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上英雄儿女王成原型的原型是怎么活过来的

已被0人收藏
&王成原型谈被俘后回国:被要求只讲过 不谈功
来自:保密
发帖:776+34396
蒋利不在父亲身边,他在葫芦岛市当小学老师。但他很早就知道,父亲参加过朝鲜战争,是一名老兵。父亲桌上常年备着《抗美援朝纪实》、《志愿军战事全纪录》、《三十九军在朝鲜》这些书籍,大多翻得已经掉角。然而对于当兵时的故事,蒋庆泉从不愿多谈,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子女过问。
在蒋利的记忆中,父亲唯一一次主动提起打仗的事,还是在40年前。那次,蒋庆泉从村里带回了一张泛黄的报纸,指着里面一篇描写志愿军攻打石岘洞北山的文章对儿子说:“这场仗爹打过。”
挂了舅舅的电话,蒋利当晚就赶回锦州,向父亲提出了这个疑问。“喊了又怎么样,他们没有开炮啊!”蒋庆泉沉默许久,说出了这样一句让蒋利觉得“没头没尾”的话。随后,老汉开始浑身发抖,却再不发一言。
蒋利没有继续追问,但已确定父亲身上一定有着一段特别的经历。回家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他将“蒋庆泉”三个字输入搜索引擎
这个沉默的老汉在网上并非默默无闻。以寻找蒋庆泉为主题的文章竟然有好几篇,累计达数万字,题目包括《关于王成原型》、《“向我开炮”的又一轶闻》、《呼唤“王成”:你在哪里?——“向我开炮”英雄故事后面的故事》等。
这些文章明确指出,23军步话机员蒋庆泉在石岘洞北山阵地上喊出“向我开炮”。文章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一位叫做洪炉的老作家,他曾经是23军《战地报》的一名记者。
蒋利随后又在网上搜到了舅舅所说的那一期《电影传奇》,节目中提到父亲的老嘉宾竟然也是洪炉。
“这么多年过去了,居然还有人一直在寻找我的父亲。”蒋利还记得,当时自己“眼泪差点掉了下来”。随后,他在一个论坛的转帖《呼唤“王成”:你在哪里?》下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和电子邮箱。
州长与小兵
两年前,洪炉在北京的家中接待了一位来自香港的朋友。聊天中,朋友无意间提到的一个故事却触动了老人多年来的一个心结。
朋友说,他认识美国内华达州前州长迈克·奥卡拉汉。这位州长是一位残疾人,只有一条腿。州长告诉他,残疾是在朝鲜战场上落下的。
奥卡拉汉回忆,1953年在三八线附近,他带领100多个美国士兵攻上了中国军队的阵地,发现只有一个小兵还活着,也没有武器。“按照战争的游戏规则”,奥卡拉汉让大家不要打死他。围拢到跟前时,他们却发现这个中国士兵拿着步话机在喊。美军不知道他在喊什么,结果喊着喊着,炮弹来了,这个中国兵和几乎全部美国兵被炸死在阵地上。
最终只有3个美国人幸存下来,奥卡拉汉就是其中一个。他曾经对中国人很愤恨,觉得对方不遵守战争规则,“我们不打死你,你却调来炮火把我们都打死”。
“这不就是《英雄儿女》的现实版吗?”朋友随口开起了玩笑。朋友没有发现,此时洪炉的双肩开始微微颤抖,他也并不知道,这一幕画面已经在对面老人的心中演过无数次。
1953年4月的石岘洞北山战场,一场惨烈的攻坚战结束后,22岁的年轻记者洪炉听说志愿军中有一名叫做蒋庆泉的步话机员,在坚守阵地的过程中,面对几乎攻到面前的敌人,曾在暗堡中向指挥所大声呼叫“向我的碉堡开炮”。
他很快找到了当时在指挥所与蒋庆泉直接通话的两名战士进行采访,并完成了一篇战地通讯。
然而就在部队准备为蒋庆泉报功,并向军内外宣传其英雄行为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在与“联合国军”在板门店协议交换战俘时,我军被俘人员名单中出现了蒋庆泉的名字。
按照规定,凡被俘者不予宣传,烘炉的这篇通讯也被压下不能发表。
“整个步话机排都知道蒋庆泉的故事啊,大家觉得他可怜,被俘了就什么都没了。”洪炉一边说着,一边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纸张已经泛黄的笔记本,翻到其中的一页手稿。这页手稿写于日,题目是《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
如今80岁的洪炉说,过去的许多年里,每当翻到这份手稿,便会想起那位未曾谋面的“故人”。
-------------------------------------------------------------------------------------------
国在山河破,万古千人唾,唯使国之破,还吾山河在
...楼主...
来自:保密
发帖:0+401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2+122
-------------------------------------------------------------------------------------------
来自:保密
发帖:214+2639
再看一遍 集结号 去
-------------------------------------------------------------------------------------------
kds就是一座喷子山,不论什么主题,什么论点,都会有人,为喷而喷
来自:保密
发帖:776+34399
国庆期间,父子俩坐了20多个小时的硬座火车赶到宜兴。在陆家,蒋利终于听到父亲亲口讲出了那段在心中深埋了50多年的历史。
那是1953年的朝鲜战场,在狭窄的三八线两侧,密集部署着双方200多万人的大军。每一块阵地都被反复争夺,“人肉堆成山”,战士们没有时间修筑工事,就把尸体堆成坎,趴在上面打仗、进食、喝水。
4月18日,蒋庆泉所在的23军67师201团5连接到命令攻占石岘洞北山,然后“扼守阵地,组织炮火大量杀伤反击之敌”。
出发前,连长便开始指定若他死后谁来指挥,一直从排长指定到了年岁最小的一位班长。攻山成功后,165人组成的加强连,已经只剩下十几名战士,连长阵亡,排长阵亡,班长阵亡。
在阵地的暗堡中,幸存的战士围着担任步话机员的蒋庆泉,以保护他可以顺利向炮兵指挥部通报“撒花生米(炮弹)”的位置。
“就看着战友扑通扑通地倒下去,一个接一个。”蒋庆泉说,他亲眼看见一个拦着他不让他出碉堡的战士,头被打碎了,胸口也喷着血。
敌人则越来越近。
陆洪坤至今仍记得当年步话机中蒋庆泉的嘶吼声,“最后他不喊暗语了,就喊向我碉堡顶上开炮。我问他那你怎么办,他说你别废话,废话,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然而蒋庆泉并未等到他要的炮火,却被敌人的弹片轰中了后背的步话机。后来他得知,我方炮兵在那个当口的弹药供给出现了问题。
负伤的他在地上爬,想找枪自杀。他看到另一名战士也在爬着找枪。
蒋庆泉回忆,当时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当俘虏”。后来,一枚瓦斯弹打入碉堡,他晕了过去。
蒋庆泉睁开双眼的时候,正躺在一辆卡车里——被俘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朝鲜战争结束后,6000多名志愿军归国战俘被送到辽宁昌图的归来人员管理处。
在管理处的一年时间里,他与另外15名战士分在同一个班。在他的印象中,每天的生活就是“认罪和检讨”,“不讲功,只讲过”。
16名战士仍然穿着军装,用着印有“抗美援朝”的陶瓷缸喝水,却不再被认为是军人。负责教育审查归俘的干部有这样的论断:“人民军队的字典里没有被俘,被俘就等于变节。”
最终蒋庆泉被组织上给予了保留党籍、党内处分的结论。
在“文革”中,档案被造反派翻出后,他又一次受到了冲击。运动的时候要斗争他,说他是叛徒。公社屋里都是批他的大字报,墙上是,绳子上挂着也是。
1981年12月的一天,民政局和组织部来了两个同志,宣布取消他的党内处分。
那一天,在朝鲜战场上一滴眼泪都没流过的蒋庆泉,大哭了一场。
从那一年开始,民政部门每个月都会给蒋庆泉发放一定额度的补贴,一开始是4块钱,如今涨到七八百元。
恨不死在战场上
“你父亲这些年什么都憋在心里,委屈啊!”从陆家离开的时候,陆洪坤偷偷对蒋利说。
为了让父亲能够“宽心一点”,2009年夏天蒋利专程陪他到丹东给当年的老战友曹宅水扫墓。57年前,部队过鸭绿江大桥时,蒋庆泉看到路边有一块木制的墓碑,写有“曹宅水之墓”几个字,那是曾和他在同一个连队战斗过的吹号员。当时蒋庆泉二话没说就从队伍中跑了出去,对着木牌敬了个军礼。
57年过去了,蒋庆泉倚着栏杆,向鸭绿江对岸举起右手敬礼,久久没有放下。 随后,他们去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一进馆,蒋庆泉便开始急迫地寻找与23军有关的图片。结果在石岘洞北山战役的展台,他看到的只有一幅炮兵阵地的照片。
-------------------------------------------------------------------------------------------
国在山河破,万古千人唾,唯使国之破,还吾山河在
来自:保密
发帖:776+34400
蒋利回忆,当时老父亲就犯了倔脾气,愣是要把那张照片撕下来。再三劝阻后,他才将父亲拉了出去。
“我恨啊,为什么没有死在战场上。”坐在屋里的炕头边,当年的年轻战士已经变成了83岁的老人。他的头发和胡子都已经白了一大半,脸上满布皱纹,脑门上还留着一道弹片的疤痕。
“战争,把我爸的一辈子都打没了,他却记了战争一辈子。”蒋利说。
蒋庆泉的确老了,很多事情已经记不大清楚,看过的书转天就记不住了,连日子都要每天重新问问儿媳妇才能搞得明白。但只要一提起那段与战争有关的岁月,老人的语气就会变得急促而亢奋,有时说着说着就得捂住心口,休息很长时间。
老人说,有些事情,他永远都忘不掉。
1948年春节刚过,为了能吃上口饭,20岁的蒋庆泉跟着在国民党辽西师管区当兵的堂兄蒋庆云加入了国民党部队。后来,辽沈战役打响,他们随着大部队坐船向南溃败。
日,解放军大举过江,前一天的白天,蒋庆泉找到蒋庆云,他告诉堂兄,自己想家,想爷爷和奶奶,“就是枪毙了我也要回家”。蒋庆云举着枪犹豫再三,最终放走了他。
兄弟俩这一别竟是整整41年。直到1990年,蒋庆云才从台湾回乡探亲,那次,他给蒋庆泉带来了一个金戒指和一套西装。
当年,蒋庆泉一路往家的方向跑,结果在一个叫老虎桥的地方,看见一队解放军在烧火做饭。饿极了的蒋庆泉喊了一句,“老总赏我碗饭吃吧。”结果一个首长模样的人挥着手招呼他,“小鬼过来过来,吃饭吗?管够!”
就这样,他加入了解放军,掉过头开始追击国民党军队。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战斗足迹踏过了江苏、浙江等几个省份,因为在解放上海的战役里表现英勇,还荣获了一个三等功。在浙江剿匪期间,他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蒋庆泉一度以为自己可以回家了,但他的军旅生涯还未结束。1952年,部队开赴朝鲜,准备接替当时的38军。从浙江坐火车到丹东,途经锦州站,蒋庆泉没下车,只在车上喝了两杯家乡的水。
入朝前,蒋庆泉由通讯员被调入步话机排当步话员。那段时间,他觉得自个儿是“一步登天”,不出操也不站岗,一门心思地研究、练习步话机的操作与联络。
年轻的士兵当然不会想到,这部步话机将如何烙进他的命运里。
从战场归来,除了脑门上的一道弹伤,肚脐上的一块刀伤,便只剩下那段难以碰触的经历。如今蒋庆泉还能清楚地记得,回国时见到家里还挂着烈属的牌子,结果发现他没死后,补助烈属的小米就没了。
他再也不愿向任何人提起那些往事。
务农的日子里,村里常有一些复员回乡的老兵,聚在一起聊当年打过什么胜仗。每当这时,蒋庆泉总是说“我没打过多少仗,我就会唱歌”,然后他就开始哼革命歌曲,把话题遮过去。
1960年代放映《英雄儿女》,蒋庆泉也带着儿女去看。看到王成喊出“向我开炮”的情节时,他开始偷着抹眼泪,回家后,又躲在被窝里哭。打那以后,他再也没看过这部电影。
陆洪坤曾问过蒋庆泉,为什么不把这段经历告诉家里人?
“那不是我,那是英雄。我是战俘啊,一辈子都烙在心里,抠不掉的。”蒋庆泉这样回答。
蒋利一度以为,父亲心里的这个疙瘩,永远都解不开。
荣誉与耻辱
2010年的一天,刚上完课的蒋利打开电脑,一封新邮件出现在邮箱里。发件者是记者山旭。他也看到了洪炉那篇《寻找“王成”》的文章。
生于1970年代的山旭在东北的一个工业城市长大,厂里有个巨大的电影院。在他的印象中,过去的英雄往往是在影片的最后牺牲,而只有这部电影,往往孩子们还没在座位上坐稳,英雄王成“向我开炮”的呼喊声便会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时值抗美援朝60周年,山旭渴望跳脱“宏大的历史叙事”,去找寻这个“活生生的人性故事”。
但寻找的过程却是一段让人近乎绝望的经历。
-------------------------------------------------------------------------------------------
国在山河破,万古千人唾,唯使国之破,还吾山河在
来自:保密
发帖:776+34401
尽管知道蒋庆泉的部队番号,但对他的籍贯年龄却全然没有了解。后来山旭得知,67师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其主要人员来自苏北。整整3个月时间里,他几乎打遍了江南地区所有省市甚至县的新四军研究会的电话,又联系了北京地区的新四军研究会和志愿军老战士组织。
他一无所获。
转机出现在2010年4月,一个军事爱好者朋友激动地找到山旭,说在一篇网帖上发现了一个叫蒋利的人,他说自己的父亲就是蒋庆泉。
此时,蒋利7年前留下的电话已成了空号,山旭尝试着向他留下的电子邮箱发了一封邮件。
当天晚上,他便收到了蒋利的回复。
几乎在同一时间,山旭也联系上了住在北京部队大院里的洪炉。他清楚地记得,当自己把这个消息告诉洪炉时,这位稳重的老作家突然站起身,开始在狭小的屋子里不停地踱步,用手指头盘算着时间,急不可耐地问他,“带我去见见蒋庆泉吧!”
两天后,山旭开车来接洪炉,结果烘炉几乎把家里能找到的所有保健品都搬进了车里。
一进大岭村的蒋家院子,山旭回忆说,蒋庆泉便“腾腾腾”地从门口的石阶上跑了下来,绷直身板敬了一个军礼。
在蒋家,两位老人长谈了近10个小时。洪炉给蒋庆泉带来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当年在战地为他写的《顽强的声音》的手稿。
这是时隔50多年后,蒋庆泉第一次见到代表着往昔荣誉的证物。
在去蒋家之前,洪炉和山旭先到锦州市松山新区民政局查阅了蒋庆泉的档案。他们发现,在泛黄的档案袋中,大部分材料都是被俘人员的登记材料与认罪书。其中,“这是叛变行为,完全辜负了党对我的培养教育”、“感觉没脸见人,愧对党的教育”……这样的认罪语言随处可见。
洪炉将其中一些材料复印后带到了蒋庆泉面前。看到这些当年亲笔写下的字句,蒋庆泉用双手扣住头,半响不语。
洪炉记得,他颤抖着肩膀,噙着浑浊的眼泪对自己说:“我是俘虏,但我不是叛徒啊!”
对蒋庆泉来说,那段战俘营中的经历像刀子。
被俘后,因为重伤,他被送到汉城的后方医院,一位美国医生对他进行了治疗。一天,一个瘦高个儿的中国翻译陪着一个大肚子的美国传教士来到病床前。
翻译告诉蒋庆泉:“出于怜悯,出于对你的爱,出于联合国军的人道主义精神,给你三条路,第一条去日本,送你去学习;第二条上台湾;第三条你回大陆。”
蒋庆泉当即选了回大陆,翻译提醒他:“共产党对俘虏是最痛恨的,比恨我们还邪乎。”
“就是剐了我,我也得回家!”蒋庆泉记得,他当时这样回应对方。
和其他坚持回大陆的志愿军战俘一样,他随即也遭到了对方要在他胳膊上刺下“反苏反共”以强行令其就范的威胁。
“要想刺可以,取刀去,这两臂你砍去,你随便刺。你这是断了我回家的归路,要硬给我刺,我宁可把舌头咬断了!”回忆到这里时,老汉挺直了腰板。
字最终没有刺成,他随即被剥夺了所有优待条件,送往釜山战俘营。在战俘营中,他用发来的药向韩国伙夫换来铅笔头,在纸上写下“我要回家”,还组织战俘营的志愿军们一起唱歌,唱《团结就是力量》。
1953年8月的一天,蒋庆泉和部分坚持回国的战友,突然被带出战俘营,押上了一艘登陆舰,被关进了铁笼。他们一度以为自己要被处决。
实际上,朝鲜战争已经宣告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蒋庆泉回忆,在交换战俘的现场,大伙“炸了锅一样地哭”,祖国的同志过来了,递给每个战士一盒大中华烟。他把上身的囚衣和鞋子都脱下来,狠狠地扔到了地上。
-------------------------------------------------------------------------------------------
国在山河破,万古千人唾,唯使国之破,还吾山河在
来自:保密
发帖:776+34402
他觉得,回国了,要把所有耻辱的印记都扔掉。然而他最终发现,有些印记是永远扔不掉的。
如今蒋庆泉的桌子上,常年摆放的一本书叫《荣辱悲歌——一名志愿军女俘的坎坷人生》。
让我重活一回人
洪炉决定帮助蒋庆泉解开心结。
他曾经和几个志愿军老兵去过一次美国首都华盛顿,发现在城市的中轴线上,林肯纪念碑的西侧立着韩战的纪念碑,东侧则是越战的纪念碑,纪念碑上面刻有所有战死士兵的名字。这让他感动不已,“对于失败的纪念,是对战士生命价值的尊重”。
“战或许是错,但败不是错。战争或许有错,但战士没有错。”洪炉说。
离开蒋家半个月后,洪炉和山旭把蒋庆泉请到了北京。这是蒋庆泉第一次参加志愿军老兵的纪念聚会。
在那次聚会上,有这样一幕场景令洪炉感动不已。当主持人在台上讲出蒋庆泉的故事时,台下坐着一位志愿军某兵团的老政治部主任。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执意要起身上台,身旁的两位助手阻拦,结果90多岁的老将军说:“就是死,我也要上去。”
吃过两片药后,老将军被搀扶上台。他颤颤巍巍地握住蒋庆泉的手,然后把自己胸前印有“和平万岁”的纪念章摘下来,交到了蒋庆泉手中。
“你是真的英雄!”老将军说。
“谢谢首长!”蒋庆泉敬了个军礼大声说道。
“这一天不晚呐,不晚。”每当提起这一幕,蒋庆泉的声音便开始颤抖,“让我重活一回人,真正在人前当个实实在在光明磊落的人。”
从2010年开始,由于洪炉和陆洪坤这两位当年的亲历者站出来为蒋庆泉“王成般的英雄事迹”作证,多家媒体都跟踪报道了此事。慰问电话纷纷从全国各地打来,最远的甚至包括旅美的华侨。
但蒋庆泉的生活依然平静,他仍然要和老伴儿推着三轮车上集卖鞋垫,仍然抽着1块钱一包的大丰收牌香烟,仍然要照料院外种下的小葱和韭菜。
不过子女们说,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父亲身上悄悄地发生。
他管小孙女要来了破旧的新华字典,闲了便写上几首关于那场战争的“对仗句儿”。不到一年的时间,稿纸便堆起了半米多高。他还常常念叨起一个美国大兵,那是在一次近身肉搏战中被他打跑的对手,他会指着自己肚子上的伤疤笑着对老伴儿念叨:“这就是他留下的呀,也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
洪炉曾跟蒋庆泉讲起过关于美国州长的故事。
他告诉蒋庆泉,奥卡拉汉州长在看过《英雄儿女》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进而觉得,双方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那个中国兵只是坚持了他的价值观”。
后来,奥卡拉汉一家都成了促进中美友好的积极人士。他也一直在筹划,想以自己的经历拍摄一部美国版的《英雄儿女》。前几年奥卡拉汉因病辞世,去世的时候还特意交待家人,一定要完成这部影片。
最新的消息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将在联合国大厦前开拍,那里有一座给枪管打上结的反战雕塑。筹备组的工作人员专门托洪炉转告蒋庆泉,“这将是一部为了历史和人性而拍摄的反战电影”。
“好事,这当然是好事。”提起这件事,蒋庆泉朗声笑起来,“我还想去给那个州长扫扫墓,替于树昌,也替我自己。”
-------------------------------------------------------------------------------------------
国在山河破,万古千人唾,唯使国之破,还吾山河在
来自:保密
发帖:6+9198
土共的观念和普世价值是背道而驰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162+9632
第一条去日本,送你去学习;第二条上台湾;第三条你回大陆
现在的话,肯定都选一,一名额满了选二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6+9200
翻译告诉蒋庆泉:“出于怜悯,出于对你的爱,出于联合国军的人道主义精神,给你三条路,第一条去日本,送你去学习;第二条上台湾;第三条你回大陆。” 蒋庆泉当即选了回大陆,翻译提醒他:“共产党对俘虏是最痛恨的,比恨我们还邪乎。”
翻译一点都没说瞎话。放在现在绝对没人选第三条。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0楼...
来自:保密
发帖:2+410
活该,谁叫你回来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724
在中国 组织是最不能相信的
-=此贴发送自[wap]=-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2楼...
来自:保密
发帖:8+150
爱国是必须的,爱党是无知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3楼...
来自:保密
发帖:4+110
YP真不是人,不守规矩,别人按规矩来不YP了,YP还要杀别人,YP的人性可见一斑
-=此贴发送自[UCWeb]=-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4楼...
来自:保密
发帖:4+111
YP真不是人,不守规矩,别人按规矩来不杀YP了,YP还要杀别人,YP的人性可见一斑
-=此贴发送自[UCWeb]=-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5楼...
来自:保密
发帖:0+137
TG真不是东西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6楼...
来自:保密
发帖:30+314
为什么不去台湾
-------------------------------------------------------------------------------------------
中国的进步,不是靠一帮勇敢的人去触碰勇气的上限,而是靠普通人一起,一点点抬高勇气的下限。
...17楼...
来自:保密
发帖:75+1610
要是在以前,被俘肯定都是被杀的。哪想到美国人是将国际法的,竟然不杀俘虏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8楼...
来自:保密
被要求只讲过 不谈功
被要求只讲过 不谈功
被要求只讲过 不谈功
被要求只讲过 不谈功
被要求只讲过 不谈功
被要求只讲过 不谈功
被要求只讲过 不谈功v
-------------------------------------------------------------------------------------------
...19楼...
来自:保密
发帖:101+4517
支持邪教 活该倒霉
-------------------------------------------------------------------------------------------
明朝末年 朝纲不振 奸臣当道 东厂特务横行霸道 地方乡里官吏腐败 盗匪猖獗 民不聊生
自由和尊严都是用汗水鲜血斗争牺牲换来的
五毛党,丧天良。 黑心钱,手烂光。 逢出门,被车撞。 逢下雨,被雷伤。 男做盗,女变娼。 到临头,曝尸荒。
...20楼...
来自:保密
发帖:20+2390
-------------------------------------------------------------------------------------------
信春哥,得永生!感谢春哥赐予我Google,愿她的名字行在网上,如同行在地上一样。每日的网站,你赐予我们
...21楼...
来自:保密
发帖:1+124
翻译是个好人啊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2楼...
来自:保密
蒋庆泉真的是电影《英雄儿女》里英雄王成的原型吗?  
一、蒋庆泉不是王成的原型。  
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都难忘英雄王成英勇牺牲的一幕。  
步话机员王成在无名高地上,用步话机调动我军的炮火,打垮了敌人一次次的疯狂进攻。战斗快结束时,他说了两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深受感动:一句是“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另一句是“亲爱的首长、同志们、王政委,胜利永远属于我们!”然后他抛下步话机,手握爆破筒,拉开导火索,跳入敌阵,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蒋庆泉呢?据报道称:他是辽宁省锦州市大岭村人。1948年春参加国民党军,1949年渡江战役后,参加解放军。1952年入朝。  
 日 ,他所在的23军67师201团5连接到命令攻占石岘洞北山,然后“扼守阵地,组织炮火大量杀伤反击之敌”。  
当165人组成的加强连,打到只剩下十几名战士的时候,在阵地的暗堡中,幸存的战士围护着担任步话机员的他,向炮兵指挥部通报“撒花生米(炮弹)”的位置。  
据当时跟他通话的陆洪坤证实,当年步话机中蒋庆泉嘶吼着,“最后他不喊暗语了,就喊向我碉堡顶上开炮。我问他那你怎么办,他说你别废话,废话,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然而他并未等来炮火,却被敌人的弹片轰中了后背的步话机。后来,一枚瓦斯弹打入碉堡,他晕了过去。  
当他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正躺在一辆卡车里——他被俘了。  
从上述事实来看,虽然蒋庆泉和王成都在阵地上喊过“向我开炮!”之类的豪言壮语,但王成是言行一致,他经过顽强战斗,最后和敌人同归于尽了,而蒋庆泉则没有杀死一个敌军,就成了美军的俘虏。显然蒋庆泉不是王成的原型。  
二、英雄王成的原型是于树昌加杨根思。  
那么王成的原型应该是谁呢?  
据说,“王成”作为一个艺术形象,第一次出现是在巴金的作品《团圆》中。  
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深入军中,了解志愿军的战斗和生活。回国后,他写出了中篇小说《团圆》,并发表在1961年8月号的《上海文学》上,其中第一次出现“王成”这个人物。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了《团圆》后,让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这年夏天,导演武兆堤和编导毛烽奉命开始了将小说《团圆》改编成电影剧本的工作。  
在《团圆》这部小说里,主要就是写父女团圆的故事,有关王成牺牲的描述却简单得只有一句话:“只是王成没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因此,编导毛烽开始创作“王成”的形象。  
在构想王成牺牲的细微情节时,武兆堤和毛烽就想到了很多抗美援朝英雄,最后决定以杨根思为原型。杨根思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名,最擅长爆破技术,并屡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带领一个连守卫某高地,一直坚持到只剩下他一个人,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但是,他并没有说过“向我开炮”这样的话。  
在确定采用杨根思的事迹之后,毛烽和武兆堤在无数资料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篇题为《向我开炮》的通讯。毛烽从中受到了启发,于是英雄王成就喊出了“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经典台词。  
那么《向我开炮》是谁写的,写的又是谁呢?我手头没有《志愿军一日》一书,以下说法是参考报道及网络来的。  
据说:1953年4月的石岘洞北山攻坚战结束后,22岁的年轻记者洪炉在 日 ,写了一篇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但因蒋被俘,按照规定不予宣传,此稿便未发表。  
1953年7月,洪炉得知73师在同一战役的2812高地反击战中,也出了个“向我开炮”的故事,其主角是217团通信连的于树昌,他的确已牺牲了。卢弘和田金波一起去采访后,参考已写的蒋文,改以通信排长孙绍钧第一人称写法,另写了一篇《向我开炮》,由《志愿军一日》等书报发表了。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英雄儿女》里王成的原型,编剧毛烽是根据杨根思和于树昌的事迹塑造出来的。  
2、《向我开炮》是一篇战地通讯,真人真事,报道的是志愿军战士于树昌的事迹。(如果报道于树昌却写蒋庆泉,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于树昌的上级和战友都是瞎子和聋子。二是作者是造假的大师。)  
3、如《向我开炮》的作者是洪炉(何许人也?),那么极有可能借鉴了《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的一些写法。但于树昌的原型不是蒋庆泉,而是于树昌自己,这是不容置疑的。  
4、毛烽参考的是《向我开炮》而不是《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他只知道于树昌,不知道蒋庆泉。他不会知道《向我开炮》可能借鉴了《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他是根据于树昌来构思王成,不是根据蒋庆泉来构思王成。  
三、蒋庆泉不承认自己是王成的原型。  
对有些人说王成的原型是蒋庆泉,他怎么说?  
“那不是我,那是英雄。我是战俘啊,一辈子都烙在心里,抠不掉的。”蒋庆泉这样回答。  
对洪炉跟他讲到美国奥卡拉汉州长要拍美国版的《英雄儿女》时,他明确地回答了王成的原型就是于树昌。  
“好事,这当然是好事。”提起这件事,蒋庆泉朗声笑起来,“我还想去给那个州长扫扫墓,替于树昌,也替我自己。”  
四、王成的扮演者说王成的原型是于树昌  
2009年,《广州日报》特派记者王丹阳、邱瑞贤写了一篇报道:《王成扮演者:王成的原型叫于树昌》。里面谈到王成的扮演者刘世龙对王成的原型的看法。  
广州日报:为什么王成能在人们心中成为人民志愿军的银幕形象代表?  
刘世龙:“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是报告文学里的原话,不是为了戏剧编出来的,所以才能打动观众。王成的故事真有其人,他的原型是一个叫于树昌的志愿军战士。于树昌牺牲后,排长孙绍钧把他的故事写成了一篇报告文学《向我开炮》,这篇文章后来入选了由周扬和郭沫若主编的报告文学集《志愿军一日》里面。  
近几年来,有些人说王成的原型还活着,王成的原型有好几个,我觉得这是亵渎历史上真实的英雄。起码,在我们拍片的时候,王成原型只有一个,就是于树昌。  
刘世龙,原籍安徽,1930年出生,1939年在父亲和姐姐带领下参军,跟随新四军,八路军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4年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至退休。  
五、是谁强要让蒋庆泉充当王成的原型的?  
是洪炉。  
据《英雄儿女王成原型因被俘埋名数十年》的报道称:  
两年前,洪炉在北京的家中接待了一位来自香港的朋友。聊天中,朋友无意间提到的一个故事却触动了老人多年来的一个心结。  
朋友说,他认识美国内华达州前州长迈克·奥卡拉汉。这位州长是一位残疾人,只有一条腿。州长告诉他,残疾是在朝鲜战场上落下的。  
奥卡拉汉回忆,1953年在三八线附近,他带领100多个美国士兵攻上了中国军队的阵地,发现只有一个小兵还活着,也没有武器。“按照战争的游戏规则”,奥卡拉汉让大家不要打死他。围拢到跟前时,他们却发现这个中国士兵拿着步话机在喊。美军不知道他在喊什么,结果喊着喊着,炮弹来了,这个中国兵和几乎全部美国兵被炸死在阵地上。  
最终只有3个美国人幸存下来,奥卡拉汉就是其中一个。他曾经对中国人很愤恨,觉得对方不遵守战争规则,“我们不打死你,你却调来炮火把我们都打死”。  
“这不就是《英雄儿女》的现实版吗?”朋友随口开起了玩笑。  
-------------------------------------------------------------------------------------------
斧头劈光硬盘,大火烧光靶子,恢复一个干净,安静,富裕的大上海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5529635__.html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5597252__.html
...23楼...
来自:保密
该报道又称:  
以寻找蒋庆泉为主题的文章竟然有好几篇,累计达数万字,题目包括《关于王成原型》、《“向我开炮”的又一轶闻》、《呼唤“王成”:你在哪里?——“向我开炮”英雄故事后面的故事》等。  
  这些文章明确指出,23军步话机员蒋庆泉在石岘洞北山阵地上喊出了“向我开炮”。文章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一位叫做洪炉的老作家,他曾经是23军《战地报》的一名记者。  
  蒋利随后又在网上搜到了舅舅所说的那一期《电影传奇》,节目中提到父亲的老嘉宾竟然也是洪炉。  
显然,在原来王成原型已有定论的前提下,是烘炉这个人把蒋庆泉重新挖出来,硬拉他出来充当王成的原型的。  
那么,他为什么要重新挖出蒋庆泉来充当王成的原型呢?下面我们找出他的主要观点,并作点分析:  
第一,为了找出“真正的历史”。  
“我始终相信,真正的历史总有一天会浮出水面。”洪炉说。  
他找出来的 “真正的历史”就是:完全看不见王成真正的原型:于树昌和杨根思,完全看不见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这两位战斗英雄和英雄群像,却特意放大蒋庆泉这个虽然当时代表十多位战士喊出了“向我的碉堡顶上开炮”、却到被俘都没有杀死一个敌人的战俘。  
第二,为了尊重战士生命价值。报道称:  
他曾经和几个志愿军老兵去过一次美国首都华盛顿,发现在城市的中轴线上,林肯纪念碑的西侧立着韩战的纪念碑,东侧则是越战的纪念碑,纪念碑上面刻有所有战死士兵的名字。这让他感动不已,“对于失败的纪念,是对战士生命价值的尊重”。  
“战或许是错,但败不是错。战争或许有错,但战士没有错。”洪炉说。  
洪炉这个人对美国树立纪念碑,刻上所有战死士兵的名字,感动不已,并褒为“对战士生命价值的尊重”。言外之意,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树立纪念碑,没有刻上所有战死士兵的名字,不尊重战士的生命价值。可是事实上是不是如此呢?是不是中国的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比美国少呢?为什么美国有纪念碑就是对战士生命价值的尊重,而中国到处可见的纪念碑或纪念馆或烈士陵园,就不是对战士生命价值的尊重呢?另外,这位老先生太孤陋寡闻了。他不知道美国有部著名的电影,叫做《第一滴血》。史泰龙扮演的兰博,不是一个回国的越战士兵吗?他回国后的遭遇比蒋庆泉更差(蒋虽然成了俘虏,回来后仍然保留了党籍),最后不得不走上与美国政府对抗的绝路上。这就是美国对战士生命价值的尊重。而据我所知,我们的战士,一般都是得到了妥善的安排的,而且普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敬的。志愿军战士曾经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当然,极少数有可能并未得到公正的对待,但是,错误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何况这也不过是树木与森林的关系,一张脸与一粒小痣的关系,并不是主流。为什么一定要抓住一棵树木和一粒小痣来大做文章,从而否定一片森林和一张脸呢?美国就是那样十全十美吗?美国怎么样,应该听听真正的美国人来说。而不是你们这些吃住在中国大陆偶尔到美国公款消费一下的美国人。  
第三,为了历史和人性。  
洪炉曾跟蒋庆泉讲起过关于美国州长的故事。  
他告诉蒋庆泉,奥卡拉汉州长在看过《英雄儿女》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进而觉得,双方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那个中国兵只是坚持了他的价值观”。  
后来,奥卡拉汉一家都成了促进中美友好的积极人士。他也一直在筹划,想以自己的经历拍摄一部美国版的《英雄儿女》。前几年奥卡拉汉因病辞世,去世的时候还特意交待家人,一定要完成这部影片。  
最新的消息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将在联合国大厦前开拍,那里有一座给枪管打上结的反战雕塑。筹备组的工作人员专门托洪炉转告蒋庆泉,“这将是一部为了历史和人性而拍摄的反战电影”。  
朝鲜,本来到清末都还是中国的一个附属国。朝鲜战争,本来是一场朝鲜人跟朝鲜人的战争。中国人可以认可朝鲜的独立。中国人也可以认可朝鲜内战。但中国人决不能让朝鲜成为美国的军事基地和美、蒋威胁中国、进攻中国的通道。美国可以飞过太平洋打到中国的家门口,中国人民为什么不可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美国是有必要尊重历史和人性,多多反思侵朝战争和一切侵略战争。可是,这60年来,是谁一直在打着各种幌子对他国战争不断呢?  
对洪炉千方百计要挖出蒋庆泉来当王成的原型,蒋庆泉是怎么看的呢?  
蒋利(蒋庆泉的儿子)接到舅舅冯自元的电话。冯自元说,看到一个叫《电影传奇》的电视节目,里面的一位老嘉宾说《英雄儿女》中喊“向我开炮”的那个王成是有原型的,名叫蒋庆泉。  
  “我问你爹了,他说是媒体炒作呢,炒作呢。”  
六、洪炉让蒋庆泉成为王成原型的真实意图  
蒋庆泉认为这是洪炉和媒体炒作,这固然是意图之一,但这还不是洪炉和媒体的真实意图。  
洪炉和媒体的真实意图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抹黑和否定抗美援朝战争。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蒋庆泉是一个勇敢的志愿军战士,如果不是出现意外,他就是一个王成式的英雄。虽然后来他成了战俘,但他一没有投降。二对被俘深感不安和耻辱,他到了83岁都还说:“我恨啊,为什么没有死在战场上。”三没有借机把自己打扮成英雄王成。因此,他仍然值得我们敬佩。  
但他不是王成的原型,也不能成为王成的原型。不管王成的原型是谁,但都不能是一个美国战俘。原福州军区副政委、少将王直(《英雄儿女》里王政委的原型)在他写的《电影《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发表于《福建党史月刊》)里说:类似影片中反映的战斗场景,在朝鲜战场上真是不胜枚举,许多坚守阵地战斗的部队都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在志愿军中像王成这样的英雄有许许多多。如我第九兵团第二十军连长、全国战斗英雄杨根思坚守阵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时,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勇事迹是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他壮烈牺牲的形象酷似王成;第二十六军排长、一级人民英雄秦建彬,在坚守212高地防御战中,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成群的美国兵蜂拥而上,向他扑来。这时,他拔出掩埋在工事里的爆破筒,屹立在阵地上,把爆破筒投向敌群,开创了用爆破筒炸敌群的先例,其情节与影片更贴近;据编剧介绍,“向我开炮”的情节,是引用了志愿军战士回忆录《志愿军一日》的一篇文章《向我开炮》反映的战斗情节改编的。编剧把几类英雄的典型事迹汇合塑造了王成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形象,代表了无数个王成式的志愿军英雄,王成的人物原型就是这些典型的志愿军英雄群体。  
可是洪炉和媒体却一定要让他成为王成的原型。他们大肆宣传,似乎非让蒋庆泉充当王成的原型不可,非让这一假相成为真相不可。网络更疯狂,现在百度一下王成,王成词条下居然已经有了这样一句:作家洪炉在经过几十年的苦苦寻找之后,终于于2010年4月在辽宁锦州大岭村找到了王成的原型蒋庆泉老人。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都不会把一个战俘当作英雄的。洪炉如果是为了蒋庆泉着想,就不再把他挖出来,再次曝光他战俘的身份,揭他的疮疤,污辱他,并且硬让他打扮成王成的原型。显然他们不是为了蒋庆泉,更不是为了所谓“历史和人性”。他们不过是想让蒋庆泉作为他们的一个工具,来误导人们形成如下印象:  
1、原来英雄王成的原型是一个美国战俘。所谓中国的抗美英雄是美国的俘虏。  
2、原来王成的英雄形象是虚构出来的,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是假的,抗美援朝的胜利是假的。  
3、原来抗美援朝的必要性是假的,是xxx.xxx强加给中国人民的。  
至此,图穷匕首现。再进一步误导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抗美援朝战争是非正义的、非人性的,xxx是非正义的、非人性的,xxx是非正义的、非人性的,从而达到抹黑和否定xxx,xxx的目的。  
抹黑和否定了抗美援朝战争,你蒋庆泉这些志愿兵战士同时也被抹黑和否定了。醒醒吧,别再让他们温水煮青蛙把你们煮了。
-------------------------------------------------------------------------------------------
斧头劈光硬盘,大火烧光靶子,恢复一个干净,安静,富裕的大上海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5529635__.html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5597252__.html
...24楼...
来自:保密
发帖:8+2443
冒出一个舔b犯
-------------------------------------------------------------------------------------------
一哥们电话信号不好,站在街上冲着电话大喊:“哎,喂!喂!你在哪呢?” 随即就被警察带走了。
...25楼...
来自:保密
发帖:352+1107
LZ 大灰狼是南汇阿乡 职业5毛。
-------------------------------------------------------------------------------------------
拷萨侬只逼样子!
...26楼...
来自:保密
发帖:155+3995
还是 胡适 眼光 毒辣
-------------------------------------------------------------------------------------------
爱拼才会赢!
...27楼...
来自:保密
第二十六军排长、一级人民英雄秦建彬,在坚守212高地防御战中,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成群的美国兵蜂拥而上,向他扑来。这时,他拔出掩埋在工事里的爆破筒,屹立在阵地上,把爆破筒投向敌群,开创了用爆破筒炸敌群的先例
阵地上只有一人了,这些事情谁看到的?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28楼...
来自:保密
发帖:0+4223
有两点和我方以往的宣传不同:
1.退伍伤残军人可以当州长
2.“向我开炮”之前没有“×××万岁”
-------------------------------------------------------------------------------------------
Don\'t shoot—I surrender—I show you the way...
...29楼...
来自:保密
有两点和我方以往的宣传不同:1.退伍伤残军人可以当州长2.“向我开炮”之前没有“×××万岁” 1。退伍伤残军人可以被逼去当兰博 2。每次冲锋前喊:弟兄们给我上!
-------------------------------------------------------------------------------------------
斧头劈光硬盘,大火烧光靶子,恢复一个干净,安静,富裕的大上海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5529635__.html
http://club.pchome.net/thread_1_15_5597252__.html
...30楼...
来自:保密
支持邪教 活该倒霉 报应! 蒋庆泉当即选了回大陆,翻译提醒他:“共产党对俘虏是最痛恨的,比恨我们还邪乎。”
蒋庆泉当即选了回大陆,翻译提醒他:“共产党对俘虏是最痛恨的,比恨我们还邪乎。”
蒋庆泉当即选了回大陆,翻译提醒他:“共产党对俘虏是最痛恨的,比恨我们还邪乎。”
蒋庆泉当即选了回大陆,翻译提醒他:“共产党对俘虏是最痛恨的,比恨我们还邪乎。”
蒋庆泉当即选了回大陆,翻译提醒他:“共产党对俘虏是最痛恨的,比恨我们还邪乎。”
蒋庆泉当即选了回大陆,翻译提醒他:“共产党对俘虏是最痛恨的,比恨我们还邪乎。”
-------------------------------------------------------------------------------------------
...31楼...
来自:保密
据《英雄儿女王成原型因被俘埋名数十年》的报道称:  
两年前,洪炉在北京的家中接待了一位来自香港的朋友。聊天中,朋友无意间提到的一个故事却触动了老人多年来的一个心结。  
朋友说,他认识美国内华达州前州长迈克·奥卡拉汉。这位州长是一位残疾人,只有一条腿。州长告诉他,残疾是在朝鲜战场上落下的。  
奥卡拉汉回忆,1953年在三八线附近,他带领100多个美国士兵攻上了中国军队的阵地,发现只有一个小兵还活着,也没有武器。“按照战争的游戏规则”,奥卡拉汉让大家不要打死他。围拢到跟前时,他们却发现这个中国士兵拿着步话机在喊。美军不知道他在喊什么,结果喊着喊着,炮弹来了,这个中国兵和几乎全部美国兵被炸死在阵地上。  
最终只有3个美国人幸存下来,奥卡拉汉就是其中一个。他曾经对中国人很愤恨,觉得对方不遵守战争规则,“我们不打死你,你却调来炮火把我们都打死”。  
“这不就是《英雄儿女》的现实版吗?”朋友随口开起了玩笑。  
-------------------------------------------------------------------------------------------
...32楼...
来自:保密
发帖:2+495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33楼...
来自:保密
发帖:355+1118
还是 胡适 眼光 毒辣 胡适是大5毛
-------------------------------------------------------------------------------------------
拷萨侬只逼样子!
...34楼...
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王成原型谈被俘后回国:被要求只讲过 不谈功
数码影像推荐
最新二手发布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
你可以发私信给一个或多个听众。默认不能发给非听众,除非对方设置了允许。
奖励分值:您今日还有 3 点分值可以奖励 [ 20 点奖分可自动换取 1 点PP]
请输入4位有相同表情的数字
&违反国家法律&&&&&&&&&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恶意刷屏&&&&&&&&&&&&&&&内容重复&&&&&&&&&&&&&&&攻击管理员
&本人要求删除&&&&&&&&当事人要求删除
&与主题无关&&&&&&&&&&&水贴软文&&&&&&&&&&&涉及敏感政治内容
&被要求删除,你懂的&&&&&&&&&&&盗号并发布违规或广告内容
扣除hp值:
宽带山警务室
&恶意刷屏&&&&&&&&&水贴软文
&违反国家法律
&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网页不能打开
&图片不能显示
已报名参加的人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成的原型蒋庆泉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