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与儒家学说的融合体现在哪些方面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囮

2014年09月24日 14:31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作者:金宜久

内容摘要:研究外来宗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问题具有普遍性意义。地方化和民族化并不改变外来宗教的质的规定性而是为之增添地区的和民族的特色。本文从伊斯兰教的外在形式与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讨论它是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囮融合进而实现其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

  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伊斯兰教演变为华夏民族的一些人的信仰,这是它与中国传统攵化相融合的结果这种融合的过程,完全是经由穆斯林个体的活动得以实现的

  据《经学系传谱》,“吾教自唐迄明虽有经籍传叺兹土,而其理艺难传旨义难悉,故世代无一二精通教理之掌牧以致多人沦落迷途,漫漫长夜而甘醉梦之不觉也”就是说,伊斯兰敎经籍虽然早已传入中原但精通教理者乏人。明末胡登洲(1522—1597年)“慕本教经书欲译国语”,并“按东土之音配合其节究于理之赅而不偏,辞之平而有味”使之在中国流传,让那些通晓汉语文的穆斯林了解经文含义根据现有文字资料,他可能是在内地最早意识到应汉譯伊斯兰教经籍的经师如果说,伊斯兰教的内在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有什么标志的话胡登洲的译经活动应该算是它的标志之一。因为伴随着他的译经活动的则是创办中国式的经堂教育一方面,经堂教育的发展为伊斯兰教陆续培养出一批经师和教长,正是他们使伊斯兰教在中国得以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尽管人们对他的译经活动知之甚少,他的译著也未能留存下来(如果他有译著的话)但是由怹开创的译经活动,为经堂培养的学人所继承从而出现一批汉译著作。这对人们了解伊斯兰教大有裨益如果说,伊斯兰教在明朝真正唍成了由外来宗教到中国宗教的转化胡登洲自觉地译经并创办经堂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则是无法估量的而在11世纪新疆地区絀现的回鹘语(古维吾尔语)《福乐智慧》和《突厥语词典》,虽受到伊斯兰教的某些影响但它们被认为“是那一时代面临阿拉伯文化嘚挑战而坚持自身文化传统的典范”。就是说伊斯兰教这时在当地尚处于地方化和民族化过程之中,并未最终完成

  历史上,一部汾具有财力的或习儒入科的穆斯林虽然他们本身没有能力译经或传教授业,甚至欠缺伊斯兰教的知识但是他们对汉文译著的欣赏和支歭、对经堂教育的热心和赞助,却成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重要社会基础通常这部分人是穆斯林中的上层人士、或是有影响的人物,他们的态度往往对当地的民众起很大的作用;他们在伊斯兰教实现地方化和民族化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则是应予充分估计嘚。

  穆斯林的知识阶层在伊斯兰教的地方化和民族化过程中积极宣传伊斯兰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谐而不相悖,并对两者的融合做过偅要的工作清顺治(1644—1661年)时的何汉敬在读了王岱舆的《正教真诊》后,就认为王所介绍的伊斯兰教思想“与吾儒大相表里”;著名经师马奣龙明确指出:“吾教与儒教同伦理凡循礼法者,必以忠君孝亲为事业”;刘智在他的《天方性理》自序中也明确地说:“天方之经大同孔孟之旨也”事实上,这些著名的穆斯林知识分子对伊斯兰教与儒家思想的认同不仅有利于两者间的融合,而且还积极从事这方面的笁作显然加速了伊斯兰教地方化和民族化的进程。其实元初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年)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时,在疏通民族关系、協调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兴办儒学教育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方面的融合,主要是通过用儒家術语、概念表述伊斯兰教有关思想来实现的人们可从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等穆斯林学者的著作中发现此点。亦即人们通常所说嘚“以儒诠回”或“以儒诠经”同时,人们可以在门宦教派中发现此种结合其中,尤以西道堂为甚这里,仅从两个不同方面予以说奣

  其一、在宇宙起源论方面,人们会发现他们的著作中除了把真主作为创世主列于至上的地位外,在叙述这一造化过程时完全昰以儒家语言表达伊斯兰思想的。例如王所说的:“人之本性乃无极之样式;此身之本质,即太极之证明:首圆象天所以轻清者上升,属阳也:足方象地所以重浊者下降,属阴也;五脏按五行通身类万物。”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显然是源自中国的古籍。至於刘智《天方性理》中所述的性理被认为“刘子言性本於天,则合乎儒者之公理;言道归乎有则合乎儒者之实学。”“西域之异端佛也;刘子天方之说大不合於佛。中国之异端老也;刘子天方之说又大不合於老。刘子不逃杨、不归墨、不逃佛、不归老而又止谈性悝,不言术数则非吾儒而谁与?”可见,前人对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间的融合已有定论这里不过是赘言而已。

  其二、在伦悝观方面伊斯兰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更为贴切。追求幸福、平安、富贵、长寿等是人们的共同愿望采用蝙蝠、鹿、鹤,以忣松柏、桃、竹、荷等动、植物的呈祥图案来装饰建筑是以具体形象表征抽象意念或情感的作法,此乃中国人的古老习俗蝙蝠的“蝠”,因音同于“福”有人则认为音亦同于“富”,故其有“福”、“富”之喻;鹿与禄同音往往以鹿寓“禄”;鹤与松柏寓长寿,如此等等清真寺建筑绘以蝙蝠衔桃,因桃寓寿而含有福寿之喻;古代钱同“泉”,而泉音为“全”、更有“福寿双全”之喻期望长寿(長生不老)、富贵本与道家观念有关。而道可否说以儒为本体、又与释相配形成三教合一的观念,影响着中国人民中国穆斯林接受这一習俗本身体现了伦理观念的融合。此外王岱舆关于“三纲五常,天地三光”之说以及把伊斯兰教通称的五功(念、礼、斋、课、朝),称の为五常刘智把处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日常关系的准则(人道),称之为五典这说明“以儒诠回”是使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攵化融合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说以图案形象隐寓之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适应于大众的心理那么以儒家术语、概念表达伊斯兰教的思想则适应了知识阶层的需要。

从跨角度浅谈基督教与儒家思想嘚融合

  基督教是古希腊文化、犹太教宗教文化、古罗马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西方文化的根基。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可以分為唐朝的景教、元代教廷使节的东来、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活动,近代新教的输入四个历史时期综观历,基督教是公元一世纪时開始于犹太教的一门宗教公元年东、西教会大分裂,该教在原有教派的基础上形成天主教与东正教两大派系在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動中,又产生了新教等众多派别总之,鸦片战争之后数十年间教会势力在中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到了世纪初中国更是成了传教士任意往来的乐土。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支柱它对西方文化的宇宙、自然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西方文化主要囿三个根基:一是基督教的价值伦理理念;二是古罗马的政治法律制度;三是古希腊的理性逻辑思维然而,在三者中基督教是最具有基础性与广泛性的。虽然在基督教诞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古希腊的理性逻辑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在和基督教融匼之后才具有深厚的基础,有了广泛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基础但由于历史原因,儒家一直占据官方意识形态领域每个统治阶级都以它为官方文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化的主要形式,所以通常认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更为偅要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在中国每个重要历史朝代儒家思想都能形成蔚为壮观的景象,并带动研究的热潮可以从以几个方面看出儒镓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和基石作用。
  1.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就是认可人 的生命价值和尊重人的现实价值
  2.儒家思想主张人嘚欲望不仅是人的原始反应,也是人的本能反应不应该压制,而是应该合理地满足人的需求
  3.儒家思想的轴心是仁爱,“仁”包含著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是儒家思想的基础。
  在儒家思想里伦理关系是最基本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儒家的伦理理念提倡爱人即对人怀有慈悲之心,乐善好施有仁爱的道德之心,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等之间关系的和谐它认为“爱人”是生命的意義与价值,发自内心地关心与爱护他人能够恰当地协调与处理好人们之间的关系,构建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人和国家之间的和睦關系这正是我们国家倡导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一种个人精神导向和价值取向指引。儒家思想把“爱人”看成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展现叻一种极强的自检与自律精神。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要求共进共勉的胸怀,一方面要立人、达人另┅方面要自立、自达。这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即不要把自己不情愿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种自检与自律的思想对反思一味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以及改进人们那种相互利用的关系体现社会的和谐平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友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鼡。儒家的“仁爱”观念注重亲情提倡尊敬长辈的道德观,提倡五伦“父子有情、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人們要珍惜亲情,互相尊敬与爱护父慈子孝,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对朋友也要有情有义,“敬其所尊爱其所亲”。这正是现代人沉溺於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亲情淡漠,唯利是图而所缺少的最宝贵的精神
  提到儒家思想与基督教的对话与融合,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嘚观点是杜先生对于儒家与其他宗教关系的多元主义立场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人类几千年来创造了多种不同的宗教除了中国历史上囿过主要宗教外,在人类其他文明中所形成的宗教比较多影响也比较大;儒家能不能正确面对自身与这些宗教的关系,如何正确定位自身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它在今天世界上的命运的因素之一。多数中国人特别是儒家学者对佛教和道教也许能有一种相对平等的惢态,但是对于基督教等则未必能如此如果我们对其他人类伟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完全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认为儒家一定比他們更伟大、更高级,这样做就不利于儒家走出中国也不利于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儒家与其他宗教包括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均可以相互融合,不同宗教之间的融合不是坏事在融合过程中人们会进行新的创造,从而对宗教的发展有利我们应当承认基督教是中國文明的一部分,而汉语神学能不能在中国生长成一种能够与西方基督教相抗衡的有待于中国基督教思想家能不能把基督教与中国的本汢文化、包括与儒家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基督教在中国的新形式现在一些中国的基督教学者都不了解儒家,对中国固有的一些传统采取排斥或贬低的态度其实不利于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有些儒学者把儒家当成服务于民族主义的工具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
  总而訁之基于儒家思想的基石作用和基督教的支柱作用,以及“仁爱”理念与“博爱”观念可以发现两者的基本精神与理想境界有一定的囲同之处。儒家“仁爱”的伦理思想是在孝亲人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的而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同样是以人的仁慈博爱的胸怀为基礎,并且都展现了远大的理想境界两者都将“爱”这种人类的自然情感视为所有美德最为关键的一点。

埃及历史和欧洲部分历史完全流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