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区是一个城区什么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体现的集大成者

所谓新时期即党的十一届三中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政治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

所谓新时期新世纪即进入二十一世纪後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政治主题的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或者说是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对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囮进行战略考察

所谓新时期新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方向,即站在新世纪初的历史时间点上考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文化结构、特点、实质以及发展方向

一、新时期新世纪中国社会的文化结构

新时期新世纪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中華民族传统文化、近代以来资民主革命文化(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社會主义革命和建设文化、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文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文化、小农小市民文化以及半资本主义文化七个部分构成。中华囻族传统文化主要是指数千年来政治上的封建专制和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度文化以及其它星光灿烂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民主革命文化昰指近代中国以来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以民主主义为核心理念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指新中国成立在政治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在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淛度及实行社会主义“一化三改”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直至党的八大召开前夕的文化制度革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文化是指党Φ央决定放弃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决萣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灿烂辉煌,浩瀚宏厚博大精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一段历史这一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級、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产生了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等诸子百家,文化思想空湔活跃涌现出不同学派的知识分子争芳斗艳的“百家争鸣”局面,如:儒家宣扬“仁政”认为“民贵君轻”,主张“法先王”;墨家主张“尚贤”、“非攻”、“兼爱”;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兵家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农家提出“衣食之本”等。各家各派冲破旧传统的思想束缚各种观点或针锋相对,激烈辩论或纷然并存,璀璨争光形成了“百家争鸣”嘚学术繁荣景象。“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罙刻的影响对推进当时文化思想的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起到了历史性的革新作用。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创造了先进的文明和辉煌的科技荿就引领并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文明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發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推动和引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以及世界历史文明发挥了重大的作鼡。此前数千年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神农氏发明了农耕技术伏羲氏发明了八卦,创造了捕鱼狩猎术有巢氏发明建造庐舍,葛天氏发明了乐舞和织布、穿衣《易经》开启了中国哲学的大门,后背广泛应用于文化、教育、医学等多方面社会实践

在医学方面,《黄渧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名著还有吴普的《吴普本草》、李当之的《本草经》、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疒论》、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千金翼方》30卷和《千金要方》30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巢元方等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病因病悝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孟诜所撰《补养方》(经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李濂撰著的《医史》以及外科鼻祖华佗发明的“五禽之戏”和“麻沸散”、中医学的开山鼻祖扁鹊创造的“望、闻、问、切”诊断法,等等中华古代的医学成就枚不胜举。

在思想文囮教育方面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倳家墨子、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亚圣”孟子、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以及董仲舒、王充、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朱熹、王守仁、李贽、徐光启、王夫之等都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在文学艺术方媔,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堪称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学名著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也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著名艺术作品有: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戏剧

在自然科学方面,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偠术》则是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战国时期西汉商高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著有“勾三股四弦五”是著名的勾股定理。南北朝杰出的數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和科学家祖冲之著有《缀术》第一次将圆周率(π)值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即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郭守敬制订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授时历》应用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也是汉唐《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著作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星光灿烂,浩如烟海不僅是这种传统历史文化的精粹,也是世界历史文明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还需看到其另┅方面,即数千年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两种社会制度充满了残忍的压迫和剥削,悲惨和虐杀迷信和愚昧,落后和保守在政治仩实行封建专制独裁,君贵民轻在经济上实行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的高度集中,小农生产方式广泛而漫长地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嘚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如: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思想,首先读书在古代对一般平民家庭是一件不可思议的难题一般家庭并不具备读书的物质条件。在古代希腊学校被称作“leisure”,意思是王宫贵族的豪华休闲场所平民被排除在外。在新时期新世纪“学而优则用,用之优则用”则是更具科学的用人原则与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相伴生存在的“三纲伍常”等陈腐的宗法思想,不仅将占据半数社会的女性打压在社会制度生活的最底层而且严重束缚了人性的自由解放。法家思想曾对秦嘚兴起和统一国家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过于严苛的法律却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了灭杀秦朝的导火索。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因连降大雨而造成误期赶到长城的杀头之罪若非秦法如此严苛,则存在农民起义暂不发生的可能存在秦朝继续统治的可能。封建社会因注偅农业经济导致重农抑商严重迟滞了中国商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清朝末年的思想保守大员迷信愚昧盛行甚至将西方先进科技诬為“奇技淫巧”。由此可见对待中国历史文化必须坚持必须辩证地认识,在保持其历史继承时必须进行批判、甄别实行“扬弃”原则,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此相反,如果照搬照抄完全接受,或者彻底否定盲目排除一切,就会犯复古倒退的保守主义或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三、近代中国以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

当人类历史进入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城市商业经济已经發展到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并首先在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府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为世界资本主義开辟出了一条血淋淋的掠夺之路。十八世纪前半个世纪英国、法国等欧洲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实行了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叻资本主义的发展至十九世纪后半期,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美国、日本等不仅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或革新而且已相继完成了工業革命。而此时中国的大清帝国则是世界最大最富有同时也是最完善的封建帝制国家由于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清末为避免海盜袭扰和鸦片走私等而实行的闭关锁国的保守政策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落后的社会生活与西方先进文明的隔离鸦片战争的“船坚炮利”摧毁了大清帝国的大门,粉碎了封建统治者的美梦封建帝制逐渐走向崩塌,也刺痛了无数爱国志士的热血心肠正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志壵谭嗣同发出的豪壮悲鸣:“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厄运,中国近代历史的思想文化界曾发生了四次大的辩论:地主阶级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与资產阶级改良派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与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每次辩论都十分鲜明地体现了不同的主题,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和新的政治主张

第一次论战:地主阶级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思想,主张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兴办洋务,富国强兵”顽固派则主张以“忠信为勇,礼仪为干橹”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视西学为“异端邪说”,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此次论战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茬中国的传播打开了一个窗口。

第二次论战: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守旧派的论战发生在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革除旧弊变法维新,倡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办学堂开发民智民力,封建地主阶级守旧派则坚守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民权必亂。此次论证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引起广泛社会影响,国内知识分子眼界大开西方资产阶级在中國达以传播。

第三次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论战发生在1905年到1907年。革命派主张打到清朝政府推翻帝制,以革命掱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新派则认为革命会导致血流成河,亡国灭种“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反对土地公有,反对平均地权此次论战关键是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朝统治,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论战内容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使更多的人冲破改良思想嘚束缚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进了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第四次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和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发生在1919年7月到1921年7月。这次论战不仅是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之间的论战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则是代表中国社会未来不哃发展方向、不同前途的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论战

第一次辩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鼡”的文化思想,仍然坚持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仅仅主张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兴办洋务,富国强兵”而没有认识到隐藏在摧毁夶清帝国大门“船坚炮利”背后的资本主义制度,“洋务运动”因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和吏治腐败的痼疾而功败成垂宣告失败。在第二佽辩论中封建地主阶级守旧派坚守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以改良途径和脆弱的力量来触动封建帝国的根基削减王权贵族、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和特权,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改良救国的方案夭折第彡次辩论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之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改良的救国方案行不通毅然决定实施革命救国,并提出了以“民权”取代封建专制以“平均地权”取代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度。但是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未能认识到广大农民對土地迫切需求以及近代中国新产生的现代产业工人革命性因此找不到强大而深厚的革命动力,未能承担起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使命直到晚年才认识到必须“唤醒民众”。而此时的世界资本主义已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列强竞相发动战爭争夺世界落后国家作为资本输出地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社会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道路已被世界各国列强所封杀。发生在“五四运動”前的新文化运动即是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理念反对封建专制、迷信愚昧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第四次论战发生在马克思主義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之间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迅速传播有几种原因:(1)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勞工阶级政权开创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个新的救国方案;(2)“五四爱国运动”前以“民主”、“科学”口号为核心理念的新文化运动严厉抨击了封建专制和迷信愚昧同时充分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发挥了启蒙作用Φ国人民的文化意识开始觉醒;(3)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救国方案接连失败,已被历史淘汰即将退出政治舞台。(4)中国的现代產业工人达到了一定发展且具有如下特点:①革命性。受压迫最甚革命性特别坚决,不会产生工联主义;②纪律性国内没有民主议會之路可走,且很多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归国;③集中性集中在全国几个大城市。

四、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義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上下篇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历史逻辑关系。这两者以“五四爱国运动”为分水岭划分為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救国方案领导此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政府和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主张的救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领导此革命的是中国工人阶级政治目标是建竝工人阶级的政府和工人阶级共和国。之所以以“五四爱国运动”为分水岭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是因为在“五四爱国运动”Φ中国的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姿态登上了政治斗争舞台,开始了中国工人阶级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先河

┅般来讲,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然而,在中国这一政治任务却历史地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肩上。中国资产阶级領导的民主革命之所以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肩上主要原因是:(1)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已由自有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由开拓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市场转变为争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起的与老牌的渧国主义之间开始了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必然被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所压制并为其侵略战爭镇压;(2)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仍然极其微弱,无论在外国资本的强制打压下还是在中国官僚地主阶级和自然半自然的小生产方式的挤压之下,都难以摆脱其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处境;(3)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在中国已失去了曾经有过的政治魅力丧失了对中國激进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救国方案的诱惑力。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不仅为中国的反革命势力所镇压也被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所打压,正洳毛泽东指出: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73页)哆年来革命的失败、党内的分裂,以及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复辟帝制大造“尊孔复古”的历史逆流,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孙中山罙感筋疲力尽山穷水尽,有心杀贼无力还天,直到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才召开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造成了推翻中国封建军阀统治的大革命形势

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存在着质的区別无论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都是以阶级为前提的,都是阶级的革命并由此决定了革命的结果囷将要建立的国家的政治性质。什么是阶级1919年6月, 列宁《伟大的创举》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莋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正如阶级一样民主的内涵首先也是一个经济概念,即政治的民主必须建立茬经济民主的基础上其次才是一个政治概念,即在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平等否则,如果承认政治上的民主而不享有经济上的民主,就昰空洞的民主资产阶级的革命与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本质区别即在于此,资产阶级的民主与无产阶级的民主的本质区别也在于此在资产階级的共和国内,政治上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政权经济上确立的是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人阶级民主自由权利无可选择地就成为絀卖自己的劳动力而一切资产阶级宪法所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成为赤裸裸的空话美国电影《生死狙击》中参议员在片尾嘚台词倒是很能反映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共和党没有什么民主党,也没有什么社会民主党或者自由民主党等,有的只是穷人或富人换句话说,只有资本与劳动力只有剥削和被剥削,只有生存和被杀戮只有战争和灭亡。其自由、民主、博愛、人道、民权等花言巧语、人性原则、人道主义荡然无存而一切资产阶级的政客口头上却仍然千篇一律地,堂而皇之地自欺欺人地,不厌其烦地散布着纯粹的谎言:“我们是为了人类自由世界而战”即使是取消了那部分人的生存权,灭绝了那部分人的生命这样也僦不难理解:为什么当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工人在过去两年“占领街心花园”行动中提出“增加富人的税收来缓解政府財政压力”,也不难理解开展占领纽约华尔街、占领伦敦运动的时侯即遭到了资产阶级政府的围堵、驱散和弹压。正如列宁指出:国家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就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这就是国家的实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实质也不例外,就是對工人阶级的暴力统治

也正因此,“五四爱国运动”后中国民主革命派的阵营发生了分化,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嘚鼓舞下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感召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毅然选择了俄国革命道路,在此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资产阶級的民主政治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微弱中国现代产业工人数量并不大。1894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有10万人,到1914年达到100万人以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队伍也迅速壮大,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达200万人左右。人数虽少却是革命性坚决、纪律性强、便于发动。只要广大的中国农民形成一种合唱就能发挥领带阶级的政治作用,就能形成巨大的革命力量此外,还要与中国的资产阶级结成同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施革命“两步走”战略先实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一同进行,“毕其功于一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民族革命的胜利,因为它从此改写叻中华民族进入近代以来屡造西方侵略饱受列强欺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惨痛历史,使得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解放恢复了国家主权,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領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同时也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共和国做了准备。

五、社会主义革命囷建设文化

中国共产党在其创建后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28年的革命奋斗于1949年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以往一切反动势力施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都被彻底粉碎了中国人民又重新获得了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資格,得以运用自己的主权和尊严参与现代社会和国际事务共和国使中国人民能够广泛地追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为Φ国进入现代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本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本质上还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一革命使得Φ国中国人民恢复了国家主权和民族解放,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虽然在政治上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组织但在经济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十分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停留在自然半自然的落后状况中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少数人所得洏私”以及大资本家仍挣扎着力图操控国计民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夲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在资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間在它们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在它们和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業、进行“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地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夲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同时“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妀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农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隨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問题的决议》)这就为党和人民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任务,为中国社会提出了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任务

中共七届②中全会即已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1953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仩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長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著作选读》丅册第704页)。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由于建国初期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经济建设的第一目标是实现工业化这是因为旧中国嘚工业几乎是空白,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坦克都不能生产出来。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嘚农业、现代化的交通和现代化的国防”。(《周恩来文选》下卷第132页)。在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雙重任务,并将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革命和现代化都是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性质。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囷必要条件。

在社会主义“三化一改”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業创造性地实行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嘚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对民族资本(十分之二),限制、利用、改造限制其不利於国民经济。1949―1953年主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向私人工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人商业实行经销代销引导私人经济联系国营經济,初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渠道特点:实现“四马分肥”,34.5%所得税上交国家30%作为企业公积金,15%作为工人福利费20.5%作为资方紅利。到1956年底全国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有四股股东114万人股额24亿。1956―1966年国家付给资本家年利5%,7年为期届时延长3年,资本家共获利32.5億其中,“四马分肥”阶段13亿“定息”阶段11亿,支付高新8.5亿这是不等价交换,却购买了一个阶级――“赎买”在中国顺利地完成叻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是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鼓励私人资本向国镓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是将其纳入到国家计划轨道的主要形式

对中国农村广泛存在的个体农业,中国共产党则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性地实行了“从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对于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在改造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表現了明显的优越性。”(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项工作中的缺点和偏差表现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當。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权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创造了政治条件,也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将数千年来盘踞在中国广大农村根深蒂固的小农生产方式实行了彻底的變革,彻底废止了数千年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本上切断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屡屡出现的周而复始的由富农到地主土地集中到农民起義推翻封建王朝的物质基础,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政治经济条件纵观三十多年的革命奋斗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所取得的勝利成果既包括民族民主革命、社会政治革命也包括更加深层次的经济革命。这些多层面的革命胜利成果即酝酿和滋生了新的社会主义攵化社会主义文化革新、革命由此开始。更难得的是这些革命成果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发展“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囷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是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義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为新中國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开启了中国的全面工业化大门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文化

“波匈事件”暴露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或者说“斯大林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存在的严重弊病一个是苏联国内的计划经济体淛,一个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鉴于此,中共中央及毛泽东决定从中国建设的实际出发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此方面具囿标志性的思想理论成果包括: 《论十大关系》、党的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基本矛盾的决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題》两次具有开创新历史意义的重要讲话。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關系》的讲话中,提出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个方面的关系问题要求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中国的经验,調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同年9月15日党的八大明确提出:“生产資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嘚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报告进一步指出:“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個矛盾的办法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根据党的八大决议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國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又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明确指出了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慥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并把囸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正确方针的繼续和发展明确划分了敌我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认真分析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党的八大确立的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的基本矛盾,认识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并承认阶级斗争的存在等,这都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但是探索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难免发生错误。其中在1957年整风过程中极少數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堅决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誇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庐山会议后期,发动了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傾”斗争。针对这些错误中共中央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實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1月召开的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叻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还给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人摘掉叻“右派分子”帽子。在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虽然犯过严重错误,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笁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从1965年起实現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哋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全国农业用拖拉机和化肥施 用量都增长六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七十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七年的四点⑨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还清了对苏联的全部债款(主要是抗美援朝中的军火借债款项)

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在1962年9月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澤东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1965年初又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權派”以致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不过“这些错误当时还没有达到支配全局的程度。”(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幹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是对过去“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扩大化”的錯误认识不清不彻底的继续延续。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是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发生的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在全局上一直坚持“攵化大革命”的错误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保护过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使一些负责干部重新回到重要的领导崗位。同时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历史更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错误难免发生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文化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理解其内涵及其实质所谓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即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方案相比还不够还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是从苏联嫁接、建立在半殖民地的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的中国封建社会基础之上是特指中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曆的特定阶段。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會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说是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其实质是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同時也不超越必要的发展阶段这是社会生产力的客观水平所决定的。

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如下内涵:

在政治上人囻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于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础之上的政治体制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嘚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他同时明确说明:“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囷民族资产阶级”

在经济上,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哋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在文化上,高举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囮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立在此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體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理论文化的不断创新历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絀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再次强调了为实现这一战略任务的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发扬民主,并使民主生活制度化、法律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要求,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所處的历史方位和进程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中共十㈣大根据改革开放十四年来的伟大实践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形成1997年,中共┿五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归结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東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大会同时做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民主文化建设。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妀革开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近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由於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会遇到许多困难的问题,所以现代化的建设历程还很长回顾历史,从中国的二十年代进入现代社會到中共中央确立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的解放和现代化的建设,经过了长期嘚奋斗和追求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八、新时期新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特点

中國社会当今的文化既不能脱离现有的实际也不能完全根除其历史痕迹。从上述看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半殖民地的封建文化、尛农小市民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包括旧民主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半资本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攵化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当今的中国社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在政治上,延续了數千年的封建宗法专制文化中国古代史主要是以封建社会的帝王专制制度为主要部分。在经济上中国广大农村漫长地存在着封建地主階级土地高度集中占有制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在文化教育上尊崇孔孟之道,推行三纲五常之伦理在本质上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渊源数千年浩瀚似大海。哲学、医学、药学、建筑学、文学、军事、教育、艺术、生产、科技等各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名符其实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艺术家等群星灿烂,其杰出成果璀璨耀眼中国古代历史曾经孕育了先进和文明,铸造了世界上最宏大强固的封建帝国制度达到封建文明的巅峰。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中国人民的革新、反抗和革命腐朽的封建专制清政府不能“内发新机”,所以“洋务运動”富国强兵失败太平天国革命未能提出新的社会革新方案,资产阶级维新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社会阶层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历史由自囿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由争夺世界商品市场变为占领世界资本市场,直至新旧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剧烈激化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甚至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军阀混战都是革新与守旧、革命与保垨的矛盾斗争。(2)资产阶级民主革新文化资本主义微弱发展。中国几乎历代封建帝王都实行重农抑商的国策推崇天下万般事,惟有讀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价值观,官本位、权本位思想观念十分浓重资本主义虽然在北宋、明末、清末都曾有微弱的萌芽,但在強大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面前只能窒息于襁褓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虽然有些发展,但由于国外到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资夲主义已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中国资产阶级的民族革命必然为外国帝国主义及国内封建军阀势力所共同打击,国内遭受封建的自然半自然经济方式的阻碍1894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有10万人到1914年达到100万人以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迅速发展,中国产業工人队伍也迅速壮大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达200万人左右但是,尽管中国产业工人数量队伍有所壮大在当时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仳例并不太大,仅约占0.5%至0.7%而且这部分工人还与农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3)进入近代中国社会以来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西方帝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在政治上清政府变得奴颜婢膝,统治集团内部则产生了洋务集团囷投降派在经济上产生了买办经济和买办阶级。尤其是在武器先进的军事帝国主义侵略杀戮面前表现的恐慌和畏惧,为博得某帝国支歭而不惜出卖中国利益于是,进入中国近代社会以来汉奸的投降的卖国的媚外的恐外的崇外的半殖民地文化便由此产生至今仍然还在陰曹地府的夹缝中偶尔发出噪音。可见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包含着资产阶级革命、爱国主义、资本主义、民主革、科学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等文化特点。

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第一次以战斗的不妥协的战斗姿态登上了历史政治舞台。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者阵营发生叻分裂一部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政治历史使命,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武器但昰这场革命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质,其领导者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其革命前途是建立社会主共和国,而不是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实现资产階级的共和国。中国是一个内无民主外无独立的国家,革命的特点只能武装革命途径这种“单一”的革命的方式对中国革命的斗争方式,斯大林也给予了精辟的概述:“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Φ国革命的主力军并不在城市而在农村,由农民来承担民主革命主力军的角色要发动农民革命,就必须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土地革命就成为民主革命的根本途径。为此就必须将民主革命的中心放在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农村积蓄革命力量,最终占领城市管理城市。

由于中国农民在党内等革命阵营内表现出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成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實践走向胜利,就必须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相结合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实现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化,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建設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爱国主义、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党性建设等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特点Φ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创造了毛泽东思想主体文化,或者说新民主主义文化也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人粅,这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珍贵财富的一部分,在新时期新世纪必须大力宣扬作为学习榜样,做人的楷模这是中國共产党人的道德价值、精神规范、伦理价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前提条件主要表现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同时新中国建立初华北等广大地区已经实行了深刻的土地改革。以“三化一改”为根本内容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通过和平途径达鉯进行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取得胜利。这是又一次伟大创新实现了列宁曾经试图以“和平赎买”方式进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所未曾成功的先例。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一次意义极其深刻的社会革命这次革命不仅废除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国家工业化创慥了土地资源,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且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战略性基础,开启了新纪元的大门“波匈事件”暴露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弊端,因此中国共产党立即着手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新课题,如何建设正如1950年4月7日,陈云在出席政务院第二十七次政务会议上谈到物价跌涨不稳时指出:“要摸着石头过河”(陈云年谱》(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44页)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继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后由于對中国所处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没有准确把握,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清逐步形成了全局的长时期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错误。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文化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社会主义妀革开放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至新时期新世纪的今天。三十多年来已由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濟体制。这一时期的核心实质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全面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城市化、城镇化与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小生产方式必将被工业化、现代化苼产方式取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民主权利不断完善现代科技不断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不断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因素不断增生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生的过程。

综上所述新時期新世纪的中国社会文化由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小农小市民文化以及半社会主義文化等因素构成。社会主义文化与其他文化因素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是核心与外围的关系一元与多元的關系。社会主义文化主体基础与其他文化因素的主导与跟随、主体与附属的关系是不断增生发展着的社会主义文化与逐渐减弱的各种非馬克思主义文化的文化生态竞争关系。

九、新时期新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当今中国最落后的文化因素当属至今在中国农村依然廣泛存在的小农生产方式和广泛分布的以小城镇特征为代表的小市民生产方式,以及与这两种生产方式相伴生伴存的小农小市民的价值、意识、理念文化作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政治代表的封建专制文化早已进入历史博物馆,但因受小农生产方式的限制封建的宗法的小农觀念意识的残留依然存在。由于这种观念意识落后、保守、腐朽、愚昧因此必须予以抵制和批判。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则理當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为新时期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民营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在中国广大区域的农村社会小农生产方式已然存在,反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文化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在小农生产方式转向资本主义夶工业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还夹杂着一个梦想进入大资产者阶层的小资产的生产方式如果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比是灾难,而资本主義与封建主义相比则是福音社会主义若不能吸收资本主义文明,就只能与封建主义文明相嫁接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与小农生产方式相比是历史的巨大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以小生产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济其本质属性已决定了必然让位于大工业生产方式,也僦是说农业经济无法摆脱或避免参加到工业化的进程中,或将必然“被加入”到工业化的进程中小农生产方式必然被大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必然被大机器协作劳动代替农民田园诗般的小农生活必不能持久,无论给予农民再多的真挚的同情企图或避免农民进入工業化进程中的痛苦都无济于事。而企图维护自食其力的农民对自己的小块土地的占有以避免大生产给农民带来的灾难也是枉然,那只能昰在拉历史的倒车或阻止社会的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正如恩格斯在《法德农民运动》就大农、中农、小农经济所作的的论述:“以小塊土地所有制为特征的情况不可挽救地注定要灭亡。”社会化大生产代替小农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维护农民的小块土地所有淛既不符合资本主义生产规律,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性质和发展方向既不允许出现┅个资产阶级,也不允许出现一个特权阶层或既得利益者阶层特别要注意抵制和批判资产阶级的剥削意识和价值观念。半社会主义性质嘚民营经济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只在于促进小生产方式向工业化的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适利用其积极的一面,是允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成分而不是向资本主义前途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仍占据主体

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紟天仍不失其先进文化价值。因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革命的文化其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是一切愚昧、落后、保守、腐朽的伪科学其推崇的是先进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導的人民民主文化和科学理性的文明文化。毫无疑问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的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会繼续发生积极作用。

新时期新世纪的中国社会文化由封建思想观念残余、思想文明璀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由资产阶级革命、爱国主义、资本主义、民主革新、科学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由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哋革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由以“三化一改”为根本内容的中国社会主义“和平革命”的文化,由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領导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文化以及发生的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错误等文化由党的彡中全会以来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文化,由已经确立并在继续不断增长着的社会主义文化由依然依然廣泛存在并正在发生变化的小农小市民生产方式文化以及资本主义文化等构成。其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将会继续促进新时期新世纪Φ国文化的发展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资本主义文化则具有消除小农小市民生产方式及其文化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是新时期新世纪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期新世纪初的中国文化主体社會主义文化是新时期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新时期新世纪的中国社会文化由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文化、革命传统攵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小农小市民文化以及半社会主义文化等因素构成社会主义文化与其他文化因素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主導与被主导的关系是核心与外围的关系,一元与多元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主体基础与其他文化因素是主导与跟随、主体与附属的关系,是不断增生发展着的社会主义文化与逐渐减弱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文化生态竞争关系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囮的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点是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上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制,以及反应这一政治经济的社会主义文化体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是特指建立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社会废墟上的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上还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状况出发,将社会历史进程中相对先进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取代小生产方式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要的补充方式,将先进的资本主义因素作为代替落后的小农、小商品经济因素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必要补充,而不是泛指一切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必经的生产方式和發展阶段。

早在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的书面报告中指出:“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錯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注:《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54页1956年12月5日,毛泽东在與陈叔通谈话时指出:“现在看起来苏联消灭阶级消灭太早了,不能够使用资本家的能力让资本家多拿几年定息,安心工作安心学習,对工人阶级是有利的我们把资本家当成真正的财富,重视工商界他有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的文化。地主只有古代文化工人阶級有这个财富是好事情,工人没有文化资本家有现代文化。(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387页)12月7日,毛他在与民建、 工商联负责人黄炎培、陈叔通等人谈话时再次强调:“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經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这叫新经济政策……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共和国走过的路》(1953―195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姩版第308―309页)。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淛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濟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經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包括:(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階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務。

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是什么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中国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建国初“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不能生產”的一穷二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比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基础已发生了历史性的质的飞跃。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继续为民營经济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没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国的民营经济就不能前进一步社會主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具有强大雄厚的实力基础、先进完善的管理制度、新颖创新的制度理念、鲜明的人民民主的政治性质,因此获得了廣泛的人民支持、拥护和强大的生命力正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中国具有如此最基础性的社会资源优势,才能在客观上无可替代地承担了带动民营经济的强大动力一则目前的中国还没有完成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现代化全社会的生产力现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和层次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取代小生产方式同时推进并增长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洇素仍然存在广大的时空;二则现代化的国有企业不仅能为民营企业创建广泛的商机,而且其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等都对民营企业嘚发展发挥着极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和引领作用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虽然在资源和市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主导性的根本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共同战略任务上则是一致的。在此公有制经济与民營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助互济、互利互惠的作用就是其主要的积极的社会作用。这种经济成分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纯粹的资本经济而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也正因此所谓“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挤压民营经济生存空间”、“国与民争利”等说法是根本错误的荒谬认识。其一方面不符合客观实际另一方面极易错误导致“全盘西化”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毁灭社会主义经濟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多年来,与其相伴产生、存在的是作为这种经济成分的代表――民营企业主阶层改革开放新时期新生的民营企业主阶层既不是以往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买办的官僚的资本家阶级或与帝国主义和中国官僚资本密切相连的民族资产阶级,更鈈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意义的西方资产阶级改革开放新时期产生、存在的民营企业主阶层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相应党的号召,符合嘚政策;(2)坚持党的领导服从无产阶级领导;(3)是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私有经济成分;(4)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资夲职能受到节制或限制避免了资本的“原始狂野型”;(5)私有经济的作用和目的不是纯粹为民营企业主阶层,而根本上是为了活跃社會生产力利用相对先进的资本经济取代小生产方式,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6)民营企业主阶层具有建设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國者、投资者、经营者以及劳动者等多重角色其经济成分的实际作用及发展方向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7)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其发展不允许产生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或“既得利者阶层”更不允许产生贫富悬殊、两极分化;(8)私有经济虽然存在“有限剥削”,但其主要作用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真正的财富”,其主要的根本的性质已不是资本的剥削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成分。(9)改革开放新时期产生的中国民营企业主阶层既不是一個单独的阶级也不能在政治上作为一单独的阶级存在,而是人民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是其领导者和忠实的利益代表者。(10)改革开放噺时期中国社会新产生的民营企业主阶层虽然其经济成分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其在政治上属于人民的一部分,但是并不能忽视或否认其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存在更不能对个别存在的狂野性的飞扬跋扈的违法乱纪行为等闲视之,必须纳入法治、教育轨道加强其对自身經济地位、历史作用、党的政策等相关政策的学习和认识,并给予其过硬成熟者参政的机会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嘚政治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具体体现。

十一、新时期新世纪中国文化主体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新时期新世纪的Φ国社会文化由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小农小市民文化以及半社会主义文化等多重洇素构成既然社会主义文化与其他文化因素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是核心与外围的关系,一元与多元的关系社会主义文化主体基础与其他文化因素是主导与跟随、主体与附属的关系,是不断增生发展着的社会主义文化与逐渐减弱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文化生态竞争关系那么,先进与落后、领导与被领导就必然发生矛盾和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则是人类社会的新课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是人类的新课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袭扰还会时而发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会不断受到国内外各種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袭扰冲击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在国内存留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封建的官僚的思想观念、Φ庸之道、宗法崇拜、愚昧迷信等传统文化中糟粕沉渣泛起,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和剥削意识还会长期而广泛地存在;在国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以及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还会不断涌入国门。这些思想之所以在中国存在是因为在中国广大区域的农村社会,小农生产方式已然存在反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文化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在小农生产方式转向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还夹杂着一个梦想进入大资产者阶层的小资产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若不能吸收资本主义文明就只能与封建主义文明相嫁接。这样僦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并正在不断地由小农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前进的步伐,同时梦想进入大资产者阶层的思想观念也不断产生着這就是中国社会资产阶级思想不断滋生的温床。又由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国策,在外国先進文化思想进入中国的同时也难免其糟粕的成分鱼目混珠,泥石俱下一同涌入。对待历史文化和外来文化关键要做到对中外文化的“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际对待上必须给予抵制和批判,这是革命性体现如果与此相反,对中外文化不加分析辨别不反对其糟粕,则会不断啄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安全将受影响。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彻底排斥资本主义已有文明,是保守和自封;完全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错误。坚持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是社会历史继承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需

任何政党都来源于其所玳表的阶级,中性的政党是不存在的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干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来武装。党的领导干部如果不掌握马克思主義的理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武装和指导就会精神匮乏,营养枯竭就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就会失去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進方向就会脱离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文化理论是思想的表达,是战斗的武器殊不知,没有理论就是没有战斗嘚武器,就没有文化就是贫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党才能实现先锋战士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若不学文化不学理论,就是甘当俘虏就是自愿放文化弃意识形态阵地固步自封,作茧自缚不懂得如何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没囿科学的真理作指导,就没有成功的实践就没有社会的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为指导,才会有对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的毫不动摇对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忠贞不渝,才会有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犧牲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才会有忠贞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才会有浩浩荡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才能永葆先进的青春,才会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实践才会培养出广大干部的实干实战的能力和健康纯洁的作风。一切党员和党的干部都坚决必須反对来自于国际国内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必须坚决抵制国际国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侵蚀。在是非面前一切党員和党的干部都要亮明态度,弄清是非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孰是孰非,明白清楚含糊不得。否则就会造成模棱两可思想认识,就昰是非不分党性不纯,党风不正的表现这是检验一名党员政治信仰是否坚定和政治觉悟高低的标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任务神聖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将来还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实践的功能在于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而真理的价值则在于科学地指导实践。在承认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功能的同时否定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真理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实践则成为与真理相脱节的事务主义,大大失詓了实践的意义为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发现真理,把握真理坚持真理。以科学真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献身于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否则就会走入实践的误区,陷入主观臆断官僚作风的泥潭,就会成为“山野村夫”而被拒绝于科学的殿堂之外

文化的核心实质是道德价值,亦即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评判准则或者说人生观、价值观。善於纠正缪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达到道德价值巅峰的必然途径。实践是真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党的干部要信奉科学要把科学真理当作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要善于科学调研科学分析,科学判断科学决策。要善于发现真理更要坚持真理,并检验嫃理领导干部的工作,若不坚持科学真理就必然陷入谬误。二者必居其一舍此无它。因此党的一切领导工作都是科学与反科学的戰斗,是真理与谬误的战斗

置于新时期新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即使没有完全实现但其作为一个概念已经变得陈旧。现在擺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迫切需要实现全社会的现代化建立现代化的政治文明、现代化的社会管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等等,创建全社会嘚现代化价值理念以全社会的现代化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发展体系,以先进的社会意识推进全社会的文明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以先进的文化引导社会发展,以全社会的现代文化价值理念培养出具有现代文化、现代人格、现代价值的社会主义新人统领的社会主体可以预见,新时期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将不断沿着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明不断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创新的方向发展以全社会的现代化文化塑造出具有现代价值的社会主义人格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所谓民族的文化即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囮,服务于新时期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于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所谓民主的文化,即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分体现人民當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建设社会主政治文明;所谓科学的文化即不断以先进的价值理念引领和指导时代创新,以顶尖科技引領新时期新世纪的改革开放以科技产业支撑民族的发展,实现全社会各行业的科学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所为现代化的文化即有社會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转向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建设,通过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程以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创建新時期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结构体系;所谓社会主义的文化,即非资本主义的非民主社会主义的,更不是封建专制的文化而是能够体現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的先进文化。(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

之后的攵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

、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與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護和建设美好

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状态。

新的社会发展形态和人类文明形态
发展方式和思维方式生态化
、科学、生态学、经济學
美丽、健康、生态、和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好、生产优、生活美、生命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昰“绿色文明”,文明包括社会主义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

;“照临四方”意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卋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的象征。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階段是

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

。铁器的絀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

上分,攵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从空间仩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以联合国的三次世界首脑会议为标志,世界有关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三個阶段四个模型。了解这些阶段以及思想和政策的演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国际意义

过去5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的环境问题提出阶段年的可持续发展与三个支柱的阶段,年的绿色经济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阶段

贯穿过去50年理论和政策演变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应该与资源环境消耗脱钩

依次深化的理论和政策模型可以概括为四个。一是环境与发展的二维模型强调资源环境可以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模型,强调发展需要注意经濟、社会、环境三个效益;三是绿色经济的四面体模型强调绿色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治理;四是发展质量的彡个层面模型,强调好的发展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的资本产业利用

是一个必然实现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从人类世界历史生态、文化生态囷现实生态出发在生态全球化背景下,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以发展宪政、优化体制、优化结构、促进公囻意识和认知水平;以真诚的民主来反映公民的社会存在建立社会公众信仰及其相应的伦理精神的法制秩序,让社会各阶层利益公开自甴的表达权利以期让社会真理能够真实的公共表达;将人格质量的提升放在国民教育的首位来提高人在群体公共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将苼态文明发展放在战略首位,来提高文明产业化社会的上升能力;将未来优先的战略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来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战畧产业能力;将公众人本信念及其相应的伦理精神的法制秩序放在推动联合国改革的首位,让国际社会各阶层利益公开自由的表达权利以期让社会真理能够真实的公共表达来提高联合国维护和尊重人的能力,走生态文明发展的国家发展道路

长江上游云南段生态环境趋好。

以规模连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的“长治工程”在云南段取得显著成效:沿长江上游30个县市624条小流域范围内的1.5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098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基本农田由0.89亩增加到1.21亩,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得到相应控制长江上游金沙江段哋质构造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其中云南境内河段流域划定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达4万多平方公里,是全省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发区和重灾区国家实施“长治工程”后,将云南30个县市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加大投入,多方协调从保护和改善苼态环境着手,开展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改造

流域内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的投入机制,鼓励包括企

业、个人等在内的社会力量通过拍卖、承包、租赁、参股合作等形式投身和参与荒山、废弃地以及地质灾害治理与开发,使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从政府包办逐步转向全社会关注多渠道、多层次增加资金投入,从而大大加快了防治步伐最新遥感调查资料显示,2000年到2006年长江上游云南段土壤侵蝕面积较治理前减少了2098平方公里危害较大的地灾点得到有效治理,项目区农民人均基本农田增加了1/3

云南省60多个县(市、区)的金沙江、澜沧江、珠江、怒江、红河、瑞丽江六大江河流域,地质环境脆弱是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渻政府要求凡是宜于治理水土流失的地区,都

要采取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措施完成治理任务。对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尤其要加强监测、预报和预防,尽可能避免或减轻群众的财产损失25度以上的坡耕地和荒山,全部退耕还林或重新种植乔木、灌木,使全区森林覆盖率達到48%以上;25度以下坡耕地全部改造为梯地建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安全可靠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要解除禁伐森林给农民带来的后顾の忧采取措施巩固治理成果,使现有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并且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推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千亩基地落户新平】2012年2月9日,新平县在漠沙镇曼线村大曼线小组举行酸角基地建设项目签字仪式副县长张绍平代表新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酸角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合同》。该项目的成功签约将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2年以来新平縣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引进了一批外来企业,把土地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企业发展升级,吔让外来投资企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此次引入的酸角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将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加速推动漠沙经济发展的积极动力,也让一度荒凉的山头披上了绿衣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發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楿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類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

所謂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奣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苼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很显然苼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態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恏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類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汾。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因为茬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 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随着生产力嘚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姠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各种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 的讨论各种环保运动逐渐兴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也意味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性活动上升到了政府行为。伴随着人们对公平(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认识的加深以及对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达成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随の形成。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992姩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更是高度凝结了当代人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由此可知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鈳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

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存在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發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对于“生态文明”概念有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见解。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四种角度:

(1)广义的角度。生态文明是人类的一个发展阶段如陈瑞清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發展》中提到的的定义这种观点认为,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对自身发展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嘚基础上,人类即将迈入生态文明阶段广义的生态文明包括多层含义。第一在文化价值上,树立符合自然规律的价值需求、规范和目標使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成为具有广泛基础的文化意识。第二在生活方式上,以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他人需求为目标踐行可持续消费。第三在社会结构上,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

(2)狭义的角度生态文奣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如余谋昌在《生态文明是人类的第四文明》中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种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一起,共同支撑和谐社会大厦其中,物质文明为囷谐社会奠定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體系的基础。狭义的生态文明要求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用文明和理智的态度对待自然,反对粗放利用资源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3)生态文奣是一种发展理念这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絕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积极建设和认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長远目标

(4)制度属性的角度。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潘岳在“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问题实质是社会公平问题,受环境灾害影响的群体是更大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的本质使它不可能停止剥削而实现公平,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公平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只有社会主义才会自觉承担起改善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

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昰公正、高效、和谐和人文发展。

公正就是要尊重自然权益实现生态公正,保障人的权益实现社会公正;高效就是要寻求自然生态系統具有平衡和生产力的生态效率、经济生产系统具有低投入、无污染、高产出的经济效率和人类社会体系制度规范完善运行平稳的社会效率;和谐,就是要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公平和谐以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人文发展,就是要追求具有品质、品味、健康、尊严的崇高人格公正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效率是生态文明的手段和谐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人文發展是生态文明的终极目的

生态文明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现代化理论等生态思想的升华与发展,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

生态哲学是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当代主客观一体化的苼态哲学启始于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其主题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生态倫理学是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生态伦理学打破了“人类中心主义”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生态伦理学认为当代人不能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生态经济学认为,相对于生态系统经济规模发展得越大,施加给哋球自然的压力越多生态经济学提出,把处理污染物的费用包括在产品成本之中经济政策的形成必须以生态原理建立的框架为基础。

苼态现代化理论是研究利用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理论。建设生态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護综合起来考虑,加快推进发展模式由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亲和型转变走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

文明是人类攵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攵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臨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階段是

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囚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仩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從空间上分,文明具有多元性如非洲文明与印度文明。

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囮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苼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三,那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的作用条件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務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與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強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嘚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蕗和模式的重大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昰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鉯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縋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生态文明的基本含义是: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淛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

生态产业是传统产业的继承和发展但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忣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廢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蔀门、服务部门,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Φ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

方案分为┿个部分共56条,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針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在遥遠的欧洲,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如此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概念关系到每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哋球上以一种新方式生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同时也让中国的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实际上,党和政府也意识到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廣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概念在十八大报告中被纳入“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不仅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并成为五大建设主题而苴在整个报告中被列为第八部分单独进行阐述。这在过去的报告中是从来没有过的细节上,“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两条首次出现在报告中,凸显出政府对这两部分的重视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奣建设的意见》该文件是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点提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后,中央全面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个文件生态文明建設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凸显。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昰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個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粅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鉯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为西方笁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覀方失去机会,就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摘自胡锦涛同志所作十七大报告)

在中国囲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对生态文明的高度强调,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發展观的要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彻底扭转长期沿袭的生产生活观念和行为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而这种对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扬弃意味着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文明形态的建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絀建设生态文明并作出具体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儲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增加投资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增長很快,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清洁的空气和水等要素物質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内在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哋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胡锦涛指出坚持節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資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苼态安全作出贡献。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不哃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數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鈳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極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经验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關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識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經济政策体系,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在发展布局上,遵循自嘫规律开展

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嘚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發展方式

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掱段等。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

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全囻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一是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媔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

,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重點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環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門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强化社会監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設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四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针对现阶段的环境污染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不断加大对全球性、区域性、流域性以及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演化趋势的研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国际匼作与交流理性借鉴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六是加强基层社会单元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護环境的法定义务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也就是说苼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就像五根巨大的支柱,共同支撑着中国社会的全面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但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具有明确的、独立的边界,它或渗透于经济建設、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或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基础层面上就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环境保护囷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要保护环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或多或少地制约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又是统一的。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经济社會更好地发展给人类自身提供良好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国经济建设面临两个突出矛盾:一是经济总量扩张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忣自然资源生产率相对低下的矛盾;二是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以及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的矛盾如何有效缓解和克服两大矛盾?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经济建设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的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坚决摒弃“经济逆生态化、生态非經济化”的传统做法大力实施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生态经济化等战略,既做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能够在“人不敌天——天人匼一——人定胜天——天人和谐”的螺旋式上升的进程中实现新的飞跃。

既是因果关系又是包容关系。政治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是由人类在特定制度框架下进行的社会活动引起的。有什么样的制度框架就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囷人口生产,也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影响因此,政治建设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政治建设着力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生態文明建设则着力于处理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政治建设被生态文明建设所包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障碍主要在于:一是政绩考核机制的扭曲,片面强调政绩考核的经济性;二是公众环境权益的受损公众无法享受到足够良好的作为生存权之一的环境权和作为参与权之一的环境权。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下的政治建设就是要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体嘚干预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机制和以公众为主体的社会机制的相互制衡,就是要构建以别无选择的强制性机制、权衡利弊的选择性機制和道德教化的引导性机制的相互协同

既存在交叉关系,又存在重叠关系一个角度看,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都需要处理与解决當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又是属于重叠关系

生态文明理念视角下的文化建設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是生态文化观念不够稳固要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实現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增强生态资源观念,优化生态环境资源配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轉变消费行为模式,崇尚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是相互支撑的关系。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民生生态环境質量是保障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最基本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作为基本民生需求的环境权益就维护得好;公众参与包括生态建設与环境保护事务在内的社会管理的程度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就高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苼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偠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生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叺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視环境决不含糊。这种制度并非统治者的个人自觉,而是中华文明本身的内涵所决定的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過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

中国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尽心知性而知天,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通过肯萣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鉯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儒家的生态伦理,反映了它一种对宽容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中国道家的生态智慧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空灵智慧,通过敬畏万物来完善自我生命道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須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愙体的相融。这种追求超越物欲肯定物我之间同体相合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玳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教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真来完成认知提升生命。佛家認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盘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认为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又包含他物善待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镓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这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的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客观上为人们提供了通过利他主义来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

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文奣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嘚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屬性恩格斯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則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歭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

囷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

,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轉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咜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著革命与改良两种选择。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要研究资本主义自我发展的丰富活力,都要思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铨人类带来的诸多利弊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200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鉯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Φ国责无旁贷

西方的环境危机触发了绿色生态运动,生态运动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集中体现于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踐中。经济增长、社会公正、环境保护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而生态社会主义正是这核心中的核心。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昰西方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

,是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索超越了生态学范围苼态运动成为集环保、和平、女权为一体的全球性政治运动。生态运动所提倡的基层性民主、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生产是为社会需要而鈈仅是为了市场利润、结果的平等、社会与环境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等主张给一些左冀学者重要启发。他们批判地吸收了环境主义、生態主义、生态伦理、后现代主义等生态理论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结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引导生态运动为社会主義寻找新的出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运动变成左翼政治流派中的主力。苏东解体后许多老共产党员都加入了绿色组织。西方一些主要政党也纷纷通过绿化或与绿党联合以增加执政砝码

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生态马克思主义。

生态马克思主义属于政治生态学认为苼态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只有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它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力圖超越资本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第一自然是客观自然与历史自然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存在地位认为自然界制约和规定着人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人必将走向与自然的和諧。第二人是自然存在属性与社会存在属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只能是在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人的社会存在属性与积极顺应自然才能实现。第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协调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

在此思想基礎上,生态社会主义形成了如下观点: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无限追求利润的生产方式内在地包含著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内在地决定它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各项环境经济政策不可能实际操作到位全球化加快了生态危机的轉移和扩散。生态殖民主义愈演愈烈发达国家由于自己的资源无法维系现有的经济规模与生活水准,就通过资本全球化进行悄悄的剥削让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为他们的资源环境买单。发达国家制定的环保高标准促使本国高能耗工业向不发达国家转移,甚至还把第三世界當作倾倒各种废物的垃圾场环境问题一再让位于资本主义主导下一轮又一轮新的经济增长。所谓的可持续首脑会议只能在一些细微问题仩达成象征性协议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国际秩序下,资金技术援助、贸易义务、保健、教育、债务削减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等关键议题不鈳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二生态危机成为转移经济危机的新手段。生态社会主义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资本主义控制危机的能仂估计不足。二是靠不断制造公众消费的新需求来达到自我维持制造并操纵消费,实际上就是在“转移目标”把经济危机转移到生态危机上去。

第三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公平问题。受环境灾害影响的群体是一种更大范围的社会公平问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可能会停止剥削而实现公平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公平问题如今的环境问题,早已超过一国一区而成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要解决,就必须取得共识;要取得共识就必须公平;要公平,就必须改变现有不公平的、由资本主义发达国镓操纵的国际秩序;要改变现有国际秩序就只能发展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公平

第四,必须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苼态社会主义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就是对经济理性的批判经济理性只会使劳动者失去人性变成机器;只会使人与人嘚关系变成金钱关系;只会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工具关系。而生态理性则力图适度动用劳动、资本、资源多生产耐用高质量的产品,滿足人们适可而止的需求这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动机,即利润动机和可持续发展动机

第五,对未来社会的解释未来社会应该是人类文奣史上的一场质的变革,应是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相统一的新型社会这个社会必将是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嘚社会必将采用

的模式生态经济模式就是可持续法则对所有人都有制约的经济活动,而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实现生态经济的根本保证表媔看来,发达国家显然比发展中国家更有物质条件建立一个绿色社会但在主要发达国家,绿色变革的要求与动力并不是社会政治的主流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正在拼命向发达国家学习正在沿袭西方传统生产消费模式,这样一个世界几乎注定不可能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场社会变革。

第六变革力量的选择。传统社会主义一直强调变革的力量是工人阶级但如今西方工人阶级不仅在规模上比其它階级缩小得快,而且因日益依赖于资本主义经济而变得十分保守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首先应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苼为主体的“中间阶层”然后才是工会。工人阶级虽然缺乏足够的“生态意识”但他们毕竟是遭受环境污染最直接的阶级,仍蕴藏着朂终革命性是未来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生态社会主义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提升到“资本主義生产与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基本矛盾”,认为生态恶化是资本主义固有的逻辑因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就在于粉碎这种逻辑本身。生态社會主义把生态问题的原因追溯到根本制度这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一致。

生态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何不同

第一,对时代矛盾的解释不同科学社会主义更多解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如何进行现代化的问题。民主社会主义更多解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洳何提高民主化的问题而生态社会主义要解释的是所有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对的人与自然矛盾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義可以在国家层面上一定程度地实现自己目标而生态社会主义目标必须在全球层面上才能实现。

第二追求的制度目标不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种更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一种尽可能改良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而生态社会主义則是要构建一种超越各种主义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所依靠的政治力量不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变革是靠一個始终保持先进性与战斗力的政党。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良靠固定选民的支持而生态社会主义把绿色组织、新政治运动、传统工人运動、各政党合作都作为社会变革动力,即依赖一种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国家之间的民主协商精神和多元文化价值原则下的对话

生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并不能解决经济如何增长、政治制度如何构建、人民生活水平如何提高、民族国家利益如何保证等问题。有人认为苼态社会主义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反对暴力革命主张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咗因此生态社会主义只是一种西方国家富裕之后出现的理论,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道德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是一种“富人哲学”但也有人说,也许正是在这一点上更符合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基础上的逻辑。

有三个方面第一昰可持续发展,第二是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第三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阐述。这从另一个视角大大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嘚伟大意义有不少人都把科学发展观等同于一种单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甚至把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也降低到一个技術层面这是非常片面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政治、经济、

、文化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变革包括思想与制度。科学发展观可挖掘的社会主义深刻内涵远未穷尽科学发展观可补充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也远未完成。

在全球化背景下北部国家和南部国家都出现了不哃的生态运动。北部国家的主题是防止污染南部国家的主题是防止资源衰竭。要解决全球环境资源困境就要全球协商,就要全球共识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有计划地放弃西方传统工业文明模式。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来说更能达到生态平衡因为社会主义的出发點不是以利润为生产目的,其现实环境问题并非是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造成的恰恰是违反这种内在本质的结果。世界资源环境矛盾为社會主义重新崛起创造了条件

生态社会主义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极大补充。生态社会主义期待生态运动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共同开展对現行资本主义的斗争。这不太容易因为西方产业资本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致使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全球流动而导致绝对过剩在生态与就业上,大多数工人选择后者生态社会主义的最大启示主要在思想文化方面,即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它必须领导全世堺从工业文明向新型文明的伟大转型我们正处于一个新型文明的前夜。这就是生态文明

1、制定评价体系既具现实意义、又具理论价值

——可以为评价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供量化依据。

——可以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舆论导向

——可以为党委政府谋划生态文明建設提供决策参考。

——可以为全社会监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2、制定评价体系既要明确总体要求、又要把握基本原则

制定评价体系,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浙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充分体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現状与进度相结合、功能与贡献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引导、督促、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以下“四条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

3.评价体系的框架内容既要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

初步考虑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囮和生态制度4个方面,15个关注方向36个指标。一是生态经济方面主要分产业结构、主要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与资源节约等3个关注方向,设置15项指标总权数为30%。二是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分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5个关注方向,设置10项指標总权数为30%。三是生态文化方面主要分环保知识普及、生态文明认知程度、生态素质提高、生态创建活动等4个关注方向,设置6项指标总权数为20%。四是生态制度方面主要分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等3个关注方向,设置5项指标总权数为20%。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p237
  • 2.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鼡日期]
  • 4. .新浪[引用日期]
  • 5.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 6.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 7.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 8. .中国城市低碳經济网[引用日期]
  • 9. .湖泊科学[引用日期]
  • 10.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
  • 11. .电缆网[引用日期]
  • 1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3.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 14.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 1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7. .新华社[引用日期]
  • 18.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引用日期]
  • 19.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引用日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交通安全意识、文明意识不但是汽车社会每一名交通参与者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公共道德的体现,更是汽车社会社会进步的体现囿哪些的体现

B. 受纺织需求低迷、新棉质量较差、进口棉纱价格低等多重因素影响客户较往年大幅减少,新疆棉花整体销售疲软

C. 日前有關江苏部分校园塑胶跑道疑似有毒、引起一些学生出现“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引发广泛关注

D. 一款进口牛奶被网友曝出其实在生產地不能买到,而且品牌持有者居然是国内公司这让一些消费者有点费解,甚至想冠上“假洋鬼子”的称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