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画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

|||||||||||||||||
&>>&&&&&正文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特别邀请来自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来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30日下午,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他们,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下午5时许,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内气氛热烈。看到习近平已经等候在这里,13名代表兴奋地围拢到总书记身旁,纷纷介绍家乡变化和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习近平同代表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习近平表示,见到大家感到十分高兴。前不久,我收到了维吾尔族艾尼瓦尔姐妹的来信和“同心共筑中国梦”十字绣匾。你们两姐妹的绣品花了不少心思和功夫;来信情真意切,反映了新疆农村的显著变化,反映了广大维吾尔族同胞对祖国、对民族团结的热爱。最近,我们国家大事喜事很多。这些天,我们都在节日中,刚刚过了中秋节,又迎来了国庆节。前不久,我们庆祝了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这几天,中央代表团正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特意把你们请过来,来京参加国庆活动,共同庆祝我们伟大祖国的生日。
原标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图)
责任编辑:yxl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历史性跨越
来源:新华社
作者:罗宇凡
发布时间: 09:06
金秋十月,水天澄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6个国庆日到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13位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向他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勉励他们继续当好民族团结的使者。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时代命题,作出一系列领引当代、惠及千秋的重大决策部署。继往开来的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同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团结奋进,亿万中华儿女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高瞻远瞩——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从战略高度推动民族工作全面发展
金风送爽、雨润大地,国庆前夕的天安门广场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广场国庆中心花坛,一座高16米,直径40米的巨型花篮高高耸立。花篮中,牡丹、玉兰、荷花、月季、水仙、杜鹃……10种鲜花造型迎风吐蕊、枝蔓相依,共同拱现一个鲜明的主题——祝福祖国!
这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这是各族儿女衷心的祝愿。
9月30日下午5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与13位来自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的各民族团结优秀代表一起拉家常、话情谊,共同庆祝共和国华诞。
“最近,我们国家大事喜事很多。这些天,我们都在节日中,刚刚过了中秋节,又迎来了国庆节。前不久,我们庆祝了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这几天,中央代表团正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国共产党就是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奋斗。”
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听着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话语,来自新疆库车县乌尊镇玉奇喀拉二村的艾尼瓦尔姐妹内心激动不已。
一个月前,这对“80后”维吾尔族姐妹从地处天山南麓的家乡出发,辗转700多公里来到乌鲁木齐,将自己精心绣制的十字绣匾“同心共筑中国梦”送到自治区党委,希望献给习近平总书记。
让她们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后,这幅饱含维吾尔族群众深情厚谊的刺绣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向全国人民展出;更让姐妹俩没有想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会邀请她们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并亲切交谈。
维吾尔族姐妹发自内心的感激,是中央民族政策、民族工作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张推动民族工作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深刻阐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
“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
这是一个实现民族地区历史性跨越的系统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召开过5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多次会议,专题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事宜。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治藏方略,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
“我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央这么重视民族工作,这么重视脱贫工作,就是要更好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更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更好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各民族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会见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言语坚定。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
在中央民族政策指引推动下,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砥砺前行,交出了一张无愧于历史的成绩单——
就在去年,8个民族省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比2013年增长8.8%,高于全国加总数据0.5个百分点。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相比2013年,各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都超过10%。其中,贵州、青海、西藏的增速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第四位。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系统回答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理论和政策、制度和法律、工作和实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遵循。
春风化雨——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心系百姓福祉、深入各族群众,身体力行开创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在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的13位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当中,47岁的格桑旺久是总书记的“老相识”。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率领中央代表团赴西藏林芝慰问当地群众,来到了格桑旺久的家。
那是一个典型的藏式小院,挂满果实的梨树枝低垂着,葡萄架上青紫相间的葡萄晶莹剔透,院子里的格桑花开得正鲜艳。
“进了家门,习近平同志首先就到了厨房,点燃沼气灶,向我了解农村沼气使用的情况。他仔细地察看库房里储备的青稞、大米、面粉,还拿起一块奶酪品尝。”当时的情景,格桑旺久至今历历在目。
在格桑旺久家的客厅,习近平同志和他们一家人一起喝酥油茶,唠家常,详细询问格桑旺久母亲的年龄和身体情况。“习近平同志就像是一位慈祥的家里人,让我们感觉同党中央很亲,跟他的心很近。”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民族团结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民族团结的主体是各族群众,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要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众志成城。
润物细无声,点滴在心头。
从天山南北到雪域高原,从长白山下到云贵川湘……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中南海的目光,各族人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党中央的心。
饱含对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同志也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亲切关怀各族群众生产生活进步,强调切实用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突出重点领域,千方百计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格外关切。
7月16日,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都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8月21日,在《国家民委关于加快全国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艰巨任务,必须付出更大努力。要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释放政策动力与激发内生潜力相结合,完善体制机制和扶持政策,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族地区的民生冷暖,党中央念兹在兹。
无论是在新疆、内蒙古,还是在湖南、吉林、贵州的民族地区,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拉着各族百姓的手,关切地询问: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小孩上学远不远;收入怎么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
2013年10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迎来10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校学生的回信中指出,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学校继承光荣传统,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党中央殷切的期望。
在俞正声率领的中央代表团赠送给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贺匾上,习近平总书记题词“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在俞正声率领的中央代表团赠送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礼品中,石榴形状的国泰“榴”芳尊格外醒目,寓意着“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内蒙古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涓滴情意汇成滔滔江河,春风化雨凝聚亿万人心。
坚强的领导、有力的举措、亲切的关怀、殷切的期待,党中央对民族地区发展、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高度重视开创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为民族地区实现历史性跨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凝心聚力——
各族群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团结奋进、携手并肩,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前进
“你从哪里来?”
“报告总书记,我来自新疆喀什!”
这是总书记与一位海军战士的对话。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海军井冈山舰视察,亲切接见了舰上的5名维吾尔族女战士,新疆喀什籍女兵阿斯米古丽·艾买提就是其中一位。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23岁的阿斯米古丽记忆犹新。“习近平总书记夸喀什是个好地方,鼓励我在部队好好锻炼。”
出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斯米古丽是首批20名维吾尔族海军女兵当中的一员。两年的服役期,她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担任过报务兵,跟随井冈山舰参与过索马里海域护航。
巡航在祖国的万里海疆,阿斯米古丽为自己是一名海军战士而骄傲,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现在,已经退役的阿斯米古丽回到故乡喀什,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无论身在何方,我都会牢记总书记的鼓励,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保卫家乡安宁,建设祖国边疆。”
伟大的祖国是56个民族共同的心灵归依,壮美的河山是13亿多中华儿女共有的美丽家园。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一处小小的土坯房旁边的院子里摆着一口大锅,被人称为“团结锅”。它是新疆阿尼帕妈妈给她的20个来自6个民族的孩子煮饭用的。阿尼帕妈妈生养了9个孩子,又收养了不同民族的11个孩子。她最不喜欢听别人问哪个孩子属于哪个民族,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不分民族”。
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正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写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像阳光普照那样,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像净化空气那样,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行;像保护水源那样,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族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千方百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
——在中央民族政策推动下,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享、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完善,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
拉萨城关区吉日街道办事处河坝林居委会,在这个常住人口565户、1519人的社区中,不同民族间通婚的就有101户。1610人的流动人口由11个少数民族组成,其中包括土族、维吾尔族、东乡族、哈萨克族、撒拉族、蒙古族等。
现在,在民族地区像这样多民族干部群众聚居在一起的社区已经越来越普遍,生动地诠释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内涵。
——在民族团结精神指引下,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谱写出一曲曲和衷共济、血浓于水的赞歌。
45岁的汉族女企业家尤良英与皮山县维吾尔族农民麦麦体图如普·穆萨克结下十年姐弟情谊,用超越民族和血缘的奉献,手把手帮助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内蒙古阿拉善盟基层党支部书记,48岁的蒙古族女干部乌云苏依拉,脚踏实地为促进民族团结办实事,带头退牧还草、大胆创业,为农牧民致富搭桥铺路。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50岁的壮族护士长杜丽群,在艾滋病防控事业护理岗位工作30年,参与救治了5000多名艾滋病患者,多次到民族地区为群众宣讲,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人心相聚、精神相依,各民族群众的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夯实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凝聚起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蓬勃力量。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在云南各族群众中,这句朴实无华的话已经深入人心。在民族团结旗帜下,一幅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壮美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那是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投入——2014年中央安排18.799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兴边富民行动,比2011年增长81.8%,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亿元,支持陆地边境县基础设施建设,比2011年增长1倍。
那是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等既有优惠政策持续发力。各地各部门加大力度,通过扶持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开展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战等举措,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上快车道。
得益于中央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广西高铁、拉日铁路、墨脱公路、拉林公路建成段、独龙江隧道相继开通,“西藏三峡”旁多水利枢纽首台机组实现发电,川藏电网联网工程开工建设……
乘着扶助政策的东风,曾经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开始甩掉贫困的帽子: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4年,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云南、青海、贵州等8个民族省区的贫困人口从3917万人下降到2205万人,减少1712万人,减贫率达到了43.7%;贫困发生率从26.5%下降到14.7%,下降11.8个百分点。
那是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
位于西藏东南部的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是珞巴族聚居区。依托旅游业,全乡人均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全乡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成了许多家庭的“标配”。抚今追昔,80多岁的村民达果很是感慨:“即使是过去最富有的珞巴人,也没有现在的一般村民富。”
那是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赞扬——
新疆库车县乌尊镇玉奇喀拉二村的老支书吐尔逊·买买提明动情地说:“90年代,村里还不通电,不通自来水,村里的土路,骡马一过尘土飞扬。现如今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家家户户通了电,通了水,柏油马路直接修到了田边上。盖房国家有补贴,看病国家有医保,年纪大了有保险,就连娃娃上学都不用掏一分钱了!”
民族团结成就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民族团结为各族人民共同繁荣进步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各族群众团结奋进,在神州大地播撒着明天的希望;携手并肩,在新的征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前进。
分享到:20.9K“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展台花絮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体: 大中小】
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巴特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就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涵盖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核心理念的民族工作思想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正确回答了如何评价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我国民族工作实践这一重大认识问题,指引我们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这一重大判断,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民族工作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我们廓清迷雾、把住方向定下了基调。我们要深刻认识把握这一重大判断,在民族工作中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新中国民族工作实现巨大跨越。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确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是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浴血奋斗的结果,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光辉照耀的结果,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局面,避免步入“昨是而今非”的历史认知误区。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整体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和谐相处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科学谋划民族地区“十三五”发展蓝图,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依法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地区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力打击“三股势力”渗透破坏活动,使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制度基础日益深厚牢固。
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世界上具有巨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西方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也没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根植于中华传统政治文明,脱胎于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自主探索,丰富完善过程中更是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科学性、适用性、系统性、优越性,警惕“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论调,努力用民族工作光辉实践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经验。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如何把握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这一重大立场问题,指引我们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集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这是“家底”;并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家底”意识,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防止在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上犯错误。
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这一历史事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坚决反对把多民族当包袱、把民族问题当麻烦、把少数民族当外人的错误言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推动中华文明永续发展。
牢牢把握多民族大一统这一重要政治传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既视大一统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推崇“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理念,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珍视多民族大一统的传统,正确把握“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缩小差距、增进共性,“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巩固和深化这一大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近代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谋求解放,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速度加快,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加速深化。现在,全国一半以上省份56个民族齐聚,沿海许多城市少数民族外来人口已超过世居人口。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成为凝聚力更强、包容性更大的共同体。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这一重大实践问题,指引我们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运用好物质和精神两种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抓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重点是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抓发展,确保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民族地区是建成全面小康的最短板,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要发挥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方面积极性,加快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步伐。实施好差别化政策,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使扶持更多针对特定地区、特殊问题、特别事项。紧扣民生抓发展,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守生态底线,落实生态功能区规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实施好兴边富民行动。
抓团结,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要把握促进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一基本目标,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把握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战略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繁荣各民族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把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这一基础工作,推进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把握争取人心这一最管用方法,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筑牢民族团结的人心防线。
抓稳定,确保我国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政治责任,立足抓早抓小抓快抓好,并号召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我们要坚决执行新疆、西藏工作大政方针,把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新疆工作总目标、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这一西藏工作总目标,实现新疆、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暴恐活动,深入开展“去极端化”,牢牢掌握反对“三股势力”斗争主动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维护民族关系和谐。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强化网络监管和舆情引导,旗帜鲜明反对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思想渗透的能力。
抓法治,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贯彻落实《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见》,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维护各民族平等权利,强化对各民族公民权益的司法保障。加强对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增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这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行稳致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原载于2017年第9期《求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