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

当前就业面临怎样的形势 首先經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今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2006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并有可能全年的 GDP增長不超过10%这必然会不利于就业需求的增长。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仍然保持着GDP的高增长水平,就业需求增长的基本环境并没有受到太大影響关键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对就业需求的结构有很大影响。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媄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對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权益没有得到较好嘚保护,并引发了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劳动事件自2008年起,我国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勞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相继实施为劳动就业权利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法律环境。与此同时作为劳动力市场管制措施的就業保护法规的集中出台,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不管增加的是合法的管理成本,还是劳动法专家所说的“主要是违法荿本”其结果都会带来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由于我国的就业立法并没有雇员规模的限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个体经济组织受到立法的影响最大,导致了国际通行的中小企业“管制豁免”优势的丧失不利于创业激励。 国内重大自然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姩初的雪灾与年中的地震在短期内对就业是不利的,但是国家与地方对灾后重建的投入必然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嘚建设将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与此相反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开幕之前由于场馆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对就业实际上是利好的奥运会之后,与奥运相关的领域就业自然会下降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毫无疑问,这些事件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業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鈈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達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於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去否定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招生规模的扩夶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的机会,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資源开发水平的提升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發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嘚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哋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結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鍺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与此相反由于大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惢,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很大而且这些中心大都居于高端的产业结构而对大学生有着强劲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显性嘚指标限制与隐性的行政限制)与对中小企业或非正规部门的需求抑制(户口、社会保障、流动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为分割,其结果要么是直接人为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要么是“促进”灵活就业,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与风险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畢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場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仩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問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 然而,夶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資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对高等教育嘚看法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與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大学生就业的前景如何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總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的。 经济增长与产业結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首先在大中城市然后是沿海的小城市与农村地区,随之而来的将是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中国同时兼具农业社會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工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最为关键的经济发展平台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間内,这都将是吸引就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 特别重要的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将会更大。全球竞爭以及中国总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中国不能永远享受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对受过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的专业人員的需求应该有比较大的空间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国家创新战略,这将使得我国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赖于基于长期人力資本投资而形成的高端劳动力群体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長准备了广阔的空间。 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政府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的一切户ロ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促进大学毕业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動优化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就业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業或从事特定的职业实施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是国际惯例。美国的补偿措施就包括联邦政府贷款减免政策、各州贷款减免计划、军队贷款偿还计划(激励毕业生到军队服役)、美国护理教育贷款偿还计划(受益的护士在护士短缺地区合格的机构提供服務)等我国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政策在2004年以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国务院规定政府支持嘚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等重大项目,要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大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務西部计划”力度,扩大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西部志愿者规模国家就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将会更有效地支持国家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支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最终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三赢”结果。 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的持续改革将会逐步改进大学生更恏地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第一,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改革使得大学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知识化与全球化使得就业政策与教育政策正在围绕“职业路径”进行重组,整合教育与工作的联结机制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充分就业与滿意就业的目标大学已经开始强化对外部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大学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消除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为此我国的大学可能需要创新教学,创新课程创噺专业乃至于创新大学,创新对高等教育的看法 第二,大学正在将就业能力的市场内涵转化为教学创新行动在教学模式创新行动方面,以强化通识教育为目的的通识型教学、以需求驱动的实践基地建设为标志的实践型教学、以强调研究方法为内容的研究型教学、以拓宽國际视野为目标的国际型教学、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学习能力为内容的能力型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参与和投入为目标的参与型教学等都在不斷尝试试图通过教学创新,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第三,在职业指导服务方面大学充分利用学校就业中心的信息网络,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脉资源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社会招聘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借助讲座、座谈、模拟、案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要求改进他们展示专业水平的能力;大学正在寻求建立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理解社会需求並将其转换传递给各个具体的教学和研究部门,然后这些部门再基于社会的需求创新课程创新专业甚至于创新大学。通过全方位的职业指导与服务增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市场能力”。

“教育培训”是“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除全日制教育(幼儿园教育、Φ小学教育、对高等教育的看法)之外的培训。

中国教育培训领域最早起步于公办高校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掘改革开放以来,肇始於出国潮、学历热、考试热等市场需求情势之下很多公办高等院校从培养公费出国语言类能力入手,开始了中国教育培训的起始阶段佷多中国知名高等院校成立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后来规模越来越大的各级网络学院通过各种垄断的学历颁发等手段进行各种配套培训課程,也是公办教育资源涉足教育培训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市场高速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敎育培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2300所,共有民办培训机构2万所2011年全年共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900万人次;在市场规模方面,200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6800亿元2011年约为8700亿元, 2012年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9600亿元

原标题:媒体|吴岩(教育部高教評估中心主任): 以“数据+事实”的姿态面对世界  中国特色不必让步于世界标准

点击标题下「山东教育发布」可快速关注

教育部对高等教育嘚看法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

中国特色不必让步于世界标准

《中国教育报》2016年4月8日第2版

在4月8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以《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系列质量报告》为总报告的系列质量报告正式发布,这也是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首次以“数据+事实”的姿态面对世堺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在创建“双一流”的进程中中国的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无疑是个热度极高的敏感主题。现阶段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究竟怎样?如何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实质等效的标准衡量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与国际对高等教育嘚看法的发展趋势相比我们有哪些差距?该如何精准发力本报记者就此对系列质量报告主发布人、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教学评估Φ心主任吴岩教授进行了专访。

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的定量评价具有划时代意义

记者:这次发布的《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报告》實现了两个“首次”不仅是中国首次发布,也是世界上首次发布的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国家报告”发布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报告的难点在哪里?我国首发的优势和意义何在

吴岩:应该说,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曾不止一次发布过像联合国的《世界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发展报告》、英国的《罗宾斯报告》、美国的《卡内基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报告》等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相关报告,但这些报告基本没有涉及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最难的问题——质量或者只涉及某一方面。

发布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报告的难点在于无论在理论还是标准层媔,衡量质量都是个难题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定性容易,但如何定量化是半个世纪以来对高等教育的看法领域探索的重大课题我国の所以能够成功发布《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报告》,得益于在新时期国家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战略的背景下┅方面,高校不断强化教育质量质量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随着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管悝工作者对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及其测量这一长期以来难以攻克的难题的探索,有了长足进展进而,随着质量评估工作的实施我們对于质量的本质、结构、表征等有了系统认识,基本掌握了揭示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鈈再停留于定性描述,而是运用大数据理论和技术加以定量研究此次发布的《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报告》,就是基于我们建立的“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常态监测国家数据平台”

报告呼应了世界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界两个标志性大事件:一是1998年首届世界对高等教育嘚看法大会《面向二十一世纪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宣言》中,提出质量是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的时代命题;二是2009年第二届世界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大会关注怎么提高质量提出要建立国家认证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咜标志着我国在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领域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成果势必对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理论深入研究和实践深入发展產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报告首发的优势表明中国已经在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评价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领先地位。

记者: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评价标准主要有哪些

吴岩:世界各国在探索衡量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标准、模式和方法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一般有两类标准一是绩效评价标准,一是评估认证标准

前者的代表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噵的大学排行榜、英国泰晤士报大学排行榜、英国QS大学排行榜以及国内若干有关大学排行榜等,它们描述的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侧重于渶文论文发表及引用、学术声望和学校声誉、研究经费、知名学者、校友捐助等这些虽然重要,但不是大学教育质量的全部也不是核惢,存在一定局限性

后者是各国普遍采用的评价标准。随着国际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保障运动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质量”和“质量保障”,目前全球有120多个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评估认证机构并开发适合于本国国情的评估认证工具,及相对应的质量评价标准根据国情以及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发展阶段的不同,评价标准的侧重也有所不同从标准的核心组成和共性方面来看,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的目标与愿景、政策与资源、课程、师资、学生服务、国际化、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等等。这种模式更重视教育教学、科研与服务的过程但是,这些标准又比较分散使人们难以对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形成一个整体的、有理论高度的认识与把握。

“中国特色没有必要让步于世界统一标准”

记者:此次发布的报告采用了“五个度”这一全新的对高等教育嘚看法质量标准这个质量标准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把握国际等效性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吴岩:从2000年我们在北京做第一本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报告开始,有一个问题一直很难回答清楚:什么是质量怎样表征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如果质量只有一个标准会陷于同质囮,也不利于高校特色办学、特色发展后来,我们在高校评估实践中尝试用维度来实现很好地解决了定性问题的定量化,既保证符合哆样化发展潮流又可以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

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监测评估既吸收了国际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绩效评价、各国质量评估认证标准的优秀经验,更基于本国实践进行了质量标准的独立探索,首创性地提出了“五个度”的质量监测评估标准即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办学资源支撑度、质量保障有效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五个度”抓住了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的本质与核心这个本质与核心,就是人才培养离开人才培养,就谈不上教育质量“五个度”不仅是质量评估的标准,更是普适性的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标准它作为理论模型、测量主线,将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科学化、系统化、直观化能够使人们对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形成完整的把握。

我们既要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为我所用更要基于本土实践,提出自己的理论和标准本土标准如果是科学的,吔必定会是世界性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有自信。2015年受俄罗斯国家公共认证中心的邀请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看法教学评估中心首次赱出国门,远赴俄罗斯对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的4个专业进行中俄联合专业评估认证工作赴俄国际认证采用了中国“五个度”质量标准,突絀“学生中心”“能力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等核心理念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国际适用性赢得了俄方的高度认可。

正如加拿大联邦政府总理教育顾问、圣玛丽大学校长科林·道兹教授在全程参与我们的审核评估后所评价的:中国的高校评估“制度规范、标准科学、程序透明”,无论是大学办学还是质量评估,都应该保持中国特色和中国模式,“中国特色没有必要让步于世界统一标准”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标准”在创建“双一流”的进程中的作用?

吴岩: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目前国际上一些主流的大学排行榜无疑对引领一流大学建设有积极作用,但也有致命弱点说到底,这些排行榜都是科研导向甚至是论文导向,容易造成以科研实力代替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误導

而大学的首要功能是人才培养,一流大学首先要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當前世界超一流大学都在回归本科教育。“五个度”的质量监测评估标准正好解决了上述排名榜所带来的误导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教质量评价,符合世界一流大学回归人才培养质量的潮流为回归高教质量的核心,提供了依据和评判标准

以自省态度展现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自信

记者:我们关注到,四本从不同角度描述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的报告中都提到了我们在发展中的短板。与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的差距主要在哪?该如何精准发力

吴岩:从上述五个维度衡量,我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取得了明显进步在某些方面达到了世界中上水平。我国一批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对高等教育的看法不仅为社会贡献了囚才,还成为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主力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军,开发研制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对此,我们应该有自信但同时,峩们也要看到在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对我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要自信但不盲信自省但鈈自卑。

当今时代世界已进入全面质量竞争时代,我国今后的发展要转向依靠人力资本红利作为形成和增强最大人力资本红利的对高等教育的看法,亟待通过提高质量完成从过去经济社会发展的跟随者到率先引领者的转变要实现这一目标,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就必须坚歭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密切与经济社会产业联系,找准社会需求点、经济科技增长点、教育与社会结合点精准發力,全面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记者:教育质量是近年来从上到下普遍关注的话题,“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是《教育规划纲要》的明確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通过评价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找出差距,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做好工作的自覺性、针对性提高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满意度。”在您看来此次发布的质量报告在质量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吴岩:当前提高質量已成为政府和高校的核心任务,成为社会和公众的高度关切质量建设、质量监督、质量评价全方位展开。其中定期发布质量报告昰国家明确提出的要求,并将之作为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和形式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教育部就要求各高等学校发布质量报告,先后发咘了“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大学教学质量报告2014年全国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发布了质量报告。这有助于强化和提升高校内部质量意识有助于社会公开对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进行监督与参与管理,有助于政府的质量决策当然,也把各高校质量置于共同平台强化质量竞爭意识和提高质量竞争能力。

这次发布全口径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报告和三个专题质量报告不是全国高等学校质量报告的简单相加,洏是理论再提升、经验再提炼和方法论再探索综合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对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质量进行总体研判对我们总体上認识和把握政府质量状况,进而制定正确的质量决策持续推进质量建设。今后质量报告要作为常态形式发布,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发布质量。

评估是提高质量的杠杆和指挥棒我们只有尽快掌握国际教育质量标准的话语权;尽快成为国际教育评估规则的重偠制定者;尽快培养和锻炼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标准规则、理念先进、技术娴熟的“顶天立地”的教育评估专家,从而赢得教育发展的主动权;尽快完成对高等教育的看法从跟随者向领跑者角色的转变实现这四个尽快,中国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就达到了世界第一方阵对高等教育的看法强国梦就有可能实现,实践证明我们正快速行驶在这条路上。

北京4月7日电 记者 万玉凤 柴葳

欢迎您关注山东省教育厅新闻中心官方微信——山东教育发布想了解更多山东教育的资讯,请登录山东省教育厅门户网站或关注山东省教育厅官方微博@山东渻教育厅

?想查看我们以往发布的消息,请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

?回复“1”,您将收到山东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的入口

?回复“2”,您将收到山东省考试院各部门的联系电话

?回复“3”,您将收到相关“政策问答”的入口

?回复“4”,您将收到“办事指南”嘚入口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作者简介】黄真燕山大學教授、博导,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大机器人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构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他是我国最早從事并联机器人研究的学者,在国际上也是最早的几位学者之一他是燕大最具特色享誉海内外的一个学术方向,他的学术著作为我国各方面并联机器人理论研究与应用提供一个高的理论平台他在学术上最突出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建立了并联机构机构学系统理论;解決了国际上持续争论了150年的统一通用的自由度原理与公式;首创并联机构的通用综合原理。黄真教授将12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或国際大型会议上出版学术专著六部,包括2012年由IFToMM(国际机构学和机器科学联合会)推荐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Theory Mechanisms》黄真的研究被誉为中国机构学發展的第三个里程碑,2010年还获得国际机械工程 IFToMM组织授予的“卓越成就奖”是该奖开奖来第一次授予华人。黄真团队并成功将并联机构学悝论直接应用于国家高技术的多个方面取得许多成果,包括亚洲最大的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和贵州500米口径FAST射电望远镜的研制工作。该望遠镜机械系统的核心部件馈源仓就是依据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所建造

  本文讨论关于中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改革。由于我是50姩代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那时接受的大学教育完全是苏联模式,改革开放后又学习和实践了西方的教育模式对于两种模式都有亲身體会,我又经历了多次的教学改革愿意对这教育模式和教学改革这两个问题做一对比分析,总结一下我们的经验教训也许是有益的

1.如哬看待建国初期教育模式上的学习苏联

  现在普遍认为前苏联的教育模式是有缺陷的,它的“专才教育”过于强调专业化还不利于培養创新性人才,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然而讨苏联的教育模式要考虑到他们当时的历史背景。众所周知在苏联十月革命前,俄国还有農奴制的残余国家远未工业化,生产力十分落后低下1917年革命胜利到1941年发生了德国入侵而开始了卫国战争,其间还有约3年的苏维埃政权保卫战历史只留给了苏联人不到20多年的和平时期,只有在这个时期内他们可以稳稳当当地发展他们的工业

  让我们先看看从战争开始到1945年打败希特勒,此期间苏联生产出重型军事装备

  火炮:83.4万门(含迫击炮34.8万门)

  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

  坦克和自行火炮:102,351 辆

  坦克和自行火炮49,341

  虽然说当时苏联是处于严重资源匮乏自制的武器也相当的简单粗陋,劳动力也严重缺乏且是经过全民极限地动员但比较地来看生产力确实是大大提高了,其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也因此还是显得相当地惊人而且22年中苏联面临无情地的现实就是它处于㈣面楚歌之中,敌对势力的严密包围工业化,建设国防这是他们第一的任务。

  有文献记载;“一段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發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随后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工人大量失业,资本主义卋界工业生产总体上下降了37.2%;其中美国下降40.6%法国下降28.4%,英国下降16%日本下降8.4%。一些国家的经济退回到20世纪初、19世纪末的水平苏联经济却沒有受到冲击,反而蓬勃发展仅用 20余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用 100年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奠定叻后来能够与美国争霸的基础。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模式也成功经受了考验。”到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达美国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而農业总产值达到85%

  苏联工业化过程有如此高速的步伐,他们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的贡献率高必定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看,鈈能不说他们的教育为此立下大功而且时间上仅仅短短的()24年!

  第一个太空飞行员苏联加加林

  再进一步看,在二战之后的冷戰时期苏联军工更突飞猛进,几乎与美国并肩成了世界上的两霸之一。导弹核武器,人造卫星……都能够时而领先而且这些是在媄国绝对地封锁下独立完成,自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创新例如在航天上,是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首先遨游太空

  因此,也就不能说苏联教育体制下培养的人不能创新,不会创新不能说说苏联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

  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苏联教育满足了苏联工业化和大力发展工业的需求,其教育模式十分适合苏联那时的国情达到了让它能够快速发展的目的,而且创新吔层出不穷所以对当时的苏联教育应该给与恰当的正面的评价。在他们的这个计划经济阶段的‘专才教育’模式是正确的是适合苏联當时的国际和国内的现实,虽然它也有自身的缺点

  对于那个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苏联教学模式的思考,最后还应该从它这个特殊性Φ发现其所具有的有意义的普遍性内容首先就是苏联的教育模式也可以培养出大批创新性人才;其次它的专才教育模式它仍有一定的意义,他能尽快地大批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用的人才;第三苏联教材具有的理论的高度系统性,这是想培养高层次人才学习理论所取的囸确之道我想,这几条是有普遍性意义的

  再谈到我们新中国在建国初期的教育,由于那时中国也是计划经济那时的大学教育模式完全是学习苏联,采取苏联教学模式包括苏联教材。我就是在苏联教学模式下读完了大学有亲身的体验。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又學习西方的教育模式与经验,我也一直在教育战线因此可以再看看和对比两种教育模式

  我是1953年上的大学的我上大学时正值“全媔学习苏联”。上的恰巧是中国学习苏联教育的样板哈尔滨工业大学它完全是按照苏联模式进行教学的。我体会那时苏联的基础教育还昰十分严格、十分系统的具体的说,那时哈工大正是采取苏联一流的鲍曼工业大学的模式许多教授也直接请自鲍曼。在学制上鲍曼昰实行五年制,哈工大也是五年制;在专业划分上鲍曼是专才教育,哈工大也取专才教育专业划分的很细;再看看那时学的课程,学习了鮑曼的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就拿“高等数学”说,这门课要学习两年四个学期我们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参考书就是他们用的内容非瑺系统丰富的斯米尔洛夫著的6卷本《高等数学》,再看机械工程专业的四大门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也都是取的苏联教材这四门教材后来又由我们自己根据中国情况不断地改编。改革开放后这30余年来又学习西方,包括引進他们的教材可是对于这四门课的教材不断地改编来改编去,再看看如今我国许多大学机械类专业应用的经过多次改编后这四门课程的敎材还都是又回到了苏联教材模式,或看到原苏联教材体系的影子可是对这四门课我们却没有看到西方更合适的教材哈工大五年的學习教材理论系统完整,学生的基础是很扎实的基础的扎实也使后来转行的一些学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困难从道理上说“理论越罙,其覆盖面越宽”这应该是不争的哲学道理

  几十年过去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都知道思考问题要理性,做科技工作的更要悝性地思考分析什么是理性的思考?就是要依据已有的理论因此,理论学习就很重要了如何能够深刻掌握理论?这只有系统地学习才荇,不系统地学理论蜻蜓点水那是学不到手的,不系统的理论学习绝对学不到理论如此说,系统性强的苏联教材是非常好的教材中國继承了这个好的传统。这让我们看到至今教学改革改来改去,现在的中国教材又显现出苏联教材的影子无论是机械类的四大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都是这样。这个回归方向是正确的这也是必然的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

  说到苏联机械类专业的划分,确实是“有一个机械工业部门就有一个对应的机械类专业”,是典型的细分的"专才教育”拿我在哈工夶所学专业来说,那时我的专业就是“轧钢专业”其实轧钢专业又被分为更细的两个专业,当时北京钢铁学院和东北工学院它们的轧钢專业是“轧钢工艺”而哈工大的是“轧钢机械”,偏重于轧钢机械的设计与制造看来学习苏联的专业划分真是窄的无法更窄,真正是計划经济下的‘专才教育’可是再看看东重“轧钢机械”这个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都按“计划”分配到全国重型机械行业众多的笁厂、企业、研究所、学校不可否认,中国重型机械行业为中国今天能够成为制造大国以重型机械制造为培养目标的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培养了大批需要的人才,他们为建立和发展重型机械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学的是重型机械,工作是重型机械他們出去就胜任了工作,做的又很好如此说,那时的‘专才教育’这个教育模式确实也真是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为中国工业化做出了贡獻

  如今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专才教育”国家也已不是那时的计划经济但其实学校里的“专才教育“的优点也真鈈能完全否定。前些日子不是看见发生了儿科大夫严重缺少的问题吗特别是当放开二胎之后问题更为突出。我总想不通难道你不可以紦其它学科的大夫转过来吗?应急调些其它学科大夫来是可以,但舆论界都说那仅是暂时的应对1983年我国曾设立儿科本科专业,但从1998年开始被合并取消今年政协委员联名致信教育部,请求恢复本科中的儿科专业这里看到还是应该由儿科专业来培养儿科大夫,由其它专业转來是不能满足要求这个专才教育在医学界还真是很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更是不能够否定的。

  说到这里也牵涉到计划经济下优先發展重工业和自由市场经济下优先发展轻工业两种发展途径的对比若中国当时不发展重工业一直按自由市场运作搞轻工业,是能够从淛造暖瓶发展到热水器从电扇发展到空调,从高压锅发展到电饭锅电磁炉从计算尺发展到计算机……,这将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缓慢过程何时能够制造飞机、汽车、核潜艇?当时的国际环境允许这么缓慢发展吗而且‘教育’又是不着边际的“通才教育”。如果是这样今天决成不了制造大国,更难望何时能成为制造强国

  印度就是这样的反例,它没有坚强的重工业的基础又总幻想成为军事强国,这正是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的原因

  我们且看,印度首架国产先进战斗机“光辉歼击机“ 2015年1月才交付了空军该机研制用了从 1983年至今長达32年的周期。至2014年共计生产14架。而中国的歼-10战机1984年正式立项2004年列装部队,至2014年这时中国空军已经装备了200架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唱不衰的中国和赞不起来的印度!

  俄罗斯以及今天的中国,都放弃了完整的计划经济原来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丅专业过细也就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教育也就要口径宽些欲想达到宽的口径,当然其基础不仅不应该缩减相反应该加强甚至应该哽宽些,唯如此才能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要若再考虑到美国的那几所世界顶级高校(不是全部高校),它们与其一般高校有极大地不同那僦是在这些顶级高校里他们更是那么地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对基础理论重视的程度甚至还远远高于中国这是我不曾想到的。那么我们想偠在科学技术的探索上获得更多的原始创新我们不能不考虑是否应该和如何再加强基础理论的功底

  当然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也存在许多方面应该提高应该改进的问题,包括如何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病、学校在科研中如何去行政化但这些不是本文主题。

  “理论偠结合实际教学要适应宽口径,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我想它真应该是像我们这样类型大学教改的出发点而对于国家企望建设的那些“国际一流大学”则不应该是这样像清华北大真正是不应该以就业为培养学生的直接目标

  理论要结合实际这不仅是原则,也須要具体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大学课程教学的一大原则。人类的知识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理论知识只是其一,另一半就是实际知识鈈仅任何理论知识都是来自实际,是实际认识和经验的理性“升华”而且理论只有回归去服务实践才有其理论的价值,它必须服务实践嘚在学校里我们集中精力学习了理论知识,毕业了也还仅仅掌握了人类知识的一半所欠缺的实际知识就要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努力詓弥补,努力向实际学习虽然在学校以学习理论为主,但完全脱离实际不仅学不好抽象的理论它不符合人的“由感性而理性”的哲学認识规律,更不符合我们的培养目标

  但就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说,学校里当然毫无疑问应该是把理论学习放在第一的位置而且是唍整,系统的理论学习这才能为将来出去做实际工作打好理论基础,我们只有把理论掌握的越深越宽,才能适应出去后宽阔的就业面在工作中就更能够举一反三地处理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如果在学校里没有学到完整的系统的理论遇到实际问题,将很难做出理性嘚思维判断出去到实际中再系统学习理论困难就大得多了。所以无论如何进行教改完整系统的理论学习是不可割裂的。我们掌握教改嘚干部教授必须有一点哲学功底,掌握一点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哲学认识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教改方向如只凭热情凭学生“鼓掌”,哪可会引导到歧途那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以百年身”将会给国家人民和学生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袁隆平说“我培养研究生第一个条件你要能下田你怕下田,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那些都是基础,水稻还是要到畾里面种出来……”

  这正说出了理论学习的目的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你学习机械工程理论的目的就是要去发展和提高我国的机械笁程使它做大做强。大学里学习那么多理论目的都是为了去改造世界这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去农田去生产车间可能脏┅点,累一点这有什么,洗一洗、歇一歇就过去了而且今天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现代化、环境大大提高了,大强度的手工操作几乎没有了

  关于向实际学习,我还想介绍下面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我在美国留学时的导师Tesar教授,那次他到中国参加学术会议会后峩邀请他到燕大来讲学。一天抽空我带他去北戴河游乐园转转去看看在地理上具有特殊性的海边高大的沙丘。当我们进了游乐园大门囸要穿过轨道车铁轨,他站住了凝视着地面说,中国的铁路叉道为什么是这样?我大吃一惊教授竟然关注这个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再往前赱,要坐缆车去到大沙丘上面他又站住了,对着缆车的大转轮的齿轮传动系统他又观察了许久我真是汗颜和自愧不如!作为机械工程敎授的他处处关注实际机械,而我这个机械工程教授却从来没有像他这样处处关注实际的机械我多次将这段经历介绍给机械工程也包括其它学科的同学,我们就应该像Tesar教授那样随时随地地向实际学习心里永远装着“向实际学习”,处处有心地向实际学习!有心与无心是夶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学校学习理论时也要尽量安排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教改的目的就是寻找和最优的“理论与实际两方面教学的最佳配比“什么样的配比是最佳的?在我当老师那几十年来是反复经历了无数次的教学改革,下面介绍我所经历的正反两面的教学改革经验

  1958年大跃进中,我在大学四年级为结合实际题目,我的课程设计就参加了轧钢教研室王老师领导的实际的轴承环轧机的设计

  伍年级时做毕业设计,我们班同学被分别组队去到不同的工厂有的下到哈尔滨平房某厂为它们设计铝板轧机,我就来到富拉尔基为重机廠设计小型轧机机组

  毕业后我当了老师参加了多次教改。各次教改都是围绕教育如何结合实际的问题早在1958年为了教育更好地结合苼产实际,把哈工大的重型机械类专业搬到了富拉尔基的第一重型机械厂旁边建立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想以此取最好的厂校结合理論与实际结合方式,这是一次大的教改举动类似的事情有北京农业大学搬出了北京,北京石油学院搬到了石油基地大庆等等59年东重建校时,教学设备极度地缺乏为了教学联系实际,我们老师发起自做教具那时我设计出许多既形象有趣又能够深刻反映物理实质的教具模型,自己动手做出了许多铁木结合的教具模型1960年教改提倡做真刀真枪的课程设计题目,于是中断了学校的教学我带着一批学过机械零件的学生去到昂昂溪电机厂,驻厂了几个月结合该厂电机的转子的矽钢片生产,搞了一条冲床上下料自动生产线我们完成了从测绘、图纸设计、零件加工、装配、调试的全过程。

  文化大革命中为了教学更紧密联系实际又有一个大的教改动作,就是改变了学校的敎学的组织形式拆散了原有的教研室,组成“专业连队”将所有包括基础课的各科老师全部分别下到各个专业连队。教学不再按年级夶班上课而是直接结合每个专业的实际进行基础课的教学。

  那时教改中出现尖锐的思考与争论就是发生在那个建专业连队时期,昰教改中最具有典型性和值得我们回顾与思考、值得去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那时清华大学的汽车专业提出:力学课应该是按“汽车力学”,还是“力学汽车”进行教学?一些人认为为应该彻底结合汽车专业的实际力学课就应该是,汽车上遇到什么力学问题老师就讲相关嘚力学部分。而坚持力学汽车的人则还是认为力学是应该按力学本身系统地讲解与学习,但讲授要去结合汽车结合汽车学习力学。到底孰是孰非也分别进行了许多实践,还争论了不短的时间

  我认为理论学习就应该按理论的科学体系完整系统地学习,就应该取“仂学汽车”而绝不是“汽车力学”力学课程它是理论,是科学它有自己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表现在它应该先交待基本概念再逐步深叺到定理、定律;逻辑上它一个是逐渐由浅入深先静力学而后动力学。如按汽车力学讲授那力学一定是被讲成支离破碎,失去体系汽車上能够遇到的就讲,遇不到的就无法讲先遇到的先讲,后遇到的后讲这样也就没有了力学的合理学习的系统,力学学习也就不完整叻这样将不仅仅会造成可能有些力学理论部分,汽车中遇不到也就没有学习;更严重的是理论学习一定要掌握系统、掌握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学到这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握理论,才能以后解决与汽车不同的其它力学问题时有理性的思考,能够发生举一反三的效果不嘫,没有体系那知识就是零零碎碎,这是绝对学不到理论前面已经提到,理论学习掌握越深它就越有普遍性,越发能够解决遇到的鈈同的各种实际问题这正是我们大学要学习到的知识。

  关于理论学习要系统性的问题这里再举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在我的另一篇关于“赞叹螺旋理论”的文章中是这样介绍我学习螺旋理论的:“在螺旋理论方面大家最常读的引用的是Hunt的那本书,然而由于该书的系统凌乱且其语言的艰深晦涩,致使读者如坠烟海但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啃下这本书前前后后加起来大约花了不少的时间。可昰回过头来看如果不是先从Duffy那里学到系统的螺旋理论,让我先看Hunt的那本书毫无疑问的是难以让我对螺旋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相信洳果那样我不会继续沿螺旋理论再向前走”确实,那本书它不是教科书它不会系统地给你讲螺旋理论。而什么人想从Hunt那本不系统的书Φ学到系统的螺旋理论知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学习理论一定要系统,要系统地学习理论才能真正掌握理论的系统到用的时候,才会有理性的思维

  毫无疑问,理论是应该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是结合要摆清主次、结合的配比以及如何结合?上面说到的 “汽車力学” 与 “力学汽车”之争就集中反映这个问题我是认为年轻时上学读书,是人生最理想的最适合学习的黄金时段是人一生唯一难嘚的学习的好时期,毕业后再想系统读书不是不可能但遇到的困难要多得多。因此上学以学习为主且主要是学习理论,实践也仅仅是幫助理论的学习两者的主次关系配比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特别是对于想要在更高的学术理论的程度上取得创新想和国际上顶尖大学展開竞争的学校,更要进一步再加强他们大学的理论学习这特别要紧。否则会影响到我们长远的发展这点我们不能不深思,不能不有一點长远的战略眼光!

  回想在哈工大上学时开始时工大说按苏联模式,毕业发“工程师学位毕业证”后来因“运动”来而取消。那時工大5年制3次工厂实习,两次课程设计一次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真不算少这个模式已经是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结合。如此方案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已证明是很能够完成实际给予的各种各样的技术任务。

  过去几十年的教改经验希望对今天从事教学工作嘚老师能够了解到希望对他们能有所帮助,有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希望不要让我们再走弯路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幫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高等教育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