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起义退休人员医保卡补贴错过政府统计,没有领到相关补贴,(又没有了当年有效证件),请问还有没有补救办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马鞍山市   马鞍山市位于位于最东部,横跨两岸,毗邻、两大省会城市,是一座既现代又富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建市于 1956年10月,现辖三区三县,总面积4042平方公里,人口230万。建市50年,全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为之骄傲,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马鞍山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已达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多年来稳居安徽省各市之首。
  马鞍山一半是山水、一半是诗歌,大江、绝壁与诗仙、草圣相映成辉,而楚霸王、三国东吴大将赋予了这座城市英雄的气概。“山不在高,有仙则灵”,1500多年前,这里被誉为山水都。对马鞍山最情有独钟还是诗仙,一生七次游历马鞍山,这里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无不令诗仙流连忘返。在此留下5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最终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终老之乡。“诗仙”李白长眠的当涂青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仰慕之地。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倾泻了历代文人雅士对这块土地的一腔痴情。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并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荣誉称号,现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马鞍山作为安徽的东大门,与各城市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融入长三角中抢先一步,成为中部崛起东向发展的排头兵。“十五”期间,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明确定位,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基地,经过多年的积极建设和开发整合,马鞍山的休闲旅游产品形成特色品牌系列:以濮塘风景区为代表的生态休闲旅游;以翠林为代表的沐浴休闲旅游;以盆山度假村为代表的运动休闲旅游;以采石长江鱼宴为代表的美食休闲旅游;以近山环湖开放式园林所形成的娱乐街区为代表的都市休闲旅游;以园艺村农家乐旅游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等。
  历史,曾在这里演绎着风云变幻,而始终不变的还是那引人入胜的绿水青山。诗人的足迹,引领着无数中外宾朋来到马鞍山,领略李白诗中描绘的胜景,探访那些散发着岁月芬芳的历史遗迹。这片诗性的土地,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品格,向你展示的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鸣,是古老与年轻的奇妙结合,是一个“山水都”的无穷魅力,是一座“旅游城”的无限风光!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两岸,毗邻、两大省会城市,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箭头”,马鞍山市于1956年10月建市,现总面积4042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其中市区面积35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60%,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座工业之城、港口之城、绿色之城、文明之城,是一座既充满生机和活力,又富有历史底蕴,集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城市。
  马鞍山城市依山环湖临江而建,人文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同时拥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等荣誉。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马鞍山生活质量竞争力列全国第9位。马鞍山是一个移民城市,文化特征开放包容,市民素质较高。社会安定和谐,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达97%。马鞍山现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现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新材料基地、7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台湾工业园和一批特色园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政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配套政策效应在这里相互叠加;综合投资成本仅为上海的50%,仅为南京市的75%。马鞍山是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被评为年度全国外贸百强城市和2010中国大陆百佳商业城市。现有等各类高等院校6所,拥有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4个,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所、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4个。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778人,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居前列。
  50年来,马鞍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达到长三角中等城市发展水平。当前,马鞍山正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实施工业主导、城乡一体、创新推动、开放带动、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确保“十二五”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城市标志 市花:桂花
马鞍山市市花:桂花    是马鞍山的市花,在马鞍山有广泛的栽植。马鞍山雨水较多,气候温和,十分适合桂花的生长,一般9月中旬至期间,是桂花盛花期。马鞍山的市花桂花在公园、游园、道路两旁、厂矿庭院、住宅小区等到处都有。马鞍山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桂香迷人的秋天如果有幸能在秋天的季节来马鞍山一游,相信你一定会醉倒在满城的桂花树下,做足人间仙境梦。桂花(学名:Osmanthus fragrans,英文Sweet Olive),木犀科木犀属,又名“月桂”、“木犀”,俗称“桂花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温带树种。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
马鞍山市市树:香樟树 市树:香樟树   香樟树是马鞍山市树。马鞍山的大街小巷里大多种植着香樟树,,种植的密度列全国前茅。每到春天,大街小巷里充满了樟树的清香,特别是樟树花开季节,更是浓香馥郁,沁人心脾。香樟树深受马鞍山市广大城乡居民的青睐在民间,人们常把香樟树看成是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香樟树(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英文名:Camphortree)为树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是樟科梓属的常绿高大乔木。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树冠广展,叶枝茂盛,浓荫遍地,气势雄伟,是优良的行道树及庭荫树。
马鞍山精神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共马鞍山市委发动全市人民广泛开展讨论,形成了“奋进马”的“马鞍山精神”,寓意着“团结奋进”。近20年来,“奋进马”精神对统一全市人民意志,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重大的引领作用。
  新的“马鞍山精神”为:聚山纳川、一马当先。 新“马鞍山精神”,一是充分展示了马鞍山移民城市的特征,涵盖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二是体现了开放、包容、和谐的时代特征;三是表达了马鞍山人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满怀热情,切合地方发展实际。新的“马鞍山精神”, 既是马鞍山历史发展进程的真实写照,又能更好的引领人们走向未来,内涵深刻、立意高远、与中华民族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完全一致,是民族精神在马鞍山的再现。
  马鞍山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现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 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属马鞍山市。2011年8月,含山县、和县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三县。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50多年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230万人、全年生产总值950亿元的新兴工业城市。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佳绿化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行政区划& &&&&& 马鞍山市行政区划图  含山县 辖:环峰镇、运漕镇、仙踪镇、清溪镇、林头镇、铜闸镇、陶厂镇、昭关镇  和县 辖:历阳镇、白桥镇、姥桥镇、功桥镇、西埠镇、香泉镇、乌江镇、善厚镇、石杨镇  当涂县 辖:姑孰镇、黄池镇、乌溪镇、石桥镇、塘南镇、护河镇、太白镇、大陇乡、年陡乡、江心乡、湖阳乡  花山区 辖:沙塘路街道、解放路街道、湖东路街道、桃源路街道、霍里街道、金家庄街道、江边街道、塘西街道、慈湖街道、慈湖乡  雨山区 辖:平湖街道、雨山街道、安民街道、采石街道、向山镇、银塘镇、佳山乡&&&&&& 博望区 辖:丹阳镇、博望镇、新市镇& 经济发展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市行政区划调整之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机遇,奋力推进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平稳较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总体健康”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44.18亿元,首度突破千亿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90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79.04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 298.24亿元,增长8.7%。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8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累计财政支出13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98亿元,比上年增长32.3%。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18.88亿元,比上年增长57.5%。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311.00亿元(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口径),比上年增长47.4%,投资总额居全省第3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2%。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9.30亿元(500万元以上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5.0%。县区、开发区和新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三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9.38亿元,增长46.5%;三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30亿元,增长20.6%;开发区和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4.61亿元,增长24.2%。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城镇和乡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207.79亿元和18.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 1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3.61亿元,比 上年增长35.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9元,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8.0%。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505元,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8.5%。
马鞍山市之最 马鞍山地区的第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马鞍山市   1.第一家药店——道光九年(1829)采石镇民顾承德在采石镇中市街开设的“顾回春药店”。
  2.最早的电信机构——采石电报局(有线电报),光绪九年(1883)冬设立。
  3.最早的邮政机构——采石邮政代办所,宣统元年(1909)设立。
  4.最早的一所近代学校:马鞍山市采石小学创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原名采石小学堂,后更名为采石镇公立小学校、当涂县县立采石小学校。是由采石镇绅鲁式金等人以采石庙会田产及柴洲麦地为基金,以神霄宫及太白殿基址创建的。
  5.最早的一部记述采石风景名胜的地方志——《采石志》,又名《碧螺山志》、《翠螺小志》由丹徒人李恩绶辑,其子李丙荣校,光绪年间()问世。
  6.第一座临江码头——采石码头,民国2年(1913)竣工投入使用。
  7.马鞍山矿区建成最早的一条铁路:民国7年(1918)5月,宝兴铁矿公司为开采平岘岗矿石,修筑矿区至毛家桥的轻便铁道,全长约2公里。
  8.惟一的一所女子学校:民国9年(1920)采石人鲁颂创办的公立采石女子国民学校。民国18年(1929)易名为采石女子初级小学。
  9.首次开办长话业务:民国22年(1933)5月,由京芜汽车公司承办的至的长途电话线经过马鞍山,在采石、慈湖装有话机。
  10.第一家机器碾米厂:采石镇谢荫阶开办的新兴米厂,民国22年(1933)投产,日产大米60担。
  11.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濮塘支部,民国27年(1938)9月正式成立。首批加入的是濮塘乡民、、、、、、等7名抗日骨干。
  12.最早的火力发电厂:马鞍山矿业所自备电厂,民国31年(1942)4月建成并投入运行。
  13.第一所中学——,民国33年(1944)创办。
  14.解放后建立的第一个人民政权——慈湖乡人民政府,1949年10月成立。
  15.第一个团支部——马鞍山矿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1950年1月建立。
  16.第一个农业合作社——当涂县第十三区(慈湖区)兴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日成立。
  17.第一家人民银行办事机构——当涂县支行马鞍山营业所,1952年建立。
  18.第一个人民法庭——马鞍山矿区法庭,日成立。
  19.第一家专业电影院——工人电影院。1956年建成开业。
  20.第一家印刷企业——采石镇印刷厂,1957年4月建成。
  21.第一家国营剧场——市工人剧场,1957年建成开业,1977年5月改建为市工人影剧院。
  22.日市区首辟2条公交线路:一条由杨家山至矿区(向山平山头)、一条由工人剧场至火车站。
  23.日1时30分马鞍山铁厂炼出第一炉优质钢,结束了马鞍山有铁无钢的历史。
  24.第一所正规幼儿园:1958年马钢公司在金家庄新工房一带建立的马钢第一幼儿园。
  25.第一家粮油食品加工企业:1958年3月建立的杨家山杂品加工厂。
  26.第一位运动健将:市运动员周屏。1958年12月在安徽省集训队和部队马拉松长跑对抗赛中,以2小时34分3秒的成绩达到马拉松运动健将标准。
  27.第一座水库:坐落在濮塘境内的大兴塘水库。
  28.日11时31分马钢850轧机一次试轧成功,顺利轧制出第一块合格钢坯。
  29.第一个国家一级运动员:马鞍山港务局职工子弟学校青年女教师郑安方,1982年8月荣获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和证章。
  30.第一座220千伏变电所——采石变电所于1983年12月建设投运。
  31.日市电视台第一次播出自办节目。
  32.第一条水泥混凝土道路——湖南路。
  33.第一家与港商合资兴办的企业——中国华安吸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日成立。
  34.第一个由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变电所——翠螺变电所。
  35.第一项获国家专利成果可移动式游泳池,日在当涂城西护城河试用成功。
  36.第一家由居委会开办的婚姻介绍所——金家庄街道矿内居委会婚姻介绍所,日正式挂牌开张。
  37.日全市第一家乡办幼儿园在当涂县石桥乡开圆。
  38.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私营企业——中日合资安徽亚佳食用菌有限公司。
  39.第一座沼气公厕:位于湖东路,日建成并交付使用。
  40.日市首家庄稼医院在当涂县丹阳供销社开业。
  41.日,由青年农民组建的市郊第一支农民电声小乐队在冯桥乡红东村成立。
  42.乡镇企业第一个创部优称号的食品产品——当涂县黄池食品工业公司生产的舒欢牌富强面条。
  43.日,全市首家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当涂县福光农工商联合公司在黄池镇福光行政村挂牌成立。
  44.首家多功能和全封闭的集贸市场——桃源集贸市场,日动工兴建,总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
  45.日,市电线电缆厂与台商先生合办的安徽新马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为市首家区属企业与台商合资兴办的项目。
  46.日,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与台商及美籍华人合资兴办的全市第一家科技开发型中外合资企业“安徽中光工业炉有限公司成立。
  47.日,全市首家股份制企业——马鞍山四方高技术有限公司在冶金部马鞍山矿山 研究院成立。
  48.第一家典当企业——市振兴典当拍卖商行,日开业。
  49.日,第一家乡级集体经济组织——雨山经济开发总公司成立。
  50.日,全市首家专门法庭——当涂县法院土地法庭成立。
  51.第一所完全按国家中小学建设标准建设的规范式小学——湖东路第四小学,日动工兴建。
  52.1992年9月,经冶金部、经贸部、省政府和国家工商局批准,华东地区第一家享有计划单列进出口权的中外合资钢铁企业,马鞍山联合特种轧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53.1992年10月,马鞍山市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市志由正式出版。
  54.第一个乡办科研机构——八达工矿设备研究所,日在雨山乡成立。
  55.第一家私营炼钢厂——东升炼钢厂,日举行开工奠基。
  56.首起涉外水上交通事故——日在我市长江水域籍“索木斯克58”轮在江心洲水道与两艘水泥挂机船庐江挂954、510船发生碰撞。
  57.第一个以审理有关房地产案件为主要职责的专门法庭——市房地产巡回法庭,日正式成立。
  58.第一条军民共建路——当涂澄釜公路,日建成通车。该公路由丹阳湖部队、市、县共同投资250万元修建。
  59.日,马南纺织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兴办的“南通怡人针织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市在沿海地区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纺织企业。
  60.日,我市第一条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高等级公路——205国道当涂城关至黄山乡段水泥路正式通车。
  61.第一座污水处理厂——王家山污水处理厂,日竣工。
  62.日,首家乡镇有线电视站在黄池镇建成并试播成功。
  63.首家弱智儿童专科门诊于日在市人民医院开诊。
  64.日,当涂县薛津镇与马钢江东轧钢厂合资463万元,建成首家乡镇无缝钢管厂并试生产。
  65.首家民办职业介绍所——花山区沙塘街道劳动事务所,日成立。
  66.1994年6月,我市第一条空心砖生产线在冯桥二窑厂建成并投入生产。
  67.首家获法院裁定批准破产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采石酒厂,日由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告破产。
  68.第一家国有与个体合资兴办的企业——,日投产。
  69.日,向山区濮塘镇创办的全市第一所妇女业余农业技术学校开学。
  70.1994年12月,全市首家“电话银行”网络系统在市新银城市信用社开通。
  71.日,第一辆无人售票公共汽车在10路公交线上投入运营。
  72.首例最大的集体劳动争议案——叶成霞等43名女工状告市龙江教学仪器厂厂长白立东案,日经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特别仲裁庭裁决。
  73.日,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党支部在雨山工商分局成立。
  74.日,乌龙水产养殖(集团)公司挂牌成立,这是全市第一家“公司+农户”型的水产养殖集团。
  75.日,首家国有商业股份制企业——马鞍山通宇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76.第一个小康镇——当涂县龙山桥镇,日通过市农村奔小康综合评价领导小组验收。
  77.1996年3月,经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评估审议小组审议,市职业教育中心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成为我市首家国家级重点学校。
  78.1996年4月,第一所希望小学——当涂县湖阳乡希望小学动工兴建,总投资100万元,其中60万元为社会捐助。
  79.1996年5月,市郊慈湖地区发现一座古墓,经专家初步认定为西汉古墓,这是我市境内发现的古墓中惟一的木穴墓。
  80.日,市造漆厂生产的6052箱、114.14吨酚醛油漆发往国,这是我市出口商品首次通过亚欧大陆桥国际铁路联运方式直发国外。
  81.日,由83016部队和市教委共同创建的第一家成建制中学生军校在濮塘中学生实践基地隆重举行揭牌授旗仪式。
  82.日,首次以南京区域经济协调委员会成员资格,参加96南京金秋恳谈会暨商品交易会招商经贸活动。
  83.日,当涂石桥医院挂上“一级甲等医院”匾牌,成为全市乡镇中首家一级甲等医院。
  84.首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马鞍山市分行,日正式成立。
  85.日,全市农村第一个村级党委——小黄洲村党委成立。
  86.日,向山区法院成立我市第一家保护消费者权益合议庭,并在当天受理一起消费者投诉案。
  87.1997年5月,市经济开发区内的第一家企业——日商独资开业。
  88.日,首家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花山区沙塘街道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挂牌成立。
  89.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的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马鞍山城市合作银行举行揭牌典礼。
  90.1997年8月,第一家股市资讯信息服务网络系统——马鞍山市星通深沪股市资讯系统在市科委科技服务公司开通。
  91.日,第一家由农民创办的旅游新景点东郊渡假村正式开业。
  92.日,第一个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市十四中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在火车站广场正式成立。
  93.第一所“家庭科学文化学校”,日在花山区沙塘街道成立。
  94.1998年5月,首家在国际互联网上全面系统地介绍马鞍山市情、建设与发展及各方面信息的马鞍山信息网开通。
  95.日,首次成功拍卖地税局扣押漏征漏管户物品,成交金额7950元,拍卖所得用于抵缴税款。
  96.第一家股份制医院——,日正式开业对外服务。
  97.首家民营医院——马鞍山市红十字医院,日正式营业。
  98.日,黄池食品(集团)公司的“传统酱类人工接种和控制生产发酵”项目,获国家科技部80万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无偿资助,这是马鞍山市首次获得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
  99.日,由投资1亿元人民币兴建的马鞍山天润发平价购物广场隆重开业,占地2.4万平方米,是迄今马鞍山最大的一个商业投资项目,也是营业面积最大的一家综合性超市。
  100.日,人民医院内科完成了全市首例经皮桡动脉冠脉造影术。
  101.日,全市首家“金融超市”在中国农业银行马鞍山花山支行举行挂牌仪式。
  102.日,市朗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安徽省科技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联合批准为软件企业,马鞍山市第一软件企业诞生。
  103.日,市民营企业集美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被中国个体者协会表彰命名为“优秀无假货示范点”,成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104.日,第一个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市重点建设工程——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105.日,首家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公正司法鉴定所正式成立。
  106.日,首家地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星马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设立。
  107.日,首家区县级慈善机构——金家庄区慈善协会(市慈善总会金家庄区分会)正式成立。
  108.日,首家社区在雨山街道半山花园成立。
  109.日,最大的金店金瑞麟隆重开业。面积达500平方米,是一个集、和的专营店,同时还独家经营中国人民银行的各种纪念币和金银币。
  110.”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市交警支队事故大队首次开出万元的悬赏公告。
  111.2006年6月,市四村小学与北京金色摇篮幼儿园马鞍山分园签订“金色摇篮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基地”协议,开始了“幼小衔接教育计划”的实验,这是我市首家小学“幼小衔接教育基地”。
  112.2006年6月,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市首家境外就业中介机构——马鞍山市金桥境外职业介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获准注册成立。
  113.日,首个村级新农村建设学习中心在霍里镇凤山村接牌并开班。
  114.日,首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滁马输变电工程开始稳定运行送电。
马鞍山的安徽之最   1.1959年3月,市文艺代表队参加全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其中收集整理的民乐《一百零八锤》获创作一等奖,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2.1978年,市文化局创作的话剧《心在跳动》参加全省戏剧会演,获创作、演出一等奖。1979年该剧被选调去北京参加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
  3.1980年,市文化局的水彩画获省首届科普美展一等奖。
  4.日,市培智学校成立,这是全省第一家培养弱智儿童的学校。
  5.日,市服装厂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保税工厂登记证书》,成为安徽省纺织行业第一家保税加工企业。
  6.1990年8月,市橡胶厂研制开发的450—16农用机动车胎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我省橡胶轮胎行业的一项空白。
  7.日,市耐磨公司锚链厂建成一条年产1500吨船用有档锚链生产线,该产品填补了省内一空白。
  8.日,安徽省惟一的仲裁、检测黄金饰品成色、重量的机构——黄金检测中心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成立。
  9.日,市铸管厂从引进的省内第一台离心球墨铸管机一次试产成功,结束了安徽省不能生产球墨管的历史。首批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日,全省第一家显微外科骨科断指再植专科在十七冶医院花山门诊部成立并对外门诊。
  11.1991年12月,由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安徽省在上海浦东兴建的第一个高层建筑——“裕安大厦”设计方案在沪通过审查。
  12.日,市物资拍卖行成立并正式开业。该拍卖行在全省尚属首家。
  13.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暑批准《马钢工人报》改为,成为安徽省首家企业日报正式出版。
  14.日,市建筑材料工业公司、日本远东贸易有限公司、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和省地矿局322地质队共同组建的在我市开业,成为我省石材业第一家外向型企业。
  15.日,安徽省第一家少数民族自办企业——市民族轧钢厂举行400型轧机奠基仪式。
  16.日,马鞍山发电厂输送干灰系统一次试车获得成功,这是我省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领先的气力出灰系统。
  17.1994年12月,我省首家乡镇广播调频发射台在当涂县湖阳乡开通。
  18.日,全市14个邮政储蓄网点全部实现微机联网,并增开邮政储蓄信用卡业务,这在全省尚属首家。
  19.日,我省首家铁路化学产品罐车机械化洗灌站在马钢焦化厂建成并试车成功,从而结束了马钢铁路灌车靠外省清洗的历史。
  20.1994年10月,我省第一家特种医院——在雨山区人民医院内建成。
  21.日,马钢二轧厂试轧11号矿用工字钢获得成功,从此结束了安徽省不能生产矿用工字钢的历史。
  22.日,湖阳乡塘沟村隆重举行通水仪式。至此,该乡9个村(居委会)全部开通了自来水,成为全省村村通水第一乡。
  23.日,我省内河港口最大的件杂货码头——采石港件杂货码头建成投产。
  24.1995年5月,安徽省最大的一座20吨交流式炼钢电弧炉在马钢机制公司正式投产。
  25.日,安徽省第一例因家犬伤人而引发的民告官案件在花山区人民法院审理结案。
  26.日,安徽省绿化达标验收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马鞍山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绿化达标的地市。
  27.1995年11月,阌家山居委会被评为全国模范居委会,这是我省在此次评选中惟一获此殊荣的居委会。
  28.日,经省农村电气化县验收组检查认定,当涂县在全省率先成为农村电气化县。
  29.日,全省首家区级社区服务中心——雨山区社区服务中心正式向社会开放。
  30.日,我市开通全省首家行政处罚监督电话。
  31.日,安徽省首家市级党建网站“安徽省马鞍山党建”正式开通。
  32.日,安徽省第一所以培养和培训工贸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学院——安徽工贸技师学院破土动工。
  33.日,安徽省最大的工业投资工程和引进项目,马钢历史上最大的投资工程——马钢建筑用薄板工程竣工。
  34.日,安徽省第一条彩涂板生产线在马钢三轧厂建成。
  35.日,我省首家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落户马鞍山市第十一中学。
  36.日,市青年创业园正式揭牌迎接创业者,这是我省第一家青年创业园。
  37.日,马鞍山天润发超市为市福利院捐建成立“慈善助孤”图书室,成为全省首家“慈善”图书室。
  38.日,洪滨丝画手工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获得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个人终身成就奖。这是迄今为止我省惟一获此殊荣的民间艺术家。
马鞍山的中国之最   1.北宋开宝14年(公元974年)9月,长江第一浮桥架设于采石。
  2.马鞍山市是中国最伟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
  3.对中华民族心理品格和精神性格塑造上曾起过巨大作用的《千字文》著者——中国蒙学之祖周兴嗣系马鞍山采石人。
  4.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孢粉学奠基人——为当涂城关人。
  5.成语打草惊蛇典故源自当涂。
  6.中国第一个国产车轮轮箍(直径为840毫米),于日22时48分在马钢车轮轮箍厂试轧成功。
  7.日23时10分,中国第一个直径为840毫米的整体车轮在马钢车轮轮箍厂诞生。
  8.三国东吴朱然及其家族墓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其出土的木屐是中国最早的木屐实物。
  9.1982年1月,安徽省纺织工业厅和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在马鞍山成立沪皖纺织联合开发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跨地区的经济联合开发公司。
  10.日,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第一座活性石灰回转窑在马钢第一烧结厂点火烘炉。
  11.中国第一条高炉炉前直接生产膨珠工艺线,于日在马钢第一炼铁厂建成。为中国高炉炉前直接处理矿渣,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开辟了一条新途经。
  12.马钢第二炼钢厂从西德引进了中国第一台双流式水平连铸机,于日拉出第一根连铸坯。
  13.日,马钢第三炼铁厂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锰铁污水循环处理工程——生物脱氧塔群。
  14.日,马钢从联邦德国施罗曼—西马克公司引进了我国第一套具有世界80年代水平的高速线材轧机。
  15.日建成的马鞍山市第三水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船上水厂。
  16.日,世界第一台工业型直径1500毫米脉动高梯度磁选机,在姑山铁矿龙山选厂试车成功。
  17.马钢高速线材厂生产的高速线材优质碳素钢无扭控冷热轧盘条在1990年度全国质量奖评选中荣获国家质量金奖,成为我国10多家引进高速线材轧机投产后争创的第一块金牌。
  18.当涂纽扣厂生产的“玉雕牌”珍珠着色纽扣,以质量优异被毛主席纪念堂选用于毛泽东寿服上。
  19.日19时50分,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国内第一条H型钢生产线成功地轧制出第一根H型钢。
  20.马钢牌H型钢是我国第一条200—700毫米热轧大H型钢生产线生产的产品。
  21.1992年8月,中国首家大规格系列冷轧螺纹钢筋生产线,在马钢第三冷轧螺纹钢厂建成投产。
  22.1993年9月,世界上第一台完全采用微机通用硬件的图象分析系统由华东冶金学院和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联合研制成功。
  23.日、1994年元月6日,“马钢股份”先后在香港联文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境内外上市的钢铁股份公司,号称“中国钢铁第一股”。
  24.全国第一座“初保楼”——雨山区初级卫生保健楼,日建成投入使用。
  25.日,国内首座第三代低噪音节能型玻璃钢冷却塔由市玻扦玻钢厂和机槭部第四研究设计院研制成功。
  26.日,国内第一条车轮半成品尺寸自动检测生产线在马钢投入生产。
  27.国内首台数控专用钻床(ZK5150A型)由马钢巨龙有限责任公司与长江精密机械公司联合研制,并于日在马鞍山市回转支承厂投入使用。
  28.1995年9月,中国第一台YC一30型盘式压滤机由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等单位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为我国过滤设备发展的重大突破。
  29.日,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城市垃圾研究的机构——安徽长江城市垃圾设计研究院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成立。
  30.日,马钢股份公司成功开发出快速车轮用钢CL60(H)、CL60(K),此项成果填补了我国国内快速车轮用钢生产空白。
  31.2000年9月,中国首次组队参加在英国黑池市举办的世界拔河锦标赛,马钢(集团)公司南山矿业公司拔河代表队13人参加了此次世锦赛。
  32.由马鞍山市一名诗词爱好者申请制作的全国首个研究李之仪的网站——李之仪的姑熟词话()通过信息产业部备案,并于日正式开通。
  33.日,中国第一个机械刃模具专业交易市场在当涂县博望镇破土动工。
  34.洪滨丝画是以上乘丝棉制作的手工艺品,被称为“东方一绝”,并获1998年世界基尼斯之最。
  35.当涂博望镇素称“中国刃具第一镇”。
  36.产于当涂石臼湖畔釜山一带的金脚红毛螃蟹,年间已成贡品,今仍为国宴名菜之一。
  37.、、素称长江三鲜,而产于当涂至采石横江一带的鲥鱼味最美,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并纳入贡品之列。
  38.桃有红、黄、白等色,而当涂天门山桃树不仅身为黑杆,而且开黑花、结黑桃,其以香飘数里而猎奇于天下。
  39.马鞍山金姿纺织装饰用品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生产总统宴会桌专用特幅提花台布的厂家。
  40.全国第一家面向中老年人公开发行的文摘报,由马鞍山市老年病防治研究所创办。
  41.马鞍山市钢丝绳厂生产的编织渔网用镀锌钢丝填补我国金属制品的一项空白。
  42.马钢港务原料厂一号空中运输通廊为全封闭框架结构,全长1400米,每小时可运输矿石3000吨,其规模在全国冶金行业中居第一。
  43.十七冶二公司建成世界最高的过江输电塔一南京大胜关过江塔,塔高248米。
  44.中国惟一的“国家环境保护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建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45.马鞍山商专教师发现昆虫新种一箬竹鬃链蚧,填补了国际昆虫学界蚧虫类研究的一项空白。
  46.市传动机械厂试制的专利产品一H型混合少齿差星轮减速器,获首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设备展览金奖。
  47.马钢股份公司研制开发的“SM490×B(SM490B)海洋石油平台用热轧H型钢”、“SM400B、Q345T铁道车辆用热轧H型钢”两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48.由十七冶施工的铜陵水泥厂生产料库,采用钢结构穹顶网架技术,网架直径110米、高32米,其跨度之大为目前亚洲第一。
  49.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研究的大型露天矿陡帮开采新工艺,填补了我国汽车运输露天矿陡帮开采的空白。
风景名胜 濮塘怪坡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濮塘怪坡   位于花山区马濮路旅游大道濮塘林场路段,全长约200米,宽约16米,坡度为1.85度,具有明显的上下坡,汽车下坡必须加大油门,上坡即使熄火汽车也可自动上到坡顶。骑自行车,下坡要使劲蹬,上坡却要扣紧车闸。
  这一奇特现象的发现纯属偶然,2002年修建旅游大道时,一当地人开农用车路过这里,刚好遇到一个熟人,停车后没有拉手闸,车子自动向上坡溜,才发现了这段怪坡。
  怪破发现后,许多人慕名来试验,屡试不爽。不少专家、学者也来现场考察,力图解开怪破的奥秘。一种说法是,磁场引力作用,另一种说法是重力位移,还有说法是视觉误差,各种说法不一,但是各种说法都缺少科学根据,所以至今怪破现象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开的谜。
观音合掌石   观音合掌石位于当涂大青山,据说是观音菩萨从此路过,赐下二块巨石,合掌祈祷世人平安。旧时很多人去洞中烧香求拜。后因文革基本上销声匿迹,从此,这两块巨石静静地在山坡杂草之中耸立。
  观音合掌石占地面积约20多平方米,两石之间有很大的空隙,抬头有“一线天”之感。从外观上看,两石形似双掌合十,向苍天祈祷保佑世人祥和安宁。走进一看,两石顶端约20公分,而下口直径有1.5米,倘若放一张方桌,可供7-8人品茗聊天。是谁巧夺天工,把两块巨石安排得如此维肖维妙?又是谁把岩层雕琢得如此绚丽多姿?巡视山石周围,嶙嶙怪石,神态各异:有的雄伟古朴,气势磅礴;有的矮小玲珑,如破土而出的春笋;有的似莲花初开,含苞待放;有的似动物身躯,错落成群。巨石的周围长着野藤,枝枝蔓蔓,缠绕而上,好似一张绿网将巨石披盖,从而使洞中颇有凉意。东面山崖是深涧,崖边全是被杂树和茂密、芬芳的野草野花遮蔽,从巨石顶部的“一线”朝里看,洞中裂缝纵横的峭壁上长满了土花苔藓,绿意深深,回头向北上看,壁立千仞,形势奇险,人立其下,有凛然磅礴之感。
  民国年间,祖居塘南阁的(号红藕村人)曾写《青山观音合掌石》一诗云:“是人是石是神仙,屹立深山几许年。练得金刚身不坏,要观沧海变桑田。”82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张新民先生最近赋《青山观音合掌石》诗云:“观音合掌凌风立,掌内珍藏一线天。慈悲惯与人为善,不驻灵霄住大千。”
  它既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又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文化遗产。
千年红杨树   据湖阳乡西峰村村志记载,此树始栽于北宋年间。经专家鉴定:古树学名重阳木,属大戟科,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当地人称它为“红杨王”。
  该树高20余米,干围7.5米,需八人合抱。树有三巨枝分别向正南,东北和西北方向伸展,树冠荫庇四百多平方米。古红杨风风雨雨千百年,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发。树枝重重叠叠、树叶浓浓密密,与农舍堤埂相依,与湖光蓝天相映,如诗如画,令人称奇叫绝。千余年来,该树经过多次洪涝灾害,仍挺拨屹立,枝节盘错。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场芦苇堆大火,使她失去原有风貌,却没有致她枯死,大火的第二年从枯枝上仍抽新枝。从此,古树成了神灵的化身,流传出许多美丽的神奇传说。因此被老百姓奉为神灵,立为乞福保安的富贵树。此树堪称“中华红杨王”,这一“绿色古董”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济美坊   在当涂湖阳乡大邢村有一座双柱牌楼式石坊,高7.63米,两边饰有刀功独特的石刻图案。这座东临烟波浩淼石臼湖历经四百余年而不摧的石坊,就是赫赫有名的“济美坊”。这是为旌表邢氏“一门三进士,父子同为官”而由明穆宗皇帝朱载垕赐建的牌坊。名为济美,含义极深。既包含父子三人“世济其美,后世承前世之美”深刻之寓意,也有激励后人“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殷切之期望,真可谓匠心独运。
三台阁   采石矶是万里长江的结穴处,三台阁是采石矶的制高点。
  日,位于采石风景区翠螺山之巅的三台阁重建工程竣工,正式对游人开放。
  从市区鸟瞰三台阁,翠螺之巅,飞阁空临,无限柔美;从江面眺望三台阁,高阁临江,气吞万里,壮美豪迈;登上三台阁,俯瞰脚下秀色,且喜五洲宾客醉……
  三台阁工程由市委市政府投资650万元建成,它已成为钢城一处极富文化韵味和观赏价值的标志性建筑。
  历史上的三台阁
  据史料记载,明崇祯十五年,光禄少卿曹履吉捐资于翠螺山顶建重叠之阁,供奉文昌帝君,因其所在星座为“三台”(即北斗魁星之位),故名之为“三台阁”,以祈望当地文运昌盛。
  登阁远眺,江山之美尽收眼底。
  其后,三台阁屡建屡毁,最后一次于乾隆年间毁于战火。
  复建后的三台阁
  复建后的三台阁可谓“名家阁”,其规划、选址、论证、设计等一系列建设环节都凝聚着我国最著名的专家学者之心血。
  其楼阁工程由东南大学设计,为方形阁,采用琉璃覆顶,呈翘角飞檐势。“三台阁”主体依山就势,形成外5层内院4层的变化效果。建筑高度约30米,主楼底层用于楼阁介绍,兼以展览和观景之用,绕以院落的有碑亭、休息廊等。
李白衣冠冢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李白衣冠冢    李白衣冠冢位于采石公园内,翠螺山南麓。冢基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周长约40米,形体为圆笼屉状,四周有石栏圈围,松柏族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冢前立一汉白玉大理石碑,上镌隶书“唐诗人李白衣冠冢”,系书法家林散之手书。
  《当涂县志》记载,李白家冠冢原在采石镇神霄宫内,冢前立有“唐李翰林衣冠墓”石碑。神霄宫,又称唐贤坊,为宋嘉泰元年(1201)道士秦德智募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神霄宫改建采石小学堂,因辟建操场,将李白家冠冢移至操场西侧。1972年,采石公园管理部门将李白衣冠冢迁至翠螺山麓,重新勒石为碑,供游人瞻仰凭吊。
  李白衣冠冢,为埋葬李白衣冠的坟冢。相传李白身着宫锦袍,在采石矶头酒醉跳江捉月,溺死江中,其衣冠被渔人捞起葬于采石。现江心洲有宫锦村,旧传李白家冠在此处打捞。千百年来,采石李白衣冠冢和当涂青山李白墓同样因李白而名声大振,慕名前来凭吊者络绎不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白居易《李白墓》云:“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项斯《经李白墓》诗也有“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之句。
雨山湖公园   旧名洼儿塘,又称娃娃塘,位于市区中心,水域面积1087亩。雨山湖娟秀妩媚,周围有9座山峰远近错落,环湖而立,素有“九峰环一湖”之美称。其因湖而开辟的公园,则景色秀美,风光旖旎。环湖皆路,环湖皆树,环湖皆楼,其中湖北路和红旗桥的临湖一带,是游人观赏湖光山色的园外之园;湖西路有依湖而建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富园贸易市场和近2万平方米的绿色游园;湖南路则是柳岸花堤,有近万平方米的小游区,天水一色,是人们休闲憩息的佳处。
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   朱然墓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南郊安民村,1984年6月被发掘。该墓为土坑砖窒结构的古墓,坐北朝南,墓道位于墓坑正南,为阶梯式。墓室位于墓坑中间,外侧总长8.7米,宽3.54米,自南而北分别为甬道、前室、通道、后室。地面有两层“人字纹”铺地砖,墓壁采用“三顺一顶”的砌法。甬道上有半圆形的拱顶和挡土墙,下砌封门砖。墓前室平面近正方形,有“四隅券进式”穹窿顶,顶上两侧有四个加固支撑的砖垛,后端有挡土墙。青灰色的墓砖上模印篆文吉语“富且贵,至万世”、“富贵万世”等等。墓内共出土了青瓷器、漆木器、铜器、陶器等文物140多件和6000多枚铜钱,根据其中木刺和谒上的文字记载,可推断出此墓为朱然墓。
  1996年9月,在朱然墓园的扩建工程中又先后发现四座古墓葬,其中一座东吴大型墓葬,位于朱然墓的右前方,坐北朝南略偏西。该墓墓室外侧总长10.98米,内宽3.28米,由南而北依次为甬道、封门墙、前室、通道、后室。地面有一层“人字纹”铺地砖。墓壁采用“三顺一配”砌法。甬道上有半圆形的拱顶和挡土墙。前室平面略呈长方形,顶为“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后部左右两侧各用两层砖砌出祭台。后室平面长方形。墓内出土了青瓷羊、青瓷镇墓俑等文物近30件以及大量的漆器残片和青瓷器碎片。由于六朝时期聚族而葬已成风气,此墓虽未出土纪年或反映墓主身份的器物,但根据其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经六朝考古专家鉴定为朱然家族墓。至于墓主是谁,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朱治之墓,一种认为是朱然儿子朱绩之墓。
  朱然及其家族墓的一系考古发现,再现了东吴名将朱然的风采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的魅力。朱然墓的发掘,被认为是有关三国时期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日本国家电视台先后两次来朱然墓园拍摄大型文物系列片《三国万里行》和《中华五千年》,部分出土文物亦于1987年应邀赴日本巡展,引起了日本各界的浓厚兴趣。尤其是朱然墓出土的一双木屐,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此双木屐的出现,在日本反映很大,一些日本友人纷纷撰文探索日中文化的历史渊源。由此也可看出,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中日之间就有了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1986年,朱然墓被 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初,朱然墓园成为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濮塘革命历史纪念馆   濮塘革命历史纪念馆是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精神文明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场所。
  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全新的四合院,庄重典雅,造型独特。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馆名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所提。展览内容突出马鞍山地区革命斗争史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展品主要有实物、图片、雕塑、史料和辅助陈列品,其中图片300余幅,革命烈士名录600多位。
小九华景区   小九华山,位于马鞍山采石镇西北二里处,是从马鞍山驱车至采石(古镇)风景区的必经之地。山高百丈,周围15里。相传,地藏王曾到这里住过,留下许多神奇传说。早在古代这里就建有地藏王殿,辉宏壮观,游人不绝,千百年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七月三十,进香者络绎不绝,由于山峦秀美,香火极盛,酷似百里外的青阳九华山,所以人称“小九华”。
青山李白墓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青山李白墓   青山李白墓位于当涂县城东南7公里的青山脚下。,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著名诗人。
  唐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享年62岁。初葬于当涂龙山东麓。55年后,李白生前好友之子,时任宣歙观察使,他遵照李白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脚下。青山又名谢公山,与龙山隔河相望,是南齐著名诗人谢常游之所。李白甚慕谢诗文和青山绮丽风光,夙愿终老葬青山。范传正迁墓之后,为之树碑墓前。宋代时,范传正所立碑志断裂,知州孟点于淳二年(1242)又为之重树碑,刊刻碑文并附题跋。李白墓现为圆形,顶为土堆,高2.3米,直径7.6米,周围有1.3米高的石砌护墙。墓前碑刻文字为“唐名贤李太白之墓”,墓前有祠,始建于唐代,自唐迄清,计修葺12次。1979年,安徽省文物呈业管理局拨款再修。1965年,青山李白墓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青山李白墓由市文管部门申报全国第五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采石矶   原名牛渚矶,位于翠螺山西麓临江处,高约50米,突兀江流,峭壁嶙刚,有“千古一秀”之美称,采石矶公园被誉为江南著名的风景胜地。1987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风景名胜区。2002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采石矶与岳阳的城陵矶、南京的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而采石矶尤以山势险峻,风光旖旎而名闻遐迩。
  早在1400年前,南朝萧梁诗人就赞誉采石矶危岛耸峙,枫林如画。唐代大诗人李白誉为“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nbsp 间,&nbsp 波自成浪”。采石矶不仅以得天独厚的山水而驰名中外,而且以其雄踞长江南北之险,扼守东西咽喉之冲而为古今重要津梁渡口。采石矶又地扼长江天险,为历代兵家争夺之地,历史上许多战争都与采石矶有关。云:“丹阳疆域独称,南有牛渚,东吴每宿重兵基地。”东汉末年,曾于此大破的牛渚营,奠定了东吴立国之基。东吴名将、都曾屯兵于此。东晋镇西将军镇守采石,曾于此筑城设防。隋大将韩擒虎渡江拔牛渚灭陈朝。北宋大将攻克采石灭南唐,南宋在采石大败金兵。元末、三打采石矶,破之兵。群雄纷争,战事连绵,为采石矶增添了无数神奇色彩。
  采石矶风姿绰约,名震四方,千百年来声誉不衰,还因为与唐代大诗人李白名字紧密惠连。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写下《横江词》、《牛渚矶》、《夜泊牛渚怀古》等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带还流传着李李白身着宫锦袍泛舟赏月及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动人传说。历代文人、、、、、等也曾到此漫游,留下许多诗赋题咏。
安徽省濮塘风景区   安徽省濮塘风景区位于马鞍山市东郊,面积约20平方公里,景区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林木绿绣,飞泉叮咚,环境幽谥,野趣盎然,为休闲度假的胜地。竹海、古树、清泉、钟鼓并称濮塘“四绝”,这里竹海苍茫,一碧万顷,山风徐来,竹影婆娑,竹叶沙沙,如鸣天籁,徜徉其间,心旷神怡,古银杏历经千载沧桑,仍虬枝铁干,浓荫如盖,钟鼓踏地而闻钟鼓声,奇异而谲怪。濮塘景区1998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已建成白母园大酒店、幽谷庵旅游服务中心、濮塘度假村等旅游服务设施,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太白楼   位于古镇采石西南1公里处,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浓荫簇拥,是一座金碧辉映、宏伟壮观的古建筑。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
  太白楼原名谪仙楼。旧志载,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因记载过简,不得其详。目前能够确认兴建较早的时间为明正统五年(1440)。是年,工部右侍郎周忱命广济寺僧修惠于寺前建清风亭的同时,在亭前建谪仙楼,肖太白像祀于楼上。清康熙元年(1662),太平知府胡季瀛重建,易名“太白楼”,又将神霄宫旁的李白祠移建于此,形成楼祠合璧的格局。整个建筑“栋宇轩翔,规制壮丽”。咸丰年间,毁于战火。现存太白楼系光绪三年(1877)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捐资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几经修葺,面貌一新。1956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李白祠。主楼底层为青石垒砌,二、三屋系木质结构,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筒瓦滴水饰有鳌鱼走兽,造型古朴典雅,挺拔壮观,给人以肃穆庄重之感。太白楼大门门额上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门两侧蹲一对石狮,雕刻精巧,形态活泼。进门两壁回廊嵌有清代重修楼祠纪事和李白生平碑刻。楼的左右两侧有庭苑,培植桂花、玉兰、天竺、黄杨等名贵花木,四季常青,花香袭人。三楼檐下高悬“太白楼”匾额,字体遒劲,为手笔。步入楼内,迎面为一块巨大屏风,上绘李白饮酒邀月图,两旁抱柱上镌有一副金字楹联:“谢宣成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借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此联系清代吴&nbsp 撰,由安徽省书法家葛介屏重书。两厢壁上挂有四幅李白诗意画,其位置、大小均相对相称。二楼回廊装有木质镂空栏杆,精巧别致,交错有序。厅内悬挂赵朴初题书的“李白纪念堂”横匾,两侧有赵朴初自撰自书的楹联:“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红霓”。橱窗内珍藏郭沫若1964年参观太白楼时亲笔书写的一首诗:“我来采石矶,徐登太白楼。吾蜀李青莲,举杯犹在手,遥对江心洲,似思大曲酒。赠君三百斗,成诗三万首,红旗遍地红,光辉弥宇宙”。缘楼内木梯登上三楼,推窗远眺,但见长江如练,白帆点点。钢城之雄姿,青山之烟云,天门之峭壁尽收眼底,凭栏指槛,江风扑面,令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楼内有黄杨木雕李白半坐卧像一尊,手持酒杯,仰面遥对槛外浩浩东去的大江,眼中似有无限忧郁和惆怅。两侧挂有楹联一幅:“仙从天上谪,月向水中捞”,横额为“千载独步”。四周橱窗内陈列有李白《送贺宾客归越》诗拓片和李白生活时代的文具、器皿,另有一只色彩斑斓的石香炉。
  太白楼后为李白祠。祠顺应地势,就坡而建,借回廊与前楼二层相连。檐下悬有“太白”二字红色匾额,为李一氓手迹。内檐下悬清代李成谋书“气盖天下”匾额。回廊内有碑数块,其中一笔“虎”字碑,亦系李成谋所书,笔力苍劲。另一为梅花碑,为清代彭玉麟所画。碑下方还附一首诗,略云:“诗境重新太白楼,青山明月正当头。三生石上因缘在,结得梅花不用修”。相传为彭氏怀念湘女梅姑所作。祠堂正厅供奉楠木雕李白立像一尊,背负双手,昂首挺胸,神态潇洒,微含醉意,再现诗仙风韵。两侧木柱一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横额“陵昂青云”。
  太白楼东侧原彭公祠旧址上,近年新建李白纪念馆,有太白堂、翰林村、叠翠楼、清风亭等仿古建筑,珍藏有李白《题上阳台贴》手迹(复制品)和各种版本的李白诗集,历代名人咏怀李白的诗词、楹联、碑刻、绘画以及近年来中外学者研究李白的专著。
林散之艺术馆   又名“江上草堂”。坐落在采石公园的万竹坞,与唐李公青莲祠为邻,1991年10月落成开馆。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茅屋数椽,结构简朴,幽静安适。艺术馆分主馆、副馆和学术研究馆三部分。主馆“江上草堂”中央有林散之先生半身雕像,陈列着先生书画艺术精品,副馆有先生的文房四宝和书稿等。主馆“江上草堂”的大字匾额为赵朴初题写,镌刻在围墙上的艺术馆名是启功的手笔。
  当代书法艺术大师先生,祖籍安徽和县乌江,一生酷爱山林,早期遁迹故园,聚徒授课,弦诵之余,驰情艺事。壮而负笈海上,受益于书画大师黄宾虹。继而立志远游,每遇佳山水必登临之,吟咏之,图貌之,得写生画稿800余幅,诗200余首。尤精于书法,60岁后始作狂草,功深力到,妙造自然,享誉海内外,有“一代宗师”、“当代草圣”之称,并兼有诗、书、画“三绝”之誉。先生诗宗工部,仰止李白,生前曾十余次放歌采石,心仪先哲,泪洒横江,为遂先生“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遗愿,1989年先生以92岁高龄病逝于南京后,马鞍山市委、市政府经请示中央批准后,设馆于此,并保留了先生当年淳朴淡雅的田园风格。
  今天的江上草堂中,陈列着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100余幅,其中大部分为草书精品,也有部分山水画,还有海内外知名人士题赠先生的字画。先生生前所作的写生画稿和诗稿手迹也陈列在这里。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为研究先生艺术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藉此亦可见先生艺臻三绝,诸体俱佳,是中外游人观赏当今草圣墨宝的好去处。
赤乌井   又名广济井,位于采石公园内翠螺山南麓、广济寺左。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建广济寺时掘成,故名。相传掘井时采得一斑斓彩石,后凿成香炉供于广济寺内,为镇山之宝,采石之名亦由此而来。
  赤乌井口呈圆形,井圈高出地面50公分,圈壁厚7.5厘米,有一圆孔,为系汲水桶绳之用。井周围青石铺砌,井栏石上镌刻有“赤乌井”三字,虽经长年风蚀,字迹仍清晰可辨。井口内径34厘米,内壁沿有数道绳槽旧痕,系长年汲水所致。此井为采石矶最古老的文物古迹之一。1985年,被列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乌井深不可测,相传元末陈友谅于采石称帝,亦饮用赤乌井水。由于历年泥沙淤积,1985年全市文物普查时,测得井深20.08米。昔日井旁有一庵,名为“禅悦庵”,是游方僧尼挂锡落脚之所,后圯毁。建市后,采石公园在赤乌井新建一露顶方亭,以护此井,供游客观赏。
佳山   原名家山,主峰高105.2米,位于雨山湖东1公里处。佳山松树茂盛,四季苍翠。有几径山道直达山巅,山上曾有一座寺庙,建年不详,寺庙前后两楹,东西厢阁,成四合状。庙四周树木簇拥,前楹正门西侧有2棵柏树,庙内塑四大金刚和弥陀佛像。每逢节令,信徒纷纷前往求神拜佛,香火甚旺。抗日战争时期,庙毁于战火。后南京一秦姓施主化缘于庙址修建一庵,名为“白云庵”,1958年被拆毁。1980年,市电视台兴建于白云庵遗址上,电视发射塔高耸入云,为佳山又添新景。
雨山   原名乳山,位于市区南部,主峰高103.4米,因山有两峰凸起,状似乳房,又因有僧于山腰凿泉如乳色,故名。后人嫌山名不雅,就其谐音改称雨山。元大德四年(1300),采石人王慈正于山顶建庵。泰定年间(),无用法师率徒在旧庵旁重建一庵,并广栽松柏,开凿水源。元统元年(1333),金陵蒋山住持圆悟题额曰“普明禅庵”。至正元年(1335),邑人黎德寿与其子黎中割田产以供佛膳,捐修宝殿,粉饰神像。明万历十六年(1588),邑人史亨重修。清顺治、康熙年间均曾修葺,后毁不存。今山上树木茂密葱郁,山顶建有大型微波站,为四层八角宝塔式建筑。山下楼房鳞次栉比,公路纵横交织。山东北隔碧波荡漾的雨山湖与佳山对峙,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慈姥山   原名鼓吹山,又名马和慈母山。位于市区西北,濒临长江,距江苏地界仅500米。西南距马和轮渡约1.5公里。山高59.4米,从江中望去,山形颇似头枕江流、身卧江畔的大猫,俗称猫子山。旧志记载:“慈姥山上产竹,堪为箫管,属乐府,名为鼓吹山。”慈姥山得名于南北朝时期。相传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苦读,累岁不还,其母劝其返宫,太子执意不从,信手将一双竹筷插入土中,表示竹筷如能长成竹子,即随母而归。因母爱真挚,感动天皇玉帝,片刻间,筷子果真长成竹子,后人便将此山所产竹子叫做慈姥竹或慈母竹,鼓吹山也因此改名为慈姥山或慈母山。后人吟诗赞曰:“皇母适江左,拥子喜且哭;母爱动天地,插筷长成竹。”慈姥山所产的慈姥竹,体圆节疏,是专供宫廷作箫管之用的一种贡品。用此竹制作的竹箫异于众处。西汉辞赋家王褒在《洞箫赋》中把这种竹箫的音韵效果写得有声有色:听其巨音,苦慈父之畜子;其妙声,苦孝子之事父;其仁声,苦凯风纷披。千百年来,慈姥竹曾为许多文人名士所景慕吟颂。梁吴均,宋沈括,明周忱等,都有题咏慈姥竹的诗作。唐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著名的《姑孰十咏》中曾写下《慈姥竹》一诗:“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把慈姥竹箫管之乐比作“龙吟”、“凤曲”,为后人交口传诵。可惜的是,慈姥竹今已绝生。
  慈姥山积石临江,崖壁峻绝,为舟楫避风之所。北面不远处有一港,名和尚港,相传楚僧真定见矶头浪涌,以杖锡开河于矶后,故名。今和尚港柳树成荫,港前有一木桥,名吊星桥,横跨两岸。村落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派水乡景色。巅峰临江处昔有昭明太子读书阁,又称昭明太子读书台,始建于南朝,为一座三层古雅楼阁。另有丁兰庙、弥陀寺等古迹,今均废不存。山崖险处原有一3米多高的石碑,上刻有“北润州上元界,南宣州当涂界”字样。此碑可能立于唐代,今亦不存。登顶俯视,唯见大江前横,渡轮如梭;万顷田畴,阡陌纵横。对岸乌江霸王祠遥相对峙,下游古镇江宁隐约可见。山南工厂成群,楼房林立,湖泊、苗圃,点缀其间。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市区西北,北距慈姥山4.5公里,海拔154.2米,周围2公里。旧志记载:马鞍山滨江,有洲渚相辅,故岩&nbsp 不露。周围有洲滩环山而绕,溆中可荡舟楫。山势为两峰夹宕,似马鞍形状。山石瘦削姿秀,山间有一小洞曲通,连贯不一。传说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乌骓马思恋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nbsp ,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得名。今山左有一平坡,名“马滚坡”。山北麓旧有神农祠,建于吴赤乌年间(238—251),后毁。山东麓原有唐开成元年(836)所建的大仁寺(一说为后唐天成元年建),元废。明洪武七年(1374)僧惠观重建。宣德年间()三保太监郑和捐赠经书一卷,藏于寺内,今寺、书均不存。山南半坡处为马鞍山市宾馆。山西部悬崖下是“老鹰窝”,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者强征进厂的民工和码头苦力,因终日劳碌,死者甚众,死后抛尸崖下,任鹰啄食,天长日久,成群的老鹰于山腰栖息筑巢。今日的老鹰窝,已建成新兴的工厂区,昔日的惨景再也无从寻觅。
葛阳山   葛阳山俗称葛羊山,位于市区东北,与江苏江宁县接壤,山高177.5米。相传东晋炼丹术士葛洪隐居于此,故名。山上有羊耳洞,藤萝隐蔽,洞前有一方石,为葛洪从祖葛玄棋盘。山巅一方形巨石,名“八仙台”,旧传有八位仙人尝于此对奕。山形若张双翼,环抱村落,最为幽胜。山西北坳有一小山,山有石如龙,首枕西南麓,尾达山顶,盘绕如生。山东连鹦鹉山,山下有鹦鹉石,雌雄各一。传说每遇雷雨,鹦鹉子从石中迸出,圆润如卵,迷信者取之,用以治病。另有一石嵌空,如半帆浮于云雾之中,俗称船尖峰。
宝积山   宝积山位于采石镇北、望夫山以南0.5公里处。因古时山上产青绿(铜),故名。山高68.4米,状似荷包,又名荷包山。
  宝积山南麓昔有白鹤观,原名思则庵。《太平府志》载:宋元&nbsp 年间(),采石女道士孙姑,曾在这里炼丹,后跨鹤而去,敕建白鹤观于此。临江崖壁上凿有“崖留仙迹,江送钟声”八字。元代观废。明宣德年间(),道士秦志常、耿如灰重建。观前有玉皇殿(一说玉皇楼),皆毁于明末。清雍正三年(1725),道人龚圆正募资重建,后亦毁。民国时,宝积山顶尚有真武殿,殿侧建琉璃瓦亭一座,是观览江山美景的好所在。山东北麓有麓心寺,一名宝积禅林,俗称茶庵,旧在杨墓山,唐武德四年(621),尤铁牛建。宋绍兴十一年(1141),移建于此,元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5),僧善印重建。万历四十年(1612),僧清化再建。今皆毁不存。清朱辂《白鹤观》诗云:“白鹤何年去,空余江水&nbsp 。楼飞三楚舰,窗掩二梁云。尘远岚光隔,烟消树色分。”
白璧山   又名石璧山,位于市区西南滨江处的马鞍山与西山之间。山顶昔有一酷似人头的巨石耸立,故俗名人头矶。山有三峰,重叠起伏。中峰最峻,高165.8米,呈白色,形似龟状,又名龟山。相传其上有白玉,采者日众,久之玉绝。西峰高104.1米,峭峻如壁,巍峨壮观,松木稠密。北峰高65.4米,临江山麓有千佛洞。唐天宝六年(747)秋,李白乘舟自金陵溯江而上,过慈姥山,至白璧山赏月吟诗,写下《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诗中云:“沧江溯流归,白壁见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幽人停霄征,贾客忘早发。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诗中以清新形象之佳句,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白璧山一带的月夜秋景。
望夫山   俗名小九华山,位于采石镇西北1公里滨江处,海拔157米,周围7.5公里,山形似枣状,又称枣子矶。载:“昔有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山望之,日久乃化为石。”山峰临江处,昔有一岩石高2米,上刻有“望夫石”三字,字径1.6尺,字体浑朴入古,似篆似隶,传刻于秦汉间。此石70年代因开山炸石坠入江中。山顶原有地藏王殿,始建于唐代,内藏经书甚多。民国23年(1934),采石镇富商秦道增兄弟捐资修地藏王殿及山麓至殿的千余级石阶。石阶以青石垒筑,陡而峻险,两侧有栏杆扶手。殿前为巨石垒砌的广阔平台,殿内供奉众多佛像,殿东100米处有“天池”,池水清洌。池左侧石壁上有“天池”、“盖戴之恩”、“化生之德”等摩崖石刻,惜均不存。史载:昔每逢节日和庙会,朝山拜佛者络绎不绝,锣鼓喧哗,夜以继日。农历七月三十,是采石镇传统的盂兰会,远至杭州、上海、汉口、九江,近有南京、芜湖、含山、和县和当涂等地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故当地人俗称此山为“小九华山”。
黄山塔   位于当涂县黄山乡小黄山顶,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宋代重建,清代两次修缮,为我市最早的砖木塔。此塔5层8面,高23米,中空,外壁青砖砌筑。塔身上尖下阔,逐层收削。塔面砌有角柱和塔檐,檐角突出,用砖砌成仿木斗拱结构。第一层开3个半圆形拱门,第二层以上各开2个券门。第三层檐下,8面各有隶书“阿弥陀佛”4个遒劲大字。塔内结构为直筒式。每层间设有壁龛,并以木板相隔,正方形交错45度角旋至塔顶。顶端用青砖砌成莲花形塔刹。该塔因历经风雨剥蚀,破残严重,现微倾斜。1984年,当涂县政府拨款对底层进行加固。1986年,黄山塔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翠螺山   原名牛渚山,又称采石山,位于采石古镇西南临江处,东、南、北三面为锁溪河环绕。《舆地志》载:“昔者有人潜行,云此处通洞庭,旁达无底,见有金牛,状异,乃惊怪而出。”故名牛渚山。山高132米,方圆约5公里,山形酷似田螺。旧志载:明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时,爱此山水,命人在山上植松万株,以隐突岩。日久树茂叶盛,四季葱笼,犹如一只硕大的田螺浮于江上,翠螺山因此而得名。
  翠螺山拔地挺立,突兀江流。西麓伸入江中的悬崖峭壁即为著名的采石矶。壁高数十丈,峻滑奇险,巨石排空;危岩临川,独立峥嵘。崖隙间有鹰鸽之巢,时有三五飞出,盘旋江空,使翠螺山凭添几分野趣。西北临江低凹处,岩石裸露,崖陡涧深,人称西大洼。不远处为蜗牛尾石壁如削,数块巨石伸出江中,似猛兽昂首长啸。崖壁间还可见古时舟船系缆之痕迹。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现,太白楼、广济寺、然犀亭等古建筑聚集于此,错落有致,谐和成趣。山巅之上的翠螺峰重建有三台阁,高5层30米,呈方形,琉璃覆顶,飞檐翘角,雄伟古朴。山坡上的盘山小道、穿山隧道、沿江栈道蜿蜒曲折,四通八达。两旁古森参天,浓荫蔽日,翠丛中时有山花映发,争奇斗艳。游人拾级而上,登巅远眺,视野豁然,心胸顿开。若雨后新霁,远山一碧如黛,草木苍翠欲滴,泉声鸟语,尤为幽丽。
  翠螺山名扬天下,与唐代诗人李白惠连。李白生前多次来此游览,饮酒赋诗。其中有描写翠螺山自然景观的一首诗,诗云:“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nbsp 间,&nbsp 波自成浪。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至今民间广为流传的李白酒醉跳江捉月的动人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为怀念这位大诗人,后人在翠螺山南麓建造了太白楼。
叶家桥   位于当涂县薜津乡朱盖村丹阳河上,建于明代,为青石结构的5孔拱桥。桥长44米,宽8米。桥下迎水有分水尖,下游有方座。桥孔跨度大,便于泄洪。桥面两侧有石栏杆,便于人车通行。该桥建筑宏伟,素有“当涂第一桥”之美誉。1998年6月,叶家桥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山东吴墓   位于马鞍山市雨山乡宋山村宋山窑厂。此墓结构复杂,由墓道、甬道、前室、两耳室、一横室、通道和一单后室组成。左耳室内有4块叠架的大石案,上放生活器。横室左右上方各设4面直叶棂窗,即假窗,地面左右两侧设0.29米高的祭台,棺木置于后室0.26米高的棂台上。前室与横室、横室与通道之间有两道4扇大石门,门把雕成辟邪。墓室高3.8米,长17.68米,墓室早年被盗,墓主身份不可考。墓中出土青瓷器等文物40余件,其中以一对青瓷鸡首壶尤为珍贵。该壶1992年被选送参加亚运会精品文物展,后被录入通册。宋山东吴墓墓砖与朱然墓相同,模印阳文“富宜贵至万世”、“富贵万世”。据出土器物判断,该墓应为东吴晚期,是迄今为止我市所发现的规模最大、墓葬结构最复杂的一座砖室墓。根据墓葬结构,并结合南京出土的六朝帝王陵墓分析,推断此墓应为皇室之墓。1998年6月,宋山东吴墓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元洞   又名三官洞,是翠螺山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从蛾眉亭西测沿石阶盘旋而下,即可达洞口。清年间(),僧定如率徒在此凿山开径,以利人行。且依崖构屋,榻、几、炉、灶皆天然石造,供奉天、地、水三官神位于内祀之,“三元洞”由此得名,康熙二十二年春正月,池州知府喻成龙途经采石,登临三元洞,捐俸鸠工,建阁其上。八月阁成,命名“妙远阁”。清代以降,洞前建筑因经久失修,多处朽危。民国20年(1931),长江大水,三元洞全被淹没,洞、阁遭水浸蚀,岌岌殆危。民国24年,三元洞主持张玉龙募资重修洞、阁。建国后,市有关部门多次拔款对三元洞进行全面修葺。
  三元洞陡嵌悬崖绝壁之中,地势险峻。洞口有一座琉璃瓦的门楼,飞檐翘角,古香古色,门额上书“三元洞”3个烫金大字。三元洞门前平墩上,原有一座小白塔,民国时期圯毁,塔址今拓为平台。游人可立此眺望江景或摄影留念。此处傍山依崖,下落无底,江水拍溅崖壁,訇然有声。探身俯视,如倚危楼,令人目眩。公园管理部门为确保游人安全,在三元洞前后铺设石阶,装设铁栏,上下方便、安全。入洞循石阶而下,有石屋前后三进,右侧崖壁上凿有神龛供奉佛像,左侧临江的镂空&nbsp 窗已被玻璃窗代替,可供游人凭眺。屋内有一洞,为“龙宫”,可通大江,涛声汩汩可闻。洞底甚尖,形如螺蛳,波光日影映入,全洞澈然。冬季水浅时,游人入洞,即可濯足江中。由第三进拾级而上,即是茶室,游人可在此品&nbsp 。凭窗眺望,远处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舟帆点点;近处江水回旋,一泄千里,汹涌澎湃;江风习习,渔歌袅袅,令人心旷神怡,恍若置身仙境。故三元洞被誉为江南天然胜景之一。
  三元洞后门外的石壁上有摩崖石刻,为民国10年署名自然子所写的爱国诗一首,字颇苍劲,诗云:“神州谁是主人翁,保卫国家化大同。立志共筹谋国策,富强定不让西东。”出洞后沿山道西行,江边临壁处巨石排空,有迎江台胜迹,洞后的平坦处,是玉皇殿遗址,今新建有横江馆。
名优特产 采石矶酒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采石矶酒   安徽省名酒之一。浓香型曲酒,由地处马鞍山市的采石矶酿酒厂生产。1963 年注册商标采石矶牌。采石矶为唐代“诗仙”李太白晚年留连之处,此酒因地、因人、因诗得名。以优质高粱为原料,配以高、中温大曲,经采用人工老窖、长期发酵,低温入池,隔排双轮底,分段截面,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而成。具有“色清透明,窖香浓郁,醇甜甘冽,回味悠长,尾净”等特点。行销省内及京、津、沪、苏、鲁、豫、黑、吉、辽等省市。1984 年经省外贸部门销往香港7 吨。1981 年、1983 年被评为安徽省名酒和优质产品。1984 年,在轻工部组织的全国酒类质量大赛中获银杯奖。
  采石矶酒是李太白一生情有独钟的美酒之一,采石矶酒自古便有御酒的美名,其酒质素以醇柔称道。大文豪郭沫若游采石矶、登太白楼,品采石矶酒后,也挥笔留下“赠君三百斗,成诗三万首”的豪迈诗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吟李太白诗,品采石矶酒,感受诗仙风雅生活。
当涂布贴画   1977年起,在县画苑中萌生一种装饰性的布贴画,以剪代笔,以布作色,独辟蹊径,别具一格。作者陈民、杭法基经过多年的艺术追求,借油画之斑烂,水粉之调和,版画之线条,讲究夸张变形和凝炼概括,组成一幅幅秀丽的山川,辉煌的大厦,丰收的田野,恬静的乡村。日积月累,作品在2000件以上。
  1981年5月,在县内首次展出203件,新颖夺目,堪称奇葩。此后,布贴画进入、、、、、、等大中城市展出,观众有口皆碑,《人民画报》、《画廊》、《中国建设》、《中国报导》、《美术》等全国49家报刊登载16l件布贴画作品,部分作品被、、香港等地收藏。安徽省群众艺术馆出版了《当涂布贴画专集》,新美术画廊发行《杭法基布贴画作品选》,和,均出版了《陈民布贴画集》。
  周世华自动喜爱画画,中学毕业下放到农村,在广阔天地中,他一手握锄头,一手拿画笔,被乡亲们称为“小秀才”。由于表现突出,1971年他被推荐参军,在部队6年,他勤奋作画,参加了美术展览,并结识了军内外一批画家,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6岁时他转业回到家乡,被分配到县服装厂搞服装设计。工作中,他接触到大量花色品种各异的纺织布料,萌生出用边角布料制作拼贴画的想法。他试着制作几幅,没想到同事和同行们一致叫好。县轻工部门也因此专门成立了工艺美术服务部,由周世华负责创作设计,生产布贴画。他制作的作品《姑溪河畔》作为礼品,送给外国贵宾。2001年,由于多种原因,服装厂停产了,此时身为厂长的周世华也下岗了,老周没有急躁,反而觉得这下从繁忙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可以重拾“老本行”,继续制作布贴画了。他一发不可收拾,制作出《金秋》、《牡丹图)、《秋水如镜》等受到好评的布贴画。
  2003年9月,专程前来当涂拍摄布贴画,后在中央四套《华夏文明)栏目中播出,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在周世华的工作室,他一一介绍他近年来创作的作品。他说,布贴画是以剪代笔、以布为色创作而成的一种装饰画,集工艺性、艺术性为一体,充分利用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剪、撕等方法,表现形象抽象、色彩独特,具有笔墨不能取代的奇趣。记者看到,他制作的布贴画作品有的粗犷遒劲似版面,有的绚烂厚重似油画,有的清新明快似水彩画……周世华说,目前他正在筹备成立布贴画工艺美术厂,招收培训工人批量生产布贴画。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求尽快将布贴画打入市场。日前县文化旅游部门已与他联系,准备将布贴画作为该县一项旅游工艺产品隆重推出。
马钢牌轮箍   马钢牌车轮轮箍是1964年投产的产品,其规格为600—2010mm直径的铁路机车用轮箍。现已通过ISO、AAR、UIC、BS、JIS等标准认证。自1982年起产品销往国外,至今已销往东西亚、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产品曾获得国家银质奖、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高新技术产品奖等奖杯。
洪滨丝画   洪滨丝画是马鞍山市工艺美术师先生独创发明的。用一把棉花、一把剪刀,把世间万物贴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其高超精湛的技艺让人耳目一新,为之叹服。洪滨丝画以其独特手工技艺和巧妙的创意组合,将丝棉特有的肌理效果与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显示出独特的高品位的艺术魅力,是当代手工艺术领域中又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古丝绸文化精髓和传统手工艺术的延伸和发展。
  洪滨丝画先后荣获国家专利、国家发明金奖、科技成果金奖、轻工博览会金冠奖等十多项大奖。1989年被外交部定为国家使节性礼品及省、市地区接待出访礼品,成为安徽地方特色和中华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1998年获世界基尼斯之最,是鉴赏收藏、名贵装饰、珍贵礼品、特别纪念的理想之选。中央电视台专程来马鞍山拍摄了专题记录片《袁洪滨和他的丝绵画》,向海内外介绍。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香港文化艺术基金会名誉副主席先生在香港为洪滨丝画题词为“工艺奇葩”;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会长观看洪滨丝画后欣然挥毫题词“洪滨丝画,东方一绝”。2003年,获中国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会“最佳展品奖”、“设计一等奖”;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纪念品及收藏品博览会金奖;杭州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金奖。
横江鲥鱼   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南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这是宋诗人苏东坡描写鲥鱼的诗篇。鲥鱼产于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最佳美,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鲥鱼形象秀而扁,鳞白如银,肉中多细刺,唇边多米点。性物娇,惜鳞,离水即死。农历五月初鲥鱼即能上市,上市持续时间仅20天左右,因而愈加名贵。鲥鱼肉厚味道鲜美,宜清蒸。
当涂河蟹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由于河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特别高,维生素A尤为丰富,还有相当多的核黄素,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属水产珍品、肴中佳品,广为人们所喜爱。马鞍山市当涂县拥有丰富的天然水面资源,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水中天然铒料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由于其特资源和气候条件,故养出来的河蟹体强肢壮,肉质肥实、蟹黄丰满。2001年11月,当涂人工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被认定为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飞鹤针织服装   马鞍山海狮集团生产的飞鹤针织服务产品主要包括T恤、棉毛衫裤、氨纶彩条、睡衣浴衣四大系列产品,现有款式180多个。主导产品为双丝光双烧毛大提花T恤,为目前国内市场高档次产品之一,飞鹤牌针织服装获“省名牌产品和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
海狮巾被   马鞍山市海狮巾被一厂生产的“海狮”牌毛巾系列产品为国家行业名牌产品。品种有提花、提印花、提花缎档、提花蜂巢和色格缎档各大系列。其中,提印花毛巾被是“海狮”牌毛巾中的拳头产品,现有15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常年出口日本、东欧市场且享有良好声誉。海狮牌提花缎档产品有各种规格的全棉方巾、面巾、浴巾和毛巾被。缎档的宽度范围0.5—15公分,缎档最多用四色。根据客户要求,产品可以辅以印花、割绒等后加工工序。提花蜂巢毛巾被是该厂近期开发生产的新产品。它集多种组织为一身,在保持毛巾织物一切优良性能并改善其内在质量的同时,使织物外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满足了国际市场求新求美的需要。该厂于1998年引进织机的电脑多臂提综机构,使得单台织机可织的缎档组织数由原来的2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各种缎档组织与经纱色条交互排列,使得色格缎档产品丰富多彩,风格独特。
九孔十三节贡藕   九孔十三节藕,产于黄池仇塘,乾隆年间奉为皇帝贡品而扬名四方。藕身肥大,肉质嫩,水分多,甜而香,质清鲜、无渣滓。用其加工成藕粉,质地细腻,色泽美观,食用简便,营养丰富。尤其适用于老幼病弱者,是一种清血安神的滋补品。
“金菜地”酱菜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金菜地”酱菜   “金菜地”酱菜即黄池酱菜,源于江南民间特产,具有包装精美、携带方便、味道鲜嫩、经济适用特点,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土特产。其中筒子瓜由该镇陈太源沿袭祖传配方精制而成,选用鲜嫩菜瓜为原料,经三浸四起水,用隔年陈酱和调味品浸泡,具有脆、嫩、小、鲜之特点。该产品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定为推荐产品。
金脚红毛蟹   当涂釜山所产的金脚红毛蟹,其特点是金脚红毛,肉质丰嫩,黄油满足,味道鲜美,食之过后,一切佳肴进口皆觉无味。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品尝过,并予以高度赞赏,列为皇宫贡品,釜山金脚红毛蟹个大体壮,每只小则三四两,大则六七两,爬行速度快,在平滑的玻璃板上也照样爬行自如。该品种毛蟹不仅在本地畅销,在香港、东南亚市场也十分走俏。
采石矶茶干   马鞍山市采石茶干厂生产的“采石矶”牌茶干(豆腐干),至今已有200年的生产历史,是清廷贡品之一。传说创制人为一农夫,得仙人指点,授于秘方,用锁溪河的清水制成。据史书记载,隋炀帝下江南时,遍尝精致食品,独钟采石茶干,赞曰“美味也,天下难得此香”。到了清朝嘉庆年间,采石茶干便已名扬大江南北,列入清廷贡品。一九六四年,郭沫若品尝茶干后,趁兴挥毫,写下了歌颂采石风光的诗篇。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在安徽视察时,指示说:“此干甚好,味鲜,要保持传统特色,好好发展”。李鹏等中央领导人对采石茶干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凡来采石的游客,都以能品尝采石茶干为一件幸事,称赞其色、香、味、型俱佳。
  该产品选用优质大豆佐以、、等名贵中草药,采用祖传配方和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人体所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及钙、硒、锶、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韧性、耐咀嚼,是饮酒、喝茶、旅游之佳品。该产品有火腿、香肠、虾米、五香鸡丝、蒲包等10多种各具风格的品种,曾两次被评为安徽省名优特产及“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优质保健产品”三项银奖,并远销海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金姿纺织装饰品   马鞍山金姿纺织装饰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提花台布、餐巾等装饰用品,是我省名牌产品。“金姿”商标也被确定为省著名商标。该产品享有自营出口权,80%出口东南亚、欧美和香港市场。国内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高档宾馆、饭店所使用,深受国内外客户青睐。该公司是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为国内唯一生产总统宴会桌专用特幅提花台布的厂家。该公司生产的纺织装饰用品,采用上等优质棉线为原料,吸湿性好,耐洗耐磨,大整理采用全套引进设备漂白丝光,花型活泼,雅致大方,具有丝绸般风格。
博望刃具   博望镇素称“中国刃具第一镇”,刃具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博望农民就以打铁为业。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芜湖剪子”、“博望的刀”之说在江南各地广为流传,打铁担子遍及江浙沪各大街小巷。现今组建了马鞍山市巨星刃具机床(集团)公司,下辖博望刃具模具厂、江南锻压机床厂、皖东锻造厂、特种刀模厂、博望建材厂、博望建安公司6家企业,公司注册资金9000多万元,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产品:剪切、滚剪、冲剪、切断粉碎刀片及冲压模具6大系统500多个品种和液压板料折弯机、剪板机、多用切断机、建筑材料、金属屏风、包装材料等。其中,四星牌剪板机刀片曾荣获省优质产品、省信得过产品称号;热切刀片获全国“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等。
向山牌工业硫酸及衍生产品   向山牌工业硫酸及衍生产品是马鞍山金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产品及其年生产能力为硫酸(100%)18万吨,其中发烟硫酸(104.5%)6万吨,钛白粉6000吨,磷肥1.5万吨,D—苯丙氨酸20吨,另配套两套1500KW余热发电装置。此外,还有氟硅酸钠、蓄电池硫酸、改性聚丙烯酰胺、硫酸亚铁等产品,其中搪瓷钛白粉、偏钛酸、D—苯丙氨酸等产品长期出口美、日、澳、西欧等国家。近几年,金星公司生产的硫酸产量居全国重点矿石制酸企业前十位,多次荣获“省优”、“部优”,为省名牌产品。
方园牌回转支承   马鞍山回转支承厂生产的单排式、三排柱式、交叉滚柱式、双排球式四大系列回转支承有四百余种规格。除为挖掘机、塔机、汽车吊配套外,还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冶金机械、轻工机械等。它是一切两部分之间需相对回转又要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覆力矩的机械必备的传力元件。三排柱式回转支承有三个座圈,上下及径向滚道各自分开,使得每排滚柱的负载都能确切地加以确定,与轮式起重机,斗轮式挖掘机,船用起重机,钢水运转台及大吨位汽车起重机配套是需要承载能力强,直径较大的重型模式的理想配套件。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其滚道中心直径系列与单排球式回转支承滚道中心直径系列完全一致。单排球式回转支承,采用国际先进的四点接触球式结构,与各类起重机、挖掘机、打桩机、消防云梯车、高空作业车、地铁机车等机械设备配套。这种支承是需要随轴向力、径向力、倾复力矩且两大部需相对旋转的机械最理想的配套件。1987年该产品经各类主机通过了建设部鉴定,并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省优,1989年获部优,1990年获国优;1995年、1998年、2000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名牌产品称号。产品市场已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并批量出口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国。
星马汽车   安徽省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开发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等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荣获国家级新产品和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各项专用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于1997年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技术开发中心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MGC牌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磁粉   MGC牌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磁粉是马鞍山市高性能磁性材料厂从美国全套引进的具有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的万吨永磁铁氧体磁粉生产线生产的。该产品填补了我国批量生产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磁粉的空白。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全部采用国产原料、自主研制、开发、生产MGC牌高性能永磁铁氧体列磁粉产品,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先进水平。MGC牌高性能永磁铁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鞍山富港政府补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