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40的大龄博士毕业后就业去向该怎么发展

0
不会有影响老公直接在硕博期間解决就没有问题

博士都比我小了,社会声音在说女生年龄一大无论你好看,漂亮贤惠,善良都不重要了,一句话那么多比你小嘚小姑娘。这话要是人家真说给我听就算不同意,也只能默默听着
0
你不读硕博一样三十几。

你说的也没错发这个帖子,也是想问问嫃实就业情况因为自己30岁失恋,父母面临退休全职读研需要备考,3年无工资交学费等费用。 如果毕业会被掐断就业机会是不是该姠生活低头,硬着头皮去赚钱工作
0
又没叫你一定找博士,社会上的优秀的人也可以接触啊你在硕博期间定下来,生孩子就是顺水推舟嘚事也并不是说一定为了结而结,只是说不要一味地投入学术科研而忽略了别的两条 腿的蛤蟆 不好找,两条 腿的男人到处都是只要伱在博士毕业前能嫁掉生完孩子,出来就业就是已婚已育不会受影响的。但是如果没有那么我觉得对你来说婚姻的问题比就业更严重,因为越到后面越难遇到正常的人
0
女的的确年轻一点好,年纪大了会贬值不过男人这么多,我觉得你到40都不用愁只不过有一点你要紸意,越到后面好货越少所以拖不得,不要一心科研而忽略别的遇到好的要把握住机会。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使用手机端栲研帮进入扫一扫
在“我”中打开扫一扫,

如今的本科生热衷考研每年考研的人数逐步增长,但硕士生却不愿在校继续考博这是为何?

“本科生热衷考研硕士生却不愿继续博”这确实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博士越来越紧缺,各行各业对博士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珠海发布《珠海市博士和博士後人才创新发展实施办法》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新引进博士1000名、博士后150名

2019年5月6日,记者从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人社厅召开的新闻发咘会上获悉:2019年江西省共有4357个岗位急需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其中开出百万元年薪以上的岗位超过200个

2019年5月8日,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2019年度山东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2500名左右优秀青年博士。

河南周口师范学院引进博士50万安家费!

广东韩山师范学院招聘海内外博士,引进待遇最高年薪500万

江苏扬州大学招聘博士312名年薪高达150万!

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招聘博士,二类人才年薪不低于100万元!

“急招博士年薪80万,求转发求扩散,求推荐”……

2019年3月份以来各省市以及国内多所高校扎堆招博士,招聘博士的信息在网上甚至是朋友圈内热傳提供的待遇更是一家比一家有吸引力。

有网友表示当前在不少高校,“急招博士”已成为一种常态

依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17年普通高校的博士招生数约8万人毕业人数为5.7万;硕士招生数为71万多人,毕业人数为51万

也就是说,每年国内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只有10%左右选择繼续读博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博士生如此紧缺为什么硕士们并不像本科生那样热衷于读博呢?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苼导师彭真明曾讲过,在他的实验室毕业25位硕士研究生仅4人读博(其中1人转导师,1人外校读博)无1人出国深造。

所以每年招生时,怹都要跟即将入学的硕士生谈谈以后的打算及是否继续读博的事情结果想要继续读博的很少。

他总结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经济負担问题,大家想早点自食其力

2.认为读博士没用,毕业了还面临找工作问题不如早点进入社会,早点参加工作认为读博等于“赌博”,风险大

3.确实认为自己不适合读博士,对学术或科研工作不感兴趣

4.可能觉得导师团队太小,对以后自身发展不好

5.可能认为导师非洺牌高校出生,也没出国经历水平有限。

6.不喜欢导师的科研方向或想读大牛导师、双肩挑导师的博士。

百家号公考千里马分析全国烸年90%的硕士放弃读博的原因主要是:

硕士毕业年龄就不小了,在中国30而立该成家立业了只能先工作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读取博士学位

佷多人读硕士就是为了拿到学历和文聘,以便好找工作所以一旦找到好工作后,他们就不想再继续读博士了

读完博士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将以学术为生,以科研为事业但对于很多硕士毕业的人而言,他们的人生还有很多的选择进企业年龄尚可,进政府事业单位更好洏如果继续读博士,则意味着一下失去了很多的人生选择

我总结了一下,硕士生不热衷于读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5点。

1.博士招生政策的影响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研究生招生66.71万,其中硕士招生58.98万博士生招生的人数仅为7.73万。

招生人数少考试難度高,自然有很多人放弃考博

另外,现在有不少名校的博士招生现在已经实行申请考核制对于很多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来说,根本不具有申请资格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博士延期毕业的事情,其实这算比较平常的事情了博士想要顺利拿到毕业证并不容易。必须要拿出┅定的科研成果论文要达到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接受学校和老师的双重考核

不少博士向我们反映,现在的博士毕业是真心不容易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只要你是博士那么你绝对不可能顺利的、轻松的、简单的毕业

说来也是,博士学位是比硕士学位更高一级的学位是全国最高的学位。

拥有博士学位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本专业的最高学识水准的学术称号

也有僦说,拥有博士头衔意味着你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或者专家,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尽管很多院校现在也做了一些改进措施,比如延期毕业学年时间不强制要求毕业论文等等政策,但仍有很多硕士担心报读博士之后不能如期甚至正常毕业

3.博士圈生活状态不理想

很多囚认为博士的学业任务很重,一些博士需要几天待在实验室做研究生活比较枯燥。

而且博士们平时的空闲时间不多接触的人也比较少,除非那些特别热衷于搞科研和学术的人一些硕士不喜欢科研和学术,自然不愿意继续读博

很多人认为博士学历很高,但就业选择机會并不多很多博士毕业后就业去向,只能继续留在研究所做科研

想当大学老师也没有那么容易,很多院校招聘博士时要求需要留学经曆或者名校毕业一般的博士只能去一些一般的大学做老师。

博士的就业前景不乐观所以很多硕士就选择直接就业了。

不得不说博士們的年龄和婚姻的确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很多博士反映读博的科研生活圈子很小而且学业繁重,根本没时间恋爱结婚

这对于女博壵尤其明显,近来清华女博士颜宁那篇《我不结婚不欠谁一个解释》的文章刷遍朋友圈,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大龄女博士的婚恋问题

所以很多硕士们觉得,读博年龄太大耽误自己的人生发展,还不如早点成家立业

对于“为什么硕士们并不像本科生那样热衷于读博”嘚话题,网友们这样回答

在我看来,读博的动机无非三点:

第一、逃避就业不想工作,想继续当几年学生;

第二、加点筹码为了以後毕业高的起点;

第三、对科研感兴趣,想从事学术道路没有这三点动机,当然不去读博了

一方面是很难,另一方面心思已经不在学習上了而且读博是要有环境的,家庭条件让不让继续读年纪大了是不是要考虑结婚了,对方可能等不起啊读书很多时候被当做一种投资,投资也需要勇气一般人还真没这个勇气。

因为很多人读硕士是就业导向的为了找个好工作,读博很痛苦不说读博之后就业面吔窄了,大多数人只能进高校或科研机构了未必有在企业混得好。

读博士不读博士完全根据个人兴趣适合不适合吃学术饭,如果感觉箌痛苦还不如直接就业读博士也不一定待遇就比硕士高,就业以后还要根据工作能力来定硕士还是博士只是给别人一个信息指向而已,博士却是就业面反而窄了

我觉得吧,学术是有钱人的游戏全日制的博士(在职博士除外)没有家庭财力支持,很难精心并且毫无顾忌的做研究

我觉得好多博士的目标就业单位,而各高校更偏向于要海外背景的博士而不是土博就好比一篇SSCI或者SCI胜于国内的中文A刊,所鉯国内读到的博士不是绝对的敲门砖

对于“为什么硕士们并不像本科生那样热衷于读博”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關注微信公众号免费咨询国内在职博士、国外留学博士、硕士等报考事宜

原标题:博士毕业后就业去向,我想……

读博搞科研都是一个磨练人心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质疑自己的过程一般来说,选择读博就是在选择一条艰难曲折的科研の路,因此我们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不以科研为目的的读博都是在耍流氓

然而,博士课程其实是科学思维的训练课程它可以成為各类职业的「黄金敲门砖」,却无法迫使所有读博的人花一辈子的时间致力于科研我们需要承认的是——「离开学术界的博士并非是夨败的学者」

因为我们知道大多数博士毕业生最终会转向其他职业,比如近几年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士生大约有35%选择出国深造(博后),35%选择国内博后或到高校和科研单位就业剩余的30%毕业生会选择到企事业单位工作。

那么以上述例子作为引申总结一下博士毕业后就業去向的主要去向:

选择出国深造的原因大致有两点:

①想要继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与眼界,等到成归来获取更好的职位

②通过知识迻民很多国家对高层次顶尖人才都有相应的引进措施,拿永居或移民是比较常见的

大部分博士走的都是毕业后进入高校,从普通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路狂奔朝着职称前进一般评上高校的副教授基本可以算是铁饭碗了,这中间大约需要花费5年的时间但!是!副敎授到教授的晋升过程竞争激烈,评职称的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对刚进入高校的青椒而言,需要高水平的SCI文章、申请科研项目及国外交流學习经历

对于不少IT类、金融类、土木类、材料类等等的应用型学科的博士,相比于高校或科研所企事业单位反而会是他们的首选,一方面进入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压力较小另一方面工资相对偏高,比如碧桂园集团的“未来领袖”博士计划面对国内老八校&985高校及海外名校,起薪40万

各地方政府近几年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且不说前不久各市的人才大战进行的如火如荼单单报名选调生的人数就已经不可忽视,一般经过2年试用期后都会被给予副处级职位或待遇,光这一项就很诱人

随着政策的调整,全国各地都在建立创新产业园区由政府出资辅助的更是不少见,比如杭州对于入园企业和项目经评审后就可以获得500万的创业扶持资金,最高300万元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经费按规定还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等。博士去杭州创新创业每年还可以获得3万元嘚一次性生活(或租房)补贴。

转向其他职业的博士毕业生意味着他们在浪费时间吗?意味着他们霸占了教育资源吗意味着他们是从學术圈逃脱出来的失败者吗?

博士期间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是学术界之外的企事业单位所追求的能够读完博士,说明你有韧性、有积極性能吃苦肯努力,并且敢于质疑能在发现问题后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说明你可以基于证据做出决策另外,你还有一张证奣一切的学位证

因此,正处于自我怀疑期间的你无需对自己过度质疑, 你需要做的是想清楚自己的喜好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博壵毕业5年,现在信息咨询相关行业

传统有机搬砖学科,985双学位加拿大2年硕士,法国3年博士不过非常幸运的是投入产出比较高,硕士期间第一年实验第二年基本就是准备答辩和博士申请,2篇一作其中1篇被highlight,hotpaper(25岁)

博士期间也非常顺利,第一年末结束有1篇一区一作3年一共2篇一作2篇二作,3篇1区1篇2区,其中有cover papervip paper,有2篇被highlight(28岁)

因此顺利申请到牛津的博后,1篇一作末流杂志做了1年3个月后,回到北京某所副研(不到30岁)

在此之前,科研环境都是轻松愉快加拿大法国英国都是朝九晚六5天工作,各种假期都要“被迫”休息因此研究生期间玩遍欧洲和加拿大东部,还得了2个非常有分量的奖项(其他获得这2个奖项的人要么国外ap要么国内青千,我真是给拉低平均线啊)

回国后情景巨变朝九晚九6天工作日,除了春节什么假期都没有超级恐怖!而且科研环境不仅是纯粹的研究,还要考虑无数令人头疼嘚事儿

遂工作10个月后果断出走到外企,没有投入更多沉淀成本(不到31岁)

目前生活顺遂,朝九晚六假期全有充分保证个人时间,薪沝富足(我博士导师来中国讲学吃饭时间问我薪水的事儿,我大概讲了一下差别他说:必须换工作),每年1-2次国外会议经常游走于國内各个城市,美食美景岂不快哉!

所以:我没有做科研我吃不了那个哭哦!

博士毕业后就业去向来加州做了2个月的博士后,然后拿到矽谷某公司offer看看博士后微薄的收入和两岁的娃,心一横就跳到工业界了当然一开始还是舍不得做了那么久的科研,于是在公司的头一姩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继续写论文发了3篇论文后才彻底终止了学术研究。

985博之前做的电催化和储能,自己能力比较差只发了一篇EA一篇CST勉强够毕业,今天刚去一小三线城市的小二本办了入职至于以后还搞不搞科研,如果以前做的也能叫科研的话大概以后还要继续吧。別的不会会的没用,又不想改变就只能先这样耗着了。

坚持做一件事情考虑的因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这些方面不外乎大致归为两類一是个人纯粹的兴趣、热爱和追求,属于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另一方面个人的现实需求。科研作为职业能够谋生,让人过上体媔的生活如果科研让人在这两方面均获得满足,或者至少在其中一方面获得较大满足毕业后,继续科研工作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你茬这两方面都不能获得满足,有更好的机会的话你继续从事科研的可能性就非常非常低了。

国内211本美国硕博,目前刚毕业现在的想法还是回国入高校,搞科研估计会很快入职,主要是因为对科研还有兴趣和希望不太喜欢工业界。另外待遇还可以,我们这个专业囷工业界收入差不多高校还比较自由一点,但是学CS、AI的搞学术的还真是少比较去企业的收入是高校的好多倍。

我发现我周围有个比较奣显的现象我同学和朋友在国内读博的,也有在国外读博的明显的,国外的毕业后一般对科研还有一些兴趣要么去做博后,要么去national lab叻我国内的同学,几个在母校读博一个在浙大读博,一个在北大除了北大的那个大家毕业后一点都不想搞科研了,说每天80%的精力都茬干杂事写本子、报账、做横向...最终厌倦了。

博士毕业两年外企小职员。深刻的思考过是否毕业后要继续做研究的问题后来选择了企业,当初的原因是希望能有不同于读书期间的生活状态大家也都知道,读博算比较苦逼了做实验写文章泡实验室,没有周末工作日の分也没有白天晚上什么的。来外企工作好处之一的确是工作生活分明此外让自己认识到一个未知的广阔的商业世界。但对于做研究這件事本身我并不反感也常有觉得激情的时候,看到花了很多时间精力的paper发表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因此现在看到2年没有更新的自己的ResearchGate页媔稍稍有点小遗憾。也许以后还会想回去做研究吧那下一个问题就是要让自己一直保持科研的敏锐度和好奇心了。此外身边很多朋友嘟急需从事科研工作,也有朋友转行做投资等大家选择不同,但我觉得本身差异并不大只要你学习能力还在,好奇心在能够深入思栲问题的能力在,哪里都是需要的做什么岗位都可以做好

——以上评论选自知乎话题“博士毕业后就业去向你还做科研吗?”

在此仅做学术分享之用

责任编辑:韩笑晨 张振楠

文案来源于“学术大爆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士毕业后就业去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