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寻找解放初期第二野战军战斗序列失踪的军人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转载自文文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64)。1911年6月生于直隶(今河北省)无极限。1927年在太原入晋绥军第23团当兵,曾任连队司务长、排长。1933年回乡,曾任国民党政府无极县保安团中队长、大队长。1936年任内邱县保安中队中队副。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内邱县保安队参加太行区冀西抗日游击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冀西游击5大队大队长,,冀西游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3支队支队长。参加了讨伐石友三的反顽战役。1940年入八路军第129师干部训练队学习。后任129师司令部训练科干训股股长,冀豫抗日义拥军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34团参谋长,第八军分区参谋长。(挑战极限 丛林搜索)&&&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16旅参谋长,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兼参谋长。1948年起任中原军区军政大学总队长,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12军36师师长。先后参加了白晋铁路破袭战、邯郸、进军大别山、襄樊、渡江河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第36师师长兼涪陵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于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毕业后,任军事学院训练部战术教授会教员、合同战术教授会副主任。1956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越南大使馆武官。回国后任成都军区重庆步兵学校校长。1965年至1972年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日在逝世于西安,享年86岁。
劲松推荐阅读: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邢荣杰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2军第36师师长',
blogAbstract:'&&&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1964)。1911年6月生于直隶(今河北省)无极限。1927年在太原入晋绥军第23团当兵,曾任连队司务长、排长。1933年回乡,曾任国民党政府无极县保安团中队长、大队长。1936年任内邱县保安中队中队副。抗日战争爆发后,率内邱县保安队参加太行区冀西',
blogTag:'开国少将',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1,
publishTime:7,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6,
mainCommentCount:3,
recommendCount:1,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军盲们最大的一条特征是不能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反而以为战争很酷。&br&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发展和国家机器的完善,战争日渐成为全国上下的“总体战”,也不再有军人与平民的区别:战争不再是春秋时期贵族阶层或中世纪的骑士阶层的对阵,战争机器一开动,每一个国民都会是上面的螺丝钉,战争机器不会停歇,而只会一直运行下去,逐渐过热、磨损,直到彻底毁灭。无知的人们以为战争是什么“男人的舞台”,殊不知战争之下,人性中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会被摧毁殆尽。&br&(然而,有些人却用自己的行动向人类证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正义和希望也是永远不会磨灭的。请参考下面这份答案:《战火中的音乐家》,来自问题“二战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br&q&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uestion//answer/&/a&)&br&&br&人类进入“原子时代”之后,虽然没有爆发过像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大规模战争,但局部战争与地区冲突始终没有停歇:战乱中的中东、西亚、北非、中非、中亚等地流离失所的难民图片屡屡见诸报端,然而又有很多久居和平年代、未经历过战火摧残的人们似乎早已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人类核武库中的核武器足以彻底摧毁人类文明,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无法断言人们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会使用何种武器,但我可以断言人们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武器:石块与木棒。”&br&&br&军盲的第二条重要特征是忽视战争的实质,而轻易地陷入对武器装备纸面数据的盲目比较。比如一些常见的:“美国‘海狼’级核潜艇性能非常先进,肯定能把093打得找不到北”;“中国99式坦克主炮口径125毫米,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俄国的T-90面对美国M-1毫无优势;印度的Su-30MKI比中国的Su-30MKK更先进”等等。&br&对军事与战争缺乏了解的人往往会把双方的技术装备进行“刀对刀、剑对剑”的纯粹比较,而忽视军队作为一个整体的事实。无论是一战中日德兰式的“舰队大决战”、还是二战中库尔斯克式的“坦克大决战”都已经成为历史,现代战争条件下,参战双方真正注重的是“侦搜指挥一体化”、“先敌发现与先敌打击”等理念,军队的一切目标都是“Search&Destroy”.&br&随着科技的发展,战争的实质正在逐渐变成“火力投送”,即:“对指定的对象投送合适的火力以摧毁目标”。这个概念可能有点晦涩,但也不难理解;无论是二战中航母取代战列舰,还是现代战争中制导技术成为军队新宠,其背后折射出的都是这一理念:面对敌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另一方不需要造出能与之媲美的武器,只要有合适的方法摧毁敌方的武器,即可实现国防目的。从一些无知网民对轰-6的载弹量和航程嗤之以鼻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很多人对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二战时期。&br&战争是“体系”的对抗,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战争机器”的效率,而不为军队规模的大小、技术装备的强弱所影响。庞大的沙俄正如外强中干的泥足巨人,对付衰朽的奥匈帝国尚可,但面对建立了现代参谋机构、实现了近代化的精干高效的德军却根本不堪一击,数十万大军在坦能堡一触即溃;西线战场上,盟军的“M-4谢尔曼”面对德军的“虎豹成群”似乎毫无招架之力,但盟军可以充分利用制空权优势来弥补技术装备的不足。同样的例子还有海湾战争:萨达姆妄图用数量优势来抵挡多国部队,但在空地一体化的联合打击之下,伊拉克的装甲部队顷刻间便化作废铁。&br&&br&军盲们第三条常见的特征是缺乏相关的自然科学常识,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经常陷入对军事与战争的片面解读。所以才会出现很多盲目的“德棍”与“国粉”——大多是被德国军人英俊的外表和帅气的制服所吸引,或者是为小报上对“国军”名将的追捧而赞同。事实上,在研究与分析军事历史的过程中,要跳出一些浅层次观念的束缚,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上去看待历史。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德国虽然有最高效的参谋机关、“最”先进的军事科技、“最”出色的战术实施,可还是输掉了战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二战中的日本:当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的一刻,就已经输掉了战争;不,或者说是在更早的时候就决定了失败的结局。这也是巴顿、曼施坦因、朱可夫这样的战术大师与马歇尔、哈尔德这样的战略家的区别所在:名将可以打出一场精彩的战斗,名帅可以看出大棋盘上的动向,但他们都不能扭转战争的定局;国际舞台上真正的棋手是威尔逊、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毛泽东这样纵横捭阖的领袖。&br&(注:这里并不是说毛泽东是二战的“主角”,而是强调他作为一位伟人的地位。不久的未来,这个队伍中还有尼克松、里根、邓小平、撒切尔夫人等政治家加入。)&br&&br&战争并不只是单纯的战争,其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是战争“不可预测性”、甚至“不可还原性”的体现:人们永远无法预料战争的具体走向,甚至不能在相同的历史条件下对战争进程作出还原。&br&简单来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并不是巧妙的战术与先进的武器,而是参战双方的生产力对比。所以同盟国一方在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后必然失败、轴心国一方面对同盟国一方必然失败,同样的道理,冷战中华约面对北约也一定会失败,不过是时间问题:因为苏联与两次大战中的德国相比更加强大,所以坚持得更久。&br&&br&军盲的第四条特征体现在国际关系方面,即把国际关系当成小孩子过家家的简单关系,而忽视了国际关系、政治军事真正的内在驱动力量——利益。事实上,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普世价值、政治正确,都只是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是锦上添花的彩头,真正重要的还是力量和利益——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苏联会对同阵营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同室操戈、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美国则在冷战的关键时期主动同中国“外交解冻”。被各种“主义”、“理念”蒙蔽头脑的人是不能理解国际政治的实质与内涵的,而军事作为政治的延伸,本身只能是实现利益的诸多手段之一。&br&&br&至于一些常见的常识性错误,似乎已经不能算是“军盲”的范畴了——用错单位(毫米变成厘米)、点错小数点(12.7变成127)之类的谬误,本身是不值得批评的。
军盲们最大的一条特征是不能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反而以为战争很酷。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发展和国家机器的完善,战争日渐成为全国上下的“总体战”,也不再有军人与平民的区别:战争不再是春秋时期贵族阶层或中世纪的骑士阶层的对阵,…
中立是不可能中立的,&br&这辈子都不会中立。&br&核裁军又不会,&br&只好造J20和055,&br&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活的样子。&br&&br&进了安理会就像回家一样,&br&里面的流氓说话又好听,&br&呼呦,&br&我超喜欢在里面的。&br&&br&说正经的,小国可以选择中立,大国不会。&br&原因很简单:大国太大了,要维持生存,需要的资源太多了。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是石油和矿石这种实体资源,还有金融、战略安全、对外市场等等并非实体的资源……可资源是有限的,大国需要这些资源,而且需要的太多了,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怎么中立呢?
中立是不可能中立的, 这辈子都不会中立。 核裁军又不会, 只好造J20和055, 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活的样子。 进了安理会就像回家一样, 里面的流氓说话又好听, 呼呦, 我超喜欢在里面的。 说正经的,小国可以选择中立,大国不会。 原因很简单:大国太大了,…
当然不敢收,飞机是美国政府的财产,中美两国是友好国家,没理由没收美国的财产。但是飞行员驾驶战机武装越境侵犯中国领空,再考虑到直接遣返叛逃飞行员可能会给飞行员带来人道灾难,所以标准流程应该是先扣留飞行员和飞机,等一年半载调查清楚了再把飞机送还,飞行员的遣返则看是否申请政治避难再做决定,毕竟我国政府有保护人权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不敢收,飞机是美国政府的财产,中美两国是友好国家,没理由没收美国的财产。但是飞行员驾驶战机武装越境侵犯中国领空,再考虑到直接遣返叛逃飞行员可能会给飞行员带来人道灾难,所以标准流程应该是先扣留飞行员和飞机,等一年半载调查清楚了再把飞机送…
中国:我宣布我要做永久中立国!&br&&br&朝鲜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卧槽,对面要搞我了吧!我要扩军备战!&br&&br&欧洲日本:卧槽,毛子要搞我了吧!我要扩军备战!&br&&br&毛子:卧槽,美国要搞我了吧!我要扩军备战!&br&&br&美国:卧槽,你在想什么招数搞我!我要增兵亚太!&br&&br&联合国:喵喵喵???
中国:我宣布我要做永久中立国! 朝鲜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卧槽,对面要搞我了吧!我要扩军备战! 欧洲日本:卧槽,毛子要搞我了吧!我要扩军备战! 毛子:卧槽,美国要搞我了吧!我要扩军备战! 美国:卧槽,你在想什么招数搞我!我要增兵亚太! 联合国:喵…
&p&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诸多将领中,真正是统军破阵,独挡一面,临敌决胜的并不多。在元帅一级中,有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四人。贺龙虽是红二方面军主帅,但其麾下多年的主要是红2军团(红3军),在段德昌死后战绩就显得不是很大。抗战时贺龙又早早回了晋西北,解放战争干脆当了粮草官,缺乏长时期独挡一面的过人战绩。另外聂荣臻虽是华北军区主帅,但更多的是以军政双全闻名,擅长建设根据地,历史上也一直是政治工作者,自己独自指挥的大战役偏少。故以上两位元帅不在此列。在大将一级中,有粟裕、陈赓二人。徐海东红军时期很辉煌,但解放战争时一直养病。黄克诚战略眼光独到,却更多以政治工作者面目参与指挥。许光达虽是兵团司令,但独立领军时间较晚,后来一直在西野麾下作战,地位较低,出色战绩不多。陈赓指挥水平不错,一度领衔了一个战略方向,但和粟裕相比,其指挥作战的规模和战绩还是差了不少。所以,有人说我军真正决胜战场的是“五虎上将”——彭、林、刘、徐、粟,可说是点睛之语。&/p&&br&&p&彭德怀的指挥风格是勇猛、敏锐、顽强而应变快,在几十年的统兵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善打进攻战和遭遇战。在红军时期,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就以能打苦仗狠仗著称。胜仗先不用说,像打赣州,守广昌,尽管都是败仗,但三军团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攻坚克险,不畏牺牲,总是挑最苦最难的担子,相当能体现出彭德怀的作战指挥风格。四渡赤水时的娄山关战役,三军团就是以硬对硬,坚决啃下对手。而彭德怀则顺势应变,指挥部队勇猛追击,在红一军团配合下击溃了吴奇伟的两个师,二占遵义城,把一场转移之战打成了进攻大捷。抗战时期,彭在华北毅然发起百团大战,从正面向优势日军出击,沉重打击了其华北治安信心,成为中共军队在抗战中仅有的一次大规模会战。解放战争时期在陕北,彭以2万人对胡宗南20万人,连胜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宜川,用兵套路捉摸不定,可说是彭德怀军事生涯中的杰作。西北大进军时,彭德怀指挥一野战咸阳,打兰州,硬是打垮了战斗力嗷嗷的青海马家军,为西路军的两万将士洗去了血海深仇。在抗美援朝一次战役时,因美韩军推进过快,彭原来制定的防御计划落空。而彭因敌而变,迅速将遭遇战打成进攻战,打了美韩军一个措手不及。二次战役,彭诱敌深入,突然从战线东翼打开突破口,尔后大规模向敌后进行穿插分割,南敌北拒,向心合击,一举打成西线大胜,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彭的弱点在于缺乏系统的参谋作业训练,指挥上显得有些粗疏,从而多次出现胜仗转败的事情。较为著名的解放战争的西府战役和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彭都是在战役后期未料到敌军的反击,在兵力部署上不细,有所疏漏,从而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好在彭的应变能力够强,总能稳住阵脚。彭多年来一直军政全兼独挡一面,因而在战略上也有相当的眼光。抗战初期彭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实际是前敌总指挥,统一调度八路军各师的行动。在百团大战后期,彭执意要打关家垴,结果伤亡大而战果小。事后多年有人为此指责彭。不过彭是从战略上考虑的,为的是让敌人不敢再以大股兵力扫荡根据地,只是八路军武器和战力较差,因而打得不理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了来自各个野战军的100多万部队,与拥有巨大火力优势和技术优势的联合国军打成平手,成为中华民族的外战英雄,风头一时无二,因而回国后顺利地主持了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为人耿直粗疏,三军团出来的部下如彭雪枫、黄克诚、张爱萍、杨勇等人也是谔谔之士,为后人所称道。&/p&&br&&p&林彪的指挥风格是算度深、灵巧而机敏,不愿行险,善打伏击战和追歼战。林彪在当低级军官时就很讲究战术,北伐后期和红军初期一些连、排级战斗中令人刮目相看,因而升得很快。林彪的运气也很好,红一军团先后下辖的7个军中,最能打的是3军、4军、12军。而3军军长黄公略和12军军长伍中豪都早早牺牲,林彪就继朱德之后统率了红一军团。一军团是朱毛的嫡系,红一方面军的头等主力,在中央红军中战绩最佳,战果最大,连彭德怀那样心高气傲的人都称红一军团为“大哥”。林彪在红军时期经常与彭德怀的三军团配合作战,二人的不同指挥风格搭配得相当协调。林彪担任前敌指挥时打得最漂亮的是四次反围剿中黄陂和草台岗之役,干掉的是战斗力较强的国民党中央军陈诚部。林彪在此战中准确料中了敌军的行动,及时统一全军发起攻击,并连续作战,开创了红一方面军大兵团作战的范例。在长征中一军团是开路先锋,抢渡湘江,四渡赤水,战安顺场,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腊子口,可说是功绩卓越。作为军团长的林彪,在艰难困苦中指挥若定,无役不与,表现相当出色。抗战时的平型关伏击战是林彪的成名之战,他再一次显出了算度精密的特长,3个团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都较为到位。对于老爷庙制高点的争夺,林彪给李天佑下了死命令,副团长杨勇亲自带部队上去肉搏,最后终于夺下此地,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塔山阻击战最紧张的时刻,林彪总预备队不动,斥令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都是林彪关键刻下手狠的典型例子。东北解放战争中,林彪指挥南北满部队南拉北打,一点点磨去了东北国军的锐气,显示了出色的大局观。林彪指挥生涯中辉煌的时间很多,三大战役打了两个,并直下中南,打光白崇禧,直取海南岛。国民党精锐部队中,新1军、新6军和钢7军都是被林的四野消灭的。特别是林彪在辽西追歼消灭廖耀湘时的以乱对乱实在令人击节。林彪在战术上相当有创新,“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四组一队”“四快一慢”都由他总结到了军事理论高度,可说独具匠心,因而四野部队的战术素养也在全军首屈一指。林的不足之处是有时考虑过细,胆气反而显得不足,打仗偏于取巧,算不到九成的仗不打,这与粟裕算到六、七成就敢大兵团开干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三战四平的教训,使林在打长春时决心不够,打锦州时又犹豫不决,后来成为了一段公案。不过反过来看,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林彪在作战指挥上的独到功夫。手下将士因而最大限度减少了伤亡,有这样的首长是幸福的。林彪的战功在中共军内除彭德怀外无人可与之比肩,不过一军团带出来的部下如罗瑞卿、肖华、刘亚楼、杨成武等人,比起三军团出来的在为人上就差点了。&/p&&br&&p&刘伯承的指挥风格是判断准确,有气魄,有奇思,在确定作战方向、集中兵力和把握预备队投入上尤为独到。早在川军时期,刘伯承已被称为“川中名将”。南昌起义时刘又被委以制订作战计划的重任。刘伯承不打麻药摘眼的故事,是其被称为“军神”的源头。刘是上过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人,标准的参谋型统帅,翻译甚丰,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回国进入苏区后刘主要在总参谋部工作,负责对军委战略意图的贯彻,不是一线的统帅,因而表现的机会不多。到了中央红军北上四川过大渡河时,刘伯承当了先遣队司令员,巧过彝族区,在大渡河北岸连续作战飞兵奇袭,算是有了独立领军。八路军时期,刘伯承去掌握红四方面军改编成的129师,开始成为独挡一面的统军主帅。刘指挥的智算神头岭和叠伏七亘村是其军事指挥的代表作,从这两战可以看出刘能反向思维,指挥才能过人一筹。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最先打出了漂亮的上党战役,开了第一炮。其后的邯郸、陇海、定陶、豫北、鲁西南等战役都打得不错,显示了刘伯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能。每到苦战、恶战阶段,刘伯承都亲临前线指挥,给手下的将领们“安卵子”。国军将领曾有过评价:刘伯承指挥不错,但手下的纵队不能打;陈毅(国军不知道华野负责战役指挥的是粟裕)指挥上不行,手下倒有几个能打的纵队。从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三大战役开始前,在全国各战略区统计的歼敌战绩中,刘邓大军共歼敌13个半军部、44个半师部、103个团,居于五大战略区野战军战绩之冠。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中野较为狼狈,损兵一半,重武器丢光。不过这是下风仗,能保住全军骨干,并完成战略任务当属成功。出了大别山刘伯承很快恢复了运筹歼敌的本色,淮海时打黄维更显出了刘的魄力,那真是“瘦狗拉硬屎”,喝出去打光全军也要干掉黄维!过长江后刘的指挥就是顺风顺水了,西南战役一下就包了国军90万,并挥兵直指康藏。整个解放战争中二野歼敌230万,位于三野后排第二位,刘帅的功力实至名归。在多年领兵作战中,刘伯承做到了进攻凶狠,撤退迅速,料敌准确,时有巧思,尤其擅长控制作战规模。因而,在临阵对决中,刘伯承很少有打得狼狈混乱的战例,小胜可以打成大胜,小败能够迅速转身,这是刘帅独有的功夫。建国后,刘帅早早退去搞军校,是他政治眼光的见证。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刘帅从战前运筹、战役指挥到战术指导,先后对部队作出了一系列指示。特别是他锐利地指出了印军在东线防御上的弱点,即著名的“铜头、锡尾、背紧、腹松”,并相应设计出了精巧的战术进攻手段,指导部队取得大胜,令人不由得击节赞叹。&/p&&br&&p&徐向前的辉煌是在红军时期。在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和副总指挥兼31师师长吴光浩相继牺牲后,徐向前被中央军事负责人派到鄂东北接掌31师,成为鄂豫皖苏区最早的三支主力部队之一。在成立红1军时,军长是黄埔一期的同学许继慎,徐向前是副军长。红1军和蔡申熙率领的红15军合编成红4军时,中央从湘鄂西派来邝继勋当了军长,徐向前为参谋长。两任军长中,邝继勋资格老,打仗较为粗疏,许继慎则有勇有谋,擅长指挥,被周恩来称为将“铁军”的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直到张国焘来到鄂豫皖,徐向前才有出头的机会。当时鄂豫皖几位名将中,许继慎、周维炯都是张国焘的眼中钉;曾中生军政双全,但为人正直,但被张国焘所排挤;邝继勋军事素养不足;蔡申熙倒是为张国焘所欣赏,军事才能出色,统兵能力足够,但在战斗中手臂负伤致残,干不了重活。因此,徐向前才被破格提拔为新成立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不负重望,在全国各路红军中率先打出了大兵团作战的范例。黄安、商潢、潢光、苏家埠等战役都是徐的代表之作,表现出的风格是狠、硬、快、猛、活,企图心大,有气魄,拼的是“最后五分钟”的狠劲。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千里西征,血战漫川关,是徐向前打逆风仗的代表作。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是徐向前指挥生涯的颠峰时期,其猛勇的指挥风格显示得淋漓尽致。先取陕南,再渡嘉陵江,表现了徐向前在作战指挥上的巧思。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时,林彪的一军团打不动包座,徐向前的四方面军拉上去就打开了包座,充分展示了徐向前带领下四方面军的作战风格。徐一生的两个劲敌是胡宗南和马步芳。前者将他从鄂豫皖一直撵到四川,几度交手都没占到便宜,后者则打得徐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八路军时期徐的名作是响堂铺战役,此后就是到山东去展开平原作战。不过徐很早就回了延安,又有病,抗战中再没什么表现。解放战争时徐向前又火了一把,把一支地方偏师带成了主力部队,连打硬仗,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硬是一口一口吃掉了阎锡山的晋军主力,甚至毛泽东都连连称奇。可以说徐的山西之战和彭德怀在陕北打胡宗南是解放战争中两支非常精彩的插曲,值得仔细玩味。徐向前在指挥作战上也有弱点,就是勇猛有余,控制不住作战规模,有时显得强斗。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时,徐指挥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硬碰硬对决,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枣阳新集,连续恶战,极大地消耗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却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在敌众我寡的现实下,不能避实击虚,不能不说是徐向前当时的指挥失误。反观红一方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时反复穿插调动敌人,这里边就有了点差距。后来的大战百丈关、血战河西走廊、临汾攻坚战、太原战役,虽然胜败不一,但都能显出徐向前过于强攻硬打的特点。&/p&&br&&p&粟裕出道较早,和林彪一起成为大庾朱德整军后的八百壮士之一。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二人将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一一消灭,气得蒋介石吐血。不过粟裕在红军中较为平凡,一直出不了头。开始跟着朱德,然后是伍中豪,后来又跟寻淮洲,经历过怀玉山大败,算是默默的积累阶段。抗日战争时粟裕首战韦岗,再胜车桥,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对粟裕意义很大,他从此出头。黄桥决战是初次展现了粟裕的指挥风格:算得细,敢打险仗。解放战争初期,中央的战略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紧靠南线的中原解放区和苏中解放区离国民政府腹心太近,面临重兵围剿,实际上已打算被牺牲掉。中原军区的李先念、王树声、王震就被打得千里突围,丢盔卸甲。王震总算后来去陕北跟了彭总,李先念、王树声这样的红四方面军名将干脆就去搞了地方军区,解放战争中再无多大声息。再观粟裕,同样面临国民党军的多路围攻,却迎刃而上,打出了苏中七战七捷,一鸣惊人。如果粟裕不从这里起步,而是继续不痛不痒,建国后凭资历能不能混上大将还是问题。正是从苏中七战开始,粟裕走向了第一大将之路。在华中野和山野的磨合时期,粟裕连续打出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将薛岳、顾祝同等人打得鼻青脸肿,一举将华东野战军打成关内首屈一指的共军主力。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大战中,粟裕实战嗅觉敏锐,敢打攻坚,敢于行险,临机应变,擅长连续作战的指挥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粟裕指挥作战往往是以不到一半的兵力作主攻,而大部分兵力则阻敌援救,这和其他解放军将帅以大兵力主攻,小兵力阻援的风格有显著不同。粟裕对战役的各个细节考虑得很细,这一点上很像林彪。而敢下决心,履险如夷,又超过林彪。淮海战役是粟裕的辉煌,他指挥华野主攻,碾庄吃掉黄百韬,徐东挡住邱清泉、李弥,分兵双堆集打黄维,又威胁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最后全师跃进陈官庄围住杜聿明,歼灭了国民党军40余万。整个战役节奏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慷慨激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是其军事生涯中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扛鼎之作。不过粟裕也有一些较为著名的败仗,如南麻、临朐、土山集、打上海时在月浦受挫等。粟裕指挥作战部队往往伤亡很大,这既和敌军较强有关,也和粟裕打仗行险,对战术重视不够有关。粟裕攻坚往往强攻硬打,部队战术素养不足,这和林彪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在指挥上,粟裕虽然算得很细,但过于依靠临机应变,为抓住战机往往准备不足就出动,有时马虎大意,容易打成乱仗。粟裕最痛快的战役可能就是济南战役。当年在皖南谭家桥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败在了王耀武的补充1旅手里,连老战友红19师师长寻淮洲也牺牲了。14年后粟裕决心打济南,确定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万千心情,仅此足矣。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粟裕,华东解放战争的进程就会完全改写。&/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搜索微信号shentingxue2017&/p&&p&非常感谢网友支持,会继续推出精彩文章让大家欣赏。&/p&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诸多将领中,真正是统军破阵,独挡一面,临敌决胜的并不多。在元帅一级中,有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四人。贺龙虽是红二方面军主帅,但其麾下多年的主要是红2军团(红3军),在段德昌死后战绩就显得不是很大。抗战时贺龙又早早回了…
&p&当然不敢收了。标准流程是:&/p&&p&战机起飞,护送(押送)飞机在某机场降落。美方强烈抗议,要求中方归还战机并遣送美方飞行员。由于中美之间没有引渡条约,并且美方飞行员申请在中国政治避难,所以外交部回应称基于美方一贯强调的有关人权问题,所以无法遣送飞行员。&/p&&p&遂美方要求归还战机。外交部称中国没有可以整机运载F22的大型运输机,且作为主权国家,不能允许美军运输机入境。遂拆解F22,并分批装载至&b&运-8&/b&型运输机内。&/p&&p&美方敦促中方尽快履行承诺,将战机运抵位于阿拉斯加的美国空军基地。外交部称由于F22机体复杂,拆解工作进展缓慢,无法保证在3个月内拆解完毕。美方如果急于回收战机,可以给中方提供战机的设计图纸用以加速拆解。美方对此严词拒绝。&/p&&p&经过双方外交部磋商,中方同意美方派出数名技术人员来华协助拆解。但是由于中国出入境管理局怀疑美方技术人员有移民倾向,所有美方技术人员被拒签。中国外交部表示,出入境管理局不受外交部管辖,外交部无权干涉出入境管理局的工作。&/p&&p&4个月后,第25架,也是最后一个架次的运8抵达阿拉斯加。美军F22叛逃事件获得圆满解决。外交部称,对于此次叛逃事件,中方以最大诚意与美方合作,并按美方的一贯做法最大程度满足了美方的要求。&/p&&p&6个月后,美国空军停飞所有F22。&/p&&p&8个月后,美国国会批准新一轮追加投资600亿美元用以加速研制五代机。&/p&&p&18个月后,J25试飞&/p&&p&20个月后,配有二元矢量喷口的WS20首台样机交付测试&/p&
当然不敢收了。标准流程是:战机起飞,护送(押送)飞机在某机场降落。美方强烈抗议,要求中方归还战机并遣送美方飞行员。由于中美之间没有引渡条约,并且美方飞行员申请在中国政治避难,所以外交部回应称基于美方一贯强调的有关人权问题,所以无法遣送飞行…
&p&-----------------------------------------------08/04/17 更新二------------------------------------------------------&/p&&p&结合对电影片段的重复观看分析以及向诸位理工大佬的学习请教,在结尾更新新的动量/冲击力模型,并附更新日志。&/p&&p&-----------------------------------------------08/02/17 更新一------------------------------------------------------&/p&&p&感谢大家的赞赏鼓励,更感谢大家的批评。&/p&&p&答主从高中起就是纯粹的文科生,专业从经济到政治到历史到会计,完美避开了一切深入了解理工的机会。所以第二段建的模型确实很简陋,虽然已经是答主高一之后和物理学靠的最近的一次。&/p&&p&如果有理工科的大佬们有时间有意愿,希望可以有机会向你们请教,并完善(推翻重建)第二段的模型。&/p&&p&毕竟答主一直认为,数学、物理和统计,是最接近“神”的三个学科。&/p&&p&&br&&/p&&p&其实这个回答格式虽然很“论文”,但娱乐性更强。&/p&&p&虽然娱乐性强,但却也有严肃的意味在。&/p&&p&《战狼2》答主还没机会亲自看过全片,但从如潮的好评(包括身边几个品味信得过的朋友)和几个片段来看,是比去年《湄公河》更加优秀的作品。&/p&&p&所以答主用繁琐的文字(和简陋的模型?),好像在使《扒马褂》一样,来圆这个“不可能”的剧情,其实是基于对这个片子整体的赞赏。&/p&&p&艺术夸张这种事,一定要分情况看。首先是夸张的程度有多少,如果情节在特殊情况下有可能性实现的时候,那就要接下来看剧情和整体质量,包括剧组是否用心在做。如果情节和剧情发展紧密相关,剧组也在很严肃的对待作品,这种情况下的夸张,答主觉得并不碍事。&/p&&p&而这篇文章,就是从学术分析角度,帮助大家过了“神剧雷人累觉不爱”这个心理上的坎,能够更好的欣赏这部剧。&/p&&p&毕竟很多事,接受与否,喜恶之别,说到底存乎一心。&/p&&p&&br&&/p&&p&-----------------------------------------------08/02/17 原回答------------------------------------------------------&/p&&p&这个情节设计确实有很大的艺术夸张成分。&/p&&p&因此&b&并不推荐前往非洲/中东旅游的同学们,在碰见有人要冲你发射RPG-7时用床垫挡。&/b&&/p&&p&鉴于该火箭弹准确性感人,超过一定距离弹道基本随机漂,而非高爆弹杀伤范围也很感人,&b&个人推荐大喊:R! P! G! 提醒身边的小伙伴,然后卧倒并诚心祈祷打不中你。&/b&&/p&&p&&br&&/p&&p&但话说回来,剧中“用床垫接住RPG-7火箭弹”这个情节,虽然有夸张,却并非是类似“八百里外狙杀小鬼子”一样的修仙级别夸张,&b&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存在理论可能性的,合理范围内的艺术夸张。&/b&&/p&&p&&br&&/p&&p&这个问题分为两个层面:&br&&/p&&p&1、吴京扮演的冷锋同志,作为一名没有经过生化改造,没有配备外骨骼/钢铁侠装甲,没有超能力的特种兵战士,有没有可能接住一枚已经发射,并且火箭部点火的RPG-7火箭弹?&/p&&p&2、接住后,火箭弹有没有可能不会爆炸?&br&&/p&&p&下面分别阐述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p&&p&&br&&/p&&p&&b&一、火箭弹能否被床垫拦截不爆炸?&/b&&/p&&p&&br&&/p&&p&先从第二个层面说起,火箭弹有没有可能不会爆炸?有可能。&br&&/p&&p&笔者先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描述一下火箭弹的爆炸原理。&/p&&p&&br&&/p&&p&我们可能都知道,会爆炸的弹弹被发射出去之后,无论自己会飞(导弹、火箭),还是靠惯性滑行(榴弹),一般都是“撞到”目标才会爆炸。&/p&&p&&br&&/p&&p&撞到地上boooom的一般是杀伤人员的高爆弹;&/p&&p&撞到装甲上boooom的一般是反坦克弹;&/p&&p&撞到混凝土上隔几秒boooom的一般是反掩体弹;&/p&&p&撞到晾着的衣服上,撞到玻璃上,撞到人身上,撞到国产日系车上的,由于被撞击物不够硬,可能不会boooom。&/p&&p&&br&&/p&&p&也就是说,会爆炸的炮弹上一般都有“引信”,引信撞到硬物就炸,撞不到就不炸。&/p&&p&&br&&/p&&p&当然不少炮弹都具有延时引信,像定时炸弹一样,超过一段时间,无论撞没撞到硬物,自己都会炸。&/p&&p&&br&&/p&&p&RPG-7火箭弹来讲,也是顶端有一个“引信”,撞到硬物才炸。所以各国装甲车(RPG-7的主要目标))为了防御反坦克火箭弹,普遍使用了一种“格栅装甲”。&/p&&p&&br&&/p&&p&&br&&/p&&img src=&/v2-9cce1b6a1c397fbfdf1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cce1b6a1c397fbfdf18_r.jpg&&&p&【图一】美军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上的格栅装甲&/p&&p&&br&&/p&&p&这种装甲主要用两种方式防御反坦克火箭弹:&/p&&p&1、用格栅,在不触发引信的前提下,卡住,甚至切割火箭弹,使得火箭弹无法正常爆炸,即便通过延时引信自己炸了,也炸不到主装甲。&/p&&p&2、用格栅提前引爆火箭弹,使得火箭弹对主装甲的破坏力急剧降低。&/p&&p&&br&&/p&&img src=&/v2-23a2faa4bc83863aedcf7c784be07cd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3a2faa4bc83863aedcf7c784be07cda_r.jpg&&&p&【图二】一枚被格栅装甲拦截并切割弹头的火箭弹&/p&&p&&br&&/p&&p&第二种情况我们先要排除,因为无论是提前引爆高爆火箭弹,还是引爆破甲火箭弹(当前主要的反坦克方式,具体原理与此文无关),格栅后面如果站个人那一定是必死无疑。&/p&&p&&br&&/p&&p&留下第一种情况,就是冷锋接住火箭弹而不炸的可能情况。此时他手中的床垫,其中质量极佳估计是德国制造的钢丝圈,就可以作为“格栅”使用。&/p&&p&&br&&/p&&p&根据火箭弹最后还是爆炸了,&b&可以推测火箭弹弹头是卡在了钢圈之间,而非被切割失效。&/b&&/p&&p&&br&&/p&&p&&br&&/p&&p&&b&二、冷锋能否手持床垫接住RPG-7火箭弹?&/b&&/p&&p&&br&&/p&&p&那么我们确认了冷锋接住火箭弹后有可能不引爆火箭弹,更大的问题其实是:冷锋能够平地蹲姿接住一枚火箭弹吗?&/p&&p&&br&&/p&&p&我的判断是,现实中基本不可能,但特殊情况下……存在可能性。&/p&&p&&br&&/p&&p&这里要先介绍一下RPG-7的发射过程。&/p&&p&&br&&/p&&p&&br&&/p&&img src=&/v2-3deb005bf4fb209ad221e10e9a09fbd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p&【图三】RPG-7发射流程&/p&&p&&br&&/p&&img src=&/v2-3e79d8f948ebda7e4b2c5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p&【图四】RPG-7反装甲战斗部&/p&&p&&br&&/p&&p&如上图所示,RPG-7火箭弹的发射分为三个阶段:&/p&&p&1、射手扣动扳机,RPG-7火箭弹底端的发射药(booster)爆燃,火箭弹就像炮弹一样被“炸出去”,尾翼(stabilizer)展开,稳定自旋,接着靠惯性飞行很短一段时间。初始速度大概为117米/秒。&/p&&p&2、在经过约0.1秒,11米的飞行后,火箭弹的火箭部(sustainer motor)点火,加速至294米/秒。&/p&&p&3、如果经过5秒的飞行引信没有被触发,延时引信触发引爆炸药。&/p&&p&&br&&/p&&p&而RPG-7的火箭弹,根据种类不同,重量为1.8-4.5公斤。其中除串联弹和云爆弹为4.5公斤,其余均约为2公斤。吴京接住的外形来看明显不是串联弹,而如果是云爆弹……爆炸之后不要说主角和反派,连电影院的银幕都能烧掉。所以取2公斤。&/p&&p&&br&&/p&&p&&br&&/p&&p&&b&---------引用处理部分为原模型,编码M-WW-RPG-0。此模型的核心“动能等效”不合理,并缺乏对多个必要因素的考量,作废---------&/b&&/p&&p&&br&&/p&&blockquote&&i&有了以上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动能了。&/i& &i&动能公式为ke=1/2mv^2。此处m为2公斤,v为100米/秒,可以求出动能为10,000焦耳。&/i& &i&10,000焦耳是个什么概念呢?通过动能公式反推回去,大概是一个重达两百公斤四百斤的胖子,以博尔特百米纪录的速度冲过来。而由于RPG-7火箭弹较床垫较小,而吴京双手可以假设为床垫的唯一水平方向支撑,&b&吴京等于要瞬间顶住这个四百斤百米冲刺胖子的全部动能。&/b&&/i& &i&以上还只是惯性“滑行”阶段。火箭点火后v增至300米/秒,&b&此时百米胖子的重量变为大概……两吨。&/b&两吨的胖子百米速度冲过来,玉帝保佑。&/i& &b&&i&但是!&/i&&/b& &i&四百斤胖子冲刺的势头虽然可怕,但四百斤这个并不是特别夸张的数额就留下了艺术创造的余地。&/i& &i&如果我们假设这枚RPG-7火箭弹并非由业内质量之星——北方工业所生产,&b&而是由年老力衰的八十年代末期苏联军工厂生产。那么由于质量问题和偷工减料中饱私囊问题,一开始爆燃的发射药被克扣,火箭燃料也被克扣,火箭部分工作性能较差,再经过30年的不合理保管,火箭不仅点火延迟,还很不带劲儿。&/b&&/i& &i&而再假设冷锋是在这枚&b&缺斤短两的火箭弹惯性滑行末期,软趴趴的火箭部刚刚点火的时候&/b&接住,那速度就可以认为不仅达不到300米/秒,可能&b&连100米/秒都达不到,可以假设为80米/秒(300公里/小时大约高铁的速度)甚至更慢。&/b&&/i& &i&那么此时就不是一个四百斤的重型胖子冲过来了,&b&而是一个二百来斤甚至更轻的小胖子冲过来。&/b&&/i& &i&依照好莱坞非科幻非奇幻硬核动作片的“惯例”来看,&b&一个不到二百斤的人冲过来,以神勇的特种兵主角来讲,还是可以接一下试试看的。&/b&&/i&&/blockquote&&p&&br&&/p&&p&&b&---------更新二模型,编码M-WW-RPG-1。此模型基于&/b&&a href=&/people/5bbdc43ae& class=&internal&&@徐艺哲&/a&&b&在&/b&&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徐艺哲:《战狼2》中吴京用铁栏挡住RPG真的能实现吗?&/a&&b&中的模型,采用动量/冲击力为核心---------&/b&&/p&&p&&br&&/p&&p&&br&&/p&&p&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冷锋接住火箭弹的整个过程为&/p&&p&1、冷锋蹲姿发现RPG射手中枪,RPG发射方向变为冷锋所在的人群,射手距冷锋大约30m。&/p&&p&2、冷锋在确认发射方向后迅速捡起床垫钢圈,调整姿态预备冲击(embrace for impact)。&/p&&p&3、RPG火箭点火,并到达冷锋手中钢圈。&/p&&p&3、RPG卡(缠)入钢圈中,钢圈有限变形,幅度不超过10cm,冷锋身体后倾,幅度不超过30cm。&/p&&p&4、RPG火箭部持续加速,坚持了约1秒后冷锋将钢圈向左后方抛出。&/p&&p&5、RPG带着钢圈螺旋飞行约5米,击中一辆白色轿车并爆炸。&/p&&p&&br&&/p&&p&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两条关键信息:&/p&&p&1、RPG火箭已点火,但假设刚刚点火加速,速度取200m/s。&/p&&p&2、钢圈缓冲距离及冷锋后退缓冲距离极为有限,总量约0.4m。&/p&&p&&br&&/p&&p&有以上信息我们可以计算RPG的动量和冷锋承受的冲击力。&/p&&p&动量公式为&/p&&img src=&/v2-15fc637e333a7fe23d8ab_b.png& data-rawwidth=&51& data-rawheight=&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51&&&p&此处m取2kg,v取200m/s。&/p&&p&P=400kg*m/s&/p&&p&&br&&/p&&p&假设RPG缠入钢圈时为匀减速运动(冲击力最小)&/p&&p&&br&&/p&&img src=&/v2-28c594b3df44b9caf2a20_b.png& data-rawwidth=&196& data-rawheight=&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6&&&p&&br&&/p&&img src=&/v2-f8dd59ed03d4f01fa0209_b.png& data-rawwidth=&149& data-rawheight=&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9&&&p&&br&&/p&&p&其中M1为2kg,M2为钢圈质量取30kg,Vs为初始速度取200m/s,S1为缓冲距离0.4m。&/p&&p&求出碰撞冲击力F1=87891牛,&b&手臂承受的过载约293G。&/b&&/p&&p&&br&&/p&&p&293G过载什么概念呢?&/p&&p&假设你正在开开心心过马路,吃着冰糕看着手机撩着妹子/汉子哼着歌,&b&突然一辆超重型大卡车,以87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冲了过来。&/b&&/p&&p&由于司机短暂性失明,所以既没看到你,也没看到红灯;&/p&&p&同时司机突发短暂性精神障碍,虽然失明了但觉得还是继续开吧。&/p&&p&于是你在电光火石之间,使出一招双龙出海,试图用掌力顶住卡车。&/p&&p&但很遗憾你没顶住,而是&b&碰撞了1m距离后,被怼成和大卡车一个速度&/b&。&/p&&p&&b&你这招双龙出海使出来,手臂承受的过载呢,刚刚好293G。&/b&&/p&&p&&b&冷锋能不能顶住?Again,玉帝保佑。&/b&&/p&&p&&br&&/p&&p&&br&&/p&&p&&br&&/p&&p&&b&但是!&/b&&/p&&p&&br&&/p&&p&&br&&/p&&p&嗯对于看完之前版本的同学,答主一说但是,你们就知道&b&苏联佬和非洲黑叔叔们又要偷工减料换Vodka和茅台喝了&/b&。&/p&&p&没错,我们有理由相信,&b&这枚RPG的发射药,火箭燃料,作战部(炸药)和火箭发动机,都遭到了苏联佬或者黑叔叔相当程度的克扣和偷工减料。&/b&&/p&&img src=&/v2-d5cb36d0d838e4446aeaa972db3236d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v2-d5cb36d0d838e4446aeaa972db3236db_r.jpg&&&p&&i&【图五】门把手被拉掉的俄罗斯产军车&/i&&/p&&p&&br&&/p&&p&&br&&/p&&p&而且这次答主找到了实打实的证据!&/p&&p&&br&&/p&&p&我们回到剧情,冷锋同志虽然精明决断,目光囧囧,但之所以能够在RPG发射后完成&b&心中暗呼不妙-下意识想到对策-找床垫-捡床垫-歪头embrace for impact&/b&的动作,关节就在于RPG的速度够慢!&/p&&p&答主来来回回看了几遍,那枚RPG短短30米距离飞了将近要有1秒。&/p&&p&&br&&/p&&p&也就是说这枚RPG的末端撞击速度……嗯……可能只有&b&30m/s&/b&。然后呢,由于偷工减料和消耗,到达床垫时这枚RPG只有&b&1.2kg&/b&重了,里面基本就是空的了。然后呢,&b&这床垫拖地,我们省省事直接给床垫质量定高,定到50kg&/b&。&/p&&p&30m/s的物体在空中飞怎么理解呢,&b&职业足球运动员一脚抽射,足球在空中差不多就这个速度&/b&。&b&而冷锋呢,就是那个守门员,不过对面来的不是足球,是一三斤的铁疙瘩。&/b&&/p&&p&&br&&/p&&p&在这种情况下呢,过载被答主为冷锋阉割到了&b&26G&/b&。&/p&&p&&br&&/p&&p&这枚RPG被冷锋扔掉之后呢,用剩下的燃料完成了回光返照式的短暂挣扎飞行,成功引爆了那辆轿车上的暗藏的弹药。为什么要引爆弹药?因为那么大的爆炸,这枚RPG上的炸药估计不够啊,买Vodka和茅台喝了想起来没。&/p&&p&&br&&/p&&p&&br&&/p&&p&冷锋同志,我真的就只能为你做这么多了。再减,我担心这枚RPG飞不起来,出膛会把发射手的脚砸到啊……&/p&&p&&br&&/p&&p&&b&---------模型M-WW-RPG-1完毕。特别感谢&/b&&a href=&/people/f59ff7dec6bb8a6bcdbb1356& class=&internal&&@徐艺哲&/a&,&a href=&/people/df5ca1ffa95c& class=&internal&&@闻逗比&/a&&b&和&/b&&a href=&/people/eefc8fb706d& class=&internal&&@汪猫爷&/a&&b&在&/b&&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徐艺哲:《战狼2》中吴京用铁栏挡住RPG真的能实现吗?&/a&&b&评论中的讨论---------&/b&&/p&&p&&br&&/p&&p&&br&&/p&&p&&br&&/p&&p&当然结尾要再次强调,达成此种效果需要:&/p&&p&&b&天时——火箭弹正好卡住&/b&&/p&&p&&b&地利——手里有德国产的床垫&/b&&/p&&p&&b&人和——火箭弹被苏联佬偷工减料&/b&&/p&&p&&br&&/p&&p&三个条件缺一不可!&/p&&p&尤其第三点,&b&要克扣到刚刚好能飞起来的地步才可以&/b&。&/p&&p&&br&&/p&&p&&b&所以再次强调,童鞋们如果遇到类似火箭弹袭击,请千万不要模仿冷锋!&/b&&/p&&p&&br&&/p&&p&来源:&/p&&p&Army Recognition. (April 6, 2011). RPG-7 Anti-tank rocket grenade launcher. Army Recognition. Retrieved from &a href=&///?target=http%3A///russia_russian_army_light_heavy_weapons_uk/rpg-7_anti-tank_grenade_rocket_launcher_technical_data_sheet_specifications_information_description.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ru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ia_russian_army_light_heavy_weapons_uk/rpg-7_anti-tank_grenade_rocket_launcher_technical_data_sheet_specifications_information_description.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大公网. (May 14, 2016). 普京视察军车扯掉门把手. Dagong News. Retrieved from &a href=&///?target=http%3A//.hk/paper/q/18465.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hk/p&/span&&span class=&invisible&&aper/q/18465.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极速下载资讯编辑. (July 31, 2017). 战狼2吴京用铁丝网拦火箭弹合理吗 铁丝网能拦住RPG火箭弹吗. 极速咨询. Retrieved from &a href=&///?target=http%3A///news/21560.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news/&/span&&span class=&invisible&&21560.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军车研究社. (August 1, 2017). 电影战狼II中冷锋用钢丝床垫拦截RPG火箭弹还真有现实依据. Sohu. Retrieved from &a href=&///?target=http%3A///a/552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span&&span class=&invisible&&552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Shane Speck. (March 11, 2004). How Rocket-Propelled Grenades Work. HowStuffWorks. Retrieved from &a href=&///?target=http%3A///rpg3.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rpg3.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新闻综合. (August 1, 2017). 人民日报:《战狼2》为何火得“不像话”? Sina News. Retrieved from &a href=&///?target=http%3A//.cn/c/nd//doc-ifyinvyk2934108.s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c/nd/2&/span&&span class=&invisible&&017-08-01/doc-ifyinvyk2934108.s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p&&p&徐艺哲 (July 30, 2017). 《战狼2》中吴京用铁栏挡住RPG真的能实现吗?Message posted to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6304&/span&&span class=&invisible&&6592/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br&&/p&&p&---------------------------------------------------- 更新日志 --------------------------------------------------------&/p&&p&08/04/17更新二:&/p&&p&1、废除M-WW-RPG-0,建立M-WW-RPG-1。&/p&&p&2、采纳&a href=&/people/34c5a48c10c5e52de14e82f7ca0976b7& class=&internal&&@李由&/a&的建议,文中所有“栅栏装甲”改为“格栅装甲”。&/p&&p&&br&&/p&&p&3、第二部分开头“站姿”改为“蹲姿”。&/p&&p&4、纠正引用”极速下载资讯编辑”的错误,并纠正引用排列顺序。&/p&&p&5、其它笔误修改。&/p&&p&&br&&/p&&p&08/02/17更新一:&/p&&p&开头加入描述性文字,文章无实质性变动。&/p&
-----------------------------------------------08/04/17 更新二------------------------------------------------------结合对电影片段的重复观看分析以及向诸位理工大佬的学习请教,在结尾更新新的动量/冲击力模型,并附更新日志。-------------------…
&p&认识一个印春荣,和他做过上下级,我是下级。&/p&&p&他在机关,我在基层,上下有别,部队上下级关系本来就偏向严肃,所以即使听过他的课,一起吃过饭,也难有直观的详细了解。不过由于他在部队名气实在太大,所以要了解也不难。&/p&&p&部队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说一些可以确定的,他开始也在基层,做军医,基层部队的军医虽然也是军官,但地位其实是有些尴尬的,手下带三五个卫生员,相对来说带兵干部更有威信。如果他一直做军医,最后有极大概率去往武警部队卫生队干到退休。&/p&&p&但我觉得他那时候应该是不甘心的,所以当历史进程和个人能力在某个时间点碰撞擦出火花的时候,他的人生就真的成了颜色不一样的烟火。&/p&&p&单位有一个带兵干部休假了,干部紧缺,由他临时顶替几天,结果成绩非常亮眼,缉毒工作怎么才算亮眼,大家想想就知道了。我也只能想象,因为我忘记了具体数据。&/p&&p&他的人生从此刻开挂,军医不做了,成为带兵干部,然后就成为了那支部队史上缉毒工作能力最厉害的人,可以确定没有之一。因为我当年在一份内部刊物上看到他的个人缉毒成绩是亚洲第一,这个就算有水分(因为一个执勤组出去执勤,缴获的毒品数量是可以算到某一个人身上的。)但也水不到哪去。以上是从别人嘴里反复听来的,多次听到同一个版本,应该不会错。我没有当面求证过。&/p&&p&还知道一些事情,不过都是小事,没必要也不能往细里说,今天看到他拿到这个勋章,心里十分感慨,从军几十年,所有荣誉都拿完了。十几年前他在部队就是精神支柱式的人物了。&/p&&p&记得一次我们抓了个嫌疑人,移交上去之后,我把审讯笔录交上去,他看了一遍就说「你们再审审,应该还有个同伙你们没抓到」。后来确实审出来了,人也抓到了。直觉灵敏的人我见的很多,但灵敏到他这样的我是真没见过。&/p&&p&到今天我也经常想起他,觉得他做缉毒有点大材小用了,于你我而言,生在和平年代是幸运。于他而言却可能是不幸,如果生逢战乱,以他对人心人性的洞察力,一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将。平庸如我,有时鸡血上头还会幻想下自己生在战争年代会如何建立军功,你猜他这样的人会不会在某一刻起心动念?&/p&&p&所以从工作能力这方面而言,他拿任何荣誉我都觉得实至名归。&/p&&p&翻出一张他(前排左一)带公安部边防局傅宏裕将军(前排右一)到我们单位视察的照片,我也在里面。我还记得那天他不是跟傅宏裕一起过去的,傅宏裕先去,他开着越野车后到的,车里用铁链锁着个人……十分霸气。十年过去了,照片是以前翻拍的,实体照片不在我手边,模糊成这样,就没必要让打马赛克了吧。&/p&&p&最后,强如印春荣,照片整个网络上都有,还能活到今天,什么缉毒班全部牺牲的谣言也该不攻自破了吧?&/p&&p&&br&&/p&&img src=&/v2-445bcfd41eac4ab23c80f2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9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445bcfd41eac4ab23c80f2_r.jpg&&
认识一个印春荣,和他做过上下级,我是下级。他在机关,我在基层,上下有别,部队上下级关系本来就偏向严肃,所以即使听过他的课,一起吃过饭,也难有直观的详细了解。不过由于他在部队名气实在太大,所以要了解也不难。部队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说一些可以确…
&p&第一次破K的答案,谢谢大家的支持。以下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意见,但请摆事实讲依据,友善一点吧。谢谢!&/p&&p&——————————————————分——割——线——————————————————&/p&&p&从军事上给一点解释吧。和格栅装甲啥的真心关系不大。。毕竟那是弹簧床,设计的时候顶多用来震一震,没想过挡火箭弹,自然不能和真正的装甲相提并论。&/p&&p&但我认为这个镜头的设计是合理的,为毛?&/p&&p&因为火箭筒的设计特点。&/p&&p&第一,火箭弹动能辣么大,为什么打不穿弹簧床?&/p&&p&其实这是因为那个发射火箭弹的红巾军士兵离冷锋太近了,可能十米左右吧。火箭弹不是子弹,子弹是单纯靠发射装药推动的,离得越近打得越爽,但是火箭弹个头比子弹大得多,单靠发射药根本打不了那么远,所以火箭弹里是有发动机的。而RPG的发动机需要飞行十几米才能启动,也就是说冷锋挡下火箭弹的时候,那枚火箭弹是没有推力靠惯性在飞的,速度也不大(仅仅相对于子弹),再加上弹簧床本身的网状结构能很好地吸收一部分动能,因此电影里火箭弹卡在弹簧床上的情况是可能的。&/p&&img src=&/v2-75baa28a59b76c646c7b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75baa28a59b76c646c7b_r.jpg&&&p&&br&&/p&&p&&br&&/p&&p&&br&&/p&&p&&br&&/p&&p&第二,火箭弹撞上弹簧床了,为什么没有引爆?&br&认真下,分类讨论如下:&br&①若为延时引信,那么不炸是正常的。因为火箭筒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巷战中的大量使用,为了保护发射者自己,延时引信一般都在0.2-0.5秒,经过预调还可以更久,那么距离发射者仅十米的冷锋接住火箭弹时自然不会立刻就爆。&/p&&p&②若为触发引信呢?触发引信原理是压电装置,通过弹头感受压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产生电位差而引爆。而电影中冷锋用的弹簧床空隙是比较大的,只要火箭弹的锥形弹头没有撞上东西就不会触发爆炸。(实际上就算弹头撞了东西,如果那东西很软或很疏松,压力打不到额定值也不会炸,比如开挂的菲律宾)&/p&&img src=&/v2-0cd0fc3b962b99f95ef1a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0cd0fc3b962b99f95ef1a_r.png&&&p&&br&&/p&&p&至于为什么没有触发的火箭弹被冷锋一撒手就又炸了呢?既然没有触发他怎么不把火箭弹拽下来串根绳子挂脖子上呢?&/p&&p&你真的以为没有触发就不会炸了?NoNoNo,苏联专家们狡猾狡猾的,如果火箭弹意外没有触发(比如遇到了身披主角光环的冷锋或者正常一点的打偏脱靶了),火箭弹还有4.5秒的自毁引信,不管打没打中,4.5秒后自动引爆,以免误伤自己人。&/p&&img src=&/v2-edb3234224cac0f1de82b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edb3234224cac0f1de82b_r.jpg&&&p&&br&&/p&&p&&br&&/p&&p&&br&&/p&&p&所以熟知RPG-7性能的老兵冷锋(这个技能应该是他在非洲摸爬滚打中解锁的)只是紧握弹簧床装了一两秒的B后就果断扔掉了,于是自毁的火箭弹爆炸了,留下一群不注意求证的逆向民族主义国产黑在不停地喷,殊不知美队之盾牌才是真正的无解。 &/p&&p&手机码字,如有错漏请谅解。&/p&&p&是不是要赞一个?&/p&
第一次破K的答案,谢谢大家的支持。以下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意见,但请摆事实讲依据,友善一点吧。谢谢!——————————————————分——割——线——————————————————从军事上给一点解释吧。和格栅…
&a data-hash=&04bb78bd754f& href=&///people/04bb78bd754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04bb78bd754f&&@蒋校长&/a&
在他的答案里举了格罗兹尼和费卢杰两次战役作为例子,但个人觉得校长对这两个例子的叙述漏洞都很大......&br&首先,“格罗兹尼”在车臣语的意思是“勇敢”而不是蒋校长其答案中的“可怕而残酷”(再说谁会用“残酷”作为城市名啊=_=)。即使是在俄语中,格罗兹尼的意思也是“可畏的”或者“威严”,比如1961年下水的红海军58型火箭巡洋舰“肯达”级首舰即为“格罗兹尼”号(威严号)。&br&&img src=&/a3de352f1add9ebcf877f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1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a3de352f1add9ebcf877f_r.jpg&&苏联红海军58型火箭巡洋舰“肯达”级首舰“格罗兹尼”号(威严号)&br&&br&其次,蒋校长在其答案中或许是为了衬托格罗兹尼战役的残酷性而列举了有关俄军的伤亡。不过校长似乎并没有仔细考证这些被各种夸张的形容词和含糊不清的语调所过分修饰的俄军损失记录的准确性。以至于很多人(包括我)在看到诸如“在第一次攻城的第一天——日内,据说就损失了80%的车辆和60%的人员,而突入该市的俄军一个千余人的团,仅剩1名军官和10 名士兵活着离开”等文字时都被吓懵了: &img src=&/a12ffd30f11cf8e7e0768e_b.jpg& data-rawwidth=&213& data-rawheight=&1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3&&&br&当然我之后的反应是“什么鬼?!”&br&&img src=&/4fd12efecc87b6_b.jpg& data-rawwidth=&705&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5& data-original=&/4fd12efecc87b6_r.jpg&&&br&好吧废话似乎扯得有些多了=_=,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有“炼狱”之称的第一次格罗兹尼战役。首先第一次格罗兹尼战役发生在日至日,而中文网络上对该战役的描述似乎仅局限于俄军北部集团于1月1日至2日在格市中央火车站与车臣匪军进行的惨烈战斗。针对这次战斗无论是蒋校长还是绝大多数中文材料都在反复强调俄军那个“杀进格市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然而事实上进攻格罗兹尼的俄军虽然看起来阵容强大足有38000人之众,但这些部队大多处于缺编状态。以北部集团(即那支“杀进格市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所在的进攻序列)为例,近卫摩步第81团仅有两个营在编并且缺乏步兵,近卫坦克第6团更是仅有一个营,摩步第131旅也是只有两个营的兵力。而因为俄军在通讯调度上的落后混乱,这些部队还大多在城区内走散。事实上参与了1月1日至2日格市中央火车站战斗俄军的仅摩步第131旅第一营300人(含旅部)和近摩81团的一个坦克连,而不是一般中文网络和校长答案中所宣称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不过蒋校长答案里的漏洞还不止这些:&img src=&/5e1bd7b046f24bdc0dcbb9be_b.pn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5e1bd7b046f24bdc0dcbb9be_r.png&&&img src=&/f8ef18199baaabdf654a7a4_b.pn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f8ef18199baaabdf654a7a4_r.png&&&img src=&/1f112ed1d262aaac47ae27f2b3877a64_b.png&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1f112ed1d262aaac47ae27f2b3877a64_r.png&&同一篇答案内,居然出现了3个不同的说法...校长你确定这些不是从网上各个“格罗兹尼”条目里直接复制粘贴的??&img src=&/81b64cf6f82e0b20e684bc98acb6b9bd_b.png& data-rawwidth=&56& data-rawheight=&5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56&&&br&比如那个“仅剩下一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我在谷歌和百度查了查这个伤亡描述然后发现其来源似乎是百度百科...而蒋校长又在他之后的陈述中强调了这个损失如此惨重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是近摩81团,然而近摩81团在第一次巷战中仅有第二营和一个坦克连共426人参与,到1月3 日为止阵亡了63人(一说134),160人受伤,75人失踪。伤亡惨重,但也不至于像校长说的“仅剩下一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同样还有“据说就损失了80%的车辆和60%的人员”这段应该是到第一次格罗兹尼攻防战结束后俄军的总损失(存疑)而不是仅95年1月1日俄军的损失。&br&至于蒋校长对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描述也是有些硬伤,比如&img src=&/c147aab442e7f484fde14a38c727295a_b.png& data-rawwidth=&604& data-rawheight=&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4& data-original=&/c147aab442e7f484fde14a38c727295a_r.png&&这段同样运用了大量的文笔来描述攻防战的残酷性的文字似乎出自电影《炼狱》,而众所周知的是《炼狱》描述的是之前提级的&b&摩步131旅和近摩81团在第一次格罗兹尼攻防战的战斗而不是第.二.次&/b&,并且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牺牲的马洛费耶夫少将也不是“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在当时的职位是第58集团军副司令员,而当时俄军的前线总指挥是特罗舍夫大将。最后,我十分好奇“俄军2000余名特种兵阵亡1173名”和“普京后来命令轰平了格罗兹尼”的出处是哪里。。。关于第二次车臣战役的部分细节可以参考特罗舍夫将军的《我所参与的车臣战争》一书&br&&br&至于蒋校长在答案中对于费卢杰的伤亡描述我也实在不想说什么了...费卢杰之战(更准确的应该是第二次费卢杰之战)米畜也仅95人阵亡560人受伤,伤亡合计655人,结果到了校长这..&img src=&/dacd80c662d_b.png& data-rawwidth=&225& data-rawheight=&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5&&&b&近千人&/b&。。。。。。。。。。。。。。&br&&br&最后想说,虽然由于俄罗斯政府并没有完全解密两次车臣战争的档案资料导致在查证俄军在两次车臣战争中的具体编制和人员装备损失的确比较麻烦。但个人还是想建议 &a data-hash=&04bb78bd754f& href=&///people/04bb78bd754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04bb78bd754f&&@蒋校长&/a& 作为一个认证的知乎军版大V在编写答案的时候最好可以仔细查证下所涉细节而不是随便粘贴几段网文...个人意见,才疏学浅,如有冒犯还望见谅......&br&&br&最后一次更新:《故事新编》系列←_←&br&&br&“蒋校长,你又在答案里乱考证复制粘贴百度百科了”&br&“你怎么凭空 污人清白”&br&“甚么清白,我亲眼看见你一个答案里对同一场战役出现了三个不同的说法,出处不明自相矛盾”&br&“这,编答案不能算自相矛盾,‘可信度不高’的事儿,能叫出处不明自相矛盾么”&br&然后便都是“双方各有各的说辞”,“没有可信的数据”之类难懂的话,页面上充满了欢乐的空气
在他的答案里举了格罗兹尼和费卢杰两次战役作为例子,但个人觉得校长对这两个例子的叙述漏洞都很大...... 首先,“格罗兹尼”在车臣语的意思是“勇敢”而不是蒋校长其答案中的“可怕而残酷”(再说谁会用“残酷”作为城市名啊=_=)。即使是在俄语中…
&b&纠正一下你的误解,姿势不一样是因为任务性质和任务目的不一样,而不是国家特色。&/b&&br&&br&&b&据我所知,双手张开的是高空跳伞用的蛙跳式&/b&,由于下落时间长,所以利用四肢来调整身体姿态,需要张开手,延长自由落体时间,避免翻滚,然后在低高度开伞,很快着陆,增加隐蔽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b&高跳低开&/b&”。&br&&br&&br&&b&而且这类跳伞主要是特种作战用,不需要带上大量武器装备,姿势不用那么固定,规模也不大,一般不会超过连级,因此不用担心伞兵四肢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b&属于对单兵要求更高,但是空投规模较小的一种。&br&&img data-rawheight=&408& src=&/10cf66a3a9e8bca745920dfc10b84452_b.jpg& data-rawwidth=&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10cf66a3a9e8bca745920dfc10b84452_r.jpg&&&br&&b&你所说的我军的那种姿势,应该是中低空跳伞用的抱手式。其特点是开伞时间短,基本一出仓,辅伞就被强制拉开,&/b&&b&过不多久就开主伞,不进行手脚伸展动作是为了尽快下落离开飞机航道,且避免跟其他士兵之间的肢体碰撞。&/b&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出仓就开伞,所以如果手脚不老实,可能会被伞绳缠住,一旦缠住,基本上最轻也得断个筋腱啥的。&br&&br&&b&这种跳伞模式,是适用于规模大的成建制空投,比如空投一个营,甚至一个团,乃至要配合空投伞兵战车等重装备。所以会在短时间内在空中形成范围巨大的伞群,相互之间影响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必须让士兵身体缩紧,管住手脚。&/b&&br&&br&&br&&b&这种空投一般规模怎么个大法,给你看张图:&/b&&br&&img data-rawheight=&900& src=&/ceeadc4_b.jpg& data-rawwidth=&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ceeadc4_r.jpg&&&b&看见了没,密密麻麻,士兵距离特别近,到处都是伞绳。&/b&&br&&br&&b&其实不止中国,其他国家的伞兵也一样,采用蛙跳式的,一般是用弧形伞,(通常视为一种滑翔伞),可以通过人手操作下落方向和速度,一般是有特定小区域伞降,&/b&你看到的那种很潇洒一个前跃飞出机舱的,基本带弧形伞的居多。&br&&img data-rawheight=&533& src=&/1f1297705fff42e53f31ff6cbed330e3_b.jpg&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1f1297705fff42e53f31ff6cbed330e3_r.jpg&&&br&&b&空降兵里一般伞兵不用,他们用的是圆形伞,就是最常规的降落伞,负载能力比弧形伞好,可以允许伞兵同时携带大量武器弹药空降,用于大范围,大规模伞降。&/b&&br&&img data-rawheight=&424& src=&/e34c9793fae2189e0bbe0_b.jp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34c9793fae2189e0bbe0_r.jpg&&&br&&br&&b&其实你如果细心,能发现,外军也有抱手式的跳伞姿势。&/b&&br&&img data-rawheight=&333& src=&/016a309d58b2a179e1596ec5eff951a2_b.jpg&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16a309d58b2a179e1596ec5eff951a2_r.jpg&&&br&(美军的的抱手式)&br&&b&而你只是不知道,中国也有蛙跳式。&/b&&br&&img data-rawheight=&475& src=&/6ccc8b68e9be24c8538103_b.jpg& data-rawwidth=&9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0& data-original=&/6ccc8b68e9be24c8538103_r.jpg&&&b&还有空15军比较风骚的姿势&/b&&br&&img data-rawheight=&356& src=&/bbcd4e1e16_b.jpg& data-rawwidth=&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bbcd4e1e16_r.jpg&&&b&还有这种穿着特质空降服的。&/b&&br&&img data-rawheight=&333& src=&/918b964f90d536d3707dcca3f360270d_b.jpg& data-rawwidth=&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18b964f90d536d3707dcca3f360270d_r.jpg&&&br&&br&&b&还有这位老兄,记得是个教官。(穿的土不要介意)&/b&&br&&img data-rawheight=&375& src=&/2b0ffeca653b_b.jpg&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2b0ffeca653b_r.jpg&&&br&而你之所以觉得中国跟外军不一样,&b&第一是因为中宣部比较水,没有意识到放蛙跳式的照片更能凸显逼格,第二是因为中国空降兵还是以大规模成建制空投为主,特种作战任务较少。所以大多数解放军内的伞兵图片,全是抱手式。&/b&&br&&b&————分割线————&/b&&br&&b&笔者没跳过伞,以上全是来源于个人理解和阅读。据业内人士反映,以上所言出了不少错误,有其他答主后来逐条反驳过这些问题,在此还是保持原答案面貌,以供比对。届时看到这里的观众可以移步其他答主的回答,更完整全面了解这个问题,谢谢。&/b&&br&中美空降兵跳伞离机的动作为什么不一样? - 杜干事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3771&/span&&span class=&invisible&&5268/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纠正一下你的误解,姿势不一样是因为任务性质和任务目的不一样,而不是国家特色。 据我所知,双手张开的是高空跳伞用的蛙跳式,由于下落时间长,所以利用四肢来调整身体姿态,需要张开手,延长自由落体时间,避免翻滚,然后在低高度开伞,很快着陆,增加隐…
&p&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在《晓说》里讲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曰:&/p&&p&&b&“山顶有越军一个排防守,我军用一个团进攻。”&/b&&/p&&p&有一个词军盲都不知道:战场容量,即作战区域范围内所能容纳和展开兵力兵器的最大数量。一个排就能守住的一座山能有多大?附近能容纳一个团?而且如果是海拔较高的山峰,越军的战术手段是扼守山腰和山脚,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道路,因为在山顶既不便于观察也不便于发扬火力。进攻一个排的越军阵地,我军通常的兵力为一个连,三比一的兵力优势,足够了。再科普下一个团的进攻正面和纵深:3-4公里和0.5-1公里。&/p&&p&相关链接 &/p&&p&&a href=&/p/& class=&internal&&信口开河,一派胡言——评高晓松《晓说》之《对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a&&/p&&p&军盲们既不读战术教材,也不看战史战例,只会凭着想当然意淫,而且还振振有词,说什么侦察呀、警戒呀、包围呀……你知道步兵团进攻战斗到底应该怎么部署不?也罢,直接上干货打脸:看看一个团的进攻部署和当面敌情究竟如何。&/p&&img src=&/v2-decae_b.pn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decae_r.png&&&p&-&/p&&img src=&/v2-c49b38e06e408ab9fdaebf_b.pn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c49b38e06e408ab9fdaebf_r.png&&&p&-&/p&&img src=&/v2-cf758da9ba5_b.png&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v2-cf758da9ba5_r.png&&&p&打完之后查证,战前判断有误,越军兵力实为一个营。&/p&&p&以上截图系本人发表在《海陆空天惯性世界》上的三万字长文&/p&&img src=&/v2-47ed0f8da5fd_b.png& data-rawwidth=&1213&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13& data-original=&/v2-47ed0f8da5fd_r.png&&&p&&br&&/p&&p&&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p&&p&&b&专注中越战争史,兼习解放军其他历史时期战史&/b&&/p&&p&&b&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b&&/p&
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在《晓说》里讲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曰:“山顶有越军一个排防守,我军用一个团进攻。”有一个词军盲都不知道:战场容量,即作战区域范围内所能容纳和展开兵力兵器的最大数量。一个排就能守住的一座山能有多大?附近能容纳一个团?而且…
你好,我是阿道夫希特勒,现在居住在阿根廷,我在德国埋有价值百亿的黄金和文物,現需要500元,回到德国,开启宝藏。到时候分你一亿黄金。&br&银行账号#&#&#&$$#?$#﹌?&
你好,我是阿道夫希特勒,现在居住在阿根廷,我在德国埋有价值百亿的黄金和文物,現需要500元,回到德国,开启宝藏。到时候分你一亿黄金。 银行账号#&#&#&$$#?$#﹌?&
答案底部有更新&br&&ul&&li&&b&俄军二次格罗兹尼之战&/b&&br&&/li&&/ul&&p&“格罗兹尼”在当地方言里就是“可怕和残酷”的意思,这个车臣的首府早已注定将成为嗜血之城。1818年才建立的格罗兹尼城,是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所以,这里爆发的两次巷战,堪称越战后最血腥的战役。&/p&&img src=&/15b2bbb31c20ec0f7b6cd8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3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1994年,格罗兹尼就要了上千俄罗斯士兵的命,杀进格市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仅剩下一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进入市区的26辆俄军坦克被车臣武装击毁了20辆;俄军的120辆装甲车也损失了102辆,车臣武装甚至将俄军死尸垒成沙包当作街头碉堡,&/p&&img src=&/b24fd216de504_b.png& data-rawwidth=&529&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9& data-original=&/b24fd216de504_r.png&&&br&&p&第一次巷战时,孤军深入首先攻进市中心的俄军第131旅和第81摩托化步兵团遭到车臣武装精锐部队阿布哈兹营和穆斯林营的猛攻,第131旅攻入市中心的300多人中伤亡达70人,旅长阵亡,而第81摩托化步兵团只有1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撤离市中心。&/p&&p&&img src=&/aed9aae3f47eace2872861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ed9aae3f47eace2872861_r.jpg&&&img src=&/ce5e2de618a702e855186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ce5e2de618a702e855186_r.jpg&&格罗兹尼战役暴露了俄军坦克的缺陷,坦克主炮的俯仰角不足以攻击地下室和建筑物顶部的目标,坦克顶部和底部的装甲较薄,使RPG一7火箭筒和反坦克地雷有机会攻击这些部位,坦克的125毫米炮旋转半径过窄,在狭窄的街道中只能攻击前弧目标&br&&/p&&img src=&/473fb1e2df595d82f9c9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473fb1e2df595d82f9c9_r.jpg&&&p&日到日的三天里,俄军坦克和装甲车损失即达250辆。穆斯林营跟阿布哈兹营之所以战斗力这么强悍是因为这两营的战士里有近一半是西方军事强国退役的特种兵组成,些成员久经战阵,作战经验极其丰富,在跟俄军作战中,他们划分成若干战斗小组,基本三人一组,每小组配有火箭筒,远程狙击步枪,重机枪。对阵俄军的战斗中机动灵活,远的目标用重机枪,近了用火箭筒,发现可以下手目标用狙击枪,这样特种作战方式让久未参加作战的俄军损失惨重。&/p&&p&在1994年巷战中,面对着格罗兹尼这个弹丸小城,俄军的进攻部队拥有4个机械化师的优势兵力,在第一次攻城的第一天——日内,据说就损失了80%的车辆和60%的人员,而突入该市的俄军一个千余人的团,仅剩1名军官和10 名士兵活着离开。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俄军空有优势武器和装备却无从发挥。&/p&&img src=&/f99d8ae8f8c4e81ce869d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f99d8ae8f8c4e81ce869d_r.jpg&&&img src=&/66b7f2d8b7c1afa701c7c90f686a79a0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66b7f2d8b7c1afa701c7c90f686a79a0_r.jpg&&&p&日至2000年2月,俄军吸取了上一次巷战的教训,普京亲自下命令调集了2000余名特种部队成员,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狙击手,俄军这次采用了以分散对分散,以小组对小组的作战方式,不再采取常规部队大规模进军作战&br&&/p&&img src=&/cce142a89f6967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ce142a89f6967_r.jpg&&&p&这次俄军特种兵基本是5个成员一组,携带便携式肩扛制导导弹,最新式远程火箭筒跟两位以上狙击手。并随时呼叫空中武装直升机跟歼击机支援作战,在经过惨烈的搏杀后俄军2000余名特种兵阵亡1173名,而俄军消灭这些雇佣军附带车臣叛军总数达一万余人&/p&&img src=&/cca57d0bbc7d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cca57d0bbc7db_r.jpg&&&img src=&/94ca2efab30b187c14dabb_b.jp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img src=&/bde206ef55151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img src=&/6ca9eec9e63cfa1a9ef450f_b.jpg& data-rawwidth=&386&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6&&&br&&p&第二次格罗兹尼巷战,俄军也是尸横遍野,甚至俄军前线总指挥马洛费耶夫少将也被射杀。这场“堪比斯大林格勒”的巷战出现了很多过激的场面: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俄车双方的死伤惨重令美国军方也惊叹“打不起这样的城市战”。普京后来命令轰平了格罗兹尼,这块弹丸小城成为俄罗斯军人心中永远的痛。&/p&&p&&img src=&/a8dacfbe2c8d541b85b519e7c91f92ae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a8dacfbe2c8d541b85b519e7c91f92ae_r.jpg&&&img src=&/1d26fcb6db654f646347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1d26fcb6db654f646347_r.jpg&&&img src=&/4b47e21dbcebd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4b47e21dbcebdb_r.jpg&&格罗兹尼的战斗是在三维空间展开的,武器和战术的选择至关重要。汲取之前坦克主炮和共轴机枪的最大俯仰角无法攻击下部和顶部的敌人的教训,特别是为了反击高层楼房上的狙击手和火箭筒手,俄军组建了大量坦克与自行火炮、步兵战车的混编装甲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两辆坦克和一门ZSU-23-4自行高射炮(四根23毫米机关炮管的仰角可达85度)搭配,或者与两辆BMP-2步兵战车(30毫米机关炮的仰角为85度)编组,其中坦克负责支援步兵进攻,自行高射炮和步兵战车监视两侧危险建筑。 混编小组以纵队方式进攻城区时,前后两车间距拉大为50米,这个距离既可避免多车同时陷入伏击,又可避免前方车辆扬尘遮蔽后面视线,小组的指挥员或单车指挥员均坐在车厢中央,特别是小组指挥员座车被安排在车队中部,遭遇伏击后,幸存的指挥员或通信兵可以及时向上级报告遇伏地点,敌兵力编成等情况。俄军还为每辆坦克加派了一名副驾驶,训诫每位坦克驾驶员要严格跟随前车路线行驶,如遇车辆受损,应将其推到路边以免阻塞道路,同时未陷入伏击的车辆需立即停止前进,不要擅自驶离路面,谨防地雷杀伤。在城区行驶时,混编小组中的两辆坦克均靠近楼房一侧运动,这就迫使在楼顶守侯的车臣武装必须探出身子来瞄准,这样就成为射击仰角大的自行高射炮和步兵战车的猎物。当第一辆坦克开火射击时,另一辆坦克密切关注楼房对面开阔地带的动静,准备压制敌方平射火力的攻击,摩步兵则在楼房与坦克装甲车辆间的安全通道前进,同时肃清底层或地下室内的敌人。&br&&img src=&/33d25f2e55d947fb9f2dab7cabf94d8f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33d25f2e55d947fb9f2dab7cabf94d8f_r.jpg&&&br&&/p&&p&校长总结:格罗兹尼之战是本世纪最为血腥残酷的城市攻坚巷战,第一次格罗兹尼之战俄军惨败,第二次格罗兹尼之战俄军惨胜,俄军(苏军)一直奉行的是机械化大纵深作战理念,但是,当装甲部队脱离步兵掩护,孤军深入到堡垒化坚固的狭窄城市作战环境下,只要防守方作战意志坚决,战术得当,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当装甲车辆面对来自360度,甚至头顶和下方的火力攻击时,几乎可以说不堪一击,俄军面对特殊的作战地形和作战意志顽强装备精良的作战对手,其重炮,机械化,装甲化,制空权的掌握,人数多等优势是完全无法发挥的,这一点最为惨痛的教训就是以往那种为了大规模装甲车辆野战而设计的重型装甲车辆,脱离步兵的保护是极为不适合城市环境巷战的&/p&&ul&&li&&b&美军费卢杰之战&/b&&br&&/li&&/ul&&p&最终美军夺回费卢杰,但伤亡近千人,2005年至2010年间,又有约500名美军在费卢杰及周边地区遇袭身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日,当时1枚路边炸弹造成在费卢杰附近巡逻的美海军陆战队10人死亡,11人受伤。&/p&&img src=&/5fc5dde4cb28823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fc5dde4cb28823d_r.jpg&&&img src=&/a3face168bb36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2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a3face168bb36_r.jpg&&&p&美军狙击手占领制高点&br&&img src=&/dba9acdf17708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ba9acdf177083_r.jpg&&&img src=&/16b4cab4cc4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野战军是什么级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