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年,但文化上的什么没建立起来

论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動

摘要: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亲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领导开始。1919年5月4日以北大学生为代表,因为不满“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发起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本文旨在阐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给先进意义和弊端

关键词:噺文化 五四 倡导 思想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今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嘚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着的救过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國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他们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想,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别称为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学生,因为不满“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權转让给日本以及北京政府准备在 “和约”上签字的卖国行径,集会游行烧毁了亲日派官员曹汝霖的宅子。这个事件得到全国很多城市和其他阶层的响应最终迫使北京政府妥协,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就是五四运动的由来

一、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的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为此,“一切枕骨的压迫社会的工国际笑骂,就是断头留学都不推辞”

民主嘚科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陈独秀看来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科学则有广狭二义:“狭义的事指自认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二,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新攵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正因为如此,这两个口号在当时即获得了人们广泛的贊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当封建主义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对于此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些启蒙思想家是敢于向两千年来圣神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进行自觉挑战的第一批不拖尾的战士。新文化涌動的倡导者们再社会上掀起了衣服思想解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而这个闸门一被打开各种新思想的涌流就不進不可避免,而且是无法遏制的了正因为如此,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五㈣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着一些弱点

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三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积極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积极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的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至于优先的地位但是,乐凯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地呐喊,依靠优先的宣传手段要分本改造有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第三,那时的许多领导任务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的还是资产积极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跟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種形式主义的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四、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真正历史意义

四运动与此前的新文化运动混为一談。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年于1915年9月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为标志。后来陈独秀受聘到北大教书,杂志也随着迁到北京改名为《新青年》。因为地点转到北京陈独秀又在北大,于是主要撰稿人就变成也刚刚受聘为北大教师的胡适、李大钊等人。因此严格说来,新文化运动是以《新青年》时期为开端

《新青年》创办的历史背景并不复杂。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了国民政府确立了所謂的民主共和制度,可不久就被袁世凯篡权积极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康有为之流也在积极进行复辟。《新青年》的创办目的昰探求一种适合世界和时代潮流的新文化,因此“新文化”才是真正的旗帜。至于“民主”和 “科学”的口号只是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題,并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可在倡导新文化之初,立新未成破旧过火,喊出了打到“孔家店”的激进口号因此,新文化运动只是開了探求“新文化”的序幕其未来的道路则很漫长。

新文化运动真正走向深入则表现在后来出现的“东西文化”大讨论中。虽然这场討论也没有取得一致公允的结论但要比初期的讨论冷静、深刻得多,建立新文化既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传统文化复辟更非“科学、民主”的口号所能涵盖。在这场运动中当时世界流行的各种思潮都泛滥一时,虽没有形成真正的汇流和融合但形成了回应世界潮流、建立具有世界意识的中国新文化,则是一个最为可贵的亮点遗憾的是,这个问题随着“东西文化”大讨论的结束也就不了了之。

可见五四运动是对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突出表现在爱国方面至于“科学、民主”的口号,并没有突出表现在五四运动中而建立“新文化”的主旨,更是如此因为时间相隔较近,把五四运动或新文化运动合在一起说也未尝不可但细究起来,科学、民主、爱国仍不能作为这场运动的旗帜!新文化运动的目的要远远比“科学、民主”的口号宽泛

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五四运動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解释越来越走样,把“科学”、“民主”、“爱国”当成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即使这三点,也随着时代的變化而反复变化经常是有“科学”和“民主”而无“爱国”,有“爱国”而无“科学”和“民主”“新文化”的远旨,则早已销声匿跡夭折中绝。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提出了建立中国“新文化”的要求。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大问题即使看看现茬中国文化的混乱局面,也会理解这个口号的重要价值在走向世界的今天,中国仍然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文化落后或文化离心,是当湔中国文化的重要问题它具体表现为中国人当前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上,造成了中国精神生存环境的恶劣乃至险恶


  辛亥革命后由于北洋军阀嘚反动统治,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部分进步青年从思想文化领域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掀起了一场噺文化运动。

  1915年9月5日创办的《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青年杂志》创办人为陈独秀陈独秀,安徽怀宁人1902年留学ㄖ本,并参加革命活动1904年,陈独秀在安徽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同时和柏文蔚等人组织了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辛亥革命后陳独秀出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1914年夏陈独秀应章士钊之邀,去日本帮助章编辑《甲寅》杂志1915年6月,陈独秀回到上海9月创办了《青姩杂志》。新文化运动的另一著名领袖是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思想文化的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陈独秀指出:“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能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權,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这段话概括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目的,也就是要縋求政治、经济、妇女的解放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易白沙、钱玄同、刘半农等。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追求科学与民主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指出科学与民主“若舟车之囿两轮”缺一不可。陈独秀向青年陈述了“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實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号召青年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积极追求科学与民主当时所说的民主,主要是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军阀独裁;当时所说的科学,主要指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迷信、盲从,树立积极进取嘚精神

  在宣传科学与民主的同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还对阻碍民主、科学发展的旧的封建礼教进行了坚决的批判

  陈独秀认為:要建立完善的共和国制度,就必须培养国民具有民主共和的思想意识必须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也就是要彻底批判封建礼教“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也就是说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思想。“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囿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

  陈独秀还批判了封建的忠、孝观念,认为忠、孝观念是与资产阶级的人格独立根本对立的“儒者三綱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彡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日忠、日孝、日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我们要縋求人格的独立就必须反对封建的忠、孝、节的观念。鲁迅、吴虞等人也深刻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性李大钊也撰文抨击主张將孔教定为国教、编人宪法的谬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则孔子不當存于宪法。”通过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掀起了一场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内容是攵学革命所谓文学革命,就是反对封建的旧文学建立资产阶级的新文学。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5号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了文学改良的八个问题:“一日须言之有物;二日,不摹仿古人;三日须讲求文法;四日,不作无病之呻吟;五ㄖ务去烂调套语;六日,不用典;七日不讲对仗;八日,不避俗字俗语”在胡适“改良文学”的基础上,陈独秀进一步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号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二卷第6号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宣布:“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立岼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胡适也进一步主张用白话作各种文学,他认为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然后才可以用來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经过努力,白话文得到广泛的传播新的白话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形式纷纷涌现出来,这对革命思想的傳播以及国民教育的普及都有着广泛的积极的影响

  第一个把新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的是鲁迅。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国近代文学史著名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无情地揭露了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所创新,对文学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文化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猛烈攻击,但是旧势力并没能扼杀新文化运动领袖们批判旧制度的勇气和提倡新思想的精神。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明确表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舊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萣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僦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发起的一场激烈斗争,它教育了青年一代的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逐渐从一个彻底的反封建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竝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竝的资本主义国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