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教一下 高中未毕业的女孩子努力的方向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在线等 感谢

对于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燕园美好的时光即将结束。现在的你,或许正忙着收拾离校的行囊,为踏上新的征程而准备;或许正忙着与好友聚会道别,倾吐相持多年的情谊……在这个令人激动却又有些伤感的季节,忙碌于各类散伙饭或者毕业旅行的你也许有些事情无暇顾及,甚至未曾想到。为了给我们的毕业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不在这里留下任何的遗憾。学生工作部提醒大家,毕业之前,有这样十件事情要记得去做:

第一、昔日树人寄厚望,今日登门谢师恩

师恩难忘,在毕业之前,抽空去看看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吧。是他们尽心的授业、解惑,使你从懵懂步入成熟。更重要的是,可以与老师谈谈自己的人生规划,听听他们对于自己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相信能帮助你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

第二、同窗毕业多联络,大学友谊莫相忘

多年同窗,离别之际,互道珍重,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让这段珍贵友情能在毕业之后得以延续。

第三、宿舍“家长”鞠躬尽,学子毕业表心意

感谢这几年一直在生活上监督、照顾我们的楼长们,他们如同家长一般时刻关心照料着我们,为我们生活舒适默默地奉献。因此,在离开宿舍之前,找个机会向我们的“家长”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激吧,哪怕是一声由衷的感谢也会让楼长感到欣慰。

第四、点滴恩情记心间,一封书信抒情怀

这一路走来,你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你的成长,关心着你的生活。临近毕业之际,提起你手中的笔,给他们写一封感情真挚的信吧。

第五、结伴重游未名湖,美好瞬间永留念

再最后逛逛我们美丽的校园吧,这一次一定要格外的认真和仔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湖光塔影的燕园美景尽可能的深烙在我们脑中。或许在多年之后,这会成为回忆中最美丽的部分。

第六、及时还书不拖欠,赠送课本寄真情

离校前,在整理书柜之时,记得及时归还手上的借书。离校手续要办清,该退物品及时退,仔细检查不出错,做一个诚信的毕业生。曾经用过的旧课本可别急着扔掉,送给有所需的学弟学妹。举手之劳,循环使用,既体现了关怀又避免了浪费。

第七、再去教室坐一坐,重温求学好时光

临行前,去曾经上过课的教室坐一坐。有机会的话再听一次专业课、一次讲座或者哪怕只是找一个教室静静地坐一会儿,回味大学四年的得失感悟,将求学燕园的独特记忆和感觉永远珍藏心中。

第八、扫完己屋扫天下,崭新面貌迎挑战

最后一次仔仔细细把寝室收拾干净,还母校一个整洁的房间,给师弟师妹们留一个良好环境,以一个整洁崭新的面貌步入社会。

第九、食堂饭菜虽寻常,却有美味难比处

再品味一下食堂的饭菜,不管是否可口味美。因为可能你以后很少再有机会“泡”在食堂,最后给自己留下点味觉上的记忆吧。

第十、毕业酗酒伤身体,文明离校树榜样

毕业时节伤离别,醉酒话别要不得。文明离校,把离别的感伤化作日后工作的动力,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个武大毕业生的公开信

     在美国,这里还在放圣诞假呢,可我的心却没有跟着放假,我时时刻刻还关注着这边。因为这也就是“天才中的天才”的要求,我想我在这里冒昧地给大家说点什么吧。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最近,我的心一直被今日美国上一个叫吴孟超的老人给牵动着。他和他的老师在他拿到国家科技最高奖后,当着记者痛斥那些因为钱就不看病的医生。两个古稀老人,勇气却如此的不寻常。现在已经很难再寻找这样的勇气了。

     曾几何时,我把21世纪的E-Generation想象的无比的美好,认为他们一定能发展中国,重振国威。但我错了,或许,和60年代的美国一样,我们也已经有了垮掉的一代。在陆步轩之后,京师大学堂又走出了一个“失败”者,一个在家乡卖糖葫芦的北大毕业生。大家听说了吗?反正我是在net上看到了。和陆步轩暴光时的一片哗然不同,这一次没有什么震动。是人们理智了吗?不,是麻木了。这个社会已经不再看重什么京大学的文凭和学位,北京大学,鲁冠球不也是个农民吗?潘刚不也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这个谁也没听说过的地方出来的吗?大学算什么?学问算什么?浮躁和激进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一个崭新的娱乐时代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覆盖整个中国。

   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看过一部叫《地平线》的影片,英国BBC广播电视台的。我在收费频道的discovery上看过,把我,真的看得哭了。AndrewWiles那种8年如一日,守口如瓶专心致志于一个看似毫无实际价值的Fermat LastThereom的勇气,带来了整个数学史的改变和21世纪史学的新发展。邓中翰,一个改变了Sony创始人盛田昭夫对中国芯片看法的人,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Baidu的老板李彦宏,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毕业院校是北大和纽约州立大学这样的地方。陈省身,凭一己之力就让世界数学家大会在中国召开的伟大学者,却很多人不懂装懂的说是MIT毕业的。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学术,科学,人文,进取,这样过于跟不上时代的令普通人感到陌生的词汇在今天的世界里已经失去了尊严。事实上,超级计算机的准确概念的普及程度肯定是不如超级女生的。至少,我还在国内的时候,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超级女生的威力的。

  就业一直是中国大学生的敏感话题。现在充斥着校园的是对中国教育的反感,是对中国体制的漫骂,是对自己前途的没有信心,以及对母校的指责。有些人是有资本这么做的,但大多数人,是没有资本这么做的。

     现在很多学生都说教材编的不好,但说实话,能够把教材里讲的内容基本复述清楚理清关系的又有几个?既然有人做不到,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论专家编的教材好不好呢?很多孩子说课程安排不合理,让他们就业很困难,理论上不去,实践又没有学到,导致就业竞争力很低。我要说的是,才读几年书啊?孩子们,你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评论课程的设置呢?连本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都还不了解的人,又谈什么课程结构呢?不合理是肯定存在的,但这也是和中国现实紧密联系的。但我认为这绝对不应该成为学生们找借口的理由。

    说理论上不去,请问,有几个学生是从大一到大四认认真真阅读完每一门专业课至少3本学术著作或参考习题集呢?理论,理论不是逃课和社团活动能培养出来的。说知识面不宽,知识结构不合理,其实这多半是学生自己造成的。以马字开头的课程为例,我在国内这边读书的时候,我可没有现在的学生这么消极。我觉得,取精华去糟粕,讲的不对的,就不看,马爷爷还是讲了很多对的嘛?那就应该多看看啊,连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尊为历史上影响人最大的10个人之一的KarlMax在中国却被人丢进垃圾桶,只有两个字形容:无知。而其他的各方面知识,请问:中国四大名著几个人看完过?《战争与和平》谁看完过?《通论》谁研读过?《国富论》呢?《舰船知识》呢?开玩笑,知识面,知识面可不是看《梦里花落知多少》能得到的。郭敬明,他又算得了什么呢?小丑罢了。

     说实践能力不强,武汉大学的社团活动,有哪一个是由学生自己的创意诞生出来的?又有哪一个活动能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的?有哪一个是在引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上走的?好的没从国外学,坏的都学到了。一个学生会的学长,说四年除了抽烟喝酒什么都没学会,奖学金制度的黑暗程度想必大家都知道。当年我读的学院学生会干部加的分比发表sci论文高10倍。嘿嘿!这是什么地方。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要源于扎实的功底的。我当年在湖北省最好的高中读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告诉我:“素质教育不是会唱歌,会跳舞,会打球,会画画,会辩论,会走台,素质教育是教一个人培养广泛高雅的志趣,学习扎实丰富的知识,掌握系统综合的能力,去解决他希望解决的问题。”综观现在的大学生,都在高考这个所谓应试的终结后全部选择走素质教育路线,脱离书本,整天醉心于社会所宣传的“能力的锻炼”中去,其实呢?学到了什么啊?办点小报纸,开点小会,搞几个交际舞会就是能力?大学不是职员的培训机构。尤其是武汉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不该这样的。在美国这边,还应试些呢!Columbia的一个教授亲口对我一个认识的人说,告诉你们吧,我们在选研究生时最看中的,还是GRE的成绩!!而sat(美国高考)的权重在一流大学里仍然占了40%!TOEFL,TOEIC或者BEC,这都是国际标准化的考试,我们国家的高考,四六级还不是呢,人家的企业动辄要两t的成绩,不够高还不要。连考试都要搞国际标准,能说只有中国应试吗?

      就业,就业不是要一群基本功不扎实的家伙。复旦校园网搜索引擎的创立者,后来将其市场化,开复旦大学之先河,被邀请到美国Google总部应聘,结果被李开复亲手送回来了。为什么?他的成绩单实在是太烂了,Mr.Lee一说要成绩单他就傻眼。企业需要大学生的即战力,但不是最需要,因为如果需要即战力就不要大学生要的是有经验的成手了。话说的好听有什么用啊?搞关系,会做事再会搞关系才有用。所谓socialExperience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如果不会做事再会搞关系,会说话,那些老板自己也需要员工来创造财富的,要一个草包不会做事,老板自己不赔本吗?其实企业最看重的是学生以后在3-5年内能不能培养成骨干,也就是说潜力的问题。而成绩和学业当然是最能证明你有扎实功底和良好素质的第一指标。所以实际上,我们除开像一些报纸上刊登的华科中文系女生7万年薪应聘TenCent或者是应聘面试江大学生战胜华科学子这样的很少数的被过分放大的例子,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大量在面试中受到青睐的学生仍然是学习成绩优异,技术能力过硬,有一定科研经验或者真正企业实习经验的传统的好学生,不论在国内还是在这边都是这样。而那些看似socialExperience很丰富但学业一般的学生,却往往华而不实,在被用人单位看穿后,很容易失败;而且就算应聘成功,基本功和知识储备不过硬的后果往往是很快就江郎才尽,这是我们年轻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像Microsoft,宝洁,Siemens这样的国际精英企业,其实是非一流名校高才生不用的。就不用说来这边读书的孩子们了,北大04毕业的物理化学方向跟我一起过来的一个班来了27 个,而且总共一个班就30 个人啊。武汉大学,全化学系总共才就13个offer。差距呀!其实在77年的时候武汉大学能出国深造的精英们和北大的数量是不相上下的,但现在呢?出国,那是少数牛人的事情。出国?不也是为了找工作吗?况且有个好文凭又怎么样?是呀,出国,并不是那么被人感冒的,现在的人除了生活消费上崇洋外其他方面已经不崇洋啦。说多了,别人还以为有卖弄炫耀之嫌呢。

     过多的社会活动和社交事宜已经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封闭的象牙塔这样的名词完全不适用于当代的学生。不要说书呆子,现在的学生连成为书呆子的勇气都没有了。连上课记不记笔记这样的中学生才问的问题居然在某些大学的论坛上被热烈地讨论,不知道是智力的退化还是时代的悲哀。一位教授说:"过多的社会时间或所谓能力的锻炼把学生的心弄野了,根本无心读书,对书本知识不屑一顾。这是很危险的。"对这个看法,我举双手赞成。上课的时候逃课,考试的时候突击。国内总说研究生就业形势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嘿嘿,有几个考研的是不是就业压力大被逼考的或者跟风考的或者想混文凭,而是真真切切的说想要追求知识和能力很早就做好当研究生的准备的人?考完研了就以为人生奋斗结束了,混文凭的,学术懒惰的,学术欺诈的,甚至学术盗窃的,跟导师拉关系的,跟老师不惜发生性行为的混学位,一些大学里有几个女研究生做这样的事我就不说了。记得以前还曝光过。嘿嘿。钱,权,色,怪不得邹恒甫先生在班上怒骂班上一群人渣,只知道钱和女人,根本无心学术和研究。其实,又何止邹先生一个班是这样呢?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总的来说,同学们,要知道大学不是职业学校,不是职业培训机构。来大学,学习的是思想,培养的是创新能力,造就的是领袖社会的精英,一流大学尤其是这样。Euclid曾经对奴仆说,让他给一个想要问学几何能干什么的学生一个金币然后驱逐他走,因为他想从学习中获得实利。如果想从学习中获得实际的工作技巧和工作能力,学那些能够一被聘用马上就能派上用场的practicalSkills,那最好去career TrainingCamp了。大学不是就业的训练场,是让人修炼的地方,是修炼,修行,修身养性,寻求自我发展。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求知,好好的钻研,能力到了,不会被别人不要的。很多学习好的是书呆子,但不要觉得不是书呆子就是不用学习好。现在的社会已经减负减过头了,已经偏离了方向。学习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能力也需要自己从自己所学的东西里去提炼。这些,并不是一个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成绩能表达的。

     我们中国的80 后一代自称是阳光的一代人,青春的一代人,是新新人类,是e 世代。但很有可能现在要成为the BeatenGeneration了。我们已经很久很久缺乏真正的感动,缺乏真正的关怀,缺乏真正的追求,我们有的只是就业,考研,保研,公务员,女人,傍大款,超女,酒精,香烟还有就是彩妆。这个娱乐时代下,浮躁的心理已经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现在连大学都难以幸免,学生们用自己身体和思想的每一部分宣称着自己和前辈们的不同,不仅是生活的,也有成就上的,当然很可能是成就不如他们啦。我妈妈那一代人,武汉大学77级化学专业,那时候多少学生挤到数学院听数学课,到物理系听物理课?那时候,我妈妈他们挤着要去争通宵自习室的座位,生怕学习时间比别人少了。那时候我妈妈他们有全校的元旦联欢,中文系的出灯谜,外语系的唱英文歌,数学系的人出智力题,物理系和化学系的人变小魔术,生物系的人展出病毒标本,那个时候真的好丰富,有创意。我妈妈他们那个时候老师很多都是工农兵学员,水平根本不行,很多问题都是学生自己研究,学生自己上台讲,现在学生连书都懒得翻了,还讲题呢。我听我的一个小朋友说,他亲眼在湖滨食堂一楼的一个书店看见一个女研究生,说被教授逼着来买varian的intermediate Microecon,还说太厚,不想买。简直是傻子,她知道varian 是谁吗??

     我们需要拯救这个时代,一个连超女都能成为文化标志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点小小的自恋,一点小小的自尊,一点小小的勇气,一流大学的学生,就要拿出点骄傲的勇气来,一种哪怕不近世事的狂傲,这是非常可贵的进取精神。2006年,我们需要时代的救赎。到美国也有半年了,我深深感受到这里学生的进取和睿智,还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人文关怀。国内的〈作家文摘〉上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叫学在Yale。iCan 门口卖花的女士,卖的是不知道哪里摘的野花,很贵,一美元一朵,一个Yale的学生问她,为什么这么贵,她说她就指望哪个好心人买一朵,一美够她生活一天。她说警察经常欺负她,打她,不让她卖。后来,Yale的学生真的亲自看到了警察欺负她时,他上前愤怒的制止了。后来, Yale的学生完全自发的组织起来,捐了7000多美金,请了newHaven当地最好的律师,帮小女孩打赢官司,成功保释她。然后又帮助她谋到了一份正规的工作,让她能自立更生。说到这里,我真的忍不住要哭了。Yale的校长曾经说:”Yale 大学建在new Haven这个落后的小城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美国最好的精英教育的同时,能够在new Haven这个贫穷的城市里体察美国最低层的民情,从而感受到一种最深层次的最强烈的冲击和感触。这是学生一生都用之不尽的财富。”希望我们的学生们也能记住这句话,也去拥有这样珍贵的感悟。武汉大学培养的不是普通人,是千万中选一的精英份子。不要拿太一般的要求去要求自己,也不要太多的关心一些太一般的事。志存高远,这是一切美好和灿烂前程的开端。Cornell或者Princeton为什么比武汉大学强?因为这里也有几乎赶上武汉大学的美丽风景(我永远认为我的母校最美),有漂亮的树林,有广阔的草地,更重要的是Princeton的一句话:GrasslandIs AndStudying。在这里,80%的学生在阳光灿烂的中午(不排除堕落分子和纨绔子弟),都会选择中午拿着简单的免费午餐,带上一两本书,拉上几个同学,可以完全自由地随地坐在一颗大树的树阴下,边吃边讲,亢奋地让思想的种子在大树下的泥土里发芽,长大……武汉大学里到处是车,经常有演唱会,舞会,模特表演,就业讲座等等。到处是活动的海报和协会的展览台,还有就是小贩的地摊和人群们悠闲的脚步。

     “看一个大学的好坏,看里面人的脚步的速度就知道大概了。” 这是华中科技大学一个老师的名言。

     希望在将来回到母校回忆人生的时候,能少两场演唱会,多两场辩论会;少几次就业知道和财富创业的讲座,多几次学生自己演讲的自己讨论的讲座;少几次新东方报告会,多两次学术报告会。希望能够看见,在将来的一天,武汉大学的道路会变得更加洁净,宽敞,樱园的情人坡下,桂园操的草地上,梅园李达塑像的树林里,枫园珞珈山的山道旁,到处都有进步的青年们在热火朝天的讨论,行色匆匆地奔向各自美好的未来。希望胡适先生近百年前说的话成真吧:要看到进步青年的影子吗?不要去燕园,去武昌珞珈山看看罢。

     代表所有在我们这个program的中国学子,向你们祝贺新年好,春节快乐,学业有成!永远爱我的祖国和母校。

每当研究生毕业,要远走高飞自立门户时,心中有点不舍,还有点不安,担心他们由于缺少一些“经验”而吃亏,便用心准备了一个45条的临别赠言(限制级)。现附上其中的40条(公开级)。

1.   顺利人生的六要素:“真诚、勤奋、思考,微笑、交流、感恩”。

2.   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

做事细一点,写字好一点。人要精神点、自信点!

4.   彻底忘掉你给予别人的帮助,经常问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5.   别人帮助你时,一定要表达出你的“心存感激之情”。

9.   良好的人脉资源也是生产力,至少与知识和能力同等重要。

完成后一定要向上级汇报。

1. 如果平时几乎没看过英文原文,读不懂怎么办?

其实我以前也根本没读过原文,也看不懂。这儿有个好办法:找一本中文经典的书籍,仅看某一节你感兴趣或与你相关的内容,然后先找一两篇英文的综述(review)认真阅读一下,不会的单词可用金山词霸查一查,也许你读第一篇文章需要花两天,你过两天再读第2遍时,你也许只要一天;然后你再读第2篇时也许你只要半天!然后你一定会真正发现读英文文献的快感!人家的文章分析真的透彻,内容丰富!当你需要重点研究时,一般先通览一下近期研究的文献的摘要,有选择的读几篇好文。如果平时读得多了,自然会有感觉,找更高级别杂志的文章读。国外著名的科学家一般都有一个习惯,即每周都认真读1-2篇Science,Nature,Cell等高级别文章。这个习惯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而且Science对中国人是免费的!Nature中也有许多内容是免费的,即使没有密码之类,也能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呀。

2. 一个研究生导师的肺腑之言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现在每周工作60小时,踏踏实实的60小时。阅读,实践,思考,讨论和请教,周而复始。其实这还不够用,因为我既要独立做这边自己的课题,还要协助各位完成你们的课题。那么对你们的要求降低一些,每周50小时吧。希望是真实而有效率的50小时,思维和四肢都处于激活状态的50小时。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不得了的,跟国外就不用比了,单就国内而言,北大、清华、中科院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比50小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能否认我们学生的天赋,但我们的天赋大约不会比北大、清华、中科院或者Stanford,Harvard,UCBerkeley的学生高很多。一周工作40小时或更少,我们拿什么去竞争?上面说的比较抽象,那再给各位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请大家考虑:现在你阅读一篇自己研究方向的英文文献,在字典帮助下,能否在3小时(研究生)或6小时(本科生)内完全读懂和理解?现在你阅读一篇本领域的文献时,能否自然地联想起3篇以上相关的文献?如果您还做不到,那就还没有跨入研究的门槛,还需加油。

3. 再谈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

竹鼓励我“能详细一点就更加好了!”在此,我就本人攻读硕士、博士期间的想法及答辩感受再次尽量详细一点与诸位交流,请批评指正或讨论!

我个人觉得,研究生期间为人、为学确实要注意方式方法。

1、作为低年级研究生,你的师兄师姐(尤其是马上毕业,即将离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是你不容错过的资源!无论他们的工作做得是不是特别出色,最好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沟通,向他们请教,将他们掌握或领悟到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步骤学到手,这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由于毕业有诸如发表文章等硬性要求,实验室内部也存在隐形竞争,有的师兄师姐不大可能在平时将所掌握的东西(尤其是自己花很大精力摸索总结的东西)全部告诉你,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向老板汇报,而这些恰好是你需要的。也许他们教你,只需一句话,指点一个实验步骤,但对你来说可以节约几个月的摸索时间。放下你的架子,不要以为你师兄师姐掌握的东西你很早就完全学会了,很可能他们留了一手!但实事求是的讲,师兄师姐本身没有教你的义务,他不是你的导师!如何学到手,看你的表现了!记住:这可能节省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对于研究来说,文献是你的生命之一!注意多看文献,多看高档次杂志的最新文献;即使你的学校或研究所没有某种资源,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文献传递等来获取你要的资料。文献是用来看(学习)的,不是用来收藏或向他人炫耀的,不要仅仅成为文献收藏家。而且要学会看文献,只有少数文献才需要精读或反复读,反复领会。

3、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将你要解决的难题分步骤逐渐解决。虽然全局很重要,但你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成多个小问题,各个击破。不要急于三下两下就解决而弄得自己焦躁不安,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研究生就不必几年才能毕业了。

4、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留意同领域人员的意见(虽然他们的意见未必正确),他们(包括导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综合你的思考,很可能对你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留意你的导师对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指导(包括“训斥”),在你的工作中加以利用或避免。

5、对于有一定基础(高年级)的研究生来说,文献在你看来不可能十全十美,带着审视的眼光去读文献,从中寻找你的方向和突破口,你可能做出比你说看文献更好的东西。

6、向你感兴趣的文献作者请教,或与他们交流!你注意到他们的成果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不要担心自己是小字辈别人不理你。我曾给国外一大师级人物发电子邮件索要一篇较早的论文,他告诉我他也没有电子版,可以寄给我纸板论文,让我告诉他地址,最后真的很快就将论文寄给我了。

7、研究生第一年上课,第三年找工作、写毕业论文、答辩,很快就过去了,因此,做事一定要有计划,头脑要清楚,要主动!确定导师以后就该主动多与导师联系,多与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联系,早着手准备,哪怕随便在网上浏览相关领域的新闻也好。不要总是等导师催你做什么,你才做什么,尤其是博士研究生!

8、当你很忙时,静下来想一想,究竟你是忙,还是“茫”或“盲”!无论如何,都要留时间思考和总结,投入很重要,但不要一味的埋头做实验!

9、做完实验,尽早处理结果,这对你后续实验设计非常重要!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象的结果,要分析,调整实验方案,不要等到毕业再来处理,到时候有问题已经来不及了。

10、若有可能,在研究生期间尽早投一篇文章给好一点的杂志,即使不能发表,也会很有收获,因为好杂志往往会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你评审,会给出很详细的评审意见,这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导!

11、当你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以后,答辩就只是你展示的舞台了。因为所有在场的人中,你才是对论文中的工作最熟悉的“专家”。剩下的就是做好ppt了。

12、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要抱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导师、课题组成员、经费......正确处理,努力工作,与人为善,开心生活!

4. 每天睡觉前坚持做三件事

1.今天都干了些什么,那些与课题实验有关,用科学而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记录下来,自认为失败的实验也要认真对待,并找出原因。

2. 想好并安排好明天要做的实验,千万不要到了明天再准备。

3. 前两件事做不好,不要睡觉。

就这样,坚持做,一定会进步很快的。

5. 博士答辩过后的反思

我虽博士论文盲审和答辩均以全优通过,文章也发了不少(IF总和约20),但回头看,还是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在此将个人经验与各位XDJM交流,望批评、鼓励和讨论。

1、要脚踏实地,但目标不能太低。“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口里可以说只求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标准就可以了,但心里一定不能限于此。

2、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家欢迎的人。这对于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你是否有人愿与你合作,是否有人帮助你(包括提意见和建议,哪怕所提意见和建议不正确)。

3、寻求老板的支持很重要,毕业时的每一步都要老板签字和鉴定。多与老板沟通,尤其是老板心情不错时与他多沟通!如果他对你帮助不大,你也得多与他沟通,至少让他少从反方向对你施加作用力。

4、研究生与导师或许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有时很难说谁对谁错,要多思考,自己判断导师的为人为学,或许师兄师姐告诉你的“悄悄话”带有他们自己的感情色彩。

5、如果有机会,一定争取在研究生期间出去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对于博士研究生,最好可以作一次会议的口头报告。也许参加会议不能提高你很多(或学不到任何学术知识),但对你多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你也可以结识一些相关领域的同行(前辈)。

6、要豁达。不要只愿意听好话,听恭维的话!研究生多听一些对你工作的批评意见有利于你后面的工作,虽然逆耳。

7、有的人是想从老板那里弄两条鱼走人,有的人是想用老板那里的网捕两条鱼走人,你最好借用老板的条件,学着织合适的网捕鱼。这很痛苦,但你毕业时的前途不一样。

8、如果你的老板很适合你,不要辜负他!如果你碰到的老板不如意,尽量不要抱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多沟通,多争取支持,争取多的支持,让老板对你有信心,看到你工作的意义。

9、如果你做的是新课题,迅速在你的具体研究方向(课题)崛起,尽快在该方向超越老板,这有利于你后面跟老板交流。如果你是博士生,毕业时在你的具体研究方向还不如你的老板,有点失败!

10、通过提高实力确立地位,不要学别人将心思花在请客、送礼、溜须拍马、打小报告上

1,不要轻易崇拜或者鄙视一个人

  人都有偶像,但请拥有你自己的个性.不要刻意去模仿一个人,因为你就是你,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要有自信.也不要全盘否定一个人,每个人是有价值的,如果你不能理解他,也请学会接受.

不要抱怨自己现在工资低,银行存款4位数以下,看不到前途,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即使你文凭再高,怎么把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需要一个很长的锻炼过程,社会永远是一所最博大的大学,它让你学到的知识远比你在学校学到的重要得多,所以同样,你也别太介意学历低.30岁之前靠自己能力买车买房的人还是极少.

别嫌他们唠叨,等你为人父了你就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他们眼里你还是个孩子,但他们真的老了,现在得你哄他们开心了,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电话,一点小礼物,就可以让他们安心,很容易做到.

朋友对你一生都影响重大,不要去结识太多酒肉朋友,至少得有一个能在关键时刻帮助你的朋友,如果遇到这么一个人,就好好把握,日后必定有用,不管他现在是富还是穷.

5,不要沉迷于任何东西

所谓玩物而丧志,网络游戏是你在出校门之前玩的,你现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这上面,否则你透支的东西以后都得偿还.一个人要有兴趣,爱好,但请分清楚轻重.

不要遇到挫折就灰心,年轻人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失败了,重来过;失去了,再争取别的。错过了,要分析,下次来,要把握;幼稚了,下次,成熟点。不要紧,会好的,哪怕到了极点,也不要放弃,相信一定可以挺过去。不要消极,会好的。曾经的错,过去了,总不能回味在过去。现在的,很好,累完了,很舒服。不要伤,总会有人在支撑你。

  不管你曾经怎样,但请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正直的人.男人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让别人有安全感,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们不要懦弱,但请不要伤害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尤其是善良的女孩,因为这个世界善良的女孩不多了,即使不想拥有,但也请让她保持她美丽的心.

8,男人的外貌并不重要.

  不要为自己的长相身高而过分担心,一个心地善良,为人正直的男人远比那些空有英俊相貌,挺拔身材但内心龌龊的男人要帅得多.如果有人以貌取人,请不要太在意,因为你不用去为一个低级趣味的人而难过.

  不要以为现在抽烟喝酒,熬夜通宵也没什么事.那是因为你的身体正处于你一生的黄金时段.30岁以后你就能明白力不从心这个词的意义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什么也做不了,所以要尽量让自己过有规律的健康生活.

10,别觉得一事无成.

  你现在还没有资格谈成功,当然如果你有千万资产的除外.一开始太固定的职业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在不断的改行当中,你会学到更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工作.

  即使你现在的工作再怎么无聊再怎么低级,也请你认真去对待,要知道任何成功人士都是从最小的事做起,或许你现在学不到多么了不起的知识,但起码你要学会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这对以后很重要.

12,请认真对待感情.

  不要羡慕那些换女人像换鞋一样的花花公子,逢场作戏的爱情只是让你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找不到爱人,而是心中没有了爱,当你把我爱你3个字变成你最容易说的一句话时,那么你在爱情的世界里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幸福了.爱情没有公平,总有一个人比对方付出得多,即使没有结果,也别觉得不值,因为你的付出不光是为了她,也是为了你自己的爱,为爱付出是很可贵的,赞自己一下.

  在内心深处,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角落里,请保持一份童心,不是幼稚,但有的时候单纯一点会让你很快乐.所以不要太计较得失,生活本无完美.

  最后说一点,学会尊重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中研院院士王泛森:如果让我重做一次研究生

王泛森,1958年10月25日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本科(1980)和硕士(1983),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1993)。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中央

这个题目我非常喜欢,因为这个题目,对大家多少都有实际的帮助。如果下次我必须再

登台演讲,我觉得这个题目还可以再发挥一两次。我是台大历史研究所毕业的,所以我的

硕士是在台大历史研究所,我的博士是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的。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硕

士、有博士,因此我以这两个阶段为主,把我的经验呈现给各位。

我从来不认为我是位有成就的学者,我也必须跟各位坦白,我为了要来做这场演讲,在

所里碰到刚从美国读完博士回来的同事,因为他们刚离开博士生的阶段,比较有一些自己

较独特的想法,我就问他:「如果你讲这个问题,准备要贡献什么?」结合了他们的意见

,共同酝酿了今天的演讲内容,因此这里面不全是我一个人的观点。虽然我的硕士论文和

博士论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个成功的研究生,因为我也总还有其它方面仍是懵

懵懂懂。我的硕士论文是二十年前时报出版公司出版的,我的博士论文是英国剑桥大学出

版的。你说有特别好吗?我不敢乱说。我今天只是综合一些经验,提供大家参考。

一、研究生与大学生的区别

首先跟大家说明一下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区别。大学生基本上是来接受学问、接受知识

的,然而不管是对于硕士时期或是博士时期的研究而言,都应该准备要开始制造新的知识

,我们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时都会领到看不懂的毕业证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问

一位懂拉丁文的人,上面的内容为何?他告诉我:「里头写的是恭喜你对人类的知识有所

创新,因此授予你这个学位。」在中国原本并没有博硕士的学历,但是在西方他们原来的

用意是,恭贺你已经对人类普遍的知识有所创新,这个创新或大或小,都是对于普遍的知

识有所贡献。这个创新不会因为你做本土与否而有所不同,所以第一个我们必须要很用心

、很深刻的思考,大学生和研究生是不同的。

(一)选择自己的问题取向,学会创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

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由接受知识到

创造知识,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仅如此,还要体认自己不再是个容器,等着

老师把某些东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开始逐步发展和开发自己。做为研究生不再是对于各

种新奇的课照单全收,而是要重视问题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硕士或博士的阶段里面,所有

的精力、所有修课以及读的书里面都应该要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而不能像大学那般漫无目

标。大学生时代是因为你要尽量开创自己接受任何东西,但是到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有一

个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论文,那篇论文是你个人所有武功的总集合,所以这时候必须

要有个问题取向的学习。

(二)尝试跨领域研究,主动学习

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跨越一个重要的领域,将决定你未来的成败。我也在台大和清华

教了十几年的课,我常常跟学生讲,选对一个领域和选对一个问题是成败的关键,而你自

己本身必须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因为你不再像大学时代一样泛滥无所归。

所以这段时间内,必须选定一个有兴趣与关注的主题为出发点,来探究这些知识,产生有

由于你是自发性的对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所以你的态度和大学部的学生是截然不

同的,你慢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并学会悠游在这学术的领域。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得了诺贝尔奖。他曾经在中研院的

周报写过几篇文章,在他的言论集里面,或许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复提到他的故事。他

是因为读了一个叫做马亨教授的教科书而去美国柏克莱大学念书,去了以后才发现,这个

老师只给他一张支票,跟他说你要花钱你尽量用,但是从来不教他任何东西。可是隔壁那

个教授,老师教很多,而且每天学生都是跟着老师学习。他有一次就跟那个老师抱怨:

「那你为什么不教我点东西呢?」那个老师就说:「如果我知道结果,那我要你来这边念

书做什么?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要我们共同探索一个问题、一个未知的领域。」他说

其实这两种教法都有用处,但是他自己从这个什么都不教他,永远碰到他只问他「有没有

什么新发现」的老师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长。所以这两方面都各自蕴含深层的道理,没有

所谓的好坏,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这两个方式结合起来。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就是

强调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一种「self-help」,并且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self-help」

,而不能再像大学时代般,都是纯粹用听的,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基于对研究问题的好奇和

兴趣,要带着一颗热忱的心来探索这个领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Learn how to learn,不只是学习而已,而是学

习如何学习,不再是要去买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学习拿起那一根针,学会绣出一件

漂亮的衣服,慢慢学习把目标放在一个标准上,而这一个标准就是你将来要完成硕士或博

士论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学去读书,你会觉得我这一篇论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

件问题的人相比较。我想即使在台湾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情,你的标准不能单单只是放在

旁边几个人而已,而应该是要放在领域的普遍人里面。

你这篇文章要有新的东西,才算达到的标准,也才符合到我们刚刚讲到那张拉丁文的

博士证书上面所讲的,有所贡献与创新。

二、一个老师怎么训练研究生

第二个,身为老师你要怎么训练研究生。我认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哪怕是

自然科学的训练,到研究生阶段应该更像师徒制,所以来自个人和老师、个人和同侪间密

切的互动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学部坐在那边单纯听课,听完就走人是不一样的,相

较之下你的生活应该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识与解答相结合,并且你往后的生活应该或多或少

(一)善用与老师的伙伴关系,不断Research

我常说英文research这个字非常有意义,search是寻找,而research是再寻找,所以

每个人都要research,不断的一遍一遍再寻找,并进而使你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体。中

国近代兵学大师蒋百里在他的兵学书中曾说:「生活条件要跟战斗条件一致,近代欧洲

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一致者强,凡生活与战斗条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这个来说明

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条件与你的战斗条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着老师与同学共同

成长的,当中你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带给你无限的启发。

回想当时我在美国念书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随便在楼梯口碰到任何一个人,他都有办

法帮忙解答你语言上的困难,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腊文……等。所以能帮助

解决问题的不单只是你的老师,还包括所有同学以及学习团体。你的学习是跟生活合在

一起的。当我看到有学生呈现被动或是懈怠的时候,我就会用毛泽东的「革命不是请客

吃饭!」来跟他讲:「作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

(二)藉由大量阅读和老师提点,进入研究领域

怎样进入一个领域最好,我个人觉得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就是让他不停的念书、不

停的报告,这是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后不知不觉学生就会

知道这个领域有些什么,我们在不停念书的时候常常可能会沉溺在细节里不能自拔,进

而失去全景,导致见树不见林,或是被那几句英文困住,而忘记全局在讲什么。藉由学

生的报告,老师可以讲述或是厘清其中的精华内容,经由老师几句提点,就会慢慢打通

任督二脉,逐渐发展一种自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知道碰到问题可以看哪些东西。就像

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修过一些我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国家的历史,所以我就不停

的念书、不停的逼着自己吸收,而老师也只是不停的开书目,运用这样的方式慢慢训练

,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时,我发现自己仍然有自我生产及蓄发的能力,因为我知道这个

学问大概是什么样的轮廓,碰到问题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询相关的资料。所以努力让自己

的学习产生自发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

到了硕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学位论文,而不管是硕士或博士论文,

其规模都远比你从小学以来所受的教育、所要写的东西都还要长得多,虽然我不知道教

育方面的论文情况是如何,但是史学的论文都要写二、三十万字,不然就是十几二十万

字。写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如何才能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并把整体架构组织得通畅可

读?首先,必须要从一千字、五千字、一万字循序渐进的训练,先从少的慢慢写成多的,

而且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训练到可以从一万字写到十万字。这么大规模的论文谁都写得出

来,问题是写得好不好,因为这么大规模的写作,有这么许多的脚注,还要注意首尾相

映,使论述一体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铜钱;是一间大礼堂,而不是一间小小分割的

阁楼。为了完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有机的架构模型,必须要从小规模的篇幅慢慢练习,

这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受计算机的影响,我发现很多学生写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

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文笔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

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我常跟学生讲不必写的

花俏,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如

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style,

style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一万字

到最后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

我在念书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史、英国史的大师Lawrence Stone,他目前已经过世

了,曾经有一本书访问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学家,我记得他在访问中说了一句非常吸引人

注意的话,他说他英文文笔相当好,所以他一辈子没有被退过稿。因此文笔清楚或是文

笔好,对于将来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达工

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这里不是讲究漂亮的style,而是论述清楚。

三、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

(一)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

研究生如何训练自己?就是每天、每周或每个月给自己一个挑战,要每隔一段时间就

给自己一个挑战,挑战一个你做不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顺利克服那个

挑战,但是要努力去尝试。我在我求学的生涯中,碰到太多聪明但却一无所成的人,因

为他们很容易困在自己的障碍里面,举例来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碰到一个很聪明的人,

他就是没办法克服他给自己的挑战,他就总是东看西看,虽然我也有这个毛病,可是我

会定期给我自己一个挑战,例如:我会告诉自己,在某一个期限内,无论如何一定要把

这三行字改掉,或是这个礼拜一定要把这篇草稿写完,虽然我仍然常常写不完,但是有

这个挑战跟没这个挑战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挑战三次总会完成一次,完成一次就够了,

就足以表示克服了自己,如果觉得每一个礼拜的挑战,可行性太低,可以把时间延长为

一个月的挑战,去挑战原来的你,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不过也要切记,硕士生是刚开

始进入这一个领域的新手,如果一开始问题太小,或是问题大到不能控制,都会造成以

(二)论文的写作是个训练过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

各位要记得我以前的老师所说的一句话:「硕士跟博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硕士跟

博士不是写经典之作的过程。」我看过很多人,包括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之所以没有办

法好好的完成硕士论文,或是博士论文,就是因为他把它当成在写经典之作的过程,虽

然事实上,很多人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因为之后的时间很难再有

三年或六年的时间,沉浸在一个主题里反复的耕耘,当你做教授的时候,像我今天被行

政缠身,你不再有充裕的时间好好探究一个问题,尤其做教授还要指导学生、上课,因

此非常的忙碌,所以他一生最集中又精华的时间,当然就是他写博士、或是硕士论文的

时候,而那一本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但不一定要刻意强求,要有这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信念,应该清楚知道从哪里开始,

也要知道从哪里放手,不要无限的追下去。当然我不是否认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只是要

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论文的完成当成一个目标,不要成为是一种的心理障碍或是心理负

担。这方面有太多的例子了,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念书的时候,那边旧书摊有一位非常博

学多文的旧书店老板,我常常赞叹的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要在大学做教授。」他说:

「因为那篇博士论文没有写完。」原因在于他把那个博士论文当成要写一本经典,那当

然永远写不完。如果真能写成经典那是最好,就像美丽新境界那部电影的男主角John

Nash一样,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博士那二十几页的论文,不过切记不要把那个当作是目

标,因为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应该要坚定的告诉自己,所要完成的是一份结构严谨、

论述清楚与言之有物的论文,不要一开始就期待它是经典之作。如果你期待它是经典之

作,你可能会变成我所看到的那位旧书摊的老板,至于我为什么知道他有那么多学问,

是因为那时候我在找一本书,但它并没有在旧书店里面,不过他告诉我:「还有很多本

都跟他不相上下。」后来我对那个领域稍稍懂了之后,证明确实如他所建议的那般。一

个旧书店的老板精熟每一本书,可是他就是永远无法完成,他梦幻般的学位论文,因为

他不知道要在哪里放手,这一切都只成为空谈。

到了写论文的时候,要能取也要能舍,因为现在信息爆炸,可以看的书太多,所以

一定要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树,首先,要有一棵自己的知识树,才能在那棵树挂相

关的东西,但千万不要不断的挂不相关的东西,而且要慢慢的舍掉一些挂不上去的东西,

再随着你的问题跟关心的领域,让这棵知识树有主干和枝叶。然而这棵知识树要如何形

成?第一步你必须对所关心的领域中,有用的书籍或是资料非常熟悉。

我昨天还请教林毓生院士,他今年已经七十几岁了,我告诉他我今天要来作演讲,就

问他:「你如果讲这个题目你要怎么讲?」他说:「只有一点,就是那重要的五、六本书

要读好几遍。」因为林毓生先生是海耶克,还有几位近代思想大师在芝加哥大学的学生,

他们受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精读原典。这句话很有道理,虽然你不可能只读那几本

重要的书,但是那五、六本书将逐渐形成你知识树的主干,此后的东西要挂在上面,都可

以参照这一个架构,然后把不相干的东西暂放一边。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你不可能读遍

天下所有的好书,所以要学习取舍,了解自己无法看遍所有有兴趣的书,而且一但看遍所

有有兴趣的书,很可能就会落得普林斯顿街上的那位旧书店的老板一般,因为阅读太多不

是自己所关心的领域的知识,它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地的散钱。

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掌握语文与合适的工具。要有一个外语可以非常流畅的阅读,要有另

外一个语文至少可以看得懂文章的标题,能学更多当然更好,但是至少要有一个语文,不

管是英文、日文、法文……等,一定要有一个语文能够非常流畅的阅读相关书籍,这是起

码的前提。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了,你的视野就会因此大受限制,因为语文就如同是一扇天

窗,没有这个天窗你这房间就封闭住了。为什么你要看得懂标题?因为这样才不会有重要

的文章而你不知道,如果你连标题都看不懂,你就不知道如何找人来帮你或是自己查相关

的资料。其它的工具,不管是统计或是其它的任何工具,你也一定要多掌握,因为你将来

没有时间再把这样的工具学会。

应该要把跨学科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跨学科涉及到的东西必须要对你

这棵知识树有助益,要学会到别的领域稍微偷打几枪,到别的领域去摄取一些概念,对于

本身关心的问题产生另一种不同的启发,可是不要泛滥无所归。为什么要去偷打那几枪?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不管是科学或人文,最有创新的部份是发生在学科交会的地方。为

因为我们现在的所有学科大部分都在西方十九世纪形成的,而中国再把它转借过来。

十九世纪形成这些知识学科的划分的时候,很多都带有那个时代的思想跟学术背景,比

如说,中研院的李院长的专长就是物理化学,他之所以得诺贝尔奖就是他在物理和化学

的交界处做工作。像诺贝尔经济奖,这二十年来所颁的奖,如果在传统的经济学奖来看

就是旁门走道,古典经济学岂会有这些东西,甚至心理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连John

Nash这位数学家也得诺贝尔经济奖,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在学科的交界上,学科跟学科、

平台跟平台的交界之处有所突破。在平台本身、在学科原本最核心的地方已经search太

多次了,因此不一定能有很大的创新,所以为什么跨领域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常常一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最重要、最关键的,是那一个统摄性的重要概念,而通

常你在本学科里面抓不到,是因为你已经泡在这个学科里面太久了,你已经拿着手电筒

在这个小仓库里面照来照去照太久了,而忘了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更好解释你这些材料的

现象,不过这些东西可遇而不可求。John Nash这一位数学家为什么会得诺贝尔经济学

奖?为什么他在赛局理论的博士论文,会在数十年之后得诺贝尔经济奖?因为他在大学

时代上经济学导论的课,所以他认为数学可以用在经济方面来思考,而这个东西在一开

始,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用处。他是在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交界之处做突破。有

时候在经济学这一个部分没有大关系,在数学的这一个部分也没有大关系,不过两个加

在一起,火花就会蹦出来。

5.论文题目要有延展性

对一个硕士生或博士生来说,如果选错了题目,就是失败,题目选对了,还有百分

之七十胜利的机会。这个问题值得研一、博一的学生好好思考。你的第一年其实就是

要花在这上面,你要不断的跟老师商量寻找一个有意义、有延展性的问题,而且不要

太难。我在国科会当过人文处长,当我离开的时候,每次就有七千件申请案,就有一

万四千个袋子,就要送给一万四千个教授审查。我当然不可能看那么多,可是我有个

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看申诉。有些申诉者认为:「我的研究计画很好,我的著作很好,

所以我来申诉。」申诉通过的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在百分之九十未

通过的案子正式判决前,再拿来看一看。有几个印象最深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就是

这个题目不必再做了、这个题目本身没有发展性,所以使我更加确认选对一个有意义、

有延展性、可控制、可以经营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学生常常选非常难的题目,我说你千万不要这样,因为没有人会仔细去看你研

究的困难度,对于难的题目你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才能得到一点点东西;要挤

很多东西,才能筛选出一点点内容,所以你最好选择一个难易适中的题目。

我写过好几本书,我认为我对每一本书的花的心力都是一样,虽然我写任何东西我

都不满意,但是在过程中我都绞尽脑汁希望把他写好。目前为止很多人认为我最好的

书,是我二十几岁刚到史语所那一年所写的那本书。我在那本书花的时间并不长,那

本书的大部分的稿子,是我和许添明老师同时在当兵的军营里面写的,而且还是用我

大陆这些年有许多出版社,反复要求出版我以前的书,尤其是这一本,我说:「不

行。」因为我用的是我以前的读书笔记,我怕引文有错字,因为在军队营区里面随时

都要出操、随时就要集合,手边又没有书,怎么可能好好的去核对呢?而如果要我重

新校正一遍,又因为引用太多书,实在没有力气校正。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后来想一想,那本书之所以比较好,可能是因为那个题目

可延展性大,那个题目波澜起伏的可能性大。很多人都认为,我最好的书应该是剑桥

大学出的那一本,不过我认为我最好的书一定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个语文我能掌握

,英文我没办法掌握得出神入化。读、写任何语文一定要练习到你能带着三分随意,

那时候你才可以说对于这一个语文完全理解与精熟,如果你还无法达到三分的随意,

回到我刚刚讲的,其实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很想把它写好。但是有些东西

没办法写好,为什么?因为一开始选择的题目不够好。因此唯有选定题目以后,你的

所有训练跟努力才有价值。我在这里建议大家,选题的工作要尽早做,所选的题目所

要处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因为硕士生可能只有三年、博士生可能只有

五年,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资料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

有余力思考。而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性向,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

了一个全都要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

6.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另一个最基本的训练,就是平时不管你写一万字、三万字、五万字都要养成遵照

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他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研究

生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份,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

这个论文不严谨,之后修改也要花很多时间,因为你的论文规模很大,可能几百页,

如果一开始弄错了,后来再重头改到尾,一定很耗时费力,因此要在一开始就养成习

惯,因为我们是在写论文而不是在写散文,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

在哪里、哪一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用中文写

还好,用英文有一大堆简称。在1960年代台湾知识还很封闭的时候,有一个人从美国

回来就说:「美国有个不得了的情形,因为有一个人非常不得了。」有人问他为什么

不得了,他说:「因为这个人的作品到处被引用。」他的名字就叫ibid。所谓ibid就

是同前作者,这个字是从拉丁文发展出来的,拉丁文有一大堆简称,像et.al.就是两

范。各位要尽早学会中英文的写作规范,慢慢练习,最后随性下笔,就能写出符合规

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不必读每一本书,可是要知道有哪些书。

我记得我做学生时,新进的书都会放在图书馆的墙上,而身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

是要把书名看一看。在某些程度上知道书皮就够了,但是这仍和打计算机是不一样的,

你要实际上熟悉一下那本书,摸一下,看一眼目录。我知道现在从计算机就可以查到

书名,可是我还是非常珍惜这种定期去browse新到的书的感觉,或去看看相关领域的

书长成什么样子。中研院有一位院士是哈佛大学信息教授,他告诉我他在创造力最高

峰的时候,每个礼拜都到他们信息系图书室里,翻阅重要的信息期刊。所以图书馆应

该是身为研究生的人们,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切记不重要的不要花时间去看,你们生

活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跟我生长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是不同的,所以生长在这一个时代

的你,要能有所取舍。我常常看我的学生引用一些三流的论文,却引得津津有味,我

都替他感到难过,因为我强调要读有用、有价值的东西。

8.留下时间,精致思考

还要记得给自己保留一些思考的时间。一篇论文能不能出神入化、能不能引人入胜

,很重要的是在现象之上作概念性的思考,但我不是说一定要走理论的路线,而是提

醒大家要在一般的层次再提升两三步,conceptualize你所看到的东西。真切去了解,

你所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整体意义是什么?整体的轮廓是什么?千万不要被枝节淹没,

虽然枝节是你最重要的开始,但是你一天总也要留一些时间好好思考、慢慢沉淀。

conceptualize是一种非常难教的东西,我记得我念书时,有位老师信誓旦旦说要开

一门课,教学生如何conceptualize,可是从来都没开成,因为这非常难教。我要提

醒的是,在被很多材料和枝节淹没的时候,要适时跳出来想一想,所看到的东西有哪

些意义?这个意义有没有广泛连结到更大层面的知识价值。

傅斯年先生来到台湾以后,同时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及台大的校

长。台大有个傅钟每小时钟声有二十一响、敲二十一次。以前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

叫《钟声二十一响》,当时很轰动。他当时对这二十一响解释是说:因为台大的学生

都很好,所以二十一响是欢迎国家元首二十一响的礼炮。不久前我发现台大在每一个

重要的古迹下面竖一个铜牌,我仔细看看傅钟下的解释,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傅斯年当

台大校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一天只有二十一个小时,另外三小时是要思

考的。」所以才叫二十一响。我觉得这句话大有道理,可是我觉得三小时可能太多,

因为研究生是非常忙的,但至少每天要留个三十分钟、一小时思考,想一想你看到了

什么?学习跳到比你所看到的东西更高一点的层次去思考。

我刚到美国念书的时候,每次写报告头皮就重的不得了,因为我们的英文报告三、

四十页,一个学期有四门课的话就有一百六十页,可是你连脚注都要从头学习。后来

我找到一个好法,就是我每次要写的时候,把一篇我最喜欢的论文放在旁边,虽然他

写的题目跟我写的都没关系,不过我每次都看他如何写,看看他的注脚、读几行,然

后我就开始写。就像最有名的男高音Pavarotti唱歌剧的时候都会捏着一条手帕,因为

他说:「上舞台就像下地狱,太紧张了。」他为了克服紧张,他有习惯性的动作,就

是捏着白手帕。我想当年那一篇论文抽印本就像是我的白手帕一样,能让我开始好好

写这篇报告,我学习它里面如何思考、如何构思、如何照顾全体、如何用英文作脚注。

好好的把一位大师的作品读完,开始模仿和学习他,是入门最好的方法,逐步的,你

也开始写出自己的东西。我也常常鼓励我的学生,出国半年或是一年到国外看看。像

现在国科会有各式各样的机会,可以增长眼界,可以知道现在的餐馆正在卖些什么菜,

回来后自己要作菜也才知道要如何着手。

咨询标题:孕24周查出胎儿心脏发育异常,怀疑法四

孕24周,查出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四腔心切面右房、右室略大,右房横径10.6mm,右室横径10.4mm,左房室腔大小尚可,心尖左移,心房、心室连接一致,“十”字交叉存在,卵圆孔约5.2mm,有活瓣。室间隔上段回声中断,宽约4.0mm,可探及左右双向穿隔血流信号。主动脉内经约5.7mm,骑跨室间隔断端,骑跨率约50%,前向血流V1.13m/s肺动脉干内径明显狭窄宽约3.2mm,前向血流V0.98m/s二尖瓣、三尖瓣启闭运动显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正常,三尖瓣探及少量反流信号。

2013年4月份我去该院复查过一次,那次的胎儿心脏发育异常,比较复杂,好像是肺动脉缺如,细心的耿医生告诉我要孩子挺过两岁才可以手术,最后和家人商量没要,在此非常感谢耿大夫。这次我不想轻易的放弃孩子,希望耿医生能在百忙之中给我一些回复,谢谢!!! 1,像这种情况,法四,孩子一出生就需要手术?还是等到什么时候最合适手术,以便确定我在本地生还是去北京生? 2,出生后在当地做心脏彩超能看到具体情况吗?还是要到您那儿去做? 3,出生后能正常的接种疫苗吗?我们多注意什么?

北京安贞医院 小儿心内科
山东聊城东昌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医院科室: 未填写 未填写
治疗过程:2012年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引产2013年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再次引产。

从报告中看出,应该是法洛四联症。条件中等,手术应该能治愈。

“孕24周查出胎儿先心病”问题由耿斌大夫本人回复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回复,像我这种情况是孩子一出生就做手术?还是什么时候做手术比较合适?

“孕24周查出胎儿先心病”问题由耿斌大夫本人回复

谢谢耿大夫,真的,太谢谢了,我们也查了大量的资料,也都说如果缺氧不严重,紫的不厉害,最好在6个月以后,可是我们没有得到大夫给我们确切的回复,心总是不踏实,这样我们就做好心理准备,精心养护孩子,等着到安贞医院去治疗。再一次的感谢您给我们回复,谢谢!!!
耿大夫,这张图片是孩子出生1天和三个月心脏彩超,就目前情况看,孩子做手术能治愈吗?术后能和正常人一样吗?

“孕24周查出胎儿先心病”问题由耿斌大夫本人回复

请教二人合伙公司管钱的问题,在线等!感谢!

请教二人合伙公司,钱怎么管?

管钱的那个人把钱挪至其他用途怎么办?

  • 公司做明细账,收入费用一目了然,一人管钱一人管账,可以一个年度或一个季度,两人负责的岗位互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孩子努力的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