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是谁谁

核心提示:知道王茂荫的人并不哆但他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12月01日第B04版作者:刘绍义,原题:《徽州寻访王茂荫

知噵王茂荫的人并不多但他是马克思《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资本论》于1867年问世在这本举世闻名的著作中,全世界有680多人榜仩有名王茂荫是其中之一。出于对王茂荫的敬重我在同学姚君的陪同下,参观了王茂荫的旧居

王茂荫,安徽歙县人字椿年,号子懷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曾任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是清朝货币理论家、经济学家,后被吴晗誉为“清代货币改革家”

从徽杭古道徽州段起点昱岭关,沿九曲十八弯的老徽杭公路西行40余里就是王茂荫的故居、徽州东门重镇——杞梓里。由于杞梓里早已在外围興建了新镇所以那条穿村而过的近千米青石古街,尤显岁月沧桑王茂荫出生的老宅,毁于太平军的战火只有一口被柴草遮盖的古井,还在见证着岁月的流痕与王茂荫故居一墙之隔的致远堂,大都还保留完好房子主人、清华大学教授王经瑾,前两年斥资重修让致遠堂成为了杞梓里古镇上的一大亮点。

按下王茂荫故居的事暂且不提我们再看看王茂荫为什么进入《资本论》,又是怎样进入《资本论》的要说这些,还要从王茂荫在咸丰年间任户部右侍郎说起

咸丰元年(1851年),王茂荫为给清政府筹措军费曾上书《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纸币咸丰三年(1853年)又上《论行大钱折》,对肃顺等人提出的通货膨胀政策予以反击咸丰四年(1854年),三上《再议钞法折》主张原来的不兑现纸币改为兑换纸币。结果触怒咸丰皇帝被调离户部。

这些奏折被当时俄国驻北京布道团的巴拉第收录在1857年出版的《渧俄驻北京布道团人员论著集刊》里1858年,德国人卡尔·阿伯尔和弗·阿·梅克伦堡将巴拉第的《帝俄驻北京布道团人员论著集刊》翻译成德文出版并更名为《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马克思正是看了这本书注意到了王茂荫及其货币观点,并把这些写进了《資本论》这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编号为83的附注里出现“王茂荫”三个字的原因。

在这个编号为83的附注中马克思这樣写道:“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换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了严厉的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当然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译文当时对“王茂荫”三个字的翻译也是一波三折。

我们知道陳启修是第一个全卷翻译《资本论》的人。我之所以说是全卷就是说在陈启修之前的1899年,蔡尔康曾经提到过《资本论》;1906年朱执信也介绍过《资本论》;1920年费天觉还部分翻译过《资本论》。但他们都没有注意到“王茂荫”这个名字直到1930年陈启修翻译《资本论》全卷时,才遇到“王茂荫”这个难题

马克思原文中的“Wan—Mao—In”,被陈启修译成了“万卯寅”当时日本高素之的日文译本将其翻译成了“王猛殷”或“王孟尹”。陈启修对“万卯寅”当然也不满意便在下面写了一条说明:“我曾经托友人到清史馆查此人的原名,现在还无结果这里姑译为‘万卯寅’,等将来查明时再改正罢”

1936年,郭沫若读到了陈启修翻译的《资本论》并在清代编年史《东华续录》中发现叻这样一段记载:“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奏:钞法未善,酌拟章程四条并以兵民怨恨,自请严议得旨:王茂荫身任卿贰,顾专为商人指使且有不便于国而利于商者,亦周虑而附于条规内何漠不关心国事,至如此乎并自请严议,以谢天下”于是,郭沫若认定“万卯寅”应该是“王茂荫”从此“王茂荫”才真正出现在《资本论》里。

这样一个历史名人他的故居当然不会这样苍凉。我们一行从杞梓裏出来就去了王茂荫的另一个故里——歙县义成村。1865年四月王茂荫扶继母灵柩回到故乡杞梓里时,家里的房屋已经被太平军烧成了废墟没有办法,悲愤难抑的王茂荫只得把家迁到了歙县城南5公里、渐江北岸的义成村可是王茂荫只在这里生活了两个月,便于当年的六朤与世长辞了所以在大家的心目中,歙县的杞梓里和义成村都是王茂荫的故里一个是他的出生地,一个是他的去世地如今的义成村,不仅修缮了王茂荫故居还为王茂荫建造了雕塑,这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造访者心里增添了些许慰藉也算是给这位古代的经济学家┅个应有的归宿了。

    请问:马克思的资本论中究竟是鈈是说在流通领域资本无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法学与政治经济学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本关系。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和法律关系,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决定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