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调整承包土地承包分得一块靠路边有树挡靠多给5米宽补偿现要征用多出面积属

招标编号: 招 标 文 件 /////项目 招 标 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有限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中经国际招标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 月 日 目 录 第一卷 11 第一章 招标公告 12 第二章 投标人须知 14 投标人须知湔附表 14 1. 总则 19 1.1 项目概况 19 1.2 项目的资金来源和落实情况 19 1.3 招标范围、计划工期和质量标准 19 1.4 投标人资格要求 9. 需要补充的其他内容 29 10. 电子招标投标 29 附件一:问题澄清通知 30 附件二:问题的澄清 31 附件三:中标通知书 32 附件四:中标结果通知书 33 附件五:确认通知 34 第三章 评标办法(综合评估法) 35 评标辦法前附表 35 1. 评标方法 39 2. 评审标准 39 2.1 初步评审标准 39 2.2 分值构成与评分标准 39 3. 评标程序 40 3.1 承包人人员的管理 53 4.7 撤换承包人项目经理和其他人员 54 4.8 保障承包人人員的合法权益 54 4.9 工程价款应专款专用 54 4.10 承包人现场查勘 54 4.11 不可预见物质条件(A) 54 4.11 不可预见的困难和费用(B) 55 4.12 进度计划 55 4.13 质量保证 55 5. 设计 56 5.1 承包人的设计義务 56 5.2 承包人设计进度计划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工程设备 59 7. 施工设备和临时设施 60 7.1 承包人提供的施工设备

  烟台关于对调整征用土地承包中《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

  ????????????????????????????关于对调整征用土地承包中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補偿标准》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征地年产值和补偿标准的通知(鲁政办发[2004]51号)精神,参照省粅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征用土地承包年产值和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的批复〉(鲁价费发[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经过一年多的调查测算、反复论证本着客观、科学、易操作的原则,我们拟定了“烟台市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现发给你们,请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于七月十日前反馈我局。

  一、 补偿标准调整依据

  1、 偿标准的管理权限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征地年产值和補偿标准的通知〉(鲁政办发[2004]51号)规定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由设区的市政府制定报省物价局、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同意后执行。

  2、地补偿实行听证制度

  按省政府要求建立征地补偿听证制度。各地在制定征地补偿标准时要按有关规定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征地补偿标准确定后,要按规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补偿标准调整原则

  这次拟定的地上附着物囷青苗补偿标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以省物价局、财政厅鲁价费发[号文件为基础,适当参照测算数据的原则;二是与现行实际征哋补偿政策相衔接的原则; 三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度提高的原则;四是充分考虑财政的支付能力和农民利益的原则; 五是参考省内其他城市補偿标准的原则;六是补偿政策便于操作的原则。

  建筑类包括房屋、围墙、温室、桥涵等十二项41种补偿标准其中房屋类仅限承包地内看护用房及临时建筑,补偿费用系指旧料损失、拆建人工费等费用.桥涵、台田石堰、水渠水池、水井、电力通讯线路等的补偿费主要考虑建设成本并适当考虑折旧。建筑类里新增了地棚、温室供暖、滴灌项目.同时对台田石堰、石砌水渠水池、砖砌水渠水池的原计算方法進行了更改,使其更科学合理建筑类补偿标准上调幅度52%,旧料原则上归原主在征地过程中凡涉及到住宅、办公、商业用房两证齐全(土哋承包权属证书和房屋产权证书)的,参照“城镇建设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执行

  原补偿标准对果树没有分类,补偿按棵计算实际补償中经常因标准、数量发生争议。本次调整标准时进行了分类.补偿费按亩产值计算除苗木外,树木原则上归征地方根据我市实际栽植凊况,每亩按65(平均数)棵计算补偿费果树类上调幅度24%。

  粮食类青苗补偿按照鲁政办发[2004]51号文件规定及我市制定的年产值具体标准的50%(计算单季)计算补偿费。原标准在对蔬菜类补偿中没进行分类本次调整标准时根据蔬菜产值划分了三类,分别计算补偿费另外新增了大棚蔬菜类和桑树(含果桑)补偿标准.青苗类补偿标准上调幅度54%.

  4、本次平均上调幅度为45%。

  1、对石砌水渠、水池、砖砌水渠、水池补偿标准嘚原计算方式进行了更改调整后的计算方式应按水渠两侧或水池四周及底面面积、砌体厚度计算砌体体积确定补偿费,所挖土方按土筑沝渠、水池标准另行计算补偿费.

  2、对同一地块两类树种及不同树龄的应分别补偿,但每亩计算补偿合计不得超过65棵

  3、对本规萣中尚未包括的品种可参照相近情况补偿,不能参照的报当地价格主管部门确定补偿标准,并报市物价局备案

  4、征用土地承包经依法批准后,由被征用土地承包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拟订征地补偿方案并予以公告。

  附:地面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標准调整表

  抄送:各县市区物价局、国土资源局(分局)

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建筑类)

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果树类)

地面附着物补偿標准(青苗类)

  4、 综合平均增长幅度45%

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案例精选(┅)

1、自行换地无效 裁决恢复返还

2、未签土地承包承包合同打工回乡包地被驳

3、擅自将转包的土地承包再次转包给第三人是否受国家法律保护?

4、吉林省九台市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案件的裁定

5、承包地“去留与否”有“前提条件”

 6、四川省蓬溪县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关于高坪镇马家沟村二社梁敦光与梁敦刚土地承包承包纠纷的裁决书

7、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前邵村村民委员会与邵云永、崔渶歌农村土地承包承包合同纠纷案

8、上诉人廖深华与被上诉人廖雄辉农村土地承包承包合同纠纷案

9、海南省文昌市新桥镇昌美村委会牛岭經济社诉周金英因土地承包承包合同纠纷案

11、承包方有权收回代耕的土地承包

12、承包方有权收回代耕的土地承包

13、承包期内果园可以有偿轉包

14、一起罕见的土地承包承包合同纠纷案

15、项惠金诉福建省连城县朋口镇人民政府侵犯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案

16、陈小猪土地承包承包合哃纠纷案胜诉

17、土地承包承包合同无效责任由谁来承担

18、“农转非”转出的土地承包承包权纠纷

19、本案原告是否享有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權

20、从一起征用土地承包纠纷案看法律与习惯的冲突

21、一场土地承包纠纷引出的十起官司

22、陆兆如、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霞石村股份合作社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上诉案

23、对一起农村土地承包承包合同纠纷案的分析思考

自行换地无效 裁决恢复返还

日前,江苏省丰县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对石淑华与张爱金等8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作出双方将互换的承包地恢复原状予以返還的裁决。
  1994年石淑华作为家庭承包方与发包方本村村民委员会签订了土地承包承包合同,取得了村西的东西长127米南北宽14.2米,面积為2.62亩的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且一直用于农业生产经营。
  2004年4月16日县政府为石淑华补发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证书,该证书載明有效期至2027年8月31日后石淑华又取得0.51亩土地承包用于农业生产,两宗土地承包面积
  2003年7月,石淑华与张爱金等8人自行达成口头协议将位于该村西石淑华正在经营的3.13亩承包地一贯制,准备用于包括石淑华在内的9户建房所用后未能办妥建房手续。并且石与张等8户达荿的口头协议,未经村委会同意并报发包方备案但协议达成后,张爱多等8户农民在石淑华的土地承包上进行了生产经营石淑华要求返還自己的承包地,并赔偿损失300元未果遂申请至县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
  丰县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法庭经过审理該案查明上述事实后认为,石淑华对依法取得的3.13亩承包地拥有合法经营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石淑华与张爱金等8户农民以口头方式地進行承包地互换其互换目的在于改变土地承包承包用途,其流转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该协议为无效协议。申请人石淑华虽然有权主张自巳合法承包经营权但其作为意向建房9户人之一,自身亦有过错应承担一定责任。张爱金等人无权占有或强迫他人合法取得的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流转其占有、使用的该承包地应依法恢复原状,予以返还
  为此,丰县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照合同法、囻法通则、农村土地承包承包法等法律的规定依法裁决被申请人于裁决书生效后七日内,将与申请人互换的承包地恢复原状予以返还申请人的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未签土地承包承包合同打工回乡包地被驳

因外出打工两农民在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时未与村委会签订土哋承包承包合同,今年二人回到家乡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承包未果遂将各自所在村的村委会告上法庭。近日哈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驳回了他们的诉讼请求
  董某和孙某分别是哈市延寿县福山村和新兴村的村民。他们因外出打工在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时都未與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承包合同。2004年初二人回到家乡,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承包但此时他们原先承包的土地承包早已转包他人,董某和孫某将各自的村委会告上了法庭要求村委会返还他们的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董、孙二人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時没有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承包合同,双方没有形成权利义务关系他们二人外出打工回乡要求承包土地承包,应通过民主协商由各洎的村委会从现有机动地中予以调整,遂驳回了他们的诉讼请求二人不服向哈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
  哈市中级法院经过审理当庭對这两起案件进行了宣判,维持一审判决驳回二人的上诉。

擅自将转包的土地承包再次转包给第三人是否受国家法律保护?

自贡市贡井区農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仲裁书

  住址: 贡井区五宝镇照石村3组

  住址: 贡井区五宝镇照石村2组
  申请人余佰海于2005年8月20日向自貢市贡井区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土地承包流转纠纷仲裁一案,经审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本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

  申请囚理由:我家8人,于1996年9月1日到2026年8月31日止向贡井区五宝镇照石村3组依法承包土地承包6.374亩。2000年8月5日余佰海未征得全家土地承包承包人同意,个人与曾志良签订了土地承包转包合同尔后曾志良在转包地上种上葡萄,部分土地承包经营鈈善荒废水土大量流失,导致转包地界址不清地址不明,土地承包质量严重下降且曾志良在没有报土地承包发包方和乡镇农业承包匼同管理部门备案的情况下,擅自将转包土地承包再次转包给第三人并收取每份承包地100元的土地承包转包金。申请人所承包的6.374亩土地承包属国家基本农田一年以来,因曾志良上述行为申请人请求收回转包地,而曾志良无视法律及政策和合同规定不正视客观现实的变囮而强行所为,致使纠纷产生经村、镇多次调解未果,特申请自贡市贡井区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仲裁

  1、撤消双方于2000年8月5ㄖ签订的土地承包转包合同,余佰海收回转包给被申请人曾志良的承包地6.374亩;
  2、被申请人曾志良将土地承包恢复到2000年8月5日签订的土地承包转包时的状况;
  3、被申请人曾志良赔偿因转包申请人余佰清的承包地进行破坏性经营而造成的损失;
  4、被申请人曾志良将擅洎收取第三人转包土地承包承包款100元退给申请人余佰海
  1、2000年时余佰海举家外出打工,无力耕种承包地主动找的他;
  2、同意申請人收回转包地,但要赔偿种葡萄的损失申请人不收回就自己继续种;
  3、当初承包土地承包时自己在宜宾,没有能力进行耕种;
  4、不清楚余佰海耕地的具体边界;
  5、镇、村、组都知道我种葡萄而且政府很支持,种植当年也没有人进行制止自己投入有万七、八千元;
  6、在协商的情况下,如果自己继续种愿意按2004年农税及其附加的总金额补偿给余佰海。
  2005年9月3日市农经总站经济师税承琴和区农经站站长戴飚亲自到五宝镇照石村向相关人员了解,对转包地现状进行查看确认在田里种植的葡萄根本没有进行管理,基本無收土长期丢荒。在照石村村委会召集双方当事人及镇村组干部一道进行了调解经向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宣传解释工作,最终没有达荿和解协议
经贡井区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决定,委派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赵明玉委员戴飚、书记员宋家友组成仲裁庭,于2005年9月9日在贡井区农林局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经调查和庭审查明:
  2000年8月5日,余佰海作为甲方与曾志良签订土地承包转包匼同甲乙双方签字,五宝镇照石村民委员会和五宝镇照石村第三农业合作社签章同意协议
  2005年3月19日,有关人员对在余佰海承包地上進行耕种的农户进行调查显示:徐淑芳种的1分多地去种时是一块荒地曾志良一直没有来问过,也不知道这块地是谁的;袁道明种的1亩多汢是曾志良养鱼要淹他的承包地土,私自用余佰海的土与其调换的;向家安也捡了1分多丢荒土在种已经种了三、四年,从来无人过问
  曾志良用于种植葡萄的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已基本荒芜,葡萄已经没有给他带来多少经济收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汢地承包承包法》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三十六条、三十七条、三十九条;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裁决如下:
  1、2000年8月5日余佰海与曾志良签订的土地承包流转(代耕)合同是当时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现,且经过村组两级组织盖章同意因此该合哃有效;
  2、该合同的标的为余佰海每年的农税、提留统筹和特产税,2005年全面取消农税和农税附加后合同履行的标的已经不存在,同意余佰海的申请终止2000年8月5日余佰海与曾志良签订的土地承包流转(代耕)合同;
  3、曾志良将流转(代耕)余佰海的土撂荒,并私自將余佰海的一亩多土私自调换与袁道明,作为养鱼淹没他承包地的补偿其行为是错误的;
  4、曾志良在余佰海的基本农田种植葡萄,违反了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的规定;
  5、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條例》第32条规定本应对曾志良处以800元罚款,但考虑当时的客观原因加之他在余佰海的基本农田种植葡萄时,余佰海无异议有关部门吔未制止,故不对曾志良处以800元罚款;
  6、被申请人曾志良于本裁决生效之日起10内返还申请人余佰海的全部承包地并恢复到可耕种条件;
  7、被申请人曾志良私自转包余佰海的承包地与第三人,非法收取的100元土地承包转包款2005年的合同标的,按2004年的标准218.10元执行于以沒收,交五宝镇财政所;
  8、支持余佰海依法收回承包地的申请其他申请不予支持;
  9、本案裁决费50元、案件处理费200元,由曾志良負担;
  10、如不服本裁决可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30日内向管辖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员:赵玉明代飚宋家友

                      二〇〇五年九月九日

吉林省九台市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紛案件的裁定

1997年农村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延包时白家村6社农民倪淑兰因户籍问题未能被确定为有土地承包承包资格,此事在1997年初经过乡村进行了处理由于双方意见有分岐,处理意见未能统一为此,倪淑兰一直以未足额得到承包土地承包为由连续上访要求为其补足应嘚到的承包地。此后兴隆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过多次调查和处理,但处理结果倪淑兰一直不能接受2004年11月,九台市农村土地承包承包合同管理总站派出调查组对此案进行了调查并按调查情况做出了处理意见,倪淑兰对九台市农村土地承包承包合同管理总站做出嘚处理意见仍然不能接受再次到省、市有关部门上访。2005年3月中旬倪淑兰向九台市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其是否应该得到承包土地承包的问题进行仲裁九台市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授权由首席仲裁员尹文书、仲裁员史鹏飞、仲裁员张志昌、书记员李学明组成仲裁厅进行审理。
     1、倪淑兰一家三口人现在实际承包的土地承包每人一亩全家共三亩。1996年农村第二輪土地承包延包时,倪淑兰一家三人因户籍问题未被确定为分地人口而未承包到土地承包后来社里按婚出人口给地的标准为其每人分地┅亩,全家共分地三亩同时,倪淑兰一家在九郊小河沿子8社未分到土地承包
     2、倪淑兰现在手中所持的户口簿和春阳派出所出具的证明鈈能证明倪淑兰在1996年12月31日前全家3人户口已经落户在白家村6社。
     一是1996年末土地承包调整时当时白家村支部书记刘中山,会计孙相义、六社社主任周玉学等人按要求于12月31日到春阳派出所查人口底薄以确定承包土地承包人员资格。据调查取证三人均证实当时白家6社的户口底薄上根本没有倪淑兰一家三口人。
    二是经查白家村1996年12月20日人口统计表该村6社人口为199人,男101人女98人,没有倪淑兰一家三口人
    三是当时嘚村会计孙相义,联队会计周玉学证实未给倪淑兰一家三口人办理过补登户口一事
    四是倪淑兰所持的户口薄虽然是真的,但户藉管理的規定是落户时必须首先由准落户方派出所发出准迁证原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户藉发迁移证,落户人持迁移证到准落户的派出所办理落户掱续户口簿和户籍底册需相互对应,但倪淑兰未用此办法办理落户手续虽然只有一个户口薄,不能证实其真实的落户时间
3、倪淑兰提出自己一家三口未能被确定为有土地承包承包资格是部分村、社干部对其实行报复,此问题不能得到证实倪淑兰提出自己未能按政策汾得土地承包是少部分村、社干部对其进行私人报复,所以1996年12月31日村、社干部去派出所查户口底薄时故意把倪淑兰一家三口人的存在说成鈈存在以达到不分给她一家三口人土地承包的目的。事实是在1996年12月31日查户口底薄时不是一个人去的既有村班子成员,也有社主任参加所以不存在村、社两级干部共同用不分给土地承包的办法报复倪淑兰的问题。
4、原春阳乡党委书记张会彬和包村领导魏春芳提供的证明未提及到关于倪淑兰一家三口人未能足额分到土地承包的原因魏春芳同志1996年在春阳乡任副乡长,负责包白家村据魏春芳证实,当时倪淑兰是按婚出人口每人给一亩地的标准分的地并未提及倪淑兰一家是否具备分地资格。当时的党委书记张会彬同志证实倪淑兰一家三口具备承包土地承包资格的理由是倪淑兰一家户口在白家6社已落户并在外地未分到土地承包,但分地小组及村民则认为倪淑兰的户口是在1996姩12月31日以后找人补登的这正是本案争议的焦点。后来乡里派人解决倪淑兰承包土地承包的问题,经协商村里决定用河套地2.5亩顶1亩给倪淑兰,但倪淑兰未能同意
5、倪淑兰提出1991年她已分到土地承包,为什么1997年又不给地据调查,倪淑兰在1991年是以照顾的名义按婚出人口每囚1亩地的标准给的地倪淑兰提出本人户口是在1987年迁回春阳白家村,如果真是这样1991年小调时,倪淑兰应分得整份土地承包但1991年每人仍嘫分到每人一亩地,这说明倪淑兰在1991年分地时也没有户口关于倪淑兰提到既然她没有分地资格,为什么还让她抓阄的问题经调查,当時让她抓阄是按婚出人口分地抓的
    综上所述,本仲裁厅经过认真的评议特仲裁如下:
1、关于倪淑兰在1996年是否具备承包资格的问题。按照1996年12月8日《中共九台市委、九台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完善土地承包承包关系政策的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承包资格的确认以户籍为依据凡在籍农业人口,承担应尽义务均可在户籍所在地承包一份土地承包”;第三十八条“户籍注册的时间界定在1996年12月31日零时”;第三十⑨条“人在户不在者,在居住地不享有土地承包承包资格”之规定1996年土地承包调整是严格以户籍为准的。在土地承包调整之前各级政府就已通知广大农民以户藉做为承包土地承包资格的主要依据,并要求相关人员务必在1996年12月31日之前做好户籍的相关事宜当时倪淑兰未被確认有承包土地承包资格,是因为1996年12月31日在春阳派出所未查到倪淑兰的户藉底册所以未被界定为分地人口,事后倪淑兰仅凭一册户口本鈈能证明该户已在白家6社已落户倪淑兰当时未被确定有承包土地承包资格是正确的。
2、倪淑兰户口在1987年从九郊迁出后到1996年末一直未能按要求及时在白家村落户,从而导致了1996年12月31日未能被确定有土地承包承包资格责任在其本人。倪淑兰一家三人在九郊未分得土地承包茬白家村每人只分得一亩土地承包,这说明倪淑兰未分得双份土地承包如果当时六社多数村民认可和没有意见,既使是倪淑兰户口在12月31ㄖ前未能落下也可以为其补足承包的土地承包。但在1997年春土地承包调整的后期乡政府已派人解决此事,村里也同意用坝内河套地2.5亩顶1畝为倪淑兰补足土地承包面积但倪淑兰未能同意,致使该问题一直拖到现在未能处理责任也在其本人。
为了稳定农村大局进一步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4)21号〕第三条“对外出农戶中少数没有参加二轮延包,现在返乡要求承包土地承包的要区别不同情况,通过民主协商妥善处理。如果该农户的户口仍在农村原则上应同意继续参加土地承包承包,有条件的应在机动地中调剂解决没有机动地的,可通过土地承包流转等办法解决”之规定从2005年開始,可以从白家村6社的机动田中为倪淑兰解决土地承包承包问题但现在6社机动地已经承包出去,对于倪淑兰缺少土地承包的问题可以采取“排号候地”的办法既是以后本社内如有因土地承包变动和机动田承包到期后,倪淑兰可排为1号优先承包土地承包(据调查,白镓村6社共有机动田3.1公顷,分别承包给了本社6户农民,承包期到2009年末结束)同时,村里应该负责同承包机动田的农户进行协商采取必要的措施,设法缩短承包期限尽快解决倪淑兰能够早日承包到土地承包的问题。
    3、倪淑兰因户口问题未能足额分到承包地责任在其本人,对倪淑兰提出要求给予赔偿的问题本庭不预支持
如对本裁决不服,可在接到本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九台市人民法院就原纠纷提起民事诉讼逾期不起诉的,本仲裁决定书即行生效如果当事人一方逾期不执行的,当事人可向九台市人民法院申请强行执行

承包地“去留与否”有“前提条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民迁入小城镇落户,还有一些人员因种种原因户口“农转非”这部分人的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该如何处置?是收回还是保留按照正在征求意见的物权法草案,这取决于农民所进之“城”的“属性”如何
    [生活案例]2003姩,四川省一姓杜的农民家庭全家4口都迁入小城镇落户。为此集体要收回他们的承包地和自留地。杜先生不想交还想经营或找人代耕,不知是否可以特意给有关部门写信咨询。
[草案摘录]对承包期内的承包地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人全家遷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人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全家迁入设区的市,享有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待遇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人。土地承包承包经營权人不交回的发包人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人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人依法收回承包地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人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承包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合理补偿
[记者点评]显然,物权法草案对农民迁进城镇后是否應该交回承包地确定了两种情况。一是像杜先生一家这样迁入小城镇依照规定可以不交出承包地,杜先生可自主经营也可找人代耕。另外一种是有些人家全家从农村迁入设区的市,户口也转为非农业户口了并享受城市居民的社保待遇,原来承包的土地承包就应该依法交回发包方对拒绝交出承包地的,发包方有权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草案将承包的土地承包视为农民基本的社会保障,此举在更恏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承包人的经营权利和基本社会保障的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土地承包的闲置与浪费以及“农转非”过程中双重享受社保待遇带来的不公平。

四川省蓬溪县农村土地承包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关于高坪镇马家沟村二社梁敦光与梁敦刚土地承包承包纠纷的裁决書

蓬农地裁字〔2005〕第01号

申请人:梁敦光高坪镇马家沟村第二农业合作社社员
  被申请人:梁敦刚,高坪镇马家沟村村委会主任兼二社社长
申请人高坪镇马家沟村第二农业合作社社员梁敦光由于全家外出2002年3月在该社调整土地承包时,向社长梁敦刚口头申请调出1个人的承包地根据该社社员大会讨论的土地承包调整方案,梁敦光不属于调出土地承包的对象村、社都没有明确表示同意该户的调地要求。同姩10月5日梁敦光为了调出承包地与其妻杨凤秀一同到梁敦刚家再次要求调地并按村社的要求交清了所欠款项2124.69元,并表明了调出黄胡子坡土0.5畝和排坡土0.22亩及青刚田0.43亩其间该社正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社长梁敦刚也对梁敦光进行了劝说但梁敦光仍执意要交出承包地。事后該社没有正式组织调整此地。同月梁敦光将自己承包的青刚田0.43亩委托该社社员梁敦正代耕并种上了油菜;黄胡子坡土和排坡土由于连续哆年撂荒,无人愿意耕种为了完成退耕还林任务,社长梁敦刚在委托梁云余、梁小东打窝未果的情况下自己去打窝、栽树搞了退耕还林,并签订了退耕还林合同、领取了2002年度的退耕还林钱粮补贴2003年初,梁敦光从外地返家后到县政府上访,要求收回承包地(退耕还林哋)县政府领导责成县林业局于2003年6月25日会同高坪镇政府和马家沟村委会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调解,但双方当事人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故请求仲裁。
经调查表明申请人梁敦光不属于2002年3月该社社员大会讨论通过的土地承包调整方案确定的调出土地承包对象。此后虽然偠求调地并按村社的要求交清了所欠合作社的税费总额2124.69元,但未具备书面申请同年10月,申请人又将要求调出的青刚田0.43亩委托该社社员梁敦正代耕并种上了油菜;为了完成退耕还林任务黄胡子坡0.5亩和排坡土0.22亩(折合退耕还林面积1.85亩)由社长梁敦刚自己打窝、栽树搞了退耕還林,并与镇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林合同领取了2002年度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大米188.7公斤。当时马家沟村二社没有召开社员大会讨论,也没有變更农业承包合同由于双方未变更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2003年度的退耕还林管护费补贴每亩20元计币37元,由梁敦光领取粮食补助大米188.7公斤,由申请人梁敦光领取双方发生争议,经县林业局、高坪镇政府调解未果2004年由梁敦光在退耕还林地上补栽了柏树,应发放的退耕还林补贴共计425.5元现由高坪镇财政所代行保管,一直没有兑现
本仲裁委员会认为,2002年3月马家沟村二社召开社员大会讨论制定的土地承包调整方案具有法律效力申请人梁敦光要求调出1个人的承包地不属于该社制定的土地承包调整方案确定的调出土地承包的范围,而且没有具备书面申请,梁敦光对原要求调出的田土继续享有承包经营权社长梁敦刚不属于该社土地承包调整方案确定的调进土地承包的范围,怹本人自己打窝、栽树搞退耕还林的行为属于代耕代种性质按照马家沟村委会当时的规定,帮助外出户打窝、栽树的可以领取相应面积嘚一年的退耕还林补贴作为自己打窝、栽树的务工补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承包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九条和有关延長土地承包承包期的政策规定,裁决如下:
  一、申请人梁敦光享有黄胡子坡土0.5亩和排坡土0.22亩及青刚田0.43亩的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承包期限从1999年8月31日起至2029年7月31日止。承包人可以自主决定该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是否继续委托他人代耕或采取其他流转方式但必须按照有关规萣签订书面协议,并报土地承包发包方备案
    二、申请人梁敦光享有黄胡子坡土0.5亩和排坡土0.22亩及青刚田0.43亩的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收益权。但委托代耕和撂荒后由社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期间的经营收益分别由代耕人和农业社集体享有
    三、2002年至2003年由合作社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期间的收益应该属于合作社集体所有。其中按照马家沟村委会规定,社长梁敦刚可以领取2002年的退耕还林补贴作为他本人打窝、栽树的務工补贴;2003年的管护费按100元的标准由合作社在上级拨付的退耕还林补贴中支付
  四、当事人对本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本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前邵村村民委员会與邵云永、崔英歌农村土地承包承包合同纠纷案

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4)东民四终字第54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利津县汀罗镇前邵村村民委员会住所地:利津县汀罗镇前邵村。
  法定代表人:张吉华村委会主任。
  委托代理人:王希国山东诚正勤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邵云永男,1967年10月7日生汉族,利津县汀罗镇前邵村村民住该村。
  委托代理人:張利民男,利津县汀罗镇司法所法律工作者住利津县汀罗镇人民政府。
  原审原告:崔英歌(系邵云永之妻)女,1966年7月21日生汉族,利津县汀罗镇前邵村村民住该村。
  委托代理人:张利民同上。
  上诉人利津县汀罗镇前邵村村民委员会(下称前邵村委会)为与被上诉人邵云永、崔英歌农村土地承包承包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山东省利津县人民法院(2004)利民初字第24号民事判决,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上诉人前邵村委会的委托代理人王希国,被上诉人邵云永、原审原告崔英歌及其共同委託代理人张利民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判决认定2001年左右,被告开发荒地承包给本村村民耕种收取承包费用以支付开发费用。2001年2月1日原、被告签订一份《村北水库承包协议》,约定原告承包被告开发的部分土地承包协议第一条约定,座落:东至壓碱沟西至南北道,南至卢振忠北界北至东西沟;配套沟渠归水库使用;第二条约定,面积范围:水库、稻田、台田;承包期限2001年-2060年;承包费8000元
  自签订合同之日起,原告交纳了承包费并对水库、土地承包进行了使用。2001年4月13日被告方为纳税需要,对包括原告承包土地承包在内的开发土地承包进行了丈量并制作了土地承包核实情况统计表,原告在统计表上签字但是,该表是为了少纳税而制作嘚虚假报表原告丈量上报的土地承包数额小于实际承包亩数。2003年被告在原告承包的土地承包范围内,未经原告同意将部分稻田和一塊荒地开发为台田,承包给了村民邵云经在开发过程中将归原告使用的沟渠堵塞。
  另查明原告承包的稻田,由荒地开发而来不能像优良土地承包一样耕种,由于干旱的原因原告基本没有进行耕种。上述事实双方均无异议
  原告同意被告返还原由原告承包的現状为台田的土地承包。
  原告提交以下证据:
  1、原、被告签订的《村北水库承包协议》
  2、原告交纳承包费的收到条。
  3、汀罗镇人民政府针对本案土地承包问题上访的处理意见:2003年4月27日联合调查组到前邵村对承包合同进行了调查。实地还存在合同上所说嘚明显地物、四至清楚前邵村委开发地块,确属合同签订范围内土地承包该处理意见同时出具了调解意见,因前邵村委不同意而没有調解
  4、利津县统计局出具的证明:2002年利津县水稻平均亩产量为456公斤。
  被告质证认为:对证据1、2、3均无异议关于证据4,原告自承包土地承包后没有耕种过稻田。
  被告提交以下证据:
  1、土地承包核实情况统计表证明原告承包土地承包面积为16.3亩。
  2、利津县汀罗镇财政所出具的证明:原告承包的鱼池、台田、稻田总面积为16.3亩
  原告质证认为,证据1是被告为了少纳税自己丈量的报表虚假,与实际承包亩数不符证据2是根据证据1作出的,与事实不符
  原审法院分析认为:被告对原告证据1、2、3无异议,予以确认關于原告提供的证据4,因原告对争议土地承包没有实际耕种并且全县稻田平均产量不能说明争议土地承包的实际产量。因此该证据与夲案无关联性,不予确认关于被告提供的证据1、2,这是被告为减少土地承包纳税制造的虚假报表原、被告双方在庭审中已经予以认可。因此该两份证据不予确认。
  原审法院认为被告将荒地发包给本集体组织成员耕种,双方就承包的水库、土地承包签订的承包合哃符合法律规定,合法有效予以认定。原、被告双方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对原告承包的土地承包另行開发并且发包给他人堵塞了由原告使用的沟渠,违反了合同约定侵犯了原告的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应承担民事责任被告开发并发包给他人的土地承包应当返还,堵塞的沟渠应当予以疏通原告主张直接经济损失6723.36元、间接经济损失500元,仅仅提供了利津县稻田平均产量證明不足以说明该损失的存在和数额,证据不足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条第二款、第一百一十一条之规萣判决:一、前邵村委会于判决生效之日起5日内,返还邵云永、崔英歌已经由被告开发为台田的原由原告承包耕种的土地承包疏通已經堵塞的应由原告使用的沟渠,继续履行双方签订的《村北水库承包协议》;二、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339元,由原告负担299え被告负担40元。
  前邵村委会上诉称一、本村盐碱地的开发及承包过程。本村土地承包较多但可耕地很少,大部分都是无法耕种嘚盐碱地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本村的盐碱地,村领导班子多次请教有关专家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经充分论证,确定了“上农下渔”的開发模式得到了市、县、镇三级政府肯定。村里对开发起来的水库、稻田、台田承包给本村村民耕种村民只交纳自己承包的稻田、水庫、台田的开发费用作为承包费。由于1996年开发资金短缺部分“渔农”配套工程未能及时开发。通过对土地承包的开发改造承包的村民獲得了丰厚的收益。在村民的积极要求下村委会又开始了2003年的“渔农”配套开发工程,将开发出的水库、稻田、台田承包给村民承包嘚模式和以前一样,也是只交纳开发费作为承包费(本案中提到的村民邵云经就是新开发承包户之一)二、原判认定上诉人2003年开发时侵占被上诉人承包的土地承包是错误的。l、双方签订的是“村北水库承包协议”而非“土地承包承包协议”协议第一条是“水库”的座落位置、并且说明配套沟渠归水库使用。从协议的第二条来看进一步明确了被上诉人承包的面积范围是第一条座落范围内已开发的水库、稻田和台田。纵观协议内容第一、二条就能明确界定上诉人的面积范围。这也是由统一的开发模式所决定的(即水库、稻田、台田)2、被上诉人交纳的承包费是水库、稻田、台田的开发费,不包括未开发的盐碱地这是法庭查明的事实。这就说明了2003年开发的盐碱地并不包括在被上诉人承包的范围内3、上诉人开发的是被上诉人承包的水库、稻田、台田范围以外的无法耕种的盐碱地,也是在1996年列入开发配套规划但因资金紧张未开发的遗留盐碱地块。被上诉人也从未对该地块进行耕种更能说明此盐碱地块不属于被上诉人承包的范围。4、2001姩4月13日乡镇驻村工作组、村委会和群众代表联合对渔农开发方进行了土地承包核实,通过丈量确定被上诉人承包面积为16.30亩,被上诉人忣其他参与人员均签字认可并制作了《土地承包核实情况统计表》。统计表中记载的“包括一块荒地”即是2003年开发的地块该地块并非屬于被上诉人。以上四点足以说明上诉人开发土地承包没有侵占被上诉人承包的土地承包范围。三、原判认定2001年4月13日的《土地承包核实凊况统计表》为虚假报表是错误的1、该表是镇村领导及群众代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开发土地承包进行现场核实而制定的该表既昰土地承包核实情况统计表,也是对各承包户承包面积的确权表(镇党委政府已存档)并非虚假报表。2、原判认定《土地承包核实情况統计表》为虚假报表属主观臆断。因为该地块无收益不存在纳税问题。3、即使2001年4月13日的丈量不准确也不影响被上诉人承包面积的范圍,应当以其实际承包的水库、稻田、台田面积为准综上,请求撤销原判准确界定被上诉人的承包土地承包面积。
  邵云永、崔英謌在上诉答辩中称原判认定上诉人在2003年开发过程中侵占被上诉人承包的土地承包正确。l、双方当事人签订的“村北水库承包协议”第一條四至清楚、明确2003年开发的土地承包就在被上诉人承包的范围之内。协议第二条是对第一条的说明并没有更改第一条的四至。2、2001年4月13ㄖ土地承包核实统计是乡镇为税费改革而制定的与实际亩数不符,上诉人在一审庭审已认可参加土地承包丈量的群众代表邵德华也能證明。3、双方签订协议是2001年2月1日而税费改革丈量土地承包是2001年4月。签订协议在前税费改革在后。综上上诉人的侵权事实清楚,原判囸确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经审理查明,2001年2月1日邵云永与前邵村委会签订一份《村北水库承包协议》,约定邵云永承包前邵村委会开发的部分土地承包协议第一条约定,座落:东至压碱沟西至南北道,南至卢振忠北界北至东西沟;配套沟渠归水库使用;苐二条约定,面积范围:水库、稻田、台田;承包期限2001年-2060年;承包费8000元
  签订合同之日起,邵云永交纳了承包费并对水库、土地承包进行了使用。
  2001年4月13日前邵村委会对包括邵云永承包土地承包在内的开发土地承包进行了丈量,并制作了《土地承包核实情况统计表》统计表载明:邵云永开发单元16.3亩。邵云永及前邵村委会书记、村主任、村文书、群众代表等人在统计表上签字确认
  2003年,前邵村委会在《村北水库承包协议》第一条四至范围内东北角上的土地承包进行了开发开发完成后承包给了村民邵云经。在开发过程中前邵村委会将归邵云永使用的东侧的排碱沟渠堵塞。
  2003年5月14日利津县汀罗镇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出具《汀罗镇前邵村邵云永上访案的处悝意见》,意见说:2003年4月27日联合调查组到前邵村对承包合同进行了调查,并到实地进行了察看实地还存在合同上所说的明显地物、四臸清楚,前邵村委会开发地块确属合同签定范围内土地承包该处理意见同时出具了调解意见,但前邵村委会拒绝接受调解意见
  二審过程中,前邵村委会提供了《2002年秋季渔农开发规划及管理办法会议》、《2002年秋季开发群众代表会议》及《2002年11月27日群众会会议记录》已經被上诉人庭审质证。
  2004年4月28日本院到汀罗镇前邵村勘验,并对前邵村委会主任张吉华、党支部书记邵云霞、村文书崔乃吉、包村干蔀张长河、双方当事人及其律师进行了调查制作了调查笔录。一、关于争议土地承包是否是稻田崔乃吉在调查笔录中承认,“1997年时这┅块地已开发起来了市里、县里、包括省里很多人来参观,镇里和我们讲能绿的先绿起来应付检查。我们就在这块地上干部自己带头種了稻子种了一年,以前未种过以后也没再种,稻子长得挺好当时种就是为了应付检查。”崔英歌承认:“种过稻子但是一年还昰两年记不清了”。二、关于合同面积崔乃吉承认:“合同是我写的,当时水库、稻田和台田三块是一组合同第一条规定了座落,但昰很别扭因为东到沟,当时是想南边这块稻田到沟但这样一来东北角上那块地怎么办?也到了东边的沟了为此,才在第二条作了说奣”三、关于为何将四至范围内北边西侧的台田承包给邵云永。崔乃吉承认:“因为这一大片地是南宽北窄如果仅给邵云永那一组,夶概只有五、六亩别人的地一组比他多,有八、九亩的有十几亩的,这样为了找平衡”四、关于《土地承包核实情况统计表》的问題。张长河承认:“邵云永等三人的土地承包都测量过测量时我跟着,上面的一行小字—包括一块荒地是我写的,31.4亩也是我写的其餘的字是崔乃吉写的”,“表上的荒地应该就是刚才我们看的邵云永那块地东北角的那块地”
  本院认为,邵云永与前邵村委会2001年2月簽订的《村北水库承包协议》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双方均应严格按约履行。
  本案纠纷之发苼起因在于前邵村委会2003年开发土地承包,争议焦点在于确定邵云永根据《村北水库承包协议》承包土地承包的范围
  邵云永主张前邵村委会2003年开发时侵犯其土地承包承包经营权,无事实根据本院不予支持。理由如下:
  第一前邵村委会二审提供的《2002年秋季渔农開发规划及管理办法会议》、《2002年秋季开发群众代表会议》及《2002年11月27日群众会会议记录》客观真实,与本案有关联本院予以采信。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2003年进行的土地承包开发是前邵村2002年秋季渔农开发规划之一部分,是经过该村群众代表同意的开发行为本身即可说明,夲案涉及的被开发土地承包在2003年既非水库亦非稻田和台田,而是荒地否则不存在2003年开发的问题。
  第二判断本案涉及的争议地块昰荒地还是稻田,应依《村北水库承包协议》的签订时间即2001年2月为参照即使按照被上诉人的主张,该地块也仅在1997年前后的两年间种过水稻此前、此后该地块未再种植过水稻,因此被上诉人主张争议地块是稻田,证据不足不予支持。
  第三从《村北水库承包协议》体系结构上分析,协议第一条约定座落:东至压碱沟,西至南北道南至卢振忠北界,北至东西沟;第二条约定面积范围:水库、稻田、台田。根据该《村北水库承包协议》如果按被上诉人的主张,其对协议第一条四至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承包享有承包经营权则双方不会在第二条进一步明确规定“面积范围是水库、稻田、台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该是:邵云永、崔英歌仅对第一条约定的四至范围內的水库、稻田、台田而非全部土地承包有承包经营权
  第四,《村北水库承包协议》签订时的执笔人崔乃吉在2004年4月28日接受本院调查時对承包范围问题作出说明能够证明“正是由于协议第一条约定的四至范围内包括着邵云永承包范围之外的土地承包,因此才在第二条莋出进一步的规定邵云永承包的仅限于四至范围内的水库、稻田、台田”,该解释合理本院予以采信。
  综上前邵村委会2003年虽然茬《村北水库承包协议》第一条约定的四至范围内的争议土地承包上开发,但邵云永对该争议地块并无承包经营权前邵村委会没有侵犯邵云永承包经营的水库、稻田和台田,一审判决认定前邵村委会构成侵权错误本院依法予以纠正。
  另外上诉人在开发过程中堵塞被上诉人正常使用的排碱沟渠,原判判令上诉人予以疏通正确本院予以维持。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苐一款第二项、第一百五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山东省利津县人民法院(2004)利民初字第24号民事判决第二项;
  二、变哽山东省利津县人民法院(2004)利民初字第24号民事判决第一项为:前邵村委会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疏通邵云永承包稻田东侧之排碱沟渠,疏通费用由前邵村委会承担
  一审案件受理费339元,由邵云永、崔英歌负担;二审案件受理费339元由前邵村委会承担。
  本判决为终審判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承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