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男孩男孩子学什么技术好最好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09级听障学生UPI调查报告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09级听障学生UPI调查报告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我校是一所招收健听生以及特教生的学校。而我校当前实施健听生与特教生混住的教育方案。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聋生的心理健康特点等都受到极大关注,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对听障大学生进行相关心理测试,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档案及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是进行有效心理辅导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我院09级新生进行UPI测试结果表明:听障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p&&b&以下内容适用于理工科(化学、材料类)的学术报告。&/b&&/p&&p&研究生需要用到PPT的场合大约有三类:一是组会报告(15-30 min),二是会议报告(15-20 min), 三是毕业答辩(30 min-1 h)。这三类报告各有侧重,但是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相似的要求。总的原则是:&b&学术报告的PPT应该老老实实,简化形式,内容至上&/b&。具体的规范是:&/p&&ol&&li&&b&白底黑字&/b&。我不妨把话说得极端一点:&b&学术报告的PPT不要使用任何背景和模板&/b&。这样做的原因是(1)背景和模板喧宾夺主,会干扰听众对内容的辨识;(2)图片的底色一般是白色,会和背景形成鲜明反差,像打了补丁;(3)模板内有许多设计元素,没有任何意义,属于无关信息;(4)使用背景和模板有故弄玄虚之嫌,给人的感觉是以形式的丰富弥补内容的空洞;(5)学术界的通行审美是整洁干净,以最大程度地突出内容,任何的修饰和点缀都是不必要的;(6)学术报告的基调是专业冷静,不要盲目效仿一些经验丰富的学者的风格,&b&老老实实地用白底黑字,&/b&即PPT的背景是纯白色,标题及主要文字是黑色,这样做的好处是(1)大家对简洁清晰的认知各有不同,白底黑字不会产生争议;(2)设计成本低,不需要花时间去琢磨配色方案,连贯性好,以前做过的PPT直接剪切过来就能用,不需要考虑前后配色的一致性;(3)对比度强,在电脑和屏幕上无色差,受投影仪效果影响最小;(4)形式最小化,内容最大化,不会混淆视听;(5)依靠字体大小、加粗等提供不同内容间的区分度,即使打印出来也不会混淆。&/li&&li&&b&中文字体用黑体,英文字体用Arial&/b&。非衬线字体是在屏幕上展示时效果最好的字体,不要使用宋体和Times New Roman。Arial是学术报告的通用英文字体,不要根据个人喜好使用其他字体,防止系统不兼容产生格式错误。字体的大小一般控制在20-28之间(标题页可以用32),字体太小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看不清,字体太大占得篇幅太多,显得很局促。全文的字体格式要统一,例如所有的标题都用24号字体,所有的小标题都用20号加粗,所有的正文都用20号。&/li&&li&PPT第一页是报告题目(居中),报告人的姓名,单位及时间。不要放各式各样的Logo (让听众在一堆Logo里找题目)。&b&如果是研究生做会议报告,第一页的署名要包含(主要)合作者和导师&/b&(因为工作不是你一个人完成的),报告人的姓名加粗和下划线,导师放在最后,加星号上标,如&b&White Lee&/b&, Fu Du, Guozhong Yang and Longji Lee*。讲报告时的第一人称要用“&b&我们&/b&”,不是“我”。&/li&&li&第二页是报告的提纲(Outline)。提纲不能写成研究背景、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和致谢(等于什么都没说)。提纲应该&b&重点突出报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b&,比如XX材料的合成与制备,XX材料的形貌与结构,XX材料的力学、电学、光学性质,XX材料在A领域的应用,XX材料在B领域的应用……,另外,“致谢”这两个字不能出现在提纲里。在讲这一页的时候应注意提纲挈领,如:“今天我想从制备、结构、性质和应用几个方面介绍一下&b&我们&/b&对XX材料的研究”,不要照着读一遍。&/li&&li&&b&PPT每一页都要有目录标题和小标题&/b&,目的是(1)概括这一页的内容;(2)让整个报告的逻辑更加清楚;(3)方便自己掌握报告进度;(4)让睡醒/走神/迟到/出去上厕所回来的观众能迅速跟上。每一页的标题和小标题位置、格式都要固定,避免切换PPT的时候标题“上蹿下跳”。标题要具体明确,避免空泛如“实验部分”“结果讨论”(这等于什么都没说)。&/li&&li&&b&不要在每一页都放一个学校/单位的Logo&/b&,因为(1)观众一般不认识各个学校的Logo,所以logo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2)Logo一般都居于边角,观众听报告时不会有意识地去看;(3)观众更关心你报告的内容,并不关心你从哪里来(报告做的好,别人会记住你的;报告做的不好,就不要给学校丢人了);(4)Logo不管放在PPT哪个角落里都显得突兀;(5)干扰主体信息。&/li&&li&&b&PPT除标题页外都要加页码&/b&,方便观众提问,也方便自己定位。&/li&&li&&b&颜色应该遵循“无必要,不使用”原则。&/b&学术报告的PPT主配色是“白底黑字”(见附2-4),如果颜色不代表任何信息,就不要引入。使用颜色是目的是强调和突出重点,引入不必要的颜色容易模糊重点,文字部分不要使用除红、蓝、黑以外的颜色,也不要加底色。图片的配色不要使用黄色、绿色、靛青等亮色,投影在屏幕上看不清楚。&/li&&li&&b&动画应该遵循“无必要,不使用”原则&/b&。研究生讲报告应该老老实实,开门见山,不要埋伏笔、卖关子。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如阐述复杂的反应机理时,可以少量使用最简单的“出现”动画。使用动画不当会让报告像挤牙膏,严重干扰报告的节奏感,而且在回翻时耽误时间,并且在不同系统上播放时容易出错。&/li&&li&&b&使用项目列表(Bullet), 避免大段文字&/b&。文字应该遵循“提纲挈领,能省则省”原则,使用项目列表,按照逻辑分段 (行间距1.25或1.5)。Bullet不要出现完整的句子(省略不必要的句子成分),末尾不用句号。Bullet用圆点,不要使用其它图案。&/li&&li&检查细节。如单词的拼写,缩写,上下标,物理量,单位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对此类细节非常敏感,极小的错误都会被一眼看中。自己多次修改容易疲劳,可以请别人帮忙校阅。缩写除了通用的表征手段(SEM, TEM, XRD, IR, UV, AFM...)常用材料等原则上少用。&/li&&li&&b&一页PPT只讲一件事。&/b&保持每一页的PPT的内容简单直接。&b&PPT展示的内容都要讲,不打算讲的不要放,&/b&避免分散观众注意力。可能有用的放到致谢后的补充材料。&/li&&li&&b&不要超时&/b&。一般15 min左右的报告,不超过15页,在准备内容时要根据场合受众有所取舍。其中标题、目录、结论和致谢各占1页,主体内容最多11页。每一页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做学术报告守时是纪律,超时是大忌。 &/li&&li&&b&研究背景部分要根据场合和受众掌握好分寸&/b&。面向非专业领域的听众,研究背景应做好铺垫;面向专业领域的学术报告,切入问题要简单直接,逻辑精炼,&b&避免过度引申,陈义过高&/b&(比如做太阳能电池的去讨论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li&&li&&b&不要幽默&/b&。很多同学在做学术报告时为了调节气氛/避免枯燥/故作轻松喜欢插入一些卡通图片或者设计一些看似幽默的桥段(比如提到“三明治结构”就放一个三明治的图片,见附1)。不要这样做。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听众并不会觉得有趣,拿捏不当,反而容易弄巧成拙,被认为不够严肃。科学研究的趣味不在于此。&/li&&li&图片质量要高。自己论文中的图片尽量使用原图,引用的图片应下载高清版(标明出处)。图片要重排,注意大小一致,图片之间预留足够空间,互相不要重叠。不要把论文图片直接贴上去。&b&Origin作图坐标轴的名称和数字一定要舍得放大&/b&,保证坐在后排的听众也能清晰识别图片细节。研究背景部分不要堆砌很多图片,看起来很丰富,其实听众一头雾水,不知道该看什么。&/li&&li&&b&PPT中线条、箭头、方框、注释仍然遵循“无必要,不使用”原则。&/b&这些元素使用不当极易混淆视听。有些内容报告时用激光笔一指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加个箭头。&/li&&li&最后一页是致谢(acknowledgement)。&b&致谢的内容包括导师、合作者和基金&/b&。致谢的格式是罗列姓名和单位(其他课题组),基金部分可以放Logo。如果工作中采用了别人的核心技术(如表征手段、特殊材料、计算模拟等)要特别指出。一定要致谢基金(包括博士奖学金、博士后基金,学者资助基金,科研项目基金等)。“致谢”不要写“感谢聆听”“谢谢指教!”“感谢XXX的指导,感谢XXX的讨论”之类的话,亲朋好友不能出现在致谢里。&/li&&li&致谢之后可以放几页补充材料(Appendix),以备提问环节使用&/li&&li&&b&PPT做完以后保存成PDF格式&/b&,讲演时用PDF做展示,避免因为系统、版本不兼容引起的格式错乱。&/li&&li&&b&PPT是为演讲服务的。&/b&做报告要像面向观众讲故事,不要背稿,不要念稿,不要盯着屏幕和电脑。听众昏昏欲睡一定是你讲的不好。&/li&&li&Youtube上有好些精彩的学术报告,可供学习,如:&/li&&/ol&&p&王中林:&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UiCF3m3hI0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UiCF3m3hI0w&/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戴宏杰:&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m7unNZtxtI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m7unNZtxtI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崔屹:&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TV_DpkXJGc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TV_DpkXJGc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学术报告非常考验一个研究生的专业素养。PPT要多请导师和高年级同学把关,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切忌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标新立异。利用开会听报告的机会多学习别人的演讲技巧,平时的组会报告严格要求自己勤加练习,多积累经验。&/p&&p&&b&附1&/b&:有一些知友对“白底黑字”有不同意见,我也完全理解。因为我在念本科的时候也不喜欢,所以做出来的PPT都是五颜六色的(如下图),直到念了研究生才逐渐改过来。(反面教材,请勿模仿)&/p&&img src=&/v2-a13e989ecbe0b1b18fb6d_b.jpg& data-rawwidth=&2362& data-rawheight=&2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62& data-original=&/v2-a13e989ecbe0b1b18fb6d_r.jpg&&&p&&b&附2&/b&:采用不同的模板制作同样的内容,白底黑字Slide 1的效果是最好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使用Slide 4,5,6的设计,极不专业。&/p&&img src=&/v2-1be4c73acef56f41bf27a3_b.jpg& data-rawwidth=&2362& data-rawheight=&26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62& data-original=&/v2-1be4c73acef56f41bf27a3_r.jpg&&
以下内容适用于理工科(化学、材料类)的学术报告。研究生需要用到PPT的场合大约有三类:一是组会报告(15-30 min),二是会议报告(15-20 min), 三是毕业答辩(30 min-1 h)。这三类报告各有侧重,但是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有相似的要求。总的原则是:学术报…
&blockquote&&b&&i&本文里的亲身经历,包含了全部的方法和细节。&br&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之路,都是史诗。只不过,相当部分都是壮烈的悲剧,我这个经历算是经历曲折的正剧。&/i&&/b&&/blockquote&&br&&p&这篇文章写到一半儿的时候,我发现,这简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泪纵横史,跌宕起伏的投资逆袭史,外加言情小说,差点写到职场。写得再细致一些可以变成爱情小说了。算了,不要写言情,还是当成史诗吧。&/p&&br&&p&只要想一下,从接触英语以来,每个普通的青年所有用过的英语书、辅导资料、做过的卷子、课外读物,摞在一起会有多高(我估算了一下至少两米),然后就会发现: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之路,都是史诗。只不过,相当部分都是壮烈的悲剧,我这个经历算是经历曲折的正剧。&/p&&img src=&/v2-807bd119e9d9ef1aed45e4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807bd119e9d9ef1aed45e4d_r.jpg&&&p&大多数人都会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经历那些典型的桥段,比如中考、高考、考研、出国、就业,等等。英语是噩梦,还是成为人生资本,在很多时候就差那一点点儿。然而这一点点儿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包括人生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还有你的收入水平。&/p&&br&&p&回顾这个漫长的英语学习经历,有下面几个教训:&/p&&blockquote&&ol&&li&&b&考试成绩好绝不意味着掌握了那项技能(不包括考试技能)。&/b&&br&&/li&&li&&b&掌握了一项技能考试成绩必然好。&/b&&br&&/li&&li&&b&学习一项技能并且在生活中运用那项技能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必然发生改变。&/b&是必然,不是也许、可能、大概,都不是。是必然。&br&&/li&&li&&b&是否掌握了一项技能是有客观标准的。&/b&内在标准是,你发现了其中的多少秘密,又在何种程度上运用了这些秘密。这就是专家与非专家的区别。自己都能直接感知到差别。&br&&/li&&li&&b&掌握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绝不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个谎言)。&/b&当没有掌握基本规律和技巧的时候,回报率令人沮丧,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放弃的根本原因,因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个人自带学习动力。而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之后,回报率高的连自己的不相信。&br&&/li&&li&&b&知识和技能是两回事儿。&/b&绝大多数人死在把知识当知识学,或者把技能当知识学,于是跌入一个又一个大坑和迷宫。我这里说的死,是指,放弃、半死不活、或者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比例的失败。&br&&/li&&li&&b&一个人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只要努力,包括动脑的努力,都会阶段性的感觉到有所进步和突破。&/b&问题是,这突破是真突破还是假突破?真正的突破有内在标准,永恒不变的标准。&br&&/li&&li&&b&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都隐含着秘密,关于学习本身的秘密。&/b&比如,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学习?一句话能说得清吗?说得清是顶尖高手,说不清的就是糊涂。&br&&/li&&/ol&&/blockquote&&img src=&/v2-b3eeb4bead5e156ffee080f1c026012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b&有网友在后台给我留言:&/b&&br&&/p&&blockquote&&p&&i&这两篇文章(欲罢不能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式),让我反思起正在自学英语的我,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拨开迷雾云淡风轻。&/i&&/p&&/blockquote&&br&&p&在我18岁的时候,甚至在整个大学期间都会时不时的想到这个问题。英语曾经是我学习中的难言之痛。&/p&&br&&p&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从中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到工作,整个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的学习经历。在英语学习法满天飞的时代,无数方法曾经让我躺枪。好在,我活过来了。&/p&&br&&p&从性价比上来说,我和我周围的同学、朋友,乃至更多我认识的人,在整个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投入产出比低的离谱程度让人惊叹。&/p&&br&&p&我是很晚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回顾一下我的整个英语学习的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有些坑你可以避免,有些方法人人都可以借鉴。&/p&&br&&h2&&blockquote&&ul&&li&&u&考试第一又能如何?&/u&&/li&&/ul&&/blockquote&&/h2&&p&中学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应试,中考和高考,绝大部分的青少年都会经历的人生转折点。我在初高中的英语学习都是很老的套路:背单词,做作业,做卷子。当然也会把课文的发音模仿一下。模仿的像不像就很难说了。比较起来,我发音不是最难听的,也算不上顶尖。勉强过得去。总之,在整个的中学英语学习阶段,我从来没有很喜欢过自己的发音。&/p&&br&&p&到了初三的时候,我开始觉得奇怪: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觉得学英语是件愉快的事儿?事实上一点儿都没有。我学的英语,除了考试之外,有用吗?好像没什么用。后来我偶尔读到一篇课外的英语小故事,篇幅还是蛮长的,有3到4页的篇幅。那篇文章的难度刚好在我的词汇量以内。我发现,这文章我读得懂。这就是我整个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中最大的收获。可惜,同样类型的的文章,我没有找到很多。初中就过去了。&/p&&br&&img src=&/v2-7f4b1f598d674de5ef49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高中的时候,是紧张的应试学习。如从前一样,我从未感觉到英语学习是快乐的。但我知道,英语学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高考。英语是一门拉分的科目,因为有些同学英语是短板。比如说,我们隔壁班有个兄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但是英语不及格。这位同学后来保送到了北大。所以,我的英语学习最低目标是绝不能往下拉分,最高目标是越高越好,150分的题目至少要到120。&/p&&br&&p&我们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其实他的英语真不怎么样,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他的英语,无论是发音,还是讲课。上课就是讲课文,讲课后题,然后就是大量的讲卷子。讲课文的时候,会让同学们轮流读课文,然后翻译。我记得,有一次叫到我,读课文里的一句话,然后翻译成中文。那句话里面有这样一个词,Beautiful girl。我读完之后,翻到这里,我顿了一下。我刚刚想脱口而出,“一位漂亮的女孩”,但马上打住了。我在想,形容女孩子,这个beautiful不应该翻成“漂亮”,而是应该用“美丽”啊。就在我停顿的这一刻,英语老师替我补上了:“漂亮的女孩嘛”。然后全班哄堂大笑。我也不知道大家在笑什么。既然老师说漂亮了,我还能跟他争?这个必须翻成“美丽”?总之,老师没品,不跟他争了。&/p&&br&&p&为了学好英语,我买了各种参考书,包括好几本好玩儿的词典,还有几本流行的语法书。印象最深的是买了一本英语词根的单词书。当时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英语单词这么有规律啊。但新鲜劲儿一过也就彻底过去了。到了大学的时候,我也买过几本词根方面的书。但至今我都认为,词根对我背单词、学英语没起到过明显的作用。&/p&&br&&p&我的高中英语全都是在应试的套路里度过的。只不过我学的更努力,所以高考的分数不低。当然我也考上了一所很牛的大学。当然整个高中学习也是一个逆袭的过程,我虽然没有掌握英语的奥秘,但我发现了知识学习的秘密。这个故事太长,以后有机会说。&/p&&br&&p&回首高中生涯,我的英语水平实际上坑里,在下面的这个坑里。考试成绩好,只能代表掌握了考试技能,并不代表着掌握了英语技能。&/p&&img src=&/v2-9afc028cb1c5ef6c54f13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afc028cb1c5ef6c54f130_r.jpg&&&p&成绩考得好,当然有他的好处,这个无需多说。但是,即便如此,我的英语学习还是图中的二愣子。所谓二愣子就是简单的认为,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实际上,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不是这样。&/p&&br&&h2&&blockquote&&ul&&li&&u&以为在学,但不得其门而入 &/u&&br&&/li&&/ul&&/blockquote&&/h2&&p&大学阶段的英语还是应试。很牛的大学,老师的水平很高。无论是听力、精读、泛读,老师的水平比高中老师高太多。而且还有很美的女老师。非常有助于注意力集中。当时我们宿舍的兄弟们,给我们的美丽的英语老师起了个很有感觉的名字,叫“失恋者儿”。因为,她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淡淡的,她的课是带着感情的,当然有对英语的感情,对课文的感情,此外还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我们这般兄弟很敏感的捕捉到了这一丝丝的忧伤,我们怀疑,她失恋了。所以,一旦我们中的某一个人在课堂上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课后,这都是我们在宿舍里会聊很久的话题。&/p&&br&&p&我顺利的考了四六级。还是应试的套路。&/p&&br&&p&但大学阶段和高中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大学的时间自由。关于英语,我读了很多课外的资料。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还有卖英文杂志,《疯狂英语》、《英语学习》之类的东西。当然也买一些按照难度分级的小丛书。这些东西对我的英语学习肯定有帮助,比如潜移默化的多学了一些单词,培养了语感,但是有帮助到什么程度,我真说不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学习模式,没有让我达到我向往的那种英语学习的境界:愉快、从容。&/p&&br&&p&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英语四六级就考完了。所以,后来的英语都是靠看杂志维持水平。没有花更多的时间。&/p&&br&&p&我埋首图书馆的时候,大家在学各种出国英语。我的不少同学在那时候都出国了。&/p&&p&然后,就进入了考研的阶段。&br&&/p&&p&我研究生考了两次,第一次没过。中间有个很长的故事。篇幅有限,这次不说了。所以,我从本科到研究生,中间有一年的时间在出版社兼职工作。&/p&&br&&p&回顾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我还在那个坑里。&/p&&img src=&/v2-d911ce72b8ca531b50ca152ffbbc62d3_b.jpg& data-rawwidth=&985&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5& data-original=&/v2-d911ce72b8ca531b50ca152ffbbc62d3_r.jpg&&&p&只不过这时候,通过英文电影、歌曲、杂志等等,有增加了不少英语学习的新奇感和乐趣。所以,虽然是在坑里,但并不认为自己在这个坑里。 &br&&/p&&br&&h2&&blockquote&&ul&&li&&u&考研英语的逆袭 &/u&&br&&/li&&/ul&&/blockquote&&/h2&&p&考研英语的难度很大,尤其是要考很好的学校和很好的专业,英语还有单独的分数线,不但看总分。&br&&/p&&br&&p&但那个时候,我考虑的不是这个问题。我回顾了我整个青少年时代的英语到底是怎么学过来的。到底学到了怎样的水平?算一下时间,把自己吓了一跳。自从青少年以来,我已经至少学了十年英语了!即便从初中算起,初高中六年,再加上大学四年,总共学了十年。&/p&&br&&p&我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学了十年的英语,你能不能很流利的讲十句标准的英语?当然得是像样的英语。我发现,我做不到。然后,我立即发现,我问对了问题。这个就是关键,十年的学习不会讲十句标准的英语,这件事儿本身让我大卫震惊,久久不能退去的震惊。&/p&&br&&p&我很好奇其他人是什么情况。随后,我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调查问卷,一句话的调查。就问这句话:学了十年的英语,你能不能讲出十句标准的英语?&/p&&br&&p&即便在火车上,遇到聊的很嗨的同龄人我也会偶尔问一下。让我吃惊的是,绝大部分人一听到这个问题,马上脸就红了,然后摇摇头。这种感觉我是很熟悉的,最初我问自己的时候,简直吓出了一身冷汗。十年时间啊,那是生命啊,人生总共有几个十年。虽然,没有人对我图财害命,但是自己在杀死自己的十年。用不恰当的方式学英语,就是在杀死自己的时间!不但如此,学了十年都不会讲十句标准的英语,简直就是耻辱!尤其对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来说,这种耻辱配得上任何糟糕的词汇,比如脑子进水、猪脑子等等。&/p&&img src=&/v2-61818bda212a9d729f8b22_b.jpg& data-rawwidth=&79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0& data-original=&/v2-61818bda212a9d729f8b22_r.jpg&&&p&于是,我下定决心,考研的过程绝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应试学英语。找回我的时间,找回我的生命,找回我的智力尊严!&br&&/p&&br&&p&&b&怎么学呢?我简单的算了一下。&/b&&/p&&p&如果我背文章,背了10句,那就踏踏实实的学了10句。如果说我踏踏实实的学上一天英语,比如牢牢的背下10句话,那么我多年来的目标,一天就实现了。一雪前耻。超过了99%的人。&/p&&br&&p&背了100句,就踏踏实实的学了100句。如果这样学上10天,果真掌握了100句英语,那么英语就应该突破了。当然,考研英语里面最难的是作文。最让人头疼的也是作文。填空、阅读理解,这些都是有技巧的。作文也是有技巧的,但是前提是你写出来的句子必须语法没问题,否则要扣分。如果按照背诵文章的方法,我的作文会达到什么水平呢?我算了一下,把自己吓了一跳。&/p&&br&&p&10个标准句子,如果排列成文章。其排列组合的数量是10的阶乘。10的阶乘等于多少?362万8800种。&/p&&img src=&/v2-449bc5fa0c298ffe87c0588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449bc5fa0c298ffe87c0588_r.jpg&&&p&100个标准句子,如果排列成文章,会有多少种可能的文章呢?那是个天文数字,不知道要写多少行,估计要占满一页纸了。把其中糟糕的组合去掉,那么剩下来优秀组合形成的文章也会不计其数。世界上再打的图书馆都装不下。正是如此。不然,文学作品为什么会层出不穷,似乎永远都写不完呢?就是这个道理。就像棋盘里的棋子虽然有限,象棋才几十颗棋子,还必须马走日、象走田、卒子永远不回头,即便加上这些规则,还是能够产生近乎无穷种棋局。这些都是一个道理。&/p&&br&&p&算完之后,更加强了我的背诵文章学习英语的信心。&/p&&br&&p&&b&找什么文章呢?&/b&&/p&&p&随便找,听说别人背新概念,我就找新概念上的文章。从中挑选了一篇比较喜欢的,篇幅不长的,开始背。&/p&&br&&p&背之前,我发现这个想法有问题。我得知道,我的水平长没长。一旦水平不长,到考试的时候再发现,已经晚了。不仅晚了而且是悲剧。考研不是开玩笑,我花的是时间。考不过不但损失了时间,损失的东西太过了,还包括面子等等。&/p&&br&&p&所以,我得想办法检验学习效果。最简单的就是先做几套模拟题,测试当前的水平。连作了几套模拟题,测了之后发现,平均40多分。考研的同学都知道,40多分不算很低。成功考上研究生的,英语达到60分的不算多。我刚刚还查了一下,至今如此,比如“2016年考研英语是什么让他们难过60分-搜狐教育”。那么40多分就是我的基础水平。距离考上很牛的学校还有很大的距离。&/p&&br&&p&测完基础水平之后,我就开始背了。第一天,我就发现,这个方法有问题。理性上来看,这个方法很绝,简直滴水不漏。操作起来却是痛苦的。谁背谁知道。当然,最痛苦的不是背不下来。而是背下来之后,很快会忘掉。于是,就只能不断的重复。&/p&&br&&p&我决定,背完一篇文章,可以连续抽两支烟。在那之前,已经染上抽烟的恶习了。就这样,在我背英语的小房间,常常烟雾缭绕。切勿模仿。&/p&&img src=&/v2-fcefc7cda878b416aeeae5ad75eadac4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v2-fcefc7cda878b416aeeae5ad75eadac4_r.jpg&&&p&一个月之后,我能背下4到5篇文章。为什么是4到5篇呢。因为4篇是背的很熟的,张口就来。而第五篇还没那么熟。不是张口就来的不能算数。因为,在写作的时候,你必须轻松的就能想到一个句子,否则你没有时间去设计标题、篇章结构、言之有据等等这些内容。所以,背下来,但不熟的句子,严格说来不算数。如果背英语,就必须学一句是一句。只有数到张口就来的程度,语感才能出来。看文章,一扫而过,迅速捕捉他的意思,还有考试中你需要捕捉到的东西。&/p&&br&&p&这样一个月算下来,平均每个星期背一篇。每篇文章的长度在20到30句之间。实际上,以那个时候的水平,每天背10句还真是挺困难的。因为还有其他的学习任务。&/p&&br&&p&对于准备考研来说,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因为通常大家都是用半年的时间准备考研的,我是用了4个月准备考研。一个月等于过去了四分之一。我必须马上检验这种学习方法到底是否是有效。于是拿出一个周末的时间,连续做了三套模拟题。我一看成绩,平均分50多。一个月已经提升十多分了。这里要注意,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没有背单词,也没有做卷子,也没有看任何有关考研英语的辅导书。顶多,偶尔看个英语小文章。比如新概念里的其他文章,背诵之余肯定会看一看的,但80%以上的英语学习时间都是在背文章。&/p&&br&&p&一个月提升10几分,即便线性增长下去,到考研的时候考70多分是没问题的。这足以让我坚定信心,英语就得这么学——背诵文章!&/p&&br&&p&当然,这一个月是最关键的。对于学习任何技能来说,尤其是发奋学习,那么第一个月甚至是决定性的。我已经看到希望了。回顾下来,关键是,方法是对的,肯定比以往我用过的任何方法都高明。&/p&&br&&p&另外一个关键之处是,我成功的度过了痛苦期。度过痛苦期有几条经验:&/p&&p&&b&第一,我想拿这个英语学习过程做测试&/b&。检验一下,这个方法到底可不可行。如果可行,它将彻底改变我的英语学习生涯。&/p&&br&&p&&b&第二,在背的过程中,我发现我能够品味语言的细节了&/b&。以前糊里糊涂的学的时候,注意不到语言的品味。背的过程中就会捉摸,这句话的意思为什么是这样表达的,而不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近义词、同义词有很多嘛,他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对语言的品味增加了乐趣。这些品味语言的乐趣,使得背文章的过程不是绝对的痛苦。&/p&&br&&p&&b&第三,咬牙切齿加抽烟。&/b&告别脑子进水式的学习,告别耻辱,给自己励志。&/p&&img src=&/v2-31e225c15f48dd667ece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当然,抽烟是个习惯问题,不值得模仿。如果大家在学一个不得不学,又想快速突破,但是又不得不面对人性的那种趋乐避苦、容易放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弱点,可以模仿一下罗永浩。&br&&/p&&br&&p&当年,老罗把自己关在西二旗的一个出租屋里练英语,准备去当新东方英语老师。&/p&&br&&p&闭关之前,他跑到中关村地摊上,买了一麻袋励志书。论斤卖的那种。老罗先后去了三次,总共买了一堆,放在门口,以备受不了煎熬的时候翻出来看看。&/p&&br&&p&凡事三天热度,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老罗平均苦读三四天的时候,就动摇一次。遥想城里的红尘滚滚。每当此时,老罗走到门口准备开门冲入红尘。恰在此时看到门口躺着的那堆书。随手翻开一本,李傲写道: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这样的句子让老罗立马关上门,一通撞墙打滚儿、掉眼泪、抽自己嘴巴。然后又能苦学三天。&/p&&br&&p&三天之后,在他准备放弃当英语老师的人生计划之后。走到门口,又看到这堆书,随手翻到另外一本儿没看过的书。翻不到三页,从书里劈头盖脸跳出这么一句: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老罗瘫倒在地,嚎啕大哭,冲到卫生间洗了个澡,出来继续背单词,做题目。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最后老罗干脆把光鲜一点儿的衣服全都用剪刀剪掉,只剩下秋衣秋裤。就这样,老罗过了俞敏洪那关,当上了新东方的英语老师。&/p&&img src=&/v2-deee0593d32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eee0593d32_r.jpg&&&p&如果我早知道这个故事,说不定我也会弄几麻袋励志书,然后背单词。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我继续背英语文章。&br&&/p&&br&&p&我第一个月的英语背诵学习取得了空前胜利。简直是一个惊喜。最大的收获是,这个方法确实可行。用我的理工科思维,拿自己做了一个全面的实验。尤其是不用上辅导班,不用买很多参考书。这是我最得意的地方。&/p&&br&&p&下一步相对简单了。这个方法继续用,考研英语最低目标70分。但每天学英语的时间不得超出2小时。因为还有别的工作,我不是全天候复习考研的。&/p&&br&&p&另外一个要改进的地方是,不能学的太痛苦。我发现,新概念上的文章,不怎么好。大多数文章都没什么意义,都是在讲猫、狗啊,什么比赛啦,等等,反正跟我的生活没什么关系。我到网上去找,找那些有优美的发音,内容又好的文章。什么是好文章?打动我心、打动人性的文章是最好的了,最好还有实用功能。另外,有音频的文章,睡觉、走路的时候多听几遍,能够加深印象。&/p&&br&&p&我马上行动了。找了好几篇不错的文章。比如下面这篇罗素的《我为何而生》。&/p&&blockquote&&i&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有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i&&/blockquote&&br&&p&文章的三种感情,前两种立刻打动了我,这不就是我的心声嘛。赶紧背下来。整篇文章也不长,总共才十几个句子。&/p&&img src=&/v2-6c23c54346c7bdf1d66fe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如此又坚持了一个月,功力大涨。&/p&&br&&p&在这期间,有几个哥们儿来过我宿舍,立即被这雾霭沉沉的小黑屋打动了。当然,我学的英语他们不感兴趣。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增加更多的烟雾。&/p&&p&如此,我每个月定期测试,有时候半个月也要拿模拟卷测试一下。证明水平确实有提高。然后我就放心了。成绩提升的步伐很稳定。我后来把更多的时间拨给了其他科目。每天学英语的时间保持在一个半小时左右。&/p&&br&&p&背了七八篇文章之后,我发现,我的听力大有长进。首先是我背过的文章。我平时走路听起来,不但觉得格外的流畅,而且能听到很多的细节。包括很细微的发音的细节,都会注意到。其次,对那些陌生音频的听力似乎也加强了。&/p&&br&&p&这个过程中我又发明了几种新方法来背诵。&/p&&p&比如,抄写是必要的。因为单词量是要增加的,另外写作文的时候不能有错字。抄写的时候,琢磨单词结构,句子结构,篇章结构。抄写的过程中容易容易缓解急躁情绪。因为,一旦决定背文章,而且发现了背文章的好处。那么这种心理就产生了:背的越快越好。但在朗读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没有想象的被的那么快。然后就急躁,急躁状态下,背的更慢。抄写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不大容易出现。因为,抄写的时候很容易进入一种新的体验,比如体验单词结构的细节,语法的细节,篇章结构的细节,乃至文章的含义、逻辑,作者的心态等等。抄着抄着就不急躁了,甚至忘却了时间。或者抄写一两遍之后,再大声的诵读。感觉又有不同。&/p&&img src=&/v2-3f90ab8e2cbe4812ce37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读熟、背熟悉了之后,还有一道必备工序就是默写。默写是对单词的检验,也是对书写工整,书写速度的检验。当然在默写的过程中,还会体验到上面说的那些细节。&br&&/p&&p&越临近考试的时候,我的英语信心就越强。后来根本没有信心这回事儿了,我相信我的英语成绩肯定没问题。于是,我把大量的时间多放到政治和专业课上了。我是理工科,专业课是绝对拉分的。&/p&&p&考研那天的场景我至今记得。走出考场的时候浑身轻松。&/p&&br&&p&我的考研成绩是这样的:专业课是第一,总分第一,英语成绩没有达到80分,仍然是第一。当然,是在我所报考的学院和专业,很牛的学校。&/p&&p&就这样,我步入了我的研究生生涯。这段经历,如今回顾,仍然荡气回肠。&/p&&p&但后面我才发现,我的英语学习仍然没有完全突破。我仍然在坑里,只不过是在坑的比较靠右上方的位置。换句话说,已经接近突破了。&/p&&br&&h2&&blockquote&&ul&&li&&u&难忘的英语角还有英语角的女生 &/u&&br&&/li&&/ul&&/blockquote&&/h2&&p&按道理说,我可以高歌猛进、迈着欢快的步伐进入我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开启我的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了。确实如此。但中间发生了一件事,给我带来不大不小的打击。&/p&&br&&p&刚刚入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是从东北的某大学保送过来的。他对科研很感兴趣。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在高中的时候看了一个外国人写的爱因斯坦传记,马上就对物理学感兴趣了。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一拍即合,聊的越来越频繁。&/p&&p&他对北京充满了好奇,在网上找了一圈学习资源。发现北京有不少英语角,海淀中关村周边好几所学校都有英语角,北大、人大、中央民族大学都有。然后,他鼓动我去英语角,结伴而行。我一开始不明原因,后来到了英语角,我马上明白了。&/p&&p&人大英语角是首选之地,据说人最多,而且女生多,最合适浑水摸鱼,滥竽充数。总之,我俩心照不宣。那个周五的黄昏,出发。&/p&&img src=&/v2-526b5f170fa94e44fef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骑着自行车10分钟就到了。在夜色降临之时,英语角已经人山人海。不知道大家怀着学英语的热情,还是别的,比如像罗素那样的,对爱情的单纯而又强烈的渴望。人大英语角果然名不虚传,最重要的是名副其实,除了人比我们想象的多意外,其他方面跟网上的描述一致,比如女生的确很多。&/p&&p&大家三五成群,虽然没有达到人声鼎沸的程度,但也绝不是叽叽喳喳,那种声响难以形容,却让人不能忘怀。英语角在人大主楼前的一个芬芳四溢的小广场,周围满是花木,但这些对我们来说毫不重要,我们要找的是人,绝不是什么花花草草。&/p&&p&人是三五成群甚至10多个人围在一起的。比较大的圈子,想加入都得挤进去。但是大家说英语的声音还是能听的到的。到了英语角,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英语。仅仅是在大中华区里,英语的语种简直可以用数不胜数来形容。以前听大学老师说过,有Chinglish,我一直以为这个描述有点儿道理,但是总觉得不大对头。原来Chinglish里还有如此多的语种,与英语角相比,从中学到大学,我们班上同学的各种Chinglish根本算不上什么了。在欢喜之余,我有点跃跃欲试了。准备扎到一个圈子里,拉个人聊。&/p&&p&正在我下定决心之时,我听到了,英语角里不但有Chinglish,还有很标准的英语。这个英语角有外国人,而且不只一位。我站在圈外听他们在说什么,基本全都听得懂。于是,我的耳朵开始留意标准的英语了。从这个圈,走到另外一个圈。然后发现,这里竟然有这么多标准的英语,英式的,美式的英语都有。&/p&&p&令我惊讶的是,有很多中国人讲的英语发音非常好,当然句子也好。侃侃而谈,运用自如,神态自然。我不再跃跃欲试了,而是心理打鼓,不敢张嘴了。也不敢到圈子里面去说了。我和我的那位哥们儿不约而同,做出了一个聪明的决定,看看散户吧,那些刚来的,还没来得及加入任何一个圈子的。或者是和我们一样在四下张望,还在犹豫要不要加入任何一个圈子。这样的人,往往跟我们的水平差不多。当然最好取交集,找女生聊,异性相吸,一箭双雕。想法很好,但是手心直冒汗。&/p&&p&眼看快到晚上8点钟了,再过一个小时,9点钟的时候,人群将散去。眼看第一次来英语角就要无功而返。我们哥俩儿不知道是谁先出手的,看着两个女生就过去开聊。还好还好,大家的水平差不多。那两位女生是坐公交来的,路上花了半个多小时。是大学生。第一次聊天,都是没话找话。好在是四个人,总能说出让对方听得懂的英语。这第一次聊天,我都不知道聊了什么。无非是,你上几年级了,在哪个学校,你的家乡在哪里,等等,说出来的全都是中学英语。后来发现,这两个女孩儿都是信基督的,后来还约了有机会去教堂,等等。时间很快就到九点钟了。两位女生准备回学校,我们就此道别。我们俩再到别的圈子凑了一会儿,然后就回学校了。&br&&/p&&br&&p&路上,我们谈笑风生。回到学校的时候,这哥们儿跟我说了一句:我还以为你的英语有多好呢,名校毕业的嘛,原来也不怎么样。当然关系好,有话直说非常好。但是,我当时还是很震惊。这哥们儿告诉我一件事儿,我的英语绝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他说完之后,我呆了半天。很受打击,很受挫折。等到我一个人儿的时候,我抽了时间,把我说的英语录了很长一大段,仔细听。果然,我发现我的发音真不行。很沮丧。有个直言相告的朋友真不错。怎么办?一个字,练!&/p&&br&&p&考研考过了,而且学习压力又不大。我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练英语了,照着音频里面的发音练。目标是什么?英语角。主要是英语角里的女生们。每周六天,每天至少拿出三个小时练发音,然后顺便听听各种英语对话。&/p&&br&&p&第二次到英语角。找不到之前的女生了,反正彼此印象平平,找不到就算了。这次的经历跟第一次差不多。不过这次,我俩决定单独行动。这样,彼此更能放得开。不然,对方的英语彼此都受不了。这次,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人大的女生。聊天开始了,她是四川人,我是哪里的,她在读经济,我在读理工。什么兴趣爱好,朋友多少,等等。每个想到的日常话题都聊一遍。连比带画,急了用中文,反正双方还是能听懂的。聊着聊着,就没什么话题了。然后彼此告别,再找下一个。偶尔也旁听一下别人的英语。&/p&&br&&p&这次回去之后。我二话没说,继续苦练发音。&/p&&br&&p&第三次到英语角。基本延续了上述过程。这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不那么紧张了。无论跟陌生人搭讪,还是开口说英语,都比第一次好上10倍。这次“遇到”的又是一位女生。起初的时候,她从远处走来,一身职业装。气质优雅,而是很美丽的职业装。趁着没人留意,我赶紧上前搭讪。搭讪是有风险的,就是被拒。拒就拒了吧,反正黑灯瞎火,没人看得见,脸红都没事儿。还好,这位女生很友好,聊了之后才知道,她也是人大的。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果然如此。我就问,那你为什么看起来像是在工作呢?其实我是想问,你为什么穿着职业装呢?可惜,职业装这个单词我不会。你看,这就是多学英语句子的好处,你可以换个句式、绕开不会的单词,却问了同样的问题。&br&&/p&&br&&p&她说她在兼职,在公司上班。才下班回来。我一看手表,8点半。下班够晚的。总之相谈甚欢,这种欢快是在心里的,不能表现出来。这位女生给我的感觉是很稳重,聊起天儿来很淡然,既不是生硬,也不是三心二意,总之就是淡淡的,谈起什么事儿都是波澜不惊,但确实又在很专注的聊天儿。&/p&&br&&p&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是经历过职场的从容,哪怕还仅仅是个大学生。她跟我说,兼职是为了增加收入,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我表示理解和认同,其实我根本不理解,这是多年之后我才发现的。聊着聊着,她把高跟儿鞋脱掉了。当时是初夏,而且是坐着。她跟我说,穿着高跟儿鞋很不舒服。我表示理解和赞同,其实女生穿高跟儿鞋到底有多难受,很多年之后我还是不能了解。总之,海阔天空,相聊甚欢。我发现,生命中遇到一个陌生人聊天,是一件很奇妙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忘我的境界。然后,9点钟到了。我们彼此告别。&/p&&br&&p&回学校的路上,我和我那哥们儿聊当天的“收获”。说到我的收获,我滔滔不绝。跟英语无关,聊的全都是那位女生。我一通摆货,说那个女生如何如何与众不同,无论是职业装,还是那气质,还有说话的语气。然后,那兄弟问我,你跟她要电话号码了吗。我愣了一下儿,没要。然后,后悔的直想跺脚。可惜跺不了,我们在骑车。我猛的拍了两下车把,开始埋怨我那兄弟。我说,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呢。早说,我肯定要号码呀。他说,你跟这样的女生聊天怎么不叫上我呢,你叫上我,我肯定要号码呀。我说,我就知道你要号码,所以不叫你啊。......就这样回到了学校。&/p&&br&&p&下个星期再去的时候,我在人群之中找了很久再也没有找到那位女生。&/p&&img src=&/v2-3c3f2ecd37b009a36e024fd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h2&&blockquote&&ul&&li&&u&英语终于成为我所爱 &/u&&br&&/li&&/ul&&/blockquote&&/h2&&p&我依旧练着我的英语发音。进步有多大,并不清楚。总之,动力是充足的。直到有一天在英语角的人群中,听到了很漂亮的英语。像一个外国人在说话,是女生,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中国人。我在圈子之外等了很久,终于在人群将要散去的时候,开始与她对话。这一次,在分别的刹那间,我鼓起勇气,跟她要了电话号码。故事太长,此处省略2万字....&/p&&br&&p&总之她也已经大学毕业,正在应聘一所英语学校的老师,经历丰富。英语水平相当高。我写信给她...她每次都用英语回信,所以我逐渐也用英语给她写信。分享好的英语文章,分享好的英文歌曲...见面的时候,讲英语。&/p&&p&我赞美她的英语发音。我直接说,我很想学她的英语发音。她很愉快的答应了。在聊天之余的闲暇时间,她教了我几次,我的英语发音已经突飞猛进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事情,很重要的事情。&br&&/p&&br&&p&英语发音是有技巧的。比如说,rose(玫瑰),大部分人都读成了“肉丝”,但英文的R这个音,必须把舌头卷回去再弹开才能发的出来。发的出来的意思就是像外国人那样的发音,那种感觉绝不是“肉丝”。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注意音标了,我对音标辨识的还算清晰,知道差别、也能听出来差别,但是自己却发不出那种很地道的语音。与她相识之后,我才知道,这些发音在本质上需要口腔动作的配合才行,她还跟我说,英语发音有“口腔体操”等等。&/p&&img src=&/v2-f3e447ce5f6ebc8f8cccf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再后来的时候,我把这些发音做了一个总结。实际上中国人在学英语发音的时候有一个突破口,或者说是秘诀。这个秘诀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英文里面有的发音,中文里面也有,但是有些英文里面的发音,中文里根本没有对应!&/p&&br&&p&例如in的发音跟因为的“因”很接近,we的发音跟因为的“为”发音很接近,还有he的发音跟中文的“黑”很接近,接近到近乎没有差别的程度。但是,英文里面有些发音,是中文里面根本没有的。比如rose, rock, rise,这里面的R,在中文里面根本没有与之对应的发音。再如最常见的数字,two,绝大多数人都读成了兔子的“兔”,这样的发音听起来就很土,自己也觉得别扭,但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实际上,那个t的发音,在中文里面根本没有对应。正是这种没有对应,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发音障碍!这种障碍的最大原因就是,自以为知道,然而却是误读了!说出来的都是错的,很土的发音。&br&&/p&&p&我后来统计了一下:在中文里面没有对应的英语发音一共有多少个呢?总共不过十几个!&/p&&p&所以,我刚才说,我练了没多久就感到突飞猛进。正是因为,英语里面有而中文里面没有与之对应的基本音,总共就十几个。为什么仅仅这十多个的发音会造成巨大的差别呢?因为它们近乎无处不在。你听一个人的发音,不用听很复杂的,把从1到10的数字读一遍,就知道这人的发音水平了。&/p&&p&一段时间之后,我在电视上听很多各国政要、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的英语发音,我不禁一笑,我的发音肯定超过了他们。当然,他们都是非英语国家的。&/p&&p&又过了几个星期,我发现,我的发音已经超过了我的所有英语老师,除了她。她是太专业了,她已经是英语老师了,专门教发音。在几家很牛的英语机构。&/p&&p&再后来,我在研究生的讨论小组上做报告,文中大量的引用英文,也读英文。后来,我的一位老师跟我说,你的发音比很多在外国留学多年的人的发音还要好。他在美国做了十几年教授,当时在我们学校兼职。他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把我的大致经历告诉了他。他表示理解。&/p&&p&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掌握了技巧之后的刻意练习的结果。在没有掌握技巧之前,你投入很多时间,但就是没有明显的进步。咱们不是不努力,不上进,但有些窍门没有掌握,这些努力和上进的回报令人沮丧。相反,掌握了技巧,在加上勤于练习,就进入了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过程。&/p&&p&日新月异绝不是一个形容词,它是写实的。我的英语发音的突破,严格说来,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什么是突破?就是英语的学习再也不是枯燥的事情,再也不用坚持,而是成为一种乐趣。&/p&&p&乐趣到什么程度?见到英语资料就像读,不断体验那种读的很爽的感觉。这样,即便学同样的资料,会比其他人多学好几遍,而且兴味盎然。&/p&&p&如果掌握了这十几个基本发音的奥妙,在配上当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各种英语学习APP,比如我最喜欢的“英语趣配音”、“英语模仿秀”,那么英语的学习简直就是娱乐。而且,这些APP里面,有大量的好文章,背景音乐、画面多非常的优美,美到震撼。&/p&&p&在以后的日子里,英语水平的提高给我带来很多东西。比如研究生课程上如鱼得水。还有跟外国人对话的时候的自信。甚至当我看到很多明星讲英语的时候,都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更容易通过英语学到先进的知识,比如阅读援助,专业文献,外国网站上的最新动态。还有,英语增加了我生活中的乐趣。在研究生的时候我开始用英语写诗,后来跟我那两位可爱的国际友人交流的时候,老爷爷和老奶奶非常兴奋,跟我讨论了许多美国文化,还有分享了极为珍贵的人生经历。&/p&&img src=&/v2-06ccfac6ba658f02c727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当然英语技能也增加了我的收入,我兼职教英语的时候,一节课最多能赚1千块。被学生评价为,比学校里英语老师的发音好上100倍。当然,我没有持续去教英语,我的主业是科研。&/p&&br&&p&再比如,在今天,我做个人公号。我会从许多外国网站寻找素材。这就比英语水平差一些的人,有优势。等等。这种好处很多。&/p&&br&&p&但最大的好处就是刚才所说,英语的学习再也不是负担。我不能说,我的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实际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的英语精进的进度,我是可以控制的。只要花一些时间,就会有不小的提升。只因为我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法则和技巧,同时,这种学习和精进,再也不是负担。从此,我的英语精进,进入了加速回拨的阶段,终于走出了那个大坑。&/p&&br&&p&当然,你们从这个故事中也得到了这样一个经验。无论英语处于怎样的水平,英语总能让你接近女生。当你的英语很烂的时候,你可以用请教的方式接近女生。当你的英语很好的时候,这样就会有女生靠近你......&/p&&br&&p&后来,我的那位美丽的英语发音启蒙老师远渡重洋,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学习、生活。我在一个称之为“中华”,曾经漫山遍野是鲜花的国度,继续致力于探索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以及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和学习法则。中间的过程省略100万字...&/p&&br&&h2&&blockquote&&ul&&li&&u&学习与精进之路 &/u&&br&&/li&&/ul&&/blockquote&&/h2&&p&回顾这个漫长的英语学习经历,只不过实现了3个突破。首先是背文章,代替了大量的无效学习,积累了预感、标准句式、好的篇章结构,真正奠定了语感;其次,英语发音的突破更重要,突破发音才开启了英语学习乐趣的大门;最后就在生活中不断应用,与人交流,口头书信,查找资料,翻译作品等等。当然现在我们还有英语趣配音、魔方秀这样的很好玩儿的APP。&br&&/p&&br&&p&这个漫长的经历,给我留下8个教训:&br&&/p&&p&&b&第一,考试成绩好绝不意味着掌握了那项技能(不包括考试技能)。&/b&&/p&&p&&b&第二,掌握了一项技能考试成绩必然好。&/b&&/p&&p&&b&第三,学习一项技能并且在生活中运用那项技能的时候,你的人生轨迹必然发生改变。&/b&是必然,不是也许、可能、大概,都不是。是必然。&/p&&p&&b&第四,是否掌握了一项技能是有客观标准的。&/b&内在标准是,你发现了其中的多少秘密,又在何种程度上运用了这些秘密。这就是专家与非专家的区别。自己都能直接感知到差别。&/p&&p&&b&第五,掌握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绝不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个谎言)。&/b&当没有掌握基本规律和技巧的时候,回报率令人沮丧,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放弃的根本原因,因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个人自带学习动力。而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之后,回报率高的连自己的不相信。&/p&&p&&b&第六,知识和技能是两回事儿。&/b&绝大多数人死在把知识当知识学,或者把技能当知识学,于是,进入一个又一个大坑和迷宫。我这里说的死,是指,放弃、半死不活、或者投资回报严重不成比例以至于难以维系的失败。&br&&/p&&p&&b&第七,一个人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只要努力,包括动脑的努力,都会阶段性的感觉到有所进步和突破。&/b&问题是,这突破是真突破还是假突破?真正的突破有内在标准,永恒不变的标准。&/p&&p&&b&第八,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都隐含着秘密,关于学习本身的秘密。&/b&比如,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学习?一句话能说得清吗?&/p&&br&&blockquote&&p&学习的本质是基于大量练习的对模仿对象的模仿。如果你没选好模仿对象,没有进行大量模仿式的练习,那么你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产生打的跃迁。学习的第二个本质是创造,创造性的运用一项技能,创造性的精进,创造是人的本能。凡是符合这两个本质的学习,必然进入欲罢不能的学习阶段。&br&&/p&&p&学习是热情奔放、激情四溢的!&/p&&/blockquote&&br&&p&&b&==&/b&&b&核聚相关文章&/b&&b&===&/b&&/p&
&ol&&li&&a href=&/p/?refer=hejupai& class=&internal&&逆袭利器:自强学习法和进步本 —核聚专栏文章&/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是一种什么体验?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 知乎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碎片阅读如何形成知识体系?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样才能让学习体系化,效果更好?-核聚的回答-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对获取知识的方法论的疑惑?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每天坚持英语学习为什么还是学不好?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ol&&br&&p&知乎专栏: &a href=&/hejupai& class=&internal&&核聚&/a& &br&&/p&&p&微信订阅号: &b&核聚&/b&&/p&
本文里的亲身经历,包含了全部的方法和细节。 每个普通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之路,都是史诗。只不过,相当部分都是壮烈的悲剧,我这个经历算是经历曲折的正剧。 这篇文章写到一半儿的时候,我发现,这简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血泪纵横史,跌宕起伏的投资逆袭史,外…
&p&最近一次是12月4日(周日)考日语N1考试。前一个周六做完一本练习题册,平日医院上班,业余时间背单词每天200~300个量+每天一套历年真题卷子。&/p&&img src=&/v2-b171df67d224aec9e8873cce25dcfdd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b&一天做完一本练习题,不多300页。&/b&&/p&&br&&img src=&/v2-efa0c2f3a39c616af99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b&200~300个单词,要不间断背2个小时以上吧。&/b&&/p&&br&&h2&但是你以为我是来炫耀自己多努力吗?&/h2&&h2&这明明是临时抱佛脚懒惰的标志啊!&/h2&&p&而我唯独稍稍和别人不一样的,就是在deadline之前,做到不放弃,&b&自己立下的flag,自己插完。&/b&&/p&&p&不会有复习到很累就抱怨吐槽发朋友圈,根本没有那个时间;有时间天天发的,90%没尽全力复习。&/p&&br&&p&之前也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增加一个人的自信? - vivid chou 的回答 - 知乎&/a& 说过自己考专业资格考要&b&把考纲全都背下来&/b&。背完再做两套练习卷。&/p&&br&&img src=&/v2-ceadd61f4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img src=&/v2-4ebc35b1d46a0abbed3e754_b.png& class=&content_image&&&h2&网上找的书照,因为每次考试,就要把这本书撕成几份,太厚了!&/h2&&br&&p&当然很多人都是看个大概,很多人都是考试靠蒙的,不过的话大不了第二年重考。&/p&&p&——而我是最不喜欢做重复的事情的,&b&为什么要把明年的自己的精力花在去年该完成的事情上?&/b&&/p&&p&&b&你连试一下拼一下的欲望都没有,就给自己留后路当逃兵,居然还没有一点负罪之感?&/b&&/p&&br&&p&&b&很多人都埋怨期末考试老师的重点就是整本书,&/b&对于医学生来说,每次都是啊?我们都不会抱怨这个了。而且工作以后每次职称考试还是整本书,对就是一本2.5斤的书,每一句话都是定义的书。&/p&&br&&p&读书有什么用呢?没有用。知识点不熟悉的人一样在和你从事相同的工作,可能比你拿的薪水高。&/p&&p&——这就是物质上的考量,我们社会爱说功利的成功论。&/p&&br&&p&但是你付出,你获取一个资格的认证,你实实在在看到你的大脑对知识的认知记忆有了敏捷的提取回忆并运用,你感受到了你的头脑运作顺畅!像一个性能极佳的CPU——&b&这就是勤奋的结果导致你自身获得的兴奋和幸福感,没有人会比你更了解这种爽心的感觉。&/b&&/p&&br&&p&我大学第一门考试是正常人体解剖学,任教的是一位挺年轻的女老师。有次下课去办公室找她问问题,发现老师的办公室和其他教研组分开的……他们是在独立的解剖楼,楼下就是停尸间。看着老师年轻貌美的样子,我不知怎么地就觉得好厉害啊~天天在这里上班也不害怕,还在办公室走廊打乒乓球……然后就导致我入学第一门成绩几乎满分过了。(其实大学之前我都对学习都不咋上心。就是中考可能都考不上高中,高考之前也是靠自己请假在家自学才让英语保正三位数的那种人→&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听过哪些大实话? - vivid chou 的回答 - 知乎&/a& )&/p&&p&&b&之后便爱上了图书馆、更热爱我们学校的自习室。&/b&(因为图书馆九点就关门了,自习室可以通宵开放的。)&/p&&p&自己的专业课,康复课老师是不给考试范围的,经常下课我就和同学反方向走——他们自然是回寝室, 我则是去后面的自习室,非考前时期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我静静地享受着用我喜欢的彩笔慢慢写满一本笔记本。(放心,我不会脱离同学集体,期末大家会来借我的笔记,平时也会教女生怎么化妆打扮~大家都会欣赏努力的人~)&/p&&br&&p&到了考试周,我会每天六点起床,静悄悄地洗漱完,临走前喊室友起床。&b&最晚是凌晨3点从自习室回宿舍。每当路过那幢解剖楼,我都会看一眼。&/b&感觉想起了什么,夜很深独自一人也没有害怕,反而是很清醒兴奋的状态。&/p&&br&&p&等到要毕业的时候,在初夏的夜晚,靠近走廊尽头的自习室里,窗户打开着,背书背到疲倦的学长默默起身走到外面阳台,小声背着知识点,呼吸着宁静的夏夜。黑板上不知是谁写的两行小小的字,具体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只是是看了很振奋的话。毕业考不出医师资格证意味着七年或八年的学业白费,没有出路。每一天那两行字都会做些改动,配上临考倒计时的天数,这发生在黑板上的小小的变化,让人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夜归人,而是有一同前行的伙伴。&/p&&br&&p&而在大学里那些夜晚里,才深深体会到什么是,&b&【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希望】的感觉&/b&。&/p&&br&&h2&没有后路,才有出路。勤奋方是唯一的出路。&/h2&&br&&p&而上班之后人都会变懒,因为每天有很多琐事让你分心,你不知道做这些事的意义,渐渐地即使只是坐在办公室,也会觉得一天下来非常疲惫。&/p&&p&&b&我为了不让上下班三小时的路程无聊,就在地铁上用APP自学日语课程过了日语N2。&/b&因为类似于听力,所以你的大脑一直集中着,会让冗长的时间仿佛变快,人像喝了咖啡一样有精神。而一旦只是刷微博,发呆,就会耷拉着脑袋,头晕、打哈欠。&/p&&br&&p&我自认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懒人。&b&写这篇回答是希望告诉大家:懒人也可以勤奋到这个地步的。&/b&&/p&&br&&p&&b&更重要的不是我为了考试而努力,而是我利用了考试让我有了成就感。&/b&&/p&&p&&b&我学日语,和专业没有关系&/b&,断断续续也算坚持了好几年;我专业考背下整本书的知识点,&b&只是想不浪费大学时期的基础,不想越活越懒,越活越不如从前的自己。&/b&&/p&&br&&p&我做事没有目的性,很大几率这辈子都谈不上成为一名“成功人士”。但是这并不影响我报考一门我感兴趣的资格考试,去享受勤奋付出并收获回报时的酣畅!&/p&&img src=&/v2-eb71c8cbcbc592fbe0c85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p&&b&(↑毕业后也会蹭家附近大学的自习室)&/b&&/p&&p&&b&在此,我希望自己不以已工作为借口,越活越勤奋。&/b&&/p&&p&以上。&/p&&br&&p&——————&/p&&p&很多人来问怎么入门日语↓希望对你有帮助哦~~&/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开始学日语? - vivid chou 的回答 - 知乎&/a& &/p&
最近一次是12月4日(周日)考日语N1考试。前一个周六做完一本练习题册,平日医院上班,业余时间背单词每天200~300个量+每天一套历年真题卷子。一天做完一本练习题,不多300页。 200~300个单词,要不间断背2个小时以上吧。 但是你以为我是来炫耀自己多努力…
我没有和轮子哥一起工作过,不知道他懂多少东西。但他在知乎上讲的那些,并没有多少干货。你如果想懂那些东西,多刷微博,多泡知乎就行了。&br&&br&对于多数人来说,见识这个东西需要时间积累。你才大二,路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不建议好高骛远。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功之外,可以关注一些互联网领域的专业媒体,比如36氪是个不错的信息汇总和翻译媒体。我也建议眼界放得更开一点,可以每个月看一看《连线》杂志,甚至《财富》。日积月累,几年以后,也许知识见识就可以达到另一个高度了。&br&&br&《The Innovators》一书说,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初中时候到比他小两岁的学弟比尔盖茨家做客,惊讶地发现,盖茨在十岁起就开始每期阅读《财富》杂志。有些人的知识和见识是在过去的很多年慢慢积累起来的,我们很多人起步的确晚了,但也着急不得,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不能祈求一口吃个胖子。&br&&br&&br&------&br&这么多人赞同,激发了我多说几句的欲望……&br&&br&&br&一个人混出来了之后吹嘘自己从小就厉害,是个锦上添花的事(轮子哥在网上拥有这么多追随者应该可以算在某些领域混出来了吧)。但另一方面其实小学中年级就开始学编程得多的很。92,93年时候(那时候电脑还比较稀罕),光海淀区的小学生编程竞赛复赛就挤满一个机房几十人。那基本是能做至少做出一道简单的高精度计算题的小学生,能写出简单程序的至少几百人。我们邻居上中关村一小的,学前班统一学logo 语言。那听着牛逼的很。(我一直到十几年后才搞明白logo就是个简单的机器人控制指令语言,经常教给低龄孩子们)&br&&br&我想说的是,不要被很多人的帖子影响,有什么输在起跑线上。我见过的小学学编程的多得是,没几个后来在这个领域怎么样的。说小学学编程有什么先发优势,全是吹牛逼的。&br&&br&我在清华计算机系的同学和系友们,高中时候信息竞赛搞得厉害的很多。他们之中有不少多少年后混得高于其他同学的平均水平的,也有不少只能达到甚至还不如平均的。但不管是哪一种,很少有人愿意别人提起他们当年这一段,更不要说主动提。我理解是他们觉得他们没有达到当年的高度带来的期望值,提起来没意思。&br&&br&当你本来就在周围人中鹤立鸡群,别人看你像神一样的时候,你说其实我小时候就怎样怎样,这是锦上添花。当你和周围人差不多,甚至还不如的时候,说你们知道吗?我几岁几岁就编程了,你可以想象周围的人会怎么想……&br&&br&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无非就是,绝大多数人吹嘘的大学前的积累根本对以后的发展没多少用处。你要相信有些人的吹嘘然后有自卑感,你就大错特错了。一切都取决于未来。&br&&br&不小心说多了跑题了……
我没有和轮子哥一起工作过,不知道他懂多少东西。但他在知乎上讲的那些,并没有多少干货。你如果想懂那些东西,多刷微博,多泡知乎就行了。 对于多数人来说,见识这个东西需要时间积累。你才大二,路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不建议好高骛远。在计算机科学…
&p&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书,同一个知识都被写在了不同的地方,所以SICP并不是一定要看的。再说了,根据我的亲身经历,看SICP并不如直接学Haskell来的性价比高。看完了SICP你要看Haskell仍然需要很多努力,然而反过来却不需要。&/p&&br&&p&如果你怕Haskell的东西没有完全覆盖SICP(当然了),你还可以看一本比SICP简单好多但是知识量毫不逊色的《The Implementation of Func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是30年前微软的一个Researcher写的。&/p&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书,同一个知识都被写在了不同的地方,所以SICP并不是一定要看的。再说了,根据我的亲身经历,看SICP并不如直接学Haskell来的性价比高。看完了SICP你要看Haskell仍然需要很多努力,然而反过来却不需要。 如果你怕Haskell的东西没有完全覆盖…
&p&我主要关注CS相关课程。推荐下我觉得不错的:&/p&&p&&b&1. 华盛顿大学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progla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ogramming Languages&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这门绝对是第一神课啊!很奇怪前面的回答很多只是轻轻带过……首先,课程内容不是一般大学里会教的,函数式编程,一开始就让你大开眼界!后面各种类型推导系统,用Scheme写解释器,还有非常精华的各种编程范式的优劣比较,醍醐灌顶毫不为过。其次,老师讲的非常好,上过的同学应该还记得他上窜下跳要让你记住函数类型的contra-variant规则吧!口音清晰,讲解细致,实时写代码进行解释,不能更耐心了!最后,整个课程的作业设置也很好,有理论上的问题,也有编程实践,而且难度也适中,每次都会先从热身开始慢慢加大难度。最吊的就是peer assessment了!简直就是code review最佳实践啊,还能学习别人好的写法,又是对功力的一大提升!总之这门课对整个Coursera系统的利用之完善可以说是到了极致,也正是因为上了这门课让我从此对Coursera无比痴迷,疯狂刷课……&/p&&p&很多同学问这门课好像Coursera上不开了,可以直接去这门课程的主页学习:&a href=&///?target=https%3A//courses.cs.washington.edu/courses/cse341/16s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W CSE341, Spring 2016&i class=&icon-external&&&/i&&/a& 不知道作业系统之类的体验如何……&/p&&p&&b&16-12-24更新:&/b&&br&这门课又可以在Coursera上找到了!地址:&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learn/programming-languag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ogramming Languages, Part A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Coursera&i class=&icon-external&&&/i&&/a&&/p&&img src=&/c8abf2ad6af800fed5085a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c8abf2ad6af800fed5085a_r.jpg&&&p&第一次使用“神的编辑器”……&/p&&p&&b&2. Maryland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softwarese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oftware Security&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这个是正在上的,也是讲的非常好!把很多概念都串起来了,一周当黑帽,下一周换白帽,展现了计算机安全的方方面面。而且内容很新,heartbleed,MCFI之类的2014年出现的东东都提到了。这门课的deadline非常紧,作业都是限时提交的,还好上了第一周看难度不大,评分方面感觉有点bug……明明做错了都算我得分……今年是安全大热的年度,Maryland的安全系列课程有四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都跟一下!&/p&&p&&b&3. Princeton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algs4partI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gorithms&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目前上过的最好的算法课,这位老爷爷师承高德纳,但又不像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那么偏理论天书范……他写的算法红宝书也是广受追捧,看他上课的确是种享受,娓娓道来,各种图表动画,脉络清晰。这门课的作业也很赞,有理论问题,有面试常见问题,还有编程大作业三部分。其中编程大作业难度挺大,课题都很有趣,比较偏工程,只给一个API的框架然后自己去实现整个流程(也就是不光包括核心算法,也有文件IO,数据预处理之类的东西),每次都要做上好几个钟头。编程作业的评判也是相当严格,会考察代码风格,运行时间,消耗内存,API调用次数等等额外的东西,让我这个专业搞测试的人都有点汗颜了……说了这么多,这门课还是有个致命缺点……所有普林斯顿的课程都没有证书,连得分记录都没有……唉,本来是有望角逐第一神课的啊!&/p&&p&&b&4. Stanford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crypt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ryptography&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斯坦福的课程都特征明显,讲授内容会偏理论一些,需要不错的数学功底。作业一般不限制编程语言,每次题目都是动态生成的所以不能靠猜的……作业一般只能提交3次,所以拿高分的难度也比较大一些。这门课也讲的很好,老师语速很快,几乎不用加速……可惜我的数学实在太差了……掌握的不是很好,只记得算法里到处都是x0r,那些神奇的Oracle Padding, Timing Attack等攻击方法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还有老师那句重复了多次的永远不要自己去设计/实现安全方面的核心算法……等着明年再跟第二部分,考虑跟Maryland的同名课程比较着学下。&/p&&p&&b&5. 北大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spic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计算导论&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目前内地大学上过的课中唯一一门觉得值得推荐的……李戈老师的确讲的很不错!不过这门是基础课程,适合大一大二或者刚转行过来的同学,所以我没上完就退了……&/p&&p&&b&6. 密歇根大学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pythonlear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ogramming for Everybody&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这门课我女朋友全部跟完了,非常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同学学习。其实编程作为一种爱好也是很正常的啊,里面有趣的东西实在太多了,锻炼脑子又收获乐趣,何乐而不为呢。Rice大学有一门&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interactivepyth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teractive Programming in Python&i class=&icon-external&&&/i&&/a& 也是入门级别,跟这个课挺类似。可惜做作业用Code Sculptor需要翻墙……后来也是因为比较简单所以没上完。&/p&&p&&b&7. 乔治亚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sd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DN&i class=&icon-external&&&/i&&/a&&/b&&/p&&p&这门课其实讲的比较一般吧,很多时候就是念ppt,不过好在内容很新也很扎实。由于本身就是个新课题,所以这门课每年的内容都在更新!除了讲课本身,每周还有两个业界大牛的interview作为补充,所以整体内容还是很地道的!作业其实也是比较简单,不过把Pyretic Pox Kinetic等各种SDN技术框架都让你体验了遍,是一个很不错的进入这个领域的起点哦。&/p&&img src=&/72c1e4db473cf2317028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72c1e4db473cf2317028_r.jpg&&&p&配图为某次作业,基于Haskell写的NetASM,网络汇编语言!实现了一个虚拟交换机上的L2 firewall。&/p&&p&&b&8. Stanford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compiler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mpilers&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恩,好难啊……我上了一周就放弃了…………我一定会回来的!!!&/p&&p&&b&9. 华盛顿大学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hwswinterfac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i class=&icon-external&&&/i&&/a&&/b&&/p&&p&上面有同学说这门课讲的一般……不过我觉得还挺好的啊。很多内容都是基于经典的CSAPP,作业非常有趣,剧透一下我的解题笔记哈哈……&a href=&///?target=http%3A//zijie0.github.io//CSAPP---Buffer-Overflow-Attack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SAPP - Buffer Overflow Attacks&i class=&icon-external&&&/i&&/a& 对于像我这样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来说这门课是个非常好的基础补充。可能由于第一门上华盛顿大学的课实在体验太好,所以后面都有点爱屋及乌了。给予这门课强烈推荐评级!&/p&&img src=&/db24f1fbb9f8e3ee4f7921d_b.jp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db24f1fbb9f8e3ee4f7921d_r.jpg&&&p&某次作业……拆弹现场哈哈&/p&&p&&b&10. Stanford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algo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lgorithms: Design and Analysis&i class=&icon-external&&&/i&&/a&&/b&&/p&&p&斯坦福的算法课,内容上从名字可以看出来更偏理论一些,课程上很多数学推导内容,可以说是内功心法……作业相比普林斯顿的就简单纯粹很多了!毕竟核心算法基本就那么点逻辑,几行代码基本上都能很快写完……这个课的老师实在是太像纸牌屋里那个Peter Russo了(《&b&蚁人&/b&》中的大反派!),真实分分钟出戏啊……如下图:&/p&&img src=&/98c8dbdad9c4b8e18ecc5ae32ba280d7_b.jpg& data-rawwidth=&947& data-rawheight=&5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7& data-original=&/98c8dbdad9c4b8e18ecc5ae32ba280d7_r.jpg&&&img src=&/cb3eaf2ce5c8b4611ffab81_b.jp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cb3eaf2ce5c8b4611ffab81_r.jpg&&&p&&br&&/p&&p&&br&&/p&&p&恩,另外上这门课时发现讨论区挺活跃的!大家都在那讨论如何优化自己的算法,时常去看看很有收获!附一个我的作业笔记:&a href=&///?target=http%3A//zijie0.github.io//Python-Algorithms---Knapsack-Proble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ython Algorithms&i class=&icon-external&&&/i&&/a&&/p&&p&&b&11. 台大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cprogramm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计算机程式设计&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其实就是讲C语言,比较基础,我女朋友上完了。作业还是挺有趣的,而且每次都会在deadline之后贴出参考代码,这个对初学者还是很有帮助的!有一个作业是讲光线射入一间有各种镜子的房间后会从哪个窗口出来的,我写了下搞了一堆if else上去非常复杂……后来看了参考答案发现可以用数组来控制一些跳转逻辑,典型的逻辑与控制解耦方法,代码复杂度一下就下来了。这种在自己动手过程中发现的道理才印象深刻啊!最后一周的作业是写个非常简单的BASIC语言解释器,让我回想起那天夕阳下用小霸王学习机写BASIC的小男孩,那是我逝去的青春……&/p&&p&&b&12. 洛桑联邦理工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progfu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unctional Programming Principles in Scala&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这个是Scala的作者亲自讲的课,其实在讲FP方面我觉得是没有华盛顿大学的那门讲的好的,而且由于Scala异常丰富的特性,这门课的作业也会让人在具体实现上有些迷茫,好像跟课程内容没啥关系嘛……学完之后整理了个笔记,基本涵盖了所有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注意文中有大量作业剧透,本想借此刷访问量的……可惜写得太差,唔…… &a href=&///?target=http%3A//zijie0.github.io//Learning-Scal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arning Scala&i class=&icon-external&&&/i&&/a&&/p&&p&&b&13. Princeton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comparc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mputer Architecture&i class=&icon-external&&&/i&&/a&&/b&&/p&&p&又是一门很不错的课,视频量大且难度专业度很高,讲各种CPU的架构与设计,配合那本教材&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计算机体系结构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一起看效果很好!唯一的缺点是没有证书……连作业都是pdf,全靠自觉,对我来说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给个截图大家感受下……&/p&&img src=&/aeaddad1453e_b.jpg& data-rawwidth=&191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0& data-original=&/aeaddad1453e_r.jpg&&&p&&br&&/p&&p&&b&14. Maryland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andro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droid系列课程&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链接里的是第一门,这个课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循序渐进把安卓的各种部件都讲解的很清晰,作业难度也比较低,很适合新手入门。后面还有几门课由于我不再搞mobile方面的东西了就没有再跟……不过看这个课感觉应该会很不错的!编程作业都给了框架,然后本地跑安卓的UI Automation通过上传log的方式来评判成绩。另外也有peer assessment,下载别的同学的代码来跑什么的。有一次作业里包含了拍照录像功能,然后就在截图里看到了世界各地上这门课的大叔/正太的自拍照,感慨了一下这就是mooc的魔力啊!不管你身在何方,基础怎么样,现在从事什么都可以随时加入学习,一起讨论进步,真是太美好了!&/p&&p&&b&15. Stanford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mmd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ning Massive Datasets&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最近开的新课,老中青三大帅哥齐上阵,视频量巨大无比……不过内容很新很有趣,介绍了好多从来没听过的大数据算法啊!第一周讲map reduce和page rank,听完还以为是一门很简单的小白课程,不过后面越来越精彩纷呈!最近一周直接讲了Netflix那个推荐算法大赛中大家是如何使用各种协同过滤,SVD/CUR算法配合时间序列补偿等等技术一步一步把算法的误差从0.95减少到0.87左右……当然最后要拿到大奖还是得用一锅乱炖大法…………这门课的作业感觉偏简单了点,感觉做了好多线性代数的复习题……恩,到时候挑战下optional的编程题吧!&/p&&p&&b&更新:&/b&把编程题做完了,跟Algorithms里某次的作业很像啊,还有期末考试没参加,考完再来写完整感想。&/p&&p&&b&15-1-12再次更新:&/b&期末考试发挥不佳,最后也就拿了94分……还是不够仔细啊。考试期间还把这门课的中文版教材:&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数据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过了一遍。总体是一门导论性质的课程,基本没有要求实现那些提到的算法。如果对自己要求高的可以根据参考条目之类把所有算法都深入学习一遍,功力长进绝不一般。&/p&&p&&b&16. 台大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ntumlon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机器学习基石&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也是最近在跟的课,老师说这是门story based课程,还以为会很轻松听听故事,结果…………智商被凌辱了有没有?虽然叫基石,不过难度比Andrew Ng的那门大多了……作业更是我见过中最可怕的,选对得分,选错倒扣,所以瞎猜的得分期望为0……做完只给总分,不给具体对错结果,而且每次重试都有2%的扣分……所以一定要认真复查,仔细抉择,瞎猜前记得斋戒七日,沐浴更衣……&/p&&p&&b&14-11-28更新:&/b&这门课终于上完了,发现每次听课都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但是写起作业来就抓瞎了……每次都要花两天时间来做,还从没有一次刷到过满分。总体感受这门课相当不错,讲解清晰,作业很有挑战!在学习过程中搜索了各个大学的machine learning的课件发现很多都直接用了这门课里的图片啊,作为连续几年获得KDDCup冠军队伍的成员,台大在这方面的教育水平应该也算拔尖了(查了下是三个姓林的教授啊,还有个很有名的林智仁是著名的libsvm的作者)。另外讨论区里林教授也经常亲自回答问题,非常贴心!上这门课最好是有非常扎实的线性代数基础,微积分概率论也有用到,对于写代码本身要求倒还好,基本上用numpy或者用R,matlab都能对付。今天选了这门课的后续课程《机器学习技法》继续挑战自我!&/p&&p&对着《统计学习方法》做作业……&/p&&img src=&/da7b88ed67bd9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da7b88ed67bd9_r.jpg&&&p&&br&&/p&&p&&b&17. 新墨西哥大学的 &a href=&///?target=https%3A//www.coursera.org/course/webapplication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b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s&i class=&icon-external&&&/i&&/a& &/b&&/p&&p&挺好的课程,主要就是介绍了Rails开发web app,MVC架构之类。作业真是不能更简单了,不过本身也就是导论性质的课程吧,几乎没花什么时间就把目前还算比较流行的web技术架构了解了一下,很值得一上!不过如果是专门搞这个的同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孩子学点什么技术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