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什么有没有对人才重要性的论述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哲学的局限性         把中国哲学视为道德哲学,而把西方哲学视为主要是关于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知识论的看法,在有关中西哲学比较的讨论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普遍赞成的共识,这种共识,源于人们对知识价值和对人类自身本质的深刻理解。     我们看到,中国哲学在其民族文化的氛围中有着自己的传统,它既不是“人从哪里来”的哲学,也不是“人到哪里去”的哲学,所以中国哲学不能归类于有关对人类自身认识的哲学体系。但是,中国哲学又有别于西方的神学,中国哲学这一显著的特性,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哲学在中国文化中并不占据显赫的地位,而且没有建立自己的、完整的、系统的以研究知识价值为主体的理论体系。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哲学一直未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论,以及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哲学体系。     上述结论的主要理由是:在中国诸多哲学著作中,并没有关于知识的性质、形式、作用是什么的系统论述,也没有这方面经典的、完整的、系统的、有代表性的论著。     事实正是如此,不了解知识的性质,不去积累自然、社会中无数“知道的事实”,就很难发现一种新思想,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因为,哲学的原意是智慧的科学,数学、逻辑学等科学都是“知道事实”的组合。比如一谈到数学知识,往往想到的只是点、线、面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表达这些关系的公理、定理等。但是,纯粹数学这门科学,不仅是人类最富于创造性的产物,而且是“诸多事实认识的综合体”。     爱因斯坦就认为:数的概念就是对事实的确认,是人心的一种发明。他说:“比如整数系,显然就是人类头脑的一种发明,一种自己创造的工具,它使某些感觉经验的整理十分简化了。”再如,我们如果提到逻辑知识,多半会自然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的推导公式,其实,逻辑知识的唯一目的是说明人类推理能力的客观性,让人们的认识更加接近于真理。     应该说,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点,但西方哲学更注意知识和真理的研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早在上百年前,西方哲学就十分注重对知识价值的研究,并渐渐形成了西方哲学的基本内容。众所周知,“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但笛卡尔哲学真正的前提却是对“自我”的确认。他认为什么都可以加以怀疑,但“我在怀疑”本身却是绝对真实的。因为,“我思故我在”的知识,乃是一个人所体会到的知识。笛卡尔在哲学史上的贡献在于:他运用理性的怀疑方法,确立了“认识自我”在人类哲学中的地位。     一般认为,在西方哲学史上,对知识的研究至少可追溯到笛卡尔的《沉思录》和斯宾诺莎的《知性改进论》。实际上,西方古代哲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早已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例如:柏拉图早在《泰阿泰德》篇中就提出了对知识的研究是哲学的主题,什么是知识的问题,因此被称之为“泰阿泰德学说”。     哲学的重要性,实质上并不在于它是“科学的科学”,而在于它为一切自然和社会科学提供了认识的方法。真正把知识论看成是哲学的核心,看成是数学、自然科学可靠基础的哲学家,应该是康德。康德认为: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只能是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而对于自在之物,如上帝、梦幻、灵魂,则不可能形成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      费希特后来继承了康德哲学的传统,他更加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知识学”。他认为知识不仅是哲学的中心命题,而且就是哲学本身,因而在他的哲学中摒弃了康德哲学中的“物自体”,更加突出了人“自我”在哲学中的地位。正是由于费希特认为“知识学”的基础就是人“自我”,因此费希特的哲学实际上就是一门“知识学”。     我一直这样认为,从笛卡尔对“心”的认知,到康德、费希特对“自我”的认识,再到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一种必然性的逻辑进展。正是黑格尔把康德、费希特哲学中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客观化,提升到了“现象世界”,并把世界万物的本原称之为“绝对理念”、“世界理性”、“宇宙精神”等。因为,黑格尔就这样认为:作为宇宙万物实体的“绝对理念”乃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主体。黑格尔哲学中的这种人本学特征,在其早期著作《精神现象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在康德之后,尤其是在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之后,“人的问题”、“知识的问题”已经成为西方哲学家们普遍关心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且已将对知识的研究放到了哲学研究中高于一切的地位。正是因为如此,在西方哲学史中,似乎不谈知识,不讨论知识,不研究知识,就没有资格成为一名哲学家。     虽然也有人认为,提出以上问题的哲学家,并不见得比那些未提出这类问题的哲学家的知识更为渊博。然而,提出以上问题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在这些有关知识的诸多新命题中,为后来西方许多新门类哲学的形成,特别是认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对上述西方哲学史的回顾,旨在说明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对人类知识的认知,以及对人“自我”的认识,是西方传统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主题。     而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知识的研究如何呢?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至今为止,中国人并没有一门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学问世。并且认为:中国哲学对人类知识的研究,仍是一个中国人很少足及的领域,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对知识真正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     事实正是如此,任何哲学研究的方向及其命题的选择,一定是建立在对世间万物认识基础之上的。虽然中国古代社会中积累的思辨及科学知识,在某一时期、某一些方面并不亚于西方许多国家,但要真正将知识的研究作为哲学研究的重大命题,需要认识和思想上的基础。但就是这些基础,同中国人皇权崇拜意识和迷信意识是格格不入的。     原因是:中国的皇帝或君主们更需要的并不是科技知识,他们更需要的是民众的“克己”和“顺从”;一般的中国人,当他们偶遇困难时,往往不会求助于科学,而是求助于神灵。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由于中国人的思想受到封建皇权意识、神灵崇拜意识的严重束缚,这正是中国哲学一直不能将“人的问题”,以及将对人类知识的研究作为最崇高主题的根本原因。     以上原因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只是重点依据传统来加强人的道德涵养体系,过分地强调人性道德伦理的层面,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知识在道德涵养中的决定作用,所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偏重伦理道德的小径,而不是走上一条西方哲学强调认识真理,强调知识价值的道路。     中国传统哲学对人性和对知识研究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不足,这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什么是知识?知识与人的关系怎样?知识有哪些种类?知识增长的规律是什么?知识与人类物质财富的关系如何?知识是易变的还是确定的?上述诸多问题,在中国众多哲学著作中,并没有明确、完整、系统的表述。     虽然,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中国现代哲学吸收和介绍了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的思想,但直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哲学才逐渐走上了另一条新的道路。其标志是中国一些新派哲学家,开始创建以认识论为主题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影响较大,且有自己思想体系的哲学家,当数冯友兰、熊十力和金岳霖等。     《贞元六书》是哲学家冯友兰思想体系的代表作,其主题为形而上学、人生境界说等。而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可称之为中国典型的人本哲学的代表作。但是,在以上这些近代哲学家的著作中,他们的哲学却很少以知识为研究的根本主题。     当然,也并不是没有人窥视过这片领域。张东荪曾于1934年发表了《认识论》一书。此书是中国最早的认识论专著,但它仍以介绍西方的认识论思想为主,且搬得较多,又缺乏严密的逻辑方法,前后颇多不一贯之处,所以不能自成知识学说的一家之言。     真正把对知识领域研究作为明确主题的,应是金岳霖的《知识论》。此书在思想的深度,论证的严密细致,理论的创造性方面,都是张东荪一书所不能比拟的。     但是,我们虽然看到《知识论》一书,可以使金岳霖成为中国知识论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但他毕竟不是中国哲学从“道德哲学”向“认知哲学”转向的奠基者。理由是:金岳霖并不是像康德那样,把知识看作是哲学的核心。相反,他却仍然沿袭康德之前的哲学传统,认为本体论或玄学是哲学的核心,是知识论的基础。因为,他仍然认为:玄学是“统摄全部哲学的”。     无论怎样,《知识论》毕竟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有关研究知识的巨著。令人遗憾的是,自金岳霖之后,在中国哲学界,却很少有人把研究人类知识的真正价值,作为一个人终生研究的课题。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有理由认为:从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哲学总体上仍然没有超越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仍然没有走出“道德哲学”的圈子。同时,还可以认为:中国哲学对人类知识领域的研究,仍然是一片尚未大规模耕耘的处女地。     但是,现实正在等待着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任何一个民族。在当今世界上,走在世界民族之林前列的民族,无一不是重视和崇尚知识的民族。这就表明:加强对人自身本质和知识本质的研究,不仅应该是中国哲学研究最崇高的主题,而且应该成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哲学研究最崇高的主题。     所以我认为:加强对人类知识本质和人自身本质的研究,应引起中国哲学界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对人类知识研究的众多课题,应当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不仅是中国哲学增强社会实用性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中国哲学走出“经院”的必由之路。     事实正是如此,“有知识才有人类”,知识是人类生存、发展唯一的“依赖物”。对人类知识的本质缺乏系统的研究,必然会影响和桎梏中国人的哲学意识,哲学意识的落后,必然会造成中国人的思想落后,直接影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     显然,中国哲学应当调整着力的方向了,研究人类知识,研究人类自身,研究人类的本质,应当成为中国哲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主题。并且,我们会逐渐认识到:在这些对人类本质和知识本质的研究中,蕴藏着中国社会实现进步的全部基础,蕴藏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顶你..    x7z8b3fw
  中国的哲学,包括宗教哲学,不完美,但也值得学习.
  你的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个无知的民族?
  很多年,也可以认为是很罕见的、难得的,敢于讲真话,非常有学术价值的一篇好应文章。十分关注。
  幽默的楼主用委婉的说法,表达了   中国没有哲学的事实。呵呵
  西方哲学核心观念是,认为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本质,这个本质可以是上帝,也可以是纯粹理性,或者绝对理念等等。因而纯粹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当知识纳入了某种理论,知识才有意义。对这种理论有效性的信仰就是西方思想的本质----形而上学。然而这种知识论的信仰,现在已经破碎了,这种信仰从来也没能摆脱怀疑论的纠缠。到了如今的语言哲学,已经不再探求真理,而只追求解释的自洽了。  将知识论作为中国哲学的局限,毋宁说这是西方哲学的局限才对。所以,切勿妄自菲薄。
  好!敢对中国传统哲学说不足,有意思了。
  西方哲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按理说,科学学、知识学这类学说,早就应该在中国诞生,这不仅在于中国人拥有极高的天赋,而且还在于他们拥有勤奋向上的品德。中国社会曾有过发明创造的辉煌时代,在无数世界级发明中,中国人的许多发明,曾经早于世界上其他民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至于西方国家的繁荣,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是,在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国人更多创立的是禅学、玄学或阴阳学,而并没有创立知识学。产生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偶然所致,主要是因为:在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中,他们对皇权的追求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们甘愿用极大的狂热去追逐权力和信奉神灵,而不愿去崇尚知识,正是由于科技的落后,从根本上桎梏了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     应当承认: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然科学之所以得不到高度重视,重要原因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人的儒家思想中,他们只重“权”“义”“忠”,虽然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中,墨子和韩非子等中国古代哲学家遗传给了我们精确辩论的文体,但他们更注重那些较大的字眼“权”“义”“忠”。而同一时代的希腊人就不同,希腊人之所以能奠定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本质上是一个认知的心灵,此事实可由亚里士多德时代之辉煌的文明作证。甚至,埃及人发展数学和天文学,也得益于他们认知的心灵。     人们看到,中国人头脑中的“权”“义”“忠”意识,到底为中国人带来了什么呢?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它不断滋长着中国人对科技知识的“排它主义”,致使对人类科技知识的崇尚总是迟迟不能成为中国人的主体意识。     让我们审视这一事实:清朝时期,西方人送给慈禧太后的许多礼品中,不乏代表当时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产品,西方人就送过慈禧太后一辆小汽车。但是,这辆汽车慈禧一次也没有坐过,几十年来一直被放置在清宫的一个角落。原因是,在慈禧太后看来,悠悠万物“老佛爷”为上,驾车的下人岂能坐在“老佛爷”前面,成何体统,有损皇权、有损皇威。小汽车被冷落,表现出中国封建皇权思想,对人类科技知识的排它性和不相融性。     再是“迷信思潮”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封建社会中,中国人对迷信已经发展到依赖的程度,封建统治者们更是迷信的痴迷者,他们信奉的是神灵,因为在他们眼里神灵和祖先将会给他们带来一切,知识和真理并不重要,不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正是由于以上思想作祟,当科学技术与封建统治者神灵意识发生冲突时,封建统治者们往往首先抛弃的是科学技术。      
  西方哲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在上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中国人对知识价值的研究是重视不够的,以致在19世纪以前,知识是什么?认识论是什么?中国人知道的甚少。直到1915年新文化运动前后,代表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知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等,才开始大量传入中国。  
“五四运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西方哲学思想的广泛传是中华民族实现进步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正是由于西方哲学思想,极大冲击了中国封建迷信和权本位为根基的封建主体意识,从此,在中国这片大地上,真理、知识、意识、物质这些哲学用语,开始广为流传,统治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孔孟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当时的中国,西方哲学思想开始成为了一种时尚。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人才真正产生或开始了对知识和真理的崇尚。伴随着西方哲学思想,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的不断深入人心,并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的社会实践,精神的力量不断转化为巨大的社会进步的力量,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社会终于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引下,诞生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的哲学基本上都是权谋论,诸子百家的学说基本上都是为了统治而服务的,中国基本上没有纯哲学,唯一的一部《易经》,恐怕还是更象方法论。    
  中国的哲学基本上都是权谋论,是这样吗?想请教。
   回&桃花岛居邪&: 中国的传统哲学是有的,但由于对权力的狂热追求,以及被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角逐,中国哲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世俗化了。是对权力的狂热追求和对皇权的盲目崇拜,导致了中国古代哲学对社会和自然界中真理的忽视,而它只一味只是为封建帝王或统治者们巩固至高无上的权力服务,中国哲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背离了自己的价值和发展的方向。  
  中国有自己的哲学吗?当然肯定是有的.
  回&桃花岛居邪&: 中国的传统哲学是有的,但由于对权力的狂热追求,以及被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角逐,中国哲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世俗化了。是对权力的狂热追求和对皇权的盲目崇拜,导致了中国古代哲学对社会和自然界中真理的忽视,而它只一味只是为封建帝王或统治者们巩固至高无上的权力服务,中国哲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背离了自己的价值和发展的方向。  ========================================================================================================================  是统治阶级的拿中国哲学作为统治工具,儒家思想本质上就是无为而治,中国的哲学毁于人治的哲学。
  权谋论就是古代公关术
  实乃人间惨剧,竟无语凝噎。
  无语凝噎
  “人治的哲学”,此话是否全面?道家的一些哲学思想中以上痕迹要少一些。
  真正的哲学原意是探索知识和真理,而不能只是为了人治。但这样的哲学很难创立,因为它不能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
  真正的哲学原意是探索知识和真理,而不能只是为了人治。但这样的哲学很难创立,因为它不能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    
  要分析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楼主应该从巴门尼德的“estin”一词的词源入手,而不是从什么类似于哲学是研究世界本源或界定人的认识能力的一般说法入手。  研究人类的本质?如果西方哲学传统中有研究人类的本质的传统,还需要海德格尔和萨特的批判吗?
  通过近代的海德格尔和格思里的考证,其实西方哲学的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范畴的巴门尼德,他的存在(estin)与思想的二分法,并不是后人所通常了解的真理与思维的意思(根据此二者西方哲学史上衍生出了无数多对二元对立)。存在不是本质、不是真理,而只是了解真理的途径,那就是人类的自身的生存;而巴门尼德所谓的思想更多的类似于感悟甚至佛家的顿悟的意思。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不管是号称的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还是对于人类认知能力界定的认识论,都只不过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和分支而已,因为人做为唯一能追问世界本源是什么的存在者,必然要有其在整个自然世界中的特殊地位,人类即使知道了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也不见得就能获得有关于人是什么的任何知识。而哲学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那句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上的铭言:认识你自己。    海德格尔说当人类说到存在这个词的时候,人类就已经生活在一种对存在的领悟之中了,此在就是最接近于存在的存在者。这句话就是孔子所说的“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的真正含义。  
  如果讲哲学是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不同的哲学体系也许首先要取决于人和世界关系的最基本的定位.  中国的古代哲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人即是天,天即是人.在这种情况下,人没有确立起对世界的审视和观察,也就没有科学意义上的认知.天人合一,人没有认识自然的动力.而是着重于了观察和体悟天道,以顺天,法天.中国古代哲学里,也有对物质构成的认识,比如五行,但是也是和人和社会生活相对应的.没有发展到对物质世界的科学探索的道路.中国的古代哲学偏重于伦理性.但是不能讲,中国没有哲学.  西方的哲学近代以来,确立了人和世界的分离.赋予了人以主体性,这样人可以用理性,来观察来认识世界,发展起了科学.在纯粹的人文哲学里,主体仍然是人,没有把人和物质世界做天人合一的关联.不过这只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吧.在文艺复兴以前,西方的哲学思想里,其基本的,对人和周围世界的认知,仍然是没有把人独立出来,赋予人以主体性的.如果讲也是伦理哲学,那也是的.
  回“老刁民”:  “海德格尔和萨特的批判”?批判是任何一个学者的基本权利,但不是任何一种批判都一定是正确的。在这一点上我有不相同的看法。
  知者生存   海氏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可是和亚理士多德对柏拉图、阿奎那对奥古斯丁、康德对莱布尼斯的批判完全不一样的。
  知者生存   海氏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可是和亚理士多德对柏拉图、阿奎那对奥古斯丁、康德对莱布尼斯的批判完全不一样的。
  我认为:要创立中国人自己的当代哲学,中国人应有自己的方向和具体的道路,而方向和具体的道路的正确性,一定是建立在向前人学习和向世界上其它民族学习,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基础上的。
  作者:知者生存 回复日期: 21:51:11 
     我认为:要创立中国人自己的当代哲学,中国人应有自己的方向和具体的道路,而方向和具体的道路的正确性,一定是建立在向前人学习和向世界上其它民族学习,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基础上的。    
     中国不可能有类试的西方哲学
     回&桃花岛居邪&: 中国的传统哲学是有的,但由于对权力的狂热追求,以及被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角逐,中国哲学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世俗化了。是对权力的狂热追求和对皇权的盲目崇拜,导致了中国古代哲学对社会和自然界中真理的忽视,而它只一味只是为封建帝王或统治者们巩固至高无上的权力服务,中国哲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背离了自己的价值和发展的方向。    ===================================================    是统治阶级的拿中国哲学作为统治工具,儒家思想本质上就是无为而治,中国的哲学毁于人治的哲学。        ===================================  回上面的两位:中国的哲学一开头就是为了统治而产生的,考察一下诸子百家的学说,他们有谁象古希腊的哲学家一样考虑过世界的本原的问题?你们统计一下他们的论著,专门探讨形而上的言论有多少?恐怕结合起来所站的比例百无十一。而不论是老子还是孔子,他们说的都是个人修为如何和治理天下相结合,三句不离如何治理天下,而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哪个不是为了逐鹿天下?所以,不是统治阶级拿来利用,而是他们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他们成为统治着的权谋论,从来都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献计献策的。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哲学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治理天下,为君王鞠躬尽瘁,孔子是周游列国都没人请他治理国家后,不得已,灰心伤气后才去做了教书匠的。    “儒家思想本质上就是无为而治,”呵呵,孔子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无为而治,这样的说法比哪个什么公元前还厉害。  中国的哲学毁于人治的哲学,错,中国的哲学本来就是人治的哲学。    
  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请进入    
  汉未央
  中国的哲学把道德作为基础没有错,错在没有跟上科学而发展。西方的哲学是很失败的,因为科学定律根本不是什么客观的科学定律,不是什么真理,只不过是人的一种思想而已,当他们说客观时也是相对于某些东西来说的,是物观而不是真正的客观,比如西方人说地球按牛顿定律运动是客观的,当然如果人不存在地球也是那样运动的,但如果对于由一些场组成的东西来说,地球只不过是充满整个空间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牛顿定律存在。   所以说哪种哲学好坏需要一个参考,由于科学思想不是什么客观的真理,所以找科学思想作为参考是站不住脚的,选取社会的秩序作为参考点是合适的,而道德是构建社会秩序最重要的东西。哲学的目的是如何使科学这种比校精确的思想和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融合在一起。  
  中国古学有是天物相应,天人相应,物天相应,物人相应,。。。。  大家可以看看真本古集:《天镜,《地镜,〈洛书等
,太神拉。
  中国的&哲学&(我姑且称之为哲学,因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汇)没有自己的完整理论系统是事实.许多哲学思想都是不同书籍之中的只言片语,被后人整理然后得出的.  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好比一个金字塔,西方哲学用严谨的理性思维和认识论搭筑起了金字塔的底部和中坚,最顶上的一点当属中国&哲学&.  从表面上看,表现为西哲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有时候真的还不如数千年前一个东方圣人的总结和预言来得震撼.荣格好像说过类似的感想,我记不太清了.  中国人很早就非常擅长用一种个人的,宏观的,模糊的,包容性强的东西概括出真理的结果,好像不屑于也认为不必要再去分析这个结果的成因和认识过程.这种经验是纯个人经验,不要求别人明白.中国哲人没有西方哲人那种严谨的,要求自己顾及哲理的普遍性的义务精神(这可能和楼主所说的,中哲与西哲对认识论的态度迥异有关联).  所以当中国人接触到前人的哲学观点时,第一个感觉就是,啊,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为什么是正确的,他又是如何得出该结论的呢?我无法知道,因为人与人的悟性不同.  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后人不能很好地,全面地继承前人的思想结果和经验.  如果按照西哲的标准来看,中国哲学只能算是及其聪慧,洞察天机的一些惊人之语吧!
  呵呵,“中国的哲学把道德作为基础”,如果把这里的“道德”理解为当今语义中的“道德”二字的内涵,那我认为这个结论未必正确!    如果把“道德”理解为对事物和对人价值观的基本认识,那么我赞同,但这样的话东、西方的哲学基础是共通的。
  有哲无学
  在中国还淡什么狗屁的哲学!中国现在有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还有什么哲学思想可以拿上台面么?
  西方这样一条哲学的成长经历不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必然经历的,我们大可不必为中国的哲学而气馁。  
中国原本就没有哲学,起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是现代中国人看到了西方哲学的成熟,看到了哲学成为一种人类思维的导向科学,中国不能没有哲学,所以为中国的哲学而苦恼了。  
实践证明按照哲学的概念,反向地给中国思想套上哲学的帽子,是徒劳的,胡适和冯友兰之辈都没有成功。  
也没有必要为没有像样的哲学而灰心丧气,日本在向西方学习时就没有中国人的痛苦,他们学得很认真,没有包袱,反而学习得很好。  
人类的总体进化是无情的,不是人类进步的每个环节都在你的民族发展史上重演,例如非洲现在还存在着一些原始的部落,只要人们不干扰他们,他们会继续存在。  
就像不是每一个太阳系里都有地球一样,就像并不是人从恐龙一路演化成猴子一样,很多事物的性质是一开始就确定了的,最初的随机形态,起码确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人类发展就是这样,哪个民族谁领先了,谁就代表了人类的发展,其他民族就是赶紧跟上的问题,而不是追求自己原汁原味的问题。  
西方人穷追知识的倾向从一开始就是明显的,尽管可能很幼稚,其实从几何、逻辑、物理到民主共和政治,还有美学、伦理,这些现代知识的总结构在古希腊已经奠定了,当然还有与古罗马、古埃及的交流。  
现在还有一种可怕的现象,您可以看看,中国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拼命苦读,但是我发现他们并不真心地热爱科学,他们是在社会的物欲趋势下去读书的。  
所以很悲观,我们不能奢望中国能很快地诞生哲学天才,因为诞生天才哲学家的土壤我没有看到!  
  西方这样一条哲学的成长经历不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必然经历的,我们大可不必为中国的哲学而气馁。  
中国原本就没有哲学,起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是现代中国人看到了西方哲学的成熟,看到了哲学成为一种人类思维的导向科学,中国不能没有哲学,所以为中国的哲学而苦恼了。  
实践证明按照哲学的概念,反向地给中国思想套上哲学的帽子,是徒劳的,胡适和冯友兰之辈都没有成功。  
也没有必要为没有像样的哲学而灰心丧气,日本在向西方学习时就没有中国人的痛苦,他们学得很认真,没有包袱,反而学习得很好。  
人类的总体进化是无情的,不是人类进步的每个环节都在你的民族发展史上重演,例如非洲现在还存在着一些原始的部落,只要人们不干扰他们,他们会继续存在。  
就像不是每一个太阳系里都有地球一样,就像并不是人从恐龙一路演化成猴子一样,很多事物的性质是一开始就确定了的,最初的随机形态,起码确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人类发展就是这样,哪个民族谁领先了,谁就代表了人类的发展,其他民族就是赶紧跟上的问题,而不是追求自己原汁原味的问题。  
西方人穷追知识的倾向从一开始就是明显的,尽管可能很幼稚,其实从几何、逻辑、物理到民主共和政治,还有美学、伦理,这些现代知识的总结构在古希腊已经奠定了,当然还有与古罗马、古埃及的交流。  
现在还有一种可怕的现象,您可以看看,中国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拼命苦读,但是我发现他们并不真心地热爱科学,他们是在社会的物欲趋势下去读书的。  
所以很悲观,我们不能奢望中国能很快地诞生哲学天才,因为诞生天才哲学家的土壤我没有看到!
  中国人自古就有屈服于权力的传统,中国所有学术也不例外。所以对权力无用的知识都会被权力压制最后被遗忘。中国什么时候会出现不屈服于权力的学者?可能永远也没有。
  楼主估计是看多了序论性质的中西哲学史概述,而对某一家某一派似未有深入研究    所以所说颇多似是而非、笼而统之处甚多    楼主的论述主轴其实就是道德哲学与认知哲学的对立,并以此来判定中西之异:一边是道德哲学发达,一边是认知哲学发达    楼主恐怕不知道,对孔孟与柏拉图来说,道德哲学与认知哲学是不可分割的,并非截然对立的二元,儒家有圣智说,柏拉图则以为善的理念是知识的本源-----      “苏:好了,现在你必须承认,这个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就是善的理念。它乃是知识和认识中的真理的原因。真理和知识都是美的,但善的理念比这两者更美——你承认这一点是不会错的。正如我们前面的比喻可以把光和视觉看成好象太阳而不就是太阳一样,在这里我 们也可以把真理和知识看成好象善,但是却不能把它们看成就是善。善是更可敬得多的。”      此外,道德哲学中又有分析伦理学一派,它立足于严密的科学逻辑基础,着重分析伦理学的概念、判断及命令表达的逻辑关系、功能等。这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融合了认知哲学与道德哲学(伦理学)。    所以中西方哲学之异不应定位于道德哲学与认知哲学的对立,中国哲学的局限性如果说确实体现为认知哲学的不发达,但那不是道德哲学与认知哲学相对立的结果,而是爱人(仁)盖过了爱智(哲学),入世冲动削弱了纯粹思辩兴趣的结果  
  西方哲学并不胜在什么严密的逻辑和理性,因为逻辑的完美性并不等于客观的实证性,康德早就对此进行过批判,理性的逻辑在于从一个有条件者(知性所提供的先天原则)为前提,推到一个无条件者,但是人们在运用理性时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一个并不存在的无条件者做为前提,然后再以此建立貌似逻辑上严谨精密的哲学体系,但是这种体系注定只能是没有客观经验为内容的二律背反。罗素也说过,中国哲学对于科学的发展没有阻碍作用,这一点还要强于西哲。再说,在西方主张直觉、意志、信仰为人类通达真理途径的著名哲学家也大有人在。  
  死生的问题解决了,还要哲学干什么?
  前身汉武帝  中国哲学的局限性如果说确实体现为认知哲学的不发达,但那不是道德哲学与认知哲学相对立的结果,而是爱人(仁)盖过了爱智(哲学),入世冲动削弱了纯粹思辩兴趣的结果  ----------  斗胆给龚老师补充几点意见。古希腊的哲学一词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爱,另一个是智慧,即love of wisdom,(本来想把刚学来的希腊文打上来显摆一下,可是这里不支持希腊文格式)。哲学意味爱智慧,而不是智慧本身,这就说明了在毕达格拉斯以后的古希腊哲学家眼中,对智慧或真理的爱要超越智慧和真理本身。哲学根本上还是人的思考,人的学问,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为天地立心即建立本体论,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人的身上。从这里可以看出,爱人=爱智慧。西方哲学的逻辑和理性的方法只不过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个手段而已。而在中国的先贤那里,通常直指本心,用不着那种方法。          
  老刁民的论说总是这样清通稳健,哪里是“刁民”了,分明是理想国里的“良民”嘛:)    顺便补充一下前面的观点,传统思想者颇重体证、妙悟、静观,这些都离不开直觉,而无须倚重逻辑分析与概念思维。    依赖直觉的哲思往往只是些思想的片断,而据说背后意蕴丰厚,至于到底藏了多么高深的东西,倒也很难说。卡夫卡就说他只能看懂论语,却就是琢磨不透南华经。    也许是中国传统哲人都有些文人气,喜欢清谈,喜欢操弄文字游戏,有时候全看兴致,所以总是出不来长篇大论的哲学论著。    当然后世那些东拼西凑的什么哲学概论啊,“哲学体系”啊,可不在讨论范围    
  老刁民后面说,爱人=爱智慧,这个推理过程有点飘了啊    另外,网上交流就是图个轻松自在,不要老想着彼此网外的身份好不好?说什么斗胆不斗胆,岂不是太累人了嘛:)
  高....
  您网上的身份更是高的吓人啊
  拜托拜托,把“您”下面这个心去掉好不好啊,咱们已经尽心知天了,俗世的这套尊称、套话就免了吧:)
  前身汉武帝 
    老刁民后面说,爱人=爱智慧,这个推理过程有点飘了啊  ---------  海德格尔不就是把西方哲学又转回到了人的问题上来了么。  
  我在网上通常不习惯用“你”这个代词,而且我在日常生活中说“你”的时候后面经常跟个“丫挺的”。
  可悲啊 楼主看过多少中国的哲学 就在这里否定自己民族的几千年文明
  考察人的思辩能力也可以说是在思考人的问题啊,人不是有思想的动物来着吗?    爱人之学(“仁学”)比较注重人的在世体验,爱智之学(古希腊人所谓“哲学”)则是以形而上的穷究为特征,两者的区别倒不在于是不是爱人(柏拉图不也有提升实存的意向?康德的启蒙论、善良意志论、永恒和平论,不都有爱人之念在?),而在于一个在思辩的路上总是迷途知返(道不远人),另一个则是在思辩的路上乐而忘归了。
  一个在思辩的路上总是迷途知返(道不远人),另一个则是在思辩的路上乐而忘归了。  --------------------  这句强!!
  楼主说得对,中国是没有哲学,哲学到底是什么很多中国人没有搞懂,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洋玩,哲学这两个字也是来源与日本。  中国没有哲学,但中国有佛学,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这些本就不是哲学但有些有可以纳入哲学范畴。  我个人认为哲学是研究人的第一性  而中国的思想是研究人第二性
  对哲学的定义广意等都不相同,怎么谈哲学??
  中国有自己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就知道这么多。
  最近发现的道家古籍《太一生水》和《恒先》都证明我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纯粹的哲学思想
  楼上可否介绍一二?
  依文解意,三世佛冤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以“恒先”为宇宙的终极,以天地的生成为现实世界的起点,以“作”(创造)作为讨论的核心问题。    郭店竹简中道家文献《太一生水》,建立了先秦哲学史上一套最完整、最精致、最独特的宇宙生成论    
  还有真本古籍《天镜 〈地镜, 〈洛书
等等等等古书,不会比道德经差的,
  作者:菊园 回复日期: 22:33:1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以“恒先”为宇宙的终极,以天地的生成为现实世界的起点,以“作”(创造)作为讨论的核心问题。        郭店竹简中道家文献《太一生水》,建立了先秦哲学史上一套最完整、最精致、最独特的宇宙生成论      ----当找来一读。可否先介绍一下这两个文献的言说风格?
  “所以很悲观,我们不能奢望中国能很快地诞生哲学天才,因为诞生天才哲学家的土壤我没有看到”!  
也许你看了《主宰论》后会必变你的看法。
  “所以很悲观,我们不能奢望中国能很快地诞生哲学天才,因为诞生天才哲学家的土壤我没有看到”!     也许你看了《主宰论》后会改变你的看法。    
  难得一见的好贴。以绝对认真的态度回复。  我只看过《苏菲的世界》,我觉得有道理的话就傻傻D信了。  看完所有回贴,比较佩服的是lanjee的这段话。  “
人类的总体进化是无情的,不是人类进步的每个环节都在你的民族发展史上重演,例如非洲现在还存在着一些原始的部落,只要人们不干扰他们,他们会继续存在。     就像不是每一个太阳系里都有地球一样,就像并不是人从恐龙一路演化成猴子一样,很多事物的性质是一开始就确定了的,最初的随机形态,起码确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人类发展就是这样,哪个民族谁领先了,谁就代表了人类的发展,其他民族就是赶紧跟上的问题,而不是追求自己原汁原味的问题。”  “最初的随机形态”里边的“随机”一词用得太精妙。  我对哲学不懂,但我了解的事实是:几乎所有有利于我们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的东西都是从西方来的。我在家里难以找到几样中国发明的东西,有的只是中国制造。  我相信哲学影响社会发展,所以中国哲学的确是不够西方哲学好。中国人需要集体补科学的世界观,中学教育最重要了。科学不科学,客观要放第一位。以后最好不要教学生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说就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共产党的新中国”。  我总是希望别人伟大,因为我自己不会伟大,我是典型的性命第一,财色二三的人。不是我不想伟大,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有培养伟大的环境。社会不公平,内部绝对不团结,我能不为己,我还会为谁去努力。诚信缺失,人们还能去相信谁,处处提防直接增加社会成本和降低了效率。    我的幼稚的想法是政府官员培训先学哲学,希望能打动一些人,能把中国的社会改造得更好一些。(记得听过谁说笑:“你不能赚很多的钱,那你就学哲学”我的理解就是没有物质享受,那就精神享受吧。希望有多点重视精神享受的政府官员)然后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中学重点学习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是那种一亿年以后,还得用的东西。西方哲学象小孩抡棍子,现用现抡。当然康德的‘美’很不错。大道至简,真东西象小孩放屁一样简单,不用那个‘柏’这个‘苏’的抡锄头。易经不是也讲要‘简易’嘛。  
  中国有哲学吗?回答是肯定的。中国哲学在中国的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吗?回答是否定的。中国传统哲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吗?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如果谁能阐明以上问题,他就是人类中的智慧者。
  回  “所以很悲观,我们不能奢望中国能很快地诞生哲学天才,因为诞生天才哲学家的土壤我没有看到”!       也许你看了《主宰论》后会改变你的看法  ------------------------------------------------------------  
看了[玉皇大帝论]也不会改变他的看法。认识和知识方面的哲学不可能凭空想象,老马的共产主义有实现的可能吗?社会主义都是误区,老马能料他看到的和看不到的一点,看不到未来。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超越现时代太远,中国的现状定多20年前的美国,看老美行了,  现实就是哲学。天才哲学家的土壤确实没有,等吧,等超越老美,物质文明极度发达时,就会有的.现在创造出来定是夹生饭。
  中国有哲学吗?回答是肯定的。中国哲学在中国的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吗?回答是否定的。中国传统哲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吗?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如果谁能阐明以上问题,他就是人类中的智慧者  ---------------------------------------------------------  
我认为全是肯定的,文化能超越哲学吗?哲学是个社会的领导。一一本儒家走天下,儒家的东西可以延伸外延和内涵。引用错味,不是孔子的错。孔子一生不是没的施展吗?孔子当了中国皇帝会不会是另一个样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楼主的错误是把自己当作“道”了,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万物”;就像西方哲学只知道有“一”而不知道有“道”,与其说你是受西方哲学的影响,还不如说你是误解了中国哲学。
  当然,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看你怎么认识人生。
  回上:我也该说两句了。  
请记住:儒家的一些哲学思想并不就能代表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内容,道家、“法家”、“杂家”也有许多哲学思想,不要认为中国哲学就等于儒家,这是不全面的。
  简单的说:中国哲学没有形成所谓的体系,这正是中国哲学高于西方哲学之处,因为,哲学是无止境的,社会是在变革的,就是中国哲学中所谓的“道”。道是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能够形成体系的哲学永远这能是个次品。不要试图用别人的思想来剖析自己,那样反映出的绝对不是真实的自己。所以也不要用西方哲学来解读中国哲学,那样即便强制性的形成一个体系,也是不伦不类的。就像中国的现状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如果只有儒家的哲学思想,而没有道家、“法家”、“杂家”以及西方哲学思想,中国社会一定会越来越落后。
  我国的“哲”一词最早出于《尚书.皋陶谟》,所谓“智人则哲”,这里的含义和西方的philosophial差不多。  楼上有很多朋友那么迷信西方哲学,我实在是佩服你们在21依然有如此的执着,还请你们去给当代的那些西方的哲学家们讲解一下如何解决西方哲学所面临的危机吧。  如果说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思维以及它的研究对象对近代科学的诞生有帮助和促进作用还靠谱。不过在当代实证科学兴盛的环境下传统的西方形而上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那就需要讨论了。其实这也是目前最困惑我的一个问题。
  如果中国传统哲学真是光彩夺目,这需要许多学者整理或慨括,并形成系统化,以指引中国社会当代的实践,这是当务之急。
    楼主高。    哲学是科学之一,即“知性”是其必要特征,尽管哲学还会反过来把“知性”作为对象去思考。    只要人类面对同一个世界,那么就只有一种哲学。所谓“中国哲学(或任何‘XX国哲学’)”,只能作“中国的哲学(或‘XX国的哲学’)”解,而且“中国的(或‘XX的’)”在这里仅具“地域划分”的性质,特指在某地域存在的可叫作“哲学”的那种东西,当然,不一定任何地域客观上都会必然会有某种东西可以称为“哲学”或者“高明的哲学”,这是个事实问题,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水平底就是水平底,水平高就是水平高,判断这个由不得什么脸面和自尊心。    直观能力还不错的中国人,能做到承认自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不行,可是,要中国人承认自己没有哲学或自己的哲学很差劲却不大容易,大概中国人听说了哲学是“最高智慧”的说法,而如果不能否定哲学是“最高智慧”的说法,那么就只能说自己也有哲学甚至是有最好的哲学了。    中国确实没有哲学,但不说明别人就一定有中国的任何东西,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中国人认为哲学有意思或者有意义,那也应该能做得好。就像如果老外喜欢中国毛笔画,也一定能学得差不多。    
  楼主的观点有失偏颇,中国真的没有哲学吗?切莫妄自菲薄。  西方有西方的哲学体系,东方有东方的哲学理念。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难道真的没有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知识学的东西吗?在文章中,楼主只提到儒家学说,而忽略其他。我认为是不全面的,从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公平的。先秦时的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已经被世界接受,后来的儒、释、道的哲学思想不敢说风靡世界,但对东亚、南亚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现在,已经影响到欧、美,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楼主确实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疑惑,可能在大家看来是个常识,这个疑惑就是epistemology翻译成中文究竟是“知识论”还是“认识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知识究竟是什么?  请教各位了,谢谢!  
  回“sfop”:   有关《主宰论》的翻译成英文是dominatism。在《主宰论》中,知识的定义是:“知识就是知道的事实”。知识是认识中的一部分,它他之间是有区别的。
   回“sfop”:     有关《主宰论》的翻译成英文是dominatism。在《主宰论》中,知识的定义是:“知识就是知道的事实”。知识是认识中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知识就是知道的事实”。没听说过,知识就是这样的定义?仔细理解好象很有空间,真值得思索......
  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承认这一点并不丢人.这只不过是提醒我们,在说到&中国哲学&这四个字时,其意义已经不是那种西方意义上的关于上帝,真理和存在的言说.谈论中国哲学,首先要对哲学有一种拓宽了的,广义的理解.非如是,则不足以对中国哲学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中国哲学的价值所在.   另,  &把中国哲学视为道德哲学,而把西方哲学视为主要是关于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知识论的看法,在有关中西哲学比较的讨论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普遍赞成的共识,这种共识,源于人们对知识价值和对人类自身本质的深刻理解。&  这种说法远没有成为楼主所说的什么共识,毋宁说这是对中国哲学的一种极为偏颇的概括.如果楼主在得出这个结论是,眼睛里只看到儒家的学说,那这个结论也还有一定的合理性.儒家的理论确乎有很强烈的为道德辩护的倾向,但也很难因此就断定,儒家的理论是一种&道德哲学&.何况,中国哲学最精妙的部分并不在儒家,不提及佛教和道家的主张,就对中国哲学的性质作出概括,未免失之草率.  
  作者:老刁民 回复日期: 0:20:20 
    楼上有很多朋友那么迷信西方哲学,我实在是佩服你们在21依然有如此的执着,还请你们去给当代的那些西方的哲学家们讲解一下如何解决西方哲学所面临的危机吧。    如果说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思维以及它的研究对象对近代科学的诞生有帮助和促进作用还靠谱。不过在当代实证科学兴盛的环境下传统的西方形而上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那就需要讨论了。其实这也是目前最困惑我的一个问题。  ===========================================================  西方哲学的危机,本质上是形而上学的危机,是理性的危机,从而也是科学精神的危机。对此胡塞尔看得最清楚,他始终想重建形而上学的基础,而对种种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一脸不屑。作为其学生的海德格尔,继承了胡塞尔的梦想,也想重建形而上学,但其进路却是非理性主义的,他将形而上学寻求的终极原因归到人本身,存在是其所是,就象《圣经》中上帝说:“我是自有永有”的一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上帝,就象佛教说人人心中有佛一样,展现了西方思想向东方人本思想的回归。但对西方人来说,人人心中有上帝,上帝就太多了,我的上帝是不是与你的上帝长得一样?就成了大问题。思想需要沟通,沟通离不开语言,但语言哲学的研究又表明,通过语言沟通是困难的,即我说的未必是你理解的。我的上帝告诉你了,但你据此制造出来的上帝却与我的上帝长得不是一个模样,就是说工艺流程无法复制,制造者改变了产品。仿测不准原理,此即上帝的造不准原理。  有人对造不准不在乎,说不准就不准吧,和平共处就行。此即多元化。然而多元化没有解决问题,两个上帝打架了怎么办?凭什么我的上帝低你一等?民主可以解决人间的纠纷,但上帝间的纠纷是难以民主的。  所以,西方的思想危险了。而解决的方法就在东方,玉皇大帝与太上老君,与佛主如来已经共处了好一阵子了。
  “老刁民”、“前身汉武帝”的观点与我最接近,  建议楼主参看一下钱穆的“人生十论”,“中国现代学术论衡”、“中国史学名著”等书。  
你不能用西方思辩的那一套来衡量中国哲学,就象你不能用别人的个性来做为你个性的标准一样!  
中国哲学魏晋时期经历过一阵思辩哲学,或称玄学、形而上学,但最终没形成气候。其实中国哲学更多的是一种存在哲学、历史哲学、世俗伦理哲学。  
西方的哲学早在80年代么就已经“哥白尼式”地(现代哲学的转向(徐友渔))转型了,楼主所言实在是几百年前的旧论拉!象韦伯、哈耶克、罗尔斯,基本上都是实证主义者。  
中国哲学有时候可以说是一种“内在思辩”哲学,象他们说的是“只指本心”的哲学,是不言自明(也不是没有逻辑可寻)的哲学。是结果的哲学。但是只要你对者哲学进行深层次分析的话,他结论的背后总内在着一个隐匿的的“思辩过程”。西方那一套,中国有自己的方式隐含了,风格不一样而已。  
  我认为哲学本质就是因为解决人类危机,所以每一种哲学从一诞生开始就面临着新的危机,在解决危机时又有新的哲学诞生。说中国无哲学,其实说的是中国哲学的危机问题,西方的也有。
  楼主回“白虎鹅湖”:  “哲学本质就是因为解决人类危机”,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是十分正确的。不仅如此,真正的哲学,它将会为人类的发展或一个民族的发展开辟着新的道路,这样的哲学才能是千古永存的。
  LZ的讨论一点都不客观。站在西方哲学的立场上,引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并凭借自己大量的西方哲学知识来讨论LZ并不清楚的“中国哲学”    不知道把上面的条件反过来回怎样。    学者切不可在心中已下了定论之后再去研究一样东西。    另外LZ对中国古代的综合文化知识了解太~~~~少~~~~了,希望各位同人对此文中,中国文化部分慎读之。
  楼主回“cth001”:  
研究或讨论哲学,我们应当站在人类的角度去研究或讨论,这样的哲学才会更加接近于事物的本质,如果只局限于一个十分狭隘的角度。这样讨论是不会有收获的。
  LZ没有理解我说的话。  想讨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就首先要有基本相当的中国哲学知识和西方哲学知识。  要想讨论谁好谁坏,就不能事先认定了谁更有优势。  客观是最重要的
  昨天看了两篇黑格尔谈中国哲学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一下。
   回  楼主回“cth001”:     研究或讨论哲学,我们应当站在人类的角度去研究或讨论,这样的哲学才会更加接近于事物的本质,如果只局限于一个十分狭隘的角度。这样讨论是不会有收获的.  -----------------------------------------------------------  
这句话说的有问题,什么问题不是都得站在人类的角度去研究或讨论。关键是站在人类的什么角度,什么是人类真确的生活状态,讨论哲学才有意义,这个问题不能短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类真确的生活状态问题。
  回  我认为哲学本质就是因为解决人类危机,所以每一种哲学从一诞生开始就面临着新的危机,在解决危机时又有新的哲学诞生。说中国无哲学,其实说的是中国哲学的危机问题,西方的也有。  ---------------------------------------------------------  
关键是真的反思到危机的存在和真面目。当代最大问题是文明去向问题,而不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作者:海神_5178 回复日期: 12:55:37 
     关键是站在人类的什么角度,什么是人类真确的生活状态,讨论哲学才有意义,这个问题不能短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类真确的生活状态问题。  ==============================  顶这句。有知识的是种生活,搞不懂相对论的也照样活得蛮好。生活的世界不是散朴的,种种生活的世界岂能没有哲学?哲学不过是你对散朴世界的逻辑构造罢了。  黄玉顺有所谓生活儒学,可以看看的。
  中国哲学首推‘道’家,其次是儒家,道家是出世,儒家是入世,互补性很强,比较完善。道家强调‘天人和一’他是排斥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破坏自然,‘汲胜于吊’注重个体感受。中国哲学站在物质文明角度看,好象缺限,用儒家'中庸'看,则不是,是物质文明发展畸形,超过标准。  
使用“←”“→”快捷翻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