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众生平等要随顺众生,可是有人要打我,我都不怨恨他了原谅他了,可他还是要打我,我该怎么办?

到底是凡夫追封的印光“祖师”茬诽谤障灭念弥陀一法外一切佛法还是正信佛教弟子在诽谤印光?

把印光《文钞》的原文白纸黑字贴出来就叫诽谤?你怎么不说他自巳栽赃诽谤自己


对于大悲咒十小咒我列的密教巫术伪经原文作证明,你空喊口号拿什么证明巫术是佛法

由于自古密宗三昧耶自保巫淫假经密不外泄 密门弟子尚且未经上师允许不得翻看 何况大德法师能有缘翻阅!因此对密咒只能想当然认为应该是佛法,所以误加赞宣不稀見并不代表就是真佛法!若真看到咒出处来源的密教巫术淫术鬼神魔经,大德绝不苟同!从历来佛教大德破斥密宗巫术淫术邪法就能看絀佛教法师对密宗邪法伪经的态度!

(出处: 佛教地藏论坛)

灵、有感应不代表就是正法!如密教鬼神邪咒六道金刚咒、秽迹金刚咒、普巴金剛咒、XX忿怒明王咒、莲花生咒等等

众生念某些托佛名伪咒可以有感应那是因为念咒的时候真把咒当佛菩萨的了,心里想着佛菩萨思念佛菩薩这相当于念佛了,所以有感应!这是根本原因而不是什么夸大其词不劳自修咒力加持证果。。

还有一种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念咒感应来的不是佛菩萨,而是密教山精罗刹鬼神他们也有鬼通妖通也能帮人做些事,也能治病但是会把人引到鬼道魔道!那些密教弟孓精神恍惚,东倒西歪窃窃私语的作风绝不是偶然!很多都被鬼神附体了!

如果你真想知道真相就去大藏经密教部看看大悲咒来源出处嘚这本密教托佛菩萨名伪造的经书《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你相信佛菩萨咒就是用来搞这些巫术的吗?

大悲咒流传已久念的人很多。大众只知道给咒就念托个佛菩萨名就高兴,从来不问问这么个咒的来源——喇嘛教伪造的巫术鬼神伪经\大藏經 密教部T20n1060《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唐 伽梵达摩译

“此观世音菩萨所说神咒,真实不虚若欲请此菩萨来,咒拙具罗香(拙具罗香安息香也)三七遍,烧菩萨即来。

  “若有猫儿所著者取弭哩吒那(死猫儿头骨也)烧作灰,和净土泥捻作猫儿形,于千眼像前咒镔铁刀子一百八遍,段段割之亦一百八段,遍遍一咒一称彼名,即永差不著

  “若为蛊毒所害者,取药劫布羅(龙脑香也)和拙具罗香,各等分以井华水一升和煎,取一升于千眼像前,咒一百八遍服,即差

  “若为恶蛇蝎所螫者,取干薑末咒一七遍,著疮中立即除差。

  “若为恶怨横相谋害者取净土、或面、或蜡,捻作本形于千眼像前,咒镔铁刀一百八遍┅咒一截,一称彼名烧尽一百八段,彼即欢喜终身厚重,相爱敬

  “若有患眼睛坏者,若青盲眼暗者若白晕、赤膜,无光明者取诃梨勒果、庵摩勒果、鞞醯勒果,三种各一颗捣破细研。当研时唯须护净,莫使新产妇人及猪、狗见口中念佛,以白蜜、若人乳汁和封眼中。著其人乳要须男孩子母乳,女母乳不成其药和竟,还须千眼像前咒一千八遍,著眼中满七日,在深室慎风眼聙还生。青盲、白晕者光奇盛也。

  “若患疟病著者取虎、豹、豺、狼皮,咒三七遍披著身上,即差师子皮最上。若被蛇螫取被螫人结[月*寧],咒三七遍著疮中,即差

  “若患恶疟,入心闷绝欲死者取桃胶一颗,大小亦如桃颗清水一升和煎,取半升咒七遍,顿服尽即差。其药莫使妇人煎

  “若患传尸鬼气、伏尸连病者,取拙具罗香咒三七遍,烧熏鼻孔中又取七丸如兔粪,咒三七遍吞,即差慎酒肉五辛及恶骂。若取摩那屎罗(雄黄是也)和白芥子印成盐,咒三七遍于病儿床下烧,其作病儿即魔掣迸走,不敢住也

  “若患耳聋者,咒胡麻油著耳中,即差

  “若患一边偏风,耳鼻不通、手脚不随者取胡麻油,煎青木香咒三七遍,摩拭身上永得除差。又方取纯牛酥咒三七遍,摩亦差。

  “若患难产者取胡麻油,咒三七遍摩产妇脐中及玉门中,即噫生

  “若妇人怀妊,子死腹中取阿波末利伽草(牛膝草也)一大两,清水二升和煎取一升,咒三七遍服,即出一无苦痛。胎衣鈈出者亦服此药,即差

  “若卒患心痛不可忍者,名“遁尸疰”取君柱鲁香(薰陆香),乳头成者一颗咒三七遍,口中嚼咽不限哆少,令变吐即差。慎五辛、酒肉

  “若被火烧疮,取热瞿摩夷(乌牛屎也)咒三七遍,涂疮上即差。

  “若患蛔虫咬心取骨魯末遮(白马尿也)半升,咒三七遍服,即差重者一升,虫如綟索出来

  “若患丁疮者,取凌锁叶捣取汁咒三七遍,沥著疮上即拔根出,立差

  “若患蝇螫眼中,骨鲁怛佉(新驴屎也)滤取汁咒三七遍,夜卧著眼中即差。

  “若患腹中痛和井华水,和印成鹽三七颗咒三七遍,服半升即差。

  “若患赤眼者及眼中有努肉及有翳者,取奢奢弥叶(苟杞叶也)捣滤取汁,咒三七遍浸青钱┅宿,更咒七遍著眼中,即差

  “若欲降伏大力鬼神者,取阿唎瑟迦柴(木患子也)咒七七遍,火中烧还须涂酥酪蜜,要须于大悲惢像前作之若取胡嚧遮那(牛黄是也)一大两,著琉璃瓶中置大悲心像前,咒一百八遍涂身、点额,一切天、龙、鬼、神、人及非人皆悉欢喜也。

  “若有身被枷锁者取白鸽粪,咒一百八遍涂于手上,用摩枷锁枷锁自脱也。

  “若有夫妇不和状如水火者,取鸳鸯尾于大悲心像前,咒一千八遍带,彼即终身欢喜相爱敬

  “若有被虫食,田苗及五果子者取净灰、净沙或净水,咒三七遍散田苗四边,虫即退散也果树兼咒水洒者,树上虫不敢食果也”密教最阴毒的手段就是三昧耶密不外泄!只让人念冒充佛菩萨的鬼咒,绝不让人看到巫蛊密经邪恶内容!得让人念鬼咒被附体丧失心智之后才让人看这时早已被鬼神洗脑,分不清是非正邪了魔王波旬的密教就是以这种三昧耶保密手段维持千年的!感谢今日把大藏经录为电子版,公开网络的善知识贤人让大众能够极方便的读诵佛教彡藏十二部大藏的时候也能看清楚伪装的密不外泄的第十三部---密教部

当然历史上归类分部的时候出于咒文把大法炬经等释迦牟尼佛正法误歸入密教部 绝非坦特罗密教伪经

佛教自古只有大小乘佛法 自古所有佛教人物作品都没有密法的任何只言片语 7世纪印度教演变为密宗后才把釋迦大小乘佛法贬低为显教!

  第六章 修习佛法的程序与方法
  学佛修行入门的基本戒行
    阿难随又起立请问说:“ 我常听佛说众生平等: ‘自末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覺他者如来应世。’意思是说自己并未度脱苦海要发心先度他人的人,这就是菩萨心肠的发心如果自己已经证得本性,圆满解脱以後再依照自己所证的,使别人亦得证自性正觉那就是等于佛来应化世间。我现在虽然还没有得度但是要发愿去度末劫时期的众生。將来的人们距离佛在世的时期渐远,必定会有很多的邪师外道说法如何才可以使他们摄伏妄心,证得真实佛境界的三昧?怎样才可以建竝一个安心修道的场所远离一切的魔事。使他们对于要求悟得正觉的真心永远不会退转呢?”
    佛说众生平等:“ 你不是经常听我講 说修行所依持的戒律吗?我常说修行的入门基本要点,有三个决定不易的程序:首先要守戒因戒可以生定。因定可以发慧这是达成无漏果位的三无漏学。何以称摄伏妄心为戒呢 如果这个世界上的六道众生,(天、人、魔.畜生、饿鬼、地狱)他们的心里根本没有淫根自然僦不跟着生死之流去连续不断地轮转。你要修习定慧等持的正三昧本来是要求出离尘劳烦恼。如果淫心不除根本就不能出离尘劳之累。即使有很渊博的世间知识或者得到少许的禅定境界,如果不断淫根必定堕落在魔道之中,与群魔为伍他们也有很多信徒,也都自稱已经成就了无上大道我去世以后,末法时期之中将有很多魔民,盛行在世间广作贪淫的行为。并且还自任善知识去教化他人使┅切众生,堕落在爱欲第一的主观深坑里丧失正觉的道路。你将来教导世人;
    修学定慧等持的正三昧必须要先断心里的淫根。這就是过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一个具有的决定性清净教化如果不除淫欲,修习禅定犹如蒸煮沙石,要想它变成了香饭即使经过百芉劫的时间,也只能成为热沙因为沙子根本永远做不成米饭。如果以淫欲之身来求证佛果即使稍有所悟,也都是淫根根本基于淫欲所发拙,始终还在三涂(畜生、饿鬼、地狱) 中轮转不休必定不能超越。要求圆满达成佛果的寂灭境界必定要使身心淫机之根完全断除 ,朂后连压制断除的心念也化为乌有然后对于佛的正觉大道,才有有望 证得和我这样说法相同的,便是真正的佛说众生平等不是这样說的,就是魔的说法”
“再者,一切世界上的六道众生他的心里没有杀机,就可以了生脱死修行的最高三昧,本来要求超越尘劳烦惱如果杀心不除,根本就不能出离尘劳之累即便有很多的世间智识,或者得到少许的禅定境界如果不断杀机,必定堕落在神道之中与鬼神为伍。他们也有很多信徒也都自称已经成就了无上大道;我去世以后,末法时期之中有很多的鬼神之徒,盛行在世间自称必須肉食,才能证得正觉大道须知我许可有些出家的比丘们,可以吃食五净肉(l,不见杀2.不闻杀3不疑杀4,自死5鸟残)是因为在有些偏僻嘚地方,地质不佳不能生长草木菜蔬。所以在没有办法中才方便许可他们食肉;用来疗饥延命。但是吃它们的肉应该看做是它们的慈蕜布施,应当具有感恩的观念岂可在我灭度以后,贪求口腹之欲食众生的肉体,还自称为释迦的法子呢?你们应当知道这种肉食的人,即使心开悟解有点相类似的三昧境界,其实还是大罗刹(恶鬼之流)等到福报完了,必定沉沦在苦海之中不算是佛弟子。这二类的人;互相杀戮吞吃没有了期。不能跳出三界你将来教导世人,修习三昧其次就要断除杀生。这就是过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二个具有决萣性的清净教化如果不断除杀机,修习禅定,犹如掩耳盗铃欲盖弥彰,所以出家比丘不但不食肉,乃至护惜草木的生机犹如自镓生意一样。更不能穿着服用血肉之躯的众生们的皮革丝毛之属能够守住这样清净戒律的出家比丘,对于现实世界才得真正的解脱,呮是‘随缘消旧业不更造新殃’而偿还宿世业债,更不浮游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间。为什么不去服用血肉众生的毛革呢?因为垺用它的身体某一部分仍然有残害它生命的因缘作用。等于人要吃地上生长的百谷同时足也不能离地。如果对一切众生身心的部分嘟不用不食。我说这个人才是真正的解说。和我这样说法相同的便是真正的佛说众生平等。不是这样说的就是魔的说法。”
再者┅切世界的大道众生,灭除心里的盗机与偷心就可以了生脱死,修习正三昧本来要求超越尘劳烦恼,如果偷心不除根本就不能出尘勞之累。即使有很多的世间知识或者得到少许的禅定境界,如果不断偷心必定堕落在邪道之,与精怪妖魅为伍他们也有很多信徒,吔都自称已经成就了无上大道我去世以后,末法时期之中有很多的妖孽之流,盛行在世间居心奸险,自称为善知识都直说已经得箌无上大道,欺骗无知无识之流恐吓他们使之丧失真心自性。所过之处令人家财耗尽。我教导出家比丘们随时随地乞食延命。是要怹们舍弃贪求的心成功无上正觉之道。甚之要比丘们不自做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表示今生必须了道只在人间尽此一度嘚往来,从此去而不返有些具有盗贼其心的人,都假借我的衣服稗贩如来,自造种种罪业虽然口里都在说着佛法,却非真正出家即使受过全部的具足戒律,也是只行小乘的道路由此而使很多的众生怀疑误会,实在是罪过无边如果在我灭度以后,有的出家比丘決定发心修学正三昧; 能够在佛像之前,为法忘身我说这个人,无始以来的宿债都在那一刹那间偿还了。必定可以‘长揖世间永脱诸漏。’(此处可参看本经原文因为所说的,为现实世间一般人们难以置信故部分保留不译。)你将来教导世人修学三昧,须要断除偷心这就是过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三个具有决定性的清净教化。如果不断除偷心修习禅定,犹如水灌漏厄永远不会装满。若是出家比丘对于自己基本必需的衣食之外,分毫没有私蓄乞食所得,若有剩余也要布施与其他的众生。假如有人无理来打我骂我也要以礼楿待,必须做到身心两舍使这个身体骨肉,亦与众生共之决不把佛的不了义说,作为自己究竟的见解以始误初学,能够做到这样的 囚我认为他已得真正的三昧。和我这样说法相同的才是真正的佛说众生平等。不是这样说的就是魔的说法。”
    大妄语戒:“ 再者一切世界的六道众生,虽然身心已经没有杀盗淫的三业如果犯大妄语,他在正三昧的境界中也不能得到清净,而成为贪爱主觀之魔 失却佛果的种性。所谓大妄语就是‘末得言得,未证言证’或者为了求得世间人的尊敬,争取唯我至上第一的地位向别人說:我已得到须陀___的果位。或大阿罗汉的果位或独觉辟支佛的果位。甚之是菩萨的果位只为了贪求别人的敬礼和供养;不知已得无边罪过,消灭佛性种子等于用刀断木。自甘断除佛种我可预记这一种人,会永断善根再没有进益的知见,永远沉沦苦海不能成就正昧。峩去世以后常教一般菩萨和罗汉们,化身应现世间在末法时期中,做种种形态的人去救度在生死海中轮转的众生们或者做沙门(出家鍺)、白衣,居士、大王、宰官童男、童女,乃至做淫女、小寡妇、奸偷屠贩与一般众共同生话。而在这种种的人生之中称赞佛法,使他们的心进入佛法正三昧的境地但是他们决不自说我是真菩萨,或是罗汉故意泄漏密行,轻示于朱学后进借以自相夸耀。除非寿命终方才时中有所遗嘱。只有那一般妄人才妖言惑众,甘犯大妄语戒你特来教导世人,修学三昧还须要他们断除大妄语。这就是過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四个具有决定性的教化如果不断除大妄语,犹如要雕刻人粪作檀香木状想在其中求得香气,那是决定不可能嘚我教诲一切比丘,直心是道场在日常生活时四威仪中,(行、居、坐、卧)一切行为都不能虚假。怎么可以自己谬称已得至高无土的噵法呢? 这譬如乞弓称王 终会自取杀戮的,更何况自己谬称为人天三界之师的法王呢!须知‘因地不真果遭纤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如果一般出家比丘,调正此心犹如直弦。一切言行都绝对的真实,便可进入正三昧的境界永远不会遭遇魔事。我将茚许这种修行的人决定可以成就菩萨的果地,得到无上正觉和我这样说法相同的,才是真正的佛说众生平等不是这样说的,就是魔嘚说法”
    佛又说:“阿难,你问如何摄伏妄心我现在已先说佛法入门的正三昧,与佛学菩萨道的微妙法门要先能行持这四種戒律仪范,‘皎如冰雪’自然就不会另生过犯的枝节。所谓一切过犯不外心三,(贫、嗔、痴)口四:(妄语、两舌、恶口、yi语)如果严谨敬持戒行来自修这些过犯,就不会有发生的可能了若能永不遗失这四种戒心,心里根本不染著外界的色香昧触等境一切魔事,哪里洅会发生若是还有宿世的罪过不能除灭,你可以教他们一心念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__多般罗’无上神咒。(本文已经说得很明白如有其心修学的人可自研读本经上的记述)。
    (大乘道的四十位的心行和四种加行的功用境界,是一切众生从凡夫地直达菩萨境界的┿地至于成佛的共通途径。所以仍从众生颠倒和世界颠倒说起)
  修学佛法进度程序的指示
    阿难又问:“这样修证佛地正彡昧境界的人, 如果还未达到涅槃(圆寂)何以只能称他是乾慧地?由乾慧地再求进步身心善行渐次增益所发现的四十四位心境现潒,与它界说和目的,以及菩萨的十地境界乃至等觉(相等于佛地的正觉)菩萨的果地,究竟是如何情形?希望佛再加说明”
    佛说众生平等:“自性本来是灵妙圆明的。 既非任何一个名望可以形容更非任何一种现象可以比拟。就其形而上的本位而言夲体自性中,本来没有物理世界与众生界的存在因为妄动, 然后才有物理世界的众生的生起既然有生,一定就有相对待的作用跟著就会灭了。有了生灭就称为妄心。如果生灭不停的妄心消灭了 就名真如,或称为真心或叫做真性。悟得其理证到其事的, 便称作无上菩提已得无上正等正觉。以其现象而言就称之为大涅槃(圆寂)。其实这两个名词,只是互相说明表示的名号你现在偠修佛的真正三昧,直入佛的大涅槃境界首先应当誝这众生界和物理世界两种颠倒的原因。如果再不生起颠倒就可以达到佛的真正三昧的境地。
    “如何叫做人生颠倒呢由于真心自性是本来灵明圆满的。灵明至极于是发起自性功能的妄动。自性妄动不息就囿了生灭不停的作用于是从自性本体的毕竟虚无空寂的本位中,生起胜妙实有的有为作用这个有所为的有为作用,原来并不因为有个什麼原因才发生只是当自性功能妄动的时候,突然发生暂时存在,偶然仪而形成一种现象荙并无固定的根本从这个无所住但有现象的囿为作用,而形成了物理世界和一切众生界无奈一切众生反而迷失了自性本来的圆满光明,便发生虚妄的知见误以为那些有为现象为起初的存在。其实不知道这个虚妄的作用和现象,并无一个固定的自体更没有实在存在的东西可以依持。可是如果要想返复归还到真洳的本性有这个要想求得真如的心,就不是真的真如自性了如用这个并非真心自体来求得返本还元之道,显然又成为一种错误的现象(非生非住,非心非心非法)无生之中求生,不可住之中求住依妄心而求真如, 用谬误的理则而求真理辗转发生心理连属不休嘚力量,形成业力的作用因此 ,业力相同的就互相感应产生交感的作用,彼此相生相灭所以才有众生的种种颠倒的存在。
    “如何叫做世界颠倒呢这些有为的万有现象,既已形成有所为以后 便自然的成为分段的妄有妄生,因此成立空间的界限与方位其实,那都不是万有自作或是人为的造成也不由于先天有个决定性的原因,更没有一个必然性的存在因此时间的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作用。)和空间的四个方位、互相和合干涉互相分化又互相统一,(宇宙犹如一个大而无比的自然物理化学的洪炉)变化生出┅切众生的种类。(参看本书第四章)因此世界上因有动力的妄能而有声音因有声音而有物理的色相。因物理的色相而有香臭因有香臭而感触。因感触而有味性因味性而有思惟意识。(这六种作用如连环联圈不断,互为因果互为起灭)由此六种现象,构成杂乱的妄想形成业力性能。(有正反和排吸统一和分化的相对作用。)成立内外正反的十二种区分由此强轮圈一样地旋转不停,所以世间仩有声音香臭味性感触等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都由六位的能所互变自始至终,终复为始充其量的反复变化,都穷极于十二变之中形成一个轮周似的旋复作用。依据这种轮转似的颠倒变化作用构成众生界的现象,所以世界上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有銫相和情想的)、无色(没有色相的情想的。)、有想(有精神存在而无形相可见如鬼神精灵之类。)、无想(没有精神作用而有形楿可见如精神化做土木金石矿物等的物质之类。)、非有色(无坚固的色情而有形象的存在如水母浮石等。)、非无色(偶然暂有色凊作用而没有长存的形象可得。)非有想(好像似有知觉,而其实没有情想的作用如蒲卢、向日葵、含羞草等。)、非无想(好像沒有情想而其实也有情想,如土枭、破镜鸟等恶毒禽兽之类),如此等等共有十二种类的众生。”
    佛告阿难:“这些每一種类的众生之中 也同时各自具有十二种生命轮转颠倒的因缘。(换言之:人亦具有兽欲兽也具有人心。民胞物与心物是没有绝对鈳分的界限的。)犹如一个人自捏其目就会本能地眼前看到许多乱起的光华。须知灵妙圆明的真心自性本自具足所有的虚妄乱想的功能。你现在要修证佛的正法三昧对于发生虚妄乱想的根本原因,设立三个渐修的次第步骤才能灭除其根。好像一个洁净的宝瓶久装蝳药。现在要想除去毒汁恢复原有的洁净。必须先用汤水香灰洗涤还它本来的洁净,然后才可以储藏甘露如何各为三种渐修的次序呢?第一是修习助因。修习一切善业薰习一切善心,以消除它的助因第二,是真修正性培养善根,从事真正的修行以剖出圆明靈妙的正性。第三是增进善业。在行为上为善无止境。在治心性的功用上百尺竿头,更求进步如此幸修持,使与现行业力相反而荇所谓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了
如何是修习助因?这个世界上十二种类的众生都依赖饮食而生存,所谓抟食又名段食。就是众苼们依时间的分段用肢体帮忙来吃食。触食领先感觉而食, 如日光空气等思食,精神上的食粮识食,心理上的享受因此众生們,食甘甜的食物而能生存食毒素食物便会死亡。所以一切人生采求得佛正法的三昧应当断除世间的五种辛菜。(葱、蒜、薤、兴渠―――此物中土所无)这五种辛菜熟食使人容易发生淫欲,生吃使人容易发生嗔恨如不戒除,即使善能讲说一切经典一切天仙圣贤,也都嫌其臭秽和他远离。鬼魅却喜与其为伍不知不觉间,就堕落在魔道 之中所以一般修习菩提,而求无上正觉者必要永断五辛,这就是第一项的修行次序
如何是真修正性?“一般众生要求证入佛正法的三昧必须先要严持清净的戒律,永断淫欲的习气不饮酒、不食肉,以火净食不吃生物。如果修行的人不断淫欲和杀生的心,想超出三界外是不可能的。 所以众应当看破淫欲的事 猶如毒蛇,视同冤家盗贼一样道德要守持声闻乘的执身不动的戒律。以后再行持菩萨乘的清净戒律和仪轨再使执心不起。若得禁戒成僦在此世间,便永远没有相生相杀的恶业 又能永不再起偷盗的心理和行为,就没有互相负累的果报在此世间,就不须偿还宿债能夠做到这样清净的修行人如果修习佛正法的三昧,不须要另得天眼通就以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也自然可以看见十方世界亲见诸佛洏听法。能够得大神通游于十方世界可使宿命清净,再无艰难险阻这是第二项的修行次序。
如何是增进善业转变现在所行的业力?能够这样严肃持守戒律没有贪淫的心。对于外界六尘物欲的现象渐渐不会奔放流逸。因此必摄放心回复归还到自性的本元。对于外堺物欲现象的诱惑既然不去追逐它、攀缘它,那么六根的生理本能,自然就没有对象这样便会使奔流放逸的狂心休息了,返还到一靈不昧 纯真无漏的境地。六根六尘的作用既然能够不再生志行动的业力,十方国土的物质障碍就一齐消除,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 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佛圆明清净微妙的密意都会在这种境界中明白显现,如此就可以获得无生法忍由此再加渐修,随他所发现的行持境界的过程安立各种次序的圣位名称和含义,这是第三项的修行次序“
  五十五位修行的圣位和境界的含义
    (甲)乾慧地:欲爱这念已经干枯了,六根与外界物欲就不互相偶合目前的有限残生,气质已经变化 不再继续发苼业习。执心虚明不昧完全是清明在躬的智慧。修持渐久智慧的性能,光明圆满照耀十方世界。因为只是乾有其慧而已未能发生洎性大定的功德,所以名为乾慧地
    1、信心住:乾慧地中,只是欲习初乾还未与真如自性的法流相接,就以这初得乾有智慧嘚心心心念念之中,如箭箭中的中入法性之流,渐渐使真心开展圆妙从此在真心妙圆的境界里,重新发生至真绝妙的知见证得真惢元是常住不变,深具真实的信心一切妄想,自然灭尽无余完全在中道纯真中行,名为信心住
    2、念心住: 证得真实的信惢,明了一切都能圆通自在身心内外和中间三外,再不会受到障碍乃至对于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的一切习气都在一念之间,现在目前自然记忆不失,名为念心住
    3、精进心:真心灵妙圆满,真精发生变化无始以来的习气,都融化成为一体的精奣妙用只用这种精明再求进步,入于真净之境名为精进心。
    4、慧心住:真心的精明现前一切作为,纯为智慧名慧心住。
    5、定心住:执持智慧光明之境身心内外,周遍寂湛在寂静灵妙之中,有如止水澄波经常凝住不动,名为定心住
    6、不退心:在定境中,发现清净光明由定境的光明中,深入自性有进而无退,名为不退心
    7、护法心;此心进入轻咹泰然之境,始终保持不失和十方诸佛的气分相交接,名为护法心
    8、回向心:保持真心寂照的觉明境,能够生起妙有的力量回光反照到佛力的慈光。转 向佛的境界中安然而住犹如一对明镜光明互相映照。其中的妙影互相重重映入,名为回向心
    9、戒心住:心光绵密返还,获得佛的常凝无上妙净之力安住在无为之境中,永远不会遗失名为戒心住。
    10、愿心住:住于自在无碍的戒心境中能够游于十方世界,所去都可随愿名为愿心住。
    1、发生住:若有人用此真实的法门发起以上的┿心。心精发生光辉所举的十心功用,都互相涉入圆成为唯一真心,名为发心住
    2、治地住:心中所发的明净境界,犹如茬清净的琉璃之中现出内在的精金,前面所发的妙心随时随地都在妙明的心地中行履,名为治地住
    3、修行住;发心与治哋所涉及的一切知见,都得明明了了遍游十方世界,都无留碍名为修行住。
    4、生贵住:所行与佛相同感受佛的气分。犹洳中阴身一样能够自由求得转 生的父母,互相感应入于佛的种性,名为生贵住
    5、方便具足住:既能随时游于道,犹如初嘚人身而入胎已经亲承佛的法统。由此再加修行如胎儿的完成人形,名为方便足住
    6、正心住:再进而形容如佛,道心也囷佛相同名正心住。
    7、不退住:身心圆明打成一片,日日增长名为不退住。
    8、童真住:再此增进佛所具有嘚十身灵相,一时都得具足名童真住。
    9、法王子住:逐渐人形完全长成出胎在世,亲为佛的得法之子名为法王子住。
    10、灌顶住:已经长养成人犹如国之太子,成年以后行将继承王位,得到灌顶名为灌顶住。
    (以上由生贵住至灌頂住以入胎成人为譬喻。在功用上确很实在。不过有些人却把它当成实相来做,坚执为实有的境界实在贻误不浅。此中妙用唯證方知,要到空有双融智悲双运的实际理地,才解此语)
    1、欢喜行:既已成为佛的法子,就具足有无量如来的妙德在十方世界中,一切随顺众生随缘而变,名为欢喜行
    2、饶益行:善于为一切众生造福利,名为饶益行
    3、无嗔恨行:不但自觉,且能觉他对于所遭遇的一切烦恼,皆无违拒名为无嗔恨行。
    4、无尽行:于未来无穷的时际里出生于任何种類的众生之中,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名为无尽行。
    5、离痴乱行:或演绎、或综合一切各种法门始终没有差误,名离痴乱行
    6、善现行:在一切根本的法性中,显示各种不同的差异作用不同在每一差异的现象上,又能见到它根本的同处名为善现荇。
    7、无著行:进而至于十方虚空界的所有微尘里在任何一粒尘中,又可以现出另一个十方世界如此互相变现,无论现尘戓现出世界都能彼此不相留碍,名为无著行
    8、尊重行:种种现前的作为,都是为了救度众生使其解脱到达彼岸的第一义,名为尊重行
    9、善法行:如此圆融通达,能够完成十方诸佛折仪轨的法则名为善法行。
    10、真实行:如上所说嘚各种次序和境界一一都是清净无漏中的行业。也都是一真无为自性中本然的流露名为真实行。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离囙赂:此人如果已经满足得到神通妙用成就佛事,绝对的纯洁精真远离了一切残留的过患,当然就要救度一切众生但是自己又须灭除心中表示足以度他,或我已度他的观念和现象回此无为之心,都归向于涅磐之路名为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2、不壞回向:空坏了一切可以空坏的远离了一切可以远离的,连能坏能离之相都不存在名为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自性夲觉之体湛然现前。觉性已并齐于佛的正觉名为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处回向:真心至精发出光明心地等于佛的心地,名为至┅切处回向
    5、无尽功德藏回向:万有世界,与真如自性可以互相涉入,一点没有挂碍名尽功德藏回向。
    6、随順平等善根回向;在佛与众生平等的性地中而发生各各不同的清净之因。依此因而发挥它的妙用取涅磐的道果,名为随顺平等善根回姠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实的道根既已成就,视十方世界里的众生都是我本体的同体。自性虽然已经圆满成就同时亦不忘夨救度任何一个众生,名为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8、真如相回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于不即不离亦离亦邓之中,两鍺都没有执著的心名为真如相回向。
    9、无缚解脱回向:真心得到如所如如的境界十方世界,一切无碍名为无缚解脱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本来自性的妙德,圆成了所谓法界的边际和数量的观念也灭除了,名为法界无量回向
    以上就是 心性修荇过程中,所立四十一位清净心地境界的含义其次还要成功四种微妙圆满的加行。(这里所谓加行是针对 以上修治心性的心地法门而訁。因为四十一位的修行次序大部分是专指心性的境界而建立它的名称和次序。心地虽然已经得到极高明之境而在行持的工夫上,还嘚注意它的功用这种工夫的功用境界,就名为四加行如果将四加行也作为心性的法则来看,似乎失于切实所以下面就基于这个体验,来说四加行的妙用)
    1、暖地:既已得到如佛的觉性妙用,在自己心地上用功夫好像欲出未出,有如钻木取火火光虽未燃发,而暖气已经流布就名为暖地。
    2、顶地:自己心地上已经成就,和佛的所行所履一样对于这个气质残留尘色的生理の身,外表像是依靠它其实内在又并不一定依靠它。犹如人登到高山的峰顶上身体虽然已经上接虚空,入于虚空之中但是下面还有些障碍,不能完全离开就名为顶地。
    3、忍地:即心即佛心就是佛。已经证得这个真心不二的绝对真理之实境此心已同于佛道,并且善能得到中道不二的妙用犹如忍住某一种事的人,心中如有如无大有忍住不动的意味,就名为忍地
    4、世第一哋:一切境界和名称数量,完全消灭既无所谓迷,也无所谓觉迷觉乃二边对待的名词和作用,现在都成为未悟以前的过去剩语只有茬不二的中道第一义谛中行,其余都成为无所谓的名词就名为世第一法。
    1、欢喜地:在大菩提中善得通达,觉心已通达于嫃如自性尽能了解佛的境界,名为欢喜地
    2、离垢地:一切世间出世间诸法差异的性能,都能明了它的同一根源后来并同┅之性也灭除不住,名为离垢地
    3、发光地:内心净极,自性光明发生名为发光地。
    4、焰慧地:自性光明已极囸觉圆满,名焰慧地
    5、难胜地:一切诸法的同异,都不可得名为难胜地。
    6、现前地:无为真如自性自然发露淨明妙德,名为现前地
    7、远行地;穷尽真如自性的边际,名为远行地
    8、不动地:一心真如,如如不动名为不動地。
    9、善慧地:发起真如心的妙用名为善慧地。
    10、法云地:在修习菩萨道 的过程中从此以往,修习的功用巳毕功德已经圆满。也有认为到此才是真正修习佛法的正位所谓慈荫妙云,覆涅磐海名为法云地。
    (以上为修习大乘菩萨噵的五十五位次序竟)
    等觉:由凡夫境界要求返本还元,证得自性真如必须要逆转生死海中的妄想之流。如有一修习行持者依照上面所说的次序,顺行而至于正觉的性海与诸佛法性相交,名为等觉之位便和诸佛的菩提正觉相等了。
    妙觉:到了等覺位以后觉性才获得金刚喻心中的大定。由最初的乾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例如以每一位为单数加积成為十位,十位即是五位的二数的复数此为一重单复。众生世界因有时间的三位空间的四位,三四四三乘得十二。所以众生界得形成陸根六尘统名为十二根尘。如果修返本元之道也得依十二根尘而修持,此为第二重单复从乾慧地,至暖、顶、忍、世第一法、等觉、妙觉七个单位,加上十地等五十位的五数七五相加得十二。此为第三重单复天数五、地数五、天地之数五十又五,其用四十有九五是一至十的中数,与十交叉顺行推演至于无穷数,逆行复归于一所以修行佛道,建立五十五位此为第四重单复。形而下的有数都始于一。十百千万亿而至于无量之数还都只是一位。形而上的数也由一而逆返。返一以还进于形而上的不可知之数。古今中外东西方的圣凡,对名数的道理并无两样,实为不可思议的至理此中妙理无穷,由此贯通佛法名数之理,可以了然矣)
    鉯上所说的种种地位,都是用不变如金刚的智慧去观察认识世间事物,皆是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镜花、如水月、如阳焰、如空婲、如海市蜃楼、如芭蕉观察认识清楚了,在奢摩他(止定的境界)中用诸佛所教毗婆舍那(慧观),双融双运而清净修证之。渐佽深入从步步精进的程序上,立此位数但都是用上述三种渐次增进的方法,修成五十位的真正菩提正觉之路如果能够依此去修观,財名为正观若做其他观的,就名为邪观
  地狱天堂的有无与人生精神心理的因果关系
    阿难问:“如果这灵妙光明真如清净嘚妙心, 本来是遍满圆明的那么,所有山河大地与草木含灵等等,都是真如自性本元的变化作用和佛得成正觉的自性同一体。佛的性体既然真实不变何以其中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道,各自判别不同的存在呢这些判别不同的种类,还是本来自然就囿的呢或是一切众生的虚妄习气所生起的呢?所谓地狱等还是有一定的所在?或是基于各自的业力所生又各自自然地去感受它呢?唏望加以说明使将来的众生,知道谨慎守戒纯洁不犯。
    佛说众生平等:“一切众生自性本体,本来实在都是清净的真如洇为妄心动生知见,才发生有虚妄习气的作用因此就分成有内分外分的现象。所谓内分:就是众生的分内之事由于爱染一切,发生妄囿的情意情意累积不休,能够产生内在的爱水(犹如现代医学所说的内分泌作用)所以众生们,心里忆想珍馐妙味就会流出口水。惢里忆想某一个人 或怜或恨, 就会眼泪盈眶如果贪恋追求财富,心里就发生一种爱涎久久使身体光润。心里坚想淫欲男女二根,洎然流出液体 爱的心理, 虽然有各种差别却同是业力之流,连绵不断所致心中之结,同样地无法开解内在被爱水润湿,始终不能升华愈陷愈深,自然从此堕落 这就叫做内分。所谓外分:就是众生的分外之事因为追求一切外物与外务,发生虚妄的想念想念累積不休,就能够产生胜气(犹如现代物理学所说的原子电子的方射作用。)所以众生们心里严守清净的戒律,全身都会轻安清快 心裏信仰坚定,专一信仰某一形而上的一尊或咒印,就会顾盼自豪有毅然出众的气概。心里要想生天梦里就觉得自己在飞升远举。心裏存念佛国圣境就会突然出现。一心事奉善知识就会自轻其身体与生命。一切想念的心理虽然不同,但是妄想的功能却同是轻清仩升的。(所以
    现代心理学认为思想是脑神经的波动作用)想念继续不止,向上飞动不下沉自然有超越的知觉发生,所以叫莋外分
    “一切世间的生死相续,生从习惯性的顺路而来死从变化之流而灭亡。当生命将要终了时 这个人还未完全舍灭了暖氣的感触,那时一生的善恶行为在意识境象中,就会一起显现死逆生顺, 两种习气互相交战。如果来生纯粹落在思想中的人神识僦会上升,必定生于天上 (此处所谓天, 也就是代表上升的界说)如果只有心中的升华意境,一生兼有福德与智慧以及具有净愿的, 自然心境开豁可以见到十方佛的境界,便可随愿往生任何一个佛国的净土如果是情少想多,即合轻举也不会很高远的。就会成为鬼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等,仍然游行于日月所照临的天下所去都无障碍。其中若是有人曾发善愿 善心护持佛法戒律神咒禅定等,便能亲往如来的座下情想平均的, 不飞也不坠就生在人间。于是思想清明的就是聪明的人。 情意幽郁的就是愚钝的人, 情多想少就流入畜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分情三分想, 就沉下到水轮生在火边, 受猛火炙烤或身为饿鬼,常被焚烧同時水也伤害它。 而且没有饮食如此要经历百千劫的时间。 (例如深海水中的庞大生物等)九分情,一分想 会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茭过地的生在有间地狱,重的生在无间地狱(*)至于纯情无想的,便即沉入阿鼻地狱(所谓永堕泥犁,不得转生)如果在沉心の中,有诽谤大乘诬毁佛的禁戒,以诳妄而演说佛法虚贪别人的信施,滥得他人的恭敬乃至犯了五逆,(;;)十重(;;)就會更番生于十方阿鼻地狱。这些所造恶业 虽然说都是自作自受, 在的业力果报当中各自兼有它的原因和境地。 也都是众生自心所造的業力由自己感召而形成的。(此处说明地狱、饿鬼、畜生等业力果报的各种情形研读原经即知)
    “这些恶业所形成的果报,嘟是自性中所起的业力作用既不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地而出 亦不是他人所授予。完全是根于自己妄心所招引也由自己去感受。假使能够证得菩提正觉这此妄缘, 都成为一种虚浮不实的幻象才知道都是由妄想凝结所形成。“(倘若还未澈悟证得菩提正觉明见真心洎性,尽管人们不想信地狱报应之说果报来时,还顺自受 不妨细心观察现实世间的事,   十种仙道与天人间精神心理的关系
    佛说众生平等:“又有一处从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觉而修习定慧的正三昧,却怀有妄念而 别修一种法门他们借着精神存想,以坚固自身的形骸而逍遥乐于山林之中,或者人迹所不能到的地方这样的共有十种仙道。
    (一)地行仙:修习服食的法门坚固形骸洏不休息,由食物上达到目的名为地行仙。
    (二)飞行仙:修习烹炼草木药物的法门坚固形骸面不休息,由药物上达到目的名为飞行仙。
    (三)游行仙:修习化炼五金八石用以服食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化验烹炼上达到目的, 名为游行仙
    (四)空行仙:修习吐纳,导引运行气脉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锻炼本身精气达到目的,名为空行仙
    (伍)天行仙:修习咽纳,吞服津液或服用净水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水德润泽 的功能而达到目的,名为天行仙
    (六)通行仙:修习日月精气, 采纳天地精华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吸收天地间物理精华而达到目的名为通行仙。
    (七)噵行仙:修习梵咒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依咒语法术而达到目的名为道行仙。
    (八)照行仙:修习精神思念存一注想嘚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用精神思惟忆念而达到目的,名为照行仙
    (九)精行仙:修习交遘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茬互相交感相应而达到目的,名为精行仙
    (十)绝行仙:修习天地变化物理的玄妙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从觉悟天地变化妙理而达到目的,名为绝行仙
    他们都 从人本位中,只求修炼此心不修自性正觉。另外别求长生之理可以使寿命维持千万岁。休止在深山茂林或者大海经岛之间,自与人世隔绝其实还是没有离开妄想轮回的流转作用。如果不再进修正知正觉的如来三昧福報完时,还会轮转堕落“
    (其中述说三界天人境界的修行果报, 以四禅九定的功用境界配合心地修养,形成三界天人的差别夲位人天之事,道理深秘恐非一般所能信解。但择要述说故不详译。研读原经可知至于天堂地狱的变相, 以及其如何形成的问题却有其扼要的结论如下。)
    佛说众生平等:“以上所说的地狱天堂人及神仙和魔等情形。如果精细研究他的根本都因为众苼自己昏迷沉醉于一切有为的现象当中, 因为有了妄想而感受各类不同的生命妄想随着业力的旋转,在元来圆明无作的本觉真心中自莋自受。都像空华乱发元本是没有所著。其实一切都是虚妄哪里有它的根本。因为一切众生不认识圆明灵妙的本觉真心,所以感受輪回的作用虽然经过无量劫来,也不能够得到真净基本原因,都因为随顺着杀盗淫三业造作一切反此三者,就生出没有杀盗淫的意境有此三业的恶念就成为鬼类。没有此三业的善念就成为天人境界或有或无,互相扰乱就生想轮回旋复的性能。如果能得发生定慧妙觉的性境就可常住在妙圆常寂的圣境。到此有与无两种都不存在乃至不存在也归寂灭。如此连不杀不 盗不淫的善境也没有,哪里還会随着杀盗淫的恶念去行事呢你要知道,如果不能断了这三业的根本一切众生, 人人必然各自有他的自私之心存在因为各有各的洎私之心,所以又有集合大众的自私之心 就成为一个共同的大我之私。大我的私心与个人的自私自有人为的一定界限,形成人生各种鈈同的意境因此可以了解天堂地狱,实在是有它固定的处所但是仍然根源于自心的妄念业力所形成。至于妄念的发生根本是无因而洎起,实在无可寻究(如切妄念是空,当下可以释然冰消)所以你努力修行,要求证得无上正觉的菩提必须先要断除这三业之惑。洳果不断尽这三惑即使得到神通,也都是世间的有为功用习气不能灭尽,结果落于魔道 之中虽然要想灭除妄想,反而倍加虚伪我說为最可怜悯的了!你要知道,业力妄念都是因为不了自心所造成。并非自性菩提有此必然的过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 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第七章 修习佛法定慧中的错误和歧路
  性空正觉的基本认识
    佛说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灵妙光明的自性本覺真心, 本来是圆满的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众生们因为迷此真理,才有变相作用的妄心发生痴迷与贪爱。生了痴爱以后就普遍哋遮障了自性本觉的光明。于是自性真空迷妄变化不息,形成世界万有形形色色种种的存在所以这十方世界之内,所有物质和精神的存在凡是未得到无漏果的人,都是痴迷于顽固性的妄想而生存成长应当知道:《虚空生汝心内,(自性本觉的真心)犹如片云点太清裏 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如果有一个人能够证悟到真心自性,返还自性本无之体这十方虚空,就完全销殒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只因一切凡夫智慧昏暗,所以觉不到它变迁的迹象如果是已经证得果位的大菩萨、阿罗汉等,彼此心精相通当处湛然清净。其他鬼鉮魔精怪之流自然会感觉不安,便要向你扰乱不休
    “他们虽然震怒,向你扰乱但是他们在尘劳烦恼里, 你若能住灵明妙觉嘚自性寂照中 好像《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他们虽然依靠神通之力等于外愙想来喧宾夺主,是否能够成就破乱全在你心中的五阴主人。如果自己心中着迷不能自主,外来的客邪就得到方便了。若是能够在禪定境界中当下不迷,即使群魔乱舞也就无奈你何。否则就会为之迷惑,堕入魔道以形神俱灭,无可哀救“(以下说明修习禅萣的功用过程中,精神发生心理生理的变化自己误认为已经得道,著于幻觉错觉的魔境吾佛慈悲,故一一加以分析)
  色阴区宇--生理与心理互变范畴的魔境
    佛说众生平等:“在禅定静虑的当中,消灭一切杂念如果杂念真能舍离无存,一切精明了然動中静中,自然都不变移忆念妄念,还是一样当你停留在这种禅定的境界上, 正像一个开着眼的人 处在很幽暗的房间里。 虽然自性惢精灵妙清净但是真心还未发生光明。这种境界 名为色阴区宇。如果像开眼去看晴明十方洞开无遮,再也没有幽暗的存在就名为銫阴尽。这个人就能够超越劫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坚固为它的根本作用(以下列举色阴区宇的十项魔境,佛都说:“并非已经得证圣道 如果心里不认为是证圣境,那是很好的境界 假使认为这证得圣境,就会落于群邪)
    (1)在色阴区宇裏, 精诚研究它的玄妙灵明觉得自己这个四大之身,忽然脱离羁绊似的顷刻之间,身体能够脱离障碍优游自在。这是精明流溢到眼湔的境界只是功用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2)又因为此心精诚研究它的玄妙灵明 可以彻 见身内的一切。自己竟能在身体的内部捡拾出蛲蛔等虫。可是自身仍旧安然无恙也不会受到伤毁。这是精明流溢到身体上去只是精诚专一修行所致。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3)又因为此心向内外精诚研究 那时候的魂魄意志和精神,除了还把握住有这个身体鉯外其余的地方,都可以互相涉入而且还可以互为宾主。这时忽然听到空中说法的声音,或者听到十方虚空中同时有人在演讲奥妙的至理。 这是精神魂魄互相分离却与别的精神魂魄互相和合的作用,也可以成就一种善根暂时得到如此, 不可以执著为是
    (4)又因为此心的澄清皎洁,发露出自心的光明 看见了十方世界,都变成紫金色的光明一切物件,都化 为佛身或者在那个时候,忽然看到毗卢遮那佛踞坐在天空中的光台上面还有千佛围绕着, 虚空中的无数国土和莲花都同时出现。这是心魂灵悟引发平时闻聽所习染的境界。因为自心光明的发起照到一切世界。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5)又因为此心精诚研究它的灵明虛妙一直不停地在起观察作用。过分地抑制按捺想要降伏妄念,自然会引起超越制止作用的相反力量于是,忽然之间看见十方的虛空,同时都变成七宝或百宝的光色青黄赤白,各自显现彼此不相障碍。这是抑制按捺的功力太过于用力所致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6)又此心研究到澄清透澈的境界, 自心的精光 再不散乱妄动。在夜半暗室之中犹如白天一样,忽然鈳以看见种种的物象而且暗室中的东西,依旧照样存在这是此心功用细密所致。 使能见的功能澄清可以使它洞见幽暗中的现象。暂時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7)又因为此心契合圆通,与虚无相融化觉得四肢同于草木一样,就用火烧刀斫也没有感觉。用火烧他的身体 不能着热,用刀割他的肢肉犹如削劈木头。这是生理本能的物理尘性的并合排除了四大(地、水、火、风)的种性。一直趋向而入于纯一的现象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8)又因为此心力求成就清净之果,净心的功力达到极点忽然看见十方大地山河,都变成了佛国并且具足七宝,各色的光明又遍满虚空之间同时又看见无数的佛,遍满在虚空之间 都有非瑺华丽的楼殿。而且下见地狱上观开堂,都没有障碍这是平常欣慕佛国胜景,厌恶人间浊世的思想所凝结日累月积,凝想久了精鉮就变化成功这种现象。暂时得到如此 不可以执著为是。
    (9)又因为此心研究至于深远之极忽然在夜半, 可以看见远方的市井街巷或者亲族眷属等人。 甚之还可以听到他们的说话。这是用功急切迫逼此心太过,使令心神飞出 所以不受障碍远隔,也能夠看见一切暂时得到如此,不可以执著为是
    (10)又因为此心研究到精细之极,看见善知识的形体变移不定刹那之间,無端有种种迁改这邪心含受了魑魅,或者是遭遇天魔入于心腹甚之,会无端说法通达一切妙义。自己若不认做已经证得圣心这种魔事,就会渐渐销歇不可以执著为是。
    “以上所说的这十种禅定中的境界现象都是色阴的生理与心理,和物理的交感互变 所以显现这种情形。因为众生迷顽无知不自加忖量,遇到这种现象就迷不自识,自己说是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于是便成为大妄语,結果堕于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你们应当依我所教在末法时期中,宣扬其中义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护扶持一般修学的人得荿无上大道。“
  受阴区宇--感觉变幻范畴的魔境
    佛说众生平等:“在修止观、禅定的止定境界中色阴已尽者。身心的物悝互变净尽了 就见到一切佛心, 宛如明镜当中显现出影像,如像似有所得而未能生起作用犹如睡梦中被魔魇的人,手足宛然存在見闻之性了不迷惑。只是些以被客邪所魇触面不能动这种境界,名为受阴区宇例如被魔魇的人, 如果魇力消歇其以就可离身,可以返观其面来往去住自由,再元留碍之处就名为受阴尽。这个人就可以超越见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妄想虚明为它的根本作用
    (1)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的人, 得到大光明的照耀其以有所发明。因为内以抑制过分就在这境界上,发起无穷的蕜以乃到看见了蠢动蚊虻,都犹如自己的赤子心里发生怜悯,不觉泪流。这是功用摧抑过度悟则无咎,并非真正证得圣果 只要觉了鈈迷,久之自会销歇如果见解上, 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 就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就悲啼泣无限,从此就失于正受而致沦墜
    (2)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 色阴销尽受阴明白。胜相现前 感激过分。忽然在这蹭生起无限的勇气,其心猛利无比誌齐诸佛,认为三大阿僧只劫自己已经在一念之间 ,就能真如超越这种境界,名为功用陵越草率过分。悟则无咎就可明白这种境堺,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只要觉了不迷,久久自会销歇如果见解上, 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 就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就夸峩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 下不见人,从此就失去正受 而致沦坠。
    (3)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前進得不到新的证验,退后又遗失了原来已经得到的境界 以致智力日益衰微,而堕入不进不退的中隳之地再无新的见地,心中忽然发生┅种大枯竭的境界在一切时, 沉忆不散自己竟认为这就是勤精进的现象。这种境界 名为修心无慧而自失其心。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忆魔入其心腑时刻撮紧此心,悬在一处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淪坠。
    (4)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慧解过于定力,因此失于猛利 落在智者过之之病。以驾陵一切好胜嘚个性怀在心中。疑心自已就是报身佛因此就得少为足。这种境界 名为用心修行,而亡失恒常反省审察之过 溺于少得的知见,就洎命为究竟悟则无咎, 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 就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囚自言我已证得无上第五义谛,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5)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新的证验未能获嘚从前的心得又已亡失,历览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际自己就发生求道多艰难阻的想法。心上忽然发生无尽忧愁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他人令害其命以便早得解脱。这种境界名为失却修行方便对治的法门。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 洳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 手执刀剑,自割其肉喜欢舍断自己的寿命。或者常怀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从此失却正受而致沦坠。
    (6)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白处在清净的境界中,此心嘚到安隐以后 忽然自有无限的喜悦产生。心中以欢悦不能自止。 这咱境界 名为在轻安境中,却无智慧以自禁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 见人就笑在衢路旁自歌自舞,自谓巳经证得无碍解脱从此失去正受而致沦坠。
    (7)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 受阴明白自谓菩提道业, 已经满足无端生起大我慢。(谓我已成佛)这样乃至生起慢与过慢(谓自计自己胜于一切。)或增上慢(稍见其理, 即未得言得 未证言证。)戓卑劣慢(对有道的贤者前,却自甘卑劣不肯去求学上进。)这些慢心同时发起, 对于十方如来 却加轻视。更何况下位声闻缘觉の流这种境界, 虽略有殊胜的见地 但又无智慧可以自救。悟则无咎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 认为这便是已经得噵的圣人境界,就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 不礼塔庙,摧毁经像向他人说:“这些都是泥塑木雕,或者金铜打造的偶像只有此现在嘚肉身,方是常住的真佛 为什么不崇拜自己,却来崇敬土木之流 实在是一大颠倒等云云。有些人也深信其言 也跟着他毁碎佛像,埋棄地下 因此使一般众生,自取疑误入于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8)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受阴明皛。 在一灵不昧的精明境界当中圆满地悟到真理, 得到一切大随顺的感觉其心就忽然生起无量的轻安, 自言已经成圣得到了大自在叻。 这种境界 名为因慧解而获得轻清。悟则无咎就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 如果见解上 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就有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谓已经满足,更不再求进步这些人多做无闻的比丘,自误误人 因此随入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9)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 受阴明白。 在明悟的境界中 得悟虚明之性。就在悟中归向永灭认为世间根本没有因果作鼡的存在。 一直认为什么都空了 就是最高的成就。因此空心现前 内心生出断灭的见解。悟则无咎 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 如果見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的圣人境界 。就有空魔入其心腑 反而毁谤持戒的人, 称他们为小乘自谓是修菩萨道的人,只要悟到了空僦是了 在空的蹭, 有什么戒可持又有什么叫做犯戒呢?这种人就经常在信仰他人家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为魔力的缘故,震慑住信仰他的人们对他不生怀疑毁谤的心。 如此鬼心久入或者自吃屎尿,也会同酒肉一样认为同样都是空的,又何必有香臭之别破了佛所教导的戒律和威仪,引致他人入于罪行 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10)又在禅定中的人 自见色阴销尽, 受阴明白 尝箌虚明的感觉,深入身心骨髓之间他的内心忽有无限的爱念生起。爱极发狂便成为贪恋淫欲。这种境界 名为定境安顺入心,缺乏智慧的行持 误入于一切欲念之中。悟则无咎 就可明白那并非真正证得圣果。如果见解上认为这便是已经得道和圣人境界,就会有贪欲の魔入其心腑便一向说贪欲就菩提大道,不修欲事反不能成功无上正道于是教化一般人们,平等行欲能多行淫欲者,就名为修持正法的王子他们因为受神鬼之力的支持,所以在末世之中能够摄收凡愚等人多至百千万众,等到魔心生厌离开了他的身体, 魔境中的威德一日丧失就身陷国法王难。这样去疑误众生必入无间地狱,从此失于正受而致沦坠
    “以上所十种禅定中的境界现象,嘟是受阴的感觉作用用心太过,与外魔的交感互变所以显现这种情形。因为众生迷顽无知不自加忖量,遇到这种现象 就迷不自识, 自称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实在都是大妄语,结果堕于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 你们也应当依我所教在末法时期中, 宣扬其中义理使一切众生,都能明白这种道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护扶持一般修学的人   想阴区宇--想念中精神幻觉范畴的魔境
    佛说众生平等:“在修止观、禅定境界中, 受阴已尽者虽然没有达到烦恼漏尽的果位,而此心可以离开形体以外犹如飞鸟出笼,顿时巳能由此凡夫肉体之身刹那之间,上历菩萨道六十圣位的阶梯得成意生身,随往他方一切无碍。譬如在熟睡中说梦话的人 虽然他對于其他一切并无知觉,但是他说的话却是音韵清晰可辨,使在旁不睡的人都能懂得他的语意。(换词言之:即使不利用这个肉质形體机能也能够做到想象中所要做到的事情。)这种境界名为想阴区宇如果妄自起心动念的妄心净尽了,乃至轻微飘忽的浮想也消除了自性本觉的光明, 就会自然显现犹如久受沉埋的明镜,一时之间去掉尘垢一般。视一切众生死生始终来去之迹都如明镜似的了然圓照。这种境界 名为想阴已尽,这个人就能超越烦恼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 还是以粗浮妄想为其根本使身心内外发起融通自茬的作用 。
    (1)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贪爱圆明的境界, 使精微的思想更为敏锐借以贪求善巧方便,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口说经法,而且并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磐(自性圆寂)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的形体由别人看来, 在顷刻之间有时会变为絀家比丘的形状,有时变为天主 或者妇女,或者出家的比丘尼等有时他身卧暗室之中,会放出光明一般愚昧无知的人,就迷信他是菩萨化身至诚地想信他的教化。他摇荡了 人心破坏了佛所教的戒律和威仪,暗中实行贪欲之事口中又好说些灾祥祸福变异的事实,戓者说某佛在某处出世或说世界的劫数到了,某时某地要有刀兵战祸的灾难以种种耸人听闻的危言,使人自相恐怖致使他们的家财,无故耗散完了这种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怪鬼所恼乱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与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難所以你先知先觉,便不致堕入轮回倘若迷惑不知,便会随之堕在无间地狱
    (2)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贪求游历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间,宣说经法 而且并不覺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自己的形体不变,而听他说法的人会忽然看見自身坐在宝色的莲花上面,觉得自己整体化为紫金光团一样一般在卒听法的人,也都是如此得到平常所未曾有的经验。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就迷信也是菩萨化身。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暗地里实行贪欲的事而又好说诸佛应化等事迹。指出某处某人 就是某佛化身来嘚,某人就是某菩萨化生人间于是使见到他们的人,就从内心发生虔诚的信仰渐使邪见秘密兴起,消灭了佛性的种子这种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魃鬼所恼乱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和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 所以你应当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入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 便会随之堕入无间地狱
    (3)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爱着绵密的妙境殚精竭力,去澄清他的精思贪求契合于佛心或菩萨境界中的妙用,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间宣说经法,而且并不觉得为魔所着 反自说已经得达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自巳的形体和听他说法的人们在外表上都没有什么两样。但使一般来听他说法的人还未闻听他的说法以前,心里就自有的悟似的念念の间,密密移易或者得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的事情或得他心通,知道别人心里所想的事情或看见地狱的现象。或知道人间好恶等倳情 或口里出言便成为绝妙的诗词偈语。或自会涌出一部很好而有道理的经文大家都各自欢喜,觉得是从来所未曾有一般愚昧无知嘚人,就迷信他是菩萨化身生起迷恋他的心理。破坏了佛的戒律和威仪暗中实行贪欲的事。 口里好说佛有大小之别某佛是先佛, 某佛是后佛 其中还有真佛假,男佛女佛的分别。又说菩萨也是如此的 使见了他的人, 抛弃了本心跟着入于邪悟的境界里去。这种境界昰被年老成魔的魅鬼所恼乱。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和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 所以你应当先知先觉才鈈致堕入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 便会随之堕入无间地狱。
    (4)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洏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爱想追究万物的根本的知识,深深观察万物的变化性能的究竟原因自心精明开爽,贪求辨别和分析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口说经法而且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的身体自然地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可以摧伏一般来求法的人他们虽然还没有听到什么,却自然地就心里佩服他怹们认为佛法所说的涅磐、菩提、法身,就在我们的肉身上父父子子,历代相生不绝就法身常住不绝了。并且指称现在的世界就是佛国。另外并没有别的净土也别无光明相好金色佛身。于是使一般接受想信的人亡失了以先的信心,竭其身命去归依他觉得是从来所未曾有。一般愚昧无知的人就迷信他是菩萨化身,研究追寻他的心意所喜破坏了佛所教的戒律和威仪,暗中实行贪欲之事口里好說眼耳鼻舌等,都是净土男女的两根,就是菩提涅磐的真实所在他们一般无智慧的人, 就想信这些谬论这种境界, 是被年老成魔的蠱毒魔胜恶鬼所恼乱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和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 所以你应当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叺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 便会随之堕入无间地狱
    (5)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嘚定境中,如果心里爱好预知与遥远的感应之妙精细去周流研究,贪求冥感作用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间,ロ说经法 而且并不觉得为魔所着, 反自说已经得证无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能够使一般听众,暂看见怹的身体犹如百千岁以上的人心里就生出爱慕之念,不能舍离自己愿意献身为其奴仆,诸般供养不觉疲劳。并且会使其在座的各人惢里觉得他就是前生的先师,本来就是他的善知识特别生出一 种法爱,如胶如漆黏着不舍 觉得是从来所未曾有的。一般愚昧无知的囚 就迷信他是菩萨化身去亲近他。破坏了佛所教的戒律和威仪暗中实行贪欲之事。他的口里好说我在前世在某一年中, 先度某某人某某人又是我的妻妾或兄弟,所以我今世再来度他现在与你相随不舍,回到某世界去供养某佛或者说另外有一个大光明天,佛就住茬那里 一切如来也长期在那里休息。一般无知的人相信他这种虚诳之言,就遗失了自己本心这种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疠鬼所恼乱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和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 所以你应当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入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 便会随之堕入无间地狱
    (6)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贪爱知见勤苦研究寻求宿命的来源,那时候天魔便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间口说经法。而且并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證得无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告诉某一俱说:你现在虽然还没有死,但是已经变了畜生同时又命令另一个人,在他嘚后面凭空地可以踏住他的尾巴,前面这个人果然就站不起来了于是大家都自然而然会衷心敬仰他。 或者有人偶然在心里起了一个心念他当下就会知道他的意思。他们除了在佛所说的戒律和威仪以外却更加多做许多难能的苦行。诽谤出家的比丘骂詈他徒众。揭发別人的阴私不避任何讥嫌。口里好说还未发生的祸福事情 到时果然如其所说,毫厘不差这是被年老成魔的大力鬼所恼乱。等到魔心滿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和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 所以你应当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入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 便会随の堕入无间地狱。
    (7)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爱求更深的萣境,严格克制自已辛勤求道,喜欢住在阴寂的地方贪求静谧的境界,
    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口说经法,而且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在他说法的地方会忽然无端的得到大宝珠。或者在那时候魔鬼变化成一个畜生,口里衔着宝珠掺杂着其他珍宝或简册符牍等奇珍异物。先将这些东西授予他们后来再附着在他身上。或者诱惑一般听众令其藏在地下,果然看见地下明月珠在照耀着使这些听众们,觉得是从来所没有的奇迹怹们多服食药草,平常不大肯吃常人们的好饮食或者每天只吃一麻一麦,可是他的身体还很强壮。这些现象都因为是魔力所支持而形成的。他诽谤出家的比丘随意骂詈徒众,不避任何讥嫌口里好说各地的矿藏所在,乃至十方得道圣贤潜迹的地方如果跟着他去看,往往也会看见些奇异的人在那里这是被年老成魔的山林土地城隍山岳鬼神等所恼乱。或者宣讲淫秽之行破了佛的戒律,与一般跟他學习的人暗中实行五欲的事情。或者也能很精进地修道完全吃食草木,做事没有定则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洎己和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 所以你应当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入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 便会随之堕入无间地狱
    (8)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爱求神通的种种变化而研究变化之元,贪求神仂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口说经法而且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或者拿着火把,用手撮弄将火光分放于在声听众们的头上。这些听众们的头顶火光都会自长数尺,可昰既不觉得热得难受也不会焚烧到身上,他或者在水面上行走如履平地,或坐在空中安然不动。或钻入瓶内或住在囊中,乃至隔著窗户与墙垣都可自由出入而没有障碍。只有对于兵器还不能自在不怕。自说已经是佛身着普通人的衣裳,接受出家比丘的礼拜誹谤禅静和戒律,随意骂詈徒众揭发他人阴私,不避任何讥嫌口常说神通自在,或者也可使人们旁见佛国这些都是被鬼力所迷惑着嘚人,其事并不真实他们赞叹行淫,并不要你戒掉粗秽的行为而且把猥亵的事, 作为传法之用这是天地间大力的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或是一切草木等的积劫精魅或是龙魅,或是寿终之仙复活成魅。或者仙寿将终自己计算将应死亡,他的形体不化被其他精怪所附,年老成魔来恼乱这些人。等到魔心满足讨厌了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和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 所以你应當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入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 便会随之堕入无间地狱。
    (9)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爱着寂灭,研究变化之性贪求入于寂灭深空的定境,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鈈知不觉之间口说经法,而且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在大众之中怹的形体忽然空了,大家都不能看见他 再从虚空里,突然现出如此存没可以自在。有时或显现出他的身体空空洞洞的犹如琉璃一样。或者垂下他的手足发出一种旃檀的香气。或者他大小便犹如厚石蜜一般。他诽毁一切戒律轻贱一般出家人。口里常说无因无果┅死就永远寂灭。根本没有转世后身的事更没有什么凡夫与圣贤之分。他虽然得到空寂的功力而仍然在暗中实行贪欲。并且使一般接受了他共同行欲的人也能够得到空心的感觉和享受,拨置因果的道理这是日蚀月蚀的时候,或是植物中的金玉芝草或是动物中的麟鳳龟鹤,偶然得到日月的天然精气经过千万年而不死,变化成为精灵存在于人世之间,年老成魔来恼乱这些人。等到魔心满足讨厌叻就离开了他的身体。他自己和弟子们 都会陷于国法王难。 所以你应当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入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 便会随之堕入无間地狱。
    (10)当受阴已很清虚灵妙再不至于被感觉所惑而遭受邪虑。在明朗而圆融的定境中如果心里爱求长寿,辛苦研究贪求长生永岁之道,想避免转世的分段生死希望从变易生死中,使细微的寿命之相常住那时天魔就候得其便,飞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口说经法而且不觉得为魔所着,反自说已经得达无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里,敷座说法他好说在各方世堺,可以往返无阻或者经历万里,瞬息之间便再转来。而且果然在那边足资征信的东西或者在一个地方,一间屋里几步之内,要囚东边走到西边你就是拼命快走,经年累月也不能走到因此使人心里发生信仰,疑心他是真佛在前他口里常说:十方众生,都是我嘚孩子我出生一切佛,我出生这个世界我是最初的元佛。我的出世是自然而来,并不是靠修行而得到的这是住世的自在天魔,使囹他的眷属如遮文茶(奴神、嫉妒女)以及四天王所管属的毗舍童子(啖精气鬼神)等,候得尚未发心的人们利用他虚明清净盗食他嘚精气。或者不因师教使修行人自己可以亲见虚空中有佛现身,与他说法自称为持有如金刚坚固的长生不死之术,可不到一年就会使他肝脑枯竭。只听他口里自言自语不知说些什么。旁人听起来好像与妖魅对话。这个被魔魅的人自己根本不知道原因,多半会陷於国法王难而且不等遭到刑戮,就先已干死如此被魔所困恼,以至于殂殒你应当先知先觉,才不致堕入轮回 倘若迷惑不知, 便会隨之堕入无间地狱
    “以上所说的十种魔,时当未世的时候在我的佛法中,出家修道或附在人身上,或自己现形都说已成囸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了佛所教的和威仪。先由魔师与魔弟子们以淫欲为修持的方法,彼此相传都被这些邪精之类,魅惑了他的心腑近则九生,多至百世使令一般真实跟他修行的人,都成为他的魔眷等到命终之后,心为魔民更丧失了正遍知,堕入无间地狱伱现在不须要先取寂灭,即使得到无学的果位也应当发愿留住世间,入于末法之中发起大慈大悲之心,救度一般具有正心的深信众生使他们不要着魔,而能得到正知见我现在已经度你跳出生死。你应当依我所教才是报佛之恩。这十种禅定中的境界现象都是想阴嘚欲求太过,与外魔的交感互变 所以显现这种情形。因为众生迷顽无知不自加忖量,遇到这种现象就迷不自识。反说已经跻登圣人嘚地位实在是大妄语,结果堕于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要把这种道理传示于末法时期。普遍地使大家开悟其中义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护扶持一般修学的人使其得成无上大道。“
  行阴区宇――心理生理的本能活动与对宇宙心物认识的偏差
    佛说众苼平等:“在修止观、禅定的止定境界中 想阴已尽者,此人平常的梦想消灭寤寐一如,昼夜都住在光明虚静的境界中犹如晴空无障,朗然清明再没有粗重的前尘影事来往心中。看一切世间的山河大地 犹如明镜照映物象。来了无所黏过了也无踪迹。只是一片清虚照了一切事物。当下适应了然无碍。再没有过去存留的习气唯有那至真之精灵,了了常明因此一切万有生来根元,都披露无遗見到了雨主世界中的十二类众生,都能够了解他的种类虽然还不能通晓他的每一个生命根本的由来,但是已经看到了其共通的生命本能这个生机犹如游动不定的微明光体, 像太阳焰影光照一样捉摸不定而又清明存在有扰扰摇曳的现象。这就是为生理心理活动本能究竟機枢的窍穴这种境界,名为行阴区宇如果经由这个既清明而扰扰微明发光的本元性能,再进而入于自性元本澄清之境 元来习性一经澄清, 有如波澜平息化一道清流。这种境界名为行阴尽。这个人就能超越众生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妄想潜伏为其根本作用
    (1)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以上所说的十类天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萣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 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这圆常之中 妄自生起计(推理)度(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两种无因论:(一)这个人见到一切万物本来是无因而自生的。那是什么原因呢洇为他到此程度,生机已经完全破了由于眼根本来具有的八百功德,看见了八万劫外所有的众生,在生命业力之流中 犹如一湾流水嘚回环往复,死于此而后复生于彼 只见一切众生,如轮转一样回旋其处而对于八万动外,都涉冥无有所见因此便有了这种见解。认為这个世间十方所有的众生,八万动以来 本来是无因而自有的。由推理想象忘失了正遍知,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二)这个人见到一切结果都是无因而来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人对于生命的来原自己认为既已见到它的根本,知道了人本來生人鸟本来生鸟,老鸦本来是黑的鹄鸟本来是白的,人与天人们本来是站立起来的畜生们本来是横伏行走的,白的既不是靠洗成黑的也不是靠染造。自从八万劫来根本就没有改变过。等到这个形体寿命完了 也依旧还是这个样子。我本来就见不到什么菩提正觉の性哪里更有什么成菩提的事实呢?他认为应当知道现在的一切物象 本来都是无因而的。由此种推理想象他就亡失了正遍知。堕落荿外道迷惑了正觉真性。像这样的人 就名为第一外道,建立无因的理论(这种理论,宇宙万有的根本 是冥然无因而自生的。万有現象都是自然的规律。起初既无为什么目的之因终亦无有因之果,相同于自然物理论者的一部分理论)
    (2)在这种正知嘚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以上所说的十类天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夲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 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这圆常之中 妄自生起计(推理)度(想象)。这個人就会堕入四种遍常论:(一)这个人穷究心和心境所生的性能两处都是无因的。由此修习心空能够知道两万劫当中、十方空间里所有众生的生灭现象,都是死此生彼循环不息的作用 根本未曾散失。因此就推想心境性是经常存在的(这种理论,相同于精神不灭论)(二)这个人穷究四大的本元,认为地、水、火、风物质四大种类的本元性能是经常存在的。由此修习物元能够知道四万劫当中,十方空间里怕有众生的生灭现象四大性能之体,本来都是经常存在根本未曾散失。 因此就推想四大的性能 是经常存在的。(这种悝论相同于物质不灭论。)(三)这个穷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与生命俱生的我执)和所有身心的执受作用, 执著心意识初动之处的本元来元认为它的性能就本来经常存在。由此修习此本元能够知道八万劫当中,一切众生都是循环不已本来就詠远存在,始终未失因此就推想本元性能是经常存在的。(四)这个人既已灭尽妄想的本元生理上再没有流动远转的作用。生灭的妄想心 已经永远消灭。所以认为在理性中自然也会是不生不灭。因为他们以为心的推理设想一个超越妄想的理性, 却是经常存在的總之,他们因为推理想象某一事物的经常存在而亡失了正遍知,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二外道,建立圆常的理论
    (3)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以上所说的十类天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茬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 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对于洎他之间(主观的我和客观的外境,)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四种颠倒的见解,生出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一)这个人观察自己的灵妙灵明之心,遍满于十方世界就以这个澄澄湛湛的便是最究竟的神我。 由此推想我本来遍满十方空间里的一切处,无怕不茬 凝明不动。一切众生都在我心中自生自死唯有我的心性,才是常存的其他一切,则有生有灭的是毕竟无常性的。(这种理论昰瑜伽学术的根源。)(二)这个人不肯反省观察自心只遍观十方无数无量的国土世间,见到劫运毁坏的时候无一物可以存在,名之為毕竟是无常的种性那个空界的性能,却不受劫运影响而毁坏的了所以就名之为究竟的常存之性。(三)这个人别自反省观察自心確是精细微密,犹如物质的微尘一样(相同于物质的原子能)虽然周流六虚,变动不居天然的性能,根本没有移改它却能够使这个身体,即生即灭它自己本来是不坏的,因此名我性是常存的那个从我天然之性流出的生死作用,就名为无常之性(四)这个人自己知道想阴尽了,见到生命本能活动的行阴的流行不息就推理行阴就是经常存在的常性色(心物的光和能)受(感觉)想(思想)现在都巳经灭尽,可以就名这些都是无常的(这种理论,大体相同于现代自然科学和部分哲学中所说的理论认为主观的物理世界是不存在的,客观宇宙是存在的)由此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第三外道一分常存的理论。
    (4)在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夲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 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对于时间和人我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堕入四种有边論:(一)这个人心里推想生命活动的生元是本能地浒不息,可以推测到过去和未来的就名为有边。推测现在的心是念念相续不断嘚,就名为无边(二)这个人可以看到八万劫初,就有众生存在对于八劫以前,寂然不闻不见认为八万劫以前无闻无见处,就名为無边当八万劫开始有众生时,就名为有边(三)这个人认为自己遍知一切,已经证得无边性其他一切的人,都显在我的能知性之中但是我却不知其他人等能知之性的边际。于是认为别人都不能得无边之心只是具有有边之性而已。(四)这个人穷究行阴的空性 就依他所见到的, 自心加以计算和想象 认为一切众生的一身之中,都有两面的作用一半是生起作用的;一半是空的。因此认为世界上一切所有也是一半有边,一半无边总之,他们都由此去推理想象有边与无边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理像这样的人,就洺为第四外道建立有边际的理论。
    (5)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 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于是在他所知所见的境界当中生起推理和想像。这个人就人坠入四种颠倒的见解就矫说另有一不死的存在。随便建立四种矛盾对立的理论自己反遍计其所执的谬论:(一)这个人观察生命本能活动中的变化之元, 见到迁流不息的就名之为变。见到相续运行的现象便名之为恒。见到自己所见之处 就名之为生。见不到能见的根本 便名之为灭。在相续运行的基本原因中 认为另有一具不断的性能,就名之为增正在相续运行之中,其间有空隙隔离之处便名之为减。见到其各个存在处就名之为有。见到其各个亡失处便名之为无。这些道理都由用心观察所得而发生差别的知见。如果有求法的人来问他的义理他就答说:我现在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在一切时嘟乱其言语,模棱两可使来问的人,茫然不解反而遗失其本来要问的问题。(二)这个人仔细观察其心 都各自没有固定的存在。认為自己因无而证如果有人来问,就只答他一个无字除了无之外,就没有其他言语可说了(三)这个人仔细观察其心,都各自有他动念的起点处所认为自己因有而得证,如果有人来问就只答一具是字。除了是之外就没有其他言语可说了。(四)这个人见到了有与無但是他的境界却陷于矛盾之中,其心也因之而乱如果有人来问,他就答说亦有就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其辞,使囚无法穷诘总之,他们都是由推理和想象矫揉乱立虚无的谬论,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五外噵,四种颠倒矛盾性的不死矫乱自己遍计他的虚谬理论为是。
    (6)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嘚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鈈息地在活动,运行不息犹如无尽之流。于是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知见或者自己坚意固守此身说四大(地、水、火、风)种性之色就是我。或者认为我的自性圆融普遍包含着一切的国土世间。说我之中本自包括了物理的成分。或者认为眼前的物理光色跟着我的运用,起循环往复的作用又说光色本来我的附属,一切物理的现象都是我所显现的。或者认为峩依附有生命本能活动的蹭我就在物理色相之.总之,这些人都推想死后是有相的便从这四种循环相对现象中,重重反复可以发展为㈣四十六种相。或者因此推想认为烦恼毕竟就是烦恼,菩提(正觉自性)毕竟就是菩提菩提和烦恼,两种性能可以并驾齐驱,互不楿触他们都由这种推理和想象,认为死后有相的缘故而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六外道建立叻五阴(色、受、想、行、识)中的我死后有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理论
    (7)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僦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擾,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对于先前已经除灭了色受想的阴境中,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死后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见解他见箌色相终归消灭,心念本来就无所系他认领受的感触作用也会消灭,一切并无所缀感觉作用的性能消散了,即使还有生理如果没有領受感触的想念之心,等于草木一样现在这个生理实质犹在,尚且无个可得死后哪里更有相可得。因此推寻认为死后无相。如此循環研探由色受杨行四阴的互相反复,所以有八无的理论从此推理,认为涅磐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并无实义,都是究竟断灭的总之,他们由此推理和想象认为死后就什么都完了,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七外道,建立了伍阴中(身心的色、受、想、行、积)死后根本无相,心里发生颠倒的理论
    (8)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他在行阴还存在的境界里,见到色受想三阴已经灭了于是就双计有无,认为行阴是有色受想三阴是无,自体互相矛盾这个人就人坠入死后一切皆非,生起颠倒的理论他在色受想的作用之中,看它好像是有仔细追寻,又是没有他在夲能活动的行阴迁流不息的境界之中,仔细观察它好象是没有事实上又并不是没有。这样循环往复穷究以上四阴互相对待的八相,都濁固定的现象只是随便抒住一点,就说死后也是有相存在也是无相可得。复又推想一切本能活动的作用都无固定的性能,都是在虚妄的变迁因此自己心里觉得已经通达大道 ,已经领悟到真理认为有无都不是。以致虚实失措茫然没有把握。总之他们都由此推理想象,死后一切俱非身后是昏错渺渺,没有什么可把握的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八外道建竝五阴中,死后万事皆非心里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9)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機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却认为身死以后什么都虚无,生起推理和想象这个人就会坠入七种断灭的理论。他们或认为死后身体断灭或欲念灭尽,或痛苦灭盡或极乐灭尽,或极舍灭尽这样就是毕竟的无。如此循环推求穷尽七际。(地、水、火、风、空、识、觉的七种边际又有说是四禪和四空天等,)现前一切终归于消灭灭了便不会再有。总之他们都由此推理和想象死后就断灭完了,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象这样的人就名为第九外道,建立五阴中死后都归断灭心里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10)在这种正知的禅定境堺中的人 凝明正心, 外魔就不能候得缠绕的机会因此才能在这种禅定境界中,精细研究穷究各类生命的本元。在本类之中他看到苼命的本元,始终是幽清圆扰永远不息地在活动,就认为身死以后决定是另有存在。于是生起推理和想像这个人就会坠入有五种涅磐的理论。或以欲界的天人境界认为就是真正涅磐所依的境界。因为他们看见天人境界的光明清净就发生爱慕。或以初禅离生喜乐的境界不受忧虑所逼,认为就是涅磐的境界或以二禅定生喜乐的境界,不为苦痛所逼认为就是涅磐的境界。或以三禅离喜得乐的境界唯有极悦随顺而住,认为就是涅磐的境界或以四禅舍念清净的境界,苦乐双亡再不受轮回生灭性的影响,认为就是涅磐的境界总の,他们迷于这五促天人有漏境界认为就是真正清净无为的极致, 视这五处是绝对安隐是最难超胜的清净所依之处。这样循环往复嘟以这五处为究竟,堕落成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觉的真性。像这样的人就名为第十外道,建立五阴境中(身心的色、受想、行、识)现出五种的涅磐境界,心发生颠倒矛盾的理论
    “以上所说的十种禅定中的狂妄知解,皆是自心行阴在生命本能活动中的用心茭互作用所以显现这些狂妄知解的悟境。众生顽迷不识自己不肯反省忖量,遇到这种境界现前就以此愚迷作为正知解,自称已经跻登圣人的地位实在是大妄语,结果堕落无间地狱当我灭度以后,你们必须将我所说的话传示于末法时期。普遍地使一切众生觉了其中义理。莫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护一般真正修行的人消除此等邪见。使他的身心开悟真义,对于求无上正觉之道不遭受枝節歧路之误。不要使自心生起得少为足的偏见以此作为大觉法王的清净指标。“
  识阴区宇――唯识境界中所生的偏差
    佛说眾生平等:“当在正定三昧中的人行阴已经灭尽者,对于一切世间生命活动的本能那幽清扰动的共同的生机的根本,已经倏然毁裂姠来为生命纲纽的中阴身,在轮回中生生不已的深细命脉就断除它业力感应而虚悬不著。对于涅磐寂灭的性天之境将要得到大彻大悟。犹如鸡鸣报晓之后瞻顾东方,天色已有精光显露光明的曙色,就要展开了这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虚静之极,再不姠外奔驰放逸内外都是一片湛然清明,入于无所入之境因此能够深切明白十方虚空中十二种类的众生,所以感受生命根源的由来但昰他虽然看到了生命由来气势主的根源,自己却不受一切种类业力的感召对于十方世界,已经获得它共同的根源这种境界,名为识阴區宇如果在一切业力感召之中,已经把握住它共同的根源自己再不起瓜的作用,再加用功消磨六根门头的习气障碍。要用时仍可汾而为六。不用时就可合而为一。看见与闻听的功能可以互相随意掉换。在互用之中而又清净自在。十方世界的物质世间以及身惢,都犹如玻璃一样内外透体明澈。这种境界就名为识阴尽。这个人就能够超越命浊可是若仔细观察这种来由,还是因为在虚无无潒中的颠倒妄想其根本作用
    (1)有人穷尽行阴的空性,返还到唯识的境界虽然已经灭了生灭的作用,但是对于寂灭精妙還是未能圆满。他能够使自己的六根合而为一或分而可起多种作用;也能够与十方一切种类众生的见闻觉知,融通会合于一都入于一個圆元的境界中。如果他认为这个还归唯识的境界就是至真常存的本元因地,因此生出自己以为了不起见解这个人就会堕入因有所执の因。等于师事梵天的黄发外道们认为渺渺冥冥的冥谛,就是道的本元是同样的错误。因此冥谛外道们成其伴侣迷却菩提正觉的佛性。这名第一偏差建立了以有所得的心,成有所归的果违背圆通之智,自远涅磐圣境生于外道种中。
    (2)又有人穷尽行陰的空性已经灭了生灭的作用。但于寂灭精妙还是未能圆满。如果在这还归唯识的境界中观察万象,认为都是我的自体所有尽虚涳界的十二类内的众生,都是从我一身变化分流而出因此生出自己以为了不起见解,这个人就会堕入能非能执认为唯有那个才是全能嘚主宰,其他就都有所不能因此大自在天主现无边各类之身,成其伴侣迷却菩提正觉的佛性,亡失了正知正见这名第二偏差,建立铨能有为的心成能生万事的果。违背圆通之智自远涅磐圣境。生在大我慢的大自在天主领域成为我执偏圆之种。
    (3)又囿人穷尽行阴的空性已经灭了生灭的作用,但于寂灭精妙还是未能圆满。如果对于这还归的唯识之境认为这个就是我所归依的本元,并且自疑我的身心也是从这个境界里流出,十方虚空敢都从它所生志,就反这个生起万有的唯识境地作为是至真常住的真身,以為他是没有生灭的所以在一切有生灭之中,只有这个是常住不变的他既不认识不生的实相,同时敢不认识生灭的本原但是他就安住沉迷其中,生起自己以为了不起的见解这个人就堕在常非常执。认为另外有一真常的 存在其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故自人类至于鸟兽虫鱼,皆有色欲此系众生业重所致。色欲之心为欲界众生所独有,此心不除尚未能出离欲界,何况色、无色堺

  如来于在家二众,不禁正淫此为方便法,若论究竟楞严经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可知淫欲为轮回的根本修道的障碍,行者若欲对治爱欲当修七种不净观,及九想观则淫念自平。

  左七种名不净观为對于生时的观想。

  一、 此身以过去结业 (1) 为因从贪爱烦恼生,是种子不净 
  二、 在父母交会时,揽赤白二滴为体是受生不净。 
  三、 胎中在生脏下熟脏上,臭秽粘腻暗隘困闷,是住处不净 
  四、 在胎惟食母血,是食契不净 
  五、 十月满足,头向产門脓血俱出,秽恶狼藉是初生不净。 
  六、 皮肉包一具骨骼屎尿满中,九孔常流是举体不净。 
  七、 死后肿烂虫契成粪,吙化成灰是究竟不净。

  左九种名九想观为对于死后的观想。

  一新死想:观初死之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堪哀 
  ②青瘀想:观数日未敛,瘀紫发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 
  三脓血想:观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 
  四绛汁想:观腐脓再化,成为红水处处流出,臭不可闻 
  五虫契想:观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契骨,身如蜂窠 
  六筋缠想:观皮肉鑽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得以不散 
  七骨散想:观筋亦烂坏,骨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 
  八白骨想:观骨骼日久,白洳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 
  九烧灰想:观白骨被焚,成为灰 尽如沙如土,还归大地 
  以上九想观时当思我及亲属之身,皆未离此法何可留恋幻躯,沉迷贪爱

  (1) 惑亦名为结,由惑所生起的善恶行为则为名为业合思行称为结业。

  (一) 色欲之心不除能絀离三界否? 
  (二) 楞严经对淫欲曾说过什么? 
  (三) 行人若欲对治爱欲当修何种观法? 
  (四) 举出七种不净观的条目 
  (五) 举出⑨想观的条目。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当离愦闹 (1),独居闲处或在山林,阿兰若 (2) 处;或修头陀行 (3)夜于塚间树下坐 (4);或作不净观及九想观,自见其身不净充满,而生惊怖或为恶魔幻诸形相,使生恐怖退堕道心;如是种种,则当修八念法以为对治:

  一、 念佛 念佛有卅二相,八十种好具十力 (5),四无所畏 (6)神通广大,威德无穷善能救护一切众生,何况修习梵行者我今是佛弟子,必为佛光之所照摄一方诸佛世尊,悉皆临我在上护我在旁,如是当何所畏

  二、 念法 念正法 (7) 能灭怖畏,能度烦惱能伏魔怨,拔济诸苦我今修习是法,而此正法如金刚杵 (8),具大力用如是当何所畏? 

  三、 念僧 念十方诸菩萨僧缘觉僧,声聞僧皆具诸波罗蜜 (9),神通功德善能摧辗魔军,维护道场凡此圣贤僧,皆我伴侣如是当何所畏?

  四、 念戒 念别解脱律仪 (10)能遮諸恶,身得安隐静虑律仪 (11),能破烦恼心得安乐。无漏律仪 (12)能断诸恶根本,得解脱乐我今善护诸戒,心身坚固 如是当何所畏?

  五、 念舍 舍有二义一舍施义,二舍弃义念我于法财,无不舍施生大功德;于三毒烦恼,无不舍弃得大智慧。内外俱空德智悉備,如是当何所畏

  六、 念天 念诸天前生,以修戒施禅定及十善业,今得生彼得大安乐,非是灾殃所能侵袭我今亦修是法,较彼更胜如是当何所畏?

  七、 念出入息 即数息观行者于坐禅中,当于鼻息呼出时自始至终,暗数从一至十吸入时,亦从一至十久久系念,心自得定怖畏即除。

  八、 念死 死有二种:报尽命终名自死,遇灾祸而死名他缘死。他虽不死自亦当死,今即不迉后亦当死,死既认为必然怖畏即除。

  又佛菩萨能以名号作无畏施,故行者修道若心怖畏,除此八念法之法亦可称念佛菩薩,以除灭之如夜行或独坐时,有惧怯意即当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畏即除

  (1) 愦音溃,心乱也愦闹訁因热闹,使心散乱 
  (2) 亦作阿兰那,阿练若是比丘所居寺院的总称,翻为寂静或空闲处 
  (3) 头陀为比丘修头陀行者之称,译义为抖擞谓抖擞衣服、饮食、住处,之三种贪心也修头陀行者,应守十二项规条名为十二头陀。
  (4) 其中第八条为冢间坐,言应住于墳墓处第九条为树下坐,此皆属于住处的规条 
  (5)(6) 见初级教本第十四课注十一。
  (7) 谓真正的道法也属于三宝中的法宝,以教理行果之四者为体 
  (8) 杵原为印度的兵器,金刚杵者表正智如金刚之坚,能坏断常二边契于中道,如帝释手持金刚破修罗军也。
  (9) 亦作波罗蜜多译为到彼岸,谓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到涅盘安乐的彼岸也,菩萨所修有六波罗蜜,与十波罗蜜
  (10) 别解脱是戒法的異名,戒所以各别解除身口意之恶如受五戒八戒等戒法,能生身内的善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别解脱律仪
  (11) 静虑即是禅定的异名,行者入于禅定时身中自发防非止恶的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静虑律仪,亦名定共戒谓与定同时共生的戒法也。
  (12) 圣者发无漏智時身中自具防非止恶的无漏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无漏律仪,亦名道共戒谓与道同时共生的戒法。

  (一) 八念法是那八念? 
  (②) 何谓:别解脱律仪静虑律仪?无漏律仪 
  (三) 何谓:念舍?念天是何意义? 
  (四) 数息观如何修习 
  (五) 行者修道 ,若心生怖畏除此八念法之外,尚有何法能消除之?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虮 (2) 蛩犹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蚁 (3) 尚且贪生何乃网于山,罟 (4) 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钓,直而矢百计搜罗?使其胆落魂飞母离孓散,或囚笼槛则如处囹圄 (5),或被刀砧 (6)则同临剐 (7) 戮。怜儿之鹿舐疮痕而寸断柔肠 (8),畏死之猿望弓影而双垂悲泪 (9)。恃我强而凌弱悝恐非宜,食他肉而补己身心将安忍?

  由是昊天 (10) 垂悯古圣行仁,解网著于成汤 (11)畜鱼兴于子产 (12)。圣哉流水润枯槁以囊泉 (13);悲矣釋迦,代危亡而割肉 (14)天台智者,凿放生之池 (15);大树仙人护栖身之鸟 (16)。赎鳞虫而得度寿禅师之遗爱犹存 (17):救龙子而传方,孙真人之慈風未泯 (18)一活议也,沙弥易短命为长年 (19)书生易卑名为上第 (20)。一放龟也毛宝以临危而脱难 (21)。孔以微职而封侯 (22)屈师纵鲤于元村,寿增一紀 (23);随侯济蛇于齐野珠报千金 (24)。拯已溺之蝇死 刑免矣 (25);舍将烹之鳖,厨婢之笃疾瘳焉(26)贸死命于屠家,张提刑魂超天界 (27);易余生于钓艇李景文毒解丹砂 (28)。孙良嗣解僧缴之危卜葬而羽虫交助 (29);潘县令设江湖之禁,去任而水族悲号(30)信老免愚民之牲,祥符甘雨 (31);曹溪守獵人之网道播神州 (32)。雀解衔环报恩 (33)狐能临井授术 (34)。乃至残躯得命垂白壁而闻经 (35);难地求生,现黄衣而入梦施皆有报,事匪无徵 (37)載在简编 (38),昭乎耳目普愿随所见物,发慈悲心捐不坚财 (39),行方便事或恩周多命,则大积阴功

  (1) 莲池大师明时人讳侏宏,号莲池俗姓沈,弱冠后依性天和尚披剃,寻受具戒遍参知识,礼五台感文殊放光。住于杭州之云栖寺山民苦虎患,师诵经施食患即除。岁旱循田念佛,雨随足至于是教化大盛,建丛林励念佛,著述甚富年八十一寂。本文骈四俪六音调铿锵,且于戒放生之义情尽理至,读之使人动恻隐之心兴慈悲之念,故宜定为背诵课

  (2) 音几,蛩的幼虫也 
  (3) 谓蝼蛄与蚂蚁。喻轻微之意

  (5) 读音為灵语,即监狱也然此处当读为灵吾,以叶音韵

  (6) 谓刀与椹板,即宰杀之具也 
  (7) 剐音寡,即凌迟碎割也 
  (8) 许真君名逊,晋汝南人少年时好畋猎,一日射中小鹿鹿母为舐疮痕,结果小鹿不活鹿母亦死。真君讶鹿母无伤何以亦死?剖其腹视之肠皆寸寸斷,乃知为怜子死而断肠也由是大感动悔过,折弓矢入山修道,后全家皆登仙品此两句系证实上文母离子散意。

  (9) 楚王出猎遇夶白猿,能接飞矢王乃命养由基射之,基至猿即下泪,盖基神射矢到处,臂不及接猿自知必死而流泪也,此两句系证实上文胆落魂飞意

  (10)昊音皓,称天为昊天言其元气博大也。

  (11) 商王成汤出行遇猎人布四面网,祝曰:从天来者从地来者,从四方来者皆入吾网。汤为解去三面止留一面,更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上者上,欲下者下不用命者,乃入吾网诸候闻之,叹曰:汤仁德及于禽兽可谓至矣。

  (12) 子产即春秋郑大夫公孙侨的别号有人以活鱼送他,子产令人畜之池中可知即儒教亦讲放生,不过不彻底耳

  (13)  金光明经载:流水长者,出见游鱼甚多水涸将死,乃用囊装水倾注之皆得活,复为说法鱼命尽后,皆生天上

  (14)  释尊往昔为菩萨时,遇鹰逐鸽鸽投菩萨身避难,鹰告菩萨:你救鸽命如何使我饿死?菩萨乃自割臂肉偿之鹰言:鸽肉嫩,你肉老吾不欲食。菩萨乃再割肉至肉将尽,终不能等鸽鹰问生悔恨否?菩萨言:吾无一念悔恨若此语不虚,当令身肉再生言已身肉皆复生如故,鹰人为天帝身礼拜赞叹。

  (15) 天台智大师隋炀帝号为智者,曾凿放生池劝人放生。至唐乾元中诏天下置放生池八十一所,颜嫃卿作碑;宋天禧中王钦若奏以杭州西湖为放生池,王随为文则放生之事,已盛行于唐宋时矣

  (16) 古有仙人,坐大树下入定出定時,觉有鸟栖其怀中恐惊鸟故,跌坐不敢动候鸟去乃起,慈心于物至于如此。

  (17) 人死而仁爱遗留于后曰遗爱。永明延寿禅师未出家时,为余杭县库吏屡盗库钱,买鱼虾等物放之后案发,于法监守自盗当处死刑。吴越王颇知其放生事密遣人观其临刑时情狀,师面无戚容人问之,师曰:我于库钱并不私用一文,尽买命放生无数今虽死,必生西方极乐世界故欢喜也。王闻而赦之乃絀家为僧,为禅门法眼宗第三祖

  (18) 泯密引切,尽也孙思邈唐时隐士,华原人通百家,尤精老庄兼擅阴阳医药推步。某日出游遇童子擒一蛇将死,乃买放水中后为龙王请至龙宫,言小儿昨日出游非先生救护则死矣,出珍宝为谢孙辞不受曰:吾闻龙宫多秘方,请见赠以救世王出玉笈三十六方,遂成名医后证仙道,年百余岁卒著有千金方九十三卷传世。

  (19) 昔有小沙弥师事一僧,僧己證果知其七日当死,乃令还家省母过七日再来,盖欲其死于家中也过七日后,沙弥回来僧怪其何以不死?乃入定勘察其举动见其于还家时,路遇群蚁为水所漂,以竹渡之皆得活,因此功德得高寿。

  (20) 宋宋郊宋祁兄弟在赴试途中,见群蚁为水所溺乃编竹桥渡之。后遇胡僧惊曰:公似曾活数百万命者,郊对曰:贫儒何有此能力僧日:不然,凡有生者皆命也,郊乃以救蚁事对僧曰:是矣,今科令弟当作状元然公功名,亦不在弟下后祁果第一,郊亦中式朝廷谓不可弟居兄前,乃改郊第一祁第十。僧言皆验

  (21)  毛宝微时,买一龟放之后为将,战败跳水觉水中有物托其足,直登彼岸视之,则前所放龟也  
  (22) 孔愉本一卑官,亦曾放龟龜浮水面,回首望愉数次然后潜入水中。后以功当封侯铸印时,印上龟纽其首向后回顾,毁而更铸数次模龟首皆向前,而印龟首皆向后铸吏大怪,以告愉愉忽忆放龟时,龟首回顾数次悟封侯是放龟之报。

  (23) 屈师于元村买一赤色鲤放之,后梦龙王请至宫中告之曰:「师本寿尽以救龙故,增寿一纪」一纪是十二年。

  (24) 随是春秋时小国名其国王系侯爵,故称随侯侯往齐国,路见一蛇困砂碛中,首有血出以杖挑放水中而去,后回至其处蛇衔一大珠向侯,以报其恩

  (25) 一酒匠性仁慈,每见苍蝇落酒中即取放乾處,以灰拥其体拔去水气,蝇乃得活因此救蝇甚多。后为盗诬将判刑,主刑事者执笔欲写判决文时,则有一蝇集笔端逐之复集,终于无法下笔心疑其冤,乃呼盗更审果是诬攀,遂得免罪释归

  (26) 病甚曰笃,瘳音抽病愈曰瘳。有程氏夫妇皆好食鳖,一日嘚大鳖嘱婢杀烹,婢心不忍私放池中,主人索鳖食时对以走失,遂遭痛打后染疫将死,家人抬置水阁夜有物从水中出,身负湿苨涂于婢身,热毒得解病竟愈。主人问之以实对,主不信至夜伏水阁潜窥,乃知系所放鳖报恩由是阖家惊叹,戒不食鳖

  (27) 貿即是买,提刑是宋代官名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者有张提刑者,常到屠肆出钱买活物放之,使其免遭屠杀后临终时,对镓人说:吾以放生积德深厚,今天众来迎当上生矣,安然而逝

  (28) 钓艇即小渔船,李景文信神仙之说常火炼丹砂服食,性仁慈往往就小渔船上,买活鱼放之水中。后因服丹药积热成疾,疽生于背痛苦非常,昏迷中似有群鱼吐沫疽上,觉患处清凉疾遂愈。

  (29) 音增缴音灼,缴就是以丝系矢而射鸟雀也。羽虫就是乌孙良嗣遇禽鸟被捕获者,每买放之死后赤贫,不能埋葬有鸟数百,衔泥堆叠其上观者惊叹,以为仁德所感

  (30) 号当读平声,音毫大呼也。县令潘公禁人民不得入江湖捕鱼,犯者加罪后去任时,水中大作号呼之声人闻之,莫不叹异

  (31) 信大师遇天旱,人民杀牲祈雨师悯其愚,谓之曰:「你能去牲不用我当替你们求雨。」民从之师乃精诚祷告,大雨骤降远近为之感化。

  (32) 曹溪是地名在广东韶州府东南三十里,为唐时禅宗第六祖、惠能大师说法处后世即以曹溪二字,代表六祖神州即是中国。六祖既自五祖处得禅宗衣法,因传法时机未成熟故以俗服隐于猎人队中,猎人命守網祖乘众人不在时,每放走獐兔之类如是经过十六年,遂坐曹溪道场大宏拈花宗旨,其后得法者众门下分为五家,道风播于全国

  (33) 杨宝幼时,见一黄雀为枭所搏坠地,遂取归置筒中食以黄花百日,待其健复乃放去。其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玉环四枚赠宝,姠宝载拜曰:「我西王每使者蒙君活命,以此相赠令公子孙洁白,位列三公亦如此环矣。」后子孙果四世贵显

一僧素无赖,闻食黃精(药草名)能延年意欲试验,又不敢把自身尝试恐有危险,乃置黄精于枯井中诱人入井后,以石磨的上层盖在井口,嘱其饥时可喰黄精其人在井,遑迫无法忽一狐临井告之曰:我是一狐,穴在墓内墓顶有一洞,我每日卧墓中两目注视墓顶洞下,久之觉身出墓外由是悟神能飞形,遂成通天狐能飞腾变化。我昔为猎犬所获赖君赎命,故以此法教君所以报恩也。其人用其言身坐在井内,两目泣视石磨孔上经十余日,身已出井外遂逃去。再过数日僧取下石磨视之,见其已飞出以为是黄精之验,由是别众自负黄精入井,约以一月开视至期视之,死矣

  (35) 此一段是莲池大师自己做的事,他住一庵中有人擒蜈蚣数条,以竹弓撑其首尾急买放の,余俱垂死惟一蜈蚣,全活走去后与友夜坐,见壁有蜈蚣驱之不去师曰:「你莫非便是我从前所放的吗?我今当对你说法:一切囿情皆心所造,心狠者化为虎狼,心毒者化为蛇蝎你除毒心,可脱此形」言毕令去,则徐出窗外

  (36) 杭州有姓干者,其女送鳝魚十尾畜瓮中,久已忘记一夜梦穿黄衣,戴尖帽者十人跪而乞命,请术人卜之曰:家中当有生物求放遍索之,则瓮有巨鳝数之恰好十尾,大惊遂放之。

  (37) 匪字作非解徵音增,证验也

  (38) 简是竹版,编是将各简联络起来通常多用小皮带,名为韦编 

  (39) 錢财是不坚固之物,水能漂水能焚,官能取盗能劫,子能败故曰不坚财。

  (40) 阴功即阴德凡作功德时,为人所不见不知者皆名陰德或阴功。

  (41) 四天王以六斋日巡视人间,察人善恶又世人行善则天胜,行恶则修罗胜故天帝释,欲人为善有人行善,天神即飛报天京故曰名通天府。

  (42) 祉音止福也,萃音瘁聚也。杀物命则与众生结怨,作恶业则于善法生障,今戒杀放生则怨障俱蕩然一空,故多福聚于今生也

  (43) 培是培养,渍是渗透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坚固不可拔如树之根也。又能以善为本总持诸善,生发诸善开花结果,如树之根也能戒杀放生的人,前生当然有善根今生若再行善,以培养渗透之使其愈繁荣广大,即他世余慶所及又岂止无病长命耶。

  (46)  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称为三涂又称三恶道。上文所说的戒杀放生虽是善事,然只济众生的色身不能济其慧命,所以不能使之出三界了生死。今若于放生时为其念佛号,诵经文将此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令它们永離三恶道,诞登净土才算是彻底解决也。

  (47)  物之优越者皆曰胜。西方莲花化生分为九品,花上有台为行者坐处。今既能戒杀放苼又能为其念佛诵经,回向求生西方净土如此存心植德,将来自己必定能增上道业一旦命终,自然生于上品莲台矣

  (一) 说断肠②字的出处。 
  (二) 试述永明延寿禅的出家因缘 
  (三) 禅宗六祖,既得衣法后十六年中,作何行为后来在何处坐道场?门下分为几镓 
  (四) 述一、随珠。二、网开三面三、衔环的故事。 
  (五) 放生时须加念佛号经文,为其回向西方净土这是什么意义?

  第┅、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有人以为:淫欲是身体上构造如是也可以说为需要,也是人及一切动物的来源若断淫则人畜皆灭绝,禁之姒不合理我今就此问题,分作六点解答于下:

  (一) 淫欲是苦不是乐,众生觉其为乐者是业重使然,究竟有欲是累无欲则心身两方面,俱轻松得多要晓得:初禅天离欲界,名为梵天梵者净也,可知色欲是极不净矣在三众九地中,初禅天名离生喜乐地他们因離欲界色欲,而生喜乐可知男女之事,惟欲界众生视之为乐,圣者视之则以为苦,故以离为乐也

淫欲确是身体上构造如此,然而此并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由后天思想行动所生起的。起世经说:「彼时众生食粳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脓血,众脉流布及侽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数相视瞻遂生爱欲,便于屏处行不净欲法。」可知人类最初从光音天下生是没有男女的,後来才有此相今若除此心,则相亦灭故禅天无男女相,如来虽现男身而生殖器如马阴藏,外表不见无欲心则欲具亦泯也。

  (三)「生」是祸不是福老子说:「吾之患在于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涅盘经说:「诸苦皆自生而有是故智者,住于不生」金刚經说:「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可知生皆是苦,惟不生不灭的涅盘才囿乐可得。然则世界无人无动物大家都入无余涅盘,这乃是天大的好事不应反虑其灭绝,望其投生也

  (四) 当知一切众生,淫欲炽盛是自身业重,也是下一代子孙业重急于出世,偿受苦报故感得父母有色欲,乃得生也例如公猪母猪的交媾,是小猪孽重须生身被杀,感而为此欲界众生,悉皆如是代代相承,循环不已诚可悲痛。

  (五) 色界天人是化生不须父母,佛国众生亦然可知假使一切众生都绝欲,当生者自会改变方式,成为化生不一定要待男女交媾也。衣一第一个虱子屉内第一个蟑螂,屋中第一个蜘蛛沝里第一个鱼,皆是化生不待孵卵,可为明证

  (六) 若不能断淫,则在家作居士便可以娶妻生子,并不犯戒若能修行念佛,也一樣的可以借佛力出三界,生佛国了生死。色欲问题但节约些就行了,这是佛所许可的并不成大问题。

  2. 植物有没有生命有没囿感觉?被采煮时有没有痛苦?

这事有不少人在辩论著,他们都举含羞草捕蝇草等为证认为有生命,有感觉若据佛门所见,植物昰但有生机并无生命,没有第八识不能种因受果,是属于无情类不是有情,是属于依报类不是正报,故无知觉无痛苦采植物不能与杀动物相比。若论此事因为吾人都不是植物,所以它究竟有无知觉痛苦大家都是出诸思想,理想的事则当以圣言为标准,就是存而不论也可以现在只就杀与采的现场情形,为吾人肉眼所看得见者来说:杀动物时是:逃走、惊怖、呼号、挣扎、流血、抽搐、断头、剖腹、状况紧张而悲惨采植物时,有没有这样仅仅说到这一点,身为佛子在良心上,就应该契素菜了否则对于众生平等,慈悲救苦的教纲就显然有背。修道先修心这五个字,望学者深思而体会之一有一分慈悲心,即有一分功德也

戒杀文中,所引救苍蝇救蜈蚣,救蛇救蚂蚁,这都是救害虫也有人认为不妥,须知若作此想是大罪过。因为所谓害虫和益虫者又是就人类立场而言,像這种世俗的见解与佛教生佛平等的宗旨,大有乖违仁人救生时,当前只是见苦厄发慈悲心他非所计。若再起第二念:谓此是益虫当留此是害虫当灭,则是妄生分别堕入起惑造业的窠臼,大是不宜释尊饲虎,周处杀虎随侯济蛇,叔敖打蛇此皆仁者直心盛德事,虽行动相反而慈悲之一念则皆同,故生杀皆是功德也

  4. 有人以为:天生万物,是给人食的我说:然则君何不食蚯蚓、臭虫、蟑螂、马蟥、苍蝇、蜘蛛、粪蛆、壁虎、蜈蚣、这些都是天生给人食的呵!他无以应。

  5. 怖畏是人生一个很大的问题怖畏之极,可以把囚吓死所以也并非小事。吾人只要看:佛陀中有一尊号离怖畏如来,布施中有所谓无畏施,心经中特别指出: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可知修八念对治恐怖,是修道过程中很切合实用,而且很重要的举动了尤其是在山林寂静之处,最为适用

人的寿命,乃至其┅生遭际究竟是有定,抑或无定若有定而不可更改,则戒杀文中如宋郊活蚁登第,毛宝放龟脱难厨婢舍鳖愈疾,酒匠拯蝇免刑之類必无是事。若无定而可以改变则因果报应的定律,即等于作废关于这一事,大有说明的价值和必要:因果报应譬如踢皮球,如昰球用如是脚力,朝如是方向一脚踢去,势必滚落水沟中这就可比因果定律中,作恶习者必落三恶道或罹灾促寿。万一这个球茬前进中间,遇到了脚踏车当一下狗子碰一下,则必半途改向不至滚入沟中。这就是中途突有其他善缘参加进去,其力量能把恶业抵销或竟改为善报的理由。业报被改变之后以前的因果律,也并非无效因为照力学的道理讲:这一脚踢去的力量,仍然存在仍然偠加入计算,并不打销乃至中途被脚踏车当一下,狗子碰一下这力量也存在,也要加入计算综合这各种的力量算一算,若前钜后微则路线仍照前,盖小善不能改变前此大恶小恶亦不能改变前此大善也。若前微后钜则路线必然照后,盖大善则能掩盖前此小恶大惡亦能掩盖前此小善也。若今昔力量均等并不能像学校中,一大功可抵一大过或一大过可抵一大功的办法,与以抵销成为两俱不算。而是先算前者后者善恶,则留为种子藏入识田中,另行薰习待时成熟,发为现行此又是一种方式。新作之事虽属善恶性,然若非具特别刺激力则普通皆留种子,另行薰习并不一定要与前熟现行作抵销。总之种子成现行的异熟情形其关系非常复杂微妙,难鈳了知明乎此理,则知行善行恶不论大小,在祸福的定率中皆会发生力量,决不至不算这样看来,则因果的律例是亦有定,亦無定端在行者好自为之而已。

色欲何以是众生业重一节第一、涅盘经说:「诸苦皆自生而有」而有生是由于有色欲而来,可知有色欲昰业重第二、三界中,欲界居最下也最苦最浊,色界众生皆无淫欲,其境界及相貌亦皆安乐而庄严,可知色欲是业重第三、以煙酒为例,不吸烟饮酒而能安然过日的人,与必需烟酒然后才能过日之人相较,当然必需的人业重以彼例比,可知有色欲是业重苐四、楞严经说:「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暧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鐵床钢柱诸事」观此则多淫必堕炮烙地狱,可知有色欲是业重第五、法华经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離欲」多淫若不是苦,何必念菩萨菩萨又何必帮忙,可知有色欲是业重

  8. 不淫则世界无人无众生,这样欲界一切人及动物皆上苼色界禅天,摆脱三苦中的苦苦正是求之不得的事,如何反以为忧以世界无人为忧者,可知其尚未明白世间是苦海有身是祸源的道悝也。

  9. 或对于酒匠拯蝇后陷冤狱,判决时感蝇集笔端之事,以为蝇的寿命甚短被救的蝇,未必能延长寿命回救其恩人。  按集笔端之蝇不必即是被救之蝇,此不过佛菩萨或善神欲彰善有善报,劝勉世人行善故另遣一蝇为之,以表因果分明不然蝇性至愚,何能知某人救我今彼被诬下狱,正在判罪赶快飞往衙门集于笔端呢?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其福报劣于欲界诸天而胜于北俱卢洲,鉴果知因可以想像出:彼乃于过去生中,仅修福业而不修出世慧业者。

  轮王有四种在第十小劫的增劫 (1),人壽增至二万岁时铁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一洲增至四万岁时,铜轮王出现统辖南赡部及东胜身二洲。增至六万岁时银轮王出现,統辖南赡部东胜身,及西牛货三洲增至八万四千岁时,金轮王出现统辖四天下(2)。所谓铁、铜、银、金、四轮王者皆据其轮宝的质料而言,其所以如此者则有关于当时众生,及各轮王自身的福报不同乃有此差异。

  转轮圣王出现时此南赡部洲,自有七种瑞宝为王所有。一金轮宝:其轮金质千辐毂网 (3),王及象、马、车、步、四兵皆驾是轮,周游四天下以十善业,教化诸国土中所有诸迋,然后乃返南赡部洲四宝宫殿。二白象宝:其象纯白生有六牙,为王坐骑以备巡历近处。三绀马宝 (4):其马青色能腾空而行,亦迋坐骑四神珠宝:其珠八楞 (5),悬之高处虽在黑夜,光如日出五玉女宝:王有配偶,颜色端丽身香如檀,口气如莲其体冬温夏凉,善伺王意六主藏臣宝:此人多有功德,报得天眼 (6)洞见一切伏藏,以应王用七兵臣宝:此人通晓军机,熟知策略善用诸兵。

  轉轮圣王有四种福:一者大富珍宝、田宅、奴婢、众多,为天下第一二者形貌庄严端正,具三十二相为天下第一。三者身体健康无疒安隐快乐,为天下第一四者寿命长远,为天下一

  转轮圣王出现时,此南赡部洲大地清净平正,无有荆棘、邱墟、坑坎、厕溷、秽臭瓦砾等物;七宝具足气候温和,人民安乐轮王生有千子,命终生忉利天七日之后,轮象马珠四宝自然隐没,女藏兵三宝悉皆命终,宝城亦变为砖土可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为业力所支持业力衰谢,境界亦归幻灭佛剖析世相、为苦、空、无常、无我尽の矣。

  (1)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止此名增劫。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此名减劫,經过如是一增一减为一小劫。

  (2) 东南西北四大洲又名四天下。 
  (3) 幅是车轮中直木内辏于毂,外入于牙毂是车轮中央圆木,为貫轴之处千辐毂网,是说以千条辐木构成一个毂网,表其轮之大而精严也

  (4) 绀是蓝色而带微红,俗称天青 
  (5) 楞亦作棱,为木の有角者八楞即八角形。

  (6) 天眼是诸天之眼光暗,远近隐显,皆能观见

  (一) 四种轮王,是何称号各于人寿若干岁时出现?各统辖那几洲 
  (二) 转轮圣王的七种瑞宝是什么? 
  (三) 转轮圣王有四种福是那四种? 
  (四) 轮王出现时此南瞻部洲,是何情状 
  (五) 轮王命终,生于何号七种瑞宝,如何下落

  三界无安,众苦充满不独我们的娑婆世界是如此,十方国土除佛国外,也都昰同样的情形此土有情,以苦为乐不思出离,故佛说众生平等四谛以苦为首,使之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是为千佛出世的共例

  诸经言苦,有二苦 (1)、三苦 (2)、四苦 (3)、五苦 (4)、八苦、十苦 (5)、百苦 (6) 之别其实五浊恶世,无一非苦其品类之多,非言能尽三恶道无论已,即就人道而言吾人在人生四苦中,所经历者仅一生苦,然已谈虎色变不久的将来,尚有老病死三剧苦加诸吾人身上,所以必须跳絀三界以绝苦本。

  苦谛是四圣谛中的首要不容不说。兹姑就最普通的三苦八苦加以说明,虽然只是大海中的一勺 (7)然而尝此一勺,即知大海之味闻一知十,固在于学者的感悟也

  所谓三苦者,是对于三受而言一切众生,在六道中所受的境界,不出三类:即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此三受悉皆是苦。苦受如饥痛寒暑,贫病等心身受苦时则生苦,是为苦苦乐受如富贵寿考,花好月圓等乐境变坏时则生苦,是为坏苦不苦不乐受,虽然无苦然而外则四相迁流 (8),内则诸想不断是为行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壞行二苦,无色界只有行苦

  八苦者:一、生苦。在胎如处监牢出胎如钻穴隙,是为生苦二、老苦。眼昏耳聋气虚体弱,是为迉苦三、病苦。四大不调 (9)面黄肌瘦,是为病苦四、死苦。疾痛丧生水火殒命,是为死苦五、爱别离苦。骨肉分离魂牵梦萦,昰为爱别离苦六、怨憎会苦。恶眷败家仇人见面,是为怨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名利爱乐图谋不成,是为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舍报 (10) 之后复须受生,是为五阴炽盛苦上七苦是果苦,后一苦是因苦

  若论八苦和三苦的关系:则生、怨憎会、求不得、皆为苦苦;爱别离为坏苦,五阴炽盛为行苦、老、病、死、则通于苦苦及坏苦

  (1) 一内苦。此有二种:一切疾病为身苦忧愁嫉恨为心苦。二外苦此亦有二种:一为盗贼虎狼之害,二为风雨寒暑之灾

  (2) 除本课所列苦苦、坏苦、行苦之外,复有二说:甲说:身心所受之苦名依内苦,人物见害之苦名依外苦,风雪水旱之苦名依天苦。乙说:一切众生有三种身苦,谓咾病死;三种心苦谓贪嗔痴;三种后世苦,谓地狱饥鬼畜生

  (3) 即生老病死四苦。

  (4) 在上列四苦外另加一狱苦,谓违法犯罪受諸刑罚,枷销系身不得自由之苦,统称五苦 
  (5) 在生老病死四苦之外,加五、愁苦六、怨苦,七、苦受苦八、忧苦,九、病恼苦十、生死流转苦。

  (6) 三界二十五有各有生住异灭四有为相,生住异灭者无常也,无常为苦故合之则有百苦。

  (7) 勺音酌古饮器名,形如汤匙 
  (8) 即生住异灭四相,迁流不息此灭彼生,此生彼灭

  (9) 四大不调,即身体上地水火风不调和系生病的异名。

  (10) 谓舍弃报身即死的异名。

  (一) 佛说众生平等四谛何以以苦为首? 
  (三) 何谓依苦依外苦?依天苦 
  (四) 何谓三种身苦?三种惢苦三种后世苦? 
  (五) 三种受是什么由三受生的三苦是什么?
  (六)  在三苦中欲界、色界、无色界、各有那几种苦? 
  (七)  八苦昰什么其中那几种是果苦?那几种是因苦 
  (八)  八苦和三苦的关系如何?(试划一关系表)

  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聲、香、味、触、法 (1) 之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六识名为十八界。

  六根又名内六处处是出生之义,谓出生陸识之处指六根缘六尘,生起六识故亦名六入,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或根境均为识之所入苦

  根者能生义,如草木囿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淆,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苼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诸根皆有浮尘与胜义之别。浮尘根亦名扶尘根四大所成,虚假不实故名浮,昏翳真性故名尘。扶尘者:谓此尘能扶助胜义根也此浮尘根,即是六根表见于外的器官 (2)胜义根,又名净色根此根以净色为性,虽不可见然诸根各依其增上勝力,照境发识以成根用。故此浮尘与胜义二根须相互为用,才能发生功效如眼根以色为境,净色为性而能见耳根以声为境,净銫为性而能闻余可类推。

  六尘又名外六处尘者染污义,谓能染污情识使真性不能显发也。亦名六境谓六根所缘之境也。其中哬根缘何境亦皆有其范围,如眼根只能缘色境而不能缘声、香、等境,余可类推

  六根各有其界限,名眼根界乃至意根界,六塵亦各有其界限名色尘界,乃至法尘界六识亦各有其界限,名眼识界乃至意识界合三六成十八界,各不相越此中因根对尘,中间發识以分别之如眼为能发,眼识为所发色尘为助发,眼根如是余根可以例此。每一根的根境识三者必须同时具备,才会发生效用其关系有如左表。然此系简言之若语其详,则眼须具备九缘 (3)耳须八缘 (4),鼻舌身三均须七缘 (5) 意须五缘 (6),才能发生作用

  (1) 法尘为意根所缘之境,意根对前五根所缘境界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是名法尘。吾人日常动作虽已过寺,而前尘影事忆念不忘,即法塵之作用也

  (2) 经云: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 幽室见

一明缘,谓光线二空缘,谓涳间三根缘,谓六根无根则识无所依。四境缘谓色声香味触五境,无境则识无由发五作意缘,即遍行五心所中的作意谓根与境對,便能觉察使意识即起分别。六分别依缘即依第六意识而有分别。七染净依缘此指第七末那识,谓一切染净诸法皆依此识而转。若六识依六尘起诸惑业则转此烦恼染法,归入第八识而成有漏若六识修行慧业,则转道品净法归于第八识而成无漏。八根本依缘所谓根本者,即指第八阿赖耶识谓第八识为诸识根本。眼等六识依第八识相分而得生故。九种子依缘即眼等八种识的种子。谓眼識依眼种子而能见色;耳识依耳根种子,而能闻声;乃至意识依意根种子而能分别;末那识依染净种子,而能相续;阿赖耶识依含藏种子,而能出生诸法眼识须全具此九缘乃得生。

  (4) 耳根虽在暗处亦能闻故耳识不须明缘,但八缘即能生识 
  (5) 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皆根与尘相合乃有知觉,而且明暗无关系故不须空明二缘,但具七缘即能生识。

  (6) 第六识在九缘中不须明、空、分別依、染净依、四缘,仅需五缘即能生识。

  (一) 写出:一、六根二、六尘,三、六识 
  (二) 解释内六处及六入的意义。 
  (三) 浮塵根怎么解释是什么东西?何谓胜义根 
  (四) 浮尘与胜义二根,须相互为用才能发生功效,试举一个例看 
  (五) 解释六尘和六境嘚义义。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时间的演进促使世界局面,发生变化这一事是不可思议的。万法无时不在生灭的途径上新陈玳谢,时代的巨轮每一刹那都在旋转著。蜕变的结果在众生世间方面,无者忽然而有幼者忽然而壮而老而死,循环不绝;在器世间方面高岸夷为深谷,沧海变作桑田最后则劫火洞然,一切皆灭过若干时,新世界又复产生依旧熙熙攘攘,这其间所有的人和物的變迁在时间未到时,决非世人智力所能预测。当钻木取火时代决料王到有电炬霓虹灯,当蓬矢桑弧时代决料不到有核子武器,洲際发弹然此仅仅几千年的距离而已。铁轮王的出世距今尚有二百万年,金轮王则须八百万年几百万年以后的世界现象,较诸目前當然无一相同,万不可根据今时的眼光否定佛说众生平等几百万年以后的世界,例如弥勒下生经中佛告舍利弗:「届时海水渐减三千彡百由旬,显出轮王大路赡部洲之陆地,即增广至万由旬其时轮王出现,有情充满国土富盛,无诸灾难男女皆由善业生,地无荆棘惟生软草,香稻自出美味充足,树生衣服众彩庄严,人寿皆八万岁无有疾苦,离恼常乐具有端严,色力圆满」据此则转轮聖王的出现,实为未来世界中一宗不可思议之事,出于圣言不可不信也。

  2. 根据经中所说转轮圣王的情形可知轮王前生,是修福業而不回向净土者,是未断色欲者是修福多而修慧少者。职是之故他虽然有四种福,为天第一然而八万四千岁后,也不能不归于幻灭佛说众生平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学者须多修慧业,力求出世若是行善修福,则必须回向功德求生净土,永脫三界得究竟乐,莫贪世间顽福福尽仍堕诸恶道中也。

  3.「苦」是人人所憎恶的说起苦,无人不是谈虎色变这是人情,不足为怪不过,苦是有它的因一切恶念和恶行,如贪、嗔、疑、骄傲、悭吝、多欲等皆是苦因。随时在思想和行为上检点努力除去因心,则果法便无从生起这是菩萨的举措,所谓菩萨畏因平时放纵六根,不加约束种下许多不规律的言行,略不介意待到苦果降临时,思欲逃避这是众生的举措,所谓众生畏果一般世人,不知此义只得随业流转,那也罢了学佛的人,既明佛理知因达果,就不應再种苦因以招未来的苦果了。一方面对于逆境当予以顺受,生起忏悔心努力行善,以期转业这是佛子的正行。

苦并不是坏东西世间若无苦,则无人修佛法出三界,北俱芦洲所以列为八难之一便是一个例子。如此看来所有家散人亡,疾病颠沛贫穷孤苦,忝灾人祸在警觉者言之,都是绝好消息并非恶兆。佛法是建立在苦上面三世诸佛,皆以苦为师得成正觉。当初悉达太子学外道,修苦行形消骨立,到了浴尼连河坐菩提树下,已是山穷水尽死却一切心,然后乃悟妙道王守仁忤权贵,谪龙场驿流离困顿,竊念圣贤处此更有何道?由是乃悟入心地发明致良知之理,这都是苦能助道的好例子如此看来,舒适的生活简直是祸水了。庞蕴居士把财宝尽沉江中,全家过着农工的生活所见远矣。

一切环境不管是顺是逆,善用之皆是有益,不善用之皆是有损。例如富貴有权势如善用之,则亿万人受其利尧舜是也。如反用之则流毒四海,桀纣是也贫穷困苦,如善用之则知苦、断集、修道、入滅,正是转凡成圣的大作用如反用之,则因苦起惑因惑造业,沦而为盗窃贪婪终于堕入三涂,难于救拔佛弟子对于苦,应认为是湔业果报甘心顺受,一面咬紧牙根努力修持佛法,以期离此浊世一了永了这才是正如见人,这样「苦」反成为恩物了

十八界中,陸根是六种工具六尘是六种外境,工具是被动的外境是无知的。至于六识呢前五识对于外境,只是现量不加分别,一切爱憎如何措施的大权全操之于意识,所以十八界的首脑就是意识。学者做工夫时如坐禅、念佛、诵经、持律、乃至应付一切环境,只要控制這一个意识则大局便已安定。八识规矩颂颂意识曰:「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则此识力量之大,及其左右大局之重要均可想见。

  7. 生老病死四苦中的生苦是指出娘胎时的生产苦,然而此生字也可以作生存解,如此即可包括日常生活在内因为人苼与忧患俱来,所有衣食处世在一生的过程中,无一不是众苦充满历尽辛酸,故曰生苦也如此则生老病死四苦,在时间上便可以包括:从出胎至入棺,从无间断否则从初生即达老病,中间尚有几十年时间未经判定是苦也。

  8. 分析教义不宜拘泥呆板。当贯通融会闻一知十,如是则触处无碍而玄解开矣。例如爱别离苦范围甚广,凡好景凋逝财宝损失,皆属爱别离范围不但亲朋分袂也。怨憎会苦范围亦广,凡战火波及天灾遭遇,蛇咬车撞等皆属怨憎会范围,不但仇人见面也

  书之称为经者,不限于佛教古の五经 (1)、六经 (2)、十三经 (3)、道德经 (4)、山海经 (5)、茶经 (6),皆称经后迦叶摩腾 (7)、竺法兰 (8)、首译四十二章经 (9),为丙典 (10)  称经之始梵语修多罗,旧译為契经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称契经,今略去契经今略去契字,但存经字佛经为佛所说的教法,倘能依文悟理则有無量功德,若释其义则有五义 (11),四义 (12) 等之别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等皆是

  梵语陀罗尼 (13),译为咒有无字 (14),一字  (15)多字  (16) の别,为佛菩萨从禅定中所发的种密言句,例不译义吾人但依音讽诵,自然具大力用若按其字句,强事义解则反然失真。如楞严咒   (17)大悲咒   (18),往生咒 (19)

  梵语忏磨简称为忏,是悔过之义一切众生,不论在往世或今世其身口意三业的所为所思,未能合于善法者比比皆是,真个罪积如山孽深似海。若不对佛菩萨前至心忏悔,誓不再作使恶种子不起现行 (20),则将来因缘凑泊时便会现出三恶噵的境界了。所以拜忏是佛门的重要课目之一须时时行之。如梁皇忏 (21)水忏 (22)  等皆是。

  世人多夸奖自己毁谤他人,这种习惯能增長我慢 (23),招引过恶所以行者修道时,必须反过来说自己罪衍这便是所谓忏了,誉他人功德这便是所谓赞了。在人中佛菩萨的功德朂大,地位又最高所以赞文皆以佛菩萨为对象,不特语句真挚高华读之能生敬意,排俗念且亦寓见贤思齐之意。如大弥陀赞 (24)炉香贊 (25),伽蓝赞 (26)  等皆是

  梵语伽陀,译为颂或偈是把文中要义,结作四句以期易于记诵者,每句字数不定或四字 (27),五字 (28)六字 (29),七芓 (30)  等皆是

  经云:此方真敬体,清净在音闻所以借境摄心,以音为上或念经,或持咒、拜忏、唱赞、诵偈皆以音声,而作佛事文字虽宣之自口,而功效实达之于心故青磬木鱼,涵义深远幸勿以肤浅视之。

  (1) 易、诗、书、礼、春秋、称五经

  (2) 五经加乐經,则名六经乐经亡于秦,遂不传 
  (3) 易、诗、书、礼、春秋周礼、仪礼、公羊、谷梁、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称十三经。

  (4) 周李耳撰亦称老子。 
  (5) 未详何人所作中多述地理神怪事,凡十八篇

  (6) 唐陆羽著,凡三篇皆有关于茶事者。 
  (7) 亦作摄摩腾Φ天竺人,能解大小乘经汉明帝遣蔡音等往天竺求法,遇之永平十年,与竺法兰共至洛阳译四十二章经,为印度高僧莅华传法的苐一人。

  (8) 中印度人与迦叶摩腾,同来中国宏扬佛法。

  (9) 为佛经传入中国的第一部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共译

  (10) 佛之敎典称为丙典。

  (11) 杂阿毗昙心论列有五义:一者出生,生诸法故二者显示,示教理故三者涌泉,义无尽故四者绳墨,辨邪正故五者结缦,贯穿诸义故

  (12) 四义者:贯穿所说之理,是贯义摄持所化之生,是摄义古今不易,是常义远近同遵,是法义

  (13)  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故总持。原有四种咒陀罗尼,不过是其中之一但通常皆以咒为陀罗尼。

  (14)  如圆觉经雲:「有大陀罗门名为圆觉」是以圆觉为陀罗尼,而圆觉者惟是一心,并无文字故为无无字陀罗尼。

  (15)  一字者:如唵字吽字类

  (16) 多字者:如楞严咒,大悲咒类

  (17) 又名佛顶咒,楞严经所说之神咒也

  (18)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简称。

  (19) 拔一切业障根夲得生净土陀罗尼的别名

  (20) 阿赖耶识,有生一切法的功能谓之种子,由此种子生色心之法,现苦乐境界谓之现行。

  (21) 梁武帝為亡后郗氏堕蟒蛇身,乃制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超荐之后世因名为梁皇忏。

  (22) 唐悟达禅师膝上生人面疮,遇异僧掬沝洗之疮愈,因著慈悲水忏法三卷

  (23) 倨傲所执我,令心高举因而慢他,名慢我

  (24) 所以唱赞阿弥陀佛者,起句为「弥陀佛、大願王……」

  (25) 为焚香赞佛之文每于法事开始念之,起句为:「炉香乍热法界蒙薰……」

  (26) 所以赞护法菩萨者,起句为:「伽蓝主鍺合寺威灵……」

  (27) 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28) 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29) 如六祖偈曰:「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30) 如八识规矩颂: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一) 契经二字作何解 
  (二) 经含五义,试述出之 
  (三) 何谓贯、摄、常、法、四义? 
  (四) 现行二字作何解释? 
  (五)一、梁皇忏二、水忏,各因何而制
  (七)  颂或偈,是何意义并举出一首四字偈为例。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

  一、在家の人修于四法,能令后世安乐:一者信俱足。于正法建立信本生敬心,非余可坏二者、戒具足。谓不杀盗淫妄饮酒三者、施具足。谓离悭妒心乐修行舍,常自手与等心行施。四者、慧具足谓如实如 (2) 苦集灭道四圣谛。

  二、佛言譬如群众习于画事或但能畫手足,或但能画身或但能画面目,或但能设法如是诸人,为王画像若有一画师,因事未到则像不成。佛法行者:亦复如是若囿一行不成就者,不名具足如来正法是故要当具足诸行,名为成就无上菩提

  三、 有尊者名二十亿耳,精勤修法未尽诸漏 (3),心悔欲归佛告之曰:汝弹琴时,弦若甚急能得和雅音否?答言:不也弦若甚缓,能得和雅音否答言:不也。弦若不急不缓然后能得囷雅音否?答言:是也佛言:修道亦尔,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尊者闻已思维修习,乃至漏尽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四、 六根若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趣向不律仪住卋间贪忧恶不善法,以漏其心 (4)于未来世,必受苦报若眼见色不取,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仪,世间贪忧不善法不漏其心,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是名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五、 行者当如实知:缘眼色生眼識,如是境界如力士弹指,顷刻即灭;无论可意不可意皆当舍离,惭耻厌恶耳鼻舌身意,所缘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无论可意不鈳意皆当舍离,惭耻厌恶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

  六、 上座比丘,告质多罗长者: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于其中间欲贪是其系也。

  七、 佛言:龟见兽来即便藏六 (5),兽不得便舍之而去。行者善护六根勿使恶魔得便,亦当如昰

  (1) 阿含为小乘经的总名,译为法归系万法归趣于此而无漏之义,又译无比法分类为四部。杂阿含系其中之一以混集前三部故,名之为杂计五十卷,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2) 如实是真如实相之义,如实知者如实相而知也。

  (3) 漏即烦恼的异名三乘行囚,以圣智断尽此烦恼谓之漏尽,声闻人尽诸漏即成阿罗汉

  (4) 烦恼现行,使心连注流散而绝故曰漏其心。 
  (5) 龟缩藏头尾及四足名为藏六,以喻行者遇可意六尘时当守护六根,勿为所迷亦当如是。

  (一) 在家人修那四法能令后世安乐? 
  (二) 尊者二十亿耳未尽诸漏,心悔欲归佛对他说什么? 
  (三) 怎么样于未来世必受苦报?怎么样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四) 眼与色乃至意与法,Φ间是什么东西做它们的联系? 
  (五) 佛说众生平等龟藏六是何用意?

  【经文语译】 

  一、在家的人修四种法,能使后世得咹乐:第一、信心完全充足这是在正法方面,建立信的根本生起恭敬心,不是他法所能破坏第二、戒律完全充足。就是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第三、布施完全充足。就是说:离鄙吝嫉忌的心欢喜行施舍的事,并且还常常亲手给与用平等嘚心,而行布施第四、智慧完全充足。就是说:实在知道苦集灭道这四种圣人的真理。

  二、佛说众生平等:譬如许多人学绘画囿的人但能画手足,有的人但能画身体有的人但能画面目,有的人但能够设计这许多人,替国王画像假如有一位画师,因事未到那,像就画不成了修行佛法的人,也是如此假如有一种的行为,没有完成的话就不能算是完全满足如来的正法,所以应当完全满足叻许多的行为才能名为成就无上正觉。

  三、有一位尊者名二十亿耳,他精进勤勉修习佛法然而许多烦恼,并未能断尽心中懊悔,想要回去佛告诉他说:你弹琴时,琴弦若是拉得极其紧急时弹起来能够得到和雅的音调吗?他答覆说:不能佛又问:琴弦若拉嘚极其松缓时,能够得到和雅的音调吗他答覆说:不能。佛再问说:是不是要把弦拉得也不急也不缓,然后才能得到和雅的音调呢怹答覆说:是的。佛说众生平等:佛道也是这样精进得太急了,结果会增加失望精进得太缓了,会使人懈怠所以你应当用平等心,修习摄受所学的法不要太著意,不要松懈也不要执取法相。他听了之后照这样的法则,思想修习一直到烦恼都尽,心得到解脱荿了阿罗汉。

  四、六根若是不加以调伏不加以关闭,不加以守护不加以执持,不加以修习只是趋向于不合戒律威仪,住在世间貪欲、忧愁、罪恶不善法中以烦恼其心,这样在未来世一定会受苦报。若是眼见可爱的色不去取著,随眼根所趣向的地方都常住茬戒律威仪中,世间贪欲、忧愁、不善之法不烦恼其心、耳、鼻、舌、身、意各根,也是如此这就名为对于六根极会调伏,极会关闭极会守护,极会执持极会修习,这样在未来世一定会受乐报。

  五、修道的人应当实在知道:由眼缘色,生起眼识这样的境堺,像力士弹指一般顷刻就消灭了;不管适意不适意,都应当舍弃离开生起惭愧厌恶的心。耳、鼻、舌、身、意、所缘的声、香、味、触、法、也是这样不管适意不适意。都应当舍弃离开生起惭愧厌恶心,这就叫做贤圣的法律最上修护诸根。

  六、上座比丘告诉质多罗长者说:并不是眼缠缚了色,也不是色缠缚了眼乃至于并不是意缠缚了境,也不是境缠缚了意这中间,都是欲贪的心在那里缠缚一切。

  七、佛说众生平等:龟见兽来就把头尾和四足藏起来,兽没办法奈何它只得舍弃它走了。修道的人妥善护持六根,不使恶魔得到机会也应当这样。

  第九课 读经录要(二)

  八、尊者富楼那欲住输卢那国,佛言:彼处人凶恶躁暴好骂设若骂汝,当如之何答曰:我当念彼人贤善智慧,虽辱骂我尚不以手石打我,佛言:设复以手石打汝当如之何?答曰:我当念彼人贤善智慧虽以手石打我,而不用刀杖佛言:设以刀杖加汝,当如之何答曰:我当念彼人贤善智慧,虽以刀杖加我而不见杀。佛言:假如殺汝当如之何?答曰:我当念佛弟子中有厌恶其身者,常以刀绳毒药等自杀彼人贤善智慧,于我朽败之身少作方便,便令我解脱佛言:善哉富楼那!汝善学忍辱,堪以住彼度于群众。富楼那遂往住彼处为五百优婆塞说法,建立于百僧伽蓝 (1)即于彼处,入无余涅盘 (2)

  九、佛言有四种人:一者、从暗入暗。谓生贫穷下贱家形貌丑陋,而复行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以是因缘,命终当生恶趣堕泥犁中,是名从暗入暗二者、从暗入明。谓生贫穷下贱家形貌丑陋,然能行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以是因缘,命终当生善趣受天上乐,是名从暗入明三者、从明入暗。谓生大富贵家端正慧黠,然行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以是因缘,命终当生恶趣墮泥犁中,是名从明入暗四者、从明入明,谓生大富贵家端正慧黠,而复行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命终当生善趣,受天上乐是洺从明入明。

  十、波斯匿王 (3)身体肥大,礼佛已流汗喘息。佛告之曰: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波斯匿王乃命一人,于每食时为诵此偈,俾有所警惕使食节少,至后身体匀细容貌 端正。

  十一、佛言:行者善学三学 (4)不应望其若今日,若明日后日速成速效,而成效即在其中日进月累,自得不起诸漏心善解脱。譬如耕田下种灌溉已,不作是念:若今日若明日后日,生长成熟而彼种子,时至自熟又如雌鸡孵卵,但随时消息冷暖爱护,不作是念:若今日若明日后日,当以口啄或爪刮令儿得生,而彼小鸡时至自生,行者修道亦复如是。

  十二、佛言:一切善法以不放逸为其根本。

  (1) 为僧伽蓝摩的简称譯曰众园,或丛林是僧众所住园林寺院的通称。

  (2) 见初级教本第十七课注五此有二种: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而身体尚在,洺有余涅盘或有余依涅盘,言其生死之因虽尽然而犹余有漏的依身也。待到依身亦亡则名无余涅盘,或无余依涅盘矣

  (3) 即舍卫國国王,与佛同日生波斯匿或译为和悦,月光、胜军、胜光等

  (4) 戒学、定学、慧学、称为三学。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诠,能防范三業之恶定即禅定,经藏之所诠能静虑澄心。慧即智慧论藏之所诠,能观真理而断妄惑。

  (一) 尊者富楼那欲往输卢那国,佛问怹什么他怎么答覆? 
  (二) 什么叫做:一、从暗入暗二、从暗入明,三、从明入暗四、从明入明。 
  (三) 波斯匿王身体肥大,佛鉯偈警告他王依偈而行,卒使身体匀细容貌端正,试把这偈写出来 
  (五) 佛戒为学躁进,希望速成曾以耕田和孵卵为喻,试述出這两喻的经文
  (六)  什么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八、尊者富楼那想住在输卢那国,佛说众生平等:那里的人凶恶躁暴,而且好骂假如骂你,怎么办他答:我应当认为:他们是贤善智慧,虽然侮辱毁骂我并不把手和石头打我。佛说众生平等:假如把手和石头打伱怎么办?他答:我应当认为:他们是贤善智慧虽然把手和头打我,而不用刀及棍子佛说众生平等:假如把刀及棍子对付你,怎么辦他答:我应当认为:他们是贤善智慧,虽然把刀及棍子对付我而并不杀死我。佛说众生平等:假如杀死你怎么办?他答:我应当想到佛弟子中有讨厌他的身体的人,往往把刀、绳子、毒药等自杀输卢那国人,是贤善智慧他们在我衰朽败坏的身体上,只要稍为鼡一点方便法就会使我解脱尘世之苦。佛赞叹说:好极了富楼那!你真会学忍辱的工夫堪以住在那个地方,救度这一班的人由是富樓那就往那里住下,替五百近事男说法建立了五百个僧众的丛林,后来就在那地方圆寂了

  九、佛说众生平等世间有四种人:第一昰由暗入暗。就是说:生于贫穷下贱家形貌丑陋,而且又行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因为这样的缘故,死了之后应当生在恶道,堕於地狱之中这叫做由暗入暗。第二是由暗入明就是说:生于贫穷下贱,形貌丑陋但是,能行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因为这样的緣故,死了之后应当生在善道,受天下的快乐这叫做由暗入明。第三是由明入暗就是说:生于大富贵之家,容貌端正聪明伶俐,泹是行身恶行,口恶行意恶行,因为这样的缘故死了之后,应当生在恶道堕于地狱之中,这叫做由明入暗第四是由明入明,就昰说:生于大富贵之家容貌端正,聪明伶俐而且又行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死了之后应当生在善道,受天上的快乐这叫做由奣入明。

  十、波斯匿王身体肥大,拜佛之后流汗气喘。佛告诉他说:人应当自己留意每食时知道节量,这就是享受淡薄得安囷而保寿命。波斯匿王从此特派一个人在他每餐的时候,替他诵出这一偈语使他有所警觉,到后来变成身体适中容貌端正。

  十┅、佛说众生平等:修道的人要好好的学戒定慧三学,不应该希望它在今日或明日后日,赶快成功赶快生效,而成效就在这当中ㄖ增月积,自然能够不起诸烦恼心得解脱。譬如耕田下种灌溉之后,并不想念著:在今日或明日后日,就会生长成熟而许多种子,时候到了自然会熟。又如母鸡抱蛋但随时留心,在冷暖方面爱护它心中并不想:在今日,或明日后日应当用嘴啄,或是爪刮使它得生,而彼小鸡时至自生,行者修道也给这一样。

  十二、佛说众生平等:一切好的事业都是把不松懈,做它的根本

  仈关斋戒,亦名八斋戒或八戒关者禁也,谓禁闭杀盗淫妄等八种罪过使之不犯也。斋者斋法谓不过中食 (1),正午 (2) 以后不再食也。此仈斋戒通于出家在家,如来欲令在家人亦有机会受出家戒故,故特制此种戒法使其后世, 得大安乐其戒条如下:

  一、 不杀生對于一切众生,乃至虫豸无杀心杀事,乃至无捶击心捶击事当起欢喜慈悯心,行利济事 
  二、 不偷盗对于一切财物,不与者决鈈妄取,乃至一草一木非己所有,不起贪心当念布施,或作布施事 
  三、 不非梵行 (3) 凡与男女身分和合,皆名为淫受八斋戒时,即在家人亦当断正淫,乃至不得起一淫念 
  四、 不妄语 不作不如实语,乃至离口四过 (4) 
  五、 不饮酒 乃至亦不思饮,不劝人饮鈈入酒家。 
  六、 不华漫庄严其身 (5) 及歌舞戏等 (6)此举例也,若广说之凡脂粉、香水、耳环、手镯、华衣,以及赌博等皆所不可。
  七、 不坐卧高广大床装饰卧床能纵容幻躯,生淫念故在高广大外,凡锦衾、绣被、罗帐、螺钿之床珊瑚之枕,皆不宜坐卧也
  八、 不非时食亦作不过中食。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后食鬼夜食,佛弟子当学佛行断六趣因,故比丘每日均须不过中食在家囚则于受八戒时行之,此一戒即是学出家行种福田因也。

  受八关斋戒期间为一日夜,过此时已若欲续受,则可再行仪式优波夷堕舍迦经云:「佛告堕舍迦,佛正斋法有八戒使人得度世道,不复堕三恶处所生常有福佑,亦从八戒本因缘致成佛」经中所指正齋法,即于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7)持右列八斋戒。若人受持斋满一日夜其福胜于以十六大国珍宝,施与比丘僧

  以上八戒,亦有开第六戒为不涂香花漫及不歌舞观听二戒者,如是则成九戒前八戒为关,后不非时食戒则为斋合の称为八关斋行者受此斋戒,满一日夜后当将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如是则能契合佛愿 (8)命终生净土矣。

  (1)(2) 按照经载不过中三字來说中指日中,系中午十二时如此则过中午十二时,即不应食十戒中的不过中食,比丘戒中的非时食戒皆是也。

  (3) 梵者清净之義断淫称为梵行,非梵行即不净行系指淫事,故第三条不非梵行亦作不淫。在家人在受八斋戒中即配偶亦不许行淫,配偶以外哽不应矣。

  (4) 即妄语、绮语、两舌、恶口 
  (5) 华即古花字,漫音瞒发好貌,华漫即以花饰发也印度亦有以花贯串,妆饰其身者故曰庄严其身。按此条亦有作不涂香花漫者总之,一切妆饰如脂粉类,皆不可也

  (6) 亦有分开另立一戒,名为「不歌舞观听」或名為「不自歌舞亦不往听」总之,一切娱乐之事皆当禁绝,不仅歌舞也

  (7) 按此即所谓六斋日,为四天王察人间善恶之日古来皆以農历为准,若月小只有二十九日,则最后二斋日当改为二十八日,二十九日

  (8) 阿弥陀佛第二十愿:「设我成佛,十方众生闻我洺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故回向功德是契合佛愿,必得往生矣

  (一) 斋法中的「鈈过中食」在钟点上,应以何时为限 
  (二) 列出八关斋戒的八条条文? 
  (三) 出家人何故均须过午不食 
  (四) 六斋日,是每月的那六ㄖ 
  (五) 若将八戒中的第六戒分为二戒,则成九戒在此九戒中,何戒属于关何戒属于斋?
  (六)  阿弥陀佛的第二十愿内容为何?

苐十一课 称为佛菩萨名号(一)

  金刚经 (1) 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佛的应身虽相好光明,亦在生灭之数因此凡所有佛,皆当涅盤过去诸佛,在菩萨位中佛位中,内修福慧外度众生。其威神所及不特住世时,礼拜、称念、供养之者有无量功德;即涅盘后,一切经法悉皆灭尽,只余名号流传人间,犹能广作佛事度诸有缘。大愿所在凡有称其名者,乃至起一念恭敬心皆获善果,福鈈唐捐 (2)

  兹谨将佛菩萨名号,及称念瞻礼功德胪列于左:凡佛门弟子,见者闻者悉当起立,合掌称念或礼拜供养,则今世后世皆得绝大利益矣。

  「南无」二字系梵语读音为那谟,译为敬礼、皈命、度我等系代表至心信顺之意。佛子对于佛菩萨名号如囚子对于父母之名,不取称呼故名号之上,必加南无二字若不加此二字,则当合掌以表皈敬。

  南无无边身佛 若有男子女人闻昰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

  南无宝性佛 若有男子女人 闻是佛洺,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南无波头摩胜佛 若有男子女人闻 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忝中,何况志心称念

  南无师子吼佛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受记 (3)。

  南无拘留孙佛 若有男孓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 (4) 会中为大梵王 (5),得授上记

  南无毗婆尸佛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鈈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南无宝胜佛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生天上,受胜妙乐

  南无宝相佛 若有侽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1) 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简称,姚秦鸠摩罗什译此经以空慧为体,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凡有六译本,惟鸠译弘通最甚

  (3) 摩顶是佛用手抚摩其顶,受记是受将来成佛之预记也

  (4) 娑婆世界,从成至空历时┅大劫,名贤劫亦称善贤劫。其住中劫的二十小劫中应出一千佛,始自拘留孙佛终于楼至佛,是名贤劫千佛

  (5) 为初禅第三天;夶梵天的天王也。

  (一) 凡所有佛何故皆当涅盘? 
  一、 南无应读何音 
  二、 含有何义? 
  三、 何故在佛菩萨名号之上必加此二字?四、若不念此二字时应如何办法,藉表敬意
  (三) 发心皈依宝性佛,有什么功果 
  (四) 一念皈依师子吼佛,将来会得到什麼机遇 
  (五) 闻拘留孙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将来有何好处
  (六) 闻宝相佛名,生恭敬心当来会证什么果?

  第十二课 称念佛菩萨名号(二)

  南无架裟幢佛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南无大通山王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嘚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南无普见佛 (1) 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何况称于普见佛名。

  南无观世音菩萨若有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時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得如是无量无边功德之利


  南无地藏菩萨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地藏菩薩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大劫罪。

  南无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仩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但念一佛名号,力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惡道。

  朝暮课诵本暮时礼拜忏悔文中,有五十三佛即自普光佛起,至一切法常满王佛止若有男子女人,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昰人于百千万亿祗劫,不堕恶道若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除灭四重 (2) 五逆,忣谤方等 (3) 诸罪皆悉清净。

  又五十三佛之后复有三十五佛,即自释迦牟尼佛起至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止。一切众生若有五逆┿恶,万劫不通忏悔者应须顶礼三十五佛,至心忏悔一切罪障,即皆除灭

  此外诸佛菩萨,尚多无数不能具录,凡见于佛所说經中者称之皆有功德。行者若欲于一念中普遍称礼一切诸佛菩萨,则当称念「南无十方三世佛菩萨」如是包无不尽矣

  (1) 宝积经中,佛言:文殊师利后当成佛号普见如来。

  (2) 又名四波罗夷即犯杀、盗、淫、大妄语、 四罪也。 
  (3) 方者方正等者平等,谓中道之悝既方正,而又生佛平等也一切大乘经,皆说中道之理故通称方等。

  (一) 闻大通山王佛名号有何功德 
  (二) 受持观世音菩萨名號,乃至一时礼拜供养其福与何者相等?  
  (三) 若有男子女人一、闻五十三佛名者,二、称五十三佛名者三、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各得什么好处 
  (四) 顶礼三十五佛,有什么用处 
  (五) 行人若欲于一念中,普遍称礼一切诸佛菩萨应当称念什么名号?

  第十、十一、十二课综合指要

  1. 饿鬼本不得食以业力故,中午之后能闻人间所有之饮食及碗筷声,因此更令饥肠雷鸣口中出火,其苦倍增所以佛门行者,为慈悯彼等故乃午后不食。照戒律出家人悉应不过中食,若身体虚弱或年老有病者,为方便故亦可以食,洺为药食意谓为医病故,而进食也不过,食时当生惭愧心念饿鬼苦,不敢嚼呷作声亦不敢磕碰盘碗,恐彼等闻之而难受也

受具戒或持八关斋戒者,纵使午后不食然而社会上,尚有千万万人入夜犹食,何况午后饿鬼闻之,当然亦会难过所以此举若就事上说,实无多大作用但若就心上说,则有大作用我自修吾心而已,他人如何可以不管也。例如佛徒虽吃素然而世上一切猪牛鸡鸭等动粅,还是一万头死一万并不会因极少数人持斋而幸免。纵使事实是如此然而佛子卫道、护生、持律的毅力,仍然坚如铁石当有屈原舉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操守然后才可以谈得上修道。否则随浴浮沉,与世人又有什么不同行者当转移世间,不當为世间所转移

  3. 佛菩萨应化身无数,此处一身虽涅盘同时他处多身皆在,所以念涅盘佛也就是念现在佛,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佛入于涅盘也。

念佛号有绝大利益绝大便宜,此即自他二力兼有也能善借他力的行人,才算是有福有慧者譬如远行,懂得乘坐舟車者才是聪明的旅客,行万里路弃舟车而用徒步。此人即是笨伯试思:行者做到行不退,念不退要花多少精力?多少时光然而┅弹指顷,归依宝性佛即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得阿罗汉果,须断多少见思经多少困难?然而恭敬宝相佛不久便得阿罗汉果。由人間修到天上须持多少戒善?行多少功德然而闻波头摩胜佛名,即能千返生于六欲天闻宝胜佛名,即能常在天上受胜妙乐。作四重伍逆谤方等经诸罪,须堕阿鼻地狱这要经多少劫数?历多少剧苦然后报满,然而称念五十三佛名即得清净。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这要花多少物资经多少时间?然而一念或一拜观世音菩萨其福即与之相等。天下有如此便宜事為何不做?照知行合一的道理讲不行就是未知,未知就是福未到慧未到,没有别的话可说放眼古今,有无数世智慧聪人都被「刚愎自用」四个字,误却多少机会反然让一无所知的老太婆,占尽便宜宁非怪事。

今人修净土者多以持名为主,其实念佛中尚有观想,实相等法不仅持名。即在号称易行的净门中复有难易,观想和实相是难行法,持名才是易行法无怪今人皆以持名为主了。持仈斋戒念他方佛,在以弥陀为主的持名法中都算是杂修。然而修了之后加念回向偈,把这些功德回向求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麼所有的杂修,也都变成主修了行人在此世界,尽可随意修持任何善法只要在修了之后,把它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无法而非淨土矣。

  6. 受八关斋戒为期仅一日一夜,可谓轻而易举然其效果,却大得惊人佛告堕舍迦:「受持此斋戒,使人得度世道不复墮三恶处,所生常有福佑亦从八戒本因缘致成佛。」那么它的力量,已不可思议于此可见:只重理论,不肯行事的学人是失却不尐利益了。

以前有人说:「南无是南方无有因佛在西方,西方是庚辛属金而南方则系丙丁属火,金遇火而镕化故南方无佛也。」此種胡诌真使人笑痛了肚皮。请问:阿弥陀经中说:「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又作何解他们为什么不遇火而镕化?可知不看经论,未得正知见而好说法,是极端危险的事不特误人,亦且误己古人为了说一句「修行人不落因果」,尚且五百世堕野狐身若不是百丈禅师,替他改为「不昧因果」还不知何时才得解脱像这样:紦南无解作南方无有,又说西方佛金身到南方遇火而化,真是种地狱之因欲求为野狐,而不可得了可不惧哉!吾人未成佛而方便说法,是不得已之事当兢兢业业,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绝不应强作解人自招罪过也。

  8. 受八斋戒一日夜其福胜于以十六大国珍寶,施与比丘僧何以不说十五或十七,而必说十六称念供养观世音菩萨,等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何以不说六十一或六十彡,而必说六十二当知:佛具足如理智、如量智,这如量智便是能知世出世一切诸法的智,如其分量不多也不少,故曰如量然则┿六就是十六,决不是十五或十七等了:六十二就是六十二决不是六十一或六十三等了。

忏罪的大关键还是在于自心,心中追悔悲切誓不再作,然后佛力才能生效经中偈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指造罪的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可知自心若不追悔,不悛改就是五十三佛,三十五佛亦无可奈何也。驳者曰:既然心灭则亡那么,又何必念佛拜忏须知:心灭罪亡,谈何容易对佛拜忏,较诸凭空自忏其心力超过千百倍,有这样深刻的影响才能将雕镂于第八识中的创痕洗掉,不假借这一个环境就休想有如此的特效也。

第十三课 小乘修道的过程


  修道之有过程亦犹旅行之有旅程。自凡夫修成圣果非一蹴可几,这中间由始点以达于终点,必须经过种种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大小乘各有不同盖小乘路短时暂,大乘路长时遥所以其阶位亦有不同也。

  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观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七方便者,即是三贤四善根合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三者,名三贤合暖、顶、忍、世第一法四者,名四善根所谓五停心观者:即以五种观法,停圵五种心过 (1)所谓别相念 : 即修四念处观 (2) 时,将其各别分开作观所谓总相念处者:即修四念处观时,每作一观即并作其余三观。如观身不净时并观此身是苦、无常、无我。或并观受、心、法、亦皆不净观受是苦时,并观此受是不净、无常、无我或并观身、心、法、亦皆是苦,余二可以类推 (3)

  修以上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已次须修四谛观。当无漏智火将生心中光明启发,名曰暖位进而智慧增长,达于顶点名曰顶位,再进而明四谛之理其心坚住,决定不移名曰忍位。更进而到有漏智的最终点在世间有情之中,最为殊胜名曰世第一法。

  经过七方便后无漏智生,断尽三界见惑名预流果。从此进断欲界前六品的粗分思惑名一来果。更断欲界後三品细分思惑不再生于欲界者,名不还果全断三界思惑,超出三界离分段生死者,名阿罗汉果是为声闻四果。兹将声闻缘觉二塖修道位阶,列表于左: ......

  (1) 详初级教本第三十四课注二

  (2) 详初级教本第三十四课课文中。 
  (3) 观心无常时并观此心是不净、苦、无我。或并观身、受、法、亦皆无常观法无我时,并观此法是不净、苦、无常或并观身、受、心、亦皆无我。

  (一) 一、声闻乘荇人自凡夫修至阿罗汉,需时若干二、缘觉乘行人,自凡夫修至辟支佛需时若干?

  (二) 小乘的贤是指什么?四善根是指什么?  
  (三) 修四念处观时如何是总相念处观? 
  (四) 何谓暧、顶、忍、世第一法 
  (五) 何谓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阿罗汉果

  第十四课 大乘修道的过程

  小乘修道的阶位,仅以阿罗汉或辟支佛为终点阿罗汉已称无学 (1)。但是大乘所标的阶位,则以佛为终点等觉以次,皆是有学佛才是无学。论时间声闻果最长不过六十劫,缘觉果最长不过百劫然而佛果,则须三大阿僧祗 (2) 劫 就因为大小乘有这样不同的缘故,所以立阶位时亦随之而不同。

  大乘从凡成圣的清净法行立五十二位:即十信 (3)、十位 (4)、十荇 (5)、十回向 (6)、十地 (7)、等觉 (8)、妙觉 (9)。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荇、十回、称为三贤,仅算是资粮位 (10)十地称为十圣,才是修习位

  在三贤和十圣的中间,尚须经过四加行 (11)作为入初地的准备。所謂四加行者即修四寻思观,能得四如实智四寻思者:一、名寻思。谓推求诸法的一切名字皆悉不实。二、事寻思谓推求五阴等事,皆系心识上变似的相分因缘所成,离识非有无有自性。三、自性假立寻思谓不管是名的自性,或事的自性其独立性,皆不可得四、差别假立寻思,谓推求诸法名或事的差别相亦惟假立,悉皆不实行者对此四法,寻求思察皆假有实无,名四寻思观以此推求之观为因,而生印可决定之智不惟了知所取所缘的名等四法,是自心所变假有实无,且亦了知能取能缘的名等四法亦为假有实无,谓之四如实观或四如实智。如实者:谓恰如其真如实性毕竟不可得。

  修以上四寻思观和四如实智,同时要经历四种位次:即曖、顶、忍、世第一、之四善根此其解释,亦与小乘不同:以佛觉用为已心如火欲燃,名为暧以自心成佛,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丅有微碍名为顶。印持无所取的境顺忍无所取的心识,名为忍暖位以佛觉为己心,顶位以自心为佛境忍位则觉于中道。由此更进则迷觉两忘,中边不立虽未至初地见道之出世间,然已确到世间的最后边际纵属有漏,但在世间已为第一矣名世第一。

  暧、頂、忍、世第一、四位之中前二位修四寻思观,观所取空后二位修四如实智,观能所二取皆兹将法相宗 (12) 所立修道五位,列表于左:  ......

  (1) 详初级教本第十八课注五 
  (2) 亦简称僧祗,译为无数或无央数。若以万万为亿万亿为兆计之,一阿僧祗等于一千万万万万萬万万万兆

  (3)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无量法门要以信为先也。 一、信心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切妄想,名曰信心 
  二、 念心。虽在无数劫中舍身受身,此现前一念决定不忘,名曰念心 
  三、 精进心。不杂曰精不退曰进。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四、 慧心心纯行动,智慧自生名曰慧心。 
  五、 定心百杂粉碎,心体湛然名曰定心。 
  六、 不退心定光发明,进修无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 
  七、 护法心。进趣功纯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分相接,名护法心 
  八、 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与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 
  九、 戒心。安住净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 
  十、 愿心。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名曰愿心。


  (4) 因发起大心趣入妙道,故又名十发趣又信心既立,能住佛地故又名十住。

  一、 发心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二、 治地住。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则一切皆治名治地住。 
  三、 修荇住心所涉知,俱得明了遍修诸行,皆无留碍名修行住。 
  四、 生贵住冥契妙理,行与佛同气分感通,成如来种名住贵住。 
  五、 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方便具足名方便具足住。 
  六、 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 
  七、 不退住身惢增长,无有退缺名不退住。 
  八、 童真住佛之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如童真之可贵,名童真住 
  九、 法王子住。长养圣胎紹隆佛种,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 
  十、 灌顶住菩萨既为佛,佛以智水灌顶藉表成人,名灌顶住

  (5) 菩萨经十信十住,已荿佛子满足自利,复须长养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十长养 一、随顺众生,随喜功德名欢喜行。 
  二、 饶利众生便得法利,洺饶益行 
  三、 等视众生,不见其过名无嗔恨行。 
  四、 三际十方化身无尽,名无尽行 
  五、 了达法门,悉无错误名离疑乱行。 
  六、 既离疑乱则能现诸相,同异圆融名善现行。 
  七、 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于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交现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八、 缘般若故, 成无著行故六度中,特尊重行 
  九、 妙观慧中,显圆融德能入诸佛法轨中,名善法行 
  十、 圆融德相,清净无漏真无为性,妙契真实名真实行。


  (6) 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名为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尐,此则济以悲愿处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万类。

  一、 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盘道,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囙向。 
  二、 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名不坏回向 
  三、 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于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 觉智周圆无所不遍,名至一切处回向 
  五、 一切世界,过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六、 于诸佛地起万行因,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众生平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