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信愿念佛称名必生可以先念几句六字佛名然后就四字佛名一直念下去吗

查看: 12153|回复: 6
破斥净空法师关于念佛名号的邪说
在线时间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破斥净空法师关于念佛名号的邪说说明:这是本人《弥陀之印&&净土之光》(纪念印光大师生西七十周年)中的一小节文字,当时为了不使净空痴迷者“惊恐”,而没有全文引用净空的话,也没有点净空的名字,只是对邪说撮略述之,然后引用佛经祖论予以驳斥。今将净空的原文附于文后。
宜念六字洪名,不宜只念四字。近年来,有人说什么如果真要往生,念佛只能念“阿弥陀佛”四字,如果还要念“南无”二字,则是讲客套,并非真想往生,只是与阿弥陀佛结个缘而已,并说这是莲池大师与印光大师的意思。那么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其实在此事上,大师一贯旗帜鲜明,绝无模棱两可之语。《复陈飞青居士书四》云:“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1《复卓智立居士书四》云:“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何得自立章程?”2大师此说千真万确,颠扑不破。实在来说,经中凡叙述、介绍之言,说到佛菩萨名号时,一般没有“南无”二字,而一到称念则均有“南无”。以本宗而言,《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云:“佛言:‘若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没处,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面著地言:“南无无量清净平等觉!”’阿难言:‘诺,受教!’则起更被袈裟,西向拜,当日所没处,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脑著地言:‘南无无量清净平等觉!’……则阿难、诸菩萨、阿罗汉等、诸天、帝王、人民,悉皆见无量清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国土七宝已,心皆大欢喜踊跃,悉起为无量清净佛作礼,以头脑著地,皆言:‘南无无量清净三藐三佛陀!’”《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译)则云:“为阿弥陀佛作礼,以头脑著地言:‘南无阿弥陀三耶三佛檀!’”《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上生章》云:“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下品下生章》云:“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再以称念观音菩萨为例,《法华经·普门品》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chǒu手铐)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以上各例无一例外,在介绍叙述时,则为“无量清净佛”、“阿弥陀佛”、“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在出口称念时,则为“南无无量清净平等觉”、“南无阿弥陀三耶三佛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阿弥陀经》中的“执持名号”与《无量寿经》中的“一向专念”及《观经》中的“即是持名”是同一个意思,而《寿经》与《观经》中在称念时,哪怕是临终苦逼的危急情况,均有“南无”。可想而知,《阿弥陀经》如果有称念之文的话,也一定会是“南无阿弥陀佛”。经证具在而不遵,而倡导念四字乃真想往生、念六字乃不想往生之说,是否标新立异以显示自己的高明?其实大师即便在叙述时也常常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何以如此?正显大师一贯主张的“竭诚尽敬”。下面从八个方面各举数例,看看是否有印光大师因为“芸芸众生真想往生的没几个”,才教人“念六字洪名与阿弥陀佛结个法缘”的意思。一、平时修行,念此六字洪名先看可以作为最后遗嘱的《一函遍复》:“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3《复叶沚芬居士书二》云:“又须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为终日常修无间之功课,则以如来万德洪名熏自己之业识心,久之久之,自可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矣。”4《与魏梅荪居士书十六》(其三)云:“阁下宿根深厚,能将富贵、学问、习气通身放下,日以弥陀六字洪名为系心之境。”5《复周陈慧净居士书》云:“须生真信发切愿念佛。不须有若干心念,除念此六字外,了无一念当情(即在心也)。又须字字句句念得清楚,听得清楚,久而久之,则可心佛相应。”6《复包右武居士书二》云:“朝暮功课照功课中念之即已。如公事多端,不暇念功课,则但用十念亦可。此外则但止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已。”7《复汤慧振居士书》云:“彼既发心欲皈依,当至诚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心中一切杂念概不令起。”8《复丁福保居士书四》云:“若诵经,则诵《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然后朗念《赞佛偈》毕,即接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即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宜围绕念,或数百声,或一千声。”9《复宁德晋居士书九》云:“偈念完,即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数百声,或一千声。宜旋绕念,或绕念一半,坐念一半。”10二、小儿能言,念此六字洪名《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云:“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祸消于未萌,福臻于不知,而关煞、病苦等险难可以无虑矣。”11《重印〈达生〉〈福幼〉二编序》云:“倘女子于幼时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与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自可消除宿现杀业。杀业消则临产自无作障令不生者,此亦治之于未病之先之一法也。”12三、消业弭灾,念此六字洪名《复典蕴居士书》云:“已过之业,只可志诚念南无阿弥陀佛,超度多生多劫所杀食之生命。”13《学医发隐》云:“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suì鬼神给人带来的灾病),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14《复周伯遒居士书》云:“现今是一大患难世道,无论富贵贫贱、老幼男女,均当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以作预防灾祸之据。凡刀兵、水火、瘟蝗、旱涝、土匪、强盗及诸意外之祸,并怨业病、怨家相逢等,若能志诚念佛及观世音,决定能逢凶化吉;即定业所致,亦可减轻,不至过于酷烈。”15《复某某居士书》云:“所言异疾,殆宿世之怨业(怨,世每误作冤。冤,屈也。怨,仇也)。怨业病,勿噵(噵,音到,言也)世医莫能施功,即神仙亦无从拯救。汝果能生大惭愧,改往修来,以志诚恳切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彼宿世怨业,初则由佛号而即速远避,继则仗佛力以脱苦超生,决定不至仍旧缠绵。”16《复章道生居士书一》云:“世人病苦多属宿世杀业所感。无论何病,若能恳切至诚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善根,病自可痊。即令寿尽,则死后当生善道,不致堕落。”17《与胡作初居士书》云:“当先看《嘉言录》中修持方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密,长时忆念。凡有忿怒、淫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种心念乎?’”18四、却鬼保命,念此六字洪名《复净善居士书四》云:“宋朝陈企杀过人,一日见其人来,知来索命,急念南无阿弥陀佛,怨鬼即站到不前来。愈念的很,怨鬼即去。陈企遂认真念佛,又活数十年往生西方。”19《致陕西陈柏生督军书》云:“北通州王铁珊者,前清曾作广西藩台。以其地土匪甚多,彼遂设法剿灭,杀戮无算。至前年得病,一合眼即见身在黑屋中。其鬼无数,欲来逼恼,遂惊醒。久则复合眼,所见亦然,随复惊醒。凡三昼夜不能安寝,人已困惫不堪。其夫人教令念南无阿弥陀佛,彼遂竭诚朗念,未久即睡著,遂睡一大觉。病渐痊愈,方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20《复崔德振居士书五》云:“然溺人之处常有人溺,即所谓求替死鬼者。当于其处立一木标,上用极厚白洋铁板,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远,要能经久,可息此祸。以刻此字之人之慈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后决保无有此祸。即此可见佛慈悲力不可思议。”21最后一则所言,本人在农村就曾亲见一个大池塘边如此施设,经过之人入目经心,或有心或无心念此佛号矣。五、时局危急,念此六字洪名
在线时间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复潘仲青居士书》云:“现在之危,有若累卵,无论何人,均宜志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以作预防之计。果能恳切至诚,必有不可思议之感应矣。”22《复念佛居士书》云:“目今时局危险万分,战事若发,全国无一安乐处所。即兵不到之处,土匪之祸,比兵更烈。当令一切老幼男女同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除此之外,别无良法。小灾当可逢凶化吉;即大家同归于尽,念佛之人当承佛力,或生西方,或生善道。切不可谓既不能免死,则念佛便为无益。”23《复宁德恒、德复居士书》云:“所言念南无阿弥陀佛,乃消除业障、转凡成圣之妙法。果能常念,则心地自然开通,知见自归正理,而读书作事均有巨益。况今乃患难世道,念之则便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利益不能尽说。”24
六、欲得往生,念此六字洪名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云:“汝专求往生,晨朝十念外,凡行住坐卧、语默动静、著衣吃饭、屙屎放尿,一切时,一切处,皆当以六字洪名置之心口之间。”25《复陈莲英女居士书》云:“佛法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槃,圆成佛道。”26《四川乐山县大佛陵云寺创建藏经楼功德碑记》云:“莲宗行人常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即可现生生极乐国,预莲池会。”27《胡嘉科祭祖母文》云:“以若能生信发愿,以至诚心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兮,决定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七宝池。”28《致陈彦清居士书》云:“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号事交与儿辈经理,自己作一个一事不理之闲人,日夕于清净心中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必定可以现得身心安乐,临终往生西方。”29《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云:“人心全死,国何能存?所幸者尚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当死生守之,庶不至来生并天地父母之名字不闻也。若不决定求生西方,来生便成禽兽人矣。何胜叹哉!”30
七、临终往生,自念六字洪名
《临终三大要》云:“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31《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云:“夫人闻之,生大欢喜,起坐瞻视,高声念南无阿弥陀佛数声,即结印含笑而逝。”32
八、病重临终,助念六字洪名
《复黄涵之居士书一》云:“其令郎、令爱、令媳等既受生育之恩,当此大病临身、存亡莫保之时,教以各各为其母志诚恳切念南无阿弥陀佛,以祈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得往生西方。令郎等孝心淳笃,当必皆如救头然而常持念也。如是则岂但有益于夫人,实则深有益于令郎等也。”33《复开生、宁生昆季书一》云:“昨接汝书,知汝父病极沉重。不可作世间痴心妄想,当依佛法为之助念南无阿弥陀佛,祈其寿已尽则速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寿未尽则速得痊愈。”34《善女人何王氏圣缘生西记》云:“若上海何王氏者,本一无知无识之妇女耳。自二十九岁得闻净土法门,遂皈依三宝,吃素念佛。深厌娑婆浊恶,决志求生西方,三十年来精进不懈。于今民国十七年,年五十九岁,至六月十九日,预知时至,嘱咐家眷:‘吾于今夜十二句钟归西,汝等至时当同声念佛相助,切不可悲哀哭泣,以致坏我正念。’因自行沐浴,著所制寿衣。先念《大悲咒》若干遍,次即专念阿弥陀佛圣号。至十一句钟,阖家大小同声助念南无阿弥陀佛。至十二句钟,遂端坐念佛而逝。夫如此作略,虽古今学问、功业盖世者亦不多见,况其下焉者乎?”35
那么是否不能念四字呢?也不是。一般情况下,当以念六字为主,念四字为辅;特殊情况下,则可以念四字为主,或专念四字,但是不得倡“念四字是真求往生、念六字是不想往生”等说。此意在“念佛宜念六字”的两则开示中已明,今再举数例以为确证。
一、平日之间
《复汤慧振居士书》云:“彼既不能动,则终日以志诚心念佛,或大声、或小声、或心中默念皆可。出声念则可念六字;心中默念,字多难念,宜念四字。”36《一函遍复》云:“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37《与徐福贤女士书》云:“既有真信切愿,必须志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38默念或睡时宜念四字,但并非说不能念六字,如果并不费力,念得清楚,自可专念六字。至于“四字持亦可”,在前面所录的开示中已阐明。
二、临终之际
《临终三大要》云:“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39《示华权师病中法语》云:“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40临终助念或自念只念四字,亦非不能念六字,此意在前面所引的开示中及此节第二则开示亦已阐明。
三、自修之时
有人自修喜念四字,如果真能做到“诚敬”之极致,不堕“慢易”之深坑,自无不可,但亦不可专门以此教人,并认为这是唯一究竟之法,否则便是不依佛教而自立章程,便与本师所说相悖,与大师所说相反。《尘空法师创办莲社纪念题词》云:“悲世众生,根钝业重,唯念佛定可克期生死。当观如囚赴市,步步近死。凡我念佛同志,必须念念屏息诸缘,决要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以四字洪名不离念,念佛声不断,佛心自然相契,三昧自成矣。”41
经言祖语如此,修行之人当何去何从,还不知道选择吗?学佛之人当遵从佛言祖语,方为理智。否则,感情用事,依人不依法,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莲池大师,别说翻遍《竹窗随笔》,就是翻破《莲池大师全集》,也找不到“念四字是决定要求生净土,念六字则未必有坚定的决心求生净土”这类意思。今将莲池大师涉及四字佛号与六字佛号的主要法语罗列于下,以正视听。
《弥陀疏钞》卷一云:“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又云:“但名者:或谓《观经》教想彼佛相好,此经但持四字空名,则不见佛身,故名散善。”《弥陀疏钞》卷三云:“标念境者:彼佛万德成就净土摄生,故以阿弥陀佛四字洪名为所念之境,依之修行,有所诣(yì到)故。”又云:“名号者:阿弥陀佛四字洪名不兼色像等,如《文殊般若》及《毗婆沙论》中说,以色像等摄名中故。”又云:“不知传法以四句之偈,印心以四卷之经,较之四字名号,文更繁矣。”又云:“四字名号,全皆梵语,但念不忘,与持咒同。”42《与嘉兴朱西宗居士广振》云:“尊恙至是,亦甚危矣。宜以所欲言事,尽底书付令郎及尊堂,令胸中都无牵挂,一心正念。若平日于念佛法门信得及,便可心目内照四字佛名,历历明明,无间无断。从其今日明日去亦可;设或不去,活到一百二十岁亦可。此为要紧语,朋友平生相交正在此处。他皆小事,不暇及也。切不可贪生怕死而误大事。”43
《劝修净土代言》云:“袾宏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唯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问者,必以此答。”44《示病人》云:“将家事处置了却,放下万缘,空空地心上只念六字佛名,刻刻不忘,自然业障消灭。”45《除夕上堂有出“多娑婆”三韵索偈者,口占二首》云:“六字真经摄义多,总持一似唱也娑。自从蓦直西方去,闲杀台山指路婆。”46《答净土四十八问》云:“《无量寿经》更留住世者,《大弥陀经》是也,非《十六观经》也。良以称名易举,观想难成。《般舟》先观足轮,逆缘而上,亦《观经》之类耳。佛境胜而凡心粗,难就一心三观;宴安便而勤苦逆,谁肯却坐常行?而六字称名,则三尺童子办之矣。此经偏救末世,岂偶然哉!”又云:“八楞毫相,楞楞观中道真诠;六字名称,字字示西来密意。”47
三、四字与六字
《答吴广颖居士》云:“问:念佛或四字,或六字,稍有繁简之分。经文只云‘执持名号’,似止四字,今丛林尽从六字,毕竟何者为是?大师自用何法?答:四字自念,六字随众。”48《昼夜弥陀十万声》云:“世传永明大师昼夜念弥陀十万。予尝试之,自今初日分至明初日分,足十二时百刻,正得十万,而所念止是四字名号,若六字则不及满数矣。”49《答净土四十八问》云:“问:古德一唤裴休之名,动其罗刹之念,谓讳所当讳,而于弥陀呼唤无讳焉,众所惑也。曰:此弥陀之愿,无伤也。声音之道,靡间幽显,故皋某来复,望其更生;号天呼父,命曰反本。至于发言必称尧舜,逢人每说项斯,其指同矣。但六字尚存皈敬之文,四字全似唱名之渎。牛山用以驱魔,等咒中鬼神之号;市人用以泄愤,同俗间诅詈(lì骂)之词。若此者,亦可数数聒(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耳否乎?答:裴休是二字之家讳,一称则已亵其人;弥陀是万德之尊称,屡诵则弥增其美。称尧说项,喻实然矣。既尔,则但念尊称,便成皈敬,六字、四字,诚无别焉。独以法久弊生,翻成渎慢。鸣锣击鼓而如唱如歌,泄愤申冤而似咒似诅,闻之天耳,宁不悲乎!然而戏称怒举,亦植良因,果报将来,不可思议。凡情未谙,明者知之。”50皋某来复,典出《仪礼·士丧礼》:“升自前东荣,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复!’三,降衣于前。”即拿着亡者的衣服爬到屋上,面对北方长声呼唤:“某某回来!”这是人死后的一种招魂仪式。称尧舜,语出《孟子·公孙丑》:“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说项斯,出自唐代诗人杨敬之《赠项斯》:“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指夸赞于人。
祖意如此明白,真佛弟子还能明白否?
1《文钞三编》卷一。
2《文钞三编》卷二。
3《文钞续编》卷上。
4《文钞三编》卷二。
5《文钞续编》卷上。
6《文钞三编》卷三。
7《增广文钞》卷二。
8《文钞续编》卷上。
9《文钞三编》卷一。
10《文钞三编》卷一。
11《增广文钞》卷二。
12《文钞续编》卷下。
13《文钞三编》卷三。
14《文钞续编》卷下。
15《文钞续编》卷上。
16《文钞三编》卷三。
17《文钞三编》卷三。
18《文钞续编》卷上。
19《文钞三编》卷三。
20《增广文钞》卷二。
21《文钞续编》卷上。
22《文钞续编》卷上。
23《文钞续编》卷上。
24《文钞续编》卷上。
25《增广文钞》卷一。
26《文钞三编》卷二。
27《文钞续编》卷下。
28《增广文钞》卷四。
29《文钞续编》卷上。
30《文钞三编》卷二。
31《文钞续编》卷下。
32《增广文钞》卷四。
33《增广文钞》卷二。
34《文钞三编》卷三。
35《文钞三编》卷三。
36《文钞续编》卷上。
37《文钞续编》卷上。
38《增广文钞》卷一。
39《文钞续编》卷下。
40《文钞续编》卷下。
41《文钞三编》卷四。
42《莲池大师全集》第二册。
43《云栖大师遗稿·卷二·书二》,见《莲池大师全集》第八册。
44《莲池大师全集·第四册·〈往生集〉附》。
45《云栖大师遗稿·卷三·开示》,见《莲池大师全集》第八册。
46《山房杂录·卷二·诗歌》,见《莲池大师全集》第七册。
47《莲池大师全集》第三册。
48《云栖大师遗稿·卷三·答问》,见《莲池大师全集》第八册。
49《莲池大师全集·第七册·竹窗三笔》。
50《莲池大师全集》第三册。
在线时间0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 &(一)净空法师谈四字念佛和六字念
& &说到念佛,念佛的种类有很多,就是持名,持名也有许多种念法。你要问:哪一种正确?很难讲,每个人的根性不相同。你明了一个原则就好,哪一种腔调你听了很舒服,听了你的心能静得下来,这种腔调就最适合你。 念佛最重要的是:心口要相应!心里头真的有佛,真的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句佛号念起来才会得力。谈到得生净土,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持名念佛最重要的纲领,我们能不能得生,就是这一句我们是不是真正能够做到!
世尊在经上,教导我们“执持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南无”是我们加上去的,南无是梵语,意思是皈依、归命、恭敬。所以从前莲池大师念佛念四个字,《竹窗随笔》里面有记载,这是他老人家自己笔记里面写的。
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你老人家教人家念佛,是怎样教法?你自己念佛是怎么个念法?”他就说:“我教人念佛,教他念六个字;我自己念佛,念四个字。”人家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你教人的跟自己念的不一样?”
大师就说:“我自己对西方净土有坚定的信心、恳切的愿望,这一生是决定要去,非去不可,所以我就遵守世尊的教诫,执持名号四个字。我教别人,别人未必有信心,未必有这个愿望,所以我教他念‘南无阿弥陀佛’。”
换句话说,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不想去的,加上“南无”好。客气一点,跟阿弥陀佛结个缘,种种善根,这一生不能去,还有来生,还有后生,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恭敬礼敬阿弥陀佛,那是对一般人讲的。
真正决心要生净土,跟阿弥陀佛就不要讲客气,客套都不要,直截了当就是这一句名号。这客气话不必要,愈简单愈好,祖师给我们做了典范、给我们做了模范,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应当怎样修学。
《阿弥陀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所以,莲池大师在晚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他老人家就是一部《阿弥陀经》,一声阿弥陀佛。他念四个字,不念六个字,四个字比六个字简单容易。
& & (二)净空法师在《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1集中开示:
莲池大师在世,《竹窗随笔》里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你老人家平常怎么念佛?他说他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你教别人呢?我教别人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不一样?莲池大师说:我这一生决定要求生净土,所以什么客套都不要,客气话都不要了。经上教我们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他就念四个字。为什么教别人教六个字?别人未必有这种坚定的决心要生净土,所以加上南无,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皈命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他不一定这一生能去。恭敬的话加上,它是恭敬的话。自己真要去,不要用恭敬的话,不需要,客套都不需要。阿弥陀佛不会怪你,你很听话,释迦牟尼佛教你执持名号,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名号里头没有南无。你看这说得多有意思!
 &&印光大师一生教人,教人念六个字,为什么?看看芸芸众生真想往生的没几个,念六字洪名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你就晓得祖师教别人他用的是什么心,你就明白了。坚定信愿,一丝毫不怀疑,我这一生决定要去,那你真的得万缘放下。这个例子太多了,你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看看现前,真正求往生给我们表演的。前几年深圳的黄忠昌,他听经,听我们常常这样讲,他真觉悟了,大彻大悟!他这个大彻大悟不是明心见性,就是悟的“不越一念,顿证菩提”,他就是悟的这个。一切放下,每天念一部《无量寿经》,接着完全念佛号,克期取证,订了三年的时间,看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念到两年十个月,预知时至,走了,没生病,还差两个月满三年,到极乐世界就是作佛去了。我们在这个地方讲经,示转、劝转,黄忠昌居士给我们作证转,三转法轮全了,他给我们作证。由此可知,彻悟就是真放下。我们为什么放不下?觉没有到那个程度,真正觉悟他确实彻底放下。就像大经上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也不要了,就抓住一句阿弥陀佛。“顿证菩提,岂非大事”,作佛去了,两年十个月的时间作佛去了
在线时间261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南无阿弥陀佛
在线时间128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喇嘛教的蓮花生搞邪淫雙身修.jpg (56.64 KB, 下载次数: 3)
01:00 上传
蓮花生教導性交修煉.jpg (61.96 KB, 下载次数: 2)
00:59 上传
喇嘛教的\'活佛\'貝瑪千貝仁波切搞女尼弟子被捉姦在床(.蘋果日報頭版).jpg (167.36 KB, 下载次数: 0)
01:00 上传
净空为喇嘛教出面毁坏佛教不遗余力!
普賢王鬼神冒充佛形相性交修煉.jpg (168.67 KB, 下载次数: 0)
01:03 上传
净空篡改《金刚经》(以及《般若经》)!把经文:“是法(此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径自篡改成“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其主张的“宗教平等”---其中特别为其大力支持的邪淫外道喇嘛教所修炼之种种索隐行怪的“密法”来服务。此人有没有谤佛谤法?敬请学佛大众以依法不依人的客观心态判读:详见:的内容
净空是大喇嘛的亲传弟子,乃当前谤佛毁法的主力:
净空法师是“黄门”--不能男吗?究竟是真和尚?还是假和尚?
待详细看完以上连接的内容,就应该明白净空的真面目了。
在线时间99 小时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弟子慧茂 发表于
南无阿弥陀佛
《大方等大集经》“诸仁者,其有一切剎利国王及以群臣诸断事者,如其见有于我法中而出家者,作大罪业大杀生、大偷盗、大非梵行、大妄语及余不善,如是等类,但当如法摈出国土城邑村落,不听在寺,亦复不得同僧事业,利养之物悉不共同,不得鞭打。若鞭打者,理所不应。又亦不应口业骂辱,一切不应加其身罪。若故违法而谪罚者。是人便于解脱退落受于下类,远离一切人天善道,必定归趣阿鼻地狱。”
《遍摄一切研磨经》说:“曼殊室利,毁谤正法,业障细微,曼殊室利,若于如来所说圣语,于其一类起善妙想,于其一类起恶劣想,是为谤法!诸谤法者,由谤法故,是谤如来,是谤僧伽。”于三乘中随意所乐发愿精进随学一乘。于所余乘不应轻毁。若于三乘,随轻毁一,下至一颂。不应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若有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俱定当堕无间地狱。
法华经安乐行义》卷1:“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护法。外虽似忍纯行魔业。菩萨若修大慈大悲。具足忍辱建立大乘及护众生。不得专执世俗忍也。何以故。若有菩萨将护恶人。不能治罚。令其长恶恼乱善人。败坏正法。此人实非外现诈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终与诸恶人俱堕地狱。是故不得名为忍辱。”
老实念佛,按印光法师文钞修行
在线时间3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