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像北上广 二三线城市这样的一线城市存在着这么多的骗子公司?这又不是在偏远的郊区,是警察不作为还是什么?

[切换城市]
1共4页4) ? 4 :
location='read.php?tid=&page='+page+'';}">4) ? 4 :
location='read.php?tid=&page='+page+'';">Go
为什么厦门不能跻身一线城市?一二三线城市到底是怎么划分的?
  到底属于几线城市?很多人一直对这个问题非常纠结。最新中国城市等级划分表出炉,厦门作为经济发达的计划单列市,跻身“二线发达城市”,与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并驾齐驱,把、泉州等兄弟城市甩出几条街。    据统计,在中国只有5个一线城市,分别为、上海、广州、深圳、天津;二线发达城市有8个,中等发达城市15个。  引用 最新中国城市等级划分表    一线城市名单    北京(全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上海(全国经济中心)    广州(经济发达,中国第三大城市)    深圳(经济发达、特区城市)    天津(准一线,经济发达城市)    二线发达城市名单    杭州(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南京(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济南(经济发达、副省级、强省省会)    重庆(直辖市,西部中心城市)    青岛(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大连(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厦门(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宁波(经济发达、计划单列市)    二线中等发达城市名单    成都(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武汉(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沈阳(经济发展较好、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西安(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春(区域中心、副省级省会)    长沙(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福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郑州(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石家庄(经济发展较好、地级市省会)    苏州(经济强市、中国地级市经济最强市)    佛山(经济强市)    东莞(经济强市)    无锡(经济强市)    烟台(经济强市)    太原(经济强市、地级市省会)    二线发展较弱城市名单    合肥 (地级市省会)    南昌 (地级市省会)    南宁 (地级市省会)    昆明 (地级市省会)    温州 (重要的经济城市)    淄博 (重要的工业城市)    唐山(河北经济强市)    三线城市名单    乌鲁木齐(新疆自治区首府)    贵阳(贵州省会)    海口(海南省会)    兰州(甘肃省会)    银川(宁夏自治区首府)    西宁(青海省会)    呼和浩特(内蒙古首府)    洛阳(河南经济强市、古都)    邯郸(河北经济第三强市)    泉州(福建经济第一强市)    那么,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是根据什么划分的呢?厦门离一线城市有多大差距?在一线城市就比较好吗?    一二三线城市是怎么划分的?    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其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一线城市在生产、服务、金融、创新、流通等全国社会活动中起到引领和辐射等主导功能。 中国目前被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简称北上广深。    二线城市指对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具有较大影响作用的大都市,相对于一线城市影响小些,主要是地域性影响。在城市规模、基建、文化、消费等层面,二线城市一般均领先于本区域其他城市。    为什么一线城市主要是北上广?    为什么广州/深圳能够晋身为一线城市,而重庆、苏州这些GDP相近的城市不能?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肯定不是GDP,也不是政治层级。    在我看来,一线城市,和二线的区别就是:在重要的产业经济领域内,是否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    比如说,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而各地省会就仅仅是各省的经济中心,或者华东、华北、东北、华中等区域的中心。    首先看广州,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广州的地位和武汉、沈阳、成都就没有什么分别了。    广州最大的优势是:这里是中国的商业中心。什么?不是上海吗?还真不是。    广州有一个外号,“黑人之都”,说的是广州目前生活有30万非洲黑人。这些黑人为什么来广州,而不是去上海?因为广州是中国商品的贸易中心,在这里,他们能够一站式采购到销往亚非拉地区的绝大部分商品。    对外:广交会,又名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两次,万商云集。    对内:遍布广州大街小巷的集市,鞋袜、五金日杂,无数的商品从沿海的加工厂汇集到这里,然后批发到内陆的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对于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的中国制造来说,广州的中转贸易中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然后看深圳,深圳的gdp老四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又不是直辖市,很多人就不服气了。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未来天津、重庆、苏州的GDP统统超过,深圳的一线城市地位依然牢固。    因为深圳是中国的科技产业中心。深圳就是中国的硅谷。什么?不是北京吗?还真不是。    深圳有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有中国最大的通讯制造商华为和中兴,有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有中国最大的触摸屏制造商欧菲光,有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迈瑞,有中国最大的激光器械企业大族激光……有A股上市公司中最多的民营科技企业。    由于深圳的风气,创业板的金融支持,在IT制造业领域内的强大产业生态,在迈向产业升级的中国经济地图中,深圳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北京,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经济金融中心;广州,商业贸易中心;深圳,科技创新中心。这就是北上广深位居一线城市的主要竞争力所在。    (以上内容来自知乎网友)    为什么厦门未能跻身一线城市?    厦门作为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但它的发展过程之中并没有起到积极发展的作用。经济腾飞的速度上不及上海,深圳等同为特区的水平。    改革开放中划为特区,我个人认为,它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上具有它的利用价值在里面。厦门在70-80年代,在当时对台的方针上有抑制的作用。所以划为特区的意义上着重点是在政治。希望在经济上能以港口的条件来发展。但是,福建闽南没有什么大型的支柱产业链在其中。所以发展速度相当来说比较迟缓。物流方面也是近几年刚起步。    深圳可以说是中国的物流行业的龙头。经济上发展在厦门之上,各方面水平都属于上层次的。    厦门一个以来拉动经济的龙头,可以说各方面发展是相对迟缓的。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必定影响各阶层的消费。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知道网友回复)    生活在一线城市就比较好吗?    生活在一线城市有很多好处,同时也会有更大的生活压力,适合在什么样的城市生活,很多时候是取决个人因素的。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好处:    第一是文化方面,国际性的演出、文化交流活动往往出现在一些大型城市,在中小型城市是比较罕见的。    第二个是医疗方面,二线城市可能不会有太好的医疗条件,然而在一线城市,即便有很好的医疗设施,有很好的医院,也不一定人人都能享受到这个资源。    第三个方面就是教育问题了,重点大学、知名高校都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都不会有一流的大学,如果想接受顶尖的高等教育,还是要到那些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地方。(曹恺予)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压力:    种种迹象都表明,&北上广&群英荟萃而又暗藏危机,可以说&北上广&是一个冷漠江湖。而自古以来,有江湖就有险恶,因此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如经济危机、情感危机、人际危机等,当然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也是无法避免的。    同时,一线城市的交通压力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平时北京环线上都频频拥堵,更别说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期了。    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一线城市潜在的生活压力和快节奏使得当地的诸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而二线城市各方面的条件让机会的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果&蚁族&们抓住了这些机会,就有利于他们早日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从而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20 条评分
人气值 +13
感觉 成都在各个方面都比厦门好啊! 当然除了环境和空气.
请问龙岩是第几线城市?????????
这个话题有意思
你也是蛮拼的
一线城市的梦,二线城市的病,三线城市的命
成为一线城市多累啊
厦门唯一拿的出手就是房价了
一线房价,二线城市,三线工资
厦门就跟三亚一样消费高工资低,厦门也变成一个旅游城市,旅游城市要到一线城市很难,经济跟不上,一切免谈
没有泉州的大财团,没有漳州的重工业,何来厦门的高地价?我是龙岩人。真的要比,泉州完全可以甩厦门NNN
屁!一线城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官员贪的更多!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4 条评分
这个话题有意思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房价全国第四,薪资却众所周知的低。经济增长水平连续几年在福建是倒数第一,连全国平均水平7%都达不到!
回 楼主(soulrennizen) 的帖子
房价更高,物价更高!老百姓名义上工资高,但都是月光族!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谢谢分享,小鱼有您更精彩!
厦门里一线城市还很远,经济总量小是很大的因素,产业链上也没有什么优势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2 条评分
闲着也是闲着,来点分分!
厦门经济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是倒数第一,甚至在福建9个地市中经济增长也是倒数第一,连全国平均水平都没有
厦门也就岛内发达,岛外除海沧以外大都发展滞后。
有时候我们做错事,是因为该用脑子的时候却动用了感情。小鱼网如何上传视频教程 /read-htm-tid-.html
房价一线,其他三线
什么叫发展较好啊?傻逼
一线有什么意义吗?拿的是一点点的工资,过的是一线的物价,有必要吗?老百姓有什么好追求几线的必要吗?
谢谢分享,小鱼有您更精彩!
为什么要一线呢???
现在不会不代表以后不会啊啊
厦门介于二线弱到二线中
房事,鸟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蝴蝶,飞碟,雅蠛蝶,喋喋不休。
不要夜郎自大了,看看2014的各城市经济总量
2014年各城市经济重量
'600')this.width='60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600')this.width='600';" title="点击查看原图">
泉州排到二线最后了
某天一个厦门本土的朋友和我说了一句,厦门是广州那些落后的城市不能比的,我听了也是笑了,不想跟他辩驳,就好像台湾人说内地人吃不起茶叶蛋一样,厦门是个宜居城市,但很奇怪为什么物价和收入的对比可以这么的不合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3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能干什么干什么去,不能干的干了也不出彩!
厦门,一线房价,二线城市,三线工资,注定留不住人才和产业,继续和其他城市拼,发展后果怎么样,可想而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6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支持,顶一个!!
就这工资想一线不可能,那些一线城市虽然消费高,但是人家工资跟消费时成正比的。
用户被禁言或禁访,该帖自动屏蔽!
一块岛怎么变城市呢?做经济实验比较合适,做城市就算了吧。
地盘不够大。。。。。。。什么都不够
回 6楼(渔民的孩子) 的帖子
等房价翻倍了,叫一线的房价
回 17楼(民主先行者) 的帖子
来北上广郊区看看一线的房价呵呵
10年前,厦门还拥有些工业和国内重点企业,现在搬的搬,倒的倒,已经不能有啥影响力了,唯一的就是一些动漫和98还勉强能吸引些人气,但是也是过气的了;靠着以前的留下的基础短期还是能支撑住城市形象的,但是再20年后就不行了
公认的一线城市也就4个: 北上广深
早在多年前我就感觉厦门美厦门好是厦门的事,打工的永远呆不住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 条评分
支持,顶一个!!
黄昏再美,终要黑夜
就这工资待遇,我就呵呵了
厦门里一线城市还很远,经济总量小是很大的因素,产业链上也没有什么优势
厦门发展的步子还需要再迈大些,大力发展经济,培育一流的企业,引进一流的人才。。。。时不我待,向深圳大哥学习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共 1 条评分
房价已经阻止人才涌入了,岛内岛外可谓是天上和地下。就靠岛内折腾能成第二个深圳?
1共4页4) ? 4 :
location='read.php?tid=&page='+page+'';}">4) ? 4 :
location='read.php?tid=&page='+page+'';">Go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晒一晒我这些年听歌用的工具,从磁带卡机到MD播放器再到…
今天整理房间的时候看见了爸妈的结婚照,81年我还没出生,感慨万千。那时候的爸妈这么年轻,现在看见他们满脸皱纹满头的白发,好心酸,岁月不饶人啊!
立志要成为优质煮妇,煮已要完成,妇继续加油,我曾经理想中的工作是管家,不过现在的工作也很家居,做做手工,做做好吃的
还没有账号?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关注小鱼微信帐号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年薪二十、三十、四十万的程序员的真实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 知乎5547被浏览1064798分享邀请回答6212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27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26 个回答被折叠()为什么那么多人明知道在北上广混不下去定不了居,挣得少,依然呆在北上广? - 知乎250被浏览39453分享邀请回答59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北上广,逃离还是逃回?
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众号伯虎
[摘要]我们指着北京上海乱骂,你们不公平!你们排外!你们有准入制度!要我说,北京上海是最公平的,有能力就有得混。在看似残酷的背后,是巨大的公平。春节假期结束时,那些密集发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航班或列车,似乎分外心事重重,它们所承载的复杂思绪远甚于平常。难以计数的年轻人——哪怕仅仅统计在北上广深谋生的白领,数目可能已超过以色列或葡萄牙的总人口——结束了中小城市的短暂居停,结束了对家乡文化的温习,又要回到“万人如海一身藏”的超级都市。因为感慨良多,这段旅程总是显得比实际情况更为漫长,他们刚刚经历了两种生活模式的比对,有的人怀着对老家各种流俗、老套生活观念及人际关系的厌弃,越发觉得一线城市的好,有的人迷恋于故乡熟悉的味道、浓郁的亲情和安逸的节奏,再次怀疑自己在一线城市艰辛谋生的意义,还有的人,则是两种感受兼而有之。马年春节过后,网络上关于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比较与激辩,异乎寻常地喧嚣起来。打开微信朋友圈,许多人在转发各类与此相关的文章,随便逮住一个年轻白领追问几句,他会讲述好几个关于同事或朋友的故事,有的已经离开一线城市,有的还在犹豫,有的无法适应家乡生活重回一线……春节期间,网络社区“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引发巨大反响——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愿意到北上广深为首的一些大城市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在老家踏实过日子难道不好吗?是不是这个社会体制的原因使大家的价值观产生了偏差,才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到春节长假结束的时候,接近千人参与回答这个问题,其中最火的一个长回复,获得“点赞”14000多个,这在“知乎”是非常罕见的。此回复的作者王远成曾在上海一家IT公司工作过几年,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而回到故乡乌鲁木齐,他历数了在上海打拼的艰辛以及苦中之乐:比如见识增长,视野拓宽,而回到家乡进入工作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普遍的谋求安稳的心态让他无法接受,他发现自己已经难以融入几乎生活了二十年的故乡。“为什么到纽约”披头士主唱列侬当年接受采访,曾被问到为什么一个英国乐队却要到美国发展,列侬的回答是:“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和诗人都要去罗马,因为那里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今天要来纽约,因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美国作家E·B·怀特则如此看待纽约的独特吸引力:“在这么一个浓缩的竞技场上,挤满了角斗士、布道者、企业家、演员、证券商和买卖人。不论你身在纽约何处,都免不了与伟大时代、辉煌事功、奇人、奇事、奇闻发生感应,它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成全他,很大程度上就看运气。”对于中国二三线城市的青年而言,北上广深就是他们的纽约。任何带有青春特质的灵魂,都没法不迷恋超级大都市,它所具有的丰富、包容、新奇、魔幻、创造力,至少会有一种构成致命的诱惑。上海,图片来自网络。2008年,连毕业证都没拿到的大专生王远成,带着仅有的两千多元,从就读的西安跑到上海,他热爱IT行业,并觉得上海这样的城市才有足够的施展空间。2010年,李建华结束了在合肥四年多的工作经历,选择到北京发展,这个河南青年从事的是移动互联网,在二线城市,他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土壤。除了可以满足青春的梦想,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超级城市对于那些反叛传统家庭、不适应原乡文化或性情特异的青年,也具备足够的魅力。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合,在他们惟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通常,大城市更易于吸引这样的游子。作家荞麦属于传统家庭文化的叛逆者,他在自己的豆瓣主页转发了王远成的长帖,并抛出自己的观点:“为何远离亲人却义无反顾?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远离亲人啊”,“现代文明就是要离开原生家庭获得独立。”署名安雅的网友把北上广深比喻为水草肥美之地,“起初生活艰辛、远离父母都是为了更自由开阔生活可以接受的代价。而且……焉知远离父母可能不是代价,而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马年春节过后,专栏作者毛利、朱白等人在腾讯网的“大家”栏目展开了一场辩论,毛利指斥小城市的种种流俗,朱白站在了反驳的角度。毛利说,自己出生在上海郊区的松江,正因为如此,更可以清晰看到小城的各种积弊。“我仇恨小城市,仇恨生活在陋俗中,仇恨有这么一撮人,总喜欢把别人拉到和自己一样的泥潭,然后给你洗上八百遍脑,告诉你这种生活很不错。”毛利以一种极端的语气说道,“大城市的空气很糟交通很堵,但比较起来,起码当你身处五道口或者南京东路,没有一个人会因为你单身、是gay、新年没和丈夫团聚而留下来停留一秒钟,这种情况在亲戚家却会遭到无休止的盘问。”在网络知名ID“和菜头”看来,选择在家乡还是在超级城市生活,本身就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选择与其说是基于能力,毋宁说是基于性情。“在小城市里生活,活在探照灯下,活在各种比较之中,活在千丝万缕的关系网里。你的价值取决于你对家族的价值,对于关系网的价值。在超级城市里生活,万人如海一身藏,没有人在乎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的价值就是你个人的价值,这里是赤裸裸的买卖市场,你总有个价,它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从事编剧等文字工作的柏邦妮20岁就到北京闯荡,如今已历十余年,她说每年都有那么几个瞬间,当自己走出地铁站,觉得蓦然看到一座希望之城。即使没有过上自己最期望的生活,她也可以“忍受北京”,“因为这座城市给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可能性。当然,很多时候,可能仅仅是可能,这正是残酷之处。”中心城市的诸多诱惑,形成巨大的吸附力,新近的统计数据表明,北上广深的人口仍在持续膨胀之中,2000万这个关口要么已临近,要么已突破。城市本身的喘息,外来谋生者的喘息,都变得粗重起来。推一下,拉一把在北京工作两年以后,因为参与的一个投资项目失败,李建华心灰意冷,卷起铺盖回到了合肥,那是自己读大学并工作过的地方,有着熟悉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女友也在那里,适合疗伤。在李建华回到合肥之前的一年里,“逃离北上广”成为几个中心城市最热门的白领话题,尽管一直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越来越多的人被身边同事、朋友回归中小城市的选择所触动,甚至有出版商开始售卖“逃离北上广”系列图书,分别列举三大城市的种种“不堪”。毫无疑问,这种集体情绪与“大城市病”的日益严重不无关系,比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竞争残酷,尤其是,以住宅租售价格为主体的生活成本不断攀升,它们造成了北上广深比较难看的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北京,图片来自网络。曾有美国学者指出,促成不同城市间迁徙的,不外乎城市的推—拉作用。与中心城市的种种弊端对应的,恰恰是中小城市的优势。不仅仅是在中国,这种“逃离大城市”的潮流在美国也有先例,甚至一直绵延至今。最近几年,曾贴着荒凉、野蛮等标签的得克萨斯州,以其低廉的生活成本和悠闲的生活节奏,成为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大都市青年新生活的乐土,21世纪以来,那里的人口净增了一百万以上。与美国青年不同的是,中国青年“逃离潮”的目的地,大多指向原生地,具有向家庭文化回归的趋向。正如作家荞麦所言,原生家庭与现代文明存在着某种矛盾。遑论乡村,即使在中国的中小城市,也大量保留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特征,以亲缘关系为主干织就的熟人网络,给予生活在其中的人以安全感和依赖感,同时,它也要求一种趋同的价值观,扼杀着个性与创造力。总体而言,在1980一代身上,既不乏拥抱现代文明的冲动,又有着未曾斩断的与传统文明的脐带,不那么宜居的超级城市稍稍体现出推力,原生家庭的拉扯效应就显著起来。别忘了,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并没有在成长环境里获取足够的独立意识。学者秦晖认为,人的天性中既包含对自由的追求,也有对安全感的需要。通常,自由与安全的内心需求此消彼长。尽管1980一代的整体婚育年龄已大大后延,他们终究到了要寻求更稳定生活的年龄,既然大城市提供不了足够丰富的安居乐业的机遇,这一代“大龄青年”的倦鸟思归也就不足为奇。传统社会伦理仍对1980一代有深深的影响,父母的苍老与疾患也是“逃离北上广深”的重要原因。2013年5月,因为母亲罹患癌症,王远成被迫离开上海,当然,踏上四千多公里归程的时候,他不会使用“逃离”这个词,反而带有明显的不舍。“回不去”的故乡家境不错的王远成回到乌鲁木齐,很快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职位——事业单位的准正式员工。这是与上海那家IT公司完全不同的世界,有背景的人无须奋斗,他们躺进“编制”这把摇椅中,聊天、上网、打游戏,做着极轻闲的差事,而临岗合同工却拿着最低的工资,做着没完没了的工作。“你努力上进根本没用,因为谁该受到重用和提拔就是领导说了算,人脉和后台就是一切。”母亲很认真地找王远成谈心,要他学会溜须拍马,不能太死板。出外几年,居然成了故乡中的异乡人,这绝非王远成一人的感触。在“知乎”那个问题的近千条回复中,随处可以看到对中小城市“关系重于能力”的抱怨。让王远成无法适应的还不止这些,他感慨于各种服务行业是如此缺乏服务意识,连公共汽车都不遵守运营时间表。在上海的经历也让他具备了一种发现的能力——居然,周围的亲朋有着如此接近的价值观和乐趣,他们的谈资不外乎比较谁家条件好谁家孩子收入高谁家闹了矛盾……一位署名“逆风”的网友说,他回到家乡的小县城之后,开了一家网店,做起了电子商务,生意还不错。这是小城镇中的一种另类生活,基本摆脱了对于“关系”的依赖,他也不会发出王远成的那种感慨。不过,在与自己生活过的广州比较之后,不如意的一面还是显而易见——文化生活匮乏,消费选择有限,更重要的是,在包括医疗在内的公共资源方面,差距实在太大了。合肥是李建华的第二故乡,不过这几乎已成了他回不去的故乡。他返回合肥后仅仅停留了三四个月,就很清楚地意识到,就自己的职业属性而言,这种二线城市根本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位和薪资。这次停留短暂得如同一次休养,他又回到了北京,而且原本在合肥有着稳定工作的女友也随之成为“京漂”,似乎表明了他们在这个国际大都市坚持下去的决绝。这些游子的切身体验表明,中国的超级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有着明显的文化上的、软实力上的差异,它远非“有没有、有几家麦当劳”、“有没有、有几座万达广场”这么简单,它也不是就业可能性多与少的硬指标对比,在超级城市里,虽然也有官本位,也有熟人社会,也有分配不公,但它的参差多态,为个性和契约精神腾出了足够的空间,这恰恰是那些大兴土木的二三线城市所不具备的。一些游子回到家乡,见到当年的知己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也大抵会生出失落或感伤。柏邦妮在老家有一个干姐姐,曾是一个热爱朋克文化的青年。“我认识她的时候,也是不省油的灯,深夜我们坐在路边抽烟,觉得自己是美丽世界的孤儿。”干姐姐后来在那座三线城市的大学里教书,由最初的清高,渐渐就范于现实,参与到教师间的名利竞争,再后来,过上了最庸常的嫁人、生子的生活。柏邦妮春节前去姐姐家做客,觉得那里没有女主人的一丝痕迹了。交谈中,姐姐和她说的是“配合吧,尽量配合吧”,这让她没法不感到惋惜。在机关单位里谋事,王远成也不得不考虑家乡的规则,他那篇回复在网络爆红之后,他感受到了压力,先是隐去了作者姓名,继而那条回复也消失了。小城市如此不适,要不要回到大城市?对于那些“逃离”者而言,产生距离感的北上广深,与小城市积弊对比下的北上广深,似乎成了更美好的北上广深。专栏作者何三畏的一篇《北京,难以离开》,近来在网络上也被广泛转发,引起共鸣。在何三畏看来,北京的种种“不好”,和它的“好”折抵过后,依然值得留下来。“尽管北京并非不存在不公,但在这里,你随时可以感觉到健康、向上的市场力量——按价论市,给有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让勤奋的人得到更多的报酬。房子、空气、户口也许让你的生活异常艰辛,但作为一个平民子弟,你无法忽视,在这个城市里打拼,你的前景将更加公平和光明。”一位名叫罗登的网友则说:“我们指着北京上海乱骂,你们不公平!你们排外!你们有准入制度!要我说,北京上海是最公平的,有能力就有得混。在看似残酷的背后,是巨大的公平!”可选择的烦恼“我更知道我有一天会回上海的,哪怕会变成房奴按揭。我不在乎自己是否有房,因为我有理想。”由于牵挂母亲的病情,这样的念头还只能暂时存于王远成的内心,而像李建华那样付诸行动的也大有人在。继2011年的“逃离”浪潮之后,这个马年春节前后,“重回北上广深”成了新的潮流。很难预料,不久之后会否形成“再次逃离”的群体性选择,并周而复始。开放年代以前,中国人最后一次标志性的大规模迁徙,应该就是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了。不过,知青们只能依从“伟大领袖”指引的方向,无法听命于个人意志。在那个年代,人被牢牢固定在户籍所在地,假使无法从官方开具介绍信,必然“故土难离”,寸步难行。及至当政者需要释放更多社会活力以挽救国民经济,对工作、居住地的选择才渐渐成为可能,尽管户籍制度仍极为不公平地存在着。广州,图片来自网络。当知青们的后辈长大成人,其中相当比例的人与数亿农民一样,离开原乡。开始了对更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即使留在故土的人,过的也是选择之下的生活,这真够父母一辈暗自艳羡的——年轻一代毕竟拥有了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是几十年前不敢想象的。拥有选择权的人,就多出了一项烦恼——选择的烦恼。在“知乎”那个引发热议的问题下面,一位用户以匿名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巨大矛盾:“我经历了逃离北上广又逃回北上广,逃离是想找回生活,但真的回到小城市发现工作没有挑战,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有了不安全感,于是又逃回了,觉得自己还是想奋斗也完全可以在大城市立足。但回来又是拥挤的城市、匆忙的行人,又有点后悔了。……只能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古典是一位比较知名的职业规划师,他觉得人的履历是一个打开再合拢的过程——你需要在年轻的时候看到足够多的可能,才有可能在而立之年从容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好的生涯轨迹一般是20-35岁前以职业发展为核心,在大城市尝试各种可能,有机会就再往上。到了35岁前后,形成稳定的对生活的定见,然后过职业—家庭—自我的平衡选择,“你只有一日看尽长安花,才敢在某一天平平淡淡才是真。”古典不喜欢“逃离”这个字眼。“对于自己内心没有方向的人,去哪里都是逃离,而对于生命有方向的人,走向哪里都是追寻。”《南方周末》曾在一期“逃离北上广”的专题中写道:在他们对城市做出选择的背面,是城市对他们的选择:北上广抑或是小城市,都拒绝这批经济上以及心灵上均处于无根状态的人。这说法太过残酷。事实上,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生存方式,即便我们不去断言可选择的烦恼好过无可选择的烦恼,至少没必要把这一代年轻人的流动特征悲情化。“和菜头”就在《迁徙为何》中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为何留下,为何离开,更多的时候是考虑自己更能忍受哪一种生活。幸运的是,无论选择在哪一边,总能留下另外一边更美好的想象,人们可以靠着这个继续生活下去。”人的流动本身,就孕育着活力与机遇,谁又能否认,在游子们的往返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的某种交融也在悄然进行?请不要嘲笑年轻人的盲目和“瞎折腾”,生而为人,选择自己更向往的居住地是无可指责的权利,大城市、小城市之间的比较与取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群往返的潮汐,凸显的是一代城市谋生者安全感的缺乏、“无根”的困惑。他们对于城市的未尽人意乃至糟糕之处,用脚投出了选票。无论超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的弊端,都在呼唤更高明的现代城市管理艺术。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有一种局面让人无法接受,那就是,既失去了原有的乡村风貌、乡土气息,又建成了大量的不宜居的钢筋水泥的丛林。(文/伯虎)转自“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众号(Peopleweekly),腾讯文化合作媒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zola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上广白领城市归属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