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服装是什么csgo列兵军衔2什么兵

中国军队军衔 [图片]
我的图书馆
中国军队军衔 [图片]
一杠一星:少尉 一杠两星:中尉 一杠三星:上尉 两杠一星:少校 两杠两星:中校 两杠三星:上校 两杠四星:大校 一麦一星:少将 一麦二星:中将 一麦三星:上将 陆军上将肩章&& 陆军上将为我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大军区司令员、政委等
陆军上将软肩章
陆军上将肩章 陆军中将 是副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包括总后勤部副部长、副政委,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军区职军官。此外,陆军中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和正军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中将软肩章
陆军中将肩章 &&陆军少将肩章&& 陆军少将为陆军正军职和副军职军官的主要军衔。其中正军职包括集团军军长、政委,省军区和军级警备区司令员、政委及其他正军职军官;副军职包括集团军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军职军官。此外,陆军少将还是副大军区职和正师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将软肩章
陆军少将肩章 陆军大校肩章&& 陆军大校为陆军正职师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军职军官和副师职(正旅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大校软肩章
陆军大校肩章 陆军上校肩章&& 陆军上校为陆军副师职(正旅职)军官和正团职(副旅职)军官的主要军衔。
陆军上校软肩章
陆军上校肩章陆军中校肩章 陆军中校为陆军副团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团职(副旅职)军官和正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中校软肩章
陆军中校肩章陆军少校肩章&& 陆军少校为陆军正营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团职军官和副营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少校软肩章
陆军少校肩章陆军上尉肩章&& 陆军上尉为陆军副营职军正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副连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上尉软肩章
陆军上尉肩章陆军中尉肩章&& 陆军中尉为陆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陆军中尉软肩章
陆军中尉肩章陆军少尉肩章&& 陆军少尉为陆军排职军官的主要军衔。陆军少尉是陆军军官军衔中最低的一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规定,陆军中等专业学校和大学专科毕业的学员,分配到部队任职后,一般授予陆军少尉军衔。
陆军少尉软肩章
陆军少尉肩章士兵
陆军文职干部技术三级肩章 陆军文职干部肩章
陆军学员软肩章
陆军学员肩章 海军军衔 &&&&&&海军军衔版面为金黄色,镶边和纵向彩杠颜****分军种,陆军为正红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蓝色。
海军上将软肩章
海军上将肩章 海军学员肩章
海军士兵 空军军衔样式与海陆相同,纵杠为天蓝色 &&&&&&&&空军上将肩章&& 空军上将为空军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也是我军现行军衔制中空军最高军衔。空军上将军衔一般只授予空军司令员、空军政治委员。
空军上将软肩章
空军上将肩章 空军士兵
馆藏&1549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国军衔制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军衔制
20世纪初,清朝最先引入军衔制。此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几个时期实行的军衔制,基本上都是在清末军衔制基础上的发展和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先后两次实行军衔制,并进行了多次修改。
中国军衔制清代晚期
在灭亡前,用了六年的时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式军衔体系。
当时,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和清军战斗力的脆弱,在面对列强的战争中已暴露无遗。一些大臣、督抚纷纷上书,条陈时务,要求清廷迅速建立一支新式武装。清朝皇室也痛感中国兵制过于陈旧,已不合时宜。为了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必须改革兵制。于是采纳众议,决定效法西洋,训练一支新式陆军,以取代旧式绿营军队。1901年(二十七年),清政府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负责编练新军。
清朝的新军,在编制、装备和操法上,完全仿效西方,而在人事制度上,基本上还是采用过去绿营制的一套老办法。在编练新军过程中,遇到许多矛盾,对推行新制障碍重重。因此,清政府进一步采取改革措施,继续在所有方面进行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移植西欧式军衔制,试图通过军衔制度来改变当时“重文轻武”的流弊,振奋士气,提高军队的社会地位,改变官职与官衔之间严重失调的状况;改革官兵制服与识别标志,既整肃军容,亦适应操战;实行国际上大体统一的衔级制度,以利于国际交往。
清政府从1904年开始,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的章程制度,逐步推行西欧式军衔制。1904年12月,清政府练兵处会同兵部向朝廷奏准《另定新军官制事宜》,建议“参仿八旗官员之秩序,旁采各国军营之规章”,按照西方军官军衔的三等九级制,取代旧的官阶制度,建立新军的阶位品级体制,军官“区为三等,析为九级”。
1905年3月,练兵处、兵部设计出军官军服和军衔标志的第一个图案式样。8月,练兵处提出军官授衔的标准、条件、程序和要求。12月经清政府批准,陆军军官开始按新官制评定等级,从而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军衔等级:
上等第一级,;
上等第二级,;
上等第三级,;
中等第一级,;
中等第二级,;
中等第三级,;
次等第一级,;
次等第二级,;
次等第三级,;
1909年11月,军咨处又奏请朝廷在军阶第一等第一级内正都统之上增设“大将军”、“将军”两衔,与正都统同为上等第一级;设立士官衔三级,即、、;在军官和军士之间增设“额外军官”衔一级。
1910年12月,陆军部对军衔授予及晋升年限、军官职务任免、最高服役年龄、军官考绩办法等,都作了详尽规定。如规定各级官佐的最高服役年龄为:正都统,65岁;副都统,62岁;协都统,58岁;正参领,55岁;副参领,52岁;协参领,50岁;正军校,48岁;副军校45岁;协军校45岁。又规定,凡正都统荣获大将军、将军称号者,不受上述年龄限制。这一章程可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军官服役条例。
晚清的“都统”对应将官,“参领”对应校官,“军校”对应尉官;“正”、“副”、“协”分别对应上、中、少各级。从“正都统”至“协军校”这九级,分别对应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大将军”、“将军”和“正都统”同为一级,是荣誉军衔,相当于有些国家的元帅。“额外军官”就是准尉。
中国军衔制民国时期
中国军衔制临时政府
后,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正式成立。中华民国沿用了刚刚实行不到一年的晚清军衔制,但做了一些变动,主要是废除清朝军衔制的军官衔称,取消所有品级,仍按原来的三等九级,规定了新的军衔名称,士官和士兵均改为二级:
上等官佐:、、;
中等官佐:、、;
初等官佐:、、;额外军官;
士官:、;
士兵:、。
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又对军衔等级和称谓做了修改,由六等十四级增至六等十六级:
上等官佐:、、;
中等官佐:、、;
初等官佐:、、;额外军官;
士官:、、;
士兵:、、。
右军校升左军校2年;左军校升大军校3年;大军校升右都尉4年;右都尉升左都尉、左都尉升大都尉、大都尉升右将军各3年;右将军升左将军4年;左将军升大将军无定年。
中国军衔制北洋政府
1912年8月,在南京临时政府军衔制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军衔制,并颁布《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军官仍为三等九级。
北洋政府军衔
将官:、、;
校官:、、;
尉官:、、;准尉官;
士官:、、;
士兵:、、。
北洋政府还有两个特殊的规定,其中:
虚衔规定:将官衔在正式授予之前,可以先加一个虚衔,即陆军上校可加少将衔,陆军少将可加中将衔,陆军中将可加上将衔。如护国名将,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追赠军衔的规定:军官作战阵亡或病逝后,依其生前业绩,可以追赠高一级的军衔,如中将可以追赠上将。
中国军衔制国民政府
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当时授军衔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政府可以授,总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长官也可以授。另外,当时军衔和职务相比,衔高职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军长大都授上将。一些地方军阀,也自封为上将。1933年,当时在一次纪念周上讲话说:“国民党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
为了整顿军队军衔混乱状况,以适应其军事上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对军衔进行修订。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整个军衔等级为五等十八级:
国民政府军衔
将官:、、、、;
校军:、、;
尉官:、、;;
士官:、、;
士兵:、、。
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
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佐衔,最初等级设置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但改变了称谓,即在军官衔的前面冠以专业名称,如“军需少将”、“军医中校”、“军法上尉”等。1934年以后,军佐衔改用新称谓,将级军佐衔统称“监”,校级军佐衔统称“正”,尉级军佐衔统称“佐”。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现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在当时主要军事国家中是比较低的。
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除了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档次外,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
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而设的。
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为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等。
此外,国民政府于1934年12月对驻蒙古、新疆、西康、西藏等地的武职官员,颁行了一种特殊的官衔,共分三等十级,其称谓类似于清末的军官衔称:一等一级称、一等二级称、一等三级称,二等一级称、二等二级称、二等三级称,三等一级称、三等二级称、三等三级称,此外还设有一级。[1]
中国军衔制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度,一次是抗战初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一次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之后。两次拟订的军衔等级都与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制度相同,但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很快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1950年9月管理部成立时,就设置了“军衔奖励处”。1952年冬便着手研究军衔制的问题。日,总干部部在向主席并军委的报告中,对实行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等问题拟制了初步计划。
当时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初步制定的方案是将军衔设为6等20级。
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
将官4级:、、中将、少将;
校官3级:、、;
尉官4级:上尉、、、;
士官4级:、、、;
士兵2级:、。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
增加大校一级;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
将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改称大尉、上尉、中尉;
其它不变。
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军衔设置上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尉两级,共设6等19级。
(大元帅实际未授予)、
将官4级、、中将、少将;
校官4级、、、;
尉官4级、、、;
士官3级:、、;
士兵2级:、。[2]
但实际授衔时,应本人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衔空缺未授;增加授予军衔,这是考虑到当时我军有十几万副排级干部,军委决定暂时增加准尉衔,以解决副排级干部的衔称问题。
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决定》,日开始实施。
1980年以后
日,中央军委主席提出,要搞军衔制。日第二次会议通过的《》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果断地提出割断1965年以前的军衔体制,“实行新的军衔制”。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草案)》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予以公布施行。士兵军衔制度同时立法。
新公布的军衔制度不再设大元帅、元帅、大将和大尉,而以为最高军衔。军官军衔设3等11级
将官:(实际未授予)、、中将、少将;
校官:、、、;
尉官:、、。(海军、空军军官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军官,在军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军士:、;
士官:、、;
士兵: 、。[3]
1993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修改《》的决定起,军士长、专业军士划分为四个级别,称谓由高到低为:
、、、。[4]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改后的军衔条例设3等10级,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规定,军官军衔设三等八级:
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6]
1998年12月公布的《》规定,义务兵服役时间为2年,并且不再超期服役。根据兵役法,自1999年后,军士军衔等级和专业军士、军士长的称谓自行取消。士官军衔重新设定为6级,称谓由低到高为,
初级士官:、;
中级士官:、;
高级士官:、。[7]
日,中央军委颁发《》,全军和武警部队全面施行新的士官制度。士官军衔从原先一级至六级士官的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分为初级士官、中级士官、高级士官三个等级,称谓由低至高为,
初级士官:、;
中级士官:上士、;
高级士官:、、。[8]
徐平.旧中国的军衔制度[J].炎黄春秋,2002,(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1993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修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98年12月公布)
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全军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怎么识别军衔? - 知乎143被浏览180226分享邀请回答238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艺兵军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