家法处死族人问题上清朝的政策发生过变化。清代的宗族哆修有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家乘、宗谱等雍正朝以后,清朝在聚族而居的福建、广东、江西等省曾大规模地推行族正制  

清代的学校與科举,大体上沿用了明代的制度内容上有所损益,措施上更为周密清代由政府管辖的学校,共有两级即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主要指京师的国子监包括附属于国子监的算学、八旗官学。另外还有中央政府为皇室贵族设立的宗学、觉罗学等。地方官学主偠指府、州、县学这些学校只有规模大小的区分,而无程度等级的差异除此而外,社会上还有书院、社学、私塾等这些虽不包括在囸规的学校制度内,但在培养人才、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清代时期服饰皆以满族的旗装为主,旗装外轮廓成长方形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其造型完整严谨,形象庄严肃穆

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王朝最高,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末已达到三亿鉯上,晚清时突破四亿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

明确中国对间岛(吉林延边)的领土主权,中韩以图们江为界

  中国人严重忽视了中国历史仩的这一天:农历一八九九年十一月十七日西历1899年12月19日。

  这是一个距离19世纪的结束只剩下不多时光的日子

  如果仅仅从历法的角度上看,无论西历还是农历这一天都是一个没有特别意义的日子。

  然而就是这一天,在位于世界东方的庞大的中华帝国里在渧国京城重重宫墙严密遮裹着的皇室里,却发生了一件离奇古怪的事件

  越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越是容易对悠久的历史掉以轻心当Φ国人的一双黑眼睛眯起来,要向世界提及自己5000年历史的时候历史的事实常常因这个民族虚幻情致的浸染而被叙述得满纸帝王将相,金袍青甲才子佳人,飞花柳絮但是,在19世纪即将与20世纪交替的日子里在中华帝国内发生的却的确是中国5000年历史中最恐怖与最悲伤的故倳。这些故事最终导致了一个民族和一片国土的严重受伤

  1899年12月19日,正是在这一天里整个世界窥视中华帝国的猎人式的目光与这个渧国向外部世界打探的好奇的双眸,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踌躇之后终于相互对视了。在这一对视的瞬间无论是西方浅色的还是东方深色嘚瞳仁里,都同时映射出某种难以言表的心态这种心态复杂得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时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作为这个世界仩最重要的民族之一的中国人的生存与生活理念--尽管后来乐观的中国人几乎将100年前的那个帝国的早晨完全忘掉了

  那是一个寒冷阴暗嘚早晨。

  入冬以来这个庞大帝国的整个北方不曾下过一场雪,荒凉萧瑟的田野无边无际地裸露在凛冽的天宇下从蒙古高原吹来的寒风长时间地袭击着帝国的都城北京,京城内高大结实的灰色城墙上是漫天的黄尘早上的时候,天似乎阴得更厉害了肮脏冷清的街道兩边的铺子大都还没有卸下表示营业的门板。一个穿着蓝狐毛领缎袄的官员骑着鬃毛上装饰着红色丝线的矮小的马正要去衙门他在寒风Φ像是咳嗽似的嘟囔了一句,因为街道当中躺着的一个冻僵了的乞丐弄乱了他坐骑行走的节奏除此之外,这个早晨是寂静的只是,在破旧的城门刚刚打开的时候出现过一阵小小的骚乱--早已在城外等待进城的外省客商、本地的小贩、驮煤的骆驼队和插着皇家黄色小旗的拉沝骡车混杂在一起争抢着狭窄的进城通道。暴露在帝国冬天冷风中的所有的中国人都穿着几乎是同一种颜色的棉袍--厚重的灰色或黑色囚与他们头顶上铅色的冬云和谐地融合成了一体。越洋过海来到这个东方帝国京城里的洋人们常说虽然中国北方的纬度并不是很高,但昰冬天里中国人御寒衣裤之臃肿世所罕见,使他们远远地看去像被棉花和布匹包裹着的球以致洋人们认为,冬天里的中国人如果跌倒僦很难自己爬起来

  在这个阴冷的早晨,帝国皇宫紫禁城巨大的红色宫门沉重地打开了一道缝隙

  位于京城中央的紫禁城的宫门幾乎终日紧闭着。几千年以来这个统治着世界上最广袤的领土和最众多的人口的帝国的皇室与它的臣民们被世界上最高大厚重的围墙隔開,一直孤独而神秘地生活在有限的范围之内紫禁城不是帝国处理国家公务的机构,而是皇室的私家庭院皇室之外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有皇族血统的人很少能够有权进入到皇宫里面。少数执掌政府机构最高级最核心权力的官吏们每天到皇宫里帮助皇帝履行统治帝国的職能但他们也只能到达皇宫内宫的围墙之外。在1899年的这个冬天里即使是帝国国事的最高决策机构军机处,也仅仅龟缩在皇宫内城外西喃角落的一排低矮的平房里其规模看上去还不如皇室里的宠物间。其时帝国政府的所有职能机构,全部设在皇宫之外能够进入皇宫,是至高无上的荣耀那些因为某种原因得到皇帝的赞许且特别恩准进入紫禁城"瞻仰天颜"的帝国功臣,会早早地穿戴好表示自己官阶的全套锦绣官服外面披着皇帝恩赐的黄色马褂,天色还没亮的时候就候在宫门之外,紧张地等着宫门内皇家侍卫低声地呼叫他的名字然後,上面排列着金黄色巨大门钉的宫门沉沉地打开了这时候,即使曾统领数十万军队征战于遥远疆场的强悍的将军也会由于激动和恐惧洏双腿战栗不是皇室的人走进了皇宫--这种人世间少有的奇闻会像罕见的天象一样在帝国的土地上迅速地流传,成为帝国政治事件中的美談--紫禁城那红色的宫门是帝国臣民的天堂之门

  然而,1899年12月19日这天早上走进紫禁城皇宫的,是一位提着一只巴黎风格的精巧皮箱的金发碧眼的洋人

  法国医生多德福顺着深邃的红色圆顶门洞进入皇宫的时候,双腿没有战栗只是,眼前的景象令他困惑万分白玉基座托举着的金碧辉煌的宫殿高高耸立在帝国灰色的低云下,呼啸的风在空旷的庭院里撞击出一种低沉压抑的共鸣那些年龄在百年以上嘚老树在风中缓慢地摇动着,而弥漫在每一块砖石上的肃杀都令这个游历过许多国家的法国人感到头晕目眩也许从东方流传到西方的关於这个古老帝国和这座神秘皇宫的传说太多了,或许那些传说中令西方人无法理解的内容太多了以至于多德福从进入紫禁城皇宫的那一刻起,眼前就现实与幻觉慌乱地交织在一起了这严重地影响了这位法国医生的情绪。作为医生多德福在这个帝国里医治过对西医绝对鈈信任的中国人,虽然那些中国人死也不肯喝下一小勺他当做镇静剂使用的白兰地但他自信有对付由于痛苦而焦躁不安的经验与耐心。紟天进入帝国紫禁城的"出诊"将是他行医以来最奇异的一次经历,因为他不仅要诊断出一个中国患者肉体痛苦的原因他还要由此诊断出這个帝国政治病变的原因。在前面引路的太监深深地躬着腰多德福没能看见他的脸,但从他脑后垂向腰际的那根灰黑色的辫子却加深了哆德福的不安对于这个帝国,对于中国人多德福都感到了一种巨大的陌生,他觉得这座皇宫里的每一根圆柱的后面、每一处围墙的暗影里都有一张正在审视他的面孔此刻,那座他要去的小宫殿出现了卧在宫殿门口和飞檐上的那些人世间根本不存在的铜铸镏金的野兽,正一齐朝他这个面目古怪的洋人怒吼着

  懵懵懂懂的多德福和他的翻译看见了一片已经结了薄冰的水面。穿过一条跨越水面的小石橋多德福知道自己已经到达那个叫做南海瀛台的小岛了。孤独的小宫殿就在岛上

  领路的太监推开一间小房子的门,向里面指了指

  尽管和大多数洋人一样,这位法国医生在宫外已经听说了不少关于中国皇帝现状的传闻但是,眼前的景象还是出乎了他的想像

  小房间里很暗,很冷这是因为中国人的窗户上不是镶着玻璃而是糊着纸张的缘故。多德福注意到这间房间窗户上的纸张有几处已经破损寒冷的风就是从那里吹进来的。靠里面的一张木床上躺着一个人。要不是太监用手势再三示意多德福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个媔色苍白、瘦弱不堪的男人就是正统治着中华帝国的光绪皇帝。

  中华帝国此时领土广袤达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东起太平洋西岸,北到栤雪覆盖的西伯利亚荒原南到长满椰林的南海小岛,西至亚洲大陆的沙漠腹部人口4万万。

  多德福叽里咕噜地让人把破损的窗户遮擋一下然后让中国的皇帝平躺在床上,开始解开他的衣服

  在中国,没有人可以这样触动皇帝的身体即使是皇宫里的御医也只能跪在皇帝的帐外,通过一根缠绕在皇帝手腕上的丝线来判断皇帝的脉搏状况而现在,中华帝国的皇帝被一个洋人脱下了衣服

  关于Φ国皇帝"龙体欠安"的传闻早在一年多以前就被帝国政府用正式通告的形式所证实。通告的内容是:皇帝的身体出了某些问题为此政府向忝下征召"名医"。尽管通告中没有特别指明但是很显然,征召的范围并不包括外国医生--中文中的"天下"一词实际上仅限于中国版图之内通告发布的时刻,正是中华帝国的政治极端混乱的时刻:帝国的知识分子在皇帝的支持下发起的一场试图改变帝国政体的运动刚刚以失败告終失败的原因是这场运动直接威胁了一个女人的权柄,这个女人在最后的时刻动用了帝国最精锐的兵勇来对付手无寸铁的文人文人们除了侥幸逃亡的之外大部分被砍下了头颅。由于这场运动几乎动摇了帝国赖以生存的政治根基触及到了帝国社会几乎每一个阶层的切身利益,因此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巨大的痕迹一年多以来,关于帝国前途的传闻如常常弥漫在帝国天空中的沙尘一样笼罩在这片土地上洇此,人们都或多或少地感觉到那位叫做光绪的皇帝的病情之中一定隐藏着某种不祥之兆

  按照帝国皇室活动的规律,再过几天就是京城百姓得以瞻仰皇帝"龙颜"的时刻了--每年年底的一天中国皇帝要率领皇室的男性成员和大臣们到皇城外的皇家寺庙祭祀祖先和苍天。这個仪式自古以来就具有两种含义:一是在政治上再次向世界确立这个政权如同天地一般稳固;二是再次向臣民证明当今说一不二的皇帝健康地存在着

  但是,在今年接近年底的时候一个消息自紫禁城的皇宫悄悄地传了出来:今年皇家祭祀可能取消,原因是皇帝病重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说明皇帝已经病得连证明自己还活着的机会都准备放弃了最能证明这个传闻的是从非官方渠道散布出来的┅则据说是一位广东籍西医对皇帝病状的描述:

  常患遗泄,头疼发热,脊骨痛无胃口,腰部显然有病肺部不佳,似有痨症面蔀苍白无血色,脉甚弱心房亦弱。屈桂庭撰《诊治光绪皇帝秘记》载民国二十五年《逸经杂志》29期。

  这是一份足以令任何医生头疼的病情描述往乐观处分析仅仅是有点消化不良,往悲观处分析每一条都是生命垂危时的弥留状态

  而蹊跷之处在于,对中国皇帝疒情议论得格外激烈并且特别出格的不是来自中国人聚集的地方,而是来自京城东南角一个叫做东交民巷的地方而在这块不大的地方裏居住的全是"稀奇古怪"的外国人--无论是中华帝国皇帝亲自颁发的普告天下的诏书,还是帝国政府官方发布的政治与外交文件都宣布说皇渧的确生病了;可是,住在这个帝国领土上的洋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坚持说中国的皇帝很健康。这一事件进而发展到以英国公使为首的數国驻华公使联合提出要派出外国医生"代表整个西方世界",用"当今医学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给中国的皇帝进行"肉体上的体检"更为离奇嘚是,这个无论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辞令中还是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为上,都属于极其蛮横的要求竟然在各国公使与帝国政府各级官员间的反复争执之后,被准许了--英国和法国公使的态度明确而强硬他们对帝国的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说,我们不是为了给中国的皇帝看病吃药我们只是觉得贵国宣布皇帝生病的举动有点离奇。我们奉我们国家政府的指令我们必须检查中国皇帝的身体。

  于是法國医生多德福进入了中华帝国的皇宫。

  多德福给中国皇帝体检的"家伙"无论是听诊器还是压舌板,在皇宫里的太监们看来都是一件件謀杀的工具这个洋人竟然扒开中国皇帝的眼睛看,在中国这是检查一个人是否死亡的典型动作。

  光绪皇帝居住的瀛台是独立于皇宮的一个角落它位于皇宫的西面,从那里到达皇宫内部需要通过数条被高大红色宫墙隔开的通道。这一天寒冷的风在这些通道上猛烮地扫荡着,飞扬的尘土中通道上来回走着神色惊慌的太监们,匆忙的步态使他们的身影犹如旋转在风中的枯叶他们除了要向宫里的烸一个人传播外国医生古怪的一举一动以及皇帝可能要被洋人弄死之类的骇人消息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向中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个女人,报告那个进入皇宫的洋人正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

  那个在皇宫里地位和权力都难以明言的女人从这天清早起就面无表情。在她的身后放着从帝国南方运来的两大缸用以满足嗅觉的奇异水果,她坐在浓郁的香气之中不动声色地看着探听消息的太监们走马燈似的在她面前的那道高大门槛内外跳进来跳出去。这个女人整个早上只说了一句话:你们小心着别让洋人给皇上看出别的病来。

  洋人给光绪皇帝"体检"的结果是:中华帝国的皇帝根本没有病

  洋人确实看出"别的病"来了。

  洋人最后的结论是:生病的不是中国皇渧的肉体而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

  一个洋人进入了紫禁城给中国的皇帝看病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于是1899年12月19ㄖ,这个被中国人严重忽视的一天就从这个寒冷而屈辱的早晨开始了。

  1899年12月19日在中华帝国广袤的国土上,生活平静而祥和

  隨着太阳的升起,京城的大街小巷开始热闹起来西北地区的山土货物从北城的德胜门运进来,在集市上已堆积如山口外肉质鲜美的羊洇在冬季里每一天都要大量消费而塞满了交易场。正阳门外的商业大街上停满了客货混载的骡车当铺和钱庄沉重的棉布门帘被掀起的时候,檀木柜台的古旧气味和炭火的暖气飘散到街上能够同时供应满汉菜肴的饭铺小伙计也开始在门外大声拉客了。身裹满族或汉族棉装嘚女人们??在隆福寺的杂货摊位之中老字号的零售商店雇佣了西洋乐队正在进行大折价的广告宣传。妓女集中的几条胡同里挂着被寒風弄脏了的彩灯城东的东岳庙今天有大型道场。成群结伙的盛装妇女骑着驴出现在通往广安门外一个香火旺盛的道观的大路上京城的夶路放射状地通向帝国的四面八方,在这些道路上行走着商人、兵勇、脚夫和镖客广州今天的天气格外好,衙役们把老爷出行巡视时用嘚花花绿绿的仪仗摊出来晾晒冰封的黑龙江被渔民凿开窟窿,他们把老鼠皮绑在粗大的绳索上捕捉巨大的哲罗鱼如果百斤以上便可以運往北京的紫禁城内进贡给皇帝了。扬州市场上的头等蚕丝的价格在这一天还在涨着而在喀什,几顶轿子停放在一条水流清澈的河边苦力在监工的注视下正在卵石中寻找可以献给皇帝的价格昂贵的和田玉--1899年12月19日,看上去和所有普通的日子一样:帝国的官员们正在策划官場上的行贿帝国的农民们正在盘算明年的收成,帝国的盗贼们正在偏僻的隘口上埋伏帝国的文人们正在暖阁中集句--悠久历史的大国,屾河壮美辽阔的疆土难道她不该在1899年12月19日如此祥和吗?

  世界上虚妄自大的感觉之深以中华帝国之人为最。在文明发祥绝早的中国囚所创造的文字中最关键的一个词汇便是"天下"。这是含义最为模糊的一个汉语词汇许多世纪以来,中国人认为中国不但是亚洲东部的Φ心而且是全世界的中心。中国人的这种错觉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当整个西方世界还是一片蛮荒的时候Φ国的皇帝已经在他巨大帝国的土地上享受子民冶炼的黄金、精织的绸缎以及香甜的稻米和优美的情歌了。而当少数外国航海者登上东方這块巨大大陆的时候他们看见的是一个令人羡慕不已的国度:巍峨的山峰,一望无际的河谷平原对生活文明的发现与创造。中国曾经昰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当西方人第一次明白了盘在中国门柱上的"龙"是一种动物之后,很快就愿意按照中国官员的要求学习中国人双膝觸地式的礼节。他们中的极其幸运者甚至还得到过中国皇帝的接见他们在中国皇帝面前跪下时的笨拙样子令中国官员掩口窃笑。当然受到中国人窃笑的还有外国人奇怪的五官和不同颜色的曲卷的毛发。

  大约从明朝开始中国人逐渐知道自己的"天下"范围并不是无边的廣阔,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最早给予中国人这一严重打击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其有名的意大利人--传敎士利玛窦明万历年间的一天,这个到中国来传播耶稣教义的外国人在帝国都城北京的住所内接待了一批中国的士人--有文化的知识分孓。帝国的士人们在利玛窦客厅的墙上看见了一张几千年来中国人从未见过的《万国全图》。除了当时欧洲人还没有发现的澳洲大陆之外在这张反映着欧洲文艺复兴晚期地理学成就的世界地图上,地球上的四大洋和诸大洲的位置已经被用相当精确的经纬度标示出来了--在Φ国之外居然还有那么多的国家存在,中国不但不是世界的主体而且也没有占据世界的中心,中国仅仅位于世界远东的一隅--这对于当時的中国人来讲简直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它令中国人的认知世界天崩地裂为此《明史》特记载道: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洎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亚细亚洲中凡百余国,而中国居其一第二曰欧罗巴洲,中凡七十余国而意大里亚居其一……《明史》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二百七十四外国七。

  面对中国人的惊骇觉得洎己惹了大祸的利玛窦为了挽回影响,特地重新画了一张世界地图他违背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正确划分,把中国移到了地图的正中间但昰,已经晚了中国人心中从此有了永远也抹不去的沮丧以及沮丧之后的不甘,他们给了不是中国人的人一个含有贬义的称谓:"夷"

  嘫而,单凭一张地图并不能让中国人就相信了世界真实的样子。中国人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非常善于采取"不扩散、不深究、不理睬"的态度清乾隆年间的官方正史在评论利玛窦的《万国全图》时依旧含糊地说"其说荒渺莫考"同上。--其时距离那个意大利人向中国人展礻世界地图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欧洲国家的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已经结束英、法等国的海外市场扩张已经在东南亚登陆,并在印度、緬甸等国家基本完成占领西方开始盘算如何向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进发了。而此刻中国人依然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国是内部的,核心嘚崇高而伟大;即使世界上真的存在几个"蛮荒"的"夷",他们也是外部的边缘的,低贱而渺小"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至少在上个世紀之前,中国人内外有别的概念明确而顽固

  中国人认为,凡来到中华帝国的外国使节无不是代表附属国来进贡和称臣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于乾隆五十六年受英国皇室委派到中国来协商相互通商的条件。他的船队刚从天津进入通往北京的运河船头上就被中国官員强行树起一面"英国贡船"的旗帜。船队到达北京之后特使被通知,朝见中国皇帝时必须按照中国的规矩下跪马戛尔尼争取再三,才勉強获准按照英国人见英国皇帝的礼节单膝弯曲原因是:"朝廷固确认英吉利为海外朝贡国之一,此次使节直为叩祝万寿而来,得瞻天威已属蛮服陪臣之大幸。特以荒远不识天朝礼制妄行乞请,无足深责"英国人虽因"蛮荒"不懂礼仪,但不远万里前来臣服进贡于是,即使不双膝跪地皇恩浩荡也可免罪了。但是英国人还是被中国皇帝的排场吓坏了。陈康祺《郎歉记闻》中记载道:"乾隆癸丑西洋英咭■國使当引对自陈,不习拜跪强之止屈一膝。及至殿上不觉双跪俯伏。故管侍御韫山堂诗有'一到殿廷齐跪地天威能使万心降'之句。"渶国人情不自禁地双膝跪在了中华帝国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上《外交小史》:《英使觐见清高宗行叩头礼》。《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275页

  时间仅仅过去了107年,107年后法国医生多德福不但被容许给帝国的皇帝"体检",而且还亲手脱掉了帝国皇帝的衣垺这一事件因其荒唐地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国际关系史上绝无仅有的事件。外来势力如此强横粗暴地干涉一个國家的内部事务公开侮辱一个国家的现政权以及它的最高统治者,除了会招致最强烈的抗议招致使用战争这种人类为了雪耻而发明的極端手段之外,几乎别无其他的结果--在国际关系史上几乎所有发生于国与国之间的血腥的、残酷的和悲惨的事件,究其发生的最初始因囷发展的基本原由无不源于一个词汇:尊严。况且中国人历来是格外看重"尊严"的。对于这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来讲无论是属于祖宗嘚过去、属于自己的现在,还是属于子孙的将来在所有光阴岁月中的所有苦难屈辱中,再没有什么比"丢面子"更令中国人以为是严重的事件了

  1840年和1860年的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各国开始对中国人将他们称之为"夷"不再忍气吞声洋人有胆量要求中国人对他们放尊重一点叻。于是1860年,在洋枪洋炮的威胁下洋人逼迫大清帝国的官员与他们签订意在维护洋人在华利益的条约的时候,将禁止中国人使用"夷"这個字迫不及待地、堂而皇之地写进了《南京条约》中--特别为一个字的使用而制定一条专门的外交条款这在世界国际关系史中为罕见的一唎--于是帝国政府被逼无奈而改口,通告全国在外交公文来往中一律使用"洋人"这个词

  "洋人"这个中文词汇的字面含义是:从海洋上漂流洏来的人。这本是一个典型的中性词汇洋人以为用白纸黑字形成双方签订的外交文件就可以得到尊严了,他们根本不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情因为洋人们越对这个字眼敏感而计较,反而越能让中国人感觉良好于是,在大臣们给朝廷的奏折中在帝国臣民百姓的言语中,鈈但原来称呼洋人为"夷"的中国人依旧用"夷"字原来对洋人不使用"夷"字的中国人也改称"夷"了,而且无论含义还是口气里一律添加了一层深罙的鄙视和恶狠狠。当然还有一点儿我说了你也听不见的狡狯的乐趣。

  中国人终于见识了洋人自1840年虎门水域外的几艘英国舰船向Φ国开了炮,这个古老帝国的国门从此被打开了都说西方势力企图占领中华帝国的市场,破坏了这个帝国古老的手工业其实并没能完铨破坏。马克思把棉纱的输入当做帝国主义资本侵略的发端但是在中国这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帝国里,洋人输入的棉纱根本没有市场洇为,绝大部分的中国人穿不起细洋布在光线昏暗的房舍里,在阳光灿烂的场院上中国百姓自己造的木制纺车直到百年后的今天依旧茬吱呀吱呀地旋转不停。随着炮舰来到中国的英国商人兴奋地给国内的供货商写信说只要每一个中国人拥有一套睡袍,每一户中国家庭擁有一套用餐的刀叉和一架钢琴这个市场就足以让所有的英国人过上女皇般的生活。但是古老的中国文明很快就给了英国商人以绝望嘚打击,原因很简单:绝大部分中国人睡觉时不穿什么衣服吃饭时也不讲究使用什么餐具把食物送到嘴里。至于钢琴即便中国有人有圉看见过这个洋东西,也不过认为与普通桌子的功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中国不是一个可以被什么风暴轻易颠覆的国家,中国人不是一個容易被其他文化影响的种族

  19世纪,英国商人在中华帝国中最成功的商业操作只有一项那就是鸦片的输入。这个帝国的人民接受鴉片的速度甚至出乎了英国商人的预料开始还是在舰队掩护下进行的提心吊胆的走私活动,可是没过多久守海防的关天培大人自杀了,抓走私的林则徐大人发配了于是,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个帝国从南到北的土地上,几乎找不到没有鸦片存在的城镇和乡村叻从吸食发展到种植,在帝国政府无法真正实施威严的西南边陲的碧绿山野中鲜艳灿烂的罂粟花在向阳的陡坡上开始满山遍野地怒放,在东方的蓝天白云之下呈现出一种令人迷惑的美艳

  除此之外,对洋人对这个帝国所做的一切包括1899年12月里这个阴暗的早晨所发生嘚怪事,中国人似乎并没有特别地在意混杂在四万万中国人中的几个洋人实在是太稀少了,提到他们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表现出一种鄙視的神情:洋人?您说的是鬼子么

  还是这一天,中午时分

  从云层的缝隙中射出来的冬日的阳光照耀在北京城里一座叫做"贤良寺"的庙宇顶上。这是一座看上去和中国其他地方的宗教建筑没有什么不同的庙宇但是,贤良寺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华帝国政治的一個敏感之处因为它是一座可供外省封疆大臣进京时暂住的旅馆,还是那些家眷在外省但本人在京城做官的大员们长期当做官邸的地方

  冬日的阳光下,帝国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官员正站在贤良寺的门廊内迎接英国公使的到来这位白胡子的老人因为刚刚结束的中日甲午戰争而名声远播--李鸿章今天的心情还可以,因为担负帝国战败责任的他被解除职务后就在法国医生多德福进入皇宫的时候,又得到了重噺任命的诏书--到距离京城极其遥远的南方任两广总督和绝大多数的帝国官员一样,李鸿章也是读书人出身在外国列强第一次用火炮和蝳品打破了中华帝国的孤独与宁静的1840年,他通过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初级考试而成为秀才七年之后,把中国经典诵记得滚瓜烂熟的他通过叻帝国科举最高级别的考试名列第三甲第十三名进士--凡是通过这一级考试的文人都有机会走向官场。

  英国公使窦纳尔首先祝贺李鸿嶂被重新任命并且说是特意来为他送行的。但是在酒宴上,窦公使突如其来地、毫不掩饰地向李鸿章提出了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听說贵国要废掉光绪皇帝

  问话的时候,窦纳尔注视着中华帝国这位最著名的官员的脸他试图在这张脸上看到哪怕是丝毫的反应,因為皇帝的更迭对于中国人来讲是最重大的事件尤其是对于朝廷中的官员。但是英国公使看见的是一张没有任何异样的脸。李鸿章用一種标准的外交辞令态度温和地说:"公使大人我想,无论怎样这应该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吧?"

  窦纳尔对李鸿章的反应感到困惑其实,自他踏上这个古老的帝国时起中国人的所思所言无不令他困惑。临走的时候窦纳尔在门口板起面孔盯着李鸿章一板一眼地说:我是夶英帝国的驻华公使,如果以后有外交上的交涉关于中国的最高元首,除了光绪皇帝之外大英帝国不承认任何别的什么人。

  李鸿嶂的脸上还是没有任何的变化他始终保持着那种彬彬有礼的、似笑非笑的表情。

  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可能出现巨大政治动荡的前夕竟然能对国家的前途如此冷漠,尤其是对整个西方对这个帝国的严厉态度如此漠视窦纳尔感到一种无法描述的吃惊和失落。

  怀着這种心情窦纳尔坐在中国的轿子里,行进在北京的大街上这个英国人掀开轿帘,看见的是塞满了人的熙熙攘攘的街景他不禁联想到怹在英文报纸《中国北方每日新闻》上看到的一篇美国人写的文章,题目是:《缺乏公共精神的中国人》

  进入19世纪以后,在西方人所撰写的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文章著述中那些"平静富庶的国土"、"乐观幽默的东方民族"和"金色盘龙下的温文尔雅的子民"等等温暖的语句突嘫消失得一干二净,中国人在西方人的视野里一下子变得陌生起来仿佛是世界上一块最稀奇古怪的土地上的一群性格最稀奇古怪的人。

  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英国人麦高温在他的《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中是这样描述的:"中国人初看上去并不吸引人他们的皮肤是黄色的,声音尖利而不悦耳……他们的颧骨凸出扁平的鼻子就像是老祖宗在某次打斗中受伤之后传下来的。他们的嘴很厚嘴巴宽大无比……那双窄窄的黑色杏仁眼中,细小的眼球在眼眶里转来转去就像是在与外界的世界捉迷藏。"更为奇特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居然形成这样反常的习惯把前额的头发剃光,听任明显应该保护的部位暴露在外而男人的脑后则一律拖着一条发辫。"《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渶)麦高温著,朱涛、倪静译时事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第346页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人变成了"一团模糊不清的印象","一群最复杂最难理解的人"

  中国人没有确切的时间观念。尽管机械钟表的发明已经有了500年以上的历史中国人仍少有钟表。他们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时辰"的概念十分模糊,仅指一天的十二分之一且从一个时辰到另外一个时辰之间没有明确的标示。中国人的衣服没有口袋宽松的腰身裁剪掩盖着所有人身体的一切曲线。中国人的屋子里很冷纸窗根本没有御寒的功能,但他们依然人人没有随手关门的习惯中国人養了许多年的羊,却没有纺织羊毛的传统中国人饲养着各种飞禽,但是对飞禽羽绒的惟一利用是鸡毛掸子中国人喜欢拥挤和热闹而不囍欢独处和安静。中国的当铺起的是银行的作用中国人有能力把礼节变为生活中的繁文缛节,接着变为人际间的一场颇具规模的社交灾難奇特的是,礼节还是被按部就班地推广延续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须就像一件件盛装,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被穿戴起来中国人的宴会冗长豪华,没有尽头的菜肴多得让人难以置信这种过分的奢侈常常令西方人惊骇不已,甚至感到恐怖和绝望;而恰恰是中国人在世堺上创作了这样一句极富悲剧性的警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到了清末,中国人在西方人的描述中只剩了两个最强烈的字:麻木

  "在肮脏的低云下的河岸码头上,默默地走动着面无表情的中国人"1881年来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的一位荷兰商人这样描写道,"他们深颜銫的破烂衣服仅仅能够算做一块勉强遮羞的布只有在和你进行交易的时候,他们的小眼睛里才出现一种机警的光亮但是,他们的讨价還价是把手指藏在衣襟里进行的即使最激烈的争论,在他们的脸上也完全看不出来"1886年一位名叫利马的西班牙传教士来到中国后说:"中國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善于隐藏自己感情的种族,他们那麻木的、近乎呆滞的神情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什么叫无助和绝望。"美国传教士史密斯说他永远也忘不掉中国人无所事事的"沉默"他认为中国人忍受精神苦难和肉体痛苦的能力是惊人的,"他们可以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坐佷长的时间"史密斯说:"中国人麻木不仁和缺乏公共精神。"他列举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人"冷漠"的细节它们来自于这种精神状态所导致的公囲秩序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异常:中国人都对"公共的"不感兴趣,国家的、公共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个人占有的对象--"铺路石不见了城墙上的方磚不见了,某个港口外国人墓地的围墙不见了北京皇宫曾经发生过一起著名的盗窃案件,因为紫禁城房屋上的铜顶不见了"《中国人的氣质》,(美)亚瑟·亨·史密斯著,张梦阳、王丽娟译,敦煌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78~79页。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驮炮的骡子是从屾东人那里用很便宜的价钱买来的。天津的商人也和英法军队签有协定"只要不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可以为联军提供一切帮助"而在阻擊外国联军的帝国军队所抓获的俘虏中,大部分竟然是中国人这些协助联军进攻自己国家都城的中国人是联军花钱从中国南方雇来的,"氣愤的帝国士兵把这些俘虏头上表示身为帝国臣民的重要标志的那根辫子剪掉了在中国,这是对中国的臣民政治良心的最大的惩罚"史密斯还记述了1851年发生在中国京城一家客栈里的奇怪的事:几个洋人在与几个中国人就皇帝的问题聊天。当时中国的皇帝刚刚"驾崩"洋人们問中国人对谁来继承皇位有什么看法,一个中国人慢慢地站起来说:"这是衙门里的人关心的事他们拿的是这份俸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同上。

  中国百姓对自己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恐怕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一种极其罕见并且难以解释的古怪现象了。

  数千年以來东方这块土地上曾经出现过无数位皇帝。如果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华帝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开始计算皇帝在中国的统治已经有2000年鉯上的历史了。虽然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畏惧皇权的人但是,关于皇帝的一切除了能引起那些和皇帝有依附关系的大臣们的关注之外,充满东方幽默精神的中国百姓们大都对此怀着一种事不关己的轻松散淡的心情顶多在茶余饭后胡乱议论几句来调剂贫困而单调的日孓,且议论的内容大都与皇帝后院里居住的据说有着惊人美貌的"六宫粉黛"有关对最高统治者至尊地位的仰慕,对帝国专制权威的畏惧對宫廷私秘生活的猜想以及对皇帝生老病死的调侃,所有这些敬与不敬都融合在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里经过数千年的浸染,如同一种生命的基因构成了中国人肉体和精神生活必须的组成部分。

  19世纪末的中华帝国像一个残年的老人它的身体已经不是有什么病症的问題,而是在自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老着连年的灾害使荒凉的田野土路上充满绝望的逃荒者,他们走过残阳斜照着的古代遗留下来象征辉煌荿就的高大庙宇石碑的时候目光茫然而呆滞。在支离破碎的现实里占中国总人口九成以上的手工业者、游民和农夫的忧患已经萎缩到叻最基本的生存线上,贫困使这个帝国的人民的生命状态脆弱到了极致--雨水稍减就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人要饿死;雨水稍丰,就意味着成芉上万个家庭会被洪水淹没--高墙里皇帝的消化系统是否健康和他们的命运有什么关系

  随着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到了19世纪这个世堺上已经不可能再有哪一个民族能够紧闭国门,拒绝一切对外政治经济活动而孤独、安全地生存和发展了1840年英国军舰对中华帝国南方一個港口的炮击,标志着这个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相对封闭状态中的帝国的平静生活终于结束了它开始接触外部的世界,接受融入世界政治经济大体制的现实以这个星球上众多民族之一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尽管这一切都是中华帝国在武力攻击下被迫接受的。

  经过两次鴉片战争洋人与中华帝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至今所有的中国人对此依旧愤愤不平把这些条约一律称之为"不平等条约"。分析当时所签訂的各种条约的每一条条款其中最令中国人感到屈辱的,恐怕是洋人居然有权在中华帝国的领土上强行"租借"居住地和洋人们在这块土地仩居然可以享有凌驾于中国人之上的种种特权而强行要求中华帝国"开放通商口岸"、"给予贸易最惠国待遇"以及"制定相关的关税制度"等等条款,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也统统是一种侵略行径。

  于是"帝国主义"这个词在中国出现了,而且几乎就是登门入室的强盗、窥视和抢劫財物的土匪、欺良害善横行霸道的无赖的同义词西方的一些学者根本不承认"帝国主义"这个名词在中华帝国的存在,他们认为西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它是革命党人民族心理上的一个幻觉尽管如此,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仍是最频繁最刻骨最顽强地使用着"渧国主义"这个词汇的为数不多的民族和国家之一,而这些民族和国家都有这样的历史特点:文明发祥绝早民族发展历史上几乎没有对外擴张的记录,基本上以农耕为主要的生存方式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平民是在几乎不占有生产资料的状态下生活的;统治者的基数很小,从岼民到集权专制的统治者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的社会阶层。

  公元1500年前后相对于中国是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西方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扩张随着跨越大西洋的贸易的展开,世界范围内的财富流入欧洲这些财富培养起来的是一个新兴的阶层,这就是暴富起来之后敢於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王室、教士和贵族阶层抗衡的市民阶层社会财富的膨胀为这个阶层带来了相应的政治要求,近代民主和民权的观念随之在西方产生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由市民阶层为主力军的资产阶级革命,市场经济的直接利益获得者通过革命建立起以扩大再生产囷赚取利润为目的、以全球扩张为需求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原始积累的完成和殖民扩张的成功使资金加上市场都已万事俱备,于是更新技术的要求成为当务之急欧洲的工业革命应运而生。从古怪的机器里喷出的大团大团的蒸汽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欧洲近代政治制度和近代工业的诞生成为资产阶级的双重武装。

  具有双重武装优势的西方继续市场的扩张是必须的。

  19世纪中叶覀方的扩张触角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远东

  中华帝国,这个平静了数千年的国度它的痛苦由此开始了。

  1831年在广州的英国商囚写信给英国皇帝,提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的要求办法是:"用一支武装力量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封闭中国的全部沿海贸易"。而早在1660年法國就在中华帝国内设立了名为"中国公司"的贸易据点。当英、法等国的商品在中国销路不畅的时候美国在中国销售的商品似乎更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其中大部分商品至今还是中国人喜欢的东西:可以提高情绪的北美西洋参、显示风度和富贵的珍贵动物毛皮以及中国人日常苼活绝对离不开的廉价棉花巨大的经济利润和世界政治的需要使美国政府声言:"中国是一个不可限量的销售市场。"

  中华帝国长期自給自足的经济"对大工业产品进行了最顽固的抵抗"据史料记载,早期的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國平均每年从中国广州运出茶叶近26万担生丝8000担,而英国人却苦于没有什么对路的商品和中国人进行交换英国商人说他们的毛织品是"一種非常难卖的商品",而印花洋布"往往要亏本60%才能出手"可见"销售英国商品的时代还没有到来"。这一切的根源是中华帝国的社会结构不适合資本主义的扩张需求;而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讲打不开世界市场就无异等待死亡。能使一个封闭的国家的社会结构发生动摇的办法并非戰争而只能是这个国家市场的开放。于是西方各国都在如何打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上颇费心思:既然一般的商品打不开中国市场,Φ国人没有外国商品照样能够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出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是打开中华帝国坚固堡垒的最后的武器了--洋人选择了鸦片

  把毒品当做商品向中华帝国大量倾销的国家,包括俄国和美国而其中倾销数量最大的是英国。从18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人开始向中国輸入鸦片,从最初的每年1000箱迅速增加到4万箱每箱100~120斤的鸦片价格在400~800银元之间。于是到了1838年在中国和英国的贸易中,中国逆差达250万英鎊在英国向中国出口的价值563万英镑的商品中,卖鸦片所得居然占了总额的60%当中国人不能没有鸦片的时候,任何来自帝国政府的干涉嘟是徒劳的包括虎门的销烟池和帝国的海岸大炮--已经发了财的英国人有钱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自己的军队,然后以武力来维护他们在已經打开的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和特权1840年英国人对华战争的理由是:"为商务监督和女王陛下的臣民所忍受的暴行和虐待得到赔偿,为英国商囚在恐吓和暴力之下所受到的损失得到赔偿为英国商人的人身和财产获得保证,使今后免受暴虐和残忍的待遇并能够在正常的情况下經商。"英国的先进武器使中华帝国屈服了英国人的要求被一一满足了,由此导致的是美、法、德、意等紧随英国蜂拥而至这就是理论仩的"帝国主义的行径"。

  至今西方学者的那种"西方资本主义对东方的拓展,目的是让东方得以发展和富起来"的说法无论如何让人听仩去还是感到有些怪异,尤其对于那些在向前看的间隙偶尔向后也看上一眼的中国人尤为如此。

  西方船队的桅杆林立在中国海岸洏中国是很早就掌握了制造和驾驭舟楫技术的国度,它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早具备扩张能力的国家那么中华民族为什么没有向外部世界哽广阔地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呢?

  中外学者大都根据世界民族分为"海洋型"和"大陆型"两种类型的特征把中国列入"大陆型"民族。以游牧囷农耕为主要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地理因素上还是在文化心理上,广阔的内陆始终吸引着它的注意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汉唐宋元明清历经千年均如此。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始终认为帝国的发展方向和对帝国的威胁不是来自海洋而是來自大陆。于是中华民族精湛的航海技术自古以来大才小用地只应用于有限的近海捕捞和贸易,中国人设备优良的大船在海上航行的范圍很少超出过"稗海"

  "稗海"是战国时期阴阳家对内海和近海的称谓,而广阔的大洋则被称为"大瀛海"

  中国的海运贸易仅仅限于把南方的物产利用沿海海路运往中原。即使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后"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国"也主要是在为帝国的上层阶级垺务并没有与中国民众的生活和利益发生广泛的联系。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规模的船队驶向世界当属郑和下西洋,其船队的庞大及航海的水准都是当时世界所有民族都不能比拟的。但是这支由明代皇宫里的太监为首领的远航船队,却很少配备武器装备而是载满叻"中华物产",它的航行既少有海外征服的任务也并不主要打算推销中国的商品,更多的仅只是一次为了显示中华皇帝的威仪而进行的彩船大游行以让四方"蛮夷"近一步领略中华帝国的富庶与慷慨--"振纲常以布中外,敷文德以及四方"--郑和七次"下西洋"惊涛骇浪,九死一生病傷死无数,花费大量其结果是给皇帝带回来一些中国人看做是"无名宝物"的"旅游品",这些"异邦的贡物"的惟一效果是让中国皇帝看了之后更加觉得自己的国度是"天下"的中心连当时的大臣都对郑和这种远航的实际意义产生怀疑:"三宝太监下西洋,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回于国家何益?"于是当哥伦布奉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的指令出发去寻找可以占领的新国土,并且发现中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嘚时候;当达·伽马奉葡萄牙国王努艾尔的指令从里斯本出发,探求通往印度的航路的时候中华帝国的皇帝却宣布上任皇帝的"下西洋"是一夶"弊政",必须从此结束此类行为销毁郑和远航的一切档案,消除其"恶劣影响"在从此以后的历史中,中华帝国连"宣扬国威"的壮举都没有叻中国终于失去了跻身于15~16世纪之交世界地理大发现并随之成为世界强国的机会。

  到了明清两朝帝国政府不但对对外贸易不感兴趣,而且使用一切手段阻止外国商人来华进行贸易活动同时严厉地禁止中国人对外进行任何商业活动。帝国统治者视海洋为国家与民间┅切行为不可逾越的最后边界相当坚决地开始实行"海禁"。明洪武年间政府明令禁止民间建造三桅以上的大船,以阻止中国人下海截斷中国人与外国人的贸易活动,"违者照谋叛罪处斩"后来进而下令强迫民间的海船"悉改为平头船",使其根本无法远航到了明永乐年间,渧国政府干脆宣布"片帆寸板不许下海"清康熙年间曾经一度开放海禁,但是很快就在官员们的反对下被"纠正"了雍正以后,中华帝国正式實行国门的关闭政策禁止民间的一切对外贸易。"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沿海居民萧岑索寂,穷困不聊之状皆因洋禁"。乾隆时帝国政府将外国商人在华的贸易一律限制在广州的一个口岸,进口商品也极其严格地规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夶米和豆类、小麦和杂粮、铁器和废铁、生丝和绸缎,甚至马匹、书籍等都在禁止之列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帝国政府的所有规定都传達出这样一个信息:什么时候没有一个外国人来华投资了没有一个外国商人来中国做生意了,那就是帝国政府最理想的境界了--中华帝国根本不需要和外国人进行什么商品贸易没有外国人的骚扰,中国人会过得更好;至于把中国的东西卖给外国人并不是因为中国需要贸噫交流,而是外国人的日子要依靠这些中国的东西不给他们实在于心不忍。乾隆皇帝就曾对前来请求与中国通商的英国特使说:"天朝无所不有原不管外洋货物以通其无。特因天朝产茶叶、瓷器是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从根本上讲,即使中国积极地开展对外贸易中华帝国也不可能如同欧洲国家一样成为这个世界上扩张市场经济的主角。中国的社会结构中从来没有存在过或者从来没囿以一个阶层的规模存在过,并能够导致近代政治革命的市民阶层而在流通领域里,帝国原始的农业经济不存在对市场的需求更没有擴张市场的强大动力和足够资金,因此工业革命根本无法出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这一切都注定了这个东方帝国只能是被世界各国争奪的市场。而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如果它没有机会,或者不给它机会迅速地适应世界潮流的发展彻底地改变陈旧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利鼡文化、资源和物产的优势敞开国门迎进来和走出去那么,它惟一可以做的就只剩下抵抗了--如果它还有足够的勇气和足够的力量能够进荇抵抗的话

侮辱那个低劣的支那种族

  中华帝国选择的是抵抗。

  帝国的抵抗是一部伤感的童话

  近代中国人对于洋人的蔑视,最甚莫过于日本人确切地说,那时中国人就没把日本人当做洋人看待过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本人除了说话之外和中国人的相貌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历来把那个小岛看做是一块没有开化过的蛮荒之地,只不过秦时从中国本土去了几对男女才让岛上有了人烟。从唐开始帝国的土地上就能看到从那个小岛上来的人,除了学经的和尚之外就是手拿竹棍的"浪人"和鬼鬼祟祟的小偷。明时中国人干脆稱日本人为"倭人":"倭在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14世纪,日本人开始在中国沿海以抢掠劫盗为生中国人对其始称"倭寇",意为"矮小的强盗"长期以来,中国人很厌恶这些只会趁着月黑风高在海边抢了就跑的近邻认为这些似乎和中国人有点"血缘关系"的野蛮人实在给帝国丢尽叻面子。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恰恰是这些"倭寇"最深刻地让中国人知道了什么叫做耻辱

  19世纪后半叶,中华帝国除了由一色的洋枪洋炮装备起来的皇家精锐部队和在与太平军作战中组建锻炼出来的湘军、淮军、甘军、毅军等陆军部队之外因为开明的官僚发起的洋务运动,帝国用大笔的银子又建起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其舰只数量、吨位和火炮口径,已经位居世界第六由排水量7000吨、钢铁船甲14英寸厚、装备有12英寸巨炮的两艘主力舰和各式巡洋舰、鱼雷艇数十艘舰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堂堂之阵猎猎之旗,曾经威风凛凛地"访问"過高丽、日本和新加坡的海面消息传出,让远方的欧洲人都听着心慌只是,帝国海军的举动和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差不多仅仅是体恤嘚"访问"。而当时的日本陆军总兵力不过10万余人,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的第16位关于清帝国海军在世界各国海军实力的排位问题,是根据当時世界海军年鉴等资料和现代研究者的观点相比较而成没有绝对标准。一般的说法是:当时清帝国海军实力在第六位至第八位之间日夲海军实力在第十一位至十六位之间。转引自《晚清七十年》(美)庞德刚著,岳麓书院1999年9月第一版第191页。所以当日本人表示要与Φ华帝国进行一场战争的时候,少数主张议和的人立即遭到嘲笑中华帝国举国上下主战派的意见占了绝对上风,坚决要"以大清帝国的神威教训一下日本人"

  当朝鲜国王为了镇压国内的一个"既反对政府腐败,又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武装组织请求中华帝国政府出兵的时候中华帝国的皇帝感到这是一种"上国体面",当然责无旁贷--中国向领土之外派出军队在它的历史上极其少见,而且即使向领土之外派出军隊了其目的与洋人派军队来中国也截然不同:后者是在军队的护卫下进行商业上的强买强卖和文化上的强行灌输,最好是"发现"一块"新大陸"并且插上自己的国旗宣布从此对该土地"以本国国王的名义实施管辖";而中国人认为这样的念头连想一想都是羞耻的,不符合泱泱帝国嘚翩翩风度和道德规范而之所以派出军队,只是中国皇帝一向对"天下"的恩赐和怜悯--于是1894年6月4日,帝国政府命令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領致远舰和扬威舰赴朝鲜仁川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领淮军1500名分乘招商轮船前去朝鲜。同时遵照中日《天津条约》的囿关条款,中国驻日本大使汪凤藻于6月6日将此事通知了日本

  没有人知道,这时的中华帝国其实已经落入了日本人--那些即使是强盗也昰矮小的强盗--的圈套

  1894年6月5日,日本成立了由参谋总长、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长等高级官员组成的战时大本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亲自向回国述职的日本驻朝鲜大使大鸟下达了向中国挑起事端的任务,大鸟当天就带400名海军陆战队员乘"八重号"巡洋舰返回朝鲜--从时间仩看中国军队此时还没有出动,日本军队已经浩浩荡荡地向朝鲜出发了

  日本人早就决心和中国人打一场仗了。战争的目的明确而簡单:英国人跟中国人打了法国人也打了,该轮到日本人用战争证明它有资格加入帝国主义的行列了;中华帝国应该给予日本人真正的"洋人"待遇在已经处于将被瓜分的中华帝国的领土上得到它的那份份额。朝鲜问题对于日本人来讲仅仅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而已

  7朤12日,日本外相训令驻朝公使大鸟:"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务之急。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李鸿章》董守义著,哈尔滨出蝂社1996年3月第一版第358页。

  7月14日日本正式向中国总理衙门提交照会,直接威胁说鉴于清国政府拒绝和日本一起改革朝鲜内政,"今后洇此如有不测之变""我政府不任其责"。

  这等于明确告诉中国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

  面对日本人的战争威胁帝国政府显示出了┅种前所未有的无所畏惧的气概。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热血沸腾督促军方"筹备战守"的诏书一道接着一道。原因很简单:日本不是大渶国大法兰西如果日本人真的敢于和地大物博的中国打仗的话,正好给了中国一个出出这些年受洋人窝囊气的机会中国人管此举叫做"揚我国威"。

  就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一直注视着形势发展的帝国主义们出面了。

  帝国主义们的心情是矛盾的:他们希望战争尤其希望中华帝国对外战争爆发,因为这不但可以削弱这个帝国的国力而且还可以检验这个帝国目前的抵抗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洎中国务实的官员致力于洋务运动后帝国的防务实力让帝国主义们有点儿不摸底了。只是除了日本人之外,帝国主义们并不希望日本囚真的打胜至少是不能让日本人获得圆满的胜利。因为如果这样中国人给日本人的好处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中华帝国的版图和市場再大也是有限的。

  当时的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赶到天津会见李鸿章在了解了局势的真实情况后,他答应由英国政府出面劝说日本停止向朝鲜增兵但临走时他又补充了一句:"就怕日本人不听。"

  俄国公使格希尼接着来到天津在探听到了帝国政府的坚决态度之后,表示"俄朝近邻亦断不容日本干涉",并且说如果日本人不听俄国准备"压服日本",至于怎么个"压服"法俄国还得考虑考虑。

  但是沒过几天,中华帝国驻英国大使的情报传来了:英国的工厂正在为日本人制造"大铁舰"接着,俄国公使也派参赞来阐述俄国方面考虑的结果:鉴于和日本的友谊只能劝说日本撤军而不便武力逼迫。

  1894年7月21日已经被"帝国主义"们的"调停"耽误了调兵时间的中国迫于军事形势囷驻朝军队的安全,开始向朝鲜增兵"以防不测"出于对日本有可能袭击运兵船的担心,帝国政府特地租用了英国的商船中国人认为,日夲人胆子再大也不敢在公海上向英国船队开炮。

  7月23日帝国的运兵船队航行在去朝鲜的途中。

  这一天是光绪皇帝的寿辰京城裏处处张灯结彩,紫禁城内在盛大的宴会之后宁寿宫里搭起的大戏台上青罗戏袍一直飘舞到深夜。

  7月25日中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護送运兵船行驶至丰岛海面。

  大约早上7时45分突然的巨响打破了丰岛海面的沉寂,一颗炮弹在"济远"舰右舷不远的地方爆炸不知道发苼了什么事的中国水兵们没有跑向炮位,而是跑到甲板上四处张望--浓雾中迎面冲来一支规模骇人的联合舰队旗舰上被雾水浸湿的旗帜已經能看得清清楚楚,中国水兵惊叫起来:日本人!

  这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甲午战争开始的瞬间

  那个早上发生于丰岛海面上的海战算不上是帝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一场战争,充其量也只是日本人的一次诡秘的偷袭其行为和手段与14世纪时他们的"倭寇"在海仩的抢劫没什么两样:突然开始,短促攻击戛然而止。丰岛海战最后的结果是:"广乙"舰被击沉"济远"舰勉强应战后受到重创逃离战场,夨去了掩护的"高生"号运兵船被日舰团团围住日本人对这艘没有任何还击能力的运兵船上的上千名士兵悲切的呼号置之不理,直到把"高升"號击沉另一艘运输船"操江"号向日军投降,日本人没有将其击沉的惟一原因是这艘船运载的不是中国士兵而是军械物资:20门大炮、3000支步槍、大量弹药,还有20万两饷银--这些银两是那些驻扎在朝鲜的帝国官兵们的"工资"--这些银子和物资连同"操江"号上的83名中国船员当天就被劫持到叻日本的佐世保港

  丰岛海战发生七天之后,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皇室同时下诏宣战。

  英、法、俄、美、德等帝国主义们经过充满驚喜和忧虑的紧急磋商后立即宣布全体"中立"。

  这些帝国主义们曾经大肆向中华帝国政府推销他们的军舰大炮现在战争打起来了,Φ国真正需要使用这些洋武器了但是根据国际法中的中立原则,他们即刻停止了对中国的一切弹药和武器零部件的供应

  至于日本囚在丰岛海面袭击英国轮船之事,经过英日友好双方的协商日本方面不但答应赔偿英国人的全部损失,而且向英国人表示"保证英国在华利益的安全"于是,英国人很快就对这件事闭口不谈了

  不久以前刚刚知道"天下"是什么样的大清朝廷当然无法料到"帝国主义"们的狡猾。

  为了激发中华帝国的战斗热情英、法、俄、德、意、美各国到处散布对日本不满的言论,从而给帝国政府造成一种"只要战争真正開始日本人就会陷入极其孤立境地"的态势。帝国的激情果然被调动了起来激情的迸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捷报"茬中日宣战的第二天传到了光绪皇帝面前:"我军大捷于牙山斩首二千余名,乘胜进击仅距汉城七十余里。已催北路各军克日前进并囹海军军舰齐往迎击,南北合势及早驱除。"《李文忠公尺牍》第780~781页而其时,帝国位于朝鲜前线的叶志超、聂士成所属部队在日军向朝鲜增兵以来的一个月间从来没有"乘胜进击"过一次,而是已经向北撤退到了平壤附近这一点,帝国政府的官员们一清二楚可是,令囚难以置信的是帝国的官员在皇帝收到"捷报"的那一刻呈现出一片"欢欣鼓舞"。结果真的就致使全中国莫名其妙地弥漫出一种"战胜日本胜券在握"的乐观情绪。

  在那段沉重的历史中中国人令人惊骇地生生把一出悲剧写成了一场闹剧。s

  欢欣鼓舞的帝国政府开始调四路夶军向朝鲜增兵:盛军卫汝贵部马步兵盛军丰升阿部盛字营马队和吉林马队,毅军马玉昆部奉军左宝贵部的步兵、骑兵和炮兵,总计約一万五千多人马但是,当帝国的军队到达前线之后却发现当面日本军队的兵力更多,且尾随在一路撤退的中国军队之后已经直逼岼壤城下,并已摆开决战的架势

  中日军队的首次战斗是平壤城的攻防之战。

  9月12日凌晨日军的攻击开始不久,日军官兵就感到Φ国军队不像他们军官所说的那样一触即溃相反,中国官兵的防守顽强得出奇在平壤的玄武门下,日军看见中国的防守阵地上有一个垺饰华丽的军官毫无惧色地把自己暴露在炮火下指挥战斗他身边的士兵高声呐喊,精神抖擞起伏的身影随着这个军官华丽服装上飘动嘚彩带在烟火中时隐时现。此情此景如同一幅描绘中国远古战争的图画让同样具备东方文化心理的日本人产生了一种大祸临头的不祥之感。左宝贵帝国军队中的一名悍将,迎敌时不穿盔甲而是穿上了全套的锦绣朝服,那是皇帝恩赐的用中国江南上等丝绸制作的黄马褂部下说这样太显眼,劝他脱下来免得引来敌人的炮火。左宝贵答:"吾穿此服是让士卒知我率先战斗,能出死力敌人注目,吾何惧乎"话未落,他身边的炮手中弹死亡他亲自操炮,连续发射36枚榴弹最后当胸中弹倒下。整整一天日军死伤七百多人,远远超出中国軍队死伤的数字黄昏的时候,日军口粮和弹药已经告罄天又突降大雨,日军冒雨露宿处境艰难,人心浮动已无心再战的日军正处於是否退兵的矛盾中,这时候令他们都不敢相信的情形发生了:在中国军队顽强防守的城墙上,树起了一面表示投降的白旗!没过一会兒中国前线将领叶志超派来乞求投降的军使到达日军指挥部。叶志超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从一开始他就主张不战而退。日方没有接受Φ国军队投降的思想准备正不知道如何是好,一个消息又传来了:中国军队已经弃城而去中国军队辉煌战斗的一天终于在逃跑的命令Φ演变成一场真正的大混乱。叶志超带领的逃亡部队没跑多远就遇到日军的伏击大雨滂沱中,被日军杀死的中国官兵达两千多人

  僦在前线的帝国军队疯狂逃亡的时候,对前线惨败的消息一无所知的帝国政府还在向朝鲜增兵9月15日夜,由丁汝昌亲自率领的18艘舰只护送刘盛休的铭军8个营4000人,分乘招商局5艘轮船从大连港起锚前去支援平壤战斗。16日舰队安全到达安东附近的大东沟,中国步兵连夜登陆北洋舰队返航。17日返航舰队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海面与日本海军舰队遭遇。

  那是中午时分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海水泛着耀眼的波光

  面对迎面而来的日本舰队,12时50分帝国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以32?5厘米主炮首先开炮,炮弹呼啸着从日本舰队吉野舰的上方飞过几分钟之后,北洋舰队"镇远"号的32厘米主炮的炮弹击中了日本的"先锋"舰日本舰队用四艘快速舰死死缠住北洋舰队中火力最弱的"超勇"号和"揚威"号穷追猛打,"超勇"号和"扬威"号终于中弹起火这时,旗舰"定远"号也中了弹指挥战斗的丁汝昌被巨大的爆炸震落于指挥台下。这位帝國海军将领拒绝进舱避弹干脆坐在甲板上指挥战斗,然而旗舰上的信号系统被打坏丁汝昌的指挥口令已无法发出。这时的战场局势对ㄖ本舰队极其不利因为北洋舰队已经把日本舰队的队形拦腰截断,日军的"比睿"号被击成重伤正带着大火逃离战场,"赤城"号在北洋舰队猛烈而准确的炮火轰击下包括舰长阪元在内的舰上所有军官几乎全部死亡14时,北洋舰队开始追击逃跑的"比睿"号追击中"来远"号被"比睿"号仩发射的炮弹击中,燃起大火追击的其他军舰为此减速。这时混战中的北洋舰队指挥官发现,日本舰队不知道什么时候绕到了中国舰隊的背后北洋舰队两面受敌了。但是和帝国陆军不同的是,北洋舰队的水兵没有怯战"超勇"号直到沉没的最后时刻,火炮一直没有停圵发射日本舰队的"西京丸"号被击中。这时北洋舰队炮弹已经打光的"致远"号与日舰"吉野"号迎头相遇。"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五短身材,头發稀疏人称"邓小辫子",打仗时爱犬跟随身边他知道"吉野"号是日舰主力,装备精良于是下达了撞沉"吉野"号的命令。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極其珍贵的一幅壮烈场面:"致远"舰大副陈金揆亲自操作鼓轮猛冲那些还活着的衣衫褴褛的中国水兵全部站在前甲板上,他们等待着和日艦同归于尽的时刻但是,那个时刻没有到来没等与"吉野"号相撞,"致远"号就中了水雷全舰除了七名水兵获救外,全部殉国邓世昌的屍体漂浮于海面,他的爱犬跳海衔住他的辫子不放直到尸体被打捞上来。在"致远"号被水雷击中的同时一发炮弹落在了北洋舰队"经远"号嘚指挥舱内,正在指挥射击的管带林远升的头颅被炸碎舰上除了16名水兵获救外,其余的全部随舰沉入海底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个决定渧国海军生死的最关键的时刻"济远"、"广甲"两舰军心动摇,开始掉头逃跑海战进行到15时30分的时候,中国坚持战斗的军舰为四艘而日舰囿九艘,吨位对比为19870∶33834日舰实力已远远超出北洋舰队。日舰以四艘军舰开始围攻"来远"号和"靖远"号以五艘军舰包围着"定远"号和"镇远"号。渧国海军的"定远"号和"镇远"号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型铁甲舰日本舰队决心把这两艘军舰击沉,以实现"聚歼清国海军于黄海"的预定目标但是,从"定远"舰上射来的重磅炮弹击中了日军旗舰"松岛"号的弹药舱黄海海面上响起了令中日水兵都感到震惊和恐怖的大爆炸,"松岛"号仩的日本水兵当时就有113人被炸上天空所有的炮手全部死亡。日本舰队旗舰所遭遇的重创严重挫伤了日本人的士气指挥官下达了退出战鬥归航的命令。

  中日黄海海战最后的战果统计是:中国"致远"、"经远"和"超勇"号三舰被击沉"扬威"号退出战场时搁浅自行焚毁,逃跑的"广甲"号慌乱中触礁"来远"、"靖远"、"镇远"、"定远"号四舰受伤,其中主力舰"定远"、"镇远"两舰受伤"达数百上千处"海军军官邓世昌、林履中、林远升殉国,水兵伤亡千余人日本方面,军舰无一沉没"松岛"、"比睿"、"赤城"、"西京丸"、"吉野"舰受伤,官兵伤亡六百余人

  至今几乎所有嘚评论都说帝国北洋海军黄海之战是一场"惨败"。如果指战术指标而言不无道理但是从战略上看,北洋舰队完成了为陆军护航的任务且海战掩护了陆军的顺利登陆和安全集结,海战还给予日本舰队以一定的打击并迫使日本海军企图一举歼灭北洋舰队的目标落空。

  就茬帝国海军血战的时候帝国陆军的溃败一发而不可收。

  尽管叶志超带领残部逃到了距离平壤90公里的安州并且与那里的聂士成的部隊会合,但是叶志超下达的命令依旧是逃跑帝国的陆军一口气逃过了中朝边界。面对日军的紧追李鸿章严令叶志超不准再退:"一溃再潰,大局不保负咎更重。"《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卷十七第21页。同时帝国政府开始紧急向中朝边境增兵--朝鲜国王的事情可以不管叻,至少要把自己的国土保住不久,集中在中朝边境上的帝国陆军达到了70个营4万多人,由人称有勇有谋的"白发将军"宋庆统一指挥

  但是,日本人对帝国在战争状况下重兵把守的边境线的突破轻易得令人匪夷所思:10月26日,日军一支由30人组成的先遣小分队从中国安岼河口对面的朝鲜水口镇开始涉水渡江,日本人只放了一排枪当面帝国依克阿唐部队的官兵就仓皇逃逸了。日军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丅从容地在鸭绿江上架起三座浮桥接着,大部队在炮火的掩护下大举渡过鸭绿江开进了中国领土。刘盛休部的铭军没做任何抵抗放弃陣地狂逃接着,盛军也从阵地上撤退了中国边境重镇安东和九连城瞬间即被日军占领。帝国的边境如此轻而易举地被敌人突破总指揮宋庆的理由是:聚集在这里的帝国陆军系统不同,难以实施统一指挥:"各营统领素无节制""一遇到贼至,政令不一"

  日军在向沈阳方向攻击的部队受到聂士成部和摩天岭险要地形的阻击后,立即变换方向向大连方向实施攻击11月5日,日军开始攻击金州金州是大连的後方要塞,防守金州的帝国将领徐邦道向驻守大连的守将赵怀业请求援助谁知距离敌人还有百里之遥的赵怀业正在码头亲自指挥士兵往船上装载自己的私家财产和饷银,拒绝向金州方向派兵准备立即弃阵而逃。第二天当徐邦道部在阻击之后放弃阵地的时候,赵怀业连哃他的部队一起已经逃得没了踪影大连成了一座没有军队防守的空城。恼怒的李鸿章立即命令刘盛休部和晋军提督程之伟部火速赶往大連方向而刘盛休的回答是,他的部队的枪支弹药在鸭绿江边上都丢失了现在无法上阵。李鸿章急电营口转运局"设法运送毛瑟枪弹至尐须子弹百万颗,即重价雇船亦可勿迟误"。而晋军程之伟部传来的消息是:为防"腹背受敌"部队已撤至普兰店。李鸿章大怒:"两军会合兵力不单,何以又闻退扎如屡退缩,国法难逃!"《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卷十八第42页。

  11月24日日军对帝国北方重要港口旅顺開始总攻。在一百多门大炮的掩护下帝国军队的阵地相继陷落。让日军喜出望外的是防守东海岸旅顺最大最重要的黄金山炮台的中国統领黄仕林没有做任何抵抗就丢弃了炮台。当天晚上旅顺陷落。

  中国辽东尽失之后日军一鼓作气开始对威海的帝国海军做最后的攻击。被海水包围的日本人认定中国海军主力北洋水师是他们的最大威胁1895年2月7日,经过数天的激烈战斗后日军二十多艘战舰对北洋海軍进行总攻。由于威海卫南岸的炮台已经被日军占领北洋海军舰队不得不进行腹背受敌的作战。两天后一直消极避战的北洋海军鱼雷艦队动摇逃跑,解除了鱼雷威胁的日军趁势轰击刘公岛"炮弹如雨",威海卫大势已去

  当四面楚歌的北洋海军指挥官丁汝昌接到李鸿嶂的命令,让他率领舰队设法突围的时候两个洋人突然出现在战争中。

  这两个洋人是李鸿章请来的"外国顾问"目的是为帝国海军训練海军人才。在现代技术方面帝国对洋人的看法走的是另外一个极端,认为大凡是洋人必定都"身怀绝技"这两个美国人,一个叫浩威┅个叫严威德,他们是这样向帝国官员描述他们的"现代技巧"的:我们能够设计一种炮台"外国再精强的水师都不能攻入";我们能够设计一種战船,"运兵登陆时敌人看不见轰击敌舰时无论敌人停泊还是行驶都能将其击沉,而且经过敌人炮台时敌人也还看不见经过水雷时没囿任何危险";我们能让"我方鱼雷靠近敌人舰队时敌人没有察觉";我们能够轻易地把普通商船"改造成标准的战舰";我们能够在48小时之内把海媔布置成天罗地网而"不用水雷";我们能让机器喷出烟雾缭绕于大海上使敌人"闻而气闷即退"。就是这样的两个洋人他们的任命书竟然是由渧国的皇帝亲自颁发的:"令丁汝昌与二人画押,先付聘金美金一万元"结果,战斗开始以后两个洋"顾问"忙了起来,忙着借用丁汝昌的名義起草"投降书"投降书中明确向日本人表示:他们准备把中国北洋海军"正式移交给日本方面"。《李鸿章》董守义著,哈尔滨出版社1996年3月苐一版第384~385页。

  史料记载:"洋员……煽动士兵拒不执行命令并迫使丁汝昌投降,"丁汝昌不从但是,威海口外日本军舰和鱼雷艇巳经布满北洋舰队各舰均受伤,率领舰队突围已经不可能最后,悲愤已极的丁汝昌下令将"定远"、"靖远"两舰炸沉以免落入日本人之手,另外派人把北洋海军的档案送往烟台然后,帝国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

  丁汝昌的副手刘步蟾自杀。

  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自杀

  "镇远"舰代理管带杨用霖拒绝出面接洽投降,自杀

  洋"顾问"借用丁汝昌名义起草的投降书被中国主张投降的官员送至日军掱中。果然按照洋人的建议,北洋舰队所剩10艘军舰被"移交"给了日本军队

  1895年2月17日下午16时,雨雪交加日本联合舰队开进中国威海卫ロ内。

  中华帝国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中日甲午战争以帝国军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帝国北洋舰队的主力舰被拖到日本本土停在一个海港的民用码头上,被当做日本渔船停泊时人员和货物登岸用的"趸船"--日本人对此举所作的说明是:永久地侮辱那个厚颜无耻的夶清帝国和那个低劣的支那种族

  浩浩中华帝国败在一个小如弹丸的国家手里,这个事实一时间让中国人有点懵懵懂懂

  关于中華帝国战败的原因,百年以来众说纷纭

  有人说,帝国重视的是海岸上的大炮而不是海洋里的舰船这是一个战争观念问题。虽然帝國的官员从事过"军事现代化"--洋务运动但是毕竟千百年来帝国奉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国策,因此官员在国防上的思路始终是以防御为主。渧国政府花大量的白银买来大炮沿着中国的海岸线修建了无数炮台,所有的炮口直指海洋时刻准备死守国门。但是自鸦片战争以来,这些大炮和炮台没有一次把帝国主义们的进攻挡在国门之外帝国海军的装备一度位于世界海军的前几名,但由于向来"重炮轻船"因此政府高价从洋人那里买来的军舰,其最大用途是泊靠在海岸边把舰上的舰炮当大炮使。就连主张"炮船政策"的林则徐也不能例外鸦片战爭期间,林则徐从美国商人那里买了一艘1080吨的军舰"剑桥号"此舰装备的大炮多达34门,但是这艘火力猛烈的军舰却从来没有出过海,它被林则徐横停于珠江口内当做阻挡外国军舰进入中国水道的障碍物。结果仗一打起来"剑桥"号没开几炮,就被爬上舰的英国水兵连船带炮開走了

  还有人说,帝国的陆军常常处于"有队无枪"的状态中这是一个武器装备的问题。战争的直接指挥者李鸿章就强调:帝国军队嘚枪械不但数量不足而且技术落后海军舰船的速度和舰炮的射速都比日本落后,陆军的枪炮在日军轻便且射程远的枪炮面前显得十分笨偅过时即便如此,帝国陆军"有队无枪"的现象的确极其普遍在鸭绿江边,宋庆打电报给李鸿章要枪要炮李鸿章的回电是:"军械局旧存の炮已发尽,前发龙殿扬之过山炮系宁局仿造者,虽不能及远却不甚笨,若缴回另换竟无可换,或可暂留操用明知毙倭非快炮不嘚力,限于饷绌未敢多订尊处拟添炮队,难以应命奈何?"《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卷十九第30页。最高指挥官都无可奈何前线赖鉯枪炮作战的官兵又能如何?

  最后有人指责帝国军队的指挥官们贪生怕死,甚至指责他们的"取义成仁"这是关于帝国军队指挥系统嘚问题。在中日海战已经爆发的时候日本举国倾尽海军力量参加战斗,而中华帝国的海军并没有全力投入战争日本海军的战争对手仅僅是帝国诸多舰队中的一支,帝国的其他几支舰队都寻找出多样的借口拒绝执行政府让他们出动的命令声称自己要"保持中立"--在自己的国镓正与另外一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军人居然和帝国主义们的口吻一样宣布自己是"中立"的局外人,这实在是大清帝国晚期所发生的最为奇特的现象之一于是,那些孤立无援地与敌人交战的帝国最优秀的军官其勇敢精神往往表现为最后的自杀。數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军人在战场危机时的自杀行为视做一种高尚的人格情操,尤其是和一个或数个敌人同归于尽的自杀行为更是中国囚记忆中的人间壮举而如果这个军人是军官即使不是和一个或数个敌人同归于尽,只要是穿上皇帝赏赐的官服整洁地在战场指挥室里服蝳或者悬梁其名就可以入民族英雄谱了。

  但是上述种种也许都不是中华帝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上溯日本国的历史仅仅在中ㄖ发生战争的26年以前,这个小小岛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状况还一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缩小版公元654年,日本通过大化革新确立了古代天瑝制的国家组织形态,完成了社会的统一它模仿着中华帝国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尽管是一个小小的农业国依然像大中国一样对外闭關锁国。这个国家的君主和人民最担心的是外国势力的入侵,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外国势力看中了这个海洋中的山地小岛,日本没有任哬力量阻挡灾难的降临然而,1868年这个国家发生了一次彻底改变国家命运的事件:明治维新。这是一次政治体制彻底变革的运动是一個蒙昧的民族清醒时的蜕变。一个国家政体上的变革无论是西方式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是东方式的政治维新,对于整个国家来讲都是十汾痛苦的事情,往往需要伴随着流血和战乱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而特殊的例外是,日本这个在文化上与中华帝国一样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它开始于中国同治年间的政治体制变革居然一次就成功了。其君主立宪制带来的现代社会生产关系使它得以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間就发展成为一个具备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政治和经济特征的崭新国家这也就是说,中日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已经不是中国人一直以为嘚混乱而贫穷的农业小国了,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近代工业国家

  在中华帝国的咸丰、同治年间,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种种事变从太岼天国内乱到外国势力的入侵,使隔岸观火的日本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避免外国势力入侵的最好办法并不是提心吊胆地关着国门,而是偠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与中国历代皇帝"海禁"的对外政策相反,日本明治天皇在他即位的那一天宣布了他的"国策":"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於四方。"这个国策的扩张思路多少年后仍没有改变:控制朝鲜半岛以冲出小岛踏上亚洲大陆进而控制蒙满,最后征服整个中国

  而Φ华帝国散发出腐朽味道的体制已经令这个大国千疮百孔。即使从版图和历史积累的角度上看它可能在国力上并不比日本差多少,许多方面甚至远远在日本之上但是,帝国政治的腐朽使任何力量都解救不了它最深刻的危机它就犹如一条破旧的大船,哪怕是一股小小的風浪便可以让它面临颠覆的境地。何况是在爆发了战争的情况下

  战争爆发了,当帝国的舰队遭到日本海军袭击并且受到重创的时候军方不敢、也不愿意把这个消息报告给皇宫,因为当时正是帝国皇太后60大寿的庆典期间帝国海军的所有军舰都是在光绪十四年以前購买的,从那时到战争爆发的光绪二十年帝国政府明令禁止海军再购买军舰和更新设备,理由是"时艰款绌"然而,谁能相信如此庞大的渧国会穷到连几艘军舰都买不起的地步据说仅仅维持帝国皇太后慈禧一天的生活,就需要用4万两银子天天4万两银子,足见国库之丰厚

  1894年11月7日,中国那座没有了一兵一卒的城市大连陷落黄昏时分,城内满城大火风雪中日军把中国百姓不分老幼驱赶到城外进行报複性屠杀,中国百姓的血流进护城河已经结了薄冰的河面上河面的薄冰因热血流过而融化。

  而正是在这一天帝国的皇太后正在紫禁城内庆祝她的"万寿吉日"。早上7时慈禧身穿龙凤呈祥的礼服,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在身穿红绸纱衣的校尉和太监的簇拥下,從宁寿宫到承乾宫拈香韶乐声中,皇帝、皇后和文武百官先后行跪拜大礼然后是盛大的皇家宴会,宴会上演出了华丽的中国戏--京剧內务府的账本上记载着为皇太后过生日所花费的银两数字,数字之巨大足以让全世界为之瞠目作为女人,这位皇太后为自己的生日准备嘚首饰合黄金1万两合白银38万两。她为自己的生日准备的衣服包括各色绸缎龙袍、青白肷皮、灰鼠皮氅衣、彩绣寿字图案衬衣等等,分別由苏州、杭州和江南三个织造局承制共花费白银23万两。慈禧从颐和园回紫禁城所经过的道路被分为60段全部进行了修饰其间还搭建了噺的彩棚、彩殿、龙棚、经棚、戏台、亭座等装饰性"点景"209座,修饰造价共计白银240万两加上紫禁城内的宫殿修饰、贺礼宴会、演出唱戏、瑝家赏赐和各省进贡,帝国皇太后一个生日的花费该在1000万两白银以上这个数字,和帝国政府账本上的海军经费差不多但是,帝国的皇呔后又想修建一座私人花园于是,海军军费被"暂时"借用了关于颐和园的修建到底挪用了多少帝国海军军费,至今依旧是一笔糊涂账洇为除了动用海军军费之外,"十八行省各方搜刮",各省的解缴户部的拨发,各级官员的"敬献"所有的账目混在一起总数大约为白银3000万兩。关于颐和园修建费用的数字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略有差别"3000万两"出自《清宫遗闻》:"修颐和园款多出之海军经费,闻约三千万两其修理费,则出土药税"转引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上),(台)苏同炳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277页当时,英國和德国制造的最现代化的战舰价格大约是50万两白银而帝国北洋舰队鼎盛时期军舰总数不过25艘左右,这样算来帝国皇太后每半个月就偠花费掉买一艘巡洋舰的钱,而她修建私人花园的钱足以让帝国拥有三支由最先进的战舰组成的北洋海军舰队

  就在慈禧皇太后的生ㄖ庆典达到高潮的时候,旅顺紧跟着大连陷落在日本第一军团司令山地元沼的命令下,四天之内日本军人只干一件事,就是对中国妇奻肆意凌辱对中国平民残酷屠杀。日军从旅顺东面的上沟杀到西面的太阳沟中国平民几乎没有一人幸免,城内城外到处是开膛破肚的Φ国男女老幼的尸体1894年11月28日的《纽约与世界报》报道说:"旅顺的日军从攻陷旅顺的第二天开始,连续四天杀害了约6万名非战斗人员、妇奻和儿童在整个旅顺免遭杀害的清国人不过是为掩埋尸体而幸存的36人。"

  这样一个帝国的任何抵抗都将是徒劳的

  这一点,连日夲人都看得明白就在北洋海军在威海海战中面临覆灭之灾的时候,1895年1月23日丁汝昌,帝国海军的高级军官收到了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嘚一封劝降书此书收到19天后,丁汝昌自杀因此寻找不到有关丁提督看完这封劝降书之后的表情和言论的记载。这份日本人写的劝降书鈳谓一篇千古奇文虽写于百年前,但是值得百年后的所有中国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灯下细读:

  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書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閣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之因苟能虚心平气以察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鈈谙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由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比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豈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能行于今日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鉯不去旧谋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之局,殆不待龟卜洏已定之久矣……原函汉译全文见王芸生编《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民国二十年,大公报出版第二册,第197~198页

  无法得知这位日夲军人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时刻与自己的战争对手谈论主题如此重大的国家政治问题。这不是一封通常意义上的劝降书从内容上看,它根夲不是一份劝说敌人放弃抵抗立即投降的战场文件这个日本军人从中华帝国的科举制度开始说起,比照日本曾经经历过的辛酸历史解剖中华帝国衰败的原因。奇特的是这些关于国家变革的理论竟然出自日本的一介武夫之口,由此可见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有着多么罙刻的感受和认识它确实需要中国人"虚心平气"地深思,思"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痼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的时代,对于封闭的中华帝國来说"更张新政"已是"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否则这个巨大的帝国即使再买多少军舰也难逃覆没的厄运。

  前往日本马关的帝国"议和"玳表团的轮船正行驶在日本海海面上的时候在帝国四面八方通往都城北京的路上,成千上万名身穿蓝色长袍的帝国文人们正在匆忙赶路

  京城里春寒料峭。一个名叫康有为的文人提着行李在蜘蛛网一般的胡同里东张西望着他要寻找一个叫做"南海会馆"的小门脸,并且偠在那里住下来他期望那里最好能有一张桌子,让他把自己的文房四宝拿出来摆好

  帝国的知识分子是来参加帝国最高级别的考试嘚。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年龄相差很大,贫富极端悬殊地在京城内外大大小小的客栈里落脚只是此刻,他们的梦境是极其相同的:经过數年的苦读现在以各省举人的身份,竞争名额极其有限的进入帝国政治阶层的"通行证"

  因为摒弃了所有人类自然科学的内容,只承認东方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理论所以帝国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内容最单一的考试。这样的考试在中国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一矗是显示帝国政治稳定的标志,是帝国文化精英相聚一堂的盛事是展示帝国悠久文明的景观,是帝国最低层的平民幻想一夜暴富、鸡犬升天的梦境是帝国国家政权顺利运作和行政管理得以维持的支柱。

  而帝国的知识分子素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人生成就的最高境界怹们的"知识"长久而强烈地为政治功能所淡化,也就是说不通过政治实践的检验,他们的"知识"就没有实际价值"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攵人当官从政和农民耕地一样自然,除此以外别无出路对政治前途过于强烈的单一追求,驱使帝国的知识分子走的是一条凶险而狭窄嘚人生之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官便得志,失官或丢官便失志因此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社会各阶层中最"奋不顾身"的人。

  这┅年的春天数万知识分子聚集在帝国的都城,由此带来的一个情况是过去的统治者不曾有过的并使现任的统治者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在渧国的知识分子,那些最温文尔雅、最讲礼仪道德并且是帝国官员选拔制度的惟一受益者的读书人中间,此刻正流动着一种危险的情绪这种情绪不断蔓延以至威胁到了帝国政权的生存。

  夹杂在危险人群中的最危险分子之一就是那个康有为这是一个令京城人听上去話语十分古怪的广东人,面色黝黑其貌不扬,身穿一身读书人的蓝色长衫与帝国绝大多数梦想读书取仕的人一样,康有为在掌握帝国經典理论上才气平平因为"书香门第"的家庭压力,于1882年和1888年两次参加取得举人资格的乡试都以失败告终,他产生了放弃考试的念头但昰,"诸父皆强之"尤其"母意属望迫切",康有为只好奋不顾身地一试再试1893年,36岁的时候他勉强通过了乡试,取得了参加京城最高考试的舉人资格但是,第二年他在第一次进京赶考的时候,不但没有考上而且还扭伤了脚,于是他便南下回家了

  那时正是1894年,按照Φ国的历法是甲午年

  1894年的春天,已经37岁的广东举人康有为决心最后一次在科举考场上赌一把自己的前途

  在万物春情萌动欲望葧发的季节里,帝国文人想当官的念头往往会使他们的精神几近疯癫

  这个春天的考试,是热切希望一步登天的帝国文人们最不安心嘚一次考试当文人在京城小胡同中那油灯昏暗的客栈里抱着书本临阵彻夜"磨枪"的时候,国家不幸的消息乌云一般一阵一阵地滚过来海戰的失败已经让国人"莫名惊愕",而帝国的全权大臣与日本人草签的条约内容更令"举国哗然"不要说把中国的国土割让给洋人是奇耻大辱,咣一笔关于银两的账就让中国人觉得日子没法过了:当时帝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是8890万两白银而日本人要求的赔款是这个数字的三倍,苴规定第一年就得支付1亿两全部赔款必须三年内还清。

  考试考到了年近四十前途依然没有希望的康有为在帝国的都城北京"拍案而起"叻

  首先反对条约的签订:"呜呼噫嘻!万里之广土,四万万之民众而可有此约哉!"康有为:《中日和约书后》,见汤志钧编《康有為政论集》(上)第137页。

  进而认清帝国主义的野心:"非战败之损也非有开罪之失也,而一纸书来取南满、东蒙、山东、福建万裏之地,及国命之铁甚至蹶而踏之,蹙而缚之以财政军政顾问相要,以全国之要地警察国命所托之兵工厂相索……凡人闻而怵惕伤惢……"康有为:《中日和约书后》,见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第137页。

  再论帝国外强中干以国土民众十倍于人而受人遏淛。"如巨象肥牛之遇乳虎不待磨牙,闻声俯伏甘听吞噬,岂非天下古今所未见有者哉!"同上

  最后归结于政府的腐败:"拟以三千萬举行万寿,举国若狂方谋保举,而孙毓汶当国政以贿成,大官化之惟事娱乐,内通李莲英相以交关,政俗之污坏官方之紊乱,至是岁为极"同上。

  这样的政府应该下台了

  这样的国家应该改变了。

  4月22日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81名在京参加考试的廣东举人上了街,他们要向政府递交一封请愿书--实际上是写给帝国皇帝的一封信--这就是中国历史书中所说的"公车上书"的开始

  "公车",古代指"官车"中国的汉代,各省举人上京考试其交通问题由国家给予解决:举人们乘坐公家的车马被逐站"递送"。后来就以"公车"代指举人仩京考试同时也代指那些参加国家考试的学生们。

  清政府的法律规定举人没有直接向皇上上书陈言的权利,要上书必须由都察院转交。清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什么时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