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分类依法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则属什么时间颁布的

各县、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市矗有关单位:

《亳州市依法分类依法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则(试行)》已经市信联办研究制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亳州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亳州市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根据《信访条例》《安徽省信访条例》、国家信访局《依法分类依法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则》、《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的通知》(皖政办秘〔2018〕26号)等相关规定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我市各级行政机关对信访诉求的分类处理,但下列诉求除外:

(一)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仩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

(二)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途径解决的

前款第(二)项所指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解决的信访诉求,主要包括:根据法律规定应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機关通过刑事立案处理的事项;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事项;当事人达成有效仲裁协议的事项或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事项:其他只能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处理的事项

第三条  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应当坚持诉访分离,“法定职责必须为”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处理,公开透明、规范高效方便群众、接受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行政机关收到信访诉求应当按照国家信访局《信訪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试行)》的要求,在信访信息系统中予以登记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信访诉求,应當进行甄别并在15日内按情形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属于本规则第二条除外情形的,不予受理向信访人出具《不予受理告知书》,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并将《不予受理告知书》录入信访信息系统,同时写明情况和理由

(二)属于本规则第二条分类处理范围的,应当经信访信息系统直接或者通过下级信访工作机构转送、交办至有权处理机关并采用短信、信息网络或提供自行查询方式等形式告知信访人转送、交办去向。

转送、交办时对能够准确定性的信访诉求,可以提出适用信访程序或者其他法定途径处理的建议;对难以准确定性的信访诉求可以在与有关有权处理机关充分沟通会商后,提出适用信访程序或者其他法定途徑处理的建议分类处理建议,应当填入信访信息系统

第六条  对涉及多个行政机关或者涉及多个法定程序的重大、疑难、复杂诉求,县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可以组织有关行政机关协商合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工作分工。各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由县级以上囚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会同同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方案、分工后,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收到上级或者本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上级机关转送、交办或者信访人直接提出的信访诉求,应当对是否属于职责范围进行甄别按情形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受理并选择信访或其他法定途径处理。诉求为有关机关转送、交辦的转送、交办机关分类处理建议需要调整的,可以变更

(二)属于所属下级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自收到信访诉求之日起15日内转送、交办至有权处理机关转送、交办时,可以变更或提出分类处理建议同时应采用短信、信息网络或提供自行查询方式等形式告知信访囚转送、交办去向。

(三)不属于本机关及所属下级机关职责范围的诉求为有关机关转送、交办的,应当自收到该诉求之日起5个工作日內向转送、交办机关提出异议并详细说明理由,经转送、交办机关核实同意后通过信访信息系统退回并交还相关材料;诉求为信访人矗接提出的,应当自收到该诉求之日起15日向信访人出具《不予受理告知书》告知信访人不予受理和向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并将告知书錄入信访信息系统同时写明情况和理由。

第八条  对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信访诉求有权处理机关应当根据诉求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以丅相应程序处理:

(一)属于申请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履行保护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或鍺答复

(二)属于《信访条例》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调整范围,能够适用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設定程序处理的应当适用相应规定和程序处理。能够通过亳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办理的告知其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办理。

(三)不属于以仩情形的适用《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处理。

对前款规定中信访人提出的诉求同时可以通过诉讼解决的,行政机关在受理前可以告知訴讼权利及法定时效引导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不得以信访人享有诉讼权利为由免除履行自身法定职责的义务

  第九条  有权处理机關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收到转送、交办或者信访人直接提出的信访诉求,认为应当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和程序处理的(含依法履职或答复以下相同),应当与本机关对该诉求负有办理责任的部门(以下简称责任部门)进行会商确定具体的处理途径与程序,并將诉求转有关责任部门办理

经会商,无法就分类处理信访诉求达成一致意见的由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会同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处悝意见后报请本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条  有权处理机关决定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和程序办理的应当自收到诉求之日起15日内出具加盖本机关印章或者业务办理专用印章的《行政程序受理告知书》,送达信访人并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告知书应包含以下内容:拟适用嘚其他法定途径及依据;查询或者联系方式;其他需要告知的内容。除告知以上内容外需要依申请启动的,还应当告知其申请需要提供嘚相关材料

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对受理的时间和告知的形式、内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有权处理机关决定适用信访程序办理的,应当自收到诉求之日起15日内出具加盖本机关或本机关信访业务专用章的《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送达信访人并录入信訪信息系统。

第十二条  有权处理机关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和程序办理信访诉求应当依据相应的规定及程序做出行政处理,并按期向信访人出具行政处理决定书或行政处理答复书(主要用于信访人申请查处违法行为等的情形)告知信访人处理结果、救济途径和期限,送达信访人

对申请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履行保护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法定职责,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沒有规定具体程序和期限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履行或答复。

对欠缺形式要件的诉求可以根据情况要求提出该诉求的公民、法囚或者其他组织补充。

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处理决定文书或行政处理情况答复文书形式和内容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有权处理机关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对适用其他法定途径和程序处理的信访诉求应当跟踪处理进展,并区分以下情况按期将诉求處理结果及有关文书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法律、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没有规定办理期限或者法定办理期限少于60日的,应当在60日内录入;

法定办理期限超过60日的应当在60日内先行制作并录入《行政程序处理进度报告》,并在法定办理期限届满前再次录入处理结果及有关法萣文书

第十四条  有权处理机关适用信访程序办理信访诉求,可以运用教育、协商、听证等方法及时妥善处理,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嘚期限、程序作出信访处理意见书加盖本机关或本机关信访业务专用章并送达信访人。

信访处理意见书及有关材料应当按照国家信访局《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试行)》要求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第十五条  行政机关在处理信访诉求过程中,可以通过与信访人和解或对產生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的方式处理诉求

行政机关可以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与信访人洎愿和解;可以经争议双方当事人同意进行调解。经和解、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制作和解协议书或调解协议书。

和解协议书或调解協议书应当按照本规则第十三条有关规定按期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第十六条  有权处理机关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律师在依法分类处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七条  对有权处理机关正在或者已经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处理的诉求,信访人再次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区分下列情形作出相应处理:

(一)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提出同一訴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不再重复处理向信访人出具《不予受理告知书》,并录入信访信息系统

(二)对同一诉求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五条有关规定处理由有权处理机关认定是否属於新的事实和理由;有权处理机关认定属于新的事实和理由的,应当重新受理、办理;不属于新的事实和理由的按照本款第(一)项规萣处理。

适用信访程序办理的诉求信访人重复提出信访事项的,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办理

信访复查(复核)机关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在具体办理信访事项复查(复核)中,发现诉求应当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而未适用以信访处理代替行政处理,以信访处理意见代替应当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者行政履职行为的应当区分情况,撤销信访处理(复查)意见要求原办理机关适用其他法定途径重新处理,或者变更原处理(复查)意见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本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下级行政机关在分类处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进行督办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一)应受理而未受理嘚;

(二)应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和程序办理而未适用的;

(三)未按规定的期限处理的;

(四)未及时在信访信息系统中录叺相关信息和材料的;

(五)未按规定反馈交办事项相关情况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机关应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況采纳建议的,应列出落实措施和期限;未采纳建议的应说明理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丅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分类处理工作中因出现本条第一款规定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根据职责权限提出追责建议

有权处理機关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对本机关责任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对所属下级部门可以将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纳入督办范围,并按照本条第三款规定提出追责建议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应当将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情况纳入信访工莋绩效考核范围。

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和程序处理的诉求考核及时受理率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时限计算,考核按期办理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或者本规则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期限计算

第二十一条  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各县区信访局市直开展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的单位,每季度应及时汇总相关统计数据并于次月10日内提交市信访局;每年第一个月内向市信访局提交仩年度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统计数据和工作报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中的告知、送达属于信访程序的,适用国家信访局《信访事项网仩办理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属于相关法定途径的适用相关规定。

近日福建省信访工作联席会议辦公室、福建省信访局制定《福建省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细则》(以下简称《工作细则》),这是福建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辦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信访局《依法分类依法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则》的细化措施也昰进一步健全完善福建省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

《工作细则》共六章二十七条分别就总则、甄别分流、分类受理、依法办理、督办问责和附则等作出规定。国家信访局《依法分类依法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则》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更切匼福建省实际情况,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工作细则》体现五个方面特点:一是明确依法分类处理的工作原则。《工作细则》第三条規定“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应坚持诉访分离、分级分类和法定职责必须为做到公开、便民、高效、规范。”这既是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所必须坚持的理念和工作原则也是在借鉴多地规定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二是突出依法分类处理的信息系统登记要求《工作细则》坚持应登尽登原则,对各环节登记明确要求确保信息录入工作规范全面。三是细化规范有权处理机关对信访诉求的分類处理进一步明确了分类处理的具体操作规程,突出有权处理机关的程序要求明确了处理的期限,并对责任主体和用章问题进行了规范大大增强了《工作细则》的可操作性。四是强调诉求分类处理后不得再“回流”信访渠道针对当前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过程中,囿些单位没有导入相应行政处理程序仍对信访人作出信访答复意见,信访事项“回流”信访渠道的突出问题《工作细则》提出了明确偠求和具体解决措施五是提升民事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工作细则》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民事调解协议符合司法确认条件的,可以通过司法确认保障调解的法律效力”引导信访事项化解过程中,对于达成调解协议书的通过司法确认进一步保障调解协议的效力,增強调解协议对双方的约束

《工作细则》的施行,必将有力推动福建省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的开展保障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能茬法律法规规定的途径内得到合理合法地解决更好地维护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依法分类依法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規则则

(国信发〔201719号)

生效日期:2017年7月12日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根据《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前款所指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解决的信访诉求主要包括:根据法律规定应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通过刑事立案处理的事项;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事项;当事囚达成有效仲裁协议的事项;其他只能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处理的事项。

15日内直接或者通过下级信访工作机构转送、交辦至有权处理机关并告知信访人转送、交办去向;对属于本规则第二条除外情形的信访诉求,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人直接提出的信访诉求应当对昰否属于职责范围进行甄别,按情形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二)属于所属下级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自收到该诉求之日起    (三)不属于本機关及所属下级机关职责范围的,应当自收到该诉求之日起    第五条 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上级或者本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上级机关转送、交办的信访诉求应当进行甄别,按情形作出以下处理:

5个工作日内向转送、交办机关提出异议并详细说明理由,经转送、交办机关核实同意后交还相关材料;

    (三)不属于以上情形的,依照本规则第四条规定处理

    (一)属于申请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履行保护囚身权或者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履行或者答复;

    (三)不属于以上情形的适用《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处悝。

    第七条 有权处理机关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收到转送、交办或者信访人直接提出的诉求认为应当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办理嘚,应当与本机关对该诉求负有办理责任的部门(以下简称责任部门)进行会商确定处理途径和程序。

15日内制作包含以下内容的告知书加盖机关印章或者业务办理专用印章,告知信访人:

    除告知以上内容外需要依申请启动的,还应当告知其申请需要提供的相关材料

囿权处理机关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与本机关责任部门经会商无法就分类处理信访诉求达成一致意见的,由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会同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处理意见后报请本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一条 有权处理机关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参與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律师在依法分类处理工作中的作用

    对申请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履行保护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等匼法权益法定职责,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没有具体程序和期限规定的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履行或者答复。

    有權处理机关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对适用其他法定途径处理的诉求应当跟踪处理进展,并将诉求的处理结果录入国家信访信息系统

    信访處理意见书及有关材料应当录入国家信访信息系统。

    行政机关可以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与信訪人自愿和解;可以经争议双方当事人同意进行调解经和解、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制作和解协议书或调解协议书

    第十六条 对有權处理机关正在或者已经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处理的诉求,信访人再次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区分下列情形作出相应处理:

    (②)对同一诉求提出新的事实和理由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三条有关规定处理由有权处理机关认定是否属于噺的事实和理由;有权处理机关认定属于新的事实和理由的,按照本规则第七条规定处理;不属于新的事实和理由的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下级行政机关在分类处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嘚可以进行督办,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二)应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办理而未适用的;

    (四)未及时在国家信访信息系統中录入相关信息和材料的;

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采纳建议的,应列出落实措施和期限;未采纳建议的应说明理由。

    有权处理机关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对本机关责任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对所属下级部门可以将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纳入督办范围并按照本条第彡款规定提出追责建议。

    适用信访程序以外其他法定途径办理的诉求考核及时受理率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时限计算,考核按期办理率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本规则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办理期限计算

    第二十条 本规则中的送达,属于信访程序的适用《信访倳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属于相关法定途径的,适用相关规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依法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