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好找工作吗没有找到工作怎么办

  【政解No.107】免费师范生的甘苦青春
  2007年国家提出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时至今日,社会上对于这一政策的意见越来越多,改革呼声也越来越大。
  初心:吸引优秀学子终身从教
  在2007年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这年的结束,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全国共招收了10933名免费师范生。“免费师范生”一时间成为媒体上出现频次极高的热词。
  免费师范生:甘苦自知
  来自内蒙古包头的梁儒昆,现为北京师范大学2013级的师范生。“教师是个稳定且令人愉快的工作,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除了满足一些学子从教的理想外,按现行相关政策,只要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上岗任教,就可成为“有编有岗”的公办教师。这对许多家庭贫困,为发愁的考生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然而,对今年刚刚毕业的刘景来说,免费师范生身份却变成了“鸡肋”。“免费接受高等教育,给了我们农村学生希望,但如今它却变成了束缚。”刘景表示,自己当初对教师行业、相关政策都不了解,当对自身的兴趣和相关政策有一定认识后,却没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部分免费师范生欲改初衷
  2011年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夕,一项调查结果更令人尴尬:仅有31.9%的免费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他们总体上从教意愿不强,而且愿意回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更低。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满怀理想入校的免费师范生思想也开始出现波动,学习动力不足。
  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初衷在于为基层农村培养优质师资,青年学子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
  免费师范生心有“三忧”
  按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的确该回到家乡、回到基层学校从教,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遭遇却又往往不尽人意:
  1、地方对政策执行不理想
  政策规定确保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但在有些地区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2011年10月,一些已经上岗的免费师范生有岗无编,每个月只好怀着委屈的心情到校长那儿打借条支取生活费,这一情况持续了10个月之久。还有一名免费师范生遭遇车祸受伤,因为没有正式编制无法纳入医保,家庭经济状况又入不敷出,最后只好含泪弃教去广东打工。
  2、工资待遇低 生存压力大
  据了解,在县以下基层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生,第一年的工资一般在1400元左右,第二年也就是2000多元。这个群体中很多人的家庭条件本来就十分困难,有时,他们还需要从有限的收入中拿出部分钱来资助班上的困难学生或用于班级活动,生活常常入不敷出。
  这种情况绝不是个案,一位免费师范生说,眼前拿到的工资,只能在个人无事、家人无灾的情况下才基本够用。
  3、继续深造理想难实现
  政策规定,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免费师范生只能攻读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而不允许报考脱产研究生或其他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
  一个免费师范生亲口说过她的遗憾:她要为回母校上积攒学费,2013年暑期要回北师大上课,因为实在拿不出路费钱,只好去银行办了两张信用卡,以透支的方式购买了来回车票。“我已被牢牢栓在免费师范生这根绳子上,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未来。”这恐怕是学子们最深的担忧。
  免费师范生安置太“烫手”
  其实,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安置免费师范生方面也有吐不完的苦水,总结起来有三方面的问题:
  1、学科结构与需求存在差异
  由户籍所在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安置免费师范生,一方面要接收相对饱和学科的免费师范生,一方面有缺口学科教师又进不来,长此以往,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超编却不够用的现象将日益加剧。
  2、“铁饭碗”与就业能力要求存在差异
  免费师范生“毕业即就业”,部分免费师范生把教师职业当做保底,只有失败后才回到教师岗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置难度,或安置后迅速流失,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更有部分城市毕业生,上免费师范生后思想就相对放松,学习不刻苦,学业不精通。在实际工作中,免费师范生德能勤绩诸方面普遍不如公开的教师,极个别甚至无法胜任教师工作。
  3、人数逐年增多与安置现状存在差异
  免费师范生数量呈稳定上升态势,接收免费师范生,大量占用了公开招聘计划,且鉴于已经接收的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更愿意公开招聘教师,不太愿意接收免费师范生。
  完善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势在必行
  鉴于以上问题,各方面纷纷呼吁及时对免费师范生政策作出调整。如何完善这一制度,是靠行政力量设法防止免费师范毕业生流失,还是重视大多数免费师范生的合理诉求,通过加强服务,支持他们在基层学校的工作和教育生涯的发展?
  澳大利亚有一个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工作的政策:靠助学贷款完成大学学业的毕业生,如果志愿去偏远地区工作5年,那么他在上学期间的助学贷款全部由政府偿还。
  2006年我国也启动了“特岗教师计划”,该计划两年的聘用期给了毕业生更多选择的余地,打破终身聘用制也给了年轻教师更多的动力。用“特岗教师计划”取代免费师范生,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充满各种机会的多元时代,应该允许年轻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也应考虑到相应的退出机制,希望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政策设计可以早日出台。(内容据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光明网、人民政协网等)
(责任编辑:UL004)
&&&&&&</div
你也许没有参加2014教育年度盛会,但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好, []|
从免费师范生到无编制教师
[导读]当被寄予厚望的免费师范生即将走上三尺讲台时,他们首先面对的挑战仍来自多年没大改变的现实困境:要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可聘用他们的学校不太可能让他们占用宝贵的编制去支教
&#30637;望东方周刊2010051期封面未来教育家登上讲台《&#30637;望东方周刊》记者李静 | 北京报道从北师大已落实就业的免费师范生来看,大部分人都通过“双向选择”签到了家乡省会城市的重点中学,这样只要在10年中抽出两年去偏远地区支教即可。22岁的北京师范大学07级免费师范生杨永坤,在两个月的实习期里只讲了七节课。尽管有点沮丧,但与室友相比他还算幸运,有人只得到了一次讲课的机会。这些来自西部乡村的年轻人,是2007年启动的首批免费师范生中的一部分。杨永坤想起3年多前,温家宝总理对自己和同学们的嘱托。那天在学校的英东学术会堂,杨永坤就坐在总理背后,听他阐述穷人教育学。他记得温总理还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然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这让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杨永坤感到振奋。虽然在填报免费师范生前,他从未想过当老师,但是,温总理的一番话,一种国家教育的未来寄托于自己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这一幕发生在日,第一批1.2万名免费师范生刚刚走进全国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开始本科生活。温家宝总理专程来到北师大,看望这里的近500名免费师范生。温总理热切地希望,在他们中间可以出现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在另一所接纳免费师范生的部属院校---东北师范大学,校领导更是表示,这是一个教育家工程。如今,这些未来教育家们终于开始走上讲台。而短短一段实习经历,已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即将面对的挑战和艰辛。同时,如何在毕业前最后半年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安排制度,也将对这场教育实验的成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在中国新一轮教改启动的背景之下,如何借助这支精锐部队取得突破,当成为决策者思考的问题。来自大山和偏远村落的年轻人杨永坤生活在昆明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嵩明,一家四口以务农为生,家庭经济状况在当地算是一般。虽然在中学时从未考虑过上师范,但是在填报志愿那一刻,因为北师大的响亮名声,他选择了这所学校的免费师范生。这并不是他最心仪的选择,但因为提前录取,他进入北师大政治系。对于杨永坤的同学段家荣来说,免费师范生则是上大学的唯一选择。在他的家乡,云南楚雄市中山镇法鲁谷村,四面环山,每年全家收入不到3万元,还有个妹妹要念书,很难为他凑齐外出上学的学费。2007年,他考了楚雄市状元。市教育局有人通知他,有一个政策上大学免学费。他家没有电话,这个消息是由姑爹转述的,问他要不要去。段家荣说,那时他就了解免费师范生入学前要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没有其他选择。杨永坤则告诉本刊记者,他在填报志愿时对上述政策一无所知。直到拿到录取通知书,他才从信函里附带的“四方协议”中第一次了解到免费师范生的权利和义务。不过入学后,杨永坤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不了解政策”的人。生物科学系的周姗在被录取后才知道要从教10年,她“有点傻眼了”。她说,在填高考志愿时,班主任给她的说法是,先做两年的中学老师,之后想做什么都没问题。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所讲师赵萍也表示,在2007年的第一批免费师范生中,一些学生的确是在没有弄明白政策的情况下,“误打误撞”进入了免费师范生行列。不过,无论初衷如何,在北京最初的日子里,光环照耀着这些来自大山和偏远村落的年轻人。段家荣说,每次温总理来学校或者发表讲话,就觉得自己这个群体还是很受重视。而另一些复杂的感觉也很快降临。一名学生的实习经费达到8000元一年级结束的时候,不少免费师范生的成绩都出现了退步,只有寥寥几个人排名在专业前茅。其实,免费师范生中有不少是高分录取,也不乏地区高考状元。但是,根据免费师范生协议,他们不能出国、不能考研,于是有人开始逃课,有的甚至不参加考试。到了二年级,终于有人做出了退学的决定。2008年夏天,本刊记者曾收到署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问题调研组”的免费师范生现状调查报告。这个由学生社团组织的调查报告说,一些免费师范生在简单的课程上无法及格,为此,他们甚至得到了开卷考试的照顾。在有些师范生单独成班的院系,干脆采取两套卷子的模式,以使免费师范生顺利过关。调查报告担忧地向未来发问:“到大三大四后,如果他们已经被安逸磨平了性格的棱角,是否还有足够的进取心去学习呢?”段家荣说,非免师范生总觉得免费生中的一些人不够努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校方经常请来教育一线的老教师、老校长与他们交流,开展一系列有关“理想、诚信、责任”的教育。学校的确为了这些未来教育家费尽心机。比如,为了解决反响强烈的缺少实践的问题,北师大将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由传统的半个月延长为半年,还在第六学期安排了见习。北师大教务处副处长李艳玲说,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实习基地有52所学校,其中不少是为了确保他们的实习需求在今年扩充起来的,很不容易。她告诉本刊记者,北师大对免费师范生的实践学习,在设备上的投入就有1000多万元。粗略估算,一名学生的实习投入经费就达到8000元左右。包括北师大在内的各所部属院校都专门为免费师范生设计了教学模块,力求保证这批学生的整体质量。如何心甘情愿地完成使命在整个学校内,免费师范生正在变得特殊。上述那份调查报告称,“回到自己的班级上,由于缺乏沟通,很容易造成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之间的隔阂。而由于经济、地域等方面的原因,更容易在自己的班级间形成小团体,从而阻碍班级的文化建设。”这种缺失渐渐有所弥补。在学校的种种努力下,免费师范生们逐渐融入学校和这座城市。段家荣觉得,尽管目标不是特别清晰,但也要尽量严格要求自己。他说,毕竟北师大有那么好的资源,特别是到了三年级,因为有小道消息说免试读研需成绩排名在前30%,他和不少免费师范生开始奋起直追。“这几年学校生活,经常是听到政策上的一点风吹草动,就相当焦虑和敏感。”段家荣感觉。不过,读研和就业等他们最关心的政策迟迟等到最后一年才有结果,唯一能够明确的是,他们须根据规定回到生源省份中小学任教。对于曾经的市高考状元段家荣来说,要到乡村工作的感觉是多重的。“我们乡镇30年就出了我一个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如果毕业后再回去,镇上人特别是读书的孩子会不会觉得,辛辛苦苦学习也没啥意思,在北京读完大学,还不是回到这穷地方教书。”段家荣说,他离开家乡时,被乡亲期待在大城市里“飞黄腾达”,现在要回乡从教,让他感到了沉甸甸的舆论压力。在他的记忆里,家乡学校最多的就是那些没上过大学、甚至没念过初中的代课老师,每月收入三四百元。他的初中英语老师一个月只挣280元。虽然具有奉献精神,但他们的教学水平很难提高,当地400个初中生只有二三十人能考上高中。而即便是正式教师待遇也非常低,每月只有1000多元,不及外出打工。“如果还是这种待遇,基本留不住好老师。”他有些惆怅。对于肩负着提高整个家庭生活水平重任的段家荣来说,这是最现实的压力。他一度决心,如果回家教书,“就在村里承包林地搞农业经营,至少证明读大学后的能力和其他年轻人不是一个等级。”杨永坤则有些自信:“免费师范生在就业中得到了很多重视。”他说,过几天云南最好的中学校长要来北师大,他打算和他们聊一聊。为了应对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北师大将这一工作从院系移交给就业指导中心。现在的情况是,各省出台细则的进度不一。一些偏远省区的教育厅迟迟不出政策,就业指导中心也没法协调。对于全国一万多名免费师范生来说,就算不考虑地区政策差异,他们的就业前景也会有些难题---尽管政策要求免费师范生都去中小学工作,但他们就读的专业却并非都适合中小学、特别是西部地区的非城市中小学。比如,在西北某部属高校,一些人在学习“食品加工”专业;在东北和西南的学校,则有日语、俄语免费师范生。此外,还有心理学、学前教育以及可能更适合到教育主管部门任职的教育学。从北师大已落实就业的免费师范生来看,大部分人都通过“双向选择”签到了家乡省会城市的重点中学,这样只要在10年中抽出两年去偏远地区支教即可。许多地方的政策也很宽松,两年的农村任教时间可以分为四个学期分散进行。一旦赶不及“双选”,就需等待生源地按政策规定安排就业,其中有可能是去最偏远的师资紧缺地区。“现在要协调两方面的关系,不能完全让学生奉献,也不能让学生单纯追求个人利益,需要不断平衡。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让大家心甘情愿地去完成这个使命。”赵萍说。“国家想让我们到西部地区,提高落后地区教育质量,意图是好的,大部分人也认同。但从内心来讲,谁都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待上十年。”段家荣表达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矛盾心情---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并不单纯是因为教学条件和待遇,最担心的是去了以后没有深造的机会。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没有书刊、网络,很难赶上知识更新的节奏。
[责任编辑:vingiet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99cf5-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费师范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