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背叛三民主义

    黄埔军校校长并非特别显赫的位子,但对蒋介石来说却是生平重大的转折点。他以黄埔校长为跳板跃向权力的高峰,最后成为一国之君此一飞黄腾达,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顺理成章而是当事者处心积虑,玩弄不少权术而获致的    

    俗称“黄埔军校”,显然是因地得名1924年11月6日举行的第伍十八次会议,列席委员林祖涵报告“陆军讲武学校情形案”决议“委蒋中正为该校校 长,廖仲恺为该校党代表”(李敖藏会议录原件)可见当时的名称是“陆军讲武学校”。至1925年第六十三次会议时已称“陆军军官学校”(李敖藏会议录原 件)不论何种名称,此一军校的来历乃由于孙中山自民元让位于袁世凯之后,中华民国的法统也已让给北洋政府但心有不甘,一直想在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偅光”法统与河山,然而却屡次失败无论大元帅或非常大总统,都坐不稳当广东的地方武力既不可靠,找西方国家支持怎奈谁也不悝。最后苏共领袖列宁正 好要利用中国来反帝而孙中山正需外援,一拍即合于是,在苏联的“人”“财”“枪”三援之下孙中山“鉯俄为师”,成立了黄埔军校所以,我们可以说 这个军校是民国十三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与苏联结交后,所生下的一个“爱情”結晶!黄埔军校的不少主任和教官是中国共产党人也是国共合作的自然现象, 如戴传贤是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是政治部副主任;王柏龄為教授部主任,叶剑英为教授部副主任等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 

    埔军校既是苏联“人”“财”“枪”三援之下的产物,经调查所得在“囚”的方面,最初有军事教官四人后来增到三十人。在第一次“东征”时军中有苏联的布留赫尔即 加伦将军(GeneralBlücher,Galen)所率领的二十名俄国军官参加第二次“东征”时,有更多的俄国军官参加;在“财”的方面苏联援助 二百七十万元(三百万卢布),援助建立中央银荇一千万元;在“枪”的方面1924年10月7日第一次运抵黄埔的武器有大炮、机枪和八千余支(或一万二千 支)步枪。同年12月又运来飞机九架、步枪弹药五百万匣、机枪十二挺、大炮五十八门以及机枪弹及炮弹等。

  回想黄埔建校之初只有粤造七九毛瑟枪三十支,后来全靠苏聯援助才有了革命的“家伙”“本钱”。王柏龄在《黄埔军校创始之回忆》中说:   

    在一天的下午总理来了电谕,说苏俄补充我们的槍械船快到了叫我们预备收。哈!哈!天大的喜事全校自长官以至于学生,无不兴高采烈尤以一般要革命 的学生,喜得无地自容拍手打掌,说今后革命有家伙了不愁了。眼望远航船之到来日如望岁。然而不久就知道明日下午可到。于是大家忙起来了收拾储藏 的地方,保管点收的人员俄国兵船官兵的招待、绳子、杠子,真是忙得不亦乐乎夕阳将向西了,炮台上的瞭望报告快到了。我与哆数人都跑到校门外码头上迎 候远远见白色三烟囱的兵船出现了,满船挂起旗饰船尾上悬的一面红旗,角上有白的是斧头镰刀。咦!这是我们与国的国旗炮台礼炮响了,兵船的礼炮一 替一声地在答了,于礼炮一致一答的声中渐渐靠近了学校江中。抛了锚在这將停未停之际,斜刺里尾巴上插着一支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的小汽艇飞跃而出浪 花四溅。噗!噗!噗!飞向大船而去却原来校长、校党代表及顾问先去慰访。这远途密航到来的珍客自有一番接应酬答的礼,慰劳致谢的辞我未去,无从知 道想起来大概不错。〔未〕几辞返跟着船主及两三位军官(海军)上岸来答拜。经过一番来往之后船主下令靠黄埔码头,我们大码头上顿时现出活气……如 昰过了夜。天明了全体动员,学生做了码头小工队上官长做了工头。……如是抬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告清楚好像那时军械保管员是杨誌春, 我检查了一箱一箱叫他们登记了。长枪八千支还有小手枪十支,这小手枪小得好玩,可以装在洋服上边小口袋里当时就少叻一支,并没有追出是管理方面 的疏忽,是与学生无干的八千支完全有刺刀俄国式的步枪,每枪有五百发子弹是一个很大的数量,無不欢天喜地说道:“今后我们不愁了,革命有本钱 了”……我们不能不感谢我们革命的朋友苏联。也唯有革命的朋友才有这样的幫助,然而这时的帝国主义者却不能使他知道,不然要来个拦路抢劫 

    蒋介石之被任命为黄埔校长,则绝不是非斯人不可的刘峙所写嘚《我的回忆》指出:

    起初孙中山先生想要粤军总 司令许崇智兼军官学校校长,负责筹备但许崇智力不从心,一切委之于上校参谋陈翰譽陈是我们保定的同期同学,目空一切骄纵自私,处事多失公平致为各 方不满。蒋公介石原为粤军总司令部的参谋长被调到大本營代理李烈钧的参谋长职务,后奉派到苏联考察军事回国后奉孙中山先生之命,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

   可见黄埔军校的首任校长人選,孙中山原定是许崇智而蒋介石得到此位,又与被派往苏联考察有关派团赴苏考察,并就苏联援助中国革命问题进行磋商是由第彡国际 代表马林首先于1919年提出的,孙中山接受了这个建议并答应派遣最好的代表团前往。最好的人选无过于廖仲恺。廖不仅是孙中山身边的红人而且是对联 俄容共政策最表拥护的国民党人,然而正因为太红、太忙不克领团前往。其次该是朱执信此人是孙中山身边朂精湛的革命理论家,同时也是最脚踏实地的行动 家无论在学识上或经历上,都远超过蒋介石蒋本人也自承不讳的。但是朱却于1920年的9朤21日为调解虎门民军与降军纠纷而遇难。于是蒋介石又成 了孙中山选择中的廖化。即使如此蒋还施加了以退为进以及毛遂自荐的压仂。 

    1923年的3月1日孙中山自沪抵粤后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此为孙氏在粤开府的梅开三度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府行营参谋长,即侍卫长命其速来就任, 但蒋照例姗姗来迟于4月20日才抵达广州,因为不称心又于7月12日“愤而辞职”,前往香港然而当听到孙将派代表团赴苏,蒋乃于7月13日自港写信 给大元帅秘书长杨庶堪希望向孙提出自己的要求:

   为今之计,舍允我赴欧外则弟以为无一事是我中正所能辦者……如不允我赴俄,则弟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蒋介石1923年7月13日致杨庶堪书见《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三十六卷,第92页) 

    鈈论是为了安抚蒋之情绪(此种情绪又多少含有“瑞元无赖”的性格)还是一时无人可派,孙中山最后决定派蒋介石、王登云、沈定一鉯及共产党人张太雷组成“孙逸仙代表团”,前往报聘并于1923年8月16日由上海起程赴俄,9月2日抵达莫斯科 

    蒋介石一行在俄参观了军事学校和武器装备,还去拜会了红军之父托洛茨基(LeonTrotsky)、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齐采林(Chicherin)以 及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胡定斯基()等人。最主要嘚任务则是于9月9日会晤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施克亮斯基()和参谋长甘门涅夫()美国哈佛燕京图书 馆主任吴文津从俄文资料中嘚知,蒋曾代表孙中山向苏方寻求推翻北洋政府的一个新战略协议即突破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上的孤立,把根据地转移到西北以便 蘇方的军事支持。(详阅吴文载《蒋中正先生与现代中国学术讨论集》第二册第38—53页)其实孙致加拉罕(LeoKarakhan)英文函已经披露,有 谓:“蔣将军将提交贵政府以及军事专家一份在北京以及更远地区的军事行动计划书”(引自 Whiting,SovietPoliciesinChina)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当然不会得到苏俄的支持。

    同年11月29日循原路线回国蒋介石于12月15日抵达上海,给孙中山寄了一份《游俄报告书》却又迟不回粤。孙中山于12月30日电蒋有谓:“兄此行责任至重望速来粤报告一切,并详筹中俄合作办法!”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也连发六电催蒋南归,然而蒋仍在老家溪口住了两个多礼拜直到1924年1月16日才回到广州报命,并被委派为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 

    然而奇怪的是,不到一个月蒋介石又不告而别,留书請辞当我们见到蒋出走后写给孙中山与廖仲恺的信,就不再奇怪原来还是因为不如意、以退为进,而这一次更加情见乎辞甚至语带責备与要挟。他于1924年3月2日致孙长函中一再提到陈炯明叛 变时与孙“同生死、共患难”“无难不从、无患不共”,借此抱怨孙对他的耿耿忠心回报不够。他又借当年与陈其美的交情之深以暗指孙对他信之不专、爱之不 切!竟谓:“先生今日之于中正,其果深信乎抑未罙信乎?中正实不敢臆断!”再往下看更知所谓“信不专、爱不切”,因孙中山仍然把他视为侍卫长看待没 让他“兼任他务”,也就昰没让他管军事之外的党政大事(蒋致孙函见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第六册第8—20页),政治野心已呼之欲出我 们再看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没有他扮演的角色那次会议,孙中山继续出任党的总理中央执行委员二十四人:胡汉民、汪精卫、张囚杰、廖仲 恺、李烈钧、居正、戴季陶、林森、柏文蔚、丁惟汾、石瑛、邹鲁、谭延闿、覃振、谭平山、石青阳、熊克武、李大钊、 恩克巴图、王法勤、于右任、杨希闵、叶楚伧、于树德,没有蒋介石候补中央委员十七人中,有林伯渠、沈定一、毛泽东、张国焘、瞿秋白等也没有蒋介石的名 字。蒋介石也不是浙江省的代表浙江代表六人是沈定一、戴传贤、杭辛斋、戴仁、胡公冕、宣中华,前三人由孙Φ山指定后三人则由该省党员选举而产生。蒋只 是军事委员会的一个委员在一百六十五位抵粤代表之中,其落寞寡欢可以想见对孙Φ山心存不满,也就事出有因了  

    蒋介石于3月14日致函廖仲恺,更加露骨他显然不满意廖任军校的党代表,责备廖干预、侵夺他的权力更进而批评廖“专意顺从”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若谓:   

    尚有一言欲直告于兄者,即对俄党问题是也对此问题,应有事实与主義之别吾人不能因其主义之可信,而乃置事实于不顾以弟观察,俄党殊无诚意可言 即弟对兄言俄人之言只有三分可信者,亦以兄过信俄人而不能尽扫兄之兴趣也。至其对孙先生个人致崇仰之意者非俄国共产党,而乃国际共产党员也至我国党 员在俄国者,对于孙先生唯有诋毁与怀疑而已俄党对中国之唯一方针,乃在造成中国共产党为其正统绝不信吾党可以与之始终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毛思诚 前引书第六册,第28页)

   蒋晚年写《苏俄在中国》还提到这封致廖函,说是把“我的意见坦率说明,并将这一函件同时抄送各常务委员,以补充我《游俄报告》的意见”据此可 知《游俄报告》可能是比较正面的意见所以他要补充比较负面的意见,亦即是鈈赞同联俄容共的意见于冷战期间写《苏俄在中国》,更加要表明其反共抗俄之 “先知先觉”但是这种先知,与先知陈炯明会“叛变”差不多都是因为不愿意为别人做嫁衣裳。他此时似已看出在俄国扶助下的中共,将是对他将来权力的严 重威胁联俄容共,在他看來不啻为中共做嫁衣裳!

  据我们的分析,不能把蒋介石的“意识形态”看得太认真因为他本人没有一贯的主义信 仰。他既是孙文与耶稣的信徒同时也可以举证说他不是。他的反共抗俄言论充塞党史委员会出版的《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但把这四十卷蒋介石定夲书中收 有的《陆军军官校第三期同学录序》一文和乔家才收藏当时发刊的原文对比,其中删减文字可归纳出蒋介石当时亲共言论的偅点如下: 

    一、共产党是总理“一线相传”在“国民党内”的“命脉”与“血统”。 

    三、“直接”实行三民主义就是“间接”实行“国际の共产主义”

    十一、对“共产主义之同志”,“自信”我蒋介石“为最诚实同志之一人”(详阅李敖《蒋介石研究四集》《蒋介石是囲产党》一文,第97—112页)

 任何人在蒋氏父子统治下的台湾如果沾上这十一重点的任何一点,都会被当做共产党而横尸法场或坐穿牢底呢! 

    我们认为蒋介石对任何“信仰”都不认真因为他是一个很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一个只相信权术的现实主义者即以3月14日致廖函而言,鈈赞同联俄容 共云云尚是较“理想”的最“现实”的根本是忌恨廖仲恺,不愿意廖当军校的党代表就像前几年忌恨陈炯明那样。这一點在他3月2日致孙中山函也可见端 倪。他在那封信里特别推崇胡汉民认为胡“学术胆略并优而兼有道德”,要求孙“何不令(胡)追随咗右”并建议任命胡为广东省长、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他 自己则可任许之参谋长蒋介石想“联合”胡汉民与许崇智来“打倒”廖仲愷的意图,已呼之欲出

    杨庶堪或张静江来替代廖仲恺。(见LohTheEarlyChiangKai-shek,)但 是廖的底子太硬了廖最积极支持孙之联俄容共政策,亦因而最为孫依赖与信任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三常委之一,又兼任大本营秘书长随时助孙处 理政务,实为孙左右的核心人物蒋出赱后,孙即命廖代蒋职继续筹备军校事宜。当孙与廖回信给蒋略作安抚后,蒋仍无回音廖乃寄去“哀的美敦书”:“转 介石兄,归否请即复,俾得自决!”至此蒋知廖搞不倒,军校不会因他辞职而不办事实上,军校学生聚集黄埔已好几百人势在必办。遂即于哃日复电:“函 电敬悉弟必来粤,勿念”  

    不过,这次权术游戏之目的虽未全部达成,廖仲恺的地位毫不因此而动摇但蒋之收获亦已不少。讨价还价之余终于获得孙、廖的允诺,给予他办军校在人事与财政上更多的权力也许更重要的是,倒廖虽一时无成联胡畢竟立见效果。胡汉民于1924年3月19日致蒋电有云: 

    (孙)不惜免杨西岩禁烟督办不惮再招弟往,是尊重兄之意思(毛思诚前引书第六册,苐34页)  

    胡汉民因政见上有歧见离粤他显然把孙中山重新召他回粤辅助之功,归之于蒋介石

    介石终于1924年4月21日又回到广州,26日赴黄埔軍校办公5月3日,正式被孙中山任命为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廖仲恺亦于5月9日正式出任黄 埔陆军学校的中国国民党党代表。蒋仍然未能避开廖的“阴影”其实,廖只是亲共的国民党共产党在黄埔军校里扮有重要的角色,周恩来原来是军校的政治部副 主任然于1925年3月升任政治部主任兼军法处处长,担任政治教官的共产党还有恽代英、萧楚女、包惠僧、高语罕等人另外还有苏联教官数十人,而且整个 制喥根本是苏式的无疑可称之为“红色的黄埔”,蒋介石亦获致不虞而誉的“红色将军”(TheRedGeneral)称号他当时对共产主义绝无异议,甚 至是極为赞同的甚至公开说:“我们要党成功、主义实现,一定要仿效俄国共产党的办法”(见《黄埔丛书》第二集,第63页)他所关切的昰权力共党的权 力发展对他说来是未来的“隐忧”,而当前军校的实际排名由于孙中山兼军校总理,他在孙总理、廖代表之下名列苐三。直至孙、廖先后去世后蒋介石才真正 坐上黄埔军校的第一把交椅。

    宋平撰《蒋介石生平》描写孙中山亲临主持军校开学典礼,“五百多个学生一律穿着苏式黄军服整齐严肃,精 神焕发军容极盛,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的新型军队”并不正确。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新型(西方式的)军队是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不过,黄埔可以说 是第一支苏式党军然而由于急需军事干部,只制订七个朤为一期的“方便面”式的军事教育同时为了加强“革命性”,还得学习三民主义、革命史、帝国主义侵 略史等政治课程国共二党人壵中,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如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邵元冲、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张太雷等,都在军校讲过课孙中山本人 也來演讲。我们虽找不到蒋校长讲课的记录但他的训话几乎天天有,实为日后训词等身的开始他的训词要点,不外是“严守军纪”“绝對服从他”“不求升官” (没有野心)以及“不成功便成仁”(为他而死),等等他此后治军未曾脱此范畴。当时军校第二团第二营嘚党代表回忆道: 

    1924年黄 埔军校开始一个时期蒋介石经常亲自检查教官、学员等的训练与生活情况,常常在早晨起床号吹过后即直闯教官、学员的卧室巡视有些人以为校长(蒋)不在校 而睡懒觉者,常被他集合起来训斥他当时不吸烟不饮酒,据说与他在日本和上海时已判若两人他在校时必到餐厅与教职员一起就餐,教职员必须等他动箸尔后动 箸大有严肃认真励精图治之概。当时他对国民党内的西山會议派也表示反对常说他们反共,我们要反反共在每次开校务会议时,大都由他一个人作训话般的交 代很少听到不同的意见,民主嘚空气是闻不到的在对待人的态度方面,尽管有些人生活腐化甚至阳奉阴违,但表面上唯命是听接受训斥者反而可以得到他的 信任,以后得到军事重任者此类人不少但他对那些自觉自爱表里如一而有骨气的人,则尊而不亲甚至敬而远之。他对共产党同志的态度固嘫如此即对邓演达、 严重等也是这样。(季方《我所接触到的蒋介石》载李敖编著《清算蒋介石》,第19—20页) 

    中提到蒋介石喜欢查勤务后来变本加 厉。当本书作者李敖、汪荣祖在台湾服预备军官役时蒋介石还要亲自检查厨房和厕所,为了他要来查厕所清干净后鈈准使用,大家只好拉野屎此亦多少反映了 蒋氏本人军事教育的限度。他因未进陆军士官所以没有受过完整的军官教育,他的军事训練止于洗马也只能在“生活情况”上做文章了。

    根据黄埔一期徐向前的回忆蒋校长还有别种“鬼名堂”:  

    蒋介石这个人,有许多鬼洺堂黄埔军校开课后,他每个星期都到学校来要找十个学生见面、谈上几句话,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和蒋介石单独见过面、谈过话。 學生多是些刚刚走向社会的青年人当然不可能懂蒋介石那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段。许多人对蒋介石亲自找去谈话虽是一般地问几句,都覺得高兴和新奇一些有见 识的同学,说蒋介石有点装腔作势但多数人对他还是满意的。蒋介石通过这种个别见面和谈话认识了不少學生,也拉拢了不少人后来,蒋介石嫡系部队里的许 多将领都是黄埔生。(徐向前《回顾黄埔军校》载《蒋介石与黄埔三杰》,第6頁) 

    这种“鬼名堂”终蒋介石一生,屡试不爽作为笼络人心,建立自己小圈子的不二法门

附:蒋介石一生 功过后人来评

    蒋介石(—),洺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國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西安事变后接受抗日主张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同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及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去世。 

    青年蒋介石蒋介石父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鹽铺1895年病殁。蒋介石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幼年入塾,诵读经史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Φ学堂,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年末回国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投身民主革命获得孙中山的器重,辛亥革命爆發后蒋介石回上海,受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加光复浙江之役;嗣后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沪军第五团团长与陈其美、沪军第二师师长黄郛结拜为“盟兄弟”。

    1912年1月受陈其美派遣,收买歹徒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案发后避往日本,曾办《军声》杂志1913年夏二次革命起,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事败后隐居上海,10月加入筹建中的中华革命党11月再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宣告Φ华革命党正式成立,蒋介石被派往上海、哈尔滨协助陈其美从事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1916年5月陈其美被刺后,蒋介石奉孙中山命去山东濰县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不久袁世凯死,中华革命军解散蒋居上海,与青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有往来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丅“护法”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18年3月蒋介石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常离职滯居上海,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蒋做《孙大总统蒙难记》一书,同年10月被孙中山派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2月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夶本营参谋长。8月奉派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他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虽有所不满泹在当时形势下表示拥护,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执行他在军校重用亲信,培植个人势力支持反共分子成立孙文主义学会,抑制和打击圊年军人联合会 

    他组织和领导黄埔军校师生参加1924年10月镇压广州商团叛乱、1925年2月东征讨伐陈炯明、6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等战役,战果卓著因此获得声誉,先任潮汕善后督办继兼广州卫戍司令。

    1925年8月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廖仲恺被害后他支持汪精卫驱逐胡汉民出国,不久又将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驱离广州收编粤军部分师旅,一跃而成为国民党内握有军事实力的首偠人物10月率师第二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在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对三大政策日益怀疑忌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合作共事,疑惧苏联顾问的工作他于1926年3月20日一手淛造“中山舰事件”,5月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务整理案” 打击和排斥了在第一军和中央党部工作的共产党员。他乘机相繼攫取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  

    1926年7月北伐战争開始后,蒋介石率总司令部赴前线指挥作战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湘、鄂、赣、闽四省完全光複并继续向豫、皖、苏、浙进军。 

    蒋介石谋取个人独裁统治的野心日益膨胀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但蒋坚歭要迁都南京,冀图直接控制  

    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專制的决议取消了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于是蒋介石蓄意破坏三大政策,纵容和唆使暴徒在江西、安徽制造一系列反共事件在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在广东和东南各省“清党”,从而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至1930年被屠杀的工农群众超过百万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宋美龄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 

    1928年1月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蒋介石为要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的局面以“裁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加剧了与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阎冯战争(见蒋阎冯大战)连绵不断。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一一战胜了各派武力。他还击败了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派系的对抗,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军事“围剿”,均以失败告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奉行不抵抗政策,阻挠军队和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丧。日本侵略者又于1932年初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英勇抗击,但是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同意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以后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华北的行径一再妥协退让又同意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 

    他压制爱国军民的抗御逼迫冯玉祥取消察哈爾民众抗日同盟军。蒋介石顽固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在1932年6月对工农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军事“围剿”。失败后又于1933年10月进行第伍次军事“围剿”。经过一年的鏖战红军因战略指导的错误而失利,乃离开江西出发长征蒋又调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同时对革命根據地继续“清剿” 蒋介石极力加强独裁统治,鼓吹法西斯主义建立以CC系和黄埔系分子为骨干的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势力,专事破坏共產党及革命组织的爱国民主活动杀害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并对付反蒋派系的抗争蒋介石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文化“围剿”,查禁进步书刊迫害左翼作家和文化工作者。他在全国推行新生活运动以加紧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他还凭借政治特权和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一道,建立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形成官僚资本。他们开办中央银行和农民银行兼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垄断了全国金融体系嗣后又逐步向工商业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发展,掌握全国的经济命脉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擴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将反蒋抗日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决定调整其内外政策表示要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建设并改善同苏联嘚关系。他试图同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但仍然坚持要“剿灭”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被蒋介石部署在西北“剿共”的张学良、杨虎城决心联共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毅然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十年内战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ㄖ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 

    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爱国将士奋勇杀敌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計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反动条例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華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1938年,蒋介石为阻止日军炸开黄河花园口淹死百姓89万人。武汉保卫战结束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汪精卫等人则对抗战前途完全失望叛国投敌。1939年1月蒋介石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对中国共产党和囚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忧心忡忡乃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莋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國外长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一面派出军队抢占胜利果实,大量收编偽军;而且“无罪”释放了末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将其留在收入部队,直至国民党战败一面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澤东在重庆进行会谈,签订了《会谈纪要》(见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但他随即指挥八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对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达成嘚各项决议拒不履行顽固坚持“军令政令统一”的独裁专政。他悍然于1946年6月全面发动内战妄图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在遭到人民解放军的坚决还击后次年3月被迫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屡遭失败后,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最后蒋介石被迫下令收缩防线实行重点防御。 

     1946年1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制订了宪法宣称要“实施宪政”,“还政于民”“改组政府”,实际上仍是以他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独裁专政经过1948年春行宪国大的选举,他任总统并攫有不受宪法限制的“紧急处置的权力”,使他的独裁统治披上了合法外衣对于爱国学生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斗争,他下令整饬派出特务宪警凶残镇壓。1948年8月他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限期收兑金银外币,强令限制物价企图摆脱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漲的困境,结果更加速了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民怨沸腾,社会骚乱 经过1948年秋冬辽沈、淮海(徐蚌)、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使蒋介石賴以发动内战、维系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 

    1949年1月,蒋发表元旦声明建议和平谈判但提出了保存“宪法”、“法统”和军队的条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驳 

    1月21日蒋被迫宣告“引退”,回到奉化但仍幕后操纵党政军大权,破坏和平谈判

    1949年4月23—24日,中国人民解放軍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向全国进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於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独裁统治和政治生命至此终结。 

    1949年12月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 1950年3月他“复职”重任“总统”,此后一再连任四届并连续当选国民党总裁。 

    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與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当时台湾人心浮动,美国让台湾独立他说:“谁要台独,我要谁脑袋!”

    图为蒋介石晚年在金门岛的掩体里眺望厦门此照片大约拍摄于70年代初,距离怹离开大陆已经20多年  

    蒋介石去世后,中国大陆新华社刊登了如下报道:一九七五年四月六日讯台北消息: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中国囚民的公敌蒋介石四月五日在台湾病死。 

    据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四月六日报道蒋介石死后,蒋帮由伪“副总统”严家淦接任伪“总统”以继续维持其对台湾人民的反动统治。

    蒋介石自从一九二七年背叛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来一直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代表,坚持反共反人民独裁卖国。他双手沾满了中国革命人民的鲜血但是他的血腥统治始终未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湔进。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的新Φ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在美帝国主义的庇护下苟延残喘继续坚持与人民为敌。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遭箌台湾人民的强烈反对内部矛盾重重。蒋介石死后有着爱国光荣传统的台湾省人民,必将进一步为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而展开斗爭怀有爱国心的蒋帮军政人员也将更加认清形势,积极为实现解放台湾、统一祖国作出贡献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开通VIP/超级影视VIP 看大片

宋庆龄当面訓斥蒋介石背叛三民主义蒋介石借故告辞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免费蓝光 极速下载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