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说的胡人方是指哪个现代少数民族的祖先

还有蒙古人与古代XIONG奴人也什么联系?  如果没有联系,蒙古人怎么会突然冒出来的?  女真族是以前的哪个民族?金人呢?
楼主发言:13次 发图:0张 | 更多
  “女真”也叫“女直”,其先祖是先秦的“肃慎”,属于东胡,向中原帝王进贡他们盛产的箭杆叫(木苦)矢。后为满族。
  蒙古据说是东胡的后代  现在的北方人大部分有胡人的血统  南北朝
3次征服的后果
  我记得匈奴好象是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被汉同化,北匈奴后来被鲜卑人打败和同化了。
  你说的“胡人”可否具体一点?要知道,“胡人”可是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一种笼统性的称谓。  五代时还有“五胡乱华”之说,他们差不多已经和汉民族同化了  
  其实我觉得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很有继承性的,大家先是一个祖先,然后分开,打仗,后来又融合,再分开再打仗.  比如上边说的鲜卑族,是否原本也是匈奴的一个分支?  我个人以为,后来的满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共同祖先应该都是匈奴人.甚至包括一部分汉族.  
  另外,在春秋战国以前,是否各国已经属于不同的种族?比如楚国与秦国.后来融合而成为汉族,这种思路对否?
  历史书上的地图中,整个长城外的地方时而被标为匈奴,时而是契丹,时而是蒙古,但事实上,他们只是获得政权的民族,事实上,那里不折不扣的“多民族”地区,各游牧民族之间的同化也是一直在进行着的。包括当今的中亚,各民族之间的族源都很难追溯到某一个古代民族。
  据说匈奴在某个时期离开了以前生活的地方继续迁徙,后在途中不断与异族融合,最后消失了
  认真的说,还是挺糊涂的.
  我还隐约记得似乎现在的土耳其人也是匈奴的后裔  这个问题专业性太强,去图书馆查资料吧……
  蒙古跟匈奴关系不大 突然冒出来的 是蒙古政权 其下还有不少非蒙古的部族 像乃蛮人 蒙古的崛起也不是突然的 它那个时代 曾经盘踞 蒙古高原的诸统治民族 如 匈奴 鲜卑 回嗃 契丹 都或则消亡  或则 迁徙了 蒙古人才开始从斡难河上游的祖居地开始向整个高原扩塞 建立金的女真 和 建立的 清 的女真 因改说是一个民族 不过是不同的分支
  纤云肆卷  土耳其人是突厥的后代  我想不明白的是,比如蒙古族,它必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之前一定生存在某个地方,以什么名义(或者有另外一个名字)存在着.我就是想知道这些民族以前的存在方式(名字)  我个人一直认为女真/蒙古族等以前都是一个民族,比如都是匈奴的后人.  同时既然这些民族被同化/消灭了,也绝对不会完全覆灭.比如突厥一直向西向南,建立土耳其,同时把新疆大部/原苏联的部分联邦国家之讲突厥语的民族都视为兄弟的
  这些问题教人用贴子答不可能,还不如自己看书。    网上书库这么多。  www.shuku.net    
  东欧的匈牙利就是当年匈奴人的后裔,看奥运会入场式那些匈牙利运动员的模样,很象蒙古人的。当年(话说公元4-5世纪)民族大迁徙,中国北方的匈奴人分为南匈奴与北匈奴,南部同化于中国,北部被秦汉大军追得向西迁徙,推动日耳曼人更向西迁徙,一不留神把西罗马帝国给灭了。这过程中,匈奴人阿提拉(号称“上帝之鞭”)大军后来灰飞烟灭,一部分就留在现在叫做“匈牙利”这块地方。    其实中国古代北方的那些“胡人”,在人种学上基本都是蒙古人,是其中不同的部族,就象中国人中分“上海人”、“北京人”、“东北人”、“广东人”一样。其中细微区别现在人种学家和民族学家也搞不太清楚。    更详尽的资料,请找专业书来看,很多的。(楼主可点名问达尔扈特、赵丰年网友)
  请看以下唐朝地图,把目光投向唐朝东北角,在那里你会看到一个民族叫做室韦,有大室韦部,西室韦部,这个就是日后的蒙古族了。
  少数民族没有象中国一样的史书.如果不是再中国旁边.估计好多国家现在脸名字都不知道.他们总是你杀过来.我杀过去,谁知道忙活写什么....汗也只是最强大部落首领.统治其他部落的尊称.如果这个部落衰败了.比如被中国消灭了.那么其他的部落就会相对犹个强大的成为大家的汗..当然战争征服不可少.也许.胡这个部落再历史上已经消失也不一定...游民部落喜欢乱跑.如果再中国周边找不到.也许跑阿拉伯去了也不一定..
  我认为,要搞清历史上以前的游牧民族和后来的游牧民族关系是不可能的,除了只有游牧民族抢劫了文明地区才会有历史记载外,最主要的就是游牧民族不断的相互残杀,不断的征服和。奴役,不断的分离和从新组合,又不断的抢劫外来人口。    弄清蒙古以前北方游牧民族的来龙去脉是不可能的。除了他们不使用文字,没有历史记载以外,他们不断自相残杀。把对方的人口掠夺来当奴隶,如果一个人部落强大后死去,他的儿子们就把其中的奴隶家财分开。各领一群人。不久后又相互残杀。本来贵族和奴隶可能是不同人种,甚至有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区别。但如果贵族死了,奴隶就可能继承贵族的家产。有时候奴隶还害死主人自己当贵族。贵族的老婆们有会和奴隶生孩子。所以弄得一团乱麻,剪不断。    另外,游牧民族经常有隶属关系。本来匈奴和东胡不是一个民族,东胡受尽了匈奴的欺负。后来匈奴垮了,他的奴隶们一部分融入汉族,  另外一部分就成了鲜卑的奴隶。其贵族跑到中亚甚至欧洲四处屠杀抢劫。原来的匈奴人口,融合在不同的民族中。但是可以肯定,匈奴和后来蒙古没有之间的血缘关系。只不过,他们的土地,被后来的蒙古抢去了。  
  小时候看历史书,以为蒙古人是匈奴人的后裔^_^
  作者:暗夜私奔 回复日期: 17:42:57     小时候看历史书,以为蒙古人是匈奴人的后裔^_^    ---------------------  大致差不多。  
  看来我们客家人的汉族血统应该是比较纯正的,从北方而来,而不愿意和当地人结亲。留在北方的汉人,经常被少数民族侵略,杀戮,慢满融入他们的血统。
  我就不相信现在这世界上还有谁的血统是纯正的.呵呵..
  没准我就是胡人
  确切的说,讲北方方言的地区胡人血统较多。    讲南方方言的汉人血缘相对纯正一点。    这已在前几年被中科院上海分子生物研究所证实。大致以长江为界,汉人分南北两大块。 这和南北两大块方言区也是相吻合的。    举个例子:    比如北京有个小女孩得了白血病,须进行骨髓移植,那么很可能在蒙古族或满族里找到相配对的骨髓,但在南京或广州、福州、南昌、杭州等地很难找到。
  作者:乾元亨利贞 回复日期: 11:39:03     确切的说,讲北方方言的地区胡人血统较多。    历史上几次民族大迁徒,包括建国后的几次,都很难说谁是谁了,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很难用个例来证明什么了.北京的市民中有几个是100年前就住在北京的呢?又如我家,200年前也并未定居在东北啊.
  匈牙利,芬兰人都是北匈奴人与北欧维京人结合的后裔。而且在欧洲史中对匈奴人的侵略,迁徙也有记载。日耳曼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的女主角就下嫁于匈奴单于
  说南方人的血缘纯一些?古中国人活过来也得气死过去。  看看兵马俑,看看那么多的中原古雕塑绘画文字,是和南方人长的像得多些么?  看看东南亚的民族,澳洲的毛利人,国内的南方少数民族,就知道南方人的血缘。
  赵丰年  原来刘渊等,赫连勃勃等,宇文氏等都是匈奴的奴隶。
  其实四大文明古国到现在,只有中国人是中国古文明的后裔,  ==============================================  这样说来,,也不见得我们就是中国古文明的后裔???
  是啊,血统里绝大部分是罢了,谁敢说这千把年下来,没跟别人混过?
  孔府的历史都有说不情楚的地方,比如五代。  纯?
  请教各位,我怎么觉得南方人好像更像是南亚的人,是不是他们以前自己的民族没有名字,后来就都成了汉人了。
  我店里有一非洲石雕,比真人的头还大的  我总是说除去肤色外,脸的形状,嘴的形状,鼻子的形状,就跟一出土的兵马俑差不多,遭到大家一致的批评  偶认为自个儿没错,可是众怒难犯,就将就过下去了.  可是古中国人(西北一带的)血统就是很复杂,有类似兵马俑长相的,也有长得象罗马人的(记得曾经报导过的关于消失在沙漠里的一支东征的罗马人的故事吗?据说现在生活在陕西)  可是南方又怎么样呢?无论哪个朝代南下,都会送去一支戍边的军士,然后繁衍生息,没有当地姑娘们的配合,又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  在当今这个社会,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只有金发碧眼的人,还有可能保持血统的纯洁性(非抬高这批人啊,因为金发碧眼是隐性基因而已)
  我就奇怪,我在福建,姓郭,怎么会是回族??我爸妈也是,我家又不是从外省迁来的,至少从我家族谱上有记载都是在福建啊!!  
  你难道不知道N多年前,阿拉伯王子XXX就定居在福建泉州吗?  至今那里有一支回族,从相貌上都极象阿拉伯人.  PS:我曾经有一客户,高鼻,深目,眼睫毛极长,一看就有那血统,也刚好是泉州的,可是他死活不承认,可是不承认没用处.有就是有的.  因为他的祖上某一辈可能认为做汉族好些,但是他骨子里一定有回族血统.
  确切的说,讲北方方言的地区胡人血统较多。        讲南方方言的汉人血缘相对纯正一点。        这已在前几年被中科院上海分子生物研究所证实。大致以长江为界,汉人分南北两大块。 这和南北两大块方言区也是相吻合的。        举个例子:        比如北京有个小女孩得了白血病,须进行骨髓移植,那么很可能在蒙古族或满族里找到相配对的骨髓,但在南京或广州、福州、南昌、杭州等地很难找到。    -------------------       这种例子不能说明北方的胡人血统多,而是说明胡人的汉人血统多。胡人生存手段低下,成活率低,历史上胡人曾经上千次南下到汉地抢劫妇女、儿童。文明社会的生产、医疗确能够保障人类生命财产,是游牧民族人口血缘的主要来源。        游牧民族几千年来抢劫人口的习惯,早就把自己的血缘更新了。同样出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靠近伊朗的长的象伊朗人,拜占庭的长的象希腊人,靠近中国的长的象中国人。仅有明一代,蒙古地区游牧民族就有上百次南下抢劫,杀掠人口少则数万,多则十几万。总数加起来比整个蒙古民族人口还多。恐怕现在的蒙古人都不是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了。  
  胡人生活水平低下,连王公大汗都不例外。明代蒙古的一个王公的妻子,就爱上了一个从汉地抓来的俘虏,和他偷偷地跑到了汉地。蒙古部落为此要发动战争,可惜明政府胆小怕事,把女子送了回去,被杀害了。可怜的女人!    历史上不断有胡人南下掠夺人口,也不断有人口从北方逃回汉地。我们的父母是两个称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四个称呼,再上一辈有8个,如果按照30年为一代推算,到宋代的那一辈至少有8千万到两亿个称呼。如此众多的的祖先中,也许胡人血统不能避免,但是绝大多少祖先都是辛勤劳动、发明创造的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财富。中国北方人民以耕地为生,哪个县都要县志,家家都会保饺子,年  轻人盼望明媒正娶、洞房花烛、金榜题名。这难道是和一想女人就跑到其它地区杀人男人、抢女人的胡人一样吗?中国北方百姓遭受胡人灾害最深,劳动成果被破坏最大,不知有多少家庭兄弟被杀,妻女被辱被掠走。今天把他们说成是胡人的后代,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    即使中国北方真有胡人的后代,他们接受了汉文化,孝顺长老,致富靠劳动不靠抢劫,那就是汉人。他们和汉民族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宋史就有记载鲜卑拓拔后代元氏家族英勇抵抗蒙古入侵。他们没有因为自己有胡人血统而加入敌寇,北方胡人南下抢劫杀人时,也丝毫不会顾忌受害者可能是自己的血肉同胞。汉胡的斗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斗争。我们今天受益的是汉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不是野蛮胡人的屠杀抢劫。  
  楼主诸位,莫以为血统纯就一定是好事,君不见“有胡人血统的”北方人又高又大,“血统纯”的南方人又矮又小?电影厂找女演员多愿找胶东、东北的。如果到陕北看看,那儿的女孩漂亮的概率大。    遗传学上的术语叫“杂交优势”,因为结合了父本和母本的优点。
  我在读史书时, 也常常困惑于血统的问题,
  外蒙人的照片
  外蒙人的照片(女性)
  还有一张
  瞧第一张里面两个人似乎是亲戚(父子一类的)
  感觉与传统的日本/韩国人很相似
  能歌善舞
  可爱的小孩
  找到一个车轮。过去游牧民族掠夺人口,超过车轮高的男子要被杀掉。我希望那时候的车轮比现在高。  
  东伊朗种人?
      作者:不迁徙的鸟 回复日期: 15:08:13     我就奇怪,我在福建,姓郭,怎么会是回族??我爸妈也是,我家又不是从外省迁来的,至少从我家族谱上有记载都是在福建啊!!          作者:无边小自在 回复日期: 15:15:50     你难道不知道N多年前,阿拉伯王子XXX就定居在福建泉州吗?    至今那里有一支回族,从相貌上都极象阿拉伯人.    PS:我曾经有一客户,高鼻,目深,眼睫毛极长,一看就有那血统,也刚好是泉州的,可是他死活不承认,可是不承认没用处.有就是有的.    因为他的祖上某一辈可能认为做汉族好些,但是他骨子里一定有回族血统.    偶在13岁以前是汉族,14岁成回族了,偶爸爸也是同年变回族,偶爷爷是汉族??混乱的民政等记!!  偶表哥家更搞笑,大表哥汉族,小表哥回族,他们老爸汉族,爷爷是回族!!奶奶整年在寺庙,是各标准的佛教徒,舅妈是基督教的,加上回族,真是难的!!I服YOU !!  偶即没有高鼻,也不会目深,没有你所说的那样!!
  高起的眼眶,洼陷的眼窝,也许还有黑色的皮肤,却告述你他是纯血统的中国人,真是些南方人。  南方人低劣得人种,北方人粗劣的文化,都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残酷动荡  看着新中原-美国,我们都无以为荣
  楼上的你在说什么啊
  从语言看民族:       
依据古史文献、民族学以及考古学材料,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大致可综合、归纳为以下五大系统:    
(1)匈奴系统,含匈奴、月氏、乌孙及西域诸胡。其所在地域为华北及西北地区。匈奴的语族尚无定论,以突厥或蒙古语族属之,可能性最大。乌孙语言,有人认为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人认为属印欧语系印度一伊朗语族印度语支,即东支,但尚无定论。西城诸胡多操吐火罗语,属印欧语系。至于月氏语言的系属尚难确定。    
(2)突厥系统,含丁零、敕勒、铁勒、突厥、回鹘、畏兀儿诸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其语言多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3)肃慎系统,含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他们大部居住在东北地区,其语言多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    
(4)东胡系统,含乌桓、鲜卑、柔然、室韦、契丹、莫、蒙古诸族。他们主要居住在华北与东北地区,其语言主要属阿尔语系蒙古语族,其中室韦语言分属阿尔泰语系的三个不同语族。    
(5)濊貊系统,含濊貊、沃沮、夫馀、高句丽及朝鲜等。他们主要居住在东北地区,其语言系属尚无定论,有人将其归入阿尔泰语系,芬兰语言学家兰斯特力主此说,但尚未成定论。    
除了上述归纳、综合出的古代北方民族的五大系统之外,还有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吐谷浑、氏、羌、党项羌等民族。党项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文,也有人认为属藏语文。由于吐谷浑由多种民族融合而成,其主体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还有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的,也有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    
总之,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语言基本上属三个语系,其中主要部分属阿尔泰语系。此外还有已经消亡的吐火罗语,为原始印欧语系中的一种重要语言;另外还有用于闻文表述的塞克族的语言也属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        印欧语系     张碧波、董国尧    
印欧语系以语言多分布印度与欧洲而得名。又因该语系中最东部的语言为阿萨姆语,属印度-伊朗语族,而最西部的则是冰岛语,属日耳曼语族,于是这一语系又为德国学者称为“印度-日耳曼语系”。此外还有少数学者称之为“雅(利安)-欧语系”,以史前时期居住在伊朗和印度北部的一个民族,即“雅利安”族命名,现在已经不太通用了。目下最通用的名称还是印欧语系,这是按诺系划分世界上最大的语系,目下操印欧语系诸语言的人数共有15亿(一说19亿),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这些人主要居住在欧洲、南北美洲、亚洲南部和西部、非洲南部和西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新疆的塔吉克语属于该语系印度一伊朗语族伊朗语支(又称西支);新疆俄罗斯族所操之俄语属于该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东支;再有已消亡的焉耆方言及龟兹方言,属于该语系的吐火罗语族。    
印欧语系的特点:1)在语音方面,塞音较多,并分清浊音;2)语法方面,名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人称数、式、体、时态的屈折变化。此语系诸语言都是高度的屈折变化向低度变化发展,即从综合趋向分析。例如古希腊语的名词有双数这一形式,但发展到共同希腊语后,双数形式就消失了;3)在词汇方面,单音词极少,并由单音词孽乳出复音多音节的词汇。  汉藏语系     张碧波、董国尧    
汉藏语系是以汉语和藏语的名称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藏缅语族是这一语系中的一个语族。因语言情况较为复杂,有些语言的系属尚未确定,或者意见不一。以羌语为例,有的人认为应当为羌语文,含羌语、普米语、嘉戎语等。古代北方羌族及党项羌族所操的语言属这一语系的藏缅语族。在国内操藏缅语族的人主要居住在西南、西北及中南等地区。在域外,操这一语族诸语言的人主要居住在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及泰国境内。    
藏缅语族的各语言间,首先存在有一定数量的同源词,而且都是最基本词,多是单音节词或以单音节组成的复合词。二及四音节的词有双声叠韵的现象。在语音上,音调比较少,多数的语言只有三四个声调。有的语言有复辅音组,有许多语言元音分松紧,复合元音韵母不多;除个别语言外,都有辅音韵尾;有些语言还有弱化音节。在语法方面,虚词和词序是主要的语法手段;语序是宾语在谓语前、间接宾语在直接宾语前;动词的语法范畴,有人称时、体、态、式、趋向等,其手段是附加成分、语音交替、重叠等;人称代词在许多语言小有格(主、宾及领格)的变化,以语音变化来表示,但多出现在单数上;有的语言量词比较少,而且经常用。    阿尔泰语系     张碧波、董国尧    
“阿尔泰”,是蒙古语,意为“金”,以绵亘于中、蒙、俄边境的阿尔泰山得名。操这一语系诸语言的人的所在地域西起土尔其,经前苏联的中亚地区,直达蒙古国和中国,东迄太平洋的广大地区,还包括伊朗、阿富汗及东欧一些国家,约八千万人。这一语系又分为三个语族;突厥、蒙古、满一通古斯。但是学术界对阿尔泰语系下属的三个语族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还有不同看法。主要的看法有两种,其一是认为三个语族之间有亲缘关系,它们源出一共同的原始阿尔泰语,并对原始阿尔泰语进行构拟。其中有些学者的看法存在着差别,即承认三个语族之间互有影响,但这些影响却是次要的。其二是认为三个语族之间不存在亲缘关系,没有构拟原始阿尔泰语的必要。至于三个语族在类型上的一致,他们认为是相互影响的结果。还有些学者介于两者之间。    
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难以实证操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祖先是哪一个民族。突厥民族最早的祖先,现已知晓是吉尔吉斯族。公元前200年就有了这个民族的文献。突厥人原居住在森林地带,他们在阿尔泰山区以狩猎为生。6世纪突厥人组建王国,幅员从中国边境一直伸展到黑海之滨。而这个时期突厥人所操的语言已经不同于蒙古语了;及后,蒙古帝国兴起,大部分的突厥人处于蒙古帝国的统治下,蒙古语必然对突厥语产生极大的影响。关于满一通古斯语族的诸语言,在17世纪发展前的情况,学术界知之甚少。不过有一点应该明确,操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人,从历史角度审视,早期都起源于中国的北方,并长期在这里生息。其中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诸民族曾在这一地区建立过政权。这些政权所统治的国家幅员辽阔。这些国家的臣民历史上曾将其生活领域向西展拓,达到西亚和东欧,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权。历史上这些政权所统治的国家(不含元、清两朝),尤其是封建早期的国家,地广人稀,而且由多民族组成,其中操阿尔泰语族语言的人居多。一个民族在军事上取得胜利,随即就建立政权,还来不及对经济和文化作统筹安排,政权便又易手转入另一民族手中,如是辗转递嬗。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对语言的发展有所冲击,由一种语言分化为地域性的方言,并由方言转化成各种独立的语言,这一规律受到影响。再者,由于战乱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居民的流动性很大,接触其他语言的机会很多,先操一种语言,继而转操另一种语言。这充分表明了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发展的复杂性。这样就增加了识别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是同源还是相互影响的困难。    
1.突厥语族    
在阿尔泰语系的三个语族中,突厥语族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操突厥语族诸语言的人数也最多。“突厥”一词最早出现在6世纪前阿拉伯的文献里,“这个词也出现在突厥语鲁尼文的碑铭上,如有‘突厥百姓’这样的语句。”在我国文献里,“突厥”一词最早出现在《周书卷五十·突厥传》里:“每岁河水合后,突厥即来寇掠。”所记载是西魏大统八年(542年)前的事。经中外学者的考证与研究,“突厥”一词有以下几种含义:首先指在6至8世纪间游牧在漠北广大地区古代部落的联合体,所操为同一语系同一语族的语言。这是部落联合体的名称。突厥的部落群体所操的语言通称为突厥语。这一语言又有广意与狭意两种含义:前者包括本语族的古代碑铭语言及后来各个时期的文献语言,以及现在仍使用的几十种语言及方言;后者则仅指古代突厥的碑铭语言。突厥语族诸语言分布在西起巴尔干半岛,东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勒纳河,南临阿拉伯半岛,北至亚洲大陆北端的新西伯利亚群岛这一广大地区。在中国,突厥语族诸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一带。具体语种是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及图挖佤语等。据1982年的统计,操这些语种的人口在700万以上。在国外操突厥语族诸语言的人居住在前苏联中亚地区、土尔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塞浦路斯、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利亚、蒙古国及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具体的语种是土尔其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鞑靼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吉尔吉斯语、诺盖语、楚瓦什语、巴什基尔语、雅库特语、卡拉卡尔帕支语、库梅克语、维吾尔语、嘎嘎乌孜语、图佤语、卡拉恰伊一巴尔卡尔语、哈卡斯语、阿尔泰语、卡拉伊姆语、哈拉吉语等约三十种语言(包括与我国少数民族同名的语言)等。    
突厥语族的书面语言分为古代突厥碑铭语言、中古文献语言和黑汗王朝(又称喀喇王朝)以后时期的文献语言三种。碑铭语言以7—10世纪的鄂尔浑一叶尼塞碑铭为代表,已发现的鄂尔浑一叶尼塞碑铭有11通。中古文献语言,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以高昌为中心的回鹘文学语言,使用回鹘字母。9—15世纪时在今新疆东部至甘肃一带回鹘佛教徒中通行。其二是哈喀尼耶语,即黑汗王朝的语言,通行的时间是在10世纪下半叶至13世纪上半叶,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再有就是黑汗王朝以后时期的文献语言,在13世纪时分化为三支:西支是在乌古斯语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行于阿塞拜疆、土库曼等民族中;北支,以钦察语为基础形成的、通行于金帐汗国及鞑靼、哈萨克等民族中;东支,以回鹘一葛逻禄语为基础形成的,通行于维吾尔、乌兹别克等民族中。及后便是突厥语族的现代文字语言。由于19世纪的革新运动促进了土耳其文学语言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一些在西亚、中亚及新疆使用突厥语的民族在本民族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语言。    
突厥语族的诸语言除了具有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共同特征外,还有本身的某些特点。在语首上有元音和谐律;9世纪以前,突厥语的固有词,在词首很少出现浊辅音r,1,n,m,词的重音一般位于最后一个音节上。在语法方面,具有粘着语的形态特征,构形或构词是在词根或词干后面加表示某种意义的后缀来表达;名词及名物化的实词有数、格、领属性人称、谓语性人称等范畴;动词有时、人称式、态等多种形态变化;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谓语。突颁语词汇中有多种外来成分,较古老的借词来自古汉语、梵语、古伊朗语。俟伊斯兰文化传人后,阿拉伯语一波斯语源的借词占一定的比例。中国现代突厥语具有以下一些独自的特征:在语音上基本保持了前后相对的元音系统;在语法方面仍保持粘着语的特征;在词汇方面,在西部裕固语及图佤语中古老成分占较大的比例,各具体语言吸收外来成分情况不一。    
关于突厥语族内诸语言的分类,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开其端绪。根据语音一语法特征,近代域外学者对突厥语族语言的分类,作了不少工作:前苏联学者萨莫伊洛维奇按语音一形态分类;美国学者门格斯按语音—形态原则分类,兼顾历史与地区分布;前苏联学者马洛夫按年代特点分类,前苏联学者巴斯卡科夫按历史、地理、语音特征及分布情况分类。总之各有依据,各有特点。    
突厥语族内诸语言的书写形式,在历史上先后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以及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我国的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的语言属突厥语族。从20世纪30年代起,这两族的语言用经过改进的阿拉伯字母书写。前苏联的各突厥语民族在20世纪使用过拉丁字母的文字。30年代以后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土耳其原来长期用阿拉伯字母书写,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改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突厥语族内诸语言问,大多数可以互通。    
2.蒙古语族    
“蒙古”一词最早出现在《旧唐书·室韦传》的“蒙兀室韦”里。另外,在《魏书·蠕蠕传》中有“木骨闾”一词,即是指蒙古,其名称早在3至4世纪时就已存在。唐代以降,在汉语文献里对蒙古的称谓有过不少叫法:蒙瓦室韦、箴劫子、梅古悉、谟葛夫、手割石、手揭室、手揭室韦、萌古、萌古子、蒙国斯、蒙古斯、盲骨子、蒙古里、朦骨、盟古、忙豁勒、毛褐、盲骨子等,多为“蒙古”一词的谐音。自元代以来正式使用“蒙古”之名称。    
关于蒙古语族是否属于阿尔泰语系,学术界曾有争议。—派学者主张阿尔泰语系具有发生学性质,认为蒙古语族属于阿尔泰语系;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蒙古语族是一独立的语族,只是在类型上与突厥语族和满一通古斯语族相近。蒙古语族由九种语言组成,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达斡尔语、莫戈勒语、东部裕    
固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操蒙古语的人分布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西北各省及蒙古国;操布里亚特语及卡尔梅克语的人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还有两种方言,即巴尔虎一布里亚特方言和卫拉特方言,它们与布里亚特语及卡尔梅克语十分相近。在中国境内还有内蒙古方言。加上以上两种方言就组成中国境内的三大蒙古语方言;操达斡尔语的入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及黑龙江两省区;操其他四种语言的分别居住在甘肃及青海两省;操莫戈勒语的人居住在阿富汗。使用蒙古语族诸语言的人口总计在500万左右。    
蒙古语族诸语言的分布不像突厥语族诸语言的分布那么分散;另外,该语族内的九种语言是从13世纪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国的语言分化发展而来的,“直到现在,讲蒙古语的人基本上还是可以听懂这些语言”。由此可以说明,蒙古语族诸语言源出原始的蒙古语,因为该语族内各语言的常用词大部分是相同的,由同一词源而来;在语音上,相互间也有对应规律可循;语法上表明粘附成分与构词附加成分有不少来源相同。其共同方面有:1)诸语言都有元音和谐律;2)在辅音上也有和谐现象;3)各语言在构词    
和语法上都用了三种“后置的手段”。蒙古语族诸语言都是粘着语,这类语言的体词和动词可以在其词干后按一定的次序接续数层语法粘着成分,以此表示数种语法意义。这种语法的粘着成分不仅在古文献的书面语中出现,而且也在各语言的口语中出现,但有些粘着成分只在文献中及某几种口语中出现。某些在口语中的个别语法形式在文献中末出现过。    
现在的蒙古语族中的九种语言源出一种“共同蒙古语”,这是经过数次分化、长期演变才形成的。开始,“共同蒙古语”分化为东西两支方言。东西两支方言发展、演化为独立语言时,东西两支又分化出新的方言,继而成为独立语言。这是规律,故该语族中有九种独立语言及一些方言。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九种语言中卡尔梅克语和布里亚特语是方言,而非独立的语言。蒙古语、卡尔梅克语及布里亚特语之间十分相近;另外,土族语、东乡语及保安语之间也较为相近,它们在历史上或许是同一语言分出来的不同方言。由此看来,在近古某个时期,这一语族是由五种语言组成的。蒙古语族东支的蒙古语、卡尔梅克语及布里亚特语古时期的口语为蒙古语族的历史上书面语奠定了基础,从古文献中可钩稽出这三种语言当时的某些惯例。其余各支语言都没有留下古代文献,但古代语言的某些遗迹可以从口语考察出来,这对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从13世纪初起,就以回鹘文来书写蒙古语,这一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亦称回鹘式蒙文。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颁行“蒙古新字”,又称“蒙古字”或“八思巴文”。到了17世纪后,回鹘式蒙古文发展为两支:前者是在大部地区使用的现行蒙古文,后者是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1993年中国提出了蒙古文、托    
忒文、锡伯文(含满文)编码方案,这有利于编码的标准化。蒙古人民共和国(今蒙古国)从1945年起不再用回鹘式蒙古文,而改用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来书写蒙古语,俗称这种拼字母文字为“新蒙文”,以便与八思巴所创制的“蒙古新字”区别开来,但目前又予以废除,改用回鹘式蒙古文。    
操蒙古语族诸语言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和周围各民族接触频繁,因此互相影响,最明显与深刻的影响存于汉语同东乡语之间,藏语同保安语之间,满一通古斯语族与达斡尔语之间,突厥语、伊朗语和莫戈勒语之间。这些影响,包括在语言、语法及词汇各个方面。    
关于蒙古语族诸语言的研究,在上个世纪就已开始。这些研究著作“以俄文写作的为最多,也最重要。波勃洛夫尼可夫于1849年在喀山出版的那本《喀尔玛克语语法》(即卡尔梅克语——引者)直到现在还是一本最好的蒙古语语法。”在比较研究方面,苏联学者弗拉基米尔佐夫撰写有《蒙古书面语和喀尔喀方言的比较语法》,开创了这一领域的先河;法国学者伯希和考释了许多蒙古语的人名和地名,嘉惠学林。“在德国,加伯冷兹曾写过一本《满洲·蒙古语法》,1837年在格廷堡出版”。中国学者清格尔泰及喻世长等的研究成果都是这一研究领域内的力作。    
3.满一通古斯语族     
满一通古斯语族又称通古斯一满语族或通古斯语族,为阿尔泰语系一个语族。“满”是“满洲”的缩略。    
操满一通古斯语族诸语言的人居住在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国。该语族内有五种语言在中国境内通行,即: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它们通行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逊克县、呼玛县、塔河县、富裕县、讷河县、嘉荫县、同江县、饶河县,内蒙古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阿荣旗、额尔古纳左旗、扎兰屯旗,新疆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塔城县、伊宁市、乌鲁木齐市等地。在俄罗斯境内有八种属于满一通古斯语族的语言通行,即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达盖语、奥罗语。这八种语言通行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埃文基自治专区、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堪察加州、马加丹州等地。在蒙古国境内只有鄂温克语一种在巴尔虎地区通行。另外,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女真语也属于这一语族,它已消亡。然而中国的满族、赫哲族中绝大多数人不使用本民族语言了,其他如锡伯族、埃文基族也有半数以上人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因此,满一通古斯语族诸语言的使用人数在中国约4.6万,在俄罗斯2.7万,在蒙古国一千多人,共计7.4万人,不到操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总人数的千分之一。那些不使用本民族语言的人多已改用汉语或俄语。    
满一通古斯语族语言的组成,因研究者的划分及统计方法不同,未有公认统一的数字。如在前苏联把埃文基语(在俄罗斯境内)与鄂温克语(旧称索伦语)称作两种语言。由于视角不同,统计语言的总数就有所差别。年苏联北方民族研究所科学考察协会语言组的分类为:1)北语支或通古斯语文,含埃文基语(又称拉穆特语),涅基达尔语及索伦语(即鄂温克语)划为埃文基语的方言;2)南语支或满语支,含满语、那乃语、乌德盖语;赫哲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划为那乃语的方言;奥罗奇语划为乌德盖话的方言。1954年中国学者罗常培、付您勋将中国境内的满一通古斯语族诸语言分类为:1)通古斯语支,含索伦语、鄂伦春语;2)满语支、含满语、锡伯语及赫哲语。1958年前苏联学者B·A·阿夫罗林的分类为:1)北语群,含埃文基语、涅基达尔语、素伦语、埃文语;2)东语群、含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奥罗奇语、乌德盖语;3)西语群,含满语、女真语。1958年前苏联学者苏尼克和1960年前苏联学者瓦西列维奇的分类为:1)满语文,含满语书面语及锡伯方言或其他方言,女真语(只体现在历史文献中);2)通古斯语支,含西伯利亚次语文(或埃沃基次语文),含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索伦语;黑龙江次语支(或那乃次语文),含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奥罗奇语、乌德盖语。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概况     林干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最早统一大漠南北的全部地,并建立起国家政权——匈奴单于国的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l世纪(东汉时期),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东汉初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附于汉,入居塞内,北匈奴不久(公元91年)因战败西迁中亚和欧洲。东汉末年,入居塞内的匈奴人开始分化,除南匈奴外,出现了屠各、卢水胡和铁弗等部,它们在“五胡十六国”期间均曾在中原建立过政权。    
在战国秦汉时期,与匈奴同时兴起的较为强大的北方民族中还有一个东胡族。东胡因驻牧于匈奴(胡)之东,故曰东胡。东胡在西汉初因被匈奴击溃,部众分两支逃散,其中一支逃往乌桓山(在今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西北)的后来称为乌桓族,另一支逃往鲜卑山(在今大兴安岭南麓、内蒙古哲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西)的后来称为鲜卑族,此后东胡之名遂湮没无闻。    
乌桓在魏晋以后称为乌丸。    
鲜卑在东汉末分化出宇文、慕容、段(徒何)等部,以上各部均属东部鲜卑。此外,鲜卑还有一个拓跋部,其发祥地在大兴安岭北麓的大鲜卑山(在今内蒙古呼盟鄂伦各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洞附近),通常称为拓跋鲜卑。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王朝的就是这一部。拓跋鲜卑之外,还有通常被称为西部鲜卑的秃发部和乞伏部。此二部在“五胡十六国”期间亦曾在河西(今升肃省黄河以西)一带建立过政权。    
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其先祖原居辽东。公元4世纪初西迁至青海,与羌人杂居。公元329年自号“吐谷浑”,建立政权,都伏候城(在今青海湖西,俟音哀)。其首领至公元540年前后始称可汗。公元700年后,史书对吐谷浑可汗世系的记载不明。    
月氏(音支)在匈奴西边, 《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说它居于敦煌、祁连之间,也就是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汉初被匈奴击破,西走今伊犁河上游流域,最后又再西徒妫水(今中亚阿姆河)一带。    
乌孙原先也是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 《汉书》卷九六《西域传》下载它因被邻近的月氏进攻,首领被杀,牧地被占,部落四散,人民逃往匈奴,后来首领之子长大,在匈奴的支持下,乌孙出兵前往伊犁河上游复仇,击走月氏,并留居伊犁河上游,从    
此脱离匈奴而独立。    
丁零或书作丁令、丁灵,游牧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匈奴强盛时把它征服,其游牧地成为匈奴单于国的一个辖区。汉武帝时,匈奴且鞮侯单子之弟於靬王(五音沮,鞮音低,轩音鞬)就驻牧在这个辖区。单于还封长水胡人卫律为丁零王,命他统领被征服的丁零人。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武帝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流放在北海;丁零人曾盗窃苏武的牛羊,可见那时丁零仍游牧在北海一带。西汉末年,有一部分丁零人南移,并投到王莽的军中,屯驻于代郡(在今河北蔚县一带)。    
丁零在南北朝时称为敕勒(亦称高车)。敕勒至隋唐时称为铁勒。其时铁勒已发展为一个庞大的部族群体, <隋书>卷八四 <铁勒传>说它共有四十一部,“虽姓氏各别,总谓为铁勒”。    
突厥兴起于公元6世纪中叶,曾在大漠南北和中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突厥汗国。公元583年分裂为东西二部,今阿尔泰山以东属东突厥汗国,以西属西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因屡次南侵,于公元630年被唐太宗击灭。西突厥汗国后亦因叛唐并入侵唐境,于公元657年被唐高宗击灭。    
东突厥汗国覆亡后,东突厥贵族大多归附唐朝并被任命为高级官吏。过了50余年,有一部分突厥贵族叛唐,重建突厥汗国,史称“后突厥”汗国(公元682—745年)⑥。后突厥汗国后来被回纥攻灭。    
回纥起于公元8世纪中叶,公元745年攻灭后突厥汗国后,在大漠南北建立起一个回纥汗国,与唐朝十分友好。公元788年改称回鹘(音胡)。回纥汗国存在了约一百年(公元744—840年),后被居于回纪西北部的黠戛斯攻灭,部众逃散,其中逃往今甘肃河西走廊的称河西回鹘,逃往今新疆东部高昌一带的称高昌回鹘,逃往葱岭以西的称葱岭西回鹘。这三部分回鹘后来都在各自的所在地建立了政权。    
回鹘在蒙元以后称畏兀儿。高昌回鹘的后裔,后来发展,形成为今天的维吾尔族。    
党项为羌族的一支,为“汉西羌之别种”。南北朝以后开始强盛,后来归附唐朝,因受吐番(音勃)压迫,乃从青海一带东迁今甘肃省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中以居    
于夏州的“平夏部”最强。平夏部首领拓拔思恭因助唐镇压黄巢农民大起义有功,被唐朝封为夏国公,赐姓李氏。从此党项族遂据有银、夏、绥、宥、静等五州之地(今陕北、内蒙河套、宁夏东部一带)。契丹建立辽王朝之后,党项首领李继迁联合辽王朝与北宋对抗。公元1038年首领李元吴(音浩)建立“大夏”政权, 自称皇帝,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因位置在宋朝西北,故通常被称为“西夏”。西夏于公元1227年被蒙古成吉思汗所灭。    
柔然,《魏书》作“蠕蠕”(音软软)。据《魏书》卷一O三《蠕蠕传》载,“蠕蠕,东胡之苗裔也。”柔然可汗阿那瓌(音规)也曾说他自己的先世源出于大魏(拓跋魏)。可见柔然与鲜卑同源,故史书有时迳称柔然可汗社仑为鲜卑社仑。    
柔然兴起于4世纪末,公元402年首领社仑自称可汗,建立柔然汗国,与北魏时战时和。北魏为了防止柔然的南侵,曾于北部边境设置六镇(六个军事据点)。北魏末年发生六镇各族人民大起义时,柔然可汗阿那瑶发兵协助镇压起义军,阿那瓌遂以“勋高”受到北魏王朝的“重赏”和“殊礼”的优待。北魏统治者与柔然统治者的关系因此进一步加强。阿那瑶频频遣使朝贡,从此“阴山息警,弱水无尘”。而漠北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柔然汗国于公元555年被突厥汗国所灭。    
契丹属东胡族系,为鲜卑的一支。公元916年,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政权,国号“契丹”,后改称“辽”。辽王朝于公元lll5年被兴起子东北的女真族所灭。    
库莫奚,通常被称为奚。史书说它出自东胡,乃东部宇文之别种,与契丹“异种同类”,驻牧地在契丹之西。原先与契丹一起游牧于松漠之间(今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及河北承德市北部一带,其地古代多松林,且北连大漠,故称“松漠”)。北魏登国三年(公元388年)被道武帝(拓跋珪)击败,部众逃散,从此与契丹分离。唐朝初年,奚族内附。唐代中期突厥强盛之后,奚族曾臣服于突厥汗国,并依违于唐朝与突厥之间。唐末契丹兴起,建立辽王朝,奚族被辽王朝吞并,辽王朝所设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大明城)原先就是奚王的牙帐所在,亦即吴王的政治中心。    
蒙古也是属于东胡族系,它来源于唐代的蒙兀室韦,最初游牧于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周围,9世纪时西迁至漠北的不儿罕山(今肯特山)一带。公元1206年,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经过三次西征,先后占领了西域、中亚和东欧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钦察、窝阔台、察合台、伊儿四大汗国。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统一了中原,建立元朝。元朝于1368年 被明朝所灭。    
肃慎为秦代以前的称谓,两汉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唐代称靺鞨,宋、辽时称女真。公元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国号曰“金”,于1125年灭辽。金朝于1234年被蒙古所灭。满族即女真族的后裔。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朝的胡人指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